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设备范文
时间:2023-03-16 10:4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发电设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小水电站;250kw发电设备;维护
Abstract: the small hydropower station is Chin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ety, one of the small hydropower station and ensure the full play of their role and function is generating equipment. At present the small hydropower station fault is often the caused by generator fault, so to strengthen the small hydropower station of the generator maintenance work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mall hydropower station is 250 kw generator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use of computer monitoring and simple maintenance on this paper.
Key word: small hydropower station; 250 kw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TV7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由于小水电站所具备的高回报、低成本等特点,使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而小水电站的质量则直接取决于其发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目前在小水电站发电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小水电站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与功能。
一、小水电站发电机维护工作
对小水电站发电机的维护可分为正常维护、运行中维护以及监控检查等。
首先是对小水电站发电机的正常维护工作。当发电机处于72小时以上停机或新安装状态时,必须在其运行之前进行绝缘测量工作。预先将发电机及其外部连接线撤除,同时将发电机接线盒的定子绕组末尾部分的连接片断开后才能开展绝缘测量工作。在测量中,根据发电机组的电压高低进行区别测量:高压机组,即6.3KV电压的定子绕组绝缘值利用1000V摇表实行测量,其要求为每千伏大于1MΩ,而转子绕组绝缘值则利用500V摇表实行测量,其要求为大于0.5MΩ;低压机组,即400V电压的绝缘电阻利用500V摇表实行测量,其要求为转子-定子绕组、定子绕组于外壳、定子绕组相间的绝缘电阻都必须大于0.5MΩ。如果测量结果不能达到相关要求的标准,则必须对发电机组实施绝缘干燥处理操作。
所谓发电机组的绝缘干燥处理包括烘干法、铜损干燥法与短路干燥法等,其对象是绝缘受潮、水淹或长时间不运行的发电机。而绝缘干燥的处理方法中,烘干法以其简单易用的特点被普遍应用,而其余两者则因操作繁琐而极少使用。而对于250KW的发电机干燥处理则能够通过连接1500至2000W电炉于发电机进风口位置实现烘干;如果现场条件无电源,则可在发电机进风口位置放置炭火,如果是这种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其余的进风口进行保护,同时将水轮机导叶打开,使发电机组在额定转速但不加励磁的状态下稳定运行。在整个干燥处理过程中,不论是炭火或是电炉都要对温度进行控制,不宜过高且保证发电机膛内温度不能高于80摄氏度。通常情况下,受潮发电机只要约半天时间即可烘干达标,水淹发电机则需要1至2天的时间。
其次是小水电站发电机运行中的维护工作,其包括两方面的维护,一是维护滑环、电刷。滑环与电刷在发电机组中负责对电流进行传输,对电刷与滑环的维护直接影响着发电机运行的状态。因此要加强发电机实际运行中对滑环与电刷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检修。电刷在运行中必须在滑环中心线位置,而刷握与电刷不能过紧配合,即保证有0.1至0.2毫米的间隙在两者之间,从而使电刷能够拥有细微的纵向跳动于刷握内,同时允许有少量火花在电刷中出现,纵向跳动过大的电刷则必须对其进行调整,即对刷握或刷杆位置进行调整,另外要将其弹簧压力进行适当调整并保证螺栓紧固,而出现火花过大的电刷则必须对滑环表面污垢进行清理,可利用锉刀、四氯化碳溶液或是酒精对其进行打磨或清洗,保证滑环表面平整光滑,如果仍存在火花问题,就要对电刷进行更换,需要注意的是电刷的更换数量应小于总电刷数的三分之一,同时保证其经研磨后呈弧形,从而保证良好的接触性能;二是要使发电机保持清洁状态。严禁将杂物堆放于发电机周围,对发电机表面灰尘与油污要定期清理,同时对发电机的碳刷灰也要定期清除,可利用毛刷或高压气筒清洁后再用酒精进行除垢,尤其是滑环部位要加强检查维护。
第三是对小水电站发电机组的运行监控与检查。在小水电站发电机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检查,即每小时对运行中的发电机进行检查,主要针对发电机机壳内部清洁、杂物情况,鼠害情况、发电机的轴承温度正常与否,是否存在局部过热现象;二是异味,如果发电机在运行状态时产生异味,则表示在发电机内部或外部电路存在故障,这时必须将发电机停机进行检修,避免事故再次扩展;三是异响,如果发电机在运行状态传出振动声响,则可能是其地脚螺栓损坏或松动造成的,如果异响是出现在轴承位置的,则可能是轴承损坏或缺少造成的,对于这些故障要及时更换或加油,而当发电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其声音应呈均匀状,如有异响应停机检修;四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指借助发电机的显示仪表对其定子电流、励磁电流以及励磁电压的状态进行观察,从而对发电机出现电路故障、励磁故障、定子故障、缺相或是负荷过大等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另外对发电机出线接头的颜色变化情况也要加以观察,接头为红色或灰黑色则表示严重发热与开始发热,这时必须将其出线接头进行紧固。
除此之外,还要对小水电站运行维护人员也要加以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从而使其正确认识与了解发电设备的重要性与维护要点,对发电设备出现的故障能够及时进行排除,避免因发电设备故障而导致水电站运行出现问题。而目前也有部分水电站采用了计算机监控维护系统对发电设备进行监控维护,并取得较好效果。
二、小水电站发电设备监控维护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高水电产的工作效率、减少相关运行成本、提高发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水平,将计算机监控维护系统应用于小水电站发电设备上,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计算机能够为小水电站的发电设备提供包括数据查询、处理、采集,实时监控、故障自动报警,自动电压与发电控制、事件记录等功能,从而使小水电站的发电设备实现监控维护自动化操作。
首先计算机监控维护系统能够自动采集、处理、传输或储存发电设备非电量与电量数据,而水电站的运行维护人员则能借助该系统提供的人机对话功能,对发电设备的各数据、电量、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也能够通过对电量历史记录的查询对比,将水电站发电设备运行参数进行及时调整。
其次计算机监控维护系统提供了自动检测与安全保护功能,即发电设备如果有故障发生,系统就能够自动对故障事故进行记录并于显示设备中进行显示,同时分析故障起因等,使发电设备故障事故的处理效率与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第三,为使计算机监控维护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合理利用系统提供的数据采集与储存的功能,通过对发电设备的脉冲、数字、模拟等数据量进行分析对比、分析趋势与性能评价,从而使运行维护人员能够结合维护经验与计算机提供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后,系统性地对发电设备有一个准确的评估。
通过利用计算机监控维护系统对小水电站发电设备的监控维护,运行维护人员就能够及时对发电机状态进行评价,同时减轻数据出现异常的发电设备的工作量,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维护检修方案,对发电设备故障事故起到预防与防治的作用。目前计算机监控维护系统在四川雅安丁村坝水电站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小水电站发电设备对于水电站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作用,而小水电站发电机则能通过正常运行维护、运行中维护以及运行中的监控检查保持其运行状态的正常。而合理利用计算机监控维护系统,则能够将小水电站发电设备的工作效率、运行质量大幅度提升,同时还能降低小水电站运行成本,是非常可行、极具推广意义的发展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梅鑫.浅谈小水电站发电机组的运行与维护.[J].海峡科学.2008(3)
[2] 丁健,高树锦.计算机监控系统水电站设备维护检修浅谈.[J].四川水利.2006,27(2)
篇2
关键词:发电设备 检修 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124-02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巨大的电力市场,各电力企业已逐渐意识到发电设备的可靠性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对发电设备进行检修时提高设备质量的重要保障。安全可靠的电力设备能确保电力企业稳定的向市场输送电力,反之则不但不能使电力企业进行安全稳定的生产,按时完成工作计划,而且可能导致恶性伤亡事件等生产事故,从而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不断的改进发电设备的检修方式和策略,是电力企业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必须解决的问题。
1 发电设备检修策略
设备检修策略可以分为消极检修和积极检修。20世纪初,当电力还不是非常普及的时候,电力企业中还没有专门的检修人员,一般由设备操作人员兼任。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才会进行修理,不坏不修。随着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发电设备需要满足更加多元化的需求,相应的维修技术也越来越复杂,设备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开始有了分工。目前发电设备检修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故障后检修和预防检修
故障后检修,顾名思义就是发电设备出现故障后才进行检查修理。相对的,预防检修则是指故障前检修,即在发电设备开始运行后,定期对设备开展检查和维护,尽早的对潜在的问题进行修复,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随着人们对检修工作的日益重视,近几十年中,预防性检修时重要的电力设备检修方式。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材料,并发挥不同的功能,相对的在损耗周期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预防性检修方式会根据设备的类别确定长短不同的检修周期,以及大修、中修和小修等各异的检修计划。与故障后检修相比,这一检修方式显然能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减小事故的发生频率或者降低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危害程度。但是由于其在检修周期等方面不够灵活,容易导致检修过剩或者检修不足等极端情况的出现。
1.2 预知性检修与主动性检修
预知性检修,又被称为状态检修,其是由预防性检修和故障后检修的结合发展体。如上文所述,故障后检修事实上就是对坏掉的设备进行修理,预防性检修只是简单的根据每一类电力设备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检测周期。而预知性检修则是在电力设备出现明显劣化时,通过搜集相关数据而制定相应的检修策略。与前两种检修方式相比,这种检修策略无疑更加的节约成本和有针对性。
主动性检修方式与被动型检修方式相对。主动性检修方式出现的原因在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降低检修成本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某些公司发现采用主动性检修方式可以为他们节约成千上万美元的检修费用时。电力企业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制定主动性检修策略。在检修过程中,它们更关注造成设备损坏的根源,从而可以从源头上减小损坏发生的概率,例如: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不恰当等。
2 发电设备的可靠性分析和技术
发电设备的可靠性,从字面上看,是指人们对发电设备的运行效率的可依赖程度。可依赖程度高的设备必然有较高的可用性,并且维修频率也较低,反之则维修频率可能会较高,维修成本也会相应的提高。因此,发电设备可靠性与设备检修密切相关,而对发电设备进行可靠性分析是制定检修策略的重要环节。事实上可靠性是相对的,也是由人们主观确定的,可以用数字量化的一个衡量性指标。通过检修,可以使设备的可靠性保持在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一定水准上,换言之,发电设备检修的实质目的就是通过对设备的可靠性分析和设备健康状态分析后,对发电设备进行维护、修理和更新,从而用最小的成本使发电设备或者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可靠性水平,这种可靠性水平也是相关的工作人员或者专家基于对多套类似功能的发电设备进行调查研究,并由发电企业结合自身需求确定的。
可靠性分析可以为发电设备的检修提供重要依据。经过分析,人们可以确定发电设备的各种特点,包括优缺点等。明确了设备的薄弱点后,就可以明确设备的重点检修部分,并由此提出可供选择的检修措施,推导出相应的检修策略,为发电企业和设备管理人员提供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发电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能发挥作用的重点不同,而且在同一套发电系统中也有不同的重要程度。在可靠性分析过程中,可靠性程度要求较高的发电设备所面临的分析指标较多,检测的精度也会较高,并且应当制定检修频率较高的检修策略;而可靠性要求较低的设备,可能相应的可靠性分析工作也会相对弱一些,选择的检修方式也更多的倾向事后维修等。
可靠性分析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首先要搜集资料,例如:发电设备的历史状态资料等;其次对资料进行分析,建立完整的设备健康档案,并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设备进行故障分析,提出相应的分析报告;再次根据分析结果对发电设备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发电企业中的发电设备往往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任何一项设备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运行受到障碍。因此,可以针对整个发电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建立可靠性管理系统,及时、完整、准确的为设备检修人员提供设备运行状态,从而使设备检修工作能稳定开展。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使发电设备检修工作可以可持续发展。
3 发电设备检修策略的选择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设备检修策略越来越高端和智能化,也更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但是上述几种检修方式都各有优缺点。面对电力设备的不同情况,应审慎选择合适的检修策略。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电力企业不同的是,我国的电力企业目前对设备检修仍然停留在以预防性检修为主的阶段。如上文所述,周期比较固定的预防性检修容易造成检修不足或者检修过剩,即可能导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或者浪费检修资源的后果。因此,逐步向检修策略多元化阶段过渡已成为电力企业发电设备检修改革发展的总体趋势。
节约检修成本能有效节约企业经营成本,但是只有选择合适的检修方式才能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任何一个电力企业检修策略的制定不应当以某一检修方式为主,或者在发展过程中以某一种检修方式替代原有的检修方式。因为发电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是多样的,而且事后修理可能比事先预防花费更少的成本。仔细分析各种检修方式的优缺点和设备自身特点与需要,再选择检修方式,这样才能获得最优的综合效果。
一般情况下,对使用寿命比较固定或者设备出现损坏的时间点比较确定的发电设备,可以选择预防性检修。根据设备的周期性特点,定期的进行检测,审查设备的运行状况,明确是否进行维修或者替换。
对使用寿命不确定的电力仪器设备,且损坏带来的损失比较重大的仪器设备,最好能采用主动性检修和预知性检修结合的检修策略。对这一类仪器事先的预防比事后的弥补要重要的多。但是人们又难以预测到设备出现故障的时间,因此最上等的办法是主动性检修,更换仪器设备,并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规范工作方式,将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下等办法是没办法进行更换的情况下,对仪器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并开展定期检查,这种定期检查与预防性检修中的定期有所不同,后者是根据发电设备的周期性特点制定检修策略,而前者则是人为的完全主观的确定检查周期。对发生故障后引起的损害不大的发电设备,则可以选择故障后维修,完全可以让它使用到坏掉再进行修理。
对于作为发电设备核心的主机,由于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是要慎重的选择检修方式和制定检修策略。可以根据主机自身特点,采用状态检修和其他检修方式结合的检修策略,尽可能的对主机的运行状况有实时了解,从而确保主机的工作效率最大化。
总之,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最合理的检修策略应当是多种检修方式互相融合,根据发电设备的特点以及电力企业的自身需求,优化组合各种检修方式。在确保合理的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检修成本,也只有这样,才能既保障了产出,又减少了成本。
参考文献
[1] 姜晟.发电设备检修策略分析[J].发电设备,2012,26(1):70-72.
篇3
论文摘要:随着发电设备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作为企业管理的主体,早已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得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面对激烈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升成为企业实现其自身战略目标和促进其茁壮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引言
随着发电设备市场的饱和,原材料成本急剧增加,发电设备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几大发电设备企业通过合资、兼并、收购及资本扩张等手段重新瓜分和整合市场,对国外市场的探询也成为现阶段企业战略的新方向。然而发电设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发展却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速度,很多企业出现了人才短缺,甚至是断档的现象。要解决发电设备企业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使企业人力资源储备足以应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就要寻找好的方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以下是笔者对提升发电设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方面的几点建议。
1 在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和鼓励创新精神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由一定管理主体为实现人力扩大再生产和合理分配、使用人力而进行人力开发、配置、使用、评价诸多环节的总合。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相当丰富,概括来说可归结为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招聘与更新、人力资源的评价三个方面内容。
在现今的新经济时代,创新和时尚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企业要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就要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才观,突出创新精神在企业中的核心位置。现今发电设备行业新一代的员工是伴随着中国经济与技术高速发展成长起来的一批人,他们思想开放、头脑灵活、技术专精、流动性强。要吸引这批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就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创新精神。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就要始终将人放在核心的位置,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便充分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企业要信任员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把企业员工放在管理的主置,围绕着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而开展管理活动,激发人的活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使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发展目标达到一致。“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培养一种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需要一种敬业、进取和宽容的氛围。企业要努力培育共同的企业文化意识,它使得企业成员对企业目标价值有着共同的理解,从而在行动上达成共识。企业在制定用人制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性习惯和企业自身的包容性与创造性,在努力塑造共同的企业文化的同时,保持各部门的不同特色。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突出创新精神,就是要致力于创造一个激励型的、充满创新气氛的开放环境,以利于发明、创造和企业未来的技术研究与展望,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提倡挑战性思维。挑战性思维鼓励广大员工对现状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和创新,企业为此可能承担一定的风险,但企业的这种文化氛围和对待失误与风险的态度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员工的竞争能力,并会因此吸引大批优秀人才。
2 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合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它是以先进的软件和高速、大容量的硬件为基础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式的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员工自助服务、外协以及服务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进员工服务模式的目的。它通过与企业现有的网络技术相联系,保证人力资源与日新月异的技术环境同步发展。
人力资源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可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绩效,降低管理成本。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依靠手工操作,不但效率极低,还容易出错。而信息技术的加入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绩效。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要面对繁杂的行政事务,所以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规范人力资源运作体系的业务流程。通过信息化,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散信息都能紧密集中在一起,并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大大优化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另外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应用使得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参与进来,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命令的状况,形成了互动管理的局面,提高了管理的透明度,增加了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员工满意度。
要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转变观念。企业领导的观念认同和行为示范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领导要认识到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要认识到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和最有意义的投资。其次,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发电设备企业多为大型制造企业,人才济济,在进行信息化的过程中,可以考虑自主开发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资金,更重要的是自主开发的软件是根据本企业量身定做的,适应性较强,容易被企业员工接受。第三,企业要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调整组织结构,规范业务流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带来了工作环境、流程和制度的相应变革。一方面,必须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对招聘、绩效管理、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职业计划与离职等流程都要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使优化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规范、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必须调整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调整后的组织结构与优化后的业务流程相互适应,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顺利实施。最后,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提高其IT能力。推动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重中之重。企业要把加强员工IT技能培训作为推进信息化的一项基础工作摆上日程。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方案,在培训内容上做到管理理念与技术应用并重,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现代化管理能力的人才队伍。
3 抓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
大多数的发电设备企业早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且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制度。但是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只靠一腔热血是不行的。当前的情况是好多企业外请专家为企业制定—套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可是经过实施,发现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甚至实施不下去而中途夭折,结果把整个企业弄的人心惶惶,产生了负面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一种绩效和收入相挂钩的制度,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无情”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与我国企业人情味比较浓的现象相抵触,因此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就需要员工从思想上彻底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且认识到该项制度对个人的发展与公司发展的关系及重要性。每当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出现时,大多数员工都会有抵触情绪,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与接触,使员工们在思想上慢慢接受,贯彻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能有序进行。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首先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者通过自身的行动,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制度的宣传,改变中、基层管理者的观念,化解其造成的阻力,充分重视和解决其他非技术因素。其次要对员工实施柔性管理,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互动的心灵进行柔性管理,给员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给他们更多的授权,让他们从制度的执行者转变为制度的创立者,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对制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大胆的指出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使员工的潜能和天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 结束语
发电设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是一个现实的命题,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促进产业的持续、稳定、谐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喜荣,陈惠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特点,经济与管理,2001(7).
篇4
在公路一侧,我蹲在父亲的身旁,和他说话的时候,不经意间,发猴子山上的风力发电设备的翅膀稍上有两个人,他们是怎么上去的,,我带着疑问窜上了猴子山,当我到达山顶的时候,我看见一辆两半截车停在发电机底座的远方,这里还有一个穿防辐射服的人,地下面的也有一个穿防辐射服的人,拿着对讲机远远地望着上面那俩人,还有一个穿平常衣服的人站在底座附近,身边还有一个八九岁男孩子,我一看这情况,也敢走进了,原来那穿平常衣服的人和那孩子也和我一样是上来看究竟的。
那男子告诉我我刚从那个小门里看了看,里面有台阶,有人先从底座上方的小门里进去,通过台阶爬上去,到了顶端在扔下钢丝绳,下面的人再用钢丝绳拴住这个框子,那两个人进入框子里,通过滑轮滑到那风力发电的翅膀端的,其实那是远看,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并不是翅膀端而是靠近那大柱子了。
那个男子告诉我,那可以去看看那个小门,我走近了,看见登上小门需要从地面登上是个台阶,在第二个台阶上有一双鞋子,那一定是先从小门里的台阶上爬到顶端的那个人的了,我战战兢兢地爬上了十级台阶到了那个小门旁边,阿瑶,这门可不小,有我两个高和宽,是铁的,我需要用力才能敞开,好不容易敞开,往里一看,啊,还有一个原始计算机那样的东西在里面,仔细往里看,我看到了里面的台阶,不看还好,一看我晕了,差点骨碌了,一个趔趄把我定住了,喘口气,不好,不看了,下来吧。
我颤颤巍巍的从那十级台阶上下来,先稳了稳,又往回走了,这时候,那框子里的那两个穿防辐射服的人也落到地面了,他们示意我走进他们,原来上面一根绳子扔下来了,这是里面的那个人用完了,扔下了来的。
我问他们,里面大约又多少个台阶呀,他们说有300个,我说你们爬上去得需要多长时间,他们说七八分钟,啊,我不禁惊叹,我连看都不敢看,他们却如履平地,难以理解了,里面的人一定做得比他俩还好。
这些技术工人,他们的技能就是在反复的事件中练出来的,我想,他们并不是天生的,他们也许干事的时候和我有同感。
篇5
关键词 发电设备 制造集团 一体化 目标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 文献标识码:A
一、一体化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背景
发电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已经是全球性的竞争,随着技术、工艺和制造能力的快速提高,竞争者之间的产品质量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依靠质量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很难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电站集团产品结构特点极易受到外部运营环境变化的影响,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接着是欧债危机,2010年开始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下滑,发电设备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所带来的市场竞争导致订单价格的剧烈下滑,这些因素都在极大地挑战集团的成本管控能力和盈利能力。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持续增长是集团管理的重要课题,一体化的目标成本管理恰好为此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电站集团成立前,各工厂是独立法人单位及单体的利润中心,集团组建后,若仍沿用原来的管控模式,集团仅仅是充当行政归口管理的作用,并没有为客户增值,反而由于行政管理可能会带来决策周期变长、增加管理成本、对客户响应速度下降等负面影响。因此,在管理模式上打造以集团为利润中心、工厂为成本中心的一体化管控模式是集团化管理的必然。通过一体化管控来提高集团对下属工厂的成本引导能力和管控能力,充分激发各下属工厂管理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强化集团的管理与监督职能,保证集团整体工作的协调与统一,从而确保了集团获取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集团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经济运行的健康度。
电站集团承接的装备制造订单都是成套设备,包括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和辅机等,单一产品交货期的提前或延迟都将会影响整个项目的竣工,原先工厂是各自管理、独立运作。而现在通过一体化的成本管控可以优化电站成套设备及电厂的整体性能及整体交货要求。电站集团的产品具有小批量、高价值、长周期的生产特点,对成本的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同时生产组织过程中各方面的信息是动态变化的,通过一体化的目标成本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成本的管控力。
二、大型装备制造集团一体化目标成本管理的主要做法
电站集团基于一体化管控的要求,以目标利润为导向、以基于产品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为基础、以矩阵式的管理机制为依托、以整体协同为特点、自上而下集团本部牵头组织各工厂分头实施为模式、以考核激励为手段的目标成本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一体化目标成本管理的原则、组织和制度标准。
1、确定管理的基本原则。
价值的衡量是以利润为基础的,利润的实现过程就是成本控制过程,电站集团从持续发展的眼光、以全局性的视野确定了一体化目标成本管理的指导思想,从集团层面降低产品的总成本,并把它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进行建设,明确了:符合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遵循效益原则,市场导向的目标管理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事前控制原则,动态监控原则,确保了工作的可操作性。
2、构建矩阵式的目标成本管理架构。
针对集团过去的成本管控仅由各工厂的相关部门分别控制,力度不大,权威性不强,整体性较弱的情况,电站集团完善了组织架构,形成了矩阵式的管理架构。
首先在集团本部组织了跨职能的工作团队,设立了目标成本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集团总裁亲自任组长。其次,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职责,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指导集团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工作小组负责目标成本的日常管控工作。
集团本部的目标成本管理工作小组作为集团层面的管控团队主要由来自集团本部的总裁工作部、财务部、采购部、技术部、人力资源部、市场销售部、信息技术部和审计室的专业人员组成。小组各成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组成了一个专业性强、分工明确、组织严密、高效运作的团队,形成了工作合力。
3、规范制度和标准,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
明确了目标成本评审范畴、评审方法和评审流程,制定了配套的考核和激励制度。颁布实施了《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单机设备目标成本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为目标成本的管理提供了制度规范。
规范了成本计算模型。根据各工厂的产品特点及生产组织方式,对每个工厂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规范了成本计算模型,根据每个项目合同中所确定的具体技术方案、技术参数、供货内容的要求得出符合用户个性化要求的项目成本,为以单个项目为基础的一体化成本管控提供有利的支撑。
统一制定原材料采购的预算单价。充分了解现实的原材料供应情况、不同产品的采购、生产周期等重要因素,制定了物料预算价格的确定原则,在具体编制各工厂的项目预算成本时,严格按照此原则执行,并作为目标成本监督、检查、分析、控制及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再造业务流程,为实行一体化目标成本管理奠定基础。
再造业务流程的主要宗旨是打造高效、统一的集团一体化管控模式,为实行一体化目标成本管理奠定基础,实现优化集团的资源配置,提高集团运营效率,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优质高效的成套服务。
1、整合市场营销资源,统一对外开拓市场。
对订单承接、业务谈判、价格决策等流程进行了再造。将原各工厂对市场承接订单的职能整合至集团本部,取消了原来各工厂独立的市场承接功能,由集团本部统一负责对外承接订单、商务谈判及合同签订、统一协调交货、收款事项,给顾客提供一站式的产品销售服务,各工厂由原来的主体变为配角。
2、按用户需求,统一进行各产品的项目排产。
对项目生产排产计划流程进行了再造。由集团本部统一负责项目的排产、项目执行的协调,监督各厂的生产计划落实情况;工厂负责按照集团本部下达的项目计划安排生产,及时向上反馈生产进度,实现电站集团产品的成套出产。
3、推进一体化的系统设计,优化整体性能和成本结构。
对一体化的系统设计流程进行了再造。集团本部负责对整个电站系统中的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和辅机之间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满足顾客对电站产品系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优化系统的成本结构。工厂负责具体的产品设计、工艺改进等生产服务性事务,确保单项产品在符合总体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成本最优。
4、推进集中采购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采购成本。
对集中采购流程、战略物资采购流程进行了再造。集团本部负责大型战略物资、钢材和有色金属的集中采购,发挥大规模采购优势来降低采购成本,为下属各工厂与客户签订统一的框架协议;工厂负责在集团本部的框架下签订采购合同、物流、仓储和收发货等操作性事务。
(三)设定和分解目标成本,明确成本管理的目标和责任。
1、科学制定总目标。
集团本部负责制定总体的年度目标成本。集团目标成本小组根据集团每年度的经营目标、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及工厂的实际情况,根据统一制定的预算单价,按每一个项目的排产计划及供货合同的要求,提出下一年度的项目成本目标,以及集团各条线部门的目标降本指标,由目标成本领导小组和集团管理层审核批准。
2、层层分解落实目标。
电站集团将经批准后的目标成本下达到各工厂,把降本目标分解并纳入到集团技术、采购及其他管理部门的年度考核指标中,集团各业务部门对降本指标按条线下达到工厂的对口条线,形成矩阵式的降本目标分解模式。
3、明确责、权、利的关系。
集团管理层明确目标成本工作小组、集团相关专业条线、各工厂、各工厂相关专业条线的责、权、利关系,并使这种责任明确化、具体化、利益化,成为与各部门、个人切身利益紧密联系的定量化责任,从而启动责任、行为、利益三者联动的机制,促进各单位努力完成指标,确保集团成本总目标的实现。
(四)向订单承接、研发、采购等环节延伸目标成本管理,提高事前成本的管控能力。
1、向订单承接端延伸,提高订单承接阶段的盈利能力。
电站的目标成本管理在订单承接的前期就已经介入,在用户提出需求的时候,目标成本工作小组成员就已经开始参与到项目中,针对用户的要求和供货范围,测算出按当前状态生产的项目成本,并对投标报价的决策提供支撑。在获得订单以后可根据目标盈利测定目标成本,并与当前状态下的成本进行比较,根据盈利预判可预先在市场中锁定部分战略资源的价格,规避了长周期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2、落实到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上,提高技术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力。
技术是降本的源头,电站集团所有产品大约有80%的成本是约束性成本,是由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电站集团进行技术降本的主要方法包括电站设备整体系统配制优化、产品标准化设计、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产品结构优化等。
3、通过一体化的战略采购管控和创新采购模式,提高采购阶段成本管控能力。
通过集团层面推进采购一体化的管理,对大批的采购、供应商的培育、战略物料的锁定进行了一体化的管理。一是集团采购部门对大宗批量的物资进行集中招标采购,通过批量来降低采购成本;二是开发及培育新的供应商,优化供应链的管理,通过优化及缩短供应链来降低费用,三是建设集团统一的战略物资信息平台,确保战略物资的供应;四是利用先进的金融工具,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包括远期汇率锁定,进行金属期货研究、利用套期保值锁定成本等。
(五)开展管理评审和成本分析,持续改进一体化目标成本管理。
1、定期对目标成本执行情况进行专题分析。
各相关责任主体每季度定期汇总、上报目标成本执行情况,集团本部的目标成本工作小组对上报数据进行审核,对发生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加强指导,并提出改进要求。
2、及时调整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成本发生事项。
对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客户要求增加供货范围、调整技术参数而产生成本差异作为事中成本控制的一个关键点,对每一个执行项目即时进行跟踪、监督。同时颁布实施《设计联络会管理办法》和《设备合同变更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规范确保目标成本的可控性。
3、定期开展目标成本管理评审工作。
每年组织两次目标成本完成情况的评审工作,对当期可评审项目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最终出具评审报告向管理层汇报,并严格按照《上海电气电站集团目标成本管理考核激励办法》进行奖惩。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各类管理问题,要求工厂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具体的整改方案并在下一次目标成本评审中进行检查。
4、构建经验共享平台,持续改进。
在推进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组织召开降本经验交流会,将工厂涌现的优秀的降本案例汇编成书,供集团各工厂参阅,通过机制营造良好的经验交流和共享的氛围,构筑互动学习的平台。
(六)完善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一体化目标成本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1、建设适应集团一体化目标成本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
由于电站集团下属工厂的生产规模很大,虽按项目计只有数百个,但按涉及的材料条目计就有数十万条,数据量巨大,如果靠手工计算,耗时长,效率低。从2005年开始,电站集团引进国际一流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始了集团的信息化工作,并成功推行ERP(SAP)管理系统,为一体化目标成本管理的顺利推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目前,集团已成功开发了制造执行系统(MES),使各工厂的制造费用可以即时结算;开发了产品数据管理(PDM),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能初步估算整个项目的成本;开发了战略物资管控平台,使大型物资的成本管控提高到集团的战略层面。加上已经应用成熟的财务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整个信息系统已经为目标成本管理构建了非常完善的功能需求和服务体系。
2、推进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及准确性。
通过基于WBS的ERP信息管理平台,事中成本的管控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目前各工厂原材料采购信息都反映在这个系统中,可以及时地查询实际采购订单,将不同时段实际采购价格与目标单价进行比较,分析原材料价格变化对目标数的影响,对下阶段的采购提供指导意见,提出解决方案。
三、大型装备制造集团一体化目标成本管理的效果
(一)成本持续降低,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集团一体化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组织推进,在新产品比重不断增加、原材料价格逐步走高的前提下,集团主要产品成本持续地下降,盈利能力持续提升。从2007年实施目标成本管理至2012年底,实际结算成本累计比预算成本降低数亿元。
(二)主要经济指标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面对严峻的电力设备市场形势,同行业的价格竞争激烈,电站集团在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强力的支撑下,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良好。运营质量不断提升,主营业务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也达到了国内同行的领先水平。
(三)加强了集团的管控,促进了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高。
在一体化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推进过程中,以目标成本管理作为依托平台和契机,集团对各工厂的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带动了集团采购管理、存货管理、资金管理、计划管理、工时管理等管理职能的日趋精细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在集团的排产计划管理方面,电站集团建立了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合理地安排生产计划和原材料采购,降低了原材料、在产品存货的增加及资金的占用;在存货管理方面,集团下属工厂上海锅炉厂通过目标成本管理,多渠道压缩原材料、在制品,优化生产组织模式;在生产管理方面,集团下属的各工厂根据近年来工艺革新、技术改进和实动工时的统计情况,梳理并完成新的工时定额标准制定,推广了计算机报工系统,逐步实现了无纸化报工,提高了生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作者单位:上海电气电站集团)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设备检修管理 电力安全 高素质检修队伍设备档案状态检修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笔者在四川省都江堰黑龙滩电厂的设备检修管理经验表明,搞好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保证及时完成计划检修和事故抢修工作,是发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的前提;加强检修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素质,培养一支懂科学、会管理、工作作风良好的检修队伍,是发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的基础;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及设备缺陷登记,编制好检修计划,是发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的有力保障;在计划检修的基础上实施状态检修,是发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的必然趋势。以下是详细叙述:
1.安全工作是发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的前提
安全是电力的基础,电力安全生产是体现发电企业综合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在设备管理上应做到利用大小修、设备停备、低负荷时及时消缺,保证设备健康;整治生产区域不安全部位和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如护栏、楼梯、通道等);坚持设备治本,提高检修质量和工艺标准,延长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作好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和定期轮换、定期试验工作;在检修工作中,认真严格落实反事故措施,坚持消除装置性违章,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把“零违章”和“零事故”真正落实到检修实践中去;实行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进行风险点分析制度,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完善技术诊断工作,向“状态检修 过渡。在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做好发电厂设备的检修工作。
2.高素质的检修队伍是发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的基础
黑龙滩电厂属季节性发电,全厂五台机组总装机容4900KW,机组型号种类不同,生产年代跨越较大。在配备检修人员上不可能像大中型发电厂,各技术工种都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这就要求检修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业务技能。如何在人员少、技术素质差、检修维护经验缺乏的情况下全面完成任务,是确保机组安全运行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的关键所在,也是全体检修人员面临的难题。根据这种实际,我们采取了分工种侧重培训,集中学习,以大小修为契机,提高检修人员的综合应变能力,在电厂检修人员中,每个人员既是师傅又是学员,既是主角又是配角,相互学习,只是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角色才不同。通过机组的大小修工作,锻炼了我们这支检修队伍,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真正做到缺陷发现的及时性、超前性、准确性,我们的检修队伍整体的工作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为设备检修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完善的设备档案和检修计划是发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的有力保障
我厂近年来为提高检修效率,建立健全了相关运行检修制度及规程,完善了各种技术资料。针对黑龙滩电厂三个电站,因修建的时间跨越较大,各站的设备都参差不齐,生产厂家及生产年代都不尽相同,甚至存在设备老化绝产等现象,通过对所有设备登记核对清理,重新建立了设备档案并注明互换设备;建立了设备缺陷登记及处理档案;建立了设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检测档案;完善了大、中、小修台账及详细资料,根据各种台账及档案拟定机组的大小修方案和实施计划。为设备的检修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4.在计划检修的基础上实施状态检修,是发电厂设备检修管理的必然趋势。
长期以来,我国对运行中的电力设备实行的是以时间周期为基础的定期维修制度。目前,各发电厂均按照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发电厂检修规程》执行计划性检修,并规定:“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用以指导检修安排的依据就是这些时间量,只要检修周期已到,不管设备好坏,运行状态如何,就要检修。显然,这种检修制度有失科学性,而且存在很多负面影响:1、具有盲目性和强制性,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技术管理人员不思开拓进取,技术管理工作在原地打圈圈,僵化了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淡化了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2、不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3、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导致新的隐患。
针对计划性检修制度存在的弊端,作为一个基层单位的电站,当然不能从宏观制度上去寻找改革的路子。近几年,在机组小修工作方面,黑龙滩电厂在计划性检修制度的框架下,对具体的检修次数和天数作了重新安排和调整,几乎每年都取消一次机组小修机会,每次小修的时间也根据实际状态有所减少,这主要是依据设备的健康状态作出的决定。对机组的大修同期也作了一些变动,如:065#机到了大修周期,但设备健康良好,而061# 机距大修周期还差一年,而设备的健康状况较065#机差,我们就作了调整,对061#机先进行大修。通过近几年的运行,要搞好发电厂的检修管理,真正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实施状态检修,需做到以下几点:
4.1收集基础数据,完善原始资料。
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是状态维修的基础。状态监测是状态特征量的收集过程,即利用各种传感器及测量手段对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物理、化学量进行检测。而故障诊断是特征量收集后的分析判断过程,即根据状态监测所得到的各信息,采用所掌握相关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判断,找出设备的故障类型、部位及严重程度,从而提出对设备的维修处理方案。以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详细记录现场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状态数据,加强定期测试,累计试验数据。形成原始资料,利用这些数据、资料、定期全面分析,判断设备状态,从中可以发现问题,使检修更具有针对性。关于数据采集的具体做法如下:
4.1.1分门别类地将全厂设备的技术参数、厂家设计规定,按设备台帐方式建立数据录入计算机;
4.1.2建立设备现有的备品备件数据库;
4.1.3建立表示设备运行状态的电量、水头、温度、振动、摆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直方图以及变化趋势的曲线等(我厂部分电站水头、流量变化较频繁);
4.1.3定期(每日或每季)进行分析,做出结论,判断设备是否运行正常。
4.2完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加强设备异常状态分析。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我厂对机组等主要设备安装了一些监测装置,主要有:机组的振摆度测量;定子的测量,温度、压力等。当设备有异常情况出现时,实行异常状态分析和重点跟踪,采取了强化跟踪监督措施,掌握状态变化规律,找出故障的根源,利用小修机会进行了彻底处理,现在运行正常,保障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4.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消除设备缺陷。
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好坏,对设备运行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透平油的处理,油的加注,设备轮换运行,甚至设备吹灰等清洁工作,每一项都不应该忽视。我厂的调速器为双调,对油质要求相当高,因此采取现场循环滤油,故障率比以前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延长了设备的寿命周期。对设备存在的缺陷应及时消除处理,做到大缺陷不过天,小缺陷不过班,确保设备处于健康运行状态。
4.4应用统计数据,预测设备状态。
首先要找出统计数字与机组状态参数之间的联系,对机组运行小时数、发电量、启停机次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些设备虽然检修周期已到,但其运行小时累计比其他同类型设备少,于是就适当延长了设备的大修周期。而有些设备虽然未到大修周期,发现一些重大缺陷及时进行了处理。由于运用了这种方式进行了预测,每次小修前,就做好了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节省了检修时间。
4.5合理确定检修项目,尽量缩短检修工期。
由于对设备进行了较全面的状态监督和技术分析,建立了《设备运行缺陷登记台账》,掌握了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废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检修项目,如:每次大修,根据设备的原始监测数据,分析设备各部件的健康情况,大胆取消了一些重大项目,对机组以往大修都是全拆,吊出转轮体,工期长,工作量大。拆出后未发现转轮存在问题,又重新装复回去。而近几年,只拆到发电机部分,节省了大量的检修工期,每台机可节省约10天工期。设备经检修投运后,未发生任何临时性检修现象,安全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
参考文献
(1)、《发电厂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必然性和实践》邹献奎
(2)、《发电厂检修规程》(SD 230-87)
篇7
关键词:发电设备;配电设备;可靠性
Abstract: discuss hair,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reliability problems.
Keywords: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The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reliability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电力设备可靠性指标的特点及作用
1.1 可靠性指标的特点
可靠性指标的特点:客观性、科学性、便于定量计算。
1.2 可靠性指标的作用
可靠性指标的作用:通过电力设备可靠性指标的定义及分析,对设备的技术规律、运行的可靠性水平进行评价,找出改善的方法;可以向相关的设计部门反馈设备运行状况,作为发电厂或者变电所规划设计的现实依据;此外,还可以确定出设备维护检修周期,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检修计划等。
1.3 发配电设备可靠性主要评价指标
评价发配电设备可靠性的主要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计划停运系数=(计划停运时间/统计时间)×100%非计划停运系数=(非计划停运时间/统计时间)×100%可用系数=(可用时间/统计时间)×100%等效可用系数=(可用时间-降低出力等效停运时间)/统计时间×100%强迫停动率=强迫停运时间/(强迫停运时间+运行时间)×100%设备故障平均修复时间=累计修复时间/非计划停运次料设备故障率=8760/平均无故障可用时间设备修复率=8760/故障平均修复时间
2 发配电设备可靠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1)缺少辅助设备可靠性评价标准。
一般情况下,设备的可靠性可以通过非计划停运的次料以及等效可用系数等指标来做出评价,通常主机及主要辅机的非计划停运次数年度目标是0, 指标的制定比较容易,但是其它的辅机非计划停动次数的指标定为0 则是不现实的。可以按照计划停运以及非计划停运的时间确定出主机及主要辅机的等效可用系统,其它的辅机则还要将维护及消缺的时间考虑在内,因此指标的确定比较困难。
(2)设备可靠性评价在操作方面的问题。
因为发配电设备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评价设备的可靠性也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其与汽机、电气、除灰、锅炉以及化学燃料等均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很多发电厂在进行可靠性管理时, 通常都是手工填写相关数据资料,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对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也会有影响。此外,在基建结束开始生产时,设备的可靠性不仅受到设备自身质量的影响,而且受安装、检修以及运行维护的质量的影响。现在很多发电企业的管理体制一般是运、检分离的模式,设备的管理及点检人员要负责设备的维护、消缺以及其它的管理工作,如果出现设备非计划停运的问题,无法及时明确责任。
3 发配电设备可靠性管理策略
3.1 可靠性管理的主要内容
(1)对设备的历史运行状态进行分类整理。进行设备的可靠性管理首先要对其历史运行状态进行分类整理,使得发配电设备具有完整的设备健康档案。在构建设备历史可靠性的分析模型过程中,其结构要从收集历史数据开始,对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再通过相应的指标分析系统及数学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全面分析,最终得出系统报告。
(2)科学的故障分析方法。
对设备的历史可靠性进行分析是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最终结果体现在可靠性报告中,为设备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所有的可靠性分析方法中,事件故障分析是其中最典型的、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其中故障树分析法以及故障模式、影响与危害程度分析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为设备的检修决策提供依据。
(3)预期可靠性评估。
以往对设备进行可靠性管理主要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而对于设备未来运行的可靠性预测则有所忽略,因此可靠性管理在生产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通常预期可靠性评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可靠性指标进行预测,然后进入第二个可靠性评估阶段,把预测的可靠性指标与设备值相比较,如果比较结果存在差异,则要对系统进行改造。和历史性指标的定义不同,预期可靠性指标估算的合理性主要由元件的可靠性参数、系统的结构以及运行模拟的准确程度来决定。数据质量是设备准确度越高,数据的质量就越高,预期可靠性的评估也就越有价值。计算预期可靠性指标不仅要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解, 对历史故障影响设备的程度进行精确分析,还要充分考虑到其它对设备正常运行会产生影响的因素,比如自然条件或者计划停运等。
3.2 建立基于可靠性管理的发配电运行管理系统
从某种程度而言,整个发配电设备可靠性的管理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包括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故障率的内容。而设备维护检修的主要目的也是为发配电系统更加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目的服务,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基于设备可靠性管理的发配电运行管理系统。
3.3 推广故障诊断技术
发配电设备的故障诊断是对其进行可靠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希望可以通过监测或分析发配电设备的一些现场参量,及时、准确地诊断出设备的故障点,从而提出解决的方法,防止事故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发配电设备的故障诊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对设备状态的特征信号进行监测;从监测的特征信号中提取征兆,或者特征信号本身就可以作为征兆; 按照诊断信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识别,故障诊断结束。发配电设备的故障诊断方法有多种,按照不同的诊断目的和要求可以分为在线与离线诊断、直接与间接诊断以及常规与普通诊断等几种;根据诊断的物理参数可以分为振动、声学、热力、电气以及化学诊断等;根据诊断的对象可以分为对热力设备的金属部件故障、电气设备绝缘故障、液压系统故障以及旋转机械故障和压力容器泄漏故障的诊断等。
3.4 可靠性数据的分析与采集
收集设备的可靠性数据,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发配电设备开停机的时间、更换部件的使用寿命以及其它的维护数据和应用数据、故障数据等。为了提升可靠性数据分析的有效性,要对设备的范围、故障定义以及使用条件、时间记录和计算程序等内容进行详尽的记录,数据采集表最好由电力技术部门设计一个统一的格式,各基层班组按照表格内容认真填写,然后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回收,输入运行管理系统中进行研究分析。这种数据收集方法不仅解放了更多的人力,而且成本也较低;不过容易出现漏项错项或者数据不全等问题,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置专职的记录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管理,保证其全面性及准确性。此外,对数据的分析要准确、适当。通过统计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为发配电设备的维护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4 结语
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机组的可靠性管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不过要做好发配电设备的可靠性管理,就要对设备的运行状况了如指掌,才能够最终做出决策,并制定出合理的应用及维护方案;对机组的运行工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利用故障诊断技术进行准确的故障分析, 才能提高发配电设备可靠性管理的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建兰,黄树红. 发电设备可靠性点检[J].热力发电,2009,(3)
[2] 张淑艳,卢国斌. 发电设备安全可靠性分析及治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2009,(3)
[3] 明若琰. 浅谈发电设备可靠性统计分析的重要性[J].山西焦煤科技,2008,(7)
[4] 陈国强. 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实践与探索[J].华东电力,2009,(12)
篇8
摘要:发电厂的电气设备检修管理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搞好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工作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的重要措施之一,改革传统的检修制度,实施状态检修制度是设备管理的一场重大变革,它不仅仅有利于保证安全生产,降低检修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企业自身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生产技术管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思维,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尊重实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敢于实践、敢于开拓创新的精神。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的必要性与实践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电气设备 检修 实践
发电厂的电气设备检修管理科学化是现代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搞好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检修管理工作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设备全过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更科学地管理好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安全可靠性,降低检修费用,已成为摆在电力企业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1 目前检修计划的弊端
目前,各发电厂均按照原电力工业部颁布的《发电厂检修规程》执行计划性检修。《规程》规定,发电厂机组大修一般4~6年一次,每次50~80天,小修每年2次,每次10~12天(视具体机型而定),并规定:“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用以指导检修安排的依据就是这些时间量,只要检修周期已到,不管设备好坏,运行状态如何,就要检修。显然,这种检修制度有失科学性,而且存在如下负面影响。
1.1 淡化技术管理责任,不利于开拓进取。
在传统的计划检修制度下,到期必修,按部就班,周而复始,拆拆装装,没有任何灵活的余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技术管理人员不思开拓进取,技术管理工作在原地打圈圈,僵化了技术人员的思维方式,从目前情况来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自然与管理体制有关。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由于自己对检修工作的安排无权作主,设备得不到及时检修,检修错位,淡化了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设备出问题了,往“设备事故”上一推了事。
1.2 不利于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计划性检修制度下,往往会导致如下的现象:一是检修项目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不是检修过剩就是检修不足。二是由于计划检修时间安排一般情况都较充裕,有缺陷大修理,没有缺陷也修理的现象。本来设备状态还比较好,还有潜力可挖,时间安排了,还是拆开修修为好,怕的是今后设备出了问题说不清楚。三是由于过多的检修拆装,加速了拆装的磨损,本来好端端的设备越修越糟,人为地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不利设备的安全运行。
1.3 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由于计划性检修针对性不强,盲目检修过多,降低了设备利用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还增加了大量检修费用的无效支出,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 实施状态检修的必要性
状态检修就是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状态监督,对设备运行状态、影响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设备进行前景预测,根据结果再拟定检修内容和确定检修时间,真正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实施状态检修的目地就是科学保养设备,在保障设备安全、经济、可靠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检修人、财、物的浪费和检修磨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显然,状态检修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和电力行业“安全为基础、效益为中心”的原则相一致。
《发电厂检修规程》也提到“:运用诊断技术,进行预知维修是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预知维修与状态检修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内容,这些都为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探索先进、科学的检修制度指明了道路。”国外一些高层技术管理专家也指出:“减少停电和缩短维修时间以提高有效性应战为商业经营的目标。”一些国家也都向传统的维修制度告别。显然,传统的计划检修不仅仅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3 对状态检修管理的实践
3.1 收集基础数据,完善原始资料。
以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详细记录现场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状态数据,加强定期测试,累计试验数据。形成原始资料,利用这些数据、资料、定期全面分析,判断设备状态,从中可以发现问题,使检修更具有针对性。关于数据采集的具体做法如下:
3.1.1 分门别类地将全厂设备的技术参数、厂家设计规定,按设备台帐方式建立数据录入计算机;
3.1.2 建立设备现有的备品备件数据库;
3.1.3 实现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有选择地采集现场的一些实时数据,通过不断积累和加工,进行分析整理,建立数据信息库;
3.1.4 建立表示设备运行状态的电量、水头、温度、振动、摆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直方图以及变化趋势的曲线等;
3.1.5 定期(每日或每季)进行分析,做出结论,判断设备是否运行正常。
3.2 完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加强设备异常状态分析。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我厂对机组等主要设备安装了一些在线监测装置,主要有:机组的振摆度测量;定转子的测量,温度、压力等。当设备有异常情况出现时,实行异常状态分析和重点跟踪,采取了强化跟踪监督措施,掌握状态变化规律,找出故障的根源,利用小修机会进行了彻底处理,现在运行正常,保障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3.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消除设备缺陷。
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好坏,对设备运行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透平油的处理,油的加注,设备轮换运行,甚至设备吹灰等清洁工作,每一项都不应该忽视。我厂的调速器为进口产品,对油质要求相当高,因此采取现场循环滤油,故障率比以前明显减少,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延长了设备的寿命周期。对设备存在的缺陷应及时消除处理,做到大缺陷不过天,小缺陷不过班。确保设备处于健康运行状态。
3.4 应用统计数据,预测设备状态,首先要找出统计数字与机组状态参数之间的联系。
对机组运行小时数、发电量、启停机次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些设备虽然检修周期已到,但其运行小时累计比其他同类型设备少,于是就适当延长了设备的大修周期。而有些设备虽然未到大修周期,发现一些重大缺陷及时进行了处理。由于运用了这种方式进行了预测,每次小修前,就做好了相应的技术准备工作,节省了检修时间。
3.5 合理确定检修项目,尽量缩短检修工期。
由于对设备进行了较全面的状态监督和技术分析,掌握了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废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检修项目,如:每次大修,根据设备的原始监测数据,分析设备各部件的健康情况,大胆取消了一些重大项目,对机组以往大修都是全拆,吊出转轮体,工期长,工作量大。拆出后未发现转轮存在问题,又重新装复回去。而近几年,只拆到发电机部分,节省了大量的检修工期,每台机可节省15天工期。检修投运后,未发生任何临时性检修现象,安全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
篇9
关键词:余热发电;设备;优化
中图分类号:TM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1-0159-01
1 概述
能源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类正面临这能源短缺以及温室效应加剧的问题,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环保的新能源已在大多数工业国家中达成共识,是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余热发电技术逐渐在钢铁、水泥、冶金、玻璃、石油化工、制糖等行业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余热是指一次能源在燃烧过程中所发出的热量在完成一定的工艺流程后所剩余的热量,余热发电技术就是指使用相应的设备将余热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余热发电技术能显著降低对一次能源的消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具有能源转化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管理简单等特点,因此,充分利用好废弃的余热资源是实现电厂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同时,余热资源来源十分广阔,主要有:烟气余热、废汽废水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化学反应热、可燃废气和废料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等。随着余热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强对余热发电系统设备的管理,优化其运行参数,对于提高余热发电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2 余热发电的设备
余热发电系统中的主要设备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其他辅机主要有:凝汽器、冷油器、抽汽器、给水泵、凝结水泵、循环水泵、除氧器等。
(1)锅炉。锅炉的功能是吸收余热资源的热量,加热水,使水汽化产生过热蒸汽,锅炉的结构主要由省煤器、汽包、下降管、联箱、水冷壁、过热器以及连接管道和阀门等组成。锅炉运行时,给水泵首先将水输送至省煤器中进行加热,使水充分吸收转化系统的热量,水的平均温度升高,随后,再将高温高压水经过汽包送入水冷壁中,水在水冷壁中充分吸收热量形成汽水,汽水又返回汽包中汇集,经汽水分离后向过热器输送饱和蒸汽。
(2)汽轮机。汽轮机的原理是利用过热蒸汽通过汽轮机动叶栅时产生的冲击力驱动动叶栅转动,将过热蒸汽的热能转化为动叶栅转动的机械能,因此,过热蒸汽的质量、流量和速度决定了过热蒸汽对动叶栅冲击力的大小以及能量的转换效率。汽轮机的结构主要由定子、转子和轴承等组成,其中定子又包括气缸、喷嘴、隔板、汽封等。
(3)发电机。余热发电系统中一般使用无刷励磁全封闭式三相交流同步汽轮发电机,发电机在使用时,一般还会在转子上安装冷却风机,采用通风冷却的方式对发电机进行冷却,发电机的输出容量、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频率、极数、功率因素等都是其主要的技术参数。
3 余热发电设备的优化与管理
余热发电系统的发电量一直是电力企业设备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影响余热发电系统发电量的因素很多,在保持现有生产工艺和现有能耗水平的情况下,提高余热发电系统的发电量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余热发电系统设备的日常管理,优化完善设备巡检制度,做好对设备的日常监控与维护,每周对设备进行点检,排除设备隐患,定期切换备用设备,加强对设备的治理与技术改造,全面排查锅炉、汽轮机、真空系统、振打装置等关键设备中损坏的零部件及漏点,详细记录每次的检查结果,确保每台设备都能随时投入安全、稳定的运行,提高锅炉的产气量。
(2)定期对水质检测仪表、在线检测仪表进行校验,保证水质仪表能正常工作,同r还要对仪表的使用状况以及设置参数进行检查,定期检查现场巡检人员的巡检质量,特别要注意检查现场锅炉连排量、试样水温控制以及加药泵运行等状况,及时调节和处理各项异常情况[2]。
(3)建立健全水质指标控制标准和药品管理办法,明确水质控制目标和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加强对凝结水、炉水、循环水、补充水等水质的检测、控制和管理工作,控制好加药品量及配比,每天进行取样、化验比对,及时清理进水口的杂物以及锅炉、冷凝器的结垢,确保锅炉安全运行,提高凝汽器真空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4)加强操作人员、工艺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协调沟通,优化工艺操作,可采取“滑参数启动”的操作方式,尽量缩短机组暖管、暖机时间,提高系统的运转率和发电量,保持锅炉设备的稳定运行,例如,当锅炉温度过低时,可采取小开度开旁路挡板的方法提高锅炉废气入口风温,从而提高锅炉蒸发量。
(5)定期组织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现场巡检人员召开专题技术例会,深入研讨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协调锅炉产气量、锅炉废气温度、锅炉进风量之间的关系[3],制定并落实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发电系统长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提高发电效率。
4 结语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加剧,在大力建设余热发电系统的同时,做好现有余热发电系统的参数优化和设备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余热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量损耗,进一步促进余热发电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秉权,刘桂林.中国余热发电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建材,2010,11.
篇10
我国的设备监理行业虽然在电力工程建设等领域有较早的兴起,但其正式成为一个行业还是在2005年。所以,我国的设备监理行业目前还不是很成熟,存在着较多不规范的地方。首先,在立法方面,目前还是一个空白,《设备监理条例》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出台,这就造成行业无法可依的局面。其次,我国设备监理单位资质水平以及设备监理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我国现在对设备监理单位实行资质分级认定管理,但设备监理单位自身的管理水平不高。目前,国内大部分监理公司对于监理项目的管理普遍采用电话、传真等方式与驻外监理人员进行联系的方式,未采用先进的远程信息办公系统,管理存在松散,不到位的情况。另外,我国从事设备监理行业的人员大部分为各设备制造厂家的退休人员,业务素质、职业精神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并结合公司自身发展,公司决定研究开发一套的监理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公司的工作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提高监理人员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开发方案与构建
我们对目前监理项目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了梳理,按照公司领导、项目经理、监理人员、业主客户等管理层级和角色对整个监理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进行了设计。监理项目的主要流程包括监理项目的投标及合同签订、监理项目的分配、监理项目的执行及管理(包括人员、信息等)、监理项目的收尾等。系统采用dephi数据库作为技术支持,建立基础信息库,系统各层级、角色均共享此数据库。系统的具体结构包括:(1)监理项目信息数据库;(2)公司级管理模块;(3)项目管理模块;(4)员工级管理模块;(5)客户模块;(6)系统管理模块。我们在进行系统方案构建设计的同时,还配套编制了火力发电设备、水力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的作业指导书以及监理周报、总结等标准化文件,固化到信息管理系统中,使所有监理人员按照统一的文件开展监理工作。
3系统功能
文章中主要介绍公司级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员工级管理模块三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其他模块不再详述。
3.1公司级管理模块
公司级管理模块主要从公司领导对整个公司的业务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其功能包括监理项目的创建(投标)、监理合同的管理、项目经理的管理以及各类事项审批、查询等功能。模块功能具体如下:(1)公司领导可以通过监理项目的创建功能新建监理项目,填写项目的概况、监理工作范围等项目信息,分派项目经理并下达监理任务。(2)在审批事项中对公司各类费用、办公物品借用、人员变更、发文等进行审批。(3)在查询功能中,部门领导可以以各种维度查询每个项目、项目经理、制造厂、监理人员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具有一定的分析统计功能,从而可以方便快捷的了解公司各层级的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3.2项目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模块主要从项目经理开展项目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项目管理模块可以对项目管理过程中所有需管理的内容进行信息化管理,包括传真收发、监理周报、监理总结、技术协议、设备监造协议、监理图片等。此外,还包含监理人员的管理和调配等功能。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项目经理可以通过项目管理模块,上传设备技术协议、监造协议,给监理师下方监理任务。每周对监理师报送的监理周报、质量问题专题汇报等进行审查批复。同时通过在系统中实时了解每个监理项目的进展情况、每个监理设备的生产情况、每个监理师的工作情况,根据了解的到全面的信息,及时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监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处理。同时,针对每个监理项目、制造厂、监理人员的监理任务量的情况,对监理人员及资源进行整体协调平衡,达到最优的效果。
3.3员工级管理模块
员工级管理模块主要设计为驻厂监理人员操作使用。监理人员可以通过在互联网在驻厂地点登录系统,查收公司下发的监理任务,按任务书要求开展监理工作,每日填写监理日志,定时在系统上报送监理周报、专题汇报给项目经理进行审批。
4应用效果
4.1提高了监理项目管理效率
由于监理公司一般承接的项目较多,一个项目经理往往同时承担多个项目,一个监理人员同时负责多个制造厂多个设备的监理工作。监理公司采取电话、传真等传统管理方式,无法实时了解每一位监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同一地区有多名监理人员工作,或一名监理人员奔波几个省市厂家进行巡检的情况。该系统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该问题,监理公司的人力、物资等资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管理效率大副提高,项目成本大幅降低。
4.2监理工作标准化水平大幅提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5发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