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范文

时间:2023-03-17 06:1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

篇1

面对消费市场和全球经济形势的风云多变,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界所共同关注的焦点所在!从我们所熟悉的生产制造成本的压缩到供应链体系的策略联盟,从以前对于企业自身个体的关注到全球化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供应链已经成为全球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无法绕开的结!

从供应链概念的提出到今天,已经有企业在其中迅速成长为业界领先的优秀企业!但正如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预示着十倍速时代的到来一样!最初单纯意义上对于消费需求的预测和生产计划的协调安排已经无法保证自己在竞争中继续保持优胜地位!以供应链网络体系、库存优化、流程导向以及基于先进IT技术的供应链可视化与协同为特点的全新供应链技术(图一),已经成为目前企业快速地适应动态变化的客户化消费需求,以最低的运营成本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

应链系统的优化与评估

尽管供应链网络体系运作成本和效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已经确定好了的,但供应链网络体系的优化无疑是供应链管理的重心所在,但遗憾的是很少有企业会定期的对其供应链体系进行优化、评估,即使是在美国调查的结果也仅仅只有10%的反馈者会定期的对其供应链系统进行优化、评估。问题的关键在于只有定期的进行供应链系统的优化评估企业才能保证在市场上向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个性化服务,以及建构于此基础之上的合理的包括策略性合作伙伴和物流设施在内的配置与库存水平的确定,企业才可以确认维持一个相对有竞争力的供应链系统运营成本。

通常来讲,成功的供应链系统优化建立在供应链网络优化和库存水平控制两个方面上。包括策略性合作伙伴和不同功能定位的物流设施在内的网络体系以及其中每一个构成单位的地理位置、处理能力、规模等等要素都是我们关注的要素所在,同样重要的还有在不同的网络节点之间流动的货物以及合理库存水平的控制!很显然更多的情况下企业往往只关注于供应链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节点的运作,但此二者的差别正如图二所示,供应链整个运作体系的优化才是企业真正的焦点所在!

流程精益

对于供应链体系的流程优化而言,起点的选择和流程的展开与实施无疑是企业所要关注的关键要素,"SCOR"供应链评估模型的出现无疑是最好的工具,"SCOR"模型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标准、高效的供应链效能评估框架,藉由此强大工具企业可以快速的确定供应链流程中及其分支流程中需要提升改善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企业更关注与供应链系统中策略性合作伙伴和各种物流设施的构成配置,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供应链体系区别于传统物流的地方正在于其整体效能的发挥,而合理、高效的供应链流程和系统运作评估标准体系的建立无疑是企业构建有竞争力的供应链系统的焦点,这其中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基于共同策略导向的协同作业!

基于准确的消费需求预测及拉动式精益供应链流程策略的实施,将会使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迅速的响应客户化的服务需求,同时实现供应链系统的低成本高效运作(图三)!

端到端可视化和策略联盟

篇2

2012年10月,丰田汽车因电动车窗开关故障在全球召回740万辆汽车,其中美国市场247万辆,中国市场140万辆,欧洲市场139万辆,创该公司迄今为止最多的召回纪录,召回车型包括威姿、雅力士以及花冠。消息一出,丰田股票暴跌,公式损失惨重。

在制造行业,尤其是汽车制造行业,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被奉为经典,也因此成为学习和仿效的榜样。然而丰田接二连三的大规模召回事件,使人们不仅发出这样的疑问——精益生产的制造模式失灵了吗?

精益生产要求企业不断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提高质量,不断压缩成本,不断提升效率,这应当是所有工业企业所追求的根本,尤其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而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不但上升的形势下,因此精益生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毋庸置疑的。

丰田屡屡发生的召回事件,问题的根本出在供应链的管控上。供应链是指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将涉及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在丰田快速扩张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全球供应链环境,对这个环境的整合是相当的困难然而却是必须的。因为供应链是一条有充分整体性的链条,任何一环出现问题,引发的蝴蝶效应是让人防不胜防的。

精益供应链管理是丰田精益生产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丰田帝国的不断扩大,供应链生态系统变得庞大异常,供应链环节散布在全球各个地方,原有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已经无法做到精细化的管控。

“丰田的供应链管理肯定出了问题,要不然不会出现连续的质量事件,因为大部分事件都是因为供应商的产品问题。”BT环球服务部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总裁与环球物流总裁Kevin Taylor表示,“如果丰田的全球供应链系统管理能够做到完全透明可见,信息能够实时共享,有瑕疵的零部件是不可能进入生产流程的。而且,即使发生了质量事件,通过可见的供应链管理系统,也能够快速确定哪家供应商的哪批次产品出了问题,这些问题部件用在哪些车上,这些车发给了哪家经销商,卖给了谁。这样丰田就不必进行粗放式召回,而是有针对性的召回,从而最大程度避免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供应链成本实际上能够占到一个公司总运营成本的60%至80%,而且供应链出了任何的问题都会马上对公司的业务以对客户的满意程度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反过来说,如果在供应链效率和准确性有几个百分点的提升就马上会反映到公司的利润,会对利润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供应链的全球化,因此一个优秀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系统能够在全面、迅速地了解世界各地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对其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其供应商以及供应商的供应商、核心企业与其销售商乃至最终消费者之间,依靠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支撑,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和快速反应,达到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协调通畅,以满足全球消费者需求。

这对丰田这样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业界一直在谈论端对端供应链的可视性或者说可见性。供应链的可见性主要表现在供应链任何一个环节的数据都能实时获取并实现交互,同时指导企业应该采取及时准确的应对措施。“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想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配备可靠、敏捷、行之有效的IT系统,而且这个系统是基于全球化的网络的。”Kevin Taylor指出,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打造敏捷高效的全球透明供应链管理系统是可行的,TNT公司已经和BT就此开始了合作。

TNT尝鲜透明供应链

TNT物流是全球第二大的物流服务公司,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拥有30多年的丰富经验,为汽车、电子、快速消费品及生物制药等行业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物流加工、物流信息管理等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现在,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化正给TNT带来“激动人心”的改变。

TNT是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厂商爱立信的物流服务供应商,负责在最紧张的时间范围内将关键的电信零部件与耗材送达全球各地的现场工程师。另外,在逆向物流操作中,TNT还要取回和处理退货的或需要维修的零部件。

爱立信的产品生命周期很快,TNT必须在不引发过高库存成本的情况下确保存货的高可用性。TNT希望通过加快响应时间和更高效地管理逆向物流,提高其爱立信物流服务的运营效率。为此,TNT设想了一个具有以下功能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增强供应链所有要素的可见性、加快备件的现场交付、优化逆向物流过程的效率以及支持跨多个系统的日和周性能报告。TNT项目经理Daniel Comerford说:“我们需要整个供应链的单一视图,需要了解提高整个供应链性能所需的举措。但是,我们无法适时地从不同的系统(包括第三方系统)提取正确类型的信息。”

于是TNT与BT Trace合作开发了BT Global Trace,这是一个基于BT全球云计算平台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将不同系统的信息汇集起来,并且把它进行分析和解释,最终把所有的这些信息用统一的格式实时呈现给客户,并解决四大问题

what(什么)、where(在哪里)、when(什么时候)、why(为什么),从而为客户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端到端的透明供应链管理。

BT Global Trace利用软件接口收集并组合来自所有供应链合作伙伴、系统、数据源和格式(包括电子邮件、SMS或XML)的数据,并提供能够转变供应链的可操作情报。通过一个操作简便的门户,TNT可以查看订购/交付/退货流程中任意时点发生的问题,并采取所需的行动。主动警报功能为TNT提供了恢复服务水平的机会,可帮助其免受处罚。BT Global Trace免除了TNT的手动数据输入与处理任务。自动订单处理一周可以节省大约36小时,从而将员工解放出来以追踪警报和提供增值服务。同时,此功能也消除了所有手动流程存在的潜在错误和延迟。

篇3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融资

一、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与特点

在我国,最先进行供应链金融探索的是深圳发展银行,之后越来越多的银行参与到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业务的市场推广上。深发展银行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根据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可以看出其有如下特点:

(1)评估的整体性

整体评价体现在银行分别从企业所处行业的供应链和企业自身来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是否具备所要求的条件。行业分析主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潜力等;供应链分析结合上下游企业来分析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市场竞争力和面临风险等;企业自身实力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运营状况的了解来判断是否具备履行合作义务的实力。

(2)还款的自偿性

供应链金融就是一种基于结构性融资理论发展起来的融资模式。它并不是利用授信到期的企业综合现金流,而是在交易发生的过程中以产品的销售收入来进行偿还负债。这种为了支持企业进行生产,销售产品的自偿性融资模式体现了其获得企业还款的及时性,稳定性,并且还款金额较小,相比于传统方式风险更小。

(3)参与主体多元化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贷款模式不同,在运作过程中涉及到供应链内外的各行业交易主体,比如有第三方监管的存货类融资产品,涉及到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评估公司,物流监管公司,以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下一节仔细介绍各个主体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的作用。

二、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

1、商业银行

在合作过程中,银行通过对供应链的整体评价,选择整体资信水平和发展潜力比较好的供应链进行一揽子信用授予,并且核心企业得到银行的授信之后进行分配。这个过程中,银行充当复审的角色,核心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自愿进行信用介入,监督供应链内各方的情况,从而降低了银行交易成本与业务风险。

2、核心企业

是指供应链上下游掌握主动权的企业,在整合整条供应链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同的行业中,核心企业处于整个供应链的位置不同。例如:在高科技行业,研发环节是关键,掌握关键技术的核心企业具有话语权;在制造业,产品的关键部件或者主要工序可能影响整条价值链的运作,盈利情况;而零售行业,掌握终端客户的企业才是核心企业。

3、中小企业

基本特征具有如下的特点: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基本处于低附加价值的环节,凭借在产业链中非核心竞争力的一些技能或者渠道运营。由于处于供应链的低端地位,致使谈判能力弱,不断受到核心企业的挤压,利润增长缓慢。在与核心企业交易过程中,资产主要表现为预付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金,导致资金流紧张。

4、第三方物流公司

由于供应链金融在操作环节上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性的领域,例如存货类的产品,需要物流公司做为储存和监督机构。在实际业务中,其发挥银行人的作用。

除以上参与主体之外,电子商务平台也是重要参与者之一,其降低业务内部的交易成本,增强了业务信息的透明度,为多方合作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此外,保险公司、监管部门、抵押物登记部门也都参与到供应链金融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分析

首先,供应链金融使各方能够获得畅通的信号传递途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可以通过中小企业的支持性资产等信息来了解企业实力,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信号传递系统来显示自身满足供应链金融准入体系,符合银行授信标准。供应链上企业交易的频繁发生决定了银行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支持性资产,比如应收账款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实力不够雄厚,流动资产相对于比较容易进行抵押贷款的不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占比很大,并且由于其在供应链上处于劣势,对资金的需求特别大,供应链金融模式融资很好的解决这个矛盾。所以中小企业通过自身的特点,化劣势为优势,通过流动资产来进行自身实力的展示,提高在银行业中的信用水平,获得所需贷款。

其次,核心企业与监管企业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息。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上具有主动权,大量的物流,资金流使其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产品生产流通上的枢纽,掌握着上下游企业的大量信息。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核心企业为了未来能够稳定的进行生产,销售,将会全面配合银行来选择好的进货商和分销商。这样以企业间的真实交易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通过供应链上多方的交互信息,比如票据记录,商业信用记录,企业合作次数,经营环境,财务情况等,使得银行对所贷款企业得出正确的信用评估,在信息畅通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物流企业提供监管与仓储服务,同样出于自身业务拓展,实现更大利润的考虑,选择与银行全面合作。并且对于能够实时掌握中小企业动产动态的物流企业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供中小企业产品流通的详细信息,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便利。这样可以同时满足银行放贷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

最后,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不会选择违约所带来的过大损失。中小企业出于对自身在供应链中位置的考虑,能够获得与核心企业长期合作是传递自身实力与产品质量信号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合作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而选择向银行借款,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性质决定了中小企业的高违约成本,其不愿放弃能够提高自身信誉的发展机会,这样银行凭借这种声誉机制明显的减少了企业信贷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并且核心企业同样注重自身信誉,不愿为在合作过程中了解到的坏企业进行担保,同样减少了银行发生逆向选择的概率。在供应链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扩展而形成了“信誉链”,信息得到了更好的传递,减少了“融资链”断裂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陈祥锋.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篇4

【关键词】协同;供应链;金融

一、引言

供应链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运作不顺畅都会影响整条供应链的效率。然而,我国大部分供应链仅限于信息流、物流方面的合作,缺乏资金流的有效整合,从而使我国供应链中的众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难题,制约自身发展,同时不利于供应链的发展。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协同化供应链在物流、信息流的基础上加强资金流在供应链中的运作和整合,解决供应链企业的资金难题,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二、供应链金融

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认为,供应链中的小企业依赖核心企业而生存,供应链中的企业不是简单的集合关系,而是一个生态群,因此,基于供应链生态群提出“1+N”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1”代表供应链核心企业,“N”代表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王化争和彭志忠(2010)指出供应链金融实现了物流企业、资金需求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从而形成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理流动的一体化经济体。

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业务,是核心企业与银行间达成的,一种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的系统性融资安排。首先,银行将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不再遥不可及;其次,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突出,借助“团购”式的开发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收益-成本比得以改善,并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

三、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协同化供应链

(一)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

1.优化协同化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

协同化供应链能提高各节点企业的合作程度,尽可能避免不应有的各种风险。我国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导致企业自身不能正常运作,会对核心企业乃至供应链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而供应链金融就是将金融服务机构纳入供应链体系,同核心企业进行捆绑,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等金融服务,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资金运作效率,实现核心企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的协同互补,通过资金流的粘合作用,进一步提高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的协同流动,实现三方互利共赢,优化供应链运营管理。

2.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

一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融资渠道狭窄,融资难度很大。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等原因致使信用等级较低,大多数金融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设置较高的门槛,使得中小企业不能得到有效融资。而供应链金融可以解决这个难题,金融服务机构对供应链整体、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自身风险进行评估,将核心企业捆绑到对中小企业的授信服务中,有效降低融资门槛,盘活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稳定中小企业与供应链中其他节点企业的合作关系。

3.金融资机构降低自身业务风险的需要

在传统融资服务中,金融服务机构很难对一个企业做最全面的评估,金融服务机构总是面临较大风险;在供应链金融的服务体系中,金融服务机构不只是对一个企业做评估,同时还要对供应链整体的合作程度和运营状况以及核心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评估,这样风险评估结果更加准确,有效规避风险;另外,供应链中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供应链融资质押的监管也有利于降低金融服务机构的融资风险。

(二)建立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协同化供应链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协同化供应链是在物流、信息流的基础上纳入金融服务体系,提高供应链运营效率,因此,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支撑供应链的三个支点,缺一不可,建立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协同化供应链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建立智慧型协同化供应链信息平台

供应链企业合作的首要前提就是要信息共享,包括上下游企业的生产信息,物流信息,库存水平等,只有信息顺畅无阻才能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首先,要完善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要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全覆盖,保证供应链每个环节对市场客户需求都能做出快速响应,保证信息沟通渠道顺畅,各个企业都能实时更新信息;其次,提高信息系统的集成化水平,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系统集成成本大大降低,加强系统集成化水平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高质量传输;最后,加强信息反馈机制,由于供应链链条较长,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难免出现信息失真,导致供应链决策失误等,加强信息反馈,减少信息失真,使供应链信息网络更加密切,是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2.打造一体化物流平台

物流是供应链企业合作的纽带,供应链通过物流将各个企业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企业生态群。物流包括企业间的运输配送,企业库存,流通加工等环节,是供应链运作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物流运行效率直接决定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因此,为了降低供应链成本,有必要建立一体化的物流平台。

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较专业物流管理水平,协同化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可以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协同化供应链的一部分,将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优势,同时,让第三方物流企业协助管理库存,从而降低供应链的管理成本,提高利润。

3.构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供应链金融是协同化供应链最重要的部分,透过供应链金融解决供应链的资金问题,要建立完善的体系来满足供应链的不同金融服务要求。

首先,建立合理的准入体系。供应链金融准入体系的前提是供应链的准入体系,供应链核心企业要根据供应链自身特点设立准入与退出机制,然后与金融机构设立合理公平的金融准入体系,根据供应链企业的不同贸易背景建立不同的评级指标,设立不同的供应链金融准入体系。

其次,加强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对于信用风险,金融机构要根据供应链、核心企业、授信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估,做好信用风险控制和预案;对于操作风险,金融机构要识别各个操作流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加强与第三方监管机构和核心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

最后,完善供应链融资模式。完善存货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和预付账款融资的操作运行流程,建立统一的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

四、总结

资金流作为供应链发展的三个支撑点之一,供应链金融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新视角,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协同化供应链可以促进供应链的多赢局面,有效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协同化供应链还有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例如,协同化供应链利益分配问题等,同时,企业也应该更多地将协同化供应链应用实践,从而解决诸多管理难题。

参考文献

[1]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商学院.供应链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3-16.

[2]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14-16.

篇5

上哲咨询合伙人&零售事业部总经理、商业媒体专栏作者;新零售咨询和研究者;龙商网、今日零售杂志特约评论员。

3月9日,阿里研究院在上海举办的“2017中国电商与零售创新国际峰会”上,了《新零售研究报告》,对新零售概念和方法论进行解读。报告一出来,引起了行业内巨大反响,有人高度赞扬阿里巴巴的高瞻远瞩,不仅完整描绘了未来新零售的形态,而且已经主动为未来布局。也有人不以为然,指出阿里用更多新名词来解释“新零售”这个新名词,逻辑更加混乱,明显是闭门造车。

抛开零售是否有新旧之分的争议,笔者一直认为新消费时代要回归零售的本质:高效地为消费者提供超出预期的产品和服务。这与阿里研究院提出的“零售的本质是无时无刻地始终为消费者提供超出期望的内容”的观点不谋而合。零售业发展至今,商品在不断丰富,渠道在不断推陈出新,消费需求在不断改变,但是零售的本质不会变。然而,零售只是将商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的最后环节,要高效、要超出预期,则必须依赖于整个供应链的有效支持,在所谓的新零售时代,供应链又将如何转型BJ27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失控:供应链4.0时代到来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等节点连接组成以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的网络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不断提高,中国的供应链模式持续变迁,供应链的主导者从后端的生产制造商演变到前端的零售商,从1.0时代演化到4.0时代。

1.供应链1.0――以生产商主导的直线型供应链。(见图1)

供应链1.0是计划供应链,在产品稀缺的计划经济时代,需求远远大于社会的生产能力,供应链“以产定销”,由国家计委来统一调控所有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供应、采购、结算、物流等。组织单位都是先确定生产指标,然后再根据生产指标编制销售计划。供应链的运作基于“指标”,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并通过供销社的渠道送到消费者手中,基本没有中间商,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都是低效单一。供应链结构是简单的直线式拓扑结构,呈单链状(如图所示)。在那个时代,由国营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风靡一时的”北京牌”黑白电视机,是典型的计划供应链的产物。

2.供应链2.0――以中间商为主导的网链型供应链。(见图2)

供应链2.0是产品供应链,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生产力提升等因素让企业产能持续提升,市场不断活跃,商品交易更加自由和频繁。在供应链中承上启下的中间商开始主导交易,通过有效匹配上游(生产商/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的供需结合成相互协作、互补互惠、共享资源的集成体。供应链运作基于“产品”,供应链结构呈现网链状,其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呈多源单链状,具备了链状和网状的―些特点,典型的主导企业有中国烟草和香港利丰集团等。

3.供应链3.0――以零售为主导的放射型供应链。(见图3)

供应链3.0是信息供应链,社会进入了丰饶经济,商品不断丰富,供给开始大于需求,消费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物质文明生活的极大丰富,使人们消费观念发生改变,更加追求消费的品质,注重服务与体验。专卖店、会员店、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大量出现,满足多样化的品质消费诉求。供应链运作基于“信息”,按照需求来“以销定产”,即从市场的需求出发组织生产,一方面对商品的数量、规格、质量、包装等要按照市场的需要来安排生产;另―方面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敏捷生产方式转变。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以及物流的快速发展,大量中间商开始被取代。供应链结构呈现由需求驱动的放射状,典型的企业有沃尔玛、永辉超市等。

4.供应链4.0――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平台型供应链。(见图4)

供应链4.0是价值供应链,以创造客户价值为核心,构建生产、零售、物流等高效协同,资源共享的互利共赢生态体系。消费升级让需求变得无限多元、快速迭代,个性化和订制化消费崛起,形成无数细分的利基市场组成的“长尾模式”。供应链开始极度整合,其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融合更加紧密,借助商业逻辑连接在一起,形成高频次交换能量数据的平台经济体。数据实现“热备份”,实时上传至云端,并通过云计算在供应商、生产商、零售商等主体之间准确发送“指令”,进行高效的资源分配,就好像每―个主体上面都有一朵“云”,消费按需生产,资源按需分配。供应链运作基于“大数据”,实现“以需定产”,供应链结构呈现由大数据驱动的平台型,目前拥有海量交易数据和强大云计算能力的亚马逊和阿里巴巴有打造平台型供应链的基础。供应链4.0时代将来临!

二、颠覆:新零售时代呼唤新型供应链

供应链的变革归根结底还是决定于商业的变化,消费、零售和技术的发展都是供应链转型的重要决定因素。

1.消费的拉动――新长尾模型

经济学上说消费者有两种倾向,一种叫做“巡游花车(bandwogan)”,就是大众需求;另一种叫做“自命不几(snob)”,就是小众需求。基于如此的倾向,在互联网时代,消费需求通常呈现长尾效应,即大众化需求会集中在头部,这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流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所谓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如图所示)。

在新消费时代,新型消费群体崛起,需求将会更加多元化和极致化,小众需求被进一步切割,市场细分越来越精细,“长尾”被无限拉长,从而形成“新长尾模型”。此时,需求满足要求精准到每一小撮用户,甚至每一个用户,实现充分个性化和订制化。为了满足消费,就要求设计、生产、制造、分销和物流等共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柔性”和灵活,传统的冗长、固定的供应链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消M的变化,实现大规模订制才是未来的方向,转型势在必行。

2.零售的倒逼――零售渠道云转型。

在新零售时代,零售渠道将通过数据与商业逻辑的深度结合,为传统零售业态插上数据的翅膀,催生新型服务商并形成零售新生态。零售业最终会变成人人零售,就是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景,任何条件下,跟任何一个业态融合。“人-货-场”将会重构,零售渠道将发生云转型,由大数据驱动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OAO(Online And Offine)模式,即线下(实体店)和线上(网店)有机融合的一体化“双店”经营模式,可将线上消费者引导至线下实体店消费,也可将线下实体店的消费者吸引至线上消费,从而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通、信息互联、相互增值。

在工业经济的商业体系里,实际上划分了两个市场,一个流通、批发和零售市场,另一个是生产制造经营市场。但是,互联网平台出来以后,是全链打通的生产、销售和消费。零售已经不是只看销售,要看批发、要看制造、要看设计。供应链的前端零售成为了消费数据的采集触点和用户体验中心后,需要向供应链的上游延伸,需要通过买手、产品设计、营销策划、创意,来完善面向消费者的服务能力。仅停留在零售端这个单点上已经无法找到出路,供应链的后端则需要转变为服务于终端的集成大平台。中间商、生产商和供应商将逐渐被整合,实现“产销一体化”,即以经营联营形式把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组成垂直型销售系统。如此以来,供应链不断变短,从而变轻,进而变快,才能充分响应消费的迭代。

3.技术的推动――新工业革命。

新技术为供应链赋能!移动互联网、二维码、人工智能、智慧物流等新型技术快速发展,让新的商业基础设施逐步产生和完善,推动信息革命的爆发,也推动着供应链的持续进步。一方面,射频识别(RFID)、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不断完善,对消费者的数据搜集和处理能力飞速提升,使准确地对消费者进行全息画像成为可能,可以无限逼近消费者内心需求,最终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做到阿里所说的“以心为本”。可以说,如果没有数据化的、云计算的、人工智能等商业基础设施,新零售是不存在的。同时,消费者的数字化后,拿一部手机进入零售场景,由于被数字化掉,对于零售,对于设计和生产,对于制造和物流,都会发生重大改变。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3D/4D打印、物联网等技术产生和日臻成熟,让C2B的订制化生产和运输成为可能,柔性生产、敏捷制造和大规模订制等制造模式变成现实。消费的拉动和零售的倒逼让供应链转型具有必要性,技术的进步则让供应链转型具有可行眭,同时也主动地推动着它的持续变革。

三、重构:云供应链将主导未来

新零售时代,供应链4.0的转型方向将是云化,数据和资源集成在云端,由HUB通过云计算来控制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供应链结构的终极演化形态将主要由零售端、生产端和云端三部分构成,链接的媒介是数据,核心的驱动就是云计算,“三位一体”服务于消费,打造超预期的体验,用户为体验买单。供应链将进化为云供应链(Cloud Supply Chain,CSC),零售端和生产端实时数据上传至云端,云端下发指令至生产端,生产端按需定产并交付产品。

在新零售时代,云供应链的三个主体都会有新的内涵:零售端――场景革命;生产端――私人订制;云端――数据控制中心(data control center,DCC)。

1.零售端:场景革命。

云供应链的零售端将带来无处不在的消费场景,无论是百货公司、购物中心、大卖场、便利店,还是线上的网店、各种文娱活动、网络直播,以及各种移动设备、智能终端、VR设备等,都将成为消费的绝佳场景。消费者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数字化技术打通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的各个碎片化场景和各个消费环节,实现深度融合。消费者将不受区域、时段、店面的限制,商品不受内容形式、种类和数量的限制,消费者体验和商品交付形式不受物理形态制约,真正做到无孔不入无所不能。

场景主要有两大作用,一是数据收集的超链接,消费者每一个行为数据和消费数据都会记录下来并实时上传,让消费者可以几乎随时“在线”;二是与消费者嬉戏的体验终端,能够有效地吸引消费者驻足、入店、体验以及购买。数据的本质,在于还原用户的真实需求;场景运营,则能让数据的本质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国美推进的“场景革命”和“全零售生态圈”将以国美电器作为核心和入口,通过全渠道,为消费者营造不同的消费场景,再以不同的渠道、场景、服务、体验等因素与消费者建立强链接。未来的门店,将混合融入电竞、网咖、影院等跨界业态,构建多业态结合的休闲娱乐场景,以适应客群年轻化趋势。比如通过构建生活美食结合的餐饮场景,如烘焙课堂、餐厅等形式,吸引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2.生产端:私人订制。

在过去传统零售条件下,对消费者画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各种调研只能完成模糊的画像。而基于大数据云平台可以对消费者诉求的深入挖掘,消费者实时“在线”,包括其性别、年龄、收入、特征等都可以进行素描,直至完成全息清晰度画像,消费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商品生产可以完全订制化。新技术的全面进步以及工业4.0时代的到来,也使生产商从“批量生产”到“私人订制”成为可能。

红领集团旗下的酷特智能开始尝试在服装领域做私人订制,经过13年的时间,以3000人的工厂为实验,建立了有上百万亿个版型的数据库,可以满足99%人类的体型,真正实现个性化定制,做到“一人一款、一人一版”。个性化定制最关键的就是每一件衣服,每个人都要根据这个人的体型打造一个个性化定制的版,这个版是可以掩盖这个人身体的不足,将这个人人体的优势发挥。

3.云端:数据控制中心(DCC)。

篇6

[关键词]供应链B2Bi集成平台

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一个集成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加强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联系,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和竞争优势。然而,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集成对许多企业都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供应链上各个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由于历史的原因是彼此独立开发的,没有考虑与其他应用的协调和交流,这些建立在不同标准、不同编程语言、不同平台和不同操作系统之上的信息系统产生了各种集成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沿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集成愈加复杂和困难。

针对供应链信息系统集成的面临的难题和行业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业务交互活动的特性,本文提出了行业供应链B2B集成的整体架构,建立行业供应链B2B集成平台来实现企业共同参与的公共业务流程,并由实现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与公共业务流程的衔接过程,这样就实现了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集成。

一、行业供应链B2B集成及其特征

B2Bi即BusinessToBusinessIntegration,指企业间的信息整合,即企业合作伙伴间,集合彼此的业务流程、应用软件、资料及Web功能,使参与的商业伙伴均能够即时获得相关信息,并予以回应,使企业充分协同作业并达到企业延伸,目的在于使得企业社群整体皆能获利。B2Bi关注于企业对外的业务流程集成,而供应链B2B集成主要侧重于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合作伙伴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整合。

通过分析,在行业范围内,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公共业务流程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和相似性,具体表现在企业间交互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企业间交互过程的相似性两个层面上,这就为实现行业供应链B2B集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依据这些特性,建立行业供应链B2B集成平台实现动态、可定制的公共业务流程,并对公共业务流程进行定制、维护、路由、安全、事务、监控等方面的管理,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通过使其内部业务流程接入并参与公共业务流程,实现供应链上企业间的业务流程整合。

二、行业供应链B2B集成整体架构

行业供应链B2B集成整体架构如图所示,由行业供应链B2B集成平台和两部分组成。

行业供应链B2B集成平台,是依据行业供应链上企业间公共业务流程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建立起来的一个对行业内公共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行业公共集成平台。如图,集成平台由行业总线和公共流程管理两大部分组成。行业总线负责处理集成平台与之间的交互,提供消息通信、安全认证、流程接入、数据转换和服务路由等基础服务功能;公共流程管理则是建立在行业总线的基础上,提供对公共业务流程的创建、维护、事例创建、调度执行、事务控制,以及监控分析等应用管理功能。

行业供应链B2B集成平台,是企业内部流程与公共流程之间的衔接点,屏蔽了企业内部应用系统的异构性和内部流程的差异性,同时保障了企业内部系统的安全性,使企业内部系统以一种统一、标准的形式接入到集成平台。

把需要参与公共流程的一个或多个企业内部流程经组织和处理后封装成标准的Web服务到集成平台,并由行业总线进行存储和维护;集成平台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动态定义公共业务流程,并存储在集成平台;企业通过选择集成平台上预定义的公共流程与企业内部流程衔接,动态定义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流程。

三、行业总线设计

行业总线选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和基于Web服务的SOA具体实现,封装了集成平台与之间的交互过程。行业总线内部组成结构主要由服务注册、流程接入和服务调用三个部分组成。

1.服务注册

供应链节点企业通过将封装好的Web服务到行业UDDI,完成服务注册,行业UDDI集中存储企业注册的Web服务,并向服务总线提供查询服务。

2.流程接入

供应链节点企业发起一个流程,并完成内部流程和流程的处理后,由向服务总线发起流程接入SOAP请求,SOAP接收到请求后交给SOAP消息处理程序解析,并验证请求的身份安全性和消息合法性,若通过验证,则初始化指定的公共流程,创建一个公共流程实例,并交给流程执行引擎调度执行。

3.服务调用

公共流程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不时地要与参与公共流程的企业信息系统进行交互,也就是公共流程中的某些活动的执行要调用企业的服务来完成相关的功能处理。这时,又公共流程活动向服务总线发起请求,服务总线根据服务ID首先从行业UDDI中获取到服务的WSDL,然后根据WSDL生成对端的SOAP服务请求,接收到请求后,调用企业内部系统的相关程序完成业务处理,把处理结果以SOAP消息的形式应答到服务总线,并最终反馈给公共流程活动,从而完成了对服务的调用,也完成了集成平台与的整个交互过程。

参考文献:

篇7

卡梅隆是企业绩效咨询公司锡基恩(CGN)合伙人及汽车业务负责人。这家企业的宣传资料称,锡基恩向国际500强客户提供全球运营、市场分析、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的专业咨询服务,业务覆盖美洲、欧洲和亚洲。

锡基恩在全球各地,包括欧美和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均设有办事处。在北美主要集中在肯塔基、密歇根等工业发达地区;在中国,锡基恩有上海和北京两个办事处;今年,锡基恩将在巴西开设新的办事处。

目前在中国,锡基恩已设立上海和北京办公室,核心业务深入汽车、重型机械等相关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其中,特别关注汽车行业的供应链集成、供应商采购、预测、合作管理、成本控制、运营分析和商业转型等多项专业领域。

2012年4月25日下午,北京丽晶酒店三层董事会厅,卡梅隆就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汽车供应链优化问题接受了《汽车商业评论》记者的采访。

卡梅隆目前负责锡基恩的全球汽车业务,同时领导全球供应链与运营服务部。他的教育背景是在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先后获得商业管理学士学位及MBA学位,并且是一名合格的特许会计师,先后在安永会计事务所、凯捷咨询公司以及毕马威会计事务所担任领导职位。

以下是本刊对这位在产业、会计以及咨询领域拥有30余年从业经验资深人士的访谈节录。

车市增长的趋势会继续

《汽车商业评论》:去年中国车市增长幅度很低,今年以来中国车市状况也不好,你怎么看待中国未来的汽车市场?

卡梅隆: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最高达到过52%,2009年是26%,去年放缓至3%,而对今年的预测,我们觉得应该能够达到8%到9%。

去年中国新车销售量1850万辆,美国是1100万辆,增长也在放缓。印度的汽车市场也是一直增长,但是增长率要低一些;日本今后的汽车市场还会恢复,但是它的增长不可能像印度和中国一样。

此外我们还列入其他几个因素支持对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的 预期:

中国汽车的人均占有量还是相当低,尤其和美国、德国相比;

中国未来的市场潜力在中西部,二、三级城市的用户也会继续购买车辆,今后的增长有80%将来自这种非一级市场——这意味着对于汽车行业来讲,地理上绝对距离变远了,产品和零件要从东部跨越到中部和西部,对供应链肯定会产生影响的;

跨国公司也继续在中国进行投资,去年中国进口车销量也上升20%。

关于预测未来的增长,不同的人或者机构有着不同的结果,我在这里列出了三种对未来的预测,第一种是3%-5%,第二种到10%-13%,第三种是14%-17%。

我认为中国国内汽车市场上的增长会继续下去,一段时间会放缓,但增长的趋势会继续,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增长型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公司将能继续在国内市场上实现增长,并有可能实现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

增长和竞争加剧挑战供应链

《汽车商业评论》:虽然增长,但是增长毕竟放慢了,而且对于各汽车公司来说,要想自己获得更好的增长,难度加大了,对于自己产品的竞争力要求更高,从供应链角度来说,成本、质量是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向。

卡梅隆:可以说中国的汽车行业会进一步发展,只有那些技术更为进步的企业能够生存下来。同时汽车企业需要提高他们的利润率,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汽车行业需要关注一个以前他们并没有足够关注的领域,那就是供应链的管理。

竞争加剧对供应链会产生影响。对于跨国企业和中国国内的汽车企业来讲,他们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要面对更复杂的供应链以及数量更多的供应商,可能国内汽车企业会出现一个整合的趋势。

要真正获得发展,它取决于在扩展业务的同时让价值链不断地集成和更高效,对供应商的可控性变得更为重要,取决于能否进行有效的管理,减少供应链中的变量。同时,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还意味着要对厂址和供应商的发展做出战略的选择。

供应链的集成,供应商能力的管理和制造足迹(把制造基地放在什么地方)战略,这三点对于汽车代工企业和供应商来讲都是同样重要的。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不断增长背景下,中国的汽车行业以及在中国的跨国企业,要想获得成功,这三点尤其重要。

如何更好地管理供应链

《汽车商业评论》:2010年的一个调查显示,被调查的车企中有7%在整合供应链,使供应链同步运转。这7%的公司,比其他公司的利润率高73%。对于汽车企业来讲,包括其他的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是,随着业务全球化,价值链变得更加复杂,如何能够更好地管理供应链?

卡梅隆:在全球排名前20的代工企业中,有5家是中国企业,这5家中国企业要想更成功,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全价值链管理、技术管理以及新产品管理上,这其中供应链是一个关键。

我们在管理供应链的时候,包括以下几个至关重要的关键因素:

总体拥有成本,供应链的反应时间,也就是说某一个地方,需要某一个零件或者某一辆车多长时间把这个零件派送过去;

供应链的变动可能性,这也是供应链的一个关键,我希望在什么时候需要多少零件,都会在相应的时间得到;

供应链的可预期度,是指汽车企业对供应链的掌控程度。

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他们的供应链一般来说成本太高、流程太长。但对于国内的汽车企业来讲,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因此需要改进。

整个供应链要进行协调管理,同时还要实现另外一个协调:即负责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之间,例如负责采购、交通、物流和制造这些部门的人员之间也要实现协调。

从我的观察看来,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倾向于把注意力放在协调不同的管理职能部门;但是对于跨国企业来讲,要想提高利润率,除了要协调不同的管理部门以外,还需要协调他们的技术,新产品的推出以及他们的全球市场。

供应商能力问题以及为什么

《汽车商业评论》:除了供应链成本太高,流程太长的问题,具体到供应商本身,你觉得中国本地供应商是否能够满足本地汽车公司的发展?主机厂如何来提升供应商能力?

卡梅隆:中国当地供应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产的技术质量上,另外就是他们的产能。对于产能,供应商需要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是不是能够满足需求,对于中国国内的供应商来说,绝大部分是处在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还不够成熟,可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投资。由于产能不足,他们可能和客户之间出现一些矛盾,他们会优先考虑大客户的需求。

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很多公司认为现在面临的一个主要的挑战就是供应商的能力问题。其中有一半受访的公司认为,供应商的能力和产品不足,给公司业务带来挑战;有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要减少他们供应商的数目;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企业不认为在印度、中国、巴西等新兴市场开厂,就可以获得更低的成本。

其实,汽车企业和其他设备制造企业或其他相似行业,在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面临相似的挑战,但其中有一个主要区别:在新兴市场,汽车企业和供应商之间没有建立起长久的信任关系,或者这种关系建立的时间不长。

不过,对于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来说,它们提出的一个共同问题是:主机厂对供应商的掌控程度,或者说可预期度不足。

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汽车企业没有掌握相应的信息,并且供应商往往夸大自身的产能和效率,对于代工企业提出的零部件需求,供应商无法满足。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和汽车企业以及设备制造企业共同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预测在哪些环节可能会出错,从而帮助企业预防和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

哪种体系有利于供应链管理

《汽车商业评论》:各汽车企业的供应商体系都有不同,比如日本丰田采取体系内的供应商;另一种模式则完全是放开,选择跟别的零部件供应商合作,这两种模式,哪种更有利于供应链管理的优化,有没有优劣之分?

卡梅隆:第一个模式就是一个纵向合作的模式,也就是说端对端的模式。但实际上丰田公司最初是一个典型的拥有多家合作商和供应商的公司,它当时的模式是和外界的供应商进行合作,但是把供应商当成自己集团的一部分,为这些供应商提供培训,帮助他们持续地发展,甚至派自己的人到供应商解决他们的问题,虽然供应商是独立的公司。

这原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美国很多汽车企业一度效仿,但是近些年不是很成功。因为在合作关系中,双方不得不经常面临价格的谈判,有可能会丧失合同。所以现在就是向另外一个模式发展,比如说福特,它选定了数量较少的优惠供应商,这些供应商和福特组成了一个联合体,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长久。

这样一个模式是现在的趋势,也更有效,因为它可以鼓励这些供应商投资于技术,投资于一些新的想法和汽车企业进行直接的合作,并且在他们向高端发展的过程中与整车企业分担压力。

篇8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绿色物流;环保意识;环境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2.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ed with the conception and implement meaning of green supply chain, then summarized different problems arised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enterprises implementing the green supply chain, and finally brought up fwith five corresponding five solutions from the angle of building green corporate culture and strategic partners, playing the regulation role of government and enhancing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tter and faster construction of China's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Key words: green supply chain; green logistic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environmental benefits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源于传统供应链,又高于传统供应链,是将“绿色”和“环境意识”融入整个供应链中,以达到绿色制造的目的。它以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由此可见,绿色供应链实质上是供应链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结合的产物,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同时又在保护资源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实现供应链成本的最小化。所以绿色供应链是一种致力于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的一种科学先进模式。

1绿色供应链的基本内涵

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绿色设计、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物流(包括逆向物流)、绿色营销和绿色回收。

1.1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考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绿色设计对产品的功能、性能、质量以及开发周期和成本进行综合考虑的同时,将无废物、可回收技术以及3R(Reduce, Reuse, Recycling)引入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从而实现产品最优化和成本最小化,并把对环境和资源的伤害程度降至最低。

1.2绿色供应

整条绿色供应链的源头是原材料的供应,因此,选择、使用绿色材料对于绿色供应链的实现至关重要。绿色原材料是指那些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制造以及产品使用和回收过程中低能耗、噪音小、无毒性,对环境和资源无害或低害的材料。这就要求企业寻找具有环保意识的供应合作伙伴,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同致力于绿色标准的建设与维护,设计开发使用绿色原材料,协同推动绿色生产。

1.3绿色生产

绿色生产就是将环境战略应用于整个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实施绿色生产的关键是技术和管理。具体说来,首先技术上,企业要实现绿色经营战略,就要在产品流程上采取全新的设计理念,采用创新的生产技术进行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在此过程中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其次管理上,要加强绿色观念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渗透和实施,强化监督管理,确保绿色生产有序高效进行。

1.4绿色物流

企业的物流活动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中的全部活动,它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逆向物流构成。而绿色物流就是在整个物流活动的储藏、包装、装卸、运输、流通加工以及废弃物处理环等环节,以绿色观念为基础,采用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和资源利用技术,降低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1.5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绿色供应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市场营销发展的新阶段,绿色营销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是一种兼顾生态保护的一种新的营销思维模式。绿色营销即供应链企业在市场调研、产品研发、产品定价、销售等营销活动过程中,以重视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理论为指导,使企业在实现产品销售的基础上,承担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绿色营销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同时有助于提高企业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百利而无一害。

1.6绿色回收

绿色回收是绿色供应链管理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传统供应链结构中,回收阶段已经处于供应链的末端了,这势必产生大量的淘汰产品和废弃物,因此重视绿色回收对于整个绿色供应链的实现相当重要。同时,撇开传统观念,这个阶段不仅仅是供应链的尾声,更是新的物流的开始,针对此,企业更应重视绿色回收,从而为下一周期的物流做好准备。

2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意义

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以环境理念为指导的绿色供应链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意义重大。

2.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绿色供应链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通过对废弃物和淘汰产品的回收利用,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采用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又能节约运营成本,还能节能减耗减少污染,这样,通过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在无形中得到了顾客的青睐,对于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优势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2.2有利于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

绿色供应链从传统供应链思想出发,在整个过程中融入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思想,不仅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生产制造阶段,甚至在回收阶段都十分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绿色供应链的实施可以有效的保护资源和环境,起到减少甚至消除环境污染的作用。

2.3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但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日益突出,资源日益紧缺,环境污染严重,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实施绿色供应链,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维持生态平衡,同时也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篇9

关键词:供应链响应 度量 影响因素 成效

供应链响应的界定

基于不同的研究情境和目的,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供应链响应定义,总体来看,其定义主体大致经历了由单个企业至供应链整体的过程,本研究在系统整理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目前具有代表意义的供应链响应定义列于表1,并将供应链响应的定义划分为三大类,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一)基于资源特征的定义

基于资源特征对供应链响应的定义以资源基础观为理论基础,认为供应链响应是单个企业或供应链整体的一种资源或能力。Gatalan和Kotzab(2003)认为供应链响应是基于获得和理解市场真实信号、及时回应和适应的能力。Chen等(2004)将供应链响应定义为“为满足客户需求,制造企业及时响应的行动能力”。Hult等(2006)则认为“供应链响应是制造系统或组织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

(二)基于流程或行为方式的定义

基于流程或行为方式对供应链响应的定义强调供应链响应是一个过程或一种行为方式。如Harriaon和Godsll(2003)将供应链响应定义为“为满足客户购买行为,通过一系列的供应链过程来规划和控制物料流动的过程”。Bernardes和 Hanna(2009)在总结了前人大量供应链响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供应链响应是在外部变化出现时及时应对变化的系统行为”。

(三)基于目的或结果的定义

基于目的或结果的定义强调供应链响应为企业及供应链整体带来的利益,这类定义常见于早期对供应链响应结果研究文献。Black(1992)提出“供应链快速响应是企业间联合进行计划与预测、销售点预测、物流系统规划,以降低库存的合作关系” 。 Lowson(1996)认为供应链响应是通过合作布置设施、信息有效地交流和合作各方的高度信任,从而使供应链中的成员达到利益最大化。Christopher(1998)则提出供应链响应是为获得基于时间的竞争优势而开发的快速系统。

理论和实践界对供应链响应并没有形成共识,但也存在一定的共性:首先,绝大部分学者认为时间是响应的具体体现之一,即强调快速性;其次,大部分学者认为响应与系统外部的事件,如供应、需求、市场环境变化有关; 再次,供应链响应也强调系统内部合理的流程和行为方式,这是实现供应链响应的基础。

供应链响应的度量

供应链响应的度量可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基于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对响应的度量;另一类是基于供应链整体的供应链响应测量。

(一)基于供应链节点企业的测量

基于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对响应的测量是供应链响应的主流测量方法,主要是以制造企业为核心,对上游供应商响应制造商或制造商响应现有客户进行测量,如Young和Varble(1997)在其供应商、制造商关系的研究中,采用告知服务时间、提供合适服务、提供帮助和需求的及时回应四个测项对供应链响应进行测量,这一测量方法被后来的很多研究采纳。Squire和 Cousins(2009)在对供应商制造能力对供应链响应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供应商快速响应咨询和解决问题、供应商快速响应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变化、供应商以客户满意的方式响应需求的变化、供应商快速吸纳新产品开发的信息对响应进行测量。

(二)基于供应链整体的测量

基于供应链整体的供应链响应测量是将供应链内企业间的行为作为内部行为,系统外部则为最终客户等,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运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领域。Kim,Cavusgil and Calantone(2006)在对信息、创新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中、Kim和lee(2010)在对战略合作和供应链响应问题的研究中,均采用三个指标:供应链整体应对外部环境及客户需求变化情况、供应链竞争战略的适时改变、供应链开发新产品的速度对供应链响应进行测量。Wareham等(2005)在对数字供应网络研究中,采用产品引入的速度快、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的供应、根灵活安排供应三个测项对供应链响应进行测量。

总体来看,目前从供应链整体对供应链响应进行测量的文献非常少,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如果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边界在哪里?如何确定?另一方面,如果将供应链响应作为一个整体测量,研究者应以供应链上的哪个企业为核心获取研究数据?还是应测量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目前也不清楚,因此将供应链作为整体进行供应链响应测量的研究基本停留在案例研究、理论探讨阶段,也有部分研究进行量化的建模分析,而基于统计数据的实证研究非常少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对供应链响应的测量大都没有划分维度,在测项内容上也没有达成共识,但基本将时间指标作为一个重要的测项。Reichhart and Holweg(2007)和Bernardes and Hanna(2009)在总结了前人关于供应链响应的研究后,认为供应链响应应从产品、组合、量和发送四个维度对供应链响应进行测量,但并未提出合适的测量量表。

供应链响应的关键影响因素

供应链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一直是运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研究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梳理现有研究文献发现供应链响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可划分核心企业内部因素,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因素两大类。

(一)核心企业内部因素

这类研究认为供应链响应的关键影响因素来自于企业自身的生产和管理因素。如Hine(1998)的研究表明制造企业内部的制造柔性是影响供应链响应的关键因素; Womack和Jones(1996)的研究表明:企业内部的库存状态能影响生产前置时间、有效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供应链响应;Feitzinger和Leee(1997)的研究表明产品模块化能降低生产的难度,提高生产速度从而提高供应链响应;Eng(2006)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内部跨部门的合作、信息共享和共同信任能有效提高供应链响应。陈建安等(2006)实证了企业内部的横向整合、业务分权对顾客响应速度的影响。

(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因素

这类研究主要探讨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对核心企业供应链响应的影响,如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便于适时了解客户需求和供应市场变化,能有效降低不确定性,从而提升供应链响应(Gunasekaran和Ngai,2004);组织间的一体化能增进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从而提高响应(Perona和Saccani,2004);空间布局一体化和物流系统的协调能有效缩短在途运输时间从而提高供应链响应(Reichhart和Holweg,2005)。

上述供应链响应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主要从核心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因素展开,未考虑政府相关政策、经济环境、物流基础设施配套等供应链外部因素的影响,且大多基于案例研究和理论探讨,在影响因素的范围和研究方法上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深化。

供应链响应成效

供应链响应成效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这方面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从理论探讨到实证研究的过程。Stalk(1990)在其论著中提出了“基于时间竞争”的观点,并认为时间是提高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响应提升竞争优势源于压缩生产和流通流域的时间、快速开发合适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增加产品品种、有效形成价格差异,有利于开拓新市场,并提高顾客的忠诚度,从而形成竞争优势。Eng(2006)通过来源于英国高科技企业的179份有效问卷的实证研究表明,供应链响应能显著提高企业绩效。Kim、Cavugil和Calantone(2006)通过184份来自美国供应链和物流经理的有效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供应链伙伴间的响应能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绩效。廖成林、裴友朋(2008)通过158份有效企业问卷数据的分析,证实供应链响应能力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绩效。

结论

供应链响应可以提高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市场绩效和竞争优势,因此深入研究供应链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国外供应链响应研究虽然已有20余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当前供应链响应的内涵未形成一致性观点,而这种不一致也直接导致了供应链响应测量指标体系难以统一,此外,目前大部分研究均将供应链响应作为单维度进行测量,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仅用单维度对供应链响应进行测量难以反映供应链响应的本质,因此,供应链响应的内涵、维度构成和测量指标体系均有待进一步完善。其次,在供应链的前因变量研究上,目前主要基于核心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因素展开,事实上,政府相关政策、经济环境、物流基础设施配套等均可能对供应链响应造成影响。此外,前因变量对供应链响应的影响机理研究尚未展开,这些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予以加强。再次,在研究方法上,供应链响应研究目前以案例研究和理论探讨为主,仅有的实证研究大多基于发达国家企业的调研数据,其研究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尚处于发展中的我国企业,因此在后续研究中需要加强实证研究特别是基于中国背景方面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Bernardes E. S. and Hanna, M.D. A theoretical review of ?exibility, agility and responsiveness in the operations management literatu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09

2.Eng Teck-Yong,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ediating role of cross-functional coordination on the linkage between organizational norms and SCM performance.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6

3.Kim, Cavusgil,Calantone.Information system innovation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channel relationships and 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6

4.Reichart. A. and Holweg, M., Creating the customer-responsive supply chain: A reconciliation of concep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07

篇10

关键词 线上供应链金融 优势 风险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推动下,2015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已超10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可以达到约15亿万元。随着2016年初,人民银行在《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 ,供应链金融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一大发展的新态势。

国内供应链金融业务最初源于1999年,深圳发展银行率先提供此服务,供应链金融以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交易项下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为依托,以交易项下的未来现金回笼为还款保障,由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满足企业综合金融服务需求。简单来说,就是金融机构通过核心企业将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为其提供灵活金融产品的一种融资方式。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站在供应链全局的角度,为协调供应链资金流、降低供应链整体财务成本而提供的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随着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相互渗透日益加深,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加快了线上化操作的步伐。

1线上供应链金融

胡跃飞(2007)根据业务实践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银行根据特定产品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供应链主导企业的信用水平,以企业贸易行为所产生的确定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配合银行的短期金融产品和封闭贷款操作所进行的单笔或额度授信方式的融资业务。供应链金融的构成要素主要包含金融机构、融资企业、核心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基于第三方B2B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中,还包括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等。

经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重要性。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忽略了资金流这个关键因素,深圳发展银行最早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此业务通过银行服务平台与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仓储管理平台无缝衔接,将企业间交易引发的商流、资金流、物流展现在多方共用的网络平台上,实现供应链服务和管理的整体电子化,为企业提供无纸化、标准化、便捷高效、低运营成本的金融服务。

“上供应链金融”,将物化的资金流转化为在线数据,无缝嵌入核心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在线连接供应链核心企业、经销商、供应商、物流公司和银行,把供应链交易所引发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时传输与展现在共同的数据平台上并可授权共享。银行提供电子银行服务,上下游企业在银行有多少授信额度、多少库存、销量流转如何等,一切都是实时可见的,且可授权共享。线上系统与核心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对接之后,企业即可在线下订单、签合约、选择融资与否、在线出账、支付结算和还款。同时与物流公司对接,物流监管公司可以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实现全国各处分散监管驻点的统一管理。概括地讲,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对接嵌入,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得以完整实现“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所有功能在线提供、在线使用,这种将金融功能无缝嵌入供应链实体经济流转流程的安排,为供应链参与各方提供了一个多方协同共赢的平台。线上供应链协同模式如图1。

图1 供应链协同模型

2线上供应链金融分析

2.1线上供应链金融优势分析

(1)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了成本。线上供应链金融使得融资、赎货和还款等行为全部通过网银,线上实现。使得融资审批时间缩短到不到一小时,赎货(还款)审批时间缩短到几分钟,银行资金的获取从以工作日计变为以分钟计,大大提升了供应链效率。

(2)信息共享,风险降低。在供应链企业间,授信额度、库存、销量流转等数据在网络平台上清晰罗列,使得上下游企业能够更加合理、快速的安排采购、排产、销售等各项活动;在物流公司中,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与物流公司对接,使得客户能在线办理业务,物流监管公司可通过线上系统实现全国分散监管驻点的统一管理;在银行中,通过此系统银行能够实时监控抵/质押品情况,以及供应链运作效率等;以上三方面的信息共享,大大降低银行的坏账风险与供应链风险。

(3)实现供应链线上协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核心企业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商务活动高度融合,包括企业内部“产\供\销”协同,以及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企业与物流之间的协调工作。

2.2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瓶颈分析

(1)产品与业务易被模仿。在行业中,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内的银行融资产品有很强的易模仿性和同质性,基本不存在市场壁垒。所以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创新的差异化产品与服务。

(2)缺乏统一的商品编码,协作的操作平台。目前,除了深圳发展银行自主研发了一套标准商品编码,国内其他银行未有完善的相关体系。且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需要买卖双方的ERP系统和银行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接。但是,目前国内其他银行线上融资系统基本上是银行内部的独立操作系统,无法与供应链上多方实现对接和交互,主要提供线上数据录入功能,客户需线下提交纸质审批资料并加盖公章,审批过程仍在线下进行。

(3)信息的不确定性。由于供应链的共享信息都是由各节点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提取和集成的。各节点企业可能会隐藏一些敏感信息和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或者为提高客户的购买欲,夸大一部分信息,使信息失真;另一方面由于安全漏洞和病毒、间谍软件等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在处理过程中因使用技术不当、信息转化标准体系不一致等问题,而带来信息失真的风险。

(4)银行内部操作风险增加。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应用全部平台化信息化,这对银行员工的素质要求、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要求大大提高,同时对于参与的中小企业数据处理能力、操水平要求也更加严格。但是,目前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3完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对策建议

(1)加大产品研发与创新,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操作技术水平。只有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才能满足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对线上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投入研发力度创新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

(2)优化风险监测管理系统,加大硬件与软件支持。建立完善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监测管理系统是对线上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实施有效管理的必要手段,即通过对线上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指标进行搜集整理,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为有效控制风险,商业银行需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为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及时做好硬件与软件的更新、维护工作,采用安全系数较高的信息管理技术手段,防范各种可能因素,维护银行与客户的信息安全。

(3)建立风险的防范协同机制。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有效运作需要供应链各成员的协同合作,银行与各成员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发挥自己核心领导作用,主导下建立线上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的防范协同机制,集合多方的力量共同对线上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进行管理。核心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加与商业银行沟通,减少外部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4总结

线上供应链金融是核心企业、中小企业、物流企业、商业银行等多方主体参与的复杂系统,“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的特性更是增加了系统的整体风险,但是线上供应链金融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线上平台建设程度的提升有利于链上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强信息的共享、提高电子化处理,这些都有效地填补了现存供应链金融的不足,将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又一创新路径。线上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针对供应链交易的业务特点,以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的真实交易为前提,以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为信用保证的一套创新融资方案,因此,核心企业的资信状况和与中小企业的交易关系成为商业银行控制信用风险的重点。供应链上参与的成员企业应该互相合作,建立风险的防范协同机制,共同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胡跃飞.供应链金融―极富潜力的全新领域[J].中国金融,2007(22):38-39.

[2] 中信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手册[M].2010.

[3] 苏晓雯.基于协同论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度分析[J].财经论坛,2012(3):120-121.

[4] 史金召,杨云兰,亓晖.供应链金融概述及发展趋势[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4(4):14-18.

[5] 刘迎欢,史臣旭.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探究[J].金融天地,2012(3).

[6] 孙爱丽,刘淑珍.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研究线上供应链金融[J].商业时代,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