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诊断范文
时间:2023-03-27 01:04: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节能诊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火电厂、锅炉设备、节能、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TK2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我国用电结构有了很大变化,轻工业和市政生活用电量不断上升,这就迫使大电网中单机容量及更大容量的机组参与电网的调峰工作,以满足用户负荷变化的需要,这使得发电标准煤耗率远远超出了设计值。由于锅炉效率不高,能源浪费相当严重,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仅65%左右。比国外水平低约1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多耗煤6300多万吨。另外,锅炉燃烧排放大量烟尘以及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已是我国大气主要煤烟型污染源之一,锅炉设备节能成为我国开展节能环保主要对象之一。本文就火电厂锅炉设备节能诊断及降耗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电厂节能降耗的意义
火力发电是现在电力发展的主力军,在现在提出和谐社会,循环经济的环境中,我们在提高火电技术的方向上要着重考虑电力对环境的影响,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影响,虽然当前在中国已有部分核电机组,但火电仍占领电力的大部分市场,近年电力发展滞后经济发展,虽然全国上了许多火电厂,但火电技术必须不断提高发展,才能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生产电能的工厂,它的基本生产过程是:燃料在锅炉中燃烧加热使水成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蒸汽压力推动汽轮机旋转,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据调查,在全世界范围内,火电厂的装机容量约占总装机容量的70%,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80%,1989年,中国火电厂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74.27%,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79.7%,虽然近年来水利发电越来越快,但由于它的局限性并不能随处可建,可见火电厂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着重大作用。在火电厂投入到商业运行以后,如何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提高火电机组运行水平,减少能源消耗,对提高火电厂经济效益与实现火电机组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节能降耗不仅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而且可以有效配合环保工作的进行。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方面能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通过分析我国发电厂的现状,节能减排是我国实现短期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力争降低火力发电厂内能源消耗,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及原材料消耗,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厂的效率和降低发电成本。节约及合理利用能源的措施在发展电力工业的规划中,大力采用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积极发展热电联产。
三、火电厂锅炉设备节能诊断现状
1、设备概况
锅炉为东方锅炉厂制造的亚临界、单炉膛、Ⅱ型露天布置,一次中间再热,自然循环,固态排渣煤粉炉,型号为DG-1000/17.6-Ⅱ6型,配俄罗斯300MW 汽轮发电机组。燃烧器采用大风箱结构,每角燃烧器组用隔板将其分隔成16层风室,包括5层周界风风室、3层油枪二次风风室、顶层二次风风室以及辅助二次风风室。风室出口自下而上布置ABCDE5层一次风喷嘴和11层二次风喷嘴。燃烧器分为上下两组,上组2层煤粉喷嘴,下组3层煤粉喷嘴。制粉系统配5台HP一863型中速碗式磨煤机,设计为4台运行,1台备用。每台磨煤机为同层四角煤粉喷嘴供粉,煤粉细度由磨煤机出口分离器挡板调节。一次风管内加装有节流环,以保持各一次风管阻力大致相等。风烟系统由一次风系统、二次风系统和对流烟道组成。配有2台轴流式引风机、2台轴流式送风机、3台离心式一次风机、2台容克式三分仓空预器。
2、现存问题。电厂锅炉以其容量大、参数(压力、温度)高区别于一般工业锅炉。电厂锅炉在火电厂中是提供动力的关键设备,因而电厂锅炉技术的进步对电力生产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当前,我国电厂锅炉在使用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飞灰可燃物较大、锅炉熄火次数较多、燃油消耗大、厂用电耗较大、设备老化等等,特别是空预器及尾部烟道漏风严重,使吸、风机出力大大增加,耗电率增加,热经济性降低一次设备磨损严重、炉水平浓淡喷燃器磨损严重,起不到浓淡分离作用。
3、火电厂锅炉设备节能分析
(1)、锅炉混煤掺烧
由于原煤供应紧张,入厂煤种复杂多变,煤质难于保持稳定,为了更好地适应锅炉的燃烧,提高机组运行的稳定性、经济性,电厂开展了混煤掺烧工作,把一些偏离设计煤质较大的、煤质较差的煤种与比较接近设计煤质、煤质较好的煤种按一定比例进行掺配燃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煤种变化对机组运行的影响,锅炉运行安全稳定性有所提高。但是电厂缺少系统性的混煤掺烧燃烧调整试验,不同的掺烧方式对锅炉效率的影响缺乏详细的数据支持。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混煤掺烧节能效果,有必要开展相应的煤种掺烧试验研究,对不同煤种进行多个掺配比例的燃烧调整试验,通过实际的测量数据,找出更加有利于锅炉燃烧、提高锅炉效率的运行工况,指导运行实际操作,从而更加有效地达到机组节能、降低煤耗的目的。
(2)、等离子点火改造
目前已经改造投用的等离子点火装置包括:1、2号炉两层,3号炉1层,利用等离子实现了冷炉启动、低负荷稳燃,节约了大量的燃油,节能效果显著。由于需要,锅炉的等离子点火系统平常一直需要维持热备用状态,3台锅炉的等离子点火装置热备用电功率约为100kW,长期热备用的能耗较大,如何降低等离子点火装置的热备用电耗值得关注,有必要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
(3)、锅炉热效率
根据近期锅炉效率测试数据来看,2、3号锅炉的效率均高于设计值。3号炉08年7月验收试验测试效率,额定负荷下修正后锅炉效率为94.05%,大于保证值93.50%;3号炉最近大修前锅炉测试效率,额定负荷下修正后锅炉效率为93.53% ,略高于保证值;2号炉08年8月大修后试验,额定负荷下送风修正后锅炉热效率为93.94% ,高于设计效率(ECR)91.36% 。锅炉热效率与机组煤耗是1:1的对应关系,锅炉热效率提高1% ,则机组煤耗降低1%。因此,维持锅炉高效率运行是保证机组经济运行的重要前提。电厂每个月对锅炉的空预器漏风进行测试,对空预器的漏风情况比较了解,而锅炉效率、制粉系统等方面的试验进行的不多,一般只在大修前后进行,试验周期较长,对锅炉设备的性能、运行经济性掌握的数据有限。为及时掌握、跟踪设备节能状况,及时发现设备、系统缺陷,电厂有必要定期开展热力诊断试验。同时还要根据试验结果,指导运行人员对锅炉运行参数及时进行调整,根据设备运行状态的变化,实现动态调整,确保锅炉安全、经济运行。
篇2
维修技术发展到今天,“七分诊断,三分维修”的新理念已成为主流,在该理念指导下的维修被称为绿色维修。对绿色维修我们定义为:基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以最少的维修资源消耗,保持、恢复、延长、改善产品的功能,避免污染环境,减少废物产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传统大拆大卸的维修方式造成了一些可用部件的失效或损坏,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增加了车主的负担。同时,传统方法也无法检测出尾气排放状况,因此,当今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维修方式来积极推动绿色维修事业的发展,带动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的有效推进。
广西三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汽车不解体检测诊断工作站SYND911型(以下简称工作站)是目前市面上功能齐全,集成度较高的一款汽车综合检测诊断仪器,是汽车医生检测汽车故障的得力助手。工作站包含三大模块:车辆健康体检、车辆二级维护、车辆故障诊断。
一、车辆健康体检
汽车故障可分为“渐进性故障”和“突发性故障”,但汽车故障产生前一般都会存在一定的征兆,一些细小的变化是车辆驾驶者无法感受到的。如果定期对汽车进行健康检测,就可以对一些隐蔽性较高的故障加以察觉,可对车辆安全运行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一些突发性事故往往会导致人身伤害及道路堵塞,害人害己、堵塞道路,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随着车辆使用年限的增加或车辆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下运行,汽车动力下降、油耗增加、尾气排放超标,与政府提倡的节能减排方针相违背。据统计,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度不合适会多耗油2%~10%;气门间隙不适当则多耗油11%;一个火花塞不工作多耗油25%;车轮胎压比规定值低30%,燃油增加6%;四轮定位的前束值不正确多耗油5%~10%。
如果交通相关职能部门要求机动车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车辆的很多“亚健康”情况就能够早发现早治理。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汽车检测产品,很少有与健康体检相对应的检测流程。三原公司的工作站对健康体检流程做了详细的制定,保证汽车能得到全面透彻的检查,并可以把反映汽车体检状况的检测结果以报告的形式打印出来,给车主提供维护汽车的依据,也可以作为交通管理部门监督汽车节能减排的手段。工作站也有后台收集汽车检测报告的功能,通过统计可以分析出当地汽车使用状况,方便管理部门依据统计数据制定适宜当地的相关政策。
二、车辆二级维护
三原公司的工作站同样也提供了完整的二级维护流程。随着汽车使用时间的增加,汽车各部件摩擦、振动、冲击或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汽车的技术状况会变坏,使用性能也会下降,严重时还会导致发生交通事故,同时也会增加油耗,使尾气超标,严重影响环境。实践证明,对汽车进行可靠的二级维护作业,是延长汽车使用寿命,防止其过早损坏,减少故障的最佳措施,同时定期二级维护也是倡导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根据国家的检测标准,工作站中的二级维护拥有完善的检测流程,汽车检测点按照工作站制定的二级维护流程进行维护作业,对不合格的检查项目还可以进行入厂检测维修流程,以进行故障检测排除。借助故障诊断模块强大的检测分析功能,可对汽车故障进行及时排除,以恢复车辆性能,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同时可促进节能减排。
三、车辆故障诊断
作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工作站,其故障诊断模块对绿色维修及节能减排的促进意义非常重大。三原公司秉承先进的不解体检测理念研发的工作站,其维修理念与传统维修理念不同。工作站的故障诊断模块包含了发动机综合分析、汽车电控故障诊断、汽车排气烟度检测、底盘悬挂系统检测四大功能,有效结合使用这四大功能,可实现车辆的不解体检测,排除故障,实现绿色维修。
四、故障诊断举例
以一辆大众斯柯达故障车为例。车主反映车辆油耗增加,中速时汽车发动机抖动,高速时抖动消失。经检查发现该车的故障灯不亮,我们使用工作站对汽车的电控系统进行常规的检测,电控系统读取不到故障码。查看发动机在怠速工况下的各项数据流:水温、进气量、喷油脉宽、氧传感器系数、喷油正时等数据流均为正常。作为传统维修方式,此时排除故障思路就中断了,只能原始地从引起油耗增加的原因一个个排查下去。这样的检测方式,很不合理,浪费了人力物力,过度拆卸也对汽车发动机造成损伤,恶性循环,最终将不利于节能减排。
三原工作站拥有的四大检测功能提供了多样的检测方式。根据车主描述的油耗增加的现象,推断其尾气必定是超标的,于是我们使用工作站的汽车排气烟度检测功能检测该车的尾气,通过双怠速测量方法,得出尾气结果如下。CO:1.19、HC:389、O2:1.67、C02: 13.59。将测量结果与系统设定的国家标准值相比较,判定为不合格。依据尾气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我们可以分析形成该尾气的原因。如上所述,CO和HC的数值均偏高,在此我们有两个思考方向:一种情况是混合汽进入汽缸时过浓,导致不能完全燃烧,引起尾气超标;另一种是合适比例的混合汽在汽缸中不正常燃烧,从而导致尾气超标。在此次测试的尾气中,我们看到O2的含量是偏高的,可判断O2在汽缸内燃烧没有耗尽,混合汽不能充分燃烧,最终导致尾气各成分的比例出现偏差。故此我们排除了第一种进入汽缸混合汽过浓的可能性。
我们顺着第二种情况的思路分析。混合汽在汽缸内不能正常燃烧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汽缸漏气、火花塞故障、高压点火线故障、点火正时不当、气门间隙不合适。根据车主描述的车辆运行状况,发动机中速抖动,而高速抖动消失,可初步判断为有一个汽缸工作不良。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我们通过电控检测得知点火正时正常。剩下的故障排除若依靠传统方式则需要拆卸才能进行验证。但是工作站的发动机综合分析功能则可以在不解体发动机的情况下,综合检测发动机内部的工作情况。我们选择该功能菜单里的次级点火波形,找出工作不良的汽缸,在显示的测试波形中可以明显看出二缸的点火波形有别于其他三个缸的波形,故此判断出故障点在二缸。
为了进一步验证故障点,我们还可以利用工作站进行次级点火数据的查看,其各测量数值如下。各缸燃烧电压:一缸0.59kV、二缸0.64kV、三缸0.77kV、四缸0.98kV;各缸燃烧时间:一缸2.65ms、二缸1.92ms、三缸2.59ms、四缸3.75ms;各缸燃烧峰值:一缸11.77kV、二缸1.38kV、三缸12.64kV、四缸13.40kV。从燃烧峰值看出二缸明显是有问题的,峰值与其他汽缸不一致,各缸的燃烧时间数值表明二缸是有做功的,只是做功时间比其他汽缸短,燃烧电压数值又表明二缸与其他缸相比是正常的,这表明了高压点火线不存在故障。汽缸可以进行燃烧做功,排除了汽缸漏气的可能性。
工作站在不解体发动机情况下检测出来的数据表明,故障点在于二缸的火花塞。维修人员拆出二缸火花塞,发现火花塞间隙偏小。火花塞间隙偏小使击穿电压变低,在活塞没运行到上止点时,混合汽已开始燃烧,但由于混合汽燃烧所需要的热量不足,造成混合汽不能完全燃烧,尾气超标,中速时发动机表现抖动,在高速运转时,汽缸做功快,热量变得充足,使得发动机趋于平稳。由于活塞没在上止点时已燃烧了部分混合汽,故使得测试出的二缸燃烧时间表现出偏短。
由此可见,三原工作站的出现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维修方式,真正实现不解体检测,对推动汽车维修行业的绿色维修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工作站的汽车排气烟度检测功能操作简单,能快速准确检测出汽车尾气是否达标,尾气检测既可以作为维修企业判断故障的依据,也可以作为车辆监管部门监督车辆排放是否合格的依据。三原公司的工作站既可以促进绿色维修的发展,也能现实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
篇3
关键词:短肢剪力墙;抗震性;结构
我国城市的高层住宅建筑越来越多,短肢剪力墙结构容易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又可以进一步减轻结构自重,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因此这种结构型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层特别是小高层住宅建筑。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都没有关于短肢墙设计的具体条文,理论落后于实际应用,阻碍了这种结构体系的健康发展。
1.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优点
由于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具有墙肢可灵活布置,房间内无露梁露柱的现象,给建筑较大的灵活空间,剪力墙数量较少,减轻了自重,减小了水平地震作用,降低了钢筋混凝土的用量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运用。在小高层住宅中,与常用的剪力墙体系相比,短肢剪力墙体系具有如下优点:
(1)充分利用墙肢的承载能力,避免传统剪力墙结构中墙体过长而通常为构造配筋的浪费。(2)短肢剪力墙体系,墙肢和梁可隐蔽,结构布置灵活,墙的数量和肢长根据抗侧力的需要而定,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以调整刚度和刚度中心的位置。(3)减轻结构自重,降低主体结构和基础造价,尤其对于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地区经济效益显著。(4)主体结构中大多数墙肢呈受弯工作状态,从而保证墙体具有足够的延性。(5)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2.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分析
2.1墙体配筋形式
试验研究表明:短肢剪力墙结构在翼墙和腹板交接处多出现纵向裂缝,在此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如加设暗柱。对比有翼墙试体和无翼墙试体的墙肢破坏形态发现,有翼墙试体在翼墙上通常只有水平裂缝,而其墙肢上的裂缝形态和无翼墙试体相似。这说明翼墙在结构受力时主要负担外加弯矩,而剪力则主要由墙肢承担。设计时,应对短肢剪力墙的端部和转角部位设置暗柱,把主要钢筋都布置在暗柱范围内;结构底部受到的剪力大,应加密底部加强区范围的墙肢箍筋。
2.2短肢剪力墙―筒体结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小高层及多层住宅平面不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柱露梁、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于是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以剪力墙为基础,并吸取框架的优点,逐步发展而形成一种能较好适应小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体系,即所谓“短肢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
短肢剪力墙―筒体结构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剪力墙的数量可多可少,剪力墙肢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尺寸和布置以调整刚度和刚度中心的位置;由于减少了剪力墙数量,而代之以轻质填充墙,不仅房屋总重量可以减轻,同时也可适当降低结构刚度,使地震作用减小,这不仅对基础设计有利,而且对结构抗震较为有利,同时也可降低工程造价,还可加快施工进度.这种结构体系通常视建筑平面及抗侧力的需要,将中心竖向交通区处理成为筒体,以承受主要水平力。
2.3截面形式
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带翼墙短肢墙结构的受力性能优于无翼墙结构,工程中应避免一字形截面墙肢的使用。短肢剪力墙宜在两个方向设计有梁与之拉结,避免无连接梁相连的延性较差的秃墙。总体来说,短肢剪力墙的延性较差,可以通过加强体积配箍率来提高其延性。
短肢剪力墙配箍率提高后,其受弯承载力提高不是很明显,但混凝土峰值应力下的应变值有较大的提高,并且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部分变得平缓,延性有显著提高。设计时,我们可以参照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于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来设计短肢剪力墙的箍筋。
2.4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结构
依据建筑平面布局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对较长的墙开结构洞将其分为联肢墙,使各墙段的刚度均匀,由于抗震墙较多,可以构成整体抗侧力很强的体系,对较高建筑抗震特别有利。
3.结构布置中需注意的问题
3.1要满足高规要求
每道短肢剪力墙宜有两个方向的梁与之相连接,连梁尽可能布置在墙肢的竖向平面内。短肢剪力墙应该尽量在另一方向上设置翼缘,尽可能避免有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出现。结构布置上考虑纵横墙的共同作用。短肢剪力墙应均匀布置,使墙的轴向应力差别不宜过大。竖向布置短肢剪力墙,尽可能做到墙肢上、下对齐、连续,尽量避免洞口错位,与连梁一起构成连续跨数较多的抗侧力体系。
3.2对振型数量的要求
要保证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的90%以上。振型数最好是3的倍数。振型数的大小与结构层数及结构形式有关,当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也应取大些。尤其对于高位转换,由于转换层的质量远大于其他楼层,导致不同振型时地震作用在转换层处突然增大,尤以转换层位置在振型曲线振幅最大处或附近时更为显著,因而转换层在较高位置时,高振型的影响可能明显增大,建议在计算分析时,取较多振型。
3.3程序输入和输出时应注意的问题
转换层所在层号、框支梁、框支柱、角柱的指定。框支梁、框支柱、角柱是带转换层的复杂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需特别加强的构件。《抗震规范》和《高规》按 “强剪弱弯”的原则,对其抗震等级和组合设计内力值进行调整,并采取相应的结构构造措施。因此,程序输入过程中正确指定转换层所在层号、框支梁、框支柱和角柱,对计算结果的合理输出是相当重要的,也是设计人员容易忽视的问题。框支剪力墙的下端节点一定要落在框支梁上。
3.4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构造
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高规第48.2条规定的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一级。抗震设计时,底部加强层应按高规第7.2.10条调整剪力设计值,其他各层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一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和1.2;短肢剪力墙截面厚度不应小于200mm;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他部位不宜小于1.0%:新“抗震规范”出现了约束边缘构件这个概念,对抗震等级为二级及以上的短肢剪力墙,由于墙肢长度较短,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两个方向近于整段墙肢,为了加强墒肢抗震性能,可以把整段墙肢作为约束边缘构件考虑。
4.结语
尽管短肢剪力墙结构在我国得到了大量应用,但是到目前为止,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的理论和试验研究还不够深入,规范的条文也不具体。但是随着小高层建筑的发展和人们对住宅使用功能要求的提高,由于短肢剪力墙结构可以灵活布置,墙且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也优于异形柱剪力墙结构,因此在设计中根据其受力的特点,充分掌握和了解其受力特点和破坏机理后,并选择合理的布置形式,正确掌握计算分析方法,它将在多、高层的住宅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肖凡,李继祥.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及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42(2):236-239.
篇4
关键词: 多Agent 系统;智能故障诊断 变压器油
对于变压器的研究,在国外始终是一个热点问题,也就是重视变压器的检修等工作,需要实现相关的方法检测,实现其他方面的溶解分析,进一步改善电力行业的创新能力,能够使得变压器的故障诊断进一步体现和说明,对于传统的方法来说,DGA 方法主要有罗杰斯法、特征气体法、三比值法、无编码比值法等。尽管研究者先后对这些方法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进,但是专家的经验毕竟还是有着一定的理论性,需要加强操作的力度才能改善这种情况因此,对于变压器来说,需要加强确定其性质,实现各方面特征的了解和完善,进一步改善气体故障类型的确认,实现各种方法的整合和充分利用,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尤其是故障问题,很多的编码被学者将电协研法也存在编码有限、边界划分过于明确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变压器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领域[5-6],如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粗糙集等,这些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效果,也改善了单一化的情况,实现了各种资源的制约和精准度的确认。
一 协作模型
变压故障诊断系统基于多Agent 系统的协作模型,模型共分为5 层:智能核心层、显示层、数据访问层、智能应用层、数据资源层。
(1)显示层:主要是Java 技术的用户界面具有可移植性、通过性、跨平台性等特点。这些技术有着比较明确的图表指示,能够实现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实现了接口的有豪华,因此能够提供相关的个性化服务。
(2)智能应用层:该层主要有黑板、智能用户Agent、控制管理Agent、监测报警Agent、特征值比对Agent、数据预处理Agent、诊断专家Agent 管理、评价人Agent、人机交互Agent、自学习Agent。黑板:就是能够储存信息和数据的一种工具,需要实现综合的数据,进一步改善全局的工作。
对于黑板处理数据库,有着很多的平面划分,需要实现数据的结合,也就是假设有关的数据能够得到相关的推导,也就是能够实现对数据的理解和推测,进一步改善事实的集合和补充,对于相关的事情集合来说,需加强组织的形式,以便于实现报表的明确性,相关的事件要进行整合,改善内容的更新和递进,实现过程的认可,进一步观察黑板的变化,对内在的内容加以制约和改善,实现分配。
控制管理Agent:就是控制整个大脑的行为,能够协调管理各个方面的内容,实现工作的集合和完善,改善其中的执行任务,任务的冲突需要控制黑板的存取,化解监控任务的执行,能够给整个的设计层带来一定的理论依据,实现开支的平衡,根据相关的原理来改善这种情况,进一步发挥问题的实质性,能够分配合理的数据,进行比较妥善的统一化管理和整合概念。
监测报警Agent:能够根据知识库改善故障,进一步完善极限值,改善对于来自DGA 的实时数据,当出现超标的情况时,要进一步改善警报层的内容,实现自主的运行模式。
数据预处理Agent:对于自身的知识来说,需要加强气体数据的改善,完善特征的处理模式,进一步采用小波变换和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等。
特征值比对Agent: 可从黑板上获得与特征数据库的数据做比对,最新的特征化后的数据,自动判断数据的相应度,如果是较高的相似,那么就可以进一步产生诊断之后的结果,向适度如果有一定的差距,那么就需要进行诊断和重新受理。
诊断专家Agent 管理:这其中包括不同的专家领域和范围,需要改善专家的内容,进一步实现专家经验的完善对于故障内容来说,能够采取统一的模式进行认知,改善相关的诊断任务,实现相关的基础考核。
评价人Agent:能融合各领域专家按照专家投票算法结出最终的诊断结果。Agent 的诊断结果。
人类专家Agent:就是能够将专家之间建立比较妥善的接口,实现本身具有的模式改进,进一步完善专家经验的整合发展等,实现经验的传输。
自学习Agent:要将各种过程进行处理和改善并进行记录和数据库的储存,实现知识更新的改善,进一步优化系统。
(3)智能核心层:Agent 公共设施对进出系统的各种Agent,进行安全认证、生成、注册、召回、迁移等管理。
JADE 平台总线为各种Agent 提供基本服务的集合,包括Agent管理系统(AMS)、Agent 通信通道(ACC)、目录查询器(DF),以及Agent 的安全、一致性、持久性、通信和命名等。由Agent 公共设施和JavaAgent 开发环境(JADE)[10]平台总线组成。
(4)数据访问层:需要加强数据的访问和控制问题,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分配,达到逻辑和权限的范围适应,进一步改善访问的权限,使得数据的安全能够得到一定的保障,对Agent 与JADE 平台内部的通讯采用ACL 通信并且通过JDBC(Java 数据库连接)连接。
(5)数据资源层:知识库:就是将能够使用的知识进行储存实现利用,改善专精的求解过程,实现相关知识和原理的认知,多以推力来改善,对于语义也有要求。
特征库:存放着DGA 数据的特征值和他所对应的诊断结果的特征值;
故障库:有每次的故障记录,记录着类型和相关的诊断结果。
二 协作过程
该协作过程基于多Agent 系统的变压器DAG 智能故障诊断协作过程,采用了Agent技术中经典的黑板模式,多Agent之间的交互行为如下:
(1)系统的检测有着实时性,也就四能够对Agent实现比较严格的监控,改善其中的气体检测能力,能够完善对最大值的敏感度设计, 在超标的时候会有各种的信息进行整合,发出相关的警报以便于提示, 然后由控制管理Agent 把黑板上的结果告知智能用户Agent 并展示给用户。
(2)数据预处理Agent如果没有报警信号,将DGA中的数据处理成每一个专家所需要的特征数据,并把数据送到黑板相应的层中。
(3)特征值比对Agent 考核其相似度,根据预处理后的DGA 数据与特征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进行比对, 控制管理Agent 如果相似度大于95%则无需求助专家诊断,将通过知识库及故障库直接向黑板输出诊断结果,并由智能用户Agent 展示给用户。否则控制管理Agent就会将相关的内容在黑板上进行粘贴,实现专家领域的诊断。
(4)本文中领域专家主要有改进三比值法、改进电协研法、特征气体法、无编码比值法、人工神经网络法, 这些方法都要根据自身的经验来改进,进一步完善数据的内容诊断,实现黑板的信息披露和报告,得到诊断的结构。
(5)评价人Agent 相关的诊断结果往往会经过专家的判断,实现专家投票的方式来进行,所以诊断结果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参考意义的,需要加强由人类专家Agent 请求人类专家进行诊断,从而形成相关的经验来改善后期的诊断情况,不断更新自身的内容,实现稳定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加强机会的改善。
(6)自学习Agent 就会将这种内容形成一种经验继续保存,在知识库中形成检索,实现各个专家模型的调整,进一步完善并更新每个专家的可信度及访问资源的优先级。
(7)最后由智能用户Agent 将在黑板上结果层的信息以友好方式传送给用户。
三 总结
本文首先分析提出了基于多Agent 系统的变压器DGA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协作模型,目前基于DGA 方法 给出了模型内的主要Agent、黑板、JADE 总线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的变压器故障诊断中存在的缺陷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实现了相关的系统优化内容,进一步完善了协作的过程,实现了投票诊断的认可,对于这些内容来说,和诊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应用实例中,基于DGA 数据,系统请求改良的三比值法、改良的电协研法、特征气体法、无编码比值法、RBF 网络法5 个领域专家对变压器故障模式都进行了比较独立的诊断模式,能够实现相关的评价认可,进一步改善诊断结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实现最后对比实际结果表明了基于多Agent 系统的变压器DGA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厉,周宁,吕彬.基于神经网络、模糊理论的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诊断专家系统[J].电网技术,2006,30(S1): l25-128.
篇5
【关键词】 小针刀疗法;功能锻炼;肩周炎;疗效观察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等,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患者常因此影响工作和生活。笔者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45例,并随机设局部封闭治疗32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至今来荆州市中医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肩周炎病例共75例(其中女56例,男19例,右肩52个,左肩23个,年龄为41岁~65岁,病程为1月~3年),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3例)。两组病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间的性别、年龄、部位、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年龄50岁左右,无明显外伤史,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夜间尤为疼痛。
1.2.2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包括主动与被动:尤以外展、外旋、后伸、旋内活动受限明显。严重者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如穿衣梳头洗脸等活动。
1.2.3肩部肌肉痉挛,病程长者甚至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
1.2.4肩部周围有广泛的压痛点:常见为喙突、三角肌中点及前后缘、冈下肌、大小圆肌等。
1.2.5X线片示骨关节未见异常。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
1.3.1.1小针刀疗法
患者取坐位或半躺卧位,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孔巾,术者戴无菌手套,利多卡因局麻后,在喙突外缘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附着点以左手拇、食指绷紧进针点皮肤,右手持小针刀在标记处皮肤进入至深层组织,当患者诉酸、胀、酥感时纵行切开3~4刀,再横行剥离2~3刀,幅度逐渐加大,摆动刀体时,刀口不离开肌肤。再在肩峰下滑囊作通透剥离法。之后助手被动活动患肩,使患肩尽量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环转,找出其他痛点作适当针刀松解术,每次施术2~5个点,再在手术点注射适量利多卡因及曲安奈德混合液。术后口服抗感染药物三天。如无明显好转,一周后可再重复治疗。
1.3.1.2功能锻炼
术后当天起即指导患者主动及被动外展、后伸、外旋等活动肩部动作,例如爬墙、挠背、梳头等动作等,每次20分钟,每日3次。
1.3.2 对照组
仔细找出患肩的压痛点,并用龙胆紫作标记。常规消毒后,抽取2%利多卡因及曲安奈德适量,于压痛点局部注射行封闭疗法,每点注射约1.5ml,每周1次。同时指导患者每日行肩部功能锻炼(同上)。
1.4疗效标准
1.4.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能参加正常工作和体力劳动;
1.4.2好转:疼痛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功能有所改善,肩关节外展大于50;
1.4.3无效:症状无减轻,肩关节活动功能无改善。
2结果
随访时间为3月~3年。治疗组治愈33例,治愈率78.6%,有效率100%;治疗次数最少1次,最多3次。对照组治愈14例,治愈率42.4%,有效率69.7%;治疗次数最少2次,最多4次。经卡方检验,P< 0.01,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3.1病因机制
肩关节特殊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其是人体活动幅度最大的关节。由于肩关节频繁的使用,其周围软组织极易形成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表现为疼痛,并由此导致其活动受限。此外风寒外袭,阻滞经络,不通则痛,从而引起患肩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外伤、内分泌异常、其他原因引起的肩部长期不动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由于肩关节的长期活动障碍,肩部肌腱、肌肉、韧带、关节囊挛缩,加之炎性渗出也更加重了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进一步加重本病。
3.2治疗机制
小针刀结合了刀与针的双重作用,通过刀的剥离,可以迅速松解局部的粘连组织和瘢痕,松解肌肉,改善了粘连组织对肩关节活动的限制,即可增加肩关节活动度,针刺可疏导经气,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此外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可以消除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起到止痛的作用。术后的功能锻炼,可以舒筋通络,增强肌力,松解粘连,防止再次发病,对治疗起到加强和巩固作用。
3.3治疗体会
喙突是多个肌腱、韧带的起止点,在此处实施小针刀术对于肩周组织的松解作用突出,但由于其周围有较多的重要神经血管,故而必须熟悉局部解剖,并一定在其外侧缘松解,避免不必要的损伤。针刀刀刃一定要与肌纤维纹理走循一致,防止切断韧带、肌腱。
参考文献
[1]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6.
[2]李平华.肩周炎,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心力衰竭;脑钠素(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内径(LVD)
脑钠素(BNP)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有利钠,利尿,扩血管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1],近年来,对脑钠素的研究已表明,它对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2-3]。本文旨在通过对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测定,探讨与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许昌市人民医院住院心力衰竭患者110例,其中男89例,女21例,年龄57~83岁,平均(65±3.9)岁。因冠心病心力衰竭者95例,肺心病心力衰竭者1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者5例。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41例,Ⅲ级39例、Ⅳ级30例,对照组选自健康查体35名,男30名,女5名,年龄58~83岁,平均(63±4)岁,均经多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在入院24 h内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1 ml注入已预先加入EDTA的试管中,应用美国Biosite公司生产的Triage诊断仪检测BNP,心力衰竭组于入院后48 h内采用德国西门子G6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内径(LVD)。经正规治疗心力衰竭后2周,检测BNP,同时复查心脏彩超。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LVEF与LVD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的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浆BNP水平比较 心力衰竭组BND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3.13±11.6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经过抗心力衰竭治疗后,各级心功能患者BNP水平,LVEF及LVD比较抗心力衰竭治疗后的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心力衰竭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在我国目前的发病率和病死呈上升趋势。采用NYHA分级法是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分
级,对于早期诊断,早期防治很不利,特别是合并多脏器病变的患者,症状不典型,心力衰竭症状常被掩盖,给诊断带来困难。脑钠素(BNP)具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降低体循环阻力及血浆容量,抑制RAAS和交感神经作用, 参与血压、血容量及水盐平衡调节,虽在脑、肺、心等组织均有分布,但以心脏含量最高。本研究表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心力衰竭组随着NYHA分级增高,血浆BNP水平呈递增趋势,BNP与LVEF呈负相关,与LVD呈正相关,此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4],说明血浆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BNP值越高,心力衰竭程度也越重,其机制可能是心力衰竭时心室容量负荷增加使得心室肌合成分泌BNP增多有关。BNP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一项实验室指标,既准确又方便,已被大量临床研究证实。王岚峰等[5]的研究发现BNP较高的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较高,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也明显多于低值组,说明BNP在评估心力衰竭的危险度及心血管患者的病死率方面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我们的研究还表明,有效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可使BNP水平下降,这也可作为评估治疗效果的一项指标。
但是,BNP水平的高低作为判断心力衰竭及预后的标准,其测定方法和数值有待进一步规范和统一。
参 考 文 献
[1] Friedl W,Mair J,Thomas S,et al.Relatlonshipbetweennatriureticpeptideandhemodynamicsinpatientsheartfailureatrestandafter ergometrieexercise.ClinChimActa,1999,281(1-2):121-126.
[2] BettencourtP,FerreiraA,Dias P,etal.Evaluatiorofbrainnatriuretic peptide inthediagnosisofheartfailure.Candiology,2000,93(1):19-25.
[3] KoglinJ,PehlivaliS,SchwaiblmairM,etal,Roleofbrainnatriuretic inriskstratificationofpatientswithcongestiveheartfailure.JAmCollCardiol,2001,38(7): 1934-1941.
篇7
关键词: BIM技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判断
1 BIM技术及其优点分析介绍
1.1 BIM技术简介
BIM技术指的是利用数字模型来实现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模拟,从而使得建筑设计、建造以及运营管理过程更加的便利化与科学化的重要技术,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不仅加强了建筑行业的继承性,还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环节以及成本控制管理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1.2 BIM技术优点分析介绍
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广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进行设计时运用BIM技术设计出来的图纸更为直观科学实用,研究对比发现,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点:
1.2.1 设计图纸可修改
运用BIM技术所设计出来的建筑图纸,其中包含的所有设计信息,都是以整体建筑模型为基础的,如果发现问题,设计人员只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修改,系统即可自行完成参数的调整和修正。这种设计图纸的自动修改功能,大大减少了设计人员在画图、改图工作中需要消耗的时间与精力,从而使其能够集中注意力,放在建筑结构体系和具体构件的合理性的设计上,可实现由系统对参数修改前后图纸的对比,从而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保证设计合理性。
1.2.2 设计数据信息化功能
BIM技术的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其核心在于信息,因此,相较于传统的设计软件模型,该技术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能够携带信息。从这个角度出发,将BIM技术模型作为建筑工程信息数据库,用于存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设计数据,并有效维持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使设计人员在提取数据时,只需要点击特定点,就可以及时获得最全面、最可靠的的信息清单,从而避免在数据查找上花费的时间,并有效避免数据的记录与输入误差,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实效性。
1.2.3 工程设计一体化功能
应用BIM技术设计出的建筑模型,并非仅仅包括建筑工程的外观和结构体系情况,还包含了建筑工程各设备专业的设备、管道(线)布置等方面的设计。由此可见,BIM技术建立的模型,将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都纳入其中,形成一种一体化的设计,这样可以在以安全性评价建筑结构的同时,考虑到建筑的合理性、舒适性、节能环保以及管道(线)布置等多个其他角度的评价,从而提高实际的设计可操作性效果。另外,BIM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平面图纸,还可利用BIM软件来处理并分析模型,将设计的出图、计算以及渲染等设计环节综合为一体。
1.2.4 工程模型三维化功能
BIM技术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它是一种三维技术,所以利用BIM技术所设计出的建筑模型,可以使用三维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人员只需要直观地对建筑结构立体模型进行全面观察,即可看到其中各种细节的设计与布置,例如暖通管道设置、墙体梁板建筑结构组件的设计等,并及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进一步理解设计方案,提高整体设计质量。
2 BIM技术在建筑等专业设计中的相关应用
BIM技术具体根本上是利用三维技术来进行建筑结构模型的建立,从而将抽象的设计通过模型具象化体现出来,这是CAD技术绘制施工图的重要突破。运用BIM技术,还可以直观显示构建彼此之间的连接与联系,通过可视化技术,监控建筑结构受力的动态变化过程,为结构构件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从而为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提供保障。另外,BIM技术还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及时发现设计问题,并节约调整修改过程中所需要的计算时间。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相关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工程建筑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建筑设计。在选定建筑的建设地点之后,就可以开始对建筑空间进行实地分析,该环节的重点在于对地形的勘察分析,尤其是对于一些地形较为复杂的情况,建筑基地地形分析至关重要。运用BIM技术进行空间分析时,BIM技术的初步探索能够为设计工作开阔思路,其分析的内容则包括了具体坡高、斜率、坡向等。例如,对于坡度的分析,可以首先利用GIS建模,模拟各项相关参数。这样,设计人员即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生成一系列的设计基础数据,以供后期正式设计参考。在结束地形探索之后,即可开展建筑物空间规划过程。一般来说,建筑物的空间规划中,BIM技术的可视化技术能够得到良好的应用,可以将建筑物的内外空间完全以3D立体画面展现出来,设计人员即可对建筑的室内、空间分割、道路等各个空间的布置进行设计规划,并利用BIM技术的调试功能,结合实际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参考,最终得到最佳的空间规划模型。
2.2 BIM技术在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一直都是设计的重难点,在传统的设计中为了对建筑结构性能进行有效的分析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通过各种公式的计算,才能够完成分析过程,且这种分析方式可视性较差,可能会影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判断。因此在建筑结构抗震的初步设计阶段(包括超限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审查阶段均引入BIM设计,能使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更加直观和可发现。BIM技术针对分析要求,设计了相应的性能分析软件,只需要将BIM模型相关的数据导入软件,即可快速且准确地完成整个分析过程,并根据分析结果,可直观发现设计的不足之处,给予及时改正。
2.3 BIM技术在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当前的建筑工程日益发展,工程规模也逐渐扩大,向着大跨度、大空间的趋势发展,其中,以钢结构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建筑结构中,钢结构的连接件、加强件布置等非常繁杂,因此给此种结构的设计造成一定困难。但是,运用BIM技术即可解决该问题,BIM技术能够自行对钢结构的梁高进行精确计算,针对所有的连接件实行专门设计,实现参数化处理,并通过数据共享功能,完成对钢结构中螺栓等连接件的数量、设置间距等的掌控,这样,如果有构建新连接件的需要时,设计人员只需调整相应的数据即可。对于加强件的设计,则可利用BIM技术绘制大样图,而设计人员只需参考设计位置,即可确定加强件的设置位置,从而避免钢结构中出现薄弱环节。
2.4 BIM技术在建筑结构等各专业的协同设计中的应用
导入BIM模型的工程数据是处于不间断交流共享之中,这种交流共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借助中间数据文件,实现处于异地的不同设计软件之间的设计数据与信息;(2)设置中性数据库,可以实现在不同专业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与共享,并将水暖、土建、装饰等多个专业的设计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统一处理平台,采取规范化的处理手段,保证系统内部的信息流畅。以这种数据的交流共享模式为基础,不仅能够保证对建筑结构设计因素的全方位考虑,还有效避免了设计细节的疏漏或不完善问题,发挥了重要的统筹作用。
3 结语
近年来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其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应用BIM技术不仅仅能够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效率,还能够使设计更加的科学合理,进一步确保建筑的设计质量。尽管目前我国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尚且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在专业人员的不断研究与发展下,BIM技术必将在建设行业中发挥更多作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宝莹,杨志杰,李娜.浅析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5(5):197-197.
[2] 游子健.浅析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 (22).115-116.
[3] 胡建祥,蒋安.浅析BIM技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9).176-177.
篇8
关键词 6 kV;真空断路器;DCS;防跳继电器
中图分类号 TM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61-0102-01
我公司老氧化铝板块13分配电所(13FPD)为6 kV配电所,负责老系统3#、4#焙烧炉及平盘系统的供电任务,其供电可靠性直接影响焙烧炉的运行,决定着老氧化铝板块焙烧产量。13FPD使用的真空断路器为VS1型真空断路器,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曾经出现两例因断路器本身问题而不能正常合闸的情况,经过仔细的分析,最终把问题解决,保证了设备及时投入生产。现将这两种情况真空断路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办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例:
2008年4月为了保证13FPD的正常运行,我单位以备件形式新购一台VS1-12/1250-31.5型真空断路器,做为在线运行的13台同型号真空断路器的备用。备件到位后,我们首先对该真空断路器进行了常规的高压试验,确认合格后,插入高压柜(电动机回路)内进行试合。首次上电试车,合闸、分闸动作正常,第二次按合闸按钮时,真空断路器无动作。
发现问题后,断开控制回路电源,考虑第一次分、合闸正常的情况,对照图纸检查控制回路,尤其是有关的继电器部分,未发现接线问题。再次送上控制回路电源,分、合闸再次正常,但问题依旧。对真空断路器型号进行检查,发现此真空断路器型号同原型号一致,生产厂家为上海宝光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但此配电室其它真空断路器全部为镇江电工器材厂生产,判断此问题的出现可能与此真空断路器本身有关。随即用小车把该真空断路器抽出,更换其它同型号的真空断路器后,再次上电试车,一切正常,问题解决,确认本问题的出现是由真空断路器引起。
上网下载该型号真空断路器的内部电气控制原理图,其中有关合闸部分的图纸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插针4、14为真空断路器的合闸回路,在该部分有一个防跳继电器K0,为可选件,在K0选用的情况下,如果4、14插针初次得电后合闸线圈HQ得电吸合,QF(真空断路器)常开接点导通、K0吸合,之后K0的常开接点把该QF常开接点闭锁,QF接点失去作用,即无论之后QF是合闸状态还是分闸状态,只要4、14插针不失电,K0将一直保持吸合状态,合闸线圈回路将一直不能导通。当4、14插针失电后,K0恢复初始状态,合闸线圈回路中的K0常闭接点导通,使合闸线圈回路导通。把真空断路器内部合闸回路搞明白后,重新回到图一中。结合微机保护的图纸,认为4、14插针应该分别接保护装置的C03端子和-KM。当通过合闸按扭HSF合闸时,保护装置中的HBJ继电器、合闸线圈HQ、真空断路器中的K0全部吸合,由于HBJ常开接点把HSF接点闭锁,使得C03(4#插针)与-KM之间一直保持电压,K0一直处于吸合状态,即使是QF断开的情况下,也没有影响K0的吸合,造成真空断路器无法二次吸合。一旦断开高压柜二次控制回路电源,K0将失电,恢复至非吸合状态,当再次给上二次控制回路电源后,断路器又可以顺利地进行一次合、分操作。
至此,问题在理论上分析完毕,需要进行实际的验证。打开真空断路器外壳后,果然找到K0继电器,另外再打开镇江电工器材厂的真空断路器后,未发现K0继电器。把问题真空断路器内的K0继电器甩掉后,重新把其插入柜内,上电试车,多次合、分闸,全部正常,问题解决。本问题的出现主要是最初配电室的建设及设备选型时,考虑到微机保护装置中有防跳闭锁的功能,真空断路器选型时没有选可选的K0防跳继电器,但是在后来进备件的时候只考虑了型号,没有考虑K0的问题,导致使用该真空断路器时,回路内两个防跳功能同时使用,出现了不能二次合闸的现象。
第二例:
2008年12月,13FPD 5D12电动机回路在经过长时间停车后准备送电启动,在控制回路得电后,断路器机构开始储能,但是发现在经过正常的储能时间后,储能电机不能自动停止、储能指示灯不灭,最后只能人为停电才把储能电机停下。
问题分析:
在原设计图纸中,储能电机是由图一中的S2、S3的常闭接点控制。根据图纸,储能电机不能自动停止,一般是由控制储能电机运行的辅助开关(或叫微动开关)引起,要不是辅助开关储能后未动作,要不就是动作后触点未打开,使得储能电机一直带电工作。打开真空断路器后,对照说明书找到了微动开关,并上电观察,发现弹簧储满能量后,机构摇臂未能将行程开关常闭接点打开。断电后,根据行程开关的位置进行了重新调整,使得摇臂在最高位置时能将行程开关常闭接点打开。再次上电后,试车一切正常。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频超声;乳腺X线;乳腺血氧功能成像;乳腺肿块
乳腺肿块是许多乳腺疾病的先兆症状,及时准确诊断乳腺肿块可为开展治疗提供可靠参考[1]。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为诊断乳腺肿块提供了基础支持,大大提高了乳腺肿块的检出率[2]。本文以55例乳腺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高频超声、乳腺X线于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5例乳腺乳肿块患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34.7±11.3)岁。
1.2方法
分别使用SEQUOIA彩色多普勒超声(频率5.0~12.0MHz)、2000D乳腺X线机、ES-N-2乳腺血氧功能成像系统检查,高频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中,记录肿块位置、大小、形状、边界、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特征。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检查显示灶灰影,并检查病灶处氧合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情况。无灰影病灶则采用高频超声联合检查血氧的部位。检查完成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对未检出患者进行人工复检,仍未发现肿块,诊断为阴性。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PS21.0处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使用频数和率表示,使用ROC曲线评价三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
2.结果
2.1病例检查结果
5例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例为乳腺脓肿,27例为乳腺纤维瘤,3例为乳腺囊肿或囊性增生,4例为乳腺小叶增生。
2.2灵敏度和特异度
高频超声、乳腺X线及高频超声联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分别检出39例,17例和40例。
2.3三种检查方式的AUC结果
乳腺X线诊断乳腺纤维瘤、乳腺脓肿的效果低于高频超声、高频超声联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联合诊断检查乳腺脓肿的效果最高。
3.讨论
3.1乳腺癌诊断分析
本研究显示,三种检查方式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均较高,本研究结果与国外相同研究结果相似。但是,高频超声检查和乳腺X线检查均存在假阴性,本研究中1例患者高频超声和乳腺X线未检出肿块,血氧功能呈现共检出病灶区域呈高血、低氧恶性改变,考虑患者为乳腺癌。漏诊患者的乳腺X线表现为局部致密影,边界不清;高频超声检查表现为不均质低回声团块,纵横比
3.2乳腺纤维瘤诊断分析
本研究显示高频超声与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检出乳腺纤维瘤敏感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乳腺X线,准确率也更高。乳腺X线检出乳腺纤维瘤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与成纤维细胞聚集的细胞团结构有关,该结构与周围乳腺组织的对比度不高,高频超声能更好的发现病变。此外,单独采用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检出乳腺纤维瘤的效果也不佳,对于小病变、灰影不明显、病变处血氧含量变化无特异性。
3.3乳腺脓肿诊断分析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高频超声和乳腺X线检出乳腺脓肿的敏感度较低,假阴性高。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检查可提高敏感度,减少假阴性。高频超声诊断乳腺脓肿的表现为结构杂乱,无明显壁回声;伴脓液黏稠纤维组织增生肿块呈不均质弱回声,变越增且官话,形态不规则,与乳腺癌声像图容易混淆,易误诊为乳腺癌。而乳腺脓肿患者的X线表现为轮廓清晰,圆形或不规则阴影。但是由于炎症轻微,X线表现不典型,误诊和漏振几率高。本研究显示乳腺X线的灵敏度仅为8.7%。乳腺血氧功能成像检查乳腺脓肿的灵敏度较高,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表现为边界清晰灰影,因而可采用高频超声结合乳腺血氧功能成像诊断乳腺脓肿。
3.4乳腺囊肿或囊性病变诊断分析
本研究显示乳腺X线和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囊肿或囊性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乳腺血氧功能成像可进一步提高高频超声诊断的灵敏度。乳腺X线诊检查的乳腺囊肿或鬓边的诊断率高于其它研究报道,原因可能与囊性病灶较大有关,本组患者的囊性病灶直径≥10mm。
【参考文献】
篇10
一、引言
统计数据表明,建筑最大的耗能点来源于采暖、制冷的空调系统,我国空调系统的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50%,商场和综合大楼中央空调的能耗甚至高达60%以上,且普遍存在系统低效运行的问题。通过管理控制手段,根据空调运行状态参数、用能情况,进行运行能耗的监测、节能分析、优化控制成为了实现简单、推广迅速、效果明显的建筑节能方案,意义重大。
二、系统结构
图1 系统结构框图
如图1所示,中央空调节能运行监管系统由传感器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流量计、压力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数据采集器、中央空调节能运行监管软件三部分组成。其中,传感器负责采集中央空调系统空调冷冻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空调箱、风机盘管等关键环节的关键参数以及电量值、环境温湿度等信息,传感器信息由数据采集器负责收集并交由中央空调节能运行监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最终实现中央空调运行效率诊断。由于系统中用到的传感器均为常见传感器,因此传感器采用外购的方式。传感器数据通过有线方式传送给数据采集器。根据不同传感器数据采集接口不同,数据采集器集成了RS 485/232、数字I/O、模拟信号接入等多种接口。采集到的信息可通过有线/无线两大类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既可以通过RF 433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也可以通过RS 485总线方式或者以太网络方式进行有线数据传输。
三、中央空调节能运行监管软件
该系统是一个面向建筑中央空调系统智能诊断的平台,它主要是通过人为输入或者系统自动采集空调冷冻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空调箱、风机盘管等中央空调运行参数与室内外温湿度环境参数,进而分析中央空调系统用能和节能运行管理情况,并提出科学的用能建议及分析结果,从而使中央空调系统更加节能、合理、安全。系统功能如下
(1)基本信息设置
完成建筑的基本信息以及建筑设备信息收集。主要以填写的方式为主,包括建筑名称、建筑类型、投入使用时间、建筑高度、楼层数、地下层数、建筑总面积、空调面积、朝向、设备类型、用能参数与管理等。如图2所示。
(2)中央空调节能诊断
对不同空调进行数据编辑有两种方式:一是导入功能进行导入数据,二是手动添加数据。该模块包括:锅炉、冷水机组、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空调末端等中央空调组成部件诊断。首先由用户手动填写空调总体诊断表,包括供热/供冷面积、空调设定温度、区域空调总制冷量等。
1)热源――锅炉
用户选择锅炉类型(电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燃煤锅炉),并根据提示进行诊断选择以及各参数填写,系统会自动评价空调热源的能效状况,并给出相应提示。
2)冷水(热泵)机组
用户首先选择机组类型,填写相关内容,当机组总冷负荷>建筑空调总冷负荷*1.2时,软件输出“冷水机组选型过大,可能会造成能源浪费,建议进行节能改造。”当机组总冷负荷
3)冷冻水系统
① 首先对集水器系统的各主支管路回水温度偏差作出判断,当选择“否”时,输出,软件输出“根据对集水器系统的各主支管路回水温差进行检查,发现各支管的回水温度相差过大,因此,系统可能存在水力失调或者负荷不平衡的状况,应对系统进行检查,并对水力平衡性进行调整。”
② 当用户在第二项冷水管保温外表面是否存在结露现象的选择中选择了“是”,则软件输出“空调系统的冷水管保温存在结露现象,应进行相应的改造。”
③ 管道的保温性能。当用户在第三行的选择为否时,系统输出“根据判断,管道的保温性能不符合要求,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绝热、节能效果,应进行节能检查、改造。”
④ 其次对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作出判断,如果用户填入冷冻水供回水设计温差的数字小于5℃,则系统输出“冷冻水的供回水温差的设计温差不应小于5℃,不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同时当冷冻水供回水实际温差/冷冻水供回水设计温差80%时,系统输出“根据输入数据判断,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差值小于设计温差的80%,系统运行不理想,可能造成能源的浪费,应对系统进行检查,调整。”
⑤ 对水泵进行节能判断。用户需要填入水泵的信息,对水泵进行检测。
4)冷却水系统
①填入冷却水的供回水设计温差和实际温差,如果用户填入冷却水供回水设计温差的数字小于5℃,则软件输出“冷却水的供回水温差的设计温差不应小于5℃,不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同时当冷却水供回水实际温差/冷却水供回水设计温差80%时(需要软件自动计算),系统输出“根据输入数据判断,冷却水系统的供回水温差值小于设计温差的80%,系统运行不理想,可能造成能源的浪费,应对冷却水系统进行检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