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培训范文

时间:2023-04-01 23:0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贸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外贸培训

篇1

培训质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培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做培训的不少,但其中做外贸培训的不多,专门针对做外贸培训的就更少。同时,授课教师市场准入点低,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培训效果也各有不同,培训的系统性也无法得到保证。

2构建外贸培训体系的依据

2.1现实依据

虽然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高职院校目前未形成良好的互动,但他们都很有意愿开展外贸培训。越来越多来自各方的人意识到外贸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对高质量高效能的外贸培训怀着很大的热情,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因此,强调“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协调各方资源,更好地开展外贸培训,为当地经济持续提供需要的人才,这样必然会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石静、卢台生、樊先茂、邱平、覃岭,2012)。

2.2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学习者才能实现对新信息意义的构建,同时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最终实现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双重进步(崔雅萍,2012)。因此,学习过程是一个终身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外贸技能的学习也不例外。

3外贸培训体系的构想

3.1“政、校、行、企”四方联动

外贸培训关联到政府、高职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要想让培训办出效果,必须理清这四方的关系,使其各司其职,相辅相成。也就是要建立是方政府依法管理、行业引导、企业为主、学校为依托的协调机制。政府的依法管理,主要表现在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外贸培训中的主导作用,为外贸培训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为外贸培训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保证培训能有序有效有计划地开展。对于有些企业没有充足资金为员工提供培训或是个人创业者,政府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公共外贸培训活动或是通过创建网络外贸学习平台来实现员工的外贸培训。行业协会要做好引导工作,并扮演好上传下达的角色。一方面把政府的政策文件准确无误地传达给企业和学校,并根据政府的要求,接受政府的委托和资金,为企业和学校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把企业、学校及整个行业的合理需求反馈给政府。行业协会是作为对政府主导职能的有效补充发挥作用。外贸培训要高度融入行业和企业要素,与支柱产业相融合,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度,建立起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共赢局面。企业首先要认识到外贸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参与外贸培训的积极性。汽车,要从战略、实施和管理制度三个层面对外贸培训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外贸培训流于形式,并在每次培训结束后做好评估工作,提高培训的转化率,提高下一次培训的效果。高职院校要以育人为本,发挥自身科研和师资优势,主动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市场化的运作与管理,实现学校的教书育人目的,又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外贸培训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操作中,学校企业可以先通过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牵桥搭线,增进相互了解。然后,学校依据企业的要求,发挥自身的人、财、物等方面的优势,主动为合作企业提供资源和场地的支持。其中,资源层面包括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师资体系、教学设备管理等。学校可以提供场地和培训讲师,按照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的要求,设计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撰写好配套教材,配备合理的师资团队,并在校内设立企业外贸培训基地,为企业培训出合适的外贸人才。

3.2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外贸培训课程体系

外贸培训的类型特征与培训对象从根本上决定培训需要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技能和素养是一个由低到高,由单项到综合的逐步提高发展的过程(丁金昌,2010)。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企业员工的真实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的需求也各不一样,一刀切的培训不适合当地实际情况。因此,外贸培训体系设计必须是多层次、系统化的,保证培训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满足不同的需要(施雨,2011)。多层次是指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将培训分为入门类、基础类、高级类、综合类和个性化的培训这五类,分别对应具有不同水平或/和需求的员工。入门类培训,适合没有任何外贸底子的员工;基础类培训,针对已经入门的员工和企业新招的应届外贸毕业生;高级类培训,适合已经在外贸行业从业超过一年以上的员工,这部分人对外贸行业有一定的认识,希望掌握更多的、更深的知识;综合类培训,侧重员工综合外贸素养的培养,强调熟悉外贸流程的同时熟练把握每个流程的细节,突出培养外贸战略眼光,培养的对象主要为企业资深的、希望成为外贸经理的员工;个性化培训,适合上述四类培训都不适合、有自己特别要求的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按照企业提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为企业提供更多可能的选择。例如,企业不希望按照教学内容难易来分,也可以按照岗位差别来划分层次,即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外贸业务员、外销员、报关员等,来开展有很强针对性的培训。系统性强调循序性和连贯性。这五类层次培训的内容选材应考虑当地外贸操作的实际情况,内容编排上应层层递进而又能相互呼应。层次之间教学内容应过渡合理,连贯性好,保证员工能通过学习能够获得系统的知识,智力和能力也获得系统的训练,并能保证员工在完成上一次培训,进入下一阶段培训时不会感觉内容有太大的跳跃性。同时,企业派出外贸专家,学校挑选外贸类优秀老师,两者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撰写教学大纲、配套分层教材、练习册、拓展阅读材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3.3创新外贸培训管理体系

要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的转化率,除了要认真做好上述两点,还要切实做好培训管理工作(萧呜政,2004)。首先,要整合培训管理流程,将流程中从需求、计划、执行、评估到奖励的各个环节紧密畅通地衔接起来并落实到人,发现并解决环节内部或环节之间存在的问题,争取让细致的培训需求调查、可行的培训实施计划、合格的培训讲师、高效的课程内容、科学的培训评估、合理的晋升或薪酬调整成为可能。其次,拓展企业的培训功能,创建企业内部知识的传承机制。在中小微型企业中,员工跳槽频繁,不利于企业外贸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传承。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知识的传承机制,形成企业独特的文化,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分享、上司对下属的传帮带,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让员工愿意留下了和企业一起在奋斗中成长,对于防止员工频繁离职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员工层相对稳定,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坚实的基础。再者,强调培训评估,保证培训评估必须得到有效地实施。评估主要涉及项目、过程和效果三个方面。在评估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或改进,在动态中保证培训的持续有效性和实用性,并将评估结果与企业现有的晋升体系、薪酬体系挂钩,从主观意愿上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他们对企业、对自我的认同感。

3.4创建授课讲师资格认证体系

授课讲师是培训的具体演绎者。他们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和培训转化率。目前,外聘授课讲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内部由于各方面原因无法培养出合适的讲师。因此,要真正建立起外贸培训体系,必须要培育出适合这个体系的好的授课讲师。由于一直以来对“好”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所以必须对授课讲师进行资格认证,让“好”变得更客观,更具有操作性。授课讲师必须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训,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资格认证考试,获得认证之后才能持证上岗授课,期间还要定期接受培训,更新现有知识和技巧,保证稳定的授课质量,从根本上降低讲师水平或素质对培训效果的负面影响。授课讲师的来源可以有三种。第一,从企业资深外贸从业人员中选拔;第二,从当地高职院校外贸任课教师中挑选;第三,从社会中聘请专门的讲师。第一和第二种方式可以节约工资和管理成本,并且节约对授课教师培训的成本。对于企业来源授课教师教学技巧不足或是学校来源授课教师实际外贸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企业实践、授课技巧培训、相互学习等方式解决。第三种方式大幅增加薪酬成本,对于这部分老师,需要另外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对他们管理,因而也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

4结语

篇2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外贸人才的培养需求与日俱增,当前国际贸易专业的设置在我国独立院校较为普遍,然而在应用型外贸人才的培养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本文在分析独立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之上,结合对阿里巴巴外贸实训课的研究,提出了改进的具体策略。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开启了对外贸人才的巨大需求,与此对应,全国各地高校纷纷设立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解决外贸行业的人才缺口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国内本、专科的外贸专业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并未帮助外贸企业找到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外贸人才,很多外贸专业学生转向其他行业,很多企业选择花更多的钱雇佣有实操经验的老业务员帮助其拓展业务。

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其设立由国家教育部审批,招生计划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统一安排,按国家普通高校三类本科招生,独立学院的创办和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全国本科层次的独立院校有259所,而其中很大部分设置了经济类专业的一般都会有国际贸易这样一个相对热门的专业。独立院校的学生有其独特性,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更高,相比正规本科院校又有所差距,而且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毕业后继续深造的意愿,因此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都锁定在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独立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对于解决我国外贸人才缺口问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结合当前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和阿里巴巴外贸培训班的成功经验,专门探讨提高独立院校培养外贸专业人才的策略。

一、当前独立学院本科外贸专业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实际间题

在帮助我校外贸专业同学(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就业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

首先,目前从事国际贸易行业的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业,企业本身财力有限,有些老板自己不懂外贸或者是懂外贸但没有时间培训业务员,而我们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很强,而大部分外贸企业却不愿意或无条件给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机会。

其次,虽然独立院校学生在理论知识、分析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比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层次更高,但是由于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更为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理论课的要求降低,学生都被鼓励去考取更多的专业证书如单证员、跟单员、外销员等,甚至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考取某些具体的职业证书作为毕业的前提条件,这就使得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放弃了对于学历的要求,转而寻找大专院校的学生,这使得本科独立院校国贸专业学生的优势在减小。

再次,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改革步履较快,实操性课程的比重在加大,但是学生实操能力的提高却有限,大部分学生无法在短时期内独立操作外贸业务。可见简单地增加实务课程比例并不能增强外贸专业学生的实操技能,反而要在对外贸企业实际需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之后改善课程安排,通过与企业加大多方面的联系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外贸培训班项目背景与在我院的实施效果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传统的通过展会或者面对面交谈的贸易洽谈方式的弊端日益凸现,国际贸易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借力电子商务,根据美国国际电信联盟和国际数据公司的统计,网络贸易额将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在2010年将要达到42%。鉴于网络贸易交易金额相对较小,从交易量上来算的话,网络贸易的百分比将会过半。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网络科技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网上贸易平台,截至2009年9月,其旗下网站阿里巴巴国际站目前拥有1048万注册用户,122万家企业网站/商浦,收费会员20.3万,全球各个国家都有阿里巴巴国际站的注册会员,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2009年10月,阿里巴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其后阿里巴巴将自己对其会员企业的服务延伸到了替企业培养并招聘外贸人才,将自己的经营领域扩展到了培训行业,其设立的“阿里巴巴外贸实训班”经过了在江苏省的试点向全国铺开,目前该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全国已开办了数十个班级,学员反映整体良好。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和中国外贸发展的前沿阵地,拥有阿里巴巴17%的外贸会员企业,因此自2009年,阿里巴巴率先开始了与广东省独立院校的合作,向广大有志于从事夕卜贸行业的待毕业生推行此班。

在业界,该班的设立引起了专业老师的热烈讨论,一方面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毋庸置疑,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阿里巴巴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对未来的实际工作有更深的体会;而另一方面,学校推荐培训班给学生,除了看好阿里巴巴的就业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阿里巴巴的这种纯应用性的教育模式对高校教育的补充左右。为了做好学生就业的工作,我所在的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企业发展研究中心选择与阿里巴巴进行合作,并成为广东省第一家与阿里巴巴合作招生成功并开班的高校,学生培训后全部通过了阿里巴巴的认证考试,大多到阿里巴巴所推荐的就业岗位工作,普遍反响较好。

作为一名国际贸易专业的老师,我也是与阿里巴巴外贸培训合作班的项目负责人,全程跟踪了此班的招生、培训和推荐就业的整个流程,试图以此来思考和审视大学教育中已有的外贸专业培养方式的不足,通过借鉴阿里巴巴外贸培训班的有益之处,探讨独立院校培养更具实践操作能力的外贸人才的策略。

三、对当前外贸实务相关课程设置的改进策略

基于对本人在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经验以及对阿里巴巴外贸培训班的了解,现综合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一)做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国际贸易单证课程及相关 课程的衔接

目前独立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一般把外贸实务课放在大二下学期,单证课放于大三上学期,而与两门课程都有很大相关性的重要的国际贸易惯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国际标准银行实务》等内容并无专业分工,两门课程的老师对于其中的具体内容要么都讲,要么都不讲,使得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零零散散,不全面具体,而这些贸易惯例,是当前国际贸易实操的基础和国际规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作为外贸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单证课程以外贸实务课程和专业英语为基础,而一些学校并未开设专门的外贸英语课程,仅仅开设商务英语课程并不能满足外贸专业学生制单、处理发盘、询盘以及外贸实际业务的需要。

虽然,单证课与外贸实务课程是作为两门课程,但实务课的各个部分如:合同、保险、运输、结算等内容都包含对于单证的要求,因此或多或少地会被提及,而又不能提及太多,一方面是因为授课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学生短时间内吸收效果有限;此外还会影响后面单证课程的效果。

针对如上所述的现实情况,建议采取如下策略:第一、将单证、外贸课程合并为一门,分两个学期上课。这样学生可以系统学习外贸中单个流程的全部内容,掌握起来更细致、全面;第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增加外贸专业英语课程或者代替传统的商务英语;第三、可开设单独的“国际贸易惯例”课程做为选修课程,系统讲解外贸领域重要的惯例,以培养学生利用国际法规惯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双语教学课程的改进措施

双语教学即运用外语(主要是英iA)教授学科和专业课程内容。双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可以概括为:(1)知识目标,即通过外语的学习增加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广度与深度;(2)语言目标,即学生通过对学科专用术语与语句,独特语言结构和表达的掌握,能够读懂该学科的英文教学资料,进而用英语进行口头与书面的交流,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3)思维目标,即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形成英语思维能力。养成用英语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鉴于国际贸易工作的特殊性,该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尤为重要,因此通过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十分必要,然而双语教学实施的难度较大,受到学生英语水平和教材选择的种种限制,例如当前在国内就找不到一本较好的本科级国际贸易的双语教材;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使得教师不得不舍弃部分学生,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差的情况。另外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尤为关键。

基于以上分析,当前国贸专业双语的改革应注重:首先应将双语课置后,学生学过专业英语之后再开设双语课程;其次应注重双语教材体系的开发建设,与其选用汉语教材也不能用不合格的教材,这样非常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学校要注重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多提供机会给老师学习交流,多提供奖励机制,鼓励教师提高双语教学能力。

(三)增加设置外贸专业电子商务实训课程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外贸方式的极大变革,新条件下的外贸人才是指那些能够很好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为外贸企业找 到客户并拿到订单的外贸业务员,能否高效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就是衡量其的一个重要指标了。

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外贸班的一个亮点就是结合电子商务平台 的利用,这样就弥补了一般高校教育的一个空缺,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外贸实操能力和就业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增开了“阿里巴巴外贸实训课”,作为一门选修课程,此课程的优势在于借助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电子商务外贸平台,使学生结合已学的外贸知识实际操作外贸业务,学习客户发掘、在线信息、询盘管理、客户管理等重要技能。学生学过这门课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很好地应用,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先关课程的积极性,目前该课程正在进行中,学生反响较好。

(四)灵活教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外贸培i)II班的老师上岗前经受过企业专业的培训,老师讲课沿袭了阿里巴巴以往给客户做培训的一种风格,教学气氛相对轻松活跃,老师会采取一些特别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比如:安排一些实操竞赛;设置一些奖项来表扬可以正确回答问题的同学;设置一些表演节目的环节甚至通过一些小游戏减轻学生的困乏感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连环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评价和讨论的方式互相学习促进等。

虽然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有些剥专统的大学课堂教学无法复制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人数较多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阿里巴巴外贸班是小班教学(30人左右),教学时间是整天的课程,课堂气氛的活跃尤为重要。但是如果大学校园的老师能够更多地思考活跃课堂氛围的方式,适当地选取一些激励措施提高课堂参与度,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还是大有裨益的。

(五)对在校生职业教育的增强

篇3

一、宣传要求

1.重视其宣传作用,围绕外贸单证、国际物流和注册税务师的培训招生、考试、文化精神,师资力量等方面,展开宣传活动。

2.宣传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贴近生活实际,可读性强、可观性强、可听性强。

3.宣传原则要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外经贸职业培训的通知》及《全国外经贸管理人才职业培训实施办法》文件要求落实。

4.宣传情况要与公司实际情况完全一致。

二、宣传队伍结构组建

宣传本身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工作,它要求能说会到的讲员、善于组织人员关系的组织者、维护社会秩序的管理者,专业技术等方面都有较高水准、能善假于物,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等特点各式各样的物存在.因此,一个人独自处理这件事是有相当大难度的,最好成立一个部门来负责,其他部门积极参与,或者强派任务进行.

主要负责人**名:要求社会知识面广、能说会到、善于辩解、善于人员关系组织、能维护社会秩序、对外贸单证、国际物流和注册税务师的培训招生、考试流程全方位掌握,能善假于物、立足长远,进行宏观调控,有严谨的工作作风等特点.

文化精宣传员**名:要求能充分了解办学培训资格,教学人员数量、知识水平,能详细讲解企事业单位或社团组织的法律性质。

专业技术、知识宣传员**名:要求专业技术、知识过硬,对外贸单证、国际物流和注册税务师的培训招生、考试流程全方位掌握,讲解内容能让社会人员充分了解。

根据目前的情况,我们只能采取任命主要负责人和摊派任务辅助的方式.在今后还要不断完善各方面工作,这样才能适合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

三、宣传必备工具

橱窗:它是个信息的载体,属于公共设施的一部分.考虑到在室外宣传栏要经受风雨的洗刷,所以用水泥建筑加上挡风玻璃,在背侧加上插销、锁匙以防被破坏.高度要求适合一般人群高度即可.

宣传单:白色的(用量最大),粉红色的(有时用到)/红色的(比较少用).以及其他特殊需要纸张,需要时购买.颜料:普通广告颜料、墨水.其他设备:环保胶水**瓶,大小水桶各**个,铲刀**把,送话器**个.

四、宣传内容

(一)单位基本情况:

1.具有合法办学培训资格,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2.具有合适的培训场地和设施。

3.具有能够胜任外贸单证、国际物流和注册税务师的培训招生、考试授权工作的师资力量。

4.有**名专职的培训组织管理人员。

5.申请了中国国际经济科技法律人才学会对我单位进行考察,已符合条件并对,外贸单证、国际物流和注册税务师的培训招生、考试授权。

(二)培育原则

外贸单证员

以市场为导向,参照国际惯例,探索建立符合我国企业发展需要和满足企业管理人员需求的全国外贸单证员资格培训认证体系,促进外贸单证员操作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对外经贸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国际物流

以市场为导向,参照国际惯例,探索建立符合我国企业发展需要和满足企业管理人员需求的国际物流师资格培训认证体系,促进国际物流师业务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对外经贸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注册税务师

(三)培育对象(或招生要求)

外经贸职业经理人是受雇于出资人的各类专业或综合管理人员的统称。职业经理人分布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管理、营销、生产、会计财务、组织行为管理等环节。外经贸管理涉及的领域很多,学会根据自身的业务领域和专家等各类资源,发挥在外经外贸方面的优势,确定加强外贸单证、国际物流、国际营销、国际人力资源、外贸经理、商务秘书、会展、国际商法等领域管理人才的培育,促进外经贸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

外贸单证员

外贸单证员资格培训认证对象是外贸业务人员,在有关外贸企业从事各种单证制作、审核的人员以及将来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

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师(InternationalLogisticianofChina,英文缩写ILC)资格培训认证对象是在有关跨国公司、外贸企业、货代公司、运输企业、物流服务企业或组织从事物流业务技术或经营管理活动的人员。具体分为三个层次:助理国际物流师、国际物流师和高级国际物流师。

注册税务师

××××××××××××××××××××××××××××××××××××××××××××××××××××××××××××××××××××××××。

(四)考核方式

1.按照《外经贸管理人才培训考核纲要》要求;

2.实行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核。

(五)报考条件

员级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全国外经贸管理人才(员级)培训考核:

1.大专或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

2.中专以上学历,从事企业管理相关工作一年以上。

助理级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全国外经贸管理人才(助理级)培训考核:

1.大专或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

2.中专以上学历,从事企业管理相关工作两年以上。

中级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全国外经贸管理(中级)培训考核:

1.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生;

2.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且从事相关管理工作两年以上;

3.取得“全国外经贸管理(助理级)证书”后从事相关管理工作三年以上。

高级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全国外经贸管理人才(高级)培训考核:

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且从事相关管理工作五年以上;

2.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且从事相关管理工作三年以上;

2.取得“全国外经贸管理(中级)证书”后从事相关管理工作三年以上。

(六)证书管理

对符合报考条件并经培训考核合格者,颁发相应级别相应专业的“全国外经贸管理人才资质证书”。证书由发证机构编号、发放,并建立证书查询系统,为用人单位和持证人员提供查询推介服务。

篇4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外语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外语语言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本文作者以外贸英语专业《外贸制单》课程的教学为例,在改革教学模式、强化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随着中国的对外贸易日渐融人全球化的进程,各类进出口企业数量激增.社会对外经贸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激增。因此,培养一批既有一定的外语语言基础.又懂外贸专业知识,并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笔者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日前高职高专外语专业教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外语语言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改革教学模式、强化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高职高专外贸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培养以外语语言为基础,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下.高职高专外语教学既不宜效仿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重任的本科院校的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模式,也不宜采用一般的偏重语言基础的外语语言教学模式,而应以就业为导向,采用能满足社会用人需求、适合高职学生特点、侧重职业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模式。但是,在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外贸萸语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还是侧重语青基础的传授,而忽视了职业技能的培养。许多专业教师自身对本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都不甚明了,教学目标不明确,照本宣科,难以调动英语语言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以我院外贸英语专业《外贸制单》课程的教学为例进行探讨的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了目前高职岛专外贸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钩英语基础不扎实,缺乏职业技能,这一客观现实在部分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生中表现极为明显。笔者曾于20o3至2005年间推荐多名外语专业优秀毕业生到外企从事相关文秘、商务等工作,但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不是英语语言不能满足正常交流的需求,就是缺乏职业技能,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最终均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无非如下几条:学生入学英语基础差、大学英语教学不到位、职业技能培养缺乏等

国际贸易是一个综合素质要求较高的职业.它要求从业者不仅具备基本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还拥有丰富的外贸背景知识和熟练的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萸语语言融人到外贸岗位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融合.是高职高专外贸英语专业教师们应为之努力的方向。

(二)教学模式陈旧目前,高职院校的外贸英语教学还大多套用“老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科”式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目标不明确,英语与外贸专业的咒系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与外贸岗位群的职业技能需求脱节: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师生互动效果差。

(三)师资力量薄弱师资力量薄弱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教师不懂专业,缺乏实践经验。在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纯语言的教学力量均较雄厚。外语教师大多是具有外语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本科生、研究生。甚至留学归国者。大多数教师是大学毕业出校门,转身进来当老师;当上老师后,很少有教师能经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造成专业教师不懂专业。能以外语为工具从事专业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异常匮乏的现状。许多专业教师的知识仅来源于书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少实践的应用与检验。二是专业教师匮乏。受公办院校人事体制、福利待遇及其它因素的制约.外贸英语专业所需要的々家、能人进不了或留不住;进来的人叉难以发挥其专业所长,结果是能人不能.专家不专。

二、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实践环节.强化技能培训

如何根据外贸岗位群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既能用英语进行一般交流,又能熟练掌握外贸操作程序的应用型人才,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实践环节,强化技能培训。我们确立了以英语应用为基础,以满足外贸岗位群的职业技能需求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立理论与实践、英语语言教学与外贸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机制根据外贸岗位群的职业技能特点,我们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开刨了一种课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全新的专业建设模式,将语言学习与实践技能挂钩,将实践技能与就业岗位挂钩。

在英语语言基础教学阶段.我们有针对性地更换了以前实用性不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教材,采用了更贴近外贸岗位要求的专业教材.让学生从基础学习阶段就开始逐步熟悉外贸工作的各种语言环境。

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进出口业务的流程,我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训模块。通过老师的课堂讲授,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在校内实训基地相关实训模块的模拟训练。以及在校外实训基地——特定外贸公司零距离的实际业务活动参与,让学生将所学的外语语言知识及外贸专业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业务环境中。这种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英语教学与外贸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全新机制.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建立外贸实训中心。目前,该中心拥有教学用房20o余平方米,教学电脑2O余台。现代办公设施齐全.可采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学生在该中心不仅可以完成一般的外贸制单模拟训练,还可在实训教师的带领下,通过互联网及中国电子口岸等外贸管理平台.同步参与特定外贸公司的进出口业务活动。实训中心还利用自身师资条件,与相关职能部门挂钩,面向社会进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与培训.开创了一种“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建设模式。

校外建立了湖北中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多个实习基地。针对学生在实习基地跟单完成的具体的进出口业务活动。要求他们设计出最佳的单证应用模式。这种实训、实习模式既避免了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的抽象性和枯燥性.叉实现了职业技能培养与岗位技能要求的零距离接触,教学模式新颖。教学效果突出。

(三)教学手段多样。强化技能培训采用多媒体教学、模拟仿真教学、单证案例评析、同步制单、外贸项目设计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的职业技能。通过在外贸实训中心的微机模拟训练、同步制作相关单证。和在校外实习基地从事真正的外贸制单操作。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应用外贸单证的能力,满足了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的需求。

(四)建立健全科学的技能培训评估体系在这种全新的实训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估不再以学生的期末(或期中)书面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而渗透到了不同教学场所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课程成绩不仅包括书面的理论考核。还包括实训、实习成绩。

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有能力参加国家“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报关员”、“报检员”的职业资格考试。拿到就业的“敲门砖”。这种教学与考证、课程与就业的有效结合,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也是对全新教学模式f教学效果的有效检验。

(五)建立一支与技能培训体系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该课程全部教师均为英语或国际贸易专业毕业,不少教师有多年外贸行业工作经历,并有外销员证、报关员证等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国际商务帅、岛级国际商务师等职称。大多数主讲教师能够用双语教学.将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职业技能直接融人课堂教学.通过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的交互进行,让学生对外贸的认识由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一种具体的职业技能。

针对我院外贸英语专业教师不足的现状。我们应该改变思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加强师资力量:

1.从外贸企业引进或聘用长期从事外经贸工作、有外贸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通过岗位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方式留住一批专家、能人;

2.让从事该专业教学的青年教师参与外贸英语专业的实训教学、建设活动,统一编写教案,探讨教学方法及教学心得;

3.々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跟单实习,参加有关职能部门举办的各种外贸岗位技能培训,请有关的专家、能人来校讲座,做到“请进来”,“走出去”。

篇5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依旧十分深远,而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更是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发展还面临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外贸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其带来的影响对各个行业都具有深远性。当前,我国外贸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更为显著。对外贸企业而言,加强内部控制,增强自身发展实力,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是其应对金融危机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必要措施。但是,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相关工作实施力度不足以及缺乏专业化的内部控制人才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增强其内部控制能力,提升外贸企业的整体发展能力。

1.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我国大多数外贸企业对国际市场需求依赖性较强,其主要以低端产品的出口为主,产品的附加价值较低,在整个国际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但是其在内部控制方面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其难以通过自身的发展来防范金融危机对其造成的影响。其内部控制的理念相对陈旧,难以服务于外贸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我国外贸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1.2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必须要有完善的机制作为保障。当前,我国外贸企业一般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商品的进出口方面,其对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一般都是由各级主管部门分工实施具体的管理工作,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因此当企业的发展遇到问题时,其各项处理工作显得杂乱无章,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由于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使得外贸企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其生存压力不断增大。

1.3内部控制工作实施力度不足

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机制之后,必须要严格执行相关工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很多外贸企业没能严格实施其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还要受到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威胁,因此其生存的压力进一步加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对其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外贸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实施监督机制,其各项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力度,各部门难以按照既定的要求严格实施内部管理相关工作。

1.4缺乏专业化的内部控制人才

我国外贸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境地。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需要大量的专业化人才。一方面是因为内部控制人才的培训和引进需要企业花费较大的成本,这使得外贸企业的发展成本不断加大,因此很多外贸企业对其重视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专业化人才目前还比较缺乏,从其培训到定岗实施需要较长的周期,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面临的生存和竞争环境日益多变,很多企业的生存周期较短,因此其内部控制人才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实施相关管理工作。

2.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2.1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金融危机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不断加大,因此在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外贸企业一方面要从其发展的现状出发,对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将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贯穿到整个内部控制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对管理层进行培训和引导,使其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将风险防范意识作为其实施各项工作管理的指导性理念。

2.2完善内部控制

机制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外贸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保障。因此,外贸企业必须要从内部出发充分完善其内部控制机制,积极借鉴大型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经验,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愿景对其现有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再设计,使其能够充分迎合外贸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同时要充分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来充分完善其内部控制机制,以此全面增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3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如前所述,很多外贸企业难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因此其必须要在内部组建监督管理小组,对其内部控制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促使相关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相关工作,依据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实施相关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不断对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相关工作进行完善,使其充分满足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的发展需求。

2.4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人才

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是外贸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性因素。一方面,可以对其现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督,增强其内部控制相关工作技能,逐渐走向内部控制管理岗位,严格实施内部控制相关工作。另一方面,要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中引进内部控制专业人才,形成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为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进而增强其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有效性。

3.总结

对外贸企业而言,加强内部控制能力,以此提升整个企业的发展实力和全球竞争力,是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继续取得发展的必要措施。鉴于目前外贸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必须要从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人才等角度出发增强内部控制能力,以此实现外贸企业的健康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海洁.浅析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西部财会,2015(08)

篇6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外贸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作者简介:陈伟芝(1980-),女,广东揭阳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实务教科研;陈岩(1966-),男,广东兴宁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学。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科研类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3WYXM0134),主持人:陈伟芝。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2-0055-05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办学活力不足,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此也导致了目前普遍存在着外贸企业“千金难求一才”,而高校外贸相关专业毕业生却很多难以就业的现象。

一、当前外贸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的外贸相关专业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没有真正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体制环境,保障模式持续、有效实施的体制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起来,特别是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上还缺乏突破和创新。体制机制问题已成为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的核心,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尚未建立校企共同主导的合作机制,合作各方的理念尚未达到应有的高度

从目前外贸相关专业校企合作的总体情况来看,基本上还是以职业院校主导、依靠感情联络为主的浅层次合作。大部分都是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政、校、行、企对于校企合作的认识还是局限于教育内部,如政府层面主要还是由教育部门单方面推动校企合作,带动和引导其它部门参与。企业也多认为校企合作是教育内部的问题,不是企业应有的责任,企业的首要经营目标是经济效益。所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往往会担心学生参与到业务中的差错和效率低下会使其经济效益受到影响,或担心企业的一些商业秘密会泄露,从而阻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学生学习不到专业技能,合作流于形式[1]。

国家正在积极出台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但这种“参与”机制远远不够,还需各方提高认识,寻求建立校企共同主导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推动校企合作的长效发展。

(二)校企共同主导的保障外贸人才培养的宏微观管理体制机制缺失

校企深度合作开展外贸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行业、财政、劳动保障等多个部门的共同支持。但这些部门间还存在着条块分割、职能分割、分散管理、多头管理等诸多管理协调问题[2],削弱了管理主体的作用。当前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校企合作的实践要求还相差较远,不利于校企合作规划、重大制度制定和实施。高职院校与企业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价值取向不同,各自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也基本不相同。企业行为短暂,着眼于眼前最大利益;学校偏重教学,行政管理僵化,人事制度落后,联系沟通不畅,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管理体制机制,更缺乏微观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严重阻碍校企合作外贸人才培养进程。

(三)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保障尚不到位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需要相应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保障,但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对职业学校教育行为的规范与约束,关于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十分匮乏。相关条款只是零星分布在《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科技进步法》《专利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而且并没有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明确规定[3],可操作性不强,缺乏一定的指导性和保障性,相当一部分外贸人才培育模式中的校企合作项目因此搁浅[4]。

(四)缺乏促进校企合作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激励机制和第三方协调机制

缺乏有效激励外贸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机制,外贸企业缺乏作为外贸人才培养主体的动力。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人员也缺乏有效监察和督促,难以调动外贸企业内部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外经贸企业协会等相关外贸行业协会尚未能代表行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作用,也还没有任何组织和机构发挥第三方协调的作用,对校企合作的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进行协调、监督、评价和服务,以保证校企合作顺利进行。

二、国外现代学徒制体制机制建设的经验借鉴

现代学徒制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也是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的重要举措,在外贸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现代学徒制,有利于提升外贸人才培养质量。现代学徒制最早出现于英国政府颁布的“现代学徒制计划”中,各国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都较为丰富,德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芬兰、日本和瑞士等国都是现代学徒制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国家,他们体制机制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英国现代学徒制体制机制探析

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成功推行,与其健全的体制机制是分不开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方位的机构管理。英国由多个部门、多个组织共同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的组织管理,包括国家层面负责政策制定的教育部和商业、创新和技能部;负责提高年轻人对学徒制的参与率与保持率、对参与学徒制培训的院校和学习者财政支持的年轻人学习署;独立的资格与评估管理机构――资格与考试办公室;负责监督各地培训提供者培训质量的成人学习督察团;负责开发培训课程、资格证书,制定职业标准等职业教育具体事务的专门机构,如课程与资格委员会、产业指导机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颁证机构等[5]。还有国家雇主服务机构与国家学徒制服务机构两家专门的学徒制服务机构。各组织间职责划分明确,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互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网络,提高现代学徒制实施效果。

2.法规保障机制健全。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兴起与英国的职业教育法规保障是密不可分的。1964年颁布的《产业训练法》标志着国家重新对学徒制进行正式的干预。1993年的《现代学徒计划》宣布进行学徒制改革,规定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学徒培训,通过国家职业资格制度(NVQ)框架,规定了国家职业标准,保证学徒培训的质量。此后几乎每年都有现代学徒制推行方面的相关法规措施出台。2010年底,英国政府全面实施了新的“资格与学分框架”(QCF)体系,对英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做出重要改革,使之更贴近学生和雇主的需求,推动了现代学徒制的进一步发展。英国政府每年还通过的议会法案来保障这些职业教育政策措施的实施、政府行为的约束和公共财政经费的投入。英国职业教育法规在现代学徒制的每个发展阶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

3.多元化的经费筹措机制。充足的资金来源是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前提条件,英国在立法保障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政府和企业投入为主的多元化、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并保障经费的高效率使用。其中英国政府投入占比为75%,政府根据学徒培训的人数、年龄,培训的行业、等级拨款补助。如16-18岁青年学徒的培训成本完全由政府资助,19-24岁成年学徒的培训项目费用政府支持一半,超过25岁的学徒,政府将根据项目所属行业的具体情况而定资助金额。英国政府设立了职业教育基金会,为职业教育提供专项经费,并保障职业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还成立了继续教育经费理事会,由其决定各类项目的经费标准,分配给承担教育与培训任务的学院。

同时,英国政府制定了多项政策鼓励企业投资,企业通过交纳职业教育税、为学徒提供助学资金、提供技术支持、研究设备、建筑经费和科研经费等方式参与,成为现代学徒制经费的重要来源。还辅以学校自筹、学生缴费、社会赞助等形式,建立了多元化的经费筹集体系。

(二)澳大利亚现代学徒制体制机制探析

澳大利亚学徒制改革启动时间较晚,但成效显著,且其背景与我国有较多相似之处,尤其值得借鉴。

1.构建了网络化的管理体制机制。澳大利亚具有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由所有与职业教育和培训有关的部长组成国家培训局部长委员会,制定全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和重点,全面统一协调雇主、培训机构以及学徒的关系,全面负责现代学徒制的每项工作。从职业教育管理的最高层面上整合了决策主体,使现代学徒制规划战略及相关法规的制定、资金的保障等得以协调,提升了现代学徒制的整体效能。州/地区培训局负责学徒制的具体管理对学徒制和受训生制的发展做战略规划,对培训机构进行注册管理,审批学徒培训合同,保障培训质量,提供及管理相关经费。澳大利亚学徒制最基层的服务机构是澳大利亚学徒制中心(AAC),直接面向雇主和学徒/受训生提供学徒制相关的一切服务。TAFE学院、私人培训机构、成人和社区教育机构等注册培训机构负责澳大利亚学徒制的脱岗培训。其中TAFE学院是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官方公共服务组织。每层管理机构都职责明确,每一个具体实施的管理机构都受上层机构的制约管理,且管理统一到位,促进了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产业界以及职业教育机构的密切合作。

2.突出行业主体地位的体制框架。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改革的重大特点之一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主导的[6]。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的7名组成成员中就有5名来自行业,国家质量委员会、国家行业培训顾问委员会和州行业培训顾问委员会也主要由行业代表组成[7]。除此之外,行业对澳大利亚学徒制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国家行业技能委员会,其成员均来自行业,现代学徒制的培训标准、培训包及质量框架在制定前都必须征求行业技能委员会的意见。行业界的代表们也直接参与学徒制各种决策的制定,可见行业在管理体制中占据了主导。行业技能委员会等组织还协助政府了解市场的变化情况、最新的岗位需求情况和近期就业信息,为统筹规划现代学徒制的专业覆盖、地区分布、课程制定等提供建议及反馈。

(三)德国现代学徒制体制机制探析

德国的“双元制”是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经典,被誉为德国二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其体制机制的主要特点有:

1.国家统一管理与地方自治管理有机结合,各主体间分工明确,协调有序。德国“双元制”采取以联邦、州政府及行业协会联合的宏观管理制度。联邦政府通过联邦的《基本法》和《联邦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保证了国家对联邦职业教育的统一管理,并确立了由经济部门协同教育部门管理职业教育的体制[8]。联邦教育和科学部决定职业教育政策方面的原则性问题,负责制订职业教育法规。各有关专业部分别对各自领域内的职业教育培训和质量进行检查监督。联邦经济部还协助制订和颁布国家认可的培训职业目录和全国统一的《职业培训条例》,规范职业教育的年限、内容、考试等基本教学标准。联邦劳动与社会秩序部分析预测劳动力市场发展状况,为政府提供政策咨询,并负责有关学徒制的职业教育咨询。

德国在联邦统一宏观管理的基础上,赋予了各州高度的自治权,由各州的文教部门和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州职业学校[9]。由各州负责教育、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文化事务的部长联合组成的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负责协调各州之间的政策措施。各州教育计划委员会负责制定现代学徒制中长期发展计划;科学委员会负责制定科学发展规划等;各州郡的文化教育部代表国家组织、计划、领导与监督学校。行业协会则负责制定各种职业的等级标准,对企业职业教育办学资格的认定、培训教师资格的认定与考核、培训合同的注册、培训大纲与培训计划的制定、职业培训考核与证书发放等工作,对企业培训进行监督考核和检查指导。各管理主体之间分工明确,定位清晰,形成了德国联邦政府、州政府与行业协会统一协调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为“双元制”的开展保驾护航。

2.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实现企业培训和职业学校教育一体化。德国现代学徒制的开展由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承担,通过议会颁布的《联邦职业教育法》等法律,以及教育部和有关专业部颁布的《培训者规格条例》、《职业教育促进法》、《职业教育基础阶段工业企业内实训时间与职业学校课时计划原则》等相关法规、条例和协定来同时规范企业和职业学校的行为。企业培训严格按照联邦政府颁布的培训条例和培训章程进行,职业学校遵循州文教部制定的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并通过《联邦职业教育法》、《扩大职业培训位置促进法》、《职业教育促进法》、《企业基本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由企业和国家双向承担“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经费。职业学校的经费由国家、州政府和地方办学机构负担,在企业的培训费用则完全由企业承担,主要有直接投资和集资的形式,如购置培训设施、器材、支付学徒工在整个培训期间的津贴和实训教师的工资等。根据法律规定,德国所有的企业都必须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职业教育基金,再由国家统一分配和发放,培训企业可获得其培训费用的大部分补助。

健全的法律、法规调节和规范了德国企业和职业学校的职责与权力,推动了企业培训和职业学校职业教育经费的一体化、教学内容和课程等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一体化。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制机制建议

为提高外贸人才培养质量,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推动现代学徒制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形成政、行、企、校通力合作的有效制度体系。

(一)完善与“现代学徒制”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宏微观管理体制机制

国外现代学徒制的成功经验表明,健全政府宏观管理体制和完善顶层设计是现代学徒制持续有效发展的关键。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设立国家级、省地市级、校级三个层次的现代学徒制工作委员会。由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人社部、商务部等产业部门共同组成国家级现代学徒制工作委员会,对现代学徒制工作进行领导和规划,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宏观管理,从政策层面引导建立现代学徒制的课程开发、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和全国统一架构的学徒制教学大纲,并根据运行的结果反馈,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约束、规范和激励校企合作行为,为现代学徒制提供组织和实施的保障。设立省地市级现代学徒制工作委员会对本区域内的现代学徒制工作进行主导和调控,根据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发展需求,从企业资格、入学门槛、培训内容、学徒报酬、就业协议、结果评价等方面,制定规范便利的制度措施和对口合作机制,明确企业、学校、学生在学徒培训过程中的权责,促成校企深度合作,为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10]。校级现代学徒制工作委员会由职业学校和外贸行业企业组成,结合外贸行业特点,进行师资来源、人才培养过程监控、评估反馈和激励机制等微观管理。

(二)健全现代学徒制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

尽快完善《教育法》《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并制定促进和规范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单项法规、规章,以及与之配套的实施条例和管理办法。从法律层面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工作中的地位、责任和权利,如在《职业教育法》中明确“企业是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主体”,确立企业承担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法律地位;制定《现代学徒制企业资格条例》,对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合作企业资格条件、认定程序、财税信贷优惠和奖励制度等作出明确规定;制定《现代学徒制实施条例》,明确符合资格的企业的责任权利,规定企业应根据员工或岗位的比例提供一定数量的各种实习岗位、承担用工责任、承担学徒和员工的教育培训责任、提供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岗位的责任,同时拥有对学生培训和实习进行考核的权利等。

通过法律法规保障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渠道的形成,如在《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现代学徒制的财政性经费和生均经费,及时调整和增加投资比例;将现代学徒制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和比例,保持财政拨款持续增长;规定企业学徒员工培训经费的比例;建立国家现代学徒制发展专项基金,利用金融、税收、彩票、社会捐助等手段筹措现代学徒制教育经费,吸纳各种社会资金发展现代学徒制教育。

(三)建立与行业协会的现代学徒制合作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第三方协调作用

应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行业协会的协作地位与权力,提升行业协会的社会地位,发挥行业协会的现代学徒制教育功能。在现代学徒制工作委员会中充分发挥中国国际商会、外经贸企业协会、各地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中国报关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共同制定外贸学徒培训大纲与培训计划;共同制定外贸行业从业技能标准、教学标准与考评标准等现代学徒制培养实施细则,构建外贸人才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开设现代学徒制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外贸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对外贸人才培养的规格、数量和能力要求,以及外贸现代学徒培训情况等。

由行业协会负责参加现代学徒制各类外贸企业的资质认定与管理;考核与颁发学徒职业能力证书;对学校教育及企业培训进行组织与协调、服务与监控、评价与激励,促进职业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岗位的对接、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际业务过程对接。以确保现代学徒制外贸人才培养效果与外贸行业人才需求保持一致,真正实现企业培训和职业学校教育一体化。

(四)形成长效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实现对参与现代学徒制合作的校企双方人员的有效管理和督促,形成长效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对现代学徒制健康运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将参与人员在现代学徒制合作过程中的各项表现与其薪资收益、职务晋升等绩效挂钩,调动外贸企业和职业学校内部人员的对现代学徒制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并通过合同协议、规章制度等方式,将现代学徒制外贸人才培养目标及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各项责任、义务、标准细则等制度化,约束双方的行为,保护两个合作主体的合法权益,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鲁叶滔.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2):19-21.

[2][3][8]张杰,辛宝英.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体制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3):71-74.

[4][9][10]邓秋实.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的探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篇7

1.加强重点企业走访。

走访分2批进行:⑴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带队,重点拜访我区10家骨干外贸企业;⑵由各板块有关领导分别带队,集中走访外贸出口在500万美元以上的63家企业(具体安排见附表)。通过走访,向企业宣传全区外贸工作会议精神及外经贸相关政策,重点了解企业下半年订单情况、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企业对政府的诉求和希望,并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认真予以研究解决。

2.强化贸银信合作。

深化银企服务,召开一次银企座谈会,邀请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负责人来我区为企业讲解相关政策、企业贷款所需具备的条件、贷款所能享受到的优惠等有关事项,切实为企业解决融资难等问题。继续深化与中信保的合作,组织一次专场政策宣讲会,让我区更多企业积极投保,享受年出口额10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保费由政府统一买单的优惠政策,为外贸企业保驾护航,增强企业抢订单、扩市场的信心。

3.加大企业招引力度。

《区2013年外贸稳增长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办法》中增加了引企奖:对年内新引进无基数转移至我区,并注册在我区且形成一定进出口规模企业的引企人员进行嘉奖。引导和激发全区上下积极引进外贸企业的工作热情,为外贸进出口的扩增量打好基础。

4.营造贸易便利化环境。

加强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国税等部门的合作,提高企业通关效率,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组织召开海关服务企业座谈会,让企业与海关能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现场指导并帮助企业解决进出口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5.加强外贸人员培训。

组织各板块外贸人员开展外贸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外贸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确保各板块全面完成外贸年度目标任务。

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56-02

一、引言

近年来,跨境电子商务在国内逐渐浮出水面,在出口增速逐渐趋缓的形势下,发展势头愈发强劲。{1}据有关机构的《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易额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据预测,在全球电子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持续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到2016年将会达到19%,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6.5万亿元。

二、跨境电子商务的背景

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念在国内是这几年才开始热门起来的,其实以前国内也有很多做跨境电商的,比如敦煌网,不过以前大多数是叫外贸电商;这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透明化以及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这个概念在国内才逐渐推广起来。行业内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跨境电子商务指的是生产和贸易企业或者个人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将传统贸易中的洽谈和成交环节数字化、电子化,实现产品进出口的新型贸易模式,也可以指线上的外贸交易方式。跨境电子商务满足的是小批量外贸订单需求,存在订单周期短、批次多、单票金额小等特点,主要通过邮局和商业快递方式出口。

三、跨境电商与传统外贸的比较分析

传统外贸出口,一般包括“中国工厂―中国出口商―外国进口商―外国批发商―外国零售商―外国消费者”6个环节。在早期的外贸出口中,国内厂商并没有向终端消费者影响自己的产品的意识和能力,必须通过国内供应商、国外进口商、国外商来了解市场需求,并获得进入海外市场的途径。在这一模式中,中间环节的流通中介获得了外贸出口中最大份额的利润。

相对于传统外贸,跨境电商的效率更高。它在厂商和终端消费者之间构建了直接沟通的桥梁,利润率远高于传统外贸,同时采购时无最低采购量的限制,交货周期也较短。比如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以速卖通这一跨境电商平台做的数据分析中发现,平台上销售的产品范围很广,包括:服饰、家具、五金卫浴等等,各企业的在速卖通平台上开设店铺,铺货,面料的订单都来自于各个国家,不同国家的客户都可以直接在店铺上下订单,付款,店铺的卖家直接发货,收取货款,省去了中间各个不同的环节,客户可以直接和生产厂家或公司直接联系。温州有家做箱包的凯瑟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本来做箱包的传统外贸已经有十几年了,自2013年进入速卖通平台开设跨境电商的网店,年销售额达到100万美元,每天的销售量在500单左右,折合起来约5万个箱包{2}。客户主要来自俄罗斯、巴西和美国等地,如今电商的销售额已占公司总销售量的50%。{3}

四、温州传统外贸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成本的持续增加

今年来随着国内的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的节节攀升,加上流通环节生产资料成本上涨,给温州的各个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第一,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工资逐年增长。例如温州的西西里洁具有限公司(龙湾),这几年每年的工资都增长10%~15%,普通的工人工资由以前的2000元左右(05,06年)增长到了现在的3500~4000元左右,至于有些技术工人的工资也涨到了5000元甚至更高。第二,土地、厂房租金成本的增长。这几年温州经济大环境的不好背景下,很多温州老板开始从投资行业回来,重新投入实业的生产,大量温商的回归导致温州厂房的租金也逐年升高。温州西西里公司自前年2013年租了新的厂房,两层楼500平方米的租金在50万(年),这也无疑给公司增加了很大的生产成本;不断升高的土地价格给温州企业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

(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缺乏品牌意识

品牌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日益发展的社会里,企业的竞争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品牌的竞争。温州的出口产品一直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的产品为主,比如鞋类、五金卫浴、箱包、眼镜等产品,很少有大牌的产品。而且温州的很多厂家多以贴牌生产、粗加工贸易等方式出口,缺乏品牌的识别度,温州的传统优势产品出口持续下滑。

以温州龙湾那边的五金卫浴企业为例,这里汇聚了温州的上百家大大小小卫浴厂家和公司,大规模的只有海霸等企业,其他大部分的公司都是依赖他人的品牌,靠OEM赚取低廉的加工费,为国外的企业做贴牌加工,放弃自己的品牌培育;其他部分的企业重点也是放在短期的销售误区上,认为只要把产品销售出去就是最大的成功,产品销售出去就等于是做品牌。该文中提到的温州西西里公司名下总共注册了两个品牌:西西里SISIL和雅致ARNAGE,在实际的生产运作过程中,30%左右的产品才是打自己公司的牌子,50%的产品是贴国外客户的牌子,20%的产品是没有贴牌的{4}。

(三)温州的跨境电商人才缺乏

跨境电子商务的迅猛崛起,需要大量的能够熟练操作跨境电商平台和英语能力的跨境电商人才。跨境平台因为是这几年才开始热门起来的,而且平台的操作包括不同的岗位,包括:平台运营、图片美工、市场推广、后期客服等,针对某个外贸企业而言,它需要员工能够熟悉整个跨境电商平台的整体流程,所以很难找到适合的人才。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一些企业不得不采取极端的方法去高薪“挖角”,也正因为如此,温州跨境电商企业人才的流失率要远远高于传统行业。

五、温州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的可行性对策

(一)跨境“品牌之路”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产品的个性化和定制性已经成为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趋势。温州的外贸企业在转型跨境电商的背景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渠道发展与国外市场进行深入沟通、了解,根据目标国家客户对产品的独特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塑造口碑好、市场认可度高的企业品牌。

(二)物流渠道的多重布局-自建海外仓

海外仓是在专线物流方式上的延伸,同时还能提供海外的快递递送专线服务,精准的海外库存管理,提高客户体验度的解决方案。因为海外仓是直接从海外库房发货,而海外本地的递送渠道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几天,同时物流成本也比较低。

使用海外仓有两个很明显的优势。第一,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国内走邮政小包或者其他的物流方式出去,物流成本都很高。拿邮政小包做例子,2公斤的货物从中国发到俄罗斯要96元加8元的挂号费,共104元{5},如果走商业快递到国外,一般的物流成本都要几百元,使用了海外仓后就可以明显的降低物流的费用。另外由于发货速度加快,卖家可以提高产品的售价,增加毛利。第二,卖家使用了海外仓后,就可以拓展商品的种类。因为现在国内的很多物流商都会对包裹的重量、大小有限制,比如邮政小包只能允许发2公斤以内的货物,大多数卖家就只能选择商品体积小的、商品价值低的货物进行销售;如果使用了海外仓后,就可以销售一些体积大的商品来丰富自己公司的业务范围。

但是温州的企业在计划使用海外仓时,也要认识到其中的风险。第一,准备投入海外仓的商品一定要选市场热卖的产品,可以先做前期的目的国家的市场调研;而且在选择产品时一定要注意季节的问题和库存数量之间的匹配度,比如举例温州的鞋类厂家或公司,如果在俄罗斯当地自建海外仓,一定要考虑俄罗斯当地的气候和当地人民的消费需求,不然滞销产品的运送及仓储费用成本也比较高。第二,做海外仓还需要考虑商家本身的资金实力及抗风险能力。因为海外仓有一个特点,发出去容易、回来难。回来的货算进口,很多时候回来的运费和海关关税的成本要远远超过货物本身价值。

(三)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尝试不同的跨境平台运营模式

第一、校企合作。温州的外贸企业可以加强与温州当地高校的合作,采取类似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比如企业可以参与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需求设置,参与学校跨境电商实训室的培训,可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实操能力,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公司的跨境电商人才。第二、投入公司的跨境电商人才培训,温州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有很多类似速卖通、Ebay、敦煌网等跨境电商的培训班,比如温州网特教育培训公司在2014年11月份推出的速卖通深度培训班,面向很多外贸企业和高校推出3-4天的密集培训班,培训班上也有很多温州外贸公司的员工去参加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整个跨境电商平台从前期的注册、产品、详情描述、物流设置、客户纠纷等整个流程。相信温州在这几年会有更多的外贸公司愿意花金钱与时间挑选优秀员工参加这样的培训班,势必会提高员工的跨境电商实操能力。第三,尝试跨境电商平台的代运营模式。温州企业可以改变原有的人员聘用模式,过去的传统电商企业在用人方面经常都是在高峰期再临时招聘,这样必然会造成人才的紧缺。现在很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跨境电商平台的代运营模式,可以选择市场上专业的电商代运营公司,企业提品的数据包和平台的总体把握,给代运营的员工布置相关的产品上传数量、具体要求,至于后台的营销活动和交易的数据都掌控在企业手上,这样就可以弥补跨境电商人才不足的劣势。

六、结论

跨境电子商务链接了买卖交易双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及移动支付、物流仓储配送、海关、商检、保险等一系列环节,重塑了国际产业链条、转变了外贸发展方式,大大提升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让遥远的海外客户能更快的、更迅速的找到企业的产品。跨境电商这几年在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与调整,温州的外贸企业如何在这一新形势下找到发展出路?这就要求温州更多的传统企业采取跨境电商的模式开展外贸业务,为温州的传统外贸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更能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注释:

{1}该数据来源于本课题的企业调研数据

{2}该数据来源于温州凯瑟琳箱包的官方网站

{3}该数据来源于本课题的企业调研数据

篇9

一、充分认识外贸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我省外贸出口面临的国内外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外贸企业受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资金成本提高以及出口退税率调整等因素影响,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传统产业利润明显下降,国际竞争力减弱。剔除人民币汇率变化和出口提价因素,我省外贸出口实际增长水平回落较大。保持外贸稳定健康发展,是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加快优化外贸结构,努力实现全省外贸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大财政对外经贸发展的扶持力度。从年1月1日起,省级财政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各地对外贸易发展,调整外经贸结构,确保全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三、加快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外贸企业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研发项目。努力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和档次,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和开展境外宣传推广。

四、加强出口品牌建设。加强出口品牌培育和宣传工作,支持外贸企业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出口品牌。鼓励外贸企业设立境外自主品牌专营店、研发或售后服务机构,重点支持企业以并购等方式获取国际知名品牌。

五、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开展各类国际标准认证和境外商标注册,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博)览会和境内重点区域性国际展(博)览会,推动企业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境外设立营销网点或生产加工企业、境外工程承包、资源开发和劳务合作,着力打造自主国际会展平台。

六、支持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2号),加大支持欠发达地区调整外经贸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七、防范出口收汇风险。积极推动企业为开拓新兴市场、巩固欧美等传统市场和实施“走出去”战略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其经营及投资风险。

八、健全“两反一保”工作机制。加强对企业、行业组织应对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贸易壁垒等工作的服务和指导。加强公平贸易培训工作,加快完善对外贸易预警体系。

九、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支持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推动服务外包企业和培训机构开展业务人才培训;支持服务外包企业购置新设备和进行国际通行的资质认证。支持文化艺术、出版影视等企业参加境外国际展(博)览会,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艺术、影视动漫产品出口。

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申报出口退税免予提供纸质收汇核销单试点。加快退税单证审核审批进度。进一步整合征退税衔接工作内容和流程,简化有关手续,加快审核进度。

十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各类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外贸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外汇贷款投放力度,继续开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金融产品业务。积极拓展外贸企业贸易融资渠道,扩大出口押汇、出口保付业务、出口商业发票融资。

十二、调整外汇管理手续。简化进口货到付汇项下付汇手续,提高进口付汇效率。开展异地付汇集中备案改革,简化企业付汇手续。积极采用科技手段全面推进出口收汇核销无纸化进程。开展大型外贸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外汇资金统一运用试点,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篇10

关键词:国际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义乌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一、引言

2013年中小企业开拓国际电子商务市场,是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关注的问题,在对浙江义乌50家外贸电子商务企业调研基础上,结合理论总结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中小企业开拓国际电子商务的困境

(一)相当多的小商品市场经营户以及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观念较为保守,习惯于原先的市场经营模式,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对电子商务技术和知识有限,对网络信息更新及维护乏力,同时网络营销及推广等方法手段匮乏呆板,找不到适合其自身发展的电子商务切入点和后续运作模式只能以某种较低层次方式参与电子商务,通常都是按照草根式的发展模式进行电子商务。

(二)义乌电子商务行业整体规模很大,但是缺乏大型的、知名的企业,具有品牌的、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少之又少。随着地区和同性质的企业竞争的白热化,义乌的许多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着倒闭和重新洗牌的现状。

(三)由于受地域的限制,义乌电子商务中高级人才严重缺乏,电子商务人才总量不够充足、人才的数量和结构都与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要不相匹配,人才培养与需求对接不紧密、人才政策上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许多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人才的制约。

(四)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问题突出。义乌经过30年的发展,物流业较为发达与便捷,从总体上看,义乌市物流基础设施趋向完善,物流需求大且趋向专业化,义乌在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物流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已成为浙江省重要的内陆港,全省运营最繁忙、业务量最大的四大物流枢纽之一。其主要问题表现为:

1.物流仓储、站场等基础设施欠缺的问题突出,其建设严重滞后,无法跟上飞速的物流行业发展。目前,除了义乌国际物流中心、江东货运中心等场所内配备了一部分仓储外,义乌专业的仓储设施很少。物流站场设施方面,原有货运配载服务场所由于城市建设需要,相继退出市场,导致目前托运配载物流服务场站设施数量严重不足。

2.物流企业服务层次不高。现有物流企业普遍存在低、小、散,物流服务功能只停留在运输、托运与仓储,一体化物流组织与服务能力不足,物流企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不高。物流企业技术装备、管理手段、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较为薄弱。

3.物流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供应链管理和现代物流实践经验丰富的操作性人才严重短缺。近段时间,最难招的莫过于物流业人才,随着物流行业持续火暴,但物流行业的专业性很强,熟悉相关流程的人才没有增加。据业内初步统计,本地物流业人才的缺口约70%。

(五)安全、支付、信用评价等基础服务体系薄弱。目前,义乌市第三方平台发展缓慢,至今没有一个在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已有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都没有搭建自己的支付平台,绝大部分交易通过支付宝实施资金汇转,如何加大规划、引导和扶持力度,整合义乌市内外技术研发力量,推动当前几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平台网站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如何整合第三方平台,促成银企合作,搭建支付平台,打造义乌自己的支付工具等问题急需解决。

三、义乌中小企业电子企业开发国际市场的建议

义乌中小企业拓展外贸业务是要大力发展国际电子商务,要能够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新阶段,适时转变经营模式:

(一)采用快速反应机制向较小的最终用户提供小批量订单,义乌中小企业扩大出口客户群。电子商务市场的产品需求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信息化,采购行为表现为小批量多批次,这就要求供应商能够快速作出反应。电子商务的出现、贸易便利化的发展以及便利的物流服务,为中小外贸企业直接面对国外小客户提供小批量、个性化的产品创造了条件。

(二)融入全球供应链管理系统之中,成为信息和贸易服务的提供者。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为全球供应链中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中间商、零售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沟通方式。

(三)义乌中小企业按照基于电子商务的贸易经营模式的转变。中小外贸企业实现基于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基本步骤是:首先实现基本管理信息化;其次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再次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建立本公司的虚拟交易场所(网站、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等),整合自身的供应链管理,实现电子商务的信息化管理和国内生产商非信息化供应系统的整合。

(四)引导企业员工对国际电子商务的运作理念。人才是阻碍中国中小企业的顺利推进电子商务的瓶颈之一。对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的规模、资金和管理模式,决定了他们在进行人才战略的时候,应该积极地引进成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具体可通过与本地高校进行长期合作,用高薪,充满信任的工作环境吸引有经验的人才。同时,公司也可以对国际电子商务员工进行培训,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知识培训、电子商务知识培训、外语培训三大部分。国际贸易知识包括商检税法、国际仓储物流、国际支付结算等内容;电子商务培训主要是掌握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应用技能,了解国际电子商务发展动态等;外语培训则主要为了提高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减少贸易纠纷,提供成交效率。

(五)义乌中小企业寻找优质的物流服务。物流,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在国际电子商务业务开展中,矛盾尤其突出。目前义乌从事外贸电子商务主要有海运、空运、快递、海外仓储等途径,传统外贸公司单笔订单较大,一般都选择海运方式;空运和快递更适合电子商务中小卖家,但是费用较高,投递周期较长;海外仓储则投资大,运营成本较高,需要有较大业务量支撑。义乌外贸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可以参考企业化运作模式,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商城集团、外贸电子商务公司等,统筹资源,建立海外仓储,解决外贸电子商务物流问题,实现快速、低成本、安全的货物投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