寒假支教范文
时间:2023-04-12 01:3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寒假支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响应我校关于寒期社会实践的号召,xxxx年x月xx日至xx日,动力与能源学院“爱心彩虹情系大漠”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16名师生赴甘肃张掖市民乐县新丰小学开展了一次大学生的农村支教活动。作为xx级大一学生,我有幸成为了这次活动的一员,心中既有豪情万里,也有忐忑不安,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当老师,虽然父母都是老师。临行前一天的下午我们进行了最后一次验课,队友们聚在一起商讨课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心中关于这次支教活动的各种疑惑和紧张情绪逐渐的消解了。x月xx日下午,伴着阴霾的小雨,我们的社会实践队从西安出发了,经过近20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这次实践活动的地点——民乐县新丰小学。刚到民乐县城,看到这里的具体情况远比我想象的要好,至少不是沿途所看到的戈壁大漠,黄沙漫天,听随行记者介绍说,这里位于河西走廊,是一块十足的风水宝地,县城街道整齐,楼房林立,就是路上的行人较少,店铺在天黑之前也都早早的关了门。第二天早上,经过短暂的开学仪式,我们开始了正式的教学工作。我这次支教的任务中除了向1~5年级的学生教授灾害自救的知识和向1、2年级讲历史典故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开学仪式完毕后,当真真正正把一群热情、真实、活泼的孩子完完全全的交给我时,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脑子里一下变得一片空白,完全变得不知所措。他们穿着朴素,脸上显露出泥土的颜色,却活泼可爱,聪明热情,充满灵气,活得真实而开心!原以为会很尴尬很难和他们沟通,但是,当我看到这一张张稚嫩的充满期待的眼神时,同时,又注意到他们身上破烂的衣服和明显发育不良的身体时,心中有种上帝派我来拯救他们的感觉,很快的,我就进入了角色,和他们打成了一片。
我的第一课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本来还有点紧张的我被小朋友的火热的激情感化了,课堂上,小朋友们那种充满渴望的眼神又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没想到,这么轻松,平常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的我竟能在开学第一课上很不错的按照之前备课的原定方案出色的完成,下课后回到办公室,刚下了课的队友们相见之后,互相拥抱一阵狂喜。我的课讲授的是《灾害自救》,因为是面向1~5年级,每一年级其实只有一节课,所以我是把同一节课讲五遍,只是讲课的方式有所不同,随着讲课次数的增加,我明显感觉到我讲的越来越流畅了,竟然开始能够写出板书(第一节课黑板上除了我让学生画的几幅地震发生后房屋的样子的画之外什么都没有),心中不仅信心越来越强,而且由最初的畏惧讲课到在讲台上能很舒服很自然的授课。但是,班主任可就没这么好当的了,课是越讲越顺,而班主任越当才越发感觉到,做好一个班主任真的很难。第一次开主题班会,我在讲台上是激情澎湃,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将梦想,讲信念,可是台下是一群二年级的小朋友呀!虽然如此,虽然他们听得不是太明白,但还是很认真的听着。最头疼的是纪律问题,每当面对这群学生时,虽然他们叫我哥哥,但我感觉作为班主任,我更像他们的爸爸,但是,我一直想让他们感受到爱,感受到以智育为主要目的的老师永远也给不了的爱,所以,即使当他们在课上说话,下位时,我也只是微笑着示意他们闭嘴,很不奏效,造成了班级管理一度较为混乱,这让我自身也较为尴尬。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脑子里也总是充满了孩子们的尖叫声、吵闹声,醒来之后,心里还是一度混乱,好几次面对那些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时,都想发火,但是,一看到那一双双明亮的眸子,火一下子就被浇灭了。以前对于班主任的印象就是有事没事到班里转一圈,觉得是件很轻松的事情,现在自己做起来,发现事情远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只要不放学,心里那根弦就永远不敢松下来。由于我是2年级的班主任,孩子普遍都很小,容易受伤。我记得很清楚,星期3下午,天下着小雨,我正好没有课,心里想着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谁知道,就这一下午,我就陪着我班学生先后去了3趟医院,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实在是不敢有所怠慢,一下午的休养又泡汤了。总之,这几天,让我很清楚的认识到,当好一个班主任真的是很不容易,大事小事都要管起来,既要对学生们的学习负责,还要注意学生们在学校的安全以及应付各种活动的组织安排等等方面。可以说,当班主任真是又累人又累心的工作。
十几天的时间漫长而又短暂,很快就要到离开的时候了,虽然还没有到离别那天,但仍旧是感到那么的不舍、那么的伤感。从我踏进学校的起,我的学生就把我绑架到我们班里,下课的时候都不让我走,甚至不让我回办公室,一群人黏在我身边,他们的行动有些鲁莽,有些盲目,甚至有些不可理喻,但是,我忍心向这些不忍心让我走又不知道除了把我绑架还有什么其他更好办法的孩子发火吗?最后一节主题班会上,孩子们把他们亲手制作的贺卡塞在了我的手里,上面写着“真想让田哥哥再教我们1、2个月”“田哥哥马上就要走了,真是很舍不得他”,有的甚至从家里拿来了鸭蛋、葡萄、杏子、桃子等让我带上。临行那天终究来临了,以前,总是我送别别人,如军训时候的教官、实习的老师等,然而现在,却是要一群小学生为我们这群并没有完全长大的孩子送行。这天,我们都拿出了我们利用一天教学的闲暇时间排练的节目来表演,离别会在欢快但夹带着伤感的气氛中结束了。当我们集体唱完《同一首歌》时,所有的人都留下了不舍得眼泪,由于我们下午就要去另一所小学作交流,所以,走得十分匆忙,本来还打算回到班里给孩子们正式的道别的,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也是很匆忙的交给了几个学生。我们要走了,他们追着我们的车把泪水洒在了山路上。在走的时候才后悔莫及,由于环境等的原因我在后面开始懈怠,真后悔没有交给他们更多的东西。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以后一定还会回来的。
篇2
实践地点:
实践目的:为支援地方教育,为偏远地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服务,丰富小学生的寒假生活,我们组织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化及动手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和实验中获得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表达力和领导能力,同时与当地小学加强交流,以促进共同提高。
实践对象:中心小学在校学生
实践内容:进行对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课程教学与课后辅导 实践纪实:
20xx年1月14日早上6点半,大家整理好行李,在校园集合,一同坐上公交车赶往火车站搭乘7点40分开往融水的t8726次列车,开始我们的支教之旅。
大约历时6个多小时,我们一行抵达了融水,简单的吃过午饭,在热心群众的指引下,我们顺利的坐上了去往和睦镇的小巴。
道路还是十分通畅的,我们在下午三点钟左右抵达目的和睦镇。校长和老师们很热情地招待我们,为我们腾出一间教室,以后的几天我们将住在这里。晚上大家整顿安置好东西,计划了未来几天的事情,带着旅途的疲惫休息了。
20xx年1月15号至20xx年1月21号我们在这里开展了为期六天的实践活动。
1月15日早上,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的支教工作。当我们走进教室时,小朋友们坐得整整齐齐,异口同地喊着叫我们“大姐姐好!”。当时就让我感受到了这里小孩子的热情与喜悦。随后我们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与小朋友们进行了一些小互动,课堂气氛十分融洽。
当天下午我们便开始正式上课,我和在校领导商议后决定教小学三年级语文。在这之前我没有任何教书的经验,虽然小学的语文很简单,但是怎样讲课才能让学生听懂,怎样的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课方式才能提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等等都是我需要去思考的。第一堂课前,有一点我比较担心:这个年龄的孩子比较爱玩,他们会不会对不熟悉的老师有着抵触情绪,不认真听课。然而,当我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发现那些顾虑完全是多余的,他们上课非常认真,回答问题也非常的主动。当时,我就觉得作为大学生,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说是远不如小学生的,他们对知识的渴求与学习的兴趣远远超出了我们。在大学的课堂里,一个教室一百多人上课,往往也只有固定的几个人会回答老师的提问,上课时不听课的大有人在,更有甚者不来上课。有了这样的比较,使我觉得必须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这一点来说,他们是我的榜样。
下课的时候,有时候会和班上的学生坐在一起聊天,有一次无意中看到一个小朋友课后练习册上的语文题全做了,英语题却都是空白。
我问他,英语怎么不做,他说,不喜欢英语所以就不想做。听到这个回答,我觉得特别有感触,想到自己小学的时候,也有这个现象,喜欢哪个老师哪门课成绩就一定好,不喜欢的话,就是基本不好好听课也不认真地做题。现在想来,这是小孩子的不成熟、不懂事的想法。我跟他们讲了我的想法,并且鼓励他们,在不偏科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强项。我觉得,在他们这个年纪,跟他们提英语学习或是学习的重要性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他们没有切身的感受,所以说那些道理他们只会听听作罢。而我,是通过抓住小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方面来跟他们交流,以此来激发他们对不太喜欢的科目的兴趣,并且让他们感受到下课的时候我们就是朋友,在交流上可以消除年龄上的障碍。
在支教的过程中,也存在些问题。开始几天的上课都比较顺利,小朋友们都很配合,听课非常认真,表现也很积极。可是,到后期,他们显得有些不耐烦了,我向其他老师请教,得出结论:可能是因为教授的内容有些简单和枯燥了,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从一开始,作为老师我们没有摆正位置,即我没有从行为上很明确地告诉他们我是老师,而是让他们感到我是可以一起玩的朋友。我又向我的小学老师请教过这个问题,她告诉我,上课的时候必须严肃,对小孩子要奖罚分明,以此来明确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帮助他们辨别是非。所以,在接下来几天的上课中,我的态度很明确,并且在上课内容方面,我将一些
离开的前一天,我们准备好食材,和孩子们一起包饺子吃。先由队长给大家分工,然后各司其职,忙得热火朝天。最开心的环节应该就是包饺子了,会包的孩子们都争着抢着大显身手,于是,各种奇形怪状的饺子出现在大家面前。我们的队员们也都是这方面的高手,还教会了那些不会包的孩子们,这些可爱的小家伙们纷纷表示学会了要回家给爸爸妈妈包饺子吃呢!
虽然包的质量不是太好,好多饺子都被煮爆了,但孩子们吃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还是觉得美味的不得了。
吃完了饺子,我们就收拾东西准备返程了。大家都显得恋恋不舍,孩子们见我们要走,有的甚至激动的哭了。七天里我们与小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记忆中有个三年级的小男生很调皮,但当他听到我们就要分别时,他哭了,很感动,我也哭了,小朋友很相信人与人之间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建立的感情,但我们现在变了。有个小女生把她的小发卡攥的紧紧地,她很认真的告诉我说;老师我送你一个东西,虽然是一件小小的发卡但她可以表达学生对我的爱,很感动,我有很多感动说不出口。我想给他们说老师爱你们。几天来,我们每天都吃着孩子们送来的新鲜蔬菜,每天都在一起开心地学习与游戏,每一天都充满着感动,短短的相处我们早已让我们亲如一家了。孩子们带着哭腔请求我们多住几天,我们都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总的来说,这七天里,我站上了讲台,成了小朋友们眼中的“老师”,感受到了当老师的快乐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老师的艰辛。“我们现在站在讲台上就要对‘我们的学生’负责,因为我们现在是‘老师’”,这是老教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我会永远铭记。同时,我也从几天的工作中懂得了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心”、“耐心”和“交心”,我想,这三点应该是做每项工作都需要的。
实践体会: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我有两个方面的体会,一方面是课程教学上的心得体会: 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钻)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对于三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翻阅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数学教学法等专业书籍,上网查询了有关经验交流,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个年仅9岁左右的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 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我很大帮助。
篇3
前期的准备工作
自从去年参加过一届支教活动,对xx的孩子有点眷恋,今年又准备去一趟。和我一样想法的还有两个老队员。所以前期的工作大多数由我们三人做了。不管是宣传,还是挑人。都存在一些问题啊!特别是选人的时候,进行两轮的面试,进行两轮的试讲,都是我的注意,我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谁时间久了,对一件事情的热心程度不免会下降。我只考虑到的是怎么让我们挑选更加优秀的人员。
我是一个对自己的事情不太在意,对大家的事情很注意的一个人。所以我一直在强调:团结。就如上一届队长说过的,进了xx支教这支队伍,我们就是一家人。没有什么隔阂,没有什么利益,只有这支队伍。还有一个就是吃苦与勤劳!可能是年纪的区别,80,90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在第一次面试的时候就说过,十五天,可能是你想象不到的苦,可能连饭都吃不饱。光有热心是不够的。那边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不会有什么事情等着你去做,是你要去主动做事情。在这方面我是骂人最多的一个!
xx的生活
篇4
关键词:数感;涵义;教育价值
我国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中安排了四个学习领域,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同时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在总体目标的具体阐述中,将“建立初步的数感”列入数学思考目标的首项要求,可见,数感已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一个全新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数感?数学课程中安排数感有什么教育价值?自然就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数感的涵义
“数感”的英文是“NumberSense”,也可以翻译成数觉或数意识。这个在西方数学教育中的常见词语,首次作为我国数学课程的一项培养目标,为我国当前的数学教育传达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什么是数感?可以从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内外学者的有关论述中加以考察。
(一)数感是关于数字(量)的直觉
1976年,Carpenter与他的同事分析NAEP数据在估算上的作用之后,得出结论:在学生能很好地进行估算之前,他们一定发展了一种数量的直觉,一种用数字表现量的感觉。[1](34)后来这种关于数量的直觉被称为数感。
1989年在美国的NCTM中,对数感进行了如下的阐述:“数感是一种关于数字的直觉,它从数字的所有不同的意义的表述得以表现。”[1](34)
(二)数感是关于数概念的网络结构
1988年,JudithSowder将数感定义为:“一个具有良好组织的概念网格结构,它能够使一个数字和它相关的操作特性相关联,并且以灵活而有创造性的方式解决数字问题。”[1](34)这就是说,数感是关于数概念的网络结构,这个网络结构是随着数概念的不断扩大(自然数小数有理数实数复数)在人脑中逐步形成的,它帮助人脑接纳数学中的其他知识,使人开始以数为基础逐步建构数学知识系统,并且能够自觉选择灵活而有创造性的方式解决数字(量)问题。
(三)数感是与数字相关的教育目的的非精确形式
1989年,Resnick用非决定论的、开放式的思考对数感进行了阐述:数感抵抗我们已经在学校教育中所设定的以联系被指定目的的精确形式。[1](34)即是说,作为一项教育目的,对于设定的与数字相关内容的精确形式而言,数感是相应的非精确形式。然而,当它发生的时候,列出数感的主要特征是相对容易的。(1)数感是非算法。那是因为行动的路径不被预先完全叙述。(2)数感是合成物。总路径不是“看得见”(心理上)地来自任何单一观点。(3)数感包括细微的判断力和解释。(4)数感包括多标准的运用,有时各标准之间会彼此冲突。(5)数感时常不确定。不是与任务有关的每件在手边的事物都是已知的。(6)数感包括思考程序的自我规则。(7)数感思考是需要努力的。
(四)数感是对于数和运算的一般理解
1999年,RobertRey、BarbaraRey等六位学者在对澳大利亚、瑞典、美国以及我国台湾的8~14岁学生数感的评定研究中提出,数感是指“对于数和运算的一般理解,连同这种能力和倾向一起的是使用这种理解去灵活地作出数学判断,并且发展有用、有效率的策略去处理具体的数学情境。它导致一种关于使数字变成一种有意义的实体的数字观点,以及关于数学的操作和成果可以产生感觉的期望。”[1](34)
2001年,《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学习内容的说明中,描述了数感的主要表现:“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算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些表现说明,我国数学课程中的数感主要是指对数和运算的一般理解。
2002年,我国学者马云鹏、史炳星认为: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性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作出有用的策略。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主要是指: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字表示具体的数据和数量关系的能力;能够判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能力进行计算,并具有选择适当的方法(如心算、笔算、使用计算器)实施计算的经验;能依据数字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2]
2002年,我国台湾学者DerChingYang关于数感的表述是:“一个人对于数字和运算的一般理解,以及处理日常生活中包括数字情境的一般能力,例如:形成有用的、灵活的和有效的策略(包括心算或估算)去处理数字问题。”[1](34)
(五)数感是对于数字(量)的敏感及鉴别能力
2002年,我国学者郑毓信认为:为了说明数感,可以先看一些类似词语的用法,如“语感”“方向感”“美感”“质感”等。显然,这些词语都代表了一种相关的能力,但与能力相比,又都含有一种“直感”的涵义,特别是指对于某些特定的事物或现象或属性或方面的敏感性,及相关的鉴别(鉴赏)能力。而后者通常又并非是一种自觉的过程,仿佛已经成了主体的一种本能,一种直接的“感知”,从而在很多情况下是说不清、道不明的。[3]根据以上描述,数感可以理解为对于数字(量)的敏感及鉴别能力。
(六)数感是数概念扩展中产生的一种对数学的敏感与理解
通过以上对数感的历史发展中各种定义的考察,笔者认为,数感是人们在数概念的扩展中而产生的对数学的一种敏感与一般理解。
(1)这种敏感与理解是对数字(量)的直觉,它帮助人们对数字(量)的直感迅速地反应为数学问题,使数学问题从感知层面敏捷地链接到数学思维。
(2)这种敏感与理解是关于数概念的网络结构。这个网络结构帮助人们以数为基础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以选择灵活而有创新的方式解决数量问题。
(3)这种敏感与理解具有非算法、非单一、非确定、非逻辑等特点,其反应时间短,稳定性差,是所需解决的问题与数学思维之间的按钮,其灵敏度与数概念网络结构的个性化有关。
二、数感的教育价值
数感的涵义及其特征,决定了数感的教育价值。正是对数感教育价值的认识,美国2000年的NCTM第32页中强调指出:“这个标准的核心就是发展数感。”《数学课程标准》也首次将数感安排为学习内容,并列为“数学思考”中的重要目标。数学课程中安排数感的教育价值,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理解。
(一)建立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为公民素养之一的数学素养,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强弱和解决书本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具有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的数学敏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即是说,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例如,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了自然数的意义之后,懂得了自然数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当他看见盘子里的苹果时,不再是注意苹果的颜色,而是关注苹果的个数,并且懂得比较两个盘子中苹果的多少。于是可以认为这个小学生具有了自然数感,这是他数学素养提高的标志。又如,一个初中毕业生,学了不少数学知识,但不会估计学校运动场的大小,不会用恰当的方式向别人说明自己所在的位置,不能在需要的时候用数学方式解释某些现象,这样的学生不能说是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
学生数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探索、去发现,学会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克服数学教育中过分地强调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等倾向。
(二)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我构建
我们知道,数感是关于数概念的网络结构,数概念网络是接受数学知识的一个平台。数概念网络结构的形成和稳定是数感建立的关键,数感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我构建。
例如,学生学习了负数的概念,当他购物支出5元钱时,就会与负数建立联系──用“-5”来表示这一问题。又如,怎样为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全体运动员编号?要求从号码上就可以分辨出年级和班级,区分出男生和女生,表示出参加的项目类别。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它没有固定的编排方式,而且不同的编排方式在实用性上是不同的。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有效地解决,也要依托于数感的建立。
(三)建立数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数感建立的过程中,有很多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交流自己对有关数的问题的个性化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同一问题,对原有的数学知识结构进行改造。这无疑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德国数学家高斯小时候对于“1+2+3+…+100=?”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由数感促进创新的典型案例。又如,池塘水面上生长着浮萍,浮萍所占水面面积每天增加1倍。经过100天,整个池塘长满了浮萍。问经过多少天,浮萍所占面积是池塘水面面积的一半?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一个指数方程的问题。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感,对“浮萍所占水面面积每天增加1倍。经过100天,整个池塘长满了浮萍”就会产生一种敏感与理解,从而从隐秘形式中发现问题的实质:长满浮萍的前一天,即经过99天,浮萍所占面积正好是池塘水面面积的一半。
数感是一种对数字(量)的直觉:“拿创造来说,关键是直觉……直觉像是思维的‘感觉’;人们通过感官的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可是用直觉就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所以直觉也可以说是思维的洞察力。”[4]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就会凭借对数字(量)的本质认识建构自身的数概念网络,有效地接纳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灵敏地链接数学思维,从而进行数学地思考,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建立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从数学文化学的观点来看,数学是一种具有独特价值的人类文化。数学文化的独特价值,一是体现在它的兼容性上,即它支撑着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包容着人文精神的方方面面。正如数学家克莱因所说:“音乐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数学家在赞美数学时,即使是不同的流派,在这一点上也是异口同声的。二是体现在它的先进性上。这是由功利和非功利两个方面的先进性所决定的。当数学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时,就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创造出新的、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这是数学文化价值的功利方面;抽象而具有神秘魅力的数学,同时还蕴涵了高深莫测的哲学、美学、语言学等人文精神,抽象数学中许多没有直接“用处”的成果,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品格,是人类文化中的无价瑰宝,这是数学文化价值的非功利方面。[5]
数感是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成分。建立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数感是人们对数学的一种敏感与理解,是数学(理性)精神形成的基础;第二,数感是数学思考的催化剂,是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精神)成果;第三,数感是一种认知的直觉,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会凭借对问题的直觉,触发创新思维的按钮,探究问题解决的创造性策略。
参考文献:
[1]叶蓓蓓.对数感的再认识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2):34—36.
[2]马云鹏,史炳星.认识数感与发展数感[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2):46—49.
[3]郑毓信.“数感”“符号感”与其他──《课程标准》大家谈[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3):30—32.
篇5
Abstract: Welding is an indispensable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modern industrial p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lding technolog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closely concerned by all walks of life, 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organizations, metallurgy, electric power, boilers and pressure vessels as well as production department such as buildings, bridges, ships, automobiles, electronics, aerospace, war industry and military equipment and so on. This paper simply explains some ways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关键词: 焊接;教学
Key words: welding;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10-02
1焊接的概念及其分类
焊接是用加热或加压,或加热又加压的方法,在使用或不使用填充金属的情况下,使两块金属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加工工艺方法。
焊接的分类方法很多,若按焊接过程中金属所处的状态不同,可把焊接方法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大类,每一类又包括许多焊接方法。
熔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将焊件接头加热至融化状态而不加压力完成的焊接方法。如气焊、手工电弧焊等。
压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对焊件施加压力(加热或不加热)以完成焊接的方法。如电阻焊、摩擦焊等。
钎焊是在焊接过程中,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但低于母材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充填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如软钎焊(加热温度在450度以下如锡焊)硬钎焊(加热温度在450度以上如铜焊)。
2能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课前备课,对于以前没有进行专业理论课教学来讲,就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把对专业理论知识点的理解,用板书,语言或手势等方式准确的告诉学生。是把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的产物。在实践教学上,要遵循教学环节,集体指导个别指导,课后小节环环紧扣,同样成果是非常明显的。
一般学生对于焊接的学习比较乏味,对空洞的理论知识没有兴趣,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怎么办?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要强制学生怎做。整顿课堂秩序是需要耗掉课时的!语言是授课的根本,板书再好,语言表达不清、不准也难以达到教学效果。把以前的大学生活、工作实践、经历,所见所闻,作为上课的举例、旁证索引提供丰富的资料来源,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关注理论学习的重要手段。
3用理论指导实践教学,用实训体会验证专业理论
在规定的总课时内,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课时,这就为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讲焊接应力、焊接变形的原因和防止方法,到实训中去体验。实训焊缝出现气孔,再在课堂上讲产生的原因等等,如此反复,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操作技能。如果说理论知识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那么,专业技能教学除此之外,还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在教学中,除按规律,按环节等等,在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的教育上更是如此。从劳动保护用品穿戴,到焊接操作的一招一式,一举一动,示范引领,严格要求,使学生对专业更加热爱,劳动和实训积极性非常之高。
3.1 抓住要点,重点讲解比如,为什么要把焊缝的起头和收尾拿出来单讲?
焊缝的起头就是指开始焊接的部分,由于引弧后不可能迅速使这部分金属温度升高。所以起点部分的熔深较浅,焊缝余高较高。为了减少这种现象,可以采用较长的电弧对焊缝的起头处进行必要的预热,然后适当地缩短电弧的长度再转入正常焊接。
焊缝的收尾
焊缝的收尾时由于操作不当往往会形成弧坑,降低焊缝的强度,产生应力集中或裂纹。为了防止和减少弧坑的出现,焊接时通常采用三种方法:①划圈收弧法,适合于厚板焊接的收尾。②反复断弧收尾法,适合于薄板和大电流焊接的收尾。③回焊收弧法,适合于碱性焊条的收尾。
3.2 常见的焊接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在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规范选择、焊前准备和操作不当,会产生各种焊接缺陷,常见的有:
3.2.1 焊缝尺寸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指焊缝过高或过低、过宽或过窄及不平滑过渡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①焊接坡口不合适。②操作时运条不当。③焊接电流不稳定。④焊接速度不均匀。⑤焊接电弧高低变化太大。
3.2.2 咬边主要是指沿焊缝的母材部位产生的沟槽或凹陷。产生的原因是:①工艺参数选择不当,如电流过大、电弧过长。②操作技术不正确,如焊条角度不对,运条不适当。
3.2.3 夹渣主要是指焊后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产生的原因是:①焊接材料质量不好。②接电流太小,焊接速度太快。
3.2.4 弧坑主要是指焊缝熄弧处地低洼部分。产生的原因是:操作时熄弧太快,未反复向熄弧处补充填充金属。
3.2.5 焊穿主要是指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形成穿孔的缺陷。产生的原因是:①焊件装配不当,如坡口尺寸不合要求,间隙过大。②焊接电流太大。③焊接速度太慢。④操作技术不佳。
3.2.6 气孔主要是指熔池中的气泡凝固时未能逸出而残留下来所形成的空穴。产生的原因是:①焊件和焊接材料有油污、铁锈及其它氧化物。②焊接区域保护不好。③焊接电流过小,弧长过长,焊接速度过快。
4反思教学,不断创新
教学设计都是每一位教师课前酝酿,精心准备的。但实际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任何一次课都不可能与事先设计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矫正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4.1 尝试编制一体化教材,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如今,用人单位的多元化,用人单位“够用为准”的人才观将促使呆板的传统教材结构从中职教育领域内淡出,而具有可供选择的、反映时代进步的模块式教材必将取而代之。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技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技能为主线,将焊接技术和简明的工艺理论相应地结合在一起,在教材上首先标明“学习目标”,使学生一打开教材就知道要学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其后,“任务、图纸、技术要求、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相关理论知识”等都明确标出,用以指导学生技能技巧的形成;“形成性测试”则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工作习惯;最后的目标测试则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检验的标准。这种模块式的学习和测试让学生有了一个短期可追求的目标,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和测试,就上了一个台阶,向目标模块就迈进了一步,既分享了学习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同时还会增强自信,为下一个模块的学习带来动力。
大家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一个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就是把教和学联系起来,教师负指导的责任,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对于任何学生,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学好的条件,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
4.2 变革作业形式,让学生在观察和探究中获取知识新的教学模式,须有相应的作业形式与之相对应,以便学生对知识的及时巩固消化。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模块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一张图表。在这张图表中,假设了九种焊接条件,每种焊接条件下有若干个结果选项,目的是让学生在这张图表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在技能练习中对焊接现象的观察,逐一理解并归纳出不同焊接条件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技能和理论相互渗透,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首先,我把设计这个图表的初衷给学生讲清楚,并结合作业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这个作业的目的是希望每个学生在技能练习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认真观察和及时记录,将感性认识转变成为文字,继而升华为理论,再反过来指导自己今后的技能练习。其次,明确作业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方法:①三天以后交,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练习情况自行安排每天的观察重点;②独立完成,随身携带,以便教师检查进度;③作业评价方式为:正确完成七项以上为5分,5~6项为4分,3~4项为3分。
4.3 让幽默润色课堂,形成良好的乐学环境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把幽默引进课堂已经成为中外教育家的共识,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的:“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绝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一笑,它在给学生以愉快欢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4.4 将心理游戏引入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之中情顺而理通,入情入理方入心。刚开学时,上早班的一些学生每天都迟到,多次督促无效。我针对这个问题,没有采用说教、批评的方式,而是将道理融入一个游戏当中,鼓励学生改掉不良习惯。
总之,古人一贯倡导“朝闻道,夕死可也”,就是说学习不论早晚、不分长幼,都应该孜孜不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扩大知识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做到知识的历久弥新,做学习型教师,与时代同行。
参考文献:
[1]林杰.浅谈如何拓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焊接专业教学[A].中西南十省区(市)焊接学会联合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6.
[2]邱霞.浅谈模块化在焊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圈,2007,(22).
[3]邱霞.中等职业学校焊接实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07,(29).
[4]王凌.焊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2).
[5]赵岩.高职焊接专业二年制及课程设置的研究性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6]林尚扬.焊接科技与生产的持续发展呼吁完善的教育与培训体系[J]焊接,2004,(09).
[7]高云鹏.焊工培训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焊接技术,2003,(06).
篇6
关键词:教师;学员;函授教育;教学交往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095-02
函授师生教学交往的有效性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效。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学交往主体具有相互主体性,教学交往活动具有互动性,教学效果具有整体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的讨论式教学,我国古代圣贤儒学代表孔子的对话式教学、道家的老子的格言教学和庄子的寓言教学等,都体现了交往互动的教学特点。根据函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学习特点,函授教学更容易生成一种交往互动的交往教学形式。高校函授教学师生交往彰显如下几个维度的价值。
一、函授教学中师生交往有助于一些课堂不良现象的改观
1.课堂交往与部分函授学生面授逃课
目前,函授教学最不良的现象主要是学生逃课行为太严重与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函授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虽然复杂,缺少课堂交往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同存在。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必须在社会化的环境里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如果离开了现实社会,人甚至连自身的生存都难以得到保障。社会环境影响人的社会化,这种社会化反过来对人的自然属性有巨大的影响力,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生活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活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活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对这种双重“现实关系”,马克思将其表达为“一个方面――人对自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人对人的作用”。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的一切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说都是具有社会性的,是在人与人的交往活动中进行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基础,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都是在与人的交往中得到发展的。函授教学基本上是“主体一客体”的教学模式,实质是同生产劳动主体与物的关系类似。真正的课堂教育、教学应该是一种教师与大学生主体间的交往,是一种“我――你(们)”或者“主――客(课程、教材、媒体等)――主”的交往互动模式。如果课堂缺乏师生的正确交往。无论是何等职称、学历、职务,学生的逃课都有可能。就普通高等教育而言,目前全国高校逃课现象都很严重,有关研究表明:“大学课堂基础课的逃课率25%以上;专业课的逃课率20%;哲学、历史等公开课的逃课率达到了50%。大学生中有逃课经历是82%,经常逃课的占11%。”作为成人教育方式之一的函授教学虽然没有具体的研究资料,但它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严重的逃课现象主要的责任在于教师忽视学生这一主体的存在,学生感到教学活动中没有他们的“戏”。目前,面授教学因为多数安排在寒、暑假,任课教师为了赶进度,有时接连上四五个小时。一般教师很少关注与函授学生的交往。函授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的存在放在核心地位,通过相互的交往,唤醒他们的学习潜能,从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当学生充分认识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存在时,就没有逃课的理由。
2.函授师生交往有助于改变学生错误的知识观
函授教育每个专业每开设一门课程,都有科学的理论依据,都是国家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教师往往是认识到所承担教学课程的任务的重要性。可是学生就不一定明白了,他们对于课程有自己的看法,多数函授学生很重视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特别地认真学习,所以,函授毕业生考上研究生继续学习的也是时有存在。从目前高校的函授教学来看,主要地强调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课程的体系是以相应学科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组织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个人生活的,并且经常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学习者对于课程主要是接受者的角色,教师是课程的说明者解释者”。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科学知识和有效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但科学知识并不一定等于有效的知识。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如讲授的内容是科学的,但全是学生已习得的知识,或者是他们听不懂和无法接受的内容,这就叫做“正确而无效的知识”。非科学知识也不能笼统地认为是无效的知识。例如,很多的寓言、神话故事等内容并非是科学的,但可以启迪人们思考,从另一个角度充实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无论如何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交往是一种以文化和知识为中介的互动,知识教育是“全部教育的共同基础是现代教育的中心环节”。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获得知识的方式之一。一般来说,每一个个体的一生都是在交往中度过的;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经验可以凝聚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中,每个作为主体的人获得知识无非就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两种方式,但每一个个体掌握知识经验却是在与人类知识经验活的载体一人的直接交往开始的。因此,只有通过充分地利用函授教学师生的有效交往,使学生认识知识的价值,学习知识的过程性以及对知识的态度,从而促进学生正确知识观的养成。改变部分函授学生以平时工作太忙为借口消极对待函授学习,对知识深刻的理解,从根本上消除读函授只是为了拿文凭的错误观念。
二、函授师生教学交往与师生的共同发展
1.函授师生的有效交往主要价值是促进函授生成才
就目前的函授教育情况,尽管在读函授学生都经过了成人高考的磨炼,身心都已经发育成熟,具备了适应函授课程学习的能力,但高等教育传授的毕竟是高深学问,很多学科没有一定的基础是不能学好的,比如计算机专业对数学基础的要求比较高,中学阶段的数学基础和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好该专业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的我国成人高校入学考试还不能全面考察一个人的能力,加上调剂录取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有可能是调剂录取,有的函授学生对专业不是真正地了解,学非所长,学非所用,例如,凯里学院2009级教育管理本科有一位黔东南移动公司的学生,她认为报考教育管理专业是家在凯里,函授学习方便,平时要上班,可以抽时间学习,面授时可以适当向公司请假。但是,她所学习的作业知识与工作联系不大。各级各类的高校有各种各样的评估,以评估促进建设,促进改革其主旨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
素质的提高。很多高校在上级的成人教育评估过程中都取得了好的成绩,成人教育的作业也有所增加。因此,教育部提出高校应“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知识,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主要靠有效的教学与学习方式。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教。”在教学中,教学交往不仅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形成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社会化。通过个体与他人的沟通、合作与交流,可以集智取长,共同提高。换句话说,通过协作学习,形成一个广泛的学习共同体,就能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从而加速个人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函授师生教学交往活动,由于教师一般处于专业知识的优势地位,如果师生形成了交往的习惯性。师生之间已经搭建了平等的交往平台。学生会更加努力去学习,获取知识以实现与教师的平等交往。这其实是促进函授学生成才的过程。
篇7
【关键词】生态价值;地价;怀来
工业文明为人们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在短短100年的时间里,创造出了比以前所有时期总和还要多的财富,人口也随之上升了4倍。也就在此时“人与自然”的矛盾变得不容忽视,温室效应、臭氧层危机、水污染等现象开始出现。“经济”与“环境”如何协调发展,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传统的土地价格机制分析
关于土的价值构成的理论,国内现在比较流行三种说法:土地资源价值,土地成本价值,土地使用价值。
(1)土地资源价值论,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代表,它主要是从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具有稀缺性这个角度来解释的,传统的地租理论中提到地租包括随土壤的肥沃程度和距市场的远近而增加的级差地租Ⅰ,土地所有权而形成的级差地租Ⅱ。这两个地租共同决定土地的价值。
这个理论在我国农用地征收的时候有很好的体现:农用地征收价格是国家征用集体土地时,按照正常条件确定的征用补偿价格。依据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农用地估价规程》:
农用地征用价格=农业地的资源价格+社会保障价格+附属物价格。
(2)土地成本价值论,是以要素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它是指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在土地上进行开发利用后的客观成本。可以理解为,土地的资本价值是以土地物质为载体,在土地自然价值上进行核算的成本投入。根据投入资本对形成土地价值的作用,把土地成本分成三类:①私人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及其其他权能的取得、维护成本;②土地开发的前期成本,例如,使用土地进行前期勘测和调查而投入的劳动;③土地开发利用成本,包括建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类型转换、建设用地的基础设施等。
新增土地出让金是土地成本价值的最好应用:新增土地出让金是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按规定的标准向国家缴纳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
新增土地出让金=土地产权收益补偿价格+农地投资管理收益补偿价格+土地增值收益补偿价格。
土地产权补偿收益就是农地征用价格;农地投资管理收益是指农地征收变为国有土地后,政府要组织进行土地前期开发,将生地变成熟地,并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所投入的成本;土地增值收益是指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改变,周围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提高了建设用地的价值。
(3)土地实用价值论,是以效用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土地的使用价值包括直接的使用价值和间接实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包括承载功能,生产功能;间接使用价值包括调节功能,例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土地的直接使用价值可以通过货币投票的方式来产生,而土地的间接使用价值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很难通过货币来表示出来。
土地使用价值论,在我们的土地转让市场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土地在进一步流转过程中,开发商根据自己对土地效用的评价,纷纷用货币进行投票,然后价高者得。他们仅仅考虑土地的经济价值,例如:交通、区位。
这三个土地价值理论之间存在一个递进的关系,它们的发展是与土地用途的转变相联系的,而土地用途的转变又是科技、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走进城市,农村“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逐渐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取代;“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被“机器化大生产”所取代;“第一产业”逐渐被第二、三产业取代。
当经济发展到今天,笔者感觉传统的土地价值理论已经完全不合适了。因为这些理论全部忽视了土地的一项很重要的用途:保护生态环境。在发展工业初期,我们忽视了土地的这项功能,因为当时我们的生产力有限,人口数量比较少,“自然因素”远远大于“社会因素”,这时候土地的调节功能供大于求,土地的调节成本几乎为零。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口数量的激增、“城市化”现象加剧,生态调节功能的土地日益稀缺,其调节成本也在随之加大,土地的“生态调节价值”就需要考虑在内了。
2.研究区域概况
怀来县位于北京市西北、永定河流域上游,是北京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一侧。其区域功能是首都北京的重要水源地之一,也是其周边重点生态屏障区。区内有官厅水库水库建于1954年,先后经过4次扩建和加固。1989年扩建后,总库容41.6亿m?。水库的上游分别是洋河和桑干河。两河至怀来县朱官屯村附近会合后称永定河,注入官厅水库。2010年,怀来被规划为“京北生态新城”重点建设新城。
怀来县地貌趋势基本由中部河川分别向南北崛起,形成两山夹一川的“>”字形地貌,中部河川区惯称“怀来盆地”。怀来下辖17个乡镇,县政府驻地在沙城镇,位于县境中部。怀来土地共有面积178232.2公顷,根据其可开发程度,将其划分为四个区域:允许建成区、有条件建成区、限制建成区和禁止建成区。其中允许建成区规划建设面积是6930.0公顷,占全部面积的4%;有条件建设区规划建设面积5548.6公顷,占总面积的3%;限制建设区规划面积152016.3公顷,占总面积的85%;禁止建设区,规划面积是13737.3公顷,占总面积的8%。
3.研究区域价格分析
首先,笔者对地价最高的东八里乡和土木镇进行了分析。它们允许建成区和有条件建成区面积之和占乡镇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0%和13%,除东花园镇和沙城镇以外,没有其他乡镇的比例比这两个乡镇高,由此可知:这两个乡镇可建设面积供给比较大。根据供给和需求理论可知,供给大、价格高的唯一原因就是:需求旺盛。沙城、土木、东八里乡的乡镇交通设施便利,有直通北京的高速公路;离县政府所在地近,办事方便;生活设施便利,便于生活。
其次,对价格最低的王家楼乡、孙庄子乡进行分析,发现,这两个乡靠近南山、北山,交通设施不方便,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的比例总和几乎为1%,属于生态涵养地带,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为420750元/公顷。
其他乡镇土地价格相差不大,价格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紧邻官厅水库,其允许和有条件建设区之和占乡镇总面积的比例也介于上述二者之间(除东花园和沙城)。
通过分析,怀来县目前的土地价格构成机制仍然是以传统的价值构成理论为指导的。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手段,随着京张合作加速和怀来被规划为“京北生态新城”的定位,一些购买力弱的人或投机的人会向水库周边或者南北山的乡镇转移,外省市地方的人也会快速涌入这些地方,怀来的生态涵养功能可能会找到破坏。
表1 怀来县征地区片综合底价表[4]
区片编号 区片价 区片范围描述
Ⅰ 5761880元/公顷 沙城镇建制镇和规划区在内
Ⅱ 631320元/公顷 土木镇、东八里乡
Ⅲ 579060元/公顷 新保安镇、西八里镇、桑园镇、北辛堡镇、狼山乡
Ⅳ 541200元/公顷 大黄庄镇、东花园镇、小南辛堡镇、官厅镇
Ⅴ 483390元/公顷 存瑞镇、鸡鸣驿乡
Ⅵ 420750元/公顷 孙庄子乡、瑞云观乡、王家楼乡
4.生态地价
在生态涵养区,土地的主导功能就是保护环境,这时候土地的间接使用价值——涵养水源,调节大气等功能是不能忽略的。我们可以通过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将土地的这种间接价值计算出来,内生到土地供给的成本中,从而使生态涵养区的土地价格更好的反应土地的价值。
笔者为此引入生态地价的概念,生态地价是指在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主体功能定位属于限制发展区,土地价值的构成除了传统的直接价值外,还包括调节大气、涵养水源等间接外部价值,涵盖了土地这部分间接价值的价格就是生态地价。
生态地价=土地传统价值+生态价值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计算这种生态价值:收益法,成本法。
(1)收益法
收益法的主要思路是:首先确定土地的生态类型,根据土地的生态类型确定单位土地所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
表2 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6] 元/(hm?.a)
生态服务/生态类型 森林 草地 农田 湿地 水体 荒漠
气体调节(A1) 3097.00 707.90 442.40 1592.70 0.00 0.00
气候调节(A2) 2389.10 796.40 787.50 1530.90 407.00 0.00
水源涵养(A3) 2831.50 707.90 530.90 13715.20 18033.20 26.50
土壤形成与保护(A4) 3450.90 1725.50 1291.90 1513.10 8.80 17.70
废物处理(A5) 1159.20 1159.20 1451.20 16086.60 16086.60 8.80
生物多样性保护(A6) 2884.60 964.50 628.20 2122.20 2203.30 300.80
食物生产(A7) 88.50 265.50 884.90 265.50 88.50 8.80
原材料(A8) 2300.60 44.20 88.50 61.90 8.80 0.00
娱乐文化(A9) 1132.60 35.40 8.80 4910.90 3840.20 8.80
总价值(A10) 19334.00 6406.50 6114.30 41799.00 40676.40 371.40
V表示生态服务价值,由此可知,土地的生态服务价值B和土地的类型相关,和土地的面积(S)成正比和土地离生态涵养地的距离成反比,随着距离的增加享有的生态服务价值在减少。
(2)成本法
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思路去计算这种价值。成本法的思路:当生态涵养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我们为了将生态涵养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到以前,所需要消耗的成本。它应当由两部分构成:(1)直接成本投入,包括环境污染综合整治(B1)、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B2)、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B3)、修建水利设施等项目的投资;(2)替代成本,为了达到环境效益不变的目的,在其他地方植树种草(B4)、退田还湖(Bn)的成本。
C=k(B1+B2……+Bn)
C表示恢复生态涵养区的成本,与各项处理污染(B1+B2……+Bn)的成本成正比。
综上所述,如果考虑生态价值,怀来县的土地价格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官厅水库周边的地价可能就要高于东八里乡和土木镇的地价。价格偏高将会降低消费者对水库周边土地的需求,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就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了。所以本文认为:考虑生态地价的土地价格构成理论是与生态涵养区生态涵养的功能定位相契合的,是符合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这一时代要求的。
参考文献:
[1]沈秀峰.周生路,李春华.试论农用地估价的几个问题[J].土壤,2003,(1):12-16.
[2]张小燕,等.论农用地征用价格的评估[J].农机化研究,2003-3(2):69-72.
[3]李建建.试论土地构成与土地价值[J].理论经纬,2002(10).
[4]河北省怀来县土地局.怀来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Z].2010.
[5]张贵祥.首都跨界水源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模式与机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11.
[6]谢高地.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
篇8
统计表5显示毕业生对思想表现满意度达99%,这与我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针,始终将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密切相关的。对于专业业务知识、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学生满意度也都在90%以上,经统计我校毕业生中保研、考研、出国进修的比例约为25%;我校2011届毕业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为93.4%,英语六级通过率为48%;计算机二级通过率约为70%。
3 启示与思考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1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牢固确立多样化人才观念、人人成才观念、终身学习与系统培养观念。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激发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重视教学领域各项改革,教学环节各项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竞争的加剧,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而对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学校责无旁贷。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2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定位,结合学校就业现状和人才市场需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增强专业结构调整的前瞻性,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重视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内涵建设的关系,全面提高专业内在质量。专业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专业设置的口径、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等,具体表现在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上。⑤因此,我们必须合理配置教学资源,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建设若干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本科专业,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大幅度增加课程供给量,提升课程质量,建立与教学相配套的信息资源和素材库,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3.3 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本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需要”的原则,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合于研究型、自主型学习的平台,保证优质教学资源的投入,着力培养行业拔尖人才;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完善企业培养方案,鼓励学生走进企业,提高培养实效;继续探索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学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学术英才,选拔优秀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制订个性菜单,挖掘特殊才能,配置优质资源,优化培养过程,助推学生个性发展的“个性化英才计划”;以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高等教育国际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确处理好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和支持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3.4 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按照整合和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抓手,加大实验条件建设投入,规范和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鼓励实验课独立设课;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使实验室开放率达到 80%;结合学校学科特点,创建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创新或科技活动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创新、创造、创业”训练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形成团队滚动机制,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并将创新训练项目与竞赛有机结合,提升创新项目水平。继续推进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社会有关部门深度融合,加快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共建共享一批大学生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强调“宽基础、强实践、重创新”,努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造就大批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5 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创新型人才不仅在课堂里成长更在学校文化熏陶下成熟。学校应该有一种能容忍并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精神的人文环境,也要注重学校的理念凝练、规章制度建设,学风教风建设,更好地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有别于社会整体文化和其他文化现象的组织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向人们揭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课程资源,它以其浓郁的学术气氛、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生动活泼的精神风貌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高校应积极构建课外素质教育体系,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导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科技创新、社会实践、课外学术研究交流、课外文体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为内容的学生课外素质教育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平台,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和环境,努力创建一种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
4 结语
通过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与反馈,有利于我们全面分析各专业办学状况、办学水平,重点考察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改革与管理等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⑥以需求为导向,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⑦为此,我们要积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教育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结合高等学校实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全面持续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项目:河海大学“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度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20111202),阶段性成果;2011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苏南地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与研究”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华社,2010-07-29.
②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7.1.
③ 刘丹平等.毕业生教学质量调查的实践与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
④ 张鹏宇.强化制度管理 建设良好教风[J].科协论坛,2007(8).
篇9
主人公是一个叫小A的中学生。小A的家庭很贫困,父亲患病,长期躺在床上,母亲既要交付小A的学费,也要交付父亲的手术费,所以经常做一些兼职、散工。小A很懂事,不负父母的重望,考上了重点高中。
一天,小A从同学的口中得知他们宿舍前的那块空地将要改成草地,原因好像是要绿化校园。
数日后的早上,小A洗漱的时候,突然听到从阳台外面传来"啪,啪,啪"的声音,小A马上跑到阳台往外看,只见八个工人站在已铺好草快的土地上,征用铁铲,用力拍打草坪,然后小A又继续做自己的是。后来才知道,这是为了使草能够充分地与土面接触,
第二天,小A午睡的时候,被那个熟悉的声音吵醒了,于是他就走到阳台,把头钻出去,一直在看工程的状况。
第三天,小A一走出阳台,他就看到百分之八十的青草已经铺好了,小A的脸上微微露出了一些不安。到了傍晚,小A有走到阳台看看工程的状况,看见一个妇女弯着腰,辛苦地铺余下的青草,小A一直看一直看,终于竣工了,那位满头大汉的妇女拿起锄头,走到旁边的大树底,坐下休息。小A看着看着,眼睛不禁红了,在几秒钟后,小A终于忍不住了,眼泪不间断地涌出来,他从裤袋里拿出一台手机,并且拨打了一个号码,坐在大树地下休息的那位妇女接了电话,小A激动地冲接听电话的那人说:"妈!您的腰不好,不要干那么多的活,多一点休息!" "没关系的,你爸的手术费就差几个钱,放心,没问题的。" 妇女答道。 小A马上把手机给挂了,跑到房间,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全家福,看着照片痛苦。
篇10
一、 写字教学地位的重要性进一步彰显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重视写字教学,然而课改实施十年下来,学生的写字状况堪忧。中小学生中写字不规范、不端正、错字频出的大有人在,很多学生的作业信手乱涂,能写一手整洁、漂亮汉字的学生很少。笔者最近随机抽取五年级一个班的作文簿进行书写情况的统计:本学期第一次习作,全班54个学生写出了127个错别字;全班有16位学生的字迹较难辨认,仅有11位学生的书写达到规范、整洁、美观的要求。可见,当前中小学生陷入“书写危机”之说并非耸人听闻。
究其原因,除了电脑普及对汉字书写带来较大冲击、外语学习过于强势导致对汉字书写的忽视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的缺失。在占语文课时最多的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忽视了写字指导和书写训练,没有对学生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致使学生没有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常识,没有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正是基于当前汉字书写的现状与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较之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了写字教学不仅在第一学段要加以重视,第二、第三、第四学段也不能忽视,也就是说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写字是一项慢功,写字这一技能的养成是年复一年、反复练习的结果。只有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都重视写字教学,才能使学生一以贯之,养成规范的写字习惯并一生受用。
语文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汉字是祖国文化的珍贵遗产,中国灿烂文化的瑰宝。汉字除“实用”外,还有“欣赏”的价值和特点。香港著名人士安子介先生称“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他说:“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而联想是一切创造发明之母。”不少国内专家研究表明:学习汉字能够促进智能发展,练习书法可以开发右脑。当前,学说汉语、学写汉字已经成为世界人民的热门话题,成为一种新的世界潮流。写好字是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热爱祖国的有效途径。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教学生语文首先要教学生把字写好”的思想,把写字教学置于语文教学的“根本”地位。其次,要帮助学生提高对写字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才能产生内驱力,才会有自觉的练习动机和积极的练习行为,书写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二、 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定更为科学适切
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写字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明显变化。
一是要求会写的字数量有所下降。《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多认少写,识写分开,遵循了汉字学习的规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识字量和写字量的增多,加之语文课时的减少,教师拔高要求,识字写字的任务偏重,导致学生学习紧张,课业负担重。特别是农村及偏远山区学校因识字环境的局限,对识字写字数量偏多偏重反应更为强烈。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适当降低了识字写字的数量,具体变化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第一学段,会写的字只需达到原先的下限要求;第二学段,要求会写的字减少了400个,此外,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要求会写的字减少为2500个。会认和会写字数量的下降,既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要求,也是提高书写质量的有力措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附录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便于教师以此为依据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是强调写字姿势与习惯的养成。和原课标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关注写字姿势的正确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在每个学段都强调“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正确的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的快速发育阶段,任何不规则的运动都将有碍于身体发育。执笔姿势不规范,对手指甚至整个手臂的发育都不利;而坐姿不对,如上体不直,又会影响脊椎骨的健康发育;至于头低得太下影响到视力,那是非常普遍的事了。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绝对不能置写字姿势于不顾,要正确引导,反复强调,以保证写字姿势的正确,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是关注写字过程中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如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有主动写字的愿望”,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书写力求美观”的要求。这些新增的目标与内容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写字过程中情感态度以及审美趣味培养的关注。汉字的音形义有密切联系,这是它与世界上其他文字明显不同的地方。如果学生懂得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就会领略到它的文化内涵,提升审美情趣。例如,“旦”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意思是清晨;“暮”是太阳落入了草莽中,意思是傍晚;“东”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意思是东方……教师若能多挖掘汉字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学生的书写过程就会成为体验和展现中国文化深厚历史积淀的过程,其情感态度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就不言而喻了。
三、 教学与评价建议更具有操作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字的教学与评价提出了更富有操作性的建议。首先是每学段的要求更加明确,如在教学建议中提出:“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这一建议无疑是给写字教学下了一剂猛药。笔者对近三年来听的314节语文课(作文课除外)作了统计,课堂上安排10分钟练字的一节也没有,安排5分钟左右练字的有63节(基本是低段语文课),占20%,安排3分钟左右练字的有197节,占62.7%,剩下一两分钟或拖堂做做样子让学生写一两个生字的有54节,占17.1%。可见,当前语文课堂中连写字的时间都得不到保证,更不用提写字的效果了。
笔者认为,每天语文课中10分钟的书写能否落实是关键。这10分钟不仅是时间得以保证的要求,更体现了教师要对学生的书写作具体化的指导。所谓具体化指导,就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字的构造特点和组合规律。汉字是象形文字,笔画组合和部件配搭都有规律可循。例如,笔画组合上的规律有:横撇组合的,若横长,则撇短(像“布、右、有、希”等字),若横短,则撇长(像“龙、左、灰、尤”等字);横竖撇捺组合的,若横长竖短,则撇捺宜缩(像“梁、染、栗、杂”等字),若横短竖长,则撇捺要伸(像“束、朱、本、术”等字);左右、上下、半包围、全包围和“品”字形结构的字,也都有各自的规律可循。教师只有依据汉字书写的规律加强指导,课堂10分钟的练字才能真正起实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写字的评价建议中同样提出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上述建议表明,每学段的写字教学应有相应的侧重点,教师应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如第一学段要加强基本笔画的训练,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要避免呆板、僵硬,要指导学生写出动势与美感。此外,执笔姿势和方法与字写得好坏关系极大,教师一开始教写字就应该反复指导,随时矫正。第一学段若能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第二、第三学段就容易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中高年段除了生字书写指导的重点外,还要加强课内其他书写练习的指导。如三、四年级课文后面安排了较多摘抄句子和段落的书写练习,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抄写句子做到工整美观。如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谦让,大小要匀称,排列要整齐等。段落的抄写开头要空两格,顶格一般不写标点,标点符号要写规范等。到了高年级,课文后设计了较多小练笔的作业,教师应重点指导小练笔的书写,在保证一定书写速度的基础上,做到行款整齐。如要求想好再写,书写时做到字迹工整,尽量少涂改,保持页面整洁等。2011年版课标还在作文评价中提出了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其实质是强调“提笔即练字”。只有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才能提升书写质量。
教师还要重视毛笔字的教学。中国传统书法流传千年,博大精深。当前,书法艺术在国际上更是独放异彩,越来越受到海外人士的喜爱和重视。学习书法并非要求人人成为书法家,而是通过学习规范书写,养成严谨而良好的人格风范,陶冶高尚情操,突出书法教育的美育作用。毛笔字教学是当前写字教学最缺失的环节,大多数学校放弃了毛笔字的书写练习,导致学生对毛笔字的书写要领一窍不通。毛笔字的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第二学段开始,按“描红―仿影―临帖”的过程练习。结合2011年8月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精神,在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毛笔字的教学与练习,以有效提高毛笔字书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