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范文

时间:2023-04-11 06:4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服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微服务

篇1

淘宝CDN系统采用的低功耗服务器正是目前业界广受关注的微服务器(MicroServer)。根据IHS iSuppli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微服务器的出货量为1.9万台。

2013年年初,百度也投入到了微服务器的怀抱,在全球首次商用的ARM架构服务器中,采用了Marvell的ARM芯片组。众所周知,ARM芯片架构一直以来最大的优势就体现在功耗方面,因此自微服务器的概念推出后,其便成为微服务器的积极倡导者。

根据IHS iSuppli2013年2月的全球微服务器(MicroServer)出货量报告显示,相比2012年8.8万台的微服务器出货量,2013年全球微服务器出货量将增长230%,达到29.1万台。另外,HIS还预计到2016年,全球微服务器出货量将达到120万台,占据整个服务器市场10%的市场份额。而这距离2009年戴尔第一台微服务器诞生、英特尔微服务器参考设计,并正式提出微服务器概念,不过4年的时间,其发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一高一低 缘起应用

微服务器是服务器领域一个新兴的产品类别,是一种比刀片服务器密度更高、能耗更低的服务器系统。

根据英特尔对微服务器的定义,其是指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设施服务器类别,适用于一些需要低功耗、高密度计算的场景。

而根据SSI的微服务器标准规范1.0,微服务器是服务器领域一个新的分支,它拥有以下特征:采用单插槽、可扩展、低功耗的入门级服务器设计,增强型高密度以及更高效的资源模块共享支持,主要针对独立主机、静态Web页面支持等网络应用服务。

虽然二者对于微服务器的定义略有差异,但高密度、低功耗的核心特征却是一致的。

戴尔中国公共事业部与大企业部服务器高级市场经理李毅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微服务器的主要设计理念是单节点、轻工作负载及大规模并行集中。其CPU、内存和内部存储都比较简单,但是集成度会相当高。优势则主要体现在成本方面,尤其是在拥有成千上万台服务器的大规模扩展型环境中,共享基础架构的优点会更加突出,可以大大节省企业总体拥有成本。”

微服务器的诞生、兴起,一方面是因为成本及环保原因,另一方面则缘于应用的驱动。在全球倡导绿色IT、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降低IT设备的高能耗成为众矢之的。研究机构IDC之前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用于服务器能耗的费用占服务器采购成本的一半,超过320亿美元。

同时,互联网应用的兴起,以及云计算的落地,使我们看到,在互联网应用中,很大一部分应用都是I/O密集型应用,其对系统的计算性能要求不高。如果采用传统的基于高性能架构的服务器,不但能耗居高不下,而且CPU资源还不能被充分利用,从而造成浪费。淘宝、百度采用低功耗服务器的起因也正在于此。

群雄争霸 胜负难料

在巨大的市场面前,各芯片厂商、下游服务器厂商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戴尔最早于2009年就推出了首个微服务器系统XS11-VX8,该系统即使满负荷运行,其能耗也就只有25瓦,待机状态下仅15瓦。经过这些年不断地更新换代,如今,戴尔PowerEdge C系列服务器已发展成为专注高密度、低功耗的微服务器系列产品。

而更多上下游厂商则伴随2011年年初SSI微服务器规范1.0版本的,纷纷加入微服务器阵营。

在芯片领域,作为微服务器的主要倡导者,英特尔一直不遗余力。自2011年开始,先后推出了功耗45瓦的四核英特尔至强E3-1260L处理器、功耗20瓦的双核英特尔至强E3-1220L处理器、功耗15瓦的基于第二代英特尔酷睿微架构的服务器处理器,以及功耗低于10瓦的基于英特尔凌动架构的服务器处理器。今年,英特尔公司再次宣布会推出全新的、低功耗、高性能的采用Silvermont微架构的凌动处理器。与上一代英特尔凌动处理器内核相比,Silvermont架构可提供约3倍的峰值性能,或在同等性能情况下使功耗降低约5倍。

另外,近年来在手机、上网本和移动终端市场风生水起的ARM架构芯片,大有要在微服务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架势。特别是伴随64位ARM芯片架构的诞生,ARM在服务器领域的影响力大增。李毅在采访中也表示,未来戴尔微服务器在完善英特尔和AMD架构的同时,也会考虑ARM架构微服务器的研发。

老牌厂商AMD在低功耗处理器方面也颇有建树,其推出的超低功耗服务器处理器Opteron,平均每个核心的功耗仅为5.83瓦。而且除了自身发力外,2012年,AMD还宣布以3.3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硅谷创业公司、低功耗微服务器厂商SeaMicro,希望借助这笔收购在小型、低功耗服务器领域更进一步。

另外,像惠普、戴尔、超微这样的下游服务器厂商也都是微服务器的积极参与者。比如早在2009年5月,超微就推出了基于Atom处理器的微服务器;2011年,超微又推出高密度微云服务器产品。

篇2

7月28日,SAP Hybris数字创新空间在成都天府软件园开幕。这也拉开了SAP Hybris在中国打造微服务生态的序幕。

打造微服务平台

Hybris在2013年被SAP收购后,通过与SAP的整合,成为SAP旗下的一分子,主要提供全渠道客户互动与商务解决方案。这不禁让人好奇,这样一家公司,到底能够构建怎样的生态系统呢?

来自SAP Hybris的资料称,SAPHybris数字创新空间将为创业者、网络开发人员、工程师,以及初创企业社区内精通技术的人员提供一个开放的实体空间,这些人员可以轻松使用SAP创新空间提供的大量产品和服务。这一开放空间致力于运用最新的客户互动技术和商务技术推动创新,并鼓励当地和地区范围内的优秀同行相互交流,将他们的产品与SAP的产品、平台和创新成果相整合,满足大中华区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记者了解到,SAP Hybris数字创新空间的创新基础是SAP Hybris as a Service(SAP YaaS)on SAP HANA云平台。SAP YaaS采用全新的微服务架构,SAP Hybris希望将它打造成为一个基于云的微服务平台,支持用户、发现和使用业务应用。

SAP Hybris总裁卡斯腾・托马(Carsten Thorna)在接受《中国计算机报》记者的采访时指出,早在2013年Hybris被SAP收购时,他们就有了构建SAP YaaS平台的想法。他认为,SAPYaaS是SAP Hybris未来开发云产品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SAP Hybris及其合作伙伴、消费者进行联合创新,并基于该平台创新产品、创造收入。

“SAP YaaS是下一代电商平台的代表。”Hybris联合创始人、SAP Hybris联合创始人、售前与行业高级副总裁莫里茨・齐默尔曼(Moritz Zimmermann)认为,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全渠道营销等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电商平台供应商需要进行不断创新以赋予平台更多的能力,而YaaS正是对sAP Hybris现有平台的扩展和升级,而且可以借助生态系统的力量以微服务的形式不断完善电商平台的功能。他透露,事实上,现在很多微服务已经落地,如在地图上标识实体店的服务。

SAP YaaS所采用的微服务架构,是近年来IT业界非常追捧的一种架构方式。微服务架构将小的服务开发成单一应用,这些应用可通过自动化部署工具立,并用轻量级的API进行集成。不仅如此,这些应用还可以使用不同的开发语言和数据存储技术。可见,在市场瞬息万变、信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背景下,采用微服务架构可以大幅加速应用创新的速度。在商业上取得成果的twitter、Nenflix等借助微服务架构大幅加大了创新速度。

SAP Hybris产品开发、销售及服务高级副总裁提姆・博尔特(Tim Bolte)甚至认为,SAP YaaS是一个颠覆性的云产品,也是SAP Hybris最具战略性的产品。他补充说,YaaS提供基于微服务的应用套件,这些应用已经在SAP Hybris内部得到验证。SAP Hybris本身将基于这一平台通过微服务的方式给用户提供更多功能,从而让合作伙伴根据需求在平台上构建解决方案。

关注中小创企业

SAP Hybris称,SAP YaaS不只是一个技术平台,还能支持SAP Hybis面向中国市场进行转型和创新。SAPHybris数字创新空间将拓展SAPHybris在中国的单纯的产品销售模式,与本土的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展开双赢的合作,进而不断促进现有产品组合的本土化,并开发出全新的解决方案。

借助SAP YaaS,开发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设备构建服务,并将这些服务在平台上转化为收入;企业则可以利用大量不同的业务应用,扩展和完善现有的解决方案,如SAP HybrisCommerce,SAP Hybis Marketing等。

卡斯腾・托马表示,SAP YaaS是Hybris生态模式的进一步扩展,他们不仅要吸引大的合作伙伴,还要吸引众多中小企业合作伙伴加入进来,从而改变SAP传统的合作模式。

提姆・博尔特认为,中小企业虽然非常分散,但是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SAP Hybris希望通过SAP YaaS平台把中小企业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创造力,从而达到具有颠覆性的效果。

记者在开幕式现场了解到,位于成都的SAP Hybris数字创新空间是全球的第一家。提姆・博尔特表示,之所以把第一家创新中心设在中国,是因为SAP Hybris看中中国市场高度的敏捷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及中国市场所拥有的数量众多的初创企业。这些初创企业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商业模式。SAP Hybris希望将其利用起来。如果创新空间的模式在中国能够取得成功,SAP Hybris将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地方。

他进一步解释说,SAP Hybris把数字创新空间选择设在成都天府软件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已入驻了600多家企业的成都天府软件园拥有良好的软件发展环境,众多的初创公司和软件人才,为创新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确实,SAP Hybris数字创新空间已经在成都天府软件园引起了众多中小企业的强烈兴趣。在开幕式当天,SAP Hybis数字创新空间人头攒动,众多对创新空间感兴趣的中小企业代表和工程师纷纷前来了解更多详细信息。

卡斯腾・托马对SAP Hybris数字创新空间的发展信心满满。他明确对媒体表示,希望明年SAP Hybris数字创新空间的规模能够扩展到现在的5倍。

也是软件交易平台

记者了解到,当前SAP YaaS的工具等尚未完全到位,但是平台上已经有公司的应用在上面运行,如在线医疗影像应用iPacs。

很多初创企业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SAPYaaS平台,恐怕是看中了平台的软件交易功能。应用开发出来后,如何打开市场恐怕是很多初创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根据开幕式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SAP YaaS很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对接应用与需求,撮合交易,让用户找到最合适的应用,让应用提供商快速接触到用户。

莫里茨・齐默尔曼介绍,SAP YaaS平台采用了类似于App Store的方式,并且为平台用户提供嵌入式的自动计价服务和营销规划服务,再加上这是个交易撮合平台,这样应用提供商就很容易将应用价值变现。

篇3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挑战与问题 图书馆 微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

一、前言

大数据,其本身起源于技术领域,而且并没有人对大数据这个概念进行过确切的定义。在现如今这样的大数据情况下,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也是非常艰巨的。对图书馆而言,在这样的挑战面前就应该积极的去探索全新的服务理念,所以,就出现了图书馆的微服务理念。“微”概念已经渗透到了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中了。微博、微信还有微电影等的现如今都已经成为了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东西。所以,在当下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就应该更加深入的研究图书馆的微服务,以满足大数据时代下众多“微”用户的各方面的需求。

二、大数据时代为图书馆带来的挑战

2.1 数据的快速增长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变化不仅仅只是单一的将数据的形态结构变得越发的复杂,在数据的数量上也变得更加的庞大,并且,这个数量还将持续的向上攀升。虽然说大量的数据是图书馆的潜在资产,但是,在大数据时代大量数据充斥的前提下,要将这些数据演变成为图书馆的自身资产,这对图书馆的存储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不单单只是要考虑到大数据时代下对大量数据的筛选、吸纳以及存储等的工作,图书馆还要面对自身庞大的数据储存以及数据运算工作。这对图书馆自身而言,工作的难度系数提高的并不是一点点。在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要想拥有足够大的数据数量以及足够好的数据质量,那就必须要处理好大数据形式下数据的存储工作以及对自身数据的处理和数据运算工作。

2.2 数据对象复杂

在现如今这个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呈现的特征不仅仅只是数据数量的庞大,更多的还有数据复杂化这一重要特征。数据对象又不仅仅只是单一的复杂,还有数据的多样性,就比如,现如今的数据有着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还有非结构化数据,所以说,现在对数据的处理工作相比以前而言只难不易。而图书馆要想从这数量庞大且对象复杂、多样的数据中提取出高质量的、对用户,于社会有帮助的数据也并非一件易事。所以,这就是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面临的又一挑战。于图书馆自身而言,应该做好调查工作,要知道、了解现如今的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这样做虽说会增大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也好过于海量的数据中盲目的寻找。再者,这样做也更加能体现出图书馆于用户而言的强大作用。

2.3 信息服务专业

大数据涉及到诸多的社会领域,这一特征为庞大的、各式各样数据的获取、分析、组织以及决策给予了有利实施保障。好比云计算,在其被提出之前,针对这一海量不规则的非结构数据,常规的电子计算机是无法进行有效处理的。伴随着云计算的诞生及发展,不规则的非结构数据能够得到有效的存储、剖析,且不受时间、空间所制约。由此可见,大数据与云计算相互间存在问题与手段的关联。在对大数据预测分析过程中,经对云计算的有效应用,可获取更加精准的信息资源,同时获取更海量的潜在数据价值。

三、图书馆微服务

3.1 微服务理念

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微”时代,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用户所追求的都是微而细小的个性化服务,所以,图书馆的微服务必将大受欢迎。所谓的图书馆微服务,其自身并没有十分确切的定义,在我自己看来,其含义就是,图书馆在现如今这个“微”时代下,必须本着“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用户提供微小、详细的具有个性化的全方位服务。图书馆为服务理念就是摒弃以前那种大而范的宏服务方式,将自身的服务分的细而精,将工作职能细化,不再是以前那种依赖于五大部门的工作方式,而是细化每个部门,让其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从而将工作做得更加的细微、贴切。这样做不仅仅会使得用户得到更贴心、更细微的服务,还可以使图书馆的工作分工更加的明确,使工作完成的更好。

3.2 微服务

图书馆的微服务是通过对图书馆用户进行像年龄、专业、需求等的划分,在对其进行点对点的服务来实现图书馆微服务的。现在的图书馆不同于以前的图书馆的地方是,它现在并不是局限于某一地区,服务于这一地区用户的形式了。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图书馆已经通过移动互联网将自己向整个社会开放了。再加之图书馆对用户的层层分类,现在的图书馆可以准确的服务于社会中的每一类用户,甚至是社会中的每一个用户。

3.3 数据处理的“微”

在数据的处理方面,图书馆的微服务体现的是为用户精选微内容。这里所涉及到的微内容,它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宏内容而言的,其主要表现在图书馆根据其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一些细微的、零碎的、个性化的服务内容,这些内容有时候可能看起来会很微小,有时甚至是一句话或者是一个表情,但是这对用户而言却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很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图书馆的整体工作也是由这些微小的个性化服务聚合而成的。所以,这些微小的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工作做的好与坏不仅影响着图书馆的工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的感受。所以,在数据这方面,图书馆要做的就是对数据进行精挑细选,这样才可以使用户得到精确的内容,享受到真正的“微”个性化服务。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前进脚步越来越快,图书馆一定要在这样的大数据时代中做好自己的微服务工作。与此同时,图书馆还要与时俱进在工作中不断地专研,掌握好行情发展的动态,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这样才可以将精确的内容提供给客户,并让客户享受到高质量的微服务。

五、参考文献

[1] 樊伟红,李晨晖,张兴旺,秦晓珠,郭自宽. 图书馆需要怎样的“大数据"[J]。

篇4

关键词 微服务 图书馆服务 微时代 微平台 内容建设 技术支持 服务评估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01.011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Micro-Service Strategy

Zhao Fazhen, Wei Qinghua, Niu Yong

Abstract Micro era, library services relied on micro platform to carry out the promotion has been noticed, but did not really build a set of system services for readers in terms of micro-servi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positioning of micro-services, and through micro-services content development, team and management systems building, technical support, micro-service evaluation and other areas to build micro-service system, and finally carries out further discussion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micro-services.

Keywords Micro-service. Library service. Micro era. Micro platform. Cont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upport. Service evaluation.

随着微小说、微电影、微课程等微时代的到来,人们各种习惯在改变的同时,也给图书馆传统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图书馆服务呈现出“活动化”“碎片化”“多样化”。在这种“微环境”下顺应“微”事物发展的趋势,图书馆应当将服务拆分之微型化,提供功能简单、形式多样的“微服务”,从而构建出微服务体系,使图书馆服务渗透到用户的生活中。

1 关于微服务

早在2002年,佳齐在《全架构演义赞禾“易得”服务器》[1]一文中提到上海浙大网新赞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营销理念――全构架、微服务、多应用,其微服务理念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来提供高效、高速、细微的个性化服务。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微服务是一种通过不同的编程语言与工具进行的简单开发应用[2]。在图书情报领域,关于微服务也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关注研究,但目前图书馆界还没有统一定义微服务概念。本文认为:微服务是依托全媒体满足读者需求的精细化服务。图书馆微服务也表现出了其服务内容上的碎片性、零散性;服务时间和过程上的及时性、互动性、移动性。图书馆微服务在经历过服务形式快速创新阶段后,现已进入了精细化服务阶段,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更加注重用户需求,图书馆在依靠微平台开展服务推广初见成效,现亟待展开微服务体系建设。

2 图书馆微服务发展体系

本文根据相关文章及图书馆在微服务中的实践,勾勒出有关的图书馆微服务发展体系(具体见图1)。下文将根据体系框架中的内容论述。

2.1 微服务理念及定位

图书馆微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摒弃泛化的服务方式继而提供更为精细的个性化服务。在这里图书馆整体的服务目标和服务理念没有变化,只是将图书馆服务进行分解,将各个服务单元的职责、目标及服务标准细化、明确。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等平台被逐步应用到图书馆服务之中。这也是目前图书馆主流的微服务平台之一。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3]中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三大社交类应用中,即时通信(微信为代表)在整体网民中的覆盖率最高,为89.3%,其次是社交网站,覆盖率为61.7%,再次是微博,覆盖率为43.6%。而且社交网站、微博、微信这三类平台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社交需求,用户重合度高。因此,在构建微服务时,我们可以对不同的微平台进行定位,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服务。

图1 图书馆微服务发展体系

图书馆微服务平台不同,其微服务定位也不同。本文以微博、微信为例来探讨图书馆微服务定位问题。微信偏于沟通、交流、互动,微博则更偏向信息传播,让人们从中获取新闻资讯,这两类应用互为补充。从这两类应用的具体使用功能来看,微信用户更加注重个人化,主要用来聊天或者是关注朋友圈,认识更多的朋友,维系当前的熟人关系;而对微博的使用主要是关注和参与新闻热点话题、关注感兴趣的人及与其发起互动交流,微博社交媒体的属性凸显。因此,不同平台需要做出不同的微服务定位,如兰州大学图书馆在利用微博、微信开展服务时,其微博服务定位不仅仅局限在本校师生的服务上,还要顾及校友、图书情报相关领域机构及个人、数据库商,出版社等,服务受众面广。而开展微信服务时主要定位在本校师生,开发出了“我的馆藏”“图书续借”、在线电子书阅览等服务功能,另外还开展了信息推送及在线咨询服务。

2.2 微服务内容建设

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局限性给微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微服务不是传统服务的简化版,而是在新的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新服务,因此将微服务内容分为基础服务和延伸服务(推广服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图书馆所开展的微服务内容以基础服务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类[4](见表1)。

除此之外,图书馆可开展一些特色及延伸的微服务,内容包括:文化知识普及,提升读者文化素养;思想互动交流,兼具教育职能;特色资源推荐等。延伸微服务内容的宽度和广度,根据用户及现实需求,不断创新子栏目,提高微服务内容的质量和水平。当然,针对不同的微服务平台进行个性化服务,服务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在表现形式上,服务内容要充分运用图片、文字、视频等素材,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微服务内容,增加读者吸引力,达到服务效果。为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还应该适当增加学术、休闲、应考等各种栏目,这就要求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和固定栏目来做基础。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利用微信平台推出“学科微服务”专栏,开展一些学科资源及学科讲座信息等服务。此外通过一些有影响力的活动来增加微服务影响力,形成与线下品牌活动对应的线上栏目,保持稳定性和活跃度。

表1 图书馆微服务内容

2.3 微服务管理制度建设

为加强图书馆微服务建设和管理,规范微服务平台舆情信息传播和服务活动,确保微服务信息质量,促进微服务发展,图书馆需要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微服务管理制度作保障。当前,图书馆微服务从服务平台到服务内容都表现出了参差不齐,这主要是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造成的。在图书馆微服务初期应制定详尽的管理方案,对服务对象的定位、服务内容及频率、不同栏目的分工、考评制度等进行规定。图书馆微服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样也需要长期规范的管理和运营维护制度。

2.4 微服务团队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已开展微服务,在微服务过程中团队建设起着关键性作用,没有一个经过培训和训练有素的操作团队这是图书馆微服务运行不佳的共性,在微服务过程中指派的专人由于能力水平、馆里支持力度等所限,难于很好地把握和驾驭微服务的技术、规律、走向,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是勉为其难。建立一个专门的微服务管理团队,需要多学科背景、擅长接收新事物的能力、要有一定的活跃度,这样,团队才能开展创意的活动,注重策划,推陈出新;需要懂得宣传策划、网络维护管理、编辑、绘图软件等技术方面的人员;需要团队丰富的线下活动作为线上服务的支撑,避免微服务成为无米之炊;需要在微服务过程中积极、正确地去互动,科学、准确地去传达,艺术、巧妙地去描述的团队。在文字编辑、日常维护、信息收集、专栏开发、用户反馈等方面要有专人负责。信息的及时性、内容的真实性、互动的有效性这是团队开展微服务的原则,这样才能架起与师生的“信息连接桥”“情感沟通桥”,拉近与师生、甚至社会的距离。北京大学图书馆已将微服务列入常规性工作,成立了微营销团队,通过转变微服务理念,融合微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线上线下微创新活动,灵活、快速、高效地为读者服务。如由团队组织拍摄的《天堂图书馆》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可见图书馆要运营好微服务,必须组建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微服务团队。

2.5 微服务相关技术的应用与支持

微服务背后的大创意是将大型的、复杂的、长期的应用程序架构为随时进化的紧密结合的一组技术[5]。新信息环境下,技术是微服务的推动力,因此要重视新媒介应用的开发功能,强化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如微信公众平台,其开放的API接口,可以开发构建基于该接口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开发者可以利用微信官方提供的开发文档定制图书馆个性化的服务功能。这样才能充分开展微服务,吸引读者的目光。因此,微服务中其技术应用不可忽视,在各种微平台中需自主开发与其他相关技术支持。国外图书馆在新媒体技术及移动服务技术方面已经做得相对成熟,如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开通了Twitter、Facebook账号,定期推送最新资讯动态[6];美国德州大学利用移动服务车、在线视频、二维码识别技术等方式来主动推广学科服务[7]。国内在微服务技术应用方面也有做得较好的,如厦门大学图书馆为方便读者利用移动设备获取书目馆藏,在书目系统中提供二维码显示功能[8]。部分图书馆在微服务平台中也进行了简单的二次开发,在微服务过程中实现了与资源发现系统的连接、手机打印、地图导航等功能。

2.6 微服务评价

图书馆微服务不断发展,若在其发展中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估体系,积极发挥优势因素,规避劣势因素的影响,就能逐步矫正、完善图书馆微服务发展体系。其评价体系不是为了评估而评估,而是把评估当成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9]。综合微服务发展我们可通过以下内容进行评价。

2.6.1 微服务内容评价

图书馆微服务可以包含更为丰富的内容及形式,以帮助用户全面、深入和可靠地了解、评价、使用所需资源。结合微服务开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①服务内容(是否具备专业性、知识性、吸引性);②资源配置(数字网络化资源、传统资源);③服务成果(满意度、服务获取时间、准确性);④基本信息服务评价(及时性、准确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服务内容丰富度进行综合评价。

2.6.2 微服务规范化评价

图书馆微服务推广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规范、规程和制度等)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最终形成微服务品牌。主要评价内容有以下几方面。①规范化评价。包括服务的时间、服务工作量、服务质量、服务监督、服务投诉等相关内容,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用户对其服务的关注度,关系到潜在用户的发展。②评价其舆情处理机制。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者言论的情况[10],具有舆情源多样化、传播路径网络化、传播迅速化等特点,尤其是遇到突发性事件在妥善处理时是否具有舆情引导策略,是否具备监控网络舆情能力、舆情预判能力,是否具有舆情快速处理机制。③服务团队评价。包括服务人员的语言、态度、行为是否得体,服务团队的分工、责任是否明晰,团队激励制度是否合理等。

2.6.3 微服务用户利用率与影响力评价

随着图书馆微服务的开展,用户已初具规模,通过微服务平台对这些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统计已成为可能,因此新的利用率与影响力指标的提出也已成为可能。主要包括:①用户对服务内容的评论数、被转次数、被评次数、关注次数;②服务内容的下载、服务链接转载、转存量;③影响力评价主要从活跃度(主动发帖量、转发次数、评论数量)、受众规模(粉丝人数、粉丝增加量)、互动性(主动互动次数、线上线下互动比例)等方面去评价。

3 图书馆微服务对策

3.1 定期调整微服务内容

图书馆开展微服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微服务需要嵌入用户环境,融入用户空间。以读者为核心,采用读者最喜欢、最常用的信息渠道进行服务;要适应用户需求,推荐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与活动。如根据需求和关注度适当增删栏目内容、推送有深度、有价值的信息,这样有利于塑造图书馆形象,开拓新用户,赢得用户的关注,使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得以深入宣传。

3.2 微服务要主动、互动、联动

在社会化媒体中,读者变得碎片化,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完善、及时的微服务体系及快速响应的服务机制,以迅速满足用户需求。首先,要与同行主动互动。图书馆在主动开展微服务的同时需要关注图书馆同行所开展的服务,积极借鉴好的服务项目,及时与同行进行沟通,分享微服务经验。2014年6月,由上海图书馆组织召开的“图书馆微博服务经验交流会”主题是面向微服务时代,共谋图书馆未来。此次会议充分与同行进行了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要与读者主动互动即进行读者舆情监测。利用微服务追踪用户对图书馆的评价情况,有助于迅速摸清读者心理及最新需求,为图书馆及时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最后,还要关注其他服务行业领域的动态,主动联动,引进其先进的服务。拓展微服务联盟资源,使“微声音”成为“微动力”,辐射影响更多的读者群体。同时微服务过程中与用户沟通要注意使用活泼生动的语言,避免刻板的公文式语言。把握和提高微服务的运营技巧,努力将图书馆的独特文化融入到微服务的建设中,打造特色品牌栏目,从而更好地展现图书馆自身文化特色和风格。

3.3 微服务要规范化

图书馆要重视微服务,在微服务中不仅仅要建设好服务团队还需要从管理层到一线服务馆员的重视和积极参与,在组织团队实施微服务过程中,发挥自上而下全员的智慧,在此过程中要规范微服务,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规范、规程和制度等)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最终形成微服务品牌。

3.4 积极与社会媒体合作,加强宣传推广

借助新媒体开展微服务,有助于开阔视野、利于信息沟通、促进了解、扩大合作服务、改善服务。图书馆在进行微服务时不仅要联络馆内的力量还要与校内媒体、社团合作,更要与校外媒体单位合作。通过与校内外媒体合作,加强对图书馆微服务的宣传推广,同时可开展一些富有轰动效应、较个性化的推广活动,扩大公众对微服务的认知度。

微服务是一个全新的服务,具有个性化、差异化、贴近读者的特点。创新微服务理念、创造微阅读氛围、创建微内容平台的基础是以读者为核心,依托最新数字技术,让微服务达到全天侯、全方位、无障碍,将服务延伸到读者的桌面和手中,使交流更顺畅、灵活、直接。微服务为图书馆拓展服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关键是看图书馆如何正确发挥“微”优势,向读者推荐有价值的资源[11]。

参考文献:

[ 1 ] 佳齐.全架构演义赞禾“易得”服务器[J].计算机与网络,2002(22):37.

[ 2 ] 张龙.微服务架构解析[EB/OL].[2014-11-20].http:///cn/news/2013/12/micro-service-architecture.

[ 3 ] 中国互联网络中心.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EB/OL].[2014-11-29].http://.cn/hlwfzyj/hlwxzbg/201408/P020140822379356612744.pdf.

[ 4 ] 杨玫.杭州图书馆微博推广策略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5):157-158.

[ 5 ] Chris Richardson.Microservices:Decomposing Applications for Deployability and Scalability[EB/OL].[2014-12-26].http:///articles/microservices-intro?utm_source=infoq&utm_medium=popular_links_homepage.

[ 6 ] KHO N D.Social media in libraries keys to deeper engagement[J].Information Today,2011,28(6):1,31-32.

[ 7 ] 邹香菊,谢咏芬.技术创新性学科服务:美国德州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与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3(8):56-58.

[ 8 ] 李善杰.二维码技术在图书馆查询机中的应用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1):101-105.

[ 9 ] 谭祥金.图书馆服务评价标准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1):8-10.

篇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门诊输液室,北京 100029

[摘要] 目的 对门诊患者输液安全管理中细微服务理念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所接收的门诊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引入细微服务理念,且利用日常的考核、患者满意度、输液质量等对实行细微服务理念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和2012年相比,2013年在引入细微服务理念之后患者的投诉率明显下降,满意率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度患者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与渗透率明显低于上一年,差异明显。结论 在门诊患者输液过程中,引入细微服务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静脉输液的质量,且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

[

关键词 ] 门诊;安全管理;细微服务理念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6(a)-0066-02

一般情况下,医院门诊的输液患者,数量大,流动性大,年龄差异较大,和护理人员相处的时间不长,护理人员无法全面的掌握患者的基本病情,所以,患者接受门诊输液治疗存在一定的危险[1]。鉴于此,我院为了加强门诊患者输液的安全性,避免各类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门诊输液安全管理过程中,开始引入细微服务的理念,获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所接收的门诊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677例,女323例,年龄在4~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岁。另外,在全部患者当中,521例为平诊患者,479例为急诊患者。

1.2方法

①严格规范输液操作流程。医院应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有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例如在早会时,将之前护理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统计与整理,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对策,对于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应该进一步强化与改善[2]。护理部门应该定期对护理人员的输液质量、操作情况进行考核,并且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实时掌握病患对护理质量、就医过程以及疗效等方面的满意情况,同时向病患征求有关的意见,以便及时改正,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②改善门诊环境。医院应该对门诊治疗区、输液区的环境进行全面的改善,进而确保门诊输液的安全性。依据医院感染的相关要求,应该定时对治疗区进行消毒,且展开细菌监测。另外,为了能够充分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各种需求,可以在输液区内添加一些基本的设施,例如饮水机、空调等等。

③严格贯彻制度。通常情况下,门诊输液的患者具有以下特点,即流量大、年龄差异大、使用药品种类繁多等。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必须清楚掌握不同药品的注意事项。比如化疗药品在出现药物外渗之后,倘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那么将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情节较轻的将出现静脉炎、局部疼痛以及红肿等症状,严重的将导致患者的周围组织出现坏死[3]。针对部分静脉降压药物,例如尼卡地平、硝普钠等,对于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其的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输液滴数。针对一些极易引发过敏反应的药物,例如头孢、青霉素等,患者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护理人员应当采取交班制度,以便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之后能够及时采取措施[4]。

④细微服务理念的引入。在医院门诊输液患者中采取细微服务理念,其主要的方式就是在输液之前,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提前的交流工作,通过彼此之间充分的交流,使护理人员能够清楚掌握患者的实际感受与需求,了解患者的病史、实际病情等情况,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治疗措施的科学性与护理操作的重要性[5];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所提出的各种疑问或不解,护理人员应当站在患者的立场上给予详细的解答;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的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及其不良反应,以便能在最大限度上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进而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⑤满意度调查方法: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法统计,满分为100分,由高到低依次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非常满意:问卷调查结果分数≥90分;基本满意:问卷调查结果分数在60~89分范围内;不满意:问卷调查结果分数<60分。满意度的计算公式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患者例数/该组患者总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予以代表,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3年门诊输液患者的投诉率为1.2%(12/1000),满意率为95.4%(954/1000),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为11.3%(113/1000),外周静脉渗出率为4.1%(41/1000),滴速符合率为85.7%(857/1000),输液卡书写合格率为81.1%(811/1000);而2012年的投诉率为2.5%(25/1000),满意率为90.3%(903/1000),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为15.3%(153/1000),外周静脉渗出率为9.6%(96/1000),滴速符合率为89.5%(895/1000),输液卡书写合格率为79.8%(798/1000)。

由此可见,2013年在引入细微服务理念之后患者的投诉率明显下降,满意率显著提升,和2012年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度患者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与渗透率明显低于上一年,差异明显;且输液卡书写合格率与滴速负荷率明显上升,与2012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所示。

3 讨论

由于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以及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提升,医院门诊的输液患者数量也开始呈现增多的趋势。因为到医院就诊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是急诊患者,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并且门诊的输液要求相对比较高,就诊时间集中,周转快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压力,进而影响了护理操作的质量,从而引发护患纠纷[6]。

针对这种情况,在医院门诊部门引入细微服务理念,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强化对护理人员的有效培训,并且改善医院治疗环境,严格按照有关制度执行各项操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临床操作技能,避免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使患者的满意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于2013年将细微服务理念引入到门诊之后,患者的投诉率1.2%,明显低于上一年度(2.5%),且患者的满意率也有所提升,在2013年,其满意率达到了95.4%;另外,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渗出率明显下降,而滴速负荷率、护理人员输液卡书写合格率等也得到一定的改善。由此可见,在门诊患者输液过程中,引入细微服务理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静脉输液的质量,且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

[

参考文献]

[1] 黄幼丽.细微服务理念在门诊患者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58-59.

[2] 李妍.社区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与细微服务[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8):321.

[3] 杨辉,李婵,赵璎,等.儿科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细微服务理念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119.

[4] 何一萍.细微服务对改善门诊静脉输液质量和安全的作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4):46-48.

[5] 邱玉玉.浅谈输液安全管理的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13):73-74.

篇6

11月17日,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在京,“只需要输入流程图,平台助你实现自动开发、自动测试、自动运维”,飞算云智总裁陈定玮在现场表示。

软件科技的进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即流程化、自动化、智能化。但艾瑞咨询最新的《中国软件开发行业研究报告(2020)》指出,软件行业的作业方式依然十分落后,过度依赖人工,缺乏标准化,导致软件行业存在明显的四大痛点:项目成本高、开发周期长、代码质量低、团队管理难。

在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产品会现场,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杨宇燕副司长表示,“希望这些技术成果,能够有效地推进软件行业现有作业模式的改变,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助力更多的传统企业实现数字化的转型升级。”

“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如何改变软件行业?计算机世界记者与陈定玮展开了一次深度对话。

“干掉自己”

改变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行业惯性根深蒂固,产业关系千丝万缕,软件行业的低代码/无代码开发平台不是没有,相反地,这类平台在过去四十年来层出不穷,却鲜有大的浪花。

陈定玮的初心来自于四年前,当时他作为一家金融科技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并不开心。用他的话说,“很痛苦”。

当时公司的客户以银行居多,对于安全、稳定等要求异常严苛,陈定玮要守好最后一道技术关,自然也就陷入了看不完的代码潮。

于是陈定玮在市场上开始找寻代码质量管理平台产品,希望能降低重复低效的劳动。陈定玮发现,市面上的产品只有在做代码合并的时候,才做代码的扫描和检查,但此时再发现问题已经影响应用的上线,这种检查逻辑是有问题的。

如果把检查部分前置,当一个开发人员提交代码时立即检查,检查不通过就不允许提交,虽然这种方法可解决代码管控的一些问题,但依然没有解决“人”的问题,有时候合并代码还是会报错,测试没问题,上线出问题。

问题依旧悬而未决,大多数人可能到这里都会选择放弃,与行业妥协,向现实低头,陈定玮显然不属于这一类人。再三思索,陈定玮将目光锁定在整个软件工程体系,他认为,写代码才是真正的问题点。“我应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如果还是靠人去写代码,再好的管理规范和制度都没有用。”

用盖房子作比,一行行代码类似一块块砖,好的代码相当于质量好的砖块,当砖的品质不好,累积起来的房子质量肯定也不怎么样。如果利用差砖来盖房子,盖房子的人就会想办法做其他的加固,但事实上砖块质量差,再怎么加固,房子还是会摇摇欲坠。

代码同理。如果代码质量非常低的话,建造出来的系统是非常不稳定、不可靠的,只能用更多的硬件成本、更多的运维人员来支撑整个体系,因为代码质量的问题,导致整个研发过程的成本居高不下。

历经四年研发,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正式上线,率先实现“你输入流程图,平台助你实现自动开发、自动测试、自动运维”,助力企业实现“降低项目成本、提升开发效率、保证代码质量、简化团队管理”,让软件工程行业的作业方式从“人治”变成“法治”。

定位后端微服务开发工具

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希望从根本上解决代码问题,实现“法治”。会现场,陈定玮介绍了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的创新逻辑。

首先是可视化开发,通过可视化界面完成系统开发。不同于市场上用于前端展现层的开发工具,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提供的是后端微服务开发,并已申请多项技术发明专利。用户绘制可视化的过程即是微服务开发的过程,业务逻辑的设计完全由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大大降低了开发门槛。

其次是平台组件,即通用的技术功能模块,可支持循环、条件判断、函数调用,通过拖拉拽的方式以及参数配置实现等同于编写复杂代码的业务逻辑。此外,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还推出了众创中心,工程师可根据自身经验提供封装组件,让使用者能够快速使用、快速开发。

最后是经验累积,工程师所有的经验值可以在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沉淀,由此形成了质量和安全体系。

计算机世界了解到,市场上盛行的所谓开发平台或者开发工具,更多聚焦在前端的用户界面,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臺则主攻底层设计,微服务Springboot或者Springcloud已经成为公认的开发趋势,但是极少有人能够把该框架驾轻就熟,原因在于没有业务环境。

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的技术实践环境、应用规模已经不亚于一个大型电商平台,经过大并发的洗礼和大数据的历练,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才有了依托。

传统应用系统架构大多是单体架构,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代码量的膨胀和团队成员增多,传统单体式架构的弊端会逐渐凸显:代码冲突加剧、模块耦合严重;一次上线涉及人员太多,代码质量无法保证、协作效率低下;每次开发测试花费时间过长、动不动几周甚至几个月。

微服务的出现就是因为原来的单体应用架构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互联网产品的需要,现在的SaaS开发,都是为了与互联网打通,访问量出现高并发的时候,原来的单体应用架构是招架不住的。

互联网自上而下颠覆了IT系统,微服务已经成为现代互联网应用的事实主流,只要客户有高性能、高并发的稳定需求,最终必然要走向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在故障隔离、整体可用性、架构持续演进难度、可重用性、可扩展性和交付速度等方面有突出的优势。

然而微服务的门槛也相对更高,一个完整的微服务系统底座最少要包含以下功能:日志和审计、监控和告警、消息总线、注册发现、负载均衡、部署和升级、事件调度、资源管理。另外认证和鉴权、统一服务构建和打包、统一服务测试、微服务CI/CD流水线、服务依赖关系管理、统一问题跟踪调试框架、灰度、蓝绿部署等异常繁琐。飞算全自动软件开发平台便是为了解决后端微服务的复杂性。因为采用了微服务引擎技术,软件开发团队可以更集中关注于业务逻辑,可以将许多细节交给微服务引擎来管理,从而大大减少了需要编写的代码行数。同时通过可视化的流程编译技术,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输出的软件因为没有代码,所需存储硬件空间也大幅减少。从人员、时间、管理到硬件的各个层面,为软件公司节省了巨额的成本。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少致力于解决软件开发问题的产品,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与这些产品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均更偏向前端开发,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属于后端微服务开发。也由此成为市场上缺少的一类产品。

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组件更通用,结构更稳定,开发过程完全不用接触代码。

星星之火,未尝不能燎原

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选择的软件工程全流程、全自动,具体如何实现?

开发软件,你只需要一张流程图,输出的也只是流程应用,没有代码。平台最主要的核心技术是用可视化的方式描述整个业务逻辑实现,运行时通过解析流程图来做执行。不存在像代码需要编译之类的过程,因此工作时间、人力成本以及硬件存储成本都大幅缩减。

以某科技公司项目为例,开发一套互联网技术的微服务架构体系,要包括前端系统体系、业务系统体系和大数据体系等方面,而且需要版本高频率迭代。

IT团队主要负责: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微服务开发(包括:前端界面开发、技术服务支撑系统开发、业务系统开发、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开发、大数据系统开发),系统测试和运维保障系统等,同时还需要兼顾对外合作项目开发,涉及项目超30个,且要能够支撑千万级用户的业务量。

基于上述配置要求,“传统开发模式”和“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两者人力成本的相关费用对比如下所示:

如果使用飞算全自动软件工程平台进行该项目开发,该科技公司每年可节省75%以上的研发费用。尤其在人力成本方面,一个平台ID人员可替代传统开发模式下六个岗位人员的全部工作,而人力成本仅占后者的30%。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軟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1768亿元,同比增长15.9%,显然,软件开发行业仍是软件行业的中坚力量。此外,中国企业在经历信息化阶段后开始向数字化转型,软件开发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如何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提升开发灵活性”这一市场蓝海已现。

篇7

2007年,在云计算的概念出现后,几乎所有能与云计算扯上关系的产品都披上了“云”的外衣,云存储、云安全还有云服务器……就像当初人们争论到底有没有云存储这类产品一样,云服务器的出现也引发了争论。到底什么是云服务器?云服务器与刀片服务器、机架优化式服务到底有什么区别?云服务器的出现会不会替代现有的服务器?以高度定制化为基础的云服务器是不是违背了云计算倡导的开放、标准化的初衷?带着这一系列疑问,记者与业内主流的服务器厂商进行了交流,试图理清为“云”而生的定制化服务器的发展脉络。

为云而生

据记者了解,到目前为止,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云服务器的定义。2011年以前,在IDC统计的服务器产品分类中,与云服务器的内涵最接近的就是机架优化式服务器。按照已经推出云服务器产品的几个厂商的说法,云服务器就是针对云计算应用定制的服务器。云服务器追求的是高密度、低功耗、低成本,主要面向大规模部署的云应用。大型的互联网公司、运营商最先接受了云服务器。

“什么服务器能满足云计算的需要,就可以称为云服务器。惠普全线的服务器产品都可以支持云服务,因此惠普的全线产品都可以被称为云服务器。”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业务集团工业标准服务器产品部产品经理安源对云服务器定义的解释很直接,“云服务的实施对管理提出了更多要求,包括应用的自动化部署、资源的自动分配、计费管理、流程管理等。解决这些核心的问题关键是软件和服务。在一些大的云服务项目中,服务器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的二次开发。”

天地超云副总裁董昕认为:“机架优化式服务器是云服务器的一个子集,从物理架构上,两者比较类似。我们就是从机架优化式服务器入手,既而推出了面向IaaS、PaaS、SaaS等不同云应用场景的服务器。云服务器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应该把云服务器单列为一类产品。云服务器就像是企业DIY服务器,它基于定制化的可横向扩展的硬件,并且预装了相关的软件,同时去掉了传统服务器的某些功能,像互联网企业这样的用户可以直接拿来就用。”北京美地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游峰表示,“如果将标准化的通用服务器比作毛坯房,那么云服务器就是精装修的房子。”

戴尔最新推出的微服务器PowerEdge C系列是云服务器的一种。戴尔公司副总裁、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总经理Roy S. Guillen表示:“微服务器服务的对象是那些在短时间内业务极速扩张的用户。这些用户追求的是服务器的高密度、低功耗,而对于传统服务器的一些管理功能并不十分看重。因此,戴尔在微服务器的设计上摒弃了传统服务器的一些功能,使微服务器更能发挥其在高密度、低功耗、易用性等方面的长处。”

甲骨文公司认为,云服务器就是为云提供服务的软硬件相结合的一体机。借助预集成、预调控的系统以及标准化的软硬件产品,企业可以在部署云应用的过程中获得硬件、软件和操作系统的全面服务。Oracle Exadata数据库云服务器和Oracle Exalogic中间件云服务器就是代表性的产品。

Client/Server时代盛行的是塔式服务器,Browse/Server时代盛行的是机架式服务器,云计算时代也必然会有属于这个技术时代的服务器形态。

浪潮公司认为,服务器从诞生到现在基本上是沿着小型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的三个趋势发展,结果就是服务器越来越小,越来越智能,集成度越来越高。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服务器按照应用种类细分。服务器的设计与具体应用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出现了存储服务器、托管服务器、高密度集成服务器等。

在云计算时代,基于不同的云计算类型或者云应用类型,服务器会出现不同的形态。浪潮公司认为,未来服务器可能会出现分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朝着大型化、高端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朝着高密度、集成化、低端化的方向发展。私有云可能会采用高性能、高可靠、易管理的高端大型服务器和海量存储。在这方面,浪潮已经推出了TS850八路大型服务器,今年内还会推出32路高端容错服务器。

在云计算的接入等边缘应用以及公共云方面,用户会追求高能效、高计算密度和低成本。这类用户主要采购的是高密度集成服务器或入门级刀片服务器,甚至会采用集装箱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在这方面,浪潮已经推出了Smartrack高密度机架式集成服务器和云海集装箱数据中心。

2010年下半年,英特尔了2015云愿景的三个关键要素,即互通、自动化和客户端自适应。这不仅是指导面向云计算的服务器产品创新的原则,而且也指明了云计算架构或平台中其他设备(如存储、网络以及软件)的创新及优化方向。云服务器至少应该满足高效、安全和简化IT基础设施的要求。

替代还是互补

从塔式服务器到机架式服务器再到刀片服务器,服务器的创新顺应了高密度数据中心发展的需求。某市场分析机构预测,到2015年,全球塔式服务器的收入虽然会继续缩水,但仍将占据服务器市场5%的份额;从出货量来看,塔式服务器的市场有率将保持在13%。

由于用户需求和应用的多样化,各种类型的服务器都有自己最适合的应用场景。虽然刀片服务器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现在就说刀片服务器将完全取代塔式服务器和机架式服务器还为时尚早。云服务器的出现会不会改变现有的服务器市场格局呢?

Roy S. Guillen斩钉截铁地表示:“云服务器不会取代现有的服务器,各种类型的服务器之间是并存的关系。”

云服务器与传统的服务器在本质上有没有区别呢?对于这个问题,厂商的态度可以分成两派。惠普认为,云服务器与传统服务器在本质上没有区别。“理想状态的云服务应该可以容纳各种形态和各个厂家的服务器。”安源表示,“云服务的概念在不断成熟之中。未来云服务的建立会更多地依赖密度比较高的服务器。因此,刀片服务器通常是客户在部署云服务时的首选。”

认为云服务器与传统服务器之间存在差别的厂商的主要观点是:与传统服务器相比,云服务器具有高容量、高密度、高性能和低能耗等特点,且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并能高性能地支持各类应用需求。

“面向云的服务器和传统服务器的本质区别在于,云服务器是先考虑应用后生产产品,而传统服务器是先生产出产品再附加应用。”NEC服务器和存储部门产品经理李哲贤进一步分析说,“云这种新业务模式的建立完全颠覆了传统服务器设计、生产、销售等各阶段的管理模式。对云服务器的需求不再仅仅来自于用户端,还包括ISV、ISP、厂商、运营商等。对于服务器硬件来说,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导致产品设计的多元化,同时还要求把网络、服务、软件和硬件更加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传统服务器的设计思路是设计一款产品能够承担更多种类的应用,这固化了服务器的形态,比如主流产品只有单路、双路和四路,形态主要是机架。浪潮认为,这种设计思路的优点是,可以保证厂商产品的普遍适用性,从而降低研发成本。因此,这是一种以厂商为主导的模式,而非以客户应用为主导的模式。传统服务器与应用的匹配度不高,后期管理和运维投入的成本过高,因此整体拥有成本不是最优化的。

同样是追求高密度,云服务器与刀片服务器之间又有何异同呢?董昕认为,刀片服务器主要面向的是企业级应用和高性能计算,其成本高于机架优化式服务器,而且受刀片机箱的限制,其扩展不够灵活,只能绑定在一个厂商的刀片服务器平台上。云服务器则不同,它具有三个突出的优势,即部署灵活,成本更低,密度高(与刀片服务器接近)。刀片服务器与云服务器面向不同的应用市场。

浪潮也认为,刀片服务器由于扩展性方面的限制,还不能承担云计算的核心应用。另外,刀片服务器价格昂贵,对应用环境要求高,走入一般的云计算用户还需要时间。

与刀片服务器相比,甲骨文的云服务器同样是针对大规模部署而设计的系统,同样具有高性能、高密度、低能耗等特点,不同的是,甲骨文的云服务器集成了技术先进的软硬件产品,可以使客户获得软件、硬件和系统的全面服务。

安源认为:“云服务器并不是特定代表某一种服务器。刀片服务器由于兼具密度高、管理集中、耗能低等优点,已成为客户构建私有云的首选。例如,HP CloudSystem Matrix就是以刀片服务器为核心建立的云基础架构。”

适合云应用的服务器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有刀片服务器,也有机架优化式服务器,还有专门为云应用定制的服务器等。李哲贤举例说:“NEC的Eco Center服务器产品在日本的云计算市场上获得了很大成功。通过在42U机柜中集成80台通用服务器,Eco Center可以将能耗降低54%,并且节省50%的空间。”

从字面的意义上理解,云服务器就是为云应用定制的服务器,因此定制化成了云服务器的一个典型特征。浪潮认为,云计算时代的服务器讲究定制和分化,强调服务器对单一(或者一类)应用的适配性。这种以应用为主导的设计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客户从采购到运维的整体拥有成本。

Platform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周松年认为,云服务器这个说法有问题。因为云计算的本质是开放、标准化、通用化。为了满足云应用的需求,用户只要将市场上通用的服务器进行组合即可,而没有必要采用定制化的产品。服务器的定制化与标准化、通用化是完全对立的吗?

董昕直言不讳:“通用化服务器能够满足普通企业客户的需求。通用产品意味着放之四海而皆准,因此也就不是最优化的。通用化的服务器预留很大的扩展空间,比如很多扩展插槽,但这些扩展空间在面向大规模部署且需要大量服务器堆叠的应用场景中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云服务器强调的定制化就是对与云应用无关的一些服务器功能进行精简,以达到节省成本、降低能耗、好用易用的目的。”

Roy S. Guillen表示:“戴尔始终坚持开放、标准化的道路。为云应用定制服务器并不代表反对标准化和通用化。戴尔微服务器在能耗等方面确实经过优化,但是服务器的一些主要部件还是选用开放的标准化的产品。当前,云服务器确实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过戴尔在微服务器上遵循服务器系统架构组织(Server System Infrastructure,SSI)的关于模块化服务器平台的开放规格。”

“云服务器一定是面向大规模部署的应用,而不是小规模的应用。”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周一平强调说,“为了寻求密度、能耗、成本、横向扩展等方面的平衡,富士通在设计云服务器时,没有一味追求像刀片服务器那样高的密度。现在的云服务器都是基于x86的架构的,这个平台本身就是开放的。目前,云服务器主要适用于一些轻量级的应用,比如Web 2.0应用。”

谈到服务器的定制,英特尔认为,定制的基础应该是具体的应用。根据多样化、差异化的应用的特征和需求来优化和定制服务器,可以让服务器在运行相关应用时充分发挥其优势。此外,定制化也是服务器制造商避免产品同质化和推动市场良性竞争的基本保证。

针对云计算,英特尔不仅会在相应的服务器处理器平台上实现创新,而且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另外两大类IT设备――存储和网络产品上,英特尔也有完善的布局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英特尔针对用户云计算应用需求提供的不仅仅是服务器处理器平台,而是涵盖了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关键组件及技术的整体平台。

举例来说,在服务器处理器平台上,英特尔将坚持采用开放架构,在增强性能和能效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管理的自动化程度。英特尔已在现有的服务器处理器平台上导入了很多可根据工作负载即时调整其时钟频率和调配其内核资源,并能自动实现节能的一系列智能计算技术。未来,在这方面还会有更多的智能化技术问世,让处理器平台及整个服务器系统在管理和维护上更加自动化。

后劲儿足不足

戴尔公司表示,PowerEdge C系列服务器面向的客户群就是那些有云计算需求的1000家客户。当然,1000在这里并不是一个实数,只是特指有云计算需求的一类客户。定制化的产品只能面向有特殊需求的用户。这会不会限制云服务器未来的发展?云服务器会不会后劲儿不足?

董昕列举了一些数据:“在中国,一个大型互联网用户一年的服务器采购量相当于医疗行业全行业一年的服务器采购量。在国外,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采购量甚至可能达到10万台。面对如此庞大的采购量,用户更需要厂商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像Google这样自己制造服务器的用户毕竟只是一个特例,绝大多数的用户还是需要服务器厂商提供定制化的产品、解决方案以及服务。”

云服务器已经在互联网、电信等行业得到了应用。此外,国家电网的电力云实验室、上海浦东软件园的云平台都采用了天地超云的云服务器。从全球范围来看,面向云的服务器主要用于私有云和一些大型数据中心。李哲贤介绍说:“在欧美、日本等地区,NEC早已向最终用户交付了IaaS、SaaS和PaaS产品,也收到了良好的客户反馈。NEC在中国的服务器部门的任务是规划开发以及引入原生态的云产品,也就是国外常说的Build in的云产品。通过全新的软硬件整合式设计,NEC的方案型产品可以实现更好的扩展性、管理性和可视化。”

Oracle Exadata数据库云服务器已经是一款较为成熟的产品,它主要适用于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BI)应用、联机事务处理(OLTP)应用、数据库整合及数据库云(DBaaS)平台。

安源表示:“惠普有比较全面的云系统解决方案,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从基础的CloudSystem矩阵(CloudSystem Matrix)到混合的企业云系统,再到大型公共云和托管聚合云服务,惠普都能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篇8

IBM不是第一次剥离硬件业务,此前已经陆续剥离了DRAM、硬盘、打印机、PC等业务。尽管如此,此次有关IBM剥离低端服务器业务的消息依旧能成为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技术驱动型企业的属性决定了IBM必须发展高利润业务,据此便不难发现IBM会甩掉何种业务。IBM今年1月的2012财年报告显示,硬件业务收入占比为17%,税前利润占比为5.1%。相对于其他业务而言,硬件业务的利润率排名末位。

尽管如此,IBM也不可能随便出售其硬件业务,毕竟硬件是整个IBM大厦的根基,绝不可能因此而受制于人,这也是IBM坚持发展自己的处理器业务的原因所在。因此,只有那些并不会制约企业发展的硬件业务才有可能被出售。而作为开放标准的服务器,x86服务器不可能被一家厂商所垄断,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影响IBM在其上的其他业务。

篇9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微信 微信公共平台 公共图书馆 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048-02

前言

移动媒体时代是一场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面对层出不穷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挑战,图书馆新的任务就是向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手机网民达6.56亿,占比超过92%,手机上网主导地位强化[1]。针对这种发展趋势,南宁市D书馆已在全区公共图书馆界率先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通过手机端这一最广泛的通讯应用开展图书馆移动互联网服务。

一、微信运营状况分析

1.发展历程

2013年4月,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注册名称为“南宁市图书馆”,类型为订阅号。

2013年4月22日,正式推出图书馆自助服务,读者可以通过发送指令实现查询、预约、续借,检索图书,查看活动资讯等功能。

2013年9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群发第一条消息,此后以推送通知、活动预告、图书推介、文化讯息为主。

2013年10月,在原来的微博小组基础上成立微媒体服务工作小组,保证了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和日常运营。

2014年2月,完成微信认证,获得更多高级接口开发权限。

2014年6月,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功能的全新升级,由指令式升级为“按钮式”,通过自定义菜单操作,提升读者使用体验。

2015年1月,正式推出“微刊”,强化内容创作,通过丰富的图文吸引更多用户关注。

2015年11月30日,上线全新改版的自定义菜单,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一站式”自助图书馆服务。

2016年7月4日,接入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使公众号不仅能和粉丝互动聊天,还能根据关键字智能应答和推荐文章。

2.服务内容

从吸引用户关注和留住用户两方面考虑,南图微信服务内容分为:信息推送服务和自助图书馆服务。

2.1信息推送服务

信息的推送以提高用户的关注度为目标,主要以文化活动信息的宣传推广为主,让用户感受到图书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固定推送的“微刊”,内容丰富,着重本土化,既彰显文化特色,又迎合了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的需求;在传统节日期间,通过简短、生动的图文表达对用户亲切友好的问候,拉近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2.2自助图书馆服务

为读者提供自助服务,利用便捷的互联网手段实现传统的图书馆业务,是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基本要求。

在微信公众号主页底部,设置了清晰可见的“微服务大厅”和“公告及借阅”两个自定义菜单。“微服务大厅”包含书目检索、读者证(解)绑定、个人资料、新书推荐、开放时间、地理地图、讲坛预告、讲坛内容、媒体聚焦和微支付等功能模块,使用户获得“一站式服务”体验。“公告及借阅”则提供读者借阅情况、图书续借以及读者须知等信息,方便读者了解图书馆办证、借阅方面的规则和各类服务的使用指南。

二、关键指标分析

1.用户分析

截止至2016年10月,南宁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关注总人数达 7227人,相比一年前,人数增加了2倍。用户属性分析如下:

1.1性别:62.34%为女性,37.66%为男性。女性比男性多这种情况,符合实际读者证用户的男女比例,侧面说明女性在阅读方面比男性更积极活跃。

1.2城市:南宁用户最多,有82.84%,其次是防城港,占1.66%;另外,广西区内其他城市的用户也较多,其余全国各地有少量分布。微信是基于熟人网络的社交工具,所以大部分用户是本地人,但从占比第二的相邻城市看,发展区域图书馆联盟,实现通借通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3读者证用户:截止到 2016 年10月,绑定了微信的读者证用户只有1035人,仅占累积关注用户的14.3%,而与8万的持证读者总量相比,更是只占1.3%。

2.图文分析

南图微信公众号以“微刊”的形式,每周固定推送2期,每期4篇图文消息。内容主要有亲子教育、旅游美食、非遗、阅读类美文,也有绘本、有声故事等适合少儿阅读的图文消息。各类图文消息阅读效果对比如:

可以看出,亲子教育类图文的阅读人数和分享转发人数均为最高,一方面由于用户以女性为主,另一方面家庭中一般是母亲比较关心儿童的生活和教育,也乐于在朋友圈内分享转发;阅读类美文受到女性用户的喜爱,也有较高的阅读率和分享转发率;而专注地方特色资源的非遗和旅游美食,也满足了占大多数的本地用户的阅读需求。

综合以上用户分析和图文消息分析,只有区分不同用户群体的信息行为,挖掘出用户潜在的信息需求,才能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

3.菜单分析

南图微信公众平台的自助服务,从最初的一次性指令自动回复,到简单的通过自定义菜单按钮打开链接,再到现今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不仅是跟随技术的发展,更是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三种方式效果对比如下:

篇10

潘石屹:去年我到全国的中小型城市去看了一下,尤其是看一下房产公司,他们的状况确实非常不好。我觉得如果说这些企业要崩盘的话,也许去年年底就崩了盘。作为我们公司在北京和上海开发,情况比这些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要好。其实我们也很冷静地分析了一下,为什么我们比别的开发商要好一些?原因还是在为央企服务,因为央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

我跟中粮董事长宁高宁隔着一条马路,可是我跟他在中国经济中的处境是完全不一样的,他是央企,我是民企。

过去十年时间有一个词叫国进民退,对我来说体会还很深。我记得十年前,在北京招拍挂一块地,在下面坐的基本上就是民企。最近这三四年,北京要招拍挂一块地,下面坐的清一色都是央企。不是国企,北京的国有企业都没有了,全部都是央企。

应该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过去的十年时间,他们生存的空间和状况不是特别好,而且越来越不好。央企有一句特别自豪的话,说我们是“共和国的长子”。我不知道我们民企能排列在什么位置?

尽管看到这样多的问题,可我对中国经济看好,对中国房地产看好。尤其是中国的城市化,我觉得它能释放出来的能量、对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都是很大。

21CBR:今年民企房地产的经营状况会不会有所转变?

潘石屹:我觉得政府如果是不管那么多的话,中国民营企业、市场经济都会发展起来。如果政府老要宏观调控,老要什么政策,老是要给“共和国的长子”多一些钱,钱的利率又比民营企业低,最后国营企业和市场竞争的机制就很难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