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公积范文

时间:2023-03-18 20:2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本公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本公积

篇1

1、资本公积(capital reserves)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

2、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原本在“资本公积”核算的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改为在“营业外收入”核算

为了防止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和粉饰会计报表的行为,原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制度将一些非经常性损益计入“资本公积”,例如捐赠收益、重组收益、政府专项拨款、关联交易差价、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该会计处理方法不符合国际惯例,违背了会计处理的对称性原则,导致了微观会计信息的失真,宏观经济信息失实。

近些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明显改善,市场监管更加健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大大提高,投资者的鉴别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趋同,适时地修改了相应的准则。

1.捐赠会计处理的变化

原会计准则体系和制度规定,现金捐赠直接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非现金资产捐赠按扣除应交所得税后的金额记入“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准备”,在捐赠资产处置时,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新准则体系对于捐赠的会计处理,没有具体准则对其进行规范,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第三十八条对利得和损失的定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因此,捐赠收益应在“营业外收入”核算。

2.债务重组收益会计处理的变化

原债务重组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将债务重组收益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修改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债务人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债务重组收益应当作为利得,在“营业外收入”核算。

3.政府专项拨款会计处理的变化

原会计准则体系未对政府专项拨款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国家对企业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项目的专项拨款,企业应在收到时,暂作长期负债处理;待项目完成后,属于费用而按规定予以核算的部分,直接冲减长期负债,属于形成资产价值的部分,记入“资本公积———拨款转入”。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将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根据这个定义,政府专项拨款属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对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政府补助准则第七条规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由此可见,企业收到的政府专项拨款,应在“递延收益”核算,并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分次计入各期的“营业外收入”。

4.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差价核算的变化

据财政部财会[2001]64号《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所形成的差价,视为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捐赠,在“资本公积———关联交易差价”核算。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未明确该类事项的会计处理,但笔者认为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产生的关联交易差价可视同关联方之间的捐赠,应参照捐赠的会计处理进行核算,所以关联交易差价收益应记入“营业外收入”。

5.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核算的变化

原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制度下,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记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利得和损失的定义,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按规定程序批准后应作为当期利得,在“营业外收入”核算。

二、外币资本折算差额不再存在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在存在合同汇率的情况下,外币资本应按合同汇率确定,合同汇率和外币资产入账汇率不同产生的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在“资本公积”下单独设明细核算。

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第十条:“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因此,按照新的会计准则,外币投入资本属于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不再采用合同约定汇率折算,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三、资本公积中的准备性项目的内容有所增加

准备性项目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所导致的股东权益增长主要是账面增长,并没有实际的资金流入,在相关资产被处置、转让时,增值部分才能得到实现;第二,具有不稳定性,其价值通常随着相关资产价值的变动而上下波动。原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制度下,在“资本公积”核算的股权投资准备具有以上的特点。新会计准则体系增加了对某些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定,并且引入“公允价值”概念,“资本公积”下准备性项目内容有所增加。

据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这一点和原核算方法一致。

原准则和制度规定,投资转让时,“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用于转增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未明确权益法核算形成的股权投资准备在投资转让时如何处置。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会计处理规定,笔者认为,在长期投资转让时,转销与之相关的资本公积,同时应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

据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让时,转销与之相关的资本公积,计入当期损益。

据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转销与其相关的资本公积,计入当期损益。

四、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服务的,在未行权之前,暂时在“资本公积”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应按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行权日,企业根据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股本”(“实收资本”)或“库存股”,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篇3

资本公积的增减一般会伴随着大额资产的增减变化,对企业的资产、净资产的规模影响较大;资本公积的核算还容易与营业外收支的核算进行混淆,影响当期损益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如果不能正确予以会计核算,将会导致企业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新准则下关于资本公积的解释散落于各个具体准则解释中,对有些核算内容无明确规定,笔者就新准则下关于资本公积的具体核算进行阐述和探讨。

一、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的核算

1.企业设立或增资产生的资本溢价

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金额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2.企业发行权益性证券产生的资本溢价

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等的手续费、佣金等与权益性证券发行直接相关的费用,应自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减少“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不足冲减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股东捐赠产生的资本溢价

(1)接受控股股东捐赠

企业接受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的捐赠和债务豁免,从经济实质上判断属于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作为权益易,相关利得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2)接受非控股股东捐赠

企业接受非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经济实质表明属于非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当将相关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企业发生破产重整,其非控股股东因执行人民法院批准的破产重整计划,通过让渡所持有的该企业部分股份向企业债权人偿债的,企业应将非控股股东所让渡股份按照其在让渡之日的公允价值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4.因债务重组产生的资本溢价

在债务重组中,对债务人而言,将债务转为资本,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或者股权份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或者股权)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股本溢价(或者资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

5.资本溢价的减少

(1)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减少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2)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

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按所注销的库存股的账面余额与股票面值总额的差额减少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低于面值总额的,按所注销的库存股的账面余额与股票面值总额的差额增加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6.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资本溢价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对于合并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发行股份面值总额、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对于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之和)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自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转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结转的,以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贷方余额为限进行结转。

因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余额不足,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全额恢复的,合并方应当在附注中对这一情况进行说明。

7.反向购买产生的资本公积

非上市公司以所持有的对子公司投资等资产为对价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构成反向购买的,若果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未持有任何资产负债或仅持有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不构成业务的资产或负债的,上市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权益易的原则进行处理,合并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8.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拥有对子公司的股权产生的资本溢价

企业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拥有对子公司的股权,母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购买少数股权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余额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9.可转换公司债券产生的资本溢价

企业发行的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持有人到期没有行权的,应当在到期时将原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二、资本公积—其他的核算

1.搬迁补偿款

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其中,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2.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在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中,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将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下同)转入当期投资收益。

3.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权益法核算

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投资期间,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相应调整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对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其他因素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或应分担的份额,增加或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丧失子公司控制权

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或其他原因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控制权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

5.股权激励

(1)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行股权激励的,在等待期内如果取消了授予的权益工具,企业应当对取消所授予的权益性工具作为加速行权处理,将剩余等待期内应确认的金额立即计入当期损益,同时确认资本公积。

(2)企业集团(由母公司和其全部子公司构成)内发生的股份支付交易,结算企业是接受服务企业的投资者的,应当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或应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接受服务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同时确认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负债。

6.可转换公司债券

企业发行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其认股权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有关权益工具定义的,应当按照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价格,减去不附认股权且其他条件相同的公司债券公允价值后的差额,确认一项权益工具(资本公积)。

7.投资性房地产

企业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自用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按该项房地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待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处理时,因转换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应转入当期损益。

8.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损失

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按其差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上升且客观上与原减值损失事项有关的,且可供出售金融资资产为股票等权益工具投资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在重分类日按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对于有固定到期日的,应在该项金融资产的剩余期限内,在资产负债表日,按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摊销额,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对于没有固定到期日的,应在处置该项金融资产时,借记或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9.套期保值产生利得或损失

资产负债表日,满足运用套期会计方法条件的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产生的利得,属于有效套期的,应按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借记“套期工具”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被套期项目产生损失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10.递延所得税涉及的资本公积

(1)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2)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3)资产负债表日,预计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按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中应减记的金额,借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

三、对下列内容做一探讨

1.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的核算

(1)国有控股企业接受国资委无偿划拨的国有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房屋、土地等,通常是按照资本性投入,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核算依据不明确,比如,无偿划拨的长期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若按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准则核算,会与关联方披露准则矛盾,关联方披露准则规定,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关系。

本人认为,虽然关联方披露准则规定,“仅仅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业,不构成关联方关系。”,但实际工作中,国家控制的企业之间仍然是按照关联方关系进行的会计处理。

(2)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被国资委无偿划转,如:长期股权投资、债权等,通常也是按照资本性减少,冲减“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依据一般是国资委下发无偿划转资产文件时明确规定,其核算依据与企业会计准则指南中规定矛盾,企业会计准则指南规定:捐赠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本人认为,国资委作为代国家出资以股东身份行使出资权力,会计核算应同其他企业共同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2.可转换公司债券中认股权持有人到期没有行权的处理

可转换公司债券分为普通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第十项规定,“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财会[2008]11号)的规定,对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中的认股权,单独确认了一项权益工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企业发行的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持有人到期没有行权的,应当在到期时将原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篇4

关键词:会计准则;资本公积;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一、前言

资本公积为企业在发展经营阶段中基于外界捐赠、财产的重新估算增价以及股本溢价而构成的专项公积金。其同企业的根本经营收益并无关联,而是同企业的资本密切相联系的贷项。资本公积的形成需要投资方向企业投入资金,因此其所有权由投资方掌控,同时投资的金额将高于法定资本。我国近几年对于该项会计科目的研究内容虽较多,然而对其概念的界定却没有形成全面共识,各个业界学者则保持者不同的观点。本文由传统会计准则及其会计制度管理相关资本公积会计核算的实践业务囊括内容入手,进行了新旧会计准则中资本公积核算产生内容变更的相关比较分析,并探究了具体成因,挖掘了当前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内容包含的相关问题,对有效应对变更差异、合理解决资本公积科目问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基于新会计准则的资本公积核算变化

1.原会计准则资本公积科目具体核算

原有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规定,资本公积为一项较为特别的会计科目,其包含的核算工作内容类别丰富、较为复杂。设置则涵盖资本溢价、赠予企业非现金总体资产以及股权投资、外币折算与关联交易差额、转账拨款、他类资本公积会计明细科目等,用于核算与之相对的具体事项内容。上述资本公积中他类资本公积的会计核算则涵盖现金资本的赠予、债务重组、公积转入、明确不能支付的相关款项等。

2.新会计准则资本公积核算

新会计准则规定,资本公积会计核算形成了显著的变更,同原有资本公积内容比较,规定进行了全面精简,只包含资本溢价以及他类资本公积会计明细科目。同时贷方登记的相关企业其资本公积提升数、借方资本公积登记降低数以及期末的余额总量位于贷方,映射出了企业具体资本公积的实际总量。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资本公积会计科目实践核算的具体内容变更主要变现在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为减少的内容,即将六类非经常的损益会计业务进行了减除。为同国际领域会计准则操作体系实现良好的对接,其资本基金会计科目将不会囊括一些非经常损益的具体项目。即新会计准则下,资本公积的会计核算科目去除了政府拨付款项、外币具体折算以及关联交易的相关差额,授予捐赠以及企业债务重组的具体收入、应予以支付却不能履行的资金款项等。另外,新会计准则将资本公积之中的他类资本资本公积会计科目明细内容中的具体核算事项也进行了对应的简化。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也丰富了一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其中资本公积增加了资本溢价以及他类资本公积会计核算明细内容。资本或股本的溢价会计科目,在核算阶段中,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一般类型企业资本溢价的核算、股份企业发行股票的具体股本溢价。同时还丰富了相同控制模式下,企业经营合并相应的资本溢价。相同控制管理下,企业经营合并构成了长期持续的股权投资,因此应于合并日依据获取的被合并对象权益账面体现的价值份额,进行长期股权经营投资的会计科目借记,并依据享有投资对象企业已经宣布却没能发放的各类现金股利以及资金利润,进行应收股利会计科目的借记。依据支付具体的合并对价相关价值,进行资产科目的贷记,也可借记负债会计科目,依据相关差异额度,借记也可贷记资本公积其中的股本溢价会计科目。当其中冲减有限,则需借记有关盈余公积,也可进行利润分配之中没有进行利润分配相关会计科目的借记。再者他类资本公积之中的核算项目内容也实现了优化丰富,主体包括,基于权益法规定核算模式,增加了长期的股权投资相应变动业务,企业自行应用的房产;通过存货转成利用公允价值原理进行计算的房地产经营投资项目业务;将用于出售的相关金融资产以及企业从保有直到逾期投资经营进行二次分类的具体业务内容;用于销售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更新与贬值的经济损失、递延税包含的资本公积具体业务;基于权益结算相关股份的支付以及通过转换形成企业债券权益内容的明确等业务。

三、新旧会计准则下形成资本公积会计科目核算变化的根本成因

1.同国际准则全面对接,促进会计信息综合质量的优化提升

传统会计准则以及会计体制令较多非经常出现的损益项目列入到资本公积内容中,囊括了捐赠授予的资本收益,企业重组获取的收益、政府机构专项投入款项、关联易存在的差异以及应予以支付却不能担负的款项内容。其最终目标在于预防企业、特别是上市股份公司进行的不良盈余操纵以及将会计报表非法粉饰的做法。当前,国际会计管理准则内容中相关非经常损益明确的定义为,企业通过非日常的经营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动,包括流入以及流出,应将其认定为营业发展的收支内容。

2.将历史成本作为根本计量基础,剔除外币差额折算

外币资金的资本投入为非货币的投资项目,当企业获取投资方投入的外币形式资本时,新会计准则规定,应利用交易日,也就是期汇率进行折算,将不再应用合同内容约束规定的汇率进行折算。同时向企业投资的外币资本同对应的货币项目形成的记账本位币总体额度将不存在折算的相应差价。

3.新会计准则中会计科目以及核算贴近国际领域,有效预防利润造假

新会计准则为贴近国际领域,令会计科目与核算内容增加了股权的长时期投资、房地产项目的投资、保有直至期限规定的投资、可进行出售的相关金融资产以及可变化成债券的相关科目,丰富了项目内容。该类新增项目之中包含有关资本公积会计核算科目的内容,具体目标则在于预防公司利润造假,导致其虚增以及虚减现象。一旦投资价值形成了变更,倘若令相应的价值变更归记到公允价值损益之中,将会令公司利润形成波动,并较易变成一些公司企业为实现利润的虚增与虚减而应用的不良手段,为此应令其归入资本公积之中的他类资本公积科目内容之中。

四、结语

总之,新会计准则为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将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内容进行了优化变更,对提升会计信息总体质量水平极为有利。我们只有科学探寻新旧会计准则的存在差异,进行有效对比分析,方能优化会计准则的完善发展,令其指导企业、单位的经营建设,并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资本公积;资本储备;转增资本

一、资本公积的构成及来源

资本公积是保留在企业内部不予分配、来源于非经营因素的企业资本性积累。其权益属于投资者所有。从其形成来源看,它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额中超过法定资本的部分。或者其他人投入的不形成实收资本的资产的转化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所有者权益。它是企业抵御、防范经营和财务风险、充实资本的重要资金。对保护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随着各项新法规制度的颁布。在企业的创立、合并、增资、投资等组建或经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业务涉及到“资本公积”,使其核算内容日趋复杂。

在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新准则应用指南》)中,资本公积的来源及构成为:

(一)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指投资者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

(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1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其中:有的利得通过“资本公积”直接增加所有者权益;有的利得通过“营业外收入”增加当期损益。2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其中:有的损失通过“资本公积”直接冲减所有者权益;有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直接冲减当期损益。因此,我国目前资本公积核算的内容中。既有投资者投入资本产生的资本(股本)溢价,又有与投入资本无关的利得。资本公积概念及其构成于我国1993年会计制度改革时首次出现。至今。其构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依据当时的经济特点进行了多次改革。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二、资本公积构成、核算内容及其变化

资本公积的构成是通过会计处理来体现的。在2007年7月1日《新准则应用指南》开始实施前,涉及资本公积的业务及会计处理主要依据2000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及《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一至五)》。2007年7月1日《新准则应用指南》实施后,资本公积的构成及会计核算内容如表2所示。

三、资本公积核算内容存在的问题

资本公积的主体是资本(股本)。在企业所有者权益项目中,资本公积的核算是现行会计制度变化最频繁的内容。因而,在会计核算时,为了反映各类不同来源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情况。企业应设置“资本公积”科目核算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情况。《新准则应用指南》中资本公积账户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资本公积”核算内容模糊

《新准则应用指南》中对投资性房地产核算有如下规定:

1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应按其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将自用的建筑物等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的。按其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等,借记“累计折旧”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等科目,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在以上两笔经济业务处理中。当其差额为贷方时,则作增加“资本公积”,最终增加了所有者权益中可以转增资本的积累;当其差额为借方时,作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年末冲减“本年利润”,最终减少了未分配利润。这样处理虽然不会影响所有者权益的总额,但在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中。资本公积与年末未分配利润的具体使命是不同的。《新准则应用指南》中取消了资本公积用于弥补亏损的规定而现时资本公积的用途除新增加的支付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交易费用外,只能转增资本。如果不能按照合理的金额增加或冲减资本公积项目。就会造成账面上资本公积数字失真,最终会影响到企业不同投资者的利益。

(二)“资本公积”明细科目设置太粗

从表2中资本公积构成与核算的内容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和各项新的法规制度的颁布,在企业的创立、合并、增资、投资等组建或经营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业务涉及到“资本公积”。特别是《新准则应用指南》出现了具有损益性质特殊来源的资本公积,使“资本公积”账户的核算内容日趋复杂。但《新准则应用指南》在“资本公积”总账下只设置了“资本(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两个明细科目,“资本(股本)溢价”明细科目下核算内容归纳为十项,“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下核算内容归纳后有十五个项目,将非常宽泛、复杂的核算内容置于两个明细科目下核算,会造成杂而乱核算结果,最终将对企业资本公积信息的披露产生较大影响。

(三)“资本公积”用途规定不明确

1原准则中规定资本公积的用途有两个:转增资本;弥补亏损。并明确规定:“准备”项目不得直接转增资本。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规定:不得以企业的资本公积弥补亏损,更不得用于分发投资红利后。从《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的核算内容中可以看出,“资本公积——资本(股本j溢价”可以直接转增资本,但对“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是否可以直接转增资本,哪些项目可以直接转增资本。哪些项目不能直接转增资本,这些规定都不明确。如果不对资本公积转增资本作出限制,能随意转增资本,则等于将这部分未实现的资本公积提前人为地实现,势必会有少数企业为达到转增资本的目的而虚增资本公积,从而造成企业资本扩张能力的虚增。

2在《新准则应用指南》中,资本公积的用途增加了支付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交易费用的内容,但未规定溢价、折价、平价发行前提下的具体处理。在一般原理下,溢价发行权益性证券,因为其溢价增加了资本公积,所以,相应的发行费用应由资本公积支付;但在平价、折价发行时,没有增加资本公积,发行费用由资本公积支付。不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

四、建议

(一)按资本公积的特定来源进行明细核算

在资本公积科目下,按资本公积的特定来源分类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其中每类明细科目都代表一类资本公积的特定来源,这样可以反映出企业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可以按照“投资”、“债务重组”、“金融资产”等大类进行分类,取消“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以解决其核算内容太多、杂乱无章、包罗万象的现象,提高资本公积信息披露质量,提高资本公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同时,会计标准制定者要与会计监管层配合,通过高质量的会计标准和监管。激励上市公司及时提供清晰、透明的会计信息给投资者,以此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设置“待转资本公积”明细科目

设置该科目的目的是对未实现的资本公积在转增资本前作过渡之用。虽然资本公积作为资本的储备,按法定程序可以转增资本,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本公积项目都可以转增资本。如各种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公允价值会随市场变动,而作为一种储备,只有在实现后才能形成真正的储备。因此,在其未实现之前。应将其计入“待转资本公积”明细科目,不得用于转增资本;待其真正实现之后,才能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

(三)简化会计事项处理

篇6

第二条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

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

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募集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

第三条公司的实收资本是全体股东或者发起人实际交付并经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出资额或者股本总额。

第四条公司登记机关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登记公司的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对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对不符合规定的,不予登记。

第五条公司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数额、股东或者发起人的出资时间及出资方式,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公司设立时股东或者发起人的首次出资、公司变更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必须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验资证明。

第七条作为股东或者发起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由具有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作价后,由验资机构进行验资。

第八条股东或者发起人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

股东或者发起人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财产出资的,应当符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

股东或者发起人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

第九条股东或者发起人必须以自己的名义出资。

第十条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五百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公司全体股东或者发起人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

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

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

第十二条股东或者发起人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或者所认购的股份。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公司设立登记时,股东或者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是非货币财产的,应当提交已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证明文件。

公司成立后,股东或者发起人按照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时间缴纳出资,属于非货币财产的,应当在依法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后,申请办理公司实收资本的变更登记。

第十三条设立公司的验资证明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公司名称;

(二)公司类型;

(三)股东或者发起人的名称或者姓名;

(四)公司注册资本额、股东或者发起人的认缴或者认购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应当载明发起人认购的股份和该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

(五)公司实收资本额、实收资本占注册资本的比例、股东或者发起人实际缴纳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以货币出资的说明股东或者发起人出资时间、出资额、公司的开户银行、户名及账号;以非货币出资的须说明其评估情况和评估结果,以及非货币出资权属转移情况;

(六)全部货币出资所占注册资本的比例;

(七)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认缴新增资本的出资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认购新股,应当分别依照《公司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缴纳出资和缴纳股款的有关规定执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开发行新股方式或者上市公司以非公开发行新股方式增加注册资本的,还应当提交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核准文件。

第十五条公司减少注册资本,应当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减少后的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数额应当达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并经验资机构验资。

公司全体股东或者发起人足额缴纳出资和缴纳股款后,公司申请减少注册资本,应当同时办理减少实收资本变更登记。

第十六条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公司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收购其股东的股权的,应当依法申请减少注册资本及相应的实收资本的变更登记。

第十七条非公司企业按《公司法》改制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折合的实收股本总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为增加资本公开发行股份时,应当依法办理。

原非公司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应当由具有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作价,并由验资机构进行验资。

第十八条公司注册资本、股东出资数额或者发起人的认购额、出资或者认购的时间及方式由公司章程规定。公司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数额、股东出资数额或者发起人的认购额、出资或者认购的时间及方式发生变化,应当修改公司章程并向公司登记机关依法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九条变更注册资本、实收资本的验资证明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公司名称;

(二)公司类型;

(三)变更前后股东或者发起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出资额和出资方式、出资时间。

(四)变更前后的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数额;

(五)增加注册资本的实际缴纳情况。以货币出资的,应当说明股东或者发起人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开户银行、入资户名及账号;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及其他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的,应当说明股东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情况、评估情况;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应当说明转增数额、公司实施转增的基准日期、财务报表的调整情况、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转增前后财务报表相关科目的实际情况、转增后股东的出资额;

(六)减少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应当说明公司履行《公司法》规定程序情况和股东或者发起人对公司债务清偿或者债务担保情况。

第二十条公司成立后,股东或者发起人作为出资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及其他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规定数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或者发起人补交其差额。原出资中的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及其他非货币财产应当重新进行评估作价。公司实收资本应当进行重新验证并由验资机构出具验资证明。

第二十一条公司成立后,公司登记机关发现公司涉嫌实收资本不实的,可以要求公司到指定的验资机构进行验证,并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提交验资证明。

第二十二条虚报注册资本,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公司的股东或者发起人虚假出资,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为出资的货币或者非货币财产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条予以处罚。公司的股东或者发起人拒不改正的,公司登记机关责令公司限期办理注册资本、出资期限变更登记,逾期不办理的,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处罚。公司成立两年后,其中,投资公司成立五年后,公司股东或者发起人仍未交付或者未足额交付出资,且公司未办理变更登记的,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处罚。

第二十四条股东或者发起人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一条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公司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发生变动,公司未及时办理变更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三条予以处罚。

第二十六条验资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公司登记机关应当依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九条予以处罚。

篇7

关键词:资本结构;企业绩效;房地产上市公司

一、文献回顾

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人员就业,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满足人们住房的刚性需求方面。对上下游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关于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研究在增强房地产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整个产业优化整合方面的研究为提高行业的整体实力而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出发,以沪深两市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学者们对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观点不一。张星文、钟金萍(2011)认为资产负债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均衡关系,并且短期均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贺晋、张晓峰(2012)则认为股东权益报酬率同资本结构正相关,而Tobin’Q同资本结构正相关。沈倩、许敏(2015)则表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流动负债率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股本比例与和资本公积比例与企业绩效负相关,留存收益比例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杨坪、杨迪斐(2015)研究发现流动资产比率与绩效正相关、流动比率与绩效负相关、而长期负债率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无显著相关性。贺晋、张晓峰(2012)则认为股东权益报酬率同资本结构正相关,而Tobin’Q同资本结构正相关。

二、提出假设

企业的资本结构,本文主要想从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长期资本负债率主要是指非流动负债占长期资本的比率。公司的长期资本负债率越高,就会对企业绩效有正向的作用。但是,一旦资产负债率超过临界值就会带来公司绩效的负增长。一方面,所用于其他方面的投资额便越少,其相应的获利能力便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长期负债的利率相对较高,相应的会减少企业的利润,综合而言,公司的绩效水平也会降低。基于以上本文提出一下三个假设:

H1:长期资本负债率与房地产行业企业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H2:流动负债权益比率与房地产行业企业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H3:在给定相同水平的流动资产比率、长期资本负债率和流动负债权益比率时,在2011年以前的房地产行业企业绩效高于2011年之后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证监会2014年的行业分类标准,本文以A股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用Wind数据库进行检索,剔除数据不全、ST类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基于2007-2014年的86家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本文认为房地产行业中各企业平权,故构建了一个指数,即将这86家样本公司的各变量数据进行平均后得到的值作为房地产行业2007-2014年的时间序列样本数据。

(二) 变量设计。对变量的定义如下:被解释变量: 企业绩效,ROE,用总资产报酬率计算;解释变量,长期资本负债率, CQZB, 计算公式为:非流动负债合计/(非流动负债合计+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100%;流动负债权益比率,QYBL,计算公式为:(流动负债合计/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100%;虚拟变量,宏观政策,EN,2011年以前政策值取0,2011年以后则取1。

(三)模型设计。本文采用如下多元线性模型来研究长期资本负债率(CQZB)、流动负债权益比率(QYBL)、宏观政策(EN)与企业绩效(ROE)之间的关系:

P=β0+β1CQZB+β2QYBL+δ0EN+μ

我们用δ0表示虚拟变量EN的参数,以强调虚拟变量参数的含义。δ0表示在给定相同水平的长期资本负债率(CQZB)、流动负债权益比率(QYBL)时,2011年以前和2011年以后房地产行业在绩效上的平均差距。μ表示随机误差项。

四、实证分析

(一) ADF单位根检验。由于时间序列通常是非平稳的单整序列,当变量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时,对变量间进行的回归可能导致伪回归现象,为避免伪回归现象的出现,在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分析之前,第一步就要对模型中所包含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因此,本文首先要检验ROE(总资产报酬率)、CQZB(长期资本负债率)、QYBL(流动负债权益比率)和EN(宏观政策)各变量的平稳性。为检验数据平稳性,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并结合AIC、SC值择优选择滞后项。由ADF单位根结果可知,序列ROE、CQZB、QYBL、EN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序列CQZB、QYBL一阶差分后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序列ROE一阶差分后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各变量一阶差分后均为平稳序列。

(二)相关性分析。当各变量一阶差分后都为平稳序列时,则可将此一阶差分后的序列视为截面数据,再进行回归分析,由此,首先对一阶差分后的各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由结果可知,各变量之间相关系数较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三)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运用模型2对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后的数据进行回归, 得回归方程为:

P=2.561-3.096CQZB+0.001QYBL-3.137EN

(2.326) (-6.124) (1.913) (-2.085)

(四) t检验。t检验是对各参数估计值的显著检验,由回归结果可知CQZB的t值为-3.096,绝对值大于1%的显著性水平下的t值2.771,这就说明在99%的置信区间内,自变量CQZB对因变量房地产行业的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QLBL的t值为1.913,绝对值大于10%的显著性水平下的t值1.703,这就说明在90%的置信区间内,自变量QLBL对因变量房地产行业的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EN的t值为-2.085,绝对值大于5%显著性水平的t值1.96,这就说明在95%的置信区间内,虚拟变量EN对因变量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

五、 结论

本文研究了长期资本负债率和流动负债权益比率对房地产行业的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以宏观政策为解释变量,研究结果表明:

(1)长期资本负债率与企业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假设1得以支持。

(2)流动负债权益比率与企业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假设2得以支持。

(3)在给定相同水平的流动资产比率、长期资本负债率和流动负债权益比率时,在2011年以前的企业绩效高于2011年之后。假设3得以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星文,钟金萍,郭玫.房地产行业资本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时间序列分析[J].会计之友,2011,25:83-85.

篇8

基本工资制度 工资形式 工资标准 标准工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薪酬主管部门经常要对企业的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由于很多企业对基本工资制度在薪酬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理解不足,造成企业制定的分配政策混乱,运行过程中矛盾较多,起不到应有的激励效果。因此,要想建立起一支科学、规范、激励有效的薪酬系统,企业管理者们特别是从事薪酬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基本工资制度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分配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工资形式之间的关系等,只有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对企业分配制度的建设起到积极意义。

一、基本工资制度内涵基本工资制度,是企业在全面测评职工潜在形态劳动的基础上,结合职工所在岗位或所任职务,在劳动前为职工预先确定的报酬标准,供劳动后实际支付工资时的依据,包括工资等级、工资标准、定级升级、工资调整、支付形式等一系列制度规定的综合。它是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的基础,它规定着支付职工基本劳动报酬的标准,所谓基本劳动,即劳动者在法律规定时间内,完成定额劳动所应得到的劳动报酬,其所对应的工资通常又称作标准工资。在实践来看,基本工资制度一般有:有岗位工资、职务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薪级工资等。企业通常选择一个或两个为主要形式,其他为辅助形式。选择并确定工资制度形式是很关键的,这体现着一个公司的价值导向,是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和具体组织工资分配的起点和基础。

二、工资形式的概念所谓工资形式,是指计量劳动和支付报酬的方式。基本工资制度是企业内部分配的主要方面和基本环节,但它不能起全部的作用。因为企业内部劳动形态、劳动特点千差万别,仅仅用基本工资制度来体现和调节各种工资差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选择恰当的、灵活多样的工资形式与基本工资制度相结合。同时,基本工资制度本身也需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和内部分配情况的变化,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目前企业常用的工资形式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浮动工资、提成工资、定额工资、奖金和津贴等。不同的工资形式具有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条件和范围。各种工资形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旧的工资形式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充实新的内容,同时,还将产生更多新的工资形式。

三、基本工资制度和工资形式的联系区别(一)从所反映的劳动形态看,工资形式主要是从凝固的劳动形态和流动的劳动量相应确定其报酬量;而基本工资制度则着重以职工的潜在劳动形态,包括能力大小、技术高低为依据来确定职工的工资差别。(二)从分配的内容看,工资形式涉及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即包括基本工资,又包括奖金,津贴等,其覆盖面广;而基本工资制度主要决定职工基本工资的分配量和分配办法,即职工劳动报酬的主要部分,一般不涉及奖金、津贴等。(三)从运动规律看,工资形式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它可以随着生产工作条件和劳动特点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或变更;而基本工资制度一经制定即不宜轻易变动,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由于工资形式具有上述特点,因此,正确地选择和完善工资形式,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选择适当的工资形式并与基本工资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够从劳动的不同形态考察职工的劳动,在分配上更全面准确地体现职工的实际劳动贡献和劳动差别。第二,选择适当的工资形式,利于将职工个人的劳动贡献和劳动成果同其劳动报酬紧密地联系起来。第三,选择适用的工资形式,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完善,有利于增强工资微观分配的弹性机制,更好地发挥工资的职能作用。

四、工资标准的作用(一)工资标准是企业搞好内部分配的重要基础。它具体体现在企业内部分配的诸方面。比如,企业通过这套工资标准确定职工的标准工资,既可以稳定职工的心理,又可以激励他们提高业务水平;企业制定符合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的基本工资制度,往往以工资标准为基础,并与之保持某种相对应的关系,以便需要时能还原成工资标准;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工资形式和分配办法也往往从工资标准出发加以设计;企业在确定本单位内部各类人员的工资关系时,也常常是以工资标准作为基本依据;另外企业的职工调动工作后,新单位是以其本人的原“档案工资”作为参考工资,同时参照本单位同类人员的工资水平来确定新调入人员的工资等级,一般单位都是如此。因此,对于一个大型国有企业若没有一个大体统一的工资标准,企业内部分配将可能出现混乱,不利于工资微观管理。(二)大体统一的企业工资标准是实行企业工资宏观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工资标准是企业制定年度工资计划的重要依据。对于以职工人数为基础决定工资总额的企业,工资标准是计算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的基础,从而编制年度工资总额计划。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企业,工资标准也是核定挂钩工资基数的重要依据。工资标准是平衡和调节行业间工资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控制各行业执行工资标准的最高水平界限,可以平衡各行业的企业职工的基本工资水平,避免或减少出现行业之间的职工基本工资水平相差悬殊的问题。(三)在市场条件下,工资标准实际上就是个人的工资价格,所以按照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交易的要求,每个人都应有一个明确的工资价格或工资标准,并通过劳动合同中的工资条款加以约定。大体统一的企业工资标准是计算职工在规定工作时间以外其他劳动报酬,如加班加点工资和病事假工资等待遇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雄,赵延.现代工资管理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7.113-143.

[2]康士勇,曾湘泉.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年.276-280.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6(B)-0089―01

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使笔者深深体会到,现代中学生的书写能力越来越差。如何让广大中学生规范书写汉字一直是语文教师比较头疼的一件事。面l临严格的扣分制度,对考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重视规范的语言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中学生的书写错误主要是写别字。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中学生写别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粗心大意,误写了形近字、音近字、音形皆近字;二是由于没有真正明白正字与别字的记录功能。两个原因归结起来,就需要学生在书写汉字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不懂的字要勤查字典

每一个学生都要养成严肃、认真地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书写时大脑中要有良好的意识,力求牢固地掌握正确的字形,写好每一个生字。既不能缺胳膊短腿,也不许添枝加叶。特别对笔画繁多的字,更要细致认真。写字时遇到不会写的字。不要胡写乱猜。而是要翻开字典,查清了再写。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会让每个人终身受益。

二、严格按照《简化字总表》,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异体字

现代学校教材及出版物,都用规范的简体字排印,这就要求广大中学生在学习中也应当使用规范的简体字,不写异体字。为纠正社会用字混乱,便于群众使用规范的简化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公布了《简化字总表》。汉字的形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应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以利于应用。

三、搞清词语的意义。利用汉字的义符防止写别字

汉字是以形别义的,其中大部分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即义符)具有揭示词义特点、显示词义类别的作用。了解这一点,就不容易写别字。例如,

跋涉:指爬山淌水,形容旅途艰苦。“跋”是指在山上行走,故从“足”,因此不能写成“拔涉”。“拔”是“拔草、拔树、选拔”的意思,故字从“手”。

裨益:补益,故字从“衣”,不能写成“婢益”。“婢”指女奴,故字从“女”。

代替:指替换,即以甲代乙,起乙的作用,故字从“人”。“带”从巾,本义指衣带,不能写成“带替”。

啜泣:抽噎,即抽抽答答地哭,故字从“口”。“辍”,本义是车子途中损坏,引申有“中断”之意,故“辍学”用“辍”,而“啜泣”不能写成“辍泣”。

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整地归还本人。“璧”是扁圆形中间有孔的玉,故字从“玉”,不能写成用“土”作义符的“壁”。

四、对由于字形相近而致误的字,要搞清字形结构,防止写别字

汉字中有许多是形旁极其相似的,如果不仔细加以辨认,稍不留心,就会混淆,而且长此以往,就会习惯性地写别字。对于这些纯粹由于字形相近而导致经常写错的字,首先要从字形结构人手,仔细分辨,搞清字形结构,从而防止写别字。例如:

暧昧:指行为不光明,不可告人。如关系暧昧。有的同学将“暧”常常写成“暖”。二字都从“日”,字形极近,但“暖”从“日”,“爰”声,而“暧昧”,故从“爱”声不从“爰”声。

病人膏肓:指病已无药可治。膏肓,古代中医学称心脏下部为“膏”,隔膜为“肓”,认为是药剂不能到达之处。“膏”、“肓”皆指人体的部位,故字从“肉(月)”,而“盲”,指眼睛丧失了视力,故字从“目”,“肓”常被误写作“盲”。

驰骋疆场:驰骋,放开马快跑,故字皆从马。此成语义为在战场上英勇战斗,所向无敌。有人将“骋”写作“聘”,这是因形近而导致的错误。

篇10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四川、内蒙古、吉林等多地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6年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

在2015年5月12日举行的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总理曾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确定落实时间表。总理表示,2014年,国务院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了政策,2015年6月底前,各地工资调整一定要落实到位。

因此,四川、内蒙古、吉林等多地2016年又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的信息一出,很多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去年进行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后,公务员今年又要涨工资了。

例如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内蒙古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明确,按照国家要求,今年要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这次调标是建立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后的首次调整,各地、各部门要对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清理自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坚决纠正。

但如今在这些地区人力资源部门官网上均已无法找到有关工资调整的信息。有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这些部门或是迫于压力将相关内容撤下了。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国家现行有关制度政策规定,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调整的权限在中央,各地只能按照中央制定的政策执行。如有的地方提出今年要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调整基本工资标准,那只是重申去年的《关于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并非打算自行安排做这些事。我认为媒体报道一些地方要自行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是不准确的。”

此轮公务员工资调整是为养老保险并轨改革铺路

其实,2015年开始推进的公务员工资调整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步进行。

2015年1月的《关于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从2014年10月1日起,要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

调整后,公务员职务工资标准由现行的340元至4000元分别提高到510元至5250元;级别工资各级别起点标准由现行的290元至3020元分别提高到810元至6135元。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曾公布数据,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公务员月人均实际增加收入300元左右。

与此同时,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并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决定》提出,中国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

显然,个人缴费是要从本人工资中扣除的,这就意味着公务员如不涨薪到手的工资水平就要下降。而且现行公务员工资结构中基本工资占比较小,津补贴占比较大。

苏海南表示:“这就需要结合公务员工资结构调整并适当增加工资来解决,具体就是提高基本工资标准,所需资金由部分津贴补贴纳入到基本工资和安排适当新增工资解决。这既提高了基本工资占比,又使公务员缴纳养老保险费后个人工资水平不下降。这样做,既调整了不合理的工资结构,又有利于促进养老金并轨改革。”

我国公务员的工资是由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组成的。其中基本工资分成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全国执行统一标准。津贴补贴由地方财政承担,各地有一定差别,主要包括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此外,还会根据地区、岗位不同,分发相应的房补、车补、特殊岗位津贴等。

而原来的公务员工资结构中,基本工资只占30%,津补贴等占比较高,用苏海南的话说,这就好像是一个人的鼻子大,脸反而小,比例明显不合适,“而公务员工资改革调整工资结构,就是要把过大的鼻子切掉一大半,补充到脸上去。”

专家:

应尽快建立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当前,各地首轮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调整已于2015年6月底完成,接下来按照相关制度规定,需要尽快建立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

2015年1月出台的《方案》提出,确立定期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制度。今后基本工资标准原则上每年或者每两年调整一次,依据工资调查比较结果,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和物价变动等因素确定调整幅度。近期基本工资标准每两年调整一次,参考同期物价上涨幅度、同期企业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率等因素,确定工资增长幅度。

如何合理确定基本工资调整幅度?苏海南认为,单从基本工资调整而言,有两个方面要考虑,一是依据企业相当人员的工资水平调查结果并结合经济发展、财政资金、物价变动等进行安排;二是结合基本工资和非基本工资,主要是津补贴等的比重调整要求来安排,把基本工资之外更多的津补贴纳入到基本工资,逐步形成合理的工资结构。

其中,建立工资调查比较制度,定期开展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合理确定公务员工资水平,这是落实公务员法要求。公务员法第七十五条指出,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国家实行工资调查制度,定期进行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并将工资调查比较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工资水平的依据。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工资调查已经进行了两三年的时间,目前还没有拿出结果。如果按照2015年1月的《方案》指出的“今后基本工资标准原则上每年或者每两年调整一次”,最迟在2017年6月就要再进行一次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