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英语口语范文

时间:2023-03-29 07:3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贸英语口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外贸英语口语

篇1

关键词:外贸英语口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中国的经济正逐步融入到全球经济中,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愈来愈紧密,也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随着外贸业务量的增加、通讯技术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对外贸易交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直接参与了对外贸易交流。各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英语口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贸英语口语正是一门将英语口语与外贸业务相结合的课程,而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

1 外贸英语口语课程的特点

1.1 外贸英语口语课程专业性强

首先,学习外贸英语口语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外贸基础知识。由于该课程涉及到的外贸场景包括了完成一笔进出易的大部分环节,因而要求学生熟悉外贸业务的流程,掌握外贸的理论与实务的相关知识,如询盘和发盘、各种支付条款的利弊、信用证的流程、装运和保险等。

正是由于外贸英语口语课程与外贸业务流程联系紧密,因而课程涉及到的英语词汇和句式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各种单据的英文名称都是固定的,报价、包装、保险等句式都有相对比较固定的模式,一些单词在外贸场景中也具有其特定的意思。学完该门课程后,要求学生能就外贸业务中涉及的各个场景和环节进行模拟对话谈判和协商,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用符合外贸场合的专业语言回答或者提出问题,为今后从事外贸工作打好基础。

1.2 外贸英语口语课程实践性强

由于外贸英语口语不仅强调学生掌握与外贸有关的专业词汇和句式,而且要求学生能将掌握的专业词汇和句式较好地运用在外贸磋商与谈判业务中,培养学生与外商的交际能力。因而,外贸英语口语的理论与实践教学,都应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引入模拟外贸流程的案例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于各种外贸专业环节涉及到的专业英语都有所练习,最终使学生的专业英语口语水平得到提高。

此外,在实际开展对外贸易业务中还涉及到各国文化差异。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对外贸易交往中,如果能够对合作伙伴的文化和礼仪有所了解,熟练而恰当地运用相关的礼仪知识,将会有助于与外商的洽谈与合作。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商务礼仪,要想成功地开展对外贸易业务,就必须了解西方文化,进而对各国的商务礼仪有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交往,也要对合作伙伴所在国家的贸易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有所了解。这都要求学生不仅要就书本上的知识而学习,更应该关注国际动态,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多关注与我国业务往来较大的一些国家的发展动态,不断的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各国的商务礼仪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2 外贸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学生不愿开口,组织模拟对话效果不佳

鉴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大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习惯背单词、学语法,不愿在公开场合说英语。加之同学之间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少部分英语好的同学一般更敢于开口,而大部分英语水平中等的同学则不愿开口,导致老师在组织模拟情景对话或分组讨论的时候学生的表现不够活跃,大多同学宁愿将相关内容写下来,自己独立完成,也不愿意主动开口与组内同学讨论。因而,组织模拟对话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英语口语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久而久之,口语课变成了英语课,口语的学习演变成单词和句子的默写。

2.2 教学材料较为匮乏

与英语口语不同,外贸英语口语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而实际生活中的相关谈判资料又具有一定的企业机密,因而外贸英语口语的教学材料如听力材料和视频材料相对匮乏,实践教学也缺乏相关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此外,鉴于学生英语水平有限,课本中所例举的各种案例和模拟场景情节往往简化了产品信息,与实际外贸工作中的情节有较大差距。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材料,老师在讲授时也只能针对书本上的内容展开讲解,组织学生模拟对话也容易流于形式。

2.3 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由于外贸英语口语的实践性非常强,而学生毕竟没有踏入社会,没有从事外贸工作的经验,因而在针对各种外贸业务进行讨论和对话时也只能抽象地泛泛而谈,无法展开深入的讨论。特别是讨论到具体行业和具体产品时,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对产品相关信息的一些英文表达非常缺乏,因而在进行根据外贸业务设计的模拟谈判时无法深入开展讨论。

3 外贸英语口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建议

3.1 积极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

与其它英语口语课一样,学生如果要想学好外贸英语口语课程,必须多开口,将所学的专业英语知识说出来才会有所提高。为了让学生多开口,老师应避免填充式教学,而应在课堂上创造出说英语的氛围,多设计各种形式的问题,如除了难度较大的模拟外贸场景谈判外,可以多设计简单的单词或词组填空题,针对外贸业务的问答题、专业词汇的解释、利用固定句式造句、外贸业务中的对话填空等。如果提问过于单调,每堂课都是类似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是无法调动起来的。如果题目过难或过泛,也不利于学生开口。在提问时,如果学生不愿回答,应鼓励其开口回答。提问应符合学生的平均水平,以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基本正确,获得自信。此外,全班集体或部分同学大声朗读新单词、重点句子、课文对话等都可以让学生养成开口的习惯。学生多开口,养成上口语课开口说英语的习惯,自然会不怕说英语,上课也会更积极,更活跃,在进行对话讨论和模拟谈判时也会更主动。

此外,由于国际贸易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学生一般都没有从事这方面的业务,因而也很难从深层次进行理解,以前学过的实务知识也比较容易遗忘。因而,在每涉及到一个外贸业务环节时,针对相关的外贸理论知识,教师可以结合理论讲授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用英语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讨论,如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优劣势、包装的重要性、参加商品交易会的准备等。这样,学生的外贸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语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2 实践项目具体化、生动化

在外贸英语口语的学习中,小组分组模拟情景对话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小组分组模拟情景对话一般是由老师按照外贸业务流程,根据其中的某个典型外贸业务环节设计商务场景,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和对话。但很多学生在进行分组模拟对话的时候积极性不高,不愿参与对话,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布置的实践项目过大或过泛,导致学生不知从何开始,也不知如何完成。因而,在组织理论课堂中的对话和谈判时,给定的外贸工作场景一定要具体、生动一些。例如,让学生模拟外贸业务中的价格谈判,如果仅仅给出买卖双方公司名称和产品名称,要求学生进行价格谈判,学生会不知从何开始入手。而如果给出稍具体一些的谈判思路或要求,学生在开展谈判时按照谈判有思路可循,不仅可以加快课堂进度,也可以让学生可以轻松完成各种项目。而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时间比较充裕,因而可以由学生自由完成谈判,但可以给出相应的具体规定,如卖方的初始报价、买卖双方最终达成的价格等。在时间充裕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对话后,还可抽点不同的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对话表演和展示,并将每次的小组得分纳入学生考核。

此外,为了使实践项目具体化、生动化,应避免使用各种陈旧、老套的案例,可以积极使用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料,从各种外贸交流论坛、外贸交易网站、广交会等获取产品和公司信息,用真实的公司名称和产品信息去设计各种外贸场景,并在学生进行模拟情景对话时展示公司和产品的相关图片,使实践项目更真实、更具体。

3.3 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由于外贸英语口语是一门与时代同步发展的课程,因而老师在上课时也应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可以缩短板书的时间,而且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传递更多的知识和信息给学生。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展示文字信息给学生,也可以播放图片、音频、短片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可以看到、听到更多信息,更直观地了解各种专业词汇使用的背景。在根据外贸业务进行模拟情景对话的环节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外贸场景图片和资料,使学生在进行口语演练时更真实,并能更好地去体会和运用所学知识。

此外,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可以积极利用因特网,通过建立个人网站或网络课程,将与本课程相关的一些听力视频材料、商务案例和各种外贸场景模拟材料上传至网上。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课外时间多听多模仿,提高听力和口语水平。

4 结论

《外贸英语口语》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外贸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精神,避免填充式的英语教学,把培养学生在对外贸易交往中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课内外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课内课外多听、多练、多说,使学生的专业口语水平和业务洽谈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随着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外贸英语口语》课程也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要不断加强外贸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不断与时俱进地探索和学习外贸实践,才能更好地完成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卢颖仪.外贸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8).

[2] 韩晶晶.关于外贸英语口语课程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1(7).

[3] 蒋秀娟.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课堂[J].国际商务研究,2006(6).

[4] 刘浩.大学经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6).

篇2

关键词:碳关税;出口贸易;绿色贸易壁垒;高碳产业;产业结构升级;外贸体制改革;绿色环保产业;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4-0091-05

“碳关税”也称“基于碳排放量的边界调节税”(Carbon-motivated Border Tax Adjustment),是国家对未采取相应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国家进口的能源密集型和碳密集型产品征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税。它最早由欧盟提出,其用意是试图针对来自未履行《京都议定书》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特殊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以消除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欧盟国家的碳密集型产品可能遭受的不公平竞争。[1]2009年6月2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该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不实施减排限额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碳关税。美国抛出“碳关税”的单边措施方案,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意味着美国已有意抛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多边束缚,强行推行其气候变化解决方案。国际上征收碳关税的可能性加大,美欧“碳关税”已箭在弦上。

有关“碳关税”提出的背景,国内学者沈可挺(2010)、霄(2010)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归纳起来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而破坏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导致全球气温逐年上升,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人类逐渐形成了保护环境的共识;另一方面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冲击了现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发达国家为遏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新型贸易保护手段,即绿色贸易壁垒。相应地,“碳关税”产生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即一方面会对环境起到改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贸易保护的工具。[2]因此,辩证地分析碳关税的双重影响,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碳关税”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正是基于当前我国外贸出口所面临的困境而进行的研究,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双重影响

(一)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消极影响

欧美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碳关税,将会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使低碳产品的比重上升,而高碳产品的比重下降。这对我国以高碳产品为主的外贸出口极为不利。

1. 提高高碳产品的出口成本,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高碳产业如钢铁、铝业、化学、玻璃和造纸业等已占据中国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根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出口产品中60%以上都是高碳产品,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口一直在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但对发达国家的市场依赖度仍然很高,我国约60%的出口产品输往发达国家市场。[3]这些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主要优势在于其价格低廉,征收碳关税会提高我国高碳出口产品的成本,这将对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形成严重的冲击,从而制约了我国高碳制造业的发展。国内学者研究表明,如果碳关税为15美元/吨~60美元/吨,我国高碳产业的出口成本将增加5%左右,并且这种成本会随着时间的推进、温室气体累计目标的变化而增加。[4]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碳关税实施,我国出口产品可能面临平均26%的关税,出口总量可能会下降21%。[5]事实上,出口成本的提高会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应地,我国高碳产品的出口市场就会受到压缩。以机电产品为例,美欧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而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外先进水平高30%左右。一旦美欧对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征收碳关税,将会使出口成本大幅度上升,价格优势丧失,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打击。[6]

2. 波及非高碳外贸制造业,加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节能和减排已成为全球各国的普遍共识,碳关税的征收将促使各国的环境立法越来越严格进而能效认证的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因此,不仅高碳产品要符合碳排放要求,与之相关的能源供应商也要符合新的能效规定。碳关税的危害将覆盖到制造业的上游供应商甚至整个供应链,我国大量中下游企业也将受到间接波及。比如一些供应链下游企业包括大型零售企业、制造业、食品生产、房地产、建筑业、运输业和物流业将会间接受到波及。[7]碳关税的开征将促使各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否则我国很可能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被边缘化,成为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在低碳经济条件下,诸如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的领域。换言之,碳关税的征收将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各国竞争的重点,这无疑会加剧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压力。[3]

3. 扩大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范围,恶化我国的贸易环境。国际金融危机使欧美各国经济低迷,新贸易保护主义在金融危机后有所抬头,我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出贸易摩擦频繁爆发、涉案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贸易摩擦的领域不断扩展和贸易摩擦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等特征。[8]考察欧盟以及美国的相关法案,可以看出碳关税不像普通关税那样按照固定税率征收,而是参照国内排放配额来确定其价格,但目前欧美对如何按照碳排放配额来确定碳关税的价格尚无明确具体的计算方法。[3]这使碳关税的征收随意性很大,因此,发达国家很容易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碳关税的征收将使我国高碳产业成为贸易摩擦的靶子,同时,发达国家在碳关税征收的扩散效应使我国高碳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征收碳关税的主攻目标,这将使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范围不断扩大。

近年来,发达国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将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等“三高”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减轻国内的污染和获取高额的利润;发展中国家则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不得不承接发达国家的“三高”产业来发展本国经济和增加就业。这种产业转移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为代价的,是发展中国家在特定阶段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欧美发达国家对高碳产品征收碳关税将进一步恶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环境,对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利。这是因为,第一,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科技研发能力,针对这些“三高”产业征收碳关税,打击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公平竞争状态。第二,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应对全球环境恶化承担主要责任,而发达国家在其产业结构转型之后提出征收碳关税,将沉重的经济负担转移给承接其高碳产业的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造成沉重的打击。第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产业转移中赚取巨额利润,针对高碳产品征收碳关税,不仅没有让发达国家承担相应的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而且进一步压缩了发展中国家的利润空间,造成经济上的不公平。[2]这是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变相体现,践踏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更不利于全人类采取一致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

4. 导致我国高碳产业离岸发展,影响我国在相关行业的就业和税收。以美国市场为例,我国目前7%~14%碳排放的产品用于出口美国。这些产品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过程发生在我国,但是最终会以外贸出口的方式回到美国境内。[6]欧美各国开征碳关税后,这些能源密集型产业为了避免额外的关税负担,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会将产业迁移到未开征此类税种的国家,从而导致我国在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流失;随着高碳企业的外迁,我国相关行业的税收收入随之减少,也减损了我国开征此类税种所要达到的减排效果,造成所谓的“碳泄漏”问题。

(二)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积极效应

欧美发达国家征收碳关税给我国外贸出口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碳关税的征收也迎合了国际社会对保护环境的要求,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 有助于抑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碳关税具有抑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环境保护的作用。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征收碳关税提高进出口产品的价格,削弱进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抬高进出口贸易的门槛,从而达到抑制碳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的目的。因此,征收碳关税后会适度减少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品的生产,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全球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碳关税的征收从短期看会抑制我国产品出口,造成部分产业的收缩。但从长期来看却可以促进外贸企业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具体而言,碳关税政策会刺激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调整结构,促使其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降低资源消耗;有利于缓解部分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业,提高行业集中度。我国的外贸企业转型需要内外因素综合起作用,碳关税的征收就属于其外部因素,可以促使外贸企业真正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向绿色产业转型。[7]

2. 有助于推进我国外贸体制改革,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上经济发展的奇迹,也形成了以劳动及资本密集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的外贸发展模式,使我国跃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但我国的外贸发展模式是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资源的极度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考察当前的国际分工格局,可以发现目前“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而这些产品却大部分用于出口贸易,在国内消费的较少,形成了“中国排碳,世界消费”的外贸模式,这种模式使我国成为“世界排碳”第一大国。当前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只有节能减排,才能在低碳经济的浪潮中赢得发展的机会。“低碳经济”潮流对我国的压力也是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推力。因此,碳关税作为各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手段,也势必逼迫我国推进外贸体制的改革[4],推动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向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为特征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3. 有助于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逐渐付之行动,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订,到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再到2005年该议定书正式生效,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为基础的低碳经济逐渐步入了历史舞台。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各国遭受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的双重威胁,虽然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未能达成实质性的协议,但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共识。征收碳关税可以迫使企业在生产中将环境成本内化到产品中去,从而大幅提高能源密集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未实行减排国家的碳密集产品的成本上升压力,同时对“搭便车”国家进行贸易制裁。[9]可见,在当前传统产业发展受挫、绿色环保市场蓬勃发展的情况下,走低碳发展之路是我国应对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双重威胁的正确选择。国外碳关税的征收会推动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新兴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二、我国外贸出口应对碳关税双重影响的策略

(一)国家层面的策略

1. 调整外贸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面对碳关税征收带来的双重影响,我国应迎合国际趋势,调整外贸产业结构,逐步降低劳动及资源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提高技术密集和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眼于绿色低碳环保等新兴领域,大力发展新能源、环境产业。[4]具体而言:首先,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和出口规划等方式限制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鼓励技术密集型产品及服务的出口,鼓励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如取消“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资源型”等“三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对一些重点的“三高一资”产品(如稀土等)还要加征出口关税。第二,引进外资时应注意引进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的项目,严格控制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入我国,同时加强对碳密集型产品进口的限制。第三,增加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积极研发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适时在国内高能耗产业推行强制减排,例如,通过建立用于促进低碳技术和零碳技术出口企业及其产品研发的外贸碳基金,提高其产品出口比重和国际竞争力。[3]第四,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使节能减排的发展有法可依,并且严格执行。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制订进出口产品的质量认证、环保标准并使之与国际接轨,全面提高进出口商品的质量。

2. 建立和完善国内的碳排放税制度。根据WTO禁止双重征税规则,如我国对企业开征碳税,发达国家将不能对我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虽然碳税的征收在短期内会使我国企业成本上升,但从中长期来看,可以将碳税收入用于支持国内企业节能减排的改造,促进新能源利用和技术开发,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3]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征收碳税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综合考虑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建立国内的碳排放税制度,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体现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国际贸易三者的统一,从而实现保护环境和促进国际贸易增长的双赢。建立碳税法律制度后,我国就可以依法征收碳税,通过国内税收手段,促进国内生产厂商重视碳减排,从源头上降低产品的碳含量。此外,政府应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质量。对违反我国贸易法律和环境保护法律的企业进行严惩;通过严格执法将有污染的外资企业拒之门外,严格限制高碳产品的进口,加强环境保护;对现有的外资企业的污染问题也要尽快解决,否则应予以关闭。[10]此外,还应严格控制国际污染废弃物向我国境内转移。

3. 积极参与国际碳关税规则的制定,在规则制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碳排放量参照标准,也就是说,在碳排放量标准方面还缺乏国际法的明确规制,在这种情况下,解决碳关税问题往往只能通过双边或多边谈判途径进行,倘若我们消极以对,发达国家往往会借助强势的政治力量,抢占道义制高点,在国际谈判中攫取更多的话语权。并且,在将来可能出现的WTO碳关税规则谈判中我们就会丧失先机,失去国际规则的制定主导权。[11]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应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气候谈判和国际贸易谈判,以掌握气候领域和国际贸易领域规则的制定权,并成为全球气候法律体系和国际贸易规则的主要构建者之一。在参与全球气候规则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过程中,中国的谈判立场应包括坚持“共同而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主张环境保护措施不能演变为变相的贸易壁垒、强调发达国家必须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的或优惠的技术支持等。[12]

4. 积极开展环境外交,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大国,在世界环境与发展事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当通过外交手段为国内企业开展绿色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我国应当坚持《京都议定书》中“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与各国政府或非政府组织间的讨论和谈判,摆脱“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积极倡导自由贸易,尤其在碳关税等问题上要加强同国际社会的沟通和协调,减少摩擦,降低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不利影响。发挥发展中大国的协调作用,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环境条款的讨论和谈判,制定符合各方利益的新规则和新标准,为国内企业开展绿色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0]另一方面,要加强发展中国家阵营的团结,推动环境技术优惠转让机制的建立,利用《协定》力争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基金,寻求合理的贸易保护,团结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来自发达国家的压力;积极倡导以人均碳消耗量和历史累积排放量为基准构建新型碳减排标准,以应对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的碳关税政策。[3]

5. 利用WTO非歧视原则反对欧美国家征收碳关税。碳关税政策不仅违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WTO的非歧视原则。WTO的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在货物贸易方面的最惠国待遇原则表现为,一成员对于原产于或运往其他成员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惠、特权或豁免,都应当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成员一样的待遇,在碳关税的征收方面也应该如此。但各国承担的国际减排责任不一样,欧美国家征收碳关税必然面临很大的国别差异,比如对已实行减排的发达国家和不承担减排责任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有差别的税收征管政策,这直接违反了最惠国待遇原则。货物贸易的国民待遇原则,是指一成员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到另一成员方后,在销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所适用的法令、规则和条例等方面,享受与该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具体到碳关税的征收上,由于不同产品的碳排放量千差万别,而现在的碳追踪技术还不能达到为每一个产品制定一个碳排放标准,结果只能是制定一个平均的标准,这必然使进口产品受到歧视,从而违反国民待遇原则。[6]因此,如果我国与美国和欧盟因碳关税的征收而产生纠纷,需要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我国应充分利用WTO非歧视原则进行抗辩。

(二)企业层面的策略

1. 企业要将环境成本内在化,严格控制环境成本。长期以来,大多数国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环境的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使得现行的国际贸易商品价格没有体现环境成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出口导向型战略所形成的粗放型外贸发展模式,就是出口商品成本没有考虑环境成本的集中反映。实际上,任何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离不开环境,所有产品都存在环境成本的问题,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必须将环境作为一项生产要素,并通过价格机制反应出来。碳关税的征收迫使我国的企业在产品价格中必须反映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在产品成本中体现出环境这一要素禀赋的价格,也就是说,必须充分考虑环境成本,将环境成本内在化,即对环境外部成本进行估价并将他们内化到生产和消费商品与服务的成本中,从而体现资源的稀缺性,消除其外部性。

出口企业要使产品占领国外市场,必须控制产品的制造成本,其中包括环境成本。[13]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包括:产前控制、产中控制和产后控制三种形式。企业环境成本产前控制就是要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阶段就对环境成本进行控制。一般而言,企业可以在产前阶段采取“生态设计”来实现对产品环境成本的产前控制。企业环境成本产中控制应着眼于实现资源的循环,即把传统工业的开环过程变成闭环过程。[14]企业环境成本的产后控制包括对恢复成本和再生成本的控制,其恢复成本是指对因生产遭受的环境资源损害给予修复而引起的开支;再生成本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使用过的环境资源使之再生的成本,如造纸厂、化工厂对废水净化的成本。

2. 建立产品环境标准制度,积极推行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当今世界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为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和产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环保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效应,其发展能够带动、引导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其发展潜力巨大。为应对碳关税的征收,跨越国外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必须建立产品环境标准,积极推行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与环境有关的认证工作主要有国际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认证和绿色标志认证等,这类认证对企业具有公证性质,企业申请认证有利于企业利益和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ISO14000主要关心产品是否符合环保法规,是否与承诺一致等问题,是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是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15]因此,企业要积极采用ISO14000和相关产品环境标志的认证要求组织生产,争取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上得到政府的支持。面对欧美国家的碳关税壁垒,企业必须按照低碳化要求改进产品的生态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实现企业经营由粗放型向集约可持续型转变。[16]

3. 加大科技投入,推进能效技术创新。企业经营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环境和融资条件,必须有完善的政策和金融支持作后盾,企业才有可能大胆地去创新,参与绿色贸易的竞争。但无论是引进国外环保技术还是开发低碳产品,都必须投入大笔资金进行研究和开发。因此,企业要从长远出发,适应当前低碳绿色潮流,拓展融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加大低碳环保产品的研发投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身的环保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基础上,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经营水平,积极学习国外开发低碳产品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通过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改进传统能源利用方式,降低能源密集度和碳排放密集度,加强与国外有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发和生产低碳产品。[17]

4. 实施低碳战略,建立企业低碳环境责任制度。应对欧美国家征收碳关税,企业要自觉把握低碳市场这个主导方向,积极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实施低碳战略。具体做法包括:开发低碳产品,用生态环保的低碳产品来替代高碳的产品;奉行低碳设计,防止污染环境,节约资源、能源;采用低碳技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为指导思想选择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进行低碳生产,尽可能按照零排放或闭路循环组织生产;实行低碳管理,强化低碳规章制度,使企业由单纯追求利润目标向追求经济与生态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转变。[16]与此同时,应当建立企业低碳环境责任制度。具体要求做到:以节能减排作为低碳环境责任制度的核心,以碳排放交易作为市场手段,以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最终社会目标,以低碳的企业环境责任作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衡量机制。

参考文献:

[1]沈可挺.碳关税争端及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0,(1):65-74.

[2]霄,郭沛.“碳关税”的两重性分析[J].经济学家,2010,(10):35-41.

[3]蓝庆新.国际碳关税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潜在影响分析[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6):73-77.

[4]邱嘉锋,梁宵.“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经济学动态,2012,(8):42-45.

[5]朱海玲,王小艳.绿色GDP与低碳贸易的发展[J].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6]朱鹏飞.后京都时代的碳关税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新疆社会科学,2011,(5):61-66.

[7]王爽,于巧丽.碳关税对中国外贸影响的两重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7):23-24.

[8]陈松洲.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频繁爆发的原因探析[J].学术论坛,2008,(2):142-146.

[9]施姝婧,黄良军.从贸易与环境的视角辨析碳关税的合法性[J].行政与法,2011,(9):122-126.

[10]李欣亮,胡晓琳,王峰.论我国应对碳关税贸易壁垒的对策[J].特区经济,2011,(2):243-244.

[11]刘宇.发展低碳经济维度下碳关税问题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0):44-46.

[12]王海峰.WTO视野下的碳关税制度分析[J].国际贸易,2011,(3):24-29.

[13]王跃生,焦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6).

[14]韩利琳.我国企业应对碳关税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0,(10b):207-208.

[15]陈松洲.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45-147.

篇3

[关键词]SA8000 出口贸易 企业竞争力

随着湖南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形形的新型贸易壁垒的门槛正在提高,对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影响较为突出。而社会责任标准越来越多地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所利用,成为限制湖南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壁垒工具。在当前,开展对社会责任标准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而有一个系统的、完善的认识,搞清问题的实质,有效地保护湖南省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SA8000作用机制

SA8000能从数量上影响产品的进口,在数量的影响方面,是因为严格的SA8000标准使那些不符合标准的商品禁止入内,直接减少了进口商品的数量。假设中国是某一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惟一出口大国,因此中国的供给曲线和世界需求曲线决定了国际市场价格。如图1,在进口国实施SA8000标准前,在国际市场上,当S与D相交时,达到均衡,此时的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进口国实施SA8000标准时,由于中国是国际市场的惟一供给国,所以这将引起供给的相应较少,供给曲线左移到S1的位置,S1与世界需求曲线相交与新的均衡点,新的均衡价格为Pl,均衡数量为Ql。可见SA8000标准的实施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出口国供给数量由QE减少到Ql,出口规模减小QIQE。

另一方面,还能影响通过价格机制影响产品的进口。如图2,P表示商品的价格或成本,Q表示某出口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AC表示该产品的单位平均成本。假设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是P0,则在没有SA8000的情况下,出口企业产量为Q1,出口到国际市场的单位产品利润为W,当进口国设置SA8000时,出口企业势必要付出额外的费用,则该产品的单位平均成本

曲线AC的位置上移至AC+C’。这样,在出口企业产量仍为Q1的情况下,该产品在进口国的售

价至少需要从P0提高到P1,企业才能获得正常利润,否则会产生亏损。而价格的提高,无疑将降低该出口产品相对于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力。

二、SA8000对湖南外贸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1.失去订单,影响产品的出口

湖南虽然地处内陆,但在全国外贸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出口总额和GDP迅速增长。湖南的经济增长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对外贸易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由于湖南省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因而“社会责任”也开始纳入其考核内容,推行SA8000标准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

(资料来源:依据湖南省统计资料整理)

在出口方面,湖南省主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商品为:第一类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资源密集型产品,第二类是以矿藏为基础的资源密集型产品;第三类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纺织品、陶瓷、烟花等。而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盟、香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分别占到出口额的12.89%、8.12%和6.81%。这些国家和地区国民的生活水平较高,公民普遍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对产品的要求较高, 所以过于集中的出口市场将加剧出口贸易受影响的程度。

随着国际社会逐步执行SA8000标准,湖南省出口企业受到的冲击将是巨大的,没有获得订单的企业将永远无法走出国门,已经获得订单的企业将会因为不能通过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而失去订单。

2.削弱湖南省外贸企业的成本价格优势

湖南是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大省,2007年末从业人员3842.1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60%。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价格完全由企业决定。在企业习惯于按照劳动力成本不变的假设而扩大生产的情况下,企业主动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成为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湖南省劳工条件的现状与SA8000还是有一定距离的。长期以来,“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是许多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如果要在短时间内达到SA8000规定的要求,尤其是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率已经很低的现实情况下,成本的大幅度提升可能使其竞争优势丧失殆尽。从而削弱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影响吸引外资

湖南近年来吸引外资的步伐较快,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为34.80亿美元,达到历史新高。 由于近年来沿海地区开始进人工业化后期,土地、劳动力、能源等基本要素供给趋紧,价格不断攀升,传统制造业、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失去了原有的发展比较优势。一些企业为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开始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湖南省地处沿海腹地,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不断改进,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增强,在承接沿海制造业产业转移方面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如果将湖南省出口企业的劳工标准提高到SA8000规定的水平,它的直接结果是使企业必须将社会责任成本内部化,从而丧失吸引国外国直接投资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所以说SA8000对吸引外资产生消极作用,对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和挑战。

三、湖南外贸企业应对社会责任壁垒的对策

1.政府积极引导

SA8000 标准快速地在中国推行,到截止2007年7月,在全球通过认证的1200家企业组织中,国内的增加到156家。湖南省也于2006年1月启动对各大企业获得社会责任体系认证情况的调查。

(1)SAS000标准所规定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中,既有企业的道德责任,又有企业的法律责任。因此,在引导企业全面实施SAS000标准时,一方面,政府可以在法定责任范围内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政府应做好SA8000标准宣传、培训、预警、咨询工作。在反对将劳工标准国际化的同时,政府要面对国际贸易的现实问题,积极应对SA8000标准带来的贸易壁垒。

(2)政府部门应建立国外新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建立、完善SA8000标准的咨询服务机构,加强对发达国家SA8000标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及时跟踪国外最新贸易保护主义动向。在国内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研究新贸易壁垒对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的影响,完善SA8000标准的咨询服务机构,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便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

(3)政府还应加强SA8000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出口企业的SA8000知识的培训普及工作。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自觉提高劳工标准,引导企业及早应对SA8000标准。

2.外贸企业应对SA8000的对策

(1)外贸企业应该认识到,在经过价格竞争、质量竞争之后,劳工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的竞争时代正在来临,人道的工作条件和融洽的劳资关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竞争优势。 一个成熟和规范的企业在社会中承担社会责任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和研究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推行该标准的意义。

(2)外贸企业应积极改善国内劳工条件。国外的跨国公司在选择国内合作伙伴时,往往将社会责任标准看作一个重要的选择依据。企业经营者应注重劳动保障意识的培养,重视劳动者的权利的保护,及时改善生产环境和劳动条件,自觉提高劳工标准。

(3)扩大我国的出口贸易,更为关键的要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意识,加大产品更新步伐,把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作为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4)实施品牌文化战略,提升品牌竞争力。SA8000标准的实施,就是继绿色壁垒之后,外贸企业将面临的又一道无形的外贸壁垒。出口我们必须重新进行品牌优势的培育,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寻找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重新进行品牌定位,通过品牌形象的重塑和传播,向消费者传达企业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彻底改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形象。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构建主义 商务英语 口语

一、引言

作为一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以后从事商务工作的绝大多数同学,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是商务人士必备的专业素质,流畅、标准的口语表达往往有助于商务沟通的达成。但是,目前来讲英语口语的学习效果是不尽如意的,一些商务英语的从业人员口语交流能力往往与实际的交流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主要从目前我国商务英语口语的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把重点放在了构建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

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是在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构建主义认为,我们是在解释现实,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构建现实,整个世界是以每个人的头脑构建的。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和信念不同,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应该注重在原有经验基础上来构建知识。

构建主义强调,事物的意义源于我们的构建,并不能独立于我们而存在,每个人都要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事物的方方面面,教学过程中要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要看到彼此的不同观点,要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要看到他们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以及思维和认知上的不同,并用合理的方式去利用这些差异,这种差异反而能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

三、商务英语口语学习现状

(一)定位不清晰

绝大多数人认为,口语课就是让学生通过口语的学习和练习,从而达到用英语能进行准确交流的目的。这一目标定位其实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有点片面。通过口语课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敢张口表达和会表达的能力,更应该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该说什么、该怎么说,这其实是一个有关逻辑思维能力的课题。

我们常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腹中空空岂能侃侃而谈,优秀的表达不仅仅是指你有流利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而更重要的是你语言之后所要表达的思想。从事商务英语口语学习的学生往往是英语科班出身的学生,他们在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中已经对语音、语调和语法有了系统的学习,这些不应该作为口语课学习的重点,上课的内容也不应该停留在彼此自我介绍、聊聊天气和兴趣爱好的浅显程度,更应该把商务专业知识融入到口语课堂中。而在商务背景下的口语训练也不应该把他局限于课本中范文的阅读和模范,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系统思维,让学生自由的进行表达。所以,商务英语口语的学习目标应该比普通英语口语学习目标更具有实用性,目标层次应该更高,在丰富他们专业知识和商务知识的背景下,更应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能将自己的思想准备、流利地进行表达。

(二)学习内容的局限性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商务英语口语教材采用的是外贸英语会话类的书籍,50年代之初,商务英语是被称为外贸英语,这个称呼使一直沿用到80年代。在过去我国的对外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进出口贸易很少涉及其他类型的商业活动,外贸英语代替商业英语的称呼在当时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商业活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外贸易,形式更加多元化,有金融、营销、管理、旅游、物流等,贸易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外贸英语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对外商业活动的需求。一些学校已经开始用商务英语课本取代了过去的外贸英语课本,但是在上课内容上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许多课程重点还是针对外贸英语开展,围绕外贸英语作为学习主题开展活动,掌握了外贸英语的口语和技巧也满足不了当今职场对商务英语从业人员的要求,毕竟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

(三)学生缺乏一定的积极主动性

口语学习应该是以学生为主题而不是以传授知识的老师为主体,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目前在商务英语口语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教师通过放录音或者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开始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和语法进行讲解,之后针对课后练习的内容来进行课堂训练,完成一些情景对话。这样的学习模式是最传统的学习模式,也很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由生到熟,由简单到复杂,学生似乎也已经默认了这样的学习模式。但是,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按部就班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没有主动参与。学生进行自主表达的机会很少,学生缺乏一定的积极主动性,可见,这样传统的学习模式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没有明显的效果。

四、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口语教学的启示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口语教学模式

英语口语教学的重点应该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口语课堂上应该注重学生的口语时间,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应该转变为引导者和示范者,要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去发言,去表达,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力,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语言创造性,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二)利用情境模式开展口语练习

英语口语教学中,在口语实践中不能照搬课本的口语练习,内容太过单一,要设计更多的丰富的口语活动和任务,要加入一些生活情境,把生活中的角色和交际融入到口语实践中,这样可以使学习者更加身临其境。这样的实践设计更能激发参与者的兴趣和动力。具体的口语实践中,可以从一些时事和常识入手,设计见面、离别、道歉、购物、用餐等日常的生活情境,在给出例句的同时更要注重国外文化的禁忌和社会常识,不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枯燥,要做到有趣而有用,进而让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去构建自身所感兴趣的场景来锻炼口语。

(三)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口语练习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应该结合每个个体在经验背景、知识储备、认知方式上的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再考虑学生的性别、性别等方面的因此,来把学生进行分组,从而达到最优的组合模式来参与课堂讨论。只有在这样的小组讨论下,才能解决大班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口语练习,这样每个学生的表达机会大大增加,每个小组的同学还有一定的共性,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分组后老师可以给不同小组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去参与这些任务的讨论。

篇5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国际贸易专业 英语特色教学

近年来,受国际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国际贸易形势不容乐观,不少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着愈加困难的生存环境。在这种背景下,各企业对既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实践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应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改革目前的课本研究型教学体系,着重开展国贸专业的英语特色建设,以培养出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实用型外贸专业人才。因此,反思目前国际贸易英语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型教学思维模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贸易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核心课程未双语化

以我院为例,国际贸易专业到目前为止开设了多门双语课程,如《外贸函电》、《国际结算》、《国际市场营销》、《报关与报检》等。但是本专业最基础的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多年来却一直在使用中文教学的授课模式。事实上,如《国际贸易实务》这样的课程是学生对国际贸易加以认识的基础课程,它的双语化能使学生在学习外贸知识的初始阶段即形成国际化观念,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初即掌握绝大多数的专业英语术语,从而为后继双语课程的开展起到铺垫作用。

(二)专业口语教学力度不够

1.课时不足

充足的口语课程课时安排能够给教师以足够的时间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实用口语知识的同时拓展学习兴趣。但我院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口语课程只安排了外贸英语口语这一门课,基于目前的课程和课时安排,教师只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匆匆讲授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很难有时间组织视频教学或安排更多的课堂口语练习以补充额外知识。这样的课程和课时安排明显不利于全面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外贸口语能力。

2.学生容量大

我院国际贸易专业从2007到2009这三届的学生人数从60余人到80余人不等,即便是给学生人数最少的国贸2009级的66位学生上课,对于以口语交流和练习为主的《外贸英语口语》课程来说,目前仍无有效的办法确保在一次课程中安排66位学生高效地参与课堂口语讨论。

3.考核模式不合理

与2007、2008级作为考查课程不同,以提高学生专业口语水平为目的的《外贸英语口语》课程,从2009级开始被设置为考试课程。按照学院统一要求,考试课程必须采用书面考核的方式。然而,口语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卷面考核很难考查出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因此在考核方式上,该课程应考虑合理改革。

(三)缺乏对学生考证的引导

1.与证书相关的课程设置较少

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能在求职时第一时间向用人单位证明其英语水平的就是相关证书。因此,除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之外,国贸专业的学生应参与更多的英语证书考试,为将来求职打下基础。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向这方面倾斜,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剑桥商务英语、江苏省口译、上海口译等证书的作用,并为帮助学生通过考试打下基础。

2.实践机会不足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安排,本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将陆续接受双语及口语课程的教学安排,但除课堂教学之外,学生很难找到机会将所学在实践中运用。这种安排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大部分学生在课程结束,参加完课程考核之后都会出现遗忘主要内容的现象。因此,寻找机会帮助学生在课堂外巩固所学知识就成为了国贸专业英语特色建设的重点之一。

(四)师资队伍有待加强

为满足建立特色专业的要求,国际贸易专业的建设重点之一就是突出监理英语特色,这样的专业系建设目标对本专业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而言,本专业的教师不但要做到国际贸易专业一直以来强调的成为国际贸易理论和业务操作方面的专家,还要不断提高在英语和专业英语方面的能力。

目前本专业教师在满足这两个要求方面面临不小的难题。一部分有深厚教学经验的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方面能力很强,但由于长期与英语教学脱节,这部分教师的英语语言教学经验相对薄弱。另一部分年轻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则相对较强,但是缺乏一定的外贸从业经验。只有极少数的教师有一定的外贸从业经验,又有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能满足复合型教师的需要。

(五)教材建设进度缓慢

目前针对国际贸易专业英语课程的教材版本很多,各有特色,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以《外贸函电》这门课程的教材为例,各个贸易环节的函电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几乎没有教材能做到以某一笔贸易为例,全面介绍该笔交易从建立外贸关系到贸易结束,整个流程的函电往来使学生很难对整笔外贸交易过程中的外贸函电形成完整概念。

二、对国际贸易专业英语特色教学的建议

(一)开设新的双语课程

对于国贸专业学生而言,将专业基础课程如《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设置为双语课程实有必要。首先,为了促进本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这两门在专业课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专业必修课的双语化起到了“排头兵”的作用。其次,这类专业基础双语课程的设立能帮助本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后继的双语课程,如外贸函电、外贸口语、国际结算、海关实务、商务单证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这两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维持讲授原有的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还要考虑适当增加互动教学。例如安排学生模拟与演练外贸谈判、业务操作,在谈判和演练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统一采取口语对练,并综合学生的口语能力、谈判水平、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决定学生的平时成绩。

(二)重视《外贸英语口语》教学

1.增加课时

国际贸易专业口语课程同时兼备了英语口语教学和专业知识教学的特点。教师在教授国际贸易流程中的基本术语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从商务接待到商务谈判整个外贸交易过程中遇到的交流性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课程的讲授方面,既要保证教师将专业知识和相关常用商贸英语对话内容传授给学生,又要保证有足够的课时安排课堂口语模拟练习,确保学生有能力将学到的外贸口语知识应用到实际对话中去。此外,还应有一定的课堂容量安排相关视频和听力教学,从视觉和听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他们掌握贸易口语知识的能力。因此,现有的课时数量明显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教师往往来不及扩充新的内容,学生也只是学到“皮毛”,对于将来从事外贸工作收效甚微。

2.减少学生容量

为确保学生在口语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在增加课时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采用小班教学的办法授课是最切实可行地解决现有问题的办法。例如,将学生分成30人左右的小班,每次授课时教师都可以将学生安排为一对一的小组,并能在一节课50分钟的时间内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讨论,并且时间充裕。与大班授课模式相比,小班授课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提高课堂交流效率,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改革考核模式

为了考查学生利用国际贸易专业口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口语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应考虑有效的改革。例如,可仿照雅思和剑桥商务英语的口语考试环节,在有录音的条件下,采用由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口语交流,或者由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口语交流,教师负责引导对话方向的方式进行考核。或者参照上海口译的考试方式,将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笔试和口试,学生最后的成绩由这两部分按比例相加所得。

(三)加强对学生考证的引导

1.强化《剑桥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

《剑桥商务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帮助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尽早接触和融入商务英语的环境中,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由于该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正是《剑桥商务英语》考级专用教材,因此对于学生参加《剑桥商务英语》的考证有很大帮助。

鉴于以上原因,从学院到专业都应重视《剑桥商务英语》这门课程的教学。首先应安排最有经验的教师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听说能力。其次,在授课的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在学好《剑桥商务英语》这门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相关证书的考试。

2.扩大英语教学实践范围

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一一设立所有与外贸英语证书相关的课程,因此在国际贸易专业的英语教学实践中,除了以课堂教学作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外,教师还应充分注重扩大英语教学实践范围。譬如开展一些跟国际贸易英语相关的专题讲座、辩论赛、演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也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四)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除应具备深厚的国贸专业理论水平,还应同时具有扎实的国贸英语业务水平和能力,并有着一定的国贸英语业务经验。首先,可以由学院组织,安排国贸专业的教师走进外贸企业,并参与企业的工作,例如,向客户发盘、报盘等,以提高教师的外贸英语应用能力。其次,可以规定教授相关课程的教师必须要有相关的专业证书才能上岗。比如讲授《商务英语》的教师必须参加并通过剑桥商务英语考试且持有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讲授《国际贸易口语》的教师必须持有口语证书,如江苏省口译证书或者上海口译中级以上证书;负责《海关实务》、《商务单证》、《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师则相应持有报关员、单证员或两者之一的证书,等等。

(五)加快教材建设

目前的双语或者口语课程的教材存在选择面不广或者内容较为陈旧的问题,因此,部分重点课程应利用学院建设重点课程的契机,组织本专业教师编写最新的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

具体而言,教材编写者必须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具有国际贸易从业经验并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教材的选材则要接近未来实际工作场景,以帮助学生毕业后迅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最后,练习的设计要以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英语交际能力为出发点,体现英语和实务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吴丽丽.独立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研究,2010,(35):38-39.

篇6

关键词:外贸英语;岗位驱动;教学模式;创新

在高校推进职业化教育的当下,如何使外贸英语教学也能围绕学生未来岗位需要来进行,已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为语言类课程教学,其内含有独特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手段,这使得本文在主题讨论上尽量不去触碰教学原理上的问题。而是在岗位驱动下,从如何提升学生岗位适应性上,进行教学模式方面的讨论。

一、对岗位驱动的认识

(一)岗位整体要求方面

一般开设外贸英语课程的专业,都具有涉外的特征。诸如,国际贸易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等。因此根据系统论的原则,首先需要在岗位整体方面来认识它的要求。

1.内务要求

内务要求体现为学生在岗位内的工作要求,它主要涵盖了该常规工作流程。其中,包括英文文件的翻译和撰写成为了其中最为常见的事宜。可见,内务实际对学生外贸英语的基本功要求很高,如专业词汇、商务应用文写作能力等。

2.外联要求

外联也构成了外向型组织的一个岗位职能,其主要涉及与外方进行商务沟通、谈判等事宜。从目前实际状况来看,这些外联工作主要采取口语表达的形式来展开。从中也告诉我们,外贸英语口语教学也应成为重点。

(二)岗位具体要求方面

前面已经提到,每个学校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同,以及社会资源拥有量不同,就使得涉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取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意味着,同样需要遵循系统原则下的局部分析要求,结合本校具体特点进行岗位驱动认识。

根据笔者所在高校涉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有34%的学生从事了本专业领域内的工作,还有20%从事着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仍有46%的学生从事了其它方面的工作。这就表明,外贸英语在教学上应在岗位整体要求的基础上,优化口语、写作、阅读等教学的课时结构。

(三)岗位拓展要求方面

之所以提出岗位拓展要求,主要在于对学生职业发展的考量。这里遵循一个观点,即大学期间不可能使学生获得岗位零适应期的能力,但在专业课程的训练中却能形成他们未来自主学习的基础。这种自主学习的基础,就在于针对岗位拓展要求所开展的教学模式创新使然。

二、认识引导下的教学现状反思

(一)针对教学目的的反思

从目前调研所获得信息的分析中可知,大部分教师都能明确外贸英语教学的目的,这或许与“外贸”二字有关,或许从现有教材体例设计上也能明确教学目的。但从中也能发现,各位同行通过明确教学目的在指导教学实践时,往往拘泥于书面知识体系来进行内容讲解,一般不去考虑阅读材料的校本适用性问题。这样一来,教学在满足了岗位整体要求的同时,却可能与具体要求相偏离。

(二)针对教学手段的反思

这里不去讨论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展外贸英语教学,而是针对当前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现状反思。通常认为,外贸英语的教学只归属于英语教学范畴,与涉外专业的其它专业课程并无联系。在这样的观念下,必然导致外贸英语教学陷入“孤立”,而无法与其它课程形成一种互补关系。众所周知,外贸英语只是一种工具,它将支撑学生专业能力的发挥。这就要求,当前应在教学手段上的组织形式上进行创新。

(三)针对教学结果的反思

如何评价外贸英语教学效果,仍是目前高校教改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从当前现状来看,针对外贸英语教学效果的评价,仍采取学生考试成绩和学生评教等途径来获得。诚然,这些途径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但却无法了解该教学效果与岗位需要之间的关联程度如何。而这本身也与现阶段高校教改的初衷相背离。

三、反思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反思基础上,以下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材体例的重构

与国外高校教师授课不同,我国高校教师仍习惯于以教材为蓝本进行知识传递。在不改变这一现状但又需要明确教学目的的情况下,应在校本要求下进行外贸英语教材体例的重构。教材体例的重构可以不以出版教材为目标,而是通过制定本校教学大纲的形式来促进外贸英语教学。在实施教材体例重构之前,应进行各部门的联合商讨活动。各部门包括专业所在系、招生就业部门、外语教研部门等。

(二)专业课程的融合

遵循外贸英语只是一种工具的观点,应建立与其它专业课程相融合的态势。这种融合应是岗位情景的融合、专业能力的融合。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该专业学生会学习外贸单证方面的内容,此时如何借助外贸英语的专业词汇、语法知识来认识这些单证,就构成了典型的融合态势。因此,外贸英语教师应结合本校专业课程的开设,将包括上述专业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三)教学组织的创新

教学组织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一方面是专业教学的组织形式。针对前者而言,可以将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引入其中,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商务活动的英语应用意识,并最大化的提升他们口语、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对于后者而言,则要求在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应为外贸英语的综合能力训练提供时间和场所。根据上文指出的专业课程的融合,可以将外贸英语的能力训练融入到其它专业课程的训练之中。

(四)多元评价的建立

多元评价的建立意味着,在保留现有评价机制的同时,还应拓展评价途径。从而,为考察与岗位要求的关联程度提供参数。

四、实证分析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1.情景训练

也就是教师就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在未来从事涉外类职业中可能会遇见的情景,如:外方海关人员登船进行例行检查时,与之进行的工作沟通。针对该情景,让学生分组准备,并由每组推荐自己的代表通过情景角色扮演,进行涉外英语对话训练。

2.学生英语答问

对于即将学习的涉外英语新内容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然后在下次课时安排学生就某一片段内容进行试讲。试讲结束后,教师就课程内容所涉及的与涉外岗位有关的沟通问题进行发问。学生须使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实训教学中的培养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1)对于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主要围绕涉外类工作过程,设计出一系列具体的场景。让学生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中方员工、外方客户、外方海关人员),教师也应参与角色的扮演,并起到重要的协调作用;(2)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在完成了一年级、二年级阶段的上述训练后,应着重培养他们与外方人员在英语口语交际上的高级能力,即:商务谈判。

五、结论

通过对现阶段外贸英语教学现状的反思后发现,教学模式创新应围绕着教材体例的重构、专业课程的融合、教学组织的创新,以及多元评价的建立来展开。

参考文献:

[1]王雪.高职英语教学如何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2(2).

篇7

关键词:商务英语口语;词汇;句法;语篇

一、前言

全球化大环境下的中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企业不断吸引外资,发展对外贸易,与国际接轨日益加深。而外国企业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商务英语口语作为贸易活动这一特定语境下的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二、商务英语口语的特点

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范畴,是指用于各种商务活动的英语,口语是其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商务英语的出现会受到不同语境的影响与限制。

1. 词汇丰富

商务英语口语就其使用的场合而言,涉及到外经贸活动的各个环节:询盘,报盘,还

盘,订货,装运,付款,合同,,索赔等,又衍生到广告,销售,以及不同的贸易种类,如补偿贸易,加工与装配等。词汇量异常丰富,并精确运用商务专业词汇,如商务专业术语和术语缩略语等。

第一,商务英语口语大量使用专业术语。如:inquiry(询盘),offer(报盘),counter offer

(还盘),gross price(毛价), bad debt(坏账)等等。只有准确和全面地理解商务英语口语中的专业术语,交际双方才能正确理解对方,减少误解,保证交易的规范性,便于交流。

第二,商务英语口语常使用大量术语缩略语。语言非凭空掉下来,也不能简单随意地被创造出来,它的发展遵循着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律。商务英语,特别是商务英语口语同样顺应着这样的发展规律,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规范化的专业术语缩略语。

如付款方式常用的术语缩略语L/C, D/P, D/A等都有其特定的含义。L/C(Letter of Credit)是指信用证,D/P(Document against Payment)指的是付款交单。又如保险常用术语缩略语W.P.A, F.P.A等也有其特定的专业内容。W.P.A,(With Particular Average水渍险),又称“单独海损险”,是指单独海损负责赔偿,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主要险别之一。

这些术语缩略语言简意赅,受到国际商界的认可,使用起来既节省时间,又简单易懂。正是基于对这些贸易专业词汇的了解,交际双方才能正确理解对方,贸易各环节得以进行。

2. 句式灵活多样

(1)商务英语口语中,句子常使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态。这两种事态产生的现实感特别强烈,可使对方觉得谈论更可靠。而且我们常发现,这两时态常用来代替一般将来时。

例如:There is a steady demand for this product in the market here. We hope you will be able to supply more next time.

这儿的市场对这种产品有稳定的需求,希望贵方下次增加供货。

We are giving you a further seven days to send your remittance after which the matter will be dealt with by our solicitors.

我们再给你七天期限基础汇款,过时将由我方律师处理此事。

(2)商务英语口语中,被动语态句子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主动语态句子的使用频率。

正所谓:“商场如战场。”贸易各方若在交易中稍有不慎便会错失达成交易的良机。因此在贸易活动各环节,各方在交流中的言语要求十分谨慎。主动语态虽比被动语态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染力,但被动语态因其语气婉转,不生硬,间接自然,在商务英语口语中使用频率更高,达到的效果更好。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会避开使用主动语态,而采用被动语态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利用被动语态这一语法功能。

The order is urgently needed that we have to ask you to make the earliest shipment.

急需货物,请尽快装船。

You are required to send us your account number and relative information.

请贵方速寄银行账号和相关资料给我方。

上述二句使用了被动语态,语气更委婉,更礼貌,对方听到后很可能会乐意接受所述要求,进一步促进交易目标的达成。若将两句变成:“We need the order urgently…”和“We require you to send…”,语气就变得太强,像是给对方下命令,对方很可能会感到难受,影响交易目的的达成。商务英语口语本身就有其简洁,礼貌和委婉的特点,被动语态的使用使当中的效果更为突出。

3. 语篇范围广泛,谈判性和策略性强

商务英语口语不像日常英语那样可以随意更换话题。就其语篇结构而言,通常分为三

大部分:见面寒暄,谈论正题和道别。见面寒暄,不论谈论的内容是天气,往事等,都是为了贸易洽谈作准备,以缓和气氛,引入正题。后期交流内容取决于双方各自的利益,如谈论商品的价格,包装,付款方式,甚至是合同的各项细节等,其话语范围非常广泛。

Li: Good morning. What can I do for you?

Susan: Ah, I am a representative from Mosaic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rom France. My name is Susan.

Li: Glad to see you Susan. I am Li Yan from Boyi Arts Trading Company.

Susan: Nice to meet you too, Mr. Li. I am interested in your basket products. They look nice and very stylish.

Li: I appreciate your interest. I have some catalogues for you.

Susan: Thank you. Do these cover all of your products?

Li: Yes, everything we export is included, and we highly recommend to you our newly developed ones---“corn basket.”

Susan: 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it?

Li: Here is a sample for you. Well, we are testing the market now.

上例中,Li 和Susan初次见面的欢迎词比较简单随意。我们还可以使用较为正式的欢

迎辞:It is my great honor that I welcome you…,或是进行一些小话题的谈论:How do you like China? How is your trip? 在话语刚开始时,还未涉及贸易的实际性问题,篇幅简短。当话题稍转到感兴趣的商品,样品,目录等,牵涉到谈判的核心问题,语篇内容逐渐丰富,最后才是简单的道别。商务协商不是日常闲谈,语篇结构较为严谨。当中每一环节必须通过语言来完成,实现交际的最终目的,即取得贸易的成功。

商务英语口语除了上面所述的语篇范围广泛的特点外,往往附带很强的谈判性,当中的策略性也颇为讲究。参与外贸活动的交际各方一般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国度。其文化与经济背景,思维与行为方式,语言风俗习惯各不相同。要使双方或多方的意见趋于一致,过程是艰巨复杂的。为了创设良好的商务环境,既满足自身利益需要,又顾及对方的需要,达到预期目的,双方或多方都会采取谈判的方式。在谈判中,为了能争取自身最大的利益,又要维护相互的合作关系,要恰当运用谈判策略,这样才能避免各方的利益冲突而使谈判陷于僵局。

三、结语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日趋扩大,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外企也进入到中国市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无论是中国本身的企业还是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企业,都急需一批既懂得商务知识又懂得英语技能的专业人才。如果能具有熟练的商务英语口语运用能力,竞争力便会随之增强。所以,对于从事商务领域的人员来说,他们有必要也是必然的,要增强对商务英语口语特点的认识和提高商务英语口语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杰英.世纪商务英语口语教程[M].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张翠萍.商贸英语口语大全[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蒋志华.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语境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7(18).

篇8

【关键词】外贸英语人才 企业需求 人才培养

一、邢台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出口经营权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很多的国外公司涌入中国投资办厂。从事外贸业务的人员与日俱增。因此,合资企业对于外贸英语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同时对于外贸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邢台市长期以来大力实施工业突破战略,积极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质服务,使我市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良好局面。截止2014年2月份,我市外贸进出口总值18.61亿元,同比增长8.85%,各类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增长迅猛,独资企业逐步增加,我市外贸发展情势良好。

二、企业对高校外贸英语人才的需求

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迅猛,我国对外贸英语人才的需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供不应求。而邢台市也是如此。而今,全市对外贸英语人才的渴求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有着对人才整体素质的高要求。在21世纪新的经济环境下,各地企业对于外贸英语人才的素质要求基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踏实肯干,忠诚进取,能够与企业共进退是任何一位企业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如今的外贸交易很大程度上是“个人贸易”,很多外国客户信任业务员更胜过信任企业。业务员的不诚信会导致其泄露商业机密,带来企业的巨大损失。而由于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满足于企业提供的工作环境和报酬,频繁跳槽,带走商业资源,也使得企业十分头疼。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用人者的职业道德以及个人素质摆在首位。

(2)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扎实全面的外贸专业知识是企业招聘人才时十分看重的一点。外语外贸人才首先应该具备外贸理论知识,能运用理论分析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其次,应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熟悉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规则,了解国际贸易条约, 熟知国际WTO规则。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知识进行谈判和交流。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从事外贸的人员站在国际舞台的前列,他们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和创新能力去尝试新事物,发明新技术,寻找新方法,以独具创新的思维谋略去在国际贸易市场下占得先机。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剧,外语外贸人员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掌握新技术,新理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三、高校外贸英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型要求相当强的专业,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名合格的外语外贸人员,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去检验理论知识。而目前,由于教学条件和资金等其他条件的原因,我市高校的外贸专业都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重视。有些高校甚至不给学生安排实践课程。这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始终停留在肤浅的水平,无法和实践相结合,学生的专业素养无法得到提高,无法达到很多企业的需求。在此种情况下,部分高校的外贸英语人才就业后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业务中,使得自己的竞争力大打折扣。

(2)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市部分院校对于外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外语设置较少,相关有经验的老师较少,导致外贸课程无法和外贸专业知识有效的结合;在外贸背景下口语以及听力的英语练习设置太少,没有相关的外教;学生的实践课程很少,学生几乎没有到对口企业实践和实习的机会;没有建立专业的实训室供学生进行实际锻炼。高校也没能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授课科目,国内也缺少高质量的外贸教材,对外贸行业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情况更是缺乏了解,致使学生在就业时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3)教学方法不灵活。由于国际贸易专业需要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相结合,这就要求同时具备较高外语水平和扎实外贸理论知识的高水平,有经验的教师。否则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死板教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际运用技能的情况。而从目前我市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多数讲授外贸课程的老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的研究生,没有任何外贸实践的经历,并不熟悉本行业的实践操作。这样的师资队伍决定了教师对本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没有足够重视,在讲授部分课程时只是纸上谈兵,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无法满足要求极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企业的需求。

(4)目标定位不准确。对于企业而言,他们需要的人才应该是素质极高,能力又强,具备极强实践能力的外语外贸人员。而由于外语外贸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没有真正体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需求,目标定位模糊,没有真正做到岗位和专业衔接恰当,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欠佳。

四、高校外贸英语人才培养的建议

从上面分析的情况来看,我市各高校外语外贸专业有必要进行一系列调整,从而培养高质量的外语外贸人才。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清晰的培养目标。外语外贸人才的培养目标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全面了解外贸行业现状,扎实掌握外贸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外语水平,并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校应该培养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较强应变能力,反应快捷,思维活跃,具有较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具备很强业务能力的人才。外语外贸人才还应具有较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计算机专业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2)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目前国际贸易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用人制度也越发严格,优秀的外贸英语人才不仅应该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应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加强个人礼仪修养,培养有诚信,道德素质高的人才是高校应该重视的事情。高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专业的礼仪培训师来校讲课,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礼仪规范和较高职业素养的人。

(3)注重实践教学,创建校外实习基地。高校要注重实践型教学,开设专门的实践课程。注重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前让学生对未来岗位有详细的了解,训练其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高校可以创建校外实习基地,实行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教学模式。目前,很多邢台市的高校缺乏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理论基本停留在书本知识上,实习也仅限于形式。而多数外贸企业从经济效益和商业秘密等因素考虑,也不愿意为学生提供上岗操作的机会。因此,高校可以转变思路,聘请有经验的相关企业人员和高管参与到教学中来,同时企业为外贸英语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岗位和实习基地,高校定向为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外语人才,使育人和用人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双赢。

(4)加大创新能力培养。外贸业务主要以人才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如今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各国贸易形势风云变幻,贸易摩擦逐步增多。市场环境恶化,企业的生存竞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高校可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利用教学软件和教学平台来进行任务设定,任务模拟和操作监控,在实际操练中培养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高素质的外语外贸人才是各高等院校的使命。针对各企业的实际需求,各高校应在夯实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做好就业指导,提升各企业的需求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培养出适合邢台市地方经济发展,企业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外语外贸人才。

参考文献:

[1]钟旭机.浅谈企业的发展与人才的培养[J].技术与市场,2011,(9).

[2]宋丽娜.外贸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模式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6).

[3]杨人镜.培养外贸人才的迫切性[J].上海科技翻译,1986(2).

篇9

关键词:教学目标;项目教学法;形式聚焦教学法;测试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

1、引言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评价模式的构建目前在评价内容,方法,对象和主体方面不能令人乐观,很多学者、研究人员试图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此进行探讨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本文在参考了很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的经验,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以学生为评价对象的评价模式来促进"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最终实现"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目标。

2、"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模式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是一门融国际贸易业务与英语语言为一体的ESP课程,涉及到外贸的各个环节。该课程针对外贸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通过大量的写作实践,学习掌握其写作方法与技巧,提高外贸业务写作能力和交际能力。该课程具有双重教学目标:一是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外贸英语函电的格式、专业词语、行文方法以及文体特点,提高学生在外贸业务活动中正确地使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对外进行各项业务联系和通讯活动能力;二是通过具体操作去熟悉进出口业务各个环节,训练一批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上岗后短期内胜任实际业务工作的外贸人才。

项目教学法与形式聚焦教学法实现融合,可以实现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用能力,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最终达到"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的双重预期目标。

按照项目教学法的理念,"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内容可以有一系列工作任务或项目所组成,教学中按照工作程序对学习项目进行序化和系统化,通过模拟进出口贸易工作情景来完成,最大限度地体现“以能力应用为本位”的价值取向。此教学法强调语言、内容和技巧的同时学习,为语言和内容的融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形式聚焦教学法指在交际背景中通过对有关语言形式的注意,以促进中介语的内化,加速外语学习进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形式聚焦强调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习得要在交际任务的驱动下,在近似于真实的交际情景中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际互动使学生主动建构元语言知识和发展语用能力,教师在学生发生交际障碍时通过协商和反馈等途径把学生的注意力有意识地引到语言形式上,使学习者在意义交流的前提下根据交际的需求注意语言形式,提高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

3、"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的评价方法

一般说来,课程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做出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所谓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期末或某一阶段学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评价,学生的期末评价、毕业考试、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都是终结性评价的具体表现。终结性评价往往根据学生掌握教材知识与内容的多少来测出学生成绩,把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适合于"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双重预期教学目标中对语言知识(语言形式)要求的考察,对推动和促进形式聚焦教学法的开展和实施更有效,但这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及学习能力的评价,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另一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实现作用不大,对项目教学法的理念的贯彻和执行缺乏激励作用,而形成性评价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局限性,对业务操作能力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只有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关于学生的相对客观、全面的评价,实现评价方法与教学的一体化。随着“行动导向”教育理念的推广,"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评价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商务活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继续发挥传统终结性评价功能的同时,突出形成性评价的优势。

4、测试评价法

测试评价法是对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分为平时测验,期末和毕业考试,平时测验属于形成性评价方法,期末和毕业考试属于终结性评价方法。“外贸函电”课程卷面测试的内容设计不仅要关注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更应关注学生在真实跨文化商务活动情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不仅要关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更应关注学生商务活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商务能力和综合能力(自我学习策略、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情感、学习方法和步骤等能力)。比如在卷面评价的过程中,给学生假设情境,要求学生采取一定的渠道寻找客户并致函对方,希望建立业务关系,旨在重点考核学生以出口商的名义写一封关于建立业务关系的信函。

5、档案袋评价法

形成性评价法在"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评价中的应用主要有课堂观察、学生自我评估、学生之间互评、教师对学生激励性评价等方面,具体的形式之一就是档案袋评价:

(1)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教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估,培养学生进行恰当地自我评估的能力以及对别人进行客观评估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标和差距,调控学习进程,增强学习信心和责任感 ,形成良性的学习进步和竞争环境。 一是制作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表现评价表(表一),教师指导学生采用课堂记录卡的形式将课堂中发生的学习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客观地描述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或给予鼓励和强化,或给予指导和矫正。二是制作自主学习反思评价表(表二),客观记录并评价学生在课堂外的自主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及时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

表一

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表现评价表 评价内容 小组评分 教师评分

1.预习并了解每次课的学习内容 1 2 3 4 1 2 3 4

2.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 2 3 4 1 2 3 4

3.尽量消化老师讲授的知识 1 2 3 4 1 2 3 4

4.积极参与到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 1 2 3 4 1 2 3 4

5.听老师用英语讲授函电课更有兴趣 1 2 3 4 1 2 3 4

6.主动发言,锻炼自己的外贸英语口语 1 2 3 4 1 2 3 4

7.遇到难点会问老师或同学 1 2 3 4 1 2 3 4

8.会给老师的课提出合理建议 1 2 3 4 1 2 3 4

9.同学之间围绕课程任务会互相配合 1 2 3 4 1 2 3 4

转贴于 表二

学生自主学习反思评价表 评价内容 自评得分

1.按要求完成作业,阅读指定参考书 1 2 3 4

2.利用音像设备,主动进行语言交际技能训练 1 2 3 4

3.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1 2 3 4

4.能够自己布置学习任务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 1 2 3 4

5.能够对自己的不足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1 2 3 4

6.能够根据自主学习的情况对课堂教学提出合理的建议 1 2 3 4

注:在最接近实际的一项上画圈。1分最低分,4分最高分。

(2)制作个人作品档案,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收获、体会和成果(作业、作品)收集到个人作品档案里,袋内可以装学生最好的函电作业、成绩最高的函电平时考查试卷、在实习企业的成功案例、与函电主题相关的论文等,以增强他们学好"外贸英语函电"课程的信心,同时也为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奠定重要的基础。每次学生交上“作品”后,都要给予学生一个评价,并且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依据标准和要求评价自己的“作品”,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明确改进的目标和途径 ,在学习与发展中不断进取。

6、结语

“外贸英语函电”课程评价模式的基本框架是: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目标,结合教学模式的特点,确定评价内容和方法,对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方式进行整合,形成优势互补,确保教学评价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和促进功能的发挥,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即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又发展学习者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一平“Focus-on-form”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4).

[2] 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4] 张伯敏.建构多元评价的高职英语课程考核体系初探[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篇10

关键词:情境创设 英语口语 促进 语言环境

0 引言

英语口语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在我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口语的练习,往往缺乏一定的环境,针对

这种情况,本文主要探讨英语口语学习的情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充分发挥情景在英语口语学习中的促进作用。

1 语言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作用

语言环境对语言习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语言环境的外语学习只能靠死记硬背,依赖书本,但却不能正确应用,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即使考试分数很好,却不能正确运用外语进行交流表达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哑巴英语。

因此可以说,英语口语的学习,是实现英语学习真正目的的重要过程,英语口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在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口语的掌握,并且在日常的口语交际中,还可以不断提升英语知识水平。

2 创设情境的的主要措施

2.1 情境创设建立语言环境

不管学生是否有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情境教学的创设建立语言环境,使学生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外语的世界。比如角色扮演,使学生成为情境活动的主体。比如商务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商务谈判的环境,或者会议的真实场景,使学生成为谈判中的一员或者会议的参与者,完全封闭式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发挥主题作用,把外语的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从而激发了主体的参与程度,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让每个学生能开口说英文,并且把英语的学习看成是一种参与和应用。如外贸英语课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模拟一个公司。公司间可用英语进行真实的询盘,发盘还盘等。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

2.2 建立奖励机制,鼓励竞争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适当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竞争斗志,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组员之间的角色,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英语口语对话练习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代表参与,经过学生的评分和老师的总结,对表现较好的小组予以奖励。这种奖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可以提高他们练习英语口语的水平。

2.3 提高情境创设的真实性

可通过实训教学,建立实训基地等,提高情境创设的真实性,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受真实的谈判和交际环境。也可通过参观工厂,真实交流等提高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在一些较大城市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到一些旅游景点,免费做英语导游,在同国外游客的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视野范围,丰富英语交际知识。

2.4 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际需要

英语口语是英语交际的工具。学习英语,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实际的需要。可以说,需要是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人从事各种活动、满足需要的本质力量。对于英语口语交际教学,教师要提高对学生实际需要的关注,从实际学习状况、生活情况、业余活动情况等,为学生提供一种符合他们本性的学习方式,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

2.5 情境要利于双向互动

从口语交际的实际情况来看,口语交际双方的角色是不断变换的,参与交际的双方既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既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交际双方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及时地调整、交流着信息。口语交际有着很强的双向互动性。我们在设计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话题,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双向互动式的。有些话题的双向互动性非常明显,只要做到整体把握,就能水到渠成。有些话题的双向互动性不够明显,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使其实现双向互动。可以借鉴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方式很多,如表演、小组交流、询问、即兴交谈、话题讨论等。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可以在双向互动的基础上,提升语言交流的技能,掌握实际沟通过程中的要领。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思维得到扩展,知识得到丰富,口语得到练习,从而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红霞.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35).

[2]陈福莲.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情感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5).

[3]刘露.开放式口语实验室在大学英语口语习得中的推动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3.

[4]曲巍巍.大学新生英语口语习得障碍及教学对策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