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脂蛋白范文

时间:2023-04-02 12:2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密度脂蛋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密度脂蛋白

篇1

方法一:一般通过饮食来调整和适量运动,不要吸烟喝酒,如果固醇高的比较多,就要服用相关降脂药物。

方法二:要注意可能引发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的因素,不要劳累过度,要适当的休息、饮食要合理、不要酗酒,可以用降脂药物如辛伐他汀等。

方法三:平时要多吃一些蔬菜瓜果,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尽量少吃煎炸食品;坚持天天锻炼身体,比如,打羽毛球、跑步、跳绳,天天锻炼身体可以增强抵抗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病(CH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023-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预计到2020年,CHD将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位疾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血脂代谢紊乱已被公认为是CHD发病的重要因素。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等许多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HDL-C水平与CHD危险性呈负相关,对冠状动脉有保护作用,以及降低LDL-C可以减少CHD的发生[1-2]。对LDL-C/HDL-C的研究发现,该比值是评估CHD的又一重要指标[3]。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组及阴性对照组的HDL-C和LDL-C,探讨HDL-C、LDL-C、以及LDL-C/HDL-C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在CHD的诊断方面提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480例患者,纳入研究的所有对象均排除肝脏、肾脏、代谢类疾病、恶性肿瘤、近期外科手术,且近一个月未服用过调血脂的任何药物。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冠心病组195例,男133例,女62例,年龄43-85岁。对照组285例,男162例,女123例,年龄38-74岁。

1.2 方法

1.2.1 冠状动脉造影由本院技术熟练的心内科医师操作,采用Judkins法,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多投影显示左右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造影结果由至少两位经验丰富的心血管介入医师共同诊断。造影结果发现左冠状动脉主干即左主干(LM)、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装动脉(RCA)等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血管中,有1条或几条血管的1处或几处管腔狭窄在50%或以上的诊断为CHD。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排除冠状动脉病变,为对照组。

1.2.2 生化指标的检测两组人员均清晨空腹(禁食12h)采集静脉血2-3ml,30min内分离出血清,采用酶法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计算其比值。

1.2.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的LDL-C及LDL-C/HDL-C明显升高,HDL-C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简称,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它的形成是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侵入冠状动脉壁沉积,导致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血小板黏附聚集形成血栓,形成突出于管腔的粥样斑块,使管腔狭窄,血流受阻,使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的报告,中国的冠心病死亡人数已列世界第二位。

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大量研究已证实,除年龄外CHD的发生与血脂代谢异常有关。其中血清HDL-C与LDL-C水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的危险性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LDL-C每升高1%,则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3%。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下被公认为是CHD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观点,CHD组血清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

已有的临床试验发现,低水平HDL-C是CHD强有力的预测指标。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指出低水平HDL-C可作为独立于CHD其他公认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及LDL-C(>160mg/dl)之外的指标[3]。LDL-C也被证实是CHD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因此,许多专家建议将降低LDL-C作为CHD的一线治疗方案。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LDL-C/HDL-C比值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LDL-C/HDL-C比值增高和LDL-C水平降低都可以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及CHD患者病情的恶化。血清LDL-C/HDL-C对CHD危险性的预测作用优于单独的监测LDL-C水平。因此,对血脂各项指标的监测对CHD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4]。

综上所述,对于心血管病患者要严密监测血清LDL-C、HDL-C及LDL-C/HDL-C的状况,做到及早发现并及早预防,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预防冠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武阳丰,赵冬,周北凡,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案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428-433.

[2]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篇3

[关键词]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b)-0057-03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1]。既往Downs 等[2]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但Moauz[3]对心肌梗死患者的3年随访发现,入院时低水平LDL-C患者的生存率反而低于高水平LDL-C患者。Assmann等[4]研究认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入院时不同水平HDL-C对冠心病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尚未见研究,本研究对冠心病PCI患者进行观察,探讨HDL-C对PCI患者预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心内科进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均为在症状发作24 h内入院治疗者。排除:①恶性肿瘤病史;②肝肾等严重基础性疾病;③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或近期服用过免疫抑制药物史。

1.2 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时HDL-C水平的中位数值(1.32 mmol/L)分为HDL-C高水平组(HDL-C≥1.32 mmol/L)和HDL-C低水平组(HDL-C

1.3 统计学方法

2.3 患者在随访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年龄≥50岁、男性、吸烟史、糖尿病、BMI≥25 kg/m2是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HDL-C≥1.32 mmol/L是患者在随访期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保护因素。见表3。

3 讨论

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高居全球第一,同时,心血管疾病也是影响中国人群的主要慢性病之一。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风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显著相关[5]。氧化LDL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可引发巨噬细胞内吞大量脂质,产生泡沫细胞,在血管内皮下形成斑块,损伤血管[6]。HDL-C对血管壁有直接的保护作用,可促进斑块的回缩,与高LDL-C相比,HDL-C水平的降低较LDL-C更能预测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HDL-C是由肝脏和小肠分泌产生的,其脂质和蛋白含量大致均等,主要由磷脂(PL)、游离胆固醇(FC)、胆固醇酯(CE)和载脂蛋A-I(apoA-I)所组成。HDL-C在脂肪转运中发挥作用。HDL介导的胆固醇逆转运可清除动脉管壁胆固醇,遏制斑块进展,同时可以稳定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7]。HDL-C的逆转运作用不单指将肝外的胆固醇运至肝内代谢,同样也可以促进肝内新合成的胆固醇外流[8]。此外HDL-C还可以抑制单核细胞移行,可逆转氧化型LDL引起的损伤,减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的收缩反应。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和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初始环节。一氧化氮(NO)是L-精氨酸和L-瓜氨酸在NO的作用下形成的,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小板等作用,是调节内皮细胞功能的最重要因子之一。HDL-C能通过多种方式影响NO的含量和活性,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内皮细胞凋亡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HDL-C能通过多种方式抑制细胞凋亡。血栓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流动力学紊乱和血液成分发生改变如凝血因子或抗凝因子发生质和量的改变都可以促进血栓形成。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血栓形成与血脂及载脂蛋白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与HDL-C特别是大颗粒HDL-C的含量成反比[9]。

本次研究发现,不同水平HDL-C会影响患者PCI术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HDL-C高水平组患者在随访1年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低于低水平组。虽然HDL-C高水平组患者与HDL-C低水平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和吸烟史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吸烟史是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HDL-C≥1.32 mmol/L是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保护因素。在除外性别构成和吸烟史可能导致的混杂作用外,HDL-C依旧进入了回归方程。此外,高龄、BMI≥25 kg/m2、糖尿病亦是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年龄是不可控因素,但通过控制体重、戒烟、治疗糖尿病等二级预防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目前公认升高HDL-C的非药物治疗有以下几方面。①有氧运动:在健康的,久坐生活方式的人群中,经常性的有氧运动可以升高3%~9%的HDL-C的水平,而且增加的水平和运动的时间有关。②戒烟:吸烟可以降低HDL-C水平,戒烟后,HDL-C水平可以升高4 mg/dL,而且女性比男性更甚。③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人群中,降低体重可以升高HDL-C,一项Meta分析发现在体重稳定减轻的人群中,HDL-C的浓度可以升高0.35 mg/dl。④饮食:食物中脂肪的类型不同HDL-C的变化是不同的,高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升高HDL-C的同时也可以升高HDL-C的浓度;而大量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HDL-C,而单不饱和脂肪饮食对HDL-C 似乎没有影响。

药物方面,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0]。短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炎症反应,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调节血脂。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可适当调整高血脂患者的他汀类药物用量,降低LDL-C水平的同时升高HDL-C。虽然贝特类调脂药、烟酸均可升高HDL-C水平,但广泛临床应用还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而HDL-C水平是降低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即便是在积极降低HDL-C的患者来说也是如此。所以通过药物与非药物的方式来升高HDL-C浓度对于控制冠心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1]。

当然本研究亦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随访期只有1年,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评价HDL-C对冠心病PC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瑕.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介入及药物治疗的比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3808-3809.

[2] Downs JR,Clearfield M,Weis S,et al. Primary prevention of acute coronary with lovastatin in men and women with average cholesterol levels:results of AFCAPS/TexCAPS [J]. JAMA,1998,279:1615-1622.

[3] Moauz H,AI-Malah,Hatahet H,et al. Low admission LDL-cholesterol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3-year all-cause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Cardiol,2009,16:227-233.

[4] Assmann G,Gullen P,Schulte H. Simple scoring scheme for calculation the risk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 based on the 10-year follow-up of the prospective cardiovascular Munster(PROCAM)study [J]. Circulation,2002,105(3):310-315.

[5] 乙成成,刘雯雯,张颖秋,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32(2):224-246.

[6] 汪克纯,王蠢,张冬颖.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1):3070-3071.

[7] 姚武位,陈庆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2):253-256.

[8] 陈国良,刘立伟,谢爽,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代谢及其对冠心病影响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l(3):360-363.

[9] Kruger AI,Peterson S,Turkseven S,et al. D-4F induces heme oxygenase-1 and extracellular superoxide dismutase,decreases endothelial cell slonghing.And improves vascuar reactivity in rat model of diabetes [J]. Circulation,2005,111:3126-3134.

[10] Hiro T,Kimura T,Morimoto T,et al. Effect of intensive statin therapy on regression of atherosclerosis in patin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 evaluated by volumetric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using pitavastain versus atorvastain(JAPAN-ACS[Japan a ssessment of pitavastain and atorvastai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tudy)[J]. J Am Coll Cardiol,2009,54:293-302.

篇4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确诊的冠心病AMI患者44例为病例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AP)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计算所得的NHDL-C进行比较,并用多因素分析计算上述各项指标的标准化参数(B)及比数比(OR)。结果 观察组HDL-C极低于对照组(P<0.001),N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血脂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被筛选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变量为NHDL-C、TC和TG,而以NHDL-C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最大。结论 血清NHDL-C升高可能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预测价值,应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治疗靶标。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高脂血症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serum non-high-density-lipoprotei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HDL-C)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Methods Tocompare 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triglyceride(TG)and NHDL-C betwee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and those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AP)and analyse by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ove data and AMI.Results Mean of HDL-C of AMI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AP group(P<0.01)while mean nHDL-C of AMI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P group(P<0.001).Multi-variable analysis showed that NHDL-C was the best predictor of AMI among the three that were selectedinto Logistic equation HDL-C,TC and TG.Conclusion The increase in nHDL-C and decrease in HDL-C can be assumed as a predictor for AMI and may be of great valueon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 words myocardial infarction hyperlipidemia non-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

脂代谢紊乱是被公认的冠心病(CHD)三大危险因素之一,它作为CHD危险因素已有不少文献报道 [1,2] 。但不同类型的脂代谢紊乱作为CHD危险因素的作用大小也不一致。目前已有很多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是一个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好的冠心病预测指标 [3,4] ,然而目前还不清楚NHDL-C是否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相关。因此,我们以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不同血脂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我院2000年1月~2003年7月 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4例,年龄46~73岁,平均(69.78±11.05)岁,男37例,女7例。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0例,年龄42~74岁,平均(64.86±11.07)岁,男34例,女6例。有糖尿病、甲状腺、肝、肾疾病、骨髓瘤、神经性厌食或糖原贮积症的患者不纳入本研究。AMI经ECG和酶学检查确诊。稳定型心绞痛均经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并无急性心肌梗死病史。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均衡性检验,见表1,两组间均未见显著差异。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均衡性检验

1.2 方法 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采用酶法测定,试剂盒由北京郎道公司提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由公式LDL-C=TC-(1/5TG+HDL-C)计算得到;nHDL-C由公式nHDL-C=TC-HDL-C计算得到。所有病例均在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检测。全部调查由不了解本研究的人员完成。均衡性检验、均数比较和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SPSS10.0软件包中方差分析、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

2 结果

2.1 血脂均数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TG、TC、LDL-C 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n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2.2 急性心肌梗死风险血脂指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患者上述血脂指标作为自变量,以是否患急性心肌梗死为应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采用似然比统计量的后退法,引入和剔除域值分别为0.05和0.1。最后筛选出的因素有:nHDL-C、TC及TG水平。nHDL-C为最强的心肌梗死预测指标(每增加0.26mmol/L即10mg/dL心梗风险增加4.8%),其次为TC(3.7%)和TG(1.3%)。见表3。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脂均数比较

表3 急性心肌梗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注:B:标准化参数估计值,OR:比值比,CI:可信区间

3 讨论

本病例组和对照组选自同一医院心内科收住院及门诊的连续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诊断标准采用目前最可靠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病例和对照组间血脂外的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方面无显著差异,可比性好。在统计分析过程中,采用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措施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上述分析表明,本研究结果是基本可信的。脂代谢紊乱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中被认为最主要,研究最多的因素 [1] 。尽管目前普遍认为LDL是主要致动脉硬化脂蛋白和降脂治疗的主要目标,然而众多研究提示其它类型的脂蛋白,包括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和脂蛋白(a)[Lp(a)]等,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因此,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将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颗粒包含在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nHDL-C作为一个评价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颗粒(包括VLDL、LDL-C和IDL-C)中胆固醇水平的指标,无疑是现有的评价这些颗粒的最合适的替代指标。2001年5月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委员会成人治疗专家组发表的第3个报告(ATPⅢ)推荐把nHDL-C(即TC减去HDL-C)称为致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并作为继LDL之后降脂治疗的第二个靶标(血 TG>2.26mmol/L患者的第二降脂治疗目标)。很多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也已证实血清nHDL-C是一个比LDL-C更好的冠心病预测指标,然而目前对nHDL-C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研究还很少。BittnerV [5] 等研究认为即使在考虑了临床多变性因素之后,NHDL-C仍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强而独立的预测指标。本研究提示,在其他冠心病易患因素相似的条件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nHDL-C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nHDL-C为最强的急性心肌梗死血脂预测指标,支持上述观点。对nHDL-C是否应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治疗靶标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今后对脂代谢与冠心病的深入研究,以及血脂干预策略的制定,为我国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和冠心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Assmann G,Carmena R,Cullen P,et al.Coronary heart disease:Reducˉing the risk:Aworldwide view.International task force for the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irculation,1999,100(18):1930-1938.

2 De Feyter PJ.Lipids and coronary restenosis:an elusive link.Eur Heart J,1999,20(19):1371-1374.

3 Xydakis AM,Ballantyne CM.Role of 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in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updated evidence from clinical trials.Curr Opin Cardiol,2003,18(6):503-509.

篇5

如今,测定LDL-C已是医院检验中的常规项目,测定结果也比过去准确得多。那么,我们血中的LDL-C含量有多少才好呢?在1997年,我国有关专家联合制定了《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将LDL-C的含量低于3.12毫摩尔/升(120毫克/分升)定为合适范围;3.15~3.61毫摩尔/升(121~139毫克/分升)为边缘升高;3.64 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以上为升高。2002年,我国进行的大规模血脂水平调查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群中的LDL-C含量逐步升高。而且,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富裕农村高于贫困农村。根据这一情况,2007年中华医学会多个有关学会联合研讨,结果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南中将血LDL-C调整为低于3.37毫摩尔/升(130毫克/分升)定为合适范围;3.37~4.12毫摩尔/升(130~159 毫克/分升)为边缘升高;4.14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以上为升高。可见新的指南将三个水平的判定标准都提高了。这是因为人群中的LDL-C水平均有升高。我们应该以这一新标准作为临床判断。

根据血LDL-C水平和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女≥55岁)、吸烟、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肥胖和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家族史,可进一步判断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程度。指南中将危险程度分为低危险性(低危)、中危险性(中危)和高危险性(高危)三类。判断时,如LDL-C在边缘升高范围,则

1. 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不足3个者为低危。

2. 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有3个或更多者为低危。

3. 有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1个或更多者为中危。

4. 有冠心病及相等的疾病者为高危。

如LDL-C在升高范围,则:

1.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不足3个者为低危。

2.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有3个或更多者为中危。

3.有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1个或更多者为高危。

篇6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功能;临床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与胆固醇代谢有关。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被确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便逐渐受到重视。

1 高密度脂蛋白的生物化学

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浆脂蛋白中密度最大(d=1.063~1.210kg/L)的一种,其组成成份大致为:蛋白质(Pro)占50%,磷脂(PL)占25%,三酯酰甘油(TG)占5%,胆固醇(Chol)占20%。Chol约占总胆固醇(TC)的25%~35%,酯化胆固醇(CE)和游离胆固醇之比约为3:1。

高密度脂蛋白是由肝和小肠合成,然后进入血液的。新生HDL(盘状)进入血液后,在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LCAT)的催化下,HDL表面的卵磷脂与胆固醇之间作用生成溶血卵磷脂和胆固醇酯,胆固醇酯转运入HDL核心。反复作用后,胆固醇酯进入HDL核心增多,形成成熟HDL(球状)。此过程消耗的卵磷脂及游离胆固醇可不断从乳糜微粒(CM)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得到补充;同时,HDL还能与肝外组织细胞膜之间进行酯化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的交换。当HDL表层的游离胆固醇逐渐结合成胆固醇酯而离开HDL表层(进入核心)后,细胞膜上的胆固醇又会转移到HDL表层上来,同进,细胞内的胆固醇又转移到细胞膜上继续交换,这样就防止过量的胆固醇在细胞内堆积[1]。

高密度脂蛋白主要在肝中降解,成熟HDL被肝细胞摄取后,其中的胆固醇可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排出体外。

可见,高密度脂蛋白主要生理功能是将肝外组织细胞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同时,也抑制了细胞结合和摄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方法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既然是临床冠心病的危险因子之一,并可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因此,HDL-C测定的准确性就十分重要。冠心病危险增多的界限是在HDL-C范围的低端,很小的测定误差便能造成相对较大的影响。所以,HDL-C测定方法要求准确度高,要求操作仔细,空白对照处理熟练谨慎。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的方法有多种。目前,医学上常采用比较简 便且省钱的免疫化学沉淀方法,直接测定HDL中的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临床检验的指标,它代表了血液中HDL的水平。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参考值为: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许多大规模临床研究已充分证实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但是迄今最有效地降低的治疗也只能减少1/3 冠脉事件的发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CHD 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美国Framingham的研究显示,HDL-C每减少0.02mmol/L,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将增加2%~3%。目前临床上已广泛采用HDL-C下降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指标,低HDL-C(

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甘油三脂均是影响HDL-C水平的明确因素。降低LDL-C与提升HDL-C对于防止心血管病风险同样重要[3],对于低 HDL-C血症的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HDL-C水平。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强调,对于血脂水平超出目标值的任何人均应采取改变生活方式的措施。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升高HDL-C,如戒烟、适度饮酒、运动和减轻体重等对于升高 HDL-C均简便有效。

总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是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血清HDL通过酶和受体的作用将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移至肝脏降解处理,阻止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沉积。血清HDL-C的降低,预示着冠心病可能出现。特别是某些冠心病患者,其总胆固醇水平并没有明显增高,仅是HDL-C的降低,这就更加显示HDL-C测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秉文.脂类代谢.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07-1431

篇7

1临床资料

冠心病患者70(男37,女33)例,平均年龄61.5岁,发病6 h内入院,无消化道、肝脏及其它感染性疾病.对照组为健康体检人员42(男25,女17)例,平均年龄55岁.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试剂由上海波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测定仪器为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hsCRP>0.55 mg・L-1判定为异常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

按Friedewald公式计算LDLC=TC-HBL-C-TG/2.2(以mmol・L-1计).对两组标本同时检测血清中hsCRP及LDLC含量,比较其在冠心病中检测情况.均数比较用t检验,阳性率均比较采用χ2检验.冠心病hsCRP为0.25~10 ( 5.1±0.5) mg・L-1,LDLC为1.5~4.1 (2.8±0.2) mmol・L-1对照组hsCRP为0.05~0.54 (0.30±0.25) mg・ L-1,对照组LDLC为 1.90~3.80 (为 2.85±0.244) mmol・L -1 . 70例冠心病患者中,所测两项结果均阳性者27例,阳性率为38%.冠心病hsCRP与LDLC二者阳性符合率为79%.

2讨论

hsCRP已被证实,是由急性炎症引发的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帮助医师和患者提前6 a或更早地预知可能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意外.基本浓度>2.1 mg・L-1 时,相当于初发冠心病危险度增加2.9倍.研究证明,LDLC扮演了主要的炎症原的角色,hsCRP与小儿呼吸道感染有关系[2],高的LDLC水平极大的增加了冠心病的危险,高的hsCRP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有极高的鉴别价值.本实验研究冠心病血清hsCRP与LDLC关系,结果显示:LDLC升高者hsCRP含量明显高于LDLC正常者或对照组(P

【参考文献】

篇8

血脂的主要检查指标有哪些?

较为全面的血脂检查一般包含8个项目:①总胆固醇(TC),代表血中胆固醇的总量;②甘油三酯(TG),代表血中甘油三酯的总量;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④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⑤脂蛋白(a),升高往往代表冠心病风险增加;⑥载脂蛋白A(Apo A),代表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临床意义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体相似;⑦载脂蛋白B(Apo B),代表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临床意义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似;⑧载脂蛋白E(Apo E),与血浆甘油三酯含量相关,临床意义也与甘油三酯相似。

甘油三酯高,胆固醇不高,算不算高脂血症?

单纯甘油三酯升高被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是高脂血症的一种类型。研究发现,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冠心病风险增加。甘油三酯水平轻度升高者,可采取调整饮食、加强运动、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进行治疗。甘油三酯水平重度升高者,需接受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还应注意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作。

“低密度”高,“高密度”低,是什么意思?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坏”胆固醇。“低密度”高、“高密度”低,往往预示患者将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率明显升高。

“低密度”正常,“高密度”高,是怎么回事?

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保护性的脂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研究显示,高密度脂蛋白可通过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因此,如果胆固醇增多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所致,反而是好事。

总胆固醇高,“低密度”也高,需要吃药吗?

胆固醇升高乃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所致者,需尽早接受治疗。胆固醇略高于正常参考值者,可以先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加强锻炼等措施治疗。若经上述治疗半年后胆固醇仍未下降,或已经明确存在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接受药物治疗。

胆固醇明显低于正常值,要紧吗?

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基本物质,参与身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胆固醇略低时,一般不影响健康。但若胆固醇水平过低,则会导致皮质激素合成减少,进而导致应激能力减弱、免疫力降低,或导致性激素合成减少,影响正常等。

特别提醒:血黏度检查,不做也罢

不少人常常把血黏度和血脂混为一谈,认为血黏度高,就是血脂高,这其实是一种误区。

血黏度检查曾经“红极一时”,但如今已被众多医学专家视为“垃圾指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测定结果极易受外界干扰,大量饮水、失水、喝酒、抽烟、服用某些药物,血液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多少、大小、形态,以及血管的粗细、长短、软硬、内壁的光滑和粗糙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血黏度的测定结果。由此可见,血黏度指标并不能反映真实的血液黏稠度情况,其数值高低并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

专家简介

洪江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篇9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维持性血液透析;血脂代谢;影响

[中图分类号] R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042-02

有研究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脂代谢异常,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首选的治疗方案为维持性血液透析[1-3]。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机体的血脂代谢,常用的药物为肝素[4-5]。为了探讨低分子肝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7例采用不同药物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5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37例,根据用药将其分为两组,18例患者使用普通肝素为对照组,年龄为24~75岁,平均(48.9±18.6)岁,男性13例,女性5例;病因分析:高血压肾病2例,慢性肾炎9例,间质性肾炎3例,糖尿病肾病3例,狼疮性肾炎1例。19例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为观察组,年龄为25~76岁,平均(49.6±17.8)岁,男性13例,女性6例;病因分析:高血压肾病2例,慢性肾炎10例,间质性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4例,狼疮性肾炎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因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透析仪为费森尤斯4008型血液透析机,行碳酸氢盐透析,2~3次/周,3.5~4.0 h/次,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膜面积为1.2~1.5 m2,材料为德国金宝的8LR,17R。对照组使用普通肝素0.3~0.5 mg/kg静脉推注。观察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静脉推注。治疗6个月,检测患者的血脂指标(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使用南京丰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快速血脂检测仪进行检测,试剂盒均由该公司生产,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血脂分析结果显示(表1),治疗后,对照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升高,对照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观察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炎或尿毒症的有效治疗方法[6-8],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脂代谢异常,尤其是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异常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异常降低,原因在于肾炎患者的脂蛋白脂酶与肝脂肪酶活性出现了明显下降,而卵磷质胆固醇酰基转移酶也会发生缺失,造成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快速升高,同时载脂蛋白B存在时间延长,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也会减缓,使得载脂蛋白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出现血脂异常,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肝素作用于人体后会加速脂蛋白脂酶与肝脂肪酶的释放,快速分解血液内的三酰甘油,生成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脂情况,但长期用药后会造成机体肝素化,大量脂蛋白脂酶释放会减少组织内的储备,强化活性后会增加三酰甘油的分解,使得血浆含量明显升高,同时游离脂肪酸也会反馈抑制低密度脂蛋白,使得机体内含量出现升高。低密度脂蛋白的显著升高会造成高密度脂蛋白快速降低。这与此次研究结果相同,对照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升高,对照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

低分子肝素对脂蛋白脂酶的活性激发效果较差,阻断受体介导的脂蛋白脂酶和脂蛋白相结合的效果较差,使得机体内的脂蛋白脂酶消耗较少,释放的游离脂肪酸也相对较少,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的血浆脂溶活性。低分子肝素可强效刺激机体内源性激活物的释放,强化抗凝效果,有效减轻粥样动脉硬化的病情,改善患者预后。这与此次研究的结果相同,观察组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低分子肝素控制患者的血脂状况明显好于普通肝素。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可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脂代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晓峰,张金元,许龙根,等. 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血液净化,2005,4(6):310-313.

[2] 杨雪梅,李菁. 居住农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47-549.

[3] 左川,邱红渝,李孜,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氧化应激状态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9(1):119-121.

[4] 韦芳宁,纪玉莲,林芳宇. 低分子肝素对糖尿病肾衰竭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8):460-462.

[5] 潘萌. 低分子肝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 (7):58-59.

[6] 许梅,宋芬,李林玉. 慢性肾功能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调查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4):1315-1316.

[7] 张云萍,薛小玲.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5):399-401.

篇10

一、单纯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医学上将这种情况称为高胆固醇血症,较为常见。可继发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肝内外胆管梗阻、肝病、痛风、皮质醇增多症等,但最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患者。

血液中过多的胆固醇可渗透到动脉壁内膜,并沉积在内膜中,可使管腔狭窄。如侵犯到冠状动脉,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严重的可引起心肌梗死。因此,高胆固醇血症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二、单纯血清三酰甘油(甘油三酯,TG)升高:糖尿病患者常见此项异常。其他如痛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肾疾病、透析中的尿毒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胰腺炎、糖原累积症等,也均可引起血三酰甘油增高。由于高三酰甘油血症者血中一种体积很小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容易穿入动脉内膜,沉积在动脉壁上,从而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同时,三酰甘油升高者呈现的高血凝状态,容易促使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因此,单纯性血三酰甘油升高是引起冠心病的非常危险的独立因素。

三、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

血总胆固醇与三酰甘油同时升高,医学上称为混合型高脂血症,有时可在同一家庭成员中发生,称为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出现这种血脂异常,如同时有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常提示有较强的动脉粥样硬化倾向。多见于冠心病、糖尿病患者。

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主要作用是携带、运送胆固醇。其颗粒较小,容易透过动脉内皮细胞间隙,进入动脉内皮,变成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较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四、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下(常伴有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将外周组织中的胆固醇带到肝脏,合成胆汁酸排泄出去,使胆固醇不会沉积在动脉壁上,因而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常见此项水平低下。一般地说,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每降低0.03毫摩/升,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增高2%~3%。

五、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低下(常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载脂蛋白AI缺乏,可使血浆中某些促使胆固醇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发生。反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样,若血载脂蛋白AI水平较高,则可增强其对动脉内壁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