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范文

时间:2023-03-17 21:4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外合作办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外合作办学

篇1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指中外双方在我国境内举行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教育对象是我国公民。换句话说,就是在中国的土地上聘用外国的老师来教授国外的课程,有的还可以颁发国外的学位,包括引入国外的资金和教学管理机制,所以有人把中外合作办学说成是“不出国的留学”。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

中外合作办学将有利于我国教育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教育对外合作,增加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逐步解决现阶段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利于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引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学科、专业,推动我国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促进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进一步改革,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第一,中外合作办学有利于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第二,中外合作办学填补了国内高校许多专业上甚至学科上的空缺。第三,中外合作办学能够充分利用国际教育资源,提高国内教师的国际竞争力。第四,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经验,一方面能够在国内培养出高水平的国际人才,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一方面,我们面临着包括经济在内的各种资源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另一方面,我们国内原有的教育体制与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即使在国内,我们的新旧教育观念也存在着愈演愈烈的撞击,因此,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开放的一种重要形式,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认识不统一。合作双方经营中外合作办学的期望值参差不齐、社会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期望不统一、培养模式、方向和标准的不统一。第二,法律和政策缺乏严谨的规范和配套支持。第三,中外合作办学的学历认定缺乏权威标准和机构。只有相互认证才可以平等交流。然而中外合作办学首先要面对的是引进的国外教育证书由国内哪一家主管部门来认证的问题。国内非常缺乏这一类的有权威性、影响力的认证机构。

三、大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措施

第一,要提高认识。当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必须突破传统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全新的国际合作办学道路。要更新观念,应该认识到进入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缺少的不是经济元素,而是教学模式、管理经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管理元素和知识元素。因而国际合作办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引进外资办教育这一简单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等因素。

第二,坚持中外合作办学,要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促进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学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多层次、多领域、多方向、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其次要课程体系建设,保证课程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再次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教与学的全面改革。

第三,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要促进学校的机制改革和管理改革。通过多种途径探索合作办学的崭新模式,是学校实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的重要一步。努力使合作内容逐步落实,逐步加深合作项目,扩大合作范围。除了人才培养外,还可以建立联合研究所,开展深入的应用技术研究。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的培养,为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中外合作办学应采取阶段式发展,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起步较晚,在许多方面仍然需要继续摸索和实践。实事求是,找出差距,明确目标,是我们确定发展方向的前提。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即明确发展目标,分析自身条件,选择优质资源,确定合作项目。必须建立明确的办学思想与学科发展战略,找出中外合作办学的结合点。然后要在着眼于自身具体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本单位学科建设的比较优势与弱势,并根据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有计划、有目标地发展重点学科,将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先用于发展可能实现较大突破和取得领先优势的学科领域。在综合分析本校的状况之后确定合作办学的思路、战略与步骤。

第五,要引进国内急需、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实际上,我们不仅要引进先进的课程和教材之类的硬件,而且要大胆地引进先进的、合理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管理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研究课题等教育软件。在合作初期,由于双方文化背景和思维理念的差异,在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沟通和磨合。为了更有效地吸收和消化国外的优势资源,要建立配套的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搭建对话与合作平台,保证合作双方在教学、科研、管理、运行等诸方面实现无障碍沟通,促进双方教育与管理理念的交流与融合,形成合作办学的良好的环境与文化氛围。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人员配备以及导师选拔等方面,始终要围绕既定的培养目标,注重保持和体现双方的优势。

第六,合作伙伴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进程。一个良好的合作伙伴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而且能够有效沟通,配合默契。良好的合作伙伴不仅能够提供其自身的资源,而且能够发挥管道的作用,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动其它的合作机会。合作办学不同于一般的校际交流,双方合作的关系十分紧密,投入的力度较大,因此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必须慎重。在宏观层面上上,要了解对方的背景、办学宗旨、管理模式、管理层对中国的态度;在微观层面上,要研究对方的师资力量、选用的教材、学位的认可度;在操作层面上,要明确双方在管理上的分工,各自承担的义务和享受的权益。

第七,中外合作办学应该更加融合于社会,面向全球的人才市场。目前,我们中外合作办学仅仅集中在商科和技能培训上,工商管理教育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大约占36%左右。中外合作办学应走向多学科、多元化发展,加大在高新技术如农业、生命科学、新材料领域的合作办学力度,并注重引进国外较成熟但国内没有或较新的专业和学科。不仅要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中国市场的竞争,更要能适应国际市场的竞争。

参考文献:

[1]杨金土.我国本科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类型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3,(1).

篇2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国际化;办学模式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何应对教育国际化趋势,是不容回避和必须思考的问题[1,2]。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立足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本国的高等教育工作放在国际大背景之下不断追求卓越的发展进程。中外合作办学被视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3,4]。与国外合作办学,不仅能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教育体制的改革,而且能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与教学管理经验、方法,以实现教育与国际接轨[5]。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

江苏科技大学(JUST)自2003年起,经教育部批准,开始与法国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展开合作。法国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SUPINFO)是法国为数不多的专门培养信息系统工程师的“大学校”之一,获世界计算机行业巨头认可。微软、思科、甲骨文、SUN和苹果等公司都在学校建立有实验室。其专业课程教材每年更新,始终跟踪计算机行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可以得到国际范围的技术资格认证,就业优势明显。

江苏科技大学十分重视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在分管副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由国际交流中心、国际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务处、财务处等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分别负责合作办学的项目洽谈、政策制定、教学实施和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学校还设立了专项基金支持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探索与实践。我们从合作模式、培养方案、评价体系、教学计划安排、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对中法合作办学项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已初显成效。本文介绍了我校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并对该思想在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的运用以及所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剖析

办学模式是一所高等学校根据一定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及其管理等方面所采取的办学思路和措施的总和[6]。每一个合作项目,既有不同合作模式的特点,又受不同办学模式的制约。在中外合作办学中,中外双方都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参与合作,从中各自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合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往往因时、因地、因项目层次而异,从不同的角度可进行不同的划分[7]。从合作方的角度,可分为:(1)融合型模式,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我方的教学模式和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模式完全地融合在一起。(2)嫁接型模式,就是是充分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各自对对方学校开设课程的评估,互认对方学校的学分,学生获得双方学校规定的学分,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3)松散型,就是通过聘请国外教师来我方讲学,我方教师去国外学习、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学生去国外短期学习、实习等手段,实现教学与国际接轨的方法。

我校的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就属于嫁接型模式。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由中法双方共同制订,大部分课程的授课采用英文教材和双语教学,由中外教师联合执教。专业课以外方课程为主干,中方课程作为补充衔接,目标明确,体系合理。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从第四学年开始,根据出国深造、国内读研、就业三个方向,设置不同的课程组合,为学生提供宽口径的升学与就业渠道。

具体而言,学生经全国高考统考后,成绩达到本科省控线才能进入中法合作项目班级,同时我们采用的是4+0的模式,即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在国内完成四年本科阶段的学习,若通过中法双方各自的评价体系,则可获得双方的学历、学位证书;若学生进一步提出申请且通过外语相关认证考试,如:雅思、托福、托业或法语,且通过签证则可直接赴法继续在SUPINFO攻读欧洲科学硕士,获得相应文凭。此外,在教学安排上实现中法双方课程的有效叠加,综合整体,合理设置,既考虑到课程学习的前驱后继关系,又考虑到课程体系实际需求;既保证学生基础学科的学习,又兼顾工程技术能力的训练;既注重理工科科目的教学,又辅以经管人文类课程的补充。是纵观全局、科学合理的有效叠加,而非生搬硬套。总之,我校的中法合作办学的各项环节凝聚了中法双方,特别是项目主管部门和教学实施部门的大量心血。走出了一条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再不断探索总结的螺旋式发展道路。

三.中法合作办学的特色

所谓办学特色就是教育规律与办学实践在一定时代的最佳结合和体现,是办学主体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独到的办学理念、独特的办学风格,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个性化方式与思路。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应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有特色,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外高等教育和人才竞争中,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的进程中,才有区别于他校的鲜明特点和亮点,才有自己的生机活力和生存空间。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8]。江苏科技大学的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历经六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具有明显的办学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资源优势

江苏科技大学中法合作办学项目从SUPINFO引入了优秀的专业技术类课程教学资源,开设了Microsoft、Cisco、Oracle、Linux、InternetTechnologies、.Net、Java、IBM等课程。这些课程均采用原版教材,由SUPINFO专门派外籍教师来我校进行教学。SUPINFO与全球计算机行业巨头,如:微软、思科、甲骨文、SUN和苹果公司进行紧密的合作,原版教材随着技术的更新每年不断修订、更新,具有知识版权仅供教学使用。由于原版教材的许多内容都与国际接轨,内容新颖、实用,时代性强,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直接从中学习、了解到国际最新的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同时,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开办至今引进的各专业原版教材,也为其它系部相关专业的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此外,中方还开设了一些专业核心课程,如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等。

(二)师资优势

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所有法方专业技术类课程均由法方派外籍教师来我校进行教学,这些教师均已获得相关技术认证,每次来华前均需向我校国际合作交流中心递交个人简历,并附以相关证明。这些外籍教师大多有在全球计算机行业巨头的实际工作经历,具有相关工程实际经验。因此他们对技术的理解能力、把握能力和运用能力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我校还专门为中法班专业技术类课程配备了相应的中方助教老师,协助法方教师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辅导,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公共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则由我校的中方教师负责,中方教师的学历结构主要由博士硕士组成,职称以教授、副教授、讲师为主,年龄分布较合理。

(三)学生综合能力优势

1.外语能力优势

我校从大一开始就开设了法方专业技术类课程,为了让能学生更好的适应全英文授课方式,学校在学期开始特别为新生开设了连续五周的英语强化训练,通过短期高强度的全英文环境,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合作办学的教学环境。在以后的法方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外籍老师均为全英文授课。这种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外语实践机会,也为外语交流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条件,学生外语水平稳步提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明显高于普通班。另有多名学生通过了GRE、雅思、托业、法语四级、TEF、TCF等各类外语水平测试。实践证明,这种外语交流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兼备的学生,在出国深造或就业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2.工程实践能力优势

中法班学生的另一明显优势就是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强。我们引进的法方专业技术课程,不仅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资源,更引进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法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学年均安排小组项目(Groupproject),个人项目(IndividualProject),企业实习(Internshipinenterprise),兼职实习(Parternshipinenterprise)等实践项目。具体来说,每次的课程均为前一半教学,后一半实验,现学现练现指导,让学生对刚教授的理论知识有个直观切身的感受。同时,法方非常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每次课程教学结束后,法方老师大多为给学生布置一个与教学课程相关的project项目任务,学生随机分为若干group,每个group由4~5名学生组成,每个group做不同的project,做完后以group为单位进行英文答辩,法方老师打分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且比重较大。此外,法方还要求学生每个暑假,各自联系单位进行实习,要求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研发,开学后以做的工作为内容写份报告,加盖单位公章后寄往SUPINFO北京办事处,北京办事处会随机抽取学生的报告,致电单位核实学生暑期实习情况。符合要求,SUPINFO则给予学生相应实习学分。本科期间陆续有学生通过专业技术认证,如CCNA、JAVA,CISCO等。

3.管理能力优势

SUPINFO在与我校的合作过程中,除专业技术类课程外,还特别提出要求开设一些经管类课程,如:企业管理、经济法、电子商务、会计学、市场营销、沟通技术等。旨在加强理工科学生经管类知识储备,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使我们的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不仅能很快适应技术岗位的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管理知识,能积极参与公司的管理,更加适应公司对人才多方面知识的需要。通过本科阶段相关经管类课程的学习,中法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较普通理工科学生而言,不仅具有明显的工程实践能力优势,还具有一定的经管能力,更适合就业后实际工作环境的知识结构需要。为学生今后向管理层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4.深造及就业优势

在先进教学理念和科学稳妥的办学模式下,我校的中外合作办学已初显成效,截止目前也顺利培养了三届毕业生。由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所具备的独特的语言、专业技能、工程实践及管理等方面的特长,使他们在深造及就业方面更具竞争优势。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主要以出国继续深造、考研、就业这三方面为主。法方最近一次关于SUPINFO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表明,近几年来计算机工程师在企业中的发展和晋升很快。SUPINFO的毕业生可以从初级工程师开始,经过项目经理、生产经理、培训和通信负责人或人力资源经理各个等级,一直晋升到总经理。以04级中法班为例,全班共54人,毕业后17人赴法国SUPINFO继续攻读欧洲科学硕士、1人赴法国其他学校攻读工商管理硕士、1人赴美国硕博连读、1人赴澳大利亚攻读硕士、1人保送研究生、1人考取国内研究生、2人考取公务员,其余学生大多在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地知名IT公司工作,如:阿里巴巴,朗坤等。在法国攻读欧洲科学硕士的学生,在SUPINFO安排的实习期内也能找到较好的单位实习,如法国兴业银行,实习结束后截止目前已有8名学生获得CDI协议,可长期留在法国工作。

四.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点思考

我校的中法合作办学项目还处于发展阶段,其中涉及政策、体制、机制方面的不少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加以解决。

(一)合作办学尚未形成相对高效的管理模式

中法合作办学项目涉及到学校外事、教务、财务、教学等多个部门,目前管理主体主要依托于国际学院和国际合作交流中心,教学主体则依托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由于存在多部门联合管理,难免会出现沟通不到位,管理效率不高的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明确各部门职责,逐渐把国际学院做大做实,形成规模,配备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做好中方多部门内部以及与法方管理层的沟通与协调。

(二)合作办学尚未形成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质量保障是项目管理的中心问题[9,10]。要充分体现办学特色,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我们就必须制定长效机制,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跟踪反馈等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合作办学项目规范化、科学化运作。目前,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保障体系在监督机制方面尚存漏洞,很多细节亟待完善。

(三)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还需不断提升水平

合作办学对教师的外语水平、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如何保证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实践水平跟上工程的实际需要,对教师来说都至关重要。学校应形成长效机制,定期送教师去国外进修,拓展他们的外语及实践能力,保持前沿的知识技能储备,以适应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五.结束语

我校的中法合作办学项目历经6年的不断实践与发展,以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实践证明,本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能掌握行业内的最新方法与技术,在创新意识、组织协调、知识运用和外语水平等方面显示了较强的优势。我们应牢牢抓住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良好契机,加强合作双方的沟通,互惠互利,不断完善合作办学的各个环节。在合作办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和水平,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凤兰.中外合作办学的动因及发展对策[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蔡永莲.全球化趋势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关于国际合作办学的一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22(6)

[3].樊明武.纵谈国际化办学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3,(3)

[4].蒋福玲.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7,(5)

[5].肖合全,卢玉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

[6].周文婕.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发展对策[J]..教育探索,2005,(5)

[7].赵卿敏.国际化: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J].高等教育研究,2001,(6).

[8].胡洁,赵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办学理念的若干发展趋势[J].当代教育论坛.2006,(5)

篇3

关键词:河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SWOT分析;4P营销理论

中图分类号:G5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2-0103-04

一、引言

根据2003年3月国务院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列》的定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中外合作办学已有近20年的历史,河北省在这20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尤其在近几年加快了发展步伐,目前,河北省有14所学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活动,1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涉及本科、专科和高中层次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人数达7 000人。在河北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之际,如何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促进其健康发展、如何将营销理论运用于合作项目中,制定有利于发展的营销策略,将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二、对河北省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SWOT分析

(一)SWOT分析方法简介

SWOT分析由美国教授安德鲁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SWOT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部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外部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一一罗列出来,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得到适合研究对象发展的战略、计划和措施。SWOT分析可以很好的分析研究对象的外部和内部因素,为高层的决策者提供科学、清晰的分析思路,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北省高校在开展合作办学项目过程中的机遇、挑战、优势、劣势做全面分析。

(二)机遇: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动给组织生存发展带来的有利时机

1. 河北省地处位置优越,开放程度逐年扩大,为合作办学奠定良好基础。众所周知,早期的合作办学均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一个开放程度高的地区,才能为其所在的高校创造更多地对外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河北位于华北地区的腹心地带,北京、天津两市的,自古即是京畿要地。因河北省交通、信息便利,目前已经与18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与教育合作关系,与河北省高校合作办学的合作者大都是经济发达、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

2. 改革开放的发展、国际化人才的大量需求,促进省内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入世以来,我国已经站立在国际舞台,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开放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需要加大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的力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化平台上培养人才。河北省已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电气、煤炭、纺织、冶金、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石油、轻工、医药等优势产业。多数企业已经和国外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河北经济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河北人才储备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培养具有国际观念、国际交往活动能力并熟悉合作国家经济、文化的人才,对河北省更好地抓住国际合作机遇,提高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三)威胁:外部环境变动给组织带来的不利影响

1. 合作伙伴良莠不齐。在一些高等教育发展历史悠久、私立高校众多的国家,高等教育在本国已经出现过剩,他们为追求经济利益积极开拓国外教育市场,面临众多有合作意愿、水平参差不齐的国外高校,再由于一些客观或者人为因素,国外把一些劣质大学移进国内。在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都存在一些所谓的“野鸡大学”,他们的师资力量薄弱,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以国内师资、国内教育体系为主,并没有学生所期待的国际化教学,甚至有些大学资质存在问题,学生拿到的毕业证,得不到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学历、学位认证,使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失去信心。由此可见,如果引进国外合作院校的质量不高,最终只能砸了合作办学的牌子,并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河北省的高校中,211、985的高校较少,缺乏名牌效应,很难吸引国外名牌大学作为合作伙伴。因此河北高校在寻找合作院校时需要仔细甄别,避免合作伙伴选择不慎给中外合作办学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2. 竞争激烈。全国各大高校都开设合作办学项目,而能承担高额学费的人数有限,因此合作办学生源方面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而河北离北京、天津距离很近,很多学生选择北京、天津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班。北京、天津一些重点高校的外国合作院校水平确实高于河北,这是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面临最大的难题。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不会更好地进行下去。

(四)优势:组织自身具备超过竞争对手的因素

1. 政策支持。近年来,河北省大力支持各个高校选择好的项目和优秀的合作院校进行合作办学。河北省的合作办学一直基于“扩大开放、规范办学、依法管理、快速发展”的方针,结合河北省教育现状,制定优惠措施,扩大对外开放的门路,积极推动合作办学的步伐。针对国外名牌大学给予优惠政策,进行经济支持,增强河北省的吸引力。河北省教育厅每年组织各个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研讨会,并赴省外模范高校参观考察。领导的重视、政策的支持给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带来无穷的动力。

2. 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积极性比较高。现在高校都具有生存和发展的意识,河北省高校在这方面更为强烈。因为河北省内高校与全国一流大学存在差距,在当今高校的激烈竞争中,河北高校具有很强的危机感,他们都希望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使自己的学校国际化,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交流,还包括与合作院校教师的交流,管理人员的交流,以便使河北高校学习国外大学成功经验,办出特色。此外,中外合作办学扩大了学校知名度,为学校争取更多生源。

(五)劣势:与竞争对手相比,组织本身存在着对生存和发展不利的因素

1. 外方合作者水平和资质较低。从河北省现有的1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看,缺乏国外名牌大学合作与参与。虽然这些学校大都来自发达国家,但有些学校师资存在问题,办学水平也不高。在实施中外合作主要的目的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但是这些自身办学水平较低的学校无法满足我们教育机构的需求。

2. 合作办学项目中专业设置和合作国别过于集中,缺乏高层次学历办学。如今河北各高校在签署合作协议时,涉及的专业过于集中。各高校集中开设的专业分布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外国语言文学类(如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电气信息类(如计算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类(如国际经济、国际贸易、财政学、金融学)。没有我国急缺的医药类、农林类以及其他尖端领域专业。各高校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大都选择经济发达、科技及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排名前几名的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英国、韩国等。再针对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中学历进行分析,大都为专科与本科的合作,硕士研究生的一个,博士为零。在今后的国际化发展中,缺乏竞争优势。

3. 中外合作办学收费较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费大都高于普通高校的学费。目前,河北省开设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国内阶段的学费在13 000元~18 000元不等,有的项目国内收费较低,但是在国内学习是由中方教师授课,只是进行语言和个别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并没有感受到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河北省的中外合作办学相对来说,发展不完善,高学费会使学生及家长心存疑虑,影响生源的数量和质量。

基于以上分析,中外合作办学是国际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可以培养国际化人才,创建有特色的品牌专业。(见图1)

三、用4P营销理论分析河北省中外办学的策略

“营销意识”不仅仅适用于一个企业,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需要具备一些“营销意识”才能实现我们前面分析的发展战略。1960年,杰罗姆·麦卡锡提出了4P营销组合理论,指市场营销人员综合运用并优化组合多种可控因素,以实现其营销目标。这些可控因素归为四类: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以及它们的组合。

(一)产品(Product)

中外办学的合作项目就如同一件产品,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确保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选择合适的合作院校,优秀的师资、良好的教学条件、合理的教学计划、有前途的就业方向。而针对合作办学,特色是必不可少的。河北省的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分为两点,一是专业,二是学校。选择专业:我们应走出热门专业的圈子,针对河北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递增,专门设置符合河北省发展的专业,比如区域经济规划、钢铁、纺织、国际财会、国际商法、医药学、农林等。选择学校:我们总是把目光定向为一些发达国家,却出现了,在发达国家选择了资质不好院校,河北省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时候,不妨换一种思路,选择优秀的学校,而先不考虑国家。比如蒙古国立大学、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尽管不是发达国家,但是两所院校都是全球前一百名高校,这种举措不仅可以确保教学质量,也能降低相关费用。

(二)价格(Price)

在产品的质量和特色相近的情况下,顾客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就会侧重价格的比较。对于当今消费者来说,价格是个敏感的因素,因此我们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时候,应适当降低价格,扩大市场份额。河北省可以向与其有密切合作关系的韩国又松大学的经营模式学习。在中外合作办学开始阶段,应配以丰厚的奖学金,吸引生源,学生通过学习和就业对这个项目认可后,自然会有良好的口碑。在学费上,中外合作院校应共同努力,在项目开始阶段,双方都做出一些让利,中外双方都要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制度,以便有更多更好的生源。

(三)渠道(Place)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渠道可以引申为地点和模式。河北省现有的合作模式大都为:(1)“2+2”、“3+1”学生通过学分互认的方式,在国内学习两年或者三年后,赴国外学习,毕业后可取得双方的毕业证书,参加此项目的学生均为计划内招生。(2)在国内学习2年或者3年,赴国外学习,国外认可中方学分,毕业后只取得外方院校毕业证。(3)在国内毕业后,赴国外进一步学习更高学历和学位。这样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劣势,有些学生无法找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学科,以至于无法学分互认,拖延在国内或者国外的毕业时间。我们中外办学的模式可以灵活化,利用暑假或者寒假赴国外授课,既可以减少费用,也不用耽误国内的课程。合作办学不管采取哪种模式关键是顺应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设计合理的办学地点和在国内外学习的时间。

(四)促销(Promotion)

所谓促销就是寻找产品好的“卖点”和通过各种媒介使产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最好的“卖点”莫过于好的就业前景。很多学生选择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所以我们在选择国际和设置专业的时候,要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背景,选择现在稀缺专业,或者小语种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是吸引生源的有效促销手段。在所有事情准备就绪后,宣传是必不可少的。网络时代,学生会经常登陆学校网站查看相关信息,所以我们应该在学校的网站上清晰的办学优势、课程设计等信息,让学生可以对中外合作项目充分了解,这是一项成本低廉而有效的推介手段。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网站信息,比如可以和电视台合作报道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相关事宜,报道学生在国外学习、生活的情况,对学校交流成果进行展览,请优秀的毕业生以自己的实例来说明中外合作办学对其人生的影响。这些宣传模式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校和项目的知名度,并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加入WTO使中国面临教育市场的国际化和人才市场的国际化,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在增强国际性和进一步开放的同时,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从实践上也证明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河北省在中外合作办学上确实于发达省市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利用了市场营销学中的两大理论,分析了河北省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劣势,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营销策略。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营销实践的不断丰富,营销理论还会进一步发展完善,营销理论体系也将会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美】J.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导论[M].俞利军,译.北

京:华夏出版社,2001.

[2]贾波,陈晶璞.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燕山大学学报,2005,(5).

[3]王乃静,王剑波.关于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6).

[4]邵学民.论做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0,(6).

篇4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学生管理 现状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Student Management Mode

CHEN Haoyong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He'nan 461000)

Abstract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is an effective supplement in the 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to meet the community needs of diverse talents. Since the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school system characteristics, innovative and diverse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e complexity of student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mode analysis, pointing out the challenges which 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student management faced and made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designed to serve as a catalyst to explore.

Key words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student management; status; suggestion

1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1.1 办学特点

我们所说的中外合作办学是指由我国的大学与国外的大学进行教育合作,举办以培养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从办学方式上可分为学历教育项目与非学历教育项目,从教育层次上可分为本科段、硕士段、博士段教育,从办学主体上可分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有着特色、创新、多样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是比较复杂的。

因为办学模式的特殊性,所招收的学生也有一定的特点:(1)生源不仅包括符合国家招生计划的统招生,也包括一些没有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但是想通过这种教育来获得学位,学生来源多样化;(2)由于生源的多样化,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力很强,有一技之长,有的学生则基础很差,学生的素质水平呈两极分化的趋势;(3)大部分学生来自城市,家庭条件比较好,学生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1.2 办学优势

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拥有国际化的教育背景,多元化的师资力量,优秀的软硬件设施,教育理念更为新颖,教学内容广泛、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双向交流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与教师都起着非常好的影响,优秀教育资源的汇集,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思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往往采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与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或者“知识+应用”的综合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外,更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的校园气氛比较活泼、轻松,校园文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不拘泥于学校教育,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锻炼各方面能力。此外,很多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都比较注重对学生外语水平的培养,这种中西文化相交流、融合的校园环境有利于让人才培养向国际化迈进。

在教学管理理念方面,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相关部门把学生当做“服务对象”,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工作,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教师并不是以管理者的姿态对学生进行监督与命令,而是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与引导,充分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精神。

2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学生基础差异较大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课程设置比较特殊,普遍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体系也比较往往复杂和严格,这就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学生来源的多样以及特殊性,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水平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高标准的课程要求与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存在着矛盾,这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2 管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

中外合作办学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是在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的大趋势下,中外合作办学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高标准、高要求的素质培养缺少不了配套人员、软硬件等的支持,但是目前,某些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对于学校的硬件设置逐年加大投入,但是对学生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相关工作人员的经验比较缺乏,对于某些近几年新出现的问题以及矛盾没有一个成熟的应对策略。

2.3 传统教育观念与国际教育规律存在矛盾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淘汰率很低,社会各界存在着“一旦进入了高等学府,就能够获得成功”的观念,家长们也往往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能拿到文凭,工作就一定有高收入。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我们不能忽视国外教育的择优选择以及远远高于国内大学的淘汰率。这种观念上的差异阻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进行以及扩大发展。如何让广大师生、家长接受这种易进难出的教育规则,设置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2.4 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父母和亲人的关心与爱护中成长,很少经历过困难的磨砺。学生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很少顾及到他人的感受,人际交往中缺乏宽容与理解,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弱,这些不利因素都容易导致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有着自身优越感,他们往往对大学的期望很高,个性张扬,一旦理想与现实生活产生差距,可能会有挫折感,可能会引起心理问题。

2.5 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虽然当今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大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倡“教育围绕市场办”,但不能忽视的是,许多大学对于自己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地位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责任不清晰,教学目标不够细致、明确。教学过程中,套用国外的一系列的教育体系,但是对于这套教育体系能否适合国内实际情况的需要,培养出的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迎合企业的需求缺乏深入的思考。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维度、技能水平、实践与创新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上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3 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选择合适的教育培养模式

在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培养模式的同时,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例如,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自身素质进行分类,实行差异化的管理措施。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与管理中,偏向于基础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巩固,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侧重对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注重管理队伍建设

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的辅导员、教师以及学校领导,都要做好相关专业知识、管理技能等的学习,积极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措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面对日益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够驾轻就熟。工作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在实践中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道路。

3.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例如,针对学生心理敏感脆弱的特点,可以通过开展挫折教育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起一系列的预警机制,通过各个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及时发现心理上有困惑的学生,通过专业心理老师的辅导,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

3.4 构建基于企业需求的培养模式

为了构建基于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首先,要深入企业调研,促进双方的互相了解,充分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适当的从企业中引入人才,优化教师队伍,学校和企业也可以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走产学结合的途径,由双方共同培养人才,针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这样可以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峻青,胡宝征,吴鲁智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0(32):33-34.

[2] 蔡君.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36-37.

[3] 霍惠芝,陈炜昀.浅谈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工作――以江南大学莱姆顿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1.30(17):286-286.

篇5

相对于普通高校而言,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拥有国际化的教育背景,多元化的师资力量,优秀的软硬件设施,教育理念更为新颖,教学内容广泛、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双向交流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与教师都起着非常好的影响,优秀教育资源的汇集,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思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往往采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与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或者“知识+应用”的综合性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以外,更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的校园气氛比较活泼、轻松,校园文化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不拘泥于学校教育,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锻炼各方面能力。此外,很多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都比较注重对学生外语水平的培养,这种中西文化相交流、融合的校园环境有利于让人才培养向国际化迈进。在教学管理理念方面,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相关部门把学生当做“服务对象”,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工作,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教师并不是以管理者的姿态对学生进行监督与命令,而是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与引导,充分体现出了人文关怀精神。

2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2.1学生基础差异较大

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课程设置比较特殊,普遍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体系也比较往往复杂和严格,这就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由于学生来源的多样以及特殊性,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水平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高标准的课程要求与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存在着矛盾,这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2管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

中外合作办学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是在社会的快速进步和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的大趋势下,中外合作办学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高标准、高要求的素质培养缺少不了配套人员、软硬件等的支持,但是目前,某些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对于学校的硬件设置逐年加大投入,但是对学生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相关工作人员的经验比较缺乏,对于某些近几年新出现的问题以及矛盾没有一个成熟的应对策略。

2.3传统教育观念与国际教育规律存在矛盾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淘汰率很低,社会各界存在着“一旦进入了高等学府,就能够获得成功”的观念,家长们也往往认为,孩子上了大学就能拿到文凭,工作就一定有高收入。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我们不能忽视国外教育的择优选择以及远远高于国内大学的淘汰率。这种观念上的差异阻碍了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进行以及扩大发展。如何让广大师生、家长接受这种易进难出的教育规则,设置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2.4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在父母和亲人的关心与爱护中成长,很少经历过困难的磨砺。学生以自己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也很少顾及到他人的感受,人际交往中缺乏宽容与理解,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弱,这些不利因素都容易导致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有着自身优越感,他们往往对大学的期望很高,个性张扬,一旦理想与现实生活产生差距,可能会有挫折感,可能会引起心理问题。

2.5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虽然当今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大都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倡“教育围绕市场办”,但不能忽视的是,许多大学对于自己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地位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责任不清晰,教学目标不够细致、明确。教学过程中,套用国外的一系列的教育体系,但是对于这套教育体系能否适合国内实际情况的需要,培养出的学生是否能够真正迎合企业的需求缺乏深入的思考。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维度、技能水平、实践与创新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上不能真正满足企业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3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选择合适的教育培养模式

在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培养模式的同时,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例如,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自身素质进行分类,实行差异化的管理措施。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与管理中,偏向于基础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巩固,而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侧重对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注重管理队伍建设

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的辅导员、教师以及学校领导,都要做好相关专业知识、管理技能等的学习,积极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措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面对日益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够驾轻就熟。工作中要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在实践中摸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道路。

3.3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例如,针对学生心理敏感脆弱的特点,可以通过开展挫折教育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建立起一系列的预警机制,通过各个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及时发现心理上有困惑的学生,通过专业心理老师的辅导,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

3.4构建基于企业需求的培养模式

篇6

>> 高校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水平策略分析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模型研究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就业工作机制研究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河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研究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自主招生学生英语基础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探析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管理工作探析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试点档案的形成与管理研究 一般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策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试点档案的形成与管理 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教育项目分析 浅议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教学秘书应具备的能力 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内涵式发展路径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探析 中外合作办学刍议 浅谈中外合作办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福建农林大学海外学院留学预科学院(合署).学院简介[EB/OL](2016-10-10)[2016-12-15].htm,2016-11-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2010-07-29)[2016-12-10].

篇7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策略

中外合作院校是由中外的政府、企业、高校或社会力量在院校和学科上开展共同的投资和作何。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门的监督和各级高校的努力下,中外合作办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随着办学项目规模的扩大,办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由于中外文化差异而带来的教育矛盾,已经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因此我们需要重视中外文化的融合,做好跨文化教育的相关工作。

一、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是由中外的双方教师共同来实施的教育活动,而教育的对象是中国的公民,这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中西文化差异。具体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观的差异

在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更是将教师尊崇为较高的位置。传道授业解惑也规定了教师的智者,并奠定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在新时期下,这种师生观任然影响着我们的教育体系。而在西方的教育中,教师只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西方的教育传统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在现代西方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挑战教师权威。

(二)教育价值观的差异

教育价值观是指对教育的根本观点和认识。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中西方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具有不同的教育观点。在现代我国的传统教育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改变,而中国与西方的教育价值观仍然具有差异,在教育的目的、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的人性观等方面均具有不同的解释。

(三)知识观的差异

中外的教育界对于知识的态度上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在中国教育观念看来,知识是静态的。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从书本中获得知识。而西方的传统观念上,知识是动态、可以改变的。书本中的知识指是总结和积累了前人的经验,是可以批判和的。

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最早的中外办学起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开始举办中美经济学培训班,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中外合作办学教育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

三、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识别文化差异,建立相同价值观

为达到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必须实现文化的融合,而首先需要了解中外文化各自的特点和差异处。合作的双方应加强交流、加强沟通,了解双方文化教育中的优点,互相吸收对方的先进思想,研究出对双方都有利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方法,尽量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其次双方需要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统一的价值观可以有效的减少内部管理矛盾,统一管理理念,发挥文化优势,从而形成双方优势的共同体。

(二)设置跨文化课程,提高跨文化能力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设置中充分重视跨文化教育的设置,特别是中方院校应该把跨文化的课程列入合作办学的教育体系当中,鼓励教师开发相关的跨文化知识课程,推荐合适的教师来教授跨文化知识。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设置跨文化教育课程上给予指导。同时在中外合作办学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理解和接受外方的课程教育,也就提高了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质量。而目前一些学生的跨文化能力都比较欠缺,学校可以通过开办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或出国短期访学活动,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并通过实践来得到提高。

(三)构建跨文化环境,加强教育管理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有效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中外合作办学包括了两种不同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因此中外合作办学应构建多元化、开放性的校园文化,重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潜移默化。在构建文化环境中应以我国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这种一体多元的文化环境,可以有效发挥我国文化在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同时也吸收和融合了外来文化的精髓部分,打造出中外文化和谐发展的国际化办学环境。中外合作办学中实施的跨文化教育应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从教育管理上加强跨文化教育,将跨文化教育和学生教育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注重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交流能力,加强跨文化交流的知识。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增强协调能力

中外合作办学中由于双方管理人员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会带来跨文化教育管理上的困难,也造成中外文化难以融合,难以进行跨文化教育。因此应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管理人员的协调能力,实现一个民主高效的共同管理层,有效的进行中外合作办学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影响到中外合作办学在未来的发展,随着中外高校间不断的扩大合作办学规模,由于双方文化差异引起的跨文化教育也应受到更多的重视。而中外文化中既有冲突矛盾的一面,也有融汇合作的一面,在合作办学中应注重跨文化教育,解决办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各项措施来消除文化矛盾,在合作共赢的前提下寻求双方共同的管理模式,实现跨文化教育的融合。

作者:符巧静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继桥.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4,27.

篇8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高等教育;政策导向

中外合作办学,对于引进发达国家优质的教育资源,吸纳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10多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实事求是地找出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目标

为了规范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活动,原国家教委于1995年1月26日《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规定》的第二条首次界定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第10条第3款规定,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之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贸易范畴。我国加入WTO之后,必须把WTO议定书的规则与协议等转化为国内法,为此,2003年3月1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条例》第二条从教育法规层面对“中外合作办学”作了明确界定: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

我国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其国家政策总目标由《条例》第一条明确表述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条例》第三条进一步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我国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具体政策目标,在《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中概括为“六个鼓励”: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国家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国家鼓励中国教育机构与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普遍认可的外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国家鼓励在国内新兴和急需的学科专业领域开展合作办学;国家鼓励在中国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前三个“鼓励”列入《条例》第三条,后三个“鼓励”列入《实施办法》第三条。

归纳起来,笔者认为,我国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目标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合作伙伴上: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具有良好办学水平的外国高等教育机构;(2)在合作领域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的新兴和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3)在受益地域上:面向全国,但更关注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

二、中外合作办学现状的统计分析

基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目标主要在高等教育领域,本文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分析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高等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有三个层次: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另外,还有职业培训。由于中外合作举办研究生教育的教育机构为数很少,且大多是经济学或管理学类的学科专业,因此,本文着重对中外合作举办本专科专业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原始资料均来自于《2005中国大学指南》(五卷本)提供的2004年的招生数据。

笔者认为,中外合作举办本专科专业具有下述四个方面的统计特征。

1.国内合作方高校的地域分布东重西轻

由表1可以看出,2004年全国参加中外合作举办本科专业的高校有47所,其中东部地区32所,占总数的68.1%,西部地区2所,占总数的4.3%;参加中外合作举办高职高专专业的高校有47所,其中东部地区35所,占总数的74.5%,西部地区4所,占总数的8.5%。从专业点来看,2004年中外合作招生的本科专业,全国共有136个专业点,其中东部地区76个,占总数的55.9%,西部地区5个,占总数的3.7%;中外合作招生的高职高专专业,全国共有104个专业点,其中东部地区82个,占总数的78.8%,西部地区7个,占总数的6.7%。从招生人数来看,本科专业全国共招生7549人,其中东部地区4152人,占总数的55.0%,西部地区479人,占总数的6.3%;高职高专专业全国共招生4967人,其中东部地区3911人,占总数的78.7%,西部地区279人,占总数的5.6%。

表1

2004年各地区中外合作办学本专科专业招生学校与专业点数

资料来源:根据《2005中国大学指南》公布的数据整理。个别学校没有公布专业招生人数,所以实际招生数比表中数字略多。

2.国外合作伙伴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成员国特别是英语国家为主

OECD中有一半左右的国家参与中外合作办学,其中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四个英语国家的合作项目最多,排名前四位,其次是欧洲大陆的德国与法国,再次是亚洲的日本与韩国。以2004年的招生为例,根据《2005中国大学指南》公布的数据整理:全国中外合作举办本科专业的专业点数为136个,其中注明合作方国别的97个,在这97个专业点中,与美、英、澳、加合作办学的有76个,占78.4%;全国中外合作举办高职高专专业的专业点数为104个,其中注明合作方国别的97个,在这97个专业点中,与美、英、澳、加合作办学的有68个,占70.1%。中澳合作举办的本科专业点数、高职高专专业点数均居第一。

3.本科专业以经济学门类、管理学门类为主,专业设置趋同严重

表2

2004年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点科类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2005中国大学指南》公布的数据整理。(X)为目录外专业。个别学校没有公布专业的招生人数,所以实际招生数比表中数字略多。

由表2可见,2004年中外合作招生的本科专业点数,全国共136个,其中经济学门类、管理学门类 67个,占总数的49.3%,而农学门类、医学门类只有7个,仅占总数的5.1%;本科专业招生人数,全国共7549人,其中经济学门类、管理学门类4075人,占总数的54.0%,而农学门类、医学门类只有598人,仅占总数的7.9%。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含国际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8个专业,仅占教育部公布的249个本科专业的3.2%,而这8个专业共招生4550人,占本科招生总数7549人的60.3%,专业设置趋同现象严重。

4.高职高专专业以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为主,专业类设置趋同现象同样严重

表3

2004年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高专专业点科类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2005中国大学指南》公布的数据整理。个别学校没有公布专业的招生人数,所以实际招生数比表中数字略多。

2004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将高职高专专业分为19个专业大类、78个专业类、531个专业。由表3可以看出,2004年中外合作招生的高职高专专业,全国共有104个专业点,其中财经大类、旅游大类48个,占总数的46.2%,而农林牧渔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只有3个,仅占总数的2.9%;高职高专招生人数,全国共有4967人,其中财经大类、旅游大类2082人,占总数的41.9%,而农林牧渔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只有215人,仅占总数的4.3%。财务会计类、工商管理类、经济贸易类、财政金融类、市场营销类、旅游管理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通信类、电子信息类等10个专业类,仅占78个专业类的12.8%,而这10个专业类共招生3770人,占高职高专招生总数4967人的75.9%,专业类设置趋同现象同样严重。

三、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0多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滞后

自1995年1月公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至今10年有余,但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缓慢,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机构不多,招生规模不大。《2005中国大学指南》公布的全国1671所普通高等学校

2004年的招生情况,其中只有不足100所高校参加中外合作举办本专科专业;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计划招生400万人(实际招生447.34万人),中外合作办学的本专科专业纳入国家计划内招生,但总共只招生1万余人,不足招生总数的0.5%。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缓慢,国家相关政策滞后是其原因之一。比如,1995年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仅把中外合作办学定位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补充”,直至2003年3月才出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4年6月才出台《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又如,国家至今尚未制定鼓励在西部地区、贫困边远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扶持与优惠政策。

2.中外双方关于合作办学的国家政策目标脱节

2003年11月,OECD与挪威教育部共同在挪威召开“第二届教育服务贸易论坛”,我国也派出代表团出席。某些OECD国家(尤其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政府的主导策略是促使教育成为一种出口产业,把教育视为一种增加收入的贸易。针对这一情况,中国代表在发言中指出:我们认为,过分强调教育服务贸易自由化,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从“教育援助”变为“教育贸易”,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教育鸿沟”,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我们也认为,追求经济收益不应成为各国跨境教育的主要目标。教育部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坚持中外合作办学的公益性原则。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目标的崇高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教育服务不是货物贸易,也不同于一般的服务贸易。要正确把握中外合作办学的宗旨和性质。”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服务业连年保持顺差,教育出口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十大出口服务业中,名列第四,仅次于旅游,运输和金融;1984年澳大利亚政府确立了将国际教育作为一种外销产品的立场,同英国一样,都是开拓各种“在地留学”(offshore education)课程最积极的国家。这表明,我国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公益性事业的目标定位,与OECD国家把发展跨境教育作为追求经济利益的目标定位两者之间严重脱节。

3.中外合作办学的地域分布东西失衡

我国的政策目标强调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应当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受益地区,但从前面的统计分析已知,国内合作方高校的地域分布东重西轻。东部地区特别是上海、江苏等省、直辖市中外合作办学成绩喜人,西部地区却举步维艰。查阅《2005中国大学指南》可知,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只有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有中外合作办学的本专科专业,其余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仍然空白。而且,西部地区总共只有12个中外合作办学的本专科专业点,仅占全国240个中外合作办学本专科专业点的5%。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外特别是某些OECD国家把教育输出作为营利的重要出口贸易,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当然无法成为其教育贸易输出的青睐之地。

4.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专业领域错位

我国的政策目标强调社会急需与新兴学科专业应当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领域,教育部也多次强调,中外合作办学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和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但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本科专业以经济学门类、管理学门类为主,占专业点总数的49.3%,而社会急需的面向“三农”的农学门类本专科专业点总共只有4个(本、专科各2个),占合作办学的本专科专业点总数240个的1.7%。即使是工学门类专业,也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主,共有35个本专科专业点,占工学门类本专科专业点的40%左右,高新技术类的专业(如网络工程专业、数控技术专业等)却寥寥无几。应当指出,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计算机类专业,由于国内高校纷纷设置,布点已经甚多,不应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重点。财经类院校、综合性大学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举办经济学类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应当支持,但是理工类本科院校、医农类本科院校也热衷于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举办经济学类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就未必合适。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专业重经贸管轻工农医的原因,一是国外合作方热衷于追求经济利益,选择投入少、收益大的所谓“短平快”专业作为合作办学的重点;二是国内合作方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对于合作举办高新技术类专业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也出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考虑,乐于合作举办“短平快”的专业。

5.中外合作办学的层次总体上偏低

中外合作办学的国家政策目标指向于高层次的合作。但这个政策目标远远没有达到。一是虽然中外合作举办的研究生教育大多做到了强强合作,如南京大学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合作举办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合作建立的中德经济法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共建上海交大机械工程学院,复旦大学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合作举办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浙江大学聘请麻省理工学院知名教授孔金欧博士担任国际科学院浙江大学分院院长,聘请柏林工业大学原副校长、著名语言学家施泰恩米勒教授担任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等。但这种强强联合的中外合作办学毕竟太少。二是中外合作举办的本专科专业总体上层次偏低,国外一些并不知名也非优质的教育机构对本专科层次的中外合作教育更为积极。对此,台湾交通大学的戴晓霞教授有如下评论: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多元技术学院升格而来的新大学,在开办“在地留学”课程方面非常积极;连那些原本在美国被讥为“文凭工厂”的次级大学也大举招收海外学生;为了赚取外国学生的学费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英、澳两国都积极派遣代表到开发中国家招募学生,甚至设立海外分校。中外合作双方若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就难免出现低层次的合作办学。

四、关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对策建议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的国家政策目标与前面所讨论的问题,笔者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提出如下几条对策建议。

1.制定具体的鼓励政策并落实到位

教育部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指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要密切结合国家、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鼓励在国内急需、薄弱和空白的学科领域与外国高水平大学以及具有优势学科的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引导中外合作办学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发展。”既然国家鼓励在西部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就必须制定具体的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国外教育机构与西部地区高校合作办学,对参加合作办学的国外教育机构,给予在其他经济领域适当的优惠;对参加合作办学的西部地区高校,则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教育经费上的适当扶持。国家鼓励在国内新兴和急需的学科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就必须制定具体的相关政策,引导国内高校积极寻找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国外合作伙伴,联合举办这一类的专业。

2.寻找中外合作办学利益双方的平衡点

我国把中外合作办学定位于公益事业,而

OECD中的许多国家把谋求丰厚的经济利益作为其政策目标,两者严重脱节。为了促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使双方取得某种共识,国外合作方应可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回报,国内合作方在办学方面则应重视社会效益而不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3.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国外名牌大学到我国合作举办中国校区

2003年3月30日,浙江万里教育集团和英国诺丁汉大学在浙江万里学院签订了一份意向书:双方合作在宁波创办诺丁汉中国校区,主要开展本科和硕士层次的高等学历教育,其教学体系完全同诺丁汉大学英国本部接轨,所有教材均由英方提供,教学人员以英方为主,中国校区的校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担任。2005年5月,教育部正式发文同意建立宁波诺丁汉大学。该大学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校园,享有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学校有独立的学制、教学计划、学费制度,开展独立的教育活动,拟在5年内设置21个本科专业、13个研究生专业。诺丁汉大学是世界著名大学,通过允许国外著名大学在我国合作举办中国校区,更能吸引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诺丁汉大学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我国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后来者。

4.积极寻找以教育援助为宗旨的国外教育机构作为合作伙伴

冷战时期,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提供教育援助来遏制原苏联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大幅削减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援助,80年代以后,进而把“教育援助”变为“教育贸易”,通过教育输出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不过,迄今仍有一些国家不赞成把教育推向自由贸易,尤其是那些在非营利基础上把教育作为一项公共服务的OECD国家。也就是说,以教育援助为宗旨的国外教育机构还是可以找到的。比如,我国政府与欧盟于1994年11月共同创办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就是一所独立设置的非营利性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它是一所专门培养国际化管理人才的研究生院。宁波诺丁汉大学则明确表示,坚持办学公益性价值取向,不以营利为目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指出:“宁波诺丁汉大学决不参与国内教育产业的竞争,一不谋利,二求平衡,三求卓越。目的只有一个,实现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办一所进入世界200强的大学。”其执行校长柯林教授表示,英方不会抽取办学资金到英国,而且还会对宁波诺丁汉大学进行资金投入。

5.坚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能力建设的政策导向

首先,拓展国内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办学的空间,积极举办研究生教育,使国内一流大学成为我国“不出国的留学园地”;拓展国内本科院校与世界知名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空间,积极举办国内急需和新兴的学科专业;拓展国内高职高专院校与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普遍认可的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空间,积极举办面向“三农”、面向生产第一线的职业教育,以此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层次。其次,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管理。当前要重点做好高等教育领域中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监控,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质量认证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A].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2004年版)[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0.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A].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2004年版)[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43.

[3]张晋衡。2005中国大学指南(五卷本)[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4]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中国教育绿皮书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53-258.

[5]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外综[2006]5号)[EB/OL].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18341.htm 2006-03-19.

[6]戴晓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外国学生政策之比较分析[A].潘懋元。传承与变革:“中华高等教育改革”国际学术研究会论文集[C].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213-220,216-220.

[7]张伟江,等。教育服务产业研究:拓展与运营。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75.

[8]王福银,张宝蓉。外国优质高等教育中国化的新探索——宁波诺丁汉大学办学模式解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5,(15-16):33-34.

[9]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中国教育绿皮书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56.

篇9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创业教育;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51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议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创业教育

收录日期:2014年5月26日

自20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大学生创业兴起以来,美国大学生一直保持较高的创业倾向,目前有超过560万34岁以下的美国人正积极尝试开展他们自己的商务活动,1/3的企业家年纪在30岁以下,超过60%的18~29岁的年轻人说他们想建立自己的企业,80%的美国准企业家在18~34岁之间。

我国创业教育起步发展晚,起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而创业教育纳入教学更晚。2002年4月教育部才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比外国晚20多年。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新兴体,是中外教育间交流的平台,理应担负起西方先进创业教育的倡导者,力争培养更多创业人才,加强创业教育,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一、创业教育对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重要性

1、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侧重教育创新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加强学生转变就业观,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适应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结合我国国情,大力推动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业,培养高素质的新型企业家,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给欠发达地区许多商机,欠发达地区一批商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较强的创业者能在专业化分工合作和第三产业的需求中找到创业机会,大学生具有文化知识方面的优势,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的当前,这些高素质大学生应该是我国创业者的主体,是在产业转移中创业活动的主题。大学生创业为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不仅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促进技术转化和技术创新,而且能够提高产业素质,促进产业升级,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都重要。”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发展主体的创造性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证。培养高素质、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呼唤,这也决定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应以开发创造力为着眼点,全面促进人的现代化。

2、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创业教育为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高校中的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强大的内需拉动着我国的高校快速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在此期间迅速发展。此间,无论是公办、民办还是中外合作办学,都在大规模建设校区,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未来高校竞争中,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培养人文和科学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制和能力。教育部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就是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就是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中,推动精英化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变。在我国高校中,只有少数有可能发展为研究型大学,高校必须有正确的定位,必须突出自己的特点和特色,虽然目前招生形势乐观,但要保持现有的良好优势,必须面向市场,深化改革,提高能力。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将是我国高校创新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3、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发展的深层次需求。高校发展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公立学校由国家财政支持,可以保证正常运转。而民办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只能自筹资金,资金大多数来自民间和国外,一旦投资实体资金出现问题,或者学校在发展中生源不足,都会造成学校停滞发展,甚至倒闭。在国外,校友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2011年哈佛大学捐赠基金已超过3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位;耶鲁大学捐赠基金近20亿美元,位居第二,等等。都是证明校友,尤其是创业成功的校友,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校友创业的成功也意味着学校发展的成功,校友创业可以帮助学校解决就业压力,也可帮扶在校贫困生。最终,带动新校友走进创业行列。将来我国政府也会一步步要求高校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自筹资金,通过校友会等机构为学校发展筹集资金。这就要求对大学生加强创业教育,只有培养出更多的创业成功者,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同时也为高校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优势

1、加强高校国际间合作,引入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主要是国际间高校合作建立。在课程设置上,有相当一部分由外国合作学校选课,由外籍教师授课。西方发达国家是创业教育的发源地,美国创业教育提出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并已形成较完备的教育体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利用发达国家优势教学资源,引入发达国家的先进办学理念,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独特的创业教育体系,效果显著。

2、办学机制灵活,通过形式多样的业余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办学机制、专业设置、运行方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是其灵活性。快速推进创业教育的实施,与创业相关的专业设置、师资招聘、设施设备、创业基地建设等,也因其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得以实现,使得创业教育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程外,创业爱好者可以选修专业化、国际化的创业教育课程,这些课程与时俱进,学生更容易接受,给学生更多的启发与指导。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建立创业园区,鼓励在校生创业,为其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开展各类创业活动和比赛,发展商业型学生社团等一系列活动,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广阔空间,激发起学生的创业欲望。

3、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创业寻找平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高度重视学生就业率,加强校企间合作,帮助学生实习与就业。同时,将在学生中选拔好的创业项目提供给企业,许多企业对学生设计的创业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项目经过企业孵化后,更容易实现。企业作为助剂,给创业的学生提供了平台,实现了企业、学生与高校共赢的局面。各地建立的创业园区、孵化器公司等也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机会,减少了学生的创业压力,提高办事效率,已经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平台。

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1、师资力量薄弱,指挥队伍水平偏低。因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新生体,虽然引进了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但新生事物从诞生到健全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师资力量上,主要是自己培养和外聘兼职教师两种,外聘教师在其单位教学、科研任务已经很重,不能对学生进行更多、更具体的指导和交流。这样,创业教育任务只能由自己培养的教师队伍来完成,然而,这些教师年轻化,缺少实践经验,而且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指导教师是就业工作人员和辅导员,这些人日常工作较多,难以专注教学,专业化指导水平薄弱,难以满足学生要求。

2、学生创业存在盲目性、随意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学生创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特别是商贸、流通、物流,主要集中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这些创业项目大多技术含量和门槛较低,虽然开始比较容易,但最后无疾而终者居多,据调查显示,目前,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1%,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也只有4%,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目前,中国大学教育中,素质教育还相对薄弱,因此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创业的武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许多学生创业只凭个人兴趣爱好或“赚大钱”的念头,严重存在盲目性、随意性,不对行业形势进行分析,甚至是盲目行动,因此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获。

3、政府政策执行效果有待改善。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例如,提供小额贷款,简化审批手续,免费提供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以及减免税收等方面,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政策操作性不强,执行存有偏差。许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感觉到在银行贷款、税收优惠政策和经营领域等相关问题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尤其是在创业贷款审批上难以落实。大学生创业贷款虽然额度较小,但是总体基数大,高风险,偿还能力和抵押能力弱,所以很多银行放贷政策执行不彻底,造成许多有创业意愿,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难以实现创业梦想,这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群体,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建立创新性国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建设中的新兴力量,应勇挑重任,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创业教育理念,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建立先进、可行性强的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创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创业抗风险能力,促其形成坚忍不拔的创业品格,助其实现创业梦想。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纹纹.美国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1.1.

[2]蔡克勇.加强创业教育――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

[3]张楠,李雪冬.独立学院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

篇10

关键词:高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221-03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加快了步伐。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在2000年是3万人,到了2009年己增加到23万人。来华留学生人数更是从2000年的5万多人,到2009年增到近24万人。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了世界上先进的教育理念,给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通过加强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引入世界先进的教育体制和理论,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对提高本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利用教育国际化的机遇,通过与国外高等教育院校合作,利用国外的优秀教育资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我国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模式

我国高等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培养模式可分为双校园模式和单校园模式。双校园模式是一种分段培养模式,被广大地方院校普遍采用。我们可将它称做“X+Y”模式。即国内本、专科学生在国内院校完成前“X”年的学习后,通过考核,将其选送到国外院校完成剩余“Y”年的学习,修完所有课程。两校互认学分,顺利毕业即获得国内和国外两所学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这种模式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了解文化差异,增强独立自主意识。但是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也有一定要求。毕竟,跨出国门学习,需要一笔不菲的开支,尤其是到欧美发达国家。目前,教育部对此种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审批、控制较为严格。因为此种模式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沦为一种单纯的送学生出国的留学途径,而与教育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初衷不相一致,对于地方院校的发展意义不大。

另一种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我们将之称之为“X+0”模式。即国内院校本、专科学生只需在国内完成“X”年的学习,即可获得国内外两所学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几乎可以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国外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接收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但它对合作双方的合作有着更高更严的要求。中方学校必须成套引进国外大学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并聘请外方教师参与主干课程教学,毕业时,必须同时接受双方的严格考核,最后才能获得双方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但这种模式的难处在于对合作办学的监控。国外的教学资源是否真正被引进、学生能否真正接受到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教育等都很难掌握。并很容易流于形式,被一些院校借合作办学之名,收取高额学费。

以上两种模式互有千秋,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两种主要模式。后一种模式是教育部门倡导的模式,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即以高等学历教育为主,合作双方共同制订专业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和实践环节制定统一的实施标准,双方互相承认对方所承担课程教学的学分,学生修完相应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成绩合格后,由合作双方共同颁发两校学历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例的颁发学位证书。

二、国内外合作办学的典型案例

(一)新西兰怀卡托大学

新西兰怀卡托(Waikato)大学,建校于1964年,是新西兰七所国立大学之一,同时也是一所得到国际认可的国立大学,为世界各国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许多学科排名全新西兰前列,管理学院被世界著名的英国《每日电讯报》称为“南半球的哈佛大学”。在教育国际化的浪潮中,怀卡托大学也是积极地参与进去,并且在大力吸引外国留学生以及国际合作办学的具体操作上很有成效。

怀卡托大学的国际合作办学活动已渐趋成熟,仅在中国,就有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共同创建“英联邦(新西兰)国际教育中心”、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开展了多专业的合作办学,并在原有“2+2”办学模式的基础上新增了“1+3”的办学模式,以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所谓“2+2”办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在国内完成两年的课程学习且成绩合格、符合一定的英语条件和经济条件并获得签证的学生,可以进入新西兰Waikato大学继续后两年的课程学习;而因各种原因不能出国学习的学生,则留在国内继续其课程学习。在“2+2”办学模式中,课程设置、骨干师资、教学管理都由新西兰Waikato大学提供、协调,所有课程都与国外直接接轨,全部课程将采用双语和英语教学。前两年的课程主要以大学基础核心课程为主,着重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创新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在知识获取、语言能力、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上,能真正与国际教育接轨。可以进入新西兰Waikato大学继续后两年的课程学习的学生,按有关规定,完成学业且成绩合格者,可获新西兰Waikato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而留在国内继续学习的学生,按有关规定,完成学业及成绩合格者,也可获新西兰Waikato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欧盟共同出资创办的一所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中外合作教育机构,于1994年11月8日在上海宣告成立,由上海交通大学和欧洲发展基金会合作承办。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院校。欧洲发展基金会成立于1971年,是欧洲管理教育与管理发展领域最大的专业协会。其400多个成员遍及40个国家,包括欧洲各个主要商学院与管理中心,以及许多领先的公司与咨询机构。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要从事国际化高等管理教育,其宗旨是为中国工商界服务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学院开设的课程有:工商管理硕士(MBA)、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管理文凭课程、高级经理短期课程。因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特殊背景,其在师资、生源、课程等方面与国内其他高校不同。

首先,其外籍师资比例达72%。在25位MBA教授中,有18位外籍教授,他们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深的学术造诣,并且其中许多教授有过为世界500强企业当顾问的经历,部分教授还担任国内大型跨国企业顾问,大多有国际知名商学院的教学经验,其它7位中方教授,6位拥有国际著名大学的经济、管理、金融方面博士学位,另一位是出国访问学者,他们当中有担任过大型企业的经理、顾问,有担任过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其次,招收海外留学生。中欧学院还注意招收国外的留学生,留学生的比率大概能达20%一30%。这样做法的好处是外国的学生到中欧学院来,和中欧学院的学生交流在一起,互相参加对方的校友会,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带来很多的机遇,对中国学生开拓外国市场也能带来很多好处。

再次,教学课程设置国际化,课程的设计按照国际上最先进的标准。以MBA课程为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七个模块及一门独立的商务模拟课,在最后两个模块,学院将选派部分学生赴海外商学院参加为期2—3个月的交换学生项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实习项目,为期3个月。现在中欧学院和国际上的16所学校进行学生交换,交换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参加到国外的课堂中,能在那里接触很多的外国学生和外国公司。在实习期间,学生将进入国内外的企业,感受国际化的商业环境,提供实习项目的公司包括合资企业、国有大企业和跨国公司。

(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是由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学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学院先后和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办学的专业有国际商务、国际财务与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为保证合作办学的质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院非常重视管理,设二级管理制度,一级为外事总负责人,二级为项目负责人,每一个合作项目均设管理委员会。在这些专业课程设置上,专业课基本上是引进外方合作院校的课程,基础课的设置比较重视英语,包含了外语的听、说、写三方面内容,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外语水平能进行后面阶段引进课程的学习;在学院师资建设上,学院大量引进外籍教师以确保这些专业的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上,学院课程的考试标准采用外方合作院校,使用外方院校试卷,批阅试卷亦为外方教师,除此之外,学院一些专业的“X+Y”模式及学生的短期交换也是一大特色。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合作的“中澳双联班”。

“中澳双联班”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从2001年开始招生,学制4年。学生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进行学业学习,中外合作双方根据各自院校的教学要求共同制订本科双联课程的教学计划,所有教材均由南昆士兰大学提供,由双方各自负责一半的课程教学,采用双语教学,部分课程则全部采用英文授课。同时,考试试卷和评价标准也由南昆士兰大学提供,对全部采用英文授课的课程考试,学生需用英文完成作业及考卷。为了保证“中澳双联班”的英语授课质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很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及英语实际水平的提高,采用最新版的外语教材,在英语课程学习中,教学和考核接近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并由外教从事英语口语和写作的教学。

在学历管理方面,“中澳双联班”可颁发双方证书。具体如下:在学习期限内取得毕业最低学分的学生,可获得中国教育部统一颁发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证书; 符合浙江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浙江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完成南昆士兰大学开设的各类课程,且TOEFL成绩达530分或雅思达6.0或达到CET4以上者,可获得与澳大利亚本土学生相同的南昆士兰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完成部分南昆士兰大学课程者,可按南昆士兰大学的有关规定获得相应证书,各类文凭也可分别单独获取。对于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南昆士兰大学将为其提供攻读硕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

(四)宁波诺丁汉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我国第一所中外合办大学,这种形式的合作与以前的合作办学项目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宁波诺丁汉大学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校区,开了我国整体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先河;而以前的合作办学基本上是依附于国内其他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其次,宁波诺丁汉大学严格按照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教学体制管理,把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教学模式原汁原味移植过来。比如,在班组编制方面,宁波诺丁汉大学实行15人的小班教学,施行英国的导师制,学生每周都有单独时间与导师进行交流,这是以前的合作办学所做不到的。再次,倡导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教育理念。把诺丁汉大学的教学方法、管理体制完全移植到中国,是一所我国境内的实质意义的外国学校。

三、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实施路径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重点本科院校开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利用本身的教学资源,开展与国外教育单位的合作,合作的切入点,合作的模式和方法均是空白。沿海一些高职院校利用地域优势,率先开展了一些中外办学合作项目,积极探索合作的模式和路径,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其核心是高职院校应从本校的特点出发,在借鉴国内外中外合作办学成功模式基础上,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本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合作办学的模式和途径进行探索,摸索出适合于本校特点的合作方式和合作项目。这对于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看,主要有两个层面的交流合作:一是教师层面的交流;二是学生层面的交流与合作。

(一)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教师层面的交流合作

国外的职业教育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职业教育方面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体系,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像澳大利亚和德国的职业教育都很有特色。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技术与继续教育的简称)在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证,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衔接方面在世界上是成功的典范。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为德国的制造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与国外的职业教育机构合作,通过互派教师到对方学校交流学习。一些国家也开设有介绍本国职业教育体系和方法的专门教育培训机构。如在澳大利亚专门开设了针对国际交流的短训班,介绍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方法。高职院校完全有条件分批送教师到国外考察学习,既扩大了本校教师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本校教师素质,也为与国外学校合作增进了了解。很多合作项目都是在国外考察学习过程中发现并谈妥的。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暑期已送教师到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考察学习职业教育200多人次,费用并不多,但收获却蛮大。培训回来的教师普遍感觉眼界大开,从国外学到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学校进行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打开了思路,收到很好的成效。TAFE学院每学期也派专家和教师到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外教担任部分课程的授课,通过与国外教师近距离接触和交流,使我们的教师可以学习到国外先进的职教理念与教学方法,同时将国外的一些教学方法进行消化吸收,根据我国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逐渐总结和摸索出适应我国高职学生生源的实际情况的先进教学方法。

(二)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学生层面的交流合作

大部分高职院校与国内著名本科院校在教学硬件和师资力量方面均有较大差距,如果生搬本科院校的合作模式,项目往往难以取得成功。高职院校可根据本校资源的特点,根据本校师资和其他教学资源情况,理性地选择合作伙伴,不一定非要与国外名校合作,关键是要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好双方的教学资源。从目前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层面的交流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具体操作:

1.专升本项目(3+1)

即高职学院专科生在学校完成专科学业,顺利毕业后,可申请到国外合作院校就读1年,获取其本科学位。

2.双学位或双证书项目(2+2)

即学在国内就读2年后,如各方面条件满足,可申请到国外合作院校续读1年或2年本科,双方学分互认,顺利毕业可同时获得国内学校与对方学校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也可以完全在国内学习,通过国内学校和国外机构考试,取得国内学校的毕业证书和国外认可的职业证书。

3.本/专科申硕项目(3+1+2)

即高职学生在国内学校就读3年后,如各方面条件满足,可申请到国外合作院校续读1年本科,再申请攻读对方学校硕士学位。双方学分互认,顺利毕业可同时获得国内学校与对方学校的毕业证、学位证以及对方学校的硕士学位。

从目前的实践看,双证书项目是高职院校与国外合作办学最成功的模式。职业认证是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其培养目标都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其职业能力讲究“岗位适用性”和“技能实用性”。其技能的高低往往通过职业认证来反映。像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学院与澳大利亚进行的 “中澳班”合作办学已成功进行几届,进展也很顺利。该项目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负责招生,由澳大利亚TAFE学院派教师担任部分专业课的教学。按TAFE学院的课程进行教学,参加TAFE学院组织的项目考试,考试合格的发相应的职业证书。通过我校规定课程的学生,发我校的毕业证书。取得TAFE学院职业证书的既可到澳大利亚进行深造或就业,在国内的一些涉外企业就业时,该证书也很受欢迎。

此外,高职院校还可利用近几年中国在国际上影响的扩大,以及国外也想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文化的需求。像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烹饪旅游学院委托国外的培训机构负责招生,已组织几期专门针对外国学生的中国饮食文化和中国烹饪技巧的短训班,既扩大了学校的影响,也增进了与国外学校的了解,与国外机构的合作方式和项目也更加丰富。

总之,高职院校虽然在师资和名气上与一些著名本科院校有差距,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开展的时间不长,经验也很欠缺,但是,只要清楚自己学校的长处和优势,找好国外合作伙伴,双方能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好现有各种资源,采用灵活的合作方式,也一样能取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王瑞武.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当代教育论坛,2007,(3).

[2] 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一 ——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 何钧,吴伯刚,朱鸿飞.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初步调查及思考[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