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11 08:2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营管理

篇1

英文名称: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n Rural Cooperative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0830

国内刊号:11-4900/F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2

关键词:房产项目;经营管理;成本控制

1 房产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特点

美国管理学教授罗宾斯在其着作《组织行为学》中指出:“房产施工企业经营理念不仅使不同的组织相互区分开来,而且对房产施工企业的兴衰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作为房产施工企业,在市场经营体制下,由自我生产型、生产经营型转入项目管理型,必须要有一套与管理型项目相适应的管理机制,首先在项目管理中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第一是必须按照程序来办事,这是作好项目管理工作的根本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按照项目管理管理活动制定的各种标准和程序进行各项工作的安排和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工作一致,行动一致,从而可以对工作中不和谐的现象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2)第二是必须按制度和行规来进行项目管理工作,项目管理具有项目本身的特点,每个项目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和独特的管理需求,因此项目管理既有一般性,也具有特殊性。在项目管理中,必须依据制度的内容,结合项目管理的实际,根据相关的合同条款、行业规定来进行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从而使项目管理能够做到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3)第三是要重视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项目风险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过程控制也是减少项目不必要成本和费用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过程控制不仅有利于项目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有助于项目运行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过程控制中,作为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领导的项目经理必须起到应有的作用 ,必须对各项工作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要求项目的各职能部门,要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和各项规章制度进行项目管理工作,要特别注重现场控制工作,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作好协调和配合等方面的工作。(4)第四要做好责权利工作。项目管理是一项经营活动,因此必须作好项目权利和责任的分配,尤其是要作好责任制工作,要将各项责任制度落实到实处,要通过业主以及监理给予的相关信息,作好责任制落实工作。(5)第五是要做好项目的总监控工作,项目部在项目管理中处于核心的领导地位,无论工期确定还是工期进度安排,都是由项目部来进行具体指挥和实施的。项目部要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对施工方案进行科学选择并在实践当中给予总监控;对其他各职能部门职能发挥,项目部要给予充分的空间,保证能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从而提高监督和控制的效率。

2.严格房产项目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房产项目管理中重要的内容,成本控制对于提升项目管理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的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同时项目的运行的目标是获得利润,而成本控制是提升项目内部效率,节省各种资源,减少浪费的必要过程,因此加强房产项目的成本控制是项目经营管理必不可缺少的内容。要做好项目成本控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采购成本的控制

采购成本是成本控制的一个基础部分,因为对于大多数施工单位来说,采购成本占的比重比较大,而且采购成本控制由于涉及到与外部单位有经济来往,因此比较难以管理和控制。在对采购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严格规范采购管理制度,要采用批量的采购方法,做到 “降价节支”。

(1) 劳务采购的成本控制。劳务采购是采购成本发生的重要方面,对此种成本控制可以采用的主要方法是:①建立临时劳务工卡制度,要对劳务人员的身份进行管理和总量控制。②对按工序采购时劳务组织的结算进行两级控制, 做到不超价、超量、超前结算, 以督促和保证该劳务组织在工序施工中达到成本控制目标和保证施工质量及人员安全。项目部对现场职工按现场劳动定额实际需要实行按计划、总额控制和动态滚动管理。

( 2) 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主材由业主指定供应和采购, 辅助类材料由项目部主持采购。成本控制的方法是: 主材的供应要做到计划编制和审批数量适度验收和发货及时、准确, 使用中避免浪费和杜绝意外损失; 对辅助类材料及配件原则上实行集中统一采购, 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批量采购效益;对业主合同规定允许调差的材料, 要手续齐备, 定期申报。此外, 材料采购中, 必须重视对运输成本的控制。

( 3) 设备采购。控制设备采购, 本着指挥部内部资源共享原则, 如装载机、大型自卸车、反铲、潜孔钻机、湿喷机等, 基本上是由指挥部提供, 项目部租赁使用和管理;工程完工后, 大型的采购设备的业务基本上不会发生,那么就要对现有的机械设备和材料给予最充分的利用,以有效降低成本和费用的发生。工程设备配置和使用必须严格定额管理和定额控制, 以使设备有效地发挥其效率。设备在停止使用后,要给予及时的维护和保养。

2.2 资金管理的成本控制对项目部货币资金实行严格控制、计划管理。项目部每月按下属工程科批准的生产计划中对资金的需求( 包括工资、材料采购及其他等) 编制资金计划表, 上报审批。执行中凡计划外超过1 万元的事项, 都必须另行上报, 审批同意后才能支出。通过实行资金集中计划管理既保证了项目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又较好地解决了资金的无效占用, 控制了在资金管理当中的漏洞和风险的发生, 从而有效降低了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资金成本。

3加强房产房产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办法

3.1 房产施工企业应重成本核算, 提高全员成本意识

房产项目管理的责任制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房产施工企业利润最大化,而成本核算是提高施工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加强成本核算应该由传统的事后成本控制向事前主动管理和控制转变。房产施工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基础管理,及时掌握经营活动的动态, 随时发现项目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要通过数据的变化来寻求内部深层次的原因,并及时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解决。要通过树立全员成本的观念和意识,来提高项目参与人员以及相关人员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积极性,要让每个人都认识到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要通过设计合理的制度来激发员工参与到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积极加强关于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宣传工作,要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成本控制对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积极意义,要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使大家了解成本目标, 并努力降低成本, 提高成本管理意识,达到预期目标。

3.2 完善的成本经营管理体系

成本管理体系,是房产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成本管理体系必须结合项目管理的具体实践和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对项目管理的内外部条件的分析以及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的考察,来认识成本管理体系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建立成本管理体系,有利于弥补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采用不合理的方法进行成本管理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同时科学的成本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揭示房产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并通过科学的反馈和控制机制,为房产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案和对策。在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房产施工企业如果不健全自身的成本管理体系,就将会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因为不健全的制度,最容易出现问题。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是一个现代企业制度的必须发展要求,没有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作为保障,那么企业很多的工作都无法展开,即使展开了既不科学也不合理。

3.3实行全过程的现代化经营管理。

要提高房产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完善房产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加速房产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房产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是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为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对房产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创造最佳经济效益的过程。现代化经营管理,需要现代化管理方法作为基础,比如在现代化的管理环境当中,要加强成本预测科学化,要有加强财务成本核算与管理成本核算的协同性,要重视研究现代化环境下产生的一系列管理问题,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信息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项目管理的综合质量和效率。

3.4建立优秀经营队伍

人在生产管理活动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人是具有思想和行动能力的综合型生产力的创造者与实践者。在项目管理中,一切活动的成败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和发挥,因此必须重视人的力量。房产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需要高素质人才参与进来。如果参与项目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素质和能力,那么项目经营管理必将遭遇失败。在房产项目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通过选拔和人才引进的方式,来为项目经营管理提供人才保证。要对引进的人力资源进行岗位培训和能力培训,要给他们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

房产项目经营管理是需要多种学科知识的管理活动,一方面经营管理参与人员必须具有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也需要也项目本身有关的技术知识。而且参与管理的人员还必须懂经营,熟悉相关法律、行业行规。在经营管理当中,有些东西是需要不断摸索前进的,既没有模仿的对象,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完全需要参与者通过自我感悟来领会项目管理的内涵和精华所在,因此房产项目经营管理向管理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要提高房地产项目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运行质量,就必须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通过科学的薪酬激励制度以及评价机制,来激发他们学习工作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软硬两方面的实力和素质。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管理问题;策略

Abstract:Inthelastfewyears,ourcountryState-ownedbusinessmanagementsituationwalkswithdifficulty,manyyearsagglomeratemanycontradictionsaredaybydayprominent,themajorpartinherententerpriseisattheproductionsuspension,halfproductionsuspensioncondition,hasquitepartofenterprisestolosemoneyalarmingly,isunabletowithstandtheload,howdoestheauthorsolvetheState-ownedbusinessmanagementandoperationproblem,discussesanindividualhumbleopinion.

keyword:State-ownedbusiness;Managementandoperation;Managementquestion;Strategy

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历史的原因。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的投资资金全部由国家无偿注入,企业的一切投资活动都是按政府的计划实施,“拨改贷”后,国家投资资金虽改为银行有偿贷款,但投资计划仍由政府制订,贷款指标由政府掌管。对企业来说,财政拨款是国家的钱,银行贷款也是国家的钱,二者并没有本质区别,企业对投资效益均漠不关心,致使贷款投资效益低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国家将企业推向了市场,但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依赖行政的恶习却始终没有改变。

2、企业内部因素京的影响。一些经营者为扩大企业规模,高利集资,或通过对出资决策人行贿或给自扣等不正当的手段取得银行贷款,无形中增加了投资成本。加之,企业管理不善,生产经营状况日趋恶化,资金损失严重,无力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有的项目取得了效益,企业也是将银行贷款视同为财政拨款,总是想方设法拖欠、躲债、赖债,而将资金挥霍在其他方面,所欠债务就象雪球般越滚越大,不断累积攀升。

3、政企不分。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虽一再强调政企分开,可实际上政府职能仍严重错位;一方面,政府继续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致使我国国有企业无法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助长了企业依赖行政的恶习;另一方面,政府仍然干预金融机构放贷经营自,往往以行政手段要求金融机构贷款、削弱了银行对企业贷款投资的监督力度。此外,政府单纯追求区域经济的发展,热衷于上项目,盲目投资。

二、解决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

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国有企业扭亏增盈、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1、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负责搞好宏观调控,制定和组织实施产业政策,进行行政管理,维护正常的经济和信用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执法监督。但不得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国有企业应完全脱离对政府的依赖,真正成为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主体。

2、加强我国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企业要适应市场,制定和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高决策水平,搞好风险管理,避免造成损失。

3、调整结构,推进现代化制度建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强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进一步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实现政企分开,政府主要通过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行业管理,引导投资方向,指导企业健康发展。同时,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调整行业标准,扶优限劣,关闭、淘汰一批能耗高、效率低、质量差、污染严重、产品过剩、扭亏无望的小厂小矿,保证优势企业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

4、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一个以成本管理为核心,质量管理为重点、财务管理为根本的管理体系。改以前人管人变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人的机制,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法制意识,依法经营管理。

5、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一是要建立一整套的科学管理制度,改革和完善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理顺各方面关系。二是要建立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建立全新的企业经营者选拔使用机制,把业务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人才吸引到企业领导岗位上,既充分发挥经营管理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又对各方面的行为进行制约和规范。三是要坚持从严治理国有企业。特别要重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真正以严格的科学管理,促进国有企业素质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

篇4

一、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1、原煤产量:1-11月计划74.5万吨,实际84.23万吨,比计划超产9.73万吨,完成计划的113.06%比上年同期84.49万吨减产0.26万吨,降幅0.31%,预计全年完成91.73万吨,比年计划产量80万吨超产11.73万吨,完成计划的114.66%,比去年同期92.86万吨减产1.13万吨,降幅1.22%。

2、精煤产量:1-11月计划94.5万吨,实际96.34万吨,比计划超产1.84万吨,完成计划的101.95%比上年同期77.54万吨,超产18.80万吨,增幅24.25%,预计全年完成105.34万吨,比年计划产量103万吨超产2.34万吨,完成计划的102.27%,比去年同期85.68万吨,超产19.66万吨,增幅22.95%。

3、铁路外运及地销:1-11月计划136.59万吨,实际124.72万吨,比计划少运11.87万吨,完成计划的91.31%,比上年同期110.20万吨多运14.52万吨,同比增幅13.17%,预计全年完成136.92万吨,比年计划149万吨少运12.08万吨,完成计划的91.89%,比去年同期118.28万吨多运18.64万吨,同比增幅15.76%,其中:精煤1-11月计划94.5万吨,实际96.34万吨,比计划多运1.84万吨。预计全年完成105.34万吨。比年计划103万吨多运2.34万吨。中煤1-11月计划42.09万吨,实际28万吨,比计划少运14.09万吨。预计全年完成31.58万吨。比年计划46万吨少运14.8万吨。原煤未按排外运计划,实际外运0.38万吨。

其中:地销煤1-11实际销售15.35万吨。预计全年销售18万吨。

4、生产总进尺:1-11月计划15020米,实际16065米,完成计划的106.95%,比计划多掘1045米,比上年同期15254米多掘811米,同比增幅5.32%,预计全年完成17385米。比年计划16500米多掘885米,完成计划的105.44%,比上年同期16699米多掘686米,增幅4.1%。其中:1-11月开拓进尺计划729米,实际895米,比计划多掘166米,完成计划的122.77%,比上年同期631米多掘264米,预计全年完成1005米。比年计划800米多掘205米,完成计划的125.63%,比上年同期708米多掘297米,增幅41.95%。准备进尺:1-11月计划1900米,实际1868米,比计划少掘32米,完成计划的98.3%,比上年同期2422米少掘554米,降幅22.87%,预计全年完成2008米,比年计划2000米多掘8米,完成计划的100.4%,比上年同期2474米少掘466米,降幅18.8%。

5、原煤制造成本:计划98.02元/T,1-11月实际106.96元/T,比计划超支8.94元/T。去年同期90.22元/T,同比提高16.74元/T,剔除重点工程费用后,全年预计完成97.53元/T,比计划98.02元/T降低0.49元/T。上年同期92.83元/T,同比提高4.70元/T。

6、精煤制造成本:计划177.41元/T,1-11月实际179.04元/T,比计划超支1.63元/吨。去年同期168.53元/T,同比提高10.51元/T,剔除原煤政策性影响外,全年预计完成173.13元/T,比计划177.41元/T降低4.28元/T。去年同期171.32元/T,同比提高1.81元/T。

其中:9级精煤计划180.41元/T,1-11月实际184.93元/T,比计划超支4.52元/T。去年同期170.15元/T,同比提高14.78元/T,预计全年完成181.03元/T,比计划超0.62元/T。去年同期173.55元/T,同比提高7.48元/T,10级精煤计划169.24元/T,1-11月实际178.49元/T,比计划超支9.25元/T,去年同期160.32元/T,同比提高18.17元/T,预计全年172.27元/T,比计划超3.03元/T。去年同期162.31元/T,同比提高9.96元/T,11级精煤计划164.28元/T,1-11月实际163.98元/T,比计划降低0.30元/T,去年同期151.08元/T,同比提高12.90元/T,预计全年完成157.07元/T,比计划降低7.21元/T。去年同期154.71元/T,同比提高2.36元/T,

7、中煤制造成本:计划58.55元/T,1-11月实际59.36元/T,比计划超支0.81元/T,去年同期54.35元/T,同比提高5.01元/T,预计全年完成57.24元/T,比计划降低1.31元/T。去年同期55.29元/T,同比提高1.95元/T,

8、管理费用:1-11月计划2647.33万元,实际2898.56万元,比计划超251.23万元。去年同期2842.65万元,同比超支55.92万元,全年预计支出3138万元,比年计划2888万元超支250万元。去年同期3371.62万元,同比降低233.62万元。

9、财务费用:1-11月计划460.17万元,实际213.57万元,比计划降低246.60万元。去年同期469.40万元,同比降低255.83万元。全年预计227万元,比年计划502万元降低275万元。去年同期490.87万元,同比降低263.87万元。

10、利润:1-11月计划盈利1155.42万元,实际盈利578.21万元,比计划减利577.71万元。去年同期-213.80万元,同比增利792万元。年计划利润1261万元,剔除各项因素外,预计完成全年计划指标。

11、销售损失:1-11月计划32.08万元,实际22.35万元,比计划减少9.73万元。去年同期27.05万元,同比减少4.70万元。全年预计22.35万元,比年计划35万元,降低12.65万元。去年同期57.20万元,同比减少34.85万元。

12、销售收入:1-11月计划23888.34万元,实际24862.57万元,比计划增收974.23万元。完成计划的104.08%,上年同期20335.82万元,同比增收4526.75万元,增幅22.26%,全年预计26508万元,比年计划26060万元,增收448万元。完成计划的101.72%,增幅19.87%。

13、营业外支出:1-11月计划10.08万元,实际208.14万元,比计划超支198.06万元。去年同期11.54万元,同比多支196.60万元。全年预计210万元,比年计划11万元,超支199万元。去年同期43.10万元,同比多支166.90万元。

14、综合产率:1-11月计划71.47%,实际70.47%,比计划降低1%,去年同期69.95%,同比提高0.52%,增幅0.74%。预计全年完成70.4%,比计划降低1.07%。去年同期69.97%,同比提高0.43%,增幅0.61%。

15、精煤产率:计划49.14%,1-11月实际50.88%,比计划提高1.74%,完成计划的103.54%,去年同期49.18%,同比提高1.7%,增幅3.46%。预计全年完成50.8%,比计划提高1.66%。完成计划的103.46%,去年同期49.09%,同比提高1.71%,增幅3.48%。

16、中煤产率:1-11月计划22.33%,实际19.59%,比计划降低2.74%,去年同期20.77%,同比降低1.18%,降幅5.68%。预计全年完成19.6%,比计划降低2.73%。去年同期20.88%,同比降低1.28%,降幅6.13%。

17、内调煤:1-11月计划119.17万吨,实际103.88万吨,比计划少调入15.29万吨,完成计划的87.11%,去年同期调入74.93万吨,同比多得28.95万吨。预计全年完成115.88万吨,比计划130万吨少调入14.12万吨。完成计划的89.14%,去年同期调入81.57万吨,同比多调入34.31万吨。

18、加工费:1-11月计划17.4元/T,实际21.14元/T,比计划超3.74元/T,预计全年完成21.21元/T,比计划超3.81元/T,比同期17.57元/T超3.64元/T。

二、主要成本指标完成情况

㈠原煤制造成本

计划98.02元/T,1-11月实际106.96元/T,比计划超支8.94元/T,增加总成本753.05万元,预计全年完成108.91元/T,比计划超支10.89元/T,剔除各项调整因素11.38元/T后为97.53元/T,比计划降低0.49元/T。

主要因素如下:

1、370工程1-11月累计投入458.41万元,(其中:材料225.74万元,工资150.90万元,电力78.33万元,水费3.44万元)。影响单位成本升高5.44元/T,全年预计投入853.9万元,影响单位成本升高9.31元/T。

2、525准备巷道万吨8米以外岩巷补助,1-10月已结算367米计111.54万元,影响单位成本升高1.32元/T。全年预计结算628米143.54万元,影响单位成本升高1.57元/T。

3、455回风巷返修(按局考核办法4:6),1-10月已结算307米41.17万元,影响单位成本升高0.49元/T,全年预计结算517米67.97万元,影响单位成本升高0.74元/T。

4、寺庄村过路费全年预计20万元,影响全年单位成本升高0.22元/T。

5、保险公司575回风巷全年应赔款42万元,未冲减制造成本42万元,影响全年单位成本降低0.46元/T。

按成本项目分析:

⑴、材料成本:计划16.53元/T,1-11月实际支出25.05元/T,剔除370及455工程投入材料266.91万元后为21.88元/T,比计划超5.35元/T,比上年同期19.68元/T提高2.20元/T。其中:超幅较大的项目有木材、大型材料、其他材料。

坑木:计划1.75元/T,实际2.51元/T,比计划超支0.76元/T,影响总成本升高64.01万元,比上年同期1.64元/T,提高0.87元/T。具体原因一是矿井年度成本测算锚支率70%,实际锚支率56%,架棚支护较计划多2247m,多消耗坑木270m3计24万元。二是准备巷道U棚支护1500m,用板梁代替砼背板(板梁较砼背板节耗9.3元/根),多消耗坑木494m3,计43.99万元。两项共计造成坑木超耗764m3,影响成本67.99万元,影响吨煤成本升高0.81元/吨。。

大材:计划1.95元/T,实际2.56元/T,比计划超支0.61元/T,影响总成本升高51.38万元,比上年同期1.89元/T,提高0.67元/T。原因是:随着平峒三采区、斜井十采区系统不断延伸,运输战线逐渐加长,皮带运输长度达5800m,月度皮带损耗更换率达4%,年投入皮带2609米,此项超耗55.6万元,同时洒排水管路分别延伸2000米增投12.5万元、缆线延伸2000m增投23万元共计超耗35.5万元,两项合计超耗91.1万元,影响吨煤成本升高1.08元/吨。

其他材料:计划2.73元/T,实际5.98元/T,比计划超支3.25元/T,影响总成本升高273.75万元,上年同期6.01元/T,同比降低0.03元/T。主要超耗原因一是掘进总进尺较计划多掘1045m,增加材料消耗56.7万元(其中开拓多掘166米增投36.5万元、回采多掘878米增投20.2万元);二是质量标准化达标治理投入53.71万元(其中盘区轨道巷治理投入21.85万元,大巷运输治理投入31.86万元);三是安措费用投入97.44万元(其中皮带综保10套7万元、双风机双电源投入风机16台风机自动切换开关8套共34.9万元、455回风巷翻修32.1万元、购置通防仪器690台件15.6万元、9#风井完善2.93万元、其他4.91万元);四是为了克服地质构造影响、减少采煤机械事故,2003年采面机组全部采用破岩滚筒,破岩滚筒稿形截齿较普通截齿单价高93.2元,1-10月累计投入稿形截齿3032块多投入28.25万元;五是材差计划-5.25元/T,实际-4.6元/T比计划少完成0.65元/T,比上年同期-4.87元/T,同比少完成0.27元/T。以上五项因素造成成本指标增加296.27万元,影响吨煤成本升高3.52元/吨。

⑵、工资福利费:计划34.13元/T,1-11月实际39.96元/T,剔除370工程150.9万元后为38.17元/T,比计划超4.04元/T,比同期35.23元/T超2.94元/T。

⑶电力:计划6.70元/吨,1-11月实际6.55元/T,剔除370工程78.33万元后为5.62元/T,比计划降低1.08元/T,比同期5.83元/T降低0.21元/T。主要是对大型设备避峰填谷,减少无效开机,措施较好。

⑷折旧费:计划20.98元/T,1-11月实际17.60元/T,比计划降低3.38元/T,主要是产量拉动影响,上年同期11.88元/T,同比提高5.72元/T,同比升高主要是李雅庄调入洗煤设备及变更折旧年限增提折旧所致。

⑸修理费:计划6.13元/T,1-11月实际4.59元/T,比计划降低1.54元/T,比同期5.11元/T降低0.52元/T,主要通过机修体制改革,执行强索赔、大租赁,提高自制能力后,减少了委外修理。

⑹塌陷费:计划0.30元/T,1-11月实际0.34元/T,比计划超支0.04元/T,比同期0.27元/T超0.07元/T。

⑺其他支出:计划4.75元/T,1-11月实际4.36元/T,剔除370工程水费3.44万元后为4.32元/T,比计划降低0.43元/T,主要是冬季取暖等费用还没有完全计入,比同期3.37元/T超0.62元/T。

㈡精煤制造成本

计划177.41元/T,1-11月实际179.04元/T,比计划超支1.63元/T,总成本超157.02万元,如按分级别计算,实际比计划超771.48万元,(其中:9级精煤超77.9万元,10级精煤超694.78万元,11级精煤降低1.2万元)。剔除原煤政策性因素后预计全年实际173.13元/T,比计划降低4.28元/T。

主要因素有:

A、经集团公司质检处核实,1-11月份内调煤煤质超灰扣款138.69万元,受核算办法影响不能反映洗煤成本,影响精煤总成本升高123.05万元,精煤单位成本升高1.28元/T。

B、内调原料煤1-11月计划119.17万吨,实际103.88万吨,比计划少调15.29万吨,(其中:李雅庄矿少调入12.92万吨),按(87.82-74.26)=13.56元/T计算,影响洗煤成本增加207.33万元,影响精煤单位成本升高1.91元/T。

C、按分级别精煤回收率计算影响精煤总成本升高242.65万元,影响精煤单位成本升高2.52元/T。(其中:10级精煤计划产率52.5%,实际51.24%,比计划降低1.26%)

D、加工费计划17.4元/T,实际21.14元/T,比计划超3.74元/T,影响精煤总成本增加442.78万元,影响精煤单位成本升高4.6元/T。

加工费超支因素:

①计划因素影响,02年外购煤9万吨,(其中精煤7万吨,中煤2万吨)负担加工费158.13万元,03年计划未考虑,影响03年加工费计划1.06元/T。

②入洗量超设计能力,生产延时,无法避峰填谷,峰谷单价差0.16元/度,影响电力费用增加88.83万元,影响加工费单位成本升高0.67元/T.

③入洗量超设计能力,设备磨损加大,配件投入相应增加,影响配件超耗0.28元/T。

④11#和10#煤可浮性差,药剂投入量增加0.079元/T,多投入20吨计7.86万元,煤泥系统负荷大,增加设备投入52万元,影响单耗增加0.45元/T,中煤落地洗矸倒矸运量增大,同比增加4.46万吨,增加费用305万元,影响单耗0.23元/T。

⑤综合回收率实际比计划降低1%,少产出1.9万吨煤,影响加工费提高0.3元/T。

⑥局电力峰谷单价调高0.07元/度,增加加工费38.86万元,影响单位成本升高0.29元/T。

⑦由于生产延时二班改三班生产,增加汽暖及水费19.8万元,影响单位成本升高0.15元/T。

⑧由于内调煤质下降,小时入洗量实际比计划降23吨/时,开车时间延长118小时,降低效率3%,影响费用增加27.16万元,影响单位成本升高0.2元/T。

㈢利润完成情况分析

1-11月累计实现利润578.21万元,比计划1155.42万元,减利577.71万元,主要因素:

1、销售成本影响,减少利润433.62万元。

其中:精煤成本计划177.41元/T,实际成本178.08元/T,超支0.67元/T。影响减利438.16万元。

中煤实际成本58.42元/T,比计划58.56元/T,降低0.14元/T,增利4.54万元。

销售成本超支主要是:①生产成本过高,原煤成本比计划提高1.63元/T。②产率未达到计划指标,综合产率降低1%,其中10级精煤影响较大,10级精煤占全部精煤比重的78%,累计产量达75万吨,10级精煤计划产率52.5%,实际51.24%,降低1.26%,造成多入洗原料煤3.51万吨,影响入洗煤成本升高308万元,产率降低主要是毛煤质量差,入洗煤灰分比计划高出4.17%,对入洗煤成本影响较大。

2、期间费用影响

①管理费用计划2647万元,实际支出2898万元,超支251万元。

超支因素:a技术开发费受销售收入影响多提9.74万元。

b局收农民工返乡金67.91万元。

c以前年度返乡金及伤残补助金77.5万元。

d上级管理费、质量标准化基金、安措基金等受产量拉动,超计划提取36.09万元。

e养老金比例提高(由19.40%增为20%)增提19万元。

f下岗人员生活费60万元。

g差旅费实际49.76万元,比计划36.67万元,超支13.09万元。

h办公费实际35.62万元,比计划23.83万元,超支11.79万元,其中:印刷费支出17.59万元,比计划10万元超支7.59万元,电话支出17.35万元,比计划13.2万元,超支4.15万元。

i业务招待费实际18.43万元,比计划23.83万元,降低5.4万元。

②财务费用影响

1-11月份实际支出213.57万元,比计划460.17万元降低246.6万元。

3、营业外支出影响:计划10.08万元,1-11月实际支出208.14万元,比计划多支198.06万元,主要因素为:①固定资产报废净损失191.99万元。②铁路延期费超计划5.06万元。

三、重点工程完成情况

㈠370工程情况:

⑴工程完工情况

1-11月份370工程共完成工程量895米,投入各项费用700.41万元,其中已计入成本费用458.41万元,挂帐242万元,12月份预计完成110米,投入153.49万元,全年预计完成1005米,总投入853.9万元。

⑵工程结算情况

1-11月份370工程量结算808米,计451.92万元。

辅轨2360米结算65万元。

架空线延伸700米结算3.9万元。

风水管延伸结算20.27万元。

付斜井排水23.95万元。

共计565.04万元。

⑶12月预计结算情况

12月370工程预计结算197米89万元,付斜井返修85万元,第一、第二强力皮带安装50万元,预计结算224万元。

全年预计结算789.04万元。比投入量853.9万元少64.86万元。影响原煤成本增加64.86万元。

㈡525准备巷道

1-10月工程量局考核367米,结算111.54万元。11-12月预计结算261米32万元。预计全年结算628米143.54万元,按局考核办法应补贴成本143.54万元。

㈢455回风巷返修

1-10月份已结307米,41.17万元。11-12月预计210米26.8万元。全年预计517米67.97万元,按局结算办法应补贴原煤成本67.97万元。

以上三项工程费用共影响原煤成本276.37万元。

四、2003年主要经营管理工作

1、强化过程控制,严细结果考核,推进了经济运行考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一是严格月度成本预算计划的制定,着眼阶段生产经营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材料成本消耗计划,并将此计划作为月度经济运行过程化管理的依据;

二是严格大材投入和资金使用逐级审批制度,杜绝先斩后奏的不规范现象,提高了投入使用的计划性;

三是认真开展月度分部经营分析活动,对各事业部月度生产经营活动立足计划组织、成本管理、日常经营管理三个方面的运行质量进行考核,对未完成计划、成本超支、日常管理不严细的对照经营考核标准严格考核兑现,确实把成本否决、工资负亏制度落到实处,提高了各单位成本经营管理意识,确保经济运行质量。1-10月份对各事业部月度经营考核累计否决工资503.27万元。其中5月份原煤部、8月份洗煤部因生产计划完成差、成本超支分别按85%、80%借资,部内管理人员全部只发基本生活费,9月份对洗煤车间因管理方面原因造成产率不平衡的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洗煤调度、洗煤生产、化验室三个主要责任部门的负责人和水洗、浮选车间正职予以严厉的通报处理,这些部门管理人员全部只发基本生活费和基本工资,取消当月一切奖励。

四是进入下半年,根据矿井采掘生产实际,洗煤入洗原料煤不足,矿井安全补欠投入增大的现状,及时修订完善了经营管理考核方案,确保经营管理工作在落实监督管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需要,确保各项生产经营工作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中良性发展。

2、加大内部机制改革力度,积极挖潜增效,实现经济增长点的多元化;

一是“全方位、全租赁、大管理、强索赔”推行机修体制改革,提高了设备维护保养和检修质量,提高了设备周转率,减少了设备占用,杜绝了设备闲置,修理费和设备租赁折旧费两项消耗指标明显下降。修理费---计划6.13元/T,实际4.59元/T,比计划降低1.54元/T,129.7万元,其中:设备租赁折旧费---计划128.33万元,实际120.16万元,比计划降低8.17万元。

二是多角度开展后勤体制改革,推行个别网点个体经营承租制。3月份起对托儿所实行了租赁,年租金3200元;6月份起对食堂闲置场所进行改造,成立5间小吃铺并进行承包经营,年租金11160元,同时分流富余人员2人年节资1.44万元。以上两项改制年可创效28760元,同时盘活了长期闲置的部分资产18万元。

三是对职工澡塘洗衣房7月份起实行市场化改造,全部推行有偿服务,3人创收自养,保证了服务质量,年创收23520元。

3、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全力落实项目责任制:

对370开拓、采暖工程改造两项重点工程,根据集团公司推行项目责任制考核的要求,及时成立了领导组,进一步严细工程组织、细化分步工程量、明确施工工期和项目责任,使两项工程圆满完成。370开拓到年底可实现水平通风系统、主辅运输系统、临时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五大生产系统投用,全年完成开拓工程量1005m,完成工作量853.90万元;采暖工程改造成立了“一办三组”管理机构,提前核实工期,明确标准,严密组织,调集三支队伍分片负责,明确有关科的队领导重点负责,确保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且改造效果明显,计划投资230万元,实际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

五、2004年度经营工作思路及一季度经济运行主要措施

1、工作指导思想

以成本管理为中心,加强过程控制,突出成本考核;

以创效增收为目标,落实主辅分离,拓宽增效渠道;

以技术进步为手段,更新工艺装备,实现降耗增效;

坚持谁分管谁负责的分部经营责任制,进一步理顺矿井经营管理格局。

2、2004年主要工作措施

①执行经营指标下移、管理责任明确、考核监督及时的经济运行管理原则,全力推行谁分管谁负责的分部经营管理责任制,实现管和理的高度统一;

②推行成本预算目标管理制度,按月度生产组织或单项工程作业计划,充分考虑不同时期工作特点,认真测定消耗预算,做到工程量和费用指标计划同步下达。继续坚持大型投入、批量投入和单项工程消耗预算逐级审批制。

③加强经营过程的监督控制,继续开展月度经济运行分析活动,及时查找成本管理中的漏洞,实现过程与结果双重考核;版权所有

④积极依靠技术进步,克服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矛盾的困扰,同科研院校寻求合作,彻底解决支护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年度双锚支护率力保70%以上;

⑤加强回收材料的再利用,对变形腐蚀无法复用的支护钢材进行改造加工,制作锚杆托板等进行复用,对部分报损支柱立足自身大修复用,逐步消化闲置资产;

⑥认真贯彻落实好集团公司关于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实施方案,达到提高企业生存竞争能力的目的,具体意见:

一是家属住宅区推行“小区物业化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实行费用总体承包,为05年全面施行后勤分离打好基础,坚持环卫、门卫、防卫服务人员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推行兼职并岗制度,杜绝多重设置的用人现象;

二是职工食堂推行餐馆化经营,经营方式以个人经营、市场化服务为主,脱离母体,逐步走向社会;

篇5

乙方:××× 身份证号码:

甲、乙双方就甲方委托乙方全权经营甲方投资的位于省的酒吧事宜,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本协议:

1. 酒吧由乙方一人投资兴办;

2.乙方全权委托甲方经营管理上述酒吧;

3.乙方按下列方式支付甲方报酬:

(1)每月固定工资  元;

(2)若月营业额达  元(包括  元),按月营业额  %计提奖金;

若月营业额达  元-元,按超元部分按 %计提奖金;

若月营业额达元以上,则超元部分按  %计提奖金。

(3)乙方领取报酬时间为下  个月的 日。

4.甲方应按月将经营情况书面告之乙方;

5.甲方应合法经营;并承担因违法经营而给乙方及酒吧造成的一切损失;

6.甲方与钟坚明就酒吧事宜所签协议系乙方授权甲方签署;

7.为方便酒吧经营,乙方出资以按揭方式以甲方名义购买汽车一辆,车辆实际所有权人为乙方;

8.在经营期内,涉及酒吧的一切债权债务由甲方承担,若给乙方造成经济损失,甲方应给予赔偿;

9.经营期满后,洒吧若经营亏损,则甲方应承担  %部分亏损额,乙方承担  %部分;

10.本协议有效期自  年  月  日至年月  日;

11.经营期内,因甲方原因、不可抗力或其他原因导致酒吧无法经营,乙方有权终止协议;

12.乙方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在经营期内以转让、出购等方式处置酒吧;

篇6

【关键词】服装品牌;品牌经营;经营模式

一、服装品牌的价值

“品牌”一词起源于19世纪盛威士忌酒的木桶上的区别性标志。数百年来,品牌随着商品的流通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应验了国际广告界泰斗大卫·奥格威曾说过的一句话:“品牌是生活结构的一部分。”随着中国告别了几十年产品短缺的买方市场,市场经济日渐成熟,品牌意识已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占据重要位置。

品牌超越物质而在意识层面独立存在的附加价值,对产品占据有利位置、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尤其是在服装产品上,这种意义体现的更为鲜明。

1.设计方面:服装不仅具有物质上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美学价值。

2.生产方面:品牌不仅起到了与其它同类商品相区别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表达了产品质量特征,不同品牌代表不同企业的工艺特性和产品质量水平。如“皮尔·卡丹”表示高档西服,表达了面料、款式、色彩、做工都具有一流水平。

3.销售方面:没有竞争的存在,就不需要品牌。消费者的需求已从单一化、同质化向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消费者对服装文化、品位的需求越来越讲究,消费行为也越来越成熟。

4.心理方面:品牌使消费者获得了一种社会形象,一种文化价值及自我评价,成为消费行为的认同和情感归属的对象,使他们在消费的同时得到心理上多层次的满足。

二、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在现代商战中,再好的品牌,如果没有完善的营销通路和务实的运营体系,终究是昙花一现。现阶段已有不少服装企业在品牌竞争中备尝甜头。“杉杉”、“七匹狼”、“仕奇”、“白领”、“庄吉”等知名品牌凭借其品牌优势效应,赋予了服装产品的高附加值,在内、外销市场上均取得不俗的业绩,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1.品牌经营战略是营造服装品牌的必要手段。在营销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个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是一个有意识的经营过程;要创造一个赋予影响力的品牌,必须保持品牌形象和识别的统一性,形成一个明确的核心价值观,以跳出仅以盈利为目标的巢穴,从而取得强有力的理念支持,并通过有效的市场传递,赢得市场的信赖,取得消费者的认同。“名牌的背后是文化”,跳出产品说产品方能造就强势品牌。

2.加强内部建设是服装产业品牌经营的保障。企业要向外扩张发展,首先应致力于自身的内部建设,否则上述一切均为空谈。人才资源储备、完善的架构平台、良好的运行机制、浓厚的企业文化等等都是企业经营品牌的基础保障。

三、实施服装品牌经营战略的模式

根据服装品牌运作的主体不同,实施服装品牌经营战略的模式有以下四种形式可供选择:

1.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服装品牌为生产企业所有。生产企业开发与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负责企业整个市场的品牌宣传;中间商将产品推向市场,负责所在市场区域的品牌形象宣传,福建石狮七匹狼集团公司在利用中间商进行品牌经营方面做得比较成功。该企业经营的服装为“七匹狼”品牌男士系列,其拳头产品为男士夹克及T恤,以30岁以上的成功男士为其目标消费群体。企业在创牌初期,导入了CI,通过大众媒体做了一系列广告,形成初步的品牌效应。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的优势就是借用销售区域的商业销售网络,但同时也增加了销售渠道的管理难度。通过组建销售渠道风险基金对中间商的经营风险进行控制,能够对中间商的经营行为进行引导与协调。

2.以非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这是一种以品牌无形资产为核心的资产运作模式。品牌经营者的资本实力一般较强,其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品牌与销售渠道的开发、维护及管理,具体运作方式有特许专卖和公司连锁两种形式。以非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的优势是能利用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生产出与品牌形象一致的服装产品,从而可以集中精力从事品牌开发与管理、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品质控制、销售渠道的管理与控制、市场信息管理等纯品牌经营行为。

3.双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主体由超级商场或大型连锁店与生产企业构成。超级商场或连锁店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赢得顾客,形成良好的商业信誉。

4.以贸易为中心的一体化的品牌经营模式。这是一种集供、产、销、贸于一体的品牌经营模式。但在资源的配置上向服装贸易与零售倾斜,通过组建服装企业集团,将服装营销的四个环节分开,形成利益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由集团总部进行市场营销的协调与控制。这种经营模式的具有商誉独享、形象统一、价格统一、市场风险容易控制、销售渠道容易控制与管理、市场反应速度快等优势。香港旭日集团在打开我国休闲服装市场时采用了这一模式。一方面,它以控股的方式建立了稳定的服装生产基地,使其产品的品质及交货期更容易得到保证,从而提高其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另一方面,它以集团募集的自有资金,在我国大中城市建立了数百家(下转第152页)(上接第21页)属于自己的连锁店,通过强大的零售网络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

四、服装品牌经营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品牌的使用直接关系着消费者、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品牌策略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品牌变成市场上知名度高的名牌。世界著名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不是创名牌的过程。只有创立了名牌,才能有效的保护民族工业,保住和扩大国内市场,挤占国际市场,国际服装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的竞争,名牌的多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服装行业强弱的标志。

篇7

一、资本经营的概念

目前在关资本经营的讨论中存在多种观点,不论在提法上还是在界定相关内容上都有所差异。有的称谓“资本运营”,强调“存量资产”的流动与重组;有的称谓“资产经营”强调“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的优化配置;有的称谓“资本营运”,强调“可支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谋划与配置。我们主张采用“资本经营”这一术语。首先从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的关系看,根据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关系,“资产=资本”,如果从产权关系的角度看,这一平衡式还可描绘成“企业法人财产=债务资本+股权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资产与资本也是分离的,即资产以物权的形式由企业的经营者掌握,而资本则以股权或债权的形式由出资人或债权人拥有。从狭义的角度讲,资产经营的对象是企业法人财产,强调的是资产物权的交换或转让,即通过改变资产的实物组合形态或存在方式,通过吸收、集聚资产的方式实现资产经营规模的扩张和增值;资本经营的对象是资本,强调的是股权、债权的交换或转让,即通过资本的流动、重组、转让(兼并与收购)等方式实现资本的扩张和增值。从广义的角度讲,资产是资本的载体,资产是实物形态,资本是价值形态。资产与资本是从两个不同方面说明同一事物。事实上,在资产经营中就可能包含股权的形成或转让,而在资本经营中也可能会涉及到资产的重组、置换或转让等。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两者没有本质区别。但两者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资产经营强调的是资产经营的物质流,资本经营强调的是资本经营的价值流,不但包括实物资产的价值变化,而且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的优化配置。由于资产实物形态的流动和重组必须借助于价值形式进行,即资产只有资本化、证券化才能进行交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经营”比“资产经营”的概念更宽泛些。至于“资本经营”、“资本运营”、“资本营运”,我们认为这些提法并无内涵上的区别,只是人们习惯上不同而已。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资本经营是以实现资本保值增值为目的,以价值形态经营为特征,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重组和资本结构的优化配置,对企业全部资产或资本进行综合运营的一种经营活动。

二、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

资本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时所要采取的一种战略措施,它以生产经营为基础和起点,经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最终又回到生产经营,为生产经营服务。但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在经营对象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经营对象不同。生产经营的对象是各种产品或劳务,经营的核心问题是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及变化趋势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资本经营的对象是价值化、证券化了的物化资本,或者说是资本化了的企业资源,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提高资产的运行效率,确保资本保值增值。前者经营的是实物形态,后者经营的是价值形态。

(二)市场条件不同。生产经营面临的市场主要是商品市场,经营者关心的主要是原料和产品的市场价格、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资本经营面临的不仅是商品市场,更主要的是资本市场,经营者更关心各种证券的价格、金融市场的动态、资金的流向等。

(三)发展战略不同。生产经营是一种内部管理型战略或称产品扩张型战略,即在现有的资本结构下,通过调整内部资源,包括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调整组织结构、提高管理能力等维持并发展企业竞争优势。资本经营是一种外部交易型战略或称资本扩张型战略,即通过吸纳外部资源,包括兼并、收购、联合等活动迅速扩张企业可控制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方式下,企业不仅可视为某一生产部门,也可以看作是价值增值的载体,通过企业的“买卖”实现资本扩张和价值增值。

(四)资本循环不同。生产经营中的资本循环一般依次经过供、产、销三个阶段,顺序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态。资本经营中的资本循环,从广义的角度说,不但包括了生产经营的三个阶段,而且还包括资本的筹措和投放,其资本形态包括虚拟资本(产权凭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等;从狭义的角度说,资本经营可越过产品这一中介,以资本的直接运作方式(购并、融资、资产重组)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其资本形态表现为虚拟资本和货币资本两种形态。

(五)收益来源不同。生产经营的收益主要来自向市场提品和劳务所取得的利润,并以此实现原有资本的保值增值。资本经营的收益主要来自于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后生产效率的提高所带来的经营收益的增量,或生产效率提高后资本价值的增加,在某种情况下也直接表现为购售活动的资本利得收益。

三、资本经营的基本方式

资本经营的方式在不同的论著中有不同的表述,从资本价值总额变动观察,资本经营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做加法,即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发展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二是做减法,即淘汰一批长线产品和亏损企业,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为经济发展减亏解困;三是做乘法,即走联合、并购、控股、参股之路,在启动存量资产,缩短建设周期,促进存量资产优化组合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

从具体运作实践分析,企业资本经营的方式主要有五种:

(一)股权转让式。股权转让式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资本经营方式。它又可细分为协议转让与无偿划拨两种方式。股权转让的对象一般是国家股和法人股,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且国有股、法人股在企业中占绝对比重,通过国有股权的转让与集中,成为上市公司重组过程中最迅速、最经济的一种方式。上市公司股权无偿划拨是指上市公司的所有者(一般是指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将上市公司产权(通常指国家股)无偿划拨给有关公司的重组行为。

(二)并购、联合式。并购与联合是企业资本经营中最为活跃的运作方式。并购方式一般有购买式,即并购方出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资产以获得其产权,并购后,被并购公司的法人主体地位随之消失;承债式,即并购方以承担目标公司债务为条件接受其资产并取得产权,这种形式在我国现实中应用最为广泛;控股式,即一个企业通过购买目标公司一定比例的股票或股权达到控股以实现并购的目的;吸收股份式,即并购企业通过吸收目标公司的资产或股权入股,使目标公司原所有者或股东成为并购企业的新股东的一种并购手段;杠杆式,即指并购方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为抵押,通过举债融资对目

标公司进行并购的一种方式。据统计,1997年全球企业购并总额达12023亿美元。世界范围内并购浪潮最显著的特点是强强联合,继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出资126亿美元收购麦考移动通信公司后,波音公司购进拥有世界民用客机15%市场占有率的麦道公司,并引发了欧洲航空公司的联合。在我国,继1997年8月广东TCL电子集团实现了与年销售额10亿元的河南新乡美乐电子集团的联合后:9月北京西单市场集团与北京友谊商业集团结束单体经营合二为一,组建了北京最大的商业企业集团,总投资15亿元;11月由江苏南京地区四家特大企业金陵石化公司、扬子石化公司、仪征化纤集团公司、南化集团公司及江苏省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中国东联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三)资产剥离式。资产剥离是指将非经营性闲置资产、无利可图资产以及已经达到预定目的的资产从公司资产中分离出来。从表面上看是公司规模的收缩,但其实质是收缩后更大幅度更高效率的扩张。资产剥离使公司选择适合自己经营的资产,剔除自己不善于管理的资产,可大大提高公司资产运作效率。资产剥离的方式一般包括减资、置换、出售等。国外一项研究表明,与同业兼并相比,无关联行业兼并的成功率很低,这种兼并后的低效率往往使公司在兼并后重新剥离资产,出售分支机构和其他经营单位。如赛格集团在资本经营中,采取激活有效资产与流动无效资产并重的策略,在盘活有效资产的同时,采取种种方式,让无效资产也流动起来。在1993年至1996年4年间,对那些产品不适应市场需要,资产回报率低,且不符合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的26家企业,果断地进行清理和解散。对一些承担无限责任、经济效益低下的6家租赁企业宣布终止经营,对部分严重亏损的12家国内外销售网点予以撤消。对一些参股比例小、经营无前途的企业和虽然处于盈利状态,但从整体上看对集团发展帮助不大的企业进行股权转让,到1997年初,已转让股权10家,还有17家在洽谈之中。对一些因经营管理不善,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宣告破产。在4年间,赛格集团成功地调整了50多家企业,收回资金2亿多元,使资本在运动中得到了增值。4年间,集团不仅消化了历史上2亿元的潜在亏损,而且实现税后利润11.85亿元,其中1996年实现税后利润3.5亿元,比1992年增长了3.5倍。

(四)租赁、托管经营式。租赁和托管这种方式能够在不改变或暂时不改变原有产权归属的前提下,直接开展企业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从而有效地回避了企业破产、购并过程中某些问题和操作难点,是现有条件下大规模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方式之一。如江苏大地集团租赁了停产半年多的黑龙江安达植物油厂、租赁了亏损的徐州利康尔食品厂,既解决了自己的生产线短缺问题,又盘活了闲置的资产。又如,1996年,南京金箔集团公司托管经营南京起重电机厂;鞍山一工采用期权方式托管辽工集团的三家合资企业等。由于租赁与托管并没有引起产权变更或资本易位,因此它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本经营。但与破产兼并相比,租赁和托管可以避免破产、兼并等某些敏感性问题,引起社会震动小,操作成本低,且能起到稳定社会、减轻政府负担的社会效应。因此有人把租赁与托管经营称为“承包的有效延伸,兼并的温和过渡”。

(五)品牌经营式。品牌经营主要是利用名牌效应进行低成本扩张。名牌作为一项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市场开拓力、文化内蓄力、信誉辐射力、资产扩张力和超常获利力。如无锡小天鹅集团利用“小天鹅”商标与武汉荷花洗衣机厂联姻,既实现了小天鹅的品牌价值,又盘活了荷花洗衣机厂闲置的生产线。双方战略合作3年之后,到1997年底,荷花洗衣机厂向小天鹅集团赠送3410万元固定资产的51%的产权,从此正式成为小天鹅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这是小天鹅集团由品牌经营迈入资本联合的新举措,也是国内企业重组方面的一个新动向。

在实务操作中,不同形式的资本经营方式可单独运作,也可结合在一起共同使用。

四、资本经营的现实误区

资本经营作为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手段,曾被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成功地应用,并创造了企业超常发展的经营业绩。但是,由于资本经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时间较短,加之资本经营所需要的制度环境和条件尚不完全,以至于在资本经营的理念和操作中存在着不少误区,从而使一些实施资本经营的企业未达到预期目的。

误区一,认为资本经营高于生产经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士认为资本经营是一种高级的经营形式,企业要从生产经营转向资本经营;而一些企业抓住资本经营题材,在行业内外、地区内外大举扩张,忽视了自己的主营业务。这种观念上的错误极有可能把资本经营引入歧途。

从理论上说,资本经营属于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业务,与生产企业有关的主要是并购、融资、股权重组、资产重组等项业务。这些业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暂时脱离生产经营而单独运作并获得一定的资本收益,但本质上资本经营最终必须服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这是因为,第一,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的手段,只是经营方式不同,前者侧重于产品扩张,属于内部管理型,后者侧重于资本扩张,属于外部交易型,两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并无高低之分。第二,生产经营是资本经营的起点和归属,也是资本经营存在和效能发挥的基础。从经济学意义上说,能够创造市场需求的物质产品的生产经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资本增值的源泉。作为建立在生产经营基础上的一种经营手段,资本经营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在条件,诸如要有名牌产品、要有过硬的核心技术、要有相应的管理优势、要有完善的销售网络等。也就是说,只是具备良好的生产经营基础的企业才能有效地实施资本经营,很难设想一个生产经营境况较差的企业能够成功地进行兼并或收购活动。

误区二,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有些人认为兼并、收购某些与自己主业无关的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会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稳定的经营利润。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实行无关联多元化经营战略,不太熟悉所进入的行业,反而会加大风险。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言,一个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决策延误越多。无关联多元化使企业所有者与高层经理进入全新的领域,对并购对象所在行业不甚了解,往往难以作出明智的决策。同时,这些并购还使企业分支机构迅速增多,链条拉长,使总部很难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迅速作出反应和决策,单纯追求投资领域多元化经营是资本经营的最大误区,它使主性业不精,副业不旺。无关联多元化扩张的结果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跳跃性发展和机遇,反而使本充满活力的企业走向衰退或破产。有的企业本无良好的基础和业绩支撑,由于收购项目与企业原先所具有的核心产品、技术缺乏内在的联系,又未能在新产品中培育出新的核心产品,最终把自己原有的竞争优势也丧失了。

误区三,过分强调低成本扩张。在目前的资本经营中,有一些比较流行的方式,诸如无偿划拨式、自愿联合式、无形资产控股式、企业托管式、承债并购式、租赁式、产权置换式、联合参股式、股票发行上市式、定金收购式等。所有这些方式,

相对于全额并购方式来说,直接动用的现金较少,甚至“一分不动”就可以实现并购目的。这种看似低成本的扩张方式很为一些企业界人士所看好。事实上,许多并购案例,看起来直接投入很少,其实背上了巨额债务和无底的开支负担。这些成本或费用主要包括:

第一,并购前期费用,主要包括:(1)交易成本,即并购过程中所发生的搜寻、策划、谈判、文本拟定、资产评估、法律鉴定、公证等中介费用;发行股票时支付的申请费、承销费等。(2)改组改制成本,在并购或资产置换或托管方式下,并购方还要派遣人员进驻,要安置原有领导班子和富余人员,要剥离非经营性资产,要淘汰无效设备,要进行人员培训,要建立新的董事会和经理班子,这些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3)更名成本,并购成功后,还要发生重新注册费、工商管理费、土地转让费、公告费等。

第二,并购后费用。为使并购企业立即运行起来,还需要支付:(1)启动资金或开办费;(2)为新企业打开市场,必须支付的市场调研费、广告费、网点设置费等;(3)管理费,既包括与新企业有关的生产、技术、人员的费用,也包括因公司总部管理链条拉长而加大的管理费用;(4)财务费用,既包括承债式并购或租赁式经营所需支付的原有的债务本息或租金,还包括为新企业发生债券、取得银行借款所需支付的债务本息。

第三,机会成本。一项并购活动所发生的机会成本不仅包括并购活动中的实际费用,还包括因这些费用支出所放弃其他投资而减少的收益,即“机会成本=并购实际费用+投资于其他项目的收益”。

1997年6月,湖北康赛集团有限公司为填补真丝类产品生产空白,实现低成本扩张,决定兼并浙江亚马丝调集团有限公司。双方签订初步兼并协议后,康赛就借给亚马200万元资金,让其先行启动生产。随后花费了近百万元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对亚马公司进行资产评估和审计。随着审计和评估前期工作的开展,亚马内部的诸多问题逐渐暴露,使康赛面对无数的“黑匣子”而无法解决,兼并终于陷入僵局。康赛兼并亚马计划搁浅,其原因之一就是康赛在没有弄清亚马公司真实情况下就匆忙与之签订兼并协议,结果不但没有吃到“馅饼”,反面濒临“陷阱”。

误区四,把资本经营等同于股票上市和企业改制的妙方。资本经营作为企业的一种外部交易战略,不仅在微观上具有扩大企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效应的作用,而且在宏观上具有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盘活存量资产的效能。正是资本经营这一特殊作用,引起了我国经济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与关注,以至于以此相关的话题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和热点。但在资本经营的实务操作中,许多企业把它等同于股票上市或股票炒作。于是一些经营状况不佳、本身不够上市条件的企业,却通过母体裂变,将企业中效益好的部分组成股份公司,企图上市“圈钱”。另外一些小型企业为达到上市目的,通过各种方法寻求与其他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一旦取得上市资格,企业内部又各自为政,经营分散,既谈不上主业,也未形成规模,使企业成为一个个“独联体”。甚至一些经营亏损的企业,为实现扭亏,不是在主营业务上努力,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盘活土地存量资产,通过土地评估和置换取得级差收益,仅在账面上作文章。

资本经营与股票上市有一定的联系,如股票交易可为企业兼并、收购和重组提供一些便利。但股票交易并不是资本经营的唯一的形式,事实上大多数企业是非上市公司,股票不上市,则很难通过股票市场进行资本经营活动。资本经营也不等于股票交易,很多企业有意无意将其当成一回事,放弃主业于不顾,从事股票、证券的炒买炒卖,不但有悖于资本经营的初衷与本质,而且可能使企业陷入更糟的境地。

事实上,资本经营作为企业外部扩张的有效机制,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企业的净资产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资本经营中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或产权流动实质上就是资本关系的重新界定,企业的并购、分拆都依赖于一定资本规模这一基础,没有一定规模的主营业务,没有一定规模的净资产,企业的融资和投资策略都会受到限制。因此,资本经营不是也不应该是任一企业随时都可进行的,不是也不可能是所有企业都能引用的灵丹妙药。

误区五,把资本经营异化为政府行政推动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经营主体必须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而不是政府。但由于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及企业产权改革不到位,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对企业资本经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介入是必要的,它对于解决国有企业资产配置中的“凝固性”和“偏置性”,促使资源流向资产运营效率高的行业或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地方政府不是从效率效益原则出发,而是从政绩出发,把资本经营搞成“群众运动”。1998年初,少数地方在国有小企业改制中,出现了一股出售小企业成风的倾向,某些地区甚至召开动员大会,定进度,压指标,实行“一卖了之”的政策。有的地区借助政府力量,组建了一批并未形成规模效益和集团优势的“企业集团”,甚至把一些效益很差陷入困境的企业依靠行政力量硬性搭配效益好的企业,大搞“拉郎配”,结果坏的企业没变好,好的企业被拖垮。政府对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实施优惠政策(如减免债务等,转移不良资产),不仅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培育,而且也使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失灵。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说,在企业资本经营过程中,任何资产的转让、交换、分离、合并都意味着企业产权和产权关系的改变。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企业产权主要包括出资者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出资者一旦把资产变为资本金注入企业,就以价值形态存在于企业,从而与出资者的其他财产相分离,变成了企业法人财产;出资者不能再直接支配这一价值形态的财产,并且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从企业中抽回;出资者依法享有财产收益权和产权转让收益权,依法约束和监督企业的经营活动;出资者不能随意直接干预企业法人财产权,只能运用其所有权的让渡去影响企业的行为和资产的重组。企业法人财产权一般由董事会代为行使,并得以自主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企业资本经营的主体应是具有法人财产权的企业,政府的责任只是为企业实施资本经营提供外部条件,制定经济规则和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资本经营必须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必须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有效监督下进行,但有效监督决不是包办代替。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出资者应该多元化,不能只有一个国家股东,且国家股东不宜占绝对控股地位,否则企业永远不能改变政府的附属地位,也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资本经营自。

误区六,把资本经营作为逃债废债的渠道与途径。在当前的现实中,许多企业热衷于资本经营的内在动机是为了逃避债务。自1995年以来,按照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我国进行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本结构、组建企业集团和国家控股公司试点及“抓大放小”、“三改一加强”等工作,对企业实施资本经营,包括资产重组、业务重组、债权债务重组等。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借重组之机,采取各种形式逃避银行债务,如搞假破产、合资嫁接、母体裂变、国有民营、化整为零、金蝉脱壳等方式逃避和架

空对银行的债务。同时,政府的一些政策,又助长了这种逃债废债行为,如实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和相应冲销呆账坏账准备金政策,的确助长了“假破产、真废债”行为。如现行政策允许银行将呆账坏账准备金支付那些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它们免息减息的好处,这无疑为企业的逃债废债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和契机。

西方人说,马克思把“资本”留在了西方,把“论”留在了东方。而今,东方不仅在谈论“资本”,而且在实实在在地经营“资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权制度的变革和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以资本导向为中心的资本经营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方式,而在资本经营的背后,又隐含着资本权力和利益的较量和重新分配。风险与机遇并存,只有真正把握资本经营的内涵和运作方式,才能有效实施资本经营,获得企业资本价值最大化。

__________

参考资料:

1.葛兆强:《资本经营的现实误区及其矫正对策》,《经济研究参考》1998年第16期。

2.邵勋:《试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国有资本运营》,(经济研究参考)1998年第16期。

3.徐元旦:《试论资本运营中的若干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8年第8期。

4.刘红灿、江时强:《康赛兼并亚马未果另有隐情》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8年第8期。

5.兰发钦:《论企业资本经营的若干问题》,《审计与经济研究》1997年第3期。

篇8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所有措施和环节都是以金融活动为核心,在此期间,企业不仅要考虑如何优化产品的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要考虑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为了促进产品流通,提高市场知名度等,企业势必要先进行适当的投资。金融投资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投资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指导企业如何对自身用来投资的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其主要内容包括投资企业确定何种具体的投资方式、合理选择投资时机、确定投资流程等,同时企业通过金融投资管理预估投资所能获得的市场回报率。金融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而通过科学合理的金融投资获取适当的市场回报,是企业为实现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除此之外,金融投资管理工作还为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势必会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站稳脚跟并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努力规避市场竞争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就更加要重视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各项金融保障工作的重视程度,重视保险管理,保证企业内部稳定的经济环境,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外界因素带来的各种风险,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1.完善金融投资管理制度,提高金融投资管理水平。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完善金融投资管理制度,有条件、有必要的企业应当设立专门的金融投资管理部门。在金融投资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好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第一、确定投资方案。投资方案的确定是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确定投资方案时,要对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科学的总结分析,同时也要对市场未来的发展走向进行科学评估。认清市场的发展趋势,不仅能为投资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要面对的各类风险,确保企业在投资过程中的利益最大化。投资方案的不合理,会使得后续一系列工作都无法正常开展,甚至会导致企业投资活动的失败,因此在确定投资方案时,要总体把握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第二、投资分析。投资分析工作主要是指由相关工作人员对市场反映出的各类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和综合,从而对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对未来发展走向进行科学评估从而提出最科学的投资策略。因此做好投资分析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规避各类因素带来的风险,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三、投资组合的组建。科学的投资组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分散投资风险,因此企业在制定投资方案时,可以根据市场的反馈情况,对投资进行科学的组合。虽然投资过程中风险不可避免,但是通过对各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组合,能够将投资风险进行分散,防止出现单项投资失败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第四、投资组合的业绩评估及修正。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组合并不意味着企业的投资一定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市场永远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状态中,在投资过程中,要不断对投资组合的各组成部分的业绩进行评估,通过对各投资项目的业绩评估来分析市场动态和走势,并在此基础上对投资组合进行修正,确保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最大限度地规避投资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同时争取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2.加强金融投资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做好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不单单是产品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金融投资来说,人才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在进行金融投资活动时,企业不仅需要具有充足的资金空间,还需要有一批金融投资管理专业人才。专业金融投资管理人才对金融投资工作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企业做好金融投资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应当积极引进金融投资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投资分析人才,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同时在制定金融投资管理制度时要明确相关人员的具体职责,保证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清楚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设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充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规范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预算工作不仅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也是金融投资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做好预算编制工作,能够明确企业的发展现状,规划企业的发展道路,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管理层制定金融投资方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预算编制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从事预算编制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之前需要加强调查和取证,掌握全面、真实的相关资料,为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准确性奠定基础。第二、企业应当设立完善的预算编制管理制度,严禁随意更改和调整已经获取的预算数据,即使要对已经获得的预算数据进行更改,也需要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预算数据进行更改和调整。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制度,能够确保预算对资产管理的约束力,使得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都以预算结果为依据和准绳,从而保证金融管理工作的展开和进行。第三、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要秉持公平、公正和中立的态度,要保证预算编制工作不受其它外界因素的干扰,对于相关部门的谎报和虚报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和打击,只有保证预算结果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才能为企业的金融投资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保证企业制定出最符合自身发展的投资方案。第四、对预算工作的各个项目及数据要进行科学统计和详细记录。做好预算结果的记录工作,不仅可以为考核企业各部门的绩效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以为各部门后续工作的展开提供指导,同时可以利用预算数据对企业各部门进行约束,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基础,保障企业各项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4.结合相关理论做好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客观评估投资对象。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过程中,要注重相关金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ERP理论为例,ERP系统于1990年由美国的GartnerGroup公司率先提出,是一套企业管理作业流程化系统,该系统强调企业产品生产、销售、采购、质量管理、运输管理、投资管理等各环节的流程化,通过对这些环节的规范化和流程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金融管理水平,并达到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通过ERP系统,企业管理层能够对企业生产活动以及资金的流动情况有一个全面的实时掌握。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将ERP理论应用于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中,能够实现金融投资管理的标准化和精细化,将人为因素对金融投资管理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全面掌握企业生产活动和资金流向是企业管理层制定管理措施的重要基础,因此企业管理层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对常用的金融理论应当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另外企业在确定投资对象时,要对投资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对方的财务状况如何、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强弱以及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高低等。企业投资是为了获取投资收益,因此对投资对象的全面考察是必要和必需的,尤其是对投资对象经营状况的评估,投资对象的经营状况好坏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小,决定着其是否具有还款能力。所以做好对投资对象的全面评估是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保障。金融活动是企业所有活动的核心和本质,当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空间时,可以通过金融投资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使得市场经济更加活跃,因此当企业经济条件较好时,可以在做好各方面考察工作的前提下积极进行金融投资。

三、结语

篇9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抓好四个“进一步”:

(一)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认真落实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农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一要依法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二轮延包以来,各地已向农户颁发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依法确认了农民承包土地的权利,要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要把加强对土地承包合同、证书等管理工作统筹安排,重点做好移民、高速公路、高产农田改造等重点工程的确权确地工作;要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认真开展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二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按照“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引导流转,流转促进发展,发展维护民权”的要求,以建设乡镇土地流转平台为重点,构建“村组服务、乡镇交易、县市监管”的服务体系,促进土地向种养能手、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现代市场主体集中。不提倡工商企业大规模、长期流转土地。三要认真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和仲裁。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依法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土地调解仲裁体系,做到村村有调解员,乡乡有调解室,县县有仲裁庭。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农村资产、资源和资金管理是农村经管的最为基础性工作。在继续抓好农村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要将工作重点放在明晰集体产权上,曾都区、广水市可先办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一是坚持依规确权。集体资金,按照“委托双代管”制度进行清理确权;集体资产,参照“三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工作中清产核资的办法进行清理确权;集体资源,根据不同权属,尊重历史和群众意见,采取不同的办法清理确权。二是促进规范操作。集体资产、资源的评估作价,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一步评估到位,也可以经村民代表会议议定、县市区主管部门批准后登记入账。清理的结果要张榜公布。三是建立监管制度。按照民主公开、成员受益的原则,制订“三资”监管制度。建立托管制度,集体“三资”所有权、处置权权证,原则上由乡镇财经所托管,实施全程服务和监督,确保实现保值增值。四是继续开展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产权制度创新试点。曾都区、广水市、随县各办1个试点。

(三)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思路,实施“五大工程”:

开展“推进工程”。继续鼓励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回归创业农民工等创办和领办专业合作社,支持社会各行业、各产业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新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其中随县45个、曾都区25个、广水市27个、大洪山风景名胜区1个、市经济开发区2个。

开展示范工程。开展特色合作社示范乡镇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评选活动,继续对新发展的合作社实行以奖代补。

开展人才培训工程。利用多形式、多层次对各级分管农业的领导、经管干部、村级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和社员等进行分期分批培训,提高合作理论、合作技巧,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管理队伍和辅导员队伍。

开展“农超对接”工程。要大力组织合作社产品进入农夫子生鲜超市,鼓励有实力的合作社与中百、中商等大型超市对接。

开展品牌培育工程。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认证。对获得有机食品证书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

(四)进一步抓好农民负担监管。在全市农村工作会上,市委常委、副市长彭明方同志明确提出:“加强农民负担监测和涉农收费监管,落实‘笼子管理’及‘一票否决’制度,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全面落实惠农政策。重点检查督办粮补“一卡通”、政策监督卡到户情况,确保惠农资金一分不少地送到农民手中。

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1)治理农民建房乱收费。对农民利用集体土地新建、翻建自用住房除按规定收取证照工本费外,任何地方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其他任何行政事业性费用,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农民接受服务并收取费用。(2)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公办普通中小学校只能按规定向自愿在校就餐的学生收取伙食费,严禁学校强制学生统一着装并收取费用,严禁学校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接受社会服务类项目,严禁学校组织学生统一征订购买国家和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以外的教辅材料。(3)治理通村公路乱摊派。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的规定,筹资筹劳的适用范围不包括修建通村公路。修建通村公路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严禁向农民乱集资。

篇10

自从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山东等一些地区率先采用了以公司或集团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与农户实行有机联合,形成“风险共当,利益共享”的经营方式以来,农业产业一体化逐渐在全国各地被采用、推广和普及。同时农业产业一体化理论和应用研究也引起了众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各方面人士的热心关注。出现在报刊、杂志上成果尤如雨后春笋。这些研究成果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理论研

究和案例研究两类,后者主要关心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实例,而对于前者则众说纷纭,即使农业产业一体化内涵问题至今尚未达成共识。(1)(2)

目前为止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研究,基本上可以分为宏观、微观和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三种方向。宏观研究是以国家改造农业生产的现状,提高农业部门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为出发点。微观研究是以农业部门(包括食品加工、流通、机械等相关部门)内企业的经营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为主要目标。第三种方向是把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宏观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3)

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上述的第一和第三种方向。其实,在市场经济中,龙头企业采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方式与否,是企业自身选择经营方式和经营组织形式的问题,优先考虑企业本身能否从中获得利益,即经营理论中的企业利润最大化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在不断提高,因此把农产业一体化的研究同企业的行为结合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去研究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是非常必要的。(4)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至今还未出现代表性学派和理论学说。

本文拟从经营理论出发研究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内涵,应用前提,作用和局限性,并通过比较分析美国、日本、韩国和泰国的养鸡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实例来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农业产业一体化理论。

二、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内涵

农业产业一体化作为龙头企业的经营方式、战略手段具有名词的和动词的两种含义,名词的含义是指龙头企业采用的经营组织形式,即在一个或数个产品连续的生产和流通阶段上,龙头企业同时从事连续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阶段的生产和流通活动。动词的含义是指龙头企业采取的经营手段,即在一个或数个产品连续的生产和流通阶段上,龙头企业利用兼并或者增添新的设备介入其他阶段生产或流通活动。如果龙头企业介入生产投入要素,原材料的生产、流通阶段,称为“前向型”(Forward)的农业产业一体化,反之,参与产品后道加工或流通阶段,称为“后向型”(Backward)的农业产业一体化。

动词性农业产一体业化属于龙头企业的合并或兼并活动,在英语中称为“Integration”,日语中被称为“统合”。这种活动是同社会分工相对立。社会分工是指在生产的连续阶段上,企业仅仅担任单一生产或流通机能;而农业产业一体化是把作为分工的结果,由市场价格机制--“看不见的手”调整的,属于企业外部活动的生产、流通内部化,由企业的计划生产、分配来取代。可以说农业产一体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然而,不可忽视的前提是市场行为规范确立和企业内部管理能力提高。采用农业产一体业化主要目的是通过节约产品在生产和流通阶段中的交易费用(Thecostoftransaction)来降低成本,增加一体化内部各方利益。(5)以下我们拟从市场构造的角度说明农业产一体业化通过什么方式降低产品交易费用的。

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市场可以分为三类,(1)完全竞争市场,(2)垄断市场和(3)不完全竞争市场。一般来说,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购买农产品或生产资料的费用比完全竞争市场要高,而出售农产品或生产资料的利润又比完全竞争市场要低,原因是:

(1)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厂商)不能够获得交易商品的市场价格,品质和特性有关的全部信息。因此必须经过市场调查,质量测试以后才能获得这些信息,由此增加费用。

(2)市场交易数量的不确定性。交易数量的不确定性是指企业有可能买不到计划中的生产资料,或卖不出自己的产品。如果企业不能购买计划中的生产资料,就会造成开工不足,使设备搁置和人工费浪费。反之,企业为了确保生产不会受生产投入要素的影响,囤积生产资料,又必须增加库房费用和银行利息。

(3)商品质量的不确定性。原材料的质量同产品的品质、企业声誉和利润有密切的联系。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在各家企业(厂商)生产的同类产品中同质的不多,即使是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产品也有质量差异。生产企业往往会由于换用另一家厂商的原材料,而影响产品质量,减少经济效益。

(4)技术开发困难。生产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有时需要采用新型的原材料,因此必须要求生产原材料的企业也同时从事技术革新,产品开发和增添新的生产设备。可是原材料生产企业在确定新产品有稳定销路之前,有可能拒绝合作。

(5)欺骗性,由于市场道德没有完全确立、法制还没有健全,有些企业或个人从短期目标出发,以次充优,缺斤少量。甚至有些企业内部的经办人员为了贪图私利而在对外交易中损害企业的利益。(6)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取得原材料的交易费用,同样,在企业出售产品的时候也由于不确定性,增加风险和交易费用,减少收益。因此,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前向性和后向性产业一体化来生产自家使用的原材料,或者对自家的产品进一步深加工,销售(包括契约生产和销售),从而避免由于市场不确定性造成的损失。这就是龙头企业从经营的角度来考虑和采用产业一体化的主要原因。(7)

三、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类型

从经营的角度来考察农业产业一体化类型就是研究它内部的组织结构,即研究龙头企业同被一体化企业或农户之间人事、物资、资金和信息联系方式(质)和紧密程度(量)。具体的是农业产业一体化中,龙头企业对被一体化企业或农户的人事支配力量、生产控制力量、资金占有份额、信息掌握量和技术指导力量。

根据这四个方面,我们把农业产业一体化分为“内部组织”,“中间组织”和“内部市场”的三种类型。

“内部组织的农业产业一体化”是指龙头企业全所有制形式,即龙头企业通过增添新的生产设备、流通设施,或50%以上参股的方式来参与原材料部门(前方)和产品加工部门(后方)的生产或流通活动。在内部组织的农业产业一体化中、龙头企业拥有全部或大部分的资本,掌握了企业的管理权、技术指导权和内部信息。特征是龙头企业拥有包括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在内的整个系统。有些内部组织的龙头企业还掌握了复数农产品的产供销活动。这种经营组织形式的优点是龙头企业采用多角型经营战略,各部门利润的平均化可以减少企业的风险。但也面临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递减的问题。

“中间组织的农业产业一体化”是指龙头企业部分所有制形式。龙头企业虽然没有直接地从事其它阶段的生产和流通活动,但是它也掌握被产业一体化企业或农户的一部分资金,也在拥有一部分人事权,共享企业内部的信息和情报,共同参加新产品的技术开发活动。中间组织的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特征是龙头企业通过掌握被一体化企业的少量的股份,参与这些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使龙头企业和被产业化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这种半内部化性质的农业产业一体化可以使龙头企业和被产业化企业(包括农户)之间保持长期稳定和持续协作,使得企业或农户能够安心的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

“内部市场的农业产业一体化”是指龙头企业通过和被一体化企业或农户缔结长期或短期的契约合同,来确保生产资料的定期、定量、定质需求和供给的经营方式。特点是龙头企业通过契约的约束来建立一种半计划性的,有一定控制权力的原材料和产品供求的内部市场。同从外部市场购买和销售原材料和产品相比,龙头企业可以避免市场变化、商品质量不确定以及欺骗性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被一体化企业和农户在卖方市场中可以确保产品的相对稳定的需求。内部市场的农业产业一体化的优点是有较大的灵活性,缺点是参加双方共担风险的机制薄弱。

内部组织、中间组织和内部市场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区别在于龙头企业对被一体化企业或农户生产、流通的控制程度不同。应该看到,企业采取的经营组织形式只有在同外部市场构造相适应的情况下,才能取得经济成效。内部组织的农业产业一体化适用高度成熟市场,中间组织的农业产业一体化适合于中等发达市场,内部市场的农业产业一体化适合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由于市场发展的不均衡和不对称的性质,这三种微观农业产业化形式有可能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上并存。(8)

四、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局限性

农业产业一体化除了上述的积极作用以外,还具有各种局限性。首先必须注意到“企业规模效率递减”问题。采用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结果是龙头企业的管理范围扩大。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形式,提高管理阶层的管理能力和企业内部以及企业内部同外部的信息传递、处理能力,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的效益,相反还有可能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以下试图用模型来说明企业规模和管理效益二者间的关系。设:

s=管理人员的管辖范围,即管理人数

a=企业内部效益,即部下对上司命令的执行程度,(0<a<1)

Ni=第i管理阶层的工作人员数=

n=管理阶层数

P=产品价格

w0=从事直接劳动者工资

wi=第i阶层工作人员工资=

r=除工资外的单位产品成本

产量

θ=投入量同产出量的转换系数

R=企业总收益=PQ

C=除工资外的产品总成本=

企业的纯利润是,

由于,t=

因此,

对n微分,并令其为0,从而可以得出n最佳值,

(2)

式(2)成立的条件是,α和值在0和1之间,β<s,

从式(2)中可以发现:(a)如果企业内部效益,即部下对上司命令的执行程度a增加了,最适合的管理阶层数n就可以增加,从而扩大企业的规模是有利的,

(b)基本工资同产品价格减除工资外的单位产品成本的比,即同最适合的管理阶层数n成反比例,(c)管理人员的管辖范围,即管理人数s同n成正比例,即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增加后可以扩大有效的企业规模,(d)各阶层间的工资比例β同n成反比例。

本模型也可以通过生产平均费用提高这一点来说明企业存在规模的不经济性一般倾向。我们把投入量同产出量的转换系数θ作为n的函数。在时,企业存在规模的经济性,然而当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信息处理能力没有相应增加,从而使,这时平均费用可以表示为

(3)

平均费用在时在逐渐减少,而当时,劳动投入量同收益的比例不变,然而,由于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导致减小(逐渐趋向于零)时,就开始出现企业内部的管理和信息处理能力同企业的规模不匹配的收益递减的副效应。

以上的模型可以看出企业规模的扩大必须同企业的管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相适应,如果不按照规律办事,无限制的扩大企业的规模将有可能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选择采用内部组织,中间组织还是内部市场的农业产业一体化时,有必要充分论证龙头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是否能够同计划中的管理规模相匹配。

五、农业产业一体化中龙头企业同农户的关系

在内部市场的农业产业一体化中龙头企业为了确保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定期、定量、定质需求和供给,通常的做法是同农户缔结长期或短期的契约合同。龙头企业采用契约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其中包括管理费用,工资支出和原材料。由于某些农产品,特别是养殖业需要没有间断地得到精心管理,对于龙头企业来说,同雇佣三班工人在24小时轮流值班相比,生产承包给农户除了可以节省管理费用、工资支出和原材料费用以外,农户出之于自身利益考虑,在管理上更加细心,减少失败的风险率。然而对于农户来说,采用契约生产方式不仅可以避免由市场需求变化所造成的风险,而且还可以借贷到流动资本或生产资料,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和改善生产条件。龙头企业发展、扩大给农户带来更多的生产机会,而农户可以通过契约得到社会平均或以上的收益。在这些方面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是一致的。然而,龙头企业采用农业产业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增加企业利润,即通过减少市场交易费用,企业内部管理费用,劳动力支出费用和扩大设备的利用效率来达到目标,因此龙头企业必然会尽可能减少对农户的支付。同样农户加入农业产业一体化也是为了增加收入。在这方面龙头企业和农户二者的利益是对立的。农户在一体化中获利的多少,取决于他们同龙头企业的交涉力量,即一方面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另一方面取决于农户对龙头企业的依赖程度。后者受到农户同龙头企业结合方式制约。

在农业产业一体化中,农户和龙头企业结合的方式可以分为五种。(1)契约生产形式。龙头企业同农户签订合同,农户只能购买龙头企业独家提供的原料,然后按照契约规定的质量、数量以及价格向龙头企业缴售产品。(2)资本融资形式。对于缺乏流动资金的农户,由龙头企业担保向银行贷款,或者龙头企业直接借款给农户,然后农户通过向龙头企业出售产品的方式偿还贷款。(3)流动资本所有形式。龙头企业和农户共同出资生产,龙头企业提供流动资本,农户提供固定资产和管理劳动。(4)部分所有形式。农户除了提供土地以外,其它的生产资料全部由龙头企业负责。(5)完全所有形式。土地、固定资产和流动资本全部属于龙头企业所有,农户仅仅只提供管理劳动。随着农户和龙头企业结合的方式从(1)向(5)推移,农户在生产中的管理意志决定权力逐渐削弱,同龙头企业交涉的力量也逐步下降,从具有完全意志决定权的独立生产者转化为依赖龙头企业的工薪劳动者。

六、农业产业一体化成立的客观条件

龙头企业采用农业产业一体化最终目标是增加企业利润。可是在采用农业产业一体化时,如果内部和外部条件还不成熟,龙头企业仍然不可能实现它的预订目标。以下把农业产业一体化成立的必要条件归纳成七点。

(1)相关企业和部门在空间上的统一性。生产资料,产品生产和产品加工部门必须集中在交通便利的、一定距离的范围内。

(2)相关企业和部门在管理上的统一性。生产资料,产品生产和产品加工部门的生产由龙头企业统一计划指挥,协调。

(3)内部和外部信息收集和管理的统一性。一体化经营内部各企业、部门以及外部市场的信息能够得到准确、迅速地集中、分析和使用。特别是计算机联网。

(4)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管理技术的进步,每个劳动者的生产和管理能力必须明显增加,每个契约农户的生产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

(5)日常工作和临时工作分工。在农业产业一体化的最基本单元(如农户)中把日常工作和10-20天需要一次的临时性工作分离开。从而使从事后一种工作的专业人员能够在一体化经营体内部的各农场,农户之间循环工作。

(6)技术工作和普通工作分离。在整个一体化经营中只采用极少数的技术人员,指导全部技术工作。

(7)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在一体化经营内部,各企业、部门以及参加的契约农户之间形成共同、长期利益概念,同时也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9)

在探讨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内涵,应用前提,作用和局限性以后,本文拟通过分析美国、日本、韩国和泰国的养鸡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实例来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前面对农业产业一体化的理论研究。

七、美国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

第一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繁荣给鸡蛋和鸡肉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市场,同时也促进养鸡产业朝集约型的规模化养殖的方向发展。新的养鸡技术的开发和机械化程度的普及,在提高养鸡场生产能力的同时,饲养每一羽鸡的固定资本的投资迅速增加。然而,由于消费概念的改变,美国人均鸡蛋的消费量逐渐减少,给养鸡产业中造成很大的压力,竞争更趋激烈。鸡场的平均饲养羽数从1946年的2,209羽增加到1967年的36,999羽。70十年代后期养鸡经营规模的大型化,寡占化的倾向更趋严重,1982年51家饲养规模在100万羽鸡场的养鸡总数占全美国的57%。80年代初美国排行4位以上鸡场的饲养规模是400万羽,1985年增加到500万羽以上,到90年代它们的规模都超过1,000万羽。养鸡产业中采用一体化经营的比率从60年代的17.4%,增加到70年代的35.4%,80年代的48.0%。进入90年代超过了50%,其中在养鸡规模100万羽以上的60个养鸡场中,采用一体化经营的比率是70%。

到五十年代初期,美国养鸡产业采用一体化经营方式的已经非常广泛了。当时一体化经营的主要形式有(1)内部组织型、(2)契约生产型和(3)共同销售型三种。内部组织型是大规模的养鸡场建立自己的饲料加工厂、鸡蛋和肉鸡加工场,雏鸡的孵化场。契约生产型是以饲料产业为龙头,在掌握加工、孵化部门以后,通过契约生产的形式让农户为其养鸡。共同贩卖型是龙头企业担任加工、包装、流通和销售等生产的下游部门工作,养鸡场仅从事鸡蛋和肉鸡的生产。龙头企业在产业一体化经营内部的统制力量从(1)式到(3)式逐渐减弱。进入80年代以后,美国的养鸡产业进入垄断阶段。在采用契约生产型和共同销售型一体化经营数量减少的同时,契约农户养鸡也大量地破产。大规模的养鸡场为了降低饲料成本,进一步把一体化从饲料加工扩展的种植农场。在零售业方面为了避免零售商(如超级市场)分享利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连锁商店。九十年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的养鸡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为了使用国外的廉价劳动力,向国外投资和争取世界市场,成为跨国的产业一体化。(10)

八、日本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

日本的养鸡产业直至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才开始采用一体化经营方式。日本的养鸡产业一体化可以分为商社和农协两个系列。虽然日本进口粮食的关税非常高,但是饲料通过保税工厂进口是免税的,有丰厚的利润。日本的商社由于其复杂的背景,插手饲料的进口业有很长的历史,如三井物产从三十年代中期就建立保税工厂,进口饲料、生产配合饲料。六十年代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食品消费结构的欧美化的同时,鸡肉和鸡蛋的需求急剧增长,饲料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商社为了促销饲料,建立种鸡场(和美国、英国、法国合资)、孵化场、肉鸡处理加工厂、鸡蛋的分等和包装工厂和超级市场。甚至有的商社还把他们的鸡肉、鸡蛋生产同系统内部饭店、旅馆的需求结合起来。另一种商社型的一体化经营是从零售业发起的。这些商社掌握大规模的超级市场和食品加工厂,为了确保鸡肉和鸡蛋的货源,他们建立孵化场、饲料加工厂。商社一般都有自己的大规模的养鸡场。日本的以商社为代表龙头企业同养鸡农户的结合方式是,农户提固定资本和劳动力,如土地、鸡舍以及管理劳动,龙头企业提供饲料、雏鸡。农户向龙头企业缴售产品时,商社资本扣除饲料和雏鸡费。

日本的农业协同组合(简称农协)是以农户为主要成员,共同出资建立起来的农户自我服务性质的组织。它的组织系统包括地区、县和中央三级。业务包括信贷、购买、销售、生产指导和共济。目的是把分散的农户通过自己的组织团结起来,提高农户的交涉力量,同时通过集中起来购买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来增加农户的收入。50年代中期,为了对抗商社的养鸡产业一体化,全国农协的购买协会建立配合饲料工厂。其饲料的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1%。销售联合会还在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大阪和福冈等六大城市建立全国鸡蛋的共同贩卖系统。进入60年代,农协开始涉足种鸡和雏鸡的孵化行业。全国农协贩卖协会和各主要养鸡的大县的农协都建立自己系统内的种鸡场。养鸡农户同农协的关系是,农户购买农协的雏鸡和饲料,再把肉鸡和鸡蛋出售给农协。农协除了在当地出售少量产品外,大部分加工后的成品都通过贩卖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出售。在农协采用的养鸡业一体化经营中,农户提供土地、鸡舍和劳动力,农协出雏鸡、饲料,农协回收肉鸡时根据农户育肥的成绩支付费用。(11)

日本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同美国相比有如下的特征,(1)美国的龙头企业是巨大的养鸡资本,而日本是农业部门以外的商业资本,商社对养鸡农户的一体化。(2)美国的饲料由国内生产,龙头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直接伸手到种植农场。而日本使用饲料中有70%以上依靠进口,采用一体化经营的主要目的是饲料资本为了促销饲料。(3)同美国相比较,日本的养鸡农户受龙头企业的剥削更加严重。美国的龙头企业在向农户贷给雏鸡、饲料和收购的肉鸡和鸡蛋时按预先签订的合同价格,不受以后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而日本在同样的情况下,龙头企业按收购时的市场价格收购肉鸡和鸡蛋,除了支付饲料、雏鸡款外,龙头企业还要扣除利息和手续费。

九、韩国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

韩国的经济自1962年的第一次经济开发计划到80年代末为止,得到高速度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采用向美国出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经济结构。80年代中期深受国际贸易赤字烦恼的美国在要求韩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同时,强制要求加速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进程。韩国政府在美国的压力下,1993年开放新鲜及冷藏鸡肉、1995年开放冷冻鸡肉,并在1997年全面开放了鸡肉的进口贸易。韩国政府为了提高国内养鸡产业的竞争能力,确保养鸡农户的收入,积极地扶植养鸡产业中的一体化经营。扶植方法是对龙头企业进行倾斜式经济援助,并且在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生产和贩卖合同是给予指导。

韩国的龙头企业的种类繁多,既有以孵化场或肉鸡、鸡蛋加工厂为核心的中小型龙头企业,也有饲料加工、超级市场和食品加工业为核心的大型龙头企业。如韩一食品公司就拥有种鸡场、孵化场、饲料加工厂、零售商店和旅馆饭店。

韩国采用养鸡业产业一体化的特征是,龙头企业向契约农户提供饲料和雏鸡时的价格要低于市场价格,同时,龙头企业为了提高养鸡农户的生产力,还对他们进行技术和经营方面的指导。然而、由于鸡肉和鸡蛋在交付时的市场价格往往偏离预先签订的契约合同价格,特别是在市场价格和契约价格相差过份大的时候会造成混乱,例如合同价格高于市场价格时,龙头企业有可能毁约,反之,农户也不向龙头企业缴售产品。因此,政府机构在必要的时候直接对龙头企业和农户合同的执行进行指导、中介和调整。政府直接扶植龙头企业的是韩国养鸡业产业一体化的主要特征之一。(12)

十、泰国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

泰国的养鸡产业一体化集中在肉鸡部门。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泰国的鸡肉已经成为出口日本的主要产品。泰国的养鸡产业一体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华侨资本的一体化、泰国和日本资本合资的一体化以及华侨和日本资本合资的一体化。

华侨资本的一体化属于国际化的、多角型的综合一体化。它以饲料生产业为核心,把饲料原料生产、肉鸡生产、肉鸡处理、出口结合在一起。华侨资本通过商(一般也是华侨)把玉米的种子、肥料以及生活费用贷给种植农户,到了收割季节,农户用玉米清算这些费用。华侨资本拥有祖代种鸡场和父母代种鸡场,种鸡的饲养在直营的养鸡场中进行。商品鸡由直属孵化场孵化后,一半供契约生产使用,另一半通过市场出售。龙头企业同农户契约生产有四种方式,(1)贷给农户雏鸡和饲料,(2)把所有的流动资本,包括生活费用都贷给农户,(3)农户仅提供土地,其它的包括养鸡设备都由龙头企业提供,(4)龙头企业把鸡舍都建设起来,农户仅仅是住在里面管理。在龙头企业加工厂内处理的肉鸡中契约生产约占50%,其余的则通过市场购买取得。采用这种方式目的是避免由于肉鸡市场价格的起伏所造成的风险。泰国的肉鸡加工业都集中在曼谷市周围的60公里以内,距离曼谷港只有1-2小时的路程。龙头企业在港口拥有巨大的冷库,以便随时出口。龙头企业把肉鸡处理场集中在曼谷市的另一个原因是,肉鸡出口的部位仅仅是带骨鸡腿和胸脯肉,鸡的其余部分和内脏可以在该市内销售。

泰国和日本资本合资的一体化是以肉鸡处理场为起点,前向型的产业一体化,而华侨和日本资本合资的一体化却是后向型的。泰国和华侨资本同日本资本结合的目的是,泰国肉鸡的主要出口对象是日本,同日本的食品流通、零售业的结合可以密切的掌握日本市场需求的动向、减少风险。

泰国的养鸡产业一体化特征是(1)以出口为主要目标,因此,他们的饲养和加工都集中在港口城市的周围,(2)龙头企业都从养鸡业外部,如饲料、加工处理、出口业向养鸡农户进行前向型或后向型的一体化,(3)龙头企业的加工处理部门,除了使用一体化内部的肉鸡外还从市场购入50%的肉鸡,表明一体化经营还没有割断同市场之间的联系,属于松散型的一体化,(4)龙头企业除了生产资料以外,还把生活资料都借贷给农户,农户对龙头企业的依赖性特别严重,(5)国外资本和华侨以及泰国资本的结合,垄断了鸡肉的出口业务。(13)

十一、结论和几点看法

本研究是从微观的角度、即从经营的角度讨论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内涵、应用前提,作用和局限性。龙头企业获取生产资料和销售产品有两种途径,或者是通过市场购买,或者是在企业内部通过有计划的生产(包括契约生产),分配。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内,由于信息的不完全,交易费用必然增加。龙头采用农业产业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节约交易费用。

在农业产业一体化中,龙头企业的利益同契约生产农户的利益是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龙头企业为了增加竞争能力必须按照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规律行事,因

此农户能够在得到多大的利益回报,根据美国、日本、韩国和泰国经验,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取决于农户的交涉能力,也即是说,农户对龙头企业的依赖程度越低,其交涉力量就越大。

农业产业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采用必须以客观的市场规模扩大,生产、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发展和提高到一定程度为前提。如果不具备这些内部和外部条件,龙头企业是不可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的。因此,农业产业一体化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取得人们所预想的结果。诚然政府的指导,以及通过制定法规来明确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陈吉元《农业产业化:市场经济下农业兴旺发达之路》,“中国农村经济”1996年第8期。

(2)王化兴《论农业产业化内涵的界定》,“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1期。

(3)“人民日报”社论:《论农业产业化》,1995年12月11日。

(4)胡定寰《中国养鸡产业一体化构造》,“农业、食品经济研究”,日本中部农业经济学会,第42卷第1号,1995年。

(5)胡定寰《改革开放后中国鸡蛋生产的发展过程》,“农业市场研究”,日本农业市场经济学会,第4卷第1号,1995年(日文)。

(6)F.H.Knight,“Risk,UncertaintyandProfit”NewYork:Harper&Row,1965.

(7)R.H.Coase,“TheNatureoftheFirm”,Economica,November1937,pp.386-405.

(8)胡定寰《微观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及其应用》“农村经济观察”,1997年第6期。

(9)杉山道雄《产业一体化的构造特色》,岩片教授退官纪念论文集“农业经营发展的理论”,养贤堂,1973年。

(10)胡定寰《国际养鸡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比较研究》,“中国农村经济”1998年第2期。

(11)吉田六顺《日本养鸡的发展阶段》,“日本家禽学会志”第10卷6号,19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