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范文
时间:2023-03-27 10:5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建立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对于企业来说,著名理论家贾春峰认为核心竞争力应当具备三个特征:第一是“应当成为企业利润的最重要的来源”,第二是“不能轻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所代替”,第三是“能够不断地开拓出产品,具有旺盛、不衰竭、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是其本身独有,它不同于别的高职专业以及中职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构建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要素有四个: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保证措施及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组集合体,是以上四个方面有机整合、整体优化的结果。
二、建立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评价指标的正确选定是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价体系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和要求,直接关系到任务的完成与完成质量的好与坏。建立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指标的选定应遵循高职教学规律,评价指标的选定应科学,应尽可能的少而精,结构尽量简单明了,方便统计和操作。
(二)典型性原则
选定的评价指标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应尽可能准确反映本专业固有特点,且和其他专业同样指标比较时具有自己典型的特点。
(三)全面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全面,应能全面反映本专业的各个要素指标内容,并使评价指标能和评价目标有机地结合组成一个比较合理、逻辑层次分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四)可比较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中,要求指标能体现高职不同专业某一方面的共同本质,在相同提法下经过量的比较来确定专业的差异性。
(五)可操作、可量化原则
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尽量简单明了、微观性强、便于收集,各指标应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同时也要考虑能否进行定量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统计和分析。
三、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参照上述科学性、典型性、全面性、可比较性和可操作可量化原则,并在注意处理好定性与定量、成果指标与过程指标、质量与效益、客体评估与社会评价等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由三层次构建的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4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保证措施、实验实训建设),二级指标8项(岗位能力设置、学生就业、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过程控制、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三级指标18项(就业前景、就业岗位设置、就业率、就业岗位对口、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工学交替模式、订单培养模式、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内容、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专任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教学质量过程控制、顶岗实习的质量控制、实验实训基地数量、实验实训项目、实训基地数量、实训项目组成)。
四、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
(一)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汽车制造领域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特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以及相应的管理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从事汽车总装制造、检验和调试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岗位技能,能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装配作业、汽车冲压作业、汽车焊接及调整、汽车喷涂作业、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整车下线检测和调试、汽车生产及物流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汽车制造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出的学生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具有热爱劳动的观念,善于和人沟通,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本领,有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二)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学生是学校的产品,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应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本,切实做好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高职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都为工学结合的形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已成为国际上职教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技术准备制度、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等。工学结合就是一边在企业实习,一边在课堂学习,这种模式即是国际上通行的办学方式,也是中国职教的特点和亮点。工学结合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领悟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来提高自己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工学结合也有助于学生工作的选择,有助于提前被企业录取。在全国,高职层面开办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校很多,不同的学校办学条件不一样,主流的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有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等。
2.课程体系
要想办好一个专业,让学生学到所需要的知识,课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选择教什么课程和如何教授课程。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学工作的承担者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同时还要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使教与学相统一。职业教育教师要具有整合职业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科学的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构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基于汽车制造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包含16个学习领域,并将16个学习领域划分为具有模块结构特征的初级模块(公共学习领域、汽车材料、汽车电工电子、机械Cad技术、钳工实习)、中级模块(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系统、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驾驶实习)和高级模块(汽车总装技术、汽车生产与物流、汽车生产质量管理、汽车检测技术、顶岗实习、拓展学习领域)。通过对汽车前市场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调研分析,明确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流程、所需知识、能力、职业素养等,重构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由易到难培养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组织形式,替而代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利于师生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
(三)专业建设保证措施
高职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教育从职业性和市场化特征出发,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切入点,以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控制为重点,形成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教学质量过程控制
(1)课堂教学的质量控制。课堂教学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包括:进行教学过程监控,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建设监控,引导和控制教学建设的方向,保证在各项建设中贯彻教学改革精神,固化教学改革成果;反馈监控结果,对教师、课程建设等提供各种帮助信息。监控环节包括督导评教、同行评教、领导评教和学生评教。通过评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做出综合评价。校、院两级督学系统实现督教、督学、督管。(2)实训教学监控。实训教学所占比例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实训教学条件是否达到要求;实训教学计划落实情况;能力考核的组织及实施情况;专业技能是否达到能力目标要求。
2.顶岗实习的质量控制
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对顶岗实习的监控从专业管理、实习过程监控、考核监控几方面进行。顶岗实习监控主要监控:实习学生岗位落实情况和在岗表现情况、专业对口落实情况、学生满意度、学生安全状况和心理状况、学生知识需求状况、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学生流动状况、企业满意度、社会认可度等。
(四)试验实训基地建设
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来说,试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块。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它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和精力,项目设置的目的主要保证理论课程能更好的实现,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应该要懂得的知识。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项目主要有下面几项:钳工和焊接教学工场、汽车零部件识图情境化教学工场、汽车电工电子情境化教学工场、发动机情境化教学工场、底盘情境化教学工场、汽车电器设备情境化教学工场、汽车检测与维修综合技能实训室、汽车拆装调整及工艺知识教学工场。高职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各大汽车制造厂家、汽车零部件厂家,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对在学校所学内容的一个检验和提高,主要包括汽车制造与装配技能的学习、汽车工艺文件的熟悉、汽车制造与装配中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过程与要求等,同时在校外实习过程中要尽快的熟悉在学校学习时没有讲授的内容如企业文化、职场规则等,为学生毕业后入职时与企业无缝结合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颜楚华,王章华,刘超.示范性高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关系[J].职教论坛,2011.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2
[关键词] 人才培养定位 核心能力 汽车制造 装配专业
近几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类汽车已进入了寻常老百姓家。汽车产量急剧增加,对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服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根据广西地区汽车生产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汽车制造与装配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一、广西汽车制造业现状
1.汽车产量增长迅猛,人才需求增幅明显
近几年来,广西汽车市场发展很快,汽车产量直线上升,尤其是私人汽车所占比例迅速提高。2007~2008年间,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各行业均受到重创,广西的汽车制造业也未能幸免,但就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广西的汽车产量仍然具有较大增幅。据2008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广西汽车产量70.16万辆,增长幅度达到了16.1%。跨入2009年,国际金融风暴有所缓解,广西的汽车产量增幅更加明显,就柳州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08年月产量约为五万辆左右;跨入2009年,月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2009年5月份,月产量达到10万辆。汽车产量的增长,也就意味着对汽车制造与装配人才需求的明显增加。
2.汽车的质量及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对装配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各类汽车的质量与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对汽车制造与装配中各个环节的要求更加严格、对技术工人的能力及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由于各生产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装配设备的自动化,要求一线装配人员能适应多个岗位的工作。
图2 广西地区汽车制造与装配人员职业技能等级水平
3.广西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人才现状
在广西的汽车制造生产企业中,汽车的制造及装配人员的学历水平、技能等级、技术水平相对偏低,与现在的汽车生产企业的实际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据我院汽车系调研统计的结果显示,在各汽车制造企业中,汽车制造与装配人员,中职(技校)及以下学历水平的约为84%,高职(大专)学历约为15%,本科及以上学历约为1%,如图1所示;初级、中级工占80%,高级工占12%,技师、高级技师仅占3%,尚有5%的员工无任何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图2所示。
4.广西汽车制造与装配人才需求概况
2008年,广西汽车总产量为70.16万辆,增长幅度达到了16.1%;2009年,以柳州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截止到十一月份,其产量已经突破100万辆;按照这种发展趋势,预计2009年广西的汽车总产量将达到130万辆左右。参照广西地区汽车生产企业生产水平及技术现状,每新增30辆汽车至少需要增加1名汽车制造与装配人员计算,预计2009年广西汽车产量增加近60万辆,新增汽车制造岗位约20000个。按目前企业生产员工比例,高职(大专)约为15%计算,广西需要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高职(大专)毕业生约3000人。
二、汽车制造与装配人才能力分析
1.汽车制造与装配岗位设置
在各个汽车制造生产企业中,汽车制造与装配人员的工种主要分为:冲压工、涂装工、焊装工、总装工。
2.汽车制造与装配人员的技术及能力要求
经过对广西区内多家汽车制造生产企业进行调研发现,企业对汽车制造与装配员工的技术及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论是哪个岗位,均要求员工能熟练识图、会阅读汽车技术资料(包括英文资料)、了解汽车构造、能自行编写加工工艺、甚至能使用CAD画图等;个人技能要求工种中级以上、最好有汽车驾驶证;具备一定的汽车生产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表达沟通能力等。
三、汽车制造生产企业紧缺人才岗位的调查
经调研发现,广西区内汽车制造生产企业普遍紧缺的岗位有:涂装工、焊装工和总装工。其中,所有的汽车生产企业均反映涂装工严重不足;80%以上的企业反映具有一定汽车构造知识的焊装工严重不足;30%的企业反映汽车总装工人员不足。
四、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岗位适应性不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
2.相对于技术的发展,专业知识过于滞后;
3.课程体系学科化,不利于职业人才的培养。
五、对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经调研分析,结合广西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人才现状及企业对岗位的能力要求,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教学改革及专业设置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满足企业需要
以汽车制造生产企业对岗位人才的要求为基础,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建立基于汽车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培养符合汽车制造生产企业要求的人才。
2.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要学到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3.灵活调整专业设置,确定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满足企业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广西区内汽车制造企业普遍存在涂装工和焊装工及总装工严重不足的情况,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调整专业设置,增加汽车涂装和焊装及总装方面的知识,并进行专项训练和培训。甚至可以开展校企合作,采用联合培训的方式为汽车生产企业培养急需人才。
4.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如今,汽车生产企业不再是单纯地进行产品生产,它不但要关注汽车技术的发展,还得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要求。这就要求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具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还应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等,并注重职业道德、环保意识的教育,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成为现代汽车文化的积极参与者。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篇3
注意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以确保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专业教学能力;注意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建设,有效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人才培养,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到企业中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于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首先应结合汽车相关企业的岗位就业现状,制定与之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通过搜集资料和对相关汽车企业的调研,了解相关汽车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即了解其对相关工种的需求量。如上所列的工种,装配工对于企业来说很容易招聘到,且人才来源广泛。对于企业来说,生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是最缺乏的人才。生产管理人才,需要有一定的生产管理知识和能力,而专业技术人才,也是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能力。对这些人才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直接从社会上招聘有一定困难的,因为普通社会招聘到的人才多数都缺少经验,没有能力胜任这样的岗位。这就需要在一些有相应工作经验,具有相应工作能力的“校企结合”的学校进行招聘。这样的人才进入企业后很容易熟悉工作,由于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自然比同等学历的学生大一些,这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因此,企业所重视的并且需要的是具有一定能力的人才。
二、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建立在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与校内外实训来实现的。主要包括基础课程的教学,核心课程的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四个环节[4]。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汽车机械基础;工程制图;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核心课程包括:汽车装配工艺;汽车制造技术;汽车性能检测技术与设备汽车构造与使用;汽车构造与检修;汽车总装技术。校内实训课程包括:钳工实训;车工实训;机械加工实训;汽车装调基本技能实训。校外实训课程包括:汽车底盘装调实训;汽车发动机装调实训;整车维修与保养实训;汽车总装训练等。
三、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人才主要培养项目简介
1)汽车总成及分总成装配、调试与检测:利用掌握的汽车装配基本知识,运用汽车装配的基本技能(螺栓螺母拆装能力、线束插接能力、胶管联接能力、安装胶堵能力、打自攻钉能力等),按工艺文件要求,进行一次内饰装调(线束、顶棚、空调总成、仪表板)、底盘装调(燃油箱、燃油管与制动管的装配;前桥分装与装配;动力总成分装与装配;后桥分装与装配;挡泥板、排气管装配;车轮装配)、二次内饰装调(安全带;座椅;扶手、门护板、护板、车门保护垫、装饰盖;安全气囊;副仪表板;点烟器;继电器盖板;收放机;蓄电池;保险杠;空气滤淸器;制动液、制冷剂、防冻液、洗涤液加注;前、后组合灯具装配、车门装调)、整车检测与调整(整车综合电气系统检查;车轮定位参数检测与调整;前照灯的检测与调整;制动与侧滑性),完成汽车整车装配,合格下线。2)汽车整车检测:汽车进线;外观检查及前轮定位工位检查、测量、分析、判断、调试并记录检测结果;制动工位检测、分析、判断、调试并记录检测结果;底盘测功工位检测、分析、判断、模拟道路试验并记录检测结果;需要去维修车间维修或调试的项目驶往维修车间,合格驶往停车场。3)汽车车身冲压:汽车覆盖件冲压过程:卷料入库,开卷,成型,修边冲孔,翻边,整形,检验,装箱入库;汽车车架纵梁冲压过程:冲裁落料,成型,检验;汽车车架横梁冲压过程:剪切下料,修边冲孔,压弯成型。4)汽车车身焊接:使用熔化焊、压力焊和钎焊等焊接方法,将冲压零件在前结构线焊接成发动机舱总成,进入下部线焊接成白车身下部总成,进入车身主焊线;主焊分装线焊接成顶盖、围板总成,也进入车身主焊线;在车身主焊线上,焊接成白车身骨架总成;在调整线上,焊接成白车身总成。5)汽车车身涂装:白车身前处理,电泳,烘烤,PVC,中涂,烘烤,底色漆,晾干,清漆,烘烤,修饰。6)生产计划编制:根据公司产品库存情况及成品销售发货趋势、各成品库存上、下限结构,初步确需排产的生产品种及数量;了解公司目前所库存的原料及包装材料的状态是否为完全可用状态,确定可生产的品种及数量;车间设备运行状况及人力配置是否可以满足生产需求;结合市场部、销售部信息及生产建议;各生产车间《标准产能表》。7)设备管理:对新购设备组织相关部门验收,填写验收报告单,入库;建立设备台帐;制定设备维修计划;编制年度设备维修检验更新改造计划和月度设备购置计划。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从“大发展”走向“大提高”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和结构性矛盾是瓶颈问题,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培养目标与课程模式不协调,解决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提出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群体所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它以教育理念为基础,培养目标为导向,教育内容为依托,教育方式为具体实现形式。探索和实践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满足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006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要求各级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做好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服务。
2.遵循教育规律。1903年我国近代著名民族实业家和职业教育家周学熙从国外考察归来,便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体制,开始倡导“工学并举”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的记载。
3.积极促进企业需求、学院发展和学生就业的一致性。以行业为背景,符合专业特点,满足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汽车产业是我国的重要工业产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在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其他加工制造业生产、技术、管理等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的高职层次性和工作工科性决定了教学必须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就是利用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共建教学平台,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融合;通过校企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职业资格、生产实际、行业标准“四融通”;通过校企共同组织,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知行合一、学做一体,培养职业人。
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1.基于现代职教理念,校企共建“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教学平台
“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教学平台是依据专业需求,校企共建的可用于教学、实习、实践的典型实训装备、实训生产线和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部分。校内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包括汽车原理与构造分中心、汽车制造分中心和汽车生产自动化分中心,能实现三个相互支撑、相互完善的功能。
图1 汽车制造实训中心
能进行汽车整车制造关键能力的培养,汽车制造分中心是国内最早将汽车整车生产的四大工艺(冲压、焊接、装配和喷漆)及设施“搬进”实训基地,学生进行诸如冲车门、焊车门及车身、装配发动机、喷漆等典型工位的操作、工艺编制和调试,填补了汽车制造类专业教学的空白。
能进行汽车零部件生产及装配关键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从原材料性能分析、热处理到零部件设计、加工,直至汽车发动机装配实训室和汽车变速器装配实训室,充分熟悉从原材料到产品的完整制造过程。
能进行汽车生产线控制中关键能力的培养,该中心设置了企业设备和生产线上使用的液压、气动、PLC、传感器、总线等技术的多个实训室,学生不仅能排除生产线的常见故障,进行简单的生产线调试,还能根据任务进行生产线控制方案的设计。
校外实训基地,有与我院深度合作的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集中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就业、技术开发与服务;有长春一汽等接收学生实习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有直接接收学生就业的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
校内外实训基地相互补充、相互呼应,构成完整而高效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实训体系。
2.“1-4-1”工学结合教学进程组织模型(见图2)
图2 工学结合教学进程的组织模型
1――在第1学期完成入学教育、汽车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
4――在第2~5学期分别完成冲压、焊装、喷漆、装配等专业学习领域。
1――在第6学期完成就业教育和顶岗实习。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学院与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汽车制造生产岗位直接参加生产活动,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熟悉企业文化。此时,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管理规则和实习考评标准。
3.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教学项目
在“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教学平台学习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设置了汽车模型的制作与测绘、汽车解构与分析、汽车零部件加工(上)、汽车英语、汽车电控、汽车生产线自动控制、汽车零部件加工(下)、汽车车身制造、机器人工作站的使用与维护、汽车装配与调试、汽车经济生产12专业学习领域,这些学习领域的部分内容将分别融入到汽车卡车模型、汽车轿车模型、气动机械手3个项目中,3个项目间设有能力梯度和能力侧重点,汽车卡车模型是基础层面的;汽车轿车模型涉及材料、热处理、冲压、焊接、装配、电控等方面的能力,成果――电动汽车是学生在多个实训室实际操作设备工作积累的结晶,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亲自经历了汽车制造的流程,体验到职业工作氛围,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连续性的积累,在做中学,学中成长、收获;气动机械手在机加工生产出零件的基础上,增长控制方面的能力,增强故障排除的能力。每个项目总体分析后将分解成相应学习领域的子项目,无论是项目总体还是子项目,以及各学习领域内其工作任务的执行,都严格遵循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六步法,从中多次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4.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技能、技巧,特别是学习实际应用知识的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英国哲学家洛克说,任何东西都不能象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融为学习领域,彻底抛弃专业课“理论讲课”与“实训、实习”两段式教学组织形式。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真实“生产”情景中,教师变为企业师傅或工程师,学生变为企业员工,教学过程变为工作过程,在学习领域采用适用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会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显著增强。在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教学中使用效果不错的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5.学生成绩的评价
(1)评价要全面
学生评价表(如表2所示)
表2
(2)评价要起到能力升华的效果
评价结果应以一种公开、公正、透明的方式陈述出来,使得评价人员、被评者或第三者都明明白白的知道得分点、丢分点,寻找弥补方法和改正措施,起到“评价”本身又是一次学习的作用,达到能力升华的效果。
6.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认可,本专业为学生提供了如表3所示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的可能,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了多个通行证。
表3
7.利于双师型教师、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成长
人才培养模式建在汽车制造实训中心教学平台之上,人才培养过程也是教师科研过程,汽车制造实训中心这个平台利于教师“教”和“工”相结合,利于在汽车制造实训中心的实训装备上开展科研项目,利于工学结合学习领域的“零距离”开发,利于教师了解企业技术动态,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科研项目开发与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开阔教师眼界、扩展知识面。
四、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1.制度的保障力度缺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和企业的紧密配合,但目前由于金融危机等现实性的问题,企业很难完全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中国广大的人力资源供给,企业很少面临人员缺乏的危机,所以企业在工学结合方面的投入热情不够、没有必须性。
2.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国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学校领导给予鼓励和支持,需要老师具有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心,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学生的配合。
篇5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改革建设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行各业均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在时代背景的不断促进下,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环境得到了巨大的变革与完善。作为人们出行居家必备的现代交通工具,汽车逐渐从高档享受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当代国内车企在不断扩充汽车品牌打造、扩大现代汽车高科技含量研究基础上,实现了对国内老工业产业的有力振兴与推动。在市场逐渐火热汽车制造与销售行业的刺激大,大量从高职院校毕业的优秀在校生走入了这些企业,并利用高职院校多年所学实现了价值的实现。然而,国内环境的不断改善、国际产品的争相融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内汽车行业内部的竞争激烈程度,给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对于之相对口的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断契合时代背景稳步推动高职机械类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将十分具有实践意义与价值。
2汽车制造业对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汽车制造业拥有较为复杂的多工序产业链,从而也就对拥有不同技术的专业人才提出了大量需求。高职机械类专业作为向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的人才基地,其为汽车制造行业每个生产加工作业链劳动力的补充带来巨大帮助。为此,在本部分笔者将结合汽车制造业产业链构造,对机械类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分析。汽车产业链可以划分为汽车工业设计、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装配与调试、汽车营销、汽车维修与保养。针对汽车工业设计与零部件制造产业而言,其主要从事对现有机械零部件的加工成型制造,以及使用机械进行冲压成型、注塑成型等制造环境。在此过程当中,会机械专业数控技术分支、模具与制造专业分支的人才提出了大量需求,并在实践工作环节充当数控程序员、产品与磨具设计员、机械加工工艺员等岗位。针对汽车装配、调试、销售、保养等产业而言,其主要从事对称车身焊接、汽车装配、设备检修、零部件替换等门类的工作,从而对机械专业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分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分支以及机电一体化专业分支提出了大量需求,并在实践工作环境充当焊接操作员、焊接工艺编制员、整车检修员、生产线维护员、机电设备维修员等岗位。
3对接汽车制造业促进高职机械类专业改革与建设的途径
在上文当中笔者结合汽车制造行业实践工作对高职机械类专业的应用进行了对接研究,能够发现机械类专业能够适应汽车制造业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在面对机械类专业的巨大需求契机背景下,加强对口适配策略研究,使现代高职人才与企业能够相互匹配找到最好的对方。在本部分笔者将提出些许有利于对接专业与企业的实践对策。第一,校企合作,搭建高校实训平台。随着国内高校年度培养人才数量的逐渐增加,使当前国内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才逐渐增多,从而极大地拉近了高职院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借助这一良好的高校发展态势,国内机械专业高职院校应增强对校企之间的合作,不断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对外资源的吸收,借助社会企业的力量及其实践经验,为高职机械类专业院校学生打造良好的高校实训平台。可以采用在高校内部建立实训基地、就业基地的形式,为每个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安排恰当的社会汽车制造业企业导师,使其能够不断利用日常的实践环境学习增进对专业的了解,并为今后更好的选择岗位、过渡初入社会阶段带来巨大帮助。第二,互通有无,增进高校企业合作。当前国内汽车制造行业逐渐出现了招工难问题,高职院校也逐渐了学生就业率较难提升的困难。两者之间存在的这一矛盾性问题,在于两者之间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为了不断使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对接社会人才缺口较大的汽车制造行业,就应当逐渐增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拉近双方距离、互通有无。除了直接针对学生的平台打造之外,还可以利用聘请企业优秀人才为学校导师、教师等形式,使社会企业了解到校园人才培养的机制,并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使高职院校学生逐渐明确自身专业的培养方向与目标,从而能够在既营造汽车制造业良好学术氛围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这一行业的人才整体层次,为该行业的国际化竞争发展带来帮助。
4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汽车制造业的极大发展一方面满足了当代消费者对产品种类多样化、更新速度快等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这一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逐渐从对物质资源的占据转变为了对高科技的灵活使用与市场优良战略的制定上。而作为现代高职机械类专业技术人才将能够利用多年的所学、所知及所具备的优良素质为这一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并且,利用国内汽车制造行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高职院校也可把握时代契机,借助市场的春风实现现有高校内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本文中笔者在对国内汽车制造行业进行简要的分析后,对该行业的人才需求特点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有利于促进高校与汽车制造业对接的人才培养策略。谨此希望能够利用本文的研究,使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之际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并能利用自身所学、所知为国内汽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吕金燕.论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技能定位与课程体系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4,(30).
篇6
概述制造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而汽车制造又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它包括了整车、各种零配件厂等生产商,也包括了各地经销企业和销售企业。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材料、生产、物流成本上涨、利润下降,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因此,汽车企业可以运用具有智能分析功能的商务智能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快捷、及时地输出各类报告,预测未来的客户需求和销售趋势,在宏观上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开始使用庞大的知识库来有效地取代人类器官或机构的记忆方法,近些年来很多的专家决策系统在考虑一定规则的基础上对人类的诊断和经验上的分析都能够做出很好的判断,甚至处于主导地位。这个系统可以很好地利用知识库,并从中挖掘出我们想要的问题答案、成功地寻找到其中的关联性,并提取相应的模式等。而实际上,这样的专家系统已经在很多领域都有了非常不错的应用,帮助很多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相应的生产计划、调度计划、运输计划等,非常有效率,而且可以大大地增加收益,并很好地控制企业的人力成本。我国工业机器人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二十年余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研究机构和企业。先后研发出弧焊、点焊、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工业机器人。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及含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相关产品的年产销额已突破十亿元。目前国内市场年需求量在3000台左右,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总共拥有量近万台,占全球总量的0.56%,其中完全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内规模比较大的前三家工业机器人企业,行业集中度占30%左右。其余都是从日本、美国、瑞典、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引进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目前主要以国内市场应用为主,年出口量为100台左右,年出口额为0.2亿以上。多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一直是手工焊、专机焊占据焊接生产的主导地位、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焊接质量不易保证,而且生产的柔性也很差,无法适应现代汽车生产的需要。
1.1搬运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
汽车桥箱类零件具有精度高、加工工序多、形状复杂、重量重的特点。为提高其加工精度及生产效率,各重型汽车生产厂家纷纷采用数控加工中心来加工此类零部件。而在使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工件时,要求工件在工作台上具有非常高的定位精度,且需要保证每次上料的一致性。由于人工上料此类的工件具有劳动强度高、上料精度不好控制等缺点现在正逐步被工业机器人或专机进行上下料所取代。工业机器人具有重复定位精度高、可靠性高、生产柔性化、自动化程度高等、突出的优势,与人工相比,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与专机相比具有可实现生产的柔性化、投资规模小等特点。机器人智能化自动搬运系统作为减速器壳体加工的重要生产环节,虽然已经在国内重型汽车厂内取得成功的应用,但依然尚未普及。在国家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进程中,重型载重汽车的生产能力及生产力水平亟待有一个质的飞跃,而工业机器人即是提升生产力水平的强力推进器。
1.2焊接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汽车行业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水平,汽车工业的发展将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各厂商为了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率先实现焊接自动化。因此,今后除了如汽车、摩托车这样的大批量生产行业。一些产品多样化的企业,为了提高焊接质量,也将会考虑使用焊接机器人,如钢结构等行业,与此同时,对焊接机器人的要求也必然会逐步提高,如说对焊道的自动跟踪系统的需求会逐步加大等。作为焊接机器人和焊接机的专业生产厂家,OTC公司将继续为提高中国的高速、高效、自动化焊机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在汽车工业中的点焊应用来说,目前已广泛采用电驱动的伺服焊枪。日本丰田公司已决定将这种技术作为标准来装备其日本国内和海外的所有点焊机器人。
1.3装配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在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装配生产线上被广泛采用的装配机器人。一方面使汽车装配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目前,国外某些大批量生产的轿车的装配自动化程度已达50%~65%。另一方面,有效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质量并明显地提高了生产率。在汽车整车装配中,机器人不仅用于挡风玻璃的密封济涂覆、安装和车轮备胎、仪表盘总成、后悬梁、车门、蓄电池等部件的安装。
1.4喷涂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喷涂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可喷涂形态复杂的汽车工件而且生产效率和很高。多用于汽车车体的喷涂作业,如喷漆、喷釉等。除了上述机器人以外,汽车制造业中应用的机器人还有用于特殊加工的激光加工机器人用于部件形状测量、装配检查和产品缺陷检查的检测机器人,抑制尘埃粒子大小及数量的水切割机器人和净化机器人等。
2人工智能在汽车制造业中的进展分析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机器人在先进汽车制造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机器人的产品应用广泛,覆盖焊接、物料搬运、装配、喷涂、精加工、拾料、包装、货盘堆垛、机械管理等领域。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五大部分。车身系统中,采用虚拟仿真等手段,主要针对车身覆盖件不断开发出新的标准化、模块化解决方案,动力总成系统中,提供了涵盖汽车传动系统核心部件,发动机、变速箱和传动轴的全套装配测试系统。在冲压自动化系统方面从卷材与堆垛到零件的码垛,从提供控制系统到企业ERP,从设计到生产支持与效率优化,拥有全面的工程能力,涂装自动化系统方面,以高柔性高精度的喷涂机器人来帮助客户提升涂装质量,减少生产废料,而在焊接自动化系统中,机器人比较典型的应用是电阻点焊、电弧焊,其最新一代机器人配套提供一系列高度人性化的软件工具。汽车工业的最大特点是产量大,生产节拍快,产品一致化程度高。消费者对汽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是促使机器人应用越来越普遍的一个重要原因。机器人本身只是集装箱里的一个货物,随机器人的设备功能越来越精细,客户的思维在这时候逐渐走向成熟,在采购时不再单单考虑某生产工位的瓶颈,而更多地考虑到长期战略因素,如维护成本加入的高低,长期投资回报是否划算,服务涵盖地域是否广泛,响应是否及时,全球技术支持能力有多强,中期后期不同阶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大等等。这时,产品本身的价格和意义相对弱化而长期的价值越发凸显。
3结束语
篇7
【关键词】汽车制造;激光三维切割;激光焊接
1.引言
高能量密度和高精度的适应性是激光存在于焊接和切割中的主要优势。激光焊接、切割作为新产品开发的技术保证的同时也是一种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就国内而言,激光焊接、切割技术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着差距。就汽车制造方面而言,一部分的生产厂家仍然需要进口国外的加工零件,这不仅对激光这项高技术的应用的推广产生了阻碍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激光产业化的水平。因此,要想把我国的汽车制造的技术能力进一步的提升,我们就要根据已有的技术力量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的加强自身的技术能力。这对我国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激光加工法在汽车制造中的地位
如今的世界正逐渐走向全球经济一体化,所以汽车市场的竞争也更加的激烈。因此,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汽车的技术成为提高竞争力的最强手段。激光焊接切割技术能为汽车制造带来科学的具有转变性的改革以及较为优厚的资产效益。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经过对汽车生产企业的研究发现,推广激光加工技术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汽车工业产品的质量水平以及汽车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汽车工业在21世纪中正在向能按照顾客需求来进行生产的阶段,发展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加工工艺并不能完全满足新的生产方式的需要,也就是说,机关加工技术将会有一个大规模发展的机遇,经过科学的改良和发展后一定可以成为汽车工业中比较重要的加工方法。
3.激光加工在汽车上的应用
车体质量由于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激光焊接切割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中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
3.1 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不等厚板的激光拼焊、车身总成与分总成的激光阻焊以及汽车零部件的激光焊接是目前的激光焊接在汽车制造中主要包括的三大类型工艺。
在设计和制造车身时,通过对不同要求的设计来将不同种类的板材利用激光裁剪和拼装技术进行连接最后经过冲压成为车身的一部分的过程叫做激光焊接。激光拼焊不仅可以减少零件在汽车制造中所需要的数量,并且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车身尺寸的精度。如今大部分的大型汽车制造商以及配件工业商都采用这种技术。图1所示为比较典型的激光拼焊构件:
图1 激光拼焊构件示意图
如今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和车身的重量以及低耗油的要求越来越关注,所以激光拼焊板逐渐全球的汽车行业兴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对拼焊板的需求也大大提高。
激光焊接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运用于车身总成与分成的焊接。这不仅使其被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一定程度商业提高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于车身制造领域的发展。
在汽车的车身制造中将激光焊接技术融入进来不仅可以将车身的刚度强度和密封性进行提高,同时也能将车身的重量进行降低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车身的装配精度和车身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加强。激光焊接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国外的汽车制造商已经将激光焊接技术与铝合金车身进行了充分的焊接。同时使中高档车的生产逐渐成为被大众接受的标准工艺。
3.2 三维激光切割技术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
国外从20世纪的80年代开始就广泛的运用了三维激光切割技术。我国虽然较早就研究了二维激光切割技术,但是三维切割技术的理论研究以及实际上的运用由于一些原因相对与发达国家而言都比较落后,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将引进国外优秀技术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手段来改善这种情况。这种工艺具有制造周期短、切割速度快、切缝宽度小极易加工质量高的优点,并且也会大幅度的降低制造成本。会给厂家带来良好的经济价值以及优秀的发展前景。在工业中使用的三维激光切割设备总的来说分为两种:三维激光切割机床以及激光切割机器人。前者具有刚性好以及较快的加工速度和高精度的加工条件的优势。同时它在加工区域的接近能力上比较不足,价格也比较昂贵;后者相对来说具有较高的操作灵活性,并且接近加工区域的的能力也较强,但是与前者相比来说加工速度较为落后。所以世界各的的汽车制造公司都普遍采用三维激光切割机床。
图2 三维数控激光切割机床结构布局
现在的多家国外汽车制造公司都主要采用激光切割技术来对新型车进行开发,在对样车的研究中,一般都是利用三维以上的激光切割加工系统来完成各种汽车零件的切割技术。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新车的研究时间和汽车的生产准备周期进行了缩短,同时也大幅的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3.3 应用于汽车制造中的新型焊接技术
(1)激光复合焊接技术
激光复合焊接技术是一种结合激光束和其他热源,同时将他们共同作用与集中的焊接区的技术。将两者的优点进行融合与发挥,达到最佳效果。并且可以对焊接参数进行科学的调整来满足大众所需要的不同需求。此外,作为两个热源相互作用的成果的激光复合焊接技术不仅可以将焊接的效率进行大幅度的提高,同时也扩大了焊接的适应性。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是激光复合焊中比较常见的,这其中较为常用的就是-MIG/TIG复合焊接激光复合焊接技术总体来说对于汽车工业上那些无法实现激光束焊工业以及在经济上不可行的装配等一系列的间隙要求。不仅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大大的节约了生产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图3 激光-MIG复合焊原理图
(2)激光远程焊接技术
传统的激光焊接系统在焊接位置之间由于过低的快速移动速度导致其在实际的生活中难以达到大批量的生产要求。这一缺点在焊点分布比较多的相对较为复杂的三维零件中,比如车门上具有较为突出的应用。
4.结语
在目前的市场上,远程激光焊接技术逐渐被改良为满足顾客需求的系统。同时供应商也根据市场行情合理的降低昂贵的设备投资和复杂的操作带来的影响。力图达到获得高质量焊接技术和扩展生产市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忠敏.现代汽车生产中的激光焊接技术[J].客车技术与研究,2008(3):45-48.
篇8
【关键词】汽车装配工艺,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U27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现在技术的发展,产品正沿着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产品的种类也具有比较明显的多变性。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产生了批量化的生产方式,用户化大批量生产必须从零件装配成产品,因此,汽车装配工艺成了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汽车的装配过程就是将数万个零件组装在一起,这些零件按其功能又可以分为组合件、部件和总成等不同类型的装配单元。每个单元完成自身独特的功能,并且各个装配单元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汽车的各项功能。所以汽车的装配过程中零件种类多、数量大,从而使得整个汽车的装配过程变得非常复杂。
二、汽车装配工艺概述
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汽车市场的竞争也呈现出了多元化,人们不仅要求汽车产品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也希望汽车越来越美观、舒适、经济、安全,并在各种复杂情境下,都具有良好的实际运载功能,这就需要在设计与制造环节加强工艺管理,并在严格的成本控制下,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作为汽车制造工艺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汽车装配的工作内容是将已检验合格的各类零件,按精度要求与技术要求进行组合,并将完成后的整车产品经严格检测,确保汽车符合制造标准。可见,装配是体现汽车产品设计性能的关键,好的装配工艺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品牌信誉,而一旦在该环节发生失误,即使使用高精度、高成本的优质零配件,也可能使汽车性能无法达到使用要求,因此,汽车的装配工艺必须得到制造企业充分的重视。
零件间的组成可按其功用分成合件、组合件、部件与总成等不同的装配单元,且各装配单元之内、装配单元之间,都具有相应的配合关系。且汽车装配具有零件数量大、种类多、组装工艺繁杂的特点,除车身、发动机、制动、转向、传动等体系外,还包括空调、电器、玻璃、管线以及各种饰件与油液加注等部分。工艺上可将零件的装配分为总装和分装两大类。
三、当前我国汽车装配的现状分析
随着国内外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质量和外观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动力性、经济型和耐久性成为人们对汽车质量不断追求的目标,这些性能除了要在研发阶段充分考虑之外,还要通过汽车装配过程中的工艺特性来控制。
1.整车装配的装备及其工艺
目前,整车装配多使用由输送设备与专用设备构成的整车装配线进行生产。装配线的输送设备分为地面设备与空中悬挂设备两种,主要用于对大总成上线、各总成分装线及总装配线的运输工作。大总成上线设备包括驾驶室、发动机、前后桥和车轮等在组装后送至总装配线中使用的吊装和输送设备,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发动机及前后桥等大总成上线多采用积放式悬挂输送机、自行葫芦输送机或带有升降装置的电动磁轨小车帮助其自动上线,极大地提高了装配线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油液加注环节目前也采用机械化操作,燃油、油、冷却剂、清洁剂、制动液等的自动加注,较之手工操作更有利于对其进行量化控制,并带有自动的抽真空和检漏功能,以确保加注质量。为使装配生产满足高标准的作业要求,一些专用设备也在保障组装质量与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底盘翻转机、车架打号机、液压桥装小车及螺纹紧固装置等,都是先进技术应用于装配生产的实例,现已广泛应用于整车装配线,促进了整车装配标准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在出厂检测环节,由侧滑、前束、转向、制动、车速表等试验台及排气分析仪、灯具检测仪等设备组成的检测线不但由室外移至室内,且试验精度也有了大幅的提升。
2、汽车装配工艺装备
(一)试验设备这类设备主要以引进为主,仅有一些简单的试验设备国内自行制造,主要是由于生产这类设备需要了解试验标准,设备精度要求高,且各种不同的产品试验设备不同,因此,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的试验设备生产厂家,这类设备都是由一些研究所设计制造。
(二)输送设备输送设备有刚性和柔性两类,刚性输送设备主要有板式输送带、普通悬挂输送机等,这类设备国内完全能够制造生产,并且质量可靠。柔性输送设备分三种,第一种是整车柔性输送设备、积放式悬挂输送机和自行葫芦输送机,这种设备在80年代末我国一些设备生产厂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因此这种设备目前国内能够制造并且质量可靠:第二种是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等大总成柔性输送设备(中型非同步输送线).这类设备国内能够设计制造,但质量不过关,设备寿命短;第三种是空气滤清器、减震器、微电机等零部件柔性输送设备(轻型非同步输送线).该种设备国内能够设计制造,并且质量可靠。
(三)全自动装配线
一般用于结构简单的零部件装配生产中,这类设备国内质量不过关,需要引进。
四、汽车装配工艺发展趋势及未来的预测
1、汽车装配工艺装配的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汽车的整车装配以及零部件的装配线将会朝着柔性的装配线发展,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满足汽车装配自动化以及多品种的的生产。未来的汽车装配工艺中,加注设备的装配将会朝着真空型加注设备的方向进行发展,而汽车装配中的试验设备将会不断的实现由计算机控制,实现装配的数字化、高精度话以及装配的自动化。对于专用的装配设备将会不断的实现高精度化,适应性不断增强,并朝着自动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在这种趋势下,一台专机可以很好的满足2到3中产品的生产需求,从而就使其能够适应多品种产品的生产要求了。对于将来的汽车装配工具,特别是冲击式气动扳手,将会逐渐的被静扭扳手和定扭矩电动扳手代替,成为未来汽车装配的主要工具。并且对于那些生产量比较大,但是零部件的数量比较少的零部件装配生产线,将会逐渐的实现全部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可以将那些柔性的装配线以及在其上的各种专机和其他的检测设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未来的汽车装配工艺方面,将会逐渐的实现由一个厂家负责汽车装配的设计、制造以及最后的安装,这种发展方式将更加有利于保证装配设备的质量,从而规避多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以及发生纠纷的现象,从而也就不断的提高了装配工艺设备的整体制造水平。
2、装配工艺装备来来五年需求预测
根据有关方面预测,未来五年汽车工业对各种技术装备的需求总量价值约在600亿元左右,这期间汽车工业发展主要以企业为投资主体,产品以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式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但又要发挥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的优势。因此生产规模和工艺要随之变化,各种刚性和半刚性生产线将逐步减少,柔性生产线将占主导地位,这就对技术装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需求总量为2900万辆,其中轿车需求量为1l50万辆。因此在未来五年,还需要建汽车总装配线及与整车配套的发动机、变速器、前后桥等大总成装配线和零部件装配线。由于零部件的种类很多,仅考虑与装配工艺有关的零部件,如空气滤清器、涡轮增压器、离台器、转向器、真空助力器、空调压缩机、汽车锁、组合仪表、汽车灯具、制动器、刮水器、玻璃升降器等。按这样计算,再考虑到现有生产线上一部分设备已经老化,需要更新的量由此可见,未来五年中国汽车装配工艺装备具有广阔的市场。
五、结语
现在,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成了其中的关键问题。所以我们要加强对汽车装配工艺的研究,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强 王匀 汽车装配工艺规划及相关技术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02)
[2]斐德思 赵海英 数字化工厂带来的新工业革命[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2(02)
篇9
摘要: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汽车制造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我国制造业的进步可以拉动国际制造业的发展,依据我国制定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方针。数字化工厂是按照虚拟制造的原理开发的软件,它为企业的数字化产品提供了从设计、工艺、制造、装配、分析、检测以及维护的全过程的仿真,是企业实现虚拟制造的强有力的工具。通过运用虚拟制造技术,能够降低成本,缩短产品走向市场的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关键词:数字化工厂 总装车间 工艺规划 工艺流程 EM-POWER
1前言
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汽车制造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我国制造业的进步可以拉动国际制造业的发展,依据我国制定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方针。在现阶段,我国汽车制造业主要的任务是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汽车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2汽车总装工艺技术
2.1 汽车总装车间概述
按照厂房内区域分布:总装配区、加注调整区、检测区、返修补漆区、分装区、物流库、内部通道等。总装车间有四条生产线:内饰线、底盘线、最终装配线、门线。要想规划这么大规模的生产线用传统的生产线规划方法,注重理论计算的结果,依据生产线实际运算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其缺点为准确性差、不直观、易浪费资源。各过程的人员,各自进行设计,再经过协调综合形成最后方案,各个过程极易造成联系疏散孤立,特别是相关工艺信息的查询,传输上,基本上以纸样为媒介,没有统一的数据平台。
数字化工厂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化制造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应用领域。从而提高系统的成功率和可靠性,缩短从设计到生产的转化时间。因此,数字化工厂技术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生产线规划方法的不足,在制造领域有着广阔的前景。
2.2汽车数字化装配工艺规划
2.2.1 汽车数字化装配工艺规划过程
汽车数字化装配工艺规划是指在汽车数字化制造信息化平台上,对汽车装配的工艺进行规划,即以数字化装配工艺方法为基础,通过厂房、设备信息,为汽车装配制定工艺路线。采用生产线仿真技术来验证工艺规划和生产线设计的效果,实现工艺规划、装配生产线布局设计、调度和生产线仿真各个部分数据的有效集成,即建立数字化生产线集成仿真平台。
3数字化工厂软件eM-Power
3.1“数字化工厂”―eM-Power
eM-Power是Tecnomatix公司的计算机辅助生产工程(CAPE)软件,是对一个完整的工厂从生产线、加工单元到工序操作的所有层次进行设计、仿真和优化的集成计算机环境。
eM-Power软件包中主要包含制造工艺规划(Process Planner)工具eM-Planner,工厂和生产线仿真和优化工具eM-Plant,机器人生产工程仿真工具eM-Workplace(ROBCAD),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工具eM-Machining,动态装配和验证工具eM-Assembler等模块。
3.2工艺流程规划模块― Process Designer
Process Designer可以评估生产的替代品,协调各种资源,优化吞吐量,计划的多个变种,实施变革,并估计成本和周期时间-都在非常初期阶段的概念规划。
Process Designer工具具有如下特点:(1)确定产品的装配顺序,建立一个模拟和验证制造的产品和服务;(2)计划工作场所和设施的布局和分配其资源的二维sketcher环境。图纸制造领域提供各种格式;(3)界定和管理的周期时间的一个单一的操作或一组行动。时间价值是指使用行动图书馆,其中包括预定时间值或使用母语教学的整合时间表;(4)分析性能,吞吐量,瓶颈和周期使用离散事件仿真。结果可以存储在数据库的进程,以供将来使用;(5)线平衡使用甘特图显示的工作量分配给每个资源。图表可以识别的关键路径的生产线,考虑到产品的变化组合,过程制约因素,如方向和顺序组装,并提供资源;(6)估计费用按照成本的基础上的资源和消耗品。
3.3工艺仿真模块― Process Simulate
Process Simulate是数字化制造解决方案,3D环境中的生产过程。Process Simulate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推动者。能够利用三维数据的产品和资源促进虚拟验证,优化和调试复杂的制造工艺,从而更快地启动和更高的生产质量。
Process Simulate允许用户验证的可行性,装配的进程。它使制造工程师,以确定最有效的装配顺序,并确定最短的周期时间。Process Simulate提供的功能,选择最适合的工具,该进程通过搜索分类工具库,演示虚拟达到测试和碰撞模拟分析和装配过程的全面的产品和工具。
Process Simulate工具具有如下特点:(1)降低成本的变化,及早发现和通信产品的设计问题(2)减少物理原型数量与前期虚拟验证(3)通过仿真优化周期(4)确保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安全进程(5)降低成本,重新使用标准工具和设施(6)减少生产风险的几个生产情景模拟(7)早期审定机电一体化生产过程( PLC和机器人)(8)在虚拟环境早期验证生产调试(9) 提高过程质量通过模仿现实的过程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4应用实例
某总装车间的底盘生产线,其组成包括油箱举升机、底盘合装车、轮胎拧紧机、轮胎抓手等设备。现要求对其生产线进行建模仿真,找出瓶颈,为优化生产线、配置生产线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在Process Designer环境中导入工艺库和资源库,根据规划调整资源布局,定义工时。根据车型进行变量配置,适用于在混线多车型配置规划。之后进行线平衡分析,在Process Simulate环境中加载设备并设置机构,装配干涉验证,并设置最优路径。最后进行人机仿真,输出视频。
5结语
数字化工厂是按照虚拟制造的原理开发的软件,它为企业的数字化产品提供了从设计、工艺、制造、装配、分析、检测以及维护的全过程的仿真,是企业实现虚拟制造的强有力的工具。通过运用虚拟制造技术,能够降低成本,缩短产品走向市场的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因此,虚拟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篇10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积极的推动了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迎合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汽车制造企业需要不断的优化制造技术、控制制造成本,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厂内物流是企业制造行业的重要部分,关系到原材料的入库、仓储、配送等,这一过程主要由厂内物流部门进行控制,厂内物流涉及到制造企业的仓库管理、翻包装、配送等内容,是影响汽车制造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上汽通用五菱厂内物流为例,对其厂内物流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提高厂内物流质量,降低成本,积极推动汽车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厂内物流的相关概述
汽车制造企业在实际的汽车生产过程中,主要是由装配车间对车辆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和装配,形成满足汽车需求的零件或汽车整体。在整车总装前期,需要对原材料进行采购和储存,并采用有效的方式将原材料配送到车辆装配车间,从而满足车辆的生产。这一期间物料的移动过程被称之为厂内物流。厂内物流是影响汽车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力的重要部分。
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厂内物流由采购及供应链管理科进行日产运行管理,物流过程的完善及合理性是促使汽车制造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汽车制造企业需要重视对厂内物流的运作管理,科学的将厂内物流摆到企业发展的角度,形成具有现代化、信息化特点的厂内物流,促使采购、生产和销售可以得到整合统一,降低厂内物流成本,积极推动上汽通用五菱的持续健康发展。
2 上汽通用五菱厂内物流现状分析
作为微车行业领先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具有相对完善的采购系统和仓储、配送系统,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上汽通用五菱追求创新、极限和发展,逐渐形成具有企业特点的一体化厂内物流模式。但是在实际的厂内物流应用中,一些问题也是切实存在的,使得上汽通用五菱的厂内物流成本和效率不能得到控制,制约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2.1 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水平不高
第三方物流公司是促使厂内物流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开展厂内物流工作。但是却受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影响。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规模不高,车辆不够规范,原材料承载的过程中,现配送车辆不满载、配送不及时、配送错误等问题。这类问题的产生,导致厂内的车辆堵塞和车辆拥挤的情况,影响厂内的其他车辆运行,制约厂内的生产效率。此外,受到第三方物流公司服务质量的影响,使得企业出现零件损坏、漏装、混装的情况较多,降低了上汽通用五菱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从而导致运行成本的增加。
2.2 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生产、配送计划衔接不够紧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上汽通用五菱的仓储信息管理系统、运输系统等不断进步和完善,但是仍旧存在一定的隐患,不能有效的对在途库存进行管理和控制,对在途物料控制不够合理。此外,因为生产计划难锁定,特殊订单种类较多等因素影响,车间需求物料与实际配送的物料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信息需增加人工辨识。
2.3 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库存管理是厂内物流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的库存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需长期改善的问题。例如:物料库存的账目不够精确,物料配送过程中的账目无法做到即时交接,物料短缺、可疑物料等产生的账目调整与实际物料不同步等问题,使得物料计划员无法了解到物料的即时库存,这些工作需要更加完善的账目处理流程才能更好的完成。
3 上汽通用五菱厂内物流的改进建议
结合上汽通用五菱厂内物流的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适时的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促使厂内物流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促使厂内物流的成本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积极推动上汽通用五菱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3.1 寻找品质较好的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是影响厂内物流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强化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调查工作,由市场调查人员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信誉和服务质量进行调查,选择服务质量、信誉上佳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针对物流公司,企业需要加强监管力度,适当的组成管理小组,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监督,促使服务质量的提升。采用战略和做伙伴的方式,带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服务质量提升。
3.2 强化厂内物流管理系统的建立
针对上汽通用五菱的实际情况,重视厂内物流管理系统的建立,促使物流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传递,并科学的对GPS技术进行应用,通过GPS技术科学的对运输车辆进行定位,判断物流车辆的基本情况,从而实现对运输车辆的运输情况进行控制。并科学的对生产计划和配送计划进行制定,强化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并根据物流的基本情况,制定有效的物流管理措施,进而积极推动厂内物流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3 构建完善的库存管理体系
(1)结合仓储管理系统,科学的对原材料进行登记、分类,并制定有效的原材料清单,按照制定的清单将材料进行分类堆放,保障材料的统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核算提供基础参数。(2)强化对原材料的保护工作,科学的对材料进行分开放置,避免原材料之间的杂乱。针对部分存放要求较高的材料,强化对该部分材料的保护工作,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并保障材料可以始终处于干燥的状态。(3)建立完善的仓库管理制度,促使仓库管理人员可以严格的按照制度进行仓库管理。构建完善的责任制度,将材料库存管理质量和安全,与相关管理人员的绩效挂钩,提高库存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避免库存材料的损害,降低成本。
4 结束语
厂内物流是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对上汽通用五菱厂内物流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积极推动上汽通用五菱的场内物流水平和效率得到提升,降低成本,积极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佛胜,付浩.“上汽通用五菱”入厂物流现状及改进建议[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38-41.
[2]唐远洪.上汽通用五菱物流现状分析与改进[J].物流科技,2010,6:61-65.
- 上一篇:机械设备制造
- 下一篇: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汽车维护与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