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诊断范文

时间:2023-03-21 16:4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多发性骨髓瘤诊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多发性骨髓瘤诊断

篇1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影像诊断;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是恶性浆细胞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多趋势[1],并且发病年龄提前。其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容易误诊,误诊率高达69.11%[2]。为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现将我院自1997年来收集的经骨髓涂片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学做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37~69岁,平均58岁。主要临床症状:骨痛18例,其中腰背疼痛12例;贫血14例;发热17例;乏力11例;病理性骨折7例。骨穿可见原始细胞增多,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减少9例,血红蛋白减少10例,血沉增快16例,白细胞增高5例,尿酸增高6例,碱性磷酸酶升高6例,免疫球蛋白电泳IgG升高13例,IgA升高4例,IgD升高2例,IgM升高1例,尿蛋白阳性14例,尿本-周氏蛋白阳性9例。

1.2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全部摄取头颅+脊柱正侧位+骨盆+胸部正位X线平片。同时选择性摄有其他部分:肩关节11例,胸骨斜位6例,肱骨9例,股骨7例;12例进行CT检查;10例进行MRT检查。

2 结果

2.1 X线表现 20例均进行了X线检查,各种溶骨性破坏发生在头颅骨15例,胸椎13例,腰椎16例,骨盆7例,肋骨9例,其中4例为膨胀性,肩胛骨2例,锁骨、肱骨及股骨各2例,胸骨2例,长骨病理骨折1例,破坏边缘有少许骨硬化,并见软组织肿块。

2.2 CT表现 进行CT检查12例,共25个部位,20个部位表现骨质破坏或脊椎骨质疏松,部分伴压缩骨折,表现大致与X线平片相同,但观察累及范围优于X线平片。

2.3 MRI表现 10例进行了MRI检查,10例患者示明显异常信号改变,多数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按Stabler等分型:弥漫型2例,灶型3例,弥漫加灶型4例,“盐和胡椒”型1例。其中,同时侵犯椎体和附件3例,硬脊膜受累变厚3例,增强后病变不均匀增强和硬脊膜均匀增强1例。

3 讨论

骨髓瘤起源于红骨髓,突出的病变特征为骨髓内大量浆细胞增生,占骨髓腔内细胞总数15%~19%。临床表现多样化,起病隐袭,多数病程缓慢,在临床上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怀疑有多发性骨髓瘤,应及时做影像学多部位检查,影像学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分期、监测治疗反应、探测复发和评估并发症中起了重大作用。

3.1 影像特征 多发性骨髓瘤的X线表现复杂多样,可为全身性的骨质疏松,单一骨质损害、多发的溶骨性病变及骨质硬化,以溶骨性损害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最高,其中多数表现为在骨质疏松的基础上出现多发的点片状骨密度减低区及边界较清晰的虫蚀样和穿凿样骨破坏。颅骨X线平片对显示病灶较敏感,其他部位的X线征象缺乏特征性改变,易被误诊为类风湿或风湿性骨关节病而延误治疗。CT表现与X线片表现相似,对检出不规则骨及中轴骨的病变明显优于X线片,因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且为横断成像,故能发现较小的不典型病灶,可作为X线平片的补充[4]。多发性骨髓瘤脊椎CT上表现为多发性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破坏,呈皂泡样或蜂窝样或大片样或空洞样,残留骨小梁不规则增粗,部分骨皮质中断伴椎旁软组织肿块,部分病例可同时侵犯附件。临床可疑或确诊骨髓瘤,X线和CT未发现时行MRI检查,MRI能敏感的发现骨髓病变而成为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法[5],在骨质结构破坏前显示出骨髓的广泛性浸润[6],病灶在T1WI上表现为骨髓脂肪高信号的衬托下界面清晰低信号,T2WI上病灶不清晰,T2WI脂肪抑制呈高信号,典型者呈“椒盐样”征象。

3.2 多发性骨髓瘤的并发症与误诊 多发性骨髓的并发症中,以贫血最多,而且以中重度贫血为主,其次为低白蛋白血症、高球蛋白血症、高尿酸症、肾脏损害、肺部感染等。而在误诊的疾病中按系统统计,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误诊最常见,其次为血液、呼吸、心脑血管、肾脏等。要提高多发性骨髓的正确诊断率,应首先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临床怀疑多发性骨髓的病例,应及时做影像学多部位检查,以进一步确定诊断。

参 考 文 献

[1] 徐爱华,徐文坚,刘吉文.骨关节CT和MRI诊断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0-90.

[2] 李守静,李宏然,赵相印,等.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探讨.中华肿瘤杂志,1995,17:43-45.

[3] Bataille R,Harousseau JL.Multiple myeloma.N Engl J Med,1997,336:1657-1664.

[4] Mahnken A,Wildberger J,Gehbauer G,et al.Multidetector CT of the spine in multiple myeloma:comparison with MR imaging and ra2 diography.Am J of Roentgenology,2002,178:1429-1436.

篇2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实验室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单克隆性浆细胞恶性增殖和异常聚积为特征的恶性血液病[1],变异的浆细胞丧失其正常功能并侵犯邻近骨组织,因此导致其临床表现复杂,首发症状多样,容易发生延迟诊断、误诊或漏诊。本文回顾了本院2001.7――2011.6共10年间76例MM患者,分析其首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务求分析MM的误诊原因,从而提高其诊断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为42-69岁,平均年龄54±16.8岁。其诊断标准符合《血液病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2]。首诊到确诊时间为6天-5个月。

1.2 观察指标

1.2.1 观察MM患者的首诊诊断,了解首诊构成,分析误诊原因。

1.2.2 实验室检测: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肝、肾功能、血脂、血免疫球蛋白、尿本周蛋白、骨髓细胞形态学、X线检查(头颅、骨盆、脊柱、胸部)检测以明确诊断。

2 结 果

3 讨 论

多发性骨髓瘤(MM)起病缓慢,病情涉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化,若临床医生缺乏全面充分考虑,极易漏诊、误诊。

由表1和表2可见,肾损坏是MM常见的并发症。MM肾病肾损害主要以小管间质病变为主,同时部分有肾小球病变。其原因为骨髓瘤细胞直接浸润,大量凝溶蛋白管凝聚并堵塞肾小管,导致肾淀粉样变、高钙血症和反复尿路感染等[3]。MM患者尿液常规检查常发现有蛋白尿、血尿,但管型少见。尿本周蛋白是从肾脏排出的免疫球蛋白轻链。由实验数据可见,只有30.3%的患者尿液中出现尿本周蛋白。其原因与MM主要以肾小管间质病变为主,肾小球病变比例较低,免疫蛋白轻链分子量较低,容易通过肾小球基底膜有关。我们的经验是,肾功能常受损,尤多见于MM病程中期、晚期。因此,对于中老年患者,突发蛋白尿或者肾功能不全,且既往无泌尿系统疾病病史者,均需要做相关检查以排除MM。

骨痛是MM最常见的症状,最常见为腰痛,其次为胸痛[4]。况且由于发病年龄多处于中老年,所以临床医生往往也会考虑骨质疏松、腰椎间盘突出等与年龄相关的常见骨科病变,只有当X线下的特征性症状出现,医生才往MM方面考虑。因此,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MM患者,也容易被误诊为骨科病变。

由于瘤细胞的异常增生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同时,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反复感染等因素也可造成MM患者贫血。有部分患者可以出现皮肤紫癜。本文中,77.6%的MM患者血沉增快,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52.6%),血沉的决定因素有两个,红细胞的下沉力和血浆的阻遏力,这两者的相互作用决定血沉大小。MM中异常的浆细胞增殖,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5]。M蛋白沉积在红细胞上,可致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这种排列方式使得聚集的红细胞团块与血浆接触的总面积减少,因此受到下沉时血浆阻遏力也相应减弱。因此,对于无法解释的皮肤色素沉着或皮肤紫癜而血小板数正常的中年患者;不明原因的中年肾病患者,特别是贫血与肾功能损坏不成正比时;或者中年以上贫血原因不明或难治性贫血,特别是血沉增快者,应做进一步检查,排除MM的可能。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确诊MM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诊断标准是骨髓中异常的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比例增高,国内标准是骨髓中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浆细胞[2]。但有的时候也会造成误诊或者漏诊。尤其在MM早期患者,由于骨髓瘤细胞的灶性分布,或者由于骨髓穿刺过程中,容易发生干抽现象,都容易导致骨髓浆细胞比例下降。有文献报道[6],虽然患者骨髓细胞涂片异常浆细胞比例

由于异常增生的瘤细胞可以抑制正常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使得病人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容易发生感染。感染部位常见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因此,对于中年以上,反复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不易治,特别是血沉增快者,如果合并骨痛,医师则应提起警惕。

MM以心脏为首发表现者少见,其引起心脏症状的原因与骨髓瘤细胞对心脏的浸润和心肌淀粉样变有关[7]。况且由于发病年龄多处于中老年,往往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既往病史,容易诱导医生往常见病方面考虑。因此,当中老年患者出现难治性心衰,尤其伴有贫血,胸痛,肾功能不全者需排除MM可能。

由统计数据可见,MM多见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常伴发其他疾病,病情表现多样化和慢性化,首诊医生往往受其专业所限,将诊断局限在其专科上,只有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合,请血液科会诊后,才能得到最终确诊,最终延误了确诊时间。

综上所述,临床医师应该仔细询问病史及行体格检查,范围不可局限。当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符时既要考虑个体差异造成的耐受性、敏感性不同,也要考虑是否有伴发疾病等其它因素存在,将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有机结合且综合分析,才有利于提高MM的确诊率。

参考文献

[1] GuidoT.Multiplemyeloma andotherplasma celldisorders[M]Hofman R.Hematology-bas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e.4th ed.Elsevier,2005:1501-l505.

[2]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73-376.

[3] 曾红兵.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的临床识别[J].临床肾病杂志,2008,8(1):5-6.

[4] 谢伟成,李娟,张国材,等.358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J].新医学,2002,33(3):160-161.

[5] 陈文彬.诊断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5:296-297.

篇3

关键词:骨髓细胞形态;免疫分型;多发性骨髓瘤

【中图分类号】R5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48-02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是由于淋巴细胞引起的一类浆细胞克隆性增殖性恶性病变,主要表现特点为骨髓中的单克隆浆细胞发生增殖,将骨髓造血能力加以破坏,分泌出免疫球蛋白以及轻链?因为骨髓细胞一般为灶性分布,很多病例没有显著的临床指征,不能够及时的给予诊断,所以增强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是现在临床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1]?本文选取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选取50例增生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四色流式细胞术以及光学显微镜对患者的骨髓形态以及免疫型加以检测,将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型特点,现将具体报告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的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患者的年龄在32~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1.8岁,50例患者全部符合血液病诊断标准?在选取同时间段的50例增生性贫血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26例,患者的年龄在31~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0.9岁?通过血清学免疫固定电泳检查显示,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通过检测,显示免疫球蛋白G型29例,免疫球蛋白A型患者10例,免疫球蛋白M型患者1例2,Kappa轻链型患者31例,Lambda轻链型患者14例,2例阴性,对照组患者没有单克隆抗体表达?

1.2 方法

对患者实施骨髓穿刺,将骨髓液取出0.2ml,进行涂片,在光镜下记录其细胞形态以及分类情况,选取一定数目的有核细胞[2],将其骨髓瘤细胞比例加以计算,按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增生?巨核细胞数量?红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等进行分组?再取4ml骨髓液实施四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分析结果小于10?属于阴性,在10?与10?之间属于弱阳性,在10?与104之间属于强阳性?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组患者的形态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浆细胞中存在的幼稚细胞数量较大,胞核?外形以及胞浆全部出现变化,骨髓瘤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属于血液系统中比较多见的恶性肿瘤,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各有不同,大多数显示为显著活跃,患者的粒细胞和红细胞大部分处于正常水平[3]?通过对本文选取的5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增生性贫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显示,多发性骨髓瘤组患者的形态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浆细胞中存在的幼稚细胞数量较大,胞核?外形以及胞浆全部出现变化,骨髓瘤细胞比例显著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骨髓瘤细胞之间免疫抗体差异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属于诊断的主要方法,与免疫分型检查相结合,能够更加准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1] 江红,黄玲莎.多发性骨髓瘤实验室诊断与进展 [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24 (11): 43-45.

篇4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临床分析

Clinical misdiagnosis analysis of Multiple myeloma

WANG Gen jie.

Blood branch of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Shangqiu,Henan,Shangqiu 47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isdiagnosis of multiple myeloma and analyzed.Methods Review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r 2,009 year admitted 571 cases of multiple myeloma.Misdiagnosed cases of which 326 cases occurred,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misdiagnosis rate was 57.09%,misdiagnosed as bone and joint,muscle diseases in 117 cases,accounting for 35.88%; 48 cases of blood diseases,accounting for 14.72%; 66 cases of urinary system diseases,accounting for 20.24%; 31 cas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accounting for 9.50%; circulatory diseases in 18 cases,accounting for 5.52%; 22 cases of digestive diseases,accounting for 6.74%; nervous system diseases,12 cases,accounting for 3.68%; four cases of skin diseases,accounting for 1.22%; 8 cases of autoimmune diseases,accounted for 2.45%.Conclusion The onset of multiple myeloma because of hiding,the slow course of the disease,symptoms are not typical,diverse and complex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bone marrow of multiple myeloma tumor cells are often distributed unevenly,and some patients had repeated,multi site Guchuan be bined with the lack of medical awareness of multiple myeloma,the doctor of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can not be correctly analyzed.Vigilance against the disease is not high,only to be satisfied with the first symptom,or an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has not been asked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medical history,the system checks failed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ulti system damage is caused by various factors of misdiagnosis.

【Key words】Multiple myeloma; Misdiagnosis; Clinical analysis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是以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为特征的恶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在所有肿瘤中所占比例为1%,占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10%~15%[1]。MM好发于中老年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本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当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以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时,极易误诊误治,延误救治时机。国内报道首诊诊断正确者仅占29.1%,误诊率大约为70%[2]。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减少误诊、误治。对326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科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571例。其中发生误诊病例326例,误诊率达57.09%。误诊病例中男224例,女102例,年龄57~84岁,平均68.7岁。出现首发症状就诊到最后确诊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4年。

1.2 临床诊断 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内MM的诊断标准,具有下述三项特征:骨髓中检出异常浆细胞等于或多于15%,并有幼稚浆细胞(浆细胞瘤)出现或组织活检证实为骨髓瘤;血清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即M蛋白>30 g/L,或尿M蛋白>10 g/L;广泛骨质疏松及溶骨性损害。所有患者均进行以下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沉,肝、肾功能,血脂,血免疫球蛋白,尿本周蛋白,骨髓涂片,X线检查(头颅、骨盆、脊柱、胸部),β微球蛋白。按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分型:IgG型164例、IgA型80例,轻链型63例,无分泌型29例。

2 结果

对326例误诊多发性骨髓瘤病例进行总结,骨关节、肌肉类疾病117例,占35.88%;血液系统疾病48例,占 14.72%;泌尿系统疾病66例,占20.24%;感染性疾病31例,占9.50%;循环系统疾病 18 例,占5.52%;消化系统疾病22 例,占6.74%;神经系统疾病12例,占3.68%;皮肤类疾病4例,占1.22%;自身免疫性疾病8例,占2.45%。具体见表1。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年龄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以50~60岁之间为多,

由于本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当患者出现腰痛、骨痛、贫血、乏力、手脚麻木、肺炎等临床症状时,常常到肾内科、骨科、神经科、呼吸科等科室进行首诊,很少首诊直接到在血液科就诊,因而常常会出现误诊,初期误诊率高达70%。

由于骨髓瘤细胞可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素。造成破骨细胞对骨的吸收溶解增加,而不伴新骨形成的增加,导致溶骨性损害[4]。引起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病理性骨折。临床上患者常常表现为骨痛为首发症状,多易误诊为骨关节、肌肉类疾病,本组误诊为骨关节、肌肉类疾病117例,占35.88%。

由于骨髓瘤细胞进行大量的恶性增生,分泌大量异常单克隆球蛋白,抑制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及白细胞生长。使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抑制。临床上患者可以表现为免疫力下降易出现多系统的感染,常见为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本组误诊感染性疾病31例,占9.50%。

多发性骨髓瘤时由于骨髓瘤细胞大量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蛋白分子较小,大量轻链免疫球蛋白从肾小球滤过,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及沉积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引起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加之高血钙、高黏滞血症、淀粉样变以及骨髓瘤细胞浸润肾脏等,肾脏损害和肾功能障碍是MM的主要并发症及早期表现,本组误诊泌尿系统疾病66例,占20.24%。

骨髓腔内由于骨髓瘤细胞恶性增生、大量异常浆细胞增生,浸润排挤了正常的造血组织,抑制正常骨髓造血,影响了造血功能以及肾功能损害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5],血液系统疾病以贫血的临床表现相对较多,故易误诊为各种贫血。本组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48例,占 14.72%。

因肿瘤浸润或病理性骨折可引起骨髓神经根或周围神经受压症状,常被误诊为脑出血、脊髓肿瘤,坐骨神经痛、格林一巴利氏综合征等。由于高黏滞血症及并发周围神经淀粉样变或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致磷脂代谢异常。出现周围神经的节段性脱髓鞘轴突变性,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误诊为多发性神经炎。本组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12例,占3.68%。

多发性骨髓瘤因起病隐匿,病程缓慢,症状不典型,多样化、复杂化的临床表现和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往往分布不均,有些患者需经过多次、多部位骨穿才能明确[6]。加之医生缺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医生对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能正确分析。对该病警惕性不高,仅满足于首发症状,或某一突出表现,并未进行全面细致的询问病史,系统的检查未能对多系统损害进行综合分析是造成误诊的多方面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科学出版社,1998:373.

[2] 主鸿鹊,徐开林,潘秀英,等.60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自血病•淋巴瘤,2002,11(5):298 300.

[3] 杨娟.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进展.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07,30(4):291 295.

[4]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0):869 872.

篇5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复发/难治;硼替佐米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平均生存期2~4年。目前其治疗手段和疗效均很有限,常规联合化疗完全缓解率低不足5%[1]。移植风险高,因而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硼替佐米(万珂)是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多种机制达到杀伤骨髓瘤细胞的目的[2],在临床Ⅱ/Ⅲ期试验中已取得很好疗效。本文应用硼替佐米治疗11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以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自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血液肿瘤科住院的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共11例,临床诊断标准依据文献 [3] 。男8例,女3例,年龄48~77岁,平均597岁。均经临床骨髓象、尿本一周蛋白、X线摄片、免疫球蛋白测定、蛋白电泳等检查确诊为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病程5~72个月,其中IgG采用DurieSalmon分期标准。复发/难治患者既往均接受了2个以上疗程的标准化疗(包括M2、MP、VAD等),3例用过沙利度胺(反应停)。

12 治疗方案 硼替佐米10~13 mg/m2,d1,4,8,11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 mg/d,d1~4,d8~11静脉滴注,疗程2~6个,平均39 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 采用欧洲骨髓移植处标准评价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微小反应、无改变、平台期和疾病进展。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微小反应即总有效率。同时按WHO标准判定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11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总效率637%(7/11),其中完全缓解182%(2/11),部分缓解273%(3/11),微小反应182%(2/11)。目前治疗有效的7例患者中,6例病情仍稳定,最长已持续22个月,1例已复发。

22 不良反应

11例患者中,5例出现周围神经炎,其中3级1例,1级4例,3级周围神经炎出现在13 mg/m2治疗组中,患者调整了硼替佐米剂量(13~10 mg/ m2)好转;8例出现NCI分级1~2级的恶心、厌食、腹泻,6例出现乏力,对症治疗后好转;2例出现带状疱疹,3例合并肺部感染,给予抗病毒、抗炎、抗真菌治疗后好转;1例治疗结束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为9×109/L,未输血小板,4 d后血小板升到37×109/L,1周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常规化疗所不能治愈的疾病,中位生存期短,尤其是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难度大,效果差,因而临床上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手段,以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造血干细胞移植虽然给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但由于年龄、供体、风险等诸多条件限制,使之难以普遍开展。硼替佐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二肽硼酸盐类似物,属于可逆性蛋白酶体抑制剂。它不同于以往传统化疗药物,它通过特异性地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通道,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抑制细胞生长,诱导凋亡;抑制血管新生等,从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作用[2]。

本研究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11例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结果显示,复发/难治患者在之前接受了各种方案反复治疗,病情反复,给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取得了很好效果,总有效率为636%。其中2例达完全缓解,这是传统化疗难以达到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对硼替佐米的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多数患者在采用支持、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即减轻或消失。仅1例不能耐受手脚麻木而将硼替佐米的剂量由13 mg/ m2下调到10 mg/ m2,但仍取得了很好疗效。5例患者合并感染,与化疗后免疫力下降有关,在今后工作中注意加强患者机体免疫力,抗炎、抗病毒等支持治疗。本研究观察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应用该方案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观察病例数较少,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积累资料及观察。

硼替佐米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疗效确切,缓解率高。虽然有多方面的副作用,都可以耐受。若能够克服价格的困扰,硼替佐米有望替代传统的常规化疗,为更多的MM患者带来生存希望。

参 考 文 献

[1] 邱录贵.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与国人特点.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6,26:886888.

篇6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误诊; 感染; 骨折; 发热; 肾损害

Misdiagnosed Aanalysis of 4 Cases of Multiple Myeloma 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BAI Yu-xiao,WANG Gui-feng,LOU Dong-lia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26):163-164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misdiagnosis reason and prevent strategy of multiple myeloma.Method: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misdiagnosis reasons of four cases of mis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Result:Four patients were misdiagnosed as pneumonia, osteoporosis, anemia, nephritis,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misdiagnosis rate of multiple myeloma was higher,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to reduce misdiagnosis.

【Key words】 Multiple myeloma; Misdiagnose; Infection; Fracture; Fever; Kidney damage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Kaifeng, Kaifeng 47500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6.078

多发性骨髓瘤(MM)又称浆细胞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生并浸润髓外软组织及恶性浆细胞分泌大量M蛋白引起的相关表现。我国MM的发病率为1/10万,欧美国家2/10万~5/10万,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在血液系统中占10%~15%[1],因其发病率低,在临床实践中,常遇见在其他科室反复治疗,误诊或延迟诊断的病例,现将本科近一年在临床实践中遇见的其中4例较有代表性的误诊病例分述如下,以提高患者及医护人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1 病例介绍

病例1,男,74岁,反复咳嗽、咳痰、左侧胸痛3个月,3个月来多次在诊所及住院以“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咳嗽、咳痰可缓解,胸痛持续,考虑肺炎波及胸膜,后查胸部CT示:双肺感染、左侧胸腔积液、冠心病;以“双肺肺炎”收住本院,进一步检查提示血常规:WBC 3.0×109/L,RBC 3.23×1012/L,HB 101 g/L,PLT 34×109/L,三系呈进行性下降趋势,肝功示:TP 113.6 g/L, GLO 80.5 g/L,ALB 33.1 g/L,IgG 36.22 g/L,β2-MG 6.3 mg/L;血沉45 mm/h。考虑MM,进一步行骨髓穿刺示:成熟红细胞呈缗线状排列,骨髓瘤细胞比例67%,血小板少见。确诊MM(IgG型),给予“VAD”方案化疗3周期后达完全缓解,胸痛症状消失。

病例2,男,54岁,7个月前患者在家无明显原因出现腰背部酸疼不适、活动受限,疼痛向两侧胁肋部放射,反复“骨质疏松”治疗,效果差,后检查发现腰椎骨折、贫血,行“胸9腰1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并输血,术后腰背痛无缓解,又行针灸、局部中药外敷后无效果,疼痛进行性加重至卧床,1个月前入本院检查胸部64排CT:双肺炎性改变、双侧胸腔积液、胸椎及肋骨骨质疏松、胸骨骨折、胸5及胸9腰1椎体压缩性骨折,以“骨质疏松”收住骨科,查血常规示 RBC 2.13×1012/L,HB 65 g/L,PLT 74×109/L,肝功示:TP 96.6 g/L, GLO 68.6 g/L,ALB 28.0 g/L,IgA 21.2 g/L,β2-MG 8.0 mg/L;血沉77 mm/h,考虑MM,行骨髓涂片结果回示:成熟红细胞呈缗线状排列,骨髓瘤细胞比例75%,免疫表型CD38+、CD138+、CD56+,确诊MM,给予“VAD”方案化疗4周期及磷酸盐应用,患者达完全缓解,疼痛基本消失,可下床活动,未再有贫血。

病例3,女,71岁,反复乏力、发热、黑便、腰部疼痛2年,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症状,并发热,体温在37~39 ℃之间波动,间断黑便、贫血,血红蛋白60~70 g/L之间,血小板(20~50)×109/L,反复输去白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检查发现:肝功:TP 92.6 g/L,GLO 72.6 g/L,ALB 20.0 g/L,IgG 22.7 g/L,IgA 25 g/L,β2-MG 3.47 mg/L;血沉61 mm/h,腰椎MRI示:第3腰椎压缩性骨折;反复查骨髓细胞学回示:骨髓中浆细胞比例5%左右.无法明确诊断。后病情加重因脑出血去世。

病例4,男,65岁,患者双眼睑水肿2个月,多次检查尿蛋白阳性,在肾内门诊以“肾炎”治疗,1个月来症状进行性加重,以“肾功能不全”收住肾内科,尿常规:蛋白3+,并见颗粒管型,肾功能:BUN 10.34 mmol/L,Cr 154 μmol/L,UA 655 μmol/L,Ccr 35.90 ml/min。血常规:WBC 4.51×109/L,

RBC 2.29×1012/L,HB 73 g/L,PLT 138×109/L。肝功:TP 161.1 g/L,GLO 138.2 g/L,白蛋白 22.9 g/L,IgG 20.77 g/L,IgA 0.23 g/L,β2-MG 6.59 mg/L;血沉55 mm/h,请本科会诊后,考虑MM,进一步行骨骼检查:头颅骨顶骨可见数个圆形透亮区,病灶边缘清楚,锐利,呈“穿凿样”,余骨骼骨质疏松。骨髓穿刺回示:骨髓瘤细胞(原浆细胞)比例为73%,成熟红细胞呈明显缗钱状排列。确诊多发性骨髓瘤。给予VAD方案及MP方案化疗6个周期,并水化、碱化尿液治疗,患者贫血、肾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症纠正,眼睑水肿消退。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分析

2.1.1 病例1以“肺炎”为首发表现,左胸痛系肋骨破坏的症状,院外反复按“肺炎”治疗,虽检查有血常规示三系减少但未引起重视,漏诊MM。MM常以“急性细菌感染”为首发表现,如肺炎、尿路感染等,且反复发生、不易控制并较顽固;MM正常白细胞生长受抑制,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受限,致患者免疫缺陷,从而出现各种感染,因感染相关症状掩盖病情,医务人员对本病认识不够,也是出现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当一患者同一症状反复发作,治疗效果欠佳,需进一步考虑原有的诊断是否确凿。本患者年龄较大,也可用改良VAD方案,与常规VAD疗效相当[2]。

2.1.2 病例2在多家医院骨科反复治疗,甚至行手术治疗压缩性骨折,以及中医治疗,病情进行性加重并有消化道出血;后至血液科明确诊断,以“MM”治疗后缓解。MM骨病是骨髓瘤的一种重要并发症[3], 骨随瘤细胞在骨髓中增生,刺激成骨细胞过度表达IL-6,IL-6作为MM最主要的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产生的生长因子,可刺激瘤细胞生长、维持瘤细胞生存;同时IL-6激活破骨细胞,导致融骨性破坏及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发生率达90%[4],可行腰椎定量CT检查骨密度[5]。对病理性骨折主观臆断,孤立的对待某一医技检查或临床表现,忽视其他表现,致误诊[6]。对于无明显诱因出现重度骨质疏松、不明原因骨折,特别是合并出血、贫血等血液系统改变的患者,一定要想到MM,避免误诊。

2.1.3 病例3主要特点:贫血、血小板减少、高球蛋白血症、骨髓浆细胞比例升高,本患者符合IgA>20 g/L及局部骨破坏(MM诊断标准),但多次骨髓检查,均不支持MM。回顾性分析,考虑患者诊断仍应考虑MM,为第3腰椎局灶性,多次骨髓穿刺未穿到病灶,误诊因忽视了MM病灶呈局灶性分布的特点,盲目排除MM诊断[7]。部分患者IgA、IgG、IgM含量减低,血清蛋白电泳出现阳性条带,要高度怀疑IgD型多发性骨髓瘤[8]。对于此类患者,进一步明确蛋白电泳、骨髓活检、CD系列等可能对诊断有帮助。

2.1.4 病例4以肾损害为首发症状,就诊初期以肾炎治疗,效果不佳,肾损害为MM常见并发症[9],表现为蛋白尿、管型尿、尿量异常、血尿等,彩超特征为实质回声增强,肾脏稍缩小,段动脉和叶间动脉PSV降低及RI升高[10];可被误诊为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甚至发展成慢性肾衰。发生机制:血液中游离轻链经肾小球滤过进入近曲小管,沉积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浆内,使细胞发生肿胀,引发肾小管变性;游离轻链同某些组织蛋白或多糖结合形成淀粉样物质浸润血管壁,引起肾小球萎缩和肾小管阻塞,导致肾单位破坏和肾功能不全[1],其他高钙高尿酸血症、感染可加重肾功能不全。故尿常规异常合并高球蛋白血症,需排查MM。

2.2 防范误诊的对策 本科近2年来共有62例MM患者,首次诊断MM的共有27例,16例首次诊断为骨质疏松或压缩性骨折,8例以各种感染就诊,7例以肾功能不全就诊,4例以发热查因就诊,误诊率高达56.45%,较吕鸿雁等[11]报告的误诊率65.17%低,与病例数量有关。由于骨髓瘤细胞的增生程度和浸润范围不一,可造成多系统损害(骨、肾、血液、各部位感染)等,当以一个系统为主时,首诊医师多以本系统相关疾病解释和治疗,而出现误诊,对于表现为骨痛、贫血、出血、反复感染、血沉快、球蛋白增高、肾损害等,一定要排查MM,可以请血液科医师会诊,以便指导进一步检查诊断[12];骨髓浆细胞含量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可能更易出现髓外浸润[13-14],需及早诊断。望以上病例给相关科室医师以启发,开阔思路,减少误诊。

参考文献

[1]陈灏珠,林果为.多发性骨髓瘤[M]//徐建民.实用内科学.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55.

[2]许力,林金盈,阳文捷,等.改良VAD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13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1(32):356-366.

[3]武永吉,李剑.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7,27(19):1491-1496.

[4]庄俊玲,武永吉,钟玉萍,等.多发性骨髓瘤2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4,24(2):108-110.

[5]孙晶,李新民,张灵艳,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测定骨密度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12):887-889.

[6]罗增彦,钟雪力.多发性骨髓瘤的非典型表现误诊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实用杂志,2004,24(10):52-53.

[7]汪江,颜维仁.多发性骨髓瘤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8):753.

[8]耿红莲,王淇泓,赵文静.IgD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9):1504-1505.

[9]梁兰青,列才华,王建平,等.以肾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2):116.

[10]张锐,王丰,陈刚,等.多发性骨髓瘤肾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J].超声医学,2011,19(12):538-540.

[11]吕鸿雁,张金巧.多发性骨髓瘤1557例误诊资料分析[J].河北医药,2005,18(2):116.

[12]陈大燕,冯茹,张钰,等.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特点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1):57-59.

篇7

【关键词】 沙利

多发性骨髓瘤是临床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中位年龄65岁。临床所见不少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同时合并有心脑血管或糖尿病等慢性内科疾患,对常规化疗耐受性差或由于其他原因而放弃化疗。鉴于此点,我院采取单用沙利度胺(商品名:反应停)对其中年龄偏高同时合并有各种内科慢性疾患的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一些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例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为我院3年来收治或门诊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7例中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Ⅱ~Ⅲ级2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2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病、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66~82岁,中位年龄75.4岁。均由于年老体弱、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经济原因而放弃常规化疗方案。

1.2 治疗方法及观察指标 全部病例均单用沙利度胺治疗。开始剂量沙利度胺200mg/d,d 1 ~d 7 ;400mg/d,d 8 ~d 14 ;此后600mg/d,最大剂量800mg/d维持,均在晚上临睡前服用;期间未输血或输注其他血制品。10~14周分析血常规、骨髓瘤细胞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所合并慢性疾患给予常规对症治疗。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除1例因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而死亡未作统计外,余6例均显示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上升,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下降,骨髓瘤细胞减少,治疗前后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见表1。取得2例缓解、4例进步,随访时间最长达32个月,病情稳定,日常生活自理状况改善Ⅱ级以上。

表1 治疗前后血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骨髓瘤细胞比较

注: ˇ P<0.01

2.2 副作用 7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干结或便秘症状,给予多饮水、大黄苏打片等对症处理而缓解;3例有头昏、乏力、食欲差等,因程度较轻能耐受而未给予特殊处理;未见水肿、皮疹、神经炎等其他毒副反应症状。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克隆性浆细胞性恶性增殖性疾病,应用马法兰、强的松标准化疗或联合烷化基治疗,中位生存时间3年 [1] 。Singhal等 [2] 报道沙利度胺单药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国内徐氏等 [3] 也有类似报道。我们对7例年龄偏大又同时合并有多种心血管等多种慢性疾患,而对常规化疗难以接受或有顾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沙利度胺单药治疗。结果显示,除1例因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而死亡外,余6例从治疗前后血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及骨髓瘤细胞比例分析,红细胞、血红蛋白治疗后有上升,较治疗前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髓瘤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中2例取得缓解,4例取得进步,生活自理状况改善2级以上。随访时间最长病例达26个月,病情稳定。且本组病例服用沙利度胺未见明显毒副反应,轻微便秘、头昏乏力等均能耐受。沙利度胺曾用于治疗孕妇的早孕反应及作为一个非巴比妥类催眠药被推广应用,但因其致畸作用被禁用。近年 来,由于动物和体外实验发现其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等作用而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4] 。Vacca等(1994)报道,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增高,骨髓的微血管密度(MVD)明显增加,增加的程度与骨髓中瘤细胞数以及造血异常情况密切相关,骨髓中微血管密度的高低与预后有着密切关系 [5] 。而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新生,降低骨髓的微血管密度,减少瘤细胞的增殖;直接作用于瘤细胞或基质细胞,抑制增殖;作用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调节等作用 [3] 而成为治疗血液肿瘤的有效药物。笔者认为沙利度胺单药治疗一些年龄偏大、合并其他慢性疾患又难以耐受常规化疗多发性骨髓瘤值得应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 万理萍,孙汉英,刘文励.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因素分析.临床血液学杂志,1999,12(6):281-283.

2 Singhal S,Methta J,Desikam R,et al.Antitumor activity of thalidomide in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N Engl J Med,1999,341:1565-1571.

3 徐荣香,杨建明,王健明.沙利度胺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临床血液学杂志,2003,16(1):29-30.

篇8

胸背疼、多次骨折,

原来是多发性骨髓瘤

最近,老奶奶在第二次骨折手术后不久再次发生第三次胸椎骨折,这次罗奶奶到省城医院就诊。经过医院血液科的化验、骨髓穿刺和核磁共振检查,才真正解开罗奶奶反复骨折之谜:罗奶奶是患了一种叫做多发性骨髓瘤的血液系统疾病。经过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老奶奶近期又能够活动自如了。

多发性骨髓瘤常被误诊

老年人骨骼和关节退行性病变时,大家往往认为老年人腰酸腿疼是很正常的事。而60%以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都是以腰酸腿痛为主要的首发症状,常见于胸部及腰背部,有些还是以胸椎、腰椎、肋骨骨折,甚至大腿、小腿骨折为首发表现。

由于人们对骨髓瘤比较陌生,很多人常去骨科、疼痛科或康复科就诊,还有些人认为是腰肌劳损,结果延误病情。有数据显示,因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腰背痛与腰椎间盘突出非常相似,初诊时误诊率近70%。因此,老年人如果发生不明原因的骨折或是反复骨折,建议到医院血液科进行检查。

多发性骨髓瘤为恶性肿瘤,

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已经超过急性白血病,仅次于淋巴瘤,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目前,在我国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有1~4人,85%在50岁以后发病,40岁以下极其罕见。临床发现,近三分之二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初次诊治时就已经累及多脏器功能。

篇9

方法:对照组18例,患者主要采用VAD方案化疗;治疗组20例行VAD方案化疗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

结果:治疗组缓解率(55.00%)高于对照组(16.67%,P

结论:CIK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能有效缓解骨痛骨病症状,改善肿瘤负荷相关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CIK细胞 化疗 VAD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0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05-01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疾病的一种恶性增殖性疾病,也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改变,高钙血症,贫血及肾脏功能损害,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表现为单克隆:约60%骨髓瘤患者可检得单克隆IgG(通常>35g/L),20%为单克隆IgA(通常>20g/L),而且患者对细菌性感染的易感性增高,传统的单纯化疗,其心肝肾毒副作用较大,且复发率高,难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因此,积极寻求新的治疗模式是治疗突破的有效途径。

生物治疗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正成为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新模式。在肿瘤生物治疗中,CIK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的、非MHC限制性的免疫活性细胞得到了广泛应用。CIK细胞的特点为:①在体外可以大量扩增、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以及能调节宿主免疫功能。②可以在没有损伤机体免疫功能的前提下,直接杀伤肿瘤细胞。③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故CIK细胞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

本研究通过对CIK细胞联合VAD方案化疗与单纯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心、肝、肾毒副作用,评价治疗前后总体疗效。

1 资料

1.1 一般情况。我院血液科自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8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初治者11例,年龄45~70岁,平均53岁;病程2-18个月,平均5.5个月。对照组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初治者11例,年龄44~69岁,平均52岁;病程3-15个月,平均4.2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多伴有轻重不等的骨痛、贫血、乏力、低热等症状。

1.2 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主要指标:①骨髓中浆细胞30%。②组织活检证实为浆细胞瘤。③血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M蛋白(IgA>20g/L、IgG>35g/L、24小时尿本周蛋白>1g)。次要指标:①骨髓中浆细胞10%-30%。②血中有M蛋白,但未达上述标准。③出现溶骨性病变。④其他:免疫球蛋白低于正常的50%。一个主要指标和一个次要指标或包括①②的三条次要指标可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对照组行化疗,主要采用VAD方案化疗:VCR 0.4mg,天数1~4,静脉点滴,阿霉素10mg d1~4,静脉点滴,地塞米松40mg/d静脉点滴,天数1~4,9~12,17~20。上述方案每月一次,在治疗6疗程后行疗效判定。

2.2 治疗组。治疗组CIK细胞联合VAD方案化疗(化疗方案同上)。CIK细胞分离与体外扩增培养及检测:经血细胞单采仪收集入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将初步得到的PBMC在实验室内经离心洗涤,得到纯化的PBMC,置于细胞培养袋中,在含有IL-2、IFN-γ等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扩增,培养14d后,当CIK细胞总数达到4.0×109~5.0×109个以上,培养基上经细菌和霉菌培养阴性后,开始收集CIK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加入5%人血白蛋白、1.0×106U・L-1IL-2,用生理盐水配成100ml后静脉回输,回输前均经无菌检测,达到质控标准后方可回输。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浆细胞比率(骨髓涂片),M蛋白(IgA、IgG、24小时轻链),检查溶骨性破坏(X线),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数(骨活检),血常规(血红蛋白),血沉(红细胞沉降率),血钙,肾功(血肌酐、尿素氮等),心电图、心肌酶谱、肝功能。治疗前后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

3.2 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测定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Ridit检验。以P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疗效评定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拟定。完全缓解(CR):M蛋白消失,免疫球蛋白正常,骨髓内浆细胞90%以及尿M蛋白水平50%以及24小时尿M蛋白下降>90%或者50%,如果血尿M蛋白和血清游离轻链都不可测定时,而骨髓浆细胞比例>30%,则要求骨髓内浆细胞数目减少>50%。缓解率:CR+VGPR。

4.2 治疗结果。

4.2.1 与病变直接相关理化指标的变化。对患者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浆细胞比率、M蛋白水平的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如表1:

与治疗前比较*P

由表1知,治疗组治疗后破骨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成骨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骨细胞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浆细胞比率、M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浆细胞比率、M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2.2 总体疗效。对38例患者的治疗后情况进行疗效判定,判定结果如表2:

因为是计数资料,行X2检验,卡方值为4.786,P=0.029

4.3 不良反应。对安全性指标进行分析,治疗组心、肝、肾脏毒性反应均较对照组少,行卡方检验证实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按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判定标准,对38例患者的治疗后情况进行疗效判定,治疗组20例患者中11例缓解或非常好的部分缓解,3例部分缓解,无效7例,较对照组有差别(P

5 讨论

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而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CIK细胞免疫治疗具有增殖速度快、抗凋亡特性、杀瘤活性高及杀瘤效应不受癌细胞多重耐药的影响等多种独特优势,体内回输CIK细胞,不仅不损伤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且具有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最大程度地恢复细胞正常的生长调节,可望能清除亚临床病灶及残留的肿瘤细胞。通过本研究,可认为CIK细胞免疫治疗有扶正之功,降低对化疗的耐受性和减轻化疗的副作用,使化疗得以顺利进行,为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上提供新的途径。总之,采取CIK细胞配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以缓解骨痛等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论提示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有很好的临床疗效,研究结论对临床治疗该病有一定意义。因采用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故笔者认为此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73-380

[2] Ballen KK,Colvin G,Dey BR,etal.Cellular immunotherapy for refractory。cancer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J].Exp Hematology,2005,33(12):1427-1435

[3] Thom ESH,Negrin RS,Contag CH. Synergistic antitumor effects ofimmune cell-viral biotherapy [J].Science, 2006,311(5768):1780-1784

[4] 庄翔,刘伦旭,朱文,等.肺癌患者外周血中Lunx 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7,14(3):184-187

[5] Jiang J,Xu N,Wu C,et a1.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by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J].Anticancer Res,2006,26( 3B):2237-2242

[6] 李芸,赵卫国.CIK细胞治疗两例晚期肺癌患者的报道[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1046

篇10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长春新碱,盐酸阿霉素,地塞米松;化学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又称浆细胞骨髓瘤,是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浆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生,浸润骨骼,引起广泛溶骨性破坏,临床上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贫血,血清中单克隆蛋白(M-蛋白)或其多肽链的亚单位增多,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临床上常有感染、出血及肾功能衰竭等表现。多发性骨髓瘤病因尚不明确,电离辐射、慢性抗原刺激、遗传因素和病毒感染可能与本病发病有关[1]。EBV和HIV感染可能和某些骨髓瘤发病有关,已发现本病中有c-myc、H-ras及bcl基因表达的异常,ras出现突变、p53出现点突变,这些变化与骨髓瘤的发病机制及病情变化均有关。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肿瘤,在美国其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占血液肿瘤略超过10%,我国本病的年发病率约为1/10万人口,世界文献报道最近20年本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与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就诊人数增加有关。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诊断时平均年龄为66岁,其中年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年龄50~70岁,均为男性,其中IgG型5例,IgA型5例,全部患者按Wise-Salmon分期系统分期,I期2例,II期6例,III期2例,无肾功能损害,初次治疗或“MP”等方案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患者,均不考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未接受过化疗或末次化疗>6个月,Karnofsky评分>7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长春新碱1 mg/m2静脉滴注d1,盐酸阿霉素40 mg/m2,d1,醋酸地塞米松40 mg/d口服第1~4、9~12、17~20、28天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定疗效。每例患者治疗至少2个周期,每个周期化疗前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化疗前30 min常规应用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止吐。不常规预防使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一直到骨髓瘤的M蛋白获最大程度的减少后再用4个周期。盐酸阿霉素的累积量不得超过540 mg/m2。为避免肾上腺皮质激素过量问题,醋酸地塞米松所给的频度应在临床缓解达到后逐渐减量。

1.3 评价标准 根据血浆蛋白免疫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骨髓中浆细胞数,全身骨X线检查及血浆β2MG、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酐、白蛋白、血钙等分期指标和预后指标。疗效判断标准包括:1、血清或尿中M-蛋白比治疗前减少>50%;2、浆细胞瘤2个最大直径乘积缩小>50%;3、溶骨性病变再钙化;4、骨髓涂片瘤细胞减少到5%以下,血红蛋白上升[3]。按RECIST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以CR+PR计算有效率(RR)。毒副反应按WHO标准分为0~IV度。

2 结果

2.1 客观疗效 患者均完成4~6个周期化疗。完全缓解(CR)4例,占40%;部分缓解(PR)4例,占40%;稳定(SD)2例,占20%;进展(PD)0例。RR为80%。2008年3月,10例患者随访,2例患者复发,10例患者生存,目前仍在随访中,中位生存期超过16个月。

2.2 毒副反应 10例患者均可评价毒副作用,最常见的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III-IV度占10%(1/10),I-II度占30%(3/10),高峰期在化疗后7~15 d,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不明显。其他毒副反应还有黏膜炎、感染等,均较少。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一旦确诊,化学治疗是本病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采用各种新药及联合化疗,疗效比过去明显提高。但多发性骨髓瘤无一例能被治愈,所有患者最终均复发。药物治疗中止6个月后复发者使用原方案治疗,仍有40%~60%患者有效,对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应用VAD方案,对开始治疗有反应的难治性病例,有效率高达65%,对原发耐药者有效率为25%~30%。[4]对于分期及预后差的患者,初次治疗就使用VAD方案,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相对于“MP”及“M2”等方案,VAD方案使用方便,患者耐受性好,副反应较轻,有效率高,值得推广使用。当疾病达到平台期不宜再用化疗,而用其他药物维持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汤钊.现代肿瘤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9:1328-1334.

[2] Kim SJ, Kim K, Kim BS,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surviv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analysis of web-based data from the Korean Myeloma Registry.Acta Haematol, 2009,122: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