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范文

时间:2023-03-29 01:3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学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学知识

篇1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却越来越忽视我们最基本的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为了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国学知识,我们学校举办了一场国学知识问答竞赛。

比赛采用的是组队参赛的模式,于是我和我的好朋友小尘尘,小抗抗一起组队参加了比赛。经过了将近一周的紧张准备,我们终于来到了比赛的现场。首先进行的是演讲环节,我们三个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决定由口才最好的小尘尘上台演讲。只见小尘尘优雅的走上了舞台,从容不迫的向观众和评委们鞠了一躬,然后开始了她的长篇大论的侃侃而谈,一场演讲下来,连老师们都听呆了,现场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演讲完毕我们来到了抢答环节,现场所有的小组同学一起抢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答对的加分,答错的扣分,最后计算总分数。我们三个紧张的听着主持人说的每一个字,还好提前准备的比较充足,一上来我们就抢到了不少的分数,最后所有的问题提问结束,我们在这一轮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我们离开舞台之后,评委们开始了紧张的算分,不一会结果出来了,我们小组由于小尘尘精彩的演讲,最终获得了国学知识问答竞赛的第一名!听了这个消息,我们三个激动地抱在了一起!

希望大家都能够关注我们的国学知识,不能让这宝贵的精神财富白白的流失掉。

篇2

国学大师章太炎说:“国学之不知,未有可以与言爱国者也。”

国学乃中国国民之根本、中国文化之源泉、华夏民族之灵魂。没有源头,将没有华夏之一族傲立于世界东方;没有活力,将没有中华之发展;没有发展,将没有国学之明天。国学,不仅是一种已经存在仅仅需要我们去继承的国之精髓,而且是一种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不断循着古人的足迹发展升华的国之学术。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展现国学文化魅力,普及和宣传国学知识,激发更多人对国学的兴趣,同时促进国学爱好者之间的交流,扩大国学在学校的影响。也为了在同学们之间形成一种认知国学、学习国学、弘扬国学的良好氛围,文山学院明德国学社定于2012年4月底至5月中旬举办“弘扬中华经典丰富校园文化”第三届国学知识竞赛暨社团成立三周年汇报表演晚会。活动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活动分析

1、文山学院明德国学社自2009年成立起曾成功举办过两届“弘扬中华经典丰富校园文化”两次国学知识竞赛,均得到学校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本次活动,属全校性的活动,面向全校学生

征集参赛人员。

3、本次活动得到文山学院党委、团委,文山学院中文系,文山州明德国学促进会的大力支持,促使此次活动顺利开展。

第二、活动方案

主办单位:文山学院中文系 文山州明德国学促进会

承办单位:文山学院明德国学社

国学,是华夏儿女继往开来、和谐发展的文化根基!其内涵蕴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血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和“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丰厚资源”的要求。 “弘扬中华经典 丰富校园文化”第三届国学知识竞赛暨社团成立三周年汇报表演晚会。为保证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 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社团理事会)

组长:王雅晴 副组长:黎太凤 、张小双

成员:王康诗 张晨 傅连桃 唐射 徐丽 杨慧峥 马记美 焦立鸠 朱晓莉 李娜 尹丽芸 郑丽琼李富

助理:11级: 孔德萍 牛蓉 张金河 陈仲和 罗琳杰 朱海梅 冯庭来 张志强 全科红 梁云刚 王林 张雪艳 张凤超卢合知 杨正林 刘勇 谭志芳 赵浩霞 顾德华 白春兰 潘婷 饶雅芳 和益 李红 马丽芳 罗俞梁金彪 李应倩 黄建华 饶静丽 和贵芝 胡卫琴 宁显荣 孙甜 宋圆圆 杨佳妮 李思 李亮梅 唐春霞 柯嘉敏 雷蓉蓉 史易灵尹艺谕

二、 工作机构及职责

领导小组负责本次活动的全面工作,组织协调社团各部门和各工作小

组具体工作开展和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秘书组:王雅晴 黎太风 张小双 王康诗

1、组织相关工作小组拟定活动方案。

2、负责经费筹措和经费预算。

3、购买活动需要的请帖、证书等物质。

4、联系安排活动场地(初决赛地点、颁奖晚会场地)。

5、负责邀请单位(嘉宾)名单,并负责邀请书、请帖的制作与发送、证书制作等。

6、做好本次活动的总体安排工作。

(二)文案组:张晨 付连桃(助理:孔德萍 王林 张志强 牛蓉 罗琳杰 张雪艳)

1、配合秘书组,拟定活动方案,包括本次活动策划书、初赛活动通知、决赛通知、颁奖晚会策划书、颁奖晚会流程等。

2、负责本次国学知识竞赛(初、决赛)的出题工作,包括资料收集、题型安排、试卷文字编辑、卷面排版、试题检验、印刷、保管等。

3、负责邀请(初、决赛)监督和监考人员。

4、做好本次活动的文稿备案工作。

(三)组织部:杨懳峥 马记美(杨正林 刘勇 谭志芳 赵浩霞 顾德华)

1、负责本次活动相关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落实活动主持人、记录员。

2、协同活动部、宣传部做好参赛报名工作。

3、做好活动期间的协调配合工作。

4、配合节目排练和演出等。

(四)活动部:郑丽琼 李富 (梁金彪 李应倩)

1、安排、落实活动场地(初、决赛)卫生、安全及决赛和颁奖晚会前面座位排就座嘉宾名单。

2、做好本次活动多媒体视频、灯光音响的预先调试工作。

3、做好本次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

篇3

关键词:国学 文化观念 文化现象

国学是今天的热门词语之一,也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在工业设计创作过程中,设计师总是将自己的理念充分且协调地融合进创作物中,物也从各个层面直接或间接地表现设计师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很多设计师都在努力发掘国学的魅力。如何将国学与现代工业设计有机融合,形成具有独特中国风格的设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文章试图以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创作为范本,通过考察他们所选择和使用的国学知识,探索这一选择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倾向和规律,以期对连接工业设计与国学知识作初步的尝试。

一、国学简介

(一)国学的概念

“国学”一词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关于“国学”的定义,众说纷纭,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之说侧重哲学。“国学”专指儒学,或扩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学术。广义之说则立足晚清邓实先生所说的“一国所自有之学”义,如《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国学”是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这是比较通用的定义。此外,还有“大国学”概念。季羡林先生认为,国学不是“汉学”“儒学”等狭隘的国学,而是集全中国56个民族文化财富于一身的“大国学”,今天我们所要振兴的“国学”,绝非昔日“尊孔读经”的代名词,而是还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貌:从齐鲁、荆楚、三晋、青藏、新疆等,到敦煌学、西夏学、藏学、回鹘学、佛学等,都是“大国学”的研究范畴。

本文中的“国学”一词受季羡林先生的“大国学”概念启发,从广义的角度来界定国学。它体现为三个维度:以空间为面,辐射整个中国;以时间为线,既发生于过去,又存活于当下,更延续于未来,表现为一个延绵不绝的演化过程;以结构为点,国学贯穿形而上和形而下,不仅包括对哲学、历史、文学等的学理性研究,还应包括对行为、器物的研究。综合言之,国学应囊括一个国家所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成果,它们共同汇集成中华民族的文化洪流。

(二)国学的分类

本文将国学分为两大类:观念类和现象类。观念类是指因长期生活在同一文化环境中,人们逐步形成的对自然、社会与人本身的基本的、比较一致的观点与信念,是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它一方面是对人活动方式的抽象化和理论化,另一方面是活动方式得以运作的基础,因而是国学系统的核心要素。现象类是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人们在文化观念的基础上所形成和塑造的结果,具有个别、具体、直接和经验性等特点,它与文化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物化形式的综合。观念类和现象类相互依存,前者为后者提供理论依据,后者则通过各种形式来展现前者的内涵和魅力,是前者实现的载体。

二、关于工业设计学生选择和使用国学知识的调查

本文以学院近三年毕业的214名工业设计学生的毕业创作为调查对象,有74人在毕业创作中选择和使用国学知识,约占总数的35%。其中,选择和使用观念类的有44人,选择和使用现象类的有48人,两类均涉及的有25人。

(一)观念类

调查对象选择和使用的观念类主要有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思维方式、美学思想、伦理道德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不同的主题内容。

1.哲学思想

调查对象选择和使用的哲学思想主要有:(1)天人合一思想。(2)“和”的思想。(3)“道法自然”的思想。(4)“无”和“无为”的思想。(5)返璞归真思想。(6)“虚静”的思想。(7)中庸思想。(8)“礼”的思想。(9)“格物”思想。(10)“器―道”思想。(11)人本思想。(12)阴阳五行思想。以上内容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的思想谈及次数最多。选择的原因是为了论证人和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因此,从实质上来说,调查对象选择和使用天人合一思想、“道法自然”、“和”的思想时在内涵和目的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通性。

2.宗教思想

宗教思想中,调查对象只提及禅宗思想。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代表,其独特的性格和思想不仅对汉传佛教影响深远,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思想。中国艺术的一大特点是把个体的内心体验投射到自然、山水等外物上,而禅宗思想中的“自性论”“顿悟说”等则将此一特点更加深化,并对中国特有的“意境”思想注入的更多的内涵,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回味悠长的“禅趣”和“禅味”。

调查对象关注禅宗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第一,受国学热的影响;第二,一定程度上受日本工业设计的影响;第三,禅宗思想本身具有的特点。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观点形成了特有的禅意精神,即直面内心,直接面对自然和事物的本质,且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大到山川天地,小到一花一叶,都能以禅的精神将天地万物与人融为一体。有部分调查对象甚至认为,禅宗对于生命、质朴、回归本真、自然的思考和西方的“简约主义”在精神本质上有契合之处。

3.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们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样式,即认识的发动、运行和转换的内在机制与过程。通俗地说,就是人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模式化、程式化的“心理结构”。

调查对象选择和使用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系统思维方式。强调事物是一个有机整体。(2)简约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的作用下,形成了重视“素”“简”的审美心理。

4.美学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塑造了独特的美学思想,如重视主观体验,崇尚自然、注重神韵,和谐的美学思想等等。调查对象选择和使用的美学观点主要有:(1)善美结合、情理合一思想。(2)意境思想。(3)重视“神韵”。(4)重视主体内在体验的美学观。(5)形神观。(6)虚实观。(7)中庸的美学观点。(8)“和”的美学观。

5.伦理道德

自从周朝确立起有秩序的生活后,伦理道德被提升至重要地位,它既凸显了主体的理性意识,也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紧密交织在一起,体现出独有的韵味和特点。伦理道德的集中体现是对“礼”的重视,无论是建筑、装饰、绘画、服饰,都能看到“礼”的影子。调查对象中就有探讨“礼”的观念对明式家具的影响。

(二)现象类

现象类范围广泛,调查对象选择和使用的现象类有以下几个大的方面:(1)汉字的结构。(2)饮食文化。(3)传统图案和纹样。(4)传统包装设计。(5)传统工艺和材质。(6)生肖文化。(7)民乐文化。(8)传统的器物,如青铜器、文具、家具等。

三、调查对象选择和使用国学知识的特点

综合起来看,调查对象在选择和使用国学知识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道”与“器”的关系

由于工业设计的特点,调查对象不管是选择抽象的观念类还是较为直观具体的现象类,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器物”身上。因此,设计作品、现象类、观念类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三者中核心的关系是设计作品与观念类之间的关系。这对关系可以借用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即“道―器”观来描述。《周易・系辞上》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1]“道”无形无体,既可指宇宙的本原,也可指规律和规则。“器”有形有体,指具体名物制度。反映在上面的关系图上,设计作品属于“器”层面,思想观念属于“道”的层面。调查对象在借助“器”这一实体性的存在来引发对非实体性的“道”的思考,以体现浓郁的中国味道。巧合的是,有部分调查对象在毕业创作时专门研究“道-器”的关系。

(二)凸显时代主题

调查对象在选择和使用国学知识时会围绕社会、生活、科技、文艺等领域中流行度、关注度较高的主题,来选择和使用相应的国学知识。既为主题寻找国学依据,也能进一步深化主题,并为国学注入新内涵,推动国学内涵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例如,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人、物、资源、社会、环境的和谐相处受到关注。因此以人为本、环保、低碳是调查对象关注的主题。在选择和使用国学知识时,也会偏重于以人为本、和谐、天人合一、自然等思想观念,并对竹文化、藤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观念类的集中性和现象类的非集中性

观念类的集中性是指调查对象在选择文化观念时具有趋同性,多集中在一些典型的国学观念。如有12名调查对象谈及天人合一思想,有6名调查对象谈及道家“自然”思想,有7名调查对象谈及“和”的思想,有11名调查对象谈及竹的象征内涵。现象类的非集中性是指调查对象在选择文化现象时具有发散性,涉及材质、色彩、工艺、建筑、文字、家具、饮食、养生、食具、茶具、图案、纹饰、民艺、包装、手工、玩具、文具等多个方面。有调查对象更具体到粽子的外衣,将其与自己的设计理念结合。

综上,由于调查对象在选择和使用传统文化知识时具有以上的特点,在接受国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如对调查对象感兴趣的天人合一、“和”思想等进行深入介绍。同时也可以结合工业设计进一步深化对国学的认识和理解,使国学更好地与现代社会接轨。

注释

[1] 南怀瑾、徐芹庭译注.白话易经・系辞上[M].长沙:岳麓书社,1988:374.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 留学生 实践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学习医学。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搞好病理生理学实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校自2004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以来,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在完成本科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承担了我校留学生病理生理学全英文授课的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这两种教学过程做一分析和比较,取长补短,以提高我校及其他医学院校的病理生理学实践教学水平。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我国的医学大学生都是经过各种考试特别是高考选的优秀人才,不光“数、理、化”功底过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水平也很高(尤其是英文班的同学)。在学习病理生理学课程之前,已有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细胞生物的等基础课程的知识和实践基础。而我校招收的留学生来自西亚、南亚、非洲等世界各地,教育背景不同,他们之间的能力水平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来华之前接受过一些医学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强。但也有部分学生理解慢,动手差。成绩不能达到标准。针对这些差异,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其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采用有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力求让每个学生在病理生理学实验课上都有所收获。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教学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还是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灌输教学。目前提出的PBL教学对这种情况有所改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大胆提问和回答问题方面仍然不能完全放开,表现拘束,对某一知识点即使不理解也不愿意和老师当堂解决而宁愿课后查阅资料或咨询老师。受西方文化氛围的影响,留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独立,喜欢提问题,课堂气氛热烈,教师无法预知课堂秩序,随时都可以进入师生互动环节。对于没有理解的问题紧迫不舍,有的甚至走到讲台上与老师一起边画图边讨论,直到完全弄懂才罢休。同时,留学生对与病理生理学课程中涉及的临床知识特别感兴趣,总是愿意同老师探讨相应的治疗方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准备。总之对于教师来讲,这种活泼的课堂氛围取得的教学质量也许远胜于安静的课堂,因此。要善于利用留学生的这些优点去引导开发中国学生,活跃其思维,扩展知识面,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留学生自律性差,经常出现上课迟到、旷课的现象,教师要因势利导,增加自己的教学魅力,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

三、动手能力的差异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动物身上复制疾病模型是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的一个基本特色,因此,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医学生由于经过生理学实验的训练,对于耳缘静脉麻醉、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基本操作都很熟练,基本不用特别做示教就能够完成,而且具有团队精神,能够很好的配合协作,同时,可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操作比较精细、认真。但是实验失败后,不能很好的寻找原因,也不想重复实验。留学生动手的基础较差,具体操作的动作比较粗,不够精细,代教老师需要亲自给学生做演示,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操作的每个动作。同时留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喜欢动手的学生每次都能很好的操作,失败了还会再找另一只动物做;而部分学生不愿意动手,只是在老师示教后等着看结果。教师应根据各自的特点,扬长避短,多鼓励,多指导,对实验中遇到的困难第一时间解决,出现错误的操作及时纠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能,保证实验课顺利完成。

四、课后实验报告的差异

病理生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实验报告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中国学生对实验报告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于未得到理论结果的实验很少认真地分析失败原因,实验报告中原理部分只是原原本本的照书复制下来,没有在脑中整合处理的过程。留学生的实验报告非常整洁美观,排版符合审美,重点常采用不同颜色加以突出。能及时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原理部分不照搬书上的内容,而是将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经自己理解整合后用自己组织的语言写出,有的还用图表更直观的表示。教师应当将留学生这种认真的态度引入本科课堂,使中国学生从思维方式上加以改变。

五、考试成绩的效应

篇5

关键词:国学精粹教学方法师德培养职业素质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学术,既有哲学的深思,又有信仰的引导,它是为中华民族确立精神方向的学问,不是一般学术可以比拟的。它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格,形成中国文化多元通和的生态。

国学博大精深,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推广和研究国学精粹教育,无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还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职业教育角度,针对国学推广过程中存在问题,研究如何实践应用国学精粹,提高现代职业教育的育人质量,达成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国学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类型,受教育者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技能,即其不仅要学会做人,也要学会做事的目标,这正与国学教育相吻合。最近几年很多学者对国学在职业教育中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成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建设好这三个方面,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人文景观的设置、标识性的楼宇命名及标语口号都属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范畴,建设过程中,博大精深的“国学”不仅具有指导作用,也能提供丰富资源。

儒学中的名言,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成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都充满哲理,这些能够成为学生的座右铭,那么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完全可能具备宽容的心态、包容的情怀,可达事半功倍之效。这些经典语言很好阐述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领会和运用这些名言,无疑能够建设和谐校园,也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这些无疑都说明制度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和做人的行为准则,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目的、建设的内容、建设的方法都可以从国学的相关典籍中得到启示。

2.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类型,是知行合一的教育,无论什麽专业,除掌握专业技能之外,都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共性目标。高素质体现在职业道德、人生态度、文化修养等多个层面。

国学可以培养优秀品德。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人格,有助于培养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认知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

国学可以开发智力。正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如“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等语均影响深远,脍炙人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帮人树立崇高理想;“学不可以已”更与现念一致。

国学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古人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国学可以帮助职教学生充分的、客观的认识自己,克服他们的自负或自卑,从而树立正确人生态度。

国学中的主体思想――安生立命之学。可以为学生打开了安顿精神生命的智慧之门,提供的不只是一项谋生的技能,更有生活的技艺,使他们无论身处何境,都能乐得其所,这与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3.引导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共识。走工学结合道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国学”思想无疑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因为职业教育改革集中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上。近几年,我们走出国门,考察体验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经验、作法,都有一个共同认识,实际上国外很多教育理念,已在我们的国学教育思想里面有很好体现。在这里略举一二。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些名言,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能力要求都高度概括。

“师严道尊”、“教无定法、学无定则”、“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等等,明确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应严格要求,教师应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教师应钻研业务方能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不仅如此,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要求,真正体现职业教育改革不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事情,而应包括学生的全方位的事情,这样才能保证改革,才能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二、国学在职业教育中实践途径和措施研究

教育部已经出台引导高职院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政策,国学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但仍存在师生对国学认识不足,认为科学发展今天,国学已不合时宜的误区;存在开设一门或几门与国学有关的课程而已;存在认识虽然到位,但在实际中将国学思想渗透到平日教育的举措不到位、不落实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研究国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措施。

1.教师的态度、责任和工作内容、方法的研究

加强教师培训,师高弟子才能强。加强教师的国学修养是首当其冲解决的问题,让每个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国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和责任感,在教学育人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的营养,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迁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国学知识体系十分大,内涵博大精深,高职学生三年的有限时间,必须改变国学的原有学习规律,挖掘国学的显性价值,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给学生带来最大的实际效果。教师的工作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选教育内容

国学要根据职业教育对象的特点,以“拿来主义”的精神选择教育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文今用,并编写成系列教材,以通识课形式开设。将国学教育向专业教育领域拓展,开发适合专业特点的国学选修课程或讲座内容。

二是将国学教育渗透到各课程

国学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广泛,因此,在各课程的教学中,都可以渗透国学的教育。比如建筑类专业可学中国建筑史、建筑风水学等。营销专业的学生比较徽商、浙商的异同。

三是探索多种教学形式

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不仅局限于开设课程和课堂授课形式,还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诸如开展吟唱国学经典、演绎国学经典故事、画国学人物或掌故、说国学感受、写国学心得、辩国学明事理等活动。

四是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现代互联网技术发展,可以满足教师与学生个性化交流的需求,教师要考虑如何应用QQ群、微信等手段,将国学知识以信息形式每天进行,这种重过程,重积累,必定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国学的熏陶,这种教育可以深刻地影响其一生。

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国学的兴趣举措研究

国学是一项从小就开始耳濡目染的品德熏陶,最讲究的是知行合一。这是一个隐性的学习过程,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也许几年的时间下来,从外表来看一个人没有什么大变化,但是在他形成自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候就会展示出国学的力量。

职校学生往往没有学习成就感,为此,组建国学社团,让学习国学成为学生自发、自主的行为,教师做好规划及指导工作是行之有效的举措。社团可以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将国学教育贯穿整个学习期间,并使国学教育落实到实处并取得实效性。

(1) 定期举办国学讲座活动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专业课特色,社团组织可在老师指导下,每学期利用业余时间,定出讲座计划,精选讲座主题,可以通过写感想、演讲等活动,谈听讲座的感受和体会。

(2) 组织学生特别喜爱的国学活动

(3) 曾有报道:某高校的汉服幔导致一部分学生去研究古典文化,去研究诗、书、

礼、乐、琴、棋、画等等,活动不仅让学生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够学以致用,提升专业能力。组织学生特别喜爱的国学活动,促使学生“以道养心”,同时又锻炼了组织能力。

(4) 开展编演情景剧本和经典诵读活动

高职学生大都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期,有着浓烈的个性化色彩,逆反心理也极强,大都反感限制性极强的要求,此时堵之不如疏之,让其个性化用演剧的方式展示,如举行编写古典情景剧、演出古典情景剧大赛等,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做为一名职业教育者,将国学经典引入职业教育教学中,既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是帮助学生提升竞争“软实力”的手段之一。如何做好国学教育这篇大文章,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孟巍.高职院校国学教育理论创新研究[J].当代经理人,2006.10.

[2]荆清霞.国学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及运用[J].科技导刊,2013.13.

篇6

关键词:PCK理论;内涵;结构;特征

随着20世纪80年代舒尔曼教授关于学科教学知识的提出和论述,教育界引发了一阵有关PCK的研究热潮。国内最早对学科教学知识进行研究的学者当属白益民,最早对学科教学知识进行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的研究者是范良火博士。

根据有关PCK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笔者从PCK的内涵、结构、特征三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分析。

一、PCK的内涵研究

1986年,基于对职前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方法间关系的研究,舒尔曼提出提升教师专业化程度应注重PCK,PCK指“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识,教师知道使用类比、说明、举例、解释、示范等来呈现学科内容,知道学生理解的难易点”。之后国外学者们进行了各种深入研究,有对PCK内涵进行直接性描述的,也有在实证研究中进行诠释的,还有的是在微观和宏观层面进行定义。

我国学者对PCK的内涵研究,大多数是对国外观点的某一种进行直接认同和描述,也有部分学者在结合自己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全新界定。如,白益民认为学科教学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将特定内容向特定学生有效呈现和阐释的知识。

二、PCK的结构研究

随着众多学者对学科教学知识内涵概念的关注和研究,有关学科教学知识结构方面的研究也有了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国外对PCK结构方面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且研究结果精彩纷呈,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有舒尔曼教授和Grossman;而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只是在近十年开始,且大多数都是以舒尔曼教授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停留在借鉴和描述层面,如,白益民曾论述到PCK由学科教学的统领性观念、教学策略和呈现知识、课程与教材知识、学生理解知识四部分组成。总的来说,有关学科教学知识结构方面的研究呈现出复杂化、具体化和多元化的趋向。

三、PCK的特征研究

有关学科教学知识特征方面的研究,笔者对其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其中Shulman认为PCK具有个体性、缄默性和建构性特征;科克伦等认为PCKg具有情境性、动态性、生成性、建构性、综合性和融合性特征。国内的杨彩霞则认为PCK具有与内容相关、基于经验的反思、实践性和个体性、情境性特征。可见,国内对学科教学知识特征的研究还是延续了国外学者的基本观点。虽然众多学者各抒己见,就学科教学知识的特征学者大都一致认为其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实践性与建构性等重要特点。

四、PCK相关研究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PCK的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不难看出:国外关于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从根本上说基本是建立在舒尔曼教授的理论研究成果上,只不过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表述也各不相同,当然也有部分学者对PCK的研究进行了升华和扩展。学者们对PCK的内涵、结构、特征以及发展来源等都进一步加以深化发展和完善提升。而国内对PCK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对国外研究成果引进描述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使得有关PCK的研究本土化、学科化,进而成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剂良药。

尽管有关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不断深化和拓展,其研究尚且存在一些不足,值得我们关注和改进:

1.学科教学知识内涵的模糊化

自“学科教学知识”提出,有关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一时纷呈,人们对于PCK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也日渐深化。但是不难发现,众多研究在扩展人们对学科教学知识内涵认知的同时,也使得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师的其他知识之间的界限不清晰明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对学科教学知识的认知不足或混乱。

2.学科教学知识相关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

由于国别的不同、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样本选择范围的不同等因素,就不可避免地使得有关PCK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局限性。同时,研究者基于研究结构提出的建议和策略也就相应地不具备广泛适用性。

3.有关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内容表面化

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相关方面的研究,研究内容也不断的深化和细化。但涉及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应具备什么,真正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以及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等方面的论述较为简单,缺乏实用性。

4.有关具体学科的PCK研究成果欠缺且分布不均

通过文献的梳理,关于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仍集中在数学、英语、语文和科学等学科,有关政治学科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方面的研究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两篇。而且,在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关于具体学科教师的PCK是什么、关于这一学科某一具体阶段或模块应该具备怎么的PCK以及在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如何高效率地促进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不多且不具体。

参考文献:

[1]Shulman L. S..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 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2).

[2]Cochran,K.F.etc.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 :An Integrative Model for Teacher Preparation[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1993(4).

[3]白益民.学科教学知识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0(4):27-30.

[4]唐泽静,陈旭远.学科教学知识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篇7

摘 要:文章以科学计量学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知识图谱工具分析2000~2011年间我国外国文学学科发展,

>>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外国文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中国文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体育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民族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统计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语言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1)的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2000~2014)的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的2000~2010年旅游学科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000-2009年基于CSSCI关键词的科技查新文献分析 基于CNKI(2010―2015)的我国文献学学科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CSSCI的1981―2014年我国学科建设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基于CSSCI的国内公共安全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003-2009年我国开放存取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SSCI来源期刊 中美汇率利率互动效应研究:2000—2011 基于CSSCI数据库的国内媒体融合研究 2000~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实证研究 2000—2011年我国电子文件管理元数据研究综述 2000年~2011年我国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作者简介:钱爱兵(1978-),男,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杨欣(1992-),女,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本科生。

篇8

[关键词]高校 国学教育 价值及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032-02

我国大力推行新一轮的国学教育是从20世纪末开始的,不仅在各个层面的教育机构组织开展国学教育与国学学习,而且在民间也以各种形式出现了国学学习的组织。令人欣慰的是,当前在很多高校国学教育已经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进行讲授,开始有了专门的国学班,这为全面推行国学教育,让国学的精髓和精华更好地服务和影响新时代人民群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在高校开展国学教育的现实价值分析

第一,在高校开展国学教育能够加快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实现国际化和民族化。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个国家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不可避免地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教育大发展和大繁荣。当前在社会中对文化教育国际性和民族性共存的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更是加速推动了国学教育在高校的兴起和普及;社会各个层面开展国学教育足以看出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对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作为高等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也要实现在价值取向上更加符合新时展的方向,使之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符合国家社会对共鸣思想文化的现实需要。

第二,在高校开展国学教育能够有效推动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的实现。教育的本质应当促使每个人,尤其是青年人能够形成一种独立的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通过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不仅要做到学历高、收到的教育程度高,而且要十分重视与之相适应的高道德水平。高校推行国学教育,能够充分地吸收和借鉴国学教育的精华,提升广大师生员工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与自身所受到的教育层次相适应的道德水平;对于高校而言,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因为即使培养的学生懂得再多的理论知识、有再高的学术造诣,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过关,也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教育。我国国学教育中有着重视教师师德价值的重要元素,有着倡导社会人伦价值的重要元素,因此,对于高校师生群体来讲,受到过高层次的教育,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应能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到吸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更加完善自身的人生价值、学识修养等,更好地推动广大师生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有机统一。

第三,在高校开展国学教育有助于高校建立系统、全面的学科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高校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学生形成良好人性品格、梳理高尚思想道德情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学科体系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始国学课程,能够使高校更好地实现双重性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国学教育中的一些优秀思想和优秀的教育家的作品至今依然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所提倡的教育理念对今天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重新学习和审视国学中的这些精华、经典,对于健全高校学科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高校开展国学教育的现实途径分析

第一,高校开展国学教育要向广大师生明确国学教育并不是复古主义,要全面加强对国学经典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思想文化领域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高校开展国学教育,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经典文明进行复兴和重新学习的重要机会;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优秀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讲依然具有十分可行的借鉴意义。高校开展国学,要向广大师生明确,这并不是对国学的复起,更不是搞所谓的复古主义,更不是什么文化运动,而是通过借鉴我国传统思想中的精华去唤起广大教职员工重新审视经济社会飞快发展下的人们的思想道德发展现状,提高学生知荣辱的道德观,懂得物质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礼仪礼貌的重要性,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这些国学精华树立起一种既能传承优秀文化思想,又能具有与时代特征相吻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高校推行国学教育必须要解决广大师生的思想问题,引导广大师生明确国学教育并不是复古主义,而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认识国学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高校开展国学教育需要高校将国学课程以理论素质教育课的形式予以明确,不能走过场,搞形式。在高校开展国学教育,必须要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决不能将国学教育作为一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形式主义,要真正认识到国学教育在高校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性,要作为一项严谨的教学任务予以扎实开展,确保有实效。这就需要高校非常有必要将国学课程以理论素质教育课的形式予以明确,同其他理论课程一样,把国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中。对于国学教育来讲,只凭一场、两场报告是难以做到有实效的,通过课程这种载体,有助于将国学教育落实到实处。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高校开设国学教育课程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我们不否认国学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但是高校开设国学教育课程要做到与普通课程不冲突、不额外增加学生负担,在方式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以这种形式开设的国学课程重点向学生传授一些我国传统的经典国学知识,为学生国学思想意识的形成奠定必要的基础;可以通过学科交叉或渗透的形式开设,这种形式开设的国学课程可以在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一些学生深入地学习和掌握;再有一种形式就是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来开设。通过在校园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实施一些以国学思想为主题的活动,以烘托在校园形成学国学的良好氛围。在高校实施国学教育,开设课程是必须要予以重视的,但是同时在步骤上要注意循序渐进,既要做到充分照顾学生的现实感受,还要照顾到学生的选择和吸收,结合高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学教育课程。

第三,高校开展国学教育必须要有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对于在高校进行国学教育,教师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都比较高。因此,高校既然开设国学教育,就要尽最大限度保证其开始的效果,要高度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高素质教师队伍去提升国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由于国学博大精深,浓缩我国几千年来的优秀思想精华,国学自身具有的这些特征对讲解的教师提出了现实挑战,需要教师具有渊博浩瀚的知识体系,有扎实过硬的古文功底,有生动讲解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将国学的精华和国学所具备的魅力通过语言形式进行惟妙惟肖的讲授,让听者明白,让学生理解。高校开设国学教育,一定要从自己现有的师资水平出发,并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驾驭国学教学的师资队伍。对于国学教师来讲,更要对高校开设国学教育价值和重要性予以高度重视,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注重自身知识的不断提升与更新,以更好地满足高校对开设国学教育的需要,满足广大学生对于学习国学的现实需要。广大国学教学教师要在平时注重专业素质的提升外,还要积极探索国学讲授的新方法、新途径,不断掌握国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高校国学教育才不会走样。

三、结语

高校开展国学教育,能够有效推动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的实现,有助于高校建立系统全面的学科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加快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更好实现国际化和民族化。高校在推行国学教育过程中,要向广大师生明确国学教育并不是复古主义,要全面加强对国学经典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开展国学教育,能够充分提升新形势下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传统文化成为每个公民的精神文化底蕴,让中国文化精髓在新时代不断创新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彭筱青.国学教育在高师院校中的教育价值及实施构想[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2] 韩涛.从“孔子文化月”活动看高校如何开展国学经典教育[J].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9,(2).

[3] 况晓慢,司学红. 开展国学教育 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1).

[4] 桂锦峰. 浅析如何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 2012,(23).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教学目标;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228-01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教育的内容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比如高职院校中语文课程的开设。作为基础学科之一,语文课程具有提高学生精神素养,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独特教育意义,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传统高职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是让所有的学生按照统一的要求学习,这虽然保证了知识的同步灌输,但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毫无特点可言。我们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目标和呆板的教学模式,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社会发展培养与之适应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高素质人才。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学生情感的释放过程。语文教学目标作为高职语文教学的灵魂和方向,决定了教学的整个流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和反馈。同时,这一目标作为新课改的产物,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效果,体现新时代的特征。至于何为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争相探讨。

在确定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前,首先必须搞清楚语文学科的教学特殊性。所谓的教学是指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追求的是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而教育的对象是人,这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势必是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教师的上课过程既是实践教与学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体现着教师卓越的教学水平。高职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倾向于艺术性的表达,这正是语文课程特殊性的体现。此外,从教学内容来看,这一课程的特殊性也体现在学科内容的灵活、复杂、多变上。只有将教学目标具体化、细节化,实践于教学的每一个阶段,方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习动机与兴趣、学习情感与需要等相互联系,全方面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一般而言,语文课程大多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相互联系。一旦分开,就会前后不通,词不达意。因此,语文课程的学习必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从它的特殊性原则出发。

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实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途径。笔者认为,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作为基础性科目的语文学科,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文化修养、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因此,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也被各大高校接受并采纳,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这也正是高校语文教学灵活性与适应性的重要体现。此外,教材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2.利用国学教育促进学生品德修养的提高

国学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体现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对于如今的学生是很好的精神良药,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品德修养和个人素质。从孔孟之道到孺子百家,从春秋战国的诸多国仇家恨,到盛唐诸贤的纷纷忧国忧民,这些无不在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和国人浓烈的爱国情。这些都深深激励着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振兴而不懈奋斗。

3.铭记历史,将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学生的学习若只是关注所学知识本身,而忽视了伴随他们成长的历史背景,放弃了中国的传统教化,这显然是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也是违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的。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才算得上一个完备的人才。因此,如果缺乏深厚的历史经验,是很难开拓自己的眼界,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再者,身为中国人,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去了解本民族的历史,并将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自然成为了高职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通过优秀爱国篇章的讲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巩固学生对历史的深刻了解。可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感是高职语文教学的核心,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既是语文课程,又是历史课程,具有广泛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结束语: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语文课程的教学应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鼓励知识创新与个性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授课过程中,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高职语文课程正是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上都有积极的影响。

篇10

为贯彻党的*精神,落实总书记“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生动局面”的要求,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有关文件精神,确定开展*省学校国防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国防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的贯彻实施,促进我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一、参与对象及形式

大学1~2年级以军训、阅兵式、国防知识答卷为主;高中1~2年级以军训、电视大奖赛、国防知识答卷为主;初中1~3年级以电视大奖赛和国防知识答卷为主;小学1~6年级以国防知识答卷为主。

二、竞赛内容

本次国防知识竞赛活动统一以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推荐,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审定,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初中《国防教育》读本、高中《高级中学军事训练教材》、大学《大学生军事训练教程》为主要内容。以上图书由新华书店统一发行。

三、活动安排

(一)成立*省学校国防知识竞赛活动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可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或明确专门的机构,负责本市、本校竞赛活动的组织实施。

(三)竞赛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年*—*月)

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组织实施。

(1)下发通知,制定方案。做好国防知识竞赛的宣传发动工作,采取讲座、演讲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国防教育的积极性。

(2)组织好本市、本校的“国防知识大奖赛”(或其他形式的市级“国防知识抢答赛”)。有关省电视大奖赛总决赛事项另行通知。

第二阶段(20*年*月—*月)

由省学校国防知识竞赛活动组委会,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负责组织实施。

(1)大学组织军训、阅兵式。同时组织军事知识学习和国

防知识答卷工作。

(2)中学组织军训、电视大奖赛和国防知识答卷工作。(中学生电视大奖赛于20*年*月举行决赛,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3)小学组织军事知识学习、国防知识答卷工作。

(4)认真做好国防知识答卷的回收、评卷工作。

第三阶段(20*年*月)

为表彰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设优秀组织奖、先进学校奖、优秀校长奖、先进个人奖。优秀组织奖标准是:组织领导深入扎实,参加活动的学校和学生数量多、比例大,国防教育知识竞赛获奖数量多、奖项高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先进学校奖标准是:学校有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班组有国防兴趣小组,有经常性国防教育活动,有国防教育知识竞赛获奖者。优秀校长奖、先进个人奖主要是表彰在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

四、活动要求

(一)各市、各高校活动的实施方案,于20*年*月*日前报*省国防知识竞赛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二)各市、各高校活动情况总结及相关材料,于20*年*月*日前报*省国防知识竞赛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提高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活动应本着隆重、热烈、简朴、安全的原则,认真做好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确保本次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