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论范文
时间:2023-04-06 17:1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控制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控制论;经济系统;宏观调控
一、经济控制论现状
经济控制理论是一门新学科,从上世纪60年代产生到今, 有了巨大发展,逐渐形成一套完整控制理论的体系。它是控制理论和经济学结合产物,用控制理论研究宏观或微观经济的问题。Manescu(2008)对经济控制论概念与特征及计划经济总控制系统进行了介绍,同时把控制论方法应用于经济的预测与设计最优经济增长的轨迹。把经济控制论看作是应用经济数学的模型来管理国民经济实现最优增长总称。A.W.PhihpS(2000)[1]把经济稳定的政策当作是工程的反馈问题,采用反复试验方法,来从很简单模型寻求最优的政策。在寻求产量随时间在消费和投资之间的最优分配也是用到了最优控制理论.还把最优控制理论理论和计量经济性结合,这为制定短期稳定最优政策提供工具。R.T.ROCKAFELLAR(1987)提出宏观经济系统最优控制是要确定衡量经济效果目标的函数,用此目标函数来计算最优控制的规律,并找到最优经济指标轨线。经济性能指标选择,不仅能反应经济系统的动态特性优劣,还要便于数学与计算机处理,二次型是一种能够兼顾两方面的良好的形式。兰西费罗尔大卫、荷德里克和阿苏尔普鲁逊合作,用共轭梯度法程序在1966年解出韩国最优计划的模型。控制理论方面的平代克在1971年用超额税、政府支出与货币供应等3个控制的变量,解决美国经济模型确定性二次跟踪控制的问题,此问题有二十八个状态变量。QuadeE S,Boueher W L(1968)提出经济控制和系统分析联系,指出系统分析是研究的战略,适当使用现有工具的预见,也是在不确定情况下能有效帮助决策者对复杂选择问题作出抉择的具体哲学。目前系统分析的应用处在形成期。综合分析、计划、设计各种复杂技术、经济、生态系统和各种组织结构方法,分析系统内部与外部各种因果联系和反馈的作用来最优解决问题。肖文红(2004)提出在经济计划执行过程中,还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为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在正确经济理论指导下,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结合起来,运用经济控制论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经济系统大量的分析、决策、规划、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问题,是非常必要且完全有可能取得成功的。伍俊良,刘飞(2004)提出经济系统运行与控制是一个多输入多回路反馈的过程,蕴含经济运行机制和自动控制原理,从理论上看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一维特性),从实践上看具有离散性(投资与收益离散性)的特征.经济运行和自动控制过程原理完全一致,具有输入(投入)、控制与反馈. 晔枫(2001)提出市场经济控制机理最大的弊端是:能使经济人对实现经济目标激励,但是不能使经济、社会与生态多元复合控制目标符合可持续规范有效的协调;能促进提高经济效率,但是不能平衡代际代内利益关系。 黄仲一,郑力新(2000)指出在控制方法、内容上,经济控制论主要是围绕着测量、辨识、调节和反馈等几个环节展开。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巨系统,测试、辨识、调节与反馈概念经常出现。如果不单纯研究具体形态,社会巨系统抽象的数学模型与一般系统无异,控制论方法都能适用。而且阐述经济控制论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人口控制、污染控制方面应用方法。袁嘉祖,张颖,童艳(1998)认为对经济控制论定义,有两种是较多人接受的:一是经济控制论是控制理论概念与方法在经济学上各种应用。二是经济控制论是以应用控制理论的概念与方法来描述的经济学。黄国石(1998)说明了反馈控制方法在金融和财政政策的制定中重要性。李维岳(1988)指出了经济控制论用系统观点来研究经济、经济结构、经济功能及其管理原理。谢方(1985)的观点经济控制论应用控制理论的方法对经济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经济系统动态过程、稳定性、最优控制及随机控制等问题。因此既要掌握控制理论方法,又要具备经济学知识。乌家培(1983)认为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控制论作为一门管理巨大而又复杂企业、托拉斯、跨国公司科学而建立起来。被广泛地用于研究管理军事工业科学组织基本的问题。经济控制论在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更为重要意义。为有效地计划和管理国民经济及各个组成部分提供新见解和工具。
二、存在的问题
控制理论与经济理论、经济实际脱节。一些控制论学者照搬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成果用于经济问题研究,考虑经济问题特点不够。如最优控制问题模式可以应用在许多经济问题,例最优利率、最优投资和最优增长等。设定模式以后便可利用最大值的原理导出结果,求出解析解来进行各种经济的分析。但是该简化的模式是否符合经济理论与实际常常较少考虑。最优的控制理论和经济计量模型相结合的时候,因为控制理论要有严格因果关系的假定,但是很多用统计方法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有的时候很难从经济学来证明是一种因果的关系,由此纳入最优的控制模式得出政策变量,其执行实际的结果常常与模型预定结果相差很远。除此之外,经济系统结构与参数不如工程系统精确设计,而且还会随经济的政策、社会环境变化及各种经济的要素期望结构而改变,经济系统结构与参量肯定会发生变化。测定经济变量尤其是测定宏观经济变量,远比工程变量困难,并且只能得到特别滞后数据。故决策者仅能依据近似值来制定政策,进而把驱动误差引入系统等。为控制经济的问题,控制理论必须根据经济理论与实际进一步改造,才能形成真正经济控制的理论。所以我们得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理论,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创立适合我国的国情与经济系统性质经济控制论,首先得建立起一整套符合我国的国情生产、流通、积累和消费理论。经济信息系统合理化问厄;经济调节完善问题;经济决策改进问题;经济过程模拟方法翻订问题。
三、解决问题途径及展望
经济控制问题解决问题途径主要有:(1)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动态规律性;(2)经济管理和经济系统的自动调节过程的规律性;(3)经济系统的信息问题,包括信息的传递,信息的成本,以及信息的作等等;(4)实现经济系统的发展目标的最优决策以及各方面利益协调的问题。
社会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特殊复杂巨系统,未来应努力探求用经济控制理论特有思想、方法、技术,分析与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经济数学模型,剖析经济过程结构和效率,以提高生产率与经济活动的效率,提供经济最优增长的条件,利用经济控制的理论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所提供现代手段,不断改进经济调控手段,探索经济增长轨道的路径与经济结构优化等。同时运筹学与控制论、图论、网络优化、随机控制及其在经济、金融、生物信息、工程等方面的应用是国际上的热门研究课题,其中图论、概率、控制、生物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形成的新领域成为目前国内外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因此,主要发展趋势是研究图论,网络优化,以及生物信息、随机控制及在经济系统的应用。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摘要]控制论的认识论是一种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本文结合控制论早期和197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从知识、认知形式、层次、目的这些最基本的认识论和控制论概念着手,挖掘出控制论在认识论上的意义。控制论的知识就是模型,认知不是被动反映而是能动建构,认知建构的多层次以及它对目的的新的解释都丰富和发展了哲学认识论。
控制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它给哲学研究提供了很丰富的素材。在认识论研究中,控制论方法尤其值得我们借鉴。控制论从上个世纪中期创立以来不断发展,在认识论研究中也给我们越来越多的启示。控制论奠基人维纳在他的黑箱理论中已经提到模型在认识和科学发现中的作用,黑箱理论实际上就是早期控制论的认识论。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控制论有了一次新的发展,西方出现了几个新的控制论学派。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对主体认识过程有了更精细的分析,主体认知的能动性更受重视。本文将从知识观、认知过程分析、认知本质分析等几个方面展示控制论的认识论意义。
一、“知识-模型”说
控制论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知识即模型。一个系统有知识就是该系统建构了被感知的外部环境的模型。因为现实世界很复杂,要想认识和控制它,人们必须对它抽象,建立关于它的模型,一系列的模型就构成了对世界的知识。
这种观点最早出现在早期黑箱理论中。维纳和另一个控制论奠基者艾什比的著作中都有这方面的论述。艾什比《控制论导论》第六章讨论的就是黑箱问题。黑箱理论中的“黑箱”就是认知客体,所谓黑即不为人了解或认识。认识黑箱就是建构它的模型,在不影响黑箱原有结构的情况下,向黑箱输入物质、能量或信息,从而得到相应的输出。根据输入和输出的对比能得到黑箱的若干可能结构,建立关于黑箱的模型。随着输入输出的增多,黑箱的理性模型也逐渐完善,从相对简单的、高度抽象的模型发展为比较复杂的、更加具体化的模型[1]。
知识即模型这个观点在1970年代以来的控制论专家中得到更进一步地贯彻,他们对控制过程的动态分析以模型为基础。控制论研究对象包括两个系统,控制者系统和被控制系统,或者建模系统和被建模系统,前者在认识论意义上即认知主体,后者也被称为环境、外界、世界等等。它们之间会有相互作用,大量信息从环境流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采取的行动作用于环境,构成一个反馈环。控制过程中的认识大致是这样的:系统观察或感知那些对它的最优状态发生影响的外界变量,感知过程就是系统对外界建立模型的过程,感知生成了对外部状况的内部表现。这种新的控制论的模型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第一、模型是用来预测世界的工具。主体控制外界的过程中模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模型不是对环境静态的、机械的反映,而是动态的建构。由于模型要比它反映的环境简单,这样它的运行要比它反映的环境领先一步,因而主体即控制者系统能做出预见。系统可以在干扰还没有对它造成破坏之前,提前做出补偿行动。
第二、同样的外界环境,模型可以有很多,不存在实在的“绝对真实”的模型。建立模型是从世界到模型之间的一种对应,对应好像是世界中的客体和它们在模型中的表现之间客观一致。实际并非如此,否则的话主体能动性就没有了任何地位。认识论上的机械反映论把真实的知识视为不依赖观察者和外部实在的完美反映。但控制论的认识论本质上跟它是不同的,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1.它不承认认识的目的是发现外部的客观世界。2.系统对外界的认识是有目的的认识,它只是感知对自己目标的潜在干扰的前兆。它的主体性很明显,不关心也无法获知客观存在于外在世界的东西。
二、“认知-建构”说
如果知识是模型,那么认知过程就是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控制论的认识论本质上是一种建构主义的认识论。根据建构主义认识论,认识并非是主体对客体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镜面式反映),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活动,这就是说,所有的知识都是主体建构出来,在这一点上它是与机械反映论的认识论直接相对立的。它的另一特点就是在建构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此处它仍区别于机械反映论。建构主义认识论反对心灵白板说。主体能够对知识建构逻辑上要求主体在认识之前有一套“建构的工具”,心灵因而不是一块白板而是具有某种构成。
康德认识论差不多是最早的建构主义认识论。在康德那里,这样的一套“建构工具”就是他所谓的“我们固有的知识能力”。他认为这是先天的东西,认识过程就是主体把先天形式加诸感性材料的过程。控制论认识论中也不难发现这样的建构工具。在1970年代美国控制论专家鲍威斯的感知控制论里我们很容易能找到这种建构工具,它就是控制系统的基准信号。基准信号和下面要提到的感知信号、偏差信号一样都是神经信号,是在神经细胞中传输的电脉冲,但是它占着支配地位。基准信号相当于控制系统行动的目的。
感知控制论研究对象是人体这个控制系统。控制的基本进程是这样的:人通过传感器得到外界信息,此即感知过程。感知是有选择的,由基准信号来指导,主体只是对它的环境的某些特定方面进行反应。传感器模拟变量的状态产生了感知信号,在系统内部感知信号与基准信号相比较,比较结果输出为偏差信号;偏差信号使得系统产生行动即输出,实现控制。感知信号如果没有相应的基准信号指导,就是盲目的、杂乱的,不会得到理解,也不会有相应的行动。真正的控制过程不会有那样的情况,它必需有基准信号,基准信号规定感知信号的种类、大小,进而决定了控制过程。控制过程就是基准信号对感知的约束过程。正常运作的控制系统里感知信号和基准信号一致,所以我们说控制系统通过基准信号建构了它的外部世界模型,它对外部世界的控制实际上是对模型的控制。
感知信号与基准信号一致可以是感知信号向基准信号靠拢,我们还可以设想基准信号趋向于感知信号。后一种情况即基准信号的变动由上一层的控制系统来决定。高层的基准信号总要比低层的基准信号稳定,最高层的基准信号就不是个体所能变更的了,它来自于基因,是亿万年就生物进化的结果。鲍威斯的神经系统各个认知的模型就是康德的“范畴”,它是康德意义上的先天形式。
三、控制论认识论中的目的
认识是主体对环境的有目的建构。控制论对目的的全新解释改变了之前学者对目的的不公正的态度,同时也丰富了建构主义认识论。
近代科学具有机械论的特征,把目的看作是非科学的东西,从而把它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尤其是活力论所说的目的性把合理的目的论声誉败坏之后,正统的科学家很少涉足目的论领域。活力论者断言,生命过程中的明显的目的性现象是无法用物理或化学的方式加以说明的,因而只能归因于神秘的活力、灵魂、生命力之类的东西。在生物学史上最有名的活力论者是杜里舒(HansDriesch),他的最重要论据是海胆胚胎的早期发育实验。这个实验表明个体发育具有明显的目标取向和等结果性。无论用一个完整的卵,或半个卵还是两个卵合并的卵作原料,最终结果相等:都是一个完整的海胆个体。于是杜里舒断言,这个生命过程的目的性只能归因于超自然的活力。
这样占主导地位的近代科学家在反对神秘的超自然的活力论时,连同一切合理形式的目的论也统统一起抛弃掉了。弗兰克(L.Frank)等人在1948年的一次控制论会议上对此作了很好的说明:“目的和目的论的概念长期以来与神秘的、自我完善的、自动寻觅的能力或终极原因联系在一起,通常具有超人或超自然的起源。进展到事实的研究,科学思想不得不拒绝关于目的的那些信条和目的论的那些概念,而赞成一种严格机械决定的自然观。”[2]
现代系统科学的兴起,从科学的角度给予目的概念以新的解释,把“目的”带到科学的殿堂。贝塔朗菲把目的性问题看作一般系统论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来加以讨论。他所谓的等终极性(果决性)就是目的性。贝塔朗菲认为,作为绝大多数无生命系统的基本对立标志的目的性,首先就是与系统的开放性相联系的,开放系统才有异因同果或等终极性。“对开放系统行为的研究导致自然哲学上具有深远意义的结果:在生命事件中尤为明显的目标追求性的等终极形式,是从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的有机体的特性中必然地合乎规律地得出的,而人们曾把目标追求看作只有活力论才能得到解释的生命本质。”[3]
维纳等人对目的的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人的随意活动中的一个极端重要的因素就是控制工程师们所谓的反馈作用。就是说,从结构上看,技术系统与生物系统都具有反馈回路,表现在功能上则是它们都具有自动调节与控制的功能。说得更具体一些,由于负反馈使得一个控制过程得以趋近其目标值(目的),因此,“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可以看作需要负反馈的行为。”[4]这就是说,行为、目的以及控制都是以系统的反馈为基础的。他们还写道:“目的成了受负反馈控制的行为的同义语,它由于充分限制了内涵而得到了精确的含义。按照这个作为限制的定义,目的论与决定论不是对立的。”[5]
所以我们可以说控制系统的认知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因为它们无一例外的都是反馈行为。鲍威斯的认知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控制论认知系统,我们可以明显地从中看到这个反馈环的存在。控制论认知系统是一个闭合的环路,其中描述的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系统的输出端与输入端存在反馈,系统的输出能够影响输入,使得系统的基准信号能够和输入信号一致,系统的目的得以实现。
四、结语
控制论在认识论上给予主体极大的自主空间,并从反馈的角度给目的性以解释。这使认知主体能动性有了一个更牢靠的科学基础。控制论的建构主义认识论给我们提供一种新的视野,即使我们不能从中完全把握复杂世界,它仍不失为理解复杂世界的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庞元正,李建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经典文献选编》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第294页
[2]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林康义、魏宏森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版,第14页
[3]庞元正,李建华编.《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经典文献选编》,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第19页
篇3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内容摘要】用控制论的原理指导语文教学,用黑箱和白箱方法来控制语文教学过程,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可行性。而了解语文教学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其开放性与闭合性特点,是用控制论方法控制语文教学过程的前提。实行黑箱控制有两种方式:一是在闭合的系统内实行投入与产出的教学控制,而不关心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涵义;二是在闭合的系统内实行投入与产出的教学控制,而在开放的系统中形成学习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白箱方法实施控制,语文教学系统自身必须具备下面三个条件:(1)属于闭合系统;(2)具备同构关系;(3)具有反馈—矫正程序。
* * *
德国教学控制论流派的代表人物G·弗兰克教授曾说:“一场新技术革命正在席卷全世界。无论你愿意不愿意,或者你把它称作‘第三次浪潮’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信息革命’——总而言之。人类面临的是信息化的时代。”正是在这一背景上,国外有一些教育家创立并深入进行了教育控制论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教育教学理论。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运用教育控制论分析研究一系列教育问题,但是这些研究大多还停留于一般控制原理的介绍或者推演,而如何抓往教育控制本身的特点,并着力于教育教学过程的控制研究,尚待进一步开拓。至于把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学科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尝试,更少有人问津。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科学实验,我们认为用控制论的原理指导语文教学,用黑箱、白箱方法来控制语文教学过程,有其科学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谈谈控制论和语文教学方法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的系统结构及其开放性与闭合性
语文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因素是什么?目前众说纷纭,未成定论。如果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一个系统既是一个自己独立的整体,同时又是高一层次的子系统;系统的整体性是等级秩序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结构和层次的一种表现。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整体系统和每个子系统是“同构”的。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它的整体结构支配着各子系统的结构形式,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系统和语文教材系统、教学程序系统、教学方法系统、学生的语文智力系统等都是“同构”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所以说知识、能力、思维这三种基本因素构成了语文教学系统。如果借鉴霍尔的系统结构图和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图,可将语文教学系统图示如下:
(附图 {图})
(语文教学系统三维结构图)
这个结构图清晰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整体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其中能力因素由听、读、说、写四个子项构成,这在语文界已形成共识;把听、读排在前面,把说、写排在后面。是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考虑的,听、读是信息的输入过程,说、写是信息的输出过程。其中知识因素由六个子项构成,这是从现行语文教科书的单元知识中归纳出来的。其中思维因素由五个子项构成,认识、记忆是思维的基础,属于一般智力,发散、辐合与评价属于创造思维,五个子项的有序排列,体现了不同的语文思维方式和不同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这是从语文教育学和个性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来考虑的。所以,语文教学系统是一个由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思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三维多层有序排列结构。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系统内部诸因素之间的有机关联性和系统的开放性一道,保证了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有机关联性,概括起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系统内部诸因素的有机关联,使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分布情况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系统同外部环境的有机关联,产生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交换,从而使系统具有开放的性质。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构成教学系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三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的,教材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师水平和学生水平之间也是相互作用有机关联的,是随着教学进程和时间而变化的。另外,语文教学系统和外部环境之间也是有机关联的,,如教学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都会相应地促进或抑制教学系统的发展,使教学系统具有开放的性质。所以,语文教学系统的开放性,指的就是教学目的在系统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同学习结果之间的一种变换关系。
语文教学系统的闭合性,指的是教学目的和教学结果之间的一种负反馈变换关系。在控制系统中,如果系统的输出值与目标值的差值越来越大,离目标越来越远,就是正反馈;如果差值越来越小,和目标完全或基本上吻合,就是负反馈。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兼语句”这一知识信息,在教师的作用下传输给学生,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记为:
(教材中的)兼语句(学生理解的)兼语句这一变化叫做“转移”,箭头左边的叫“原象”,右边的叫“映象”。如果教材中的一批知识信息在教师的作用下传输给学生,就会引起下面一批转移:
(教材中的)连动句(学生理解的)连动句
(教材中的)存现句(学生理解的)存现句
(教材中的)双宾语句(学生理解的)双宾语句对这样的一批转移,整个叫做“变换”。为了说明问题,我们用符号来表示一个变换:
篇4
一、高新技术企业应用标准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是指以科学的方法预计正常工作效率下产品生产所应有的成本。通过标准成本分析,企业可以定期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以显示成本差异,并按照例外管理原则,就重大差异项目分析差异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控制成本达到成本抑减目的。我们现场调查发现,有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等用标准成本进行成本控制,有的是根据企业历史成本并结合市场状况制定的,有的是中外合资企业,外方本身就实行标准成本制度,有一套现成的标准和做法,只有少数高新技术小企业以理想标准成本为标准。大多数企业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实行标准成本制度正面临各种新的挑战,主要是“标准”难以准确设定。若执行中因不得已而频繁地修订“标准”,将会影响工作质量与效率。此外,高新技术企业面对国际竞争环境,所遇到或发生的差异因素较多,静止地采用标准成本进行业绩评估或奖惩可能不一定公平。
被调查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标准成本制度的一般都能进行差异分析,大都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议,分析成本差异原因,控制不利差异,进行成本控制业绩的考核。实施、维持标准成本系统的代价是较高的。不仅投入的每项劳动、材料都必须制定价格标准和数量标准,而且随时间推移标准必须要修订。快速的技术进步持续推动作用会导致标准很快过时。而工人们则宁可沿用旧的标准,不愿意进一步寻求成本的降低。管理人员调查成本差异所耗费时间的机会成本也是很高的。管理人员应只关注那些表明生产过程失控,需要管理人员采取措施的差异。调查那些由于偶然因素造成的暂时波动产生的差异可能只是浪费时间,管理人员通常只关注较大的差异。
高新技术企业调查暂时波动产生的差异也是有一定价值的。这种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企业所处环境的了解,增长了管理者的专业知识。如果管理者能够抓住飘忽不定的盈利机会,这种专业知识在行使决策权中发挥作用,便会增加公司价值。
NEC公司是日本一个大型多样化电子企业,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实行了标准成本制度。那时主要生产电话和交换机。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该公司提供大量不同品种的电子产品。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不断修订标准成本的代价是昂贵的,每一项标准成本的寿命都大大缩短。公司仍然将标准成本系统作为其成本控制工具,但已不再实行以产品为基础的标准成本系统。
标准成本系统应根据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将心设计。粗制滥造的标准成本系统用于业绩评估可能造成许多负面影响。例如.盲目追求人工效率的有利差异,却导致产品存货的大量增加,产出的产品并未实现利润最大化。
高新技术企业的最新发展对制造与标准成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保持最低库存或采用实时系统的企业来讲,没有,必要在计算直接材料差异时区分采购单位与使用单位。在这些单位里,一个时期的采购数量几乎与当期使用数量相等。
高新技术企业由于自动化、柔性制造制度以及批量或单元制造等,也降低了直接人工差异的重要性。这些企业很少或不使用直接人工,也不太重视工资率差异与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二、高新技术企业应用“成本企画”思想加强成本控制
“成本企画”又叫“目标成本计算”、“成本设计”,首先在日本企业中成功应用。其关键思想是,在产品设计阶段,事先限定产品的制造成本和期间成本,从生产产品的上游,确定成本允许开支多少,把传统成本控制的立足点从生产制造阶段转移到设计构思阶段。
在新产品设计阶段,企业设计人员首先获得各种设计思想,经过筛选设计思想方案、技术评价、市场预测、作出设计投产决策。但这一决策必须建立在目标成本预测的基础上,产品设计一定要与成本设计相结合,产品设计师要与成本设计师相结合成为真正的成本工程师。
“成本企画”的实质是持续的成本降低模式。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常先设计新产品,再计算新产品设计成本,然后估计新产品是否有市场,预测市场价格。如果成本过高,再反馈到设计,进行重新修改,以达到目标利润,定期降低产品成本。
“成本企画”控制的流程,是围绕目标成本为中心的。从设计新产品的目标成本开始,到设计图纸上实现降低成本目标为止,是控制流程的中心环节。在整个流程中,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构想设计;基本设计;详细设计:工序设计。而每一个设计阶段都经过目标成本的设定分解达成再设定再分解……不断往复循环的过程。而每一阶段的每一次循环都是对降低成本的一次挤压,多次循环挤压,使最后工序设计成本降低额达到目标成本的要求为止。
“成本企画”这一成本控制模式说明:成本不是单纯的会计产物,既然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发生,就应从管理工程学角度去把握控制成本。可以说,“成本企画”是成本工程在新产品开发领域中的应用。
“成本企画”从一开始就实施透彻的成本分析,避免后续制造过程大量无效作业的耗费,做到防患于未然。这种控制属性是源流的控制性质。“成本企画”又具有成本筑入的特征。所谓“成本筑入”,就是把材料、零部件、人工、制造费用汇集在一起装配成完工产品,是图纸上的有限筑入成本尽可能与实际成本相等,甚至低于实际成本。这种控制方法也就是“成本筑入”的管理方法。
“成本企画”具有以下创新特点:
第一,市场导向性。“成本企画”是以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市场价格入手设计最受顾客欢迎的产品,制定企业应实现的目标成本。
第二,源流性。鉴于产品成本的70%-80%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已决定,产品一旦投入生产,降低成本的潜力已不大。“成本企画”提出了源流管理思想,将成本管理重心从生产阶段转移到设计、构思、开发、策划阶段,从源头上控制成本。
第三,前馈性。“成本企画”倡导的是一种前馈式成本管理,成本控制重点的前移使管理者更注重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做事前的周密全盘分析,其特征是通过对计划的控制作预防性管理,即事先在图纸上就制定过程进行了一次预演,由此得出信息及时调整策略来控制产品成本,实现成本的前馈式管理。可见,“成本企画”已将可控制的成本从传统真实的生产现场转移到了设计图纸等虚拟场所,重点从业务过程的下游转移到了上游。
第四,超团体性。“成本企画”为了能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实行成本控制,要求成立一种包括总经理、工程师、产品项目经理、车间主任、班组长、营销人员、财务经理及技术人员在内的跨部门超团体成本管理组织机构,并注重团体的合作协调。
第五,传递性。“成本企画”降低成本的秘诀在于成本压力的传递性,立足于市场制定的
目标成本,通过横向分割进行细化,将成本压力传递给各责任中心,各责任中心又将所分得的成本目标进一步纵向细化,将压力传递给下级责任部门,直接将成本压力部分传递给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商,从而实现了人人头上有指标和压力的全员参与的成本控制,使成本目标更易为员工接受和实现。
三、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化和成本控制
高新技术产业既应当重视无形资产的形成和投资,也应当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特别要加强无形资产的成本控制。
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大发展的热潮中,似乎有三个因素会拖企业发展的后腿。
第一,国内的知识产权观念非常贫乏。虽说海外留学生是国外科技的主要力量,但是,几乎所有的留学生从海外带回来的项目都不是一两个人在家里做得出的,这些留学生本人没有这些技术的所有权,所有权在他们的工作单位。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格来国内与企业洽谈项目,除非他们得到他们单位的许可,否则这些项目的引进如果不成功也就罢了,如果项目引进成功,到时很可能会有许多麻烦。
第二,对人才和知识经济的狂热需求常常会导致盲目投资,以至良莠不分。比如,某个名牌大学投巨资为某个研究疯牛病的归国人员专门设立了研究所,而此君做事不久便传出解决了疯牛病成因,后来证实此兄的研究结果不是子虚乌有便是靠不住的狂想,贻笑国际。另一个例子则是国内对从国外带回来的基因芯片技术的狂热。基因芯片在国外已经产业化好多年了,其原理并不高深。基因芯片大部分基础技术早已被专利保护起来了。剩下的可能只是具体的和特定的某些未知基因的芯片,而这些技术与基因芯片的基础技术无关,只是某些中国人特有的具体基因性能的发掘和研究。国家花几亿元人民币建立基因芯片研究基地,很可能会种瓜得豆,事与愿违。
第三,崇尚安于清贫或清高是中国文人植根了几千年的传统,从陶渊明到朱自清,不为五斗而折腰早已是衡量知识分子气节的标准之一。而恰恰是这些知识分子,很可能是精英中的精英。试想一下,多为者良莠不分,能者又多不为,加上社会对人才和知识经济的狂热与盲目,其结果会是什么呢?小则资源被大量浪费,大则劣币驱逐良币,招了一大堆不新不高的技术,到时真的高新技术和顶尖人才找上门,却没有资源又没有位置了——求仁而得非仁,事与愿违。
高新技术企业对生物科技和其他高新技术的投资,以求利作为投资目的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笔者认为企业千万不要急功近利。如果有心投资生物科技和药物科技,首先要避免的投资行为就是刚把钱投下去,就急于要回报,要从一项投资中尽早挣回钱来,再求高利润。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不可取,搞不好还会害了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笔者认为,如果要投资于高新技术领域,必须先了解该领域的技术和市场特征,在仔细评估短期、中期和长期回报的情况下,选择投入某一行业。如果有能力并决定要投资生物科技,就要有长期投资的打算,千万不要跟着别人一窝蜂盲目上马。
据统计,在美国,一个药物从研发起到投向市场,大约需要15年时间,总花销大约有5亿美元之巨。虽说现在组合化学兴旺,能一次合成许多化合物,但真正有药性的分子不多。而且,每5千个有效药物分子中,大约只有5个可以做到人体试验这一步;而这5个药物分子中,最终也只有1个能推向市场。这么大一笔花销和这么低的成功率,如果没有一个大的药物公司或财团在后面支持,很难想象谁能撑下去。所以,现代药物研发的大趋势是进行行业分工:由小公司作药物早期研发工作,如果有成功的苗头,小公司再和大公司联合作进一步研发工作,如人体试验等等。而常规的商业模式是由大公司出一笔钱,买断小公司所研发的技术。美国当今许多中小药物公司或生物科技公司都是以这种商业模式运作的。
当然,如果一个药物研究成功,其市场销售利润也非常可观。一个成功的药物,年销售额几亿美元甚至几十亿美元是常事。不管是生物科技还是传统的药物科技,一旦完成了产业化过程,产品的生产成本只占销售价的很小一部分。所以说,药物研发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药物的生产成本的大小。药物研发的经费虽说高得让人吃惊,但实际上只是日后生产成本的预支而已。如果投资者能从这个角度看生物科技和药物科技的研发成本,那么投资人对药物开发的前期投入和病人对各类药物的高价位想必都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会少许多抱怨和不平。
如果投资者决定了要投资生物科技和药物科技,下一步要做的事就是确认该投资哪一领域的生物科技和药物技术。一般都会选择投资新药。新药上市成功后也许利润很高,却也有他们的内在缺陷:即药物副作用在大规模行销后很长时间才会显现出来。如果发生这种事情,不但前期投资可能血本无归,还要面对日后客户的无休止的诉讼,让许多药物公司吃不消。生产胸部硅胶填充物的道康宁公司曾因此产品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后也因谣言满天。大量隆胸美人到处告状,公司花了几百亿美元与所有隆胸人和解而破产。药物公司先发后亏的例子不胜枚举,许多都是与法律责任息息相关的。
篇5
归纳起来,高校加强内部财务控制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意义:
(1)加强内部财务控制
是适应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以及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迫切需要。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彻底将高校教育经费从最初的中央财政拨款转变成了多渠道筹集,正是这一举措要求高校实现财务管理模式、财务运行机制以及内部财务控制改革,只有如此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体制改革的需要。
(2)加强内部财务控制是进一步对高校财务行为规范
保证各项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的客观要求。特别是当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随意开支现象,例如不根据实际需要采购设备,导致大量设备闲置,缺乏对科研经费的管理等等,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加强内部财务控制能够实现对一些重大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监督,从而有效防范各种财务风险,保证高校内部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
(3)加强内部财务控制是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高校的资产主要来源于国家投资,因此学校的所有资产均为国有资产,而加强内部财务控制能够及时、客观反映出高校的经济活动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方针执行,有效保证了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方针在高校中的贯彻和落实。
二、当前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内部财务控制的高度认识
当前,我国还有部分高校的领导缺乏对内部财务控制的高度认识,主要表现在:对内部财务控制的概念不清,不能意识到内部财务控制在高校中的重要性,甚至片面地认为该项工作仅仅是财务人员的事情,缺乏对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视,从而导致高校内部财务控制水平不高。另外,还有个别领导不严格按照内部财务控制的程序进行,导致内部财务控制工作形式化,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利益。
(2)缺乏健全的财务组织和财务制度
健全的财务组织是开展内部财务控制的基本前提,当前高校财务管理机构主要是计财处,但是个别高校的计财处人员相对较少,在会计岗位的设置上也不够合理,甚至还有一些是其他岗位人员兼职的,从而经常出现职责划分不清、问题不明等问题。当前还有少数高校依然没将二级学校的财务管理纳入自身内部财务控制的范畴内,缺乏对二级学院财务的有效管理,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个别高校因为缺乏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能够站在投资、基础建设以及后勤等角度实现对内部财务控制,自身财务控制覆盖面有限,失去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要提高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的有效性必然离不开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做保障,但是从目前来看,还有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水平都有待提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的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虽然说绝大部分高校都建立审计部门,但是要实现对管理者责任审计难度加大,再加上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少,缺乏较强的专业能力,在执行内部财务控制针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二是因为当前高校审计工作信息化程度较低,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不能利用一些先进的审计软件来开展工作,普遍都是采取事后审计的方法,也就是在发现问题之后才想措施进行弥补,从而降低了内部审计在高校内部财务控制中应有的效力。
三、高校加强内部财务控制的途径分析
(1)提高对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视程度
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高校领导的内部财务控制意识,要让其充分意识到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和意义,并自觉养成遵守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财务法律法规的习惯;另一方面是严格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不断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并建立起跟公共财政体制以及现代大学制度相匹配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保证高校的财务规章制度、经济资源配置、经济分配政策以及财务收支预算等方面的高度统一。
(2)加强财务组织和财务控制制度建设
作为高校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国库集中制度的相关要求来建立财务组织,并将岗位和责任划分到具体财务人员身上,逐步推行高校内部财务监督制度,以此来提高广大财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高校在推行财务控制时,要严格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将院(系)二级学校的日常经济活动的支付交给二级单位自行负责,但是在经济业务上要接受学校的统一领导,各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要接受学校的监控。
(3)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在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所在,而实施预算控制则是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前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下,进一步强化了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广大高校不断推行预算改革,在充分明确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各项资金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利用。高校应该积极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一方面要注重将资金预算的编制工作跟学校的发展战略有效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应该注重将资金预算的编制工作跟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相结合,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国库集中支付的需要。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重视对二级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进一步改善预算编制的方法,不断探索出使用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的方法,以此来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实现对资金支付的全过程管理。
(4)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由于内部审计是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对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的再监督的有效方式。因此高校应该进一步提高高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招纳审计专业的人才来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强、道德素质高的审计队伍。与此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借助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审计信息化建设,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财务控制的实时监控,从而实现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审计的有效结合,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机制,针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
(5)加强财务监督体系建设
当前高校内部财务控制不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其他部门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因此高校要进一步建立起由财务、审计、认识、监察、国资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监督机构,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现高校内部财务的控制。政府部门和高校都应该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高校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要追求其相应责任。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高校财务经济活动的监督工作中,实现高校财务经济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四、总结
篇6
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财务控制,其目的都在于为公司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个中心点,最终达成公司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总公司对分公司实施财务控制,在于二者之间存在地域、规模上的差距,但分公司又附属于总公司,分公司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风险由总公司承担,特别是有的分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存在着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费用控制不严格,分公司经理一言堂乱作为等现状,一旦分公司因财务管理失真或存在较大问题,就会对总公司的财务管理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总公司的未来战略规划和资金量。因此,对分公司财务的控制势在必行。从我国目前企业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总公司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不仅仅在本公司内部,更多时候分公司的营利状况为公司整体经济效益达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总公司规模、资本的扩大。因此,从促进总公司企业发展的角度看,分公司未来将会作为公司整体的新的利润增长点。综上所述,总公司对分公司进行财务控制都对公司今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四、总公司对分公司管理主要模式
(一)一种模式总公司把分公司作为二级核算单位来管理
(集权式管理)在管理上,分公司的所有人员由总公司派遣,也就是分公司的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执行总公司的各项规定、章程、制度。既分公司的融资决策权、投资决策权、资金管理权、资产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等由总公司决定。这种集权管理方式优点是财务管理效率较高,通过安排统一的财务政策,能够较好地控制分公司的财务行为,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有利于整合资源、集团作战、重权出击,实现资源共享,调动内部财务资源,促进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资金成本;但缺点是剥夺了分公司的自,不利于调动分公司员工的积极性,特别是分公司经理的积极性,抑制了子公司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公司的市场拓展。其次,总公司远离基层经营现场,可能会导致因信息掌握不完整而造成决策低效率甚至失误。
(二)第二种模式是把分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核算主体来管理
(分权管理模式)既分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其人、财、物由分公司自主决定,除交给总公司要求的经营承包费外,分公司的融资决策权、投资决策权、资金管理权、资产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由分公司本身自行决定,其优点是因地制宜,措施切合实际;便于发挥分公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克服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缺点是总公司是法人主体,由于未参与分公司的经营活动,加上离总公司距离较远,无法及时了解真实情况,更谈不上遇上问题及时处理,其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不可控。另各分公司各自为阵,大局意识淡薄,只顾自己的小集体,总公司的整体利益容易忽视,影响了总公司的战略发展。
(三)第三种模式是分公司的管理综合了集权与分权管理
(集分并举模式)也就是说,分公司虽隶属总公司,但依旧是一个经济主体,应当保有自己的资金。具体作法:分公司的财务人员由总公司派遣;分公司管理者由总公司下放一定的权限(对外市场开拓权、部分资金管理权、人事管理权,其中财务人员由总公司和分公司管理者共同管理、共同考核),分公司管理者在授权范围内享有对分公司的管理权,但应当保持对总公司负责原则,接受总公司的管理。在职责上,总公司是公司战略规划、部署、资金投入的主体,分公司应当在总公司指定的战略下提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决策上,总公司的职责不仅仅包括了微观的企业决定,在宏观战略上也保有决定权,相比之下,分公司更倾向于实际操作。本人认为,第三种管理方式更为科学和有效。既考虑了分公司的局部利益,又不影响总公司的整体战略步署。
二、总公司实施财务控制的重要手段实施财务控制应着重运用以下手段:
(一)分公司财务管理上实行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一是可以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维护所有者的利益,二是有效地摆脱了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使会计人员的工作相对独立,有效防制乱开支、超出授权范围行为的发生。具体作法是分公司所有财务人员由总公司委派,不受分公司经理管理,与分公司经理分别向总公司汇报,互相制约。
(二)实行预算管理
体系预算是财务控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预算可以使管理者明确企业内部的资本运行状况和未来资金投入比例。具体作法就是将企业预算经营目标的主要指标分解并切实的安排到每个分公司,并对各个分公司的完成状况进行评价监督。
(三)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作到事前控制,避免坐支舞弊现象。具体作法是设置收款专户和费用专户,收回的货款和工程款必须通过收款专户,分公司发生的开支一律通过费用专户,不得互相串用。
(四)加大对分公司财务管理的审计
审计对于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挖掘潜力、堵塞漏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防范分公司的风险,相应也规避总公司的风险。具体作法每年定期与不定期到分公司进行财务审计。
(五)建立奖罚并重管理机制
为达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强有力的奖罚管理机制必不可少。通过奖罚机制的实施,可以使公司员工的个人追求与公司业绩目标有机结合,特别是对促使分公司管理者和财务人员依法守规履职,拓展市场,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并自觉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而努力工作。建立奖罚管理机制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管理制度是不合理的,目前针对奖罚机制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各项目标达成所记录的分数,对比出分公司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便于总公司管理层进行奖励或惩罚。同时,为完善发展需要,诸如个人职业规划、上升空间、工资、福利等都应计入到分公司管理者绩效考核制度之中。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保护地;甜椒疫病;发病规律;栽培控制
疫病是甜椒保护地栽培中重要的真菌病害。该病一旦发生,发展很快,几天内可使成片或整个温室大棚植株枯死,损失惨重。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发现,利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可有效控制疫病发生,并且辣椒产量高、效益好。但在已发病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冶。
1为害症状
甜椒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疫病,尤以现蕾、坐果期最易感染和发病,茎、叶、花、果各部位都可染病。植株茎部受害,近地表茎基部和分枝交界处形成黑褐色病斑,并迅速扩展环绕茎1圈,病部表皮腐烂,容易剥除,仅病部维管束变褐,病健分界明显,病部以上部分迅速凋萎青枯,极易落叶,直至光杆。叶上病斑圆形,边缘黄绿色,中央暗绿色水渍状,气候干燥时,病叶似茶叶。果实多从蒂部或果缝开始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病部迅速变褐软腐,有时病果上有深褐色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产生稀疏白色霉层,气候干燥时,病果干缩不易脱落。
2发病规律
辣椒疫病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气温高于10℃就能形成发病中心,早春保护地栽培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病。当田间温度28~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病害发展很快,植株从发病到枯死只需3~5d,果实从感染到整个果实腐烂一般只需2~3d。一般棚膜破漏处、低洼积水处以及排水不畅的田块都会加重发病,保护地浇水后,若不及时通风,病害会迅速扩展蔓延。
3栽培控制措施
3.1选用抗、耐病品种
可选用苏椒4号、中椒5号、甜杂6号等。这些品种生长势强,株型紧凑,不仅适宜保护地栽培,而且对疫病具有一定抗性。
3.2轮作换茬
选择前茬为非茄果类、非瓜类作物的田块,发病重的地块应尽量与豆科或十字花科蔬菜轮作,非专业蔬菜区可与水稻轮作,效果最好。
3.3穴盘基质苗
选用4~5cm大孔径的50~70孔穴盘以缓和苗期的争光矛盾,培育壮苗;选用“美士杰”牌或“田粮”牌蔬菜专用育苗基质;播前晒种1~2d,然后进行温汤浸种以降低病原基数,实现无病育苗。
3.4棚膜选择
选择高保温、高透光性、防流滴、防雾的新型多功能棚膜,以保证温室、大棚内透光率高、膜面无水滴、防雾性好,利于辣椒生长;同时,也可降低温室、大棚内空气湿度,有效减少或避免病害发生。
3.5合理密植
商丘地区根据品种和栽培方式不同,一般种植4.50~5.25万株/hm2为宜。
3.6改畦作为垄作
采用抬高畦面式垄作,挖好田间排水沟系,降低土壤含水量。根据温室、大棚跨度的不同,垄面净宽1.8~2.0m为宜,以方便田间管理操作。
3.7地膜覆盖
垄面覆盖地膜,膜下铺设微滴灌管道,通过膜下灌水解决浇水与保护地内降湿的矛盾。
3.8加强田间管理
3.8.1合理施肥。结合深耕(深20cm)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30t/hm2、45%硫酸钾复合肥375kg/hm2,耕后细耙1~2遍,使肥土混匀;定植前和花期分别喷施0.1%~0.2%硫酸锌,以补充微量元素;门椒膨大前应控制肥水防徒长;门椒收获后根据长势,采收1~2次果实后追1次肥,追施有机肥1500kg/hm2(不提倡用化肥),全面补充养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抗逆能力。
3.8.2植株调整。始花期及时去除门椒以下部位的侧枝和腋芽,结果盛期去除基部老叶,并适当疏去一些内膛枝,以增加透光率,减少养分消耗,稳定植株长势。
3.8.3清洁田园。田间开始发病时,要及时清除病株、病枝和病叶,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控制侵染源,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
3.8.4温、湿度管理。温、湿度管理应以适温、排湿,兼顾甜椒正常生长和防病控病为原则。根据天气情况及发病情况灵活掌握揭膜、通风时间及通风量大小,生长中后期当田间发现病株后,上午温室、大棚内温度达到18℃即要开始放风,下午降到20℃时闭棚,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5~17℃,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应防止昼夜温差过大,叶面结露而引发病害流行。3.8.5适当推迟撤棚。5月中旬后,昼夜通风,如遇高温在棚膜上加盖遮阳网,适当推迟撤棚时间,以防雨水飞溅,控制土壤湿度,抑制病害蔓延,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和品质。
篇8
【关键词】控制论;煤矿安全管理;应用
1 引言
煤炭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其在我国能源消费的比例一直在70%左右。虽然我国一直在努力发展其他优质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核电、太阳能等,力求降低煤炭在能源中所占的比重。但无疑煤炭的主体地位在未来数十年之内还不会改变。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同时还是世界上发生煤矿事故最多的国家。煤矿事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命安全,虽然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我国的百万吨死亡率、总的死亡人数等仍然远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所以我国的煤矿安全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控制论是一门研究动态系统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学科。控制论自诞生以来,已经在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中得到了应用,出现了诸如生物控制论、神经控制论、工程控制论等控制理论。从控制系统的特征来看,管理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控制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用控制论的概念和方法分析管理过程,更便于揭示和描述被控制系统的内在机理。上世纪80年代初,德国学者A.Kulman提出了将控制论引入到安全学科的命题。本文拟在将控制论引入到煤矿的安全管理方面做一些探讨。
2 控制论与管理
控制论的核心是反馈,这是因为反馈本身是控制理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控制论系统的特征客体就是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利用信息实现控制目的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必定要求控制系统的结构是闭合的,即整个控制系统中必要有反馈回路。而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对输入的影响。系统对于环境的适应性,主要靠反馈来实现。
管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①制定,就是制定某种规范或计划,诸如“xx规定、xx标准、xx法规”等,都可以视为某种规范或计划;②执行,就是按照规划的内容去实施;③检查,就是看看执行的结果与预期效果是否存在差异,并及时总结出经验;④改进,在检查的基础上,对原来的规范或计划做出修改,使其更符合管理者的期望。
由上述管理的本质可以看出,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控制,管理工作中的检查和改进就是控制中反馈,它们具有的系统性质或突现性质是相似而是同构系统,具有同构关系。而反馈原则旨在强调管理活动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围绕着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捕获、分析、回馈各种信息,及时采取行动,以保证生产活动有效进行。
3 煤矿安全管理控制模型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要求管理者具备充足够的煤矿开采方面的知识,又要求管理者具有很强的管理水平,它把人、物、环境三者进行有机的联系,防止人员出现不安全行为,防止物处于不安全状态,控制环境中的不安全条件,理顺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排除对煤矿生产构成威胁的事物。同时也是安全工程的组织、计划、决策和控制过程,保障安全生产和人员健康安全的一种管理措施。
而在煤炭企业的安全控制信息管理方式包含有:反馈控制,实时信息控制,前馈控制。根据控制封闭系统的模型,模拟建立煤矿安全管理封闭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煤矿安全管理封闭模式
4 控制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频繁的矿难都是由于事故的隐患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或排除,或是管理者对煤炭产量增长盲目的追求而忽略了安全管理是否到位所致。现在的煤炭企业,由于没有形成共识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没有把安全信息及时的利用,导致矿难反复发生。针对前文提到的煤矿安全管理的缺陷导致事故的发生,笔者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煤矿安全管理反馈控制系统模型。
图2 煤矿安全管理反馈控制系统模型
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要坚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形成国家和有关行业协会等共同监管,群众、社会媒体等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煤矿领导在管生产的时候也必须抓安全管理,做到生产与安全统筹兼顾。
国家的安全监察,采用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个监察人员的作用,建立健全、完善的煤矿安全监察信息回馈体系,有效提高和改进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的方法,明确执法重点、要点、难点,增强监察执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便采取有效防范事故的措施,保障煤炭企业工人的安全和健康。煤炭行业的监督,通过对安全工作的组织指挥、计划、决策和控制等对企业进行实时的管理,并且把检查的信息回馈到行业的相关部门,对回馈信息统计、分析。煤矿企业应建立煤矿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监察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现场进行例行检查、专项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主管部门再根据系统所提供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实施安全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如煤矿赋存的地质条件、企业的开采技术、设备条件,以及人员配置等。
在实施控制管理系统中,把煤矿安全管理看作一个大系统来管理,在实现企业安全目标的过程中,控制组成这个系统的每个元件,进行多级控制、多层控制与多段控制。在安全管理这个大系统的结构上进行多级(递增式)管理:从工作现场的管理运行内部进行局部的控制;再到部门的制定与执行的规章制度实现管理控制的最优化;最后到企业总体控制管理,安排并组织协调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通过多级的任务安排与控制,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
要充分利用反馈回来的安全信息。安全信息管理是一个从整体出发考虑人员与安全信息交流的系统,其中,企业安全信息数据库是中上层管理与下属工作人员的安全信息交流的桥梁。通过将各个部门的技术和安全信息汇集到安全信息系统, 再通过企业安全信息数据库对安检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信息反馈,提供给中上层管理人员作出计划和决策,维持煤炭企业的生产安全,如图3所示。根据图2、图3的2个模型,结合反馈信息,对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应用提出如下建议:
图3 煤矿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模型
(1)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采用矿长对煤矿的安全实施垂直管理和分级监察的管理方法。组建一支直接归属矿长管理的安全队伍,队伍由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组成并采用聘任制,这样回馈的信息在执行安全检查任务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回馈信息的价值,立足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煤矿企业要通过安排并组织各个部门具体的协调工作合理有效地利用反馈信息,在管理工作中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在全过程中,同一时间、同一范围内的相关工作人员,任何人均有权力、有责任、有义务对他人的“三违”行动进行劝阻和制止;对现场存在的危及他人安全的隐患信息,及时提醒受到威胁的同志并向现场安全负责人汇报,采取临时措施进行处理,从而消除安全隐患,共求人身平安。
(3)部门之间的监督是通过下属班组的执行来实现,加强班组安全生产建设是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反馈信息系统的健全。健全班组机构,设立班组安全检查员、质量监督员、群众安监员和瓦斯检查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畅通。
(4)定期组织总结性的安全会议,是对反馈信息系统的一种短时间监测。及时地绘制该期间的事故控制图和事故趋势图并且加以分析,总结上阶段的安全目标的实施效果和明确下阶段安全管理计划,掌握生产的安全形势和安全管理发展趋势,采取抑制事故所需要的方法。针对前阶段出现的问题应吸取相应的教训,同时在工人之间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定期公布该阶段的安全情况和下阶段的生产计划。
5 结论
(1)针对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状况,将控制论应用到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采用安全管理与控制论相结合的方法,提出煤矿安全管理封闭模式。
(2)建立了煤矿安全管理反馈式信息控制系统模型和煤矿企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模型;指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要建立并保证反馈信息系统的健全畅通,以便及时、系统、准确地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分析计划的执行进度,辨识执行中出现的事故隐患及危险源大小,据此找出事故隐患产生的原因。
(3)对于可控制的隐患,通过组织机构,分配责任,及时消除;而对不可控制的隐患,则应及时收集信息和修改方案,保障计划安全目标得以实现。这样,可为决策者及其相关人员提供帮助和指导,以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计划,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徐永圻.煤矿开采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1999.
[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S].2005.
篇9
1泡沫系统
泡沫成分如图1所示,泡沫系统流体原理如图2所示。泡沫由泡沫原液、水和空气3部分组成。在泡沫系统运行中,操作手通过改变泡沫各成分的比例来满足不同土质的改良需求,以达到最佳的改良效果。泡沫系统由泡沫原液泵、泡沫混合液泵、泡沫原液箱、泡沫混合液箱、泡沫水管路、泡沫混合液管路、空气管路、泡沫发生器和电气系统等部件组成。泡沫电气系统包括电气硬件和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元件、电控执行机构、PLC控制部分和上位机。其中,电控执行机构是泡沫各管路的动力来源;PLC控制部分是整个系统的中枢神经,可为设备提供必要的连锁与警示;上位机是操作手的操作平台,负责将操作手的各种操作指令传达给PLC,并将PLC采集到的信息反馈给操作手作为操作依据。
2电气硬件系统设计
2.1泡沫系统的供电系统结构泡沫系统采用三相380VAC电源进行供电,电源的分配如图3所示。设备利用控制变压器将部分380VAC变为220VAC,供接触器、温控器和散热风扇使用。泡沫原液泵和泡沫混合液泵的功率分别为075kW和3kW,为了精确控制泡沫原液和混合液的流量,2种泵均采用变频器控制。设备选用了西门子6SE6440-2UD21-1AA1380V-11kW和6SE6440-2UD24-0BA1380V-4kW2种变频器。泡沫原液泵和混合液泵选用变频电机,电机风扇独立供电,由GV2M06C进行短路及过载保护,直流接触器LP1K0910BD控制其通断。混合液搅拌器由1台075kW的三相电机直接驱动,由电机断路器GV2-M07C进行短路和过载保护,接触器LC1-D09M7C控制其通断。泡沫混合液经过搅拌器的搅拌后混合将更加均匀,发泡效果将更加理想。三相动力线同时给控制线路供电,使用DRT-960-24将三相电源转换为24V直流电,为PLC、传感器、电磁阀等的控制提供电力来源。
2.2泡沫系统PLC硬件设计根据泡沫系统的控制特点和盾构机的PLC网络要求,系统采用三菱PLCQ02U进行本地的数据采集、逻辑运算以及数据输出,采用三菱H网络与盾构机其他PLC进行数据交流,利用以太网网络与泡沫系统上位机进行信息交换。在进行PLC硬件配置时,各功能模块可以根据用户习惯任意搭配顺序,使其应用更加灵活方便[4-5]。系统采用了1块16点的数字量输入模块、1块16点的数字量输出模块、1块8通道的模拟量输入模块和1块4通道的模拟量输出模块作为本地控制柜的输入输出模块[6]。数字量输入模块主要用于采集断路器和变频器的反馈信息,数字量输出模块主要用于控制接触器和中间继电器,模拟量输入模块用来采集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模拟量输出模块用来控制变频器的运行频率,进而实现对螺杆泵的调试。系统选用以太网模块QJ71E71-100同上位机通讯,选用H网模块QJ71BR11跟盾构机其他PLC通讯。
2.3泡沫系统上位机设计本系统上位机选用研祥工业电脑PPC-1561,在工业电脑上安装三菱OPC软件[7],从而实现工业电脑与PLC的数据交换。上位机操作界面分为泡沫控制和泡沫参数设置2个操作区域。泡沫控制区域可选择需要操作的泡沫管路及控制方式,同时,控制泡沫系统的启动和停止。泡沫参数设置区域可对泡沫运行时的各控制参数(如泡沫原液比、发泡率等)进行设置。上位机设有报警界面,当泡沫系统出现故障时,该界面可显示出相应的故障信息,方便操作司机进行故障排除。
3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1泡沫系统控制流程泡沫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是建立在断路器及变频器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当泡沫系统各硬件一切正常后,首先进行泡沫各系统公用参数的设置,然后选择控制方式并设置与控制方式相匹配的控制参数,最后选择需要注入的泡沫管路并按下启动按钮。泡沫系统分为手动控制、半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3种控制方式。手动控制就是操作手可以根据需要对各管路的泡沫混合液流量和空气流量进行自主调节。半自动控制是泡沫系统运行后,PLC根据各路设定的泡沫混合液流量和发泡比控制泡沫系统的注入。自动控制在掘进时才能运行,PLC根据推进速度自动控制泡沫系统的注入。泡沫系统开始运行时,PLC首先检测泡沫混合液箱的液位开关,当出现低液位报警时,泡沫水管气动阀打开且泡沫原液泵运行。在泡沫水管路上安装流量计,PLC根据水的流量和上位机设置值进行泡沫原液流量计算,然后通过控制泡沫原液泵的变频器进而控制泡沫原液流量,使泡沫混合液按设定的混合比进行混合。在泡沫原液泵运行的同时,位于泡沫混合液箱的搅拌器开始工作,将泡沫混合液充分搅拌。当混合液箱高液位开关动作时,泡沫原液泵停止且泡沫水管气动阀关闭,同时PLC开始计时,5min后泡沫混合液箱搅拌器停止工作。当泡沫混合液箱液位正常且泡沫注入开始按钮被按下后,泡沫混合液泵运行,同时空气管路的电动调节阀也开始工作。PLC根据不同的控制模式计算泡沫混合液的流量值,然后对泡沫混合液变频器进行调节,进而控制泡沫混合液的流量;与此同时,PLC将空气流量的检测值和计算值进行比较,进而控制电动调节阀的打开和关闭。在电动调节阀的运算控制中引用PID控制,从而得到更加稳定的空气流量。在泡沫混合液管路中安装压力传感器,当压力检测值高于设定值时,泡沫系统停止工作且进行系统报警,操作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3.2程序设计程序设计采用梯形图设计,利用三菱GXDeveloper软件进行PLC编程。梯形图编程简单明了,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梯形图的编程设计入门简单,对操作人员进行简单培训即可进行常规操作,方便操作人员对系统故障的诊断和排除[8-10]。在程序设计中,利用工业电脑采集到的启停信号及相关的控制选择信息配合控制回路中反馈的安全信号做出条件判断。当满足运行条件时,给出正常的运行提示,同时进行泡沫注入的控制输出;当不满足运行条件时,将无法进行泡沫注入操作,同时报警程序运行,并在工业电脑上给出故障提示,故障清除后报警信息才能消失。满足运行条件后,PLC首先采集工业电脑输入的控制信息,利用不同模式下泡沫系统的计算公式计算泡沫各成分的流量值;然后,通过调节变频器输出频率调节泡沫原液泵及泡沫混合液泵的流量,达到泡沫各成分精确控制的目的。为了更好地调节泡沫系统,在泡沫各管路中设置流量计,实时监控泡沫各成分流量值,并将流量反馈信号与其流量计算值进行比较,实时校验,进一步提高泡沫系统的控制精度。
3.3故障处理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检测到的故障进行收集,故障报警检修人员可以直观地通过报警信号对故障进行处理。
篇10
论文摘要介绍了保护地甜椒抗疫病的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并提出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以有效控制疫病发生。
疫病是甜椒保护地栽培中重要的真菌病害。该病一旦发生,发展很快,几天内可使成片或整个温室大棚植株枯死,损失惨重。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发现,利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可有效控制疫病发生,并且辣椒产量高、效益好。但在已发病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冶。
1为害症状
甜椒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疫病,尤以现蕾、坐果期最易感染和发病,茎、叶、花、果各部位都可染病。植株茎部受害,近地表茎基部和分枝交界处形成黑褐色病斑,并迅速扩展环绕茎1圈,病部表皮腐烂,容易剥除,仅病部维管束变褐,病健分界明显,病部以上部分迅速凋萎青枯,极易落叶,直至光杆。叶上病斑圆形,边缘黄绿色,中央暗绿色水渍状,气候干燥时,病叶似茶叶。果实多从蒂部或果缝开始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病部迅速变褐软腐,有时病果上有深褐色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产生稀疏白色霉层,气候干燥时,病果干缩不易脱落。
2发病规律
辣椒疫病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气温高于10℃就能形成发病中心,早春保护地栽培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病。当田间温度28~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病害发展很快,植株从发病到枯死只需3~5d,果实从感染到整个果实腐烂一般只需2~3d。一般棚膜破漏处、低洼积水处以及排水不畅的田块都会加重发病,保护地浇水后,若不及时通风,病害会迅速扩展蔓延。
3栽培控制措施
3.1选用抗、耐病品种
可选用苏椒4号、中椒5号、甜杂6号等。这些品种生长势强,株型紧凑,不仅适宜保护地栽培,而且对疫病具有一定抗性。
3.2轮作换茬
选择前茬为非茄果类、非瓜类作物的田块,发病重的地块应尽量与豆科或十字花科蔬菜轮作,非专业蔬菜区可与水稻轮作,效果最好。
3.3穴盘基质苗
选用4~5cm大孔径的50~70孔穴盘以缓和苗期的争光矛盾,培育壮苗;选用“美士杰”牌或“田粮”牌蔬菜专用育苗基质;播前晒种1~2d,然后进行温汤浸种以降低病原基数,实现无病育苗。
3.4棚膜选择
选择高保温、高透光性、防流滴、防雾的新型多功能棚膜,以保证温室、大棚内透光率高、膜面无水滴、防雾性好,利于辣椒生长;同时,也可降低温室、大棚内空气湿度,有效减少或避免病害发生。
3.5合理密植
商丘地区根据品种和栽培方式不同,一般种植4.50~5.25万株/hm2为宜。
3.6改畦作为垄作
采用抬高畦面式垄作,挖好田间排水沟系,降低土壤含水量。根据温室、大棚跨度的不同,垄面净宽1.8~2.0m为宜,以方便田间管理操作。
3.7地膜覆盖
垄面覆盖地膜,膜下铺设微滴灌管道,通过膜下灌水解决浇水与保护地内降湿的矛盾。
3.8加强田间管理
3.8.1合理施肥。结合深耕(深20cm)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30t/hm2、45%硫酸钾复合肥375kg/hm2,耕后细耙1~2遍,使肥土混匀;定植前和花期分别喷施0.1%~0.2%硫酸锌,以补充微量元素;门椒膨大前应控制肥水防徒长;门椒收获后根据长势,采收1~2次果实后追1次肥,追施有机肥1500kg/hm2(不提倡用化肥),全面补充养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抗逆能力。
3.8.2植株调整。始花期及时去除门椒以下部位的侧枝和腋芽,结果盛期去除基部老叶,并适当疏去一些内膛枝,以增加透光率,减少养分消耗,稳定植株长势。
3.8.3清洁田园。田间开始发病时,要及时清除病株、病枝和病叶,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控制侵染源,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
3.8.4温、湿度管理。温、湿度管理应以适温、排湿,兼顾甜椒正常生长和防病控病为原则。根据天气情况及发病情况灵活掌握揭膜、通风时间及通风量大小,生长中后期当田间发现病株后,上午温室、大棚内温度达到18℃即要开始放风,下午降到20℃时闭棚,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5~17℃,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应防止昼夜温差过大,叶面结露而引发病害流行。
3.8.5适当推迟撤棚。5月中旬后,昼夜通风,如遇高温在棚膜上加盖遮阳网,适当推迟撤棚时间,以防雨水飞溅,控制土壤湿度,抑制病害蔓延,延长采收期,提高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