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合作精神范文
时间:2023-03-26 12:0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团队合作精神,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优秀班级;团队合作;精神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2-0024-02[作者简介]韦美英(1973―),女,广西平乐人,本科,桂林电子中等专业学校讲师。
每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都是一个优秀高效的团队,而每一个团队的发展离不开全体成员的齐心协力。因为共同的目标、理念、喜好而组织在一起的群体为团队。优秀团队是指发展目标清晰、任务完成情况好,团队成员在较强的执行力下相互信任、沟通良好、积极协同工作并且取得很多荣誉和成绩的集体。在一个班集体里面,团队合作精神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参与、合作、沟通、凝聚力、能力、贡献、执行力七个方面。笔者根据对所带班级――计算机应用专业1203班的问卷调查,总结出了优秀班集体团队合作精神特征。
2014年12月20日,笔者在1203班进行了一次关于优秀班集体和团队合作精神表现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通过对问卷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优秀班集体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具体特征如下:
一、参与特征:成员参与活动多、参与率高(有33人认可,占82.5%)
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集体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信任、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在活动中,学生之间会增进认识和了解,融洽关系,这对于班级的凝聚力来说是大有益处的。如1203班的“抽学号,写名字”活动,大家事先规定好:写不出一个字的唱班歌,写不出两个的字要蛙跳,三个字都写不对的要请求对方谅解。在活动开始前,很多学生每天都去讲台看看同学的名字,活动中也因为同音字的原因制造出了很多笑话,但是所有同学的名字都被牢牢记住了,这是对同学的尊重和认可。另外,蛙跳环节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二、合作特征:成员团结协作完成工作(有28人认可,占70%)
团队合作需要奉献精神,需要成员正确处理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只有这样,团队合作向前进的步伐才不会停止。以教室、清洁区的打扫为例,其实每个班都有“懒人”,这就需要勤快和积极的人去带动。我们班是以宿舍为单位的,每个宿舍承包一周的教室和清洁区的打扫任务,每个宿舍都有勤快的学生和懒惰的学生,但勤快的学生从不抱怨,而是以身作则,这样懒惰的学生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从而也就勤快了起来。
三、沟通特征:成员沟通畅通无阻(有27人认可,占67.5%)
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让团队成员身心健康、合作愉快,从而做出更大的贡献。班集体里面的人际关系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也需要良好有效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化解成员之间的分歧、矛盾与隔阂。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偏差,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协调,就很可能导致一些问题。同样,学生对班干部布置的任务和教师下达的指令也会存在认识的偏差,这些都需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必要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使班级成员思想统一、行动协调,才会使班级的纷繁复杂的大小事情都能得到顺利解决。
四、凝聚力特征:成员凝聚力强(有29人认可,占72.5%)
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优秀班集体团队合作的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班集体这个团队中互相认同、尊重、信任、共同分享,班级才会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1203班四个学期无一例违纪事件,没有一个学生被学校领导批评过,更没有被处分过,也没有一个学生到学生科去接受“特别教育”,是让学校很省心的一个班。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全班师生的共同努力。笔者经常去问科任老师上课的情况,让科任老师将不听话的学生交给笔者处理,不让科任老师带着气上课,从而保证了授课效果,保证了爱学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干劲,也有力地带动了整个班级的良好风气。我们班期末考试每次不会有超过6人次的补考,这对于一个拥有45人的班级来说是比较难得的。如果没有强大的集体凝聚力,是很难有这样的效果的。
五、能力特征:成员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强(有36人认可,占90%)
学生能够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是团队合作精神中的责任心的表现。凡是集体活动或者笔者要求做的事情,他们都会努力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如二年级的元旦文艺汇演,笔者让艺术老师帮助学生确定歌曲和形式后,就交给学生自己去做,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训练,只给他们必要的指导。表演时的服装、道具、化妆都是学生自己做的,最后表演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六、贡献特征:成员目标认同,价值认同
(一)有共同的目标和口号(有30人认可,占75%)
忠实于团队目标是做好团队执行的首要条件,共同的目标也是胜利的保证。所有成员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的团队必然是成功的团队,相反,成员目标不一致则容易走向失败。1203班的口号是“1203,就是不一般”,笔者制定这个口号时有一个有趣的插曲:它既押韵,又是我的女儿名字珊珊的谐音。这样学生就觉得和班主任的心更近了一步。这个不一般的目标和口号让这个计算机班级取得了学校历史上不一般的成绩,大大改善了计算机班级难管的形象。
(二)获得很多荣誉(有38人认可,占95%)
笔者在写市、区级的优秀班集体申报材料时,发现1203班所获得的荣誉整整写满了两页纸,其中集体奖8次,包括区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个人奖共128次,人均获奖约2.8次。在日常评比中,流动红旗总是长时间地停留在我们班,我们班各学期获得的流动红旗数及四个学期获得的总数在学校名列前茅。经常性地获得荣誉会增强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并使其产生成就感,他们逐渐就会以班级为荣。当然,每次活动笔者并没有要求学生一定要获奖,但一定会要求学生尽力,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能力尽量发挥出来。
七、执行力特征: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有30人认可,占75%)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有一支战斗力、执行力超强的班干部队伍。1203班的班干部们在班上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把班级事务处理得同学满意、班主任放心。笔者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特别注重培养班干部们主动管理班级事务的能力。1203班有个优良传统:每个星期天晚上是雷打不动的主题班会时间。召开的历次班会主题有“珍爱生命”“我运动、我快乐”“劳动最光荣”“自尊、自爱、自立、自信、自强”“诚信为本”“学习为第一要务”“不学礼,无以立”“谦恭为怀”等。我们的一般做法是班干部轮流主持,并总结本周的班级表现,然后再由班主任来拓展教育。这样既激发了班干部做事的积极主动性,又锻炼了他们的管理能力。在班级劳动及各类活动中,班干部是理所当然的带头人。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班干部们也能挺身而出,及时报告、处理,极大程度地消除了一些不安全、不和谐的因素,这也让班干部的威信在学生心中逐步建立起来,班级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大。经过这样的锻炼,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干部能各司其职,使得班级工作井井有条。
总的来说,1203班是一个团结、合作、快乐的班集体,班级成员对1203有着浓厚的感情、深深的依恋。有以班干部为中心的领导力量和所有学生的强力支持,我们的班级就有不一般的特色,就有巨大的凝聚力。由此,我们也在学校、市里、区里的各类竞赛或活动中屡屡取得优秀成绩,也光荣地获得了区一级的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
一个优秀班级必定是一个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的班集体,如能在学校养成参与、合作、沟通、凝聚力、能力、贡献、执行力为主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但可以让学生愉快学习、快乐互助,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修养,减少学校和班主任管理的难度,还可以为学生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基础。这是学校、班主任、学生与单位共赢的一件幸事,也体现了“团队凝聚力量,团队成就优秀”的新时代班级团队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凝聚力
团队合作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大学生在未来人生发展道路上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但目前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存在的现状及途径进行阐述。
一、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1.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团队合作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渺小,单靠个人的能力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所以,需要把不同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人才组成一个团体,并要求他们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起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目前,许多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为此,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大学毕业生,是高校教育的职责和神圣使命。
2.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促进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识,缺少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因此,在大学期间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是弘扬集体主义精神的现实需要
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和集体主义精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时代的主旋律,集体主义是纠正个人英雄主义的重要法宝。个人无论有多大力量,多大才华,只有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价值与团队价值的实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个人价值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升华。因此,坚持对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是高校学生品德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还应坚持对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存在的现状不容忽视
在高校中,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总体不错,但我国应试教育的理念一直存在大学生的思想中,一些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表现为单兵作战,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具体表现主要有:
1.自我意识强团队合作精神欠缺
在不少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中,他们习惯于单打独斗、我行我素,注重张扬个性,缺乏与社会、他人的合作意识,对应承担的义务缺乏负责感。他们在做事和处理问题时,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换位思考;利于眼前事情的就去做,而利于长远的、直接体验不到的事情则积极性不高。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不能正确处理二者关系,不能以全局为重,总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这样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很难融入社会。
2.参加校园文化生活积极性不高,集体荣誉感差
高校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满足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为提高学生团队精神和展示才华提供了平台,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另外,部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较差,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漠视组织纪律,也很少参加班级集体活动;而且对于需要集体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也从不主动去参加,就算参加了也只是充当看客而已。调查显示,近60%的大二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他们认为集体活动与自己无关,班干部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或轮流让他们参加,才勉强答应;而且越是高年级,这种现象越明显。此外,一些学生宁愿睡觉或者玩电脑也不愿意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技、文艺、体育等集体活动,“舞台易搭,演员难请,观众更难请”的现象在各所高校普遍存在。
3.主动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有待加强
许多大学生缺乏有效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由于从小娇生惯养,自我意识较强,不会宽容、善解人意;或性格孤僻内向,少言寡语,不善于和其他同学和睦相处,在学业和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自己默默承受,不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些大学生过多地借助微信和网聊这种即时异地沟通模式,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面对面的沟通能力下降;甚至一些同学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完全封闭自己,从而导致交流障碍。由此可见,大学生沟通合作的态度及方法有待提高。
三、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都在关注团队合作精神,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已形成社会共识,因而各大高校应纷纷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几个有效下途径:
1.突出“两课教学”的主阵地,加强团队精神的理论教育
“两课教学”是大学生学习爱国主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主要场所,“两课”教师应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演讲、小品、歌咏比赛、小组讨论或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杰出校友做报告)开展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活动,不断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进而形成崇高的理想、积极的人生态度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社会实践是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社会,学会理解与宽容,了解国情,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磨炼学生的品质意志,塑造其完整的人格。在单位的专业实践中,有助于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经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沟通交往能力,使其能够切身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充分发挥宿舍班级社团载体作用,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结构单位,加强班级建设,能够强化团队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班主任、辅导员可通过召开定期主题班会、团支部会,让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增强彼此之间在心理上的相互认同感,使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也可通过系院举办的教室布置、卫生评比、班标班徽比赛等一系列集体活动,使每个成员都能获得归属感、荣誉感,在活动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大学生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展示大学生兴趣与才华的重要载体,更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社团活动包含学术研究类、科普类、发明创造类、文艺类、体育类、志愿服务类等,这些社团多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而组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这些社团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通过组织活动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强化成员的团队意识、纪律观念和协同工作能力,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通过学生社团开展积极健康的活动,强化群体意识,是养成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童政权,朱忠祥.浅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5).
[2]魏萍.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海大学学报,2007,9(4).
篇3
关键词:体育游戏; 培养; 发展 ;讨论; 交流;团队精神前 言: 21世纪是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大融合的世纪,每个人都面临着与“异文化”相接触、相理解、相学习的客观要求。每个人都要学会与身边的社会、身边的团队、身边的同伴共同愉快地生活和开展有效率的工作。而我们身边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的丰裕和父母、祖父辈的疼爱有加,导致很多孩子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渐渐地他们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再加上独生子女缺少玩伴,在学校、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和团结互助的品质,不懂得互相帮助,缺乏集体荣誉感,这是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素质养成的主要障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心里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旨在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利用体育游戏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 精心设计,创设良好的团队合作学习情境
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是在“玩”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身心的发展,而体育游戏的方法和种类很多,有的游戏是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有的则是需要群体的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游戏进行教学,是值得研究的。针对现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较差,我设计采用了一些以两人或小组合作学练为主的游戏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让他们在玩耍中逐步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比如游戏“多足跑”中,我预设两人、多人合作的游戏情境:首先,用简明精炼的语言提示学生游戏规则,如两人一组用一根绳子绑住脚,进行两人三足向前行走,接着又引导他们试着三个人一组进行三人四足向前行走,然后引导他们进行四人五足,五人六足……最后看哪组的学生完成得既成功又出色。学生开始进行两个人一组时,效果很成功,随着人数的增加,游戏越来越难成功,学生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有的小组多次尝试也都以失败而告终。此时我及时提示学生进行讨论:怎样才能成功地完成游戏?学生在我预设的情境中,通过自我摸索、小组讨论,慢慢悟出了方法:在游戏进行时大家要齐喊口令,团结协作,动作才能协调一致,游戏才能获得成功,比如可以同时喊1、2,左、右等。
根据不同的游戏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流、合作氛围,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 、寓教于玩,培养和发展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 快乐体育”的理念,爱玩是学生的天性,体育游戏就很好的将“教”与“玩”有效地结合起来,因此,学生都很乐于参与体育游戏活动。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可以引导和教会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体验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健康地成长。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队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的体育教育中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重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习惯于在教学中按照“刺激——反馈”的模式,向学生发出信号,学生则根据信号被动地作出反应,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感受能力地培养。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因班级人数众多而得不到课堂的第一手反馈资料,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有些“学困生”就产生了消极情绪,甚至讨厌体育课。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和预期的目标将是大相径庭。而体育游戏活动以其丰富的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举个例子,在进行短跑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一些专门的跑步练习方法,如小步跑、后蹬跑、30米跑等一些方法,反复练习时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采用游戏的方法就可改变这种局面,我把短跑练习设计成游戏“叫号跑”。学生排成四路纵队,依次报数,当我以各种方式(用英语、数学)说出一个数字口令,该数字的同学就快速从队伍中跑出来按要求完成练习,实际教学中所有的学生兴趣高涨,热切期待老师能叫到自己的号码,都很乐于参与这样的练习,于是师生在不知不觉中便完成了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任务。同时练习结束后,学生往往是回味无穷,学习兴趣大增,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让学生体验团队成功,增强自信心
不难发现,由于学生存在个体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能显示出较强的能力,体育课上总是跃跃欲试,信心十足,而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因为天生运动能力较差,在课上就显得不那么自信。平时很少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于是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心里上就一直存在着一种“我不行”的思想,课上很多时候只是呆在一旁作观众,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成了体育“困难户”,成了体育课上的弱势群体。
体育新课程理念指出: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要关注那些经常在角落里的孩子。那么,如何去培养和发展这些“困难户”学生的自信,让他们也感受成功的喜悦,真正积极参与到体育课中来呢?我认为体育游戏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互助互补,从而让这些体育“学困生”也体验到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如游戏“搭桥过河”,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规定的区域内,给相同的两块木板,让各组学生渡过“河”。游戏中各组学生都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能力强的与能力差的同学都能安全到达彼岸。于是,每个学生的脸上都写满了成功的喜悦。再看那些平时躲在角落里的学生,也走到了“台”中央,笑容也是格外的灿烂。
(三)激发学生的个人与团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在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体育环境中,创造性地完成体育任务。学生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要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用教师所给的资源完成一定要求的任务,而完成此过程的同时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有一个游戏叫做“连环手”,游戏的方法是这样的: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队员站成一个面向圆心的同心圆,每个人用自己的右手握住对面同学的手,再用左手握住另一个人的手,这时就形成一个复杂的“网”,要求学生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网”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家手拉手围成的一个大圆圈。游戏的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时都需要哪些步骤,体会与别人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创新、永不放弃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游戏中,学生通过团队的合作顺利完成了任务,却意外地得出了两种答案,一种是一个大圈,一种是两个套着的环。这个游戏让我和学生们都认识到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
三 、讨论交流,体验和巩固团队合作精神
在体育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组织大家交流发言: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当学生失败时,那么就适时组织学生讨论思考: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学生在游戏练习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各种情况也能及时地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探讨,对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思考,进而找出解决办法,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与别人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验和巩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
篇4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各种尝试。我从台前走到幕后,努力当好“导演”,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当好“演员”,让他们相互磋商与研究,从而培养学生倾听与被倾听的能力,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合作,体现团队精神。其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供前提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会辐射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合作的目标,让他们为了团队的利益通过交流去展示自己,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更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例如:在组织学生“搬运粮食”比赛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按照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分成四个小组。先让学生明确比赛任务,每一小组前面有相同数量的粮食要求每队每次一人只能拿一份粮食返回,依次进行,比一比哪组最先完成任务。然后给每一组几分钟的时间交流,三次比赛下来各有胜负。问其原因:有的小组在交流中合理安排每个人的任务,各尽所能,针对不同任务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有的小组在失败后找到了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解决了一些不利的因素在后面的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名次;有的小组因为人数比搬运的“粮食”少而让跑的快的同学多跑一次。
二、交流互评,是学生体验相互合作团队精神的保障
学生在小组讨论练习后,学习热情趋于高涨,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大家交流比赛或汇报表演等形式,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展示自我的机会。在大组交流时,先由一组发言、汇报,该组对动作的学习过程以及遇到难题如何克服,提出存在的疑难问题,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交流时若同意小组意见的可举手赞成,若有不同观点的可以提出指正。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各组精华之处,再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汇报表演时,一个小组在表演,其它小组作为评委,对各小组动作进行评分,最后评选出优胜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在竞争较激烈的项目中,如接力赛,团体精神的体现尤为明显。各小组成员之间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一心,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胜利,感受到集体胜利带来的快乐,让身心融到集体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真正的快乐。
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在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按照“刺激——反馈”的模式,向学生发出信号,学生则根据信号被动地作出反应,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急于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至于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因班级人数众多而得不到课堂的第一手反馈资料,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给一些“学困生”的投机取巧创造了“良机”。可想教学效果和预期的将是大相大相径庭。而合作学练小组的教学方法就可克服这样的问题。我们可通过一些事例进行说明:如在长跑练习中,按照以往的做法,是以整个男生组或女生组共同完成的任务,但每一次,总是有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落在队伍后面,而教师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跑得最快的学生身上,于是,跑得越快越好的学生积极性就越大,而落在后面的学生更是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好的学生耐力素质会得到再次提高,而学困生将永远留在队伍最后.而采用合作学练教学方法,就可完全改变这种学习状况.。在体育课中,教师下达教学任务后,每个学生的目标就成为合作小组的目标,教师的目光不是在跑在最前面的学生,而是集中在最后一个学生的身上,并以此作为考查小组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
四、保证课堂常规
篇5
一、合作学习对团队精神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二、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加强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竞争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特征,合作是获取竞争胜利的有效途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离不开合作,如体操项目学习中的保护与帮助,篮球技战术的配合,体育知识的学习与探究等等。通过合作学习,可以相互倾听、相互鼓励、相互诊断、相互改进、相互评价,共同提高健身技能。同时,合作还可以分享同伴的成功经验,拓展自己对体育与健身知识的理解,加快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合作参与者共同提高。
2.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自我中心、个人竞争的学习现象,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建立在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是一种团队行为,它集合了众人的智慧、力量和经验,小组各成员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个人潜在的能力,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合作学习不仅有个人的职责,同时更要有团队精神。在遇到困难时,想到的是集体,需要的是同伴的支持和帮助;在战胜困难时,想到的是如何为同伴提供成功经验;在与他人分享成果时,真正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与合作的快乐。
三、体育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团队合作学习情境
1.制订学习目标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就成了“盲人摸象”。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学习水平,按照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如垫上运动的保护与帮助,其合作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在保证练习安全和帮助同伴完成动作两个方面。在保护过程中,同伴之间是一种信任、互助的双赢关系,最终目的是共同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
2.合作学习的分工
学习分工是合作学习的重要保证。分工的原则是建立在发挥各成员能力和特长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在分工时可以自由发挥各自的观点,交流各自的特长,从而承担相应的任务。教师可选出控制能力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协助教师组织小组学习,落实教学内容,督促学生自我锻炼,让学生自我管理,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的顺利开展。对能力稍欠缺的小组长,教师要给予多指导,帮助学生分配学习任务,确立承担的角色,明确所要完成的任务与小组学习目标的关系。
3.合作学习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使用最恰当、最直接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与探究。要让小组成员养成“倾听”的习惯,明确学习任务;要学会独立思考,当有疑难或解答时,养成“求助”与“帮助”的习惯;让学生讨论,交流探究,遇到分歧时,养成尊重他人、友善表达的习惯。
4.合作学习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强调的是常模参照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它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惟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在引用团队竞赛合作的教学中,对处于成长时期、具有好胜心理的中学生来说,能激发他们更强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灌输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作用很大。但是,培养团队精神不能流于形式,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和实践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优化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篇6
提出“团队”概念:明确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团队中重要的一员,团队的氛围、素质和每个人息息相关,以团队荣为喜,以团队败而焦。
建立“共享”观念:共享管理班级、教育教学中的好方法,共享区域中的创意,共享学习所得,共享申购材料,从共享中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强化“效率”理念:在年段集中会议上,做到不因个人或班级事务迟到,讨论事项时大家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不随意中途离开。体现尊重他人及高效工作的良好品质。
总之,在实践中逐步构建为全段教职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年段特色的团队文化――爱学习、懂分享、讲实效。
一、不断学习,分享独到品位
一个人要不断学习,即要有终生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产生新的思想,有了新的思想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在年段活动中,我们利用和创造一切让大家学习的机会。
1 每周开展文化美食交流活动。每周四傍晚,是教师们集体备课时间。11月开始,我段教师给每周例行的集各活动注入了新鲜的营养成分――文化美食交流,由老师们轮流主持,内容来自每一位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的自己较有感触的内容,如于丹心得、感动中国人物故事、心情调整、逾伽练习等。这不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也是一次相互交流感触、展示自我认知水平的平台,教师们在交流学习中也不断地提高学习内容的层次,进而进行各种观念的梳理。
2 定期开展主题交流活动。我园组织购买了经典教育书籍《卡尔威特――教育在我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等,还向每位教师赠送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孩子是天,我是云》、《浅谈教师心理素质培养》等书籍。开学初,教师们就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以精读经典教育书籍为主的读书活动。定期开展以“阅读提升品位,文化引领时尚”为主题的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热情,提升了教师的阅读品位,积淀了教师的文化底蕴。“读能养性、学能增慧”!校园内的袅袅书香,熏陶出每位教师至真、至美、至纯的快乐情感!
二、优化环境,分享愉悦心情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实践证明,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效率要比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高得多。如果再在优美的环境中注入一些文化内涵,则更有利于激发人的想象、联想等思维,更有利于陶冶高雅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由环境入手,从文化渗透入手,倡导、强化、培育良好的风气,是建设积极向上的年段文化的重要方面。
1 美化办公室环境。办公室中各类设施的布置包括桌椅的摆放实际上就是一种静态文化,我们将原来散放在办公室各处的书报、教材等物品全都整理归位,全段教师还精心设计了各自的文化阵地。瞧!集体备课桌上那瓶水养的绿叶,苍翠欲滴,玻璃盆中的小鱼,悠然自得,整洁幽雅的办公环境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2 开辟“高效工作、快乐生活”版面。将原来散贴在橱柜上的“集备安排表、教研活动设计”等各种常规工作安排表齐集于此。栏目上,《共享成长》记载着姐妹班组的教研进程:《温馨提示》常常会提醒同伴们季节变化别忘了及时补充营养和美容护肤,一张年段“全家福”给版面增加了活力……快乐是一种心境,快乐使人充满信心和力量。而良好的心理环境则能人的精神愉快,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力量:促进形成团结、和谐、融洽、民主、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和客观、理解的舆论环境。
(1)点点滴滴话温暖。年段的教师们在朝夕相处的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在工作中互帮互助,生活上情同姐妹。魏老师要结婚了,同年段的老师们欢欢喜喜地送去床上用品,热心地帮助布置新房:胡老师公公去世了,教师们纷纷送去吊唁金:王老师生病了,教师们提着牛奶、鸡蛋去看望:谁家搬新房了,大家一定会去热闹热闹;谁出差到外地,一定会带来当地特产请大家品尝:刘老师了,大家也会齐聚一堂为她祝贺……,
(2)其乐融融来聚会。利用周末,来一次家庭聚会,邀请上各位的家属,共聚一桌,举杯互敬,谈笑中感受友善的言辞、欣赏的话语及相互的鼓励,融汇小家庭与我们团队的情谊,进一步感受年段这个大家庭带来的活力与乐观。闲暇时光,一起到郊外游玩,看看青山绿水,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在欢歌笑语中进一步增进了姐妹问的友情。
爱心融融送温暖,点点滴滴总关情,因为有良好环境的支持,年段的老师们在这个充满温情的天地里互相关爱、互相支持,其乐融融地过着每一天。
三、出谋献策,分享集体智慧
两个苹果相加,只是两个苹果。两种思想相加,就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校的每一个人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个人的成就,不仅取决于他本身的才能学识,而且取决于他所属的群体的整体效应。我们年段坚持集众人智慧这样一种理念,在年段教师中倡导一种文化意识和精神,从而建立起一种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年段人际关系,形成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工作态度和群体意识,激发年段每一个人的潜力和集体的智慧。
1 资源整合,共同使用。将本段需要的材料收在一起,各班遵循节约的原则根据需要自行取用;将个人收集到的对教学工作有用的资料告知大家,互相借阅。让大家感受到我们这个团队就是一个家。
2 开展“活动区”研讨活动。一周一个班介绍两份自己班孩子喜欢的工作与大家分享,以轮流的方式方法进行,区域材料按阶段涉及生活、科学、美术、语言、操作各领域。并在局域网上建立活动区分享包,将各班介绍的工作以照片或文字的形式上传,积累资料,共享成果。
3 集体献策,提高质量。年段教师如遇到工作上的困惑,会主动邀请年段老师参与研究讨论,共同寻找最佳方案。如王老师将承担蒙氏活动对特教的老师开放的任务,为使活动更加完美,王老师先进行一次研讨。大家就孩子的围坐方法,卷工作毯方式、介绍的精确性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再如大五班在升旗活动时开展“感恩的心”活动,为让活动氛围更浓郁,我段老师主动全体参与排练并上台表演,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主持升旗的老师感动不己。
4 精彩亮点,你我分享。身为实幼教师群体中的一员,都有着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学习,加强充电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完善自我的一种做法。在我们的教师群体当中,就有很多值得大家学习的资源,而学习身边同伴的良好经验与做法,也是我段一直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老师们经常抽空到各班参观,互相观摩、主动学习。年段各班老师都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来参观学习的伙伴。
篇7
1 我国高校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的原因分析
1.1 未能清楚地认识到共同的目标
团队合作意识主要来自于团队中的各个成员有着一个相同的目标,并且需要为之一起付出努力。因此,团队目标是激发团队中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的重要因素。只有每个成员都清楚地认识到了彼此共同地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就会主动进行沟通和交流,然后鼓足干劲一起努力。但是,我国高校中的学生常常未能清楚地认识到共同的目标,难以有效的完成安排的任务。
1.2 高校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足
当前我国的高校学生缺乏足够的集体荣誉感,缺乏集体意识,较少参与集体活动,使得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合作。集体荣誉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责任感,增强学生团队内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1.3 高校学生之间缺乏信任
学生团队离不开凝聚力,而凝聚力离不开信任,这种信任不是通常所说的相信,而是基于人性脆弱的信任。在一个充满凝聚力的高效团队中,学生相互之间要勇于承认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同时还要学会认可他人的优点,相互之间具有完全的信任,从而能够更高校的开展集体活动。
1.4 高校学生的责任意识不足
一个优秀的团队离不开队员的责任意识,因为只有每个队员都能负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才能共同为了目标而努力。但是,当前我国的高校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意识,相互之间未能进行有效的合作,而使得集体活动难以按时保质地完成。
1.5 高校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
集体活动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一旦存在某个学生表现不够积极主动,就很可能会使得整个活动难以持续下去。因此,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承担应有的责任,按时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朋友。
1.6 高校学生未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通常情况下,高校中的集体活动都是学生团队来组织的,缺乏老师和领导的有效指导,使得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未能及时得到解决,继而影响到活动的准备进度和效果。
2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对策
2.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当今社会人才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则是学生综合素质中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高校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具体包括公民素质、道德品质、合作沟通、学习能力、审美观、健康水平和价值观等,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组织多种活动来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只有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来,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时也应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并强制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挖掘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在合理的分工之下,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发挥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3 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成绩占比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和考核方式一般只是简单的笔试,单纯考核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因此,高校可以把团队合作能力加入到最终的考核机制中去,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最后的考核方式以集体汇报考核或者小组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以激发学生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意识。
2.4 明确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中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要求
高校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不足主要归因于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根据调查发现,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都离不开对人才团队合作精神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向学生渗透“团队合作意识非常重要”的思想,激发学生自主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意识。
篇8
关键词:篮球 教学 团队 培养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158-01
1 当代大学的团队合作能力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指团队配合意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实现团队目标、自我认同团队自我认同团队角色、合作完成团队运作过程。大学生的团队是指拥有不同性格特征、优缺点和能力的多名同学的组合,所有团队成员都致力于共同的目的、工作目标、相互负责,并通过沟通与协作进行团队决策,组成一个虚拟计提最终实现团队的共同目的。应该说团队意识是一种主动性的意识,它需要团队成员能够把自己融入到团队中,为团队做出整体的思考,并且要求每个人有团队的合作能力和意识,善于沟通和懂得合作,从而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团队的能力,也是单个个体无法完成的任务或目标。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身上有着这个时代大学生的鲜明特点,个性、独立、追求独立和自由,并且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是当代大学生的鲜明标签。然而让这样一群个性特征如此突出的人在一起合作,是很难的。现今我国的大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主义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而篮球运动又是一种特别强调团队合作的运动,大学生可以通过篮球运动,使自己团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很大的培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精神的意义
2.1 做好当代合格大学生需要团队精神
社会经济程度越是发达,很多事情和工作的完成,更是需要团队合作才能达到。大学生的无论是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很好的与人合作和沟通能力,在以后毕业之后,投身到工作中,更是需要很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为团队隐去自己的锋芒,能够为团队做到自己的牺牲,能够在团队中很好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且能够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
2.2 社会的发展需要大学生具备团队精神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的与国外的合作和经济往来,企业间的跨国合作和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而这些经济的发展和更加细化的分工,更是对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工作和任务有了更明细的分工。团队合作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个人在信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成为现在大学教育非常重要的方面和内容。
2.3 团队精神的培养能够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
团队精神要求团队中每一名成员,都有很好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对自己的角色有很好的定位和理解。通过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教育,能够让他们很好的理解互相帮助和互相促进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专业的学习也是很好的促进和补充,能够真正的实现国家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符合国家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要求,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发展都是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
3 篮球教学对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1 注重营造氛围,渲染团队意识
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对团队合作能力合作精神培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通过对教学课程的安排,设置一些环节注重对团队合作能力的的培养和教学,这样在课堂的教学中,既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的推进,而且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教育。要教会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能保证在课堂上与学生深入的沟通与合作。
3.2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推进团队教学内容
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合理安排,对学生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关系。篮球教师要在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对运动动作的讲解、示范和纠错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很好的融入到篮球的教学中,并且在教学内容中,可以适当的增加团队的对抗练习,让学生们在实战中去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和引导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很好的融入到篮球的教学中,而不仅仅是暂时现阶段篮球打的比较好的那么几个人。让学生融入团队,并且能够在团队中学到合作的技巧和重要性。
3.3 通过篮球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强化协作能力
在高校篮球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团队活动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通过篮球比赛活动,学生可获得到成功和失败的情绪体验,培养能够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品质。篮球是一个需要强调团队合作能力的运动,需要学生为了共同的奋斗目标的高度的一致性和团队精神。
3.4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反馈学生进步
在课堂的教学中,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通过更加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去和他们沟通和交流,并且在课堂的教学与篮球活动中,积极的让学生通过教学和团队的合作,自己去感知和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而不只是简单地教授学生团队精神的知识。
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还应做好很好的积极反馈,让这种行为和习惯成为篮球教学和篮球运动中所倡导的行为。更要对学生在对抗教学和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详细和细致的分析,对他们在团队合作能力上的欠缺应该针对的性的指出,并给出明确的改进目标和计划,让学生明白如果再能把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发挥的更好。
4 结语
在高校的教学中,篮球作为一个广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形式,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的特点,分析如果通过篮球教学培养大学生的相关能力和优秀的品质,能够让他们培养良好的竞争能力、自我意识能力、积极主动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及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勇气,使大学生在以后步入社会以后,形成良好的与人沟通和与人合作的能力,从而接收和适应更大的挑战,也使得高校的篮球教学能够更加的丰富和多彩。
参考文献
[1] 李枫.如何在篮球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当代体育科技,2013(3).
篇9
1、本人开朗大方,勤奋上进;富有感染力,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强,善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追求和谐,有团队合作精神。
2、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专业知识扎实,能熟练运用预算软件、资料软件、办公软件;具有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及勾通协调能力。为人诚恳、工作敬业、吃苦耐劳、实战肯干型,付有超强团队合作精神。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强逻辑思维清晰。
3、本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活泼开朗、乐观上进、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上进心强、勤于学习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来努力工作,稳定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与企业同步发展。
4、性格平和开朗,待人热忱,善于与人沟通协调,亲和力强,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协调沟通能力,适应力强,反应快、积极、灵活,勤勉上进,认真细致,踏实肯干,对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团队合作,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己具备了相当的社会实践操作能力,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
5、四年的大学生涯,让我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大大提升,使我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让我在竞争中拥有更大的优势,让我在人生事业中走得更高更远。获得了“优秀大学生”和“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6、本人好学上进,诚信、敬业、责任心强,有强烈的团体精神,对工作认真积极,严谨负责。本人性格内外结合,适应能力强,为人诚实,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认真。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相信团体精神的我对工作认真负责,总希望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7、本人善良、自信、自律、上进心强,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工作认真负责,勇于承担任务与责任,能够快速接受新知识和快速适应新环境,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较好的个人亲和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复合型人才的条件。
8、为人开朗,积极;对事、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做人。 性格平和开朗,待人热忱,善于与人沟通协调,亲和力强,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9、本人性格开朗,诚实正直,谦和自信,乐于进取、乐于奉献,勤奋好学,积极上进,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踏实,认真细致,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具有极佳的团队合作精神。
10、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自信心强。思想活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于其中。
11、做事塌实认真,能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强,可以很快的接受新事物;乐观,开朗,自信,善于与人交流,比较合群;务实,有主见。
篇10
有一次,我们组织孩子们玩堆积木的比赛游戏。全班孩子分成两组,按照指示图样,用积木搭建城堡。小成率领一组小朋友,由另一个女孩带领另一组小朋友。
搭到一半的时候,小成和同组的小朋友吵了起来。
“告诉你拿黄色的积木,你偏拿来蓝色的。”小成喝斥那个小朋友,“看看,又错了吧?!”
那个小朋友吓得低着头不敢说话,求助似的看着别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也都停了下来,围在一旁,惊恐地看着他们。
“看什么呀,”小成更生气了,“快点,他们(指另一组)都快搭完了!”
虽然小成一个劲儿地催同组的小朋友,可他们都怕再出什么差错,动作反而更慢了。小成急得不得了,跑前跑后,大约二分之一的工作都被他抢过去做了。由于他四处跑动,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动作,搭建速度更慢了。结果,另一组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任务,小成带领的小组输了。
“都怪你!”小成把积木推倒在地,指着拿错积木的小朋友吼起来,“就怪你!”
那个小朋友“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我让孩子们围到我身边来,告诉他们,这个游戏,需要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人就算再有力量,也不可能比得过10个人的力量大。我给他们讲了《一根筷子和10根筷子》的童话故事,让他们说出其中的道理。
“团结才有力量。”听完故事,小成抢先发表看法。
“小成说得很对,”我说,“大家给他鼓掌。”
在小朋友们的掌声中,小成的脸红了。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如果这种“自我”意识不断内化,很可能会形成自私、固执等不良个性,而这些将成为他们成长的绊脚石,影响他终身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幼儿画刊、影视作品,又在渲染着个人英雄主义,令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缺少团队合作的精神。然而,未来社会,团队合作是孩子必顺具备的素质。团队合作精神,指的是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毅奋斗到底的精神。这种精神,一定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