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查询范文
时间:2023-03-16 14:0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档案查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或是网上查找母校档案馆的联系方式,电话或是email联系相关负责人查询。
3、通过大学档案馆查询,没有留在母校,也可以查到当初毕业时的档案去向。
4、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档案基本有六大流向。
5、继续在本校读研读博深造的,档案留校。
6、已签约单位有档案接受权的,档案转到工作单位。
7、已签约单位没有档案接收权的,档案转到工作单位所在地的市县级人才市场。
篇2
关键词: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行贿行为;廉洁准入
近年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作为检察机关运用信息技术预防贿赂犯罪的重要创举得到迅速发展,已经在预防贿赂犯罪、促进社会诚信和市场准入管理,推动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社会单位和个人的极大认可,成为检察机关的一项品牌业务。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把握,采取得力措施把这项工作不断完善起来。
一、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实施情况
最高人民检察院自2006年开始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面向社会受理查询,经过三年的探索,在2009年取消了原来录入和查询范围的限制,由原来的建设、金融、医药卫生、教育、政府采购五个领域扩大到所有领域。2011年7月,高检院正式成立行贿档案犯罪档案查询管理中心,11月实行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全国联网,查询的权限也由市一级院下放到基层院,查询数量呈几何级数上升。2011年全国检察机关向社会提供查询68万余次。2012年截止到10月份,黄埔区检察院共接受查询申请1523次,发现行贿犯罪记录2人次。今年查询总数是去年查询总数的49倍,其中广东火电物资供应公司、区水务局等单位在黄埔区检察院预防部门的推广及建议下,在工程建设及采购领域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进行廉洁准入管理,向黄埔区检察院提交批量查询申请,占2012年度查询总量的93%。
目前,所使用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里面的数据仍以经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被法院生效判决确认构成行贿罪的录入为主,在2012年初,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下发了关于做好行贿犯罪档案信息录入的通知,要求将1997年以来的行贿犯罪、受贿犯罪、受贿行为、行贿行为信息录入系统,目前各基层院正着手补录。但由于人手有限,各基层院补录进度并不理想,一定影响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的运用。该系统还有利用自身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功能,但基层院目前可用数据只局限于本级院,数据的实用性和代表性并不强,黄埔区人民检察院对此功能的利用率并不高。
二、运作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一)行贿犯罪档案录入阶段
1、可供录入信息资料不全
(1)行贿受贿行为信息不全。目前,录入行贿犯罪档案数据库的是以法院判决内容为主的信息。构成行贿受贿犯罪信息收集录入较为方便、齐全。而行贿受贿行为档案的信息录入,除了检察机关作撤案或不处理的,还有一部分行贿行为是在人民法院裁判认定的受贿犯罪对应的行贿行为。而在判决书中,对这类行贿行为人多数会以“另案处理”一带而过,难以全面掌握,如果要录入相关信息,将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去翻看案卷。
(2)法律文书的信息与查询系统录入内容有差距。不管是行贿犯罪还是行贿行为的信息录入,相关法律文书上关于行贿人、行贿单位的基本情况信息,比对查询系统及工作规定所要求录入的如机构代码、注册地等内容仍有缺漏,难以全面发挥系统查询及管理功能。
2、各信息系统平台不兼容,重复录入导致资源浪费
(1)检察机关内部系统不兼容。检察机关内部使用的检察机关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每个业务部门只能查看各自的数据,无法共享其他业务部门的数据。甚至同一部门的不同数据库也无法实现共享。就预防部门而言,尽管各系统所依赖的基础数据均为职务犯罪,但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数据也无法实现共享。
(2)检察机关与其他职能部门信息资源无法联网共享。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及黄埔区人民法院的官方网站对生效裁决文书公布情况看,几乎没有职务犯罪裁决文书的公布,因此,检察机关即无法通过查阅网上公开的信息来进行便捷录入,也无法与法院共享职务犯罪信息平台。
因此,各系统均需单独人工录入,对法院判决的简单重复录入,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3、信息录入的滞后性。检察机关应在贿赂犯罪生效判决作出后及时录入系统。目前一般都是由公诉部门收到法院送达的生效判决书后再交由预防部门,基层预防部门难以实时掌握案件的裁决情况。因此,在案件录入上广泛存在延时情形。行贿受贿案件从立案侦查到生效判决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到判决生效后才录入信息,明显缺乏时效性。因此有可能出现行贿人已经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但因法院尚未裁决故查不到行贿记录,其得以继续参与相关招标活动①。
(二)查询申请的受理和审核、查询阶段
1、申请主体资格界定不明确
(1)申请查询者的资格问题。工作规定只规范了申请需提交的申请书和身份材料,对于前来查询的个人和单位的资格,并未予以明确规定,难免出现检察机关随意审批或材料审核不严的情况,因此有些地方出现了部分单位个人通过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谋取利益等现象。
(2)受理查询检察机关的不确定性。虽然目前查询系统已实行全国联网,对于查询单位的注册地或个人户籍地是否在查询检察机关所在地,各地也有不一样的做法,要不就是因为地域的限制而给查询单位或个人带来不便,要不就是同一个招标项目,同一个项目负责人在全国各地都有查询记录,导致查询数据的统计有重复部分、精确度不高。
2、查询范围选项规范不明
(1)查询所属行业领域的选择规范不明。由于公司的经营范围并不单一、行业隶属定性标准主观性强等原因,如果是异地查询的话,录入信息地的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对行业领域或单位性质的判断与查询地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的判断,难免会出现差异,容易给行贿者漏网机会。
(2)查询判决时间范围的选择规范不明。现有机制对投标人“自证清白”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资料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段规范,因此,有些查询单位要求查询近5年内的档案记录,有些更是从申请单位注册工商执照的年月开始查询。由于缺乏行贿犯罪档案的“退出机制”,有些申请单位或个人为了避开不良记录,有意避开有行贿犯罪档案记录的判决时间年月。
3、对外提供查询的内容有限。尽管目前查询系统正在丰富数据量,但对外提供的查询范围仅限法院作出终审裁判认定为行贿犯罪的案件,查询系统也录入了部分行贿受贿行为信息,由于这部分信息比较敏感、复杂,仅接受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上级检察机关的查询,还不能全面公开接受社会单位和个人的查询,或者只用于检察机关调研分析、领导决策等事宜。
4、告知函内容不规范。目前很多企业都是按照招标方的要求,向检察机关申请查询自身无行贿犯罪记录。因此在现有“查询结果告知函”模板中,抬头收文单位和正文内容的被查询单位均为同一个。但企业通常需将“告知函”随标书提交至招标单位,在招标单位未明确要求提交“告知函”原件或无法审核确定查询用途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告知函”被复印后重复使用甚至做假,不利于保证检察机关出具法律文书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另外,“告知函” 目前只是单纯的查询结果告知,对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单位或者个人没有预警提示,降低了查询机制的威慑效应和限制准入资格的功能。
5、查询的形式比较单一。目前的形式就是当面接受查询申请,然后当面送达查询结果。这种单一的形式容易受制于工作安排的冲突。按照基层院的实际情况,预防部门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从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因此在外从事其他工作时,往往会让上门申请查询的单位或个人无法递交申请,给申请人带来不便。
(三)查询结果处置、运用阶段
1、告知函的刚性不足。目前检察机关只是提供行贿犯罪的查询业务,不干预、不参与对有行贿犯罪档案记录的单位或者个人的具体处置。也就是说处不处置,如何处置,检察机关只具有建议权而不具备命令权,告知函没有刚力,只能作为一种评判参考,不能直接引发任何资格罚的后果。这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地方、部门、单位对提供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视而不见的情况,使其价值无法实现。
2、查询结果处置缺乏法律依据,标准不统一。虽然目前《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对竞标企业资质查询做出了要求,但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明确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法律地位,目前主要由地方性法规、规章进行规范,不同地方的处置标准也不一,有的废标,有的扣分,一定程度影响了市场主体参与公平竞争的权利。
(四)需要探讨的其它问题
1、被查询者的规避行为。现实中很多因行贿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公司或个人,为规避查询系统,使用“金蝉脱壳”的方法,如成立一家新公司,用新公司开展业务,旧公司不注销也名存实亡;或利用亲戚朋友出面,自己做幕后老板。如何防止已有行贿犯罪记录的单位、个人规避原罪,成为完善行贿犯罪查询制度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2、对归正者的保护。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是对行贿人有效的规制,目前的行贿档案查询制度实行的仍是档案终身制,即一旦“入档”,就永远背上行贿者的黑名,即使已经弃恶从善,整改完善,合法经营,也可能被永远清除出相应的行业。这显然违背了预防和挽救的原则,也违背了对行贿归正者应有的生存期的保护。
3、查询机制的运用范围。虽然最高检已扩大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的录入和查询范围,但从各地检察机关受理申请查询的情况看,这些公司企业都是因为要参加相关的招投标程序需要提供无行贿犯罪记录,而且主要集中在政府采购与建设工程领域,而在其他领域未能发挥作用。
4、查询机制的执行。由于缺乏配套的行政机制和相关法律规定,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目前尚未从真正意义上成为进入市场准入的必经程序,主动查询的较少,即使有些地方的行政主管部门与检察机关达成共识、制定相关工作规定,但相关部门显示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三、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的思考
(一)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自身的完善
1、行贿档案查询系统技术层面的完善,增强实用性。首先在检察机关内部建立半开放式的检察机关案件信息系统数据库,根据业务需要向相关人员授权使用查阅、下载等权限,减少部门内部及各部门间的重复劳动。其次是整合检察机关、法院、公安、纪委等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完善职务犯罪及行为的综合性数据库,形成信息共享机制,有效完成与查询系统相对应的信息收集与录入。
2、完善信息的录入
(1)扩大录入范围并实行分类管理。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中,在现有录入数据基础上,还可增加向非国家人员行贿档案的录入,从行贿犯罪档案逐渐转变为贿赂档案,实行分类管理,如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类档案的查询、设立不同的预警等级。对有行贿数额巨大、多次行贿、向多人行贿等严重行贿行为的个人和单位,以检察建议的形式向有关国有单位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进行信息披露和预警提示。
(2)调整信息录入时间。从立案侦查到法院判决生效这一时间段,对贿赂(嫌疑人)人分阶段录入其诉讼程序的信息,如“立案侦查”、“审查”等,但不录入犯罪事实、犯罪数额等实体信息,待到司法认定后再补充相关信息,如果与最后司法认定的有出入,如行贿人的变化,也应及时更新或删除相关记录。
(3)补强潜在规避行为的信息录入。为防治规避行为,加强与工商、民政、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可在行贿行为或犯罪事实得到司法认定后,根据工商部门或公安机关提供的行贿单位的法人代表及其近亲属名单或由其注册的新公司名单,将其补录进查询系统,设置一定的观察期,使原行贿单位或个人承担应有的风险。
3、规范查询过程中各选项认定。在高检院完善行贿档案查询系统之前,建议上级检察机关直接规范基层院在查询执行过程中的几个可选选项:如行业领域选择全部领域,判决查询时间根据档案保存年限予以限定。各基层检察院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4、合理设置“告知函”模版。对有行贿犯罪(行为)记录的单位或个人,“告知函”的模版设计上除了按照工作规定显示内容外,针对不同的查询对象,可增加不同的预警提示。如是社会单位或个人的个别查询,可作诚信资格风险提示,若是行政部门或单位的批量查询申请,可以用简化检察建议的形式,建议申请单位对有行贿行为的组织或个人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二)规范查询流程
1、严格申请主体资格,规范申请手续
申请行贿查询主体应限定在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公司、企业请求出具本单位及本单位人员无行贿犯罪记录的证明,即“自证清白”;二是招标方请求出具其组织的竞标者的无行贿犯罪记录证明;三是委托第三方查询事宜。申请手续应当齐全,包括申请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介绍信及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招标公告等;如委托第三方查询,则需有委托书及委托人、受托人的相关证明材料。
2、受理查询主体的理想选择。查询系统全国联网后意味着全国各地检察机关都是受理查询的主体,但从经济成本及工作效率来分析,由招标方统一向同辖区的或具体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检察机关提交批量查询申请较为理想。既为竞标者提供更大的便利,为招标单位保证查询程序及查询结果的真实性和统一性,也有利于检察机关审核,保证查询工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且最低程度保证统计数据的精确度。
3、人性设置查询方式。在现有的技术层面上,可尝试电话查询,主要是满足一般民众对贿赂犯罪情况的了解需求,对于查询结果进行电话答复。而对于需要书面查询结果告知函的单位及个人,可开设查询业务的电话或网上预约,让检察机关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便于查询单位和个人及时拿到查询结果。
(三)查询系统与廉洁准入制度的有效衔接
1、提高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机制的强制力。积极推动立法,确定查询制度的法律地位,提高查询机制的刚性约束力。加强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配合协助,协助其建立市场廉洁准入制度,将查询制度融入行政审批环节,有条件地对一些标的较大或者涉及公共利益等重大工程实行强制查询,并逐渐延伸为所有政府采购等行政行为的必要前置程序。对不主动查询的单位,预防部门可采用检察建议的形式予以纠正。行业主管部门也应制定配套的措施,制定相应的监管规定,设置科学、统一、人性化的处置标准,如仅仅是行贿行为的可以相应扣减评标分;构成犯罪的取消投标资格,情节严重的,依法降低其资质登记或吊销资质证书②。
2、建立档案退出机制。目前,高检院并未对档案保存年限做出规定,但从公司法的规定看,高管人员如有贪污、贿赂等犯罪被判处刑罚,满5年就会解除从业限制。央行的征信系统规定满7年就可以将其不良记录从黑名单抹去。地方上也做出了有益探索。如台州市检察院与建设、发改委联合发文规定从2010年五月份开始在全市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中,查询行贿犯罪记录由资格预审申请书提交截至之日或投标文件提交之日上溯3年③。高检院或各省级检察院,可以借鉴上述规则,对查询系统设立一定的禁业期限。一旦达到“出档”期限,即可不纳入对外查询范围,只供内部掌握。
3、扩大查询系统的应用范围。检察机关应加大推广力度,推动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查询系统,在数据库不断充实的条件下,将该系统查询服务应用至组织人事、行政执法、行政管理、诚信管理等领域。同时,应尽快实现查询系统同省份甚至全国数据的联网,强化统计分析功能,深入分析贿赂犯罪(行为)的特点、原因、趋势、规律做出分析,为行业或部门预防提出建议。
注释:
[1]熊发南:《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预防商业贿赂的局限性及改进设想》,载于《法制与社会》2010年8月(下),第106页。
篇3
摘要: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机制建立七年以来,在预防职务犯罪、建立诚信体系、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这项制度在群众基础及自身特点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原有的执行模式逐步的落后,一场关于贿犯罪档案查询的运作模式的变革正在悄然孕育。
关键词: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社会管理;服务;制度;运作模式
一、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概念及作用综述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机制是检察机关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依申请人的请求,对所申请的个人或单位有无贿赂行为进行查询,并在规定期间内将查询结果告知申请人的一种制度。普遍认为,检察权的本质属性是监督,其主要职权就是法律监督权。由于受到这一概念的思维制约,很多人都认为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是检察机关在行使监督权,通过这种监督将曾经有过行贿犯罪和行贿行为的人拦在某些经济活动的门槛之外,进而起到预防和遏制职务犯罪的效果。从2006年1月人民检察院正式对外受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开始,七年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在清理潜在的职务犯罪风险、建立诚信体系、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凸显。
二、新形势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特征
随着检察工作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管理的不断发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在以监督实现检察效能等特征的基础上,又显示出很多新的特征。其中,比较显著的特征有以下三个:
(一)逐步融入对社会的直接管理。
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的部门规章都规定了纯正的经济活动的管理者和主管部门,而检察机关并不在其列,这也是检察机关需要通过借助法律监督参与经济活动管理的至关重要的原因。可是随着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我们发现检察机关逐步的绕过“监督”而直接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我国的《公司法》等很多法律及部门规章都规定了禁止具有行贿、受贿犯罪行为的人涉足某些特定行业或特定岗位,但是所有的主管部门都无法在行贿、受贿方面获取的信息与检察机关相提并论。因此,介于检察机关在这方面的优越性,加之又并不是受任何政府部门的委派完成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其在无形中绕过“监督”职能,“代替”纯正的经济活动管理者来直接完成法律及相关部门规章的管理规定,从而实现对市场准入主体的管理就不难理解了。2012年2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规定》第十七条,取消了原先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仅限于建设、金融、医药卫生、教育和政府采购的规定,当月15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又实现了全国联网,这些进步对于亟需此类信息的市场和经济主管部门来说无疑又有了前所未有的“诱惑力”,越来越多的政府主管部门部希望得到检察机关在市场主体行贿、受贿行为信息上的支持。有了这些,单就对市场主体的管理来说,就为检察机关成为直接的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直接管理者奠定了有利基础。
(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服务性显著加强。
社会管理,字面意思传统的理解重在一个“管”字。但是,随着建立服务型政府这一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司法的服务性也逐渐的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传统的观念正在被逐步打破。现在施行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就具有很强的服务性,而且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发展,其服务性会越来越强。从一方面来讲,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对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作用进行定位时,其中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服务社会管理,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规定》中也确定了其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功能。也就是说,这项工作对于我们工作的自身而言也许只是一种监督形式,但是对于整个管理活动而言,我们的监督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服务行为。另一方面来讲,我们刚刚开始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这一工作制度的时候,确实是站在政府公共管理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利用这一手段来完善政府对社会的管理。但是,企业更需要一种公平的环境,随着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主管单位、企业法人以及个人开始认识到这个工作所带来的好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管理手段,它已经逐步的变为很多企业的需要,我们的工作已经从原先的管理公共的行为逐步的转变为现在的满足公共的需求。行文至此,大家就会明白,当司法机关是为了满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某种需求而开展一些工作的时候,这项工作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服务性。
(三)适用性逐步深入。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适用性是否增强,是与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笔者认为,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应该从两方面来判断。一方面要从横向上看它适用的广泛性,这点主要是看适用的领域、部门等;另一方面要从纵向上看它适用的深入性,这一点主要是看在某一部门或者某一领域适用的程度。
从广泛性来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建立之初主要是针对于建设、金融、医药卫生、教育和采购五个方面。但是随着这项工作的展开,虽然说重点还是在这五个方面,但是在实践中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早已经不止于这五个领域,甚至已经扩展到工商登记、保险行业等等。从深入性来看,一个单位在成立的时候要看主要组成人员是否有行贿、受贿行为,在成立之后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还是要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并且更多的时候不仅仅是查询某个单位是否有行贿、受贿行为,同时要对某项工作、业务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从这些角度进行分析,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不仅是在宽度上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是发展的更加深入、更加完善。因此,笔者认为,根据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的这些发展情况判断,其适用性与过去相比有了大幅的增强。
三、新特点引导下的运作模式构建
(一)传统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模式的自我评价
前文中我们已经论证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不仅仅是检察机关的一种监督行为,同时更是一种管理行为,一种服务行为,而监督和管理、服务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正是这种性质上的差异,将让我们在对这个工作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和执行。
我们的传统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模式是被动受理的模式,也就是当某些单位或者是个人有需要的时候到我们这里来申请查询,我们才启动我们的工作。而之所以我们会选择这种被动受理的工作模式,其原因就是我们将检察工作的监督性理解的过分死板,从而又过分的强调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监督性质所导致。不可否认,这种传统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模式在过去的数年中的确帮我们清除了经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潜在的风险,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清楚,我们的工作成果不是我们的工作模式的成果,而是我们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应该说,我们一直以来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其实是一种事倍功半的效果。不仅如此,如果我们对这种工作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这也就是一种“办公室效果”。这一效果让那些被“禁足”于某些领域的案例,无法对即将涉足某些领域或者某一岗位的人起不到任何宣传和震慑的作用。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对传统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二)构建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新模式的设想
如果说传统的工作模式是被动接受的话,那么,在管理性逐步深入,服务性逐步增加的特点下,未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模式的发展方向就应该是主动出击。一旦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成为了一种需求,被动的管理和服务是显然无法让人满意的。这就好比当年北京地铁的建成,其目的主要在于国防,而且由于没有那么大的需求量,政府被动的管理和服务老百姓不会说什么,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当地铁成为北京市民不可缺少的公共服务项目的时候,我们继续被动管理和服务就显然不行了。不过,让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走出去需要的是全国所有检察机关的共同努力,这将是一个非常浩瀚的工程,笔者认为这个工程的完成应该分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推广。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建立初期,为了能够让这个制度尽快发挥作用,我们将这个制度设计在了某些准入程序中,因此,我们所受理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申请,完全都是一些单位或个人出于准入程序上的需要。这样做在初期确实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当这些程序设计面人民群众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以及对于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迫切要求就显然有些黯然失色。因此,我们现在应当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的程序性设计变为一种实质性需求。然而,这一转变需要的正是我们对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的推广,通过推广让更多的领域、部门及个人接受这个制度,让老百姓了解这个制度的作用,我们要达到的是当老百姓认为某项工程的承包商有问题时会说:“你们通过检察院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了吗?查询结果公布给我们看看”这样一种效果。甚至要通过推广让更多的私企、个体工商户在招标招商时也要求出具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结果。要达到这样一种效果,至少要在以下两方面做足功夫:
1、宣传和反馈工作。这里的宣传不是简单的宣传,而是一种普及宣传,就像第一台电脑问世一样,开始的时候在人们眼里它简直就是怪兽,但正是依赖于对电脑的作用和有点不断的宣传,然后有了一点销量,再将消费人群的反馈情况收集起来,整理以后再改进,最后将这些信息再宣传出去,最终形成人们“这是一个好东西,你有,我也要有”的心理。这就是普及宣传和广告的区别,广告仅仅是让人们购买某个产品或服务,而普及宣传还需要改变人们的心理和习惯。
2、廉政文化工作。女人化妆,化妆品才会有市场,而女人为什么会化妆?其实这就是一种“美”文化,由于人类爱美,而女人化妆后的容颜又被人类纳入“美”的范畴,所以女人化妆,而化妆品也有了市场。廉政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廉政制度赖以生存的土壤。当廉政文化被弱化,就算廉政制度再好又有谁去用它呢?相反,当廉政文化成为一种信仰,那么与廉政相关的制度也就自然为人们所接受。
第二步:请进来。所谓请进来,是指要让群众尽可能的参与到我们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中来。前文中我们已经论述了行贿档案查询工作的服务性,服务性的变化引导着我们工作的主动性,而“请”字恰好能够生动的体现我们工作的主动性,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这个“请”字。我们当然不可能真的找到群众,然后再把他们拉进来,这种“请”太狭义。笔者认为,我们的“请”应该是一种吸引。在我们的这种传统文化背景下,要提高检察机关的吸引力,可以说难度是不小的。
1、“请进来”,思想变革是首要任务。对于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而言,这种思想变革首要要求就是要时刻保持一刻服务者的心,就像一个企业老板,如果总是一味的表现出自己是商品所有者的姿态而没有热情的态度,长期下来,还会有谁来买他的商品。道理看似简单,可要真的做起来恐怕也没有那么容易。将自己变为服务者,这是对我们期望值的自我挑战,意味着要放下管理者的姿态,那时候公务员的优越感将被彻底颠覆。要在这种情况下将自己变身为服务者没有一套制度是肯定不行的。
2、关键在行动。既要有向服务者转变的行动,又要有工作上的行动。向服务者转变关键还是看监督与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与检查制度,然后将这种评价与检查的结果与考核挂钩。而工作上的行动就略显复杂,江苏省检察院研究室主任张承平在南通崇川区检察院调研群众工作时强调指出:“群众工作不能在深宅大院里面搞”。我们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也一样,要建立专门的群众工作区域和专门的查询窗口,不要动不动就让群众到办公区域来查询,贴近群众才是我们工作改革的重点。
第三步:走出去。要想扩大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影响,让这项工作“走出去”就将是必行之道。要说过去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我们不敢主动出击,是因为我们经验少,能力和群众基础不足,那么到了现阶段,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已经实现了全国联网,数据库也逐步得到了完善,加上数年来的运行,这项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笔者认为,如果要让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走出去”,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让制度走出去。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要求,它既要求工作方式的专项化,又要求工作主体的多元化,也就是说开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的时候,既要开展专项的工作,又要多部门配合。2012年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与南通工商行政管理局崇川分局共建了工商系统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机制项目,双方协议由崇川分局对所有在该局办理登记的企业法人代表进行申请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崇川区检察院经对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三日内告知查询结果。这一机制的创建就是对方式多元化、主体多样化的最好践行。通过崇川区检察院建立的这个机制我们可以看出来,让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走出去,可以让这一制度与各个部门、领域充分的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起到深化机制的作用。同时,这一行为让很多单位或个人从申请者变为参与主体,增加其责任感,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让工作走出去。2011年5月,浙江省绍兴县检察院在绍兴县行政服务中心设置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窗口,绍兴县的这一举措切实方便了当地群众,深得当地群众的好评,这就是让工作走出去的效果。让工作走出去才能真正融入群众,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通过逐步的完善服务机制,一步步的打造品牌,再通过品牌效应来推动对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选择,并且可以起到弘扬廉政文化精神的作用,帮助构建风清气正的环境。让工作走出去不是多设置几个窗口就行了的,真正的“走出去”是一种全民参与,只有为人民所用,才能说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也是在“创造生产力”。笔者以为,检察机关应该利用互联网,建立网上办理制度,在网上办理完毕以后凭着申请人的有效身份信息可以在任何网点打印查询结果,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项制度真正得到普及。
篇4
据西峡县检察院检察长路t介绍,为方便申请人,该院推出了行贿档案查询咨询和预s制度。
首先,在检察院大厅与预防局门口设立行贿档案查询告知牌,将查询需要准备的资料、查询受理范围及咨询电话、手机号码、QQ号码、电子邮件号码以及微信号码予以公示。
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于初次申请查询的单位、个人将QQ号码、微信号码等进行告知,并开通微信受理通道,将二维码制成图片放置在查询窗口位置,提醒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用手机扫描微信二维码。
“办事群众通过微信平台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的查询信息,从而确保群众有备而来。”该院预防局局长贾永锋介绍。
西峡县检察院还打破原来3天内给答复模式,建立“当天申请―当即审核―当即查询―当场书面告知查询结果”的快速办理工作机制,确保10分钟之内办理完毕。
对于赶时间而忘了某样材料的查询者,则实行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先向领导汇报情况后,再让该查询者提供电子资料,同时出具告知函,事后让查询人把相关纸质材料补齐。
对于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等急需查询的,为其开辟“绿色通道”。
“‘老客户’的一致点赞,缘于我院的‘申请查询企业资料备案’制度!” 该院主管预防工作的党组成员朱新民如是说。
针对行贿犯罪档案查询量急剧增加的情况,西峡县检察院尝试建立“申请查询企业资料备案” 制度。此制度实施后,首次申请查询人提供业务介绍信、营业执照、法人代表证,个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预防局对其核对一致后,建立“一企业一档案一编号”,将申请查询企业的信息输入档案库进行存档,并进行编号。备案后,企业再申请查询的,只需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申请书》填写企业编号,不需要重复提供复印件,检察官即可对照编号进行审核查询。
据悉,该院还建立专人专岗负责对贿赂犯罪信息进行录入制度,确保信息录入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篇5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开展以来,在市、县2级水利主管部门、水普办的精心组织和在广大普查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市水利普查工作取得了不俗成绩,得到了广泛认可。率先完成了普查数据成果上报,按时保质完成了各专项数据核实整改等各项工作,市水利普查成果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市领导小组审查会议和市级专家审查会议上得到一致肯定,认为:工作组织有序、安排科学、工作认真、审核严格、进展顺利,符合上级普查机构的有关规定要求,数据准确可靠,能够真实反映市水利基本情况。成绩可喜,但下一阶段的水利普查任务依然艰巨繁重,各县市区仍不能有丝毫松懈,下面我强调以下三点意见:
一是保持机构人员稳定。县级普查成果上报后,有些县市区思想认识和人员队伍出现松懈。有的甚至认为普查任务已经完成了,对当前和下一阶段普查工作没有清晰的认识,没有继续给予重视。针对当前工作,要求县级普查机构务必要保持普查骨干和专业人员的稳定,保证充足的工作时间,确保普查工作的连续性。
二是重视水利普查档案工作。水利普查档案是水利普查工作的真实记录,是成果的重要体现。通过这次培训,大家应该大体掌握水利普查档案管理的相关要求。会后要要制定普查档案整理工作计划,落实档案设备和装具,严格按照整理归档要求及时完成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确保档案工作与普查工作同步完成,确保普查档案齐全、完整、系统、安全。近期,市普查办将对档案收集整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篇6
一、课题背景
在信息化时展的背景下,如何坚持档案管理与服务并重,推进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规范档案管理,保障企业权益,成为档案管理面临的巨大课题。随着某设计院设计及改造项目的逐渐增多,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纸质及电子版存档资料,这些设计资料成为其重要的设计成果,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同时越来越多的设计资料也对档案室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加大了档案资料的存储与查阅难度。能否快速高效的存储查阅设计资料已经成为档案室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提高档案室工作效率,为设计任务的快速完成提供有力的保证,成为当前该院档案室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现状调查
通过对该设计院档案室人员的走访调查,我们得知:设计人员完成设计图纸后,由档案室管理人员登记图纸项目号、工程名称、单体名称、文件存放地址等相关信息在excel表格后,将图纸资料封装存放到相应编号的档案架上。当设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借阅图纸资料时,由档案室管理员根据图纸资料存储登记的信息查阅资料的存放地址,取出档案盒,拆封后发放给设计人员。
我们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院档案室图纸资料的存储和借阅所需时间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各阶段所需时间中登记查询台账所需时间较长且易出现较难查询的问题。
我们同时发现该院档案存储查阅还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台账存在早期的纸质台账,台账信息登记不全,且时间较早的部分数据丢失无法溯源;(2)excel表台账按项目类别、项目阶段等分类方式有多个表格,记录查询时需要分别打开查询,耗时较长。因此,该设计院的档案室已无法满足当前生产设计的需求。
三、方案提出及确定
1确定软件开发模式
由于系统主要在档案管理部门内部运行和使用,不涉及远程访问的情况,采用C/S架构进行设计可以保证系统的运行速度,较B/S架构要更快速且系统运行不受浏览器的操作系统环境的影响,使用起来比较稳定,不会因运行环境的变化出现故障。而且档案数据对于安全性和保密性有着较高的要求,C/S架构有着安全性方面的先天优势。对于操作人员来说,C/S架构软件的响应速度和操作体验能够使用户更快速的处理业务问题,获得更好的工作效率。所以,以C/S架构开发该软件是最佳的选择。
2 确定数据库管理系统
Ms SQL Server是微软公司成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管理的稳定性、安全性、管理效率和操作性方面得到了各行业使用者的认可,对于本系统的关系型基础数据可以很好的支撑。Ms SQL Server对于大数据量的支持也做的非常好,不会因为应用周期长积累数据多而拖慢系统的运行速度。Ms SQL Server提供了可视化的数据管理界面,沿用一贯的Windows操作习惯,在Windows平台上的安装和管理维护操作都很简便。所以我们选用Ms SQL Server作为本系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3 确定开发平台
C/S架构下常用的开发平台主要有.net、Power Builder、Delphi等,这些开发平台都能够满足日常软件开发需求。由于我们开发的是一套基于数据库的软件系统,Power Builder和Delphi对于小型的数据库系统开发有着很好的支持和开发效率。Power Builder的报表功能在技术上是比较突出的,内置了实用的查询、报表工具,对于我们开发的档案管理系统非常适合,而且支持联合查询,关联查询等。所以我们选择Power Builder作为本系统的开发工具。
综上所述,我们以系统的应用范围、软件规模、运行效率、易用性和可维护性作为出发点,最终决定采用C/S架构,应用Sybase Power Builder开发平台开发基于Ms SQL Server数据库的档案管理系统。
四、功能开发
通过与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需求,我们通过树状图规划功能菜单、数据库设计、操作界面设计、软件功能开发等步骤,最终完成了档案录入修改功能、分项查询功能、综合查询功能等模块的软件编程调试工作。
4.1 档案录入修改功能
档案录入包括前期资料、图纸台账、质量记录等原始档案信息的录入,是档案资料收集的主要入口。
通过“档案录入”菜单可进入前期及图纸资料录入操作屏,点击“追加”按钮即可对资料的序号、项目号、项目名称、资料类型等信息进行录入操作。点击保存后,记录保存并显示在下方的列表区域。从列表中选中已经保存的记录时,对应的资料信息会在上方输入区域显示,点击“修改”可对当前记录进行修改维护,保存后修改完成。系统同时支持输入序号或项目号调出相应记录,进行修改保存。
4.2 分项查询
台账查询包括前期资料查询、图纸档案查询、质量记录查询等内容。通过简洁的操作对各类档案资料进行查询汇总,支持对查询结果“一键导出到Excel表”的功能,方便用户对资料进行进一步处理,形成各种报表的原始资料。
各类台账查询界面和操作类似,以“前期资料”查询为例,通过查询条件的设定,指定按归档时间或者录入时间的时间段或按照某个或多个字段进行多条件精准查询,点击查询即可在查询界面显示查询结果。各类台账查询都根据需要有相应的数据统计功能,显示在列别最后行的“合计”行中。
4.3 综合查询
综合查询提供前期资料、图纸档案、质量记录这三项有关联性的档案资料的关联查询功能。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可以再设定其他查询条件进行查询,操作方式与台账查询功能一致。本界面有三个查询结果显示窗口,分别是前期资料、图纸台账、质量记录。当点击第一个窗口中的某条记录时,下方两个窗口会根据当前选中的记录自动过滤具有关联性的其他记录,操作简洁,有效的缩短了不同类别图纸资料同时检索的用时。
图1 综合查询功能
五、小结
图档管理软件的开发实现了档案的多样化登记查询功能,可以按照归档日期、归档人、项目号、项目名称(模糊查询)等进行记录查询,经过软件和原始方法分别对档案的录入查询时间测试对比,我们发现设计资料的存储及借阅时间大大降低,提高了档案管理效率,更好的满足了生产设计任务服务的需求。
篇7
测绘成果资料是测绘生产活动过程的直接记录,是具有使用价值的成果资料,是进行社会决策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随着测绘数字化的迅速发展,测绘档案管理的手段和技术的更新也成为必然。而且随着测绘活动的不断开展,测绘资料的不断增加,科学确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测绘档案管理方案是提高测绘档案管理效率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已有测绘资料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需要。虽然国内也有一些档案管理软件,但要做到完全适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分析。
2测绘成果信息的特点
2.1测绘种类
目前我国的测绘行业中种类可谓繁多,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出现一些新的门类。就目前而言,测绘行业的分类大致为: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遥感测量与其它方法地形测量、地图制图与地图印刷、工程测量、科学研究等。而这其中又可以细分为多种小的类别的测绘信息,如不同的比例尺、各大类下的多种专业活动等。如大地测量中的三角网、导线网、长度测量、水准测量、GPS测量等。
2.2测绘载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成果一般以多种载体的形式出现。按载体形态可分为:观测手簿、软盘或光盘、底片、航测内外业原图、清绘原图、二底图、印刷纸图等。而且随着测绘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新的测绘载体还会不断出现。
2.3时空分布
测绘成果总是伴随着不同的空间地域特性而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形的变化,测绘成果的更新又成为必要,这样就有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测绘成果。
3测绘资料档案的管理
以上测绘成果信息的特点具有普遍性,在进行测绘档案管理方案的确定时可以借鉴。但具体到某一个测绘生产单位,则仍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最适合的测绘档案管理方案,以达到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效果。
3.1测绘档案管理的原则
测绘档案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4个:①统一管理原则;②独立管理原则;③档案标准化原则;④共建共享原则。各类测绘资料档案均应及时归档,并由档案室采用统一的分类方案、归档细则对单位内的各种测绘资料档案进行统一管理,任何产生档案的各部门都不能擅自占有、使用和管理各类测绘档案。完成归档后的各类测绘档案将可以通过本局的局域网进行查询,实现资源共享。
3.2测绘档案管理的目的
通过制定合理的适合本单位的测绘档案管理方案,能够使档案管理人员非常熟练地查阅相关资料,使非档案管理人员在较短的时间里熟悉测绘档案管理方案后也能方便快捷地查阅档案资料,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并通过对单位内的各种测绘资料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达到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说到底测绘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测绘档案的利用,而非单纯的保管。
3.3测绘档案管理的功能
3.3.1测绘档案立卷归档功能
一项测绘项目结束后,必须将所有相关资料提交给档案室,由测绘档案管理人员立卷归档。组卷时一般是按测绘项目进行立卷归档,同时按载体的不同进行分开管理。大致分为纸质类、地图类、电子文件类等分别存放,并考虑到档案资料管理的密级和期限。
3.3.2测绘档案查询应用功能
应该说测绘档案的查询应用是任何测绘单位进行测绘档案管理时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测绘档案管理方案制定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查询的方便快捷程度,也涉及到所要查询的档案资料能否齐全准确。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能够进行单位局域网内直接查询也是一个方向。一些有条件的单位已经这么做了,效果很好。
3.3.3测绘档案后期维护功能
测绘档案的管理不光是立卷归档和查询应用,在这以外还包括档案的移交、鉴定、密级管理、统计以及催还、续借、归还等。统计项目主要包括测绘档案工作基本情况、年度统计汇总表、各季度测绘资料汇总表等。
3.3.4测绘档案高级管理功能
在建立计算机局域网查询系统时考虑到测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包括访问操作权限和数据操作权限等。访问操作权限包括用户需不需要登录才可以查阅、数据操作权限指用户查询档案资料后可不可以对档案资料进行更改、删除等。
3.4测绘资料档案编目方法的确定
一个好的测绘档案管理系统必然会有一个好的编目方法。但是按照通常的测绘档案编目方法来进行本单位的测绘成果目录编制并不一定适合。因此需要制定一个适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的编目方案。按照我局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对纸质材料进行立卷归档时,我们按表1进行立卷归档。我局按照测绘项目所在地进行分类,而不是按照测绘大类(诸如大地测量、遥感测量等)进行分类的,再次分类按照测绘资料类别进行。其他测绘单位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改或扩充。这样就比较方便查询,只要你知道所要查询的测绘资料位于哪个地区,就能比较快地确定查询范围。或者直接到档案室的哪个地区档案柜内去取相关资料。
3.5测绘资料档案的查询
3.5.1信息文件的建立
将每一个测绘项目的纸质材料如技术设计书、选点埋石资料、外业观测、内业计算成果、技术总结、验收报告等进行卷内目录登记。将每一个测绘项目的电子文件材料按测绘项目和年代进行存放,统一管理。而对于地图类等大幅面资料则按测绘项目的年代存放在地图柜内,并在柜外标注起始年份。同时按每个测绘项目进行相关信息的登记建档,如卷内目录文件、电子目录文件(即一个测绘项目文件夹内包括的电子文件名称)、地形测量成果目录统计表(该表内包括测区、名称、比例尺、测区面积、分幅方法、图幅数量、作业依据的规范、细则、图式、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施测时间等)等。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又在地形测量成果目录统计表内加了起算点坐标、高程等栏目。
3.5.2测绘档案的查询
在建立了上述3个文件后,我们设置了两个关联文件。在查询时分两步可以查询到用户需要的所有该测绘项目的信息。第一步:只要用户输入要查询的地名或类别(也可同时输入这两个信息,查询速度会更快),这时可以显示该地名或该类别的所有测绘项目名称。第二步:输入要查询的具体的测绘项目名称,这时通过关联文件信息可以显示该测绘项目的档案盒内文件目录、所有电子文件名称以及该测绘项目的其他属性(即地形测量成果目录统计表内的信息)。用户即可根据需要到测绘档案室调阅档案盒内文件或电子文件或纸质图形等,非常方便快捷。
篇8
一、用户管理
(一)征信前置系统用户是否为我行正式工作人员;
(二)征信前置系统有效用户对应人员是否已离职、离岗或长期不使用;
(三)是否存在查询员用户、复核员用户实际由同一人操作使用现象;
(四)查询员用户是否存在非业务原因所致的频繁加班现象;
(五)查询员用户是否与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民间机构人员存在异常往来情况;
(六)查询员用户是否将用户交由第三方驻点人员使用
(七)用户管理行为(包括用户申请、停用、调整、密码重置)都已通过系统记载,是否有相应的审批记录档案可进行追溯。
二、密码设置
(一)征信前置系统用户密码是否设置为简单的通用密码;
(二)征信前置系统用户是否将账号密码告诉他人使用。
三、征信查询
(一)征信查询业务背景的真实性;
(二)征信查询是否已取得信用主体授权,并按照规定留存信用主体证件复印件;
(三)征信查询是否由我行正式工作人员落实面核面签手续,并按照规定留存面核面签影象资料,是否存在由房地产开发商代替客户签署征信查询授权书或收集客户征信查询授权书转交我行工作人员的情况;
(四)征信查询业务的用途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将征信查询结果用于房地产开发商筛选客户或向第三方机构提供本行征信查询结果的情况。
(五)对以下征信查询监测重点应逐笔进行现场核实:
1.所查询信息主体为本行拒贷客户或与本行未发生业务关系的客户;
2.业务查询量增长异常(高于日常查询水平);
3.异地客户查询;
4.非工作时段征信查询。
四、档案管理
(一)是否按照制度规定按月对征信业务档案及管理档案归档装订:
1.征信业务档案(含拒贷查询档案)主要包括:信贷业务申请书(原件)、信息主体身份证明文件(复印件)、信息主体书面授权文件(原件)、信息主体书面授权面签影像资料、征信异议申请资料等。
2.征信管理档案包括:《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用户创建(变更)申请审批表》、《征信查询前置系统用户申请(变更)审批表》。
(二)征信查询记录是否与征信业务档案一一对应。
五、工作要求
篇9
当前,无论是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中,还是药品器械采购中,都存在大量个人挂靠、借用他人资质参与投标的情况。中标后,挂靠者只需向被挂靠单位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被挂靠单位不介入、不参与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和运作。一些挂靠者为获得非法利益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此类行贿行为从刑法角度看是个人行贿(正是这种原因,使得当前录入到行贿犯罪查询系统的信息量比较狭隘,大多数是个人行贿,单位行贿的比较少),但这种行贿犯罪又不同于一般的个人行贿犯罪。为打击行贿犯罪,预防违法挂靠行为(特别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挂靠,违反了《招标投标法》相关法律规定,是一种违法行为),对出借资质给他人的公司必须给予必要的威慑。建议对挂靠公司型的行贿人,不但要将行贿人本人的行贿犯罪信息录入到行贿犯罪档案系统中,而且要将被挂靠单位一同输入。如此,既有利于打击违规借用资质挂靠的行为,也可促使被挂靠公司加强对挂靠人的管理,防止行贿的发生。
根据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机制的动因,建议将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纳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既然一个曾经犯行贿罪的人可能再次行贿,那么曾经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人,也很可能会对国家工作人员行贿。从这个层面上看,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人,限制其参加某些经济活动,符合创设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机制的原意。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纳入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也符合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要求,并且具有可行性。由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要经过检察机关公诉,检察机关可以详细地掌握相关信息,准确及时地将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犯罪信息录入到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中。
明确特殊案件信息录入主体
录入行贿犯罪查询系统的是“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认定的行贿罪、单位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介绍贿赂罪等犯罪信息”。当立案侦查和生效判决的公诉部门属同一检察院时,当然由该检察机关录入。但是,当行贿犯罪案件的侦查部门和生效判决的公诉部门不隶属于同一检察院时,相关信息的录入主体并不明确。在查办受贿案件的实践中,经常出现指定管辖的情况。随着侦查一体化、检察一体化的完善和推广,指定管辖的职务犯罪案件将会日益增多,侦查部门和审查部门不隶属于同一检察院的情况也将增多。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终审判决或指定其他法院审理的情况,也导致侦查部门和判决生效的法院不属同一县(市、区)区域。笔者认为,侦查部门所在院对整个案件情况比较熟悉,特别有些案件,除法院生效判决认定的行贿信息外,还有一些没有被认定为行贿、受贿的行为。根据高检院规定,这些行为也应当录入到行贿犯罪查询系统。被指定审理法院对应的同级检察院、或二审法院对应的同级检察院,其所关注的仅仅是构成犯罪的信息,对案件情况没有侦查部门熟悉。因此,建议明确受贿案件中的行贿、受贿犯罪信息,均由案件侦查部门所在检察院录入,相关审查的检察院应当及时向侦查部门所在检察院移送裁判法律文书。
完善查询结果告知函
《工作规定》规定,“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告知函自出具之日起2个月内有效”,较好地解决了企业、个人在短时间内重复申请查询,耗时费力的问题。但是,笔者认为,设定2个月的有效期没有考虑到司法实践。最高人民检察院预防厅《关于抓紧做好行贿犯罪档案信息录入及相关工作信息报送的紧急通知》([2012]高检预发2号)规定,“对行贿犯罪、行贿行为信息应在人民检察院撤销案件决定、不决定之后10日内完成,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15日内完成。”综合考察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立案侦查、审查、审判的期限,一个贿赂案件从立案侦查到判决生效,一般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将查询结果告知函的有效期确定为3个月是适宜的。这样也充分体现了查询工作便利原则。同时,查询结果告知函上,应标注有效期。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效用,更多地是体现一种事前的诚信威慑力,告诫民众遵纪守法,以免被列入“黑名单”。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重在提高潜在行贿者对行贿行为危害的认识,突出警示效果,实行“教育为主,限制为铺,教育大多数,限制极少数”的原则。如前所述,查询行贿犯罪档案结果告知函,并不能反映被查询人在被查询时段必然没有行贿犯罪的客观事实。建议明确查询结果只能限于参加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信贷审批、招生录用等活动中的诚信证明作用,不得作为其他用途。特别是在纪委监察、检察机关、公安部门等根据线索对被查询人进行行贿犯罪、行贿行为调查时,被查询人不能用查询结果告知函进行抗辩,而得依法配合调查。相关部门亦不能因被查询人提供了无行贿犯罪记录的查询结果告知函,而对相关举报、线索不予调查。
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全国联网后,实现了查询的本地化。《工作规定》明确,“公司、企业对本公司、企业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由公司、企业住所地或者业务发生地人民检察院受理。个人对本人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的,由个人住所地人民检察院受理。”实践中,一些部门、机构往往要求业务发生地检察机关提供查询结果,导致公司、企业参加非住所地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经济活动时,不得不到业务地申请查询,带来不便。建议在查询结果告知函上标明:“本查询结果来自全国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均有效。”为方便有关人员核对信息,亦可在告知函上添加受理查询机关的咨询电话。
篇10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企业法普遍承认企业工商登记档案的公示性,我国在这方面的做法不尽如人意。欧共体理事会第一号公司法指令中要求各成员国对于公司的基本文件进行强行性公开。香港《有限责任合伙经营条例》中规定任何人士均可查阅注册申请表,经认证后,均作为民事或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证据。我国台湾《民法总则施行法》也规定:法院对法人已登记的事项,应当尽快予以公告,并允许第三人抄录或阅览”。②
现阶段企业工商登记档案的公示性受到限制
(一)限制查询主体与查询阶段。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登记档案资料查询办法》第七条规定,只有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律师才有权查询工商登记档案。该规定进一步对律师的查询权进行了限制:律师只有进行诉讼业务而且仅能在立案后才有权查询企业工商登记档案。该条规定的反面意思就是:律师进行在非诉讼业务过程中无权查询企业工商登记档案;即便是进行诉讼业务,在法院立案之前也无权查询企业工商登记档案。律师由此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要想查询企业的详细档案资料必须先到法院,而要顺利最好在前先了解企业的详细工商登记档案。③
第七条规定实际上限定了企业工商登记档案的公开和使用阶段,没有让工商登记档案信息在交易开始前就发挥作用,而是在交易失败进入诉讼以后才被动地利用该信息进行弥补,与我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政府一系列政策所确立的鼓励交易原则相违背,一方面增加了国家管理成本,造成本来就很稀缺的国家管理资源和司法资源的浪费,一方面也滞后了经济的发展,限制了交易主体自我防范和控制风险能力的发挥,从制度设计的层面看也是十分失败的。
(二)限制查询内容。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档案局的《企业法人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使用保密档案时,还应履行相应的批准手续后,方可查阅。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利用者不得公布企业法人登记档案材料。”《企业登记程序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9号)第二十一条规定:“企业登记机关应当建立企业登记簿,供社会查阅。企业登记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企业登记机关不得对外公开。书式档案资料中涉及的机密事项,须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方可查阅。”工商行政机关作出以上此规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所谓商业秘密必须符合三个法律特征:第一,秘密性(不为公众所知悉);第二,具有实用性(或价值性);第三,保密性(采取保密措施)。笔者认为企业工商登记档案并不具备以上三个法律特征,理由如下:
第一,企业工商登记档案不具有秘密性。按照《企业法人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七、十八、十九条的规定,各地工商机关“应努力开发、利用企业法人登记档案的信息”,“有计划地作到面向社会、面向公众、为领导决策和国民经济宏观管理服务”,外单位只要持有有关的证件和信件,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均可以咨询或查阅企业登记档案的有关信息。《企业法人登记公告管理办法》第二条还规定,国家授权工商机关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文告,“向社会公开企业登记公告,宣告企业法人成立、登记事项变更、注销等情况,提供企业法人登记有关的基础信息和有关资料,以利于民事主体依法确立合法地位和调整民事法律关系。”我国公司法第四章第三节有关上市公司部分和证券法第三章第三节有关持续信息公开制度都公司对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和信息公开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理论上说,工商登记档案信息都应为公众所知悉,所不同的是,上市公司必须依法主动披露,而一般公司只是接受被动查询而已。
第二,企业工商登记档案信息不具有实用性。工商机关要求企业在设立、变更、注销时提交一系列文件,在每年年检时提交年度检验报告书、年度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财务报表,是为了确认企业的法人资格或经营资格,取缔非法经营,更好得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企业提交这些信息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资格继续在市场经济中合法经营,合法竞争。这些信息只是其经营资格、竞争能力和等级的证明,而不是经营手段或竞争手段本身。表面看来,这些信息影响着企业的声誉,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力,似乎具有间接的获利能力,实际上这些信息是企业现状的反映,而不是形成现状的手段的描述。所以,它不具有商业秘密所特有的实用性。
第三,企业工商登记档案信息不具有保密性。工商登记档案资料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了依法监督、管理企业的经营行为而收集、整理并保管的,律师及公、检、法机关的人员只要持有合法的手续,就有权对这些资料依法进行查询、复制,企业无权也没有必要对这些档案资料采取保密措施。也从来没有听说哪一家企业制定规章制度或与员工签订合同,要求员工对其工商登记档案资料进行保密。所以,工商登记档案资料也不具有商业秘密的管理性特征。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企业工商登记档案资料并不具有商业秘密的法律特征,它只是普通的信息,而非商业秘密。律师只要持有合法的证件,履行一定的手续,就可以查阅、复制、复印全部档案资料。④
(三)限制查询结果的利用。《企业登记档案资料查询办法》第九条规定:“查询人不得利用获得的资料开展有偿服务活动,也不得公布企业登记档案资料。”该规定不仅对律师执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与建立我国信用体系的目标相背离。
取消企业工商登记档案公示限制的必要性
(一)贯彻《立法法》和《行政许可法》的需要
1. 法规规定:企业登记档案必须充分公开。国务院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各级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建立企业法人登记档案和登记统计制度,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地开展向公众提供企业法人登记资料的服务。
国务院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进一步规定,公司登记机关应当将核准登记的公司登记事项记载于公司登记簿上,供社会公众查阅、复制。
对于企业登记档案的查询,以上两个行政法规是作为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履行的义务和职责作出了强制性的规定。
2. 部门规章规定:查询企业登记档案须经批准。国家工商局颁布并实施的《企业法人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查阅企业法人登记档案文件要持有关的证件和信件,并按有关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
国家工商局颁布并实施的《企业登记档案资料查询办法》第七条规定,律师事务所诉讼活动,查询人员应出示法院立案证明和律师证件,可以进行书式档案资料查询。书式档案中涉及的事项,须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方可查阅。对于同一企业登记档案的查询问题,这两个部门规章作出了若干限制性、禁止性的规定,并由此将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转变成了本部门审批的权力。
3. 部门规章违反了《立法法》和《行政许可法》。首先,就法律效力而论,上述规章中关于限制、禁止企业工商登记档案查询的规定应属违法,根据我国《立法法》的规定,对于此类超越权限的、下位法违反上位法规定和不适当的规章,应由有关机关予以改变或者撤销。
其次,就设定行政许可的权限而言,新施行的《行政许可法》没有授予部门规章设定行政许可的权利。而《企业登记档案资料查询办法》第七条和《企业法人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九实际上就是一种行政许可,是对查询档案的许可,应当予以调整。
(二)我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需要
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发展。”⑤目前,我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诚信体系的不完善、失信行为的广泛存在,使加强企业工商登记档案的公示性应当成为我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1. 加强企业工商登记档案的公示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诚信度。禁止或限制企业工商登记档案的查询,不仅使工商行政管理职能难以发挥,而且在客观上纵容了经济欺诈,人为地阻断了市场主体间的信息沟通,从而大大增加了交易风险。登记机关并不因此承担任何责任,如此责权不分、包揽权力、垄断信息并拒绝公开,极易导致审批权力滥用、 暗箱操作,不法分子也会就此取得“合法”登记,凭借国家公信力行各类欺诈、逃废债务等不法之事,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怀疑;对于守法者,不仅要承受因此大大增加的交易风险,即便是在寻求司法救济时,却因查询相关企业档案的障碍,在程序上甚至可能因此无法依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立案,在实体上亦无法有效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令我国民法、刑法中关于虚报注册资本、虚假、抽逃出资、妨害清算等相关法律难以发挥效用,其结果只能是在客观上纵容、庇护甚至支持形形的经济欺诈、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
2. 加强企业工商登记档案的公示性,有利于公众对企业诚信进行监督。企业登记档案应当充分公开,允许社会不特定的绝大多数人都能充分地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从而降低交易风险;通过公开,让公众广泛且无障碍地参与企业信用管理,使人人都成为尽职尽责的“工商局”,以实现社会信用的良性循环:通过公开,守法者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救济,实现法律抑恶扬善的社会价值;通过公开,变“黑箱”为明示,不仅能有效防止权力腐败和权力不当行使,而且能提高企业的自律性和自觉性。
(三)是政务公开的需要
政务公开是为了保护公众的知情权。拥有或保存政府管理信息的行政机关是公开的义务人,应当依法履行公开政府信息的义务;而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是公开权利人,依法享有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政务公开应当把保密作为一项特例而非惯例处理,除保密的范围外,其他信息均应公开。工商登记信息查询应当成为政务公开的先锋。若同一行政文件中有些可以公开,有些不应当公开的,则对不宜公开的内容加以删节后再公开。⑥如果政府应当公开信息而没有公开,致使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受到了损害,当事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⑦
(四)是律师执业的需要
1. 律师进行事前资信调查是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商贸活动已经非常频繁,跨国贸易更是与日俱增,为了维护交易的安全,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商事主体在确定交易之前都希望了解对方的资信状况,对交易的风险做出恰当的评估,防止遭受损失。因此,现代规范企业都要在确定交易之前聘请律师对对方进行基本的资信调查,有些甚至要求律师在调查的基础上出具风险评估报告,力争将商业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这种谨慎的态度客观上维护了国家经济秩序,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理应得到国家政策与法律的支持。
2. 律师进行资信调查依赖于企业工商登记档案的充分公开。律师要进行真实、详细的事前资信调查依赖于企业工商登记档案的充分公开。工商企业登记档案充分公开对律师公开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为律师正常执业扫除了一大障碍,有利于律师更好地开展诉讼及各种非诉业务,为当事人服务。其次通过查询工商企业登记档案来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就可以有效防止商业诈骗,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如果企业工商登记档案对律师公开,那么企业在进行业务往来之前可以先委托律师做资信调查,了解对方的情况,这种了解不是靠对方自己的吹嘘,而是通过律师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登记档案进行查询,由此得来的信息更加客观,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也可以有效防止商业诈骗的发生。因此,只有揭开企业工商登记档案的层层面纱,使之充分沐浴透明的阳光,律师才能充分利用工商登记档案信息,实现其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功能。
注释:
①孙军,商事档案的公开与利用限制―――从商法的角度谈几类专门档案的提供利用问题, 《山西档案》,2003,(5)
②邱代伦 车行义,“工商局,凭什么不让我查企业档案?选”―――浅议工商企业登记档案的公开,《中国律师》,2001,(8)
③李文君,掀起工商企业登记档案的盖头,《工商行政管理》,2000,(4)
④胡明,企业工商档案信息属于商业秘密吗?―有感于律师工商信息调查难, 《德衡论文集》
⑤,《当前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论“三个代表”》第94―95页
⑥吴增仁 马秋影,政府信息公开对档案工作的挑战及档案管理部门的对策,《北京档案》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