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业合作社范文

时间:2023-04-08 07:01: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专业合作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业专业合作社

篇1

农民致富的神奇法宝

虽已入冬,孟州市东田丈村的蔬菜交易市场生意仍然十分火爆: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刚采摘的蔬菜检验、装箱,一辆辆来自周边省市的运货车排成了长队……

这个地处陵区过渡带、人口不足1000、耕地仅2000余亩的“穷村”,从2006年开始,在孟香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引领下,由最初的16个小型日光温室起步,已发展成为拥有186座大型日光温室、57座拱棚、总面积1500亩余亩的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区,2009年总产值达到900万元,社员户均亩收入2.5万余元。

该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花明奇告诉记者:“乡亲们想致富,一家一户单打独斗根本不行,必须抱成团儿来闯市场,专业合作社就是引领我们抱团儿闯市场的‘法宝’!”

采访中,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让记者见识了“法宝”的神奇之处。

霍大利是孟州市南临泉村农民,两年前,致富心切的他贷款购置了一台小麦联合收割机,由于缺乏市场信息,总为揽不来活计而发愁,与他同样发愁的还有同村及邻村二十几个购买大型农机的农户。2009年2月,村里成立了鸿泉农机专业合作社,对人社农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跨区作业。从那以后,霍大利他们就再也没为找活发过愁。

西虢镇落驾头村养鸡专业户贾兵自从加入盛丰养鸡专业合作社后,实行订单养殖,从鸡苗和饲料供应、疫病防治到包装销售都享受统一管理和服务,仅饲料和防疫成本就比入社前降低了15%,年收达2万元。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在“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搭起了畅通、便捷的致富桥梁。

“小农业”做成“大产业”

专业合作社的出现,迎刃而解了农民在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受到的约束,使一个个“小农业”迅速成长为一片片“大产业”。

槐树乡杨洼村维康蔬菜专业合作社吸引外来资金800余万元,治理平整荒沟300亩,用于发展果蔬、食用菌种植;

孟香专业合作社年薪3万元聘请山东高级农艺师常年驻村技术指导,化工镇高桥村以琳养兔专业合作社与省科技大学联手建立“产学研”基地,引进新品种3个,推广新技术2项;

城伯镇吴寨村天宝果菜专业合作社引导土地流转600亩,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30座,每座大棚年效益4万余元,土地产出率是过去种植普通粮食作物的10多倍。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激活了农村投融资机制、土地经营机制,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目前,孟州市已初步形成以各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7.6万亩经济作物种植、3.8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180万头规模养殖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专业合作社同时扩大了农产品品牌效应、增强了规模优势,把农民的“小买卖”变成了“大交易”。在孟州市农业部门的帮助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面积推行标准化生产养殖,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1个、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14个、省级无公害产品认证18个,农民的品牌意识也不断增强,取得注册商标7个,“孟香”牌果蔬、“呱呱叫”绿色禽蛋叫响全国,进人了国内大型超市。

在产品质量优势和品牌效应的带动下,孟州市形成了大型蔬菜交易市场,年交易蔬菜23万吨,大型韭菜交易市场,年交易韭菜5万吨,大型花生交易市场,年加工、交易花生3.6万吨,原来“提篮小卖”的农民,现在成了市场的主人。

迈上快速发展通道

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孟州市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各司其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市环保局自2005年就开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环境测评报告实行零收费。

市工商局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免费办理营业执照,同时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办证时间较过去至少缩短10个工作日。

市农机局每年帮助农机合作社对外联系收播业务,组织跨区作业。

市农村信用社、农行、邮政储蓄等金融部门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活动,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市农业局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在指导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运行机制、扩大产业规模、做大品牌效应和带动效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孟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在信贷、税收、土地及注册登记等方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对经认可的、管理和运行规范的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免收合作社的注册登记、年检费用,免征合作社的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等税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项目、开发扶贫项目等项目的帮扶资金优先用于发展合作社,用水、用电、用地、农产品通行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优先向合作社倾斜,对急需资金周转的合作社优先发放贷款。

这些优质、高效的服务,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迈上了快速发展的通道。

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短短几年的时间,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在孟州大地遍地开花,显示出蓬勃生机。

面对这一全新局面,孟州又高屋建瓴勾画了“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中,孟州市要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引导、示范带动”的新思路。

以创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县)、全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先进市(县)为契机,孟州市依托粮食、苹果、蔬菜、药材、食用菌、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优势,很快组建了产业特色鲜明的种植类合作社113家,养殖类合作社91家,农机服务类合作社32家。

生产基地亩均收益达4500元以上的高端岗苹果专业合作社,以优质良种繁育为重点、为孟州粮食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重大贡献的麦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已成长为专业合作社中的新星。

农产品认证是占领市场的“通行证”,为此,孟州市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实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目前,全市合作社中,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1个、无公害产地认定14个、无公害产品认证18个、注册商标7个,获得国家技术专利1项、新产品研发1项。建成国家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3家、省级无公害畜产品产地10家,建成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3万亩、无公害韭菜生产基地1万亩、无公害小杂果生产基地8000亩。

如今,孟州“呱呱叫”牌鸡蛋、“强明亮”牌猪肉、“黄河明珠”牌苹果、“老区”牌粉条、“韭瑞”牌韭菜、“孟香”牌黄瓜、苦瓜享誉省内外,畅销北京、广东、湖南、湖北、山西、郑州、洛阳等地,产品供不应求。这些品牌产业如同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拓宽创新的力量之源

“竞争优势的秘密是创新。”

为了专业合作社能快速而平稳地行进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中,孟州市创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创新了土地经营机制,创新了投融资机制――新颖别致的创新思维拓宽了专业合作社未来发展的力量源泉。

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孟州市从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制人手,严把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关。高标准建成了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市农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检测。同时,又分别在黄河蔬菜、孟香果蔬、高端岗苹果等六个农产品交易量较大的合作社建成了标准化生产检测室,配置了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仪和相应工作设备,并各选送一名农产品质量检测员到焦作参加培训,检测室在合作社统一协调下于农产品上市前对所有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对检测合格的,进行统一包装标识,统一销售,确保合作社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原始的土地经营机制是专业合作社阔步前行的瓶颈,为了消除这一瓶颈,孟州市各级政府大力宣传东田丈、吴寨、水运等村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成功典型,鼓励合作社在农村基层组织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把一家一户零星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并按照生产需求,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益化。

篇2

2008年,中央出台了有关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鼓励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2009年,信阳市实施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在外务工创业20多年的陈德宏,感到农村大有希望,便返乡创办固始县广德农业高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正式运行以来,首先从流转土地着手,将分散的土地流转集中,实行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种植利益最大化。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流转张广庙镇、方集镇两个镇7个村耕地15320亩,合作社现有成员86人,社员2300多户,6700多人。

近年来,广德农业高科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固定设施建设占地1.63万平方米,拥有收割机、插秧机、拖拉机、推土机、挖掘机、起墒机、播种机、育秧机、秸秆还田机、撒肥机、农用汽车等农用机械190余台(套),已基本实现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目前合作社以种植、养殖为主要经营内容。同时,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组建110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技员组成的科技队伍,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

通过规模种植,科学管理,广德农业高科专业合作社让土地流转后收益更大。通过整理土地,合作社不仅增加了320多亩土地,而且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地力,有利于农作物规模化种植;形成了路渠配套,由过去小田、难耕田变成了标准化粮田,建成了现代农业园区;农业新科技应用和推广步伐加快;购买各种类型农机具,提高了种植效益和质量,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合作社种植、加工、仓储、销售等环节逐步建立,综合经营范围逐步扩大,种植、养殖、循环经济效益彰显。

篇3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经济;作用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农合社)在党的惠农政策下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起来,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在农合社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加入农合社组织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在农合社的积极参与下,农民、农村、农业的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得到突显。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作用

首先,农合社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建设新农村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量。农合社是农民们在自愿的前提下,用股份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生产销售的农村互助型经济组织,所以,农合社与所在地域的农业就保持了天然的联系,它们熟悉自身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明晰自身产品的优势和品质,在市场的引导下,可以实行现代农业经济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将自身优质农产品做大做强、做成品牌,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生产基地,增强了市场的活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渐渐地成为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力量。

其次,农合社是现代农业自身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同步。现代农业的产业化,一改过去的零散、分割,通过农合社把农民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再在土地和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加以扶持,就会形成一种市场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农业经济产业化运行的新体系。农合社是现代农业经济产业化的重要关联性组织,它的一方连接着市场,市场所要求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是零散的农户所不具备的;它的另一方连接着农户,零散农户的产能与质量,进入市场的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都很薄弱,所以,农合社集约化、规模化的组织优势也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农合社是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促进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其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如何将最新最好的农业科学技术和成果推广使用,始终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农合社是农科推广的重要组织保障,它带动农民合作经营,加强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既强化了农科推广的组织化功能,又起到了加强农科普及集约化的作用。农合社在农技推广中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它既是农技推广的主体,同时也是农技推广的客体。说它是主体,是因为它为所有社成员提供农技推广服务;说它是客体,是因为它是农技推广应用示范的载体和平台。所以,农合社的这种主客一体性就为农技推广的针对性和高效性铺平了道路。农合社对农技推广工作的另一优势是可以对农技推广的过程进行掌控,传统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运作成本是巨大的,推广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只重视推广前后的效果核查,并不注意推广过程中的控制,成本高昂并且难以推广到位,而通过合作社进行农技推广,就可以使农技推广的过程得以控制,使农技推广工作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农合社与市场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农技推广对的农民社员的吸引,农合社的销售以市场为导向,农技推广可以帮助社员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社员收入,农技推广的效果可以直观的通过收入的增加得以体现,强化了农合社成员对农科技术和成果的信任,主动自愿的接受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最后,农合社是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产业化、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农合社的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这一体系的发展。农合社的组织优势使它与农民天然的接近,更易于联结现代农业经济中的社会服务网络。农合社可以将分散农户无力应对的社会化生产问题(如生产、加工、资金、技术、销售)等的问题组织化解决。农合社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相关利益关系,尽可能的保护农民利益。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不足

首先,农合社发展时间不长,缺乏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农合社成员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知识有限,对政策和市场敏锐度的把握不强,管理经验匮乏,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其次,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培训,农合社的合作机制不健全,合作水平较低。一些农合社的经营规模小,合作不紧密、不规范,产品深加工水平差,产品没有知名度,更缺乏商标品牌意识和市场营销理念,合作社作用的潜力还有待挖掘。

最后,农合社的相关法律、制度、规章还不够完善,缺乏长远发展的资金支持和战略规划,欠缺长期健康发展的动力。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经济中的对策

首先,提升农合社的法律地位,加强制度建设,增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完善农合社运行机制,促进农合社规范发展。

其次,加强农合社的教育培训工作,依托各地既有的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开展农合社成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培育农社成员对市场理念的认知和对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掌握,力争培育出现代农业经济的新型人才,能够带领农合社及其成员共同致富。

最后,提升农合社组织建设,推动品牌创立与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合组织的深度建设和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把二者密切的联系起来,农合社组织通过社会化的市场行为夯实自身发展基础,如在商标领域和农产品认证领域加强工作,将农合社组织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将农产品的质量优势通过品牌建设转化为市场竞争的优势。

参考文献:

篇4

一、农业标准化发展的特征

农业标准化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其自身特征可以有效规范各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内学者在理论研究中从宏观角度了解到农业标准化的特征主要集中在市场化、地区性、技术性以及政府推动性这几个方面。农业标准化的市场化特征表现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李小洁等(2012)从生产方面对农业标准化的市场化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由生产的标准化决定的,缺少了标准化也就失去了市场的支撑,标准化生产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2]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受中国农业区域特征不同的影响,导致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受到不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张帆(2014)指出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比较大,而我国地域的区域性特征比较明显,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产品只有在合适的地方采用合适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收益。[3]科学技术的使用贯穿整个农业标准化发展过程,同时保障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安全性则是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技术性特征。刘晓利(2012)通过研究了解到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农户作为生产主体要以农产品的生产标准、技术标准以及质量安全标准作为生产行为准则,而覆盖整个产业的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更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保证。[4]政府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标准化发展的直接性,缺乏自主经营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形成了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政府推动性特征。王翔(2008)指出农业标准化不完全是市场发展中自然产生的,政府的强制性推广一定程度上是标准化快速发展的成因,“一刀切”的政策执行使许多不具备标准化发展的地方跨越式发展。[5]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发展现状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基本平台。根据农业标准化发展特征,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发展现状也呈现出以市场化、地区性、技术性以及政府推动性为主的四种发展态势。以市场化为主的发展态势注重市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益的影响,四川省郫县锦宁韭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以合作社为纽带联合起来进行标准化生产以应对市场压力,形成统一的标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先进技术为指导,使韭黄的市场价格不断提高,农户收入逐渐增加,很快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韭黄生产基地。[6]以地区性为主的发展态势注重发挥地区特色优势,四川西峡县农丰猕猴桃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当地资源环境条件,发展猕猴桃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社会知名度不断提高,同时以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基地为依托将观光农业作为发展的另一个重点,逐渐形成以观光标准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经营局面。[7]以技术性为主的发展态势注重规范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标准,陕西眉县齐峰富硒猕猴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取得订单值前就与社员签订标准化生产协议,并定期举办标准化方面的培训,还专门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进行实地技术指导,不断保证技术更新。[8]以政府推动性为主的发展态势政府占有主导的地位,四川安岳柠檬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政府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快柠檬产业发展的决定”和2004年提出的“关于建设中国柠檬之都的实施意见”,逐渐形成了柠檬标准化生产的产业链,农户生产技能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化和市场化程度比较明显,并开发了全国柠檬生态旅游基地,产业影响力开始辐射全国范围。[9]

三、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发展的路径

(一)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完善农业服务标准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现实需求,稳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有助于市场化良好的运行,而完善的农业市场服务更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吴棉国(2011)认为农业标准化的建设应该以标准体系发展为前提,而标准化体系发展应该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在发展中形成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体系。[10]李小洁等(2012)从完善农业服务标准出发,认为应该加快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标准,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建立服务性合作社并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的互助合作。[2]

(二)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品牌化发展

在农业标准化生产过程中,解决区域性发展差异和农户标准化意识的缺失是现阶段标准化推广的主要工作,同时要发展地区农产品品牌化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范小菲(2011)认为农业标准化作为一个新的发展形式,必须保证基层标准化内容的充分宣传,搞好对管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并加强对合作社内部人员的广泛宣传。[6]乔德华(2012)认为树立品牌意识,发展品牌化经营将是农产品在市场化发展中新的竞争优势,通过不断加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工作,鼓励倡导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龙头企业和示范生产合作社生产出消费市场信任、竞争力强的农产品。[11]

(三)提高技术水平,完善监测能力建设

农业标准化有助于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同样农业技术的推广利用在农业标准化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钱永忠(2013)指出充足的生产经验和较高的文化水平作为高技术水平的优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效益。[12]范小菲(2011)从科技支撑体系出发,认为完善的科技体系有助于标准化生产过程的进一步提高,还要积极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从而促进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6]郝阳阳等(2014)了解到农业标准监测体系建设也是推行农业标准化战略、促进合作社标准化发展的保障措施。[13]

(四)增强政府主导作用,完善资金政策扶持

篇5

一、农业专业合作社与的不同之处

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村有着本质的不同,区别在于:

1、主体不同。计划经济时期的主体是全体农民,今天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是部分农民。

2、时期不同。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3、目的不同。计划经济时期的的目的是壮大集体经济,越公越好、越大越好,而今组建的农业专业化合作社的直接目的是使社员加快增收,最终目的是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2010年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4、自愿程度不同。计划经济时期的是在“自愿”的前提下,用行政命令强行组建的,而今的农业专业化是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为了共同的利益组成的。

5、分配机制不同、社员积极性不同。时期的分配机制是大锅饭,大帮轰,每个人的劳动成果与报酬挂钩不紧密,社员没有积极性,而今的农业专业化合作属股份经济,每个人的劳动成果与报酬紧密挂钩,此外还有股份分红,企业返利,社员积极性空前高涨。

6、二者的入社资产范围,生产能力与劳动力素质不同。计划经济时期,社员入社资产仅限于土地、车马和生产用具,当时的生产能力、劳动力素质低下,而今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入社资产既包括土地、设备,还包括资金、劳动技术和知识产权,当今的生产能力和劳动力素质都较以前有极大提高。

二、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使农民抗击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

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不能很好地抵抗各种风险,2009年的那场雪灾,农民损失惨重。农业专业合作社运用集体的力量,比单个农户抗击农产品价格与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解决了农民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2、农业专业化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加快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方针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占有重要地位,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大提高了农民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生产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农业专业合作社比现存的订单农业更适合市场经济,订单农业也签立合同,但当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农民就很难执行订单价格,使企业的风险加大。实践证明: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农企双盈的好事,更是农民加快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3.提高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和谈判地位

农业专业合作社要比单个农户的生产规模不知大多少倍,在竞争和谈判中规模大、实力大,能力和地位都得到提高。

4.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七个统一”降低了农民的营运成本,解除了农民很多繁杂劳动

合作社在内部“统一提供种子、统一生产、统一技术、统一收购价格、统一储运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统一利益分配”降低农民的营运成本,解除了农民很多繁杂劳动。比如,以前农民只能在简单的育秧棚内一家一户育秧,现在不单育秧,就连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技术等方面都由合作社统一提供,农民不用多操心了。农民在合作社中还能优先享受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营销服务。

5.企业农户实现互利双赢

农业专业合作社属股份制经济,这就把企农双方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民用现金、土地、知识产权入股,入股可分红利,企业也获得了稳定的生产资料、技术和劳动力,合作社的“七统一”可获更多利润。

三、北安地区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应采取的对策

1、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建立要因乡、因村、因地、因人而宜。合作社成立的模式、生产的产品、人股的方式(可以是土地、资金、技术知识产权入股),可根据当地的特点不同而有所不同。

2、大力招商引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农村与农户建立合作社,以企业为龙头,实行专业化生产加工、流通模式。

3、各级政府、各种宣传媒介要大力宣传农业专业合作的好处,各乡村要组织农民到现场参观、观看各种宣传资料,启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我们要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尽快转变观念,行动起来。

4、县级及其以下政府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各级政府要尊重农民的创新能力,激发农民的创新潜力,营造好各种环境氛围。

5、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要下基层包村、包户。建立专业合作社,但一定要在自愿的前提下,切忌拉郎配。

6、在组织专业合作社过程中不断完善各种机制和方式,使之更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篇6

关键词: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优势、制约;建议

中图分类号:S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03—1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推广体系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实现了农业技术地推广。然而,当前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本文着重分析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优势以及制约因素,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势

1.1 减轻农户理性的局限性

农户的对信息的掌握能力和处理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新的农业技术认可度比较小,不愿意对农业技术投入资金。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技术人员对现实的信息掌握情况比较好,对新的农业技术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在农业技术推广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 减少农业推广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

传统的农业推广机构与农户之间信息并不对称,在农户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前,缺乏一定的评估、检验农业技术的能力,在农业技术传播给农户后,没有进行有效地验收工作,并且没有推广示范田建设,导致农户生产受损。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素质要比传统的推广机构人员的高很多,可以及时有效地向农户传播科学使用的农业技术,合作社内部技术人员通过合作,建立比较完善的机制和体系,实施力度较强,加强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1.3 对农业技术交易的影响

首先,减少了交易的频率。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不必直接面对规模较小、布局分散的农户,减少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再次,保持了很高的资产专用性。最后,消除了部分不确定性。由于农户在采用农业技术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交流和沟通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合作社正好有效地利用自身优势消除了这些不确定因素。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制约因素

2.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综合实力较弱,辐射带动作用不足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不同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

由于每一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社会风俗习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不同的地区分布并不均衡。在此情况下,粮食作物行业和一些合作社规模分布较小的地区,农户需要农业技术很难在合作社满足。

2.3 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专业的人才

由于经济的发展,对新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的合作社的短板是专业人才数量较少,新的农业技术掌握不熟练。人才的缺乏增加了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推广的难度,收到的推广成效不明显。

3 政策建议

3.1 增强农业技术推广的能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技术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农业技术的推广效果,因此,合作社应不断提高内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能力。首先,向种养大户宣传农业技术的优势,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然后形成“蝴蝶效应”带动身边的农民参与进来。再次,将合作社农业技术人员纳入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定期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课,不断充实他们的新技术,提高他们农业技术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努力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农业技术好、推广能力强的技术人员。

3.2 落实政策,加强指导

政府应该加强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政策,对合作社进行科学地指导。通过颁发相关文献或者给予资金支持,实施一系列惠农政策,弥补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不足。政府相关部门对合作社进行一定地指导,利用供销合作社人才、网络、设施条件,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服务。

3.3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参与模式

不同的地区的农业发展阶段、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相关的部门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降低农户采用新技术的风险,提高相应的生产效益。

4 结论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相关的部门只有综合分析和比较合作社的优势和相关的制约因素,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不断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稳定农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郭春丽,赵国杰.基于成员异质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知识管理模式的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02).

张礼祥,刘彦.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以海南省为例.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篇7

一、科学定位,选准发展方向

搞好土地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条件,而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载体。拜泉县结合县情,立足实际,把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健康有序发展。2008年在兴农镇进展村进行先行试点,在6屯组建了巨龙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全县铺开。巨龙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农民以土地为资本,采取统一计划、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分配、统一销售 “七统一”运作方式,整合土地、资金、技术、机械等生产要素,吸纳农户44户,规模经营土地面积1 709亩。一个生产周期全屯实现土地收入95万元、非农收入127万元,实现人均收入13 700元,为非入社农户收入的3倍。2009年已发展到5个自然屯,入社农户达到214户,规模经营土地面积增加到4 131.5亩。巨龙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的成功事例,得到了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同时也成为引领全县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面旗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其经验与做法。并组织乡村干部、种田大户深入合作社考察学习,通过算账对比,现身说法,教育干部,鼓舞农民,切实增强了农民入社的积极性,使合作社在保证质量效益的前提下扩大规模,2009年县级重点扶持了18个合作社,全部实现了整屯推进,全县31个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实现劳动力分工分业9 394人,其中从事种植业1 980人,外埠从事务工、经商、贩运、客运等6 176人,就地进行粮食收购、开办粉房、畜禽养殖、创办苗圃等二、三产业1 238人。

二、加大投入,破解发展难题

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保障投入是关键。拜泉县是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克服财政资金紧张的压力,多渠道筹措资金,拿出真金白银重点扶持合作社发展。一是积极向上争取。2009年共向上级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 139万元,其中用于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购机补贴资金289万元。争取扶贫开发互助资金300万元,扶持10个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培育主导产业。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共为合作社投入资金922.1万元,其中,投入资金900万元,加上购机补贴共1 189万元,为18个县级重点扶持的合作社各配置迪尔多功能整地机1台、联合收割机1台、小四轮拖拉机2台、精密播种机2台;投入资金22.1万元,为入社农户全面积提供了种植业保险,减少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了自然风险。三是采取乡村自筹。乡村共自筹资金223万元,建设钢架结构或砖瓦结构农业机械库房31个、9 920平方米,三道镇竞业合作社自购大小农机具14台(套),实现了合作社生产全程机械化。四是搞好政策扶持。从农业和水利建设、林木采伐、产业化扶贫、信贷以及税费减免等13个方面优先向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倾斜,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打捆使用。五是企业服务让利。拜泉县丰农农资公司与合作社签订订单合同,由企业提供测土、信息等无偿服务,并以低于市场价每吨200元的优惠价不计利息赊供化肥,以进价不计利息赊供种子和农药,以每公斤高于商品粮大豆0.2元的价格加价收购并现金结算。今年共签订订单合同14.5万亩,其中大豆良种回收合同8万亩,定向为企业生产高油、高蛋白大豆2万亩,其他粮食产品,也都直销给粮食收购企业,确保最高价结算,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六是节约运行成本。以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为单位,对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实行团购,按照季节、工作性质、工作量确定用工量、完成标准和用工价格,做到精打细算,仅以上两项31个合作社就节约资金500万元以上。

篇8

一、进一步提高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是农业大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全市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供销社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体制创新、完善组织体系的必然要求。全市各级供销社要准确把握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为农服务的方向,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坚持开放办社的方针,积极推进组织创新、经营创新、服务创新,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使供销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二、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途径

(一)以基层社改造为契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基层社体制转型中,具有经济能力的基层社可以成为出资成员,不具有经济能力的基层社可以吸纳职工个人出资,与农民共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全市大多数基层社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层社的改造找准产业发展的连接点、优势资源的释放点。

(二)以社有龙头企业为支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社有龙头企业的优势资源,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的模式,与农民共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企业化经营的路子。

(三)以村级综合服务社为平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利用村级综合服务社这个平台,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与农民共同组建农产品购销、科技服务、信息交流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综合服务。

(四)以农产品经纪人为骨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培育农产品经纪人和组建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中,要充分发挥他们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引导他们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贮藏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产品经营搭建市场桥梁。

(五)与社会经济组织或经济能人合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行开放办社过程中,广揽社会精英,聚集社会力量,吸纳一切愿意加盟供销社的社会经济组织或经济能人,共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进一步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当前供销社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工作措施,发挥供销社应有的作用。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学习宣传,营造氛围。要深入学习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其配套政策,准确把握其根本宗旨和主要内容。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专家讲座、开办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知识、示范合作社的典型经验及优秀带头人的先进事迹,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掌握政策,规范运作。要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依法吸纳农民社员,选择出资形式,制定合作章程,完善工商登记,召开设立大会,承担相应义务,享受合法权益。同时,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利润分配制度,及时编制财务报告,制定盈余分配方案和亏损处理方案,维护社员的合法权利。

篇9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信用建设 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147 — 02

2009 年银监会、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提出五项金融措施支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其中明确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目前,各地在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都在积极探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体系建设。但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诸多因素直接制约着信用体系建设,日渐成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的瓶颈,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是当务之急。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长足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长足发展,以某县为例,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24个,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社284个,养殖业专业合作社74个,服务业专业合作社56个,其它类型合作社10个。全县有4个合作社被评选为全省星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金总计19.9亿元,资产8亿元,共吸纳农户7.6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80%。通过合作社带动,目前全县实现稳定规模经营面积24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带动劳动力转移14.9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7%。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村的信贷需求快速增长,全县涉农金融机构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改进服务方式,共为1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资金需求量逐年增加,迫切需要建立与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目前农民专业合社的蓬勃发展也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有利于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覆盖面。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户的信息采集与评定以及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工作已基本完成,作为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信用建设对于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十分重要,将是以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不仅能够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覆盖面,而且也会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影响力。

(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级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各相关部门将以信用优先为原则,对运行规范、盈利能力强、信用等级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支持与扶持力度,提高其运营效率与规模。通过划分信用等级的激励约束机构必将促使合作社自觉规范自身业务行为,不断提高业务管理能力,增强风险意识。通过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抗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促进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户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农民生产和经营的组织者,也是扎根基层、服务于广大农民的服务者。农户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对农民专业合社的信用评价既代表合作社自身的信用,也是每个社员自身信用联盟的集中体现。推进农民专业合社信用建设不仅是合作社自身发展需要,更加有利于农户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提升信用意识,并提高农民的市场对等地位,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有利于吸引信贷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社的持续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近年来虽然支农金融机构积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支持力度,但远不能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需要。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不规范、缺乏风险管理意识等因素成为制约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资金投入的主要因素,建立与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机制,使金融机构进一步通过信用评价系统来了解与掌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风险状况,并对评级较高的合作社给予资金支持,促其发展壮大。

二、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的几大主要因素日渐成为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瓶颈

篇10

农业是合作经济最活跃的一个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应科技进步、经济发展需要而生的,是农业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农民专业合作社势必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探索与发展引人瞩目,无论是精彩纷呈的特色亮点,还是接踵而至的发展困局,都足以给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参照。

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由数量快速发展转变为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发展的规范化建设阶段。

截至2010年9月底,河南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超过2.3万家,入社和带动的农户占该省农户总数的16%。至“十二五”末,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将达到3.5万家,农户覆盖面将占50%以上,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

河南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焦锦淼说,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和载体。

“快、多、大、高”的河南特色

说起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特点,多年从事农业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工作并担任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顾问的河南科技学院教师石晓华用“快、多、大、高”四个字作了概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河南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农民合作意识明显增强。入社农民平均收入比未入社农民高出20%,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分布十分广泛,涉及粮食、蔬菜、瓜果等多个领域。不仅如此,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在农机作业,农资经营,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沼气,农家游等诸多为生产经营服务的领域迅速生根开花。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跨区域合作,服务范围也由以本乡本村为主向其他乡镇、县域拓展。如武陟县绿康牛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入社社员160多户,社员遍布周边市县以及山西省晋城等地,产品远销上海、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商丘市梁园区水池铺乡辣椒合作社巧打“绿色牌”“生态牌”,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辣椒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远销广东、福建、浙江、湖南等地。水池铺乡辣椒还被确定为世博会期间供沪农产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从单一的生产资料购买、生产技术服务等合作,向开展标准化生产,进行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实施产品质量追溯以及产品市场流通、整理加工、品牌包装等经营领域拓展,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生产的产品注册了商标,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或地理标志认证。发展较快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把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生产和经营环节统一起来。如沁阳市仙鸿果业合作社不仅在产前、产中实行标准化生产,在园区建立无公害监测点,还在产后统一包装,使用“仙鸿”注册商标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年销售鲜果达150余万公斤。

大好局面下的现实差距

面对大好局面,石晓华表示: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可喜成绩,但总体来看,还存在着数量较少、管理欠规范、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大部分农民甚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对合作社这样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的认识还不清晰,把合作社当成争取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的工具,参与合作社建设的主动性不强;同时,社员缺乏联合闯市场的合作意识,有利则合,无利则散,无形中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从整体上看,河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稳定性较差,在服务功能的发挥等方面处于较低层次,开展的共同经营活动较少,内部管理制度和章程不够健全,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靠个人的权威来维持管理,靠领办人个人能力经营运作。另外,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也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发展壮大,展现蓬勃动力

虽然河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对此,石晓华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善:

广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农民入社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同时加强合作社领导层以及社员的培训,提高其思想认识,提升其生产经营能力,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制度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效、规范、不走形;相关部门也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合作社的经营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有关政策、法律要求,结合当地的规范化建设情况,建立一套可行、有效的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

合作社的负责人在带领合作社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加大合作社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将合作社理事长、经理和监事长列为骨干培养对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造就出一批有远见、善管理、肯开拓、乐奉献的带头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