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蛋白酶范文

时间:2023-03-20 10:3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糜蛋白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糜蛋白酶

篇1

糜蛋白酶为蛋白酶类分解药,我院使用的糜蛋白酶为长春天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无菌冻干品,含糜蛋白酶的效价应为标示量的90.0%—120.0%。剂量为4000U/支西林瓶,辅料:右旋糖酐40、甘露醇。临床上用于呼吸道感染,能减轻呼吸道粘膜水肿、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等的消化清除,促进炎症吸收。使用时必须做皮肤过敏反应试验,正确判断试验效果。因为酶类药物,溶解后性质不稳定,应现配现用,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本院在使用本品时过敏2例,现介绍如下:

1 病例介绍

1.1患者蒋兆菊、女、25岁、于2008年6月15日3Pm在我科门诊以“阶段性咳嗽、咳痰、鼻塞2天”为主诉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在门诊给予抗炎、抗病毒、止咳、雾化吸入治疗,执行医嘱中糜蛋白酶皮试试验,结果阴性,按医嘱给予0.9生理盐水5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U超声雾化吸入,一分钟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悸、面部潮红,口唇肿胀、恶心、流泪症状。立即停止超声雾化吸入,遵医嘱给予非那根25mg缓慢静推,10葡萄糖200ml+西咪替丁0.6g静点,30分钟后上述症状消失,次日再次来我院就诊,医嘱停止糜蛋白酶4000U后给予雾化吸入,未出现上述症状。故考虑为糜蛋白酶过敏。

1.2患者、万玛尖措,男、19岁,主诉因:咽痛、声音嘶哑2天。呼吸困难一小时。

于2008年11月26日10Pm急诊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喉炎、Ⅲ度喉梗阻”遵医嘱给予抗炎、抗病毒、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执行医嘱中糜蛋白酶皮肤试验,结果阴性,按医嘱于10:50/Ppm给予0.9生理盐水50ml+庆大霉素8万U+注射糜蛋白酶4000U+氢化可的松50mg超声雾化吸入,2分钟后,患者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加重,立即停止超声雾化吸入,通知医生后按医嘱给予异丙嗪25mg缓慢静推,10分钟后患者自觉上述症状减轻,2小时后将医嘱中的糜蛋白酶4000U改为麻黄碱10mg后再行超声雾化吸入,患者未出现上述症状,考虑为糜蛋白酶过敏。

2 讨论

2.1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使用糜蛋白酶做超声雾化吸入是常规的治疗措施,能减轻支气管粘膜的水肿,减少分泌物渗出。本例患者使用糜蛋白酶做超声雾化吸入时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心悸、面部潮红、口唇肿胀、流泪等症状,停药后症状消失,事后详细询问病史,半年前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静点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出现上述症状,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 转贴于

2.2 急性喉炎、喉梗阻是临床上少见的疾病,用糜蛋白酶做超声雾化吸入是基层治疗本病的一个有效的治疗措施,本例患者用糜蛋白酶做超声雾化吸入后呼吸困难加重,烦躁不安,面色潮红,大汗淋漓。停药,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改换药物后未出现上述症状。经详细询问后得知,两年前在我院外科应车祸致头部外伤静点20%甘露醇时出现上述症状。

糜蛋白酶在临床上常用于慢支、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喉炎、喉梗阻、喉头水肿等疾病的辅助治疗,目的是减轻局部粘膜水肿,减少分泌物渗出,促进炎症吸收。两例患者应用糜蛋白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停药后给予对症治疗,症状逐渐缓解,甚至消失,事后再次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属,有无其他药物及食物过敏史,诉曾在我院住院治疗期间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20%甘露醇,出现同样症状,停药后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消失,从而进一步证实是糜蛋白酶过敏。

篇2

注射用糜蛋白酶为蛋白分解酶类药本品呈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无臭易溶于水。pH 7~8活性最强。水溶液易失活以pH ~水溶液最稳定。其主要成分为糜蛋白酶系从牛或猪胰中提取的一种蛋白分解酶。辅料名称:右旋糖酐、甘露醇、注射用水。药理作用为:能促进血凝块、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等的消化清除临床常用于眼科手术以松弛睫状韧带减轻创伤性虹膜睫状体炎;也可用于创口或局部炎症以减少局部分泌和水肿;喷雾吸入用于呼吸道疾病。结合临床实践将应用该药治疗外科手术后患者脂肪液化患者5例均收到良好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1995年7月~1年8月收治治疗各种外科手术后脂肪液化创口经久不愈合患者5例。年龄9~56岁;手术后创面不愈合自手术后至治疗前天~6个月;应用注射用糜蛋白酶换药治疗5例全部治愈换药时间~1次。

使用方法:换药必须让患者在无菌换药室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嘱取舒适的平卧位充分暴露创面部位创面按污染伤口处理清洗待创面清洗处理好后检查注射用糜蛋白酶安瓿是否完好用无菌注射器吸取.9氯化钠ml注入糜蛋白酶安瓿瓶内摇匀使其完全融解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溶解的糜蛋白酶液喷涂于处理好的创面上再用油纱条(凡士林纱条)敷于创口并用无菌纱布块包扎间隔天同上述方法继续换药直至痊愈。

注意事项: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给患者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消除患者恐惧、紧张情绪力求配合治疗。每次换药结束后应留观分钟以上患者无任何异常不适方可嘱患者离去以保安全。换药间隔时间视创面具体情况而定创面分泌物少的换药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创面分泌物多的换药间隔时间可适当缩短。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4例创伤性湿肺患者中包括车祸外伤58例、高处坠落伤9例、刀刺伤5例、服毒1例和胸部挤压伤1例,按性别、年龄以及《危重患者评分(APPCHI II)》评分均数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9.8岁;对照组37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0.2岁。患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其中14例因肋骨骨折而存在反常呼吸,但两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等相关临床指标上无显著差异,且都无立即使用有创呼吸机的必要。

1.2治疗方法

对所有治疗患者均进行血气分析以及血常规和常规生化等检查、计算氧合指数、测定《APPCHI II》评分。常规治疗包括:保持气道通畅、加强抗感染治疗、抑制全身炎症反应、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组患者每8小时加用1次糜蛋白酶(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 000 U/支)8 000 U和异丙托溴铵500 μg雾化吸入治疗[2]。治疗1周后,再进行血气分析以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电解质水平等检查,比较疗效。

1.3统计学方法

对检测结果以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所有统计学分析均使用SPSS 10.0软件完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氧合指数指标比较

治疗1周后,治疗组中有24例(64.86%)患者的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好转,4例(10.81%)患者无明显变化,8例(21.63%)患者下降,其中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进行有创通气者2例(5.4%);对照组中有17例(45.95%)患者的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好转,7例(18.91%)患者无明显变化,13例(35.14%)患者下降,其中进展为ARDS并进行有创通气者5例(13.51%)。两组差异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

2.2白细胞计数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因创伤应激反应,多数存在急性炎症反应,平均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值,其中治疗组平均为14.3×109/L、对照组平均为14.9×109/L。治疗后,治疗组中白细胞计数下降患者有35例(94.6%)、对照组中白细胞计数下降者有28例(75.67%),具体见表1。这可能与患者呼吸功能改善后全身炎症反应减轻有关。

2.3其它相关指标比较

其它相关指标包括电解质指标、肝和肾功能指标、心衰指数以及住院天数。治疗后统计发现,治疗组中25例上述指标改善或稳定,占67.6%;对照组中19例上述指标改善或稳定,占51.4%。两组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

2.4药物不良反应

在治疗组37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口干、1例出现口腔溃疡,其他患者无药物不良反应。心率增快似与异丙托溴铵抑制迷走神经有关,停用后症状消失。

3讨论

创伤性湿肺是急性创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症状程度不一,但严重者可在较短时间内进展为ARDS,从而危害患者生命并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目前,对创伤性湿肺的治疗方案还很多样化,没有统一的标准[3]。例如,临床上一度认为,加强对全身炎症反应的控制、使用激素类药物能够延迟或消除创伤性湿肺的发生,而有创呼吸机的使用对重症创伤性湿肺治疗具有重要意义[4]。

不过,从我院对创伤性湿肺患者的治疗结果看,加强局部气道护理及雾化吸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创伤性湿肺的危害性[5]。作为雾化吸入的一线用药,糜蛋白酶具有肽链内切酶作用、能切断蛋白质大分子的肽链,同时还有脂酶作用、能水解某些脂,故有稀释和溶解痰液、减少肺间质渗出的作用,在创伤性湿肺发作初期能有效阻断疾病的发展进程[6]。肺部炎症渗出物的减少也有助于肺的有效呼吸膜面积增大、气-血交换情况得到改善。异丙托溴铵是迷走神经抑制剂并兼具舒张小气道的作用,对创伤性湿肺时的高迷走反射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小气道痉挛状况的改善也能使患者的氧合情况好转。此外,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能使药物与受损气道和肺组织有更大的接触面,从而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对创伤性湿肺治疗,全身性治疗当然不可或缺,但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加强对局部气道的治疗有助于患者渡过前1周的危险期,对医患双方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智明, 李晓兵, 李智梅, 等. 痰热清对创伤性湿肺治疗效果的临床对照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3): 48-49.

[2] 徐圣葆, 刘丹丹, 梅晓东, 等. 雾化吸入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的评价[J].中国药房, 2009, 20(26): 2051-2053.

[3] 王祥瑞. 急性肺损伤――基础与临床[M].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 75-78.

[4] 秦雪冰, 俞森洋. 热休克蛋白70保护呼吸机所致肺损伤[J]. 国际呼吸杂志, 2006, 26(3): 206-208.

[5] 沈洪, 于学忠, 刘中民, 等. 急诊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92-205.

篇4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腹腔注射;药物治疗

自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以来,我科应用左氧氟沙星、糜蛋白酶等腹腔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与传统应用静脉注射抗生素58例比较,且两组均辅以红外线照射盆腔半小时,每天两次,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我科收治慢性盆腔炎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8例,年龄22~50岁,平均34岁,诊断均符合第六版妇产科教村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且两组年龄、孕产史、文化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一个月均未接受任何治疗。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左氧氟沙星0.5、糜蛋白酶8000IU、地塞米松10联合腹腔注射,注射部位为左侧脐与髂前上棘联线中外1/3交点处,选用12号腹腔注射套管针,患者平卧鼓气时垂直进针注射,隔日一次,5次一疗程。对照组左氧氟沙星0.5(或头孢哌酮4.0克)、替硝唑0.4静滴,10天一疗程。且两组均辅以红外线照射盆腔半小时,每天两次。

1.3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血象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血象接近正常。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血象仍高。

1.4统计方法

用x2检验。

2结果

2.1有效率

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3%、87.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副反应比较

腹腔注射组病人仅诉下腹坠胀、轻微腹痛,少数人恶心欲吐,经半卧15~30分钟即可好转,大多数患者次日上述症状缓解,仅少数仍下腹坠胀。静脉注射组起效慢,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严重,且半数人出现头昏、头痛等现象,如坚持3~5天不能耐受者停用左氧氟沙星改用头孢哌酮4.0克。

随访一年,观察组仅复发11例(18.33%),对照组复发38例(65.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有人认为,慢性盆腔炎是急性期的后遗症,实际上已经没有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无效[1]。而且因为盆腔器官及结缔组织受到感染形成慢性炎症后产生粘连增厚瘢痕增生或炎性包块,致使药物不易进入病灶局部达不到有效浓度,既使给予盆腔红外线照射增加盆腔血液循环,抗生素全身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且易复发,疗程长,副作用大。而腹腔注射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血液药物浓度,药物直接作用于炎症,提高生物利用度,副反应较全身用药轻[2]。且糜蛋白酶能迅速分解蛋白质,可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酯,而表现出抗炎的作用。地塞米松在炎症后期,通过抑制胶原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及肉芽组织增生,防止粘连及瘢痕形成,减轻后遗[3]。再加上盆腔红外线照射增加盆腔血液循环更利于上述药物的吸收,故上述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方法简单,且无明显副作用,又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左绪磊.妇产科感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篇5

关键词 糜蛋白酶 氨溴索 雾化吸入 慢性支气管炎

中图分类号:R977.3; R96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5-0026-0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2011年5月8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年龄75~105岁,男50例,女30例,平均85岁。纳入标准:有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1周内具有黏液性浓痰增多,喘息症状明显加重,发热等炎性表现之一者;肺部体征可闻及哮鸣音和湿音,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多及支气管周围炎性改变。其中75~89岁65例,90~105岁1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84.5岁;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85.2岁。两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等相关临床指标上无显著差异,且都无立即使用有创呼吸机的必要,两组具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采用吸氧、抗感染、支气管解痉、营养支持及改善心肺功能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室内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50%~60%。雾化前先让患者咳嗽,必要时配合吸痰,尽可能排净气道分泌物,漱口后用PARIBOP037型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药物配制:生理盐水10~15 ml,祛痰糜蛋白酶8 000 U或氨溴索60 mg,每次吸入时间15~20 min,每日间隔12 h雾化1次。治疗组加用氨溴索60 mg和糜蛋白酶8 000 U雾化吸入,2次/d,疗程5 d;对照组采用氨溴索60 mg,治疗5 d。

1.3 疗效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及观察指标[2]:①完全缓解。用药2 d内,喘息及肺内干音完全消失;②显效。用药2 d内,喘息减轻,但肺内仍有少量干音;③有效。用药2~3 d内,喘息减轻肺内仍有干音,较用药前减少;④无效。3 d后,仍有喘息,肺内音无明显减少。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以(x±s)表示,采用x?检验。所有统计学分析均使用SPSS 20.0软件完成,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治疗3 d后,治疗组中有5例(12.5%)患者的症状体征完全缓解,28例(70.1%)患者显效,6例(15%)患者有效,1例(2.5%)无效,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有1例(2.5%)患者的症状体征完全缓解,17例(42.5%)患者显效,12例(30%)患者有效,10例(25%)患者无效,总有效率为75.0%。

2.2 两组C反应蛋白及中性粒细胞等指标测定结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沉(mm/h)、体温(℃)比较,P0.05(表2)。

3 讨论

影响老年人患慢性支气管炎的因素有环境、营养、呼吸道的免疫功能减退、免疫球蛋白减少、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衰退等。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吸氧、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支气管解痉、营养支持及改善心肺功能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固然重要,但如果忽视气道分泌物增多而导致的气道相对狭窄、弹性减退、纤毛运动差等情况,使患者痰液阻塞不易咯出而不进行有效祛痰的话,患者的治疗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甚至是完全无效的。因此,化痰祛痰是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3]。糜蛋白酶是蛋白分解酶[4-6],能将蛋白质大分子的肽链切断,成为分子量较小的肽;分解变性蛋白质,使痰中纤维蛋白和黏蛋白等水解为多肽或氨基酸,使黏稠痰液液化,便于咳出,对脓性或非脓性痰都有效,促进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液化清除;且具有脂酶作用,使某些脂水解,因此可消化脓液、积血、坏死组织,起创面净化、消炎、消肿作用;糜蛋白酶还有促进抗生素、化疗药物向病灶渗透的作用;咳痰无力时,糜蛋白酶可起到化痰作用,使深部痰易咯出。氨溴索作用于气管、支气管分泌细胞,调节浆液腺及黏液腺的分泌,使浆液腺分泌增多,痰液稀释;并恢复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活性,增大纤毛活动空间,增强纤毛摆动频率及强度,促进痰液排出。氨溴索还能刺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7]。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以维持肺泡的稳定及末端气道通畅,具有抗黏附作用,促进痰液运输,使痰液易于咯出。同时也具有协同抗生素的作用,使抗生素的肺组织浓度比值上升,缩短抗生素治疗的时间[8-9]。本组试验结果显示,治疗组雾化吸入糜蛋白酶和氨溴索雾化液与单独雾化吸入氨溴索的对照组相比,总显效率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和显效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黄峻, 陆凤翔. 实用内科诊疗规范[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838-841.

[2] 叶任高. 内科学[M]. 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5-27.

[3] 李莉. 氨溴索佐治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发疗效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1): 36.

[4] 黄茂华, 赵宪平, 沈剑, 等. 糜蛋白酶临床应用进展[J]. 上海医药, 2005, 26(10): 462-464.

[5] 顾松源, 何玲. 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在鼻、咽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上海医药, 2012, 33(13): 19-20.

[6] 俞思伟, 冯刚, 罗前程. 糜蛋白酶联合异丙托溴铵对74例创伤性湿肺的疗效研究与分析[J]. 上海医药, 2012, 33(9): 22-23.

[7] 许申. 氨溴索的临床应用进展[J]. 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8): 1053-1055.

[8] 朱科明, 李深, 邓小明. 沐舒坦对危重患者肺功能的保护[J]. 中国急救医学, 2001, 21(1): 59-60.

篇6

胶原蛋白 何方神圣

胶原蛋白(collagen)是一种生物性高分子物质,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无支链的纤维性蛋白质。它可以补充皮肤各层所需的营养,使皮肤中胶原活性增强,有滋润皮肤,延缓衰老、美容、消皱、养发等功效。

胶原蛋白是人体延缓衰老必须补足的营养物质,占人体全身总蛋白质的30%以上,一个成年人的身体内约有3公斤胶原蛋白。它广泛地存在于人体的皮肤、骨骼、肌肉、软骨、关节、头发组织中,起着支撑、修复、保护的三重抗衰老作用。

胶原蛋白主要分布在哺乳动物的结缔组织中,对动物和人体皮肤、血管、骨 骼、筋腱、牙齿和软骨的形成都十分重要,是这些结缔组织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胶原蛋白是一切动物的生命支架。

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蛋白会逐渐的流失。女性在20岁时胶原蛋白已经开始老化、流失,含量逐年下降,25岁则进入流失的高峰期,40岁时,含量不到18岁时的一半,老年人脸上沟沟坎坎的皱纹,正是因为胶原蛋白和水分流失,造成皮肤塌陷。胶原蛋白的流失导致支撑皮肤的胶原肽键和弹力网断裂,其螺旋网状结构随即被破坏,皮肤组织被氧化、萎缩、塌陷,肌肤就会出现干燥、皱纹、松弛无弹性等衰老现象。所以,要延缓衰老必须要补充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也能植入

胶原蛋白流失了,怎么补回来?很多朋友,尤其是女性都听说过胶原蛋白是可以口服的。对此,北京世纪坛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徐光教授认为,虽然胶原蛋白是可以通过口服起到一些补充的作用,但是起效慢、效果也不明显。“口服胶原蛋白经过胃肠道消化最后能够到达皮肤真皮层中发挥作用,并保持这种作用,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相比较口服胶原蛋白,徐光主任推荐了另外一种方法:胶原蛋白植入剂。对,胶原蛋白也能植入。经过多项研究和临床验证,这种植入性的胶原蛋白已经越来越受到追求生活品质的人士的青睐。安全、可靠地植入型胶原蛋白,具有植入方便、恢复期短、无癌化风险、效果立竿见影等特点。少部分人注射时可能出现淤青,但冷敷后会很快恢复。这种微整形手术得到了许多爱美人士的认可和追捧。

徐主任介绍说,胶原蛋白植入剂是一种皮下填充剂,通过非手术方式将胶原蛋白植入皮下,增加真皮层组织的容量,从而达到抚平皱纹、改善脸部缺陷、雕塑完美肌肤的目的。目前,世纪坛医院使用的胶原蛋白植入剂来源于台湾,是以专利纯化制程生产,结合先进免疫修饰技术,修饰后的胶原蛋白几乎没有过敏反应的风险,并且透过创新的纤维诱导技术让完整的胶原蛋白纤维更紧密的堆叠,让植入后的胶原蛋白在真皮层中可停留更长的时间。

徐主任特别说明,这种胶原蛋白是从猪皮中提取出的。为保证提取物的质量,这些提供胶原蛋白的可爱的小猪都在绝对自然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要知道,在所有的动物中,与人类皮肤最接近的就要数猪皮了。

关于胶原蛋白植入剂,徐主任说,植入后对蛋白酶具适度之抗力,不会马上被分解,分散的胶原蛋白会形成一个柔软具粘性的纤维状结构,可停留于植入部位,使凹陷恢复,持续修补效果。植入的胶原蛋白经过数个月后,会被人体的结缔组织同化,成为人体组织的一部份,也会被人体内如胶原蛋白酶分解,因此,具生物分解性,不致于永久留在植入部位。另外,胶原蛋白本身即是最佳的凝血剂,故对于血管丰富的区域,如:下眼皮、眼周,或是易瘀青体质的病患较为安全。蛋白填充剂植入真皮层下不易有吸水肿胀的特性,故针对像眼睛周围水份代谢较慢、较易浮肿的组织,可减少术后不适应。

胶原蛋白植入剂的“势力范围”

1.皮肤缺陷的矫正、凹洞填补。

2.脸部皱纹、鱼尾纹、唇纹、笑纹、额头纹、法令纹、眉间纹、皱折补平、唇形美化、耳垂增大、鼻梁增高、下颏增高、丰唇。

3.植入后的胶原蛋白直接填补真皮层的缺陷,达到皱纹立即填补的目的,并且可以运用于脸部轮廓的修饰。同时,也会引导新生胶原进行真皮层组织的更新再造,新植入后的胶原蛋白完全融入于真皮层中并如同人体自身胶原蛋白一样被自然吸收,使用安全、无副作用。

治疗时间

整个疗程只需要很短的时间,除特殊部位外,不需要额外的麻醉,注射效果立竿见影,注射后只需20~40分钟,即可继续任何工作。

植入胶原蛋白ABC

治疗效果:

一般维持约12~18个月以上,需视施打技巧、植入深度、植入部位及患者年龄、生活习惯之不同而有不同的效果。对于面积较大的修复和填充,使用大分子胶原蛋白,维持时间在18个月左右。对于细小部位的雕琢,比如抚平小皱纹,使用小分子胶原蛋白,则时间相对短些,在12个月左右。

术后保养:

1.植入部位做好防晒工作,并于早晚涂抹含有胶原蛋白的保养品。

2.植入部位保持清洁、干净。

3.植入部位不接触不洁物及水,避免感染细菌。

4.必要时给予冰敷及涂抹消炎药剂。

5.避免熬夜,保持生活作息正常。

术后禁忌:

1.注射后48小时内,应保持注射部位静止,不要触摸、按压,同时,避免大哭、大笑等面部肌肉的频繁运动,以保持注射部位填充物的均匀分布。二日内不宜做浓妆涂抹于植入部位。

2.注射后24小时内,整脸不要使用化妆品,不要沾水或被污染;注射后72小时内,不得在注射部位和注射周边部位涂抹刺激性化妆品;1个月内,不要蒸桑拿、不做激光或者光电类的美容。

3.注射后不要吸烟、饮酒,不吃辛辣等刺激性食品,避免熬夜和在极端阳光及其它射线下暴露。

4.丰唇者二日内避免抿嘴唇与热食。

篇7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微血管密度;侵袭;转移

【摘要】  目的 研究甲状腺状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90例甲状腺肿瘤(其中甲状腺腺瘤35例,甲状腺状癌55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mmp2、cd34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mvd。结果 在甲状腺状癌组织中mmp2阳性表达率(67.3%)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状癌组织中的mvd的平均值(62±4)个/hp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45±3)个/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阳性表达组mvd平均值(68±4)个/hp明显高于mmp2阴性表达组(45±4)个/h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2可能通过促进甲状腺状癌间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并可能成为判定甲状腺状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指标。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微血管密度;侵袭;转移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matrixmetalloproteinase2 and microvessel density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di wang,li qinghuai,zhang kaili,et al.department of gland surgery,the secon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matrixmetalloproteinase2 (mmp2)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microvessel density (mvd)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mmp2 and mvd were detected in 90 case of thyroid neoplasm including 35 case of thyroid adenoma and 55 case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mmp2 in pt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yroid adenoma (67.3% vs 28.6%,p<0.05).the average of mvd in ptc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yroid adenoma(p<0.05).the average of mvd was higher in mmp2 positive group than that in mmp2 negative group(p<0.05).conclusion mmp2 may promote angiogenesi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which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to eveluate the biologic behavior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key words】 thyroid neoplasm;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icrovessel density;invasion;metastasis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由结缔组织细胞分泌的,参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的zn2+依赖性的蛋白酶家族。实验证明mmps与肿瘤的发病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1]。有研究证实,mmps的表达水平或活性在恶性肿瘤中增高。mmp2是mmps的一员,能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膜的主要成分,在肿瘤的浸润和转移及血管生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甲状腺状癌是颈部常见病。我们通过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形态定量分析方法,检测上述两类良恶性肿瘤组织中mmp2的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mp2表达与甲状腺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标本选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1996至2004年手术切除标本的存档蜡块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16~70岁。其中甲状腺腺瘤35例,甲状腺状癌55例。

1.2 试剂 鼠抗人mmp2单克隆抗体(mab0244)、鼠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mad0034)及sp试剂盒均购于迈新生物试剂有限公司。

1.3 方法及结果判定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实验步骤按说明书进行,用已知阳性片作阳性对照。以pbs缓冲液取代一抗作阴性对照。(1)mmp2参考标准按镜下阳性细胞所占组织细胞的百分比,观察5个视野(×200)取均值,阳性细胞<25%为+,25%~50%为++,>50%为+++。(2)mvd计数采用weidner等[3]的方法判断阳性结果,以与背景明显有别的任何一个染成棕色的内皮细胞或细胞群作为一个血管。先在低倍镜下(10×10)寻找肿瘤内血管最高密度区(hot spot),然后在高倍镜下(10×40)计数5个血管最高密度区的微血管数,取均值代表mvd。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mp2测定结果 mmp2在肿瘤细胞中表达较强,周围间质细胞中表达较弱,在肿瘤细胞与间质交界处及肿瘤浸润的前缘有很强的阳性反应。甲状腺腺瘤组织中mmp2阳性率为28.6%(10/35),甲状腺状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7.3%(37/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mvd测定结果 cd34在甲状腺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胞质着色,微血管分布呈异质性,且密集区多位于肿瘤浸润的前缘。甲状腺腺瘤的mvd平均值为(45±3)个/hp,甲状腺状癌为(62±4)个/hp,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甲状腺肿瘤mmp2与mvd的关系 90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mmp2阳性47例,mvd值(68±4)个/hp;高于mmp2阴性43例的值(45±4)个/hp,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甲状腺状癌的发病率较低,仅为全部恶性肿瘤的1%,并占全身癌瘤的第25位,病死率仅0.4%,但居全部内分泌及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位[4]。其侵袭和转移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肿瘤细胞发生侵袭转移的关键之一是通过mmps破坏由细胞间基质及基膜构成的ecm,导致癌细胞可进出周围组织,使肿瘤浸润转移,并可以形成新生血管,从而形成肿瘤转移的通道。ecm尤其是基底膜是阻碍肿瘤转移的关键组织屏障,在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溶解ecm,经ecm缺损处向外扩散引起浸润和转移。此过程中mmp2和微血管生成发挥了重要作用。mmp2作为mmps的重要成员之一,主要降解ⅳ、ⅴ型胶原及明胶等ecm,促进微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生长[5,6]。mmp2在癌细胞侵袭和转移中的意义在于mmps通过破坏基质的降解平衡而促进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和ecm构成的组织化学屏障,侵袭周围组织;通过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进而促进癌细胞转移至远处组织[7,8]。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状腺状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高于甲状腺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甲状腺状癌可能具有较强的分泌mmp2的能力。由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mmp2与cd34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也呈现不均一性。本研究中mmp2阳性组mvd值高于mmp2阴性组,提示mmp2可能通过促进肿瘤间质血管生成来加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通过抑制mmp2活性来控制肿瘤进展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强有力手段。此外,通过检测mmp2活性可以为判断肿瘤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彦荣,毕伟,李锰,等.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损伤时基质属蛋白酶9的变化.河北医药,2008,30:278.

2 花少栋,杜江,刘秀青,等.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蛋白酶9在 生兔高氧机械通气肺损伤中的表达.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043.

3 weidner n,semple jp,welch wr,et al.tumor angiogenesis and metastasis correlation in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n eng j med,1991,324:18.

4 李树玲主编.头颈部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316318.

5 shah fd,shukla sn,shah pm,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2 and 9 in breast cancer.indian j cancer,2009,46:194202.

6 jiang y,goldberg id,shi ye.complex roles of 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 in cancer.oncogene,2002,21:22452252.

篇8

摘 要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有小房形成的胸腔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配合病因治疗,对64例有小房形成的胸腔积液随机分2组,治疗组34例胸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20ml+尿激酶10万~20万U;对照组30例给予生理盐水10~20ml+糜蛋白酶10万~15万U。结果:尿激酶组优于糜蛋白酶组,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尿激酶和糜蛋白酶治疗有小房形成的胸腔积液安全而有效。

关键词 尿激酶 小房性 胸腔积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18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很多见,部分病人由于就诊较晚,胸水处理不及时,纤维蛋白附着于胸膜表面,使胸水包裹或被分割成多个小房,导致抽液困难、胸膜肥厚、肋间隙变窄,造成肺功能永久性损害。为了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2002年8月~2005年7月对有小房形成的胸腔积液采用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和糜蛋白酶的方法治疗64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64例患者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18~82岁,平均43.7岁;病程8~27天,平均19天;结核性胸腔积液54例,肿瘤性胸腔积液4例,脓胸6例。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憋、气短,另外合并有咳嗽、咳痰者29例,发热23例,胸痛12例,均经B超或CT检查表现有小房形成,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均正常。

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尿激酶组)34例,对照组(糜蛋白酶组)30例。根据B超了解小房情况并定

位,抽净胸水后治疗组给予胸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20ml+尿激酶10万~20万U,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0~20ml+糜蛋白酶10万~15万U胸腔内注射,嘱患者10~20分钟变换1次,持续2~3小时,使药物在胸腔内分布均匀。24小时后再次抽液,将胸水尽量抽尽,复查B超或CT了解分隔情况,记录引流量,必要时可重复1~2次。

疗效判定标准:①小房完全消失:B超或CT显示小房减少至0~2个,不影响引流,引流后复查显示胸腔积液深度<2cm,临床症状消失。②部分消失:小房减少至6~8个,影响引流效果,引流后复查显示胸腔积液深度>2cm,临床症状部分改善。③无效:B超或CT显示未见小房消失,引流失败,或引流后胸水量未见减少,临床症状无变化。

结 果

小房消失情况:尿激酶组总有效率94.12%,糜蛋白酶组总有效率76.67%,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X【sup】2【/sup】6.06,P<0.05)。见表1。

不良反应:治疗组使用尿激酶后出现全身药疹1例,3天后逐渐消失;发热6例,其中2例在原体温基础上升高约1℃,另4例原正常体温者38.3~39℃,2天后恢复正常。对照组出现皮疹2例,对症处理后好转。

讨 论

临床上引起胸腔积液的原因很多,如结核、肿瘤、感染和风湿等,除肿瘤原因外,大部分病人通过病因治疗和积极抽液都能治愈。但部分病人由于就诊晚,胸水处理不及时,胸水被大量的纤维蛋白分割成多个小房,导致抽液困难,治疗时间延长,造成部分病人胸膜肥厚,肋间隙变窄,胸廓塌陷。国外胸膜腔内注射纤溶酶原激活物作为治疗胸腔积液的手段始于50年前,1989年Moulton首次运用尿激酶治疗胸腔积液【sup】[1]【/sup】。尿激酶治疗小房性胸腔积液的机理是它可降解胸膜腔内的纤维蛋白,通过降解纤维蛋白达到降低胸膜腔积液的黏稠性,清除胸膜的粘连和间隔形成,增加胸膜腔引流量,使肺得以复张,保护肺功能【sup】[2]【/sup】。本次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治疗组的小房溶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76.67%,与文献【sup】[3]【/sup】报道基本一致。2次注药和抽液间隔时间为48~72小时,注药后留置24小时,由于条件有限,笔者未观察注药后最佳的抽液时间,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两组治疗后未见局部出血,更无全身出血征象,虽个别有皮疹出现,经过对症处理很快消退。因此,尿激酶和糜蛋白酶治疗有小房形成的胸腔积液均安全、有效,尿激酶疗效更佳。但从临床观察,对脓胸特别是B超提示光点密集的患者疗效欠佳,必要时可配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参考文献

1 闵锐,杨玉,李淑云.胸膜腔内注入链激酶或尿激酶治疗胸膜腔积液[J].国外医学・呼吸分册,1999,19(1):39-40.

2 郝金柱,曲海燕,张春盛,等.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辅助治疗结核性纤维化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2000,22(2):83-85.

篇9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婴幼儿;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糜蛋白酶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5(a)-092-02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尤其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发。由于该年龄阶段呼吸系统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一旦感染易发生充血水肿导致呼吸道阻塞,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故减少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湿化气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非常重要。我科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在常规综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07 年 10 月~2008 年 10 月在我科住院的79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44例,女性35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7±10)个月。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42 例, 男性 24 例, 女性 18 例;年龄(18±8) 个月;体重(11±4) kg。对照组 37例, 男性 20 例, 女性 17例;年龄(17±9) 个月; 体重(10±6) kg。起病时间均在7 d以内。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病情及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一般治疗、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止喘、止咳、吸痰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商品名沐舒坦,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H20030351)7.5 mg加入生理盐水5 ml,采用面罩式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QW-15型,北京吉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造), 以5 L/min 的氧流量驱动药物雾化吸入,10 min/次,2 次/d;对照组给予糜蛋白酶2 000 U及生理盐水20 ml, 加入超声雾化器面罩雾化吸入,20 min/次,2 次/d,疗程均为7 d。由固定的 2名医师同时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消失时间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断标准[2]

显效:治疗3 d内热退,痰量明显减少,1周内咳嗽气喘明显减轻,两肺干湿音消失或明显减少,胸片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1周内痰量明显减少,咳嗽气喘减轻,两肺干湿音减少,胸片肺部炎症减轻;无效:1周内症状体征无改善,肺部干湿音明显。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SP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相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与对照比较,*P<0.01

3 讨论

盐酸氨溴索为溴己新的代谢产物,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黏痰溶解剂。其具有裂解痰中酸性黏多糖纤维,选择性抑制气道上皮细胞对Na+的吸收,使气道表面的水含量增加,增加支气管黏膜分泌中性黏多糖,加强了对水分的结合,从而降低痰黏度以及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和纤毛正常功能的恢复,加速纤毛的运动等作用机制,因而具有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的作用,它还具有抗氧化、抑制炎性介质、松弛气道平滑肌、促进肺表面物质的合成及与其他药物如抗生素协同等诸多作用[3];而糜蛋白酶又称胰凝乳蛋白酶,作为一种蛋白分解酶, 具有肽链内切酶的作用, 通过切断蛋白质肽链中酪氨酸、苯丙氨酸的羧端肽链作用,能分解变性蛋白质,促进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液化清除[4];糜蛋白酶作为一种传统常用药物,将其超声雾化吸入也是既往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常用手段之一。而与传统超声雾化吸入相比,以氧气作为驱动力的雾化吸入器所产生的雾粒直径大多在3~6 μm,随氧气进入下呼吸道,利于药物迅速弥散,接触面广,药物均匀作用于炎症组织表面,作用直接[5];同时吸氧可改善患儿氧供,减轻缺氧症状且治疗时间短。而超声雾化时由于雾化量大、治疗时间长,雾中水合量大大超过药物含量,对于年龄过小的婴幼儿可因雾滴湿度大造成短时间缺氧。氧驱动雾化时无须呼吸配合技巧,患儿只须被动配合,药物就能吸入播散到下呼吸道[6]。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与普通超声雾化吸入糜蛋白酶相比,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对缓解咳嗽气喘、减少痰量及促进肺部音吸收等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且上述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故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可作为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有效、简便、安全的辅佐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为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6.

[2]石宏.盐酸氨溴索序贯治疗中重度婴幼儿肺炎[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4):360-361.

[3]李海东,刘国祥.氨溴索药理作用机制[J].中华医学丛刊,2004,4(10):34-36.

[4]张艺川.糜蛋白酶临床应用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07,(7):94-96.

[5]罗江红.氧驱动雾化吸入全乐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6例[J].四川医学,2005,26(2):166.

篇10

【关键词】内窥镜;鼓膜穿刺;分泌性中耳炎;地塞米松针;α-糜蛋白酶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uripucture with otic endoscope in treating secretory otitis media.Method: 50 patie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search. Patients were fixed with supine position, head to the healthy side. After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and tympanic membrane topical anesthesia, tense part of tympanic membrane were cut arc shaped into the anterior or posterior inferior with otic endoscope. Effusion in the tympanic cavity was drained followed with dexamethasone 5mg and α-chymotrypsin 4000U washing. After the operation, external acoustic foramen was filled with sterilized cotton ball. Patients were asked to taken antibiotics and prednisone orally with compound furacilin nasal drops for a week.Results: All 50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of 7.8 months. Symptoms of deafness stuffiness and tinnitus were released. No obvious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and tympanic membrane response or middle ear exudates were found. 33 patients were cured, 12 cases effective and 5 case ineffective, with effective rate 90.0%(45/50).Conclusion: Auripucture with otic endoscop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secretory otitis media. Skilled auripucture, head position fixation and etiological treatment are also important in prevention.

【Key words】 Otic endoscope; Auripucture; Secretory otitis media; Dexamethasone; α-chymotrypsin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091-02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症状为中耳积液(包括浆液、黏液或浆黏液)及听力下降。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采用内窥镜下鼓膜穿刺,鼓室注射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14-57岁,平均36.4岁,病程1-30月,平均5.3月;单耳发病34例,双耳发病16例。主要症状为耳听力下降、耳闷胀、自听过强,查体可见鼓膜浑浊、内陷,光锥缩短、消失,部分患者可见鼓膜膨隆、液平,鼓膜活动度减弱。听力检查:电测听示患耳传导性耳聋;声导抗示B型曲线或C型曲线。所有患者术前均鼻内窥镜下检查排除鼻咽部恶性病变,经给予药物、物理治疗,症状未见好转。

1.2 治疗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消毒耳廓、外耳道及鼓膜,铺无菌巾,行外耳道及鼓膜表面麻醉。然后,直接插入0号耳内镜,在耳内镜直视下,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紧张部前下或后下象限弧形切开鼓膜2-3mm,充分吸净鼓室内积液,注入地塞米松针5mg和α-糜蛋白酶针4000u混合液进行冲洗,再行负压吸引,直至干净。术毕用消毒棉球封堵住外耳道口预防感染;同时口服抗生素,强的松,呋麻液滴鼻1周。

1.3 治疗评定标准:治愈:耳闷、听力下降及自声增强等症状消失,自觉听力恢复,经纯音测听恢复至正常,声阻抗鼓室曲线为A型,半年内症状无复发;好转:耳闷,听力下降及自声增强等症状较前改善,自觉听力较前提高,经纯音测听听力提高20dB左右,声导抗为As型曲线;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纯音测听及声导抗较前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7.8月,外耳道、鼓膜反应轻微,术后均诉耳聋、耳闷塞感、耳鸣症状缓解,未发现中耳渗液。治愈3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有效率90.0%(45/50) 。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该病可分为急、慢性两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与恰当的治疗,或由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目前认为主要的病因有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但大多研究倾向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最主要的病因,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对防治耳聋有重要意义[2]。对分泌性中耳炎宜采取局部、全身及病因治疗,局部治疗包括咽鼓管吹张及鼻腔使用麻黄碱等减充血剂,全身治疗包括全身应用抗菌素、抗组胺类药及激素,目前对于保守治疗仍有鼓室积液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手术治疗方法有多种,疗效各异,常规治疗方法如单纯鼓室穿刺抽液,鼓膜切开通常在头灯或额镜下进行,视野狭窄,光线弱,鼓膜暴露差,操作困难,甚至中耳结构的不可逆的损伤,耳显微镜虽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高质量的放大图像,但外耳道狭窄、弯曲时不易窥及鼓膜,暴露效果不理想,而且容易造成外耳道壁的损伤,有时需行耳内辅助切口,操作复杂,同时积液较难完全抽出,效果差,易复发;行鼓膜切开置管术,因操作复杂、治疗费用高、术后有并发中耳感染或胆脂瘤、鼓室硬化、通气管脱落等并发症患者往往不作首选;逆行咽鼓管吹张,如鼻内镜下经咽鼓管咽部开口向内置管,不但操作技术难度大,而且可能影响咽鼓管功能或造成咽鼓管损伤,重者可引起中耳不可恢复的病损,还可能造成医源性异常开放的咽鼓管,给患者造成终身的痛苦[3]。耳内镜的应用,可以很容易地越过外耳道狭窄和偏曲的部位,直接观察到鼓膜的全貌,分辨率高,视野更广、视角可变、无需调焦,手术环境要求相对简单,可有效避免盲目操作,在鼓膜上准确定位,减少损伤,并可尽量吸尽鼓室内的积液,且操作方便。穿刺后注射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地塞米松有抗炎、抗过敏、抗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用,α-糜蛋白酶能清洁软化创面,溶解脓液和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新生,所以能溶解和清除鼓室含有多量蛋白质的废物,降低液体黏稠度,使局部积液加快扩散,有利于鼓室引流和吸收,同时应用负压吸出残余液体,能克服常规鼓膜穿刺的缺点,并能有效地改善中耳腔负压,使药液更容易分布于中耳腔,加强了局部的治疗作用,促使咽鼓管开放,改善病人听力,达到治愈目的[3]。本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术后均诉耳聋、耳闷塞感、耳鸣症状缓解,未发现中耳渗液,总有效率90.0%。

耳内镜鼓膜穿刺抽液治疗手段简便易行,但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熟练掌握鼓膜穿刺技术,头位固定很重要,因为患者的头位稍有移动穿刺针即可扎深或脱出,所以应很好的固定头位,成人可用患耳对侧手臂靠住椅背手掌支撑头部,小儿可使家属配合固定头部。术中要注意无菌操作,在鼓室抽液注药冲洗前将药液适当加温约37℃,以免注入过冷药液过冷刺激迷路诱发眩晕。另外因室温及外耳道空气的温度差别,镜面在进入外耳道前适当用热水加温,以防起雾。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有否眩晕、畏寒、恶心、呕吐等,如属精神紧张给予安慰;如属环境因素,及时调控室温或加暖被;术毕观察30min以上,无不适可离院。禁止自行滴耳、游泳、洗澡,洗头时必须用无菌棉球外堵耳道,减少感染机会。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尚未明了,鼓膜穿刺抽液后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病因治疗是预防的关键,腺样体的肥大、慢性鼻窦炎等咽鼓管的机械性堵塞均应得到积极治疗。虽然腺样体肥大压迫堵塞咽鼓管并不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但腺样体是鼻咽部致病菌潜藏的地方,切除肥大的腺样体,经常做吞咽或咀嚼动作,行Valsalva吹张,均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耳内镜直视下行鼓室镜鼓膜穿刺术,可直接插入外耳道且接近鼓膜,操作简单方便,易掌握、物像清晰,能准确选择鼓膜切口位置,直视下作切口,手术风险低、费用低廉、术后护理简单、并发症及后遗症少有发生、患者易于接受。且能充分地吸出鼓室内的积液,注入地塞米松针和α-糜蛋白酶针混合液进行冲洗,术后效果好,无并发症和后遗症。因此,适合在各级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 于海洋,毛传远,瞿冰,等.鼻内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中华耳科杂志,2004,2(2):106-108

[2] 刘佳辉.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进展[J].河北医药,2009,31(2):214-215

[3] 汪吉宝.对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工作的几点看法[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15(10):435-436

[4] 梁燕.α-糜蛋白酶在耳鼻喉科的新应用[J].上海医药,2008,29(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