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设备范文

时间:2023-03-21 00:18: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净化设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净化设备

篇1

干净空气的标准

室内空气的好坏,并不是只看有害微颗粒物(如粉尘、花粉等),还要看含氧量、有害气体(如甲醛)含量、水汽含量等指标。粉尘可诱发哮喘,花粉还会造成过敏,而PM2.5可直接进入血管,对人体造成无法逆转、无法修复的损伤,堪称头号健康杀手。含氧量的高低,除了靠人为地开启门窗,还和建筑物本身的气密性有关,新国标提高了气密性标准,新楼房会比老房子“憋气”,但也更保暖了。致癌物甲醛通常在新房装修后达到峰值,除了用更环保的装修材料外,彻底通风换气也可有效降低甲醛浓度。夏天的梅雨天、桑拿天,久待室内,也会觉得胸闷气短,这与房间内水汽含量高、湿度大有关。

空气净化器VS新风系统

目前解决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有两大法宝:空气净化器和新风系统。

空气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及其他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电器产品。新风系统,是指由新风换气机以及管道附件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将室外新鲜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室内,在室内形成“新风流动场”。通俗地说,空气净化器是将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新风系统,是将室内外的空气进行交换,给房屋引入新鲜空气。

市场上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繁多,在经济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选用HEPA高效过滤膜。HEPA膜是国际标准成熟产品,过滤PM2.5的效果为99.97%。活性炭过滤也是公认有效、无害的方式,可吸附有害气体。静电过滤方式很有可能会造成臭氧超标,开启时家中最好无人。负离子、触媒方式技术尚不成熟,效果有限。水过滤方式倒是安全,但尚未解决体积超大的问题。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取决于房间面积以及净化器的CADR值(提供的洁净空气的速率),房间大CADR小,就是小马拉大车,要给屋子提供新鲜空气需要很久。另一个缺点是不能解决含氧量的问题,仍需要人工开窗通风换气,每通风一次,又得重新等待净化。

新风系统是市场上的新宠儿,在欧美国家的家庭中很普及,建筑设计时便预留了通风管道和机体的位置,而在国内家用市场才刚刚起步,目前常用于别墅、高档公寓。用新风系统,有新风进屋,自然能解决含氧量的问题;加装过滤模块,亦能达到过滤有害颗粒的目的;加装热交换模块,还能让冬天即将排出去的室内的暖空气发挥最后的热量,给即将进屋的冷空气升升温。夏天反之,节能又环保。由于要根据户型具体设计通风换气量、铺设管道以及定期维护保养,价格略高。

俩都爱,到底怎么选?

篇2

【关键词】静态混合器;表面负荷;SCADA集散型控制系统;节能减排

Shallow analysis of the new purifying equipment running efficiency of the third Water works expansion project in jilincity

Teng Zhenhua

【Abstract】In the expansion project of the third waterworks in jilin city, we use the foreign V filter、the microvortex network flocculation tank ,minimum separable sloping plate setting tank、whole process leaking such advanced automatic control of purification and automation equipment. Project operation, stable operation, good water quality and water to th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made significant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d ensure the efficient safe water.

【Key words】Static mixer; Surface load; SCADA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1. 采用先进净化工艺技术是高效、优质、安全供水的关键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对自来水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比如2007年7月1日实施的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比旧标准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检测项目多72项(新标准107项,旧标准35项),并且新标准的要求更为严格。就浑浊渡这项指标来说,新标准要求小于1~3NTU,旧标准要求小于3~5mg/L(相当于提高6~10NTU),即新标准对自来水浑浊度的要求应好于旧标准的6~10倍。吉林市水务集团虽经几次改造,净化设备仍属20世纪90年代以前低产能的传统工艺,达不到新的水质标准和设计规范要求,在节能和环保方面也很落后。为满足吉林市城市发展和居民安全高质用水的需要,公司从2002年至2006年进行了三水厂扩建工程,经与东北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认真调研考察,结合吉林市松花江原水低温低浊水质净化难度大的特点,设计中采用了快速混合、紊流多微涡反应、小间距斜板浅池沉淀、恒水位等速过滤V型滤池等先进工艺技术,收到了水质好、节能减排、节省人力的好效果,开辟了水质全面达标的新路子。在此,仅就微涡网格反应与小间距斜板沉淀相匹配的絮凝沉淀工艺、V型滤池工艺、全流程自动控制工艺的应用实践概况浅析于下。

2. 微涡网格絮凝池与小间距斜板沉淀池的应用

2.1 絮凝沉淀设备的构造:三水厂扩建工程净化系统的设计规模为20×1.08×104m3/d,其中一期工程10×1.08×104m3/d.混凝、沉淀工艺由加药――管道混合与静态混合器、微涡网格絮凝池、小间距斜板沉淀池三大部分组成,总平面尺寸为54m×42m。

(1)管道混合与静态混合器。混合管道为10米长的DN900钢管,其中包括长4米安装6组叶片的静态混合器。

(2)网格絮凝池。由于池高适当,网格絮凝池与斜板沉淀池合建,共分两个系统,每个系统分两格。整个絮凝池由若干个竖井、孔洞和网板组成。①竖井。每个系统的网格絮凝池由49个方格竖井组成,加药混合后的原水先进入第1个总竖井,而后水流一分为二,分流到两侧的其余48个竖井中。48个竖井按流速和停留时间又分为三个区段,每个区段竖井的方格尺寸各异,并依次逐个增大。第一区段和第三区段36格,第二区段24格。②孔洞。每个竖井的侧壁留有孔洞,三个区段孔洞尺寸各异,呈逐渐增大趋势。进水水流通过预留孔洞按照流速渐减的规律,从一格流向下一格,上下交错流动,直至出口。③网板。为形成良好的微涡反应,在三个区段竖井的不同深度共安装360片网板,其中第一区段144片,第二区段120片,第三区段96片。每片网板上分布若干个网眼,网眼尺寸为80mm×80mm,100mm×100mm,120mm×120mm,三个区段网眼总数为668 424个,网板用乙丙共聚塑料压制而成。网格絮凝池的几何尺寸单格为19.7m×15.1m×6.2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3)小间距斜板沉淀池。池体的几何尺寸为29m×15.1m×5.4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小间距斜板沉淀池由布水、进水、沉淀、清水、出水、排泥6个系统组成。布水系统由絮凝池后部的过渡区与布水花墙组成;进水区即斜板区下部至排泥区中间的广大空间;沉淀系统即斜板区,面积为861m2,斜板间距为25mm,材质为乙丙共聚树脂;清水系统即斜板区至出水区之间的空间;出水系统由40个齿形集水堰槽(材质为不锈钢)和2个集水渠组成,将沉淀后的清水传输至滤池过滤;排泥系统位于沉淀池底部,由8台GNS型双钢丝绳牵引式刮泥机、52个气动刀形快开阀和排泥槽组成。

2.2 工作原理

(1)混合设备。混合的作用是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于水中,以创造良好的水解和聚合条件。混凝设备根据所采用的絮凝剂品种,使药剂与水进行恰当的急剧、充分混合,通常用时间与流速控制,一般混合时间为10~60s,流速为0.8 m/s~1.0m/s。

(2)网格絮凝池。絮凝也叫反应,其作用是经过药剂与原水快速混合后形成的无数凝聚微粒在具有良好的化学与水力条件下,通过分子间的双电层作用和接触架桥作用形成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体(矾花),以便进入沉淀池沉淀。这一过程是以流速渐减的方式进行的。絮凝的质量通常用流速、流速梯度(G值)、反应时间(T)和GT值控制。一般G=20~70s-1,GT=104~105(无因次),T=12~20min。网格的作用是增加微涡数量,调整流态,形成良好的渐减反应环境。

(3)小间距斜板沉淀池。根据动水力学原理,有两个参数与沉淀效果有关,一是雷诺数Re=VR/ν,二是弗劳德数Fγ=V2/Rg,式中V表示水平流速,R表示水力半径,ν表示水的运动粘滞系数,g表示重力加速度。在沉淀池中通常要求降低雷诺数使流态成为层流以利于颗粒沉降,提高弗劳德数,水流对温差、浑水、风浪等影响抵抗能力强,使沉淀池中的流型保持稳定。由雷诺数Re和弗劳德数Fγ的计算公式可见,降低雷诺数和提高弗劳德数的有效措施是减小水力半径,斜板沉淀池就能达到这一目的,斜板间距越小,效果越好,斜板起到了整流作用。规范规定斜板间距为80 mm~100mm,三水厂采用25mm,为小间距斜板。

2.3 混凝沉淀设备工作特点

(1)投药与混和。混凝剂为液态聚合铝(PAC),采用数字模拟自动投药系统即采用隔膜计量泵投加药剂。加药系统以原水流量、水质浊度为前馈信号,按比例调节投药量;以水下摄像FCD等效直径值为中馈信号,以沉淀池出水浊度为后馈信号,对投药量进行微调。混和时间为规范值的下限10.2s,流速为0.98m/s,时间短,速度快,效果好。

(2)网格絮凝池。在设计中根据吉林松花江原水低温低浊处理难的特点对网格絮凝池的一些设计参数作了调整,一是大幅度提高了竖井、孔洞和过网流速,竖井一档流速规范值为0.14~0.12m/s,实际为0.29 m/s,提高107%,二档规范为0.12m/s,实际0.16 m/s,提高33%(规范指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孔洞一档流速提高了120%,二档提高了160%,三档提高了90%,过网流速一档提高了103%,二档提高了44%。二是将反映时间延长了6.9 min~14.9min(实际反应时间为26.9min,规范是12~20min)。三是网格网眼总数高达近67万个,庞大的微涡数加强了水分子与絮凝剂分子接触碰撞机会,加快了絮凝。四是絮凝参数GT值为54069(规范为104~105),处中间状态,矾花形成的强度高,稳定性好,水下摄像显示絮凝效果较佳。

(3)小间距斜板。沉淀池表面负荷5.23 m3/hm2,接近规范下限值(规范5.0~9.0 m3/ m2h),清水区上升流速1.43mm/s,比二水厂斜板沉淀池清水区上升流速低21%(二水厂为1.81mm/s),净化效果比二水厂好。沉后水质好,去浊率高达98%,沉后浊度最低达05NTU,平均1.4NTU,比三水厂旧系统低82%,大大减轻了后续构筑物滤池的负担。排泥采用刮泥机与气动快开刀闸相结合方式,周期长、浓度高、快捷、彻底、排水量小,较旧系统节水34%。网格絮凝池形成60多万个主微涡和无数个小微涡,蕴藏着巨大的反应能量。排泥周期长,为48小时,比旧系统提高1倍,减少自用水量。此外,新系统较旧系统节电69%,节药41%,节省人力875%,且自控程度高、屏幕显示直观大方、科学、安全。

2.4 上述相关参数及数据测算依据说明:

竖井一档流速为0.29m/s,规范值为0.14m/s,提高了107%(0.09-0.140.14×100%=107%);竖井二档流速为016m/s,规范值为0.12m/s,提高33%(0.16-0.120.12×100%=33%);竖井三档流速为0.11m/s,规范值为01m/s,提高10%(0.11-0.10.1×100%=10%);孔洞一档流速0.66m/s,规范值为0.3m/s,提高120%(0.66-0.20.2×100%=120%);孔洞二档流速0.39M/S,规范值为0.12m/s,提高160%(0.39-0.150.15×100%=160%) ;空洞三档流速0.19m/s,规范值为0.1m/s,提高90%(0.19-0.10.1×100%=90%)。

三水厂小间距斜板清水区上升流速为1.43mm/s,二水厂大间距斜板(间距100mm)清水区上升流速为1.81mm/s,即小间距斜板清水区上升流速比大间距斜板降低21%(0.81-1.431.81×100%=21%);小间距斜板沉淀池沉后水平均浊度为1.4NTU,比原脉冲澄清池降低82%(脉冲沉后水平均浊度为7.9NTU(7.9-1.427.9×100%=82%);小间距斜板混凝剂单耗为66mg/l,原脉冲澄清池单耗为112mg/l,降低了41%(112-66112×100%=41%);小间距斜板系统用电单耗为2.88Kwh/km3,三水厂旧沉淀系统用电单耗为9.36 Kwh/km3,下降了69%(9.36-2.889.36×100%=69%);小间距斜板沉淀系统自用水量为4.4%,三水厂旧沉淀系统自用水量为67%,降低了34%(6.7-4.46.7×100%=34%);小间距斜板沉淀系统(净水间)值班人员为2人,三水厂旧沉淀系统值班人员为16人,降低87.5%(16-216×100%=875%);小间距斜板沉淀池的排泥周期为48小时,旧沉淀系统的排泥周期为24小时,延长了100%。

3. V型滤池的应用

V型滤池的基本形式是由法国得利满(Degremont)公司开发的一种重力式快滤池。1998年7月1日投产的吉林市二水厂扩建工程引进了法国的V型滤池,设计能力为10万m3/d。净化效果明显好于现有的传统式滤池,故在三水厂扩建工程中选择了V型滤池,设计能力为10万m3/d。经过认真研究消化吸收后,在设计中依据国标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结合松花江原水水质特点选择设计参数,并本着优先采用国产设备和材料的原则,对进水系统、配水系统、出水系统和自控系统中的闸阀、溢流堰、反冲洗潜水泵、鼓风机、滤头、测压表、流量计、程控仪等均采用国产设备,上马快,投资少,较进口设备节省建设资金37%。

因篇幅所限,下面仅谈一谈V型滤池的工作特点及高效节能效果,V型滤池与普通快滤池主要经济技术参数对比列于表1。

表1 V型滤池与普通快滤池主要经济技术参数对比

编号内容名称滤池池型普快V型V型滤池比普通快滤池节约 (%)备注

a反冲洗用水量(在V型滤池48h周期内)18.72m3/m22.748m3/m285普通快滤池工作周期为16小时

b反冲洗电耗(在48h周期内)1.2kWh/m20.15kWh/m287.5普通快滤池工作周期为16小时

c排污量(排水量)18.72m3/m22.748m3/m285普通快滤池工作周期为16小时

d值班人数8275V型自动控制普通人工操作

e滤后水平均浑浊度1.1NTU0.5NTU55提高

参照表1中各项数据总结出V型滤池工作特点及高效节能效果:

①恒水位等速过滤。滤池出水阀随水位变化不断调节开启度,池内水位在整个过滤周期内保持不变,滤池不出现负压,不产生气阻,整个池面始终处于均衡工作状态,运行稳定。

②采用均粒石英砂滤料,滤层厚度比普通滤池厚,为1150mm,普通快滤池滤料层厚700mm,故截污量大、滤速高、水质好、过滤周期长。正常滤速为8~10m/h(普通快滤池为7~9 m/h),水质浊度一般达 0.5NTU以下,(普通快滤池为3NTU以下),过滤周期一般为48小时(普通快滤池为16小时)。

③V型进水槽(冲洗时兼做表面扫洗水槽)和排水槽沿池长方向布置,单池面积大时,有利布水均匀,其单池面积为普通快滤池3~5倍,适于大中型水厂,可节省闸门和仪表1/5~1/3,降低工程造价,便于维护管理。

④承托层较薄(50mm~100mm)普通快滤池为450mm~600mm,便于施工和维护,节省材料费用。

⑤采用空气、空气加水、水、表面扫洗四种反冲洗方式,提高了冲洗效果并节水、节电、减排。经统计,节水91%、节电87.5%、减少反冲洗排水85%(以上三个百分数计算依据是普通快滤池单池面积25m2,反冲洗泵配套电机功率为75KW,反冲洗强度为13L/m2 S,每池一次冲洗历时8分钟;V型滤池反冲洗潜水泵电机功率30KW,鼓风机电机功率45KW)。

⑥冲洗时滤层保持微膨胀状态,避免砂粒间的磨损和跑砂现象,既防止滤膜损坏又延长滤料的使用年限。

⑦与前置混凝沉淀工艺衔接顺畅,配套默契,较传统工艺降低混凝剂投量41%。

⑧自动控制,无人值班,只经常有人巡查即可,节省人力75%。

4. 水厂在生产运行中实现全流程自动控制

篇3

[关键词] 中原文化;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 G124 [文献标识码] A

社区文化的发展能带来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人们在社区生活,城市或城镇基层的社会文化现象就属于社区文化。而社区生态文化具体以下方面:社区居民的道德和伦理、人生信仰、思维的方式、价值观念、组织管理制度、历史传统、群众的生活方式等等方面。社区生态文化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科学地认识世界,处理人和社会及自然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社区和谐科学发展。人们在工业文明时期取得了伟大辉煌的成就,正是由于生态文明是人们进行理性思索的结果、尤其是对于传统的工业文明理性思索的结果。但是,也经历了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比例不平衡等问题。这些困难和危机的解决,需要人们要寻找新的健康发展道路,走上生态文明良性发展的道路。社区生态文明的建设可以树立生态伦理的观念和一些公平和谐的处世观念,可以使社区内部树立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的观念。

1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分析

1.1 社区群众的生态意识需要加强。从人们生态意识方面来研究,社区人们的公众生态意识有待提高,尤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通过具体的调查研究,发现现代的一些人们具有节约冷漠症的症状。例如:在办公室里的人们对办公室里的空调、电灯等经常开着不关灭而熟视无睹、很漠然。生态文明建设即包含生态伦理素养、生态环境科普知识教育的生态精神文明,又包含建构生态政治制度的生态政治文明以及生态物质文明等。

从消费观进行分析,人们生活刚刚富裕、好起来,不宜改变传统观念,包括自己享受、自己消费的传统观念,这样往往会导致高物质消费的泛滥。人们的环境意识、生态伦理观念、道德观念、生态文化的教育,人们的普遍环保意识不强,所以有待于不断地提高。

1.2 公众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参与度不强。人们比较关心关注资源环境的保护、民生问题与生态的建设。人们虽然关注但实际参与程度不高。人们的参与一般是在社区居委会的指导下,想单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志不容易实现,还有一些人们不知到怎样才能参与生态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

2 改善社区生态文化环境建设的策略和措施

2.1 加强社区生态文化环境建设,营造和谐健康居住环境。

第一是完善社区内的活动场地或活动室。加大投入资金和人员对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增添锻炼的健身器和活动体育设备。

第二是加强人文资源的建设。括文化组织管理团队、文化艺术团队、群众文体骨干。为确保社区文化发展建设的广泛性、普及性,社区要强化区内文体骨干分子对社区居民的文化业务指导和宣传,吸收区内喜欢并热爱文体的人加入社区文化建设团体,发挥作用,奉献余热。

2.2 加强社区生态文化环境建设,创造优美居住环境。

第一是进行社区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创造出优美的居住环境。注重建设具有一定文化氛围的人居环境。在设计上规划有序,设计新颖,为小区的居民带来舒适、健康、环保、高效、美观的居住环境。环境建设卫生、清洁、整齐、美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二是注重建设一个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在小区建立区巡防治安队,做到工作有组织、有安排、有计划、有保障,遏制了违法犯罪,为小区居民生活安宁增加了可靠的保障。

2.3 加强生态环境宣传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切实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忧患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树立社区全民的生态文明观、道德伦理观、人生价值观使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坚持从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制文明、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进行宣传教育,引导社区居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利用广场的人气聚集的优势,开展各种文艺演出、诗歌朗诵等以“树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文化活动。

2.4 优美环境与人文社区潜移默化互相影响。

第一,利用各类社区教育阵地,积极发挥审美教育作用。社区居民意识到社区家园和环境对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有很大的意义,逐渐自愿地积极地参与社区活动。

第二,有效发挥居委会管理组织的协调沟通作用。具体落实社区文化发展的措施,使各项措施和政策更加贴近居民,贴近人们的现生活、满足需要,快速地有效地解决实际现实困难。

2.5 创造社区文化与享受社区文化相结合。

首先,积极发挥业余文化艺术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力所能及地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为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大众的通俗的作品。

其次,努力实现居民享受文化的权利。创建面积小而精致的文化场所、多而全的体育设施。人们不用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文化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给大家带来的便利。形成平和心态、和谐氛围和健康文化环境。

3 结语

篇4

[关键词]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

1、设立专业的设备管理机构

企业应建立明确的设备管理机构。全厂公司的设备管理部门,肩负着技术指导、故障分析、管理考核和制订检修计划等重要任务,因此是全厂设备管理的领导核心,应由主管设备的管理者领导;车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单元,统一组织协调本车间设备管理,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设备管理中间环节,应由基层干部领导,并且能够真抓实干;而各个班组则是最基层的设备管理组织,落实管理制度和措施。如此,就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自上而下、分级负责并且具备强大推动力的设备管理机构。

2、形成覆盖全厂专人负责的设备管理模式

将所有设备按照隶属关系和职责划分,划归部门管理,并细分到指定人员专管。将每台设备管理任务分包到人,明确操作工、电工、维修工责任人,并挂牌承包,由承包责任人具体负责设备的日常巡视检查和维护维修任务,并承担设备管理目标考核奖惩和事故处罚,保证台台设备有人管、每个故障责任有人承担,构成责任到人的基本的设备管理模式。

3、建立运行操作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双重负责的设备管理体制

设备运行正常与否,不仅与检修人员有关,而且与运行人员有关,因此,既要保证检修人员精心维护、认真维修,又要保证运行人员规范操作、专心监护,要建立运行操作人员和检修维护人员双重负责的设备管理体制,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别明确规定双方设备管理职责,对于设备出现的故障,无论是运行人员还是检修人员,都应承担其相应责任。

4、明确现场监督检查专职机构和人员

设备管理机构负责对每台设备的负责人进行考核,企业管理部门对设备管理机构进行考核,从而建立起层层负责的监督检查考核体系。

设备管理小组负责对每台设备的操作工、电工、维修工承包负责人进行考核。企业管理部门、生产部联合定期对设备管理小组进行稽查、考核,负责检查违章操作、不认真落实巡视制度、不按规定维护设备等不良现象,并按规定对责任人处罚教育。从而建立起层层负责的监督检查考核体系。

各基层班长应经常组织电工、维修工等人员对本班设备的维护状况进行检查,结合交接班记录及设备日常保养项目记录作重点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分,月末汇总报设备管理小组。从而建立起层层负责的监督检查考核体系。

5、设备要定期维护、检修

按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保养要求,设备管理小组按照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档案、设备台账;设备使用单位必须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及设备工艺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建立员工日常技术培训制度,让员工熟练掌握设备的结构原理、技术标准、安全标准、运行规程和操作规程等,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利用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办法,不断的激励员工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加强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

6、加强设备巡视检查力度

联合巡视,设备管理机构坚持每班联合巡视,每班班长及操作工分别巡视。

日常性的巡视检查设备,可以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随时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设备突然出现故障,造成设备损坏,影响正常生产,因此设备巡视检查制度是设备管理的重要措施。

7、设备故障分析和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设备出现故障和损坏事故,坚持设备无自然损坏原则,由设备管理小组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明不放过,广大职工受不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人不受到处理不放过。如果设备事故较大,在企业内部可成立专门事故分析和处理小组迅速处理。设备管理小组对每月发生的设备故障和事故进行整理、总结。

8、设备维修维护费用定额考核

设备维修维护费用的多少,除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外,更是设备故障率高低的具体体现,因此,加强设备维修维护费用定额考核,对促进设备管理、避免材料浪费是十分重要的。正常的设备维护材料费用是必要的,设备的故障检修和零件损坏费用则是可以避免的,因此,通常以正常的维护费用上浮一定比例为基数,或以上年度月平均维修维护费用为基数对各个车间、班组进行考核,实行节奖超罚,把奖励和处罚的金额每月兑现到车间,车间按内部考核兑现到班组和个人,从而激发各部门和各位员工的责任心,调动其积极性。

9、设备维修计划、督导以及验证制度

确定设备小修、中修、大修的维修类别。小修:拆卸检查部分影响设备正常运转的零件,调整零件间隙和相应位置,更换或修复零件,修复达不到精度的部位;中修:根据设备的技术状态对其中丧失精度达不到工艺要求的某些项目,按需要进行针对性修理。如部分解体、更换修复、磨损的机件必要时进行恢复;大修:所修设备全部解体、修理基准件、更换修复所有不合格的零件,全面清除设备存在的隐患,恢复性能指标和效率。

建立符合闭环管理法则的设备维修体系。维修前准备,查阅设备图纸、说明书等技术资料,了解设备的结构特点、技术条件,调查了解设备工作使用情况和使用单位的修理要求;维修方案确定,根据维修改造项目的复杂程度、重要性及维修前的准备情况,生产部、设备管理小组或督导人应在维修改造前集体确定方案;维修过程督导,生产部、设备管理小组或督导人应在维修改造过程,现场巡查督导,避免维修方案执行过程的随意变更;设备维修后验收,设备检修后,按以下程序要求组织有关使用单位检修人员对设备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10、设备管理稽查制度

篇5

民国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中西合璧的式样。在山西除了赵树理旧居、孔祥熙故居、阎锡山故居、山西大学堂等众人所熟知的民国建筑之外,还有许多散落在各个城市社区角落的民国建筑不为人所知,从这些建筑的形态来看并不逊于已被旅游开发的民国建筑。

这些建筑结合了砖雕、石刻、木雕、屏、窑窗等元素,在材料上具有质朴的特性,在构筑方式上有细腻的尺度、精巧的结构、精美的雕饰。古朴和历史感在建筑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些建筑虽不属于文物,但整体上具有比较完整而浓郁的传统风貌,由于其独特的视觉艺术魅力被一代代的保存下来,也奠定了社区环境特有的话语基调。

一、语境优势

散落在城市角落里的民国建筑,在社区居民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活回忆。在当今社区文化创新建设的背景下,这些“边缘化”的民国建筑对传承和延续街区的历史文脉、当下社区居民的情感“回归”、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恢复城市街区传统文化、改善城市街区的环境,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由于缺少相应的资金投入,有的建筑濒临坍塌,实为可惜。

“浑源会馆”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精营西边街,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周边以住宅区为主,配套设施完善,居民多中老年人,街区历史文化氛围浓郁。“浑源会馆”内有食堂、宿舍、议事堂等……坐东朝西,布局合理。外观呈现出西式建筑的理性与逻辑性。强调形式美法则同时,运用古朴砖木结构,结合精美的砖雕装饰,创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山西传统式样建筑的新的审美体验。会馆入口立面装饰性与观赏性较强,四根立柱具有塔斯干柱式的特点,水平线脚将立面均衡划分,几何图形与植物纹样在砖面上体现的均衡协调。从“浑源会馆”的历史来看,不是商业性质的会馆,而是具有慈善性质的活动场所。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建筑质量高、体量大、可利用空间广,具有公共服务的空间属性。

二、语境与设计原则

在现代社区文化建设背景下,怎样发挥民国建筑的物质属性,使民国建筑既具有精神意蕴,同时又能合理利用,是此次设计的主要着眼点。“浑源会”――是在原名称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而得来的。希冀表达新建筑与旧建筑的交融渗透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老建筑的局部修缮、配备齐全的符合消防要求的水电等设施,使其符合街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要求;设计开放式的庭院与街道相融合,建筑与庭院相融合的模式,体现自然的意境;在开阔的社区广场为社区居民提供举办戏曲演出、电影、联欢会或传统节目表演活动的区域。使之成为社区居民娱乐、健身、邻里交往的场所,成为文化艺术语境的载体。在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 1.空间渗透的原则。在设计中,通过庭院与建筑的渗透、融合达到空间沟通与交流的作用。

2.新与旧和谐共生的原则。对原建筑的六边形议事堂进行局部修复,尽量保留岁月留在建筑上的痕迹,采用现代材料更换已经破败的门,形成新与旧的和谐共生。 3.功能适用原则。在使用功能上开辟民俗陈列馆、展示馆,满足社区文化需求。

三、语境再析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活动需要,开辟社区课堂。

根据走访分析后将建筑的一部分辟为书屋,南北厢房的功能设置为社区课堂。在此开展电脑、书法培训或举办摄影文化、健康知识讲座,让兴趣、爱好成为驱动因素,使社区居民找到归属感。在民国建筑特定语境下,通过社区活动建立邻里交往,丰富业余生活,充分调动居民活动自主性,发挥公益性特点,逐步走向社区居民自治的模式。

六边形是原建筑的基本构成元素,成为“浑源会”庭院设计的主要元素。既传承了浑源会馆院体空间,同时又体现了语境的时代维度。空间通过“围合”与“渗透”来营造虚实关系,同时在室内空间中融入“自然”元素。通过开放式的入口设计将庭院与街道融为一体,具有开放包容的空间语境。社区街道与庭院空间的连续性和开放性使得“浑源会”具有良好的可达性,使社区居民更自觉的参与各种公共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社区环境活力。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精神需要,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为公共空间性质的“浑源会”,庭院亦是社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室内空间的延伸!用庭院空间将新生建筑与居民居住建筑自然融合在一起。空间划分上分为 :教育空间、阅读空间、休闲活动广场三个部分 ,其比例依次为 1:2:1的关系;建筑与绿化的比例约为 1:2.5。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浑源会馆的偏院设置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偏院建筑进行最大化的恢复原貌的改造,并提取建筑六边形的平面形态,通过提炼――分解――重构的方式,进行阅读空间的设计。新建筑是对原有建筑元素进行传承和再创造,使两者有共同的环境语言基调。通过庭院将建筑与环境联系在一起,由于与街道空间的开放性和连续性,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民国建筑的场所精神。

结语

如今,无论是新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还是对乡村旧宅改造设计,对历史建筑的再利用正在悄然兴起。历史建筑通过再利用重新回归,但是有关法规对于保护和利用的方式却是两个矛盾体。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历史建筑的生存方式――对于遗落在城市角落的民国建筑,如果让其自然消亡不如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其再利用从而发挥它有效的价值。

社区居民参与在民国建筑的再利用中,有利于保持公共集体认同感,通过参与社区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并且赋予建筑一定的情感内涵,这是民国建筑保护的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篇6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aging era,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pension facilities. This paper takes Liangzi Village, Sambo Streets, Qujing City as the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ension facilities there, to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family-community pension facilities to enhance and optimize the current pension facilities planning, create a more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elderl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ves for the elderly.

关键词:老龄化;居家养老;养老设施规划;亮子村

Keywords: aging;family-community support of old age;pension facilities planning;Liangzi Village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004-03

0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常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的通行标准,中国在20世纪末已进去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的最新预测,到2050年时,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36.5%,高于美国等大部分发达国家。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的深入,加剧了城乡发展的差异,农村很多的年轻人进城打工,把孩子和老人留在农村,造成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比例不断升高,另一方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推行,家庭结构小型化,导致家庭照顾功能弱化,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需求得不到满足。至今关于养老服务和养老设施的研究成果众多,但是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仅仅关注于政府层血的财政能力、老年人口的自身感受以及各种养老模式的分析。但是实际上,村镇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困境除了与农村相关,也与城市制度安排、供给能力和供给模式有关,乡村养老服务设施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资源分配安排,也需要自下而上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以曲靖市亮子村为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尝试剖析和探讨乡村地区的养老服务及设施配置问题,并对乡村居家养老模式提出规划配置建议及策略,完善乡村养老服务设施配置缺陷,为乡村老人安享晚年提供其有效的支持。

1 居家养老服务的定义及内涵

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等设施,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面向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失能老人等,分别向其提供家庭服务、精神慰藉、老年食堂、法律服务等,提供家务劳动、家庭保健、送饭上门、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应定期给予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一定专项补贴,并鼓励他们配置必要的康复器材,指导其进行必要的身体训练,以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

根据老年人设施需求分析,居家养老设施是老年人需求较强、使用频率较高的养老设施。因其一般设置在老年人生活社区附近,承担了老人的养老需求。

2 亮子村老龄化现状与养老服务设施现状

2.1 亮子村老年人发展态势 亮子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光华社区北部,是珠江源头的第一个居民点。亮子村,属于半山区。距离村委会1.00公里,距离镇4.70公里。亮子村现有有农户594户,有乡村人口2228人,老年人335人,占15%左右且呈现上升趋势。调研中发现,该村农村养老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逐渐凸显,留守老人数量较多,外出打工子女占到30%,老人在家照顾孙子孙女或者寡居的现象较为普遍。

2.2 养老服务设施现状

2.2.1 具有专门养老组织机构,养老服务氛围浓厚,资源条件较好。亮子村有一处居家养老服务点,位于亮子村小组旁,该居家养老服务点有一活动室,一处食堂,一沐浴间(老人必须由子女陪同方可是使用,以防滑倒),提供老年人日常的吃饭、休闲场所,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和生活服务。

2.2.2 该村养老服务具有一套完整的运行流程,确保措施的可持续实施。①该村实施股份制,通过联合出资,在亮子村附近新建水泥厂、酿酒厂,每年营业所得利润用来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②该村已将成立志愿者纳入运行流程,但是由于缺乏对志愿者进行专业的有计划的培训,以至于未能建立起一支有素养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队伍,无法满足居家养老服务对专业志愿者服务的需求。③该村建立乡村居家养老人员档案,对需要特殊照顾、一般照顾的老年人进行分类,满足了其在餐饮方面的需求。④建立了基本保障制度。该村每年由兴龙服务公司出资30万元作为基本保障,党员,村集体预留40万亩水田,由党员、村干部、村民代表义务劳动自供自给,为养老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2.3 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①老年人娱乐设施较为单一。该村老年人娱乐设施仅为一处活动室,娱乐活动较为单一,老年人通常在里边观看电视、休息、聊天,无法满足老年的精神需求。②设施建设不足。该村留守老人多数居住条件较差,房屋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该村养老服务点应完善建设养老公寓,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条件,且该村医务室离养老服务点较远,规模较小,老人看病较为不便。③缺乏日间照料人员。该村青年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老人缺乏一定的照料,生活较为不便。

3 亮子村养老服务设施规划

3.1 规划目标 ①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绿化,完善利用现有资源。规划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持,保护村内的生态系统,使绿化与居民活动、观赏紧密联系起来,创建一个环境优美的家园。②高品质的居住环境。规划强调完善的步行空间及开敞空间,规划既要留有充足广场、场地,又要建设安全、宁静、亲切的步行环境。③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布局安全、高效、可靠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高效能的网络、电力设施和道路交通系统,建设高效能的给水、排水等市政设施。④靓丽夺目的村庄风貌。规划结合“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打造特色民居,通过广场、建筑空间、建筑形式的打造以突出民族文化,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村。

3.2 规划布局 ①对于居住条件较差空巢老人,为其新建老年人公寓,选址紧临养老服务中心,并完善其周围居住景观,为老年人打造集居住休闲为一体的高质量居住环境。②新建卫生所一处,老年人体弱多病,该卫生所于养老服务中心附近,解决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如图1)。③提升养老服务中心附近小游园景观环境,增设健身设施,为老年提供优质的休闲活动场地。④沿南盘江沿线两岸规划慢性系统,改善周围景观并提升农田景观区,以养老服务店前的小公园为中心,结合原有的田园风光,形成一条特色景观轴线,打造一个宜居宜游的优质生活环境(图2)。

4 对于亮子村居家养老建议

4.1 完善运行机制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使老年问题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政府在老年设施规划建设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快的形式下,政府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编制老年设施专项规划,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加大老年设施资金的投入。

完善运行机制,增加改造计划、改造目标、改造质量等方面的内容,并进行详细的说明,定期对开展工作进行回访、评估,加强养老服务监督,对存在漏缺的方面及时补充改善,保证工作有效、规范、有序地进行。

4.2 健全服务管理体系 完善老年人保障制度,建设城乡均等化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搭建行业管理体系、构建公平竞争环境,推动养老服务向专业化、精细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一方面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咨询师等人员,为老年人服务注入专业化理念,另一方面需吸纳高等院校老年人护理相关专业的专门人才,提高养老服务护理水平。另外,健全养老服务培训体系、扩大专业护理员培训规模,奖励专业护理员和居家养老服务员持证上岗制度,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护理人员待遇,稳定护理人员队伍。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健全志愿者服务及补偿机制,壮大志愿者队伍,是志愿者服务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促进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以邻里互助来补充家庭自助。

4.3 建立多元化的财力支持 乡村养老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需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这就需要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这是保证居家养老顺利进行的前提。老年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也是低收入群体的主要构成,这就需要在养老保障资金上给予稳定的支持,并将此纳入养老保障体系。

4.4 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全民参与机制 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担的全民参与机制。政府指挥协调,引导老年设施建设方向;社会参与社区居家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家庭则继续发挥养老的基础性作用。促进舆论引导和政策扶持方面共同进行,并强调个人养老责任,通过各种宣传,使得养老机制全方面快速高效地运行。

5 总结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配合,在提供老年人饮食、居住的物质条件下,满足老年人在休闲娱乐等精神生活的需求,并建立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留婷婷.王颖.对城市居家养老的理性解读――以上海为例[J].理想空间,2015(65).

[2]杨一凡,张航,陈洪真译.无障碍建筑设计资料集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曾国庆.西安地区空巢村养老问题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杨红平.昆山养老服务设施规划[J].理想空间,2015(65).

[5]曹文献.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选择与可持续性[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

[6]刘霁瑶.家庭结构变动对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影响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7]谢慧明.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养老模式选择[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8]李轩红.国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田[J].东岳论丛,2010(12).

篇7

关键词:智慧学习环境 智能性 富媒体 泛技术学习环境

一、引言

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各项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学习环境的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使泛技术学习环境的生成成为可能。

其次,我们所面临的学习者是与其父母一辈完全不同的一代,被称为“数字土著(digital native)”、“网络一代(net generation)”,其接受信息的能力、对信息的更新和渴求、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对学习环境舒适度的要求等,都在显著发生变化,学习者对于高端学习环境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

再次,原有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由于其本身存在的缺陷,仅仅是将简单的教学内容数字化,并没有改变知识传递的传统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学习者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知识的学习仅仅是理解和记忆,无法实现创造、批判思维的培养,学习环境的变革成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迫切诉求。

二、智慧学习环境的概念

智慧学习环境是数字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能有效促进学习与教学方式的变革,目前已受到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很多学者从各自角度提出了智能学习环境的定义。

钟国祥等提出,智能学习环境是从建构主义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出发,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由相匹配的设备、工具、技术、媒体、教材、教师、同学等构成的一个智能性、开放式、集成化的数字虚拟现实学习空间,认为其既支持学习者学习的自主建构,又能提供适时的学习指导。马来西亚学者Chin认为:“智慧学习环境是一个以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且具备以下特征的环境: 可以适应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 可以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提供支持; 可以为学习者的发展提供支持。”黄荣怀等认为,智慧学习环境是一种能感知学习情境、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所或活动空间。

笔者认为,智慧学习环境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将技术应用于教学,营造一个虚拟学习环境与物理学习环境相结合的、全新的、开放的教与学的环境,富媒体和泛技术支持该学习环境,处于此环境的学习者对知识的获取具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性;同时,对于学习者批判思维、灵活运用多种工具设备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能力的培养,都会有很大提高。

三、智慧学习环境的特点

智慧学习环境作为数字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相较于普通数字学习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在教学模式方面,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向学习者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赋予学习者更多的自由,强调交流互动,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探索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同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的形式,通过探究、讨论、评价等方式实现知识的传递。对于不同的学习者,要结合学习者特征,采取适应性的评价方式。

在学习内容方面,强调对学习者高阶认知目标的培养。对于学习资源的呈现,则选择以按需推送的形式进行,学习者对于资源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者的学习形式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等固定场所,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得以实现,而学习资源通过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得到了充分使用。

对于智慧学习环境中学习工具的选择,作为支撑智慧学习环境的工具,在学习者和教学者之间起连接作用。通常使用的学习工具即为多媒体等通讯设备。学习工具的使用使信息呈现形式、学生知识的表征方式和参与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信息呈现形式上,不再是传统的纸质媒体,而是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数字化形式,知识的存储和传递更加便捷;学生知识表征方式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环境,实现交互学习;在参与方式上,学生可以通过讨论等方式实现。

对于学习方式,由传统的个体知识建构向群体协同知识建构转变,学习者借助通讯工具通过学习社区沟通交流。智能学习环境能够自动识别学习者的学习情境,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征进行快速分组,实现协作学习。

四、结论与展望

智慧学习环境是数字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是学习者对学习环境不断诉求的结果,对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引导的开放性、智能性、自适应性的学习能起到良好的支持和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仍应结合中国教育具体现状理智看待,重视教育发展存在的区域不平衡问题,客观理智地实现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精英文化 社会化 旅游消费

一、“精英文化社会化”

“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意指“精选出来的少数”或“优秀人物”。现在多指各行各业中的卓越人物、优秀的人或领导者。在大众眼里,“精英”就是高素质、高品位、高收入的代名词,他们在智力、性格、能力、财力等方面高于大多数人,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精英们所行成的文化理念,我们称之为“精英文化”。相对大众文化而言,精英文化以其独特和超前的表现形式和高雅、严肃、精英的气质,感召、激励、引导着社会大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精英们向大众传播的文化理念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审美情趣、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等,受到大众的普遍接受和认可,形成了精英文化社会化的现象。

二、“精英文化社会化”背景下的旅游消费

(1)旅游消费中的“精英文化社会化”

在旅游消费活动中,社会精英们或为商旅活动舒适、便捷,以求商务顺利开展;或为彰显优越的社会地位和独特的审美品味,享受事业成功之后的美好生活。租住豪华酒店进行商务会谈,乘坐私人包机品尝各地美食,自驾出行享受越野的速度与激情,背包探险挑战人体极限……精英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旅游消费形式。用“奢华”来形容他们的旅游消费活动绝不为过,他们追求高品质、个性化、专享式的旅游服务,所消费的不仅仅是旅游产品本身,更是一种对优良品位的追寻和对文化体验的享受感。

而与此同时,社会大众们也想要积极进取从而改变生活状况。在这种需求下,精英们高端的、超前的旅游消费意识势必会传播给大众,从而影响大众的旅游消费行为,造成旅游消费从“精英化”到“社会化”的巨大转变。

(2)“精英文化社会化”对旅游消费的影响

在“精英文化社会化”的背景下,大众对精英旅游消费的追随、效仿对旅游造成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精英文化社会化对于旅游消费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如人们常说“争面子”对人们发展自身素质具有刺激作用一样, 追求精英旅游消费方式,对旅游者也具有激励作用。“精英文化社会化”能刺激新的旅游消费需求和形式的产生,进而推动旅游业的创新和发展。当旅游逐渐融入大众生活的时候,精英旅游者为了有别于大众旅游,以突出自己的优越地位而尝试用更新颖、更刺激的旅游消费来建构旅游的“高品质”,并由此催生了许多时尚旅游方式的诞生,如徒步探险、自驾游以及高尔夫、跳伞、冲浪等较为时尚的旅游活动。同时,精英们的“高素质”在旅游消费的道德行为起到了榜样的作用,约束了旅游者的道德行为,客观上提高了公众旅游道德的行为规范,对旅游道德建设也具有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精英文化社会化对于旅游消费行为也具有消极影响。一些旅游者“爱面子”,一味追逐精英的旅游消费方式,“打肿了脸来充胖子”,压抑自己真实的旅游目的,不充分考虑个人情况,不仅没有在旅游中得到放松和享受,反而加重了自己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同时,大众“跟风”旅游的现象也容易造成游客集聚导致景区冷热不均、景区接待量超过环境容量等问题,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此外,由于大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旅游消费需求各不相同,就容易刺激旅游企业开发“黄”、“赌”等不道德旅游产品,破坏旅游市场秩序。

三、“精英文化社会化”背景下,旅游消费的非理性表现

从目前我国旅游市场来看,整体上在趋向稳定,但在“精英文化社会化”的背景下,旅游消费过程中仍存在以下误区或非理性表现:

第一,炫耀性旅游消费。一些旅游者为在旅游过程中炫耀自己的财富、身份与地位,旅游消费动机和行为带有明显的炫耀性。如交通方面选择乘坐头等机舱,住宿要求在高星级酒店,饮食要安排在高档餐厅……甚至进行奢侈、浪费、享乐主义的旅游消费,这其中也不乏许多超出实际经济能力的旅游消费行为。

第二,追随性旅游消费。一些旅游者为追赶社会潮流趋势,跟随精英旅游脚步,抑制或放弃自己的旅游需求,旅游消费中追随性、效仿性较强。这种旅游消费行为大多表现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时避冷趋热、偏好大城市、选择名胜景区等。

第三,盲目性旅游消费。盲目性旅游消费是指旅游者不考虑自身收入水平以及旅游产品的实际效用、或者是对旅游消费对象的判定熟悉不足而做出的非理性的消费决策和行为,其原因就是人的虚荣心作祟。在旅游企业各种宣传营销活动的推波助澜之下,盲目旅游消费的倾向更加突出。近年来,随着出境游的“升温”,购买大量奢侈品成为我国游客境外消费的第一大项。

当下中国各地争建精品旅游胜地,往往将目标人群定位为高端人士、社会精英。希望通过所谓高端消费,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和扩大旅游收入。然而,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建设丽江国际精品旅游胜地”论坛上指出,这一现象无疑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他反对那些一窝蜂只顾“精英”忽视“大众”的精品旅游胜地建设。虽然“精英文化社会化”对旅游消费的影响重大,但大众旅游消费行为还存在着许多非理性现象,因此,我们应引导树立正确、科学的旅游消费理念,从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出发,三方通力合作,营造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支付宝;社交;社群;亚文化;场景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9日

从支付宝加入生活圈功能开始,似乎就有将“社交化”进行到底的决心。之后更是招数频出,收之桑榆却也失之东隅。而针对支付宝“社交化”的争论至今没有停止。支付宝“社交化”究竟是阿里的判断失误,还是另有其战略目的;是面对微信支付崛起的危机使然,还是计划在支付和社交领域孕育一场类似余额宝的新变革;是将支付宝打造成社交应用争夺微信用户,还是利用社交功能构建完整的高用户黏性的平台内容生态。是何因素驱动,又存在哪些问题,有效的解决方法又是什么,本质与场景、亚文化、社群运营又有何关联?

一、支付宝的社交元素构成

(一)开放的支付宝平台。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成立于2003年,其海量的电子商务数据均来自淘宝和天猫电子商务平台。在^去几年时间里,支付宝陆续丰富了资金转账、便民生活、购物娱乐、理财管理、教育公益等栏目功能,由工具应用向内容平台转型。目前,几乎常见的支付场景均已被支付宝所覆盖,用户的支付需求能随时随地被满足。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支付宝并不是一个移动支付工具,而是一个开放的、融合金融理财和生活方式的内容平台。搞清楚支付宝“社交化”的本质,须明白亚文化、社群与社交、支付场景与场景力等概念。

(二)亚文化。“亚文化”既可以指有特殊行为方式的一群人,也可以指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本文研究认为亚文化是一种包含独特人文观念、精神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局部流行文化,这种流行文化通常在拥有相同或相似情感认知的群体或个体之间传播。它区别于传统的主流文化,表现形式和内容往往不拘一格,流行速度极快。例如:暴走漫画、迷你厨房、表情包等。

(三)社群与社交。社群是一种具有特殊精神、情感和社会关系的以人为核心的亚文化群落。社群的形成,可能是基于场景拥有的共同价值观,或者是场景倡导的生活方式。社交是人们利用工具和平台,彼此之间分享意见、见解、经验、观点、乐趣,甚至是财富的一种维护关系的行为。社交概念十分宽泛,并不是即时通讯才算社交,只要有用户关系,以及维护关系的行为,就是社交。

(四)支付场景及场景力。场景,是最真实的以人为中心的体验细节、是一种连接方式、是价值交换方式和新生活方式的表现形态。而应用支付工具完成交易的生活方式等场景就是支付场景。场景力,场景中的产品能否成为一种消费主张,主要以产品对场景本身的定义能力和亚文化社群的影响能力,这种能力称之为场景力,或者称之为场景势能。场景力的判断标准:(1)场景本身的内容具有让人转发的欲望;(2)场景本身的真实具有让人体验的动力;(3)场景本身具有一种基于亚文化的人格,让人愿意亲近和参与。

(五)基于场景的亚文化社群运营。从理想状态来说,支付宝是发掘场景的主体,通过绑定消费内容到场景之中,再经过话题营销,形成亚文化内容连接场景之中不同群体中的不同个体,形成亚文化社群。场景内容越多、场景力越强,社群中每个个体社交分享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交的活跃度就越强,场景因此成为支付宝连接社群的入口。场景传播实质上就是特定情境下的个性化传播和精准服务。支付宝通过输送内容到社群便获得新的用户流量。所以,本质上支付宝发掘的场景变成了社交的接触点和分享的出发点。

二、支付宝“社交化”的形成

(一)支付宝“社交化”的商业背景

1、来自微信支付的竞争压力。支付宝最大的竞争对手――微信支付是由微信社交关系链的功能延伸。微信支付以红包场景切入,后续和滴滴打车、大众点评、京东合作,添加出行、饮食、购物的支付场景,二维码支付更是巩固了微信在O2O市场的格局。据腾讯官方公布的数据,微信支付和手机QQ钱包在内的腾讯移动支付日均交易笔数超过5亿,这5亿交易笔数其中有50%以上来源于微信红包。随着微信支付的全面扩张,在移动支付上支付宝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

2、场景成为新的互联网流量入口。从商业角度观察,没有场景就没有社交状态的更新,就没有互联网上分享的内容,所以场景定义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当场景拥有足够价值的内容,就会影响社群完成一次引爆式的流行。这个流行的属性,使基于场景的应用变成了流量入口,流行就转换成了流量。

3、社群成为场景的驱动机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在商业领域正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社群化与场景化特征。当企业能够精准定义场景的时候,就能够通过话题营销引爆自己品牌或产品背后的亚文化社群。并且将产品或服务人格化,变成是一种生活态度,企业就能获得超额利润。

(二)支付宝“社交化”的必要性

1、社交媒体是支付场景的关键要素。通过关联兴趣点,社交模式不断迭代新的连接方式,社交媒体成为极富个性化内容的源泉。这种关联在有需要时随时被激活,不断重构社交关系网络。因为存在社交元素,会使得支付宝的各种应用场景具有人格温度。

2、社交分享是获取资源价值的有效方式。“分享思维”是互联网的核心精神之一,在分享模式下,资源越用越有价值,分享就是获取。而人变成了新的渠道,用户是传播者和营销者。彼此的信任和人格背书形成的社交价值会在社交网络中指数级放大,使得付出和获取的边界变得模糊,平台就能借此以极低的成本获取新用户。

3、社群运营是维护庞大用户规模的有效途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与服务的定义方式已经从功能进化为场景,而场景成为了碎片化的社群运营新流量。根据移动千帆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支付宝月活跃人数在20,000万以上。比达(BigData-Research)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支付宝在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2%,遥遥领先行业其他竞争对手。支付宝需要利用社群运营维系现有的庞大用户规模。

三、支付宝“社交化”存在的问题

(一)社交结构与功能问题

1、应用场景不高频。场景的本质是对时间的占有,拥有高频场景就拥有用户多数时间,就能引导消费者心智。根据移动千帆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8月支付宝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2.98分钟,人均单日使用次数为3.35次。比起微信153.66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和21.91人均单日使用次数相距甚远,争夺高频场景是支付宝亚文化社群运营的基础,也是“社交化”战略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解决支付宝低频问题尤为迫切。(表1)

2、支付宝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过于传统。支付宝客户关系管理(CRM)有两大不足:第一,缺乏社群运营。用户经营不再是简单的CRM和可有可无的客服,它是平台的生命。支付宝缺乏有粘性的社群,无法激活企业和用户连接的文化密码,平台就会容易衰落。“白领日记”和“校园日记”两个圈子功能显然说明支付宝已经明白了社群运营的重要性,只是目前社群运营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第二,缺乏亚文化建设。支付宝没有在场景下的社交群体中建设相应的亚文化,用户缺乏情感归属与精神寄托,极易流失,同时也难以引爆平台内容、获取长尾流量。没有建设相应的亚文化是支付宝CRMo法向客户推送精准服务的重要原因,也是支付宝“社交化”口碑负面的重要原因。

(二)社交化战略问题

1、社交化战术频发事故。支付宝“社交化”的目的不是即时沟通,而是社群运营和关系维护。支付宝在推进“社交化”过程中方向虽然是对的,但却频发事故。第一,一味模仿微信,增加与微信朋友圈基本相同的生活圈,消费分享涂于形式,缺乏内容内涵;第二,在2016年春晚推出咻一咻、集五福互动方式,企图增加用户活跃度和激活社交关系链,不过效果差强人意;第三,2016年11月支付宝推出“白领日记”和“校园日记”两个圈子的本质为社群运营。可因为内容多为女性大尺度写真,虽然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却引发热议,最后被迫道歉终止。

2、平台内容缺少营销。支付宝由功能应用向平台转型之后缺少大量的广告营销。后续增加的丰富和实用的功能得不到用户的感知,导致很多用户对支付宝所做的“社交化”缺乏真正的理解。同时,营销缺乏流行话题的配合、社交传播动力不足、口碑营销的渗透力不强,未能引导消费者的情感。

四、支付宝“社交化”问题解决方案

(一)完善金融社交场景的结构与功能

1、细分支付应用场景。将场景细分为高频、低频、重度、轻度四种场景,通过“高频场景”获取用户,“低频场景”获取毛利,“重度场景”形成产业链,“轻度场景”形成壁垒。利用已有的海量电子商务数据充分挖掘这四类场景十分必要。

2、建立完善的社群运营流程。(1)洞察社群体验。深度调查能带动用户主动参与,体现社群需要、社群价值的内容,打好建设相应的社群亚文化基础;(2)持续经营社群和用户。在一个场景中,用户基于同一个亚文化的需求,就容易形成社群,但是社群需要支付宝持续地去运营和组织,才能让社群的动能保持活跃;(3)基于社群价值做内容建设和内容运营。没有内容,就没有传播和分享的价值,基于特殊人群、做有针对性价值的内容建设和内容运营,同时也能相辅相成,形成亚文化社群。例如:向暴走漫画、逻辑思维学习。

(二)完善“社交化”战略

1、改变社交化战术。(1)将支付场景演进为生活方式。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和APP依赖度,形成下意识的场景联想,进一步形成一群人的社交分享方式――不在支付宝的应用场景里,便是异类;(2)支付场景标签化。把场景塑造成亚文化载体,有亚文化的产品形态和有亚文化的表达,往往占据着传播最有利的地形;(3)抢占消费者接触点。用支付习惯锁定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有了支付场景、消费者接触点管理、消费者的支付依据和支付逻辑,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消费闭环。

2、加强平台内容营销。(1)多频次、多媒介营销传播。让用户多频率、多维度感受支付宝的平台内容,潜移默化输出平台文化及内容知识;(2)营销内容流行化、话题化。时下流行和话题代表着社群动力,流行和话题的属性会使支付宝基于场景的应用自然而然变成了流量入口,流行和话题就转换成了流量;(3)营销战略化。所有的营销问题都是战略问题,将营销等同于互联网内容的打造,内容趣味化、流行化。

五、结论

支付宝“社交化”的本质是基于场景内容的亚文化社群运营,是用社交,而非做社交。通过场景内容、社群运营和亚文化建设,改变个人和群体的生活方式与社交图谱,让社交分享更具动能和渗透力,并反馈内容,组织内容。因此,支付宝所打造的社交应该是一种“新社交”,场景内容、社群运营和亚文化建设是解决当前“社交化”事故频发的有效手段。支付宝需要重新审视社交,避免之前所犯错误。相信,这种“新社交”将会使支付宝成为一个高频、实用和有趣的内容平台。

主要参考文献:

[1]孟登迎.“亚文化”概念形成史浅析[J].外国文学,2008.6.

[2]吴声.场景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张B,宋玮.承压微信支付,支付宝改版背后的战略之变[J].财经,2016.

篇10

[关键词]大众文化;大学生;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8-0054-04

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的,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它是当代通俗文化、媒介文化、消费文化的复合体,是以消费者的感性愉悦为旨归的日常文化形态。作为一种历史性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最早于19世纪30~50年代出现在西方,兴盛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美发达国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的文化样式和消费方式不断涌现,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开始兴起,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和消费社会来临的形势下,以精英旨趣为主导的理性沉思型高雅文化丧失了主导地位,并出现了新的裂变,形成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一、高校大众文化表现形式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城市化,使得中国的城市也迅速进入文化幻象的时代,大众文化正以特有的功能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他们正在以各种方式去接受、去参与、去感受、去领悟大众文化。

(一)网络文化

互联网技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第四媒体”,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平等、自由、开放、共享的空间。网络在成为高校校园文化载体的同时,洋溢着大众文化的气息,传达出属于学生的,并只有他们才能领悟的人文精神。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互动方式,正有力地颠覆着传统媒体所主导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深刻地影响着传统媒体的未来走向。

(二)手机文化

手机作为科技宠儿席卷了高校校园,既时髦又时尚。手机功能的综合开发,使其既是游戏机和数码相机,又是信息交流平台。频繁的短信收发,已成为大学生活中的一道“调味剂”。一些同学甚至出现“手机依赖症”,上课间不发出几条短信或接收不到几条信息,便心神不宁、神思恍惚、注意力不能集中。图书馆、教室、寝室里手机铃声不绝于耳,打断了他人的学习,也干扰了他人的休息。

(三)偶像文化

明星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世俗的神话,每个人都有机会经过努力成为明星。追星一族甚至不惜以逃课为代价,千方百计地去观看自己偶像的演出或竞技比赛,大量收集并时时炫耀自己偶像的各种资料。崇拜偶像,甚至对其产生情感依恋,由此而生种种狂热举动。他们借助于同明星的形象接触,穿明星喜爱的时装,与明星做一样的发型,使用明星做广告的产品,甚至模仿明星的声音和微笑,许多大学生用偶像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幻想一夜成名。

(四)消费文化

大学生的消费视野日益广阔,已呈现出消费多元化的特色,支出结构包括了情感支出、IT支出、培训支出、旅游支出、网络与通讯支出、服饰支出、化妆品支出等。大学生对社会流行饰物具有很强的同化与改造功能,他们追求时尚,追随流行元素,为求美丽,不惜舍金,甚至做一次发型花费七八百元乃至上千元不等,标新立异之举,令人匪夷所思。同时,西方节日在这一消费群体中的流行,更使一些娱乐消费的支出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五)广告文化

在大学校园里,处处充斥着一种特有的校园广告文化。这类广告名目繁多,海报、通知、家教信息、收售广告、考研辅导、认证培训、租房广告等屡见不鲜。其中也混杂着许多极富商业性的广告,如助考广告、出售往年考研试题、出售考研仿真题、出售隐形耳机、出售四六级考试答案、网游陪练等广告竟明目张胆地出现在高校的广告栏。这些广告可谓无孔不入,学校专设的广告栏、公寓楼门口、食堂墙壁、教学楼门厅、路灯杆、电线杆等,只要是有人能够到达的地方,就必定有这些广告。这些广告内容折射出当前部分大学生道德法制观念薄弱,具有拜金主义倾向。

(六)视听文化

网络的存在为“情绪型舆论”充当了高效的传播媒介, MP3、MP4和手机的拥有,有线电视的普及,掌中电脑的使用,使学生的视听娱乐可依赖的载体不断增多,那些旧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已不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的是简单、轻松、不用费力思考的文化艺术,看与听、思与乐融会在一起。这些纷繁眩晕的视听节目,导致鉴别能力弱的青年大学生容易对一些错误的观点产生认同感,常常把自己置身于某些情景中寻找心理安慰,缺乏进取心,迷失方向感。

二、高校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众文化本身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大众文化是社会走向繁荣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传播过程中,它以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实现其功能,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另一方面,大众文化的自发性很强,思想性、艺术性参差不齐,加上社会和学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未加以重视,缺乏正确的导向,对大学生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一)高校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带来大学生教育方式的改变,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

大众文化的发展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信息的时效性进一步凸现,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其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变化万千,获得的信息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的范围。它结束了精英文化只是少数人的事业的历史,使其成了人人都能参与的事业,使各层面学生都能真实地参与文化活动。

2.带来校园文化形式和内容的改变,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大众文化带动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园文化生活的蓬勃兴旺。大众文化解构了传统价值观念,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内容与形式,极大地满足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文化需要。新的思潮、观念、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娱乐方式等都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相当多的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内容和形式,找到展示、表现和发展自己的领域,获得实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3.激发大学生接受美育的主动性和广泛性,提高了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众文化作为现代生活的伴生物,通过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影视、网络、旅游等文化手段,触及人的心灵深处,使大学生在学习之余,获得一种美的享受,并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审美成为生活本身,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与日常生活、高雅与通俗、艺术品与商品、审美与消费之间不再存在截然分明的界限,有助于学生去直接发现、感受现实生活的美,这种审美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为学校美育教育开拓了新的渠道。

4.带来大学生角色体验的改变,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大众文化在校园的兴起,促使大学生社会化的步伐加快。大众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角色丰富的实践场所,满足了他们去体会和尝试各种角色的精神需求,他们可以以多种年龄、多种身份、多种民族在更大的范围中结交朋友、交流感情,增加对不同角色的体验机会,从中体会到社会对不同角色的期待。他们可以将自己置身于某部文学作品、电视剧,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体验其中的悲欢喜乐。

(二)高校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不利于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价值观

大众文化强调的是一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原则,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的短暂性、时尚性和消费性。大学生更喜欢大众文化所带来的当下的、快乐的、没有任何负担的情绪体验和感性体验,喜欢喧闹的、娱乐的、刺激的文化作品,而不愿意去体验深沉的、含蓄的、丰厚的传统文化,对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越来越丧失亲切感和认同感。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及时行乐的物欲主义的人生价值观,势必会削弱青年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动摇学校德育的价值根基。

2.导致大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浮躁

大众文化所特有的煽情性、娱乐性、媚俗性,既向学生悄然传递着城市大众生活特有的浮躁心态,同时也吞噬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使其在愉悦中荒废了学业,迷失了自我。大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学习,摆脱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全面掌握,面对大量丰富的信息,只习惯于被动接受,而疏于认真思考,严重影响学习的实际效果,这样的求知方式不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3.导致大学生出现审美疲劳

大学生在对大众文化全方位的接受过程中,人的各种感官和心理机制受到大众媒介中所呈现的大批量的信息的“狂轰乱炸”,眼睛应接不暇,耳朵被塞满,心理受到挤压。大学生长时间接受这些消息的刺激,即使是用来消遣,也会产生单调的感觉。久而久之,其口味随着市场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没有耐性,易于厌倦产生疲劳,使其变得浮躁、肤浅,思考能力钝化,审美意识弱化。这种疲劳不仅有视觉和听觉等方面的生理疲劳,也有遭到内心排斥而产生的厌倦、麻木的心理疲劳。

4.大众文化的“俗”消解了校园文化的“雅”

大众文化以它的娱乐性和消遣性得以在大学校园中盛行,减弱了文化的深度,消解了人的精神信仰,使学生放弃了思考,放逐了对文化终极意义的追索,而展现超然的文化品质、张扬智慧和理性价值魅力的精英文化却被置于文化的边缘,它以零散的形式抑制了精英文化在校园内的价值传递。大众文化的“俗”在取悦大众的同时消解了精英文化的“雅”,正是这种世俗化的情感倾诉与价值观念,使得当代的大学审美文化完全不同于过去所流行的、以理想主义为主体的审美文化。

三、建立高校大众文化引导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引导大众文化朝着健康轨道发展,消解其负面功能,在工作中就要不断探索、善于创新。在工作思路上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实现由单向性向多向性拓展,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由居高临下向深入基层拓展,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多侧面拓展的创新工作思路。在工作内容上要将学生的学术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学分管理,同时结合专业特色推行年级素质训练计划,进一步突出阶段性培养的特点,分时段、分重点地培养学生素质。在工作方法上要由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转变,由单一灌输转为双向交流,由公开教育转变为渗透性教育。在工作手段上要由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单一说教转向以校园网络为主的个性化教育,从而促成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多元化。

(一)建立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教育机制

对大学生在大众文化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冲突不能采取被动地设置关卡和放任自流的方法。一味禁止,强令责改不行;不加分析,认为流行即合理,势众必正确也不行。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的教育和引导,把对大学生的大众文化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加以建设,要用全面、系统的方法作全方位的调控,统一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大学生在健康的大众文化影响中成长和提高。

1.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促成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大众文化存在的现实性与合理性,肯定其在繁荣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促进它与主流文化相融合。同时,对大众文化的消极作用也要敢于批评和指正,特别是对其中容易引发思想困惑、道德失范,与主流价值截然对立的价值主张要及时引导和纠正,促进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学术论坛、教学网站、周末沙龙、名人讲座、公益广告、校园情景剧、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回顾等教育方式,奏响时代主旋律,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氛围。

2.加强对大学生的美育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

应利用丰富多样的大众文化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迅速转化为崇高的审美情操。在美育教育中,要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审美趣味,扩大审美视野,防止大学生沉溺于简单的娱乐之中,以免造成审美趣味的庸俗化。要有计划地让他们接触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作品,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和心灵受到经常的陶冶和锻炼,使其对不同的审美情境,不同的审美对象、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有所鉴别,从平凡、通俗的审美样式中去挖掘美的深意,提高审美的能力,培养更高的审美追求。

(二)建立学生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滤选机制

大学里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开放文化,也是一种选择文化,它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对社会文化进行必要的过滤和选择,不断汲取自己所需的社会文化精华,在此基础上内化、提炼成自己特定的文化内容,形成富有个性的文化系统。

1.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培育大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

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信息的关注程度,形成“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效益”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有效、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并利用信息资源创造性地完成某一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用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

2.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掌握舆论宣传主动权

在网络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必须兴利除弊,因势利导,通过网络传播主流价值文化,增强在网上正面宣传的影响力,努力掌握这一舆论宣传的主动权。要鼓励师生借助技术所提供的可能,建立师生博客,拓展教育渠道,倡导师生使用文明、健康的手机短信用语,真正使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中得到升华。

(三)建立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活动机制

任何文化精神的传播都必须要找到相应的媒介形式才能够真正实现,不论这种媒介是书刊杂志,还是网络影像;不论是学生活动,还是舞台表演。总而言之,文化精神必须借助于特定的形式才能够进行有效的传播,单纯的文化理念并不能够直接地转变成文化的软实力。

1.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和指导,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和谐性和针对性

校园文化贯穿于师生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并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出来。校园文化活动,既是校园人日常行为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校园文化活动向纵深发展,从其性质来看,应该实现从指定开展活动到自觉开展活动,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从其内容来看,应当继续充实、拓展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从其形式来看,应当使它朝着多样化、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从单一的娱乐活动向娱乐活动、学术科技活动、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互为补充、相互交叉的方向迈进,形成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第二课堂为辅,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日常活动与大型活动相互补充的多方面、多渠道的活动结构方式。

2.加强学生社团的规划和指导,营造民主、开放、进取的文化环境

学生社团组织活动是课外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繁荣校园文化活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各级各类学生社团组织开展活动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对他们的扶持和管理,引导和帮助他们把握社团发展方向、健全规章制度、活跃社团生活、提高社团声誉、扩大社团影响,使社团组织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要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使社团所具有的群众性、自主性、实践性、自励性、趣味性等特点得到有效发挥。

(四)建立学生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

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大众文化在校园健康发展的保障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大众文化在校园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就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学分制教学模式下的党团组织建制,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重视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局面

高校在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上,要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坚持专业化培养,系统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形成“养用结合”机制,通过职前培训、职中培养,不断帮助专兼职辅导员坚定政治信念,提升理论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实践能力,推动辅导员队伍由“实践型”向“实践――研究型”拓展,真正做到政治敏感性强,是非观念强,能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以高尚的情操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保障学生的文化活动阵地

学校要保障学生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和经费投入,切实发挥文化阵地的功能和作用,让先进文化思想和活动形式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图书馆要注重信息资源建设,确保把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及时地提供给大学生,抵制和阻止那些文化垃圾和有害信息的侵扰。通过宣传栏、馆办刊物、读书沙龙、网络平台等进行新书推荐、新书通报、专题介绍、好书共赏、社会热点宣传等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利条件,从而将校园大众文化有机地融进校园文化中,使校园文化得到健康发展。高校博物馆要加强博物馆的馆藏建设,丰富藏品,发挥其巩固主导文化,提升文化素养,改善社会行为的作用。从而拓展学生智慧,陶冶高尚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校园媒体要自觉为学校提供一个信息传递和交换的平台,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宣传部门要通过对校园媒体的建设,使校园媒体的形象在师生的心目中更加清晰、明朗,更具有亲和力,成为展现校园文化的一面旗帜和建构校园文化的主要力量,让学生在主导文化的影响下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刚.大众文化与当代乌托邦[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23~24.

[2]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79.

[3]朱振国.大学提升需要文化和谐――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综述[N].光明日报,2007-11-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