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出口范文

时间:2023-03-14 15:08: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贸出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外贸出口

篇1

受人民币升值、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2008年广东外贸出口增长步伐大幅放缓。广东省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8年广东出口404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9.4%,增幅回落12.8%,增幅比全国低7.8%。金融危机也导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遭受重挫。2008年,广东加工贸易出口2612.6亿美元,增长6.1%,增速比上年大幅回落12%。其中来料加工出口增长9.2%,回落13%;进料加工出口增长5.3%,回落11.7%。2009年1-7月,广东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3127.05亿美元,同比下降19.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其中出口1849.94亿美元,下降18.0%;进口1277.10亿美元,下降22.1%。实现外贸顺差572.84亿美元,同比下降7.2%。据广东省外经贸厅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省2009年上半年进出口降幅不仅逐步收窄,且进出口、出口、进口三大指标均降幅连续5个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出一系列积极迹象。

目前广东的外贸额占全国的1/3,是全国的出口大省。广东传统的出口商品有家用电器、纺织服装、鞋类、家具、玩具、箱包、塑料制品、陶瓷等,其中,机电产品占全国出口量的50%以上。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欧盟、美国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出口持续增长,如中东地区、非洲、印度、拉丁美洲、韩国和俄罗斯等。如2006年,中国香港、美国、欧盟、东盟、日本五大主要市场占了广州出口额的八成左右。对广东来说,虽然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面临的外贸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因为许多加工出口的企业都是以低附加值和来料加工为主,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要么经营困难,要么难于生存,产业升级任重道远。

金融危机下制约广东出口的不利因素

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爆发至今,虽然全国乃至广东的出口情况已发生明显的好转,广东的经济恢复不断加快,但除了推行“双转移”等措施提高出口产业、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外,外部市场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外部需求疲弱且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当前形势下,对我国外贸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部需求严重萎缩。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景气造成本国国内消费者信心指数、国民消费水平、商品库存水平严重下降以及失业率提高,对外表现为进口需求急剧减少。

随着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我国外贸依存度迅速提升,从1980年的12.5%提升到2007年的66.3%,远高于美国、日本20%左右的水平。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一方面表明国外市场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另一方面则表明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风险和不稳定性因素。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珠江三角洲是高外贸依存度地区。目前,广东的外贸依存度高达155%,几乎是国内其他省份的几倍多,其中深圳、东莞、广州、番禺名居前列。这充分说明广东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依赖性大,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高。因此,外部需求的疲弱和不稳定,尤其是欧美经济的景气与否,将直接影响这一地区的生产与出口。

(二)出口企业出口风险增加

1.汇率风险。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元的汇率不但没有贬值,反而强劲升值。2008年7月到9月,人民币升值了7.38%。虽然后来随着美元的走软,人民币也有所回落,但到2009年2月,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出口企业的困难加重。币值曾经坚挺的欧元也难逃金融危机的洗劫,欧元区的经济衰退也使欧元出现贬值。人民币不断升值的结果除了导致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价格竞争力外,还使外贸企业的实际出口创汇能力下降。而且,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层面上看,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消除,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低增长率在客观上和我国经济增长目标在主观上也给人民币的升值增加了压力。

2.收汇风险。在金融危机下,不仅国外进口商的信用大为下降,银行信用也令人担忧,以往对出口商来说最有收汇保障的信用证支付已不再被追捧,出口企业更倾向于T/T(电汇)的方式(即买方预付20%-30%的货款作为订金,余款货到支付),信誉较差的进口商甚至出现了赖账的行为。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出口业务的合同坏账率达到5%,而国际平均水平仅为0.25%。另据权威机构对国内1000家外贸企业的调查,68%的企业有过因贸易对方信用缺失而利益受损的遭遇,其中损害最严重的就是信用风险所造成的拖欠货款和合同违约。中国企业“应收账款延迟收付”的比例已超过50%。如果出口企业在出口业务中忽视对进口商资信、支付能力、履约记录等方面的调查,不重视出口风险管理,就有可能在采用T/T、托收这些风险较大的结算方式时遭受货款两空的危险。

3.价格风险。一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与国际市场的供求变化休戚相关,而主要进口国的国内需求对进口商品的价格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换言之,出口商品价格的高低与进口国的经济兴衰密切相连。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外买家的交易条件变得苛刻起来,有的拒开信用证,有的延长付款周期,有的减少订单规模,有的提出降低价格等等。除了给我国出口商带来更多的出口风险外,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直接导致出口商出口收入的减少和利润的下降。一方面,国内生产原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出口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出口数量和价格的下降则导致出口创汇减少,外加人民币逐步升值,出口商的出口业绩可想而知:一是出口商品换汇成本不断上升,二是出口利润微薄或面临亏损,三是出口创汇率不断下降。

(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且非关税壁垒成贸易保护主要手段

从历史上看,非关税壁垒是在世界市场问题尖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1929-1933年、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接踵而至的经济大萧条把以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的贸易保护主义推向新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采用的新贸易保护措施就有10多类,它们都表现出浓厚的隐性非关税手段色彩,如地区经济主义、劳工标准、环境保护、强化反倾销、知识产权、人权标准等。进入21世纪后,“二反一保”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

从贸易保护手段看,反倾销仍是国外对中国使用最多的贸易救济手段。中国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上反倾销最大的涉案国便是最好的证明,而美国和欧盟也成了反倾销的主要提起者。中国遭遇反倾销的特点之一是:涉案产品范围不断扩大,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机电等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众所周知,广东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其中的服装、鞋类、家电产品的出口居国内前列,这些都属于涉案反倾销的主要产品。与此同时,广东的另一出口强势电器及电子产品则受到了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成了进口国贸易保护的理由和借口,严重影响了广东电子电器产品的出口。

内外贸对接对广东出口企业的有利影响

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及时搭建的“内外贸对接”平台以及推行的一系列扶持外贸出口的优惠政策,不仅有利于出口企业实施“内外贸”战略,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而且有利于出口企业走出危机困境,恢复昔日的出力。对于以出口加工型企业为主的广东,内外贸对接对广东出口企业的有利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打开国内市场且扩大商品销售

由于国内、国际市场是两个在营销操作上完全不同的市场,不仅产品有所不同,货款结算、客户要求、质量标准、销售渠道等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我国的外贸企业一直以来对国内市场视而不见或不够重视。内销在行业内曾经被视为是推销“外贸库存”的渠道。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外部定单的萎缩,内销的作用才逐步被出口企业认识和重视,有的把内销作为外销的临时补充,有的把内销市场作为长久的市场战略。在各级政府及行业组织的支持下,广东的许多出口企业已着手组建内销渠道,涉足与外销不同的经营领域,尝试与外销不同的经营方式,积极参与政府和行业组织举办的各种内外贸对接会,如广交会、在东莞举行的首届外博会、外贸企业产品内销订货会和“外贸专柜”等,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信息,争取在短期内熟悉和打开国内市场,弥补国外市场的需求不足,扩大商品销售。

(二)有利于出口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1.客户信用风险降低。出口企业开拓内销渠道所涉及的客户主要是国内的商、批发商和大中型零售商。由于同处一国境内,这些客户的经营规模、经营状况、资金实力、履约情况等与信用有关的背景和资料,出口企业都可通过国内相关部门获得。因此,与国外客户相比,对客户的信用情况的了解及其信用等级的评估显得方便和容易。同时国内的客户,其中绝大多数是全国或是区域性大中型本土或外资零售商,其经营实力较强,市场影响力大,信誉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客户的信用风险。

2.结算风险下降。主要包括支付风险和汇率风险。国内交易虽然没有使用信用证,但对出口商来说,收款风险反而下降。在目前国家“扩大流通、促进消费”的政策影响下,在国家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及相关流通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共同支持下,中国超市联合采购交易联席会议的成员企业,在2008年4月赴广东主动对接“世界工厂”时,首次打破国内对供应商不利的交易制度,宣布对出口加工企业执行“三不政策”,即所有的采购商品一律不收取“进场费”等通道费用、所有采购一律支付现金没有付款账期、所有的采购商品一律不退货。这一举措一方面降低了出口企业的结算风险,同时也消除了出口企业对交易规则的顾虑,有利于内外贸更好更快地实现对接。另外,由于是以人民币结算,避免了使用外币的汇价波动风险。

3.质量门槛降低。在我国,采用国际质量标准体系对企业进行系统管理和产品

取得国际质量标准认证的出口企业只限于大中型出口企业,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由于产品质量达不到美国、欧盟等国家质量标准而丧失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经济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优势对国内产品设置了较高的质量门槛,从而把一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同类产品阻挡在其国门之外。我国出口的一部分商品,尤其是电子电器产品,面对发达国家对这些产品在环保方面的额外技术要求,倒不如把产品对准质量门槛低些的国内市场,既可避免国外的反倾销报复,又能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广东是电子电器产品出口的大省,有全国知名的家电出口企业,但对许多缺乏资金又缺乏技术创新优势的中小企业来说,如果产品质量符合国内要求,内销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既可以丰富国内的商品供应,也可以弥补部分国际市场的损失,稳定企业产品的销量。

4.价格风险下降。内销产品的价格波动一般不会像出口产品那样大,影响它的主要是国内的市场因素。许多出口产品虽然在国外畅销,但在国内不为人知晓。国内消费者只限于在国内的一些推销外贸库存商品(如衣服、鞋类、箱包等消费品)的商店接触到外销产品,且往往是过季的处理品,常以一口价或打折作卖点。因此,在大多数消费者的印象中,内销的产品通常是滞销的中低档产品。其实我国很多出口企业的研发、加工、设计能力很强,商品的质量不仅符合进口国的技术标准,有的还获得国际认证,在国际市场上价廉物美,深受进口国消费者的欢迎。只要出口企业产品质量好,定价合理且符合市场需求,内销的价格可能比外销高很多。如果是知识产权类的产品,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定价的自由度更大,利润会更高。对外贸企业来说,学会“两条腿走路”不仅可以开拓国内市场,而且可以降低价格风险,提高经营效益。

篇2

2009出口完成既定任务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同比下降13.9%。全年贸易顺差1960.7亿美元,减少34.2%。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充满不确定因素,外贸出口持续低迷之际,去年全年中国进出口降幅收窄到了20%以内,且在世界贸易中所占份额从8.86%上升到了9%以上,用商务部副部长钟山的评价来说,就是“中国外贸完成了保市场、保份额的既定任务”。而且,中国1.2万亿美元以上的出口规模,已经可以超越德国、锁定全球最大出口国的地位。

在我国外贸最为困难的一年,能交出这样一张成绩表,其实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在国际市场上,国际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结束了2009年一季度呈现的自由落体式的下滑态势,有利于国际市场需求的低位企稳。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落实出口退税、大力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和融资担保,在上海、广州等地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推进贸易便利化等,显出了不俗的效应。以出口退税为例,在2009年出口商品中,出口退税率所涉及的商品合计出口6760.2亿美元,同比下降16.4%。其中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降幅均小于同期总体出口降幅16%的水平。工信部认为,提高出口退税率政策在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最乐观预计:一季度出口将增20%

作为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在去年年底出现拐点,令很多人对外贸形势开始乐观。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表示,从阿里巴巴平台的海外采购商询盘、搜索等指标看,海外采购商对中国产品的采购信心在恢复。预计今年1季度中国外贸出口将急速反弹,同比增长达20%,整体有望逼近2008年初的水平。根据阿里巴巴平台2009年4季度的数据,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消费市场的回暖速度超过预期,目前对中国采购询盘增长最快的是食品和饮料、包装和印刷、美容及个人护理等。“至少,网上贸易复苏的进程超过了传统市场。”

这显然是近期对中国外贸走势最乐观的判断了。目前的多项数据也都在支持这种情境成为现实。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其中发达国家将增长1.3%,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将增长5.1%。同时,各国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也取得明显成效,反映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和风险程度的LIBOR/OIS利差和TED利差,已经大幅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

不过,这些利好因素并不能掩盖诸多不确定性的存在。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认为,2010年外贸形势会更复杂,这表现在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国际需求的不确定性、我国外贸政策的连续性以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上。具体而言,目前世界经济的复苏是比较缓慢的,外需一时之内恐难实现大幅反弹。而且,在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提出重振制造业,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可能继续通过本币贬值等手段争夺国际市场,这就使得中国出口商将处于一个在中高端领域和传统优势领域“腹背受敌“的局面,竞争压力有增无减;此外,受经济复苏的带动,2010年全球资源和能源需求将有所回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出现高位震荡,将明显推高企业出口成本,加大经营风险。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另一个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在各国经济谋求复苏的过程中,出于自顾的考虑,各主要经济体肯定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继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这就使得中国要通过外部市场消化庞大产能的难度加大。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国集团中已经有17个国家总共推出了约78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47项已经付诸实施。去年前三季度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88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超过100亿美元。于是,在去年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确定的2010年商务工作十项任务中,“妥善应对国际经贸摩擦”就赫然列在其中。

调结构不宜操之过急

商务部对2010年外贸发展前景的看法要比阿里巴巴谨慎许多。去年年末,钟山在中国开放经济高层论坛上表示,只要国内外形势不发生重大变化,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是完全可能的。他也指出,作为贸易大国,现在我们是“大而不强”,因此今年在保份额的同时,外贸要下大力气调结构、促平衡。

这种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的判断由来已久。就出口结构而言,曾有商务部官员表示,总体出口额并不能说明中国外贸企业的强大,因为在中国的出口中,有六成来自外商控股企业。与强调产品技术、品牌、售后服务等附加产值的国外企业相比,即便是中国本土最优秀的出口企业,也有着一定的发展差距。此外,中国出口超过德国,一定程度上也和两国的出口产品结构相关。中国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德国主要出口装备制成品,在金融危机时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冲击较小,而由于新开工项目的减少,全球对装备制成品的需求下降。因此,中国出口规模可能会一时超过德国,但后期是否很快会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交出“第一”的交椅,还很难说。总之,无论从出口产品的结构、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产业核心竞争力来看,中国这个“出口第一国”难免有些底气不足。

篇3

一、绿色壁垒发展的最新特点

自绿色壁垒产生以来,国际贸易中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地位不断上升,出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市场准入限制也不断增强,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近两年绿色壁垒呈现出新的特点。

1、发达国家出台的绿色壁垒标准和限制增多。近年来,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名目繁多的绿色壁垒。以日本为例,其对进口大米的检测项目由原来的42项增加到了现在的一百多项,这些标准几乎都因产品本身质量、包装材料、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要求而与生态环境问题相关。加入WTO以来,欧盟以食品安全为由,特别是因为食品和动物饲料中存在的兽医药品残留物,停止从我国进口动物源性食品。美国对牡丹苗木的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在原来限制存在植物病虫害的苗木通关外,现在又增加了针对植物真菌的细菌培养检疫,而我们的花农仅仅对苗木进行冲洗,对一些杀菌剂的运用不够科学规范。美国的口岸检验一旦发现了有植物真菌,不符合美国条例规定的特殊要求,货物就将被扣留,然后以改进、退回或者销毁三种方式处理。山东菏泽的对美牡丹苗木出口就因此新制度而损失惨重。

2、绿色壁垒的仿效效应。出于贸易保护考虑,一个国家出台的一项绿色壁垒,很快就会被其他国家仿效。我国输美商品木质包装由于含有天牛病虫而受到限制,此后加拿大、英国也马上仿效美国对我国的木质包装进行限制;德国对采用偶氮染料染色的服装和纺织品采取限制进口措施,日本、法国、荷兰等相继仿效,制定法规禁止含有有毒有害残留物的服装纺织品进口。

3、绿色壁垒中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增多。如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皮革的PCP残留量、陶瓷产品的铅含量、汽油中的含铅量、烟草中的有机氯含量、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用于包装的物料的可回收利用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用量、服装纺织品的染料指标等,进口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近年来都制定了许多强制性标准。《欧盟传统药品法案》正式生效后,法案规定对欧盟市场出口药品的生产厂家必须通过欧盟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准则”(即GMP)审查,出口药品的质量必须符合欧盟药典标准,欧盟的进口商必须办理药品进口许可证,这些规定给我国中药出口欧盟设置了更高的门槛。

4、关于商品生产加工过程及相关生态环境的绿色壁垒增多。这些绿色壁垒已不限于历来对商品本身的品质要求,为一些国家出台新绿色壁垒提供了新理由。如美国建立了一整套鉴别危害并控制危害措施的管理体系,即HACCP计划,对出口到美国的水产品、果汁、蔬菜,从种植、收获、包装、运输,直至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限制,同时也对包括水质、肥料、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及卫生状况、仓储、运输工具清洁卫生状况等进行全方位管理控制,以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在欧盟,2004年6月30日起各成员国将禁止市场上销售含蓝色素的皮革制品及纺织品。这一“绿色壁垒”就是要求裘革制品企业使用环保型皮革化工材料,势必限制欧盟外国家对欧盟相关产品的出口。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

(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我国环保法规与标准、尤其是与经贸有关的法规尚不健全,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发达国家所设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已产生较大冲击,产生的负面影响已远超过“反倾销”。

1、对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国家,而这些国家都有严格的环境标准,使我国传统商品出口遭受严重的打击。从当今世界产品出口结构来看,绿色产品比例日益增加,对于以“污染严重”的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中国来说,无疑会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我国现状,许多出口商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国家和地区制定的较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将直接导致我国出口贸易被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产品的出口范围逐步缩小。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东盟、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出口额已占到我国出口总额的80%左右。然而,这些国家在技术上都拥有雄厚的实力,所以更愿意使用绿色壁垒来限制我国的出口。而且这些国家大多是WTO“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具有更多的特权和优势。因此,我国生产的出口产品如不能达到这些严格的标准会失去很大一片市场,从而影响我国的出口数额。从横向上看,涉及我国出口的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医药产品等众多产品类别;从纵向上看,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以及废弃物处理、质检手段等众多环节。任何一个品种在任何一个环节如若不能符合壁垒中要求的标准,就会遭到其他国家市场的抵制。而我国出口产品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达到这些苛刻标准,所以大批产品会丧失原有的出口份额。

2、对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2000年以来,由于轻工业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扩大轻工机电产品等附加值较高产品的出口,因此导致轻工业出口额大幅增长,出口增幅比全部产品出口平均增幅高出3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的1/3,成为出口产品的主力军。这一发展趋势表明,加快发展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是今后我国扩大对外贸易,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依托。但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扩大机电产品出口,尤其是扩大对发达国家的机电产品出口可能面临两方面的困难:一是由于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仍然偏低,出口机电产品缺乏足够竞争优势;二是发达国家可以制定一系列过高的防污标准,无形中会增加我国机电产品进入的困难。因此,从长远看来,绿色贸易壁垒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加快出口增长速度的重要障碍之一。

3、对出口成本的影响。一是环保成本导致的产品成本增加。一方面我国环境基础设施落后,环保产业尚不发达,社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即便是我国已经研制成功的技术普及度也很低,不能形成正的外部效应,所以一些基础性环保技术获取成本高;另一方面企业需要自身开发研究的环保技术也因缺少经验或人员而造成高成本。根据绿色壁垒及环境成本内在化的要求,这两种成本,而且是超额成本,将不得不包含在出口产品成本中,所以会使产品总成本大幅增加,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二是取得绿色认证或标志引起的产品成本增加。首先,要达到绿色壁垒中规定的标准必须先了解这些标准。由于国际上尚没有统一法规、规章,所以不同国家制定的标准纷繁复杂,要想获得准确的资料信息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最终会增加产品成本。其次,取得一些环保标志和认证的高额费用和复杂手续费也会增加企业产品成本,进而影响产品竞争力。

4、对出口企业效益的影响。绿色壁垒的推行必然会牵涉到众多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与检测。它要求将生态学、环境科学、卫生学等学科原理运用到工业制成品以及农产品的具体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全过程中,从而形成一个从生产到销售完整的无公害的管理体系。由此可见,今后我国出口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将不得不越来越多地接受各种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等繁杂手续,并且在包装装潢、标签、广告等方面做出更多更大的适应性调整。这样,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会大幅度上升。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出口产品成本本来就居高不下,如果出口费用继续上涨,无疑会使得我国出口企业效益下降,从而影响出口企业的经营积极性。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贸易与环境良性互动有一定意义。事实上,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贸易限制措施,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约束刚性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我们除了在世贸组织框架内开展贸易协调和环境外交外,更为现实的选择就是面对现实,苦练内功,努力提高我国环境管理水平,提升国家环保技术标准,从而成功突破这一绿色瓶颈的制约,达到贸易和环保的双赢。有关外贸企业也将重新审视发展和环保的关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真正花大力气抓好企业环保工作,包括开展绿色认证、采用绿色工艺等,从而有效化解过去借内力无法解决的环保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促进经济、贸易和环境的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三、应对新形势下绿色壁垒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纷纷出台了各种各样的绿色壁垒。事实上,加入WTO后,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比加入世贸组织前更为严重。因此,面对绿色壁垒新形势,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整套适用有效的应对策略。

1、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IS014000系列综合考虑了各国的环境标准,是世界统一的环境管理体系。推行IS014000将促进污染物全过程控制和清洁生产工作的开展,它将很快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开展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标志的国际认证,将使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更符合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提高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企业突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供有效的“通行证”。事实上,我国对IS014000一直持积极态度,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全国环境管理标准化委员会”,之后成立了“国家环保局环境管理体系审核中心”,专门开展和推进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工作。下一步,应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和体系,有效、全面、强力地推进。

2、积极申请取得绿色环境标志认证。绿色标志正成为各国产品走出国门的通行证,有助于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厦门某进出口公司向法国出口服装就曾因染料没有取得法国的环境标志而失去了大批订单,从而失去了一些重要的出口市场。绿色标志还是一种良好的促销手段。企业通过使用绿色标志,可以向公众表明其产品除了使用价值外,还有一般商品所不具备的环保价值,也可以表明企业在环保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所做的贡献,树立企业良好的绿色形象。所以,企业欲提高自身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展市场、尤其是进入海外市场,冲破绿色壁垒,就要积极开展绿色经营活动,使自己的产品通过绿色认证,获得绿色标志。商品通过绿色认证,获得绿色标志,如同获得了绿色通行证,可以任游世界。

3、建立生态现代化外贸机制。生态现代化的外贸机制把生态观念纳入外贸的经营决策过程中,把进出口造成的环境成本纳入经济核算范围,按照资源枯竭的边际成本计算企业进出口商品中包含的环境价格和环境成本,以确定产品的绿色经济效益。此机制的实行,不仅可以避免国外的“生态倾销”指控,还可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环境标准方面的差距,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

4、鼓励企业跨国直接投资。跨国直接投资可以使我国企业充分享受与东道国企业相同的自由流通便利,避免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为此,我国必须在总结海外直接投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引进和移植国外这方面的法律,尽快制定和调整我们自己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海外直接投资法律规范。目前,我们已经有许多国内企业具有“走出去”的实力,只要政府加以积极引导,并辅以政策支持,必然取得良好的成果。

篇4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理念下进行的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能源开发,降低高碳能源的使用,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不断发展,如何实现低碳环境下的外贸出口发展,是目前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关注的主要问题。实现低能耗和低污染的外贸出口环境,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外贸出口遇到的困难,提出了我国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

低碳经济;外贸出口;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低碳经济成为新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经济的发展不再只是要求效益,而是更加注重对能源和环境的保护,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以往我国出口的商品多数为能耗和污染较高的商品,这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严重阻碍了我国出口经济的发展。目前,降低污染、节能减排是我国出口企业发展的关键。受到传统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影响,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其会改变我国以往的外贸出口结构。

1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毫无节制地开发不可再生能源,导致我国的环境逐渐恶化。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绿色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低碳经济是我国今后发展的主要目标。

1.1低碳经济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能源消耗不断增多,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这些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几年,雾霾天气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的主要问题,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必须要治理的地步。雾霾天气主要是由于PM2.5超标所致,而这些细小颗粒主要是工业污染源所排放,其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很大。而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1.2低碳经济可以保护能源安全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以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节能减排毫无认识,只顾着生产实现效益,而从未想过生产对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我国已经面临煤炭、石油等重要能源严重不足的局面,我国人均的煤炭、石油可开采储量相比世界人均储量低很多,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改变我国现有的能源消耗结构,保护能源的安全。

1.3低碳经济可以促进技术创新

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改变现有的经营理念和现状,提高企业的资源有效利用率,促进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生产的节能减排,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给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我国必须意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将经济发展的主要精力用在发展低碳经济上。

2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出口遇到的困难

2.1低碳经济与我国的贸易增长形式存在偏差

我国传统的贸易增长形式主要为粗放型,其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存在偏差,无法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而我国工业化发展仍然处于中期,其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都已成型,能源消耗结构很难改变。我国未来一段时间还是要实现工业化进程,这与低碳经济的理念仍然无法吻合,降低能耗、污染、排放这些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是无法实现的,尤其是粗放式、扩张式的外贸增长形式很难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这些都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2.2关税等因素制约着我国外贸出口的发展

美国计划在未来几年对仍然没有实现低碳减排限额的国家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其主要是针对钢铁、化工产品等高耗能产品特别征收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关税。从本质上讲,碳关税是美国对外采用的全新形式的绿色贸易壁垒,其目的是对自身进行贸易保护。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外贸出口的商品的碳排放量处于首位,钢铁、化工以及建材等产业仍然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都属于高碳排放量产品。碳关税会对我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短期内这种影响将是重大的,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发展低碳经济。

2.3科技水平落后,难以给低碳出口提供技术支持

低碳经济的特征要求出口的产品载能量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控制范围。想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在生产过程中更多的应用低碳技术。所谓低碳技术,就是指在能源、煤的高效和清洁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等的开发、温室气体的捕获等领域实施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新技术,可能涉及化工、建筑、电力等多个部门。我国目前的低碳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这是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量持续最高的主要原因。低碳技术是技术先进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其转让存在一定的困难,而技术研发又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我国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外贸出口的低碳问题。

3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背景下,政府应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企业应不断研发全新的技术,实现政府和企业协作、共同推进的战略模式,学习技术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有选择性的应用到我国的外贸出口中,才能逐步实现我国企业的低碳生产。

3.1政府应加大扶持和管理力度

3.1.1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

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企业进行低碳生产,提高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我国最新出台的《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都涉及了低碳经济的内容。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仍不是十分健全,都是各自领域的法律法规,还不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我国还没有专门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对于全新的能源和材料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即使是现有的能源,有些法律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可操作性不强。与低碳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仍需进一步调整,还要不断进行补充。我国要尽快健全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企业大力发展低碳产品,以促进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的低碳性。

3.1.2调整能源消耗机构

我国煤炭储量较多,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相对较少,这种能源结构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能源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和外贸出口的发展。我国传统企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以煤炭能源为基础,这样导致我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接近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5。因此,我国必须改变传统的能源结构,加大新型能源的开发力度,尽可能地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以优化我国能源的结构,实现我国企业的绿色生产。

3.1.3调整外贸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仍然主要依靠第二产业,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低碳经济背景下,第三产业的低能耗特点才是时展的趋势。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产品缺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这也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想要实现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调整以往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附加值和低能耗的产品,以确保我国出口产品符合低碳化的要求。

3.2我国企业的调整策略

3.2.1转变落后的观念,建立低碳经营制度

我国企业想要实现外贸出口的低碳要求,就要转变落后的观念,实现低碳经营。外贸企业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努力保护环境。企业要加强低碳理念的宣传工作,使每个员工都能注重低碳生产。同时可以指定环境评价制度,以督促企业的绿色生产。

3.2.2积极参与国际交流,进行技术创新

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所应用的低碳技术相对较少,因此需要我国企业强化国际交流,学习先进的低碳技术,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引进先进的技术,以确保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低碳生产。同时企业内部要注重先进技术人员的培养,积极进行自主创新,从根本上解决技术落后的局面。只有不断的吸收、消化先进的低碳技术,才能使企业掌握低碳生产的关键,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我国外贸出口企业要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潮流,时刻关注国际贸易中低碳经济的动态,按照绿色生产的要求进行生产和经营,不断改进出口产品的品种和工艺,使出口产品可以满足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低碳经济主要是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生态平衡,以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和谐。我国企业要努力坚持生态进化,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实现技术的创新。同时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生态系统逐渐健全,以实现生态系统功能的最大化。

3.2.3提高出口产品的多元化,实现出口循环增长

目前,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为美国和欧洲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这就导致我国的出口市场比较集中,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长久发展。我国企业要建立起风险防范意识,逐渐分散出口的风险,综合分析能源、市场以及人口等主导因素,建立起多元化的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不断开发新的出口市场,扩展出口渠道,以防止西方国家对我国企业进行低碳壁垒。循环经济理念要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循环,转变物质流动传统的单向模式,建立起资源再循环的模式,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生产中要不断强化资源再利用的原则,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最终实现优化生态的目的。循环经济要求外贸出口企业要将传统的刚性出口转变为生态出口,在外贸企业的相关企业中建立起循环的绿色体系,以完成资源共享、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低排放、可回收、可循环的绿色生产体系,以促进我国出口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

4结论

随着我国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国企业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低碳经济是目前世界经济的主流,其主要强调节能、减排、资源再利用等。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想要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就要不断研发低碳生产技术,转变能源消耗结构和产品结构,才能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要求,最终保护我国的环境,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刘土英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毕甫清.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出口发展策略[J].价格月刊,2013(8).

[2]裴蕾.浅析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2(23).

[3]王鹏.低碳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外贸出口结构优化研究[J].对外经贸,2013(5).

篇5

一、外贸出口运行特点

(一)总量逐步攀升,增势明显。今年来,在市局主要领导来我县调研出口情况的基础上,县局主要领导多次到出口企业调研,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主动协调各部门解决出口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外贸出口逐月增加,增势明显,仅四月份单月出口就突破百万美元大关,达到132.77万美元,比上月增幅3.8倍,有业绩的出口企业达到3家。

(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宜昌清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主攻欧盟市场的罐头食品加工企业,在欧盟柑橘罐头市场严重萎缩的情况下,一方面另辟蹊径,努力开拓美国及中东市场;另一面加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加大蚕豆、青豆、甜玉米罐头等新产品的生产量,元至4月,在中东和东南亚市场拿到市场份额110万美元,新产品出口达到107万美元,占企业出口总额的49.2%,累计出口已达217.85万美元。据企业快报,甜玉米罐头在第105届广交会上获得多国采购商的亲睐,结构调整让绿色食品公司化困难为契机。

(三)锰产品传统市场依然低迷。4月份没有接到传统的欧美及日本市场的订单,仅向印度出口300吨电解金属锰片,出口价格2340美元/吨,出口73.2万美元,但价格有回升迹向。

二、外贸出口存在主要问题

篇6

关键词:绿色壁垒;出口;对策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贸易自由化趋势的发展,以及进口关税税率不断递减,各国的贸易壁垒的种类和形式发生了变化,绿色壁垒作为一种贸易保护主义新形式应运而生,并具有愈演愈烈之势。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加入WTO时间的日益临近,加强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影响及对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当前的绿色壁垒是根据各国国内的环保水平和标准来设置的。发达国家经济比较发达,资金实力比较雄厚,技术比较先进,环保意识也比较强,环保的水平也比较高,环保标准也就更为严格。而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缺乏应有的环保技术和资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国内环保法规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因而发达国家所设置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远大于正面效应。其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绿色壁垒在很多场合下,并不表现为对产品市场准入的直接限制,但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的设置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大为增加,削弱该类产品国际竞争力。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标志,一方面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使这些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削弱我国外向型企业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能力[1]。

2.出口产品种类减少

发达国家所设置的绿色壁垒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从横向上看,涉及我国出口的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产品、医药品等众多产品类别;从纵向上看,涉及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以及废弃后的处理等众多环节。任何一个品种在任何一个环节如若不能符合壁垒中要求的标准,就会遭到其他国家市场的抵制。而我国的出口产品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符合这些苛刻的标准,所以大批产品会丧失原有的出口份额。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大约有74亿美元出口产品因受到绿色壁垒的阻挡而出不去。其中,农产品出口受阻的品种增多,受阻的农产品从蜂蜜到冻鸡,进而延伸到整个畜产品和水海产品。2004年8月13日欧盟出台了《电子垃圾处理法》,该法规涉及了十大类近二十万种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电子信息产品,我国目前出口的电子信息产品中大部分含有6种被限制使用的物质,而绝大多数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有害物质的替代,达到法规中的产品环保标准。

3.对我国国内市场的影响

由于我们能够直接拿来作绿色壁垒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很少,环境保护门槛较低,必然造成低标准的外国产品大量涌入,冲击国内市场。不少国家进口食品的卫生质量低劣,欧洲牛奶二恶英事件与法国洋酒牛血粉事件便深刻地暴露了这个问题。

三、我国打破绿色壁垒的对策

1.加强相关理论学习

应加强相关理论与宣传部门的人员对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环保法规、技术标准、限制措施等绿色壁垒的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预测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绿色壁垒及相关知识的全方位立体性宣传介绍,使全社会特别是外贸企业或准备从事外贸的企业及为外贸提供货源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在环保和环保的投入上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性的意识,树立绿色观念,为打破绿色壁垒创造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这是打破绿色壁垒的前提和基础[2]。

2.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强化环保执法的力度

环境保护本身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利益。要使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增强我国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绿色产品和技术走出国门,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从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大力扶持那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能耗低、污染少的产品和产业的出口,而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技术水平低,资金利用率低,污染较严重的产品或产业加大惩处力度,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实行关、停、并、转、迁,使企业既有来自于经济利益方面的动力,又有来自于行政、经济和法律方面的压力。这是我国政府在打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促进我国外贸出口的当务之急。

3.实行绿色营销策略

企业一方面要适应国际市场绿色消费的潮流,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企业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短期利益、长远利益的统一,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形象。从保护环境、反对污染、充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通过市场调查、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和分销以及售后

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实现自身盈利。除了要在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实现绿色化之外,还要通过公共关系活动向公众宣传企业的绿色信息,引发公众对企业绿色行为的认同感,树立起企业的绿色形象[3]。

4.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际及外国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绿色壁垒和绿色壁垒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为企业应对绿色壁垒提供指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蔡永彤.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成因及应对措施[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2]朱瑞敏.创新——海尔文化的灵魂[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0(2)

[3]罗丹.绿色壁垒与中国农产品贸易[J].经济纵横,2000(3)

篇7

关键词:出口结构;贸易增长;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096(2002)06-0093-03

一、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出口商品结构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基本完成,但是工业制成品中高新技 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工业制成 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展和深入,以及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 基本完成出口产品结构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1995年工业制成品比重已占 到出口总额的85%以上,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已接近1∶6,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 085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我国出口规模的扩大主要是靠大量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 制成品支撑,出口商品中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比重偏低。20世纪90年代末,我 国出口商品列前10名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服装、家用电器、电讯设备、玩具、钢材、面布、棉 针织品、原油、毛针织品、棉织品。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要素含量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以 高技术、高附加值机电产品为例,1999年美国的机械设备出口在其全部货物出口中所占比重 为52%,日本为69%,德国为51%,英国为48%。我国机电产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比重不到40% ,不仅低于主要发达国家47%的水平,而且不及世界平均的42%。

2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但在出口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逐步减弱。首先,随着 知识经济的到来,产品的劳动增值量将远远低于信息增值量,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逐渐 失去竞争优势。其次,劳动是不均质的,具有较多人力资本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更强 的竞争力。以低素质劳动力为基础生产出的产品不可能长期保持竞争优势。

3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迅速,但是服务出口结构滞后。1982年我国服务出口仅有27亿美元 ,到1996年就达到了279亿美元,增长了10倍,在世界服务出口总额中居第22位,从增长的 速度看,已赶上了世界服务贸易的趋势。但服务出口结构与世界的格局存在相当差距。由于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落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但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般较为先进的发 展 中国家。从服务业的出口看,1998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0%多,我国当年服 务贸易出口额只占出口总额的111%。我国服务以消费服务为主,生产不够发达,服 务的科技含量低,服务业还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如旅游、工程承包和劳务出口、远洋运 输等等,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 业,则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且我国服务市场结构过于单一,单一的市场结构必然导 致对某一市场的过度依赖,一旦该地区发生经济波动,就会对我国的服务形成巨大冲击。我国劳务输出在海湾战争期间几度滑坡,正是 由于我们对中东市场的过度依赖所致。

4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尚处于起步阶段。知识经济时代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上的 表现,就是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贸易规模正逐步上升,而在中国这类产品 的出口才刚刚起步,且发展非常缓慢。据海关统计,我国在1997年出口商品结构中 ,高科技产品仅占91%,而美国在80年代高科技产品占出口比重就超过20%。1999 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比重的13%, 是发达国家的1/3,2001年进一步上升到175%。我国每年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率约 为20%,其中形成规 模效益的只占15%,仅占成果总量的3%。据统计,我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仅为30% ,是发达国家的一半。另外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 口范围狭窄,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讯设备、电子产品等少数类别。

二、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的后果

1出口增长的高速度与低效益并存。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外汇短缺的问题,中国出口贸 易的战略目标偏重于出口创汇,由此导致当时中国出口商品以农副产品及初级原料为主,对 创 汇成本的制约就显得相对不足,其结果虽然增长率较高,但却缺乏实效。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在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等商品的出口发展速度较快,但主要经营模式仍未摆脱粗放落后 的内容实质,经营形式基本上是靠大量的资源投入和低廉的价格优势来拓展市场,另外从经 济效益的有关指标来看,我们的物耗、能耗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还高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而劳动生产率却大大低于他们。此外如果将过多的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考虑进 去,则情形更令人担忧。

2受到亚洲相似阶段国家相似出口贸易结构的挑战。从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 ,亚洲国家普遍实行开放,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均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参与分 工,从而使国际市场上资源型和劳动型加工产品的贸易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中国周 边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和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相似。目前,我国与东南亚国家构成激烈 竞争的出口产业主要在纺织品、服装业和机电设备制造业方面。东南亚国家有的凭借丰富而 低廉的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有的凭借具有较高质量和附加值的产品而具有国际竞争力。 相反,我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劳动工资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其他一些政策因素而导 致出口产品成本不断攀升。

3较高的出口依存度和恶化的贸易条件。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长期依靠少数大宗资源 类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靠竞相压低价格,换取外汇收入, 从而造成了出口贸易条件不断出现恶化的趋势。如,中国的一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像乌龙 茶、人工珍珠、工艺品等,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影响世界市场价格,我国的一些外贸公司为了 完成 对外出口创汇的任务,不计经济效益,竞相从国内市场上收购商品,致使出口成本上升。而 面对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只能采取价格竞争的手段,竞相降低销售价格,这种无序的出口 局面使产品的国际价格下降致使出口额增长的速度落后于出口量的增长速度,即出现所谓的 "贫困增长",这是我国外贸出口继续增长所面临的又一困难。

4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由于世界经济贸易减缓,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 有愈演愈烈之势,设限、反倾销、环保标准、劳工标准、各种技术壁垒有增无减,区域保护 不断增强。最新统计显示,到2000年底,国外对华反倾销共计417起,涉案金额数百亿美元 ,欧盟90起,美国78起,印度38起,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墨西哥都超过20起。其中贸 易的技术性壁垒(TBT)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最为严重。我国出口贸易的对象主要是美、日 、欧盟等国,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36%。同时,由于这些国家科技发达,技术水平高,客观 上对我国出口产品形成TBT压力,而且TBT影响变化和差异大,严重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 力。我国几乎所有种类的出口产品都面临着主要由发达国家在技术性规章和规范、包装和标 签要求、检验和检疫规定、环保、电子商务等方面设置的限制,对我国出口现实与潜在的影 响超过450亿美元,占年出口总额的25%以上。技术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首要非 关税壁垒。

5我国外贸出口竞争力仍处于较低水平。从全球范围看,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贸易 相对稳定,增长空间大,而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产品贸易更容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 增长空间相对较小。

三、优化出口结构促进贸易增长

(一)传统产品、主导产品、战略产品相结合,使出口商品结构由低度化向高度化转 变

1增加农副轻纺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使其成为我国高附加值的出口支柱产品。从我 国情况看,目前农副轻纺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比重的70%以上,仍是我国 具有一定优势的大宗出口商品,且由于我国资本、技术、生产水平等方面的劣势,今后相当 一段时间,这些传统仍将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种种 限制,会使这类资源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逐渐丧失。因而,我们要在 保持传统优势、发展和创造新的优势上做文章。

2大力发展机电仪化产品,使其成为我国今后出口的主导产品。机电仪化产品相当一部分 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附加值高,国际市场容量大。目前世界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已占世界货 物贸易总额的1/3,其增长速度超过世界贸易平均增长速度。从我国情况看,虽然机电仪化 产品的出口比重不断增加,但其中相当数量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价格竞争力和创汇率均不 强。欲克服这些弊端,在广阔的世界机电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充分发挥我们在这方面的 良好基础和雄厚实力,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完善具体目标,逐步地、推进式地 实现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从而使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逐步由低技术含量向高技术含量转变。

3积极开发高技术产品,使其成为我国未来出口的战略产品。高技术产品既是高新技术的 结晶,又对其他产业有较大的关联作用。从经济发展角度看,高科技的应用可以降低产品的 能源消耗和自然资源消耗,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佳配置。从发展对外贸易角度看,高科技产品 不 仅售价高、利润丰厚,而且是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最终契机。因此,我们在对商品结构进行 适应性调整的同时,要放眼未来,利用技术进步促使要素效率和要素禀赋发生变化,从而创 造出新的比较优势。

4培育自己的名牌产品,扩大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

(二)出口商品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使产业结构由低级化向高级化转变

1商品结构的调整同产业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一个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折射 出该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我国一些出口产品档次层次低,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需 要。产业结构粗放,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为主,是制约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出口增长方式 转变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把出口增长纳入产业政策的目标体系,使之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 发展目标一致,并以科学技术为动力,形成产业结构演进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相互支持、相 互促进的联动机制。配合三大出口产品群的形成,我国产业结构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形成出 口的支柱产业(农副轻纺等传统产业)、出口主导产业(机电仪化产业)、出口战略产业(高新 技术产业)三大出口产业群,使其呈梯度发展态势,并尽快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与之 相适应,逐步形成传统技术、适度技术和高新技术渐进式传导的技术结构,为我国创造新的 出口优势和贸易优势提供了产业支持和技术支持。在具体调整中,要倾斜式对传统产业和起 基础 性作用的装备进行技术改造,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使农副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 化,并尽快跃升到现代化产业的水平,从而增强这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通过高 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发出新的两高(质高、值高)战略产品,并使其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 的增长点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的支撑点。此外,在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应适 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最新趋势,制订第三产业和绿色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和环保 产业。

2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利用外资相结合。我们应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利用外资工 作同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对外资投向的宏观引导和产业政 策引导,优化外资结构,使外商在华投资的战略目标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协调一 致,避免以牺牲长远发展为代价的短期行为。要围绕我国优先发展和重点发展的产业吸引外 资,特别是引导大的跨国公司将资金投向基础产业,投向设施和设备等新的行业和创汇产业 ,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并通过外资企业对标准生产、配套需求等方面的要求,发挥其对其他 企业和行业的关联效应,实现外资引进与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改良循环,使外 资 在促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和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支柱产业迅速崛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要加大政策约束力度。针对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偏重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和低价格 劳动力而投资于那些资金需求少、技术低、见效快、风险小的劳动密集产业的现象,制订约 束性对策与措施,适当限制低档次、小规模项目,坚决抵制资源耗费大、污染严重的项目。 在 外商投资企业立项、注册、登记、审批程序和财政信贷扶持上严格把关,从严控制,强化政 策的刚性,从而引导外商投资与国内企业引资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优化产品结构、 能带动出口增长的方向发展。

(三)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科技兴贸战略是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我国 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加入WTO后,将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融入世界经济。从长远看,能否尽快并顺利的融 入国际贸易体系,最大程度享受参与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能否尽快 提高出口贸易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而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对重新培植中国出口产业和产 品的动态比较优势,在未来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争取较为有利的位置,增强抵御各种外 来风险和冲击的能力作用很大。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种:(1)加强领导, 建立四部委联合工作机制。科技兴贸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重要一条经验就是建立联合工作机 制,外经贸部要联合科技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一起工作,这样才能发挥政策的集成 效应。(2)深入调研,确定目标,完善思路,制定发展规划。(3)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断 推出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各个方面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高新技术 企业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4)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服务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于立新提高竞争力才是关键[J]国际经贸消息,2001,(1)

[2]李晋新经济与我国外贸出口商品结构[J]财贸经济,2001,(2)

[3]刘重力中国产品出口结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0,(5)

[4]许复兴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J]中国科技产业,2 000,(10)

[5]岳昌君我国外贸出口结构变化与比较优势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 000,(3)

An Analysis on the Export Composition in China‘s Foreign T rade

FU Xiao-dan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Henan Institu 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 Export composition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great change since th e adoption of the open door policy. An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results in an unreasonable export composition and an inadequate competitiveness, which, in turn, becomes the bottleneck in expanding export. In order to optimize China ‘s export composition and thus promote a growth in trade, the author puts f orwar 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n China‘scurrent expor t composition.

Key words: export composition; trade growth; competitiveness.

篇8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市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1-5月份全市外贸累计出口额为2.92亿美元,同比下降73.5%,完成年计划8.4%;其中,**出口1.24亿美元,同比下降95.7%,完成计划5.1%;地方出口1.68亿美元,同比下降45.5%,完成计划16%。

5月当月全市出口4961万美元,同比下降81.3%;**出口807万美元,同比下降95.7%;地方出口4154万美元,同比下降45.5%。

从出口品种看,占我市出口总量80%以上的大宗出口产品钢材、矿产品等出口均出现大幅下滑。镁砂出口1003万美元,下降76.1%;滑石出口588万美元,下降50%;钢材出口1.81亿美元,下降82.2%;纺织品出口3017万美元,同比上升2%;化工产品出口1611万美元,下降47.8%;矿物材料制品出口948万美元,下降37%;机电产品出口3937万美元,下降30.1%。

二、外贸出口面临的主要困难

虽然我市外贸出口去年取得较好成绩,但目前的全球经济下滑,需求减弱无疑导致我市今年出口面临巨大困难,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加剧。

1、美、欧、日、韩四大贸易伙伴需求急剧减少,国际市场萎缩。美、欧、日、韩市场占我市出口份额的70%以上。但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滑坡,导致我市主要贸易市场平均下降50%以上。我市大宗出口产品出口企业面临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减少或推迟取消的情况更加严重。部分出口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停产、减产。

2、外商信用风险加大,收汇风险成为企业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欧美消费市场,受销售量下降和银行信贷从紧的双重困扰,一些欧美买家拖欠、拒收和破产的风险加大,企业和个人支付能力下降,信用降低,出现支付困难,产品出口到货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或根本无法收回。没有订单找订单,有了订单却不敢接单。

3、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遭到贸易壁垒,美国对我市的管线管发起反补贴调查;对定尺碳素钢的反规避调查、镁砂的反垄断调查。欧盟对镀锌板发起调查,欧盟对钢铁管配件发起日落复审。墨西哥对中厚板发起反倾销。此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实施,集中在农兽药残留要求、细菌等卫生指标的要求使我市鸡禽、蔬菜等农食产品出口受阻。

4、出口企业资金缺乏。我市企业出口将面临生产成本升高,出口企业融资困难与融资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

三、全年形势预测

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促进产品销售工作会议精神,迅速扭转我市今年以来出口大幅下滑局面,实现上半年出口正增长目标,我市积极开展落实工作。以前50家出口大户为重点,每周召开外贸出口调度会,一个单位一个单位了解情况,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并建立了与**的协调机制。市政府重视企业出口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由于政策推动效果明显,全年地方预计实现正增长。从地方出口完成情况看,4月份环比增长57.3%,5月份环比增长104.6%,6月份预计环比增长205%。从主要出口商品看,地方大宗商品出口降幅逐月收窄。镁砂由4月份下降79.9%降至5月份的76.1%;滑石由66.2%降至50%;纺织品由下降8%增至增长2%;化工产品由下降54.6%降至47.8%。

预计全年全市出口可达13.4亿美元,同比下降57.8%。其中地方完成9.6亿美元,同比增长0.6%,实现正增长。**3.8亿美元,同比下降83%。

四、下半年工作措施

在目前形势下,保证我市出口企业健康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保外贸增长已成为我市09年经济工作重要内容,下半年要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对外贸易企业健康发展,以充分发挥外贸出口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

1**集团提升企业全球化能力**适应市场变化,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的整体优势和综合实力,稳定钢材出口规模,加大战略用户和标志性、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同时加大机电产品和化耐产品的出口。一是着重加大重点行业和战略用户的工作力度;二是坚持市场多元化,继续调整目前各市场份额;三是转变营销方式,适应不同区域的销售习惯;四是加强国际市场新产品开发,加快出口结构调整;五是加大海外网络低成本扩大步伐。

2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市政府全力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开拓新兴市场。巩固原有的日韩、北美、欧盟、东南亚、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市场。进一步调整出口市场结构,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开发多元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开拓中东、南美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鼓励工业企业赴新兴市场开设贸易网点和售后服务网点。做好春季中国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参展工作,组织更多的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度高、影响大的展销会、博览会,促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不断完善和扩大外贸出口的销售网络,积极利用外商的国际联销,扩大企业自营出口的比例,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重。:

3调整出口结构,扶持优势出口产业,培植长久竞争力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全面提升一般贸易出口产品质量。由于近几年我市地方企业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我市传统出口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纺织、机电等传统商品的出口在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下仍然保持持平。目前重点一是引导和鼓励出口企业大力开展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继续以物美价廉占领国际市场,在危机中度过难关。二是以大力发展品牌和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出口商品为重点,全面提升一般贸易出口产品质量,力争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4抓出口大户企业,尤其要抓好重点产品出口工作支持力度,重点培育出口千万元以上大户。在目前**出口占主导地位的形势下,随着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抓出口增长点,逐步减少钢材、镁砂等原材料出口的比重;逐步扩大地方出口所占比重。重点抓好农产品、纺织、电子、化工及轻工产品出口的增量。

5争取资金,搞好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好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外贸发展的各项资金和政策,做好国家支持外贸出口政策资金的争取工作,使更多的企业在技术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和标准、提高产品知名度等方面获得支持。加大对出口创汇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的奖励措施;增设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出口单项奖励。

6开展与信用保险的深度合作,有效规避企业收汇风险。市政府与中国信用保险公司辽宁分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使信保对我市出口企业采取更加积极的承保政策,优化承保费率,有利加速理陪速度,使出口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分散市场风险,保障出口收汇安全。

篇9

一、强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外贸入口主体、商品、市场的多元化”

1积极培育外贸入口经营主体。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宣传国家有关鼓励政策,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内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申请获得进出口经营资格,不时扩大外贸入口经营队伍。指导、协助已引进的外来投资企业尽快投产,自营入口。鼓励设立外贸流通企业,积极协助没有发生入口实绩的生产型三资企业和已获进出口经营资格的内资企业入口,指导其尽快启动直接入口,不时扩大外贸入口增长点。大力发展外贸流通企业入口,委托市直外贸企业入口的其入口实绩计算到产品所在县(市、区)各县(市、区)要着力引进和培育年出口额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3-5家,年出口额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3家,使之成为扩大外贸入口的闪亮点。全市年内要培植入口超2000万美元县(市、区)1-2个,入口超1500万美元县(市、区)2-3个,超1000万美元县(市、区)3-4个,其他入口超500万美元。

2着力调整优化入口商品结构。各地要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情况,巩固扩大现有入口产品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转变增长方式,不时进行技术创新,大力开发新的入口产品,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和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入口。充分利用资源和政策优势,着力扩大永丰无公害蔬菜,峡江獭兔制品、鮰鱼和米粉,泰和乌鸡,遂川板鸭等优质农产品入口。市高新区和各县(市、区)工业园要成为外贸入口,特别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入口的重要基地。

3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企业利用普惠制的积极性,充分享受入世的权利、享受成员国的关税减让,提高产品竞争力。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形势,指导企业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巩固激进入口市场的同时,全方位、多渠道地开拓新兴市场。

二、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建立激励扩大外贸入口的长效机制

4建立外贸入口发展基金。建立市外贸入口发展基金,用于市高新区和市属企业的入口商品贴息。

5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精选人员、精选样品和入口商品目录积极参与广交会(广州)华交会(上海)高交会(深圳)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西交会(西安)和跨国集团推销会等国内各类重要入口商品展览会、交易会;支持企业有选择地“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企业参与省贸促会、外经贸企业协会等统一组织的赴国(境)外展销活动,或企业自行参与的其他赴国(境)外展销活动,享受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50%资金支持。

6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入口信用安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向企业大力宣传国家入口信用平安政策,引导企业积极投保,减少经营风险。

7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快发展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企业加大实施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时提高入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对符合条件的技改和研发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国家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和新产品研发资金的扶助。

8坚持实施质量兴贸战略。积极推进国际质量规范体系认证,引导企业开展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原产地标志维护等其它行业性国际质量规范体系认证工作,获得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对通过国际质量规范认证的入口企业所支付的认证费,享受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50%资金支持。

9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充分发挥市高新区、各县(市、区)工业园区的载体作用,大胆鼓励各类进出口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并大力引进和培植壮大一大批加工贸易企业,推动加工贸易向宽领域、多行业、上规模方向发展。

三、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金融对扩大外贸入口的促进作用

10拓展入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业务。各商业银行要切实贯彻执行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和省政府有关规定,大力拓展入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业务,按应得税款的70%掌握发放贷款。各级税务部门要无条件保证贷款企业退税专用帐户的唯一性,保证入口企业退税款退入该专户。同时,对重点入口企业,农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入口实行优先退税。

11积极为入口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要加强银行与出口企业的沟通与联系。银行要建立外贸入口信贷资金,并与入口增长幅度同步增长;对信誉好,财务制度健全,年出口额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要给予授信额度,及时发放所需流动资金贷款;对风险小,效益好,守信用的入口企业给予优惠的贷款利率。

四、优化经营条件,努力营造促进扩大外贸进出口的发展环境

12建立健全促进机制。成立市进出口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外经贸局、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外汇管理局、市国税局、市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各商业银行等涉外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加强关贸、检贸、税贸、财贸、银贸协作。建立每月一次协调例会制,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全市入口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新情况和遇到新问题。各县(市、区)也要成立进出口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县级人民政府在外贸入口推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市县两级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外贸入口的联动机制。

13市、县两级要依托外经贸主管部门设立企业入口促进中心,为入口企业提供商务信息、寻找客户、询盘问价、接单开证、国内外参展、陆海运输、融资安全、报关报检、交单结汇、入口退税等全过程一站式服务,为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搭建便当高效的服务平台。

14完善口岸功能。抓紧建立海关、检验检疫的监管查验场所;加快电子口岸政务建设,实现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入口企业之间的联网,逐步实现电子申报,电子检管和电子通关,为“大通关”发明最优平台。

15维护正常的外贸经营秩序。大力宣传对外贸易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进出口经营行为,坚决依法打击走私、骗取国家入口退税和骗汇等违法行为。

16建立检验检疫、外贸、海关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各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收集入口国的相关技术法规、规范、合格评定顺序及风险评估要求,并向进出口企业及时反馈,协助企业及时掌握入口国准入条件和程序,打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

五、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促进外经贸发展的人才保证机制

17引进和培养外经贸人才。人事部门要积极协助企业引进实用型、复合型外经贸人才;公安部门要为其本人、家属及子女落户提供方便;劳动部门要积极为企业培训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教育部门要加大外经贸人才的培养工作,以适应我市外经贸事业发展的人才需要。

18注重进出口业务知识培训。外经贸主管部门要提出外经贸业务培训计划,搞好入口企业的经理或业务骨干培训,提高他业务操作水平。财政部门要相应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培训工作。

六、切实加强领导,为扩大外贸入口提供组织保证

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背景 中国外贸出口 发展策略

一、前言

所谓低碳经济,从可持续理念基础上对技术与制度进行创新,有效开放新能源实现产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要极可能降低对各种高碳能源的耗费,从而降低了排放室温气体的指标,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同步,从而产生出新型经济发展态势。随着低碳经济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必定会遭到影响,对外贸出口发展影响更大,因此探究外贸出口的发展策略具有实用价值。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出口发展策略建议

如今,政府采取各种措施管理低碳经济相关行业,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就必须要加大新技术研发,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有效的实现了企业低碳生产。

(一)政府要加大扶持与管理力度

1、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

要加大管理力度,必须要政府作出相应的策略,制定有效合理的法律法规,激励企业进行低碳生产,促进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最新出台的制度来看,其中《节约能源法》、《情结生产促进法》等均涉及到了低碳经济的内容。但从目前法律来看依然不健全,缺乏整体性,在低碳经济发展、全新能源与材料方面还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从目前的能源情况来看,许多法律还有各种漏洞,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作出调整。因此政府就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完善,鼓励相关企业进行低碳产品生产,提高环保意识,确保外贸产品具有低碳性。

2、调整消耗能源机构

从我国现状来看,煤炭的储存量比较大,而石油、天然气并不多,这种不均匀现象必定会影响低碳经济发展,对外贸出口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纵观传统企业的发展情况,目前还是主要的基础能源还是煤炭,自然使用煤炭的企业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总量居高不下。从相关调查来看,我国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已经占据了整个球类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因此就要转变传统的能源结构,重点开发新型的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更是重点发展对象,比如太阳能、风能等,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实现了绿色生产。

3、调整外贸经济的增长模式

从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来看,目前还是要依靠第二产业,但从发达国家来看第三产业占据了重要位置。如今高新技术依然比较不高,产品缺乏相应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最好是提高出口的高技能产品,尤其是技术含量高、能耗低及附加值高等各种高科技的产品,确保出口产品能够满足低碳要求。

(二)调整企业的策略

1、转变落后观念,构建低碳经济的经营制度

企业生产出来的低碳产品要能够满足出口要求,就需要扭转企业自身落后的观念,实现低碳经营;因外贸企业一定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整个经营过程中处处考虑环保要求,企业还要加大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每位员工的意识,而且制定完整的评价环保制度,促进企业绿色生产发展。

2、参与国际交流,创新技术

纵观我国外贸出口的现状,低碳技术产品依然较少,因此就应该多走出国门进行交流,学习他国的先进低碳技术,依据实际情况学习先进技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低碳要求。当然仅仅依靠国际还不行,还必须要加大培养内部人员的力度,自主创新,只有不断吸收先进技术,才能够提升生产低碳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外贸出口企业必须要顺应发展潮流,依照绿色要求经营企业,确保出口产品符合国际环保要求。通过这种生产模式体现生态理念,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环境及生态平衡。当然还必须要调整生产的产品结构,实现最大化的生态系统。

3、提高出口产品多元化,增长出口循环

从我国目前贸易的主要伙伴是美国,亚洲的日本,欧洲各个国家,导致贸易市场比较集中,必定会影响国家的贸易长久发展,因此企业就必须要具有防范风险的意识,要分散出口的风险,综合分析人口、市场及能源等各类主因,构建出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加强和其他各个国家间的合作,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拓展新的出口渠道,防止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企业采取低碳壁垒。低碳经济理念就要求资源合理运用高效性及有效循环,转变流动过程的单项性,形成资源的再循环模式,提供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必须要不断加强生产,加强资源的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循环经济需要贸易出口企业转变模式,就是从传统的刚性出口转变到生态出口,并且在贸易企业中构建循环的绿色体系,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样才有效利用了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从而就实现了可循环、低排放以及可回收的绿色经验体系,有效促进了企业快速转型和发展,从而满足了低碳经济提出的要求。

三、结束语

从世界环境来看,环境不断恶化成为人们需要深思的课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高度重视了各种企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这种形势下,低碳济也就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因素,减排、资源再利用及节能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求。因此就要结合我国发展实况,促进企业生产的绿色要求,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甫清.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外贸出口发展策略[J].价格月刊,2013(8)

[2]裴蕾.浅析低碳经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