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策略范文
时间:2023-04-11 10:57: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营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剧院地位流变,从被动经营到确立主体地位。剧院成为主体,生存完全靠自己的竞争力来实现。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剧院主体地位的确立,同时赋予了剧院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竞争意识,这也要求我们剧院经营者充分发挥剧院作为艺术产业链终端和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通过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剧院的生存空间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院团体制改革,使得地区垄断经营局面被打破,同一地区不同剧院之间的竞争会异常激烈,剧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与竞争压力,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巨大的潜在观众人群有可能重回剧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与运营空间,所以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体现自身拥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赢得观众,是摆在剧院经营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目前中国剧院面临的生存与竞争压力主要包括:剧院盈利模式单一,观众分流严重,运营成本高,好的艺术产品供不应求,档期安排不合理,票价偏高,一大批潜在观众无法走进剧院,剧院人才结构不合理,创意型和管理型人才匮乏;剧院选址不当,剧院市场化意识、营销观念淡薄,“守株待兔”思想严重……对于剧院产业经营来说,改变观念、推陈出新,寻找一条“差异化”的经营之道已经迫在眉睫。下面从文化创意产业思维和活动经济模式的角度,为剧院产业经营策略提出几点思考。
1. 转变观念
中国的剧院经营者受长期的传统观念制约,管理思维还停留在“各自为政”、“守株待兔”思维层面上,所以剧院经营者必须转化为具有超前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危机意识及公关意识的市场化剧院经营模式。
2.“热点”经营与“冷点”经营
所谓“热点”经营,就是剧院要抓住社会热点事件、热点影片上映等契机,巧妙借势,开展活动经济。与当地知名企业合作,为城市企业品牌量身定做各种推介、庆典、公关活动及产品等。所谓“冷点”经营,是指剧院在没有商业“大片”上映档期中,如何通过有效策划、活动经济拉动剧院票房。对“淡季”的“冷点”经营将是剧院实现差别化经营,实现整体票房上升的重要举措。如,在“淡季”策划经典主题电影展映周,吸引固定的观影群。开发观众点播、预约系统,为会员或观众提供提前点播、预约服务,提供影片清单,根据预约人数选择时间为观众播放点播影片。加强对“小片”的个性化宣传和放映,为会员或部分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等。
3. 产业链条开发
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链条开发,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高附加价值的主要手段,拓展盈利模式。避免在硬件设施上的过大投入。
4. 加大创意人才培养力度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是关键。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剧院经营,剧院的员工构成也应逐渐符合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不能仅定位在查票、检票的功能,而应加大具有创新性思维的高层次创意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可与高校合作,开展剧院创新型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为院线和剧院输送急需创意人才。
5. 打造品牌活动、差异化经营
品牌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源泉和保障,无论是院线还是剧院经营者,要根据自身条件打造一项品牌活动,增加自身“识别度”,通过品牌活动实现“差异化经营”。
6. 个性化服务,提升管理品质
院线或剧院经营者可通过建立影迷俱乐部、会员制服务及开辟艺术电影专映厅等方式,为部分电影观众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提升剧院的整体管理品质。如会员制服务可以通过推出会员影讯、购票积分、积分兑奖、积分升级、会员沙龙、会员讲座等多项服务,提高会员的忠诚度,同时为剧院积累一批忠实观众。
篇2
关键词:企业 品牌 经营策略
在当今时代,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价值不言而喻。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不仅需要有强烈的创品牌意识,而且也需要有强烈的品牌经营意识。为此,四川科特提出了品牌化经营策略,在品牌经营上不断创新,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本文在分析企业品牌经营重要性及品牌经营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品牌化经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1.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分析
企业品牌经营是通过企业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与发展名牌。一方面,企业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企业品牌经营在企业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品牌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其潜在价值有利于企业的业务拓展。由于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同,企业可以利用品牌的光环在投入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降低成本、提高单价和销量,从而增加销售额和利润总额。这种潜在的品牌效应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值源泉。
2.企业品牌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品牌竞争时代的来临。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实施品牌经营策略。首先,实施企业品牌经营策略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无品牌或弱势品牌的企业将成为强势品牌企业的贴牌加工厂,不会拥有自己的终端市场,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有竞争的基础和可能性。其次,实施企业品牌经营策略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当今的时代已走入了品牌力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开始深化品牌认识,并倾向于购买有品牌的产品,因为对消费者来说,品牌又有了较为深刻的含义。作为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消费者选择的基础,也是保证服务品质的基础,可以有效降低购买风险。
二、国有企业品牌化经营中存在的误区
1.缺乏正确的品牌经营意识
品牌化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向消费者传递一种承诺的过程。然而,许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缺乏长期的品牌经营意识,没有真正意识到品牌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促进作用,常常把品牌经营作为一个短期行为。基于对品牌经营的错误认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很难抗拒短期内迅速获取高额利润的强烈诱惑,最终以牺牲品牌承诺为代价去换取眼前的利益,导致许多品牌在无序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2.企业的品牌经营缺乏规划
企业的品牌经营是一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需要精心的规划。然而,当前许多企业的品牌经营却缺乏相应的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品牌生命周期的管理。不少企业的品牌生命周期就是产品生命周期,当产品生命周期进入衰落阶段,品牌也步入了衰退期。第二,缺乏对品牌的全面维护。企业往往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因此进行广告的狂轰烂炸,认为只要广告做多了就可以造就品牌,缺乏持续的品牌形象维护,当意识到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及竞争品牌时,已经给竞争者占了上风。
3.缺乏相应的机制
当前,在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把当前的或短期利益作为经营的主要目的,而忽视了品牌的建设及品牌的效应,也缺乏品牌建设的机制来保证品牌化经营策略的持续实施,这就使得企业的运行及企业职工的行为与企业的品牌化经营毫无相关,他们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而忽视了象品牌建设相关的形象、产品的识别等方面的建设,也没有相关机制来衡量他们品牌建设的绩效。
三、国有企业的品牌化经营策略分析
1.树立品牌化经营意识
品牌意识是企业对品牌作用的认识及运用品牌战略的自觉性。品牌在企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为此,企业必须具备品牌化经营意识,要对企业的品牌进行正确决策、科学设计,并对品牌进行得力的保护。首先,真正意识到品牌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的主要手段之一,更是企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要正确认识品牌经营的内涵。企业经营者要意识到品牌经营是一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包括品牌的整体战略规划、视觉形象设计、核心理念确定、品牌符号运用、品牌场景设计、广告调性等一系列工作。而且,品牌建设并不是一个短期工程,要真正成为品牌,还要着手品牌个性、品牌认同、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完善。这样,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才会由形式到内容、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层到深入,从而完成由未知到理解、购买的转变,形成顾客忠诚。
2.进行品牌经营的科学设计
企业要成功开展品牌化经营策略就必须在强化品牌经营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品牌经营设计。首先,进行企业品牌分析,包括顾客分析、竞争者分析和自我品牌分析。进行完整的企业品牌分析是品牌经营的理论基础。品牌分析涉及品牌形象、品牌策略、品牌遗产、企业组织价值、品牌力等关于品牌方面的内容。在进行企业品牌分析时要注重对品牌的文化附加值的分析和品牌个性的分析。此外,还要注意在品牌认同中树立品牌个性,提高顾客忠诚度。品牌是消费者与产品沟通的纽带,而品牌经营的成功需要赋予产品以个性,建立独特的品牌个性是品牌营销的重要内容,产品可以被竞争或者模仿,但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有个性的品牌可以真正吸引并稳固目标消费者。最后,根据品牌个性进行品牌定位,并针对某个目标群进行积极的传播。品牌个性是品牌和消费者相互联系互动的纽带,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可以抓住消费者的兴趣,使消费者保持品牌的忠诚。品牌个性塑造与品牌的定位联系得越紧密,消费者被品牌吸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利用信息网,实现组合经营。品牌一经开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网,迅速进入新品推进的导入期,推广营销、拓展市场。此外,应综合运营各种营销手段,从多种角度接触消费者,让企业的品牌得到全方位的推广,使客户能对企业品牌有足够的认识和认同。
篇3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淘宝网的消费文化、信用制度、交易保障措施、配套体系等多方面的具体分析,探究淘宝网经营策略的成功之处。
淘宝网的成功己经可以作为中国电子商务的一个典范。相比其他C2C网站而言,淘宝以人为本,立足于国民特色,以服务的创新推动自身的发展,其成功的经营策略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淘宝”消费文化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刻,与具有强烈个人主义色彩和消费先行的消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的消费文化具有传统的集体主义特征和储蓄先行的消费倾向。中国的消费者通常在搜索商品信息时更注重朋友、亲人、同事的意见。同时,中国的消费者也会因为家庭的需求压制自身的购买需求,在购买商品时倾向于通过议价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感。在立足中国国情基础上,淘宝网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消费文化。
(一)大力发展网络社区的建设。淘宝网给网络社区的活跃者发放一定的虚拟货币,而这些虚拟货币可以用于社区广告版面的购买,带有明显利益性的奖励措施极大的促进了淘宝社区的繁荣,提高了用户的积极性,增加了买卖双方的沟通与联系,同时也吸引了不少潜在消费者。淘宝社区作为一个网上的虚拟社区可以给成员一定的归属感和身份的象征,同时在交易中产生的许多问题也被鼓励在社区中解决,从而减轻了网站客服的压力。
(二)在交易过程中突出人性化的服务。在线的自愿者服务、店小二的小贴士提醒、人性化的店铺管理界面、完善的客户服务中心、淘宝线上大学和定时的网下培训课堂等,处处体现了淘宝网的人文关怀。中国C2C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最重要的是培育这个市场,培育市场并不意味盲目地扩大市场,更要倾向于培养成熟的用户。对于买家来说,需要做到的是消除他们网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的不信任感。对于卖家来说,需要将他们创业的热情真正转化为平台的有价值的资源。试想,对一个从未接触过网购的普通网民来说,从注册认证到支付物流甚至于开始网络店铺,何个环节都是一项新的体验,而每个环节所遇到的困难也会成为他们最终放弃的理由。淘宝网这些人性化贴心的服务,对用户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
(三)注重社会影响力,树立正直形象。淘宝网在发展的初期,尚未形成绝对优势,更谈不上盈利的时候,就开始鼓励卖家将利润的一小部分用作慈善捐助,并给予这部分卖家一些特殊的标志加以区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讲求的是重情重义,这部分卖家乃至整个淘宝平台都会给消费者正面的影响力。此外,淘宝网还依靠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发起了魔豆宝宝工程,旨在资助贫困妈妈实现网上创业。通过媒体的宣传,淘宝网树立了一个贴近生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并获得社会大众的好感。
二、信用积分与举报投诉相结合的“淘宝”信用体系
C2C交易过程中容易产生交易者的欺诈行为,由网络购物而引起的纠纷也屡见不鲜。目前可以比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就是构建网上交易的信用系统,通过交易双方的互相反馈来监督交易者行为。但是,在中国的C2C市场,由于电子商务环境的不完善和法律法规不健全,上述信用系统已经产生了许多弊病。例如,网店运营者意识到信用等级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为了迎合该种需要,网上出现了一批专业代刷信用的,他们利用C2C买家认证不需要实名认证的特点,以不同的虚假个人信息注册数个账户帮助网店运营者快速赚取信用等级来牟取利益。还有一些网店运营者利用商品的特殊性,例如虚拟商品价格低廉,发货便捷的特点来迅速积攒信用,因此网上出现了许多高信用等级的网络诈骗者。同时,由于对买方认证信息管理的不严格,出现了一些恶意打击报复或者打击竞争对手的恶意评价,来降低网店运营者的信用等级,损害他们的利益。这些情况都不能单纯的依靠信用体系来辨别和修正,仍然需要人为的干预。针对这一弊病,淘宝网采用的是买卖家信用积分和用户监督举报制度相结合的信用体系。
(一)淘宝网的信用积分制度。淘宝会员在淘宝网每使用支付宝成功交易一次,就可以对交易对象作一次信用评价,评价分为“好评”、“中评”、“差评”三类。交易成功后的每种评价对应一个信用积分,具体为“好评”加一分,“中评”不加分,“差评”扣一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通过支付宝作为支付手段的成功交易的评价才能获得累加。在针对恶意炒卖信用度的行为,淘宝也作了一定的措施,例如同一用户每月只能为其同一交易方提供6个的交易评价。淘宝网对交易金额也有一定的限制,极小金额的交易(1元以下)也不被纳入评价范围。如果违反淘宝信用积分制度或者信用度低于一定的数值,用户将会遭受删除商品、限制账户权限、冻结账户乃至取消卖家身份的处罚。由于淘宝的卖家准入资格较于买家严格,因此,该评价体系对于卖家具有较大的威慑作用。对于信用度较低的买家,所给予的交易权限也会较低,例如在同一时间只能对一种商品进行出价等。
(二)举报投诉制度。举报制度是淘宝网为了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打造诚信交易环境,针对网络交易产生的违规行为或者信用积分制度无法制止的不法行为采取的一种措施。淘宝网的举报投诉体系由举报投诉、申述、结果处理三部分组成,处理时间为一周。举报投诉的内容包括炒作信用度、哄抬价格、广告信息、知识产权侵权、商品违规等。一旦举报被证实,该用户将会被标示永久的不良纪录。因此起到一定的警戒作用,进而防止交易环境的恶化。
三、针对信息不对称的保障措施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交易所需的信息量不同,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出于信息优势,掌握信息少的一方出于信息劣势。网络交易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①不利选择。在C2C平台上,商品质量良莠不齐,繁杂的商品信息会使买家产生迷惑,使买家买到不合意的商品。类似现象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卖正品的卖家会因为失去价格优势而被迫退出市场;购买到劣等商品的买家会因为对商品难以辨别而放弃购买。②网络诈骗。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交易双方无法确认对方真实信息,网络诈骗时常发生。虽然每个C2C网站都有一定的身份认证手段,如手机认证、固定电话认证和身份证认证,但是我们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其中的漏洞──骗子是不会拿自己的身份证去认证的,现实生活中拿到别人身份证的复印件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因此,这样的身份认证是不具备法律效益的。交易双方身份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问题会成为网络交易的一大隐患。淘宝网针对以上问题作了一些尝试和创新,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三重实名认证制及商品管制。在用户的实名认证上,淘宝网不仅要求卖方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身份证信息,还需要提供该身份证对应的银行卡信息,通过三重认证确保卖方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为了提高商品信息的真实性,在商品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在网站上公布关于禁售和限售的商品类别,结合他人举报和个人信用制度来牵制。此外,还利用分类来进一步规范商品的种类,并对每一个分类作了严格的限制和说明,例如对于手机类型的商品,卖家需要描述的商品信息多达十余条目。对具有异议的条目信息也作了详细的规范,例如下图中的成色、售后服务等。网站对于归纳有误的商品有权屏蔽其代售信息,并通知卖家整改。
(二)增强网民对网购信任度的措施。淘宝网先后推出了:①消费者保障制度:对虚假商品和不合格商品采用先行赔付的方法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并对此类卖家给以特殊的标记加以区分;②商家认证制度:对拥有营业执照的注册商家运营者,允许其提供证件,并通过淘宝对其进行认证,肯定其注册商家运营者的身份,并对此类卖家给以特殊的标记加以区分。此类商家运营者通常都具有良好的信誉,能获得消费者的信赖;③假一罚三和七天无条件退货: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于网购得信任度,将消费者的网购风险降至最低。
(三)倡导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来促进买卖双方的交易。根据iResearch2007年7月的调查显示,淘宝用户中有89%的用户使用阿里旺旺进行网络交易的相关话题。同时,阿里旺旺支持的功能也日益强大,除了包括传统IM所具有的即时窗口聊天,音频视频支持,群功能等,还包括用户自定义功能、安全服务、在线保存聊天记录、断点续传文件、聊天窗口搜索等创新功能。根据该次调查显示,在阿里旺旺常用用户中,其实名注册用户占比最高,达83.4%。在商务交流领域,阿里旺旺无疑是目前中国市场上最好的即时通讯工具。
四、相关配套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C2C电子商务是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传递与交换。一个成功的C2C网站不仅仅是一个商品的展示场所,同时也需要参与交易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的规范条例来保障交易的顺利开展。淘宝目前已经构建了交易、支付、物流等多种模块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淘宝网除了主体C2C平台之外,还有相应的支付平台──支付宝,并于2006年10月开始限制淘宝网商品必须选择支付宝交易。淘宝于2007年初购建了物流平台,卖家通过该平台,可以向物流商发送电子指令,通知其收货,并对已发货商品进行实时跟踪。
在经营策略上,淘宝网不断吸取C2C国际同行成熟的商业模式,并进行了因地制宜的“本土化”运营,通过不断的创新与用户的培育,解决了制约中国C2C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激烈的C2C市场竞争中,淘宝网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成为国内网上个人交易市场的领头羊,创造了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奇迹。
参考文献
[1]《浅议C2C行业网站在不同市场地位下的营销策略》来源:西部数码
[2]《探析淘宝网的经营策略》来源:力扬网
篇4
关键词:MOOC;提供商;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01
2012 年可以说是MOOC元年,可能会成为世界教育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育模式,其兴起时间虽然很短,但对互联网产业及在线学习、高等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已逐渐显现,同样的,也会对全球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一、MOOC简介
MOOC是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其中文含义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讲座。“大规模”指的是利用人数多,“开放”意味着免费,“在线”意味着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能登陆互联网就可以利用这个开放讲座来进行学习。2012年11月13日,美国教育理事会(ACE)同意对Coursera上由顶尖大学提供的几门课程进行评估;而在2013年2月,Coursera宣布其5门课程进入了ACE的学分推荐计划,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学分可获大学的承认,这一事件标志着MOOC正式进入了正规的高等教育体系。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育模式,将会给互联网产业及在线学习、高等教育带来巨大影响。
二、MOOC提供商的经营策略
Coursera、Udacity和edX是三大MOOC提供商。Coursera是由原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工程系的达夫尼.考勒(Daphne Koller)教授和同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的吴恩达(Andrew Ng)于2012年4月创办。目前已知全球有98所院校加盟此MOOC平台,其中包括我国的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Coursera对加盟的大学具有较为苛刻的条件,例如在北美地区只有是美国大学协会会员的研究型大学才能加入。对北美以外的地区,要求必须是在国内排名前五名的大学才能加入。Coursera还和世界多个国家的相关机构合作,将开设的英语MOOC讲座进行翻译或配上多种语言字幕无偿提供给全球MOOC学习者。
Udacity是由塞巴斯蒂安.特龙(Sebastian Thrun)于2012年2月创建,2011年他首先将自己在斯坦福大学主讲的“人工智能门”在网上免费公开,立即就被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人利用。目前,Udacity在商业计算机科学、设计、数学和科学领域开设了多门课程,并将这些课程进行分级,分为各自领域的初、中、高级课程。至2013年3月,利用者人数已达100万人以上。
edX是非营利性MOOC提供平台,由MIT与哈佛大学共同出资6000万美元于2012年5月创办,现在全球加盟大学已达30所,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2013年12月)。edX对加盟的大学收取一定数量的加盟费。尽管商业性的MOOC公司目前的发展势头迅猛,但基于对其前途的某种担忧,有些大学还是选择加盟了非营利性的edX。
因为Coursera、Udacity和edX的示范效应,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成立了自己的MOOC提供平台,这包括英国的Futurelearn、澳大利亚的Open 2 Study、德国的Iversity、欧盟的OpenupEd等。
针对MOOC的免费和开放性,人们不禁要问:这些MOOC提供商是靠什么维持生存和发展的?作为商业机构的他们提供的MOOC是免费的,他们“卖”的是什么商品呢?下面仅就他们的商业运营模式来做简单的总结和分析。
第一种模式是利用其掌握的巨大的人力资源来获得利润。据报道,2013年3月已经有至少460万人利用Coursera和Udacity来学习,在两个公司的数据库中有大量的学员学习经历、学习成绩等相关数据。他们利用这个人才库与相关企业合作,向他们推荐其需要的人才。这种商业运营模式首先从Udacity公司开始。他们把学员的学习经历向企业公开,在企业成功找到合适人才后,向Udacity支付中介费。至2013年5月,全球与Udacity合作的公司已经有5个国家的350多家,其中大半为美国的高技术公司。
MOOC提供商的另一种经营模式是颁发收费的“结业证明”。Coursera 公司有14%的MOOC课程可以提供“结业证明”,这些“结业证明”根据课程的时间长短和课程内容收取需要者30到100美元的注册费。
MOOC也被经营商作为21世纪的教科书卖给教育机构,例如2013年Coursera公司和美国的10所州立大学签定了合作协议。合同规定,州立大学向Coursera 公司支付3000美元的基本使用费,另按每个学生每利用一个MOOC课程加收8-25美元费用。另外,有资料显示,Amazon公司营销的教科书中在Coursera MOOC教学平台上被介绍过的其市场占有率得到明显提升。这个广告效应可能也会在将来给经营MOOC的公司带来收益。
三、结语
对于人力资源大国的中国,MOOC应用于教育领域将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起到促进作用,将优秀的人才向我国的用人单位推荐,也有助于创新社会的构建。但雇主们对MOOC学习者能力的认同很大程度取决于MOOC提供商所发的“结业证明”能否被社会认同,这种“结业证明”恐怕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和传统大学颁发的“学历”竞争。对于收费的结业证,如何实现对学习者本人的认证是该制度面临的一个问题。目前,Coursera 公司的认证主要通过电子签名、网络照相镜头拍照、利用政府颁发的护照、身份证和驾驶证、利用银行信用卡等方法来实现。edX和著名的IT资格认证考试公司Pearson VUE公司合作在110个国家开设了450个考试中心,利用MOOC学习者可以在监考老师的监考或网络监考来完成考试,应试者需缴100美元左右的考试费,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MOOC课程“结业证明”的社会认同度将成为MOOC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
篇5
加强广告效果测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广告投入的大幅增加,广告公司日益关注效果评价问题。广告效果测评按性质分为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心理效果。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效果评估。每一种评估都有可借鉴的具体方法。广告效果特性表现在迟效性、累积性、间接性、复合性。广告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传播活动,受到企业其他促销活动的影响。所以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影响广告活动的各种因素才能测知其实际效果。企业投放广告后很难立即对广告效果作出判断,因为广告是一种经验性的产品。企业只有在广告投放中或者投放后,通过结合企业的营销环节,统筹考虑,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才能获得真实准确的广告效果。企业广告效果好了,下一次就可能投入更多的钱来做广告。广告媒体应在广告后及时准确地向广告客户反馈市场变化情况,提出有益的建议。
加强自我推广力度
客户服务与媒体推广是媒体市场拓展的两个轮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服务的同时不能忽略推广,对自身进行宣传推广就是强调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增强自身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并且要努力与客户进行情感沟通。企业选择媒体时重视媒体的品牌,要利用媒体的品牌和综合影响力,获得企业品牌传播过程中的增值。因此,媒体更要注重宣传自己的优势及为客户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
1.形象广告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从2001年至2003年的央视黄金段位广告招标的广告语能够让客户对央视广告的品牌形象、团队文化和实力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是传递了广告品牌经营的两层含义,一是央视对自身品牌的信心,二是央视利用自身品牌,帮助企业打造品牌的决心和能力。
2.跨媒体宣传在几种不同媒体之间的跨越和融合,从而增加每一个被传播信息的渗透力度。例如,中央电视台本身就是进行跨媒体宣传的典型范例,不仅在本台所属频道范围内进行广告宣传,还利用网络媒体、户外媒体等其他媒体宣传自身的品牌形象,其中也包括一些公益性的广告。市级广电媒体可以效仿中央电视台的做法,宣传自身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对自己栏目或代表性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扩大影响力。
3.频道专业化在媒介竞争激烈和受众需求差异化情况下,媒体应研究定位,包括受众定位和竞争定位。所谓受众定位,就是关于读者和听众的界定;而竞争定位,就是界定竞争对手。目的在于实行差别化经营战略,强化媒体的市场定位。省级卫视如海南主打“旅游”、江苏力推“情感”卫视、湖南突出“娱乐”等,都是走专业化之路的典型。定位后,每个频道制作一档与频道定位相适应的品牌节目。
4.建立广告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平台广电媒体的受众与广告企业的产品最终消费者可能是同一人群,市级媒体可以利用自身与当地居民联系紧密的特性,在居民社区以活动的形式,将媒体宣传与企业产品宣传相结合,达到宣传企业产品的目的。
5.植入式营销植入式营销方式是随着电影、电视以及游戏而兴起的一种新的营销方式。目前,由于各地电视媒体广告竞争的加剧,植入式营销成为各家电视媒体所推崇的营销方式。它主要是指电视节目中、影视剧情中,刻意插入企业的产品、品牌、企业名称等信息。由于植入性的广告不具有强制性,能够把商品信息巧妙地融入到节目中,在受众低设防的状态下达到了更好的营销效果。
提高广告从业人员的素质
篇6
[关键词]流通企业;集团化;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F40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9-0106-02
“流通”一词产生于对商品的交换,是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纽带,根据其定义的宽窄、看法、用法的不同,大致可分成三种:一是把生产与消费之间连接起来,则流通等于行销(亦即Marketing)。二是把制造业与消费者联结起来的,即批发、零售及商贸服务行业,三者合称“商业”。三是零售业自称为流通业。现代流通一般是指第二种情况,即商品销售过程中商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集合体。
1 流通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大规模投资,进口的和本土生产的“洋货”大量涌入,使国内市场上出现了“国际商战”。当前,国内市场上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1.1 流入外资参与市场竞争的目的发生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港澳台为主,资本流入的目的主要是利用低价的劳动力和优惠政策,从事两头在外的“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与国内的市场的关系以互补为主,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小;90年代进入我国的外资主要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进入我国的主要是看重我国巨大的商品市场,而与国内企业的关系是竞争对手的关系。
1.2 竞争的形式和激烈程度发生了变化
20世纪80年代是国内企业相互竞争为主,并有港澳台参加,竞争的各方实力相当,在90年代,跨国公司的资本,以直销倾销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以其资本、技术和营销优势,抢占国内市场。
1.3 竞争的领域和手段发生了变化
在20世纪80年代以密集型产业为主,90年代后是各行各业竞争的格局;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竞争的手段上发生变化,由“回扣”、“杀价”、“仿制”等低级手段,变为近年来的跨国公司以资本垄断压垮对手,以控制市场和先进技术挤垮对方。面对这些变化,竞争的双方准备不同,跨国公司是经过全方位的准备后,有备而来,而我国的流通企业则由计划经济转型过渡,曾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由于“三角债”、资金、体制、观念等问题的困扰,自身举步维艰。跨国公司以其固有的优势、战略围攻和各个击破,其结果是除少数有实力的国内大企业外,大多数企业纷纷败下阵来。再加上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之间各自利益不能统一,国有生产厂家产品在市场占有份额,以及国有物资企业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下降。
近年以来,流通企业的经营环境虽然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上还远远不够。
2 现代流通产业的重心分析
流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产业,但由于长期受“重生产、轻流通”观念的影响,流通业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随着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能力的增强,各种商品资源大量涌现,“买方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求发展系统化的现代流通结构。
2.1 以连锁业为重点发展零售组织结构
流通是“四大流”的集合体,因此如何进行四大流的融合是流通产业必须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即组织结构问题。现代流通的主要目标是将商品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地到达顾客的手中。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先进的经营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在现代流通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连锁经营的主要特点即“统一管理、统一配送”,解决了现代流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目前在我国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连锁经营企业,但与国外相比,我国无论是在整体规模,还是企业规模上都相对较小,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
2.2 以信息化为手段发展商品流通导向功能
信息化是“四大流”进行整合的基础,从当前国内外发展趋势看,现代流通已成为现代化大生产的先导,即所谓的“流通先导”。以信息化带动流通现代化,不断提高流通的信息化程度,是建立发展先导型商品流通结构、强化流通结构先导功能的重要手段。我国商品流通业信息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90年代连锁业的发展而逐步提高,但问题突出:其一是其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大型企业建立相应的系统管理网络,而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实行;其二是信息管理不系统,财务管理等系统发展快,而决策、营销、质量管理、售后等环节信息化程度低。
2.3 “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企业信息标准、业务流通管理不统一,企业间信息数据共享少,制约了流通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3 流通企业经营策略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有条件发挥国有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因此需要研究确定现代流通企业的经营策略。
3.1 集团化经营策略
面对我国市场变化的格局,当务之急,是发展大型流通企业。发展一些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流通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建立起新型的工商关系。大力发展大型的连锁店,这样在消费品流通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实施流通企业集团化经营。
3.1.1 建立现代物资企业集团
我国现在已经成立了一些物资企业集团,但组建得很不规范,还存着有待于研究和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目前已成立的物资企业集团,大多数是由物资厅、局改制而来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集团。因为,第一,组织企业集团是企业行为,是企业依据发展需要自愿结合,而现在的做法是政府行为,把企业集团当做管理企业的一级组织机构。第二,企业集团应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但现行的企业集团没有建立起内部资产联合关系,集团总公司和分公司还是行政隶属关系,集团缺乏有效的凝聚力,没有联结成利益的共同体,集团的优势根本没有得到体现。第三,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缺乏科学的管理手段。由于集团公司和局两块牌子同时存在,可能因职责交叉,政企不分,出现管理混乱,效益下降。因此,可能物资企业按照国家的要求,发展综合商社的试点,发展大型物资企业集团。可以先从黑色金属材料总公司和中国汽贸总公司抓起。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这些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比较大的改革,提高规模效益和竞争能力。在产权制度、外贸体制、金融体制、工商关系等方面,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为物资企业集团发挥主渠道作用创造条件。建立以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为核心,以股权和债权关系为纽带的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经济联合组织,即现代物资企业集团。
3.1.2 发展流通企业集团化经营
物资企业集团是适应企业集团生产的集中对流通环境的要求而产生,组建物资企业集团有力地提高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为满足生产企业集团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提供较好的条件,同时可以凭借物资企业集
团的自身实力,增强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和调控市场的能力,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尤其是有利于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建立资产联系纽带。集团总公司主要从事资产经营,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防止和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作为分公司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确保企业的发展。政府职能是信息引导,实现宏观调控、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企业集团以盈利为目的,参与市场竞争,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以产权管理代替行政管理,集团公司按《公司法》建立完善机构,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在集团章程的指导调控下,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主经营、不断发展的有机体。
3.2 资本经营策略
篇7
关键词:香榧;经营策略;培育技术;江西景德镇
1景德镇市香榧分布和优良类型
景德镇市3个乡(镇)均有香榧自然分布,有天然生长的香榧(古树)355株,其中有300年以上并且胸径在40cm以上的30株,胸径在30cm以上的有90株,生长发育良好,结实量多。这说明景德镇市具有香榧生长发育的良好立地条件和品种优质的优良类型,为今后进一步开发香榧优良种质资源提供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香榧优良类型的形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环境提供充分的条件。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47万公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和散生香榧遍布全市山区各乡(镇、村),是种植香榧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我所近几年来应用香榧培育技术,已培育优质(播种)苗4.5万株,嫁接苗3.6万株,为景德镇市发展香榧提供了种苗基础。
2景德镇市发展香榧经营策略
2.1加强宏观指导、发扬资源优势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对香榧发展非常重视,“香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省、市领导在考察香榧育苗培育基地时作了指示:“香榧发展市场潜力大,开发价值高,要在现有规模上,加大科技投入,把香榧作为一个产业抓,发展为全省香榧示范基地,为林业经济增长点作贡献”。政府部门要对香榧资源发展规模进行宏观调控,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主动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林业部门应根据市场体系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特征、栽培技术等条件,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有组织、有选择地搞好香榧培育基地的发展规划。要搞好信息流通,认清发展形势,扬长避短,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香榧培育基地,做到发展与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防止盲目发展,造成浪费。
2.2香榧经营策略
2.2.1选择优良品种。发展香榧选择品种是关键。景德镇市地区有2个优良品种:细榧、和尚榧,应尽快发展这2个优良品种。要根据香榧的生态特性,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立地布局培育基地,以目前已经确定的2个优良品种作为主要的选择繁育对象,并继续调查和发掘优良类型和单株。调查、分析香榧优良类型和单株的生长环境,以研究香榧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环境。
2.2.2营造模式。必须将立体结构与层次经营相结合,要采取企业+农户、股分制合作经营等多种责、权、利结合又明晰的经营体制,稳步推进、持续发展香榧产业。如2004年,景德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以技术入股与香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建股分制公司,聘请徐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为技术指导,2004~2005年播种(条播)繁苗1.5万株,平均苗高22.6cm,产苗15万株/hm2;2006年,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播种育苗技术又上了新台阶,采用洒播、叶面追肥、浇水渗药(防治小苗立枯病等其他病虫害)等技术又繁育苗木3万株,平均苗高28cm(一年生苗最高为42cm),产苗22.5万株/hm2。
2.2.3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规模。要严格按工程管理强化集约经营,并建立一套由可行性报告、立项、规划设计、作业实施方案、检查和验收到建立技术档案等方面内容组成的科学管理体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投入,做到造一片,成林一片。
2.2.4关于投资机制。发展香榧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一种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内资、外资等多元投入相结合的发展机制。政府要提供优惠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效廉洁的审批管理程序来吸引投资者。要着力抓好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转化应用,防止生产大而无当,使这些环节紧密相连,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和信息“高速公路”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使景德镇香榧产业化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3香榧培育技术
3.1种子采收与催芽技术
3.1.1采种。育苗用的香榧种子,一般采用细榧或和尚榧的种子,其发芽率高,出苗较整齐。种子要在生长健壮的成年母树上采收,育苗用的种子必须充分成熟,在9月下旬、10上旬当种皮由青绿色转为黄绿色,开裂露出种子,并有少量种子开始脱落时采收。一般每4kg榧蒲可出种子1kg左右(1kg种子约420粒)。细榧的当年发芽率在92%以上,和尚榧可达85%以上。
种蒲采回后,堆放在阴凉通风处(堆厚不超过20cm,以防止发热腐烂),堆放5~7d,以利于种子与假种皮分离。当假种皮微紫色时,剥去假种皮,取出种子进行播种前处理。
3.1.2催芽。成熟种子胚胎未发育完全,须用湿沙贮藏,完成生理后熟,并达到催芽的目的。选朝南向阳地,挖15~25cm左右土坑,先铺上5cm左右的清水河沙,然后用1层(5cm厚)种子1层(3~5cm厚)湿沙(用手捏沙能成团,手松开时沙团稍经触动即散)相间层积贮藏催芽。堆高35cm左右,上层沙可厚一些,防止种子外露,并起保湿作用,天气干燥时要经常洒水,保持沙子的湿润,发芽率在92%以上。
3.1.3采穗。香榧枝条分延长枝、侧枝、结果母枝、结果枝、萌芽枝等5种。为了使嫁接苗生长有力且早实早丰,在选优基础上,应在树冠中上部选用一年生侧枝或带一年生三叉枝的二年生侧枝做接穗,具体视砧木粗度而定。穗条一般随采随用,若在阴凉处把穗条基部置于湿沙中可保存30d左右。
3.2苗木繁育技术
3.2.1砧苗培育。具体内容如下:
3.2.1.1播种。育苗的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水方便、pH值在5.5~6.5的沙质土壤上。10月上、中旬整地,要施足有机肥,施入腐熟栏肥15t/hm2或腐熟菜饼4.5t/hm2。东西向作高床,床宽1.2m,床面要平整,步道深浅要一致,纵向开沟条播。播前需用托布津800倍液或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一般分冬(12月至翌年1月)和春(3月上、中旬)二期播种,行距30~35cm,株距8~10cm,种子胚根向下放在播种沟内,播种量为发芽种子750~900kg/hm2,上覆1层细肥土,厚度为种子横径3倍,约1.5cm左右,上盖稻草等物,用于保湿和防止表土板结。
3.2.1.2管理。主要是遮荫、浇水、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播种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苗陆续出土。幼苗紫红色,极脆嫩,幼根肉质黄白色,分布浅。香榧苗怕日灼,揭去盖草后,要及时搭棚遮荫。荫棚高1.8m(有利于圃地和护理),透光度40%左右。香榧苗怕旱需水,尤其在盛夏要视干旱情况适时浇水。要及时松土、除草、施肥,第1年除草要用手拔,次年可轻锄浅削,以避免碰断苗木和伤动根系,肥料一般用10%左右的淡人粪尿,施2~3次。梅雨季节幼苗易发生根腐病,发现病株须拔除销毁,病株松土后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可防止病情蔓延。当年生苗高15~30cm,地径0.3~0.4cm,可产苗15.0~22.5万株/hm2,留床培养2~3年后,可嫁接或定植造林。
3.2.1.3病虫害防治。香榧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和叶枯病,害虫主要为蚯蚓、地老虎、蛴螬、蜘蛛和蚜虫等。发生猝倒病可用0.5∶0.5∶100或1∶1∶100倍半量和等量波尔多液喷雾进行防治,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3~5次,效果良好;发生根腐病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1∶500倍溶液进行防治,每隔5~7d防治1次,连续3次,可抑制病害扩散蔓延,但也要及时拔病株就地烧毁。发现蚯蚓、地老虎、蛴螬为害,可用呋喃丹挖条撒施于苗床上防治地下害虫,蜘蛛、蚜虫可用敌敌畏、乐果类农药喷杀防治。
3.2.2嫁接。具体内容如下:
3.2.2.1接穗采集。在12月至翌年2月,选生长健壮、结实性能好、盛产期的母树,在树冠的中上部剪取生长粗壮、顶芽饱满的一年生侧枝作接穗,要求长15cm以上、粗0.4cm以上,同时采集5%左右的优良雄树接穗,要求花期相遇、花蕾较大、单枝花蕾数多、花枝比例高、年度间变化小、花期长的优良雄株,作造林时配置的授粉雄树苗用。接穗采后要保湿,可用湿毛巾或湿苔藓包裹,长时间贮藏用湿沙露头埋藏于荫凉处,并上盖苔藓。
3.2.2.2嫁接时间与方法。苗木嫁接的时间一般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方法有挖骨皮接、劈接、切接等。常采用劈接法:当树液开始流动而皮层尚难剥离时嫁接,接穗与砧木的粗度要大致相同或接穗略小于砧木。接前略挖去苗木基部土壤,在离根颈5~8cm处截断,再在砧木横截面中央垂直下切一刀,深2.5~3.0cm;抹去接穗下端2/3的叶片,把接穗基部两侧相对各削1刀成楔形,斜面长2.5~3.0cm,与砧木下切长度相一致;用左手大拇指轻轻掰开砧木切口,对齐一边插入接穗,然后用塑料薄膜带将砧木断面和接口严密绑扎,保证接口不露白、不进水,用黄心土将接苗培成馒头状,覆没接穗2/3,只露出梢头。
3.2.2.3接后管理。嫁接后,大田育苗的仍须搭棚遮荫,到9~10月高温过去、天气凉爽后拆去荫棚,拨开培土,露出接口。接穗抽出的新梢幼嫩,过长倒伏时需用小竹竿逐株支撑扶正,基部抽出的萌蘖需及时抹去。培育2年后,嫁接苗高50cm以上,可出圃造林。
4参考文献
[1]万小金,吴晓明,程小东.香榧采穗圃营建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6(3)32-36.
[2]王向阳,修丽丽.香榧的营养和功能成分综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20-22.
[3]汪兆炎,黄元照,李忠泉.黟县香榧速生丰产技术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1997,23(3)20-21.
[4]黎章矩,程晓建,戴文圣,等.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71-474.
[5]徐石华,钱觉寿.香榧早产高产技术[J]新农村,2003,(3)10-11.
[6]徐小彪,李卫华,蔡祖国.香榧的发展前景与栽培利用[J].江西园艺,2004(6):49-50.
[7]楼枝春,潘悦优,丁立本,等.香榧丰产技术要点[J].中国林副特产,2002(3):26.
篇8
关键词:优衣库;中国市场;经营策略
一、优衣库在华发展历程
优衣库是一家日本服装企业,从1984年日本广岛开出第一家店以来,优衣库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成功的跨国服装公司,其创始人柳井正先生由于优衣库的迅猛发展,在2009年被福布斯评为日本首富。
2001年优衣库决定开拓国际市场,首选地为英国,第二年来到中国,在上海开了两家门店。从此,优衣库开始了在华发展历程。优衣库在中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2005年,优衣库在中国已经有9家门店,但是盈利难以保证,同年优衣库进驻北京,但是不到一年就退出了市场。
2005年是优衣库在中国市场发展的关键一年,因为优衣库开始重新调整经营策略。从2005年到2015年十年间,优衣库获得了极大成功。2015年10月8日,迅销集团公布2014年9月1到2015年8月31日的业绩。数据显示,2015年优衣库大中华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收入为3044亿日元,同比增长46。3%;营业利润386亿日元,同比增长66.1%。截至2015年8月31日,大中华地区的优衣库门店共有467家,比去年同期净增93家,其中中国大陆地区门店达到387家。柳井正先生曾说过,优衣库的成功有一半要归功中国市场。而且优衣库在华发展计划极为乐观,在2014年讯销集团宣布,每年新开80至100家门店,2020年达到1000家门店。而正是优衣库在华迅猛增长之时,国内服装企业却发展举步维艰,坏消息时有出现,按照国家统计局资料表明,2015年1月到8月,国内纺织服装业的利润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要低8.3%。
优衣库是如何从低谷重生,获得十年的高速增长?这需要我们仔细审视优衣库在华经营策略的变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优衣库成功的经验可以为本土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二、优衣库在华经营策略变化分析
2002年优衣库刚进入中国市场,还缺乏足够的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在中国照搬日本的经营方式,结果遭遇了市场滑铁卢。首先,优衣库的自来水经营哲学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日本松下公司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经提出把产品卖得像自来水那样便宜,一定可以获得经营的成功。优衣库在日本秉承这种自来水理念,将服装的廉价作为重要卖点。恰逢日本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时间萧条之中,日本消费者迅速认可了优衣库的廉价定位,为优衣库初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和当时的中国本土企业竞争,优衣库牺牲了设计和质量。即使是这样,与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班尼路以及美特斯邦威相比,优衣库仍然没有价格优势。在优衣库进入中国的前几年,销售一直没有得到理想的增长。等到2005年,优衣库开始认识到中国市场和日本市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增长,消费者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者向往更好的生活,而不仅仅是廉价的商品。中国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新兴中产阶层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很挑剔,而且具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因此,优衣库开始有意识的采用“中产阶层生活方式营销”策略。在店内,有日文标识,并且使用英文、日文和中文三种文字进行广播。并且在定价策略上,不再一味低价。而是将中国大陆市场的价格提高到日本本土价格的115%左右,在营造品牌形象的同时,采用限时特优等方式促销。中国消费者对于开在繁华地段,店内布置时尚,价格又不是高不可及,完全在购买能力之内的优衣库开始表示出极大兴趣,2008年奥运会期间,优衣库店内的UT系列体恤,虽然户外寒冷,但仍然被成筐成筐的抢购。
其次,优衣库刚进入中国时,门店的选址并不理想。优衣库在进入上海市场时,将店开到租金便宜的地方,远离上海市中心,甚至有一家开在松江,而且有些门店的面积甚至不到100平方米。到2005年时,优衣库开始转换经营思路,将优衣库的门店开到了繁华地段,而且门店面积非常宽大,比一般的服装商店的面积要大得多。优衣库在上海将门店开到了港汇广场和正大广场,门店面积都达到了1000平方米以上。以北京市场为例,新东安市场店和三里屯太古里店面积都达到1300平方米。优衣库的店长一般都是大学生,店员采用无干扰服务模式,即店员负责店内的衣物叠放,引导顾客试衣,付款。除非顾客提出要求,否则店员并不干扰顾客。如果顾客有疑问,店员则会热情解答。在这样的购物环境下,优衣库获得了很高的顾客满意度,使得优衣库在中国市场的开店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很高的市场覆盖度。
最后,优衣库在中国发展的初期,并没有开展电子商务。但是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热潮的到来,优衣库很快调整了市场策略,开始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子商务体系。优衣库在华电子商务实行O2O模式,将线上和线下整合在一起。而电子商务的特点是不受地理和时间条件限制,这和优衣库的经营理念“made for all”是一致的。事实上,根据淘宝网络数据统计,优衣库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网络销售来自于没有实体门店地区。优衣库的网站和天猫旗舰店的内容保持一致,优衣库的网站整体采用白色和红色的色彩基调,用两色套色的模式表达。红色和白色都是优衣库品牌LOGO的基础色调,红白两色的配合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易辨识度。优衣库自身的网站和APP的流量都导入到外包的电商平台,这样优衣库既能够掌握顾客的信息和数据,有能够有效利用电商平台的专业化服务。这样的电子商务架构,效率很高,优衣库在华电子商务部门的员工人数很少,主要是对电商平台的运营进行监督管理。在电子商务策略上的创新帮助优衣库更有效地占领了市场。
三、优衣库在华经营策略的启示
从优衣库在华经营策略的调整来看,优衣库是一家善于学习的公司,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市场策略。这种能力,保证了优衣库从低谷反弹,成为中国市场的成功者。对于本土服装企业而言,应该借鉴优衣库的成功经验,扬长避短,通过积极变革来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信息化 报纸 经营策略 意义
一、引言
目前,我国信息化程度逐渐加深,信息网络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应用到各种行业及领域,为这些领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这些行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效益。然而,虽然目前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得到了普及,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1]。然而,信息技术地普及也为很多行业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其中报纸业就是这样的一个行业。对于我国的报纸业而言,如何进行科学化地经营以及正确地选择,这有利于促进我国报纸业地稳步、健康发展,并能够抵抗信息技术的冲击。本文着重地阐述了目前我国报纸业的经营策略,并在结论中指出目前我国报纸业加强经营策略的几点意义。
二、网络环境下的报网互动
由前面的阐述可以知道,现代信息化技术地普及,使得我国报纸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现代报纸业的发展,应该加强信息技术融合于其中。主要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1)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报纸的时效性。时效性为现代网络传播最为突出的一大特点,在互联网络出现以前,传统报业在传播的时效性方面作出了很多的改进,例如尽可能对报纸的才写、编辑、印刷以及发行等方面的时间。但是这往往需要专业的人士来加以实现,对信息的采集、制作以及等的成本比较高,而且有一套十分复杂的流程因此,若要做到随时随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实时地报道基本上不可行的。现代网络技术的运用,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能够促使人们更加迅速地去对世界上新近发生的事件加以了解,以帮助人民消除事物认识方面的种种不确定性。它不仅能够极大地减少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以及失真,而且还能够利用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降低报纸的经营成本[2]。
(2)网络传播由于具有交互性以及双向性的特征,使得报纸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对市场以及客户的心理进行很好的把握。我们知道,来自不同信息源的信息一般都是首先汇聚于报纸工作人员的手中,经过层层地把关、筛选、加工以及过滤并制成符合出版标准的报纸产品之后再而相对于传播者来说,受传者始终是被主体施控的客体,他们无法直接面对丰富的信息源,只能在传播者提供的信息范围内进行有限的选择。传播者与受传者地位的不对等,给传播者赋予了过多的话语主导权和控制权,扼杀和窒息了信息传播中的民主意识和自由平等精神,也是旧的单向灌输式的传播模式的基础。网络传播的出现,极大地动摇了传播者在大众传播中的地位。网络传播在传播方式上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传播的双向交互性。
三、报纸业要有严格、公正以及负责的工作准则
以美国的《纽约时报》为例,来对报业应该具有的严格、公正以及负责的工作准则来进行阐述。《纽约时报》为世界闻名的报业出版发行机构,它的客观、公正以及冷静处理问题的理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便是时报管理者的高度负责的精神。《纽约时报》负责公正的准则主要体现在其所开设的“编者的话”以及“更正栏”这两个栏目上。由此可见,它的经营理念是非常科学的,能够真正地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更能体现出《纽约时报》经营理念的科学性以及经营态度的诚恳性。因此,对于我国的报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学习《纽约时报》的经营之道,也应该在报纸的某个排版部位设立这两个栏目,如可以在报纸的第二页的右下角每天设置一个“更正栏”,“更正栏”的主要作用便是对新近报道方面存在的一些错误进行更正,因为对于现代报业而言,快速、准确才是其长久发展之道,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发展,那么,笔者认为,“更正栏”是非常有必要的,体现了报纸的公正性准则。而对于“编者的话”这一栏,也可以在报纸的某个版面进行设置和安排,当遇到有悖于“新闻策略”的报道,则要在报纸版面上设置“编者的话”这一栏目,一般可以安排在“更正栏”的下面。通过上面的阐述可以知道,对于报纸的科学、正确的经营而言,应该把对于其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上的错误进行更正(在“更正栏”进行更正),这样就能够不会造成对事实的歪曲,也能从某种程度上对读者的最大的尊重,报纸业应该将这种错误的更正当作是一种正常的作业也是一种负责而公允的办报态度。除多半是编辑自动更正外,也有许多是来自新闻相关者的质疑与直接对事实错误的指出。罗森索认为:新闻报道有时在事实上虽无错误失实之处,但是记者在报道这一新闻时。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重要的部分予以遗漏,这对新闻中的当事人极不公允,却又无法以“更正”的方式予以补正。同时,罗森索认为,有些新闻有他的重要性,但是时报却疏于报道;有些新闻只强调了新闻的“立时性”,却未顾及到新闻的“深度透视性”以及“均衡性”[3]。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报纸应该制定出一条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这对于报纸的长久、健康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的报业机构应该分析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尽可能多地学习国外报纸经营的经验及理念,努力打造出读者喜爱的报纸。
参考文献
[1]吴建华.《申报》的经营策略及对我们的启示[J].新闻记者, 2006(6).
篇10
近二三十年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使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也因此而变化。为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化,保持自身的市场地位,商业银行主动进行了经营策略的调整,目前,西方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式上表现出三个突出的特点和趋势:
1.金融服务电子化、网络化趋势明显。1995年10月18日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在美国诞生以来,全球网络银行业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在其发源地美国,1997年有400家银行及存款互助机构开通网上银行业务,1998年增加到1200家,1999年又猛增至7200家。到2000年,网上银行已覆盖了除现金以外的所有零售银行业务和部分投资银行业务。美国现有排名前20位的网上银行拥有了70万个银行往来账户。另据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目前有超过40%的美国家庭采用网上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网上银行利润占银行利润总额的比例达50%以上。在西方其他国家,网上银行也同样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北美,加拿大丰业银行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业务。在欧洲,英国和瑞士率先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瑞典的SEB银行和荷兰银行则通过网上银行进行跨国兼并收购。在亚太地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多家银行提供网上金融电子交易。网络银行之所以能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主要是因为它作为一种依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而兴起的新型银行服务,与传统商业银行服务的方式相比在成本控制、资源共享和服务个性化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利用这些优势,西方商业银行得以大范围的拓宽和开辟新的服务领域,积极开拓包括证券、保险、信息咨询、家庭理财等在内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便捷的网上双向交流使银行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主动行销,顾客足不出户就可以与客户经理做一对一的交流,获得投资理财分析甚至还有专门为自己设计的新式金融产品。同时,网络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应用加剧了银行业的兼并重组,许多西方大商业银行为获得规模效益纷纷走上相互合并和全面合作的道路,它们已把眼光瞄准全球,希望通过网络将触角伸向全世界。
2.零售业务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按客户划分,银行业务可分为零售业务和批发业务。前者是指对个人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后者则以公司为服务对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批发市场始终是金融机构最大的利润来源,也是银行家们追逐的重点。然而随着证券业务的发展,直接融资比例的逐步提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批发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和有限的增长前景,迫使银行家们重新审视零售银行业务,希望从零售银行业务中寻求利润的扩张。传统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吸收居民的私人储蓄来扩充资金,然后放贷给需要资金的企业。但是近年来这一情况已有了明显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银行与私人顾客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一种存储关系,而且是一种全面金融服务的关系,这种关系集储蓄理财、消费贷款、委托咨询于一身,涵盖了储蓄、融资、投资等各个方面,这种变化不仅有助于银行资产及客户结构的优化,还能为银行自身带来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私人客户对资产管理形式也不再满足于单一储蓄,而是渴望更全面、更高回报率、更具挑战性的投资方式,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改变,他们期望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管理现金。为适应这一系列的变化,西方商业银行做出了全力扩展零售银行业务的战略选择,无论是在新产品的研发、市场的拓展,还是在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培训方面都主动向私人业务倾斜,对个人的金融服务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质量方面,商业银行对ATM机、POS机以及网络银行等技术的普遍使用使零售业务更加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客户倍感方便。针对顾客特别要求和市场特点设计的“包裹式金融产品”将不同的金融产品“打包”成一个产品推销给客户,不仅满足了客户多方面的要求,为银行建立起了长期的客户服务关系,还通过创新在客户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品牌印象。在数量方面,零售业务的发展已经使西方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以零售业务收入为主的非利息收入比重不断提高,2003年美洲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3.3%,花旗银行为46%,摩根大通银行高达47.2%。同时,利息收入中来自私人客户的部分也在不断增多,目前美国消费贷款已占银行信贷总额的20%以上;在加拿大,银行普通贷款中1/3是向个人提供的。能够为私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便利的金融超市在西方各国已经成为一家银行形象的标志。
3.扁平式的组织机构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普遍选择,“银行再造”工程风靡一时。完善合理的管理体制是任何一家企业在市场中求得生存的必要条件,近年来,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外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扁平式的组织机构。以英国的标准渣打银行为例,其业务部门划分为对公、零售和资金三大块,三大业务都设有管理总部。从管理体系上看,总行主要通过三大业务总部对分行实行分权管理,分行基本上实行独立核算,但在业务发展上接受三大业务总部的指导。这种组织结构通过分行和专业线的双重管理,一方面发挥了分支机构地的经营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总行对各级机构的监控,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资产负债管理、资本金管理、表外业务管理、金融新产品营销等成熟的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建立了严密的风险管理内控制度,各项业务操作手册化、规范化,聘任、分配、晋升等制度科学化,充分发挥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优秀人才的创造性。为了重振银行业,国外商业银行在实现管理体制扁平化的同时,在其内部进行了“银行再造”工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过去按职能型分工的方法,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建立了“客户中心型”业务操作流程,根据客户的类别,按照最有利于客户价值的营运流程进行重新整合,打破了传统的“分工”概念,有效地适应了市场需求,使得顾客能够获得完整和迅速的银行服务。据统计,美国部分银行再造之后,平均资产收益率上升0.5%,平均资本收益率上升6%,平均成本收益比率下降8%~13%。
二、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与管理方面与国外同行的差距
我国的商业银行改革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独立自主的经营管理权越来越大,风险意识逐渐增强。为了缩小与国际大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使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特点纷纷仿效国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了自发的改进,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资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仍与国外同行存在较大的差距。
1.成功的网络银行需要有全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而这正是目前我国银行业所缺少的。服务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客户导向”,一切营销策略的目的都是追求“客户满意”。这些在发达国家网络银行营销战略中已居于主导地位,而目前我国网络银行多数依然是“银行导向”的理念,认为“雄厚的财力+最新技术=优秀的网络银行”,产品技术的开发也过多注重于银行同业竞争以及树立银行科技化形象的层面,真正落实到“客户导向”方面经营理念的非常少。再从管理体制来看,网络银行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通常采用信息产业中常见的扁平式管理模式。而现阶段我国的一些网络银行却继承了其母体——传统商业银行——等级严格、层次较多的金字塔式管理结构,无形之中加长了从市场信息反馈到经营决策调整的信息流传递路径,钝化了网络银行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长此以往势必对其发展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2.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和金融消费意识的增强,我国的个人金融服务市场中一个庞大的需求方正在迅速形成。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点,纷纷将个人金融业务列为业务发展的重点,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同时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1)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拘泥于“为客户提供什么”而不是“客户最需要什么”,因此,普遍缺乏市场定位和经营特色,品牌意识较差,客户只能被动地接受各商业银行雷同化的金融产品和经营方式。(2)各商业银行只注重单方面的产品研发,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服务严重滞后,更没有一套完整的竞争性营销策略和品牌发展战略,营销的组织体系也显得较为松散。这一方面造成了客户对私人金融业务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同时也使商业银行失去了大量的潜在客户和发展机遇。(3)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也没有全社会统一的信用评估标准,各商业银行间信息无法共享,这种不健全的个人社会信用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金融业务拓展的深度和广度。仅从国内网上银行业务的使用情况就可以看出,趋同的业务发展模式和营销策略使网上银行的使用集中在低附加值的业务上,真正能够体现网上银行业务优势的高附加值业务却发展不足,这对我国商业银行树立独立的企业形象和业务品牌非常不利。
3.管理体制落后,机构庞大、低效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通病,也是妨碍我国商业银行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大多仍实行金字塔式的垂直化管理体制,一般有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储蓄所等多级经营管理机构,在每一级机构中还有部、处、科、股等部门,在组织机构上呈现很长的纵向管理链条。在这种组织体系下,管理效率受到管理成本、信息沟通和管理者能力、员工素质的多重制约难以有效提高,而管理效率的低下又直接造成了国内商业银行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无法准确跟踪客户需求方向的转移。另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按部门设立,形成职能群体,虽然每一个职能群体只从事整个业务流程的一部分,但对这些部门来说却是工作的全部,完整的业务流程常常被分割得支离破碎,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例如,目前信贷业务按品种分工、本外币业务按部门分工等方式相互独立,使得客户的需求只有在许多部门的共同协力下才能满足,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员,也使得客户的满意度大为降低。在金融产品单一、业务强调规模的情况下,这种业务流程的危害还不明显,随着竞争的加剧、金融产品的增多及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其对银行业务发展的危害将越来越大。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对策
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虽然无法解决国内商业银行的面临的根本问题,但对其在竞争中谋发展却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借鉴的意义。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当从战略的高度着眼,通盘考虑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另一方面以合作的方式争取时间,多学习外资银行的成功经验,一方面结合自身特点和本土优势,尽可能地扬长避短,才能摆脱坐以待毙的被动局面,为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到一块生存空间。
1.国内各商业银行在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应转变经营理念,打破行际壁垒,谋求共同发展。网络时代,银行业以获取信息能力、拥有信息量及分析处理信息为客户提供及时、便利优质金融服务的能力作为衡量优劣的标准,客户资源具有了超国界性和无极限性,这使得国内各银行有可能摆脱低水平的相互竞争进行互利合作。一方面,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合作集中有限的资金、技术资源,加强对网络技术的研究,尽快取得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网络银行核心技术,以减少我国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选择风险,跳出“追赶陷阱”。另一方面,在网际互联网的建设中,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在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的统一规划指导下建立起能够共通共享的强大技术平台,为网络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个较高的技术起点。
2.中资银行应开阔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思路,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个人金融业务营销机制,向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个人金融产品。个人金融业务面对的是众多不同背景的单个客户及其差异需求,设计开发新产品时银行应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具有个性化的个人金融产品。银行可将所有客户分为重点客户和一般客户两大类:对于重点客户可以提供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业务;对于一般客户则应进一步发展收付等低费用、低风险的实用性金融业务。同时,银行还必须注重金融产品的全程维护和售后服务的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推出有竞争力的个人金融业务品牌。银行在开展个人金融业务时,营销策略和手段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应针对不同的市场采取不同的产品、定价、分销和促销组合策略,根据客户的消费能力度身定做金融套餐,实现存款、贷款、支付、汇兑、结算、投资、保险、理财等“全程式”服务。
3.加快个人金融业务网络化的进程。个人金融业务的客户多而分散,如果没有现代科技所提供的快捷、安全的个人通信系统支持,个人业务的开展相当困难且成本较大,当前网络、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好为私人金融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网上银行业务与私人金融业务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以“客户为导向”,将每一个客户从大众消费整体中分离出来,并为之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利用网络技术银行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打破传统的部门局限,综合客户信息,分析客户消费习惯、投资偏好,从而在低成本条件下为客户提供极具个性化的高附加值金融服务。同时,网络技术也有助于银行间个人信用信息的共享,减少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解除银行开展私人金融业务的后顾之忧。
4.改革银行管理体制,整合内部流程,重塑国内商业银行形象。为了跟上时展的步伐,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的进度,借鉴国外商业银行成功的经验,改革管理体制,进行“银行再造”。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应建立以客户为主的管理体制,推行扁平式的组织机构,减少管理环节,重新划分业务部门的职能,将银行的金融服务职能综合化,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银行再造”的过程中,首先要从业务流程着手,打破常规思维,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着眼于业务流程对客户贡献的大小,删除不能创造附加值的流程。同时,对银行运作过程进行科学梳理,把各部门的生产要素按最自然的方式重新组合,实现真正科学的集约化,达到让客户满意的目的。对大量盈利能力不佳的经营网点要进行压缩,留下的网点也要根据各自所处地区的不同特点改造成各具特色的金融超市,以极具品牌特色的金融产品服务社区居民。
参考文献:
1.周金伦.加入WTO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战略的调整[J].投资研究,2000(7)
2.姜建清.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管理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