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范文

时间:2023-04-01 05:5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篇1

1、模具设计制造专业指的是模具加工工艺与制作及维修。等到能力达到的时候,还可以做设计,主要设计图纸。

2、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企业生产所需模具及其工装的设计与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企业经营与管理工作。

3、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基础、冷冲模设计与制造、注塑模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与编程、模具加工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传动、金属切削原理、机械CAD/CAM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模具设计;制造专业;教改

相较于普通教育来说,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特点是在于培养专业特色鲜明且动手能力强,与社会所需相符的应用型人才,其中的重点在于与岗位的适应性。基于此,应强调对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体现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适应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传统教学的弊端

在该专业中,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数控加工、计算机绘图、模具数控加工实训、机械制造等。就原有的课程设置安排来讲,通常都是依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程这样的分层既定的进行教学。在第一年的课程设置中,一般都是属于公共基础课程,完成一年的学业之后还是会使学生不了解本专业;第二年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还有相应的课程设计及实训环节,这一年的教学设置则具有任务量大、时间紧的特点,学生通常为一知半解的状态;就这样,在还未能真正掌握专业技能的情况下,便进入到第三年的工厂实践中去了。在这其中,有的学生所做的工厂实践根本就与自己在学校所学专业不相关,而白白学习了两年的知识也并无用处,导致根本无法呈现出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特点。

2关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改创新设想

2.1课程体系教改创新的基本思路

为了实现学生在毕业之后可更好地与工作岗位衔接,在就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中,可将第一年的课程设置部分课程内容做一下修改,促使学生能更快地实现与专业的连接。增添一些软件学习及专业基础课程内容,使学生尽可能快地了解本专业,并完成主要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同时,在第一年的学习中,就逐步展开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电工与电子技术等专业课程,为其第二年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2课程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

除了要做好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之外,还应推行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创新,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即项目教学—合作教学—合作学习。该教学模式作为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职业教学模式,其教学基础为真实的工作环境,课程资源为真实生产中的职业工作任务,该教学模式的实质为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诸多教学情境的设计,帮助完成工作任务,以此来达到学习的目的。本次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改创新,就是将项目教学引入其中,开展项目教学的尝试。例如在塑料模、冲压模的课堂教学中,设定具体的模具设计制造任务,借助于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相应的课程教学环节中引入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数控加工实训以及塑件造型等课程,使整个教学活动更贴近于实际生产的设计制造过程,树立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模具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技能培训基地这个大环境。基于此,在模具制造实训以及模具钳工实训周里,应将实训与考证统一相结合,通过特定的技能培训,掌握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以《塑料模塑工艺及模具设计》这一课程为例,分析教改创新的基本思路,主要的教改创新思路为借助于多种素材及媒体手段,系统分析、实例说明,实现课程内容的优化。首先,就塑料成型原理的这一学习内容方面来说,由塑件着手,应用案例式教学与问题式教学,实现相关原理内容的学习,借助于塑件案例,更易让学生理解原本枯燥的原理知识。其次,在模具应用实训室开展注射成型原理与注射机内容的学习,通过完整的注射过程,引导学生对所使用设备、成型的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加上教师细致的讲解,更易于使学生理解、接受。再次,就塑料模具设计这一部分的教学来说,主要依赖于注射模具,这一环节的教学应设置在测绘实验室进行,将学生划分为各个小组,在逐步的讲解中引导学生拆卸木块,并就各个部分对其主要构成及作用进行分析,完成测绘。最后,就塑料模具制造这一环节的教学来说,应将模具制造工艺、模具数控加工课程以及实训环节综合起来,共同辅助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几门核心课程的融合学习,完成统一的项目,彻底落实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改创新中需解决的问题

3.1关于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问题

学校能够实现对模具制造实训中心的组建,同时综合改造原有的实训室,将最新的技术引入其中,实现实训室的创新改革,建立起较有规模的校内实训基地,这样一来,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实验实训的条件起到改善作用,可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提供基础保障。另外,除了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改革之外,倡导学校还应与周边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借助于此,设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及技术指导,实现学生在真正的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到实用的技术,感受到真正的职业环境,与校内所学的东西得到有效衔接。

3.2关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

想要做好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改创新工作,关键在于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应鼓励本校的青年教师,在职时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去,学习新技术、新技能,增加其实战经验,更好地提高其教学专业水平。另外,学校还可以从企业中聘请一些既具专业理论知识,又极具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工作者来校兼任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满足教改创新的需求。

3.3关于课程考核评价方面的问题

关于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应以职业资格标准作为纽带,以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根本目标,以此来建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彻底摒弃仅以理论考试及分数作为考核评价标准的传统方法,实现知识、能力、技能考核的并重,且将重点放在能力与技能考核这两个内容上,结合静态考核与动态考评、结论考核与过程考评,加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考核,构建新的评估体系。例如,对学生日常学习态度的考评、操作规范程度的考评、团队协作能力的考评等。

4结论

在做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改创新时,应充分结合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立足于社会实际需求,培养专业型、综合型的模具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东君.关于高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0(11):70-71,74.

[2]贾颖莲,何世松.行动体系下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41-42.

[3]李东君.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实践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0(4):36-37,44.

篇3

关键词:模具设计师培养方案模具软件

1.当前模具人才的需求状况

据统计我国目前模具人才求远大于供的窘境急需改观。急需加快模具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总的发展方向仍将是,实现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和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高于行业总体速度;继续扩增塑料模和压注模所占比例;扩充专业模具厂家的数量及能力。加大投入以强化创新能力。因此模具行业非常缺乏设计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模具设计师。

目前我国高职,主要培养面向企业的实用型人才,可以是模具的加工者也可以是模具的设计者;高职高专的模具专业毕业生有就业优势。原因之一是中国现有的模具企业,除了少数的大型模具企业外,多数是小型企业,从事模具的加工业。其在职大部分人员都未接受过专业教育。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既有模具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实践经验,是技术型劳动者。一专多能,一人多职.这就要求培养出既懂技术,又要懂管理的复合型模具人才。因此摆在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面前的问题是怎样构建合理、实用的教学课程体系,使我们现在培养出来的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还跟上模具企业的需要。

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熟练应用CAD/CAM主流软件,具有较强模具设计及利用现代数控机床进行模具加工的能力,适应模具设计及制造行业生产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就业岗位:本专业毕业生重点面向生产塑料制品和金属板料成型制品的企业,从事塑料模具设计、开发和制造,并能从事一般的冷冲模具、粉末冶金等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操作及生产管理等工作。

但是在构建教学课程体系之前我们必须真正搞懂模具设计的内涵,引用中国模具行业最具影响力专家査鸿达“设计者把怎样完善地将一套模具做出来和交出去的方法,通过图纸和工艺流程卡(应用绘图工具或者是电脑软件),清清楚楚地告诉制造者。制造者按设计者的图纸和工艺流程卡顺利地将模具做出来并得到客户的认可。这个全过程就是模具设计“。

在传统的支撑模具设计能力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技术基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专业课:冲压模具与设备,塑料模具与设备,模具CAD/CAM应用,金属压铸模具与锻模,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模具CAD/CAM实训等。以上课程课程已经虽然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课程培养体系,但是由于知识序化混乱,教学设计粗放,忽视开发过程,没有真正按企业的规定和要求来设计与制造模具,导致大多数学生毕业并不能马上成为合格的模具设计师。那么制订切实有效的培养方案成了当务之急。

3.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针对模具设计师的培养方案

第一,要解决学生们必须的画图的基础, 通过机械制图、AutoCAD、UGNX基础模块教学训练以抄和模仿为主,就可以达到画2D和3D、装配图非常熟练的程度。

第二,学习模具结构设计,基于工学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指导思想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产品作为我们的任务,并且与工厂签下协议。在时间上要完全按照工厂的要求,由有经验的老师带队,设计模具。设计过程中要按工厂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方案的讨论和审批。图纸确定后,学员要编组到工厂的模具班里参加每一个细节的全过程。观察有经验师傅的制造过程,一直到试模和试模后的修整,直到完成交模。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冲压模、塑料模各一套的制作任务,期间老师要相应的环节讲述冲压、塑料及压铸所用知识,这样学生们就会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做到零距离衔接。因为优秀的模具设计师还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计算能力。

第三,模具CAD/CAE/CAM能力的学习,这个阶段有了模具整个设计、制造流程的能力。我学院目前开设我国大多数模具企业选用的UG NX软件教学,主要集中训练UGNX软件的Moldwizard注塑模设计模块做到配合CAE软件MOLDFLOW可以通过在三维环境中精确地对塑料产品的注塑成型过程丶塑料熔体的流动形态进行仿真分析,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优化丶验证塑料产品及相关模具的设计方案和制造工艺,防止设计或制造过程的错误可能引发塑料产品外观缺陷或翘曲(即变形,导致塑料产品零件无法装配)。达到优化设计注塑模具。完成模具结构装配图,模具零件图的设计。

PDW级进模设计模块学习:UGNX/PDW模块分为汽车外覆盖件冲压模具、级进模具两类,内嵌冲压零件展开、回弹计算、应力应变分析、压力中心计算。全三维表现的模具,所见即所得,带有自动干涉检查,防止模具设计差错。包还带有标准模架、标准零件库,易于扩充。使学生理解软件操作的依据,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并实现真正的“设计”而不是画图的目的。

最后利用UGNX的数控加工模块把前面生成的模具工作零件,型芯和型腔,或者凸模和凹模等生成合适的刀具路径NC文件,传输到数控机床进行加工。达到了基于UGNX软件的CAD/CAM一体化教学。

这样能够熟练地运用UG和CAD,并且能够用电脑查看其他模具设计师设计的模具和自己以前做过的模具,能够随心所欲地将自己想到的模具结构在电脑里画出来,并且进行分析、修改和调整,这样培养的毕业生能充分达到现代模具企业的要求的模具设计师。

4.结束语

优秀的模具设计师的培养是国家模具企业实现升级创新的保证。在模具设计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上各个院校都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希望我院的培养模式能够为我国模具企业特别是河北模具企业的输送更多的优秀设计人才,加快我省向模具强省转变步伐。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 模具设计师 课程研究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模具的制造和开发的过程中能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对于专业课程的综合性要求比较高,对学生的培养必须要满足社会的需求。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的现状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主要是关于机械课程方面的知识,对简单零件的设计和加工的能力。课程教学的模式一般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传授理论知识。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在院校在教学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改革,深化课程的改革,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现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上已经形成一些比较先进的的教学模式,比如像过程化的教学模式以及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些教学模式会受到制约。所以在现在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中,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不能进行实际操作。

2校企合作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

2.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设计

在校企结合的背景下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因为企业与学校是不同的个体,在企业中学习,学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所以学校和企业的教学重点不同,从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向实际操作方面,在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必须要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关系,在教学上按照培养实践性综合性人才的目标为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的内容上应该有学校的教师与企业人才共同制定教学体系,有利于把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融合,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理论实践的训练,实践课程可安排在特定的实训区内完成。

2.2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学的内容按照从难到易的顺序来教学。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划分为四个部分,不同的教学内容的教学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在典型的模具零件加工方面,主要是学习模具零件做为教学的工具,以该零件为载体,来完成设计任务。在塑料模型加工方面是侧重实践教学,学生应该掌握模具零件加工的技术,对实践性要求性很高。在冲模方面,学生应该掌握冲模的顺序以及冲模的技术,必须要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冲模的安装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学习。首先应该掌握好冲模安装冲压方面的知识,能够独立处理好冲模调试中遇到的问题。

2.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施

在校企结合的背景下,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学中安排教学的任务,各个小组进行讨论并且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学生根据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操作的方式,及时解决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完成操作任务时,教师对学生设计的方案和实施操作的过程进行评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团队之间合作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学生做为教学的主体,应充分的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先进行操作演示示范,引导学生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成绩考核问题,不能单纯的只看试卷的成绩,应该结合实际操作,全方位的掌握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具制造的能力逐渐增强,所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校企合作的模式指导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应该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应该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模具制造技术水平在不断的创新改进,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在逐渐改进。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充分的结合了两者的优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综合的素质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是引导和师范的作用,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翠凤,徐宁.校企合作背景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

开发与实践[J].模具工业,2014(02):67-69.

篇5

关键词: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64-01

技能培训是职业学校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依据职业的现状,确定本专业训练目标。然而,职业学校培养出的所谓高技术人才往往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是因为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与开发不尽合理。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的重点就是保证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能够有效的使学生进行掌握。

1市场对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及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对于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而具体的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从事冲压成形、塑料成形等生产工艺设计与各种模具设计的设计型技术人员;第二,能够进行模具零件的生产工艺编制工作,以及现场作业指导工作中对问题的解决的工艺型技术人员;第三,能够有效的对生产运行进行主持,对现场生产进行组织,对生产管理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对模具常见的故障进行有效判断并排除的技术性管理人才;第四,能够对相关高新设备进行操作,并加工模具零件的技术性操作人才。

针对上述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来说,就需要制定相应的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而保证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对上述技能进行有效的掌握,并保证自身具备一定的模具制作能力,对数控编程以及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够熟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具备现代社会就业所需的各项能力,进而使职业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具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2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2.1进行明确的专业定位。

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机械、电子、计算机三大科学集于一身的专业性学课,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因为专业定位过于笼统和理想化,使许多学生对数控专业技术的职能和理论知识都只是了解,不能真正的学到应学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在没有高中基础的短短四五年时间内系统掌握几门技能和知识是非常困难的。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技术知识,理论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知识框架,实践教学则给企业铸造一块企业需要的定型技能人才。总而言之,职业学校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开发要别于普通高校,不能成为高中和大学课程的简单缩减,要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对职业岗位变动的适应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

2.2建设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实训基地与理论课程。

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不断进行深化教改,以新智能结构为核心确定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具体的要求是:

第一,知识结构的整合。就是要学习政治理论、专业英语等方面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面的基础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操作技术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对模具零件的生产工艺编制工作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要能够熟练的应用,同时还应学习计算机、单片机、可编程序控制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做到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全面训练,成为职业学校高专的高素质专业性模具设计与制造人员。

第二,能力结构要求。在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还要提升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能力,即要具有较强的高新设备操作能力,在操作中能够合理的对模具零件进行加工,对模具常见的故障进行有效判断并排除,对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对产品有产品质量控制和分析的能力。

第三,教学形式和内容创新性。在理论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的课程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安排,据统计较为合理的课程安排比列有公共课程占到29%,技术基础课程占到38%,专业课程占到33%,技能课程安排占到32%,按照合理的比例安排课程的学习。课程安排过后还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分类的体系建设,要使专业课、实践课和基础课三类课程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相应专业教学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场地、师资一体化,促进学生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知识的精密掌握。在做到前面的两条之后还要对教学内容根据社会实践进行制定、修改,尽量用一个教师对专业课程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课程,提高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计划要具备鲜明的职业学校教育特色,突出了"以能力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为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适应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培养企业一线急需的高级应用型、适用型人才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杨安.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实践教学[J].南昌高专学报,2009(02):125-126

[2]王荣.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2010(01):234-235

[3]杨冬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J].职教论坛,2009(22):101-103

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机械制图;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33-03

经过几年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粗浅地形成了以下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

1.课程定位的依据

(1)岗位需求。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岗位分为:模具设计和模具制造。这两个岗位都需要学生熟悉国家相关标准,绘制样图,看懂图样。

(2)后续课程。如果把整个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比喻成一棵大树,模具CAD/CAM、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等课程是枝叶,那么机械制图课程就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树干,支撑后续课程,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职业资格。车工、钳工、铣工、数控工艺员、制图员等职业资格考试都要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依托。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的基础,无法看懂图纸,既谈不上加工,也无法考证。

(4)素质拓展。学习了机械制图课程,不仅仅能够读图看图,还要练习实际生活。例如,根据节流阀的装配图,能够了解其工作原理,如果那个部分需要维修,能够根据装配图进行拆卸维修。

根据上述四个依据,把《机械制图》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具有查阅有关标准的能力;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对三维立体及其相互位置的分析方法,并据此阅读机械图样;能熟练地应用绘图仪器、徒手及计算机绘制机械图样。

(2)能力目标。专业能力:识读、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方法能力:质疑探索、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方法;社会能力:知人、自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3)素质目标。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建立竞争、效率意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勤奋、敬业、重操守。

二、教学理念、思路与内容

1.教学理念

重新审视以往的“教师说,学生做”,“教师灌,学生记”,“教师管,学生服从”的教学方式,探索形成新的教学理念:

(1)“教”为主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用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语言打动学生,把对人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师生产生心灵的共鸣,用身边的事例,以浅显化、通俗化的方式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为主体。引入案例、情景、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会学,还要使学生乐学,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3)“练”为主线。打破了以往课程结束后统一练习的教学模式,避免只学不练,只听不练,组织学生适当的课堂及课外练习,运用、消化和巩固知识。

(4)“用”为根本。强调实际操作能力训练,每一个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实训,组织学生到车间观摩。

总的来说,笔者的教学理念就是引出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渴望探求知识、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

2.教学思路

结合培养目标设计教学情景,根据专业知识习得的要求,让学生能够独立地绘制和阅读样图,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3.教学内容

《机械制图》课时设计,具体为大一两个学期的课程,第一个学期6学时/周,第二个学期4学时/周。具体课时设计如下表:

把以前零散的章节整合为五个项目。国家相关标准及工具的应用等归结为基础知识和技能项目部分;点线面的投影关系归纳到投影基础项目里;三视图、轴测图等归到制图应用技术项目里。五个项目环环相扣,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基础。实践课时>理论课时的课时设计,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练中学,学中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可选择采用以下教学方法:①实物教学法。利用教具模型或者是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位置的关系,更有兴趣去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②讲述法。传统的板书讲述,也能让学生加深理论理解。③多媒体教学法。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更加直观。多媒体课件鲜明的色彩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④图示对比法。通过对比的方式,好与坏一目了然,加深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的印象,不易忘记,以后自己绘图时也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⑤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分析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⑥提问引导法。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同时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综合以上多种方法,兼蓄并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手段――“四化式”

(1)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现代化教学设备已不断地运用到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模型、揭示板、挂图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受到各种客观条件限制,讲授不同内容时,同一内容需要多次演示。然而,采用现代化方法进行教学,如多媒体课件、虚拟仿真动画等,与教具模型、板书等传统的方式相结合,则能够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使得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多种知觉共同参与学习,有助于提高知识获得的准确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2)实践化的教学课堂。知识是能力的根基,掌握了基本知识并不等于有了能力,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实践化的教学课堂就是将画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让学生面对实物进行实践画图。教师只是提出要求,充分体现“导”的作用,学生可分组讨论,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独立完成绘图。

(3)幽默化的教学语言。语言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是语言,教师语言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的气氛和教学的效果。吐字清楚、准确生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是教师的基本能力。同时,教师语言的幽默化,则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积极地探索。

(4)多样化的教学气氛。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是教师讲,在这种单调的教学课堂里,每一个学生都会觉得乏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觉到端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师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带着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2.教学过程设计――“五步式”

第一步,实物导入,直观演示,引入新课。举生活实例,抛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视觉和感觉上获得初步印象,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有了大体的印象后,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唤起学生的学习情趣,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

第二步,重点讲授,细讲,引导设问,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关键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第三步,小结练习,简单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要点。布置针对于本节课设计专项的小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锻炼,理解本节课程的精华。

第四步,作业布置,巩固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打基础。在教学理念中以“练”为主线,正是通过本步骤为学生留下部分作业,让他们在课后也能得到练习,运用、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五步,拓展延伸,预习阶段,布置任务,为新内容打基础。教师针对下一节课的难点,设计几个题目让学生主动思考,带着问题预习,准备下一节课。

以上五个步骤衔接紧凑,一步接一步,预习是掌握知识的前提,直观演示和重点讲授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小结练习是知识浓缩和能力提高的体现,布置作业是对课程的巩固,充分体现了教师“导”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以教促学。

3.考核办法

总评成绩分为:项目考核20%,过程考核30%,期中考核20%,期末考核30%。其中过程考核又分为:创新30%,态度40%,作业20%,提问10%。成绩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通过这样的考核办法,刺激学生发挥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

参与出版了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及十二五规划教材,并配有习题集和光盘,如2010中文版《AutoCAD基础教程》。在各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如“从cad竞赛谈《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本着启发、诱导、创设学生思考情境的原则,引发学生空间形体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正确认识已有形体创设新形体的思维,引导其进行创造性学习。笔者自制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及虚拟仿真动画,所利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模型、实体模型、教学量具、计算机室、实训室,等等。取得的教学效果为:积累了很多学生作品,学生的考证率逐年得到较大提高,通过率都在90%以上,多次在国家、省、部级大赛获奖。通过大赛,全面加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了指导教师能力的提高,也促进了学生间的团队协作及教师间的合作进步。通过几年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形成的课程设计还有不足,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参考文献:

篇7

Abstract: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urriculum structure should be built and the ol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should be reformed to achieve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constructed through combining the capacity required by the mold professional position and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needed by th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After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skill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

Key words: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expertise;post capacity;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167-03

0 引言

随着2016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职业教育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总理指出中国人生产不了圆珠笔的圆珠,而要造出好的圆珠,就需要好的模具,模具是一切工业的基础,是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重要领域。模具行业的发展崛起需要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依赖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改革现有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即企业对岗位的能力需求,职业资格标准体现为学生要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寻找一个契合点,满足企业与学生的双重需求,就要将专业岗位能力需求与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知识技能相结合,融入职业素养,重构模具专业岗证结合课程体系。

1 探寻岗位能力需求

依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优势,对本专业主要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深入的调研。在企业生产中,模具整体开发流程如下:客户资料工程分析模具设计加工工艺规程编制模具制造加工检测模具组装试模生产。分析归纳总结本专业主要的岗位群,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和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根据认知机制及成长规律重构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的相关课程,如表1。

2 构建岗证结合课程体系

查阅国家职业标准,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主要有模具工、模具制造工、模具设计师,对这三种职业资格证书有明确的职业资格标准要求。针对模具专业要求知识系统化,能力综合化的特点,按岗位能力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的原则,摆脱学科体系的框架,充分考虑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前后衔接,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重构岗证结合“三平台+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如表2所示。

3 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从课程体系中我们提取出构成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和资格证考取所需的课程为模具基础技术、模具CAD技术、模具CAM技术、模具制造技术、模具装调技术,这五门课程组成的课程群按照模具开发流程进行学期安排,其教学内容也在原来课程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和优化。

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群中每门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在此基础上开发各类拓展资源,将资源上网,建设精品课程群,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实现线上学习和答疑。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模具工、模具制造工、模具设计师等人员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实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在教学设计上保证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具体教学中实施“6・2・1”教学模式(所谓6是指六位一体的教学过程控制,2是指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两个设计,1是指一个考核)。以模具基础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为例,这门课程内容上将冲压模具和注塑模具合并,在冲压中需要掌握单工序模、复合模、级进模三种基本模具结构以及冲裁、弯曲、拉深三种基本工序,用工程项目作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时知识点有重复,很难合理安排。为此选取企业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知识和技能的重组,形成以E形卡片、电阻支架、轴碗为冲压模载体,首饰盒为注塑模载体的教学设计,实现以最少的载体容纳最多的教学内容,形成5个教学情境,18个学习子情境,如表3所示。

以一次课为一个单元,对每个学习子情境进行单元设计,按照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学生自我思考,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随着项目化课程设计的进行,其对应的考核评价机制也进行相应的改革,由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改为学习过程考核,结合任务工单、职业素养和安全规范等情况综合评价。每一个任务形成一个评价,由任务评价形成项目考核,按项目在整个课程中的权重形成课程考核,整个考核采用任务考核、项目考核、课程考核的三级考核。

4 课程改革感悟

从2011年着手进行课程群建设,完成企业调研,岗位汇总及能力分析和学习领域的转化,并在2014级学生中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4.1 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通过岗证结合课程群建设,学生对于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流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知识体系,并能在具体的任务实施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参加省级技能比赛屡获佳绩。表4为改革前后学生技能资格证书考取和技能大赛获奖对比情况。

4.2 增强教师的双师素质

在课程群建设过程中,要求教师集体进行课程设计,教师对于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联系与衔接有了更深的体会,通过不断反思,不断实践,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均得到有效提升,目前专业教师的双师比例达到95.8%,比原来提高了8%。教师在省级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山东省信息化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4.3 促进专业建设发展

专业建设的主要产品就是课程,结合职业能力需求与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创建岗证结合的课程群,促进了专业的蓬勃发展。专业培养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与鸿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成功开办三届定向班,并将进一步探讨现代学徒制的合作项目,形成了良好的长效运行机制。

5 结论

高职教育要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要真正把技能落到实处,让学生在未来就业的工作岗位中掌握一技之长,就要将岗位能力需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建设岗证结合的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篇8

为了深入了解市场,获取社会对模具人才需求的情况,明确学院模具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汽车工程系模具教研室对湖南省内国有、民营和外资等企业模具技术人才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抽样调研。

一、调研活动开展情况

(一)调研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近年来,我国的职业院校培养了大量模具技术应用型人才,许多学生已取得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各种证书,为什么我国的模具技术人才仍然非常短缺?教育部门培养的模具技术人才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2.企业到底急需什么类型的模具技术人才?对其知识和技能结构有什么要求?

3.目前,我们的职业院校的模具教育体系现状如何?是否能保证培养出社会急需的模具技术人才?如何深化模具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二)调研的进程

1.对部分职业院校的调研。我们对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十几所所学校进行了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是模具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培养现状、知识结构、教学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模具技术人才技能考核体系、模具教育教材建设等方面。

2.对部分企业的调研。组织开展了对湖南省内国有、民营和外资等企业模具技术人才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抽样调研。

本次被调研的企业共计69家,其中,国企57家;民营企业4家;外资企业5家;其他(合资、股份制)企业3家(见表1)。

被调研的大部分企业是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模具技术人才的工作岗位分类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可把模具技术人才分为三个层次:

1.“蓝领层”模具技术人才。“蓝领层”模具技术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模具的具体制造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模具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是模具技术人才。

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掌握模具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与模具加工的工艺知识,具备模具的制造、日常维护知识。

2.“灰领层”模具技术人才。“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模具制造的工艺人员和模具设计员,这类人员在企业模具技术岗位中占25.0%。

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也非常缺乏,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待遇较高。

3.“金领层”模具技术人才。“金领层”是指具备并精通模具设计,制造工艺,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能自行完成模具的设计、模具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精度优化;能独立完成模具机床改造;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模具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上述三个层次的模具技术人才有不同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管理架构比较完善,对模具人才安排和需求上均按研发、工艺编程、操作、维修等方面进行明确分工。而大量个体、私营、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员比较精干,各技术岗位人员数量不太多,更加需要既精通模具加工工艺、设计,又能熟练操作模具机床,同时对模具的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的模具人才。

(二)模具技术人才的学历状况

调研数据表明,59.6%的模具技术人才为中专及以下学历,31.4%为大专学历,仅有8.9%为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1%。可以看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模具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三)模具技术人才的来源渠道

调研数据表明,企业现有模具技术人才中,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提高的占36.3%,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48.3%,从社会招聘占15.4%。这说明:

1.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培养的模具人才还很难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由于在校期间难以积累工艺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对模具人才的要求。

2.模具人才的培养并非高不可攀,企业可以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用人“订单”培养人才,也要企业职工提供在岗、转岗模具技术培训。

三、模具技术人才的需求预测

(一)模具技术人才需求旺盛的重点行业

1.军工企业需要大量模具技术人才。20世纪90年代前,由于我国军工企业整体形势不太景气,军工企业的模具人才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失严重。由于模具人才匮乏,军工企业数量有限的模具机床也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2.国家装备制造业是模具机床应用大户,也需要大量模具技术人才。这些企业近年来效益较好,任务饱满,但企业技术与设备的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无论是模具机床操作人员、模具加工工艺编程人员,还是模具机床的维修人员都很缺乏。

3.模具专业化、商品化、市场化、标准化程度较低。由于湖南省模具生产厂家相对不集中,且大部分全能厂的工模具分厂(车间)生产的模具属自产自用,市场化程度低,企业之间的生产技术协作比较差,因而模具生产周期比较长。

4.我省大力推进汽车产业的发展,而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高档模具设计制作水平不足。尽管湖南省拥有晓光汽车模具有限公司、湖南同心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大三佳(湖南)模具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知名模具企业,但从整体来看,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高档模具设计制作水平还较低。企业拥有精密数控加工设备的比重还不大,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很高;许多先进模具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够广泛。

(二)模具技术人才需求的层次结构

1.“蓝领层”需求数量大,但相对比例将会有所下降。在我们所调研的企业中,虽然大部分企业目前只要求操作者能熟练操作机床,程序由专人负责编写,但随着企业对模具人才的高效利用,已有企业对“蓝领层”提出了更高的知识结构要求。部分企业(如成都飞机制造公司)已大规模引进了高职毕业生从事模具机床的操作。

2.“灰领层”模具人才需求的相对比例增加。随着国内众多老国企的改制,新的资金注入和制造装备的更新换代,企业中只会单纯操作的“蓝领层”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进口的大量高档模具加工中心需要既能设计又能进行熟练操作的“灰领层”来操作。未来几年,我国企业对“灰领层”模具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3.“金领层”复合型模具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模具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仅为3.52%。尤其是专业理论知识层次较高和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高级人才更显紧缺。近年来模具企业大量采购模具设备,需要大量设计及高层次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对复合型模具人才的迫切需求分别占其未来需求量的24.29%和20%。

(三)对模具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

随着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进步和模具设备的更新换代,对各层次的模具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对于“蓝领型”模具人才,必须以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切削原理及刀具、机床夹具、机制工艺等)为基础,需要熟练掌握“CAD/CAM”软件。

对于“灰领型”模具人才,模具设计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机械基础,更加熟悉产品的三维设计,精通产品的加工工艺,掌握模具机床维护与维修的技术和技能。

对于“金领型”模具人才,必须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全面地掌握模具设备的相关原理与技术,具备模具设备研制与开发能力,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网络技术。

四、对职业院校模具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校企合作,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利于提高模具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企业的需求是职业院校确定模具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例如,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已对“订单式”培养模式进行了尝试。学校根据公司提出的培养目标,针对企业实际需要培养毕业生,在毕业生学完规定的课程后,最后一学年双方在师资、教学资源上进行共享,学生全方位接触公司的模具产品,进行实际操作。这部分学生在公司工作后,上手很快,立即可走上工作岗位,很快显示出很强的适应性。

(二)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1.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新教师,其基础理论知识一般都比较扎实,但缺乏实际经验,为此职业院校应将他们有计划地送到企业进行实践和见习,根据对模具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实战培训,重点放在工艺技术、故障诊断和排除等方面。

2.职业院校要从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国家有关部门应在职称评聘政策上作适当的调整,在其他待遇上应与在校教师一视同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职业院校可直接在企业聘用模具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订,并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

(三)加强模具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

1.要继续重视传统金工实习基地的建设。传统的金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模具的加工制造,离不开传统的车、铣、刨、磨加工技术。一个模具加工人员,如果不懂得刀具角度、切削用量和制造工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模具人员。所以,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时,也同时应重视传统金属加工技术训练基地的建设。

2.建设模具技术实训基地。根据各职业院校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模具技术实训基地。在模具实训中心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要求,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模具技术实验实训设备,包括模具加工模拟培训软件,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接受模具加工技能基本训练的机会。

(四)其他几项具体建议

1.建议由教育部组织职业院校模具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时对模具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进行调研,并对职业院校的模具技术专业的改革提出指导性意见。

2.组织制订适合不同类型模具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指导方案、实训基地建设标准、考核评估标准等指导性文件,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3.建议劳动保障部门及时制订和调整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使证书考核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相适应,以有利于职业院校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

篇9

关键词:二年制;创新;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体系

教育部于2002年10月在我院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明确了肯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学院经过几年的探索,在一些专业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订单式教育”、“2+1式教育”模式等。面对二年的在校学习,如何改革原有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但如何改革?如何为学生构建一个新的教学体系?如何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和教学课程?笔者就二年制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创新教学体系进行了积极的研究。

一、二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教学体系构建

(一)构建策略

构建二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教学体系,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培养,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其次,要改革培养模式,积极建立新型的课程教学体系;第三,要大力推行模块式教学、现场教学等,对教学环节逐一量化,注重“够用、适用”,注重“操作、技能”培养,注重“能解决实际问题”;第四,要注重每一学期均有一至二门核心课程,各课程之间紧密联系且围绕核心课程展开教学,各学期间课程亦相互联系,前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后一学期教学内容的基础,后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前一学期教学内容的延伸。第五,要加强管理与考核,根据职业技能资格等级所要求的内容,对毕业生实行“双证制”。

(二)创新教学体系图(见图1)

二、二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创新教学体系教学策略

(一)核心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选择

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上,注重解决理论课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服务的问题,理论课程体系的建立以“必需”和“够用”为度,突出“应用性”。课程设置上打破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界限,做到了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通过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提炼,有机地整合成塑料模具设计模块等七门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见图2)。

(二)加强实习实训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重视学生动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通过二年中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工种认识实习、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心和毕业实习等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在教学顺序上,将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地渗透于各个环节。而对于高职,必须使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必须将普通高等教育“理论――实践――再理论”的教学顺序改变为“实践认识(专业认知)――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在教学中体现“早实践、多实践、实践教学二年不断线”的方针。在教学顺序安排上改变了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方式,做到了通过实践认识理论、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理论相结合。

在授课方式上改变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边讲边练、现场教学、案例式教学等灵活的方法。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凡是能在现场边讲边练组织教学的,绝不在教室里用黑板、投影仪及挂图讲解,而是在模具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践场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所讲述内容有彻底的了解和真正的认识。进一步开发和使用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教学手段,大力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就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师资团队。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学院教师大多从普通院校引进或从中专升格上来的,许多教师基本上都是从读书到教书,很少直接参与产业实践、缺乏专业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技能,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学院注重加强师资力量及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在现有师资达标的基础上,特别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一是通过鼓励的政策措施,每学期安排理论较系统的在校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中去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掌握岗位技能、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二是每学期从行业或企业中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相关职业能力极强的技术人员、工程师到校做兼职教师。

在专业知识教学体系中,抓住创新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应用两个关键,给学生建立了点、线、面、体的发散思维训练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二年系统的学习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从事冷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设计、加工制造及相关设备维修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模具企业 模具专业人才 剖析 高职模具专业 学生就业 后续发展

“老师,我们高职生与中职生有什么区别?”

“老师,都是高职毕业生,为什么有些学校模具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做设计、工艺编制等技术或生产管理相关的工作,有的学校毕业生就只能做机床操作工作?”

“老师,你好!可以推荐你们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学生到我们公司做设计、制造、管理……吗?”

“老师,你好!可以帮助推荐其它高职学校的学生到我们公司做机床(尤其数控)操作工吗?” …….

“老师,我们高职生的出路在哪?”……

……

在与学生、企业……或同行交流时,常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和要求。作为从事高职模具专业的专业教师,我沉思:高职高专院校(后称:高职) 如何构建模具专业的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模具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就业和后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大中型企业由于规模大,制造环节繁琐,需要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机制来保证正常生产运行(如: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等),工作分工细化,专业要求高,如一汽大众公司、南车集团下属各个工厂、美的和科龙电器等企业,从业人员要求知识能力单一但专业性强;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经营管理机制简单化,从业人员要求具有多方面的能力(专业知识、管理和销售等),集研发、设计合为一体,集制造和销售合为一体等。企业用人通常在保证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低成本用人,中小型企业尤为突出,通常聘用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经历的人才,而不愿意培养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即使愿意接受毕业生的中小型企业,也希望毕业生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培养后能尽快上手并成为骨干、主力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这对于培养“高等专业技术教育”大专层次的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来说是个机会,也是挑战。

在珠三角区域,中小型企业居多,规模大大小小不等,我学院培养的模具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珠三角就业,在模具企业主要从事产品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或与其相关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珠三角是世界汽车业的制造基地,模具制造业是继世界汽车业发展后得以迅速发展的,模具制造业需要大量的模具专业专门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我学院培养适合模具制造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我院模具专业学生的就业及后续发展是良好的机遇。

为此必须剖析模具企业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类人才的就业岗位和能力需求,明确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从而构建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以满足模具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就业和后续发展的需要。

1 模具企业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岗位分析

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的规模不同,其岗位设置也有差异。纵观珠三角地区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其组织架构、生产体系和岗位设置如下:

1.1 企业的组织架构

1.2 企业的生产体系

1.3 企业工作岗位设置与岗位分析:如表1

2 明确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原办学历史长、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管理规范的中专升格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已逐渐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为社会输送一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要为地方和企业承担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技能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上打下良好的基础并突出高职特色。它既不同于普通高校(学术型,偏重于基础理论)和中职学校(技能型操作人才,偏重于实际操作)。高职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以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为目标,其特点是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职业性。

为此,我们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根据上述对模具企业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岗位剖析,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较高职业素养,从事模具行业领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和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工作岗位设置和能力需求分析,结合我学院生源素质较高和教学状况,我们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为目标,同时考虑学生就业后的后续发展,培养适合企业向上发展可与大学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 “技术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如:模具设计工程师、模具制造工程师、试模或跟模技术员、管理调度员等;向下也能与“中职”的“工人”层次相衔接的应用型人才为辅,如:模具制造工和模具装配;也可从事产品设计、注塑工艺和数控编程等技术工作。为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职业性的特点,构建以公共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四大教学模块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相应课程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如表2所示。

教学上,我学院不仅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也注重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训相结合的综合训练。以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具有一定模具设计能力、熟知模具制造技术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为目标,采用一体化的项目教学,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职业性,使学生能适应模具设计与制造业企业的不同岗位的工作需要,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产品设计、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生产管理等岗位工作,并为后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通过明确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岗位设置与能力需求分析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的加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地不断加快;更好地适应模具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更能适应学生的就业和后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资料:

[1]主编张家祥.《职业技术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主编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

[3]主编石伟平.《实践导向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4]《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计划汇编》.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5]《模具设计与制造组织机构》.佛山南海华达模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