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6:1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工企业安全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工企业安全论文

篇1

关键词:风险分析;风险监控;安全管理;风险预警

随着现代化科技和工业的发展,无论是机械智能还是人工流水作业线,都面临着诸多的潜在安全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1]。企业成于安全,败于事故。任何一起事故的发生对企业而言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1典型事故案例

例如自2016年以来发生的安全事故,1月16日美国休斯敦一家化工厂发生化学品储存罐爆炸事故,造成1名工人当场死亡,3人因手臂骨折和暴露在化学物质中受伤。1月27日凌晨,绍兴市袍江经济开发区马山镇一家印染企业发生火灾,绍兴消防支队第一时间调集多方力量,成功扑灭大火,将损失降到了最低。1月29日,位于山东潍坊市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纯碱厂渣场北渣池护坡发生溃泄,大量液体碱渣泄漏。2月18日,眉县金渠镇教坊村四组一化工厂内一辆拉运燃料油的油罐车装油过程中突然发生闪爆,并引发大火,导致一死两伤。2月28日,青岛安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名工人,在对青岛双桃精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平度分公司苯胺黑车间更换氮气缓冲罐内的密封垫时,发生窒息事故,致一名工人死亡,一名受伤。仅2016年以来化工行业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达到了数十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2]。诸多血泪的实例沉痛的告诫了我们,为了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甚至预防事故的发生,必须对各类风险源进行明确的识别,不管是作业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必须以安全责任为重中之重[3]。在基于以为的研究成果,利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手段,使得化工企业的风险监控和管理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使得安全生产实现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根本方针,对企业安全管理提供良好的指导。

2化工企业风险分析

2.1风险与风险率风险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行为过程潜在的不安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势必存在的或大或小的风险,一旦出现突发事件,风险失控,将直接产生安全事故,造成财产和人员生命损失[4]。风险的定义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险指的是任何风险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概率,且造成的损失都是不确定的,狭义的风险指的是出现事故造成的损失的期望值[5]。可以由式1表达。=(,,LPHR)(1)式中,R为风险,H为危险,P为危险发生的概率,L为危险发生导致的损失。风险率是反应风险大小的指标,可以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价,表示风险的严重程度。可以由式2表达。有了风险率的概念,可以更直观的表述安全性。⋅=CPN(2)式中,N为风险率,P为事故发生的概率,C为事故的严重程度。2.2风险源识别。风险识别就是识别、发现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危险源,通过调查分析,判定出哪些作业过程、作业区域存在危险性,并分析危险性质和危险程度,从而有效的进行监控和管理,使得危险源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至于转化为事故。分析过程和方法如下:(1)生产作业过程的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设备装置说明书、工艺参数、操作手册等等;(2)设备装置的资料,以及参与工艺过程的各类物料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以及其产生的次类风险;(3)预估各类风险所造成的故事情况,分析其事故出现的可能性;(4)降低或减少风险的措施方案。

3风险管理与控制

3.1风险分类。按照风险产生原因区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人为因素和潜在二次危害。3.2管理与控制。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模式下,以C/S(客户端/服务器)系统,建立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监控、风险管理和预警的构架系统。能实现如下功能:(1)风险信息采集;(2)风险识别判断;(3)风险等级划分;(4)安全指令的;(5)风险预警图标打印;(6)管理对策措及实施情况反馈;(7)其它安全服务。基于以上系统建立了风险监控与安全管理预警系统平台,在提高管控水平、使得管控达到目视化管理的水平,能良好的生成图标,对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的分析,对整个系统设备都具有更良好的整体化评价分析。同时使得风险控制与安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网络系统更加贴近于实际应用。

4结语

通过对近年来化工企业实际的重大事故分析后发现化工企业安全情况不容忽视。对化工企业的风险和风险率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评价公式,更为直接量化的评价风险。基于C/S建立网络化的风险分析管控平台,应用于实践效果良好。

作者:王雄 单位:新疆圣雄氯碱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婧肄.国内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J].化工管理,2016(19):147-148.

[2]焦文雅.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J/OL].科技展望,2015(27):72.

[3]李继宾.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化工管理,2015(22):115.

篇2

1.1安全审计方法

过程安全审计方法采取要素分组评分的方法,即,不同审计小组通过查阅文件记录,交流和访谈、现场观察和检测等方式考察企业现有的管理运行状况,对照本组负责的审计要素检查表进行评分。受审计企业最终得分经审计组集体讨论汇总后得出。

1.2安全审计流程

企业过程安全审计的实施,一般是由独立性的专业审计组进行。

2应用实例分析

本文将编制的审计检查表应用于某化工企业,对该化工企业的领导层、相关职能部门、生产部门以及承包商(承运商)的过程管理进行安全审计。审计得分标准分为3个层面:

①没有管理,扣除该项目的全部赋分,得分为0;

②仅停留在文件上,没有对员工培训,或大部分未执行,扣除该项目的全部赋分;

③有文件化制度,部分未执行,或执行效果不明显,审计员视情况扣除50%至全部赋分。经过现场审计和审计组内部讨论沟通后,该化工企业本次审计实际得分为1419,根据公式2计算该化工企业过程安全审计得分为788分,其过程安全管理处于良好水平。目前该化工企业在能力培训与意识、承包商和供应商、设备与设施、作业安全、安保、交通运输、事故事件处理与统计分析等要素过程安全管理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改进空间。因此,该化工企业今后应在过程安全管理中加强上述要素的管理,特别是承包商和供应商、设备与设施、作业安全等要素的管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变现有的管理状况,实现过程安全管理绩效的提升。

3结语

篇3

安全评价的关键与基础是选取与确立评价的指标体系,它对评价的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至关重要。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尽可能反映化工企业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状况。评价过程中指标体系的要素组成非常关键,如果选取的要素太多,有可能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庞大和冗杂,从而增加评价的困难程度,甚至会使一些重要因素被忽略;如果指标因素太少,则难以较完整地反映被评价系统的客观实际情况。•33•通过查阅研究某大型炼油化工企业的相关文献和资料[4],由人、机和环境3个方面构成的系统模型出发,把生产系统所有重要环节包含其中,从而建立出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和表1至表4所示。

2化工企业的遗传神经网络安全评价模型

2.1遗传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方法主要有2种:对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对神经网络的结构进行优化[5]。本文在保持神经网络的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

2.2遗传神经网络评价模型遗传神经网络优化的数学模型[6]如下:本文构建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的运行过程如下:(1)初始化BP神经网络。(2)把BP神经网络的全部权值与阈值实数编码,确定其长度l,确定其为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个体。(3)设置遗传算法的相关参数以及终止条件,执行遗传算法;遗传算法包括对群体中个体适应度进行评价,执行选择、交叉、变异遗传操作,进化生成新的群体;反复操作至设定的进化代数,最终取得最佳染色体个体。(4)把最佳染色体个体解码,分解为BP网络对应的权值、阈值,输入训练样本,利用BP网络进行训练。(5)得到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则可输入实例样本进行评价。

3遗传神经网络评价模型在化工企业的应用

3.1学习样本的准备根据前文所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对某大型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成氨分厂提供的空气分离、渣油气化、碳黑回收、一氧化碳变换、甲醇洗涤、液氮洗涤等工序的安全原始数据,参考文献中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指标取值标准,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11个实例样本,如表5所示。选择10个样本作为遗传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1个样本作为测试样本。

3.2BP网络结构的确定BP网络拓扑结构一般是由网络层数、输入层节点数、隐含层节点数、隐含层数以及输出层节点数等来确定。本文建立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是根据经验来确定神经网络的层数,一般选取BP神经网络的层数为3层[7]。通过化工企业安全评价指标的分析,得出BP神经网络输入层神经元数目为评价指标的总数12+6+8+5=31。模型最后输出的结果为综合安全评价结果,因此,神经网络的输出层节点数确定为1。隐含层中节点数的范围通过经验公式来确定,本文在其确定范围内选12。依据训练样本的规模,设定学习率为0.1,最大训练误差值设为10-5,循环学习次数为1000次。网络输出层为1个节点,即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结果。化工企业安全等级一般分为5级[7],如表6所示。

3.3遗传算法优化遗传算法中,参数设定如下:种群规模设为300,交叉概率设为0.7,进化代数设为100,变异率设为0.05。本文运用MATLAB软件中的遗传算法工具箱gads,在GUI操作界面中输入以上参数,并输入适应度函数,对神经网络的权阈值进行优化。经过遗传操作后,运行遗传算法工具箱,则可得出最佳适应度曲线图和最佳个体图(图2),得到最佳适应度个体,将其进行解码,作为该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赋给BP神经网络。

3.4GA-BP神经网络训练在MATLAB界面中编程语言,得到输出向量和网络均方差变化图。训练结果与期望输出见表7,BP网络训练过程如图3所示。从训练结果可以看出,该网络的误差值不超过10-5,满足设定要求。用该网络对实例样本进行安全评价,得到结果为3.9956,对照安全评价输出结果等级表为较安全,与目标值吻合。从而训练后的网络稳定性得到验证,可以用于化工企业安全评价。

4结论

篇4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界定和作用

1.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界定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培训、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改进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建筑施工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被全体员工接受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态度、安全规章制度与安全管理机制及行为规范;企业安全生产和奋斗的安全目标、安全进取精神;安全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与条件、安全生产的企业形象;安全的价值观、安全的审美观、安全的心理因素和企业的安全风貌、习俗等。

1.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安全生产务实作用和文明生产的战略意义.归根结底,它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提高员工安全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根本途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有认识的导向作用、行为的规范作用,使员工懂得“以人为本”要从我做起,能够使其加深对安全规章制度的理解和认识的自觉性和安全的动力作用以及安全知识的传播作用。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根据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运转状况及安全文化的层次结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结构可分为四个层次[: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物质文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行为文化及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观念文化,又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物质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精神层.

2.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物质文化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安全而设置的各种物质要素(施工作业环境和设施、设备、工具、原料、工艺、仪器、仪表、防护用品和用具等)的总和.安全物质文化以实物形式显现出来,既看得见,又摸得着,可以称它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中的硬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机、物、环系统安全本质化.这是人类长期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这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物质文化不仅满足了人们在施工中的安全和卫生的需要,同时又直接反映了企业经济水平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所以安全物质文化可以作为评价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高低的客观价值尺度.

2.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制度文化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制度文化是指协调生产中各方面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各种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和规定的总和.它包括企业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防范措施、安全宣教培训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制及组织机构、遵章守纪的奖惩条例等.为了更高效地、更安全地进行生产活动,必须用一定的规范来约束人的各种行为.安全制度文化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运作保护机制,是企业安全观念文化的物化体现和结果,是物质文化和观念文化遗传、优化的实用安全文化的体现.

2.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行为文化

安全行为文化是指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行为文化既是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观念文化.现在工业化社会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强调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掌握必须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

2.4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观念文化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观念是指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被企业多数成员所共有的,并指导和支配他们的行为的安全思想意识.其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理想、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取向、安全哲学、安全心理和安全习惯等诸多方面的观念形态.企业安全观念相对于各种安全设施来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却时时处处地通过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教育工作表现出来,可以称为“安全文化中的软文化”.

3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建构安全文化

3.1改善施工现场安全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和装置的安全生产.能引导员工的安全行为,激发员工的安全生产热情和责任.并有利于在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理,控制事故损失到最低限度.施工企业依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创造的人工环境.创造良好的施工场所环境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的堆放应整齐、安全.第二、控制噪音.应采用低噪音的工艺和施工方法.第三、有效控制粉尘.平时派专人在场地和道路上洒水,防止粉尘随风飘扬,同时现场的绿化植物应派专人定期洒水.第四、应努力创造采光充足、照明适度、温度和湿度舒适、通风效果好的施工作业场所,改善现场卫生.第五、工程标牌应配备齐全.主要为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牌、文明施工管理牌、组织网络牌、安全纪律牌、防火须知牌.第六、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周边应设置连续、密闭的围墙.其高度不得低于1.8 m,使用的材料应保证围墙稳固、整齐、美观;围墙外部应做简易装饰,色彩与周围环境协调.

3.2提高设备本质化的安全程度

生产设备的本质安全是企业安全文化在物质方面的重要体现.本质安全是指生产设备、工艺过程以及作业环境的安全不是靠外部采取附加的安全装置和设施,而是靠自身的安全设计进行本质方面的改善,即使在产生故障或误操作的情况下,设备和系统仍能保证安全,尤其是那些危险岗位和人的能力难以适应和控制的场所.因此,提高本质安全是保障安全的根本途径.

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面临的不安全因素多,其中机械设备的伤害占较大比例,而这部分伤害事故中,除了机械设备本身缺陷原因外,有的则是在施工时,安全防护装置不够,起不到安全防护作用.有时,安全防护装置能弥补机械设备本身的缺陷,起到保护工人人身安全的作用.在安全防护装置的建设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建筑施工企业应按要求设置安全网.第二,确保物料提升机安全防护装置的齐全及其有效运作.第三,注重“四口、五临边”的防护.“四口”指楼梯口、电梯口、通道口、预留洞口;五临边”指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通道斜道两侧边、卸料台两侧边.

篇5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功能价值

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人的精神和道德风貌,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

1 企业安全文化基本组成部分

1.1 企业安全物质文化

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保护职工身心健康与安全的工具、设施、材料、工艺、仪器仪表、护品护具等安全器物。例如,防毒器具、护头帽盔,防静电、防辐射的特制套装等个体防护用品护具;各类超限自动保护、引爆装置等安全设备装置;阻燃、隔声、隔热、防毒、防辐射、防电磁材料及其检测仪器,本质安全型防爆器件、光电报警器件、热敏控温器件、毒物敏感显示等安全防护器材、器件及仪表;有害气体报警仪、瓦斯检测器等各种预警预报装置。

1.2 企业安全制度文化

指企业为了保障生产及经营活动过程中,人、物和环境的安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和完善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防范措施、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制,以及其他涉及安全的厂规、厂纪等。另外,也包括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有关的安全卫生技术标准。它是企业安全生产的运作保障机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原则性、规范性和时代性特点,是企业安全精神文化物化的体现和结果,是物质文和精神文化遗传、涵化和优化的实用安全文化。它体现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规的贯彻执行;企业自身的安全制度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

1.3 企业安全精神文化

包括企业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的思维方法、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心理素质;安全生产经营活动心态与环境、企业安全风貌、企业安全形象、企业安全科技水平、企业安全管理理论、安全生产经营活动的机制、安全文明氛围;安全文学、艺术;安全自然科学、安全社会科学等。从本质上看,企业安全精神文化是企业员工安全文明生产、经营活动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综合表现,是员工对安全认知能力与辩识结果的真实体现,是员工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心理和思维的产物。企业安全精神文化,反映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对安全法规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执行的态度和自觉性上;反映在企业的安全形象的塑造、安全目标的追求和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反映在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中,保障安全操作和产品安全的安全质量上;反映在自觉学习安全技能、对自救互助应急训练的热情、对企业安全承诺以及承担维护安全的义务和行动上。

1.4 企业安全价值及行为规范化

包括员工对安全的价值观及其安全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价值观是一种或明确或隐含的观念,是对事故的真假、好坏、善恶、美丑等方面所做出的倾向性表现,以及对其实质问题在内心所形成的习惯性主观判断。这种潜在观念制约着人在安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一切愿望、选择、目标以及行为方式。安全价值观反映在人的外在行为上,形成公认的安全价值愿望,反馈于心、溶于思想、引导思维、制约行为,逐步形成了社会化的安全行为标准或原则,并进一步演化为社会及大众公认的安全行为规范和安全价值标准。安全行为规范表现为安全理论观念、安全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标准、科学的习俗和风貌,甚至包括企业安全生产对社会应负担的道德责任等,它是企业安全精神长期作用于员工的结果。企业安全价值及企业安全行为规范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特质和核心。

2 企业安全文化功能价值

企业安全文化主要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的功能。

2.1 导向功能

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具有明确集中的价值观,集中体现企业的最高理想及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提供了价值取向,具有导向功能。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观,为企业大多数职工所认同,他们将企业的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将企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目标。这样,个体目标、价值观、理想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理想有了高度一致性和同一性,个体的行为被集中导向到同一目标,使全体员工朝着同一的方向共同努力。

2.2 约束功能

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这种作用与传统的管理理论所强调的制度约束不同,它虽也有成文的硬制度约束,但更强调不成文的软约束,它通过文化的作用,使这些制度在员工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有诱导信号发生,即可得到积极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行为,这种约束机制能够有效地缓解员工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由其引起的心理抵抗力,从而产生更强大、深刻、持久的约束效果。

2.3 凝聚功能

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有着明确的价值观和目标,当它们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每个职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职工之间不仅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且有着共同的情感和语言,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他们会将成绩归功于集体并愿共同承担受失败带来的后果,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以企业为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安全文化可以保持一个企业的稳定性,保持其独有的风格和活力,不因企业员工的更替而大起大落。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有着畅通与完善的传播渠道,因而它有足够的力量同化一批又一批新来者,使他们接受这种文化并继续坚持与传播它。这正是世界上一批优秀企业长盛不衰的原因。

2.4 激励功能

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其奋发努力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安全文化的激励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员工的“内”激励来实现的,它主要是通过精神激励而不是物质激励。这种激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首先,企业的安全文化,特别是企业的价值观向人们展示了工作的意义,人们在理解工作的意义后,会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这一点已为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所证实。其次,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充分发挥调动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一旦职工真正感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他就会更好地工作,并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再次,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对职工进行目标激励。它一方面用企业的宏观理想和目标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它也为员工个体指明了成功的标准与标志,使其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并使用典型、仪式等行为方式不断强化员工追求目标的行为。

2.5 辐射功能

企业在社会中存在,企业安全文化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它反过来也会对社会大文化产生影响。一般说来,企业安全文化大都重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互益关系,使二者共同繁荣和发展,它能促使企业在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目标,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作出正确的抉择,主动承担起自己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有时为了长期利益和大局利益而甘愿牺牲自己的局部利益。企业安全文化还通过对自己员工的优良培养和教育,而影响整个社会。所以安全文化辐射到社会上,会对社会大文化产生良好的影响。

3 结语

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概括地说就是将企业决策层、管理者及企业员工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和现代专业安全文化知识的生产力和文化人。企业具有掌握专业安全文化的生产力,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徐德蜀等.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篇6

关键词:爆炸危险环境,化工企业,电气设计

 

0.概述

在化工企业中,许多生产装置的物料介质是具有爆炸、火灾危险的,在其生产、加工和储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爆炸性混合物或火灾危险物质。而电气设备和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因过载、短路漏电、电火花或电弧等产生的火源常常是引起爆炸事故的原因之一,因此,化工企业与普通场所的电气设计相比,在电气安全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设计人员的责任就是根据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和危险介质的级别和组别,经济合理地选用适当的防爆电气设备或采取措施降低防爆等级。

1.爆炸危险环境的基本概念

爆炸危险环境指含有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爆炸性粉尘环境。按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爆炸性气体环境划分为0、1、2区,爆炸性粉尘环境划分为10和11区。在化工企业中多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其中2区较为常见。

2.引起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

2.1释放源

可释放出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物质所在的位置或地点称为释放源。密闭容器和通道本身不视作释放源,当事故情况或在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易爆可燃物质外溢时,则被看作释放源。释放源应按易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级。

2.2点燃源

烟头、撞击火花、明火、化学反应热、热物体表面等都可以起到点燃作用,成为点燃源。而电气控制设备,如灯开关、磁力起动器等在分合过程中产生的电弧以及电气设备表面的热积累都是可能的点燃源。在电气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要防止因电气设备导致点燃的问题。

2.3爆炸浓度

爆炸性气体、蒸气、粉尘等要与空气混合成一定比例,才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种比例称作爆炸浓度。当混合物浓度超过爆炸浓度上限或低于爆炸浓度下限时,都不能被点燃。释放源、点燃源和爆炸浓度构成了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时,均不能形成爆炸。因此,电气设计中的防爆措施应当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3.电气防爆安全设计要点

3.1防爆厂房内电气设备的选型

3.1.1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类

目前我国的防爆电气设备类型共有以下几种: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正压型、充油型、充沙型、无火花型和特殊型,其防爆原理主要是消除或控制电气设备产生的火花、电弧和高温。一般来说化工企业的防爆电气设备主要是选择隔爆型、增安型和正压型。

3.1.2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级分组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按最大实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分为ⅡA、ⅡB、ⅡC级,最大实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越小,危险性越大。按引燃温度的高低,分为T1、T2、T3、T4、T5、T6六组。爆炸性粉尘混合物根据引燃温度的高低,分为T11、T12、T13三组。

3.1.3设备选型

选型前通常先要正确分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分组及爆炸危险区域的分区。由工艺等专业设计人员提供各种可燃性危险物质明细表及其特性,如:可燃性物质的名称、化学成分、闪点、爆炸下限、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的相对密度、点燃温度、级别与温度组别等,并提供各区域的释放源明细表,如释放源位置、释放源等级等,电气设计人员可根据上述条件及《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中相关要求划分爆炸危险区域并选择相应的防爆电气设备。论文大全,爆炸危险环境。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爆炸性气体环境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论文大全,爆炸危险环境。当存在有2种以上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时,应按危险程度高的级别和组别选用防爆电气设备。

3.2防爆厂房配电线路设计

防爆厂房内电气配线是很重要的一环,由于配线施工较为隐蔽,不容易检查,往往又成为最薄弱的环节,防爆设备如果没有正确的配线将会失去防爆的意义。化工企业防爆厂房内配电线路所用电缆或导线一般采用铜芯材质。当易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应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架空敷设采用电缆桥架。电缆沟敷设时沟内应填砂,并有排水措施。当易燃物质比空气轻时,电气线路在较低处敷设或采用电缆沟敷设。在爆炸危险场所中使用的电缆不能有中间接头。除连接隔爆设备导管中或本安电路中导线外,导线连接应通过压紧连接、牢固的螺钉连接、熔焊或钎焊方式进行。配线用钢管应采用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在钢管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处宜采用防爆挠性连接管。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电缆或钢管,所穿过的不同区域之间墙或楼板的孔洞,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在进入电气设备如电机、灯具、开关、按钮等钢管配线的电气线路,必须在进口处做好隔离密封;直径50mm以上钢管距引入接线箱450mm以内处,以及直径50mm以上钢管每距15m处,均应做好隔离密封;相邻的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之间,爆炸性气体环境与相邻的其他危险环境或正常环境之间,也应做好隔离密封。在进行密封时,密封内部应用纤维做填充层的底或隔层,以防密封混合物流出,填充层的有效厚度必须大于钢管内径。密封的作用主要在于隔离,因此密封点取在高危险区与低危险区隔墙处的低危险区一侧。

爆炸危险环境内绝缘导线和电缆的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或自动开关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引向1kV以下鼠笼型感应电动机支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25倍。论文大全,爆炸危险环境。论文大全,爆炸危险环境。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和爆炸性粉尘环境的l0区内。论文大全,爆炸危险环境。单相网络中的相线及中性线均应装设短路保护,井使用双极开关同时切断相线及中性线。论文大全,爆炸危险环境。对3~10kV电缆线路,宜装设零序电流保护;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和爆炸性粉尘环境的l0区保护装置宜动作于跳闸,在气体环境2区和粉尘环境的11区宜动作于信号。

3.3防爆厂房防雷接地及等电位连接设计

根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化工企业防爆厂房防雷一般应划分为一类防雷建筑物或二类防雷建筑物。一类防雷应设独立避雷针或设不大于5m×5m或6m×4m架空避雷网格保护;二类防雷一般在建筑物屋面上设不大于10m×10m或12m×8m避雷网保护,同时应认真对待露天储罐上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防雷,这些部位应和工艺设计人员确认是否加装阻火器,若罐体壁厚不小于4mm且加装阻火器时可利用罐体本身作为接闪器,否则应增设避雷针保护。

为防雷电波侵入,当低压线路全线采用电缆直埋时,在人户端应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当电源电缆自架空线引入时,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应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钢管、绝缘子铁脚和金具等应连接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0Ω。为防雷电感应,平行敷设管道、构架或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也应跨接。为了预防不同电位金属件之间的电荷释放而产生电火花,防爆厂房内一定要采用等电位连接措施。通常采用在厂房土建柱上预埋钢板(距地或楼板0.3m处),该预埋钢板锚筋通过柱内两根主筋与厂房基础接地网钢筋焊连,且也通过各楼层圈梁内两根主筋互相焊连,以构成等电位连接,厂房内各种金属设备、管道、构件、泵及平台等采用25×4镀锌扁钢就近与柱上预埋钢板焊连。防爆厂房的防雷接地、工作接地、重复接地、防雷电感应接地及防静电接地一般共用一个接地装置(独立避雷针、避雷网除外),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4Ω。

4.结束语

化工企业防爆厂房的电气设计,要严格遵守设计规范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生产工艺特点,针对形成爆炸的基本条件来采取完整的防范措施,才能做到既经济又有效。

篇7

引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能源瓶颈问题越来越明显。按照石油化工部出台的关于《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其中提出了安装防雷实施的规定以及防雷检测规定。在技术层面为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的防雷安全管理提供了详细的规范。

一、石油化工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危险性

科技的发展,各种化工产品已经占据了人们大部分的生活。从这些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制造技术来看,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以及所生产的多数化工产品都带有一定的毒害性,而且在高热的环境中容易燃烧,甚至会发生爆炸等等重大灾害[1]。对这些危险系数较高的化学物质进行运输和存储,如果没有妥善处理,就会引发安全事故,而是对工作人员和化工企业周围的环境都造成严重危害。

在化工生产企业的工作内容中,化学类产品的生产环节和运输环节是重要的部分。化学产品的理化性质都是在存储罐中完成的,所以,化工生产企业的存储罐区需要高度关注。对于化工生产企业而言,装置区对整个企业的运行产生了支撑作用。化学用品在提炼和制备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适当的化学装置。化学产品的生产流程不同,所选用的装置也会不同。通常化学装置的设计规模与其运行风险存在着正比关系,即大型的化学装置运行风险是比较大的;而小型的化学装置,运行风险是比较小的。

二、石油化工企业的防雷检测要点

(一)对油罐工艺装置和气罐工艺装置都要做好防雷设计

石油化工企业的一些油罐工艺装置和气罐工艺装置多数都会露天放置。目前国家针对相关问题出台了详细规定,要求石油化工企业的油罐和气罐都要注重防雷设计,且设计标准上要工业二类建筑物标准。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在采取防雷措施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油的存储问题,以及油自身所具备的化学性质。如果油罐和气罐具有一定的规模,就要对油罐和气罐的防雷效果进行充分考虑。特别是罐群整体,需要注重防雷检测工作,并具有针对性地采取防雷措施。目前对油罐工艺装置和气罐工艺装置的防雷设计上,技术领先的技术是在罐群中安装消雷器,根据需要设置一个消雷器或者设置多个消雷器,以确保获得良好的防雷效果[2]。此外,对油罐工艺装置和气罐工艺装置的防雷设计不能够局限于对直击雷采取防范措施,还要考虑到雷电天气的时候,会由于雷击作用在油罐和气罐的周围产生电磁脉冲,这就意味着需要采取措施对油罐和气罐实施防电磁脉冲的保护,特别是装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油罐和气罐,由于其属于是易燃易爆装置,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采取必要的防雷措施。在对油罐和气罐啊,实施防雷保护的同时,除了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还要注重经济性,以确保油罐工艺装置和气罐工艺装置的防雷设计成本低而效果好。

(二)在石油化工企业的防雷措施中还要注重防静电设计

针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装置采取防雷措施,还要注重防静电技术措施。针对化工设备进行防雷处理,通常会采用接地技术,特别是储存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储罐,都要采用接地线发挥雷点导流的作用。石油化工企业的工作人员要对生产装置以及储存装置的接地线进行实时检查,一旦发现没有安装接地线,或者接地线已经破损,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以避免雷电天气没有产生接地效应而引发灾害。如果发现接地线有断开的现象,就要及时采取技术措施解决。特别是石油化工企业的各种电机设备,仅仅是单向接地是不够的,还要采取重复保护接地,以确保一个接地线遭到损坏之后,另一条接地线可以发挥倒流的作用。除了采用接地线进行防静电处理之外,灰尘也是石油化工企业引发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一些石油化工企业的仓库没有及时清理灰尘,导致粉尘粘壁厚度超过了规定,设置灰尘的厚度已经超过了2mm[3]。出现这种现象是非常危险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加以解决,以避免由于灰尘而导致静电反应而引发危害性事故。

三、石油化工企业防雷防检侧的强化措施

(一)对避雷针以及接地引线进行监测

在检测油罐和气罐的连接状况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要求引下线绝对不可以在地面上暴露,一旦发现类似的现象,就要立即做出技术处理。对断接卡进行检测,要将油罐接地线的电阻值控制在规定值范围内。对避雷针的检测,要基于对储气罐和储油罐的保护而确保检测结果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也可以在储油罐的入口处安装静电泄放仪器,工作人员可以对储油罐进行有效检测,特别是在储油罐呼吸阀上安装的阻火器,在进行检测的时候,要确保储油罐的各项指标合格。

(二)石油化工企业防直击雷装置的检测技术

如果检测工作是在一些危险环境中进行的,各个检测环节都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接地设计规范以及电力设计技术规范执行。处于检测工作状态下,要注意做好防雷保护作用。特别要注意对爆炸过程中所排放的气体进行检测,包括扩散到空气中的粉尘以及各种含有化学物质的蒸汽等等,都要做好监测工作的同时,在距离排风管超过5米的距离,要做好防雷保护工作[4]。在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的时候,要重视防雷地网的检测,主要是对其是否处于独立运行状态进行分析,更要检测防雷装置与周围环境中金属物的距离,以及这些金属物之间的距离。

石油化工企业在户外环境中会安装一些化工装置,这些装置上所安装的防雷设施需要检测。检测中要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一些生产工艺装置需要露天放置,如果这些储罐的罐壁厚度超过4毫米,就不需要单独设置接闪器,而是需要在储罐上连接接地线,而且接地线的数量要超过两个,相互之间的距离要超过30米。

篇8

论文关键词:化工企业 生产管理 科技档案

企业档案是企业发展的真实记录,它承载了一个企业的兴衰记忆和发展历程,是一项维护企业历史真实面貌的工作,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效益的需要。企业档案收集是企业档案的基石,它直接影响着档案的完整,并体现企业档案的管理水平。企业如果没有资料的收集,企业档案部门也就无所谓档案的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开发利用工作。因此,档案收集工作,是档案部门开展一系列工作的前提。企业档案有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和人事档案等部分组成。在这里我浅说化工企业科技档案方面的收集工作。一个企业如要更好完整、准确、系统地做好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本人认为要做好如下几点:

一、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全员、特别是管理层的档案管理意识,取得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为确保归档的顺利,各企业应根据《档案法》、《科技档案工作条例》等相关的法规、条例,制定企业相应的科技档案管理办法,明确岗位职责及相应的归档流程,规范科技档案的工作程序和管理要求。

企业科技档案是保存备查的直接记述和反映科技生产活动的科技文件,科技档案是直接反映企业生产、建设、科技和设计活动的直接记录,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材料,是把人们在生产、建设、科研和设计等工作中形成的科技文件材料通过各有关单位、生产技术部门集中收集而成的。然而企业科技档案所能产生的效益的隐蔽性很强,难以计量,不能为企业代来直接效益,也难以立刻见到效益,容易造成企业管理层对科技档案的收集忽略。这就要档案管理部门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档案法规、档案知识,增强档案意识,使全体员工都认识到档案的价值。使管理层懂得重视和做好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对企业历史负责,为企业实现服务、替企业未来着想,才能更好的使企业得到发展,以得到管理层的更多的理解和重视。

二、档案部门对档案的收集要做到事前介入

生产设备档案是企业的生产的中枢,它记载了设备的结构、性能及其管理使用、维修过程的科技档案。设备是否能正常运行,在于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依赖于设备档案的准确数据。档案技术人员要参与生产管理,对进入企业的各种设备。档案管理人员要参加开箱验收,并做好验收和缺陷记录,收集原始资料。特别是对化工企业的锅、容、管、特设备及主要生产设备应根据设备开箱清单逐项进行验收。例如:锅炉设备开箱的验收主要有锅炉质量证明书、使用说明书、工业锅炉内部检验报告、锅炉外部检验报告、各种合格证、锅炉强度计算书、图纸、整(组)装锅炉安装监督检验报告、安全阀检验报告、锅炉安装质量证明书。压力容器设备主要有压力容器产品质量证明书、设备铭牌、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证书、图纸等。都是企业申请使用登记的基础材料。企业管理论文如果收集的不全、不仔细,会给企业的办证使用代来很大的不便。

在参加设备开箱验收进行资料收集时,档案人员不仅要认真、仔细的收集,还要了解这些设备的性能,了解它们的原理,了解它们的用途。这样才能保证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适应企业利用的需要。同时,根据生产技术人员的需要将设备说明书复印成册分发给生产部门和技术部门,供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还要帮助、指导设备技术部门建立、建全设备技术档案。要做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三、对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要做到事中控制

在各生产、技术部门的协助下,才能使收集资料的工作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平时的收集工作决定资料收集的完整性。生产技术部门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部门,平时往往不太重视归档材料的积累和保管,要归档时临时设派人员收集整理文件材料,造成一些需要收集的资料未能收集完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检查、中修、大修、更换、改造中等都产生大量档案资料、图纸资料以及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记录、工程项目的报告等材料,这些都是反映企业发展状况的具体凭证和很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这都是靠工程技术人员平时的收集来完成;还有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担心科技资料交接到档案局部门后,自己今后利用不方便或为了在工作中自己有的过人表现而封闭技术不愿交出某些关键性的技术材料。使得档案的完整性得不到保障。这要求档案技术人员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定期对生产部门提供监督和帮助。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强化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档案意识,使每位技术人员把科技材料的归档看作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避免关键性技术资料由于保管不善和应归档而未归档造成档案资料缺失的现象发生。同时档案技术人员就必需了解工程的性质以及设备性能,掌握工程技术专业的相关基本知识。制定工程资料收集的大纲和具体范围,避免了移交单位人的主观移交,使接收的档案内容不全和形式单一的现象得到改善。

四、对企业科技档案的收集要做到事后核查和验收把关

在收集过程中,不仅要收集主要档案,还要收集次要档案,从而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另外,在收集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收集的有效性,不是有文必档。做到精密、准确地收集每一份资料,体现收集档案的准确性。

篇9

关键词:生产管理;实时数据;规划设计

目前中国拥有化工企业四万多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69%,化工大致分为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等几大类,其大型企业较少,中、小型占总数的98%以上。这些企业对资源、行业技术依赖性较,多数企业属连续型大规模生产,生产流程特殊、工艺复杂。企业的生产管理较困难,很难即时有效的掌握生产工艺、设备状况和科学合理的进行生产计划与调度。为帮助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特进行研究。

1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化工是一个高消耗、高能耗、高危险的行业,对于如何稳定生产、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有效进行生产调度,需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生产管理体系。目前大多数化工企业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下生产管理需求:

1.1生产工艺监控

化工生产装置的数据仅能在现场和DCS查看,其它非操作人员要想查看生产工艺数据必须到DCS或现场看,如果查看历史数据则更难,超过一个月的数据就没有系统记录,只能查看纸质记录,且只有主要操作参数的记录。这对生产工艺异常分析、故障和原因查找不利,工作效率不高。所以需要建立生产工艺监控系统能一边处理日常事务一边监控生产系统,能浏览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实现多数据和多曲线对比等功能。通过相关图表、数据,能够实时获得充分的生产信息,即时处理异常,为生产管理提供准确、快捷的依据。

1.2生产计划和调度

很多化工企业生产计划也需要根据市场总的需求状况进行制定和调节。销售人员首先对产品市场进行分析,预测市场的需求计划,报企业审批,然后再流转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根据现有库存情况、在途量、销售计划、设备状况、企业生产计划编制物料需求交采购部门,采购人员再根据物料需求进行招标采购,入库后生产部门再领料组织生产,产品入库后销售人员再进行销售签约、发货。这个过程较长,且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有偏差,客户需求着急时难以及时发货,市场发生波动时生产调整缓慢。

2生产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2.1生产工艺监控

通过系统流程图和实时趋势图实时观测生产现场的各项数据,监视生产状态,了解实时生产情况,即时处理报警信息。通过系统流程图、实时趋势、实时报警等内容,能够在同一画面看到不同分厂、装置、工段DCS的信息,掌握生产现场的最新动态,从而消除管控过程中的信息孤岛,对不同DCS、PLC、智能仪表的状态进行监控和调度,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快捷的依据[4]。各个生产场所,各套生产装置、各储罐实时工艺数据和历史数据一目了然。生产监控时一旦数据发生异常,系统将发出报警信号来提醒操作人员和使用该系统的所有管理人员。提醒中的高、低、高高、低低的数值来源有二个方面,一是工艺设计时的规定,另一个方面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所得。

2.2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管理

生产计划:提供生产计划、作业计划、需求计划等全面管理,包括多种生产计划的制定、调整、执行、跟踪、和归档。生产计划包括中长期(年/季)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生产计划信息可以由ERP系统转入,也可以由生产调度中心录入/维护。作业计划分解成厂级计划、装置级计划和工序级计划,并落实到位。作业计划级别包括:厂级、装置级、工序级;层次包括:生产作业计划、装置作业计划、工序作业计划。系统包括对人员、设备、物料、能源、进度、安全、环保、健康、质量、成本、绩效等环节的全面管理。生产调度:根据人员、设备、物料、能源等资源和生产计划以及客户需求等多方面的要素排定生产计划,并对过程进行全程全方位的督促,系统自动记录各类信息,发现偏差立即纠正,确保按计划执行。主要功能包括:调度信息的生成、保持与;重大调度事件管理,提供生产装置协调,公用工程协调,重大调度事件记录;对升降负荷、开停车操作给予建设性指导;管理调度任务,并监控调度执行情况。

3实际应用效果

3.1生产工艺监控

工艺流程图含实时监控、趋势分析功能,用户只要在窗口新建流程图、点位、设备和图线显示窗,这个组建类似DCS组态。开启监控时可以显示工艺数据、设备运行状态和异常提醒功能。

3.2工艺数据和曲线对比

在一个实时生产管理系统功能页下完整掌握全部生产相关信息,对于制造流程管理效率可以得到大幅的提升,当遇到制造异常时,也能实时报警,并利用实时数据库的历史数据比对分析,快速判定发生原因并排除异常。

3.3趋势分析和监控管理

系统运用后服务器将不断记录数据,数据记录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统计来分析各类型数据的未来趋势。一年的数据统计生成曲线后,并预计了未来一定时期的数据。生产工艺监控包括系统流程图实时监控、实时报警、实时趋势。生产管可以根据趋势图判断生产各参数是否在正常运行范围之内,可以根据走势提前判断是否会发生生产异常,可以提前报警,自动语音报警,并记录,并根据报警等级自动发短信或邮件给不同等级的生产管理者,最高直接发给总经理。这个功能尤其在危化企业和联锁性强的企业非常实用,可以提前调整生产参数,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事故的发生。

3.4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管理

本功能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以某装置计划调整为例。考虑到此模型运算会涉及企业部分商业信息,故部分数据和关系不准确,但不影响理论运算和验证。

4结语

本文设计了可适用于国内化工企业的实时生产管理方案,可以使企业更规范、更高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做到数据实时、快速、安全的采集,实现系统集成。该方案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复制性,再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本方案稍做修改即可在新企业应用。科学进步和技术发展是日新月异,考虑到企业已经处在大数据时代中,要做好数据基础架构、数据管理、数据应用建设以适应在大数据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企业内外、行业内外的报表报告、敏捷分析、自助分析、多维分析、交互分析、挖掘预测,向数据全员利用化、数据价值最大化、经营决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作者:张健 单位:连云港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健.RTPMS实时生产管理系统在氯碱经营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2,6.

[2]金炼.基于OPC技术的实时数据服务器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篇10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09-02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中学化学教师岗位逐渐趋于饱和,化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发展发展步伐的加快,规模以上化学化工企业数量逐年快速增加,地方经济建设对高素质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明显提升。因此,我校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把原来的“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化学教师,同时培养从事与化学专业相关社会需求的化学专业人才”改为“主要培养从事与化学专业相关社会需求的化学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化学教师”。我院在持续数年的招生规模扩张之后,学院办学面临着一个从数量累积阶段转入质量提升阶段,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学院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能够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建设要求的化学专业高素质人才,为了提高化学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以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因此,课题组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资助下,遵循少数民族地区化学专业人才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对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列改革,通过多年的实践,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改革实践

(一)对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1.对四年制本科化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结构进行了调整。必修课总的学时数将原来的1352学时压缩到1131学时。压缩学时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自学,引导思维,启发创新。增加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时。同时,对化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体现当今化学学科与材料学科、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学科间相互渗透的特点,以及化学学科本身的发展特点,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新思维的研讨课程,让学生掌握现代化学科学知识、方法和研究手段,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补充更适宜的选修课程,更好地促进对学生的通识教育。化学实验分为基础化学实验和综合化学实验,最大程度地减少基本操作实验中简单重复的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删除一些基本上不能反映出发展现状的实验,扩大综合能力训练及体现学科发展趋势的实验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2.把化学学科前沿知识讲座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开几次师生座谈会,得知同学们有个共同愿望,即都很想了解化学各学科的前沿知识,以便拓展视野,提高学习兴趣。面对本科生,我院设置了《化学前沿知识讲座》选修课,同时把它作为其他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课,课学时数为24学时,由学院的10位教授或博士主讲,每人至少讲2学时。内容涉及到化学各二级学科前沿知识。化学前沿知识讲座尽量结合各学科热点问题,如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来源、作用、毒性及其防治;兴奋剂检测中的有关化学知识;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蒙药现代化;宇宙化学的研究前沿等等。化学前沿问题、学科最新进展及最新的科研工作成果介绍,使学生能够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提高学习热情和综合素质。

(二)顺利实现蒙语授课班学生由蒙语授课逐步转向汉语授课

我院蒙古族学生多数来自农村牧区,汉语基础较差。直接用汉语授专业课时学生的困难较多。因此,开始教学化学专业的第一年尽量用蒙语授课,任课教师要满足蒙汉兼通的要求。学院组织编写了化学蒙语教材。从二年级开始,准备过渡:不用蒙语教材学,而改用汉语教材。同时要求任课教师给学生提供化学专业术语蒙汉对照表。一年坚持下来,蒙语授课班学生基本能够用汉语授课,甚至能够用汉语写作业和回答问题。

(三)化学实验进行微型化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微型化学实验是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来获取所需化学信息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是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实验进行创新性的变革,它在化学创新教育中起着重要的、独特的功能: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实验成本低、污染少、安全性高,有利于学生探索性的实验的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在国外发展较快,已被许多国家的高校和科研部门采用。近年来,我国也把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课题列入了高校化学教育的科研规划,但目前广泛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的国内高等院校还为数不多。

对于化学专业的本科生,基础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奠基石。为适应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化学专业创新教育的发展,从1998年以来,学院各专业教研室的教师开始进行化学实验课的微型化实验改革,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等专业的实验教学己形成了微型化学实验与常规实验(包括基础实验、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等)相结合的新体系,两者取长补短,发挥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在化学实验环节中增加微型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目前,微型化学实验教学已成为我院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学生综合素质除了专业知识能力以外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等诸多能力因素。过去,化学专业学生尤其师范专业学生的上述能力的培养主要靠毕业教育实习,但目前学生扩招之后仅仅靠毕业实习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目的,必须把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对所有化学基础课程的知识点、知识结构、学生应达到的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从具体内涵建设上进一步强化,从教学管理规范上加以约束、从学生能力培养上加以提升,每门课程制定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指标,把培养学生素质(尤其教师素质)能力培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五)让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

创新人才的培养靠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我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通过在职培养与引进人才相结合,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目前,我院教师队伍中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已占63.3%,教授12名,博士18名。由他们组建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及科学研究。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师立项课题的研究,每届学生中有近30%的学生参与了教师的课题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其中有些科研成果如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等已在实验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达到了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质的目的。

(六)共建院企平台――充分利用校外化工企业教育资源

落户在通辽市的各类化工企业是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可利用的极好的教育资源。为了搭建“学校-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实训平台,我们与在通辽市的高新化学化工技术技术企业(如霍煤集团碳素有限公司、联亿羊业公司、昶辉生物有限公司、蒙牛乳业有限公司、通辽金美化工有限公司)积极合作,开展学生进入企业实训平台顶岗实习,真正参与化工企业的生产实践环节,避免了常规参观或者观摩实习中常见的走马观花的弊端。学生通过化工企业的专业实训,完成了理论知识、实验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环节相结合的学习实践。学院经常请化工企业董事长、技术顾问给学生进行讲座,介绍化工企业所需要化学的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学生普遍反映这种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使得他们受益匪浅。

(七)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为教学质量工程提供保障

特色专业是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特色专业是带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而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我院的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我院认真抓好化学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为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做出了努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促进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共享,着力提高我院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院在学校和有关部门支持下,全面开展“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并发挥了中心的教学示范与辐射作用。我院化学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和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为高素质化学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八)实行教考分离,带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教考分离”既督促教师重视教学效果又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是教学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从1996年开始,我院化学专业的三大专业课-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课程先后采用全国或华北、东北区统考试题,实行了教考分离,即任课教师不参与抽题,实行集中统一评卷。很好地“屏蔽”了各种不良因素对考试的干扰,提高了考试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从而加强了“三风”建设,实现了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以考促管和以考促改的目的。“教考分离”形式上是教学与考试分离,实质是学校教育多种教学形式、教学质量控制的一种保障措施。实践证明,“教考分离”制度不仅增强了教师教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也大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为化学化工学院毕业学生就业率和考研升学率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成效

本课题构建了在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化学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几年来的改革实践成效显著。

1.“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成果突出。我院化学专业于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2008年被评为“国家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化学专业于2012年被评为自治区品牌专业。创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自治区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2010年“无机化学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教学团队。1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教学名师,1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教坛新秀,1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考试方式的改革及教考分离制度的实施,真正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明显改善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2005年学院“微型化学实验研究与推广”课题成果获得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我院“化学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学校实验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荣获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

2.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考研升学率均保持较高水平。几年来,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明显提高,部分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和SCI源期刊上发表。近五年来,我院本科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考研升学率逐年上升,达到了全国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近五年,学院476名毕业生分别考上各高校及科研院所。其中考上211工程大学或985大学的比例达到60%。平均考研升学率达到38%。

3.教师和教学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得到加强。适应性和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又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5年来,学院教师承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4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158篇,其中SCI收录40篇,编写专著和教材15部。获得各类教学奖项19项。一名教师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一名教师获得自治区青年科技奖,一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科技优秀青年骨干。

我院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了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扩宽了学生的就业和深造渠道,研究成果对区内外兄弟院校的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探索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呼唤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快速成长。我院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将迎接新的挑战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