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6:5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实验安全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危险也能变为安全。反之,安全也变得不安全。但也不要害怕,也不必满腹恐惧不敢动手实验;要熟悉操作规定,了解反应规律,不懂要问,不可蛮干。否则,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危及师生的安全,甚至严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且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事关重大,务必高度警惕。
请注意下列情况下常常会发生实验事故:
一、违反操作规定
例如,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塞装锌粒跟实验开始时装锌粒相同,反应器里进入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
又如,在制乙烯时,在大试管里倒入酒精和浓硫酸,加热时,就会发生液体喷出事故。为防止这样的事故发生,在加热液体制取气体时,应加入瓷片以防爆沸。
还要注意,如果你用酒精和浓硫酸加入瓷片加热制乙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完毕时,先撤去了酒精灯,冷水就会沿导管流入盛浓硫酸的烧瓶,以致引起烧瓶炸裂。这是因为你违背了实验操作而引起的。
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上面的操作正好颠倒了,先撤去了酒精灯,还没来得及取导管,水就沿导管流入反应器,引起仪器炸裂,溅出硫酸。
二、用药过量发生事故
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如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
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又如:用小苏打和浓硫酸反应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如果小苏打和浓硫酸用量大,产生气压过大,会冲开胶塞,喷出酸液。像这样,也曾发生过烧坏衣服,腐蚀操作者的手的事故。
再如:配制银氨溶液时,如果加入过量的氨水,且不随配随用,久置后再用,溶液中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质,用时就会引发爆炸事故。此实验要防止加入过量氨水,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能久置。
三、药品混入杂质
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错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与氯酸钾混合,使得药品中混入了杂质,造成了爆炸事故。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
又如:做甲烷的演示实验时,有人没有把空气排净就点燃甲烷气体,产生爆炸事故。此实验应先做甲烷的性质实验,再点燃甲烷气体,以防空气的混入,保证甲烷的纯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四、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发生事故
如,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实验室空气不流通
在演示氯气、硫化氢、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时,或学生实验可燃性气体。如制氢气、乙烯、乙炔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等通风设施,必须做到实验室空气流通。
为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切实验一定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
2.一切实验一定要在预备室准备好,做到实验无误,方可拿到教室或实验室做。
3.做有毒、可燃性实验时,一定要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
4.有可燃性气体参加的实验,在点燃或加热前切勿混入空气或氧化剂。
5.用药量宁少勿多,不要取用未经鉴定无标签的试剂,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6.没做过的实验要向能者请教或查清资料再做,不要冒然实验。
7.步骤多的实验,操作顺序要记熟,不可看一步做一步。
8.实验室要有一定的安全设施。
篇2
实验是根据一定的科研目的和任务,运用仪器设备等工具突破自然条件限制,在人为控制和干预客观对象的情况下,观察、探索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基本方法,是探索自然奥秘和创造发明的必由之路,是自然科学技术的生命,是推动自然科学发展强有力的手段。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化学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来源于实践,化学理论都建立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因此,实验教学是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源泉,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是训练技能、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历来为化学家所重视;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实验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努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责无旁贷的任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契机,秉承湖南师范大学以“仁爱精勤”为核心的大学精神,按照“全力建造一流环境,坚实构筑一个平台,努力建设一支队伍,精心打造一批成果,全面培育一代英才”的中心发展战略和“融合、发展、创新”的实验室建设理念以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验专职技术人员为主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理―工―教融合,使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理念,全面规划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努力使中心成为理―工―教融合特色突出,教学理念先进,专业特色明显,课程体系先进,教学内容科学,教学设备精良,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环境舒适安全,实验教学队伍业务精良,管理体系规范,校企联合紧密,功能集约,开放运行,高效服务型的一流基础与专业实验教学基地、科研基地和服务基地,为培养专业基础知识雄厚、探索精神敏锐、实践创新能力强劲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化学化工人才创造有利条件,为高等学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提供示范。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源于1938年成立的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的理化系化学实验室,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浩青教授是创始人之一。1953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成立了附属于二级学科教研室的实验室。1998年,合并各教研室管理的实验室,组建基础化学实验室和应用化学实验室,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并通过了湖南省实验室合格评估。2002年,整合基础化学实验室、应用化学实验室和原隶属于医学院的医用基础化学实验室,成立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实验中心。2003年,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实验中心被国家财政部列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2006年获批湖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整合化学实验中心和化工原理与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成立了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经过70多年几代人的建设,中心已发展为一个资源高度共享的先进的现代化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依托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国家化学特色专业、国家理工教融合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化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国家级教学平台以及“石化新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现代合成与分离分析化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和化学生物学及中药分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平台作支撑,有一支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守拙教授领衔的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团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队伍。中心一直秉承湖南师范大学“仁爱精勤”的优良传统,坚持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以高素质团队培育高素质人才”和“理工教融合”为特色,提出并实践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验专职技术人员为主力,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理―工―教融合,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教育理念。为湖南区域经济和全国基础教育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
建设理―工―教融合的高素质实验教学团队
在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中心领导深深感受到,传统的各教研室分散管理的实验教学队伍,只能站在各自的二级学科平台上思考问题,不能综观全局,这种弊端严重阻碍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阻碍了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阻碍了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因而必须在化学化工一级学科平台上组建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能综观全局、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团队。自2002年开始,中心探索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指导化学化工实验教学团队建设,在化学化工一级学科平台上建设了一支实验与理论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理―工―教融合,结构合理,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的综合型、高素质教学团队。这支化学实验教学团队于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级教学团队,于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1)落实团队组织机构,明确岗位,稳定核心骨干
近年来,中心按照中心主任―课程负责人―实验主讲教师―实验指导教师的多层次梯队式结构,组建化学化工实验教学团队。中心主任全面负责实验中心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负责实验课改革的整体构想和规划,负责理论课与实验课间和各实验课程间的相互协调。每门实验课程聘请一名有高级职称、科研能力强、实验教学经验丰富并且有很强责任心的教师担任专职课程负责人,主持本课程的建设和改革,组织实施教学教研活动,从实验课教学的角度与理论课教师沟通,并对实验室管理和建设提出相应的要求。中心主任和课程负责人是团队骨干,属专职实验教学人员,编制相对稳定。实验教师是相对流动的团队成员。学院根据年度教学任务确定实验教师人数,采用公开岗位、自主报名、平等竞争和择优录用的实验教师选拔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并同时确立理论课与实验课同等重要的理念,促进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相互沟通,吸引了大批高水平教师担任实验课教师。
(2)理―工―教融合开展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为满足现代高校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一专多能与高素质的要求,中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注重理、工、教多学科融合,按教学需要,同时引进理学、工学和教育学三类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特别注重引进或联合培养高素质的工学类和教育学类人才。如近年从企业引进了工学类高水平教师5人,并先后从企业和中学聘请了31名兼职教师。目前化学化工实验教学团队成员既有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理学)的,也有来自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工科大学(工学)的,还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等师范大学(教育学)的,同时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山西煤化所和上海药物所等中科院系统的,既有理学博士,也有工学博士和教育学博士。
(3)以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吸引高水平教师加入实验教学团队
近年来,围绕创新人才培养,中心全面开展了高师本科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提出了系列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不是只依赖课题申请者本人,而是发动全院教师积极参与。如在进行“高师本科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多次组织全院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对拟采用的新的实验课程体系中应包括的教学内容反复讨论;中心也不失时机地制定了《关于加强本科生实验教学的几条措施》和《化学化工学院关于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必须在本科生中开设研究设计性实验的规定》等教学文件,从而有目的地把全院教师的目光吸引到实验教学及其改革创新工作上,吸引了大批高职称、高学历的优秀人才加入实验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通过对国内外化学类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在全国师范院校中较早创建了新型的大学本科基础化学实验三层次课程体系,将历年的实验教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本科实验教学,固化进本科学生培养方案,并面向湖南地方经济和“四化两型”社会需求,根据化学化工学科和湖南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特色,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了基于一级学科的既相对独立,又覆盖相关专业各门化学化工课程和知识领域的“三位一体”“立体交叉”式的理学(化学)、工学(化工)、教育学(教师教育)融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包含理学类的化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含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培训3个层次的7门实验课)、工学类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含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设计、科技活动与社会实践3个层次)、教育类的化学教学论实验(含师范技能、实验教学、实验设计与化学奥赛研究实验)。不同平台之间、层次之间相互支撑、渗透与有机互动。理学类的化学基础实验注重化学类多专业的共性,重点传授实验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方法与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知识创新能力;工学类专业实验注重学生的专业特色,重视社会需要,与企业联合开展教学;教育类的化学教学论实验注重教育教学特色,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与设计新实验的能力。不同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意向交叉选课,促进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开展大学生创新实验。
图1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体系
(4)以科研反哺教学为抓手,促进高水平教师加入实验教学队伍
中心注重科研与教学结合,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转化,利用科研仪器为本科实验教学服务,以此吸引高水平教师加入实验教学队伍。近年中心由教师的科研成果或在研项目转化而来的教学项目达40余项,其中30余项写入已出版的《化学研究与设计性实验》教材中,为新实验教学体系不同实验平台中第三个层次的实验课的开出提供了保障,同时壮大了本科实验教师队伍。长期以来,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所、催化研究所、发光材料研究室等单位的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等在完成研究生教学任务的同时,均利用本单位的科研设备,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为本科生开设研究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项目,如姚守拙院士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导电聚苯胺薄膜的电化学合成和EQCM表征深受学生喜爱,潇湘学者苏胜培教授的纳米材料合成与表征实验成为专业方向必修实验。
(5)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团队一直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多种措施督促激励青年教师投入实验教学工作,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①引导重视实验教学。一方面要求每位新到岗的青年教师首先过好实验教学关。规定新到岗的青年教师必须经过一轮以上的实验教学,同时担任对应理论课的助教工作,并得到实验课程负责人的认可,才可申请对应理论课程的主讲教师。另一方面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规范教师言行,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要求青年教师到岗即签字遵守学院教代会通过的《教师行为准则》。②配备指导教师,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青年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实验教学,实验中心为每位青年教师配一位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一般是对应实验课程负责人),以传帮带的形式进行指导。如首先安排青年教师与指导教师带同一实验,一同做预备实验,在青年教师撰写好实验报告后一起分析讨论如何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始阶段由指导教师讲授实验,做示范教学,然后经过试教逐步过渡到由青年教师讲授并主持实验。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仅能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密切了同事间的关系,培养了全体教师的团队精神。③鼓励在职攻读学位,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教师队伍。按照学院理―工―教融合的办学特色,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也首先考虑如何构建理―工―教融合的实验教师队伍。中心在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和进修时进行了规划和导向,如根据学院理科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情况,鼓励青年教师到工科院校和师范院校攻读工学学位和教育学学位,先后选拔了4人在职攻读工学博士学位,1人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此外,中心还有计划地选派选送青年教师出国(境)或到国内名牌大学进修、访问。④支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除鼓励青年教师积极申报校级以上教改课题外,学院还设立教改课题重点支持青年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并规定青年教师申报高级职称时必须有教改论文,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全国性的教学研讨班或研讨会。⑤要求青年教师积极为本科生开设创新实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实验教学团队中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有博士学位,科研的生力军。中心要求每个青年教师都要担任本科生的科研导师,指导学有余力的大学生开展自主性创新实验。
提高实验仪器质与量,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
经过几年的建设,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的档次明显提高,满足教育部化学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的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基本内容》的要求,紧跟国际化学学科实验教学的先进水平,符合适用、先进、适当超前和可以扩展的原则,也满足了学校招生规模的要求。目前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 439台(套),总价值为2 808.89万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47台(套)。中心对所有仪器设备实行统一购置、专人管理,有健全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的完好率达到98%以上。近3年来,实验中心新购置仪器设备542台(套),总价值为1 048万元。化学化工学院各科研实验室共有科研仪器设备1 275台(件),总价值为1 501.77万元。科研仪器与教学仪器设备同时为教学与科研服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大型仪器设备均有5套以上,可让本科生直接上机操作,除化工大型实验装置外,保证了基础课实验每组1人,专业课实验每组不超过2人,每个实验项目其他仪器配套数均在5套以上。
中心先后研制开发出了大型纯水设备、化学实验室中央真空系统、差热分析仪等实验装置。中心主任何红运教授主持设计安装的化学实验室中央真空系统大型实验装置可供180名学生同时进行减压过滤、真空干燥、减压蒸镏等化学实验操作(如图2所示)。分布于不同楼层的3间大实验室共用1台主机。用户接口通过真空管道直接连接在实验台上,进行实验的学生每人1个用户接口,系统压强最低可至0.003 7 MPa,即使全部用户接口同时接上,系统压强仍可稳定低于0.02 MPa,完全满足常规化学实验的要求。多年的运行证明,该装置工作可靠、减压效果好、操作简便、使用成本低、管理维修方便、整体外型美观、占地面积小,深受师生好评,适合于高等院校化学实验室。
图2 学生使用中央真空系统做减压过滤实验
实验课负责人曾跃教授指导本科生创新实验,研制设计的差热分析仪(如图3所示)已用于该院本科实验教学。如图4所示,将样品(S)和参比物(R)放入差热电炉内的样品托盘上后,差热分析仪通过热电偶(A)将温度信号以及温度差信号转换成热电势信号,将样品的温度信号(1-2)和温度差信号(1-3),直接输入多通道计算机数据采集卡(如图5所示)。数据采集卡通过自行研究设计出的,由计算机USB口采样的差热分析计算机接口接入数据采集计算机(如图6所示),计算机通过软件控制并采集温度和温度差信号。自行选用设计的数据采集卡,进行了通道间的隔离,并有稳定放大设计,性能稳定(精度达到±4 μV),可以直接稳定记录温度差信号(几十到几百微伏)。此自制差热分析仪与从市场购买的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且性价比较高的差热分析仪比较,每台可节省经费约4万元。
图3 HNU-DAT-1型差热分析仪
图4 差热分析信号
图5 多通道USB计算机数据采集卡 图6 数据采集计算机
安全、舒适的实验环境,让师生安心实验
中心现有实验教学用房70余间,使用面积3 000 m2,学生分时段分班次进实验室开展实验,实验时人均使用面积4 m2。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以人为本,配套设施完备,实验台、仪器台、试剂柜布局合理,有自主设计安装的统一的纯水设备和中央真空系统。实验室宽敞明亮,通风、照明设施完好,电路、水、气管道布局安全、规范、整洁卫生。中心在智能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网络化的实验教学智能管理系统平台(http:///)。该平台具有教师实验管理系统、实验预约系统、实验报告提交系统、师生交流平台、仪器设备管理及预约使用系统和信息等多项功能,实现了网上辅助教学和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有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基于这种网络化管理平台,中心充分发挥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延伸作用,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益。
为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消除安全隐患,中心采取了如下措施:
(1)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在学生进实验室前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安全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实验中心制订了实验室安全及检查制度,编写了《实验室环境与安全手册》《实验室安全规则》及相关安全制度张贴在各个实验室,同时编印了实验室安全检查记录本,要求各实验员每天对所管辖的实验室进行安全自查并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上报学院。学院每周组织一次安全工作检查。
(3)易燃、易爆、剧保存在专门的仓库,剧领用时须经实验室主任签字,做到随领随用,未用完的当日返回专门的仓库。
(4)每个实验室都配备了废液桶。有毒废液由实验室统一处理:能够经氧化变成无毒物质的达到排放要求后再排放;部分不能回收或解毒的,处理成固态难溶物后,送往获环保与公安部门批准进行处理的工厂集中处理。中心向每个实验室发放了实验室处理废液废渣情况记录本,要求实验员对学生实验中产生的废液种类、数量、处理办法和处理结果及时登记。2013年学院针对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产生的废液废渣品种繁多、成分复杂、处理难度极大等问题,基于培养学生结合社会实际,开展创新研究的能力的考虑,特设专项资金,鼓励师生立项开展综合处理实验室废液废渣的创新实验研究;经学院组织专家对全院师生申报的综合处理实验室废液废渣创新实验项目进行评审,资助了10个项目立项开展研究。
(5)实验大楼安装了消防报警装置,每个实验室均配有消防器材,药品室安装了防爆电源开关和防爆电灯。
上述措施保证了师生实验的安全和校园环境的优雅宜人。中心自成立至今没有出现安全事故。
丰硕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回馈中心师生
实验教学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近年来实验教师发表教研教改论文80余篇,主持省级以上教改课题和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余项,主编出版教材或教学指导书5本,参编3本。基础化学实验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级精品课程。实验课教师谢青季教授撰写的教学在化学教育类国际顶级杂志"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上,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中心主任何红运教授撰写的《以“质量工程”为契机,深入开展实验教学改革》论文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全国76篇,发表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杂志上)。中心主编的基础化学实验新课程体系系列教材获得了国内同行专家的好评―“我认为湖南师范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的项目先进,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特色明显”(湖南大学蔡炳新教授);“该课程基础良好、特色明显、成果突出”(中南大学罗一鸣教授);“将化学基础实验、综合训练实验和研究设计实验作为一个整体建立在一级学科水平上的独立实验课程体系教材还没有,《本科化学实验》教材的编写正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专家评审意见表);“这套教材集成了他们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上的一系列成果,适应化学发展的潮流,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理工教融合。作者们将过去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创立的特色贯穿到该教材中,在内容上既包括了化学实验中合成、分离和分析等全部基本要求,又包含化工的一些基础实验,还有面向中学教学的实验项目,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第二,继承与创新。该教材在化学一级学科基础上构建了与原四大化学密切联系,并能覆盖相关专业各门化学课程知识领域的化学实验课程新体系,经典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注重通用性和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第三,科研转化为教学。该教材的一些实验项目源于作者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取得的科研成果,面向生活、面向生产、面向社会,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索未知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姚守拙院士)。多年来,学生在校园网上对教师化学化工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均在90分以上,全部为优秀。
近3年中心教师承担863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6项,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20项,其他合作项目31项,获科研经费2 185万元,发表科研论文310篇,被SCI收录222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0的论文65篇。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6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中国侨界贡献奖1项,其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8项,获授权9项。2012年,湖南师范大学化学论文被引用的ESI排名在全球前1%的1 047所顶尖学术机构中排名第785位,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化学化工学院在校本科生获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33项、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6项,申请发明专利5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15篇,在全国和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和湖南省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全国高校化学专业师范素质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和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中先后有130余人次获奖,特别是在“三井化学杯”全国第五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参赛的F1队,获得了该赛事举办以来全国师范院校唯一的特等奖。面向生物医药产业的制药工程专业自第一届开始,连续6届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化学化工学院4个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初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连续5年在全校排名第一。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中心面向中学师生开放,硕果累累,声名远扬。每年暑假期间都有大批对化学感兴趣的中学生来中心学习,与在校本科生交流,并由在校本科生指导做部分实验。这既让对化学感兴趣的中学生提前了解了大学实验教学的环境与模式,又使我校本科生对如何从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提前获得了体验。近年来,除湖南省内大批中学生外,河北、河南、江西、广东、天津、海南等省市部分中学的学生也纷纷来中心学习。经中心培训的湖南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获得了15枚金牌、4枚银牌。
主任简介
篇3
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新模式,开放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实验时间段及成绩评定方式。结果取得了较理想的学习效果。结论学生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开放式 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Abstract:ObjectiveTo motivat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of thinking and operation and innovation.MethodsThe new pattern of open experiment teaching should be constructed by student eccentric. The experiment content, process, optimal time and assessment of achiemement were researched. ResultsIdeal effect was obtained through this method. ConclusionThe ability and originality of innovation were improved for students.
Key words:Open; Chemical experiments; Experiment teaching; Innovation ability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并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实验室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阵地之一[1,2]。决不是验收时必须的摆设,实验课更不是教学的点缀。要对化学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首先就要改革传统的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
1 开放式实验教学简介
传统的验证式实验教学只重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验证,过多地强调实验的结果、结论,而忽视了实验的设计、方法、步骤和过程,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作风。首先在实验教学方法上教师过于拘泥形式,通常是准备甚至调试好实验装置和仪器,编写好实验指导书,设计出实验报告框架,让学生按照已有的设计和统一的方法操作,把数据填入统一的表格,并按给出的计算公式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这样做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不利。其次在实验教学组织安排上不合理,影响了实验效果。由于受仪器设备数量少、器材药品耗损大等因素的影响,实验通常都是分组进行,不能保证每个人都动手,更谈不上对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此外,由于仪器、设备、教材的更新跟不上社会生产发展和知识更新的步伐,现行教材涉及的一些实验方式呆板、内容陈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2]。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改革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拓展知识面。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教师由传授型转为指导型、将学生由被动接受验证型转为主动参与探索型,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内涵
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是针对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封闭性的弊端而提出的,它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3]。它不光指实验室的开放,还指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实验教学方法的开放、实验教学评价的开放等不可缺少的内涵。所以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首先一定要充分深刻理解它的内涵。
2.1 实验时间开放
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首先意味着实验时间的开放。实验时间开放又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时间开放;第二,学生做实验的时间时数开放,也就是每项实验在时间长短上没有限制,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
2.2 实验内容开放
从实验内容和学科发展的关系分析,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应及时根据现代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实验方法而发展,以先进的实验内容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教学内容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社会生产实践密切联系。教师要经常参与来自社会的实践课题,并使其及时转化为实验内容,从而使学生也参与到实践课题中来。这样既充实了实验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课堂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2.3 实验教学评价开放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评价,不能只重视实验的结果,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特别是实验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等等。对学生的化学实验考核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设计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等等,在开放实验中有独特见解和创新的应给予较高的评价。这样不仅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公开公正,并且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
3 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局限于验证一些理论,很少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设计,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填鸭式”的。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步骤一步步做,实验往往比较顺利,不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这样的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对一些实验原理、方法往往掌握得不够透彻,抑制了其创造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因此,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4 开放式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践和改革尝试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开创精神,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掌握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及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后,教师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选题。例如:超声波提取植物中草药总黄酮及鉴别研究、超声波提取植物中草药总黄酮及清除羟自由基作用研究、紫茉莉红色素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药物有机合成、化工中间体有机合成等,笔者对部分导师组和非导师组学生(因为报考导师组学生过多,而招生名额很有限,没有被录取的部分学生也强烈要求来做实验)进行了开放式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改革尝试,主要分四个阶段。
4.1 第一阶段 :布置设计实验的题目 由教师将多个难易不同的实验题目列出发给学生,每位学生可以任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且将实验室所具备的条件 (如药品、仪器、设备等)告知学生。学生根据现有实验条件设计分析方案,如有特殊要求也可提前向教师提出申请。实验室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条件。但为了安全起见,有毒药品一律不予提供。
4.2 第二阶段 :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拿到题目后,可以针对选定的实验题目,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知识,写出初步的设计方案,包括①实验原理;②所需药品以及所需溶液的配制方法;③所需要的仪器、设备;④具体的实验步骤;⑤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⑥参考文献。设计方案完成后,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教师认为设计方案合理可行且实验条件具备后,学生即可进入实验室实施设计方案。
4.3 第三阶段:开放实验室,实施实验方案 实验室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实行全天开放,学生在设计好分析方案后,在开放时段内随时可以进入实验室,完成设计实验的内容。教师只是适时地给予启发性的提示,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方案,从而以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得到最准确的实验结果。
4.4 第四阶段:写出研究论文或实验报告学生完成设计实验后,整理原始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写出研究论文或系统性实验报告,系统性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具体实验步骤、数据的处理、结果讨论及误差分析。从理论上分析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并对开放式综合设计性实验做出总结。
5 开放式综合设计化学实验实践的思考
5.1 开放式综合设计性化学实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开放式综合设计性化学实验的选题非常关键,要求教师了解化学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动态,给出既有基本操作,又具有设计性、研究性,符合实验教学规律的题目。由于题目多样化、综合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应付自如,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动手能力,对每个实验都要了如指掌,并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因此,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5.2 开放式综合设计性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 通过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笔者探索出了一条实验教学的新途径,提高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的特殊功能,使实验教学与国际上通行的教学方法接轨。笔者的教改,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同时,该项实践也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由于高校中普遍重视科研和课堂理论教学,教师对实验教学投入的精力很少,这很可能导致实验教学水平下降。由于开放式综合设计性实验所需的药品及仪器很多,对实验室管理体制如何适应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4]。开放式综合设计性化学实验题目较多并且全天开放,教师及教辅人员工作量如何计算,这些都是有待于我们着力解决的问题。要营造开放实验教学的大环境,只有全面实施学分制,学生才能有真正自主地进实验室做实验的时间保证。
6 结束语
化学实验实行开放式实验在部分导师组和非导师组学生中试点实施,已取得较好的成绩,学生公开发表了许多论文,部分论文还荣获广西高校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竞赛二、三等奖及鼓励奖;学生组队代表学院参加实验技能竞赛荣获广西高校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奖。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编写新教材,开放实验室,安排设计性、综合性及研究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条件,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实验,大大激发了对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了研究化学的热情。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受到硬件的制约,对师资要求提高了。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值得借鉴和推广。最近,我院已经出台有关开放实验室的系列文件和制度,学生可以申请进入开放实验室自主进行科学研究,这将进一步极大地推进我院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黄锁义,陆海峰,潘祖光,等.民族医学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2):65.
[2]路丽华,李晓晔,尉琳琳,等.化学实验进行开放式教学的研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3):288.
篇4
【关键词】实验探究教学 做好化学实验 安全 手脑并用 掌握化学实验现象规律 优化学生的智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79-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探究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来探索化学概念或规律,从而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把现成的理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根据教学的目的,提出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猜想或假设,学生设计探究方案,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练习等多种活动,探索化学知识,发展各种能力,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的特点是从认识规律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使思维训练与获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做好化学实验
如果你在实验前对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以及有关仪器、药品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并能严格按照步骤操作,你的实验就能取得成功,并能从中得到化学知识和无穷乐趣;如果你准备不充分,粗心大意,那就可能失败,甚至发生事故。忘样才能做好实验呢?
1.注意安全
⑴注意化学药品的毒性和腐蚀性。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浓酸、浓碱都是属于强腐蚀药品,使用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沾到皮肤上或溅到衣服上,如果不慎将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布擦拭,然后再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⑵注意操作时的安全。在实验中如有易燃、易爆的操作,应该采取安全措施。任何实验容器口都不要对着操作者和观看者。进行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的地方进行,实验用药量要少,时间要短,有毒残渣要妥善处理。
2.手脑并用
做化学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步骤,避免盲目性。每次实验结束都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要注重对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实验的效果。如能否使用更简单的仪器、更价廉易得的药品,能否在操作上更安全可靠,能否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结果更准确等。
二、掌握化学实验现象的规律
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记忆实验现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化难为易。我们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化学实验大致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这三类实验的现象存在的规律:
1.物质燃烧实验一般都有三个明显的现象:
①放出大量的热;②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指物质的色、态、味)的产物;③固体直接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描述物质的燃烧现象,一般:一光、二热、三生成。)例如,镁条燃烧的现象是: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再如,硫磺(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①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硫磺受热先熔化再汽化最后才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加热固体物质的实验现象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颜色、质量变化及产物中是否有水和气体产生。例如,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①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产生;②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③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④试管内的白色固体逐渐消失。
3.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主要包括反应物(固态)的质量和颜色变化及溶液中是否有沉淀(包括沉淀颜色)和气泡产生。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
4.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注意事项:
(1)要注重对本质现象的观察。本质现象就是以提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如铝带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团体”是本质现象,因为由此现象可正确理解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而发出“耀眼的白光”则是非本质现象。因此,观察实验现象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主要的观察对象。
(2)要正确描述实验现象。①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②要明确“光”和“火焰”、“烟”和“雾”等的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结语:
在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中,要着眼于培养能力,授以教法,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还要通过指导课外阅读、做实验、写章节小结、写小论文、开交流会、上网查询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优化学生的智力结构。
篇5
[关键词]食品 分析与检测 实践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43-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解决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001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率先以特色专业招生,2002年该专业正式成为教育部批准的高校本科专业。[1]邵阳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经批准于2006年开始招生。
邵阳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实践教学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着特殊地位和作用, 构建一个更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分析与检测类实践课程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的一类课程,是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包含了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等多门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抓好课程建设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邵阳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从事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监督管理、安全评价、生产经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通过调研、总结和借鉴,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类人才的能力要求和技能要求着手,按照培养应用型食品分析检测、食品安全监管、食品风险评估、食品质量管理人才的要求,认真研究学生在分析与检测方面应具备的知识结构,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管理,
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三、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内容
1.根据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以及食品原料、食品加工、食品流通、食品消费、食品监管等领域对相关人才的要求和能力结构,构建分析与检测课程类实践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2.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4.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学生能力。
四、实践效果
(一)构建四模块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
邵阳学院构建了四模块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包括独立实验课、课程实训、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优化了教学内容。
1.独立实验课。独立实验课由基础化学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仪器分析实验、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组成。
有别于很多院校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我们开设了基础化学实验,包括四大化学实验的经典实验和综合训练,侧重分析化学实验。学科基础实验包括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和综合训练,如电泳、层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基础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无菌操作技术、大肠菌群的检测等。这两部分实验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背景方面的实验技能训练,规范、掌握相应的基本操作,同时培养其分析、推理、总结的能力。
仪器分析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熟悉一些分析检测仪器的构造、用途、方法原理以及操作,重点是与食品分析与检测相关度比较高的一些仪器,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着重让学生熟悉、掌握食品常规检测项目的方法、原理以及操作,进一步熟悉有关仪器的使用,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构建了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三层次合理衔接、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内容,对学生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了较系统的训练和提高,训练、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实训。食品分析与检测类课程实训主要包括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实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训,采取开放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指导、答疑(根据食品行业的要求及发展,教师在有些项目上也可作些引导)。
在食品分析与检测课程实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程实训、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中,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训方案。学生根据一种样品(可以是买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做出来的食品;可以是水果、蔬菜、牛奶,也可以是水果罐头、酒、奶粉……),自己查找资料,了解样品的常规分析检测项目、质量控制指标以及安全卫生指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处理,配制相关试剂溶液,分析检测其中的几个项目并作出评价(有的分析检测项目在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中没有开过,需要学生根据资料、自己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实训)。另外,在实训过程中将一些在食品分析与检测实验中不便以单独实验形式使用到的一些仪器设备,如快速检测的仪器、糖度计、酒精度计、质构仪、电子鼻、电子舌等融入到项目检测中,对快速检测、感官评价、小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内容作一补充。这样一来,学生对食品样品的质量、安全指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分析检测过程有了较深的体会,初步掌握了综合运用各种检测方法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也锻炼了文献查阅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将食品分析与检测融入食品工艺学课程实训中,看着自己生产的产品,吃着自己检验合格的食品,学生感到新鲜、兴奋外,对从原料到食品的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学生变被动模仿为主动参与,激发了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结合食品生产链从原料到产品,融合生产工艺和分析检测,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3.实习。加强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缩短与食品企业生产实际、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及监管要求的距离,为学生零距离就业创造条件。
以邵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百威英博(湖南)啤酒有限公司等单位为实习基地,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参与分析与检测等工作,熟悉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评价等相关岗位要求,促使学生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就业岗位适应能力,形成和提升职业能力,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和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4.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有意识地提供一些分析检测方面的课题以及一些新方法的研究课题,对学生在食品分析与检测方面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性总结和检阅。
(二)建设教学经验较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双师型人才、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重点培养,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建设了一支教学经验较丰富、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三)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改变传统的一份报告定成绩的做法,根据不同模块实践课程的特点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考核办法。独立实验课的成绩由实验报告、基本操作成绩、实验理论考试成绩等组成;实训课程成绩由学习态度、方案设计、现场操作、实习报告或专题论文等内容组成;实习成绩由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评价等内容构成;毕业论文成绩按三部分评定,即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分、毕业论文质量分、学生答辩情况分。
同时引入了职业资格考核项目,70%以上的学生分别获得微生物检验、食品检验等职业资格证书。[2]
(四)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拓展学生研发能力
依托食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省级)和食品俱乐部(系级),以项目承载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创新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和素养,拓展了学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和产品开发的能力。
通过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认真实施,学生的分析与检测能力达到了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生产企业相应的要求,毕业生活跃于食品流通、食品监管等各个领域,工作在质量与技术监督局、药监局、上海城市超市、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百威英博(湖南)啤酒有限公司等食品质量监管部门、食品销售企业、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质检、品控岗位上(当然不局限于这些岗位,这里只针对分析检测岗位而言),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工作快,具有“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特点。[2]
【参考文献】
篇6
作者:王永刚 齐承刚 朱亚玲 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化学工程系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院校把它从化学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独立设置“大学基础化学实验”课,从而有了大学基础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说.基础化学实验从理论教学的附属品进而走向独立,有力地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问题接踵而来,大学基础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严重脱节,认为实验教学是基础化学实验课的事与自己不相干,似乎有一面无形的墙把两者割裂开,使基础化学教学处于不正常状态.为建造和谐统一的大学基础化学教学新秩序,我们认为应提倡研究性学习,把微型实验用于化学理论课堂教学,从而改变理论教学与实验完全脱节的局面.同时认为大学化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实验表现能力”,丰富课堂表现手段,充分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特征.
1大学基础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完全脱节实验是化学得以发展的基石,是帮助学习者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严谨求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独立开设基础化学实验课,无非是想把基础化学实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改变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落后局面,同时也造成了认识上的误区,把本该和谐统一的基础化学教学分割成互不相干的两块.基础化学实验的独立课程设置似乎给了化学理论教学以解脱,四大化学理论课很少有人主动地和实验联系起来,一只粉笔或是一张光盘便是整个化学课的道具.只是泛泛讲述前人的经验理论,没有主动探索大师们开拓创新的思维方法与手段.这是非常可怕的,与设立基础化学实验课的初衷相背.
2微型化学实验——联系基础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纽带微型化学实验早已引起化学教育工作者的浓厚兴趣,这方面的论文也频繁见诸学术刊物.化学药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安全环保、具有趣味性和启迪性是它的特点.我们认为它的概念应该延伸,应把“微型化学实验”定义为:由教师主导、师共同设计,所用化学药品尽可能少,所用仪器设备简单,具有良好启迪性、开拓性的“学生实验”.它不是课堂演示实验,比大型学生实验更具灵活性和机动性,它应是理论教学的一部分,是理论教学中教师用实验处理难点、重点的教学形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微型化学实验不失一方良药,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良好载体,是联系基础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纽带,为打破基础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间的割裂提供了可能.通过微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把理论教学很好地同实验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特点.这样,化学理论教学就可以为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做出有力支撑,两者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重任.
3化学教师的实验表现能力——打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割裂的突破点一名好的大学化学教师,不仅要有传统教师的优秀素质,还应具有超强的“实验表现能力”.“实验表现能力”是化学教师根据教学难点重点组织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教师只有对化学教学有全新的认识,对知识点有更深的把握与理解,才能设计出优质的微型实验,从而丰富课堂表现手段.化学实验表现能力是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升华,是打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割裂的突破点.它能使教师从空洞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更好地体现实验——理论——再实验——优化理论的化学学科理念.所以只有化学教师具有了超强的实验表现能力,才有可能改变理论教学与实验完全脱节的局面,从而打破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间的割裂,创建和谐统一的大学基础化学教学新秩序.
篇7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开放实验室
新时期对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生物化学教学来说,也不再以学生技术能力培养和理论知识讲解为主,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学校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同时还要为学生建设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并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于此,本研究针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开放实验室建设展开了研究。
1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和建设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升生物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传统模式下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都是在规定的实验室内进行,由于课程时间有限,学生实验操作的时间也会受到限制,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提出内心的疑问并发挥潜在能力,进而无法获取更多的知识,甚至阻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一定要对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此来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开放实验室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应运而生。学生可以在开放实验室教学中,结合自己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所需,使用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创新实验,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等,不但能实现对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取更多新的知识。由此可知,加强学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很有必要。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策略分析
2.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时期,要想对现有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还需要从教学方法入手,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了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发挥出来,生物化学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将常规实验和容易理解的实验拍摄下来[1]。可以在开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视频模仿实验。为了有效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效果,老师还可以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解答,如在实验课开始之前,老师需要让学生说出实验注意事项,这样一来,不但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还有效提高了实验效果,为日后开展开放式生物化学实验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改变了课堂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兴趣。如关于“种子的萌发条件”的探索,老师就可以借助计算机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种子萌发的视频、图片或者动画,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总结出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2.2突出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会在实验过程中讲解学习目的以及实验原理,更多时候是一步步教会学生如何操作,学生需要做的就是听话照做。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地位比较被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要想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老师在开展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时,不要过多地讲解实验步骤、目的等,只需要告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探索和操作,这样不但可以突出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还可以给学生带来新奇的教学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如在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一边滴一边摇晃,直到红色褪去。提问学生红色消失的原因,让学生自己探究,效果比老师讲解好得多。结果:有的学生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还有的学生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无色物质。这样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并在实验过程中得到最终的验证结果。
2.3加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传统模式下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非常单一,虽然也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但并没有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而且这种单一的实验教学方法,时间一长就会被学生厌弃和反感,反而不利于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开展。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展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使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在课堂之外的地方获得更好的发展和应用,更能满足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新时期,老师需要给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渠道,引导学生多关注多元化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如将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与科研创新结合起来等,都能在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的同时,带给实验教学更多的创新力量。
3开放实验室的建设模式
3.1开放实验室的时间
在传统模式下,生物化学实验一般都是在固定、封闭的环境中展开的,学生即使想做实验也只能在实验课上进行,因为只有这个时候实验室才开放。因此,学生想要及时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很难实现,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想法又不那么强烈,反而不利于学习和探究。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需要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如安排人员在实验室值班,将实验室开放时间调整为周一到周六上课时间,也就是全天开放,直到晚上十点关闭[3]。这样既延长了学生的实验时间,还保证了学生的休息时间,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此外,学生不会再受到实验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实验并验证自己的想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2开放实验室项目
开放实验室还需要向实验项目、研究生、科研老师以及需要完成学科论文的学生等开放。只有全面又有针对性地开放,才能真正实现开放实验室的建设。第一,对实验项目开放。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项目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学生递交的实验报告符合要求,就可以随时进行实验操作;当然,如果学生对实验效果不满意,也可以重新申请实验[4]。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的开放并不只是对生物化学实验的开放,如果其他专业的学生想要实验,通过审批之后也可以进入实验室。第二,对科研教师开放。很多老师为了设计教案或者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想要通过实验深入分析和研究,也可以进入实验室。由于实验室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虽然学校开放了实验室,但是实验人员必须得到批准后才能进入,目的是更好地保证学生安全。第三,对毕业学生开放。很多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实验室也可以为其提供实验条件和指导。但是对于这部分学生,需要指导老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联系并统一安排,在实验结束后,由指导老师签字。
4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加强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实现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实验指导老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不足。生物化学实验需要专业、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有效指导,甚至有很多实验教师没有接触过。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专业的、有丰富经验的实验指导老师提供正确的指导。第二,加强开放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加强实验室管理在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中非常重要。实验室管理与图书馆管理、教具管理等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化学制剂存在危险性,如果不规范管理,会增加实验室安全风险。尤其是开放实验室,给实验室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还需要重视实验室规范管理。第三,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要想建设开放实验室,学校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方面,实验室建设需要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室的开放会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频率,为了更好地保证实验效果和精准性,还需要定期对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修理和保养,而这也需要资金支持。
5结语
新时期想要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性人才,还需要加强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只有对传统教学方法、内容进行创新,才能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进而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探究实验,提高个人能力。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还需要重视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只有在两者的配合下,才能真正实现对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韩国君,姚海波,范传刚.本科生导师制与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结合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273-274.
[2]张妮,焦哲,廖文波.建立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4(3):114-116.
[3]曹正宇,朱国萍.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4(10):126-127,129.
篇8
[关键词] 有机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
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有机化学实验作为一门基础实验课,是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科学、选矿及冶金等学科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在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等作用,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与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钻研精神,而这些固然是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品质。
一、课程特点
有机化学实验课有其自己的特点:(1)装置复杂,有机实验过程中的仪器很普通,主要是一些玻璃仪器,但是涉及的品种较多,且可以组装成很多种不同功能的装置;(2)数据处理简单,实验中产生的数据比较少,通常只是分子量的应用以及产率的计算,学生通常会认为太过简单而缺乏重视;(3)实验周期长,大部分有机化学实验反应速率慢,实验耗时长,而且副反应多,其结果产率很低或者根本没有目标产物合成;(4)毒性及污染性大,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用到易挥发、有毒有害、有气味的有机试剂,如果实验室通风排气状况一般的话,造成有机化学实验室气味较大,环境较差。
二、改革方法
基于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也为了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创新与实用的需求,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
1.构建教学体系
(1)开设仿真模拟实验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手段,开设模拟仿真实验课。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先进入仿真实验室,通过仿真模拟课件了解课程的要求,学习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消防和医疗知识、认识各种玻璃仪器,并且熟悉各种基本操作如蒸馏、分馏、重结晶、测定熔点等具体的操作流程,也可自主控制进行仿真模拟实验,反复练习,使学生在真正进入实验室时,不觉得陌生,为随后实验室的实验课做好了准备。
(2)开展半微量合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验证理论、看到结果、学会操作过程、掌握实验技能,从自己合成产品的过程里找到实验的乐趣。所以对合成实验中产品的产量不过分的要求。兼顾基础实验课阶段学生的实验技术水平和环保的理念,开展半微量合成实验,减少实验中各种试剂的用量,既减少了污染和浪费,降低了成本,也缩短了反应时间,节省了教学学时,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益。
2.强化实验操作
(1)丰富基本操作。在基本技能的训练课中,增加了具体的内容和难度。如在熔点的测定实验课里,除通过测纯样品的熔点来学习毛细管法测定熔点的操作外,又要求测定后面实验课中用到的原料或制备出的产品的熔点,既巩固了测定熔点的基本操作,又使课程前后呼应。又如分馏操作的训练,是在环已烯的制备和乙酰苯胺的制备中有针对性地学习的,既达到了学习和巩固分馏操作的目的,又使学生懂得如何实际应用分馏操作,同时又合成出相应产品,增加了课程难度,节省了学时,提高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益。
(2)压缩验证实验。减少性质验证实验的学时,将一些性质实验渗透到各单元合成实验中,如环已烯、乙酰苯胺的制备实验里,增加了对官能团的检验内容。在综合性实验阶段,增加了产品的结构与纯度的分析和检验的内容,如在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应用实验中,对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和结构进行分析等,让学生结合具体实际问题,使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等大型分析仪器,有相当的难度和复杂性,对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有很大帮助,为后续的课程和毕业论文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开展设计实验。在实验课程的后期,开展设计实验课,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若干题目中选择自己感的题目或自己拟订题目,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设计方案、提出计划,在指定时间里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将所学的前后课程进行综合应用,训练学生的系统实验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在基础实验课教学的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4)创新人才培养。近年来,实验室全面开放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追求高水平的重要标志。开放实验室不仅是指仪器设备与时间概念上的开放,更是指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题的开放。对三年级的本科生,以实验小组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使他们较早地进入科研工作,萌生创新意识,并利用课余时间,多次参加陕西省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并取得良好成绩。对四年级的本科生,在仪器、设备、实验时间、研究课题方面实行开放。使他们及早地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克服了以往做毕业论文时间短、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不足等缺点。有的学生还参与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基金项目,在课题组老师的指导培养下,完成全部的研究内容,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加开阔了思路,对科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实践。有关开放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我们还在进一步的总结与研究之中。
3.增加考核单元
在过去有机实验不单独考试,而是合并到期末理论课考试中,这使得学生从心里不重视实验操作等基本技能的培养,导致后续综合实验动手能力差,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分馏装置怎么组装。为了改变学生思想上应付实验的情况,我们增加了有机实验考核环节,采用实际操作考核与笔试相结合,在实际操作的考核中,教师设定多个多步合成实验考试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某一考试内容,并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完成考试的合成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及有关的参考资料来完成考核内容。教师发给学生固定数量的某一初始原料,记录合成的中间体与最终合成产物的相关数据,检验产品的产量、纯度。教师在评定学生成绩时,采取平时成绩加期末笔试与操作成绩,多方面综合评定实验课成绩。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实验技能、操作水平、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台起来,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创新性人才。
三、结语
本实验室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不仅仅面向全校学生公共课教学与实验,更承担了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生培养以及一级硕士学位点,而有机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中又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实行实验教学改革仅短短几年,已经体现出了很大的成绩,不仅使非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的见识与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尤其是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在后续的化学综合实验中表现出很大的提高,从面对有机化学仪器的恐惧与盲目,到得心应手的组装仪器,娴熟操作,可谓效果非常明显。然而,教学改革是持续的过程,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教学模式要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在可持续性发展的大方针下,实现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清洁化,提高原子利用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兰州大学,复旦大学.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朱红,朱英.综合性与设计性化学实验[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
篇9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初中化学作为化学的启蒙,显然已经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各个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化学专业人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初中化学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过分强调中考指挥棒的力量,初中化学围着中考转。中考是初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初中生面临着巨大的中考压力。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几乎都是围着考试转,中考考什么老师就重点教什么,学生就重点学什么,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科学的意义。不管是老师还是初中生,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考只能影响命运而不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第二,化学教师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个人魅力是决定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但是部分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第三,教学理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很多化学教师受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中考的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大搞题海战术,通常是教师搜肠刮肚的选题、出题、讲题,学生费尽心思的审题、做题、该题,带来的结果往往是老师和学生都特别辛苦,但是效果往往不是特别理想[1]。值得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纸上谈兵而不注重化学实验是不可取的。
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的技巧
针对我国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本论文主要从课前、课堂、课外三个方向研究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技巧,并重点阐述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技巧。只要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技巧,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前准备工作
初中化学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备课,还包括实验器材的准备。尤其是化学实验课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还要充分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初中化学实验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如果操作不规范就容易发生危险。老师在实验课之前就应该再次确认实验器材是否完整,实验器材是否存在潜在危险等等,以确保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另外,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要让学生提前预习一下,简单了解一下这堂课的重点是什么,在听课的时候才能够有的放矢。
(二)初中化学课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重点,初中化学课课堂技巧可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技巧,比如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谈话法、阅读指导法、自学辅导法、案例教学法等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我总结出了几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的技巧。
第一,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创建一个宽松的化学课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言:“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和保证。”化学课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人格,以慈母严父的形象出现,才能使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化学感兴趣了,才能更好的学好这门课程。
第二,重视化学实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根据初中化学的教学大纲,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是课标的要求之一。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科学实验合作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做化学实验时,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的讨论相关的问题,然后每个小组找出一名代表来发言,教师做出最后的点评,这种探究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到化学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三,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2]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的阶段,利用学生的兴趣教学是一个快速有效的好方法。作为一名初中化学老师,我十分注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往往在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后就为大家讲解化学的神奇,并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和探究那个奇妙的世界,大大的提高了实验课的课堂效率。
(三)化学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主要依靠学生的自制力和兴趣。但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组织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和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化学学习资料和平台;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初中化学教师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广泛开展第二课堂[3];家长在家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观看化学类节目和书籍,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论
总之,初中化学课将学生带到了科学的世界,让学生积极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十分重视这一课程,并尽我最大的努力来提高初中化学课的课堂效率。自从站在初中化学课的讲台上,我从没有后悔过,今后我将会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使“一切为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J].教育科学研究,2001(1)
篇10
关键词 食品化学;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TS201.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1-0343-02
食品化学是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1],国内高校多数食品院系均将其作为校级和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来进行重点建设。为了适应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和满足培养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需要,近年来不断改革和优化食品化学的课程建设,在借鉴省内外同行教学经验[2]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笔者所在学院学生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对食品化学课程进行探索性改革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食品化学既是食品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又是建立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公共课程的基础之上,因而需要处理好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交叉问题,确保教学重点和方向,使课程更加符合学科发展要求。如同属专业课的《食品营养学》《食品酶学导论》《食品添加剂》《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均同时安排在同一学年授课,为协调冲突的教学内容,规避内容重复,学院自2009年开始多次组织学科方向类似的授课教师进行了专题讨论和研究,确定了交叉内容在各自课程建设中的重点和方向,达到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支撑,使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专业课程,运行下来效果显著。对于公共必修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与食品化学交叉内容的调整问题,食品化学课程则把教学重点放在食品加工、保藏过程中发生并影响食品品质变化的内容等方面,从而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结构变得更加合理。
2 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食品化学课程较抽象、偏重理论的特点,低年级学生通常会感觉学习内容较为凌乱、缺乏系统性,不好把握重点,为了避免初学者产生畏难心理和情绪,继而影响学习热情,因此有必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其穿插教学全过程,达到调动并维持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浓厚兴趣。
2.1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丰富课程内容针对性
为了增强所授理论知识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一般常结合生产实践中的一些成功事例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结合教学理论中某个知识点,通过联系分析生产生活案例、点面结合、融会贯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如通过提问为什么苹果、土豆削完皮后会变色等问题;还结合学院教师的研究成果如笔者所在学院教师承担的魔芋多糖成果单独作为糖类专题讲座等。将这些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融入食品化学的教学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参加课外科研的积极性。通过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食品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将来在食品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快速入门或者进入研究生阶段课题研究以及新产品开发打下基础。
2.2 创造主动参与空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优化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营造主动参与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适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将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实例教学法等优化组合,充分借助各类教学资源,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3]。如曾以分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式教学,把某一教学热点交给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要求每个学生以幻灯片形式交由教师审查合格后,在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则进行课堂讨论的引导和纠正。此方法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深入学习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锻炼了学生如何进行文献检索、论文写作、自我学习和与人探讨等能力,也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传授与掌握。
2.3 将课程论文纳入教学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在食品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程论文写作的引导作用,使其能在考查学生对食品化学综合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等方面起到必要的推动,让学生主动去探寻论题领域的研究概况,使自学内容超越课堂和教材,达到延伸食品化学的理论教学效果。课程论文的内容设置重点考核对相关领域研究结果的高度概括性,一般结合教学内容的某一章节开展,形式上则根据低年级专业知识掌握特点和班级人数以总结归纳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和进展的综述论文为主,或由授课教师根据当前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提供参考论题。教学实践证明,将课程论文写作纳入食品化学的教学过程,有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增加学生自学时间和拓宽学生的知识空间,在调动自学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 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3.1 借助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导向,以理论紧贴实践为切入点的教学实践要求[4],充分结合毕业论文课题的设计和学校学院开展的“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等各类大赛,通过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2 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学生适当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科研课题研究中有很多实验设计是带有探索性的、尝试性的,部分内容紧贴食品化学的基础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近年来,部分学生以毕业课题的形式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之中,使其科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3.3 开放实验室,调整实验内容,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近年来,将实验室进行弹性管理,建设了面向本科学生开放的实验室,给予其开展食品化学实验充足的实验时间。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申请进入实验室既可以开展如美拉德反应、蛋白质的功能性质等相关大型综合性设计实验[5-6]工作,也可以对集中开展的基础教学实验进行重复验证。学院近几年通过实验室的开放建设工作,学生结合学校挑战杯和学院创新基金开展涉及食品化学方面的小项目、小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益提高,所体现的实验技能和研究水平也逐年提高,也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及实验人员也能因材施教,更好地起到指导作用,对提高业务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在第3学期单独开设了综合性设计实验课程,从实验场所、实验经费和时间上给予保障,达到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知识面和重视应用[7-8]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借助食品化学综合性设计实验,主动性、积极性能得到充分调动并变得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从查阅资料、制订实验实施方案、后期数据处理分析、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等方面得到锻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9]。
4 参考文献
[1] 阚建全.食品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 杨华,戚向阳.地方本科高校食品化学课程合作讨论式教学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21(5):115-116.
[3] 张汆,贾小丽,孙艳辉.高校食品化学实验课程内容设置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高教探讨杂志,2010,22(4):49-50.
[4] 赵国华.食品化学实验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5] 王志兵,邱芳萍,彭悦.对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2):84-85.
[6] 付莉,杨爱丽,顾英.《食品化学》与创新型实践教学[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78-79.
[7] 侯方丽,徐金瑞,胡勇.关于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0(9):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