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康档案范文

时间:2023-03-19 04:5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居民健康档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居民健康档案

篇1

1.继续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按照《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项目实施方案》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3年版)要求,免费向辖区群众提供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大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面,提高城市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大力推进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妇女和儿童的档案建设,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工作。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提高项目执行效能。

2.深入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做好2013-2014年项目实施总结,完善新周期项目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住院分娩补助与新农合政策衔接,优化叶酸发放管理模式。开展项目管理人员培训和项目督导,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项目执行能力。

贯彻两纲,全面推进妇幼保健事业健康发展

1.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响应国家医改政策,做好公立医院改革的调研工作。继续开展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做好2013年农村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专项及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沁阳市县级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省级复核工作。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契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适宜的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突出强基层,建机制,加强妇幼保健体系网底建设。

2.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管理。

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河南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修订完善相关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设。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将出生医学信息纳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统一规划建设,逐步实现联网管理。

3.继续推进妇幼安康工程。

围绕危害妇女儿童健康的重大疾病,推动和指导各地深入实施妇幼安康工程。开展《母婴保健法》执法督查活动。为保障妇女儿童生命和身体健康,规范终止妊娠与结扎手术,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妊娠行为,以确保母婴安全,提高产科质量。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保障母婴安全。探索、总结流动人口妇幼卫生服务模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全面改善妇幼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

4.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指导各地逐步建立以妇女儿童保健服务规范内容为蓝本,以服务居民个人为中心,兼顾管理与决策需求的信息平台。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

促进社区卫生工作深入开展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造建设进程,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服务功能。落实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数量和质量。

2.推进社区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总结交流各地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经验,加强分类指导,完善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模式。落实财政投入政策,完善补偿机制。落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核编定岗工作,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规范社区人员配置,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绩效工资制度。

规范、完善居民公共卫生档案

健康档案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以及所有的体检结果等,是一份连续而完整的记录。为了让我市人民能够逐步享受到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更好地贯彻落实2013年《河南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我们力求做好完整详细的的妇女和儿童健康档案记录,现将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制定了《城乡妇女、儿童健康档案实施方案》:包括服务目标、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要求、考核指标等方面内容:(1)服务目标。在沁阳市辖区内的妇女和儿童进行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同时我们分析健康档案实施管理的经验及成果,使健康档案的实施早日进入立体化;(2)服务对象。以户为单位,建立妇女、儿童档案;(3)服务内容。建立孕产妇和0-7岁儿童健康档案,要包括居民的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四个部分的相关记录。具体如下: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健康体检,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7岁的儿童、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记录。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以上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记录、会诊记录等。

结语

篇2

关键词:健康档案;健康教育; 意义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33-01

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动态测量和收集生命全过程的各种健康相关信息,满足个人健康管理需要建立的健康信息资源库,具体内容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既往疾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这项工作已经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展开,到2011年,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将达30%,城市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 50%[1],到2020 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健康档案制度。本文通过对咸宁各县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的探讨,从而为其他各县市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积极意义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在于增进基层医生与居民的沟通交流,促进基层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全面评价居民的健康问题,制定准确、合理、实用的卫生保健计划。

居民健康档案是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切入点,有利于各级卫生行 政部门掌握辖区居民健康状况,科学制定卫生政策,对于改善卫生服务公平性和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2]。这项举措将对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地卫生资源,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2咸宁各县市2011年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情况

近年来,咸宁市积极探索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努力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系统的整合,并推进健康管理由传统型向信息化发展。2009年4月7日国家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我市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正在迅速发展(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咸宁各县市的居民建档率均达到国家要求的建档标准(到2011年,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将达到30%,城市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而且崇阳县的建档率几近达到了95%。除通山外其它各县市的居民电子建档率也超过了50%。而各县市的居民建档情况又有所不同,并且在对各县市建档情况的督导检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制约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因素。

3目前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3.1建档前,建档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基层卫生机构排除的工作人员入村前未做好建档宣传工作,从而使得广大居民对国家惠民政策不理解[3]。对各项调查内容持有防备心理,不愿提供真实信息,从而影响基本信息的可信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3.2建档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3.2.1专业人才匮乏:一方面乡镇卫生医务人员文化层次较低,专业知识不够全面,严重缺乏全科医学知识,档案建立后不能够及时综合评估居民健康状况和进行健康指导。另外,乡镇医务人员数量不足,一个建档工作人员平均一年需完成 500~9 00 份个人档案,很难保证质量。另一方面缺少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很多乡镇医务人员计算机知识缺乏,无力承担乡镇信息化服务。

3.2.2档案建立无连续性。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 而服务对象则是庞大的居民群体。在这种情况下, 则还很难实现及时上门诊断、走访、动态存档和跟踪服务,档案建立后对个人产生的动态信息未进行及时补充,均以“死档”存放。另外,流动人口变化和社区常往人群增多造成档案建立更不易,管理没有连续性。

3.3建档后存在的一些难题。乡镇卫生院目前只注重建档工作,档案利用率极低。在病人就医时没有形成提档就医的工作流程,健康档案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居民到社区以外的医院看病,健康档案不可能让带走,导致其在其他医院的就诊情况无法记录,检查结果更是无法共享[4]。

4关于建好城乡居民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4.1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意识。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在进行档案建立工作前1-2周应到建档地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张贴或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画、悬挂大幅的宣传标语、展出图文茂的黑板报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滚动播放相关内的视频,还可以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积极宣传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

4.2加强人员培训,扩大服务队伍。做好基层卫生服务,人才是关键。当前基层卫生工作岗位的全科医师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所以必须加强全科医师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地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并结合本地区卫生工作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比如动员村卫生室、村委会人员等参与收集个人基本信息、通知体检或随访工作等,推动健康档案工作走向科学化轨道。

4.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方案,使健康档案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各级卫生和档案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确定工作目标,发挥专家技术指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动态管理和完善家庭与个人健康档案相结合。要完善健康档案,必须由全科医师或相关责任医生分片包干落实[5],进行动态的综合管理,并每年进行一次回访调查(上门、电话、门诊),及时记录更新个人健康档案。

4.4充分利用健康档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把健康档案用活,使其能最大限度为居民健康服务,因此要充分利用健康档案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做好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平台,对发现的健康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医疗康复等便捷有效的服务。

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义。只有在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寻决措施,随时补充工作中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包括人、财、物力的补充并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把我市的基本卫生服务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 ~ 2011 年)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09~2011年)

[3]孙丽萍. 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社会医学杂志, 2012,10(1):31-32

篇3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上马街道居民免费提供公平、有效、安全、方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主要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共包括10项内容: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

三、主要职责

(一)街道办事处职责

研究制定街道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议,督促各社区协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职责

为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主体,在区卫生局的指导下,负责贯彻落实10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辖区内全体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主动上门服务以及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团队,配备专责人员,提供设施设备,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实行信息化管理,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管理、随访、干预工作。

(三)各社区职责

配备专职人员,协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团队积极做好对社区居民的宣传发动及引导入户组织工作,使社区居民人人知晓、积极参与,全程配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站,保质保量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

四、项目进度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8月上旬)

街道组织召开各社区动员会,下发实施方案,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工作站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积极与各社区居委会沟通、联系,各社区居委会要全力配合,做好社区居民的宣传、告知工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团队的入户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工作站在街道办事处和区卫生局的指导下,各社区积极配合,对25个社区全体居民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三)项目自查补漏阶段(年10月下旬)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紧密结合实际,指导各社区卫生室工作人员及时查找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未接受服务的人员,由社区负责通知未接受服务的人员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应该享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四)完善阶段(年11月)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整个项目进行分类、总结,提出街道居民相应疾病谱及干预措施并进行电子系统化管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认真推进实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健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工作站要认真对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逐项抓好落实。各社区要安排专人负责,积极协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工作站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篇4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和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优先和重要的标志之一。居民健康档案存储了居民生命过程中健康、疾病和医疗保健信息,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疾病预防、保健机构提供第一手资料,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及其变化和趋势,做出正确的社区诊断,提供有效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开展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防治管理工作。对居民而言,有助于确立医患间的契约关系,提供实时的个性化的健康服务,有助于规范医患行为、确保正常亲和的医患关系,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的保健服务。

居民纸质健康档案的优、缺点

优点:①具有时间痕迹的确定性,预防涂改更换,可鉴别档案的真伪,可作为法律的有效证据;②书写、显示方便,不受太多客观条件限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③具有更强的视觉认知感。

缺点:①纸质的书写往往字易出现错漏,造成档案记录信息偏失和错误,导致依据档案的工作麻烦不断;②纸质档案容易吸潮湿,易发生霉变,还容易被鼠咬和虫蛀,因此不能耐久保存;③纸质档案占用空间较大,增加了管理成本;④纸质档案查找、记录麻烦,容易变成名存实亡的死档案;⑤手写的档案不能备份,还容易丢失;⑥纸质不便于归类、统计、报表;⑦手书档案记录缺乏必要的规范和完整性,有很大的随意性。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优、缺点

优点:①微机键字,使字迹整齐划一,不易造成文档字句错漏。②电子档案可多次备份,不易丢失;③档案查找、记录非常方便,节省时间和人力;④信息存储在微机内,不占用更多的空间;⑤档案持久完好,不损坏;⑥便于归类、统计、报表;⑦建档有统一格式和提示,记录规范和完整。

缺点:①时间痕迹的确定性较差,如果没有独立的第三方对档案存储锁定,很难避免档案涂改或更换,因此一般不具有鉴别档案真伪的效用,不作为法律的有效证据。②书写、显示不方便,受到微机和网络条件的限制,还缺乏普遍的适用性。

篇5

1认清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性

1.1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医生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患病史、过敏史和遗传史等情况,才能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出现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给予及时的救治。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个人和家庭的健康状况及相关的危险因素, 为社区医生及转诊医院医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1.2为广大居民节省诊断费用

由于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个人和家庭的健康状况, 以及病人所有的治疗过程中检查结果, 病人进行再治疗时部分结果可以作为治疗的依据, 避免重复检查。特别是病人转诊过程中, 医院可以以原医疗单位的诊治结果为依据, 减少检查项目, 节省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

1.3为社区卫生事业资金投入提供信息基础

医疗机构通过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疾病分类和综合研究,了解社区患病人群的特点,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调整医疗保险对社区预防保健的投入,促使医疗卫生服务从单纯治病逐步走向社区家庭的预防保健,降低医药费用。

1.4为探索掌握疾病控制规律提供研究数据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有效积累和统计分析,有利于社区医生分析掌握居民中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变异情况等流行病学特征,便于诊断和处理早期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总结和发现规律性疾病,有效做好社区疾病控制工作。

2突出健康档案内容的完整性

2.1社区健康档案

主要包括社区基本资料:如社区环境、经济情况;社区卫生资源及卫生服务情况,如辖区内卫生服务机构的种类、数量、位置及其门诊、转诊、住院数统计等;居民健康状况,如人口数量、性别、年龄、职业构成、社区疾病谱等人口学资料。

2.2家庭健康档案

主要包括家庭基本资料:家系图,即用以表示家庭结构、各成员健康状况的以固定符号表示的图形资料;家庭卫生保健情况,即记录家庭环境的卫生状况、居住条件、生活起居方式等;家庭评估资料,包括对家庭结构、功能等的评价;家庭主要问题描述等。

2.3个人健康档案

它是社区卫生服务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档案,是社区医疗工作的主要信息及工作基础。其内容包括居民个人基本信息、健康问题记录、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特殊检查记录、会诊和转诊记录等。个人健康档案又分为四类:普通健康档案、妇女健康档案、儿童健康档案和老年人健康档案。普通健康档案的内容包括个人健康基本状况, 如婚否、血型等, 还包括体检记录、手术史等;妇女健康档案还包括妇科检查及治疗和妇女保健;儿童健康档案包括儿童的基本资料、生病儿童的管理和儿童体检;老年健康档案主要记录老人的患病史、过敏史、遗传史和定期的身体检查表等。

3提高健康档案管理的科学性

3.1数据更新经常化

动态管理可以及时反映每一时间段居民的康复状况及追踪、随访的结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条线的预防保健服务过程采集临床资料,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门诊和病房要通过“医生工作站”将每天发生的病人诊疗记录等信息录入健康档案,最大限度地保证健康档案信息的动态化管理。

3.2信息管理网络化

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医疗卫生的需求,社区卫生部门应加强信息工程的软硬件建设, 尤其是加强互联网络建设, 配备相应的设备, 对区域内的居民健康档案实行“电子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家庭监控和网络信息传输的巨大作用, 应以网络形式构建社区监控档案管理系统对家庭成员进行监控。还可利用计算机通信监护设备, 将被监护人的数据, 如心电图、血压等,通过网络传给社区卫生服务站, 以便监护人员进行实时观察, 从而达到远程监护的效果。

3.3管理人员专业化

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人才是关键。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 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而且普遍缺乏计算机应用知识, 难以承担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以及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任。因此, 必须加强对社区卫生工作者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尤其应加强计算机网络化知识的培训, 使之能更好地完善居民健康档案。

篇6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也有很大改善。但是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居住环境方面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农村,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地方,发展比较落后,村民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一旦生病,就不得不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农村居民的健康得不到保障。2009年,我国启动了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全国各地都开始逐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开始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惠民作用

健康档案是指与个体健康有关的更广义的信息资料,包括个体的疾病治疗记录、生活方式记录、体力活动状况、营养健康状况、工作行为等。当前,居民健康档案逐渐与临床信息一体化,这有助于医生对居民健康进行持续服务,上门服务的医疗服务模式也可以实现,疾病的控制和治疗也得到保障。然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还有很多地方不同于城镇居民健康管理,这一工作在农村的开展遇到了很多问题。

三、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居民建档意识薄弱

由于农村特殊的环境条件,大多数村民都没有很好的健康意识,不能跟上党和国家的政策。为此,农村医疗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村民看病就医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能有效的保障村民的健康,也是针对看病难问题提出的很好的措施。但是,由于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建档的意识不强,村民对此没有重视,给建档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二)健康档案不真实不完善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是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实施的,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资料是医院对于村民患病、看病、治病整个医疗过程的记录。虽然建立健康档案的有关工作人员或走访,或宣传,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但事实上该档案很多都仅仅是村民的一般资料,并没有完整的关于村民患病及整个治疗过程,定期和不定期健康检查记录则更是少。这样即使建立了健康档案,也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村民的健康状况,失去了真实性。

(三)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中的隐私问题

健康档案信息具有特殊性,这主要表现在健康档案中记录着特定的人的成长过程中所有的健康信息,这就可能涉及到录档人的既往病史,特别是涉及特殊疾病比如艾滋病、传染病、精神病等很敏感的疾病,对于患者而言,这些信息是很私密的,而当健康档案资源共享后,这就很可能泄露患者的隐私,对其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四)补助费用落实不到位

对于健康档案工作的实施,政府每年都有不小的拨款,但是由于被有些部门层层截留和挪用,真正能落实到建档工作实处的却是一小部分,这样的情况使得建档工作不能有质有量的完成,只是徒有虚名而没有落实好。

四、完善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对策

(一)加大宣传建档的重要性,增强村民健康意识

由于农村居民没有认识到建档的重要性,导致了建档工作很难开展,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健康档案的服务理念进行宣传,调动村民积极性,让村民主动投入到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去,安排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人来建立和管理村民健康档案,这样就能改变之前坐等村民上门求医、被动治疗的服务模式,对村民的健康有很好的管理。

(二)保证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为了把建立农村健康档案管理的工作落实好,要全面地掌握村民健康状况,摸索农村居民常患疾病的规律,找到影响村民健康的因素,保障村民的身体健康。相关采集信息的工作人员应该深入地了解村民的健康状况,认真审核、严格把关,不遗漏重要的信息,保证其真实可靠性,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样,村民健康档案资料才不失真实,才能保证和提高村民健康档案的质量。

(三)建立全面的信息平台

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目的在于很好的了解村民的健康信息,从而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2]对于健康信息的资源共享,建档部门还要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来开发存储健康信息资源的平台,设计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录入数据、以及平台维护等等。这样,就能够通过信息平台很方便的进行数据的录入、导出以及更新。对于导出的数据,则可以与统计相关软件进行交互使用,这样就能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

(四)及时更新农村居民健康信息

由于信息是一直变化的,农村居民的身体状况也是一直在改变的,及时而又动态地掌握居民健康资料才能及时地处理和控制病情。因此,要求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注意信息的时间效应,努力做好及时更新健康数据信息。

(五)确保健康档案管理的安全保密性

当下,很多健康档案管理的隐私性并没有很好的保障,机构工作人员由于管理不慎或有其它目的,泄露了居民健康的信息,这对档案归属人造成了伤害。这就要求管理健康档案数据的人员要认真负责,要把健康档案用到实处。此外,还要确保信息平台的安全性、网络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这样就能保证居民的信息安全。

(六)加大行政监察力度,强化考核和问责机制

对于健康档案建立的费用问题,有关行政部门应当监督,切不可让建档费用被挪用和截留。这是落实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五、结论

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又意义重大的工作。对于解决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有实质性的帮助,有了健康档案,就能对患者进行全程观察和治疗,这对于很多慢性疾病的控制显得尤其重要,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针对建档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政府、社会、村民以及建档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去解决和克服。

参考文献:

[1]张开金、荆瑞巍、李森等.居民健康档案软件开发与应用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0,(5):371-374

篇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普及率的迅速提高,电子健康档案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要做好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网络建设是基础。规划和设计好基础网络方案是项目成功的首要工作。

2系统简介

市级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采用三层(多层)架构的设计原则,整个系统数据层和应用层的分离。采用B/S/S模式和C/S/S模式相结合的总体架构。系统采用多个应用系统共享硬件资源的基本架构。建立本辖区的数据中心,与本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系统互联,采集并存储居民健康信息;县级以下卫生机构,如妇幼保健院(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统一接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系统软件采用B/S模式,直接部署在市数据中心,基层工作站直接用浏览器登录访问;市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最高权限对全市的健康档案数据进行管理。数据中心采集与汇总全市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并实现居民在全市医疗机构接受医疗卫生服务时能共享健康档案信息。数据中心平台服务总线预留与其他系统(如:社会保障卡系统、妇幼保健服务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等)接口。

3系统承载网络的建设方案

3.1政务外网承载方案

市级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采用政务外网进行承载,系统后台主要部署在市政务数据中心,市卫生局实现政务外网横向接入,实现系统访问。基于政务外网承载,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数据中心(以下如无特指,“数据中心”是指“市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数据中心”,不是指“市政务数据中心”)及医疗机构之间的网络拓扑如图2:数据中心接入电子政务外网MPLSVPN卫生专网,配备一台防火墙作为政务外网接入安全防护设备。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直接依托政务外网互联网接入区对外提供公众查询与信息服务,配备一台网闸用于政务外网公用网络区与互联网接入区的安全隔离,保障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应用安全。网络带宽方面,市属医院采用10M带宽接入数据中心;县级综合性医院采用4M接入市数据中心;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条件的采用2M线路与数据中心连接,或通过ADSL线路与最近的政务外网拨号网关连接,再接入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出口采用政务外网的互联网出口链路。在同城异地备份系统中,市行政服务中心主机房与市委市政府大院备机房线路采用裸光纤线路,实现主机房的数据备份到同城异地机房。

3.2网络IP规划方案

网络IP地址规划主要依据省卫生厅分配的各接入单位连入全省卫生专网的IP地址,主要为各接入单位、各接入医院、乡镇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前置、边界设备专用;此次各医院内网地址规划不涉及,各医院内部IP地址可使用保留地址192.168.XXX.XXX,或172.16.XXX.XXX,但这些地址不能与卫生专网直接发生通讯,必须通过防火墙等网关设备实现地址转换(NAT)后能访问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及福建省卫生专网。(1)数据中心IP地址规划数据中心等直属机构卫生网IP由省厅统一规划,共计为1个C类网段,最多可用主机数为254,充分满足数据中心建设需求。

3.3接入技术方案说明

各医疗机构采用一条政务外网横向接入线路实现与数据中心的连接。

4结束语

篇8

在医院领导及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顺利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在此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触及到地知识,使我受益终生。所以必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努力工作,认真学习。

  具体工作成绩如下几点:

一、参加下乡65岁老年人免费体检工作,完成体检表的汇总、完善、回执等各项工作,服务人群达到了1586人。

二、上报国家疾控网死亡报表,已经上报157人,办理医学死亡证明书27人次。

三、目前全镇建档人数达到了27733人,常住人群21067人,流动人群6125余人,暂住人口650余人,系统修改和调整人数达到了4720人,清理出死档357余人,新建立档案410人,迁出、迁入户籍人数为220,申请迁入18人,失踪人数为:2人。

四、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始终保持虚心好学的态度对待业务知识的学习。平时,多看、多问、多想,,此外,认真参加各类培训和工作例会,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掌握了更多业务知识。在生活上发扬了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尊老爱幼、真诚待人,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使自己业务水平有所提高,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

虽然完善了一大部分的档案,信息更新工作也取得长足的变化,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系统信息还有部份不完善的缺项,还有完善的空间。以及部份人员还未建立档案,非管理人群的信息整理工作还需要加大力度,还需进一步补充完善。

篇9

【关键词】健康档案;社区居民;管理方式;信息化

健康档案能够客观记录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体现着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同时,居民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医时,医生也可以根据健康档案,了解居民既往病史或者疾病爆发高危因素,更为科学地为居民进行诊治。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大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视力度,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创新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国居民医疗服务体系,提升疾病预防的有效性。

一、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社区居民众多,受到居民素质、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开展难度大,首先,社区居民的流动性较大,收集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较为困难。其次,社区居民对于健康档案存在一定的误解,不愿意配合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两种问题:

(一)居民自身管理健康档案的意识有待提升。近年来,虽然居民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但对于健康档案仍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档案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导致出现居民健康档案不完整的问题,同时,部分年老的居民没有树立健康管理意识,认为疾病没有发作时就是身体健康,等到疾病真正发作时,又为时晚矣。此外,对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大多数居民持怀疑态度,甚至部分居民觉得这是变相的挣钱手段,通常不配合社区医疗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难度。

(二)居民健康档案质量有待提升。居民健康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直接决定着档案的价值,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质量问题:一是重点居民的健康档案不完整,虽然大多数居民的基本情况信息是真实的,但部分慢性疾病居民的健康档案缺乏基本的病情进展记载,如血压值记录不准确等。二是居民联系方式不准确,部分居民不愿意为社区提供联系方式,增加了社区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加强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途径

加强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需要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从根本上转变对健康档案的态度,不断引进先进健康档案管理理念与方式,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

(一)动态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保障档案的真实性。动态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是科学管理档案的重要途径,首先,健康档案应包括居民的历史门诊病历、体检报告,工作人员应在全面收集居民健康档案的前提下,按照对应的分类方式,通过电脑录入、复制、扫描等方式,将档案分类存放。其次,汇总居民健康档案后进行比对,动态了解居民整体身体素质与高发疾病,结合社区居民的体检报告,找出高危发病因素,为居民提供针对性预防措施。最后,可以为居民建立电子形式的健康档案,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就可以直接使用健康档案,确保疾病诊断的真实性,降低疾病诊断的困难度。

(二)完善健康档案管理机制,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主要为了解居民健康状况,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健康档案管理机制,一是根据社区医疗机构发展现状,整合医疗资源,为每一位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要求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做好备份工作,并科学保存档案文件。二是创建居民档案管理制度,按照制度划分管理过程的责任,将收集、存档、管理档案的责任明确到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与个人,保障健康档案能够及时被利用。同时当社区居民就诊后,相关工作人员应及时更新档案,防止档案的缺失。

(三)智能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高档案的价值。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健康n案管理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形式相比,电子档案管理的优势更为突出。首先,电子档案管理的信息存储量大,能够更好地保障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医疗人员也可以更加快捷地调取资料,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其次,信息检索更加方便,通过表格等方式存储档案,医疗人员可借助电脑的搜索功能,迅速找到患者基本信息,进而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最后,通过网络智能管理平台,医疗人员可实时查阅患者信息,打破空间等多方面的限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医疗机构也可借助健康档案疾病预防信息,及时防范传染性疾病,为居民创建更好的生活环境。

(四)保护居民健康档案隐私,赢取居民整体信任。部分居民不信任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是因为其基本信息或者疾病信息被泄露,甚至还存在谈论居民疾病的情况,在管理居民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应加强档案的保密性。患者的治病信息、保健信息都应具备保密性,在没有得到患者允许的情况下,不得将信息透露给其他人。工作人员应将保密性原则贯彻在管理环节中,更好地赢取居民信任,保障医疗机构的权威性,进而提升健康档案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科学帮助居民预防疾病,应合理加大对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工作人员应通过完善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提升档案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等途径,保障健康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更新居民健康档案,提高档案的价值性,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应重视保护居民的隐私,树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权威,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洪忻,王琛琛,秦真真等.基于本土化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对南京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6,10(3):177-182.

[2]张洁,项莹.杭州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使用障碍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4):311-314.

篇10

建立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跟踪城乡社区居民健康状况,是促进城乡社区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抓手。全国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008 年全国慢性病总病例数达到 2.6 个亿。专家预测到2020 年,慢性病死亡比例将上升到 85%[1]。实践证明,有效的健康服务管理是降低慢性病死亡率和国家医药费支出的有效手段,是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的参考依据。为推进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卫生部制定了工作目标,到 2011 年底,居民建档率农村要达到 30%,城市要达到 50%。到2020 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2]。就此,卫生部出台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服务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标准》等一系列制度规范,推动了健康档案工作深入发展。为进一步了解我省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研究其管理水平,促进其健康发展,2012年初,笔者随辽宁省卫生厅组织的调研组,深入辽宁省的沈阳、大连、鞍山和盘锦四个城市,即我省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医改的试点城市,每个城市抽取四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情况调研。

二、我省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现状与水平

根据 2011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辽宁省总人口 43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占 62.10%;乡村人口占 37.90%[3]。调研的 4个城市中,共有社区卫生服务站 228 个,乡镇卫生院 320 个,分别占全省 53.8%和 32.9%。

1.取得的成绩

(1)建档率较高。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到 2011 年底,上述四个城市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达 60.21%,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居民的建档率为 30.03%。沈阳市 118 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健康调查”任务,96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入户为每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其中,于洪区陵西卫生服务站,在全社区 64983 人口中开展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他们通过义诊、入户走访、门诊、住院患者信息记录、孕妇产前检查、儿童体检、预防接种等多种途径,在街道、派出所、防保站等部门协助下,建立健康档案 61146 份,建档率达94.1%;其中,高血压人数 11400,建档率 31.7%;糖尿病人数 3409,建档率 56.38%;残疾人数 642,建档率 98.13%。

(2)内容丰富。居民健康档案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接诊记录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等组成[4]。个人基本信息除了有居民个人血压、血糖、身高、体重等信息外,还有既往病史、遗传病史、生活习惯(抽烟、喝酒)、家庭成员等记录。对 18 岁以上的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以及残疾人、孕产妇、儿童等有特殊的健康档案。还有卫生服务站人员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居民合理用药指导记录,有为孩子预防接种、孕产妇定期检查提醒记录。

(3)分类管理。健康档案分为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和医疗服务等档案。这些卫生服务站将若干份健康档案进行有机的分类,管理规范。其中,儿童保健档案含有出生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体检、体弱儿童管理等;妇女保健档案含有婚前保健服务、妇女病普查、孕产期保健服务、产前筛查等;疾病控制档案含有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综合防治、职业病报告等;疾病管理档案含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肿瘤、精神病等管理记录;医疗服务档案含有门诊及住院的诊断与治疗、健康体检资料等。

(4)有数据分析。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四个不同城市的 16 家卫生服务站都有资料分析记录。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2009 年至 2010 年 13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 1—6 岁儿童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平均接种率达 90%以上,达到规定要求。其中,兴隆台区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资料分析详细,即 2009 年至2010 年妇科病资料统计显示,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占妇科患病例数78.67%,宫颈类感染占 65.43%,外阴阴道炎占 25.65%,盆腔炎性疾病占 9.26%,妇科恶性肿瘤检出率为 1.98/10 万,子宫脱垂率为1.85%。疾病管理资料分析,高血压病发病率为 27.13%,糖尿病发病率为 5.64%,恶性肿瘤发病率为 0.95%。

2.建档质量与水平

目前我省相当地区质量差、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质量不高。目前,城乡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卫生站人员上门建档与体检,这种形式采取的机会并不多。我们调研组随卫生站人员走访了一栋居民楼。这 12 户居民中只有 3 户人家“放行”,另 9 户不是家中无人应答,就是拒之门外,有的还冷言相对。二是坐等上门形式建档,即依托居民到卫生服务站就诊时建立健康档案,但由于居民就医愿意到大医院,也造成卫生服务站档案覆盖率较低。三是借助大专院校学生寒暑假上门建档,学生未经专门培训,也是影响档案质量的因素[4]。

(2)不能共享。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居民健康档案只是一次性输入,成为只能反映当时社区居民健康状况的“死档”,资料并不能及时更新与添加,对慢性疾病的追踪、随访,甚至居民个人进行的体检以及住院治疗等所产生的数据不能及时输入。与公安、街道、计生、民政等部门的软件互不兼容,服务站与居民家庭、服务站之间、服务站与大医院之间没有联网,不能达到资源共享。

(3)利用率低。各种不同版本的居民健康档案,特别是各自为政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不但维护费用高,而且利用率低。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将高血压疾病管理软件设计成动态管理,专门聘用人员将社区医师追踪、随访的资料添加到该软件中,而对这项管理的社区医生既不会使用该软件,也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化软件去分析病情,仅仅作为一种摆设供上级领导视察与观摩,使管理与实际相脱离。

三、原因分析

造成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质量不高,不能共享,利用率低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不能双向交流。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仅着眼于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的管理,不能与 Internet 融为一体。健康档案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互相隔离,只能进行有限的调查和被调查,居民由于得不到有价值的健康卫生信息和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而失去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2.信息成为孤岛。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费尽千辛万苦,走访入户进行档案信息采集,将这庞大数据输入和整理,才形成居民的健康档案。而未与当地大医院的医疗信息系统或体检信息系统相嵌,居民看病或体检信息收集不到,造成动态管理虚设的尴尬局面。没有让居民的健康档案“活”起来,更没有使健康档案发挥保证居民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健康护理、推进病人康复的作用。

3.经费不到位。卫生部明文规定,2010 年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 15 元的标准进行专项补助,且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要求在每年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开始之前预拨当年经费的 70%。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县区直到 2011 年 1 月才预拨了 2010 年经费的30%。就是这 30%中也有部分变成了乡镇一级的督导检查伙食费和劳务费。

4.保密性不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包括遗传病史、既往病史等个人隐私。但目前好多卫生服务站对居民健康档案的保密做得不够,健康档案不密封保存,结果查询系统也不锁定,没有这方面的规章制度,任何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时查阅,造成居民隐私外露。

四、改进建议

要想扎扎实实地作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就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提高全民健康档案意识。通过宣传使居民认识到健康档案对其健康的重要性和依从性,使之积极配合卫生服务站搞好立档工作,并及时把自身体检资料、到医院就医信息反馈给卫生站医务人员。还要提高各级领导对居民健康档案的意识,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居民健康档案潜在价值,健康档案是制定卫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2.增加政府投入。为保证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一是对居民健康体检费用的补助,可结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给予一定补助。二是对卫生站健康档案工作人员补助,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三是要在设备上加大投入,要将卫生站信息化管理纳入发展规划中,依托大医院 HlS系统,建立全面、动态、对接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网络。

3.培养高素质人才。要高度重视健康档案人员的培养,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管理制度进行培训,要进行信息学和计算机等知识培训,使其提高管理能力;二是对人员进行医学知识的培训,或到高等医学院校进修,提高其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三是引进相关高校毕业生来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