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业务流程范文

时间:2023-04-01 10:4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贸业务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外贸业务流程

篇1

关键词:服装外贸跟单;职责;业务流程

一、前言

服装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支柱之一。随着近年服装出口量的迅速增长,行业内部竞争也与日俱增。服装外贸跟单员是服装出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跟单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已获定单的顺利完成与是否能够获得更多的定单,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与存亡。因此,既熟知服装加工技术,又掌握贸易规则、懂得按国际惯例办事的优秀服装贸易跟单人员是服装出口企业的制胜法宝。

二、服装外贸跟单员的职责和意义

服装外贸跟单员的主要职责是从争取国外客户的定单至严格按照客户要求全程地跟踪、配合具体的加

工部门将国外的订单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并顺利出货的过程,也是外国采购商、服装出口企业与生产工厂三者之间的桥梁。

优秀的服装外贸跟单员能够减少工作错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如:跟单员负责反馈客户意见并下达生产指令,生产指令即使有细微的差错,都会延误生产进度或严重时会造成客户拒收整批货物。优秀的服装外贸跟单员能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对服装出口企业的信任。如: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因客户资料问题导致某些工艺上的不合理之处并影响服装的外观及实用性,这需跟单员提醒客户及与客户落实可行的处理办法。

三、服装外贸跟单的业务流程

服装外贸跟单的接单及跟单程序一般为:客户询盘?报价?得到客户定单?安排工厂打样供客确认?大货投产?出货?后期事项。

1.接单

根据不同的客户,接单的程序也有所不同。通常,百货公司等非品牌服装公司下单前只需要根据提供的原样或资料进行报价,价格及货期等事宜双方协商一致后即可下大货定单。而品牌类服装公司在下单前一般需要生产销售样,销售样的数量根据客户要求而定,销售样品质及颜色均需按客人要求特别定做,就像微型的大货生产一样,由于数量少(通常远低于工厂的生产起定量)要求高故销售样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销售样到达客方后通常1――2个月内会收到大货下单信息;有时也会因销售情况不-理想,部分款式会没有大货定单。

2.大货投产

(1)大货前需确认的样办

在接获外国客户大货定单后,服装外贸跟单员(以下简称跟单员)需根据客户提供的大货生产资料下达生产命令及大货合同给工厂。在大货投产前,跟单员需提交大货色样、大货布、大货物料给客户确认,客户确认接受后还需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一系列的产前确认样,如:尺寸跳码办SIZE SET SAMPLE(为-节省时间,通常客户可接受用正确品质的面料及代用的颜色和物料生产)、产前办pp SAMPLE(必须用正确的面料辅料生产,代表大货标准)、大货生产办-PRODUCTION SAMPLE(因产前办存在未能尽善尽美的地方,有些客户会要求做大货生产办)。产前确认样确认后,方可进行大货生产。   (2)跟单员需注意的细节   ①对颜色:批核颜色样时要先弄清楚客户是在自然光还是在指定灯光下对色,不同光源下看颜色会有偏差。②订购拉链时,一定要注明成衣是否要洗水,洗水方式是什么,因为除估计缩水率问题外,拉链厂会根据成衣是否洗水而做不同的拉链头。如果成衣不需要洗水,拉链厂会做安装好拉手的普通头成品拉链;如果成衣需要洗水,则会将拉手与拉链分开(ZA头),届时服装工厂在成衣洗水后,再自行安装拉手,以免洗水过程中损坏。④订购织带时,要问清楚织带厂织带的缩水率有多少?并提前问织带厂要2米织带试缩水率,订购时一定要将缩水率及损耗率算进去。大货织带回厂后,还要提醒工厂做洗水测试,试验织带的色牢度,缩水率,品质等,不要等车到衣服上才发现有品质,脱色,缩水率大等问题。

3.出货

(1)确认出货日期

一般在出货前1星期,跟单员必须对订单的交货日期进行评估。如果发现交货日期紧张的情况,需根据具体情形提前与客户商议延期出货,同时敦促生产工厂想尽办法赶货,以及逶知船务部务做好相应的文件与定仓准备。

(2)验货

出货前跟单员需安排好QC对货物进行中期及尾期查验,如是客户亲自验货或客户委托第三方验货则需提前做好预约验货安排。QC验货报告查验通过,方可出货。

(3)船样

出货前,跟单员须提交大货船头样给客户确认,一般情况下须由客户确认接受大货船样品质后方可安排出货。

(4)出货的相关工作

根据合同的规定及与客户协商的最后结果,及时安排出货。通知船务部门做好相关的出货文件及货款回收文件安排。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 外贸企业 物流成本 控制策略

一、引言

传统经营模式下,企业往往通过两种经营模式获得利润源:通过降低制造成本来增加所获利润,这种方式被统称为第一利润源;通过扩大销售额来增加所获利润,这种方式被统称为第二利润源。然而,随着生产力日益过剩,产品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上述两种利润获取方式的挖掘潜力变得越来越小,因此企业需要从其他方面拓展新的利润源。

在这种背景下,物流成本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物流在外贸企业生产经营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成本,企业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将其变成企业盈利的“第三利润源”势在必行。因此,对物流成本的构成和相关的概念进行全面认识能够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理念落后

现阶段,我国外贸企业已经加强了对物流成本控制的意识,也从多方面积极寻求解决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有效路径,但从现实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理念较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言,仍然处于落后阶段。例如,很多企业对物流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较为低端的层面,应用的重心也仅限于仓储、运输等低端业务,对物流系统设计、信息系统开发等高端增值业务却鲜少问津。采用高效的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物流效率,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成为大多数企业难以实现的目标。

此外,先进的物流成本控制理念是建立在良好的物流管理服务意识基础上的。然而,我国外贸企业的物流服务意识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多数企业把物流服务看作是一种成本的投入,认为是对客户的额外服务,因此在经营中会从物流服务的角度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实际上,隐藏在物流服务成本背后的商机是巨大的。如果客户对企业提供的额外物流服务感到满意,会增加对企业的认可度,从而提高外贸企业产品的销售率。反之,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2、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国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控制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建立物流管理控制信息化平台,并将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通过录入、跟踪、存储、导出的方式进行现代化的管理。然而,上述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我国绝大多数外贸企业中仅仅停留在理论可行的层次上,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很多企业资金有限,并不愿意在物流成本控制管理上投入更多的建设成本。另一方面,资金富裕的企业考虑到建设物流成本管理系统费时费力且需要定期维护,对物流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并不热衷。因此,对物流成本的控制管理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以人力、手工操作的层面,导致企业经营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信息化水平十分落后,在与国际企业成本控制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3、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制欠缺

国外发达国家在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管理上都建立了一套合理的管理体制,对物流成本管理的流程、投入、研究、注意事项等具体内容做了明确规定,并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的操作。反观我国外贸企业,虽然有不少企业对自身物流成本控制体制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改革,但并没有真正做到深入实践。同时,缺乏对企业物流系统设计的整体规划,实际应用时也存在分工协调不对称的现状,没有从管理供应链的层面将生产、供应和社会物流三者进行充分整合,且存在严重的部门分割和条块分割管理现象。

在实践操作中,仍然缺乏系统的流程设计体系,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并没有真正做到按章操作,直接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较为混乱,最终使得经营过程中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为了实现对企业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必须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物流成本控制体制,并进行规范化管理。

4、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在核算物流成本时,采用的是传统的财务核算制度,将物流成本与其他企业经营成本合并为一类进行核算。这种传统的成本核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一般的经营核算需求,然而却很难为物流成本的核算提供准确的信息。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实际物流成本难以核算。在传统财务核算体系下,与企业物流成本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都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这种计算方式使得企业实际物流成本很难被把握,进而得不出准确的成本数据。

其次,财务部门无法掌握的成本众多。可视成本开支是我国现有会计报表中反映出的“物流成本”应用模式,也成为显性成本。其中涵盖了运输费、装卸费、仓储租赁费、流通加工费等多项费用,上述内容的比重将随着物流产业的成熟变得越来越低。而回程空载成本、异地调货费用等隐性成本则难以在财务报表中体现,这也为企业财务部门作出明确、全面的物流费用估算增加了难度。

再次,物流成本核算概念混淆。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在进行物流成本财务核算时,通常将物流活动中所产生的过量服务成本与企业标准经营服务所产生的成本混淆在一起。如此一来,企业无法确立标准的物流服务水平,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物流成本控制核算。

三、完善我国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对策

1、政府加强引导扶持,企业革新理念

一方面,国家要尽快研究促进外贸企业物流发展的具体政策,对物流业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扶持。在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技术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和物流标准化硬件设施的建立上,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相应的资金投入,为外贸企业控制物流成本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另一方面,外贸企业也需要实时更新物流成本控制的理念,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并逐步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将物流成本的控制真正纳入到企业日常运营的议程之中。

2、加快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灵魂,在企业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使用各种先进的物流专用设备和技术,是提高企业物流工作效率和节约物流服务成本的重要手段。在外贸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在物流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数据仓库平台的建立上下足功夫。对物流资料如订货单、存货单、用户情况等使用专门的物流信息采集系统,同时建立专门的用于存储和处理物流资料的软件平台。

此外,重视物流作业信息自动化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外贸企业业务量的上升以及作业流程的增多,物品、材料的取送、识别、装运过程越来越需要采用自动化的手段来代替人工操作,以便提高运作效率和准确率。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普及,能够提高外贸企业物流信息的处理效率,节约大量的物流管理人力成本,是我国外贸企业节约物流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

3、完善物流成本控制管理体制

物流成本控制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理顺物流成本控制章程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对物流成本控制管理体制的建设应包含物流管理体制、物流财务工作计划体制和物流协调部门工作体制三个部分。

首先,物流管理体制应包含对物流联合模式、物流专业模式、物流分散模式、物流子公司经营模式等多个机构的创建规划,并在上述机构的运营中,建立相应的降低物流成本的激励机制,调动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经济核算,降低物流成本。

其次,物流财务工作计划体制应将物流成本与企业其他经营成本区分开来,针对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一套专用的财务核算工作体制,努力做好物流活动中人、财、物的统筹安排。

再次,物流协调部门工作体制的建立,应以外贸企业物流部门和其他部门密切协作关系的创建为基础,加强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将物流作业进行系统、合理、阶段性的规划,减少物流中转和中间环节,提高物流速度,最终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4、完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改善现有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使外贸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核算更为具体和细致,是控制好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应将物流成本从企业其他产品成本的核算中分离出来。为此,外贸企业需要重新划分成本中心,将企业的成本中心进行整合,将生产和物流部门作为企业成本中心的核心,且将成本中心作为纯粹的制造成本进行应用,各个物流部门的物流费用实行自理控制,相应的成本无需进行再分配,统一作为期间费用处理。这种将物流成本与企业日常经营成本区分开来的财务核算方式,将会大大增加物流成本的核算精度,为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采用作业成本法对物流成本费用进行具体核算。将企业消耗的资源再分配到具体的作业或活动中,可根据资源消耗的方式进行分配。这种二次分配的方式能够提升物流成本支出的针对性,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盲目投入。

四、结论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控制日常运营中的成本开支成为了企业获得额外经营利润的重要手段。物流成本控制作为企业可挖掘的“第三利润”,越来越得到重视。外贸企业的管理者在平时的经营管理中应不断革新物流成本控制的方式方法,以有效的成本控制为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仁权:浅谈企业物流的角色转换[J].物流技术,2005(10).

[2] 高红平:国内外物流成本的构成结构比较分析[J].现代商业,2006(1).

[3] 伟:中美物流成本对比分析[J].物流科技,2004(1).

[4] 王云:加强物流管理提升企业竞争优势[J].引进与咨询,2005(6).

篇3

国际贸易专业的模拟实训教学是促使专业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的桥梁,它弥补了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组织安排多层次、系统化的实验室实训,可以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上得到较强的锻炼。文章以唐山学院为例,阐述了外贸模拟实训教学平台的构建。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专业;多层次;实训平台;构建

国际贸易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具有理论的综合性、实践的操作性和环境的复杂性等特点。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熟练运用于实际操作。而要达到这种要求,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到外贸公司比较真实地练习外贸出口等方面技能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国际贸易专业建立外贸仿真实验室,让学生在仿真训练中真正掌握做国际贸易的能力,成为了一种操作性强且经济可行的方式。

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建立多层次实训功能的实验室很有必要,即是将学生已经掌握的,分散的、单项的知识和技能综合化、系统化,形成一个积累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下面以唐山学院为例探讨国际贸易专业多层次模拟实训平台的构建。

1 专项技能的模拟实训

单项技能的训练体现在国际贸易专业各门实践课程的学习中,在各门实践课程的实践环节都可以安排相应的专业软件对学生的单项技能进行训练。相关课程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货物运输、商务谈判、报关实务等。

1.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该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本环节实训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进行。

通过外贸实习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进出口业务流程模拟操作和进出口单证业务模拟实训,该平台主要包括外贸业务流程的操作和单证业务操作两个方面。但是,这两方面的实训(业务流程、单证操作)中,该平台都与现实行业相同,突破了实训教学的真实性难题。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训环节,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要求学生进行国际货物买卖的部分业务,主要包括前期的市场调研,通过网络平台自行选择交易对象及交易商品,然后进行进出口各方的成本核算,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签订合同。本门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外贸实习平台对国际贸易的实务操作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为以后方向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合同的履行在该课程的实训中不做要求。

1.2 国际结算课程实训

国际结算实训软件以国际结算综合实训课程的构成要素为主线,将综合实训的要素贯穿到各个章节的内容和各个实训模块的设计中,力图达到使分散所学的国际结算理论知识系统化、理论知识在业务处理的实际操作中感性化的目标。该平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结算实训环境的营造,让学生进入实训室就如同进入银行的结算部;二是模拟实训资料的配备,包括模拟银行国际票据、模拟各类账簿和会计报表、模拟企业印章和国际会计印章、点钞券、外币识别、点钞机等。

通过完全仿真的综合实训模块练习,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银行职业习惯和防范风险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富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以及实操动手能力。

1.3 国际货物运输课程实训

国际货物运输课程实训选择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货代业务相结合的专业教学软件,该软件以真实工作场景及其工作任务为参考,来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在软件模拟中,学生可以分担不同角色,比如:货代公司、船公司、航运公司或者是报关公司,学生可以进行各种(比如:销售管理、接单、订舱、装箱、报关、费用结算、船公司等)业务的模拟操作。可进行多方面的业务操作:货物托运单的填制、随附单据的准备、集装箱数量的预算、考查地理知识、向客户报价、最后确认运价、订舱单的填制、对货物进行报关、对货物进行报检、送货通知的填制、送货通知的下发、收取送货通知、最后对报关报检单据的整理等相关国际货物运输流程业务的操作实训。

1.4 报关实务课程实训

报关实务课程实训通过软件模拟初仿真的工作场景,把教学过程变成了生产过程,把学习任务变成了工作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产生工作的体验。培养了学生进出口报关的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进出口企业、报关与报检单位、国际货运公司等国际物流企业的报关员、报检员、外汇核销员、国际货代操作、国际货代揽货、单证处理等岗位的工作。另外,该课程实训环节还可以通过各项实践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对进出口货物报关中工作过程有个初步的接触和感受,从而让学生学会处理业务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可以使学生锻炼出好的思维习惯。

1.5 商务谈判课程实训

该环节主要通过建设国际贸易商务谈判实训室进行,实训室具备角色分演实训区、商务谈判实训区。其中,角色分演实训区主要是让学生扮演各个实训岗位角色,如:进口商、出口商、货代公司工作人员、船代公司工作人员、港口工作人员、堆场工作人员、海关工作人员、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商务谈判实训区主要是模拟现代企业合作交涉、磋商的实景,让学生身临感受,互相沟通,师生互动,角色扮演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 综合技能的模拟实训

各门实践性课程的模拟实训环节虽然强化了外贸流程中各方面的单项技能,然而由于各门课程独立开课,这使各项技能还是处于独立分割的状态,所以各环节的实训使学生对外贸业务中总体业务流程及操作环节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鉴于这一原因,我们的教学体系中需要增加把各种单项技能综合起来从而形成系统实践技能的训练。对于这一环节,我院目前主要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的训练系统来实现的。

2.1 外贸流程模拟实训

外贸实习平台高度仿真外贸流程,不管是业务流程还是单证操作方面,该平台都与现实行业几近相同,这种操作方案也突破了实训教学的真实性难题。它自身所具有的数据高仿真性及开放性可以保证模拟与现实外贸场景的同步更新。

在本环节可以通过实习平台让学生体验到仿真性较强的国际贸易中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三条主线的的运作方式,也可让学生体会到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同角色的当事人所做的具体工作以及各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且使学生通过亲身的操作学会外贸公司应该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理念。

我院在该环节安排的外贸实习平台训练系统的实训,使学生通过进行进出口业务流程的模拟操作(主要包括:交易磋商、合同的签订、申请报检报关以及信用证等业务流程操作)和进出口相关单证的业务模拟训练(主要包括:内外销合同的签订、填制进出口预算表、商业发票的制作、装箱单的填写、报关单、报检单、海运提单、保险单、投保单等),这两个环节(外贸业务流程操作和单证操作)作为外贸业务的两个重点都得到了训练。这种教学方式,我院经过多年来的操作,方案逐步完善,效果也愈来愈好。

2.2 参加全国性的外贸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快速提高和升华构建了良好平台,接受大赛的锤炼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我院组织学生参加了大学生POCIB。POCIB是一个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平台,该平台重点培养学习者的外贸综合业务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

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由于专业模拟的不足和校企合作的困境,POCIB类的专业竞赛成为主要培养手段。POCIB类专业竞赛可以间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在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等方面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通过我院安排的多层次、系统化的实验室实训及参与校外竞赛,学生在专业技能上得到了较强的锻炼。但与深入企业实习相比,还是缺乏和企业的亲密接触,所以有些能力还缺乏锻炼。因此,到企业的实战还是必不可少的。

3 企业实战实训

模拟实训平台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真实企业活动中的的外贸操作和模拟的贸易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另外,通过到企业与真实客户的交往所能锻炼出的人际交往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等都是模拟实训所无法实现的。同时,由于本地区外贸类企业多为小规模、对人才的需求量相对较少的企业,所以,大批量安排学生到某一个外企实习难度较大。因此,为了能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外贸业务操作,学院和教师还是应该为学生联系外贸实习单位,通过让学生走进外贸公司,使其切实感受到从事外贸业务的辛苦与快乐。

就这一环节来讲,我院主要是在学生毕业实习阶段,通过学校推荐与学生自由选择相结合的方式来落实实习单位的。就近几年来的情况来看,排除金融危机因素的影响,效果还是较好的。但是,由于唐山本地及周边环境不是外向型经济,企业所能吸纳的实习人员还是有限的。所以,就我院来讲,学生能在此阶段走远些还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袁定喜,吴艳.关于高校国贸综合模拟实验课教学的思考[J].传承,2010,(8)

[2]毛艳.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探讨[J].时代经贸,2012,(3).

[3]滕静涛.基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的实训教学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2).

篇4

《国际贸易实务》是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为中心主体、围绕交易程序讲解整个进出口贸易流程的课程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譬如取得与客户之间的联系进行发盘、询盘、签订及履行合同;办理相关的函电和制作各类单证;运输、报关、商检、保险、结算、索赔和收、付汇核销等。伴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及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实务》已逐渐成为在校高职生课程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均受到此教程的影响,发展潜能的也得到极大提高。

一、《国际贸易实务》现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计划脱离。教材大致与大学教育模式相似,偏重理论教学。虽然在局部内容上有所选择注重实践性,但体系上仍然是照搬大学教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发展和新型贸易方式的不断涌现,各国有关国际贸易操作的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也随之调整,从而国际贸易单证处理方式也随着新的电子商务形式的产生而改变。所有此类变化,都要求学生既要牢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更要具备英文函电处理、电子报关、电脑操作等技能。但目前的教学内容还无法跟上这类变化速度。

(二)缺乏双师素质教师。双师素质教师是提高国际贸易课程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环。现有的专业教师普遍是从学校到学校,刚出大学校门就站上讲台,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经验,甚至从未见过一份合同,一份真实单据,并且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现有教师无法定期到企业学习,从而缺乏实际经验,影响教学质量。

(三)缺乏实训平台,难以体现职业性。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是以外贸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和要求为出发点的系统实践教学。因为国际贸易业务涉及企业客户资源等核心商业秘密,使得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位困难,与职业岗位工作明显脱节。更因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的机会,所以难以全面系统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导致学生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而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

二、国际贸易类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深入外贸企业进行工作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外贸行业核心工作岗位主要朝向:国际货运、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等,提高相关岗位的素质与职业能力,并且对各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工作领域分析框架。首先,对工作领域分析的模式不仅要对外贸企业的业务进行综合分析,更要确认基本业务环节和贸易业务流程。最终,确定主要职业岗位的方向,并以此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了解(资格、职责、工作内容等);其次,对典型工作任务加以确定;最后,分析、确认胜任外贸工作岗位所需职业知识和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过程分析框架

外贸类岗位群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通过对外贸类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梳理出外贸工作中必备的职业技能,如表2所示。

表2 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实施

(一)模块化课程设计。模块化课程设计是以“能力本位,就业导向”为原则的,课程目标与职业能力相对应、课程的内容与工作的内容相融合、课程设计的结构与业务环节进程相呼应、学习情境与职业的场景以及对课程的考核与职业的要求衔接。与此同时,和企业合作进行外贸业务流程的开发与设计工作环节,加强并充分地体现出其相对开放性以及实践性:1、课程目标对接职业能力。课程目标体现了培养对象在知识、能力、素质上的综合性和岗位应用性。在对企业外贸业务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后,明确了外贸业务岗位群的知识要求、素质和能力,同时,对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以此作为依据。2、课程内容对接工作任务。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当是企业的典型工作内容,项目课程的设计要来自于现实职业岗位的具体操作规范及工作过程。通过对外贸易业务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研究,设置了工作性的课程内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以工作任务为目标实施教学,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真正实现工学的结合。3、课程结构对接业务流程。通过工作任务分析研究,确定课程的主要内容后,按照外贸业务流程对课程进行序化,形成交易前准备、交易磋商、合同订立、合同履行、业务善后五个模块。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式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章节式的课程结构,体现职业性的课程特色。4、学习情境对接职业情境。先考虑“公司+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将合作企业引入校内,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之一,然后实施项目课程的教学活动,此外,还可以考虑校外教学与校内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以满足单一的校内公司难以满足学生大批量学习的漏洞,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的课程特色。5、课程考核对接职业要求。从课程结果来看,项目课程是学生完成课程所要求工作任务的实际成果,即具体产品或业绩,不仅仅再是课程考试成绩。需要设计开放性和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将学生完成工作的过程及其成果共同纳入考核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学习成果的进行检验。

篇5

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26.43万亿元人民币,外贸相关产业已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但是外贸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变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市场萎缩等更多因素影响,相对于内销企业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存在更多风险。

一、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1.业务涉及流程长,风险防控难度大

外贸业务的特点体现在业务环节多、流程长、程序繁杂等特点,风险防控难度大。对外贸易应遵循以下流程,第一,应做好交易对象的调研;第二,签订交易合同;第三,组织国内生产、验货收购、仓储运输、出口商检、报关最后到收汇核销,退税申报等。外贸企业在所处理的市场风险及法律风险与内销企业一致外,外加需面对汇率风险、国际政治经济及出口退税风险。

2.内控制度建设落后,内部控制失效

首先是企业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外贸企业未建立起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有的虽然设定零散的内控管理办法,但并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其次,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较全面的内控管理制度,但领导不重视,全员执行不到位,导致内控制度未能产生其本应发挥的作用。最后,大部分企业主要基于人力及运营成本上考虑,未能设定完整的专职岗位和职能结构,造成严重的组织结构控制缺位现象,内部控制的作用更是无从谈起。

3.缺少与业务流程相匹配的控制措施

在业务流程上,外贸企业比内销企业多出以下环节:进出口前的准备、商讨、报验、进出口合同、准备货物、改正、审核信用证、催证、租船订仓、办理报关及保险、议付。然而,我国的外贸公司却未形成与该流程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实际上未对这些流程进行科学及有效的控制,造成了交易无法顺利进行,预期的经营目标无法达到,给公司带来了大额的损失。

4.未有效落实内部审计监督流程

目前,大部分外贸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已成常态,但内部审计往往更加注重事后审计,事后审计只是将产生问题进行评审,得出审计报告而已,而非在问题产生前进行有效判断,未做到事前发现,及时处理。

二、针对外贸业务特点,把握重点风险控制

外贸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识别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并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特点,确定主要的风险控制点。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客户风险,包括应收账款风险、商业欺诈风险等。二是经营风险,例如人才流失风险、产品合同违约风险和质量风险等。三是经济风险,涵盖国际贸易竞争加剧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国际经济疲软导致市场需求萎缩等。四是政策风险,譬如国家对关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宏观政策变化,人民币汇率变化。

1.加强交易对象的调查和管理

交易对象是对外贸易的主体,与外贸风险最直接相关,是外贸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建立客户信用分级管理制度就是全面防范交易对象风险的重要方式,通过全面调查客户资信,搜集资料,完善业务档案和资信档案,并根据客户规模大小、合作时间长短、归属国家情况等资信内容采取相对应的收汇和贸易方式来控制风险。以下3个方面为考察交易对象的重要内容。(1)从交易对象的内在要素考察,包括是否有交易的主体资格,资产规模与销售收入规模是否相匹配,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状况是否优良,企业的技术、人力成本、经营者能力等是否有竞争优势,历史交易纪录、企业信用等级是否符合等。(2)从交易对象的外在要素考察,包括交易对象所在国别地区的信用等级,对交易有影响的国际经济形势,交易所在国法制化进展程度、对国际惯例的认可度等。(3)从交易标的物的本质要素考察,包括交易标的物的供需矛盾,交易标的物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表现,交易标的物技术水平、资源垄断程度等。对每个交易对象继续全面评价,形成与对象相吻合的营销策略,这样就能有效消除对交易对象的盲目性,从而进一步降低交易对象的风险。

2.建立合同评审制度

合同评审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有利于业务的开展和对合同的管理。在签订贸易合同之前,先对我方履约能力评审,通过对合同标的物的数量、价格、质量及交货方式、交货时间等各项条款是否为我方能力范围以内,不能因我方违约而被对方索赔。通过对合同成本与效益的预算、对费用列支项目及佣金的测算,确定合同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客户的资信调查核实合同条款是否对我方权利已有充分的保障,我方是否已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可能产生的风险。

3.强化业务过程控制

对业务过程实施有效控制是决定内部控制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是防范风险的重要内容。由于外贸业务流程所涉及的环节复杂、持续时间较长、风险较大等特点,因此应当加强进出口公司的业务流程控制,防止业务人员包办业务全过程的现象,使业务更具有科学性。业务过程控制包括实物和单证控制两方面。(1)实物控制包括生产过程监督控制、工厂交货验收管控和外贸交货出运控制和后期监控。在生产过程中应保证货物的质量,安排质检监督员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在工厂交货验收时,对所交货物数量和质量验收、包装状况等依据收购合同进行逐一交验。对国内运输、仓储、报关、航运等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关注交货后客户异议的后期监控。(2)对外贸交易的单证控制,基于出货本质上为物权凭证的交付,所以对单证的审查是出口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减少单证差错应把重心放在建立单证复核制度和关注特定国家、特定商品对单证的特殊要求。信用证业务要注重审证和审单工作,做到单单相符、单证一致,并对重要单证的传递实行签收制度。

4.加强资金业务控制

资金业务是外贸交易的货币化体现,资金控制的重点内容包括远期外汇买卖控制、结售汇控制、担保和保函控制、预付款控制、采购付款控制、应收货款控制等。每项控制都应有相应的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制度规范化操作,使资金运筹和流动处在受控状态,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5.汇率风险管理

从2005年我国启动汇改到2013年,人民币大幅地升值,而2013年至今人民币在震荡中贬值,汇率变动风险已是外贸企业需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所以外贸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途径来防范汇率风险。企业可以尽可能采用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企业可以根据汇率变动,通过提前或推迟结汇方式实现最大的汇率收益。企业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外汇金融工具,规避外汇风险的同时获得最大收益。

6.出口退税管理

随着出口退税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完善内控流程,加强风险控制,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确保退税款能够及时回收,促进外贸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外贸企业应对增值税发票、出口报关单等加强管理,确保所有退税单证的合法、有效,并按退税要求做好相关验证申报工作,确保及时完整退税。同时,应主动规避退税敏感的商品和地区,以防范退税风险。

三、建立系统性的内控体系,全面防范风险

1.优化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是内部控制赖以生存的土壤,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优化外贸企业内部环境应从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和内部审计监督等方面着手。(1)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外贸企业按自身发展特点,设置必要的职能部门,合理的分配权责,建立规范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2)建设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能增强员工的归属,能规范员工行为,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强执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3)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是否具有良好的组织与精干的人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员工执行力,推动内控制度的有效施行。

2.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保证信息有效沟通

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通畅,确保信息及时沟通,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外贸企业应加快内控机制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信息化建设使得业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传递,降低企业信息沟通成本,有效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例如外贸企业可以建立ERP系统,将业务流程中包含合同签订、审批、执行,交易标的物的采购、仓储、运输,货款的支付、收款、退税,以及经营成果等财务信息均在ERP中反映,让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决策部门及企业相关信息使用者都能及时有效地获得企业信息反馈,从而加强对公司业务的管理,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3.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风险控制

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应对和控制风险的必要基础,风险管理体系主要由风险管理决策机构、风险管理部门、相关业务部门组成。由精通财务、外贸业务和涉外法律法规的企业经营决策人员或外聘专家组成决策机构,主要职责制定批准企业风险管理策略等重大风险事项。风险管理部门由企业风险相关监管部门组成,对外贸业务全过程进行监管。企业的业务部门是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业务过程中按企业制定的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有效地防范控制企业的风险。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时要按照分级授权审批、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等原则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风险控制涵盖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三个方面。风险重在有效防范,而第一道警戒线是建立风险预警制度。通过对风险的及时发现、有效评估,积极应对、妥善处置,将不利化为有利,将危机转化为机遇,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贸易风险始终存在于外贸活动,从客户的接触、资信的调查、谈判、签约、发货、收款到退税整个业务流程,因此,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需系统性及有效性,当预警出现在任何一个业务环节,企业能够实时有效地产生对应反应,并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有效地化解风险。

4.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

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应该结合本单位的规模、生产经营特点等因素,建立相应的内审机构。内审机构应由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审计人员组成,是一个完全自主的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企业管理当局负责。设置内部审计应做到对业务的事前监督、防范和制约,事中管理和控制。如此为之,内部审计的作用才得以发挥,内部监督才得以落实。

四、结束语

我国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内控制度建设问题是复杂,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形成完善的内控管理体制任重道远。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总是从无到有,从劣到优的过程。国内外贸企业应针对自身存在的内控制度建设问题,量身打造解决方案,方能有效防控来自各方的风险。

作者:吴清桃 单位:福建省林业物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陈国栋.外贸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J].国际商务财会,2013,(8)

篇6

国际贸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范围广、手续繁琐,它要求对外贸易的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和外贸专业知识,还应加强我们对外贸单证的了解和实际动手能力。

在这次实训中我们所做的单证有:制货物运输投保单、制一般原产地证、制普惠制产地证、制货物出运委托书、制出口货物订舱委托书、制海运提单、制商业发票、制装箱单、制汇票

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是为了提高我们制作常用外贸易业务单证和熟悉进出口业务一般流程,识别和加强单证业务操作能力的训练而进行的.让们进行比较系统的外贸业务综合技能训练,采取仿真模拟实际业务流程,一环套进行业务操作训练,为以后从事实际进出口贸易工作,实现零距离上岗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因此,从大一我们商务英语专业就开设国际贸易、大二就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为了使我们更好地,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掌握本学期这门课程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相互联系,4月份本系特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让我们真正地认识到了和接触到了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论去联系实际.在这一周的进出口实务实训当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下,我把老师交给我们的实训任务圆满地完成了.在实训的过程中,我对进出口贸易的一些基本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实训,我对进出口贸易交易前的准备交易过程中的具体流程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也明白了平时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实际操作的必要性.

篇7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地位

应用型高校侧重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同时也是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报检、报关以及国际货运与保险等实务操作的基础课,具有涉外性、灵活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

二、现存的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课堂上缺乏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只能凭想象力、理解力去掌握,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失去兴趣。

(二)教学忽略实训。上课只讲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理论基础,而不讲在实际中如何应用。专业方向课侧重怎么做,没有与理论联系。造成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

(三)教材和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当今外部环境变化迅速,现在采用的教材都要滞后,甚至是2000年初的教材,从而导致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比如付款方式,现在很多公司会选择汇款,因为手续费便宜,但大部分教材上仍然认为信用证是主要的付款方式。

(四)部分教师缺乏外贸公司实习经验。很多专业课老师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学历水平大部分是研究生,是从课堂到课堂,没有进入外贸公司公国,与实际的外贸业务脱节,不利于实践课内容的讲授。很多专业课老师没有接触过外贸业务流程,没有亲眼见过信用证、汇票、发票等单证。

(五)考试内容片面,考核方法单一。现在大学考试中,对专业技术的考核比重很小,甚至没有。考试的方式仍是传统的以笔试为主,偏重对理论知识的测试。

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传统的理论教学侧重于通用知识的掌握,给案例教学提供分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思路。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较好的理解。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找各种真实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并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二)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在很多高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室,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采用。很多老师都很年轻,是2000年以后的大学生,电脑知识的普及,使得这批老师对电脑技术掌握的较好。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在网上搜集尽量多的图片,最好有相关外贸公司进行业务的流程教学影片,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动而贴近现实。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效果才会更好。此外,网页学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网络教育,实现资源共享。

(三)成立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室。要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建立国际贸易实务仿真模拟实验室。我院已经购进相关软件,但是实验室还没有建立。在实训模拟实验室,我院已经安装了外贸业务流程软件和报关业务流程软件。但是应用的还比较少。通过不断的丰富软件资源,并且进行外贸业务技能大赛的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优化课程设置。在教学设置中,有不少课程存在着重复。很多专业方向课,都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一部分,可以对其进行整合。比如《报关理论与实务》、《外经贸函电》、《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以及《国际结算》等专业课程同国际贸易实务整合,形成《国际贸易实务》专题。教学内容要尽量与实际进出口业务流程配套。为以后学生考报关员证、单证员、报检员和外销员打下基础。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双师型”教师是我校今年开始采取的措施。教师自己以及学校应该不断创造条件,去企业实习锻炼,加强与实践接轨。其次,专业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电脑运用水平,供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条件,经常和外贸公司、银行和海关等部门联系,多多进行交流。再次,学校在引进教师时,也要特别注意引进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甚至可以忽略对高学位的追求,这样有利于把实践中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来。最后,理论在教学中同样重要,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为其提供深造的机会。

(六)加强双语教学的运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贸氛围。国际贸易是一门涉外性很强的学科,英语是教学别需要灌输的技能。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多多侧重英语教学,除了多设置英语相关课程,双语教学也是非常好的方式。我校也开设了不少相关的双语课程,但因为每个班级人数较多,以及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原因,收效甚微,学生知识把其当做一般的课程来学,参与性不够。这方面,需要引进专业的外贸英语老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七)善用网络资源。当今社会,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学生学习的渠道得到了拓宽。学生课余时间可以利用各种网站进行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些外贸业务论坛,有很多是在职人员进行交流,有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很多实际工作做中的案例,增加了知识的来源。

(八)定期举办外贸业务专题讲座。作为地方高校,专业讲座较少,尤其是外部请来的专业人员较少。在将来的教学之中,还应多举办针对学生的相关外贸业务的专题讲座。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可以邀请本地在外贸工作领域的比较出色工人员,给学生介绍成功经验或者失败教训。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并结合现实,思考着灵活运用。

篇8

关键词:外贸物流;人才培养; 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作为重要支撑的外贸物流需要更多的物流人才,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比例不断加大,但总是出现“企业招不到人,学生就业难”的双重局面。

二、存在问题

根据我们的教学开展情况,结合企业对外贸物流人才的要求,目前我院外贸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较多,现主要从学生自身、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学生自身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我校外贸物流方向学生单招占比较大,学生自身突出问题有:①自学能力欠缺。高职教育与中学教育相比,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查找资料、阅读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太差,以至于部分课堂实训无法开展。②英语基础差。外贸物流涉及大量的英文信息,大部分学生毫无英语底子,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③自律性差。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还有部分学生旷课较为严重。特别是在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的团队学习任务往往会因为个别学生不参与而无法进行。

2.师资力量。本教研室从其他专业转型至物流专业的教师较多,物流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仅占一半,而且科班出身的教师也缺乏后续的跟进学习。

3.教学条件。我院物流专业一直偏向生产物流方向,在生产物流方向有一定的校内外实训条件,但还缺乏专门供外贸物流方向学生的实训场地,更缺乏为校外实训提供支撑的校企合作。针对第三方物流管理教学实训需要,我校建有物流综合实训室和物流管理信息机房各一间,其中物流管理信息机房面积120余平米,有机位90台,机房布局仍然是普通机房格局,并不适合开展业务流程模拟实训。

物流综合实训室经扩建后面积达250平米,综合实训室具备了仓储作业的基本教学实训条件,但由于面积狭小,实际最多只能容纳10名学生同时进行不同项目的实训,理想状态下只能允许4名学生同时进行相同项目的实训,实训效果不能得到完全保证。外贸物流业务流程更加复杂,作业活动要求更加严谨,教学实训必须具备业务流程模拟实训环节。因此现有教学实训条件一是规模太小,不能保证教训实训时量,二是功能布局不合理,无法开展业务流程模拟实训。

4.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监控管理还停留在过去的围绕课堂的教学管理,高职外贸物流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职业能手,而不是只停留在书本的高分低能者。由于实训教学方面的欠缺,教学管理主要围绕课堂来进行,对学生的实训成绩也停留在“做还是没做”或“来还是没来”的平时表现,对实训教学的评价和教学监督还处于空白。

三、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企业顶岗实习。为了使我们的教育更好满足企业的需求,学院通过“六一个工程”项目的全面建设,让教师不断成长,保证每位利用假期下企业锻炼,增加企业经验。

2.培养名师。为了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院的发展,学院推行竞争上岗制,重点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一起进步。

3.校企合作。目前我院只有生产物流方向实现了校企合作,与沈阳三一物流签订了三一订单班,实施效果比较理想,但在外贸物流方向的校企合作还处于空白,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按需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教学也更有针对性。

4.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总体目标解决外贸物流专业方向缺乏校内实训环境的困难,将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既能开展物流管理专业通用技能训练,又能开展外贸物流专项技能训练的多功能、实用性、资源节约型教学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1)计划完成的实训基地具备功能。①外贸物流仓储作业功能:模拟设置外贸仓库提货员、记账员和保管员三个典型工作岗位,能够模拟开展外贸物流配送业务操作实训。②货代业务作业功能:对应货代业务员工作岗位,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模拟从揽货报价、订舱到通关放行的业务作业全过程。③单证制作流转功能:采用纸质单证填制的方法,训练学生缮制外贸物流工作中常用典型单证的技能。④报关报检作业功能: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模拟报检报关单证准备、电子报检报关、现场报检报关、审单查验、缴费缴税直至过检通关全部工作过程。⑤集装箱静态作业功能:应能模拟设备检查交接、装箱作业、封箱拆箱作业、洗箱作业等集装箱静态(集装箱不移动)现场作业工作活动。

(2)基地总体布局。实训仓库:主要开展外贸物流仓储作业实训教学。仓库拟建为轻钢结构建筑,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长70米,宽30米左右),室内面积应在1500平方米以上,屋高7米,一端分层,建成阁楼式格局。

货代实训室:承担货代业务作业、单证作业和报关报检作业实训任务。货代实训室设置在学校综合实训大楼,由于主体建筑为框架结构,可根据需要自由隔断,只需做内部布局设计。

简易集装箱堆场:承担集装箱业务现场静态作业实训任务。简易集装箱堆场要求比较简单,只要求一块约50平方米(长10米左右,宽5米左右)平整土地,放置置20英尺标准集装箱一个即可。

5.完善实训评价体系。在加大了实训教学的比例之后,还会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按照目前的管理教学评价和管理模式,对教师的授课和教学评级比较困难,所以还需要有配套的实训评价体系,而不能只停留在做还是没做的层面,要让实训教学评价从课程考核独立出来。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外贸英语;困境;创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8-035-02

一、 外贸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困境

(一)教材编排不尽合理,内容比较陈旧

虽然当前关于外贸英语(函电)类的新教材很多,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介绍外贸专业知识为主,一类以外贸信函阅读写作为主,还有一类是以外贸口语、听力训练为主。各院校开设课程及教师授课也是以上述三方面为基础,各有侧重,这样就将外贸专业知识、书信写作、会话、单证训练人为地孤立开来,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外贸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商务交际方面的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

另外,就目前教材内容来说,大多还是参照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的教材编写的,特别是从教材中选用的书信范文看来,有很多雷同之处,内容也很陈旧,不能反映时代的变化。例如,范例中提到的我国出口产品多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向非洲出口半导体收音机之类,而进口也多是从日本进口三洋牌收录机等等。众所周知,在这十几年中,无论是外贸市场还是外贸理念、商务惯例甚至业务操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象《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就已经由国际商会于1980年、1990年、2000年做过几次大的修订,目前国际市场上通常采用的就是国际商会2000年的最新修订本。学生也能从这些教材中感觉到其内容的陈旧,从而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目前外贸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重点讲解专业词汇、常用句型,分析写作套路,学生做句子翻译,仿照范例练习书信写作等。大多数学生对这种充斥了专业术语的内容是会觉得枯燥的。一方面,对那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这种词汇+语法+翻译练习的三部曲已经厌倦,而另一方面,对那些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大量的专业术语更是增添了他们学习的畏惧感。

也有些教师有过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经验,但他们往往容易走另一个极端,详细讲解业务知识,分析大量的实际案例,把外贸英语课堂变成外贸专业知识课程,这样同样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外贸英语的运用能力。

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下,不少学生一方面觉得教师讲解的书信范例很容易,但真正写作起来要么感到难于下笔,要么生搬硬套教材中的句子,段落之间缺乏自然过渡和应有的逻辑联系,更有甚者,对写信目的不明确,容易偏离自己的立场。

二、 加强外贸英语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方法

(一)加强教材建设

为改变外贸英语教材存在的教材老化、内容陈旧、编排不合理、忽视操作性等情况,必须加强教材建设。外贸英语类课程的总体培养目标,是要保证学生在毕业时既有一定的商务交际能力又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并掌握最新的商务理念、知识、专业词汇,以满足社会对于对外贸易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针对学生没有外贸基础,对外贸缺乏直观了解的情况,组织编写一部以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的浅显易懂、符合当前业务操作潮流、能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既介绍外贸专业知识又设计大量实务操作的综合性外贸英语教材,实为当务之急。就具体而言,编者可围绕某一业务环节设计商务口语、外贸英语知识、专业术语、函电拟写、实务操作、单证制作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和练习等。

另外,随着现代化的贸易方式和通讯交流方式的出现,比如网上贸易、电子单据的兴起,这些变化也一定要在教材中及时地予以体现。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采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任务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就是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示范讲解和操作中的指导,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在外贸英语的教学中,任务教学法就是以外贸业务环节为线索,将整个外贸业务流程分解成若干“任务”,按业务流程的顺序交由学生来完成。对于从未接触过外贸实际业务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实际业务流程创设模拟一定的情景,并根据这些情景来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必然要主动学习有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术语和语言表达,从而在这一系列的任务中体悟外贸交易的全过程,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外贸业务初期,出口商往往需要主动与外商联系,以信件、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客户介绍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并提出建立业务关系的愿望。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先花一到两节课的时间专门讲解商务英语书信的写作格式,再详细讲解教材中某一关于“建立业务关系”的书信范例。按照任务教学法,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情景:出示一张外商的名片,告诉学生这个外商专门进口我国纺织品,要求学生以我国一纺织品出口商的名义与此外商联系,信函要符合商务书信的格式,内容要包括介绍我公司的经营范围、市场地位、主打产品等(比如品牌、质量、价格等)。这样,学生必然要首先熟悉商务信函格式,自己从教材中的书信范文学习介绍公司和产品的表达方法和习惯句型。类似这样的情景设计和任务布置,定会改变教师单向教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动手动脑动嘴较快地掌握教学内容,并在内心产生一种成就感。教师在这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指导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这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又促使学生更加自信,也更迫切地希望了解和实施下一项任务,完成下一个教学目标。

采用任务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把任务进行具体的分解,做到每节课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任务。

(2)教师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任务。教师下达给学生的任务过于容易,学生会认为没有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教师下达给学生的任务如太难,学生又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因而教师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层次的任务,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2、 合理使用案例法,有效诱发学生深入思辨

在采用上述任务教学法的同时,如能结合案例分析则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外贸英语的课程架构是和国际贸易实务紧密相关的,因而案例法大有用武之地,而且也可和前述模拟情景法相配合使用。由于案例架构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深入思辨。教师选择一些来自活生生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课程专业性的理性思考,也促进学生实际业务能力的提高。如在讲到支付方式这部分,教学实践表明,是否用案例辅助教学,对于学生理解完全具有不同的效果。由于案例分析的帮助,学生学习起来也是兴趣盎然,全然不觉枯燥,反而能体会到商务活动的灵活和变换无穷,感觉到思路和思维方式均得到拓展。

3、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仿真业务操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交互性强、可视性好、内容广、趣味性强等鲜明的特点,越来越多地用于现代教学。比如我院采用的外贸流程实训系统就是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几近真实的国际贸易环境,每个参与培训的学生都要扮演老师分配的不同角色(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甚至银行等),他们将直接面对各自不同角色的日常工作,从寻求业务机会、建立业务关系到询盘、发盘、还盘、成交到合同履行的整个过程,这样在帮助学生熟悉外贸流程的各个环节,掌握各种业务技巧的同时,又提高了他们对所学外贸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这时已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亲自参与到国际贸易的业务中了。

教师在运用上述方法组织教学时,笔者认为一定要把握好其内容的知识性与实用性,系统性与灵活性,语言典范与时代气息等关系,尽可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和实践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其商务实践交际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既有外贸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外贸实用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坚持以社会需要为教学的最终目的,积极投身于外贸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学校培养就业率高、受企业欢迎的学生,为社会培养具有基本商务英语能力,掌握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健丽.任务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EB/OL].省略/lunwenjiaoliu/default.asp

[2]施国华.计算机多媒体与外贸商务英语教学[EB/OL].省略/xuebao/01-2/13.htm

篇10

关键词:专业文化;职业文化;实训室建设

高职院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不但要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文化品质,养成职业精神,即培育专业文化。所谓专业文化,是指整个专业学习人员所共享的,对应于相应的职业生活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是专业学习情境的强化,有利于刺激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浓厚的专业文化氛围还可以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操,熏陶学生的职业理想,端正学生的职业观念,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

高职高专教育重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训室职业文化建设是实训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际商务实训室职业文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商务综合实训室可以完全按照进出口公司的工作环境进行职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全面体现。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让学生真实体验到企业文化和企业工作氛围。

国际商务实训实训室总体设计可遵循如下的指导思想:

1.实用性

实训室的建设总体考虑实用性,不论是专项实训室还是综合协同实训室,均从企业实际操作业务出发,从企业实际岗位设置出发,从企业实际的业务案例出发而展开设计。同时,实训中心使用的软件通过三维仿真场景模拟企业操作环境使学生的实训操作在业务流程、操作规范、业务单证等方面均与企业实

2.实践性

实训内容的设计是为了给社会上希望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人员提供实训的场所和实训和技能鉴定的内容,因此具有很高的实践性要求。“实训” 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实际操作操能力,使受训者通过实地体验、实际操作、实战演练从而习得技术技能的过程。“实训”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实训的目的是以提升实训者的技术技能为主,实训的内容是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实训的手段是以实物操作和仿真模拟为主,实训的功能是以是否促进就业来体现。

3.综合性

整个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训内容既包括国际贸易业务流程、国际商务单证,国际货运、报关报检等,实训方式既包括单人实训,又包括小组实训,既有理论知识的考核,又有操作技能的考核,因而整个国际商务实训中心的规划建设要很好的体现综合性,把上述实训内容和实训方式很好的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4、先进性、前瞻性

时代在不断进步,外贸行业在飞速发展。实训中心的建设也要充分考虑前瞻性,不仅要包括目前的外贸行业技能操作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到外贸业的发展,把一些先进的技术、软件、理念等应用进来,这样才能保证实训中心建成后仍然能保持很好的先进性。

5.模拟现实,但又不完全是真实

实训室通过软件、硬件设备、场景等模拟仿真现实业务,但又不是把企业实际完全照搬过来。比如软件实训,企业实际业务讲究的是效率,因而软件单证中能带过去的字段系统都自动显示出来,而在教学实训中,为了让学生多一点实际操作,软件就不能自动把字段带过去,要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填写。

6.可扩展性

实训室的建设发展和国际贸易行业的发展要保持一致,这就要求实训室的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将来的扩展性,必须是柔性的,能够适应今后行业发展的升级、改造。

二、职业文化建设内容

(一)模拟、仿真硬件环境

模拟的环境包括:实训室的硬件设施、软性装饰,同样也包括软件中的教学场景。

1.建设一些符合业务角色特色的业务窗口

通过建设一些符合业务角色特色的业务窗口,如:船代订舱柜台、海关大厅业务窗口等。设置一些实际业务中的工作环境,如:货代办公室、贸易公司办公室等。通过这些直观的业务环境使学生了解实际的业务流程。这是外围的感性教学部分。淄博职业学院国际商务实训中心 布局了200多平米的房间作为仿真实训室,该实训室设置了比较醒目的门牌标牌, 在此房间内进行隔断布局,布有商务谈判区1个、业务洽谈区2个,出口公司、进口公司 、银行 、国际货运公司、报关行、海关、商检局、外汇管理局、税务局等部门各1个,设有隔断和标志牌,每个部门配备2台电脑和桌椅,另外海关、商检局、外汇管理局、税务局部门各设1个接待台,进行专业见习和综合实训,配有传真机、打印机各1台,各部门共用。

2.实训室内墙面挂图

通过实训室内的软性装饰,创设职业情景。可考虑设置本实训室功能介绍、各业务窗口的角色标牌、各业务窗口的基本职责和基本工作流程、模拟业务公司的公司章程、员工守则、进出口公司各工作岗位职责等。

3.统一着装

为学生定制统一的工作服。男士黑色西服套装,女士黑色套裙,白色衬衣。具体设计与布料选取需要根据经费情况进行调整。

(二)模拟、仿真软件环境

在通过模拟环境教学之后,学生对企业的操作流程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此时,即可通过仿真教学实训软件进行练习与巩固。教学实训是立足于教学点上的实训,因为在实际业务操作中,除了会填单、制单,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业务的来龙去脉,这样的学习才能前后贯通,融为一体,才更有效,更有整体性,而不是单单拘泥于局部的操作。利用实训室的一些硬件环境布局设施虽然能够解决一些业务环节,但是在可操作性及实际效果上很难满足整个实训群体的需求,因此,利用企业的实际业务案例和操作流程,进行教学。将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通过企业的实际业务案例和操作流程来教授,这是内核。这就可以依靠软件来实现。

利用一款能够引发其思考前后操作关系的实训软件就是一个较好的手段。这样的教学实训软件相当于构架了教学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在今后面临实际企业工作时,就不会感到特别陌生,无所适从。

目前海关、外贸、外汇、国税、外贸企业等各有关部门外部网以及包括各单位相互联网及接受申报等内容都是“电子口岸”的重要组成。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技能训练平台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目前校内没有训练平台,而合作企业又无法接受学生真实的实习,致使学生顶岗时尚不具备岗位能力,不仅企业不满意,也给学生就业带来了重大阻力。我们在企业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到了企业,对企业正常应用的电子报关、电子报检、电子核销等电子口岸大通关系统知之甚少,不能操作,企业还需要重新组织培训,成本高。另外,当前能购置到的软件也仅仅是外贸流程的一个模拟,无法实现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训练。因此,校企合作开发行业应用软件的一个仿真系统非常必要,也更能体现专业文化建设中得实训职业文化。

参考文献

[1] 朱发仁,傅新民.高职院校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建设初探[J].职教论坛,2007,1(下):52.

[2] 燕林涛.加强高职院校丈化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

[3] 高宝立.职业人文教育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7,(5)

[4] 夏洁露.导入行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