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治理范文
时间:2023-03-22 11:20: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污水治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焙烧污水治理技术自最初引进国外技术,经过国内多年生产实践及实验研究已趋于成熟,国内已先后建成6套系统。本次焙烧污水治理工程总结吸收了已有企业生产经验及实验成果,设计时对流程中的部分环节进行了针对性改进,改进后的污水处理流程已于1998年10月投入运行。
一、污水的来源及水质
处理的污水由阳极焙烧烟气洗涤塔排出的部分洗涤液和成型机沥青烟气净化系统喷淋洗涤沥青烟气排出的废水组成,污水总量为20m3/h。
1、焙烧烟气净化洗涤污水水量及水质
污水量:17m3/h
F-:470mg/l
SO2-4:2058.8mg/l
焦油:294.1mg/l
粉尘:823.5mg/l
2、成型工段沥青烟气处理污水水量及水质
污水量:3m3/h
焦油:340mg/l
混合污水水质:F-:400.01mg/l
SO2-4:1749.98mg/l
焦油:301mg/l
粉尘:699.98mg/l
二、污水处理机理及处理流程
1、处理机理
烟气净化污水处理采用化学沉淀法,投加化学反应剂CaCl2和助凝剂PAM及Fe-Cl36H2O,污水中所含F-及部分SO2-4转化为溶解度较小的CaF2和CaSO42H2O,在不同性能的两种助凝剂作用下,形成絮凝团沉降。(略)
三、系统及运行操作要求设计改革
本次阳极焙烧污水处理工程针对以上分析,在流程配置、防腐、药剂使用、废水回用、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以下改进:
1、增加污水预处理
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焦油及粉尘等易沉物,直接进入化学处理系统,不但增加药剂用量,而且将会降低处理效果,同时焦油会增大箱式压滤机的维护工作。故在污水进入反应槽之前,增加预处理设施非常必要,本次设计污水首先进入沉淀池,设置撇油刮渣设备,同时设置旁流除油污水过滤器进一步除油,为后续化学反应提供较单纯水质,减轻负荷。沉淀池污泥燃值较高可返回生产工艺流程或锅炉焚烧。
2、助凝剂使用
采用近年使用效果较稳定的两种助凝剂PAM及FeCl36H2O代替单一的PAM助凝剂。
3、贮罐、剂量泵、管道防腐
由于FeCl36H2O溶液及CaCl22H2O溶液腐蚀性较强,系统又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本次设计在防腐处理上进行改进。FeCl36H2O溶液、CaCl22H2O溶液以及PAM溶液的计量泵在与设备厂联系后确定分别采用HastelloyC型、HastelloyB型和1Cr18Ni9Ti型材料防腐。贮罐(槽)采用5mm厚的玻璃钢防腐,管道采用钢衬聚丙烯复合管,阀门采用聚氯乙烯阀门,管道、设备连接均采用特制法兰连接,接口处严格密封,以充分保证防腐质量。
4、废水回用
经处理后的废水考虑返回焙烧烟气净化洗涤塔循环使用,以避免废水的二次污染。由于废水因用为首采用,运行中可能存在预计不到的问题,设计中废水按可回用及直接排放两套措施设计,以保证正常生产。
废水回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废水回用将使阳极焙烧烟气净化整个系统(含烟气洗涤循环系统)总盐份增加,使处理系统必须重新建立污水污物、水处理使用药剂量与水处理排出污泥携带污物相互之间的平衡,形成平衡后的循环水质,该循环水质对系统的影响尚须在实际生产中逐步研究。直观分析处理后废水水质远优于烟气净化系统自循环水质,该部分废水将可以用于循环使用。
5、污泥压滤系统改进
过去设计当中污泥直接泵入压滤机,压泥管无回流管,由于泵与压滤机能力的不完全匹配,易出现压滤机冒槽现象。本次设计设置污泥泵送泥返回管路,污泥由泵可直接送压滤机,也可部分或全部返回泥浆槽,可随意调节压滤机上泥量和上泥压力,从而保证压滤机PLC控制系统运行更可靠。
6、运行要求
由于系统在去除氟污染的同时,考虑部分去除硫化物,为提高处理效率和有利于废水的回用,要求系统必须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运行,而焙烧烟气净化洗涤系统循环用水希望PH值高,实际生产中需要逐步摸索,确定合理的运行PH值点。
篇2
关键词:造纸污水;污泥床;吸附;过滤;治理。
造纸污水水量大,浓度高,可生化性差。传统采用的生化法处理这类造纸污水,投资大、运行费高,去除率低。近年的治理情况表明,较为经济实用的是物化法[1],在一些国家,已把处理技术的重点转到物化凝聚法的研究和开发[2]。EWP高效污水净化器是只有一级物化处理工艺的设备系统,对利用废纸再生桨料造纸的污水进行治理,达到以污染物去除率COD在90%以上;BOD在70%能上能下;SS在95%以上,经处理污水还可回用到生产上。
1、试验研究
1.1设备原理
造纸污水经絮凝反应后能分离出大量的污泥,这些含有纤维的絮状泥有类似活性碳的很好的吸附能力,以往的沉淀或气浮工艺,只把这些固形物分离,没有再充分发挥这些污泥的只附过滤作用。则EWP高效污水净化器就是利用这些絮凝反应后生成的絮凝沉淀物在净化器内形成一个稳定的、可连续自动更新的只附过港督流化床,令污染物起到活性碳的作用,使进入的污水除了得到平常混凝反应之后的固液分离效果外,还让污水得到过滤和吸附的净化处理,即可达到比普通的气浮或沉淀的物化处理工艺提高10-20%的去除率。由于EWP高效污水净化器没有用任何的滤料或填料作为滤床,不会堵塞,所以免除了砂滤池或其他过滤装置必需的反冲洗的麻烦和额外的动力消耗,更解决了处理装置偶然停用后滤料干涸板结造成的堵塞问题。EWP高效污水净化器是集污水絮凝反应、沉淀、吸附、过滤、污泥浓缩等功能于一体的设备。
1.2试验效果
在试验的五个月中,分六个阶段进行测试,表1结果表明试验达到要求目标。
2、工程应用
2.1处理规模
珠江纸厂治理工程中,采用两台处理量100m3/h(高13m)和两台50m3/h(高11m),共4台净化器,分别处理黄板纸和白纸的制桨、抄纸废水。人民纸厂采用六台处理量100(高15)的净化器,处理黄板纸和灰板纸的制桨、抄纸废水。配有污泥浓缩槽和加药系统2套、调节池刮泥机、污泥脱水机等设备。两个工程处理量分别为7200和15000,总投资分别为590万元和980万元,占地1600和2800。广州头号城纸箱厂应用EWP高效污水净化器,污水处理后回用到造纸生产中,使得该厂达到1吨水造1吨纸的先进水平。
2.2工艺流程
比试验流程增加了调节池刮泥李、泵后加药系统、污泥脱水机等设备。
2.3运行效果
EWP高效污水净化器的技术特点是没有用任何的滤料或填料,而利用先进生产方式的污水中的悬浮与絮凝剂反应后生成的絮凝沉淀物形成吸附过滤订对连续进入的污水进行净化。其关键是EWP高效污水净化器能把污水中的絮凝沉淀物形成稳定的流化,今污染物起到活性碳的作用,并能由新鲜进入的絮凝沉淀物推动老的絮凝沉淀物排出,始终保持净化器的治理效果。虽然只是一级物化处理工艺,却可比气浮、沉淀等同类工艺提高效率10-20%。
篇3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我国总计有乡镇45412个,村民委员会739980个,乡村户数23692.7万户,乡村人口达91960万人。农村人口分散,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这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80多亿吨,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大部分地区河、湖等水体普遍受到污染,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极易导致一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据估算,农村环境问题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千亿元,我国农村环境与生态状况令人担忧。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能力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畜禽散养户的不断增多,大量畜禽粪便没有处理就直接排放,粪便污染逐年加重。有资料显示,养殖一头猪所产生的废水是一个人的7倍,而养殖一头牛则是22倍。这些有机物未经处理,渗入地下或进入地表水,使水环境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严重威胁着居民饮用水的安全。
(二)农村污水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厨房炊事用水、沐浴、洗涤用水和冲洗厕所用水,这些用水分散,农村没有任何收集的设施,随着雨水的冲刷,随着地表流入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其中有机物含量大是其主要的特点。
1.水质特点。(1)农村村镇人口较少,分布广泛且分散,大部分没有污水排放管网;(2)农村生活污水浓度低,变化大;(3)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生活污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强;(4)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5)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2.水量特征。(1)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比较小,除小城镇外,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水量相对较少,相应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量也较小;(2)变化系数大,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无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3)在上午、中午、下午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
(一)污水处理技术路线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状况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低这一普遍情况,处理工艺的选择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一味地选择时髦先进、处理效果好、自动化控制水平很高的处理工艺,而着重应该考虑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建议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优先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达标排放或回用;二是注重经济适用,运行成本低,管理维护简单。
目前国内外应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处理技术比较多,名称也多种多样,但从工艺原理上通常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然处理系统。利用土壤过滤、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的原理,又称为生态处理系统,常用的有: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等;第二类是生物处理系统,又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通过动力给污水充氧,培养微生物菌种,利用微生物菌种分解、消耗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常用的有:普通活性污泥法、AO法、生物转盘和SBR法等。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在无需提供氧气的情况下把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机物和少量的细胞物质,常用的有:厌氧接触法、厌氧滤池、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等。
(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村庄,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农田灌排渠道与附近的荒地、废塘、洼地和沼泽地等,建设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分自然和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自然湿地就是自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使污水处理达到工程化、实用化的新技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生长有象芦苇、香蒲等沼泽生植物的土地上,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作用,并经过多层过滤,来达到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的目的,它是一种充分利用地下人工介质中栖息的植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介质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污水净化的天然与人工处理相结合的复合工艺。湿地处理系统工艺设备简单、运转维护管理方便、能耗低、工程基建低、运行费用低、对进水负荷的适应性强,能耐受冲击负荷,净化出水水质良好、稳定。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受气候影响,表面径流的臭味比较大。
(三)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分散的几户或十几户人家适合采用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
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生态原理,予以工程化、实用化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小规模污水净化工艺技术,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一定构造、距地面约50cm深和具有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投配污水缓慢通过布水管周围的碎石和砂层,在土壤毛管作用下向附近土层中扩散。表层土壤中有大量微生物,作物根区处于好氧状态,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过滤、吸附、降解。所以地下渗滤的处理过程非常类似于污水慢速渗滤处理过程。由于负荷低,停留时间长,水质净化效果非常好,而且稳定。地下土壤渗滤净化系统建设容易、维护管理简单,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整个处理装置放在地下,不损害景观,不产生臭气。
(四)好氧生物处理系统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是新农村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众多,各有优缺点,选择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仔细论证和比选,注重经济适用。
生物处理法就是通过风机等设备给污水输氧,培养生物菌种和微生物,通过菌种和微生物把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少部分合成为细胞物质,促使微生物增长,并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使污水得以净化排放。如SBR法,集曝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不断地转换,省去了传统的污泥回流设备,大大降低了建设费用;A20法具有脱氮、除磷功能,还有如生物转盘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工艺等。生物处理法和自然处理系统比较,占地面积小,抗气候等外界影响的能力强,建设的地点选择范围大,处理稳定,处理效率高。但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要高于自然处理系统。
(五)厌氧生物处理系统
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生活污水厌氧生物法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许多形式各异的无动力或微动力的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得到应用。如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膜技术,工艺流程简单,不耗能,全部埋于地下,也无需专人管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设备的基建投资略高于好氧处理,无日常运行费用的支出。
厌氧生物法目前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生物处理效率较低,尤其表现为氮磷去除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篇4
废水来源及特点
生化处理站废水来源为我集团下属某新建制糖企业,其生产规模为日处理甘蔗4500吨,产生废水量为3120m3/d。废水主要有压榨、动力和汽轮机设备冷却水、冲洗地板水,冲罐洗罐用水,制炼车间冷凝水等。废水排放情况除冲洗地板水,冲罐洗罐用水为间歇排放外,其他均为连续排放。
废水生化处理站设计规模及出水要求
根据制糖企业废水来源及特点情况,拟建设的废水生化处理站设计进水参数如下。废水经过生化处理站处理后,出水水质执行《制糖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21909-2008)中一级标准,具体水质指标如下。
废水生化处理站设计原则
本废水生化处理站设计遵循如下原则进行工艺路线的选择及工艺参数的确定:(1)采用成熟、合理、先进的处理工艺;(2)废水处理具有适当的安全系数,各工艺参数的选择略有富余;(3)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建设投资,降低运行成本;(4)处理设施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以较为稳定可靠的处理手段完成工艺要求;(5)处理设施利用调节、控制、运行操作;(6)所有设计应满足国家相关专业设计规范和标准。
废水生化处理站工艺流程
根据甘蔗制糖废水水质特性及工艺优缺点的对比,废水生化处理站工艺选用间歇运行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流程简述如下:生产区废水来水先经过格栅池,利用格栅拦截粗大悬浮物,栅渣通过人工清理清除。通过格栅的废水自流进入调节池,调节来水水质和水量。如来水PH值偏低,通过投加碱液或石灰乳进行调节。如来水浓度偏高,则先进入事故应急池。调节后的废水利用提升泵提升到降温设备(冷却塔)进行降温,使废水温度降低到35℃以下,冷却塔出水自流到一配水槽,配水槽通过虹吸原理将废水分别分配至CASS反应池。在CASS反应池内,通过曝气设备的搅拌充氧,将有机污染物、微生物以及氧充分混合,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CO2和H2O,生化处理后的达标水经滗水器排入清水池,部分达标水回用生产设备冷却水,部分外排。由于CASS工艺的污泥产率很低,制糖生产榨季期间很少排泥,少量剩余污泥排往锅炉车间沉灰池灰渣处理。
生化处理站主要构筑物和配套设备
(1)格栅池:材质:钢筋混凝土;数量:1座;尺寸:1×2×1m;格栅:数量:1道;栅条间距:5mm;栅宽:0.8m;材质:不锈钢。(2)事故池:材质:钢筋混凝土;数量:1座;水力停留时间:12.3h;有效容积:1600m3;水面超过:0.5m;尺寸:20×16×5.5m。(3)事故提升泵:数量:2台1用1备;规格:Q=143m3/h,H=10m;配用电机:7.5KW。4)调节池:材质:钢筋混凝土;数量:1座;水力停留时间:6.2h;有效容积:800m3;水面超过:0.5m;尺寸:16×10×5.5m。5)冷却塔提升泵:数量:2台1用1备;规格:Q=200m3/h,H=12.5m;配用电机:15KW。6)冷却塔:型号:方型逆流式;数量:1台;规格:Q=200m3/h,T1=45℃,T2=35℃,ΔT=10℃。7)CASS池:材质:钢筋混凝土;数量:1座(分2组);污泥浓度:3000mg/l;有效容积:2800m3;有效水深:5m;水面超高:0.5m;运行周期:6h,进水1.5h,曝气4h,沉淀1h,排水1h;尺寸:35×16×5.5m。8)罗茨风机:数量:3台(2用1备);规格:19.78m3/min,5000mm水柱;功率:30KW。9)微孔曝气软管:型号:HA65-5.5;数量:924m;规格:Φ62.5mm,曝气量0~15m3/h•m,3600个气孔/m。10)污泥回流泵:数量:2台;规格:Q=50m3/h,H=16m;电机:5.5KW。11)滗水器:规格:Q=500m3/h;数量:2台;滗水高度:1.8m。
废水生化处理站运行效果及效益分析
1废水生化处理站菌种培养与驯化
工程于2011年12月底完成单机式机调试,并开始系统菌种培养及驯化。工程菌种培养及驯化共需15天,工程调试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期5天,期间进行菌种活性的恢复,第二阶段为期10天,进行处理站菌种的驯化。第一阶段,将40吨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的污泥分别投入1号CASS池和2号CASS池,进行闷曝2天后,静止沉淀4个小时,然后进少量水排出上清液。如此间歇进水闷曝5天,结果发现两个CASS池池面有大量米白色泡沫,并且池内污泥由暗黑色变为黄褐色,污泥絮凝效果好,沉降性能逐渐变好,污泥沉降比已达到8%~10%。第二阶段,当第一阶段完成后,可开始连续进少量的废水。进水水量逐步增加,起始流量定在40m3/h,每次水量的增加在15~20m3/h,并每次增量后应保持运行2天左右,观察污泥性状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变化。当达到第10天后,废水生化处理站达到设计处理水量,CASS反应池污泥沉降比达到20%~25%,MLSS值已有3200mg/l。CODcr浓度出水在100mg/l以下,处理站运行稳定。说明废水生化处理站启动调试成功。
2废水处理站运行效果分析
2012年4月17~19日,废水生化处理站经当地环境监测站取样分析,出水水质达到《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9-2008)中一级标准。综合以上监测报告分析,本废水生化处理站处理能力能达到设计处理量,处理站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CODcr去除率达94%,BOD5去除率达到97%。
篇5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 恶臭污染 生物脱臭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c)-0144-01
1 恶臭污染来源及危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急剧增多,地球大气环境日趋恶化。近年来一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尤其是一些恶臭气体所散发的气味已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原有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恶臭治理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1.1 恶臭污染来源
恶臭是一种感觉公害,已成为世界上七种环境公害之一。恶臭物质多达40~50多万种,其中主要成分是含硫化物、含氮化物、含氧化物、卤素衍生物和各种烃类,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在七种环境公害中居于第二位,仅次于噪声。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土地资源减少,导致城市污水处理厂位置越来越靠近居民生活区,污水处理过程中排放的恶臭气体不可避免成为城市恶臭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在污水处理厂中,从预处理装置到生化处理装置,污水处理的各个单元均产生恶臭,其主要的致臭成分是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和甲硫醇。
1.2 恶臭污染的特点
(1)测定困难:恶臭物质极低浓度就可以使人感觉不快,而正常人对多数恶臭物质的嗅觉值都在10-9以下,测定起来有很大的难度,远远超过了分析仪器对恶臭物质的最低检出浓度(10-6~10-9)范围。
(2)评价困难:恶臭污染源多为常见、局部的无组织排放源。污染多为短时间、突发性的,扩散方式复杂,难于捕捉,所以现在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恶臭评价方法。
(3)治理困难:恶臭污染以心理影响为主要特征,给人的感觉量与对人的刺激量的对数成正比。有调查表明即使恶臭物质去除了90%,人的感觉却认为只去除了50%。
1.3 恶臭污染的危害
(1)心理影响。一般恶臭物质超过人的嗅阈值几十倍乃至几百倍,都不会对人的生理上产生影响。而且由于每个人的自身状况不同,对恶臭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因此对心理上产生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差异。恶臭物质只是由于给人的感觉器官刺激,造成了心理负担,才使人产生了心理压力。
(2)生理影响。恶臭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对人的生理产生不良影响。恶臭会反射性的抑制吸气,妨碍正常呼吸功能,同时会使人产生厌食、恶心,甚至呕吐,进而发展到消化功能减退,刺激会使人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影响机体代谢,使人烦躁不安,思想不集中,判断力和记忆力下降,影响大脑的思维活动。如人吸入70~150mg/m3硫化氢2~5min后对臭气敏感度下降,最后会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功能失调。而低浓度甲硫醇气体可引起头痛、恶心等,高浓度可引起呼吸麻痹致死。
2 恶臭的主要处理方法
2.1 物理化学处理方法
常见的物理法有掩蔽法、中和法、稀释法、冷凝法和吸附法等。该类方法不改变恶臭物质化学性质,只是将恶臭物质由气相转移至液相或固相,或用一种物质将它的臭味掩蔽和稀释。化学法的原理就是用一种物质与恶臭物质进行化学反应, 使之转变为无臭物质或臭味较低的物质。比较成熟的方法有热力燃烧法、催化燃烧法、化学氧化法和洗涤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在相当长的时期是脱臭方法的主流。这些方法虽然各有其优点,但都存在着所用设备繁多,工艺复杂,二次污染后再生困难,能耗大等问题。因此,国外从50年代便致力于用生物氧化的方法来处理恶臭物质。
2.2 生物脱臭法
生物脱臭法是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降解恶臭物质。对于无机硫化物一般氧化为硫酸,而有机硫化物的氧化终产物为硫酸和二氧化碳。同时由于氧化分解,微生物获得了自身细胞增殖所必需的细胞物质和生长所需要的能量。
2.2.1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悬浮生长在液相中的微生物来去除恶臭物质。一般做法是在污水处理厂中将恶臭物质直接通入曝气池中,利用其中的微生物来降解恶臭物质,该过程类似于废水的活性污泥处理法。
2.2.2 生物过滤法
生物过滤塔内部填充活性填料,恶臭气体经过增湿或降温等预处理工艺后,进入生物过滤塔中,通过滤层时恶臭物质与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吸附接触,最终被微生物分解掉,净化后的气体从生物滤塔的顶部排出。
2.2.3 生物滴滤法
在生物滴滤塔中,恶臭物质的吸收和降解都在同一反应器中进行。滴滤塔内装有惰性填料,微生物都以生物膜形式生长在填料上,含有微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营养物质的液体不断地喷洒在填料上,当恶臭气体通过滴滤塔时污染物被降解。生物滴滤法的特点是恶臭气体不用增湿,而是在生物滴滤床填料上方喷淋循环水,而且由于滴滤塔的填料是惰性的,没有或少有土著微生物,填料上的生物种类单一,有针对性,处理臭气浓度大,效率高。
篇6
关键词:污水治理; 厌氧水解; 人工湿地;环境保护
随着城市劳动力、用地等成本因素的影响,大量产业逐渐向乡镇和农村转移,给经济不发达的小城镇地区带来了严峻的环境压力。同时,乡镇诸多来源于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在组成成分与排放方式上与城市污水相异,单纯照搬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与设计参数很容易导致处理效果不佳及运行费用较高等问题。因此,基于乡镇污水的特点及处理现状,探讨具有针对性的治理工艺技术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乡镇污水的特点及治理现状
1. 1 水量、水质波动大
乡镇工业化水平较低,当地居民、作坊、餐饮业的生活污水及微型工业企业的生产废水构成了污水主要组成部分,其具有总水量小,易生化处理,水中基本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氮、磷、COD 含量较高等特点。在区域差异上,经济欠发达的乡镇主要产生生活污水及少许养殖废水,可生化性良好;而在发展较快的乡镇则因建设有一定量的工厂,生活污水由于参杂工业废水而可生化性较低。在日变化上,大多数建制镇的污水量为1000~2000m/ d,由于居民生活作息时间较为趋同与乡镇企业生产作业的不连续性,使日污水水量变化系数远在城市值之上,其通常可取1. 5~2. 5。
1. 2 污水收集困难
基于长期以来乡镇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及地形复杂、居住分散、道路狭窄、用地布局不合理的客观现状,污水收集系统普遍存在规划落后,设施老化、缺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增加了污水收集难度。乡镇排水系统大多采用雨污合流排水体制,通常做法为在街道边修筑加盖板的排水渠系统或通过散排的方式排放污水及雨水。此外,由于管网年久失修及质量较差,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现象,造成污水外流或地下水混入,降低污水可生化性,加大了后续处理负荷和难度。
1. 3 采用工艺不合理、资金短缺
乡镇污水处理所采用的工艺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全局统筹规划,一些污水处理工艺的配套与乡镇实际排污量不相符,甚至随意套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行模式,造成资源浪费与设施维护管理困难。同时,乡镇地区经济实力有限,缺少设施运营管理资金保障体系,很多项目建成后成为“晒太阳”工程。
2 乡镇污水处理技术
2. 1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
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是一种将微生物体系附着于滤料或填料上形成生物膜从而使其对污染物质进行吸附、降解处理的环保技术。该技术采用的塑料模块填料具有高孔隙率、高附着面积、高布水性能和抗堵塞性,处理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均满足国家排放标准。厌氧水解―高负荷生物滤池由粗细格栅、废水沉砂池、厌氧水解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二次沉淀池等构成,工艺上具有以下特点: (1)在处理效果上,一方面经过水解池处理后污水理化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酸化后出水COD/ BOD的比值可达到 0. 48 ~0. 55,平均提高 10%~20%,可生化性得以提高,无需再设初沉池; 一方面,该系统的 COD 去除率可达75%~85% ,SS去除率可达 85%~95% ,均可满足城镇污水二级处理的出水要求。(2)在污泥产率上,由于高负荷生物滤池中的生物膜对污染物除了具有好氧生物同化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厌氧异化分解作用,使污泥的产率大大低于普通活性污泥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泥处理处置成本。(3)由于水解池对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去除率,使后续构筑物水力停留时间缩短,有效减小了构筑物的体积,降低了运行能耗,节约了建造成本。
2. 2蚯蚓生态滤池
蚯蚓生态滤池是近年来国外新开发的一种利用蚯蚓个体大、易繁殖、能富集污染物、能作为环境污染状况指示生物等优点将其投放入生物过滤器中以进行污染物处理及废物循环利用的绿色污水处理技术。蚯蚓生物滤池具有物理过滤、吸附、好氧分解、污泥处理等功能。该技术常用的为塔式蚯蚓生态滤池,其可与水解酸化池和人工湿地连用,由多个塔层组成,每层以土壤为滤料层,土壤层下是不同粒级、不同种类的填料。在功能上一方面利用蚯蚓吞食污染物提高滤料孔隙率,增加反应比表面积,改善反应器填料的通透性,进一步促进污水中有机质的降解,降低污泥产率,解决滤池中可能出现的污泥堵塞问题; 另一方面,蚯蚓与微生物具有协同作用,蚯蚓在滤池内的活动与分泌物能有效地提高微生物的活性,促进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与转化。滤床中增殖的的蚯蚓可作为农村家禽养殖的饲料,其排泄物具有较丰富的有机物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矿化度高,稳定性好,可作为高效农业化肥及土壤改良剂使用。该技术运行费用低,设施结构简单,实现了污水与污泥的同步处理,是一种资源循环利用型的绿色处理技术,特别适合在农村、乡镇地区推广应用。
近年来,蚯蚓生物滤池在法国和智利有较快发展,中国和日本也有该技术的研究工作。例如: 在中国重庆有人研究利用蚯蚓和土壤处理系统处理人工配制的有机废水,取得一定成效; 汤丽华等构建了两段式蚯蚓强化快速渗滤系统,通过改变水力负荷等运行条件,分析探讨了其对系统堵塞作用及出水水质的影响。然而该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对其工艺的作用机理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如滤池中微生物多样性情况,蚯蚓在滤池中的繁殖、生长特征,净化效果的影响因素等。这些问题的研究有益于进一步完善蚯蚓生态滤池工艺。
2. 3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主要由铺设于构筑物底部的填料与具有良好污水处理效果、成活率高、生长周期长的水生植物组成,将污水以推流式平漫或水平渗滤的方式引入其中,使其通过填料―水生植物―微生物三者的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净化处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净化机理是多方面的,包括:物理过滤、物理吸附与沉积、植物吸附吸收、微生物代谢、有机物的生物降解等,其中填料一般由土壤、细沙、砾石、灰渣等构成,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介质,通过沉淀、过滤、吸附去除污染物; 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主要起到固定床体表面、防止淤泥淤塞,对污染物具有吸收、代谢、积累作用; 优势微生物主要有产碱杆菌属、黄杆菌属等,可由自身的生长与变异吸收和分解有机物质、有毒物质、氨氮等。
2. 4 地下渗滤系统
地下渗滤系统是将污水通过埋在地下的散水管间歇性投配到具有一定构造和良好扩散性能的土层中,污水在土壤的毛细管浸润和渗滤作用下向周围渗透扩散,通过土壤的物理截留吸附、微生物氧化降解等作用使污染物得到去除。由于地下渗滤系统为地埋式,避免了蚊虫滋生、臭气扩散等卫生问题,不影响地表环境和景观,是城市小区、乡镇农村小规模污水现场处理和回用的理想技术。
地下渗滤系统通常可以和调节池、厌氧滤池连用,可分为渗滤坑式地下渗滤系统、渗滤管式或渗滤腔式地下渗滤系统、土壤毛管地下渗滤系统、地下渗井地下渗滤系统等。在近 30年来,该技术的应用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受到重视。如李英华的研究表明,干湿交替运行的土壤地下渗滤系统可以提高系统的复氧能力,使微生物更有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降低系统堵塞的可能。郑向勇等认为渗滤腔式地下渗滤系统的渗滤腔体可由硬质塑料、玻璃钢、砖、石头等构成。然而在当下该工艺仍存在容易堵塞、占地面积大、除磷能力有限等不足之处。
2. 5以接触氧化工艺为代表的地埋式一体化设备污水处理技术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是将目前较为成熟的生化处理技术组合在一起并埋在地下以进行污水综合处理的设备,其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省、噪音低等诸多优点,在乡镇地区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目前,该技术可分为接触厌氧法、SBR 法、A/O 法、A/ O法等,其中 ZW 一体化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就是典型的代表。其为一种完全混合式的生化反应器,主要结构是中心曝气区和污泥沉淀消化区。污水在曝气的作用下达到完全混合的状态,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下部导流缝进入沉淀区。整个过程连续进水、间歇曝气,处理效果好,污泥产量少,对环境污染小,适用于受资金限制不宜建污水处理厂的中小乡镇。主要构筑物有细格栅、潜污泵、调节池、ZW 一体化设备等。国内对于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仍取得了一些进展。如 20 世纪80年代末期CL型地埋式不耗电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化粪池的基础上增添了兼性生物滤池和氧化沟工艺,处理效果大大提高。
3 结束语
乡镇污水处理是当下乡镇地区污染整治的重点,也是实现乡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介于乡镇污水具有水量水质不稳定、收集相对困难等特点与污水处理工艺需要尽可能低的建设运营成本的现实要求,应充分结合乡镇实际财政水平、产业布局、污水特征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取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
参考文献
[1] 王志强,李黎,罗海霞,等.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5) : 2957-2959.
[2] 邢美燕.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城市合流污水工艺性能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2008.
篇7
[关键词]污水治理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 生活污水
[中图分类号] S273.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59-1
1曝气生物滤池技术优势简析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污水治理生物技术,具有相当强的负荷承载能力,运用此项生物技术进行污水治理可得到非常理想的水质净化效果。同时,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生化反应速率较高,聚集生物具有多样性以及高浓度的特征,池内微生物生长体系相对比较固定,能够确保污水治理运行过程的稳定性,出水水质优良。其次,此项污水治理生物技术的单元构造不仅利于氧气利用率的提高,实现节电(常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耗电水平约在1.7度左右,而使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去除2斤BOD5耗电量大约在0.8度左右)与降低能耗,同时对于高强度的污水处理量也非常适用,且治理效果好。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多为集成式布置,设备于池底运行,产生的噪音非常小,且在运行过程中,污水自池底进入系统之中,有效控制产生的异味,对四周环境的影非常小。此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所需的占地面积较小。在城市生活污水治理中,相较于一般性的污泥法进行污水治理,运用曝气生物滤池技术所需的占地面积仅需≤0.5倍常规污水法所需的占地面积,这主要是由于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技术可运用集成式布置方式,可实现滤池占地面积与池容的有效降低。
2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在城市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应用分析
本文以某市一污水厂的生活污水治理为实际案例,对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在生活污水治理只中的应用进行了实例分析,具体如下:
2.1工艺设计分析
在该污水厂的生活污水治理中,污水治理设计规模为每天一万立方米,即Q=10000m3,工艺设计的原水水质以及进出水水质等各项指标如表1所示:
此外,在该厂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其工艺构造大致分为如下四部分:
(1)隔栅
分为粗隔栅与细格栅两种,栅隙约为21mm左右,对于细格栅而言,其设计的齿耙间隙约在6.5mm左右。
(2)生物滤
综合了4种池(风机房、曝气生物滤池、配水井以及污水回收池)同时运行。
(3)沉砂池
沉砂池的直径设计为2m,高度设计为3.3m,同时该沉砂池设计成旋流沉砂池,数量设计为2座。
(4)反应沉淀池
该沉淀池的采取两组并列设计,设计长度为24m,宽度设计为17m,高度设计为4.9m,并安装栅隙约2mm的超细格栅于该沉淀池的尾部。
2.2污水治理效果分析
该污水厂在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运用了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该市的生活污水进行了治理,其污水处理的效果的分段考察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看出,在该市生活污水的治理中,运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进行污水处理,除获得的氮指标相对较高之外,运用该工艺最终获取的净化水质优良,其各项指标达到了一级A的标准(见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可见,在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实践中,可有机运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充分发挥其占地面积小的优势,于市区内建立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厂,并将其积极运用到生活污水治理实践中,这对于缺水地区而言,运用该工艺可基本实现区域内的自主供水,避免了远距离调水产生的费用,同时还实现了水循环利用,利于水资源的节约。同时,在该生物技术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可充分结合水量与水质的实际情况对于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单元的数量进行控制,从而避免常规水污染处理中产生的水质偏浓以及水量不足等缺陷,最终实现能源的节约,净化水质的目的。但在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应用实践中,应从工程实际出发,对曝气生物滤池中各类型滤料的生物持有量的具体数据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并在今后的污水治理工作中,对该工艺运用的生物填料进行统一,加强其运行过程中生物氧化的数据、最大水利负荷量的分析,以实现该工艺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城市污水治理效果。
综上可见,在城市生活污水治理中,生物技术的运用对优化污水处理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技术在污水治理中,以其占地面积小,氧气利用率高、水质净化效果优良、负荷承载能力强等优势,在城市生活污水治理的实践应用中,可全面节省污水治理经费,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经济实用,可积极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李学菊,李金中,刘玉等.生物生态集成技术在村镇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应用及其对COD去除效果研究[J].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56-60.
[2]黄天寅,马奕,吴玮等.苏州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与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12,28(12):9-14.
篇8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我国对农村污水的研究起步较晚,且规模较小。目前在太湖流域及滇池流域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农村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研究未能大规模推广。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污水处理应“因地制宜”,采用经济、简易、节能和有效的处理技术,可供选择的有高效藻类塘、生态系统塘和土地处理系统等。其中,土地处理系统中的人工湿地技术应用发展较快,该工艺具有运行简单,处理效果良好,不仅能去除COD、BOD等有机物,而且有除磷脱氮功能。
(一)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人们的环境意识对环境污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人的环境意识常常指导人的环境行为。农村人们相比城市来讲,文化水平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他们看中的往往是有形的利益,根本看不到潜在的危机,部分村民甚至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存在抵触心理。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工程中,往往需要开挖已经硬化的路面、地面等,存在部分村民抱怨,甚至阻止工程实施的现象;已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需要定期进行运行维护,否则容易造成管网堵塞,实际发现,村民缺少主动运维的意识和能力,听之任之,影响正常排水时暴力破坏。
(二)管理责任主体不清
在工程建设中,规划涉及、资金概算、施工招标、材料采购等重大事项都由政府直接操办,而镇、村意配合协助为主,更没有突出村集体的主体作用。因此。基层干部认识模糊,不清楚这到底是市政工程还是村民集体工程,产权不清晰、职责不明确,导致在日常管理中出现多头管或者无人管的现象。
(三)运行维护力量不足
现有的运行维护力量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资金、人员、技术三个方面。从资金层面看,据调查,运维资金一般每年每户在260元左右,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设施老化,大量问题和矛盾将逐步显露,后续运维管理成本和难度将会逐年加大,虽部分省、市有运维补助政策,运维资金缺口仍然较大,镇、村配套资金压力大。从人员层面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需要掌握一定技术的专业力量解决技术问题,但基层管理人员力量,尤其是村级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往往由环卫或电工兼任,难以进行检测维修。从技术层面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多样,如PKA、MBR、IBS、A/O+人工湿地等,且管网检测、疏通等需要专业的设备工具,此外,运维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厌氧池清掏、主管网疏通、电器设备维修等,需要专业人员在一定的防护措施下作业,技术和设备要求高。
二、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
(一)提高村民主体责任意识
农民既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者,同时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受益者,不论是污染者还是受益者,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发放宣传单、上门普及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做好群众宣传教育工作。在工程建设和运维管理等方面,充分征求村民意见,让其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实行环境决策民主化,切实提高村民主体责任意识。
(二)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考核督查机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与各项创建、考评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实施进度、资金管理、设备维修保养、台账记录、监督监测等基本情况及农村生活污水配套管网覆盖率、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率等实行层层监督,健全村镇干部考核机制,设置必要的惩戒和奖励机制。
(三)规范市场准入标准
建立处理工艺技术评价制度,确保各地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项目设计、申报过程中能够科学的选择既满足达标处理要求,又适合当地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最适合工艺。
(四)实行运维管理专业化
加强全程质量监管,按照建管衔接的要求,探索第三方运维管理机构提前介入做法,组织其参与规划涉及方案审核、施工质量监管等,从源头推动治理设施的达标、稳定运行。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立智能管理云平台,实现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程集中管理、全天候实时管理、线上线下联动管理,提高运维管理效率。
篇9
(1)建立组织保障一是建立县“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领导小组,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列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建立规划编制工作指导组。组建由党政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分工协作,乡镇(街道)相互配合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域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小组,负责规划编制的组织、审核和业务指导。三是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办公室。抽调财政、环保、建设、卫生等资金整合和业务指导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业务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
(2)加强规划引领一是科学编制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总体规划。按照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县(市、区)域规划编制要求,制定规划编制总体方案和规划设计委托书,委托具有市政、环保、城乡规划等方面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总体规划。二是因地制宜编制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委托市政、环保等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根据村落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居住状况、生活规律、排放系统等,选择合适的终端污水处理模式,编制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三是把好村庄新建区块规划关。对于新建或改建的农村住房或拆迁安置房,要把生活污水处理作为建房的一个前置条件,同时配套完善周边污水管网和设施,防止先建后治。
(3)强化政策激励一是努力争取上级资金。省里初步拟定以户为单位,以总投资的30%+奖励10%政策来补助。这块资金是必须争取到的。二是尽量配足县级资金。县配套资金是否充足,也是省确定重点县的考虑因素之一。如果能争取到省补助2.97亿元,剩下的4.46亿建议县里以总投资额的30%来配套补助(包括整合资金在内),其余的30%资金由村集体和农户自筹。据测算,需县配套资金约2.23亿元。三是有效整合原渠道资金。
(4)适选处理模式一是进厂处理。对于少数城中村及城区周边村庄,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的,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可统一接入邻近市政污水管网,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二是集中型生态化处理。对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可采用无动力厌氧处理方式集中处理,即对所有农户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处理设施,统一处理村庄全部污水。三是区域型、联户型、分户型等分散式处理。对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可采取分散处理模式。将农户污水分区收集,每个区域单独处理,采用厌氧池+人工湿地等处理模式处理村庄污水。居住村点农户分布较为分散,采用区域型处理模式有困难的,可采用联户型处理模式。农户布局极度分散,接入集中处理管网有困难,单家独户的,可采用分户型处理模式。
(5)推进长效管护一是“一池一档”。污水治理专项整治办公室要以“一池一档”的原则,为每个污水处理设施建立档案,统一管理,做到每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料和照片齐全,管理人员培训到位,及时了解每个污水处理设施的情况,一旦工程产生问题,即可分析原因着手整改。二是委托管护。采用农村污水数字化监管试点等形式,委托相应的中介机构,对少部分有条件的村实行污水数字化监管,运用3G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对小、多、散的污水处理站点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实时掌控站点信息,保证设施的长效运行。三是专人管护。尚未实行数字化监管的污水处理站点,要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清掏、维护,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并将运行维护措施落实情况一并纳入乡镇、部门年终业绩考核,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长效运行的奖惩办法。
篇10
【关键词】新农村;污水治理;探讨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村的污水处理是一个大问题。污水会污染环境,而且也给村民的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就会导致疾病传染与扩散。在当前的新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中,存在着难度较大、任务较重等问题。
1 污水的治理模式
1.1 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农村污水
这种模式适用于靠近城镇或靠近城镇污水管网的农村,将农村的污水进行集中之后输送到城镇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相对来说,城镇的污水处理厂运行方面比较规范、管理方面比较完善,能够保障污水的处理效果并降低运行成本。针对与一些能够实现这种污水处理方法的村庄,应该优先考虑这种模式。
1.2 村庄集中处理污水
如果离城镇的污水处理厂比较远或者接入需要的投资比较大,那么村庄可以采用单村或者附近几个村庄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的方法,通过在当地建立污水处理池来完成污水处理。这种污水处理模式较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能够便于管理,也能够节约处理的成本。
1.3 村庄分散处理污水
如果村庄处在山区,那么村庄的地形就会呈现高低不平的情况,或者是村庄虽然处在平原地区但是中心高四周低,这些情况下污水的集中处理很难实现。这时,就需要对当地的地形地貌进行研究,将污水进行分区处理,实现污水的分散处理,这样能够降低处理成本。
2 污水收集管网
2.1 管材的选择
近年来,PVC-U排水管由于重量小、价格低、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广,因此在新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中应该选择PVC-U排水管。但是目前市场上PVC-U排水管的种类与质量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在选择管材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价格,同样要重视质量。
2.2 排水管的埋深
在农村污水管网的铺设中,埋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污水管网的施工过程中,几乎都会对原本的设计进行修改,主要是因为设计时没有考虑到时间及施工难度。每个村庄的实际情况都不同,有些村庄的道路特别窄,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塌方的出现。因此在管网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降低污水管网深埋,实现施工的可操作性。
3 污水处理技术
3.1 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技术
厌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技术适用于农村较小型的污水处理,主要指的是厌氧沼气池+接触氧化池+复合型人工湿地,主要的流程包括:污水与接触氧化池中的回流水一同流入到厌氧沼气池中,一方面,通过反应产生沼气,另一方面,通过反硝化脱氮进行污水处理;将厌氧沼气池中的水通过泵提升到接触氧化池中,借助氧化池中的填料进行微生物生长与繁殖,去除污水中的有机质,并将氨氮转化为硝氮,在氧化池中的一部分回流水重新回到厌氧沼气池,另一部分进入人工湿地;人工湿地中通过水生植物的作用来实现污水的净化,净化完成后将水排放到附近的水体。
3.2 A/O接触氧化法
A/O接触氧化法处理污水的流程大概为:污水经过调节池,通过泵入的方式进入到A/O接触氧化法的设备中,经过一级接触氧化池与二级接触氧化池,在这两个氧化池中要利用鼓风机进行氧气鼓入,还需要加入营养液促进微生物生长;然后进入到沉淀池中,沉淀所得是污泥排入污泥贮池中统一外运;经过处理后的水流入消毒池中进行消毒,完成消毒后进入清水池。
3.3 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
地下渗滤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地下散水管将污水散布到一定的人工土中,污水在土壤中能够将污染物通过土壤的截留、吸附与微生物的分解、转换而去除掉。整个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实现了高负荷地下渗滤与地下湿地的结合,能够扩大地下渗滤的使用范围,而且对于农村污水处理来说,不需要占用地表面积,污水处理系统上的土地依旧可以用来耕种等。这种方式体统投资不高、运行成本较低,而且土地占用面积小,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4 污水处理站设计
4.1 处理站规模
在污水处理站的整个设计中规模的设计是最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处理的污水量,影响了成本与运行,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够实现好的运行效果。有些村庄在设计污水处理池时没有经过详细的研究设计,造成设计规模偏大,处理站建成之后由于污水过少而不能够运行。
4.2 调节池
在原先的新农村污水处理工作中,很多污水处理站都没有调节池。农村污水的水量的变化非常大,污水排放量较大的时间点大都集中在白天,晚上基本没有。调节池能够对污水的水量和水质都进行有效的调节,是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污水水量基本一致,这样就能够实现污水的完全处理,而且污水水量恒定的基础上也不需要对运行的参数进行调节,这样就减少的管理的难度。
4.3 污泥储存池
在农村,大部分的污水处理站的规模都不大,因此处理之后剩余的污泥也比较少。如果对着少量的污泥进行单独的脱水或者压榨的话不合理也比较浪费成本,针对这些污泥应该储存到一定时间之后集中运走。通过污泥储存池的建立能够将污泥进行储存,不需要单独进行处理与运输,这种集中运输的方式能够节约运输的成本。
5 污水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5.1 加强污水处理的规划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制定综合性的规划与专业性的规划,要根据农村实际的情况来进行污水处理工作规划,依照规划实现污水处理工作的系统化,减少或者避免污水处理站建成之后效率不高或不能使用。
5.2 污水处理运行费用
对于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市财政、区财政应该给予一定的运行费用补贴。绝大部分的村委会都不愿意承受这些费用,很多区县的运行费用并没有明确的来源。其次,市、区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排污收费与污水处理补偿方面的政策,并对运行费用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此外还可以出台污水处理奖励政策。
6 总结
当前,农村的污水处理工作属于初级阶段,要对污水处理的治理模式、管网设计、处理技术、处理站设计及可持续发展进行详细的研究,根据村庄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方法,促进新农村污水处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华生,杨晓仙,陈宇辉,陈和平,朱建林.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案例分析与难题破解[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0,11(3):1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