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治理结构范文

时间:2023-04-03 06:5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人治理结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人治理结构

篇1

一、南京水运运行概况 1、过去十年:运作规范,业绩优良,尽显蓝筹股形象。 南京水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自1993年成立特别是1997年股票上市以来,严格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始终坚持“严谨认真、规范运作,争一流管理、创一流效益”的工作总方针,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法人治理水平,确保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步入了规范运作的轨道,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同时,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发展海上运力,收购油运公司资产,实现了公司资本和资产规模的有效扩张;通过稳定长江原油运输业务,发展海上石油运输市场,审慎开展对外投资,实现了公司业务领域的有效扩展,经营业绩的有效提升。经过十年发展,至~年底,公司的注册资本已由2.24亿元扩大到5.15亿元;总资产由2.29亿元扩大到14.78亿元;船舶由40艘增长到186艘,总吨位由11.8万吨增长到70.7万吨;主营业务收入由0.3亿元增长到6.87亿元;公司已累计向股东分配股利4.73亿元。规范的法人治理和良好的经营业绩,使公司跨入了绩优蓝筹股的行列,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同和市场的青睐。公司~年被评为江苏省三家先进上市公司之一,~年6月入选上证180指数,~年上市公司信任度排名第14位。 2、目前形势:管道冲击,海运艰难,凸现巨大市场压力。 南京水运在过去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公司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是沿江输油管道建设将对公司现有业务带来重大冲击。据了解,公司的主要客户—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计划修建长江南京以上沿江输油管道。沿江输油管道计划于今年底前动工,~年6月底全线贯通。届时,公司目前从事长江南京以上原油运输的15艘拖轮,158艘驳船中,将有5艘拖轮、76艘驳船闲置,收入减少约3.5亿元,利润减少约1.1亿,比管道建成前减少约70%,560名员工将面临转岗分流。二是发展海上石油运输存在更大的市场压力。公司目前已有3艘万吨以上油轮投入海洋石油运输,还有5艘油轮在建。由于船舶建造的周期较长,加上国际石油运输市场是一个完全开放和充分竞争的市场,运价波动大,与中海、中远等海运企业相比,以南京水运和油运公司目前的规模和实力,并不具备竞争的优势,所以,公司新增的海上运力投资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于市场的检验。 3、规划未来:业务转型,战略转移,再展公司宏伟蓝图。 为抓住海上石油运输的市场机遇和应对沿江管道对公司的冲击,公司自XX年以来,制定并实施了“由江至海”的发展战略。一是加大海上石油运输投入力度,扩大海运规模。公司在XX年成功发行3.2亿元可转债,购置了2艘4.6万吨级原油/成品油两用船的同时,又于~年实施了购置2艘7万吨级原油船和4艘4.6万吨级两用船的投资计划。其中,1艘4.6万吨级两用船已于~年6月6日下水营运,其他5艘都已签订了建造合同。根据计划,5艘在建油船将分别于~年至~年期间投入营运。届时,公司的海上运力总吨位将达到42.2万吨,预计每年将给公司创造49200万元的收入和13400万元的利润总额,也为公司实现业务转型和战略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启动公司增发新股计划,为发展海运筹集必要资金。公司~年增发新股方案为:发行量不超过1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6亿元,发行申请材料已于9月22日正式上报中国证监会受理,公司将密切配合中介机构,关注增发方案审核情况,争取增发方案早日实施。三是加快与控股股东资产和业务整合的步伐,努力实现与油运公司在水上石油运输船舶等相关资产上的整合,进一步扩大海上石油运输规模,力争在五年之内将整合重组后的公司打造成为国内海上石油运输企业的前三强。 二、南京水运在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南京水运在发展进程中,始终严格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规范为前提,以制度为保证,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法人治理水平,在规范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规范,为公司的良性发展奠定了的基础。 1、南京水运法人治理结构情况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是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自的职责及相互关系,努力做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同样,南京水运的法人治理结构也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组成,按照公司法和本公司章程的规范要求建立起来的。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股东组成,主要职责是对公司的重大决策如决定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董事和监事任免等行使表决权。 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聘任高管人员,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等等。目前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6名董事由股东单位推荐产生(其中,控股股东油运公司3人,第二大股东中国石化3人),3名为独立董事。 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主要职责是检查公司财务状况,检查公司董事、总经理等高管人员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及股东大会决议的行为,检查公司劳动工资计划、职工福利待遇等是否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等等。目前公司监事会有5名监事组成,其中,3名股东监事,2名职工监事。 经理层是由以总经理为首的经营管理班子组成。经理层负责实施公司董事会的各项决策事项,组织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 以上法人治理结构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实行层层负责制,一级对一级负责,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都要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不得越权报告或审批。监事会作为监督机构,执行全体股东和职工赋予的监察职能,向股东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体会 (1)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是规范公司行为的基本前提。 南京水运按规范要求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予以完善,通过明确法人治理各层次的责、权、利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了公司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不违规、不违法。主要体现在:一是按规范设立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水平。如:为了符合股票上市的要求,公司在1996年对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的不规范情况进行了纠正,实行了董事长和总经理分开任职,完善了决策层对经营层的制约机制。由于历史原因,公司董事会原有人数过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董事会的决策效率。通过与股东方的协调和沟通,公司利用~年初董

事会换届的时机,对董事人数进行适当缩减,将董事人数由原来的17人缩减为9人。其中,股东方出任6人,独立董事3人。精简后的董事会决策效率明显提高,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二是切实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做好规范运作。按法定程序组织召开各类会议,做到了会议召集、召开程序以及表决程序、表决结果合法有效。注重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工作,保持与各有关方面的充分沟通,及时督办各项决策事项,确保决策得到有效执行。如:公司于~年推出了投资秸秆环保均质板的项目。公司为此专门成立了项目小组,通过开展技术、原料、市场等三个方面的调研,形成了可行性报告,提交董事会审议。董事会在决策时,通过全面了解项目的整个情况,从控制风险、逐步尝试、成熟推进的原则出发,最后决定将项目规模缩小一半,并要求重新聘请一家行业中介机构评估,形成报告后再提交董事会审议批准。会后,公司又组织人员对项目的调研报告进行了完善,并聘请了国内一家专业机构出具了更为翔实和客观的可行性报告,再次提交董事会审议并获通过。从这个项目的运作过程可以看出,公司董事会的决策是审慎的,沟通是充分的,科学、客观的决策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提高决策水平,防范投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满足融资条件的基本要求。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看中的是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但是,要满足融资资格,条件也非常苛刻。公司的业绩是融资的定量条件,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可以说是融资的定性条件。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公司平时就要从点点滴滴的事情做起,大到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小到投资者的日常接待,都能反映出上市公司的运作是否规范,是否重视投资者的利益。南京水运自上市以来,已经完成了三次直接融资,融资总额达7.4亿元,通过三次融资,公司加快了运输主业的发展步伐,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也给股东带来了可观的投资回报。目前,公司已经启动了第四次直接融资计划,准备增发新股,以进一步做大、做强运输主业。公司历次融资的成功,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运作是密不可分的。 (3)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司必须有健全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够确保投资者参与重大经营决策、参与企业财务监督;才能确保公司稳健经营,经营业绩有了保证,投资者才能够获得投资回报;才能规范企业的行为,防止财务造假,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透明;也只有这样,其股票、债券等产品才能够不断吸引投资者,投资者持有公司的股票、债券等产品才放心。如果公司治理存在严重问题,外部资金提供者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投资者就不愿意购买和持有公司股票,这会使股票交投低迷,从而导致公司的市场价值下跌。南京水运目前有股票和可转债两个上市品种,自上市以来,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比较平稳。公司也很注重回报投资者,基本上做到了每年都有现金分红,还实施了两次转增股本的方案,投资者不仅拿回了现金红利,而且流通股股东还获得了赚取二级市场差价的机会。在与基金、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沟通交流中,他们普遍反映公司运作规范,经营稳健,很放心持有公司的股票。这些都表明,公司规范运作不仅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而且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4)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离不开控股股东的理解和支持。相对于中小股东来说,控股股东因控股地位导致其对上市公司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上市公司每向前走一步,都离不开控股股东的支持,同样要搞好法人治理结构也无例外。在公司法人治理的进程中,控股股东油运公司从多方面给予了理解和支持。在涉及南京水运的重大决策方面,油运公司都是在内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出任的董事在南京水运的董事会上发表意见,体现控股股东的意愿,最后由董事会集体决策。~年,在油运公司和长航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对大部分员工的劳动合同进行了变更,切实解决了人员不独立的问题,满足了上市公司人员独立的规范要求。 三、关于企业规范运作以及国有股权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1、规范问题应该从源头抓起。一是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去设计和安排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使之在形式上符合标准。要按照规范的程序和法定条件,推荐和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组成人员,聘任总经理等经理层人员,加强对董事、监事以及高管人员的绩效考核,奖惩结合。二是规范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的行为。股东参与公司运作,主要是通过参加股东大会以及推荐的董事、监事来完成,不能直接干预公司的具体经营和管理。控股股东和被控股子公司之间,应该做到资产、财务、业务、机构和人员“五分开”,确保子公司能够以法人资格独立开展经营活动。规范双方之间的关联交易,努力减少同业竞争。 2、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合资公司高管人员的管理。对合资公司而言,控股股东的意愿和主张,国有股权的增值保值,都需要通过董事会决议的形式,由委派或招聘的经营层来实现。因此,控股股东需要重视和研究加强合资公司高管人员管理的途径和方式。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高管人员的考评、考核,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适当扩大从市场上招聘高管人员的比例,引入竞争上岗机制。推行股权激励、期权激励、年薪制等多种激励手段,调动高管人员的积极性。 3、国有股权管理上要注重加强投资和资本运作的管理,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在管理上要立足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能照搬管理国有企业的老方法。一是要认真做好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建立规范科学的国有股权管理和资本运作程序,防范投资风险。要科学、合理地确定企业内部投资管理级次,要适当集中投资决策权,杜绝散乱现象,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防范债务风险。二是突出主业,发展核心业务,培育优良资产,防止盲目扩张。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投资形成的产权关系,要及时进行产权登记。三是要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发生国有股变动、增资扩股、配股、国有股质押等重大事项时,应严格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和审批程序;在国有股转让中,要按照“三公”原则,采取有效方式,广泛选择受让方,促进形成市场发现价格的有效机制,最大可能地实现国有资

产的保值增值。

篇2

近来,江苏盱眙农商行按照省联社和监管部门要求,进一步强化法人治理结构,着力规范运作程序,促进法人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完善法人治理组织架构。一是健全专门委员会设置。在董事会增设了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强化对内控管理、安全保卫、案件防控等拟定年度计划、实施方案、检查督查等情况的分析与评价。在监事会增设监督委员会,重点强化监事会对董事会、高管层决议的重大事项实施监督,同时加强对董事、高管人员职务行为的检查督查。二是完善法人治理制度。对原有的董、监事会及高管层制度进行完善。同时,充实了贷款审查委员会、科技创新委员会、财务审查委员会、内控管理委员会工作议事规则等13项制度办法。三是配足人力资源。董事会设立办公室配备2人(其中专职董事会秘书1人)、监事会设立办公室配备2人负责董、监事会日常工作,各专业委员会明确本行职工董、监事作为具体联络人,负责专业委员会信息收集、会议材料的集中审核汇总上报工作。形成董、监事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经营层及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规范改进法人治理运作。一是明确董、监事会会议频率。按照本行《章程》规定和监管部门要求,规定董、监事会每年至少召开四次会议,并根据需要召开临时会议。原则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会议召开时间分别每年度2月底前、4月中下旬、8月上旬、10月下旬。二是明确董、监事会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董监事会工作报告、行长室工作报告、内审工作报告、案件防控工作报告、安全保卫工作报告、内部控制分析及评价报告、关联交易控制报告、合规风险工作报告(2月底还要提供年度经营目标、财务决算与预算报告、利润分配方案信息披露报告等)。同时,对每次董、监事会董、监事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下一次会议上由董事长对落实情况向董、监事报告。三是规范董、监事会运作程序。相关会议通知和会议材料在会议召开前10日送达各董监事和监管部门。各专业委员会提交董、监事会议案必须事先经各专业委员会审议通过。同时,确保各专业委员会会议时间和议程安排必须保证委员能够充分审议相关事项,防止倒逼专业委员会通过相关决议。

着力强化履职考核评价。一是建立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对省联社法人治理的相关文件、制度等,监管部门下发指引、管理办法、监管意见、检查意见、重要通知等监管文件以及本行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管理制度等,及时抄送各董、监事学习掌握了解。二是建立董、监事培训与调研机制。每年开展两次董、监事参加相关经济金融形势、法律法规和支持文件的学习培训活动,同时,围绕本行转型发展、强化内控管理、拓展中间业务等内容,每年度组织董、监事参加两次调研,并要求董、监事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书面调研报告。三是建立考核评价制度。今年第四次监事会通过了《盱眙农商行监事会对董事、监事、高管人员履职考核评价办法》,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时限、考核方法和程序。对被评为不称职的董、监事,监事会将向股东大会建议及时予以更换。

篇3

关键词: 公司法人 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

公司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最典型的组织形式,公司发展的好坏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中的核心问题,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通过配置公司的权力,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以保护公司股东的权益,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近现代公司为之困扰了半个世纪的一个问题。它是在围绕企业所有与企业经营分离的公开性大型股份公司运营机构的运用状况的讨论中提出来的,意指公司经营中的指挥和监督体系。

当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大股东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得到加强,如何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约束是对内部人控制进行治理的核心问题。职工参与制度日益得到认同与重视。以德国为代表的许多欧盟成员国竞相通过职工参与公司董事会(单层制经营机构的场合)或监事会(双层制经营机构的场合)、劳资双方商定的机关或劳资协议等。

一、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公司法》采用了类似于日德模式的二元制结构,即在股东大会下平行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负责公司的经营和监督。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权利机关,居于中心地位,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关,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做出经营决策。经理是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董事会的决议,接受董事会的监督。监事会是法定的监督机关,监事集体行使对董事、经理的监督权。由上可见,我国奉行的“股东本位”的“股东大会中心主义”,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目标是对董事会和经理实施监督与控制,保证他们按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要求而行为。客观地说,公司治理结构的总体框架设计是符合我国市场机制不健全,外部监督机制难以实现的客观制约因素的。但由于在立法过程中,过分强调国有股权的保护,有意淡化对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保护;过分考虑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实现,人为地淡化和监督机制的重要作用,使得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设计之初就存在缺陷。到目前为止,我国公司同典型的现代企业在运行机制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并未真正建立起分权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行政机关化”的影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以下两方面缺陷: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失衡。股东构成比例不合理,股东大会权能虚化

股份公司的股权结构决定着股东结构,而股东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着各类主体参与公司经营决策的程度。

(二)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缺失。股东无法对公司行为进行外部监督,当股东(尤其是大量的没有投票权的小股东)发现经营者不能保证其权益和公司利益而无法“用手投票”来监督和控制经营者时,就将其手中的股份及时转让,导致公司被收购而易主。

二、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

确立公司法人财产所有权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之一。公司作为一种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活动,为自己取得民事权利,设定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都必须通过公司法人机关的活动来实现,而法人机关的活动又必须以公司的财产为基础。把股权界定为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其目的是要承认公司有法人财产所有权,承认公司有法人财产或独立的企业财产,企业对其拥有的全部法人财产的生产经营完全负责并以此为限承担责任。承认公司法人财产所有权,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前提之二是在公司法人机关职权配置上对各种利益相关人实行权力制衡。公司法人机关的职权配置应体现公司中复杂利益群体间的制衡关系。公司是一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作为经济组织的公司企业,说到底又是由单个的自然人所构成的。这些人可区分为出资者和员工,员工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经营管理者一般员工。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参与公司的活。所以,公司内部必然存在着既统一又矛盾的复杂的利益群体关系。

三、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措施

目前,中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究其原因与我国公司制的体制有关。如果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把公司看成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体;同时结合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四个条件,予以综合配置。

首先,我国公司的股权结构应当是以银行和业务上有关联的企业法人持股为核心。

其次,组织模式主要可以以德国模式为基础进行构造,也即银行在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第三,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经营者调控模式中可创建经理市场,采取具体的措施,防止经营者频繁流动。

第四,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员工模式可向德、日两国学习,建立工人董事会制度。

最后,还必须建立一个发达而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我国公司的股权结构模式应当是:银行、业务上有关联的并相互持股的企业法人、国家持股公司、基金组织、其他企业法人和社会公众等参与持股,且以银行和业务上有关联的企业法人持股为核心。这样做,一是可以使企业金融权益相对集中,有利于公司的长期稳定增长与发展。二是有利于保证公司所有者对经营者实施有效的监控。三是有利于保障公司经营者拥有充分的生产经营管理自主权。其次,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组织模式主要可以以德国的为基础进行构造。具体地说在组织形式方面,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会三个领导机构分设。二是借鉴国外信托机制,完善股东委托投票制度,建立表决权信托制度。 三是吸收国外法人机构并相互持股经验,加大我国公司法人持股力度,并允许其上市流通。四是完善股东诉讼制度;五是在立法上规定股东正选举董事和监事时拥有累积股票权,加强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建立和完善中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式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综合治理。当然,着手研究中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和构建,其目的并不是要建立一个未来理想的模式,而是通过比较和背景分析,试图提出一个目前可行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日]未永敏和著.金泽玉译.现代日本公司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2] 石纪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学思考.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4.

[3]于东辉. 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几个问题[J]. 山东社会科学, 2007,(01).

[4]刘琼娥,袁勇. 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01).

[5]于喜繁.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应对性策略[J]. 经济师, 2007,(02).

[6]何锋.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的立法选择[J]. 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 2007,(01).

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法人治理;国有控股

中型企业,可以说从旧的工厂制向公司制转换而来的。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逐步走向全流通,大股东股比例将会有所下降,很多将会降低至30%左右甚至以下。如若,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得不到从近几年来的情况来看: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都是国有大加强,更加容易出现大股东和职业经理层侵害上市的利益。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目标变得不顾企业长远发展,只求短期暗中利益输送,这样也就必然导致中国难以产生世界性的百年知名企业。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顺应国际潮流,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更是重中之重。

一、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改进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法人内部治理机制

1.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问题。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所有者缺位问题,这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致命缺陷。很多企业改制上市后,仍未能弥补这种缺陷,这也成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一个障碍。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有明确提出:要“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同时提出要在“中央政府和省、市(地)两级地方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各级政府要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这些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论述令人耳目一新,

这有助于解决国有企业中较为突出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进而给予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带来巨大活力。

2.强化多元股权结构约束。目前,大多数以国有企业改制而上市的公司,国有股权仍占有绝对控股地位,普遍存在着一股独大的现象,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所谓企业自主经营,就成为一句空话,企业的法人地位就不能切实地体现出来。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做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做到政企分开,可以用法人相互持股的方式组建企业集团,以期在减少政府直接干预的同时,对人实施更好的约束。在股权结构建设方面应将重点放在以市场为基础,构建商业化的公有股权运作机制,降低股权集中度,改变目前的政企不分的状况,并且为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提供相应的法律制度框架。在以股权资本为主的前提下,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提高间接融资在上市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中的比例。

正确理解股权与法人产权的关系,严格按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规范股权结构,维护上市公司法人产权的独立完整;正确把握国有股权的所有者与授权代表的关系,维护上市公司经营权的独立完整;维护所有股东的合法权益;切实明确国有股权所有者及国有股权所有者对国有股权的处置权限与程序,在国有股权边际权力得到保障的同时,简化国有股实体权力的行使程序和审批程序,维护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和利益最大化。目前,上市公司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也是实现上市公司股权多元化的良好途径。这样既有利于我公司的科学决策,又不影响国有法人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使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

3.建立内在化、动态化、长期化的激励机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还必须尽快建立市场化的、动态的、长期的激励机制。在激励方式上除了要突破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限制,提高经理人员的收入标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有效方案,给予管理层股票或股票期权,以股权激励的方式使其自身利益与公司股东利益结合起来,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还股于民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中的激励与约束。

4.引进独立董事机制,切实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日常决策中的监督作用。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国有法人股所占比例已高达60%以上,使得占绝对控股权的大股东拥有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而这种专权往往为大股东谋求种种不正当利益提供了通道。目前我国有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其董事大多数由第一大股东派出,股权过度集中导致大股东实际上控制了董事会,在董事会的人员结构上表现为内部董事人数占绝对优势,其结果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后果。董事会职能失灵、内部人控制等现象直接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短期化行为以及上市公司与控股大股东之间的不正常关联交易,甚至出现上市公司成为控股大股东“抽血工具”的很多个例。在很多情况下,公司治理结构及董事会结构上的缺陷成了上市公司质量衰退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小股东的利益也根本就没有受到良好机制的保护。

在这种背景下,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引进独立董事机制,有利于公司的专业化运作。上市公司在引进独立董事时,可以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选择有专业知识、懂管理、懂法律的专业人才担当独立董事的重任。一般来说,独立董事大都是某一领域的知名人士或专业技术人士。在现阶段,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律师、社会研究机构的研究员、金融中介机构中的资深管理人员以及在大公司任职多年的高管人员等等,都可以作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人选。

第二,引进独立董事机制,有利于对公司的检查和评判。独立董事在评价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时能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独立董事相对于内部董事更能够坚持客观的评价标准,准确、公正地对公司的运作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进行评价,并易于组织实施一个清晰的形式化的评价程序,从而避免内部董事“自己为自己打分”,以最大限度地谋求股东利益。独立董事在监督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较之内部董事,这种监督会更加超然和有力。

二、进一步改进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法人外部治理机制

1.加快企业购并,促进控制权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在提高内部治理有效性的同时建立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目前,无论是政府主导型、家族主导型,还是法人主导型,都没有充分利用兼并、收购、重组、破产等市场机制来改善公司治理效率。这显然与我国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的不完善有关。在企业购并和国有股减持、转让过程中,切实保证国有股权的受让对象是完全的企业法人和非国有法人,以再造新的法人治理主体,为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奠定基础。还应逐步统一股票市场,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流通问题,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用国际惯例来约束上市公司,以使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朝着以内部治理为主、外部治理为辅的博采众长的混合模式的方向发展。应加快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向民营社会法人和外商协议转让工作,加快涉及国有股转让的购并重组和控制权的转移。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外部推动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已推出的QFII使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更为重视投资对象的公司治理因素,他们进入中国

资本市场将对健全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2.培育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从长期来看,离不开一个充分竞争有序的市场。政府应当努力为企业提供一个规范、有序、有利的市场环境,全面设定和执行市场游戏规则,建立法治秩序,完善市场运作机制,让市场竞争机制在更广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发挥作用。

首先要强化完善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和退出机制,经营情况严重恶化、法人治理结构完全瘫痪达到退市条件的公司,坚决予以暂停上市或中止上市。

其次要培育职业经理人才市场。一个市场化运作的经理市场是科学的选聘机制建立并发挥作用的前提,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经理市场的发展。同时,应当对经理人员实行公开聘选机制,改变行政任命方式,改变企业领导“能上不能下”的状况,将竞争机制引入经理聘选中,加强上岗竞争激励。

篇5

[关键词] 法人治理结构 内部审计

一、法人治理结构的概念和组成

公司作为法人,需要有相适应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机构,使之具有决策能力、管理能力,行使权利,承担责任。这种体制和机构被称为法人治理结构,也可以称之为公司内部管理体制。这种结构使公司法人能有效的活动起来,因而很重要,是公司制度的核心。按照《公司法》规定,法人治理结构有四个部分组成:

1.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由公司股东组成,所体现的是所有者对公司的最终所有权;

2.董事会,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维护出资人的权益;

3.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财务、董事和经营者的行为发挥监督作用;

4.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是经营者、执行者。

二、我国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

1.股东大会职权流于形式

《公司法》规定了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的权力机构,并列举了11项职权。但实际权力往往操纵在董事会和经营管理者手中。这主要源于两点:第一,随着公司股权结构的高度分散化,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的股份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仍由政府持有,国有股和法人股占了全部股权的绝大部分,股权结构失衡。第二,公司经营活动的日益专业化和复杂化,更加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决策和组织经营活动。为了不降低效率,利于公司对市场机遇做出敏捷反应,在公司组织机构的权力分配上,经营决策权逐渐转移至董事会。

2.经理阶层职权膨胀,缺乏健全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

公司经理是是由董事会聘任的,经理阶层在生产经营中往往享有比董事会更具体,更广泛的权利。因此高级经理人员的好坏决定了公司的成败。从经理人员的角度看,如果他们的薪酬只是基本工资和对已完成业绩的年度奖励,他们势必只追求短期的利益,若要使其为公司长远发展考虑,就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手段。而现在的经理薪酬制度,要么不能恰当地估计和确认经理人员的贡献引发优秀企业家流失现象,要么经营者自定高额薪酬,经理人员实行自我激励。在企业产权缺位的情况下,这样易造成把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等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3.监事会监督职能不能到位

随着公司规模和公开程度不断扩大,监事会职权的重要性也日益递增。虽然我国《公司法》规定了监事会拥有对董事和经理违法行为的制止权和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权利,但没有创设监事会履行职责的程序性保障机制,《公司法》也没有作进一步的规定。监督流于形式缺乏力度和威慑力,难以对董事会和经理层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

因此要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处理好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机构设置和职能界限。而加强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无疑会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强化资本约束,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三、内部审计的定义和强化措施

1.内部审计的概念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目标。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熟悉企业经营环境并了解企业经济活动及过程。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充分发挥强有力的监督功能,达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目的,保证企业整体利益的实现。

2.强化内部审计的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企业高层领导应从管理的角度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为内部审计配置适宜的人力、技术、资源,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作为内部审计部门,也应按照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所确定的政策认真履行其职责。及时将审计中发现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向直接领导汇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赢得企业管理当局的重视和信赖,以保障审计权利和职责的有效执行。

(2)保障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要使内部审计真正起到监督经营者资本营运、维护资产安全完整、达到协助管理当局有效地履行职责和责任,就必须明确产权主体,建立产权监督体制,将内部审计置于产权主体的领导之下,代表产权主体的利益进行工作,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改变以往内审无力的现象。当前世界各国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中以董事会领导型、监事会领导型的内部审计机构,相对来说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较为理想的机构模式。

(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使内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使企业内审人员成为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又具备经营管理、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企业内部审计专业队伍,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应冲破制约作用的范围,扩展到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盈利水平等作用的方面,通过评价企业组织内部的控制,揭示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企业高效地运作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军: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法律对策.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马韶青: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法律探讨.六盘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篇6

【关键词】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一、成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依据和实践经验

高校校办企业创办已有20多年的历史,成立初期多为校办加工厂和系办企业,随着企业发展和科技投入的增加,高校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创办企业,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成为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力量。

高校产业在创办初期,由于出资人、出资形式、出资额、管理体制不规范,组织形式多样等原因,造成学校对全校产业的基本情况、经营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不能全面了解,这种状况不仅可能使国有资产流失,更主要的是有可能使学校承担企业的经营和法律风险。高校创办的校办企业必须要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只有赢利,才能生存发展。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校办企业不可避免的存在经营责任的风险,而高校作为国家投资的教育事业单位,无力承担经营风险。针对高校这一特殊主体投资创办校办产业的问题,教育部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文件提出,改革高校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办企业的体制,重新确立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责任主体。依法理顺高校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明确高校企业出资人代表,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高校产业管理体制,规避学校直接经营企业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经国务院批准,清华大学于2003年9月率先进行了规范校办科技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成立了清华控股有限公司。2003―2006年度,公司连续四年被列入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其成功经验,已由教育部向全国推广。近年来,一些拥有科技产业数量较多、规模较大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对原有经营性资产进行整合,注册成立了高校资产经营公司。

二、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性质和组织形式

依照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高校要依法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或从现有校办企业中选择一个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的独资企业,将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划转到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由其代表学校持有对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权。高校是由国家投资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从实质上看,高校设立资产经营公司并不改变企业资产的国有性质,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仍属于国有企业。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股东为单一法律主体。从形式上看,资产经营公司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公司法》规定的国有独资公司或一人有限公司(法人独资有限公司)。但《公司法》第六十五条所称国有独资公司,成立国有独资公司需经政府部门特批,在相关的配套法规没有出台之前,注册国有独资公司操作上存在困难,不适用于所有的高校。而《公司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公司的股东只有一人,可以是一个自然人或一个法人出资设立的有限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法律适应社会现实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相关立法规定并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现状的产物,一人公司的经营决策集中,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利用,有利于社会资金投向经济领域,比较适合设立高校资产经营公司采取的形式。

三、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模式

现代公司制企业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从制度上保证股东的控制与利益,保证股东的投资回报,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协调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主要是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激励,对高层管理者的约束,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要构建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为代表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使学校教学、科研的事业管理职能与资产经营公司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运营职能相分离,实现学校事业法人意志与公司企业法人意志的独立。依据《公司法》,学校是资产经营公司的出资人,行使制定公司的章程、决定公司重大事项、享有资产受益等股东权利;公司设董事会,董事会按照《公司法》第四十七条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行使经营决策的职权;公司设立监事会,对公司的经营行为和高管人员的职务行为履行监督权;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四、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几个问题

(1)代表学校行使股东权利的机构运行效率不高。作为一人公司,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不设股东会,它的重要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由单一股东来决定。高校内部的重大决策事项一般由党政办公会议决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教学科研是校委会议事的重点,产业的问题决策往往被延后,虽然校委会是能够代表股东权利的机构,但由校委会来行使股东权利操作性不强,不适合企业经营专业性强、需要及时决策的特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重大问题需要一个能够及时处理问题的专门机构来决策,这个机构组成的结果应当是既能够代表学校股东利益,又能高效运转,帮助企业抓住宝贵市场机会的。

(2)董事会成员的专业性不强,对企业情况不熟悉。根据《公司法》,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不设董事会,但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资产性质是国有资产,应当参照《公司法》有关国有独资公司的规定设立董事会。实践中董事会往往由学校分管资产、财务、科研的领导组成,自身担负着繁重的行政工作,对企业状况不熟悉,在决策时容易限入主观判决,行政色彩过浓,专业性不强。

(3)监事会力量薄弱不能发挥作用。高校资产公司的监事会通常由学校财务、审计等部门领导组成,与董事会成员相似,本身有大量的行政工作,不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而且审计部门更注重的是对企业经营者任期届满后的校内审计监督,监事会日常监管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纠正问题,难以体现公司监事会的作用和意义。

(4)经营班子选择面过窄而制约了企业发展。高校资产公司及下属企业的经营班子通常由学校派员组成,学校选择经营者侧重从“领导决策权”、“控制权”角度考虑,选择面过窄,有的管理人员缺乏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而学校从干部管理角度出发,经常性调整经营班子,经营班子缺乏稳定性,这些因素都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教育部提出的对校办企业改制、规范管理是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校办企业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促进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高校科技产业化工作,同时加大对学校的回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是一个新生事物,从校办产业改制而来,本身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它是学校产业的管理部门,受母体规章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它又是学校对外投资的法人平台,受《公司法》、《公司章程》的约束,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介于高校与其投资或控股的生产经营性校办企业之间,是从事高校经营性资产经营与管理的特殊企业法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学校对外投资的窗口,它既有学校产业管理的行政特点,也有对外投资经营的经营特点,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与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管人、管事、管资产”等方面都有着较浓的行政色彩,投资主体结构的单一使得股东人格与企业人格易发生混同,公司治理结构发挥不了权利制衡的作用,反而阻碍了企业经营。

五、改善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对策

1、学校成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

高校设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学校行使股东的权利,履行出资人职责。这个机构由学校主管人事、干部、资产、财务的校级领导和产业领导组成,它作为学校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站在学校股东和企业的角度,及时、深入、全面地研究企业的重要决策事项,做出科学的决策,尽可能地避免决策风险。学校的校办产业管理机构与资产经营公司应当分离,避免搞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形式。

2、加强董事会成员的专业性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应当参照《公司法》第四十五条和第六十八条规定设立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由学校或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委派;董事会成员中应增加经营人员的比例,应当有职工代表;董事会成员应有经营决策的能力和责任心,按照公司章程规定行使公司经营决策的职权;董事会成员不宜太多,董事每届任期不超过3年;建立董事会和董事的科学评价制度;逐步考虑董事的职业化和市场化。

3、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加大职工参与和监督力度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监事会的任务是对公司的经营行为和高管人员的职务行为履行监督职权,监事会成员应当有履职能力,具备一定的国有资产管理知识和财会知识,监事会成员中应当有公司职工代表,还可以请校内法律专家担任监事职务。鉴于高校在国有资产监督上存在的薄弱状况和校办产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应当强化监事会的职权,要在资产经营公司《章程》中进一步明确监事会和监事的责权利,保证监事能履行监督的职权,全面落实《公司法》关于监事会职责的规定。

4、扩大企业经营者的选择面

要科学用人,选择全身心从事经营管理的经营者,应着重考察经营者的能力,必要时考虑选择职业经理人,不一定局限于学校编制人员。切实保证经营者的经营权力,避免经常性的更换,相对的稳定利于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持续发展。

高校与资产经营公司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实体,学校与公司之间应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处理好相互间的关系,必须根据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产权结构,遵循公司治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在确定公司以及学校企业的治理结构基本框架基础上,结合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具体情况,寻求有效的治理结构和制度。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只有强化、改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促进企业实现价值,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证学校的合法收益和回报。

【参考文献】

[1] 王利明:公司的有限责任制度的若干问题[A].民商法研究第2辑[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 薛保兴、王涛、李华: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3).

[3] 孙春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国有资产管理,2007(5).

篇7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谋划,研究确定试点范围

一是科学界定适用范围。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目的是通过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最终实现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最大化,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享受改革红利。事业单位形式多样,鉴于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特点,其更适于在投资主体多元、利益相关者较多、规模较大的单位运行,如卫生、教育、公共文化、科研院所等,而规模较小的事业单位则不适用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借势改革统筹推进。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医药卫生、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入推进,这些行业自身产生对管理制度改革的内在需求。青岛市紧紧抓住这一重要契机,将试点工作与相关改革紧密结合,充分调动职能部门积极性,借改革之势,顺改革之力,统筹推进。三是点面结合示范带动。选择具有行业典型代表性,对其他单位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单位作为试点,在卫生系统选择市中心医院作为试点,文化系统选择市图书馆、市博物馆、市群艺馆作为试点,工作方案于2014年印发,试点工作进入实际操作层面。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局,把投资主体多元的院地合作科研院所作为科技系统试点工作的重点,引导其理事会功能定位由侧重平衡制约各方出资人利益,向兼顾公益属性方向转移。

(二)创新机制,建立法人治理工作架构

一是用改革的思路引领工作创新。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充分吸收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联合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出台《关于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作为全市试点工作开展的纲领性文件。二是完善制度框架提供制度保障。将理事会作为法人治理结构的决策监督机构,理事长由主管部门选派担任,以便跳出试点单位层次,以更高的站位认识定位以及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更好地履行国有资产监管和行业指导职责,提高决策效率,降低协调成本。理事会必须有服务对象和公众代表参与,并与政府部门和举办单位、事业单位代表各占理事总数的三分之一,保障公众参与权和监督权。作为全市首个试点单位,市中心医院理事会理事长由市卫计委分管医改工作的副主任担任,理事会成员在充分吸收本单位代表、服务对象和社区代表的基础上,市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社会保险局参与其中,有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起到解剖麻雀借鉴全面改革的作用。三是建立组织架构明确责任主体。试点工作必须充分调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市编办作为全市试点工作的牵头部门,注重找准定位,不包办、不代办、不越权,重点负责政策制定及沟通协调工作。建立了由组织、人社、财政以及试点单位主管部门等组成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作为责任主体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不同行业试点工作主题鲜明,特色突出。

(三)大胆探索,赋予事业单位法人自

一是赋予机构编制管理自。事业单位缺乏自,主体地位难以落实是法人治理结构实施的最大障碍。试点过程中,青岛市充分放权,切实维护事业单位独立主体地位。试点单位可按照相关标准,自主设置内设机构及其领导职数,有关情况只需报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即可。满编、超编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启动引进高层次人才机动编制“蓄水池”制度予以保障。二是赋予人事管理自。推进试点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对于急需专业人才,经机构编制部门、人社部门及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试点单位可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公开招聘。在学校,取消行政级别,实行校长职级制,校长可自主选任副校长及中层干部。三是赋予收入分配自。试点单位可结合自身特点,自主制定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收入分配制度,以更好地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如市中心医院,建立了以兼顾公平与效率为原则的全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严控人均次费用、药品比例基础上,实现了门诊量、手术例数和出院人数的大幅增长。四是赋予财务管理自。试点单位经费按预算年初一次性下达,由事业单位按规定自主使用与核算。使用非财政性资金的自进一步扩大,可使用该类资金自主采购有关设备或服务。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学校可自主安排人员参加国内外教育考察、学习交流,自行组织基础设施修缮、设备购置、图书选购等。

(四)加强监管,确保试点单位规范运行

一是建立多元化监管制度体系。坚持放管结合的原则,在全方位赋予事业单位自的同时,建立了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审计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和信用评价制度等多元化的监管体系,加强对试点单位的制约和监管,确保试点工作始终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前行,防止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走样、变味。二是创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将试点工作与省编办全面推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要求紧密结合,将所有试点单位全部纳入考核,并创新放大公益属性指标、社会评价指标、行业标准指标的权重,切实突出试点单位的公益性,充分体现公众外部评价的重要性。三是实施事业单位异常名录管理。将信用监管作为加强试点单位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出台了《青岛市事业单位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将被载入异常名录,并计入事业单位诚信档案。登记管理机关将同步通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成员单位办理事业单位相关业务进行提醒和警示。四是开展法定代表人培训管理工作。各事业单位的主要行政负责人作为法定代表人,对单位的规范运行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2014年组织200余名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进行集中培训,将法人治理结构的相关内容作为培训重点,有效提高了单位对法人治理结构工作的认识和参与改革的热情。

二、遇到的问题

一是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困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要成为独立法人,必须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在现行体制下,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等仍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行政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习惯于对事业单位进行大量的直接的和微观的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存在政策壁垒,形成了事业单位赋权的政策约束和限制。如在人才招聘方面,按照现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事业单位招聘人才须按照“逢进必考”的原则,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实施,但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对实用性人才有很强的自主招聘需求。由此,迫切需要将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真正将事业单位的运营自交还给单位法人,主管部门回归行业规划和监管职能。

二是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弱化问题扭转困难。受过度市场化的影响,加之事业单位对谁负责、怎样负责的问题没有解决好,难以兼顾相关各方利益,部分事业单位产生了很强的趋利性,导致自身公益属性严重弱化,在医院、科研机构等单位体现尤为明显。亟需加强事业单位科学补偿机制研究,进一步落实好政府责任,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破除事业单位逐利机制,让人民群众对改革有更多的获得感。

篇8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法人治理

随着城市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掌握的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逐渐被征收转化为土地补偿费、国有土地使用权等,原集体经济组织形式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现有企业法人法律体系,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或公司制企业,以适应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但这些改组设立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或公司制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上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状

从实践层面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主要采取设立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方式,比较成熟的村庄或社区则采取设立公司制企业的方式(含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但无论哪种方式,在股权设置和法人治理结构安排上均大同小异。

如采取设立股份合作制企业方式,改革后企业在股权结构上一般会设置集体股和自然人股,在法人治理结构安排上通常会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如采取设立公司制企业方式,改革后的企业在股权结构上一般设置法人股和自然人股,在法人治理结构安排上也通常会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法人股一般是由工会委员会下设的职工持股会或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团组织持有,均为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公司设立股东人数的限制而成立,代表一部分人将量化分配的资产向新设立的企业出资,工商注册登记时一般体现为法人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法人治理结构奠定了基础,改变了部分村集体决策不够民主、少数村干部个人说了算或少数人说了算的局面,为股东真正参与经营、管理、决策、分配做了组织准备。同时内部各种经济关系进一步理顺,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干群矛盾减少,股东收入有所增加,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二、存在问题

(一)规章制度得不到执行

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农村利益分配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而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尽管明晰了产权,也解决了利益分配问题,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利益分配的矛盾,但还未真正实现现代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运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未严格按章程和规章制度执行。例如在涉及分配问题时,只要集体有了收入,就进行分配;如果不分配,或者不将收入资金全部用于个人股东分配,个别股东就串连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二)股权设置不合理,形不成有效制衡

1、集体股或法人股管理不规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集体股和法人股的设置是为解决补充社会保障等历史遗留问题而设置的。但这部分股权往往被改革后企业管理层采取在章程中设置特别表决、管理条款等方式实际控制,侵害改革后设立企业中小股东的利益。

2、股东之间持股平均化,经营决策效率低下

一些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时,村民上访问题严重或宗族势力复杂,不得不采取资产平均量化分配的做法。这就导致改革后企业股东持股数量较为平均,无实际控制人,企业决策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人均想从企业获得分红,但无法为经营管理殚精竭虑,存在吃光分光集体资产的风险。

(三)改革后企业缺乏监管,基层民主受到损害

改革后企业不仅内部管理上存在不规范的问题,而且在外部监管上也存在真空地带。很多地方政府在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后,往往就放松了对改革后企业监督,导致改革后的企业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运作。而改革后企业的股东往往就是原集体经济组织的村民,如他们不能按照股东会行使其经济民主管理的权利,往往就演变为基层民主建设问题。

三、原因分析

(一)官本位思想浓厚,对改革存在畏惧心理

改革后企业存在的治理结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原村"两委"干部怕失权。在集体经济组织原经营管理制度下,村干部在资产运作及收益分配上具有绝对话语权。如果将集体资产以股权的形式量化到村民,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村干部的权力将弱化。这导致他们在改革前表现为改革动力不足,改革后往往弱化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地位。

(二)股东风险意识不强,过于注重分红

改革后企业自然人股东全部是农民,小农意识极强,主要表现在强烈的分钱意识,阻碍集体经济发展。有些股东过分追求分红,改革后企业一旦有了收入,就有个别股东开始策划如何分钱,并鼓动少数老人、妇女到政府上访,要求分钱,甚至分光吃净,而对集体经济如何发展壮大却不闻不问。但如果改革后企业出现亏损局面,由于由农民转变而来的股东们没有风险意识,往往又会转而寻求政府解决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成为改革后企业的股东是一种投资,而投资必然会有风险。

(三)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

1、股份合作制企业模式没有国家基本法律支撑

现有股份合作制模式所依据的主要文件还是九十年代国家体改委和各地方所制定的相关股份合作制企业规范意见。但我国历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并没有将股份合作制这一组织形式纳入其中。这导致目前存在的大量改革后设立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运作管理缺乏法律依据,股东之间发生纠纷往往无法诉诸于法律。

2、工会委员会职工持股会或社团组织持股存在法律障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涉及人群少则几百人,多则数千人。但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应为50人以下,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应控制在200人以下,否则即为公开发行证券。这就导致许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已改为股份合作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改组为公司制企业时,往往采取设立工会委员会职工持股会或社团组织代为出资并持股的行为。但这种方式一方面有悖于工会委员会和社团组织设立目的,另一方面因无明确法律依据,容易产生股权纠纷。

四、政策建议

(一)制定监管措施,严格规范管理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后企业的规范指导,制定监管措施,督促其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贯彻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民主管理,特别是股权设置、土地处置及项目投资、股东分红等重大事项,要召开股东会、董事会,民主议事、民主管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二)依法引导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制为公司制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没有将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公司组织形式纳入其中,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在实践中往往面临司法上的困难,企业内部矛盾无法通过正常法律途径解决,因此导致改革后设立的企业往往还在按照改革前的经营管理模式运作。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符合条件的逐渐改革为公司制企业,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

(三)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职工持股会位运作方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改组为公司制企业时,大量存在设立工会委员会职工持股会或社团组织代为出资并持股的行为。但现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不仅无法明确这类组织的法律地位,也远远不能解决这类组织管理问题。在国家尚无立法的情况下,建议由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对其设立及内部管理问题进行引导。

(四)完善公司章程,引导公司发展

篇9

>> 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现状・问题・前瞻 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的探析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现状与比较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现状与分析 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初探 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法人治理结构 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实证研究 公共图书馆建立理事会实行法人治理结构的经验和启示 伦敦图书馆的法人治理结构 河北省公共图书馆馆藏类型结构现状分析 公共图书馆治理结构及其优化策略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的法人治理结构 诸城市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活力凸显 浅议深入推进毕节市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 省级公共图书馆残疾人阅读推广现状、问题及对策 公共图书馆读者使用自助服务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中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试论公共图书馆管理上法人治理的运用 党内和谐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前瞻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及结构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4]肖容梅.深圳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的探索和思考[J/OL].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05-02]..

[25]徐京跃,隋笑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展望.中国文化报[N],2014-3-12(001).

[26]温州市图书馆全省率先公开招募理事[EB/OL].[2014-04-13].http:///content/2014/04/13/22765

7.htm.

[27]王学思.构建法人治理结构:并非成立理事会就0K了[N].中国文化报,2014-4-25(008).

[28]杨德荣.事业单位理事会制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1):200-202.

[29]福建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课题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研究[J].发展研究,2006,(9):56-59.

[30]岳云龙、陈立庚.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问答(3)[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3,(1):42-43.

[31]吴.变革的名与实:“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实历摭拾[J].图书馆,2014,(2):4.

篇10

>>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及结构分析 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及治理机制改革研究 基于法人治理结构视角下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浅谈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的探讨 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分析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研究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异化与回归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浅析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国际借鉴 浅析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股权异质下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架构探析 对农村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现状与改进 如何改善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农村信用社应强化法人治理和内部控制管理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产权问题研究及其改革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

[2]甘肃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梁柱,2012.

[3]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农户借贷的视角.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张娟娟,2013.

[4]中国农村信用社合理股权结构模式初探――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邢芙伟.2010.03.

[5]破解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民有资本官营化困局[J].金融研究.穆争社.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