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硕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22:4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营销硕士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小说的叙事视角,一般来说有两个:一是外视角,作者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对作品中所有人物以及事件的每个方面都了如指掌,了解每个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可以纵观全局,条理分明地把小说的每个部分连贯起来,这样的叙事视角被称为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外视角或“广角镜头”;二是内视角,作者不介入,只是让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或者几个人物充当叙述者,从人物的视角来观察故事情节,体察情感。如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只能叙述“我”所知道的人或事,“我”是作品中故事的参与者和叙述者,第一人称叙事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亲切感;如果由作品中的几个人物充当叙述者,在他们之间进行视角转换,也属于内视角,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时空。杨红樱儿童小说的阅读对象是小学生,依据他们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3](P398)。杨红樱的作品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和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的叙述方式为主。
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外视角
在杨红樱的儿童小说中,大量运用了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述者就像掌控了人物的大脑,对其所思所想一清二楚,小读者也更容易看懂,很容易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同喜同悲,有一种亲切感。在“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中,如《跳跳电视台》“虐猫事件的背后”,讲的就是二年级的三个女生,她们在学校表现很好,学习成绩也不错,却用极其残酷的方法虐待小猫,以此获得。这件事被“跳跳电视台”知道并采访,在这则故事的最后,作者这样分析与评价:“其实,这三个小女生都像那只小猫一样可怜,她们都是在缺少爱的环境中长大,所以她们心中也缺少爱。当遇到那只跟她们的命运相同的小猫时,便用折磨它来发泄心中的恨……”[4](P135)作者站在高处,将一个涉及到儿童心理扭曲的复杂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给小读者,符合他们的理解能力与思维发展,这样也就拉近了叙述者同人物以及读者的距离。在“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开甲壳虫车的女校长》中,马小跳等人在返校日迟到了,班主任秦老师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当马小跳等人陈述迟到的真实原因时,秦老师露出一副不相信人的神情:“人家大学生勤工俭学,还要你们几个小学生教?”这个时候作者忍不住站出来评论:“为什么小学生就不能教大学生呢?如果秦老师不是带着成见,耐心地听他们讲完,就会发现,他们讲得合情合理,完全没有编造的痕迹。”[5](P25)很显然,作者站在马小跳等人的立场,理解孩子的心情,说出了他们的心声。
第一人称限知视角
篇2
【关键词】决策支持系统 财务分析 五力模型
企业管理思想进步到当下的阶段,很难想象一家没有上马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或SAP(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Data Processing)的公司是如何将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现金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等集成一体化,进而推进生产、营销、供应、人力、资金等业务互相融合而顺畅运转的。当今企业在信息化方面面临的问题不是争论ERP的必要性,也不是讨论ERP的可行性,而是纠结于对ERP产生的海量数据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收集、加工、处理。因为收集的数据多到无法甄别哪些是对决策有效的。
企业建立一套旨在全方位提升管理广度和深度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必需的:利用统一规划的数据集成,以全面预算为主导,以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以资金为主线,整合财务、人事、营销、科研、生产等管理职能,重组优化业务流程,连接信息孤岛,建立关键内部控制点,极大改善组织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大幅降低管理成本,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但是,国内应用现状是大部分企业正在运行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仍旧停留在处理大量的日常业务流程上,仅实现了中层管理的功能,并未上升到支持决策的高度。本文尝试通过对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以下简称“DSS”)运行原理、特点和功能的阐述,结合企业实际,充分利用已成熟运行的通用ERP并以此为基础,模拟建立DSS的实施方案。
一、DSS的原理、特点和功能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Michael S.Scott)和彼德・G・W・基恩(Peter G.W.Keen)首次提出了“DSS”一词。DSS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分析问题、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和方案的环境,调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分析辅助决策工具,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张茜,2006)。DSS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向更高一级的发展,标志着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支持决策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并形成了决策支持系统新学科(王剑东,2003;万林,2008)。
DSS的特点体现在:(1)DSS的交互性表现在通过管理者同系统之间的多次对话,使决策得以完成;(2)DSS解决的问题属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3)系统具有专门的结构存储和研究备用的模型及方法,提供模型的比较、联结和合成的功能;(4)DSS只是起辅助决策的作用,并不完全取代管理者的判断,应当让管理者处于主动地位;(5)DSS应当便于学习、使用和修改,因而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动态性的分析,做到及时完善DSS的各种功能(迟殿委,2008;徐强,2008)。DSS的应用原理体现了决策支持系统本质的演变:DSS初期是利用数据资料(数据库DB) 和模型资源(模型库MB)支持决策,发展到IDSS利用知识资源 (方法库MEB)和模型资源(模型库MB)结合支持决策,再到利用数据资源(数据仓库DW)支持决策。这样,决策支持系统概念就更明确为:针对决策问题,利用决策资源(数据、模型、知识等)(侯少然,2010)进行组合和集成,建立解决方案;通过方案的模型计算、知识推理、多维数据分析以及方案的修改,逐步逼近解决决策问题的系统。
数据资源(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模型资源和知识资源在网络上都是共享资源。决策支持系统就在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决策资源,针对决策问题,把决策资源有机地组合成解决方案,既可以建立多个方案,又可以修改方案,再通过大量的计算或推理,最终达到支持决策的效果(张胤杰,2009)。DSS所实现的功能主要表现在:(1)管理并随时提供与决策问题有关的组织内部和外部消息;(2)收集、管理并提供各项决策方案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例如订货单、合同执行进程、物料供应计划的落实情况、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等;(3)能以一定的方式存储和管理与决策问题有关的各种数学模型,例如定价模型、库存控制模型与生产调度模型等;(4)能够存储并提供常用的数学方法(张世芳,2006),例如回归分析方法、线性规划、最短路径法等;(5)数据、模型与方法能容易地修改和添加,例如数据模式的变更、模型的连接或修改、算法的修改等(王剑东,2003;孙艳胜,2007);(6)具有方便的人机对话和图像输出功能,能满足随机的数据查询要求,回答“if…what…”之类的问题(冯罡,2003;孙艳胜,2007)。
二、DSS的总体框架和表现方式
DSS的总体框架是:将来源于不同子系统、不同管理软件的数据收集于数据集成平台或数据仓库,选取各项决策分析主题的关键指标,注入事先建立的数学模型,最终生成可进行人机对话、不断修改决策变量的结果。其系统规划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来源:可读取多种格式(如Excel、Access、以Tab分割的txt和固定长的txt等)的文件,同时可读取关系型数据库 (对应ODBC)中的数据。使用报表管理平台进行所需数据报表的上传收集,财务数据来源于财务核算软件,经营和项目数据来源于合同管理、PDM产品设计、生产作业管理软件等,人力资源数据来源于人员信息、薪酬统计软件等,其他未能进入系统的数据可考虑通过平面文件的形式进行采集。通过数据整合平台建立数据仓库,装载来源于各个系统的数据,包括历史数据的一次性装入、日常发生数据的定时抽取。
2.分析主题:构成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分析内容,按照管理者的思维逻辑建立跨流程、跨职能的主题和分析路径,对重要经营管理问题和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影响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问题所在。考虑初步建立财务主题、营销主题、项目主题、关键指标等几部分。
3.决策模型:决策模型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分析基础,为企业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的科学管理工具,包括成本预算模拟、现金流模拟预测、盈利模拟预测等。
4.门户表示:是专门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设计的观察企业的窗口,提供整个决策支持系统的展示界面,包括智能分析、模拟预测、绩效管理等多种展现形式与门户集成。所需要的输出被显示出来时,进行定型登录,自动将所要的列表、视图和图表显示出来。
三、DSS的财务实施方案
DSS的财务主题部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其实施方案立足于从时间跨度(年度、季度、月度)、项目类型(研究、开发、制造)、决策深度(作业层、战术层、战略层)等不同维度进行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通过这样一个路径完成由低端财务分析向高端辅助决策支持的过渡。实施方案的对象包括:收入成本分析(收入构成、趋势、预算执行、费用趋势、费用构成等)、利润分析(利润因素、敏感性)、资金分析(资金协调性、贷款、融资成本)和综合评价(经营指标考核、五能力综合评价)。
实施方案必须注入以下因子:分析范围(集团内部关联方、集团外部竞争对手、国外竞争对手等);分析角度(全周期项目预算、年度财务预算、市场经营预测、人力资源投入等);分析指标(绝对数、相对数,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数据来源;分析周期;分析内容。
四、财务决策模型的导入
决策支持系统财务应用的最终目的聚焦在综合评价,无论是讨论重大项目的取舍还是辅助企业的整体决策,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经营指标考核和五能力综合评价。
目前大部分企业对财务管理软件的使用,依旧停留在账务处理阶段,软件本身对收集的数据不加工、不处理、不分析。如果从最基础的财务指标分析入手进行适当改进,那么对于决策层而言可增强财务数据的可理解性和拓展性,对于财务人员而言可提高操作的可行性,都是受益匪浅的。财务分析包括盈利能力(收益力,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销售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偿债能力(安定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所有者(股东)权益比率)、运营能力(活动力,总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发展能力(成长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总资产增长率)和生产能力(生产力,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人均净利润、人均资产总额)五部分(即五力),通常以完整、真实、及时的财务数据为起点,借助不同的财务指标进行诠释。大部分企业通过对正在运行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适当的改进,就足以在完成指标计算的基础上提供简单的财务分析报告。
计算完成后,进一步引入由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1979年提出的,现今被广泛应用于全球企业竞争战略决策的五力模型,该五力模型对决策层更加清晰、透彻地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的帮助是显著的。
综上所述,决策支持系统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能够为企业提供各类决策信息以及许多商业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减轻了管理者从事低层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负担,使得他们专注于更需要决策智慧和行业积累的工作,实现了决策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侯少然,2010)。虽然DSS在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开发与应用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决策本身是复杂的、变化的、综合的,但以ERP为基础对DSS的设计和实现是可行的,成功是可以预见的。
(作者为CPA、会计师、上海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高洪深.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与方法(第4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潘飞,文东华.实证管理会计研究现状及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基于价值管理视角[J].北京:会计研究,2006(2).
[3] 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徐强.企业绿色管理决策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8-03-01.
[5] 冯罡.企业整合管理能力评价和提升[D].北京:沈阳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3-03-07.
[6] 孙艳胜.基于B超数据心脏病辅助诊断系统[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04-01.
[7] 侯少然.企业物流资源协调优化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10-06-01.
[8] 张茜.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10-01.
[9] 王剑东.基于C/S结构的备品配件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硕士论文,2003-12-26.
[10] 迟殿委.基于数据挖掘的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08-06-30.
[11] 万林.可视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在PDA现场校表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8-05-01.
篇3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 高中历史教师过于注重教材内容, 课堂教学就是要求学生记忆书本知识, 忽略了对学生的历史信息获取和分析解释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下, 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提高对历史材料的重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教学方式, 通过历史材料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今天文学硕士论文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
历史解释能力及史料教学分析
史料主要是指历史材料, 包括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这两种, 文字史料主要是指史书、笔记、典籍和碑文等文字材料, 非文字史料包括文物、古乐和建筑等材料。史料不仅是历史教学的重点, 更是历史学科研究的关键。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高中生需要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 具备获取与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而获取历史信息则需要应用到史料。由此可以看出, 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具体而言, 史料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可以看作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 能够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识,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进行史料的分析, 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观念, 有助于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 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 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企业营销计划关键市场调研分析
历史解释最早出现于1942年, 学术界关于历史解释始终没有统一的定义。笔者查阅大量相关文献, 对历史解释进行了如下定义:历史解释是指在明确历史史实和历史史料的基础上, 应用相应的理论及方法进行逻辑推理, 从而对历史事物、现象和人物进行全面分析及客观评价。历史解释能力则是应用理论和方法, 对历史史实分析与评价的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 历史解释能力不仅包括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表述能力, 还包括对历史史实深刻内涵的分析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中这样阐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 以历史理解为基础, 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在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下, 高中历史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史料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文学硕士论文已经将传统历史教学分析完,希望在文学博士论文中,大家能有所更深入认识。
篇4
[关键词] 配送 车辆路径问题 时间窗 遗传算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产品营销范围日趋扩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与此相适应,被普遍认为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目前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传统批发、交通运输、仓储业向现代物流转化,尤其是配送方式的采用,对运输成本和时间的有效控制日渐成为城市配送车辆路径问题的一项重要目标。VRP一直以来都是车辆调度所重点研究的方向。而在城市内采取的配送方式恰恰具备了VRP问题的一般特征和优化调度条件。
一、VRP模型的条件及假设
VRP问题是指按要求用多个车辆从配送中心对顾客进行配给货物。各顾客点的位置和需求量为己知,各车辆的装载质量己知,力求寻找一个好的配送方案,使得总代价最小(车辆尽量少,行车总距离尽量短,总费用尽量低等),由VRP的定义不难看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及假设:
1.仅考虑位置已知的单一配送中心,所有的配送车辆以配送中心为起点,并最终回到配送中心。
2.每条配送路径上各需求点的需求量之和不超过车辆的装载质量,被配送货物是可混装的货物。
3.每条配送路径的长度不超过车辆一次允许行驶的最大距离,配送中心有足够的资源以供配送,并且有足够的运输能力。
4.各个客户需求和所在地均已知,每个需求点的需求由且仅由一辆车一次送货满足。
5.满足总时间约束与时间窗口。必须在时间区间[ei,lj]访问点i客户,并允许在i处等待,车辆服务的总时间不能超过物流中心的时间约束。
6.多个客户之间存在优先关系,必须在访问客户j之前访问客户i。
二、带时间窗VRP模型的建立
基于文献一文中的模型,并考虑配送系统是一个服务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必须能够让客户方便、满意。配送系统的运作成本必须和配送系统其他性能参数综合进行考评,单纯对成本进行评价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需要关注和努力的是:要在保证配送满足客户要求、提升客户满意度的同时,通过各种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运作成本。因此,本文将建立改进的运输路径模型,在传统的车辆配送成本最小化目标的基础上,兼顾客户对配送时间的要求,使车辆等待和延误时间之和最小化。
(1)
(2)
式中K――车队规模,即总的车辆数目;
k――车辆数目(k=1,2,……,K);
N――有待访问的总的客户的数目;
O――配送中心;
Q――每辆车辆的容量,这里假设所有车辆同质,容量均为Q;
i,j――顾客数(i=1,2,……,N;j=1,2,……,N);
T――个很大的数字;
C――每辆车单位运距的运费;
t0――车辆从配送中心出发的时间;
e0――车辆可离开配送中心的最早时间;
ei――到达客户i处规定最早到达时间;
l0――车辆返回配送中心的最晚时间;
li――到达客户i处规定最晚到达时间;
dij――从客户i到客户j的距离;
pj――每个客户单位卸货量的卸载费用;
mi――客户i的货运需求量;
tki、tkj――第k辆车到达客户i、j处的时间;
tij――连接客户i和客户j的行驶时间;
si――客户i处的服务时间;
wi――在客户i的等待时间,wi≥0。
两个决策变量如下:
这个模型通用性很强,经过参数的不同设定,可以转换为其它组合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带时间窗VRP模型的遗传算法求解
在模型的处理上,根据本文提出的模型单位标量不统一的特殊性来选择权重系数变化法,将变化后的多目标函数经分析和试验得出各个子目标函数的数量级大小并确定权重,最后加权化为单目标函数用遗传算法求解。
1.惩罚函数的引入。在以往的对含有时间窗约束的车辆配送系统的研究中,所研究的成本大多仅包含行驶成本,但事实上,还包括其它成本(如装卸搬运成本),将时间窗约束转化为惩罚函数而体现在模型中。
式中c1――车辆在任务点处等待单位时间的机会成本。
c2――车辆在要求时间之后到达单位时间所处以的惩罚值(c1和c2的大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2.建立适度度函数。根据遗传算法中适应度函数的特点,需要将原目标函数式变化为:
(4)
(5)
式中A*,B* ――变化后的目标函数值,取值范围为[0,1);
Amax,Bmax――分别是原始目标函数。
适应度函数因此变化为:f(A,B)=α×A*+β×B*(6)
经过分析和实验发现,A*,B*经过处理后,A*的数量级一般是10-2,B*的数量级一般是10-1。
3.用遗传算法求解带时间窗VRP模型。本文取α=0.8,β=0.2,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在运用遗传算法求解后,验证了该算法易于理解,对问题的依赖性较小,对其求解的函数要求简单,实现起来简单高效,若参数选择的合理,收敛速度很快,但是遗传参数的控制对于算法的收敛速度影响很大,在参数选择方面有一定难度。虽然文中使用的是根据以往学者经验选定的参数,但计算表明最优解所在“代”数的稳定性不是很好,这也是以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四、结论
在传统的车辆配送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基础上,兼顾客户对配送时间的要求,建立了带时间窗的车辆路径优化多目标模型。在对模型的处理上,将两个量纲不统一的子目标函数除以各子目标函数的最大值后使其变成无量纲的函数,并通过权重系数变化法将各个子目标函数线性加权和作为多目标优化问题的适应度函数,使得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后再用遗传算法求解。
参考文献:
[1]王 惠:引入顾客满意度求解车辆优化调度问题.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6:1~13
[2]盛丽俊:带有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的优化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2:13~57
[3]牟燕妮:物流配送中路径优化的选择研究.沈阳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28~41
篇5
文献一、《基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应用与研究》
[1]曹斌.企业知识管理的导入模式和要素整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7)
[2]盛小平.知识管理关键成功因素解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9(6)
[3]党延忠.企业知识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童利忠,丁胜利,马继征.企业核心竞争力新论——理论与案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5]李彦华(导师:徐继开;郭丕斌).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中北大学硕士论文,2005
[6]陈跃飞.知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9)
[7]胡国芳,罗华文.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营销知识管理[J].改革与战略,2011,27(1):60-62.
[8]张桂荣.知识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4(20):177,178.
[9]许晖,李巍,王梁,等.市场知识管理与营销动态能力构建——基于天津奥的斯的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11,8(3):323-331.
[10]方园园.现代商业背景下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探索[J].中国市场,2014(43).
[11]李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项目化管理探究[J].中国市场,2014(43).
[12]吴慧.会展市场营销策略[J].中国市场,2014(52).
[13]杨培.浅析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文化创新[J].中国市场,2014(1).
[14]颜雯.高职国贸专业电子商务课程实践研究[J].中国市场,2014(49)
[15]刘.信息管理概论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02).
[16]邱均平.知识管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
[17]李兴森,石勇,张玲玲等.从信息爆炸到智能知识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4).
[18]陈儒,程明译.知识管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二、 《知识管理在中国传统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1]曹立源.知识管理在电信咨询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2]袁浩亮.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A公司营销风险管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3]邱楝清.试析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
[4]江文年.企业知识管理实战宝典[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5]黄立军.企业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6]储节旺.知识管理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杨静宗.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王文峰.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J].现代企业,2005(4)
[9]李映霞.技术密集型企业知识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31-132.
[10]郑双怡.论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09-112.
[11]陈伟,张旭梅,但斌,李俊.面向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岗位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1(1):72-77.
篇6
[关键词]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 谭梦琳,中国银行南宁芙蓉支行营业部银行理财经理,研究方向:家政咨询、银行理财,广西 南宁,410000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3-0001-0008
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的企业法人。商业银行具有企业的普遍属性,如以赢利为目的、追逐利润最大化等。它也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它经营的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通过货币资金的营运获取利润。与其他金融企业相比,商业银行的显著特点就是吸收公众存款 。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和充分竞争的环境中,运用自身综合优势和技术水平,开发优势产品,提高服务质量,进行差异化市场营销,并最终赢得市场和客户,实现自身效益和价值最大化的综合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本文分析影响我国商业影响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改革创新的有效路径。
一、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制约因素
核心竞争力应当是有价值、难以模仿、无法替代的能力。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服务质量等各方面出现的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风险管理能力的约束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之一。风险管理能力代表了银行稳定与发展的能力。 目前,影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外因主要是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另一方面,国内实体经济虽然平稳向好趋势明显,但仍存在下行风险。另外,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主要外部因素。房地产信贷质量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内因则主要表现在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风险管理的制度不健全、风险评估系统不完善和缺乏风险管理人才等方面。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信贷风险。银行信贷业务具有风险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因此其信贷风险管理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盈利目标能否实现,而且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在众多商业银行相互竞争的环境中,多数银行过于注重经营效益,在业务发展上大下功夫,而忽视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多数员工对风险管理的意识都不强,认为产生信贷风险的概率低,从而放松了对风险管理的要求。
2.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
商业银行能否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其内部有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和监管体系。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在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上都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多数都是流于表面形式,没有真正将制度落实到位。不少信贷经营机构信贷经办人员在执行时都只是走走过场,贷前调查不充分,贷中审批不严格,贷后监控不力,从而使贷款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3.信用风险的存在
贷款是银行主要业务,贷款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是最大的、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贷款活动要求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但这些判断并非都是正确的,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可能因各种原因下降。于是,银行总是面临交易而损失贷款的风险,即信用风险。 我国目前的社会信用体系已初步形成,但仍不完善,商业银行对借款的个人和企业资信度的评估准确度不高,缺乏信贷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科学手段,因此,金融欺诈和欠债不还的失信现象时有发生。
4.风险管理人才的缺失
随着银行电子化与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管理人才的业务素质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部分营业机构负责人的业务素质跟不上网络功能综合化发展的要求,会直接导致风险难以控制。因此,培训一批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对我国商业银行防范风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5.信贷岗位人员专业知识缺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业务精通、专业水平高的信贷员。由于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不多,知识老化,尤其是专业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更新,致使不少信贷员的专业水平与目前信贷业务的要求不相适应。信贷员只能凭老经验、老规矩办事,或跟着感觉走。这样必然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信贷风险的形成。
(二)市场营销能力的约束
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内涵就是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实现商业银行赢利最大化。 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或外资银行相比,在营销手段和方式上仍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
1.营销手段的落后
市场细分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市场细分是指商业银行对不同区域的市场和不同层次的客户加以细分,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客户群,采取不同的策略,量身定做适合各类客户的营销方案,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实施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营销。我国商业银行在外资银行进驻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下,才逐步意识到差异化服务对经营的重要性,开始有针对性地以特定群体作为目标客户群,开发专门面向这些客户的产品与服务,但与外资银行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固定的客户经理,提供“一对一”服务,以确保服务质量相比,仍显较大差距。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在混业经营模式上也略显落后,虽然国内银行开始了证券、保险等业务的经营,但从整体上看,传统的存、贷、汇等业务仍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
2.产品创新能力不强
产品创新能力反映银行以市场及客户需求为导向,完善产品管理创新组织体系,为目标客户群提供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综合化服务的能力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对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以往传统的业务品种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然而在经营的产品类别上,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意识不够,不能以客户为导向创新出多种产品类型,产品品种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外国金融机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范围较窄,无法满足高端客户快捷、多样、高效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商业银行着重于缩短与外资商业银行的差距,拓展业务规模、扩充目标客户,引进国外先进经验进行业务创新。如开发客户理财服务、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等,但由于技术和人才资源的匮乏,要开发适合我国金融市场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金融衍生产品仍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3. 市场定位不明确
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对突出其精神理念、体现其品牌价值、传达其服务宗旨、增强客户忠诚度、抢占市场份额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汇丰银行的市场定位是“环球金融,地方智慧”,以此强调它既是一家国际银行,同时也强调地城差异。相比之下,我国各商业银行经营的产品趋同,目标客户定位差异较小,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停留在价格竞争阶段,对品牌的市场定位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
(三)人才缺失现象严重
从现状看,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处于垄断地位的时间比较长,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外部竞争环境的压力,自身优越感较强。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服务水平以及人事政策等方面还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善和改进,尤其是没有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引起一定的重视,导致人才的缺乏和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这种状况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从业人员素质低
我国商业银行的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没有树立服务意识,也没有对自身进行明确的定位,以服务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银行的形象,也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和竞争力带来了不利的因素。另外,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形成严格的准入制度,进入门槛较低,临时人员和未经过培训的人员较多,人员素质低下导致服务质量难以提高,这种状况与金融市场对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业务能力的高要求是不相符的。
2.优秀人才严重流失
人才资源对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发展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但现阶段,人才流失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其一,商业银行的人才储备不足,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这种现象尤其体现在银行高管层,他们在与银行一些优质客户进行业务往来时,一般都会建立起一种密切的私人关系,一旦这些高管人员离开该银行,就有可能导致优质客户分流。
其二,随着外资银行的进驻,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大量的优秀人才从国有商业银行辞职,流往外资银行,甚至一些已经和国内商业银行签订就业合同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在外资银行开出更优惠的薪酬待遇后,宁愿缴纳违约金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外资银行。其三,我国商业银行在用人制度上仍采用以前论资排辈的一套老办法,再加上开后门,讲关系的暗箱操作,使得一些真正的人才在工作中不能发挥其潜力。再加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到位,员工的报酬主要与其工龄和职位有关,忽视了工作业绩和贡献能力等方面的考量,缺乏有效的奖惩激励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我国商业银行以“管理”和“监督”为主,对人才的要求很高却不能充分地信赖和尊重,使部分优秀人才在工作中无法追求自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磨灭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的自我价值无法体现,从而丧失了对企业的忠诚。
(四)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服务质量是维持客户忠诚度与吸引新客户的重要保障。我国商业银行应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以客户满意为追求目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改善服务环境,增强全体职员的服务意识。一是基本的银行服务礼仪有待提高。客户在银行办理业务时感受到的尊重是提升银行客户忠诚度的前提。但在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柜台业务办理人员素质水平低,在面对客户咨询业务时表现出不耐烦,甚至和客户争吵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服务流程有待改进。目前,大部分银行营业网点都设置了大堂经理,但是有些大堂服务人员却形同虚设,串岗或无故不在岗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大堂服务人员只是等待客户上前咨询,而不会主动上前询问帮助客户快速找到解决疑问的途径,使客户不能感受到清晰、准确的引导。另外,大部分营业网点都配置了排队叫号服务器,这原本是为优化服务流程,防止因插队现象而让顾客久等和银行业务量大时顾客排长队而设置的。但在实际业务办理过程中,部分网点或是部分窗口的工作人员根本没有严格使用排队叫号功能,导致很多情况下,领取了号码牌的客户反而要等待更长的时间,这是服务流程不合理的表现,会大大降低客户对该银行或网点的忠诚度。三是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能准确、快捷地为客户处理业务,但在部分营业网点,由于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等原因,常常出现延长客户等待办理业务时间的现象,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从业人员上岗时间短、业务不熟、操作能力差;有的则是银行内部岗位调动频繁,导致从业人员虽然能够办理多类业务,但每项业务都不精。四是对客户的业务建议没有针对性。网点服务中银行人员应根据客户的资金使用情况,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出对客户有利的合理化资金使用建议,但是有些工作人员一味地为完成工作份额或个人业绩,不能从客户利益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资金管理使用建议,反而损失掉了原有的客户群。
二、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和竞争日益扩大,为应对多方面的竞争和挑战,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一)确立商业银行发展战略
有效的发展战略是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而明确、清晰的市场定位则是制定有效战略目标的先决条件。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规划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并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1.明确市场定位
我国商业银行只有选择合理的市场定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现行的银行业格局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第二梯队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第三梯队是众多的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但是长期以来,各个梯队银行对自身的市场定位不明晰,同质现象比较严重,这就要求各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创建出自己的经营理念。
2.制定战略目标
我国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发展状况,从整体出发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战略目标,以此实现稳健发展的战略思路。首先,要合理利用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展营销渠道。银行营销的“渠道”表现为银行网点的扩展。应该说,我国商业银行网点已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及乡镇地区,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在大中型城市也得到了极大推广。与外资商业银行相比,这就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优势。因此,国内商业银行要懂得利用这个优势,进一步扩展业务,抢占更多的客户群。其次,要结合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经营特色打造核心业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确定重点服务或对象,挖掘和培植优质客户群,创立并保持独特的竞争优势,扬长避短,避免与其他银行盲目竞争。最后,积极主动与国际战略投资者进行合作和入股。一方面,能充实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另一方面,能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平衡发展。
(二)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1.转变风险管理防范观念
风险管理的防范意识是控制银行风险的首要前提、只有风险意识加强了,我国商业银行才能从根本上控制银行风险。第一,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全员的风险控制氛围,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关键在于对人的管理和控制,重点培养员工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调节和约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使员工和管理层人员都对风险内部控制有新的认识。这就要求全体员工先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克服思想中的不良观念,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把风险管理的理念深植于商业银行的组织文化中,在商业银行中营造重视风险管理的氛围;第二,加强对全员风险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才缺失,专业水平跟不上是导致商业银行风险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基层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对银行的风险控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使管理层人员能对风险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并且实行责任划分明确、相互制约的授权体系,加强授权的科学性,并对授权经常检查,确保在责任制的基础上使银行风险得以控制。
2.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要提升竞争力,防范银行风险,构建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是根本途径。
(1)构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信贷风险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最大的风险,因此,构建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已势在必行。一是要完善信用风险内控机制,实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制度制衡机制。参照国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内控职责,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检查和监管,提高现场检查的频率,加大后续检查力度和跟踪监管、防范经营风险。二是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一系列科学的、量化的指标对借款人的经营活动进行严密的监测,如果其财务指标超过警示标准,商业银行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贷风险。
(2)构建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操作风险主要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就是需要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员工素质、专业化程度及执行能力的高低都可能影响到操作的结果。但另外一个方面,操作风险也可能是由于员工怠工或滥用权力造成的,消极怠工或是在利益的驱使下都会带来操作风险,如果没有具体的操作管理体制,无法清晰界定操作权,使得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职权。职责权限得不到清晰明了的界定,那么银行的风险防范将更无法实现。
(3)构建道德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是国民经济的特殊行业,是最易滋生腐败的土壤之一。因此,加强金融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自觉性,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才能有效地防范金融腐败和金融风险的发生。首先,要注重商业银行管理层人员的道德意识与道德精神。要求其制定并自觉遵循银行内部的金融道德守则。其次,要注重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道德操守建设。其职业道德的核心是自觉履行金融职业道德义务,忠诚国家基本金融工作方针,诚实守信。
(三)增强商业银行创新能力
1.开展技术创新,增强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增强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商业银行的技术创新体现在应用新的专业知识、科学技术(如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或者管理模式,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或通过整合、优化等方式,提高现有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并实现市场价值。增强商业银行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增强产品创新的意识。商业银行要制定产品创新中长期规划,与客户关系密切的部门应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和方式,及时收集、汇总和反馈客户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信息,根据市场需求、个性化的产品创新战略,及时为客户量身定做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积极推行产品经理制,加强营销及后续服务支持。对具有特色的、新开发的金融服务产品要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以赢得更多的优质客户和潜在客户。其次,要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学习和引进国外银行、外资银行等的创新经验以及先进技术固然重要,但要在借鉴的基础上重视消化、吸收、转化,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创新出有自己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一味地模仿别人的成果。再次,要注重创新产品的质量而不是数量。银行的创新产品并不是越多越好,数量多而质量不精的产品难以推广。因此,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应以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和安全性为准则,以此增强新产品的生命力,赢得更多的客户群。最后,要成立一个产品创新的研发机构,把各部门在产品创造过程中的意见统一起来,进行整体的规划和研发,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快产品创新的速度,提高产品创新的能力。
2.改进营销手段,创建自主品牌
商业银行的营销产品包括为客户提供存贷款、结算、支付等各种有偿服务。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内涵就是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实现商业银行赢利最大化 。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垄断的局面被打破之后,营销将变成重要的竞争手段,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商业银行认识到市场营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改进原有的落后营销方式,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通过市场细分来加强营销。市场细分是银行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所面对的客户群层次水平的不同,商业银行必须对不同层次的目标客户群,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根据市场细分的理论,对客户进行初步细分,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塑造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市场细分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推出贵宾卡、VIP卡、个人理财服务等措施,针对高端客户实行特别服务;二是为提高市场占有率,以特定群体作为目标客户群,开发专门面向这些客户的产品与服务。
(2)通过创建自主品牌来抢占市场占有率。品牌营销就是通过有意识地发掘、甄别、培养或创造产品(或服务)的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销售无形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而言,品牌塑造尤为重要 。为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颠覆传统银行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商业银行需要依靠品牌塑造个性、打开市场、扩大知名度。首先,要做好市场分析。根据现有的经济大环境和自身经营状况,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其次,要做好对比分析。将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和产品定位及品牌特点,与自身作比较,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预测未来市场的机遇和挑战。再次,要选择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商业银行要根据银行的自身实力,避开同业、同质竞争的基础上选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最后,要确定品牌特色。商业银行要将“回报”始终贯穿于营销策略之中,针对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偏好,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定产品结构和服务内容,进而提出能凸显自身个性的品牌。
(四)健全商业银行人才培养机制
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是商业银行所有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银行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储备,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以此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1.建立一套规范的公开选聘制度
严格规范从笔试到面试到录用的过程,坚持公开选拔、公平竞争的原则。并对人才的教育程度、岗位技能、经验水平等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引进先进的人才。
2.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人事竞争机制
把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运用到银行业的竞争上来,通过考核评优等方式,使员工之间相互竞争,以此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淘汰掉一批业务素质低、综合能力差的员工,提升银行的整体水平,促进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
3.重视人才储备工作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赖于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要实现其目标,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制度,创造有利环境,使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教育培训是一种立足于未来长远发展的投资,通过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可以全面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减少人才的流失。教育培训要坚持全面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通过银行内部金融机构对全行员工进行适时、持续的适岗和履岗能力的培训和考核,让员工能更好地掌握业务知识,胜任岗位工作,从而培养出一批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关键岗位、重点领域的专家型人才的培养。市场预测、产品研发、品牌营销、风险管理、服务管理等部门对商业银行发展至关重要,要通过对关键人才的培训,打造在重点竞争领域的竞争优势。此外,还要积极培养一批精通外语、国际金融贸易和计算机等的复合型人才,对这些专家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提供出国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对国外先进的专业技术以及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的学习和借鉴,为我国商业银行业更好地服务,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
4. 建立员工激励体系
建立一套相对完善和科学的员工激励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发展,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其职业潜力,也将对企业的发展发挥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机制存在很大的缺陷,与外资银行优厚的薪资待遇、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人性化的职业生涯设计等形成鲜明对比,使得员工特别是高级员工和业务骨干缺乏足够的动力。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员工激励体系。首先,要建立薪酬激励体系,薪酬的高低是员工最关注也是最能激励他们认真工作的因素之一。它包括工资、奖金、福利和业绩收益等。薪酬设定得是否合理,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要体现在:薪酬水平是高于低于还是正好处在普遍接受的水平;起薪以及新员工与资深员工的薪酬相差幅度;调薪的间隔期以及员工绩效与资历对加薪的影响等。其次,要建立岗位晋升激励体系,员工的岗位晋升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也是员工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适时地为他们提供岗位晋升的机会或为他们合理地规划其职业生涯,对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再次,要建立精神需要激励体系,员工的待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物质待遇即前面所讲的薪酬待遇;精神待遇是指工作的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的程度、个人影响力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精神待遇不像物质待遇那么好测算和衡量,难以进行清晰的比较,所以常常被忽略。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因此,重视员工的精神需要,让他们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一种激励方式。最后,要通过人性化的关怀对员工进行激励。银行管理者在处理与员工的关系时要细致入微,对他们在工作中的一些合理建议和要求予以解决,并且以关心和照顾,人性化地处理与员工的关系,会使员工有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这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是有激励作用的。
(五)提高商业银行服务质量
1. 提高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
银行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一方面取决于其学历水平、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层次等;另一方面,则依赖于他们服务意识的提升。商业银行是服务行业,服务行业就要以“客户是上帝”的经营理念为宗旨,把“服务”两字摆在首要位置,尽最大可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2. 创新服务手段
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在一定意义上要求必须创新服务手段。差异化服务是银行提升竞争力的一种重要创新手段。它指以市场细分的方式,根据集团客户、单一客户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等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细分,实施分层服务。对集团客户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对单一客户提供信贷、现金管理等服务,对机关事业客户提供账户管理和业务等服务。
3. 完善服务内容
随着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旧的服务系统或服务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可以先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客户对服务不满意时,通常会有如下反应:70%的客户选择到别处消费;39%的觉得投诉太麻烦;24%的人会提醒其他人;17%的人会写信投诉;9%的人会因为不满意服务而责备工作人员。因此,简单地以投拆率来衡量客户满意程度是不全面的。现在很多银行网点的柜台上都配置了客户评价器,但多数都是形同虚设,大部分因为系统本身的缺陷而无法在办理业务时启用。因此,银行要想获得客户真实客观的评价,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必须在服务系统上加以改进,另外,银行还应该通过开通“客户服务热线”电话,设置网上“客户服务”模块和在各营业网点增加引导员或咨询员等方式来完善客服服务的内容,从而最大程度地方便客户咨询、建议或投诉,以此来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4. 改善服务环境
商业银行的服务要从细微之处入手,人性化的细节服务对于银行来说,也是一种市场营销的手段,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一种服务战略。只有服务到位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变化,才能让客户满意。细节化的服务首先直观地体现在服务环境的改善上。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盆景甚至观赏鱼出现在银行的业务窗口,营业大厅增加了更多的座位,等候区增加了移动电视、公共阅读物。这些细节的改善,满足了客户的服务需求,提升了满意度。
5. 优化服务流程
商业银行工作流程的简化不仅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能给客户带来方便,更大程度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近年来,银行大堂经理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并且成为银行业改善金融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堂经理的职责是:准确引导和分流客户,减轻业务柜台的压力;为客户资金管理提出恰如其分的业务建议,收集客户信息资料和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等,这些工作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服务流程,对银行为客户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大堂经理是银行的第一窗口单位,代表着银行的形象,也代表着银行为客户服务能力的缩影,他的存在可以减少银行工作环节的流转,提高银行内部的工作效率,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吕华.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2]班胜利.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1.
[3]黄光伟.南充市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与治理规则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硕士论文,2004.
[4]刘峰.中原信托有限公司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方案设计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0.
[5]燕利芬.金融调控视野下商业银行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
[6]李志燕.中国银行业税制的优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8.
[7]张丽艳.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8]吴宽宽.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新思维[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1).
[9]袁志辉.陈振宇商业银行发展研究[J].魅力中国,2009,(6).
[10]吴高佩.关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思考[J].金融论坛,2002,(11).
[11]费凌婕.关于增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几点认识[J].邢台学院学报,2004,(6).
[12]刘永庆.李红光.关于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思考[J].黑龙江金融,2010,(4).
[13]夏敏.影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14]徐中华.基于价值链的农行创值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15]范琦.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核心竞争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06.
[16]王都富.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构造[J].金融论坛,2001,(10).
[17]孙永慧.商业银行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财会通讯,2010,(8).
[18]谢继权.浅析通货膨胀环境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1,(2).
[19]李萍.商业银行营销策略:国际比较与对策建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0).
[20]温燕.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篇7
关键词:跨国公司;本土化;中国;策略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各大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必选之地,众多外资企业在中国进行投资充分说明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最开始的时期,由于不了解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而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之后,外资企业便开始纷纷将“本土化”视为应对中国市场特殊性的法宝或者说是对策。
不同的外企对本土化的理解也不同,因此选择的本土化策略也不同。总的来说,跨国公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本土化策略:
一、生产本土化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生产本土化实质上包括了整个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可分为采购本土化和生产制造本土化。
(1)采购本土化
采购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在当地国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活动。该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的采购比例越高,说明其采购方面的当地化比率越高。提高在东道国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当地采购比例,可以大幅降低跨国公司的生产成本,增强经营效率。
(2)生产制造本土化
跨国公司早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开始了生产本土化进程,中国加入WTO以后,引发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又一轮热潮。这些跨国公司的到来,雇佣中国的员工,使用中国生产的装备,基本上完成了生产本土化的过程。
二、产品本土化
中国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这个问题是值得每个外企深思的问题。为此外企需要了解他们在中国的目标消费者的特点、偏好、需求等。
跨国公司在充分理解本土文化特征、消费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上,以保持强势国际品牌形象的原有特色为前提,把洋品牌做“土”,采取亲情营销,以克服消费文化的隔阂,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三、人力资源本土化
经济学中把创造社会财富的一切要素统称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而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的第一资源。它具有流动性、时效性、再生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企业的跨国经营,实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经营,它体现在企业必须能够引导、协调和组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的多元员工,使多元的人在企业内部能够聚合成一种创造价值的力量。这种跨国企业内聚力的实现不仅需要有共同的企业文化平台,而且依赖于企业在共同文化平台基础上全面整合内部员工关系。
人才本土化战略的实施首先有助于减少因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经营管理上的矛盾和低效率;其次,利用当地相对低廉的人力资源,有利于降低人工成本;再次,人才本土化增强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信任感,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国际化形象,而且有助于保持经营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
四、营销本土化
营销本土化其目的和宗旨是满足本地顾客需求,培养顾客忠诚度。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的过程也是一个满足跨国文化顾客需求的过程,文化始终是跨国公司进入一个新市场时最难以捉摸的问题。尤其是在市场、销售、人力资源等领域,传统文化与习惯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充分调查和研究本地消费者的特点,并根据这种需求推出对应的产品,制定符合当地购买力的价格,同时根据当地文化风格和消费者偏好进行促销和宣传,是对跨国经营销的最基本要求。
五、研发本土化
随着技术密集型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不断升温,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新亮点。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竞争的加剧,引发了研发本土化的竞争,为了巩固其市场领导者的地位,跨国公司把研发活动定位于满足中国市场的特定需求,从而实现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研发中心是企业的核心部分,将企业核心本土化,有针对性地开发技术产品,无疑是在为它们大规模地进军本地市场研制强有力的进攻武器。
六、企业文化本土化
企业文化本土化的过程是公司原有文化与东道国当地文化相互融合,将文化差异最小化的过程。
首先要进行文化差别识别,通过各种workshop活动,使来自不同文化的员工加强沟通,增加认同感,从而增强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其次,就是组织一系列的跨文化培训活动,旨在有效地打破每个人心中的文化障碍和角色束缚,更好地找出不同文化的共同之处。最后,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要求和战略需要,建立起共同的企业文化,最终实现文化的融合。同时,我认为在企业文化本土化实施的过程中,要保留原公司的核心价值体系与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所在地的文化环境,创造新的企业文化。
小结:跨国公司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进入中国,首先实施的是生产本土化和人力资源本土化,然后是营销和研发的本土化,企业文化的本土化是本土化诸多要素中最顶级的活动,它需要整合前面所有的要素。当然,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时间界限,存在交叉进行、相会推动的情况。其中,人力资源的本土化是本土化战略的核心,所有本土化管理思想的贯彻都离不了人。另外跨国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本土化战略有不同的方法和着重点。成功实施本土化战略的跨国公司总是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行业发展步伐一致,当宏观经济形式、国家政策、行业发展出现重大变革时,它们也会及时的对本土化战略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郭毅.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
[2]谭军华.我国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
篇8
关键词:价值链 目标成本 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50-01
一、我国汽车制造业汽车成本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大汽车经销商纷纷采取降价策略吸引顾客,大规模的降价营销策略需要低成本来支撑,随着人民币的增值,原本依靠较低的人工费用而达到的低成本已经不复存在了,我国企业急需引入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地降低成本,从而提升利润空间。因此,降低汽车成本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必然选择。目前汽车制造业成本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如下:
1.内部价值链有些环节消耗的资源与创造的价值不相称。如研发、设计环节。大部分合资企业由于起步较晚,自主研发能力弱,一直以来走的是以引进技术为主和以组装为主的产业依附型发展道路。
2.价值链各环节间的衔接不紧密。由于中国汽车企业真正参与市场竞争的时间还比较短,管理机制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在内部价值链的供、产、销等各个环节,还存在物流、信息流衔接不紧密现象,导致资源消耗过多。
二、汽车制造业价值链成本管理系统的构建
1.目标成本规划的实施步骤。(1)产品计划阶段。产品计划阶段包括五项主要活动,一是市场调研,即调查有关消费者需求;二是竞争分析;三是确定目标市场;四是了解目标顾客需求;五是定义产品特性。(2)目标利润率的确定阶段。目标利润通常会由销售利润率(R0S)来表示。销售利润率必须考虑到企业长期的利润计划,以及企业在行业中必须获得的资产收益率(ROA)。(3)目标成本的确定阶段。产品市场价格和目标利润率确定后,则进入目标成本的确定环节,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估计产品销量;{2}计算出目标销售额和目标利润;{3}计算出目标成本。
2.成本核算。(1)识别作业、编制作业字典、建立作业中心。识别作业是实施作业成本核算关键的第一步,该步骤可以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或各职能部门的代表员工面谈来实现。企业可设计作业调查问卷(一组关键问题)来辅助面谈,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提供作业成本核算系统所需的大量作业信息,如作业及其属性。(2)确认主要成本项目。该步骤通过查阅企业的会计账目及相关资料即可获知。一般企业的主要成本项目包括:材料费用、工资、福利、折旧、制造费用、维修费用、管理费用、水电、动力、取暖等费用。(3)确定作业与成本项目的关系。ABC为每一项作业设置一套账户,成本按照作业流程结转。每个作业可能与一个或多个成本项目相联系,或者说,一个成本项目可能与多个作业相关。因此,企业必须明确作业与成本项目的关系,因为这是将某项成本耗费分配至各个作业的前提。(4)确认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是作业成本分配的基础。成本动因的确认可以通过直接观察、交谈、问卷、统计分析或逻辑推理获得。(5)依据成本动因将发生的成本分配至成本目标。成本动因确认后,则面临分配问题。作业成本计算的资源耗费的分配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依据资源动因将资源耗费分配至作业:第二阶段依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至成本目标。对于直接成本,不需要经过“两阶段”分配过程,可以将它们直接分配到成本目标。
3.成本控制。(1)产品开发设计环节成本控制的方法。此环节的成本控制重点集中在产品构思及方案选定、方案的设计与改进以及所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上。(2)生产环节成本控制的方法。本环节控制对象是生产价值流中产生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这一环节应建立严格和科学的核算方法,完整地记录生产作业、成本流转过程,并分析生产价值链及其中每一作业的成本结构,以达到优化制造成本结构,降低浪费的可能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价值流成本控制和持续改进目标。(3)营销阶段的成本控制方法。汽车制造企业可以通过统计各个活动所消耗的作业类型、作业动因量,计算各个活动所消耗的资源情况,从而为营销阶段成本控制提供定量的信息支持。(4)售后服务阶段的成本控制策略。企业通过支付服务成本,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需在企业成本限制范围之内确定,这样才能达到对成本的控制,否则就会产生失控损失。
4.成本考核。经过目标—作业成本控制的各个环节,企业已形成了以作业中心为基础的责任中心体系。该体系既明确了各作业中心的成本目标,又方便了责任成本的考核。对作业中心可采取以下基本考核措施:以作业中心为单位,将目标成本分解至各作业中心,以责任成本确保企业目标成本的实现;强调目标成本的严肃性;明确奖惩标准;实施责任成本核算。
5.信息支持系统。我国汽车制造业实施的价值链成本管理需要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没有这一技术支撑,价值链成本管理将无法有效实施。汽车制造企业建立一个信息支持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信息技术:(1)网络技术。价值链成本管理系统需要建立在集成的企业管理信息环境之中,其信息技术平台需要从分散的各企业内部网络系统,逐步提升到互联网技术支持的各联盟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外部网协同工作的网络平台。(2)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在线分析(OLAP)等技术。(3)信息安全技术。(4)ERP软件。在价值链成本管理系统中,ERP软件是一个核心功能模块,没有ERP软件的支撑,价值链只能是一个理论,而无法成为实务。
参考文献:
1.左钰.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价值链成本管理初探.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12
2.苗兴杰.基于价值流分析的制造业成本控制研究.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3
3.刘志娟.基于价值链的技术经济一体化成本控制系统的基本思想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
4.谢光亚,振佳.中国汽车制造国际竞争力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
5.万寿义.成本管理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2007
篇9
[关键词]严重自然灾害 顾客恢复策略 价格策略 景区降价
一、前言
“吃、住、行、游、购、娱”为旅游六要素,而在六要素中,呈现刚性需求的是“吃、住、行、游”四要素。“吃、住、行”这三要素已被前人研究,“游”即景区,为前人研究的空白。虽然景区门票优惠的做法频见于中国旅游报上,但是通过网络检索,将“景区促销、景区价格促销、景区降价”作为关键词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检索,结果为零。而将“景区门票”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仅得到几篇关于景区门票定价的文献。此外,本文也将“price promotion of tourism attractions、price discounts”等英文关键词对Science Direct外文数据库进行了检索。
二、以景区降价作为研究视角的依据
(1)国外学者对“吃、住、行”的研究
Alexander A. Sunday(1978)指出美国游客的出国旅游需求对机票价格敏感。更高/更低的机票价格产生了更少/更多的美国游客。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远的目的地国将接待更少的美国游客。Teresa Garin-Munoza等(2007)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的入境游客对价格很敏感,经测算长短期的价格弹性各是0.76与1.65。为了保持产品的竞争力,供应商必须对价格谨慎。
分析以上两篇文章:前人的研究视点集中在以总支出大为特征的入境旅游者,而在入境旅游者中,在总支出中比重大的机票又是研究点。以上两篇文章对本文的借鉴:总支出小的省内及邻省游客并没有研究,而在省内及邻省游客中,占总支出比重大的是景区门票。所以,本文的研究的是景区降价对省内及邻省游客的吸引力大小。
(2)对景区降价的国内外文献支撑
1.国外文献
H Anthea Rogers(1995)在其文中指出了两点。①由于旅游景点的垄断性、景区经营者之间害怕价格战的发生,价格一般保持刚性。但是如果在营销组合策略中使用非价格促销手段,价格促销就会采用。②景点门票费是旅游收入中的一部分,理应最优化,以鼓励在景区其他方面额外的支出。这为本文的研究视角——景区降价提供了有力的文献支撑。
2.国内文献
黄潇婷(2006)在其硕士论文中认为维持相对较低门票价格水平,旅游者会感到“物超所值”,并认为景区企业兼顾社会利益,对旅游企业的公众形象产生积极影响。贾真真等(2008)指出基于市场承受力的景区门票优化定价及其社会效益的实现应成为景区门票价格制定的依据。通过分析上述文献可以得出景区降价在我国有其必要性。
(3)在严重自然灾害下,国内外学者对价格策略的研究
有文献已经指出在严重自然灾难后,游客恢复策略中的价格恢复策略效果不明显。原因是降价所带来的利得效应小于对自身安全担忧所带来的利失效应。Rittichainuwat等(2006)研究了2004年印度洋海啸后,泰国政府针对入境游客推出的降价包价旅游,而大多数游客对泰国推出的降价包价游保持中立的态度。原因是旅行社的低价包价游不能抵消游客对自身安全的担忧,风险或是安全忧虑会改变理性决策者的决策。但是这篇文章的调查只是针对泰国的入境游客,对于同一个灾难,入境游客感知是高风险的,但对低风险感知的省内及邻省游客没有研究。在政府编制的《汶川地震灾区风景名胜区灾后重建指导意见》中建议:为了恢复市场与游客对风景区的旅游信心,可以针对本地和附近省份未受灾或受灾很小的城市居民,开放一日游或2日游。这与我们本地、省内及邻省游客的样本不谋而合。
综合上述两篇文章,本文的研究是景区何种价格折扣带来的利得能抵消省内及邻省潜在游客对自身风险的担忧。
三、价格促销作为严重自然灾害背景下顾客赢回策略引入研究的依据
Jen-Hung Huanga等(2002)在研究1999年9.21台湾地震旅游恢复问题时,台湾旅游业恢复初期采取大大减少整体价格的方法,以吸引游客到台湾;对日本和香港等主要客源地市场游客提供折扣机票。Rittichainuwat等(2006)在研究2004年印度洋海啸后旅游恢复问题时,指出泰国政府推出了针对入境游客的降价包价旅游来恢复入境客源。从这两篇文献可以看出,价格促销是常用的恢复营销策略之一。
四、景区降价中选择知名景区降价的依据
通过阅读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将知名景区作为降价对象的依据归纳为以下两点:①Blattberg etal(1995)及 Bronnenberg等(1996)指出国际性品牌的价格促销有更高的瞬时吸引力 ②知名景区开放时间已久,国家及省物价局对其门票有一定规定,降价能对消费者形成纵向的直观比较。韩睿(2008)指出比较价格广告是一种有效的降价策略。
参考文献:
[1]黄潇婷.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贾真真,吴小根,李亚洲.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篇10
关键词:传统集群;营销模式;纵向型模式;横向型模式;交叉型模式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0BGL025
集群企业通过一定的协调机制,联合进行较为广泛且形式多样的企业间营销合作,如共同开拓市场、开发产品、修建渠道、传播信息、促进销售等,以实现各自的营销目标。合作无形扩大了企业的边界,不但能使各成员更加充分发挥优势,明确存在的价值,还能资源互补,分担风险和费用,共同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应地组织和分配资源(Fred Selnes等,2003)。
模式是一种根据以往经验总结和归纳而成的一种规律性的、可以参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因此,“营销模式”应为营销主体通过独特的营销理念、营销方法以及形式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范式,从而构成独特的营销能力。学者们基本上将营销模式定义为理念方法等的集合。而企业之间纷繁复杂的联系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Arita等2006)。因此学者们根据集群企业间的主导合作关系与合作领域特征将集群企业合作营销模式划分为三类:横向型模式、纵向型模式和交叉型模式。
纵向型模式指在价值链上下游的集群企业利用专业分工的优势密切配合,通过业务外包、配套生产,或组建营销联盟等形式,降低生产或交易成本,以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在我国,温州民营中小企业也通过纵向合作,整合供应链的资源优势,以提高集群的竞争力(赵浩兴2007)。由于集群企业间的纵向合作比横向合作更多(Hubert Schmitz 2000),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企业间的纵向合作。
横向型模式指集群内从事价值链上相同环节的企业之间通过组建水平营销联盟共建品牌,联合推广等方式来获得协同效应。由于目标顾客需求的相似性,同类商品的生产企业可以共同研发,共做渠道,共同品牌、共同促销以降低单个企业的营销成本,并利用集群整体的力量扩大其自身的影响力与知名度。Arnaldo Camuffo (2003)对意大利集群的研究表明,横向合作主要表现为由社会根植性联结形成的小企业社会网络的合作模式。
交叉型模式指集群内的企业之间既存在广泛的横向联系,又存在显著的纵向联系。在我国,专业市场营销与“大企业+小企业”的中卫式营销便是交叉型集群企业营销模式的代表。专业市场集中了大量的市场交易主体,大量的企业集聚不仅能够促进企业间的相互了解,也增加企业间的业务合作的机会。
一、样本选择与调查结果
1.样本选择
本研究主要采用企业问卷调查为主,结合政府、中介机构等单位走访的方法展开调研,选择发展较早,发育相对成熟的传统产业集群为样本集群。其中重点以福建泉州的陈埭镇鞋业集群与宝盖镇的服装集群、广东东莞的虎门服装集群与厚街鞋业集群、浙江温州的服装与鞋业集群共六个传统集群中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
2.集群企业合作营销模式调研及数据分析
(1)集群企业合作营销理念
企业的合作营销理念主要表现企业期望合作的营销项目方面,按照上述的三种营销模式理念的比较,对三个集群中的企业的营销理念进行调查的结果见表1:
表1. 集群企业期望营销合作的内容
[期望合作
集群\&共同
研发\&共做
渠道\&共同品牌\&共同
促销\&通过资源互补共同分工\&福建泉州\&28.6%\&28.5%\&20%\&25.7%\&28.6%\&广东东莞\&30.4%\&25.7%\&29.7%\&20%\&35.6%\&浙江温州\&23.4%\&31.2%\&25.3%\&20.4%\&25.5%\&]
表1的统计结果表明,影响企业之间达成合作的主要因素中,不同区域基于当地产业集群不同的产业条件,在产品研发、渠道建设、品牌推广和促销方面,对于合作对象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但调查的三个传统产业集群显示,各个地区的企业基本上是持平的。
(2)合作方规模
合作方规模是集群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非常重视的一个因素,主要影响着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可以掌握的资源的多寡,以及企业的主动地位,其结果影响着企业能否争取到较好的资源,以及对企业来说较为优先的机会。调查结果显示,在福建泉州,参与调研的集群企业合作方是大企业的比例占29%,小企业占46%;广东东莞分别占7%和73%;浙江温州则为13%和75%。该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由于样本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在三地的集群中,这些中小企业营销的合作方大多数也是中小企业,与上规模企业间的合作相对较少。实地走访的资料也表明,集群内大企业一般较少参与群内中小企业的合作,而更倾向于走出去树立自己的品牌。
(3)合作方在价值链中的位置
从价值链的角度看,与企业合作的主要有上、下游企业以及同类企业,由此可以反映出合作营销的模式和运作方式。本调查针对合作方在价值链中的位置的调查统计结果如表2:
表2. 样本企业合作方在价值链中的位置
[集群所在地\&与上游供应商、
下游客户合作较频繁\&与同类厂商合作较频繁\&福建泉州\&64%\&11%\&广东东莞\&67%\&13%\&浙江温州\&62%\&26%\&]
表2的统计数据表明,被调查企业的合作营销行为有一半以上发生在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同类企业间的合作较少,只占不到1/3的比例。由此可见,我国传统集群企业合作营销总体呈现出以纵向型合作为主,辅之以横向合作的交叉型模式。
(4)专业交易市场的企业参与度
为了了解专业交易市场在企业合作营销中的作用,从而推断集群企业合作营销的系统架构,本研究对此进行了调查。通过调研,在福建泉州样本企业约有83%表示较多参加专业市场,而东莞和温州样本数据约为87%和88%,都有较高的比例。因此,企业对当地的专业交易市场参与度很高,平均达85%以上,是其合作营销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地走访中还发现,泉州、东莞、温州三地集群所在地的专业市场均有较大规模。例如,泉州陈埭镇有专业鞋材和中国鞋都两大区域配套市场,总占地面积为90多亩;东莞虎门镇有富民商业大厦、黄河时装城等大型服装专业批发市场22个,此外还有富民布料市场、虎门国际布料交易中心等服装配套商场11个。
(5)当地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
对“当地政府与行业协会对贵公司的发展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题项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 当地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
[调研地点\&建立交易市场、举办交易会\&宣传企业\&员工
培训\&提供行业信息\&福建泉州\&59%\&42%\&19%\&13%\&广东东莞\&63%\&55%\&17%\&14%\&浙江温州\&38%\&40%\&39%\&49%\&]
从表3的统计结果看,有一半或近一半的企业通过当地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帮助,参与专业市场和各类交易会;利用政府或协会搭建的平台宣传企业的产品或企业形象。
二、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我国传统集群发展较早、发育相对成熟的泉州、东莞、温州三地的集群企业在其合作营销模式上总体上都呈现出以上游采购的纵向合作为主,下游销售的横向合作为辅的交叉型模式。
上述合作营销模式具体体现为,在营销理念上,结合横向和纵向方面的需求,即有一定基础的相同顾客群,产品类似,可以共同研发,共做渠道等,企业之间可以形成资源互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其系统架构主要为以政府和行业协会等机构引导及支持、专业交易市场拉动的上下游企业和同类厂商之间的合作;其运行方式是企业向上游供应商或配套商采购原材料或初级产品,自行生产或与上下游、同类企业进行产品组合,最后以自建渠道和专业市场双重渠道实现销售。在此运作中,同类企业间的合作营销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下游的销售环节,且合作主要由专业市场带动,而非产生于企业间的主动意愿,因此横向合作只是一种辅助形式。
基于上述以纵向合作为主、横向合作为辅的交叉型模式,三地集群企业在合作营销上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泉州集群内的大企业相对较多,集群中已经初步形成了大企业+小企业、大企业创品牌而小企业做配套的中卫式交叉型合作营销模式。东莞集群中由于中小企业十分活跃,强势主导企业的作用不明显,而当地的专业化交易市场成为集群企业间联系的纽带和利益协调者。集群企业的合作营销呈现出典型的由专业交易市场带动的交叉型模式。温州集群企业虽在总体上与上述两地集群的合作营销模式相同,但同类企业之间的合作营销相对较多,因此“同业营销联盟”横向合作的作用逐渐增大。
参考文献:
[1]Lee Adler. Symbiotic Marketing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Dec66, Vol.44 Issue 6,59-71
[2]郑广 ,陈雪梅.集群营销形成与发展探索[J].商讯商业经济文萃,2006:78-80
[3]冷克平,杜鑫.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新思路[J].工业技术经济,2005(5):30-32
[4]Fred Selnes,James Sallis. “Promoting Relationship Learn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67(2003): 80-95
[5]吴长明.中小企业集群合作营销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2007:20-64
[6]何军.安徽汽车业营销模式研究[D].山东:中国石油大学项目管理,2010(5)
[7]熊国钺的硕士论文《基于价值让渡系统的中国轿车营销模式选择的评价》
[8]凌袁薇的硕士论文《基于品牌价值理论的我国空调企业营销模式研究》
[9] Arita T., Fujita M., Kameyama Y. Effects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amo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firms on their growth in Japanese industrial clusters, RURDS, Vol.18,No.3,209-229,2006
[10]赵浩兴,周丽豪.企业集群背景下温州民营企业合作营销动力及模式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7(11)
作者简介:
徐晓飞(1988- ),女,安徽滁州人,安徽大学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