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物资范文

时间:2023-04-01 03:4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用物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用物资

篇1

一、今年农资打假工作的总体情况

《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通知下发后,农业部、公安部等五部局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业生产资料打假联合行动的通知》,就农资打假联合行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在全国范围开展农资打假联合行动。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农资打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对14省的统计,今年农资打假共出动检查人员33.1万余人次,检查各类农资市场1.3万多个,检查各类农资经营网点、门市部27.2万个,检查各类农资生产企业2.46万家,捣毁各类农资制假售假窝点1342个。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31326起,涉案货值5.01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案件190多件。查处不合格种子398.1万公斤,劣质肥料2.5万吨,假冒伪劣、禁用和过期不能使用的农药36.85万公斤,伪劣兽药1万多公斤,各种无证冒证和伪劣农机及其零配件16万台/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

工作中有以下比较成功的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工作得力

各地参与农资联合打假部门的领导都较重视农资打假工作,大多数地方成立了农资打假协调小组,设立了农资打假办公室,明确了专职人员,公布了举报电话,将农资打假列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各省农业厅把农资专项打假作为重点工作抓,以此来促进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发挥行政监督职能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形成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农资打假的局面。

为了确保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顺利开展,各省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部局关于农资打假工作的精神,及时将有关精神传达下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通过联合发文,召开会议等方式安排农资打假工作。

(二)综合执法,农资打假工作逐步规范

近年来,许多地方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探索农业行政执法新的运行机制。福建、江苏、贵州等省农业厅成立了农业执法总队。湖南省农业厅今年从厅内各有关执法单位抽调了16名执法人员组成农资打假队伍。全国有77个地(市),815个县(市)成立了农业执法支队、大队。在今年的农资打假专项斗争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山西省为了加强农业执法机构建设,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以晋办发〔2001〕9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市(地)、县机构改革,按照“先行试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步骤,力争三年内在全省全面实施集中综合执法,使农资市场的监管经常化、规范化。

四川省成都市编委专门发文组建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落实编制20名,市政府发文进一步明确了编制、人员管理(按公务员管理)和经费问题(纳入财政预算)。该市执法大队成立后,2000年就查处违法案件650起,比1999年增长60多倍,没收、转商假劣农资产品32.4吨,是1999年的6倍;2001年1-9月,查处违法案件1086起,比2000年同期增长30%;没收、转商假劣农资产品94.9吨,比2000年增长192%。

(三)广泛宣传,营造农资打假氛围

为使农资打假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各地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了对农资打假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少地方在电视台、电台、报纸上开设了农资打假专栏,加强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资方面法律规章的普及和宣传,报道农资打假活动信息,并对大案要案、典型案件进行跟踪报道,对制假售假窝点进行曝光。

浙江省农业厅召开了三次农资打假工作新闻会,各新闻单位多次派员参加省执法检查组,赴各地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河南省共出动宣传车3865车次,悬挂条幅760个,张贴标语53670条,在广播、电视、报刊上播放、刊登农资打假信息849次,举办大型咨询活动87次,印发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27.91万份。福建省执法总队在省电视台制作了7个农资打假专题节目。广东省农业厅召开了由省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供销社领导与执法人员和新闻记者参加的销毁假劣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现场会,公开销毁查获的假劣兽药、饲料及添加剂近100个品种,共25吨,货值100多万元。

(四)突出重点,抓好关键时段的整治行动

江苏省农林厅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专项整治行动,在春播期间,开展了以春播用种、夏季作物用肥、春季畜禽用药、饲料为重点的春季打假护农大行动;夏季与省质监局联合开展了肥料专项整治行动;7月至9月开展了农药市场专项整治;8月至10月部署了全省畜牧行业生产资料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秋季开展了以小麦、油菜为重点秋播种子专项整治行动。浙江省农业厅针对养猪户和饲料经销户使用违禁药物、私屠滥宰、违规经营病猪等现象,开展了“劣病毒”猪肉专项整治工作。河北采取整治重点市场,按农时季节,适时开展专项斗争的方式推进农资打假工作。种子整治的重点是玉米杂交种子和抗虫棉种子,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和保定市种子市场以及棉花集中产区;农药整治的重点是“三证”不全、假冒伪劣以及国家禁用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农资专业市场以及生产工艺落后、群众投诉较多的农药生产厂;肥料以复混肥料、叶面肥、微生物肥料为重点,以登记证号、产品标识和使用说明为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市场;农机及零配件集中检查生产和销售企业(网点)、农机维修市场和有影响的农机市场集散地。

(五)集中力量,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与工商、质监、公安、供销社、经贸委等部门紧密合作、协同办案、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江苏省公安系统全年出动2000多人次进行农资打假执法活动。四川、重庆两省(市)都十分重视大案要案的查处,四川省查处典型案件16起,重庆市查处典型案件6起,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的四川宜宾县水稻种子案、重庆国威农药案和四川省武胜县杂交玉米种子案等三起案件都迅速按有关法律程序进行了查处。

农资打假涉及的范围广。各省在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农业、技术监督、工商、公安、监察、畜牧、饲料、农机、供销等部门互相配合,立足本职,积极行动,共同开展打假整治工作,形成了合力,使农资打假效果显著。湖南省华容县制售假农药案的侦破就是技术质量监督部门依法查处,公安、监察、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各部门联合行动取得的成果。经侦查,犯罪嫌疑人到案发为止,已产销杀虫脒170多吨,销售货值71万多元。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收审,涉案的国家工作人员多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针对农资打假工作的特点,为提高办案速度,提高办案效果,各级农业部门无论在市场检查还是在典型案件查处过程中,都主动取得当地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河北今年查处的标值10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基本上都是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办案,相互支持,积极配合的结果。山西省农业部门在工商、公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整顿忻州市忻府区奶牛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依法行政,确保农资打假工作持续健康进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各省加快了一些配套法规的建设,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打假人员的素质。许多省根据《种子法》、《渔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先后出台了可操作的配套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了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一些省还建立了农资打假工作制度。如江苏省农林厅建立了打假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县农业局每周五报市局,市局每周一报省厅,对于重大突况和重大事件即查即报,并根据事态进展随时续报。为确保农资打假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省还加大农资打假工作督查力度。江苏省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一级督查一级的方式今年已组织了两次督查活动,除检查面上工作外,重点对领导批办案件、上级交办案件、大案要案进行督查。

为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河北省今年组织了1095人次的种子法知识培训和576人次的种子检验知识培训。山西省农业厅今年举办了5期执法人员培训班,有1200名市(地)、市县执法人员和分管农业执法的领导参加了培训。

一些省制定了农资投诉(举报)案件的登记、处理程序等制度。使农资打假案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

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印发了《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及内部管理规定》,包括了总队科室的责任制,人员岗位责任制、人员工作守则、“十不准”规定、学习制度、办公室管理制度、队务会议制度、受理投诉或举报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外勤执法人员岗位工作制度、罚没物品交接管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案件受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文件或文书管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等17项。

二、农资打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资市场、农资产品问题仍很严重

从督查情况看,农资管理和打假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由于农业生产资料,量大面广,假冒伪劣由来已久,并逐年呈蔓延趋势,许多领域的问题积重难返。虽然今年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行动,但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目前农资市场无证经营或超越经营范围的现象仍然很突出,不具备经营资格和经营条件而挂靠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非法经营者在农资销售旺季走村串户销售农药、化肥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经营行为不规范。销售过期、失效农药和劣质种子坑农害农的现象不断出现;农资和百货混合经营现象不在少数。兽药经营中的主要问题还有兽药、人药同时经营的现象。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资市场的经营秩序,如:

(1)无证生产和造假状况还比较突出。制假售假活动由公开、半公开向地下、半地下,组织性、隐蔽性、对抗性增强,手段趋向智能化,增加了打假工作的难度。

(2)假冒伪劣农资充斥市场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农业部今年春夏对市场上的农药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农药为16%,有1/5的单位经营了不合格农药,这些是在合法的经营单位里抽出的登记过的农药产品,非法生产和经营的假劣农药就更多了。据陕西省畜牧部门抽查,“九五”期间,兽药质量抽检合格率为77%;近期对市场质量抽检合格率为50%。青海省西宁市经销的蔬菜品种近百种,但通过审定的只有20多种,大部分种子没有生产许可证,没有标签。

(3)农资产品标签不规范。农业部今年抽查了2586个农药标签,不合格率为54.6%,有的地方农药标签不合格率高达80%。有的擅自修改已审定的标签内容,有的扩大使用范围,有的盗用、冒用他人登记号,有的用一个登记证用于多个产品,还有的采用光写商品名而不写含量和使用情况等欺骗手段坑害农民,严重干扰了农药市场的正常秩序,危害了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引起了农民与合法生产企业的强烈不满,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责成农业部立即进行整顿。

(4)误导消费的广告多。主要是兽药和农药表现最为突出,虚夸产品质量的不少。有的企业还用“农业部推广新产品”、“中国农学会推荐产品”等来误导消费者。

(二)少数农业部门对开展农资打假的认识还不到位,执法意识薄弱

一些地方认为农资打假是工商、技术监督部门的事,和农业部门关系不大,有的地区和县级农业部门甚至放弃法定职权,不闻不动,根本没有安排部署和组织检查。农业各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

(三)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

由于受利益的驱使,一些地方对农资制假售假不仅不打击,而且还加以庇护。如有的农药生产厂家在生物农药中添加大量化学农药,使用在禁止使用的作物(果菜)上,坑害消费者。当检查发现后,地方出面说情、辩解,难于处理。另外,农业部门内不少单位也经营农药、兽药、种子、肥料、农机及零配件等,有不少单位,既进行经营活动,又有管理职能,还有的审批、登记、检测、监督集一体,使本应互相制约的监督机制失效。

(四)农资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在农资打假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按现行的农业法律法规无法处理,如化肥、农机质量管理等尚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强制标准,农药、饲料、水产种苗等其他农资管理相应的配套办法或实施细则也要修订和完善。渔药、渔具市场的监管不明确,个别地方存在空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一些农资产品管理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当前农资生产和市场监管的要求。

(五)参与农资执法的机构多,执法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国务院抓农资执法、打假的机关如工商、技术监督、供销和农业部门等多个单位。农业部门内又分散在种子、土肥、植保、蚕种、畜牧兽医、饲料、农机、渔业等多个机构。但真正对农资市场和生产单位的执法起震慑作用的不多,力量分散,多部门协调困难,责任不明确。适应农资执法特点要求的,既具备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的法律素质,又具有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和较强的职业道德水准的执法人员缺乏。

督查中也发现一些地方部门之间配合得不是很好,案件主办单位与协办单位沟通不够。有的省反映,由于各部门各自行使管理职能,缺少沟通与协调,往往出现多部门对同一行政管理对象多次检查的情况,生产、经营单位意见很大。此外,农资打假工作多部门操作,部门之间通气不够,发文多,部分内容交叉重叠,形式主义的东西也不少,工作实效不高。有的反映泛泛的执法检查多,实际查处的案件少。农资质量抽检工作开展不够,结果公开不够。多数地方的农资执法,仅仅检查销售机构,从销售机构查出农资产品质量问题时,对销售者做出处罚后便草草收兵,不再顺藤摸瓜,追究更深背景和生产者的责任,使更大违法者逃避了法律制裁,制假售假的源头未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了农资违法案件中,小案多,大案少的假象。

(六)农业行政执法缺乏必要的经费和装备,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队伍不稳定

各地普遍反映,缺乏农资打假专项经费,缺少必要的交通、通讯、取证等工具,抽样检查、假劣产品的销毁、联合执法等系列费用难以解决。参加农资打假的人员大部分是临时从各系统抽调的,执法意识不强。

基层反映,上级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系统的农业行政执法指导,影响了农业执法的顺利进行。

三、农资打假工作的改进意见

(一)从“五不放过”入手,找准农资打假切入点

这次督查组共带回102个需要督办的案件,至目前已有85个查处完毕,剩下的17个,还将继续督办。有关领导批转的案件有10起,有9起通过督办已依法查清并进行了处理,还有1起正在查处中。各地投诉的转有关业务司局的案件10件,已有1件查清,其余9件正在追查中。

我们将对这些案件进行分类总结,追根溯源。

在大案要案查处过程中,各级农业执法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的同时,对于该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与司法机关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案件的处理结果,还要认真查清伪劣农资源头和流向。对于源头非本省、市、县辖区范围内伪劣农资,要及时向有关省或市、县通报情况,请其他省或市、县查清和处理,或请上级单位处理。

要做到查处的案件有始有终,办事程序规范,档案齐全。对领导批示的重大案件,要及时研究处理,做到件件有结果。

(二)建立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的新形势,建立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十分迫切和完全必要的,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农资打假方式只能是暂时的应急措施,今后要从机构设置、人员调配、管理机制和经费保证等方考虑这个问题。

在当前农资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农资猖獗的严峻形势下,组织有关部门,建立联合打假是不可少的。因此,九个部委要继续加强部门间协作,建立联合打假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认识农资打假的重要意义,在农资打假方面形成合力。在联合执法检查过程中,各单位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在执法过程中各负其责,如技术监督部门主要负责好从源头打假和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工商部门检查营业执照和市场秩序等,农业部门检查经营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以及产品的包装标识等。

(三)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结合我国加入WTO后,当前正在清理修改有关行政法律法规文件之机,加速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有的省反映。

一是尽快制定肥料法;

二是出台农机管理、水产种苗等方面法律法规;

三是修改《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

四是制定农药、兽药、种子、肥料等包装标签准则,统一标签规范等。

(四)农资打假的当务之急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加大农资打假案件的查处力度,关键的是要有健全的执法队伍,大量农资案件的查处需要专职农业执法队伍负责。这是在新形势下,赋予给农业部门的一项新的重要的职能。目前农业执法队伍很薄弱,近两年各级农业部门在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把原来比较分散的农业行政执法职能集中起来,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建立专职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就是一个成功的经验。从各地实践的情况看,农业综合执法是值得推广的。各级农业部门应结合机构改革和调整,理顺各相关机构的管理权限,明确责任。避免部门间或部门内执法不一致,造成多头执法,损害国家形象。各相关执法部门均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执法程序,严格依法行政

一是依法开展农资市场准入工作。对实行许可证管理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要依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对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不予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工商机关结合企业登记注册、年检换照等工作,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清查。对违法生产、经营者,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对实行许可管理的农资产品,农业部门要认真进行检验、实验、鉴定,对不符合条件和质量标准的,不予办理产品许可、登记手续,不允许进入生产流通领域,从源头上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资产品进入市场。质监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关于从源头打假和从源头抓质量的要求,切实负起责任,加快研究制定必要和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不合格农资产品不出厂。

二是建立农资打假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要对农资打假工作不力,消极应付甚至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

三是建立农资打假执法情况报告制度。各级农资执法机关要建立农资打假情况月报或季报制度,逐级上报农资打假工作情况、遇到的主要问题、大案要案情况等,以便及时指导和协调。

四是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执法一定要严,不能以罚代刑,以情代法,不追源头,不追究相关责任,包庇纵容,甚至知法犯法,否则就无法开创农资打假的新局面。

篇2

一、农业信息不畅通的危害

(一)农业信息不畅通,影响农业稳定性

农业信息不畅通,市场需求无法掌握,让农民不知道该生产什么,只能跟风,这造成部分农产品产量过剩,而另一部分产品则供不应求,严重影响到农民收入稳定性,也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信息不畅通,不利于提高农民素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科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然而,中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既不懂得种植技术,也不会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又没有机会接受再教育,严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三)农业信息不畅通,导致市场价格不均衡,让投机分子有机可乘

农业信息不畅通,导致农业资源配置不均衡,部分地区市民要承受高昂生活费,而部分地区农产品无法销售烂在地里,既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影响了市民的生活,更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农业信息不畅通,让投机分子有机可乘,囤积粮食,哄抬物价,干扰市场稳定,在他们的鼓动下,农民盲从生产,市民被动支出,严重影响农业市场的稳定性。

(四)农业信息不畅通,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

农业信息不畅通,国家在宏观调控时只能依赖于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而这些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有一定的滞后性,会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及时性。

二、农业电子商务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

(一)农业电子商务平台远程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

中国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素质急待提高。农民队伍庞大,普通教育方式不可能实现。互联网远程教育投入成本低,见效快,资源共享,让农民得到再学习机会,领略农业专家的风范,与农业专家近距离交流,向他们请教疑难问题。

(二)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信息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推广

农民因不了解市场需求不知该种什么。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让农民共享全国,甚至全球的市场需求,为其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农民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

(三)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有利于市场价格均衡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实现农业信息共享,均衡市场价格。有些城市市民在高价购买农产品,而另一些地区农民农产品却烂在地里,这种现象时有发生。信息不畅是这种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有助于决策层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信息准确、及时,有利于政府及时做出决策,为农民排忧解难,避免因信息滞后造成重大损失。

三、加快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一)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

目前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8.5%。制约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因此,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让更多的农民有机会利用互联网信息。可以多渠道多管齐下发展农村互联网。既可以铺设有线网络,也可以发展无线网络。

(二)应该推行电脑、手机下乡活动

电脑和手机是上网必要工具。农民收入不高没有经济能力购买这些电子产品。因此,政府应该采用各种补贴手段促进农民购买,要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树立一些利用互联网成功致富的典型案例,引导农民加大相关投入。

(三)政府部门应该牵头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商务平台

现在网上农业信息有很多,真伪难辨。政府要迅速牵头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对各种农业信息进行归类整理,让农民掌握准确可靠的市场需求和农业科技信息。将专家讲座、论著及技术指导通过互联网引入田间、地头。

篇3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农村生物资源 开发利用 措施

中图分类号:S210. 7 文献标识码:A

生物课程主要研究的是研究生物的科学,直观性很强,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的不足,教师仅靠一张嘴、一支笔和一面黑板是很难使学生有效理解生物现象,掌握生物知识,把握生物规律的。而新课改提出,在教学中要积极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不断拓展课堂内容,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应该不断拓展教学内容,不断开发利用农村生物资源进行教学创新,使学生在直观感悟的基础上,掌握有效材料,研究生物现象,总结生物规律,这样,生物课堂可以实现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调动,这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对课堂教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1利用农村生物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学生才能萌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才能有效学习生物知识,获得不断发展。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都是靠一张嘴、一直黑板、一支笔对学生进行课本内容讲解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但如果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堂引向广阔的农村生活,引导学生深入农村开展调查活动,学习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得到有效提升。比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等章节内容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农村生活,亲自观察农田、菜园、树林中的各种生物,从一颗种子的萌发,到作物的生长、开发、传粉等等过程,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知识,更会得到意外的发现。学生对于学习生物课程更会有新的认识,对这种科学会充满学习探究的热情。

2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实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探究新知,探究新领域的欲望是很强烈的,教师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鼓励学生的这种探究欲望,并积极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条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探究欲望的激励下,不断发展自己的探究能力。传统课堂,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是相对困难的,而如果教师可以利用农村生物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素材的搜集整理活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在这种形式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易如反掌。比如,在教学《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一节内容时,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这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生物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学生会很容易找到它们。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采集藻类、苔藓等标本。这个任务学生会容易可以完成。比如,在藻类标本采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标本展示,并指导学生分组观察、总结这些藻类生物的特点,这样,学生掌握了很多的素材,就能对相关素材进行特点总结,学生的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 另外,在学习蕨类植物时,由于该类植物很多有药用价值,而我们当地农村又有食用中草药的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农村进行调查,了解相关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调查本地蕨类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及药用价值等情况,使学生能够针对某一类的藻类植物标本做相关的说明,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等内容。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是愉快的,他们在快乐地探索中不仅可以掌握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发展,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生物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3利用农村生物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生物知识,更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深入农村、农民的生活中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设一个生物园地,为生物学习提供资源支持,同时也为学生进行生物探究实验提供基地。在生物园建设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种植各种生物。比如,种植天竺葵或者瓜叶菊为光合实验提供材料,养一些小鱼为学生观察“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提供素材等等。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农民伯伯请教,向农民学习一些种植养殖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体验到农民的伟大,更能学习很多相关知识,这些对学生学习生物,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生活,要依托农村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这样不仅可以成功实现教学改革和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认识水平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电子政务 农业发展

一、电子政务概述

1、电子政务的概念及内涵。在探讨如何通过电子政务平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前,对于什么是电子政务必须澄清。关于电子政务,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多种多样的提法,如电子政府、计算机化政府、政府信息化、数字政府、网络政府等,但比较普遍的理解为“电子政府”或“电子化政府”,它的原意是指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新的政府形态。其核心内容是借助互联网构建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政府服务体系― ―虚拟政府,其月的是使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成精简、高效、廉洁和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电子化政府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及通信技l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传统的要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而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南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问及地点,提供人们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主要从应用、服务及网络通道等三个层面进行电子化政府基本架构的规划: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具体地说, 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所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属于第一类电子政务的范畴;国家最近建设完成的“三金” 工程和电子口岸执法系统就是第二类电子政务的典型例子;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的互联网站政务信息,以及进行网上招标、网卜招聘、接受网上投诉等,则属于第三类电子政务的范畴。

2、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根据CNNIC统计报告,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以govern结尾的域名总数6686个,是1997年l0月第一次调查结果323个的2l倍。政府网站数量的上升充分反映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尤其是“政府上网工程” 的丰硕成果。在政府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北京、上海、广东等很多省市都在努力推进政府信息网上公开,重大决策网上调研等工作。

二、农业生产现状浅析

我国的国情就是农业人口多,农村范围广,在政府工作中,一直是比较难管理的一部分,基层情况上报和政府文件下达都存在层层传递的问题,这样在时间上延误不说,还存在数据失真以及上传而下不达的情况。农业是我国的根本,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本身的特点,使得农业生产中无论是在技术还足在理念上都比较落后,农业管理的方式落后,信息不畅通,造成

严重的供求不挂钩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也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管理方式落后。目前我国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管理服务的农业管理机构的设置还是沿袭过去的计划经济管理方式, 并形成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的缺陷, 使农业资源不能有效配置。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 形成了地方保护主义、内贸外贸脱节、产供销脱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 这种管理方式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十分不利的竞争地位。

2、信息滞后现象明显。在传递农业生产服务信息方面, 大多数还是采用过去的传递渠道, 现代先进的传递工具应用的不多; 传递的信息经常在时间上滞后, 而且所传递的信息以事

后信息居多, 事前预测分析性的信息偏少; 农业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不强。这些因素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农村信息化水平低。目前我国农村还有很大一部分农民生活处在维持温饱状态, 不具备购买计算机等人网设备的能力。据C N N I C 的统计数据显示, 在我国上网人群当中, 农民只占0.4%,不能上网的非网民占非网民总数的31.4% 。即使在比较富裕的地区, 对于昂贵的网络、计算机设备的购买能力还是比较有限。

三、发挥电子政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具体举措

1、建立和完善农业专家系统。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我国的农业从业人员一般文化水平不高, 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 难以应对一些特殊的问题,比如种子品种选育、虫害防治、牲畜养殖等, 这就需要建立起基于电子政务平台的农业专家系统, 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在系统中开设针对农业生产的不同栏目,如种植业、养殖业等,对养殖业又可以分为猪、鸡、兔子等子栏目,每个栏目中添加相关的农民可能遇到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也可开设专家咨询栏目,请专家为广大农民答疑,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

2、建立和完善农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信息的闭塞扭曲了市场主体的行为,而让农业信息畅通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设立和完善农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专门针对农业相关的农产品购销信息,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直接浏览相关的购销信息,并达成购买意向, 甚至签订购买合同;买卖双方还可以购销信息,并注明地区、价格、数量、品质以及种类等详细信息;还可以设置在线拍卖系统,对农产品进行在线拍卖。

3、注重国内信息与国际信息系统

建设的关系, 防止信息的“ 片面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推进, 农业农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日益增强,农业的竞争要面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四、结束语

虽然目前我国有部分地区在发挥电子政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鉴于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 农业信息大多分散于不同的相关管理部门, 不仅给农民和涉农企业获取和利用信息带来不便,也难以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要求,所以我们在电子政务在农业中的应用一定要注意信息的互联互通以及信息的共享问题,建立相关的标准,确保一致性。

参考文献:

[1]何海波.“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浅析”[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 年第 12期

篇5

刻苦钻研出成果 掀起农村用水新革命

传统的农村用水大多是原始的手提肩挑,条件稍好的在住所附近打口压水井,再好点的就装个潜水泵,建个水塔,搞成自来水。但无论用哪种方法取水都存在一定弊端:手提肩挑及手压水费时费力;而家庭装的自来水,则是冬天太冷、夏天太热,且存放时间稍长一点就会滋生细菌、影响水质,而水池又必须经常清洗,且清洗起来也劳心费力。何况从经济角度说,潜水泵一般都装在户外,很容易被盗,而且易生锈、漏油、不防潮,使用寿命短,抽水时耗电量也大。看到农村用水存在的诸多弊端,邵阳胡新华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成功研制了无塔自动供水系统,并于2006年8月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0520050987.4),掀起了农村用水的新革命。

[二]

无塔供水优点多 安装使用均方便

该套无塔自动供水系统有几大优点:

1、该系统整个装制均安装在室内,既防盗又防潮,经久耐用,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

2、不要水塔、安装简单,使用方便。一般农户家里只要有一口水井或离家有200米左右有水源、5-6层楼也可安装。而对安装人员的 来说,即使只有小学文化,只要经过专业培训就会安装。

3、完全杜绝水塔与水箱因贮水而造成二次污染, 保证水质新鲜,且用起来冬暖夏凉,实现了健康用水的新概念。

4、适用范围广,发展潜力大。除了广大农户家庭用水,还适用于各种大型种植基地、大型养殖场、和各种水泥预制厂。

5、安装价格低、使用成本少,一般一年用电在20 到 50 元左右。特别适用于广大农村家庭用户,不会给用户造成经济压力。

[三]

看准市场谋商机,当机立断建公司

现任兴达公司董事长贺峥嵘是胡新华多年好友,看到该系统在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在长沙成立了无塔自来水技术推广中心,没想到一年多下来,取得了可喜成效,增培训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并在附近各县市安装了几千户。

为了让该系统更广泛地适用于社会,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受益,早日改变原有的用水模式,于是加大投资力度。因地理环境优势及为了方便培训商,为了将该项目做强做大,因此组建了现在的邵阳市兴达农村实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由胡新华担任技术总监。

经过一年多对产品的反复验证及对农村市场的反复考察,他发现了农村巨大的市场及利润空间(每安装一套的纯利在350元以上)以一个75万左右人口的中等县为例,农村人口占80%以上(还有一部分城镇人口没有用上自来水),按每个家庭4人计算,即有15万户的潜在用户,如有1/5的农户安装(原有的手压井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占50%左右,该产品将取代原有的手压井,1/5的用户安装是最保守估计),即一个县最少有3万个以上的用户,那么将有3万*350元/套=1000多万元以上的利润等着你去赚取。将能使多少加盟商发家致富。

[四]

篇6

【关键词】农村地区;物理课程资源;认识误区;开发和利用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凡是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可以纳入课程资源。充足、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现在农村课程资源的建设相对滞后,物理教学中说实验、讲实验现象十分普遍。

一、农村地区课程资源开发的认识误区

1.认为课程资源开发是专家的“专利”

的确,专家能够开发并提供优质资源,但他们解决的是通用的课程资源,却无法解决不同地区的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问题,而后者更需要每一位在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和努力。

2.认为农村地区课程资源贫乏

把课程资源理解为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网络等硬件设施。认为城区学校有条件,农村地区学校没有条件,所以消极地等待上级的“恩赐”,而不想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3.强调学科本位

课程资源具有多质性的特点,同一资源可以开发出不同的价值和用途。教师没有加强研究与合作,达到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的实际效果。

二、怎样有效地在农村地区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1.要更新观念

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又是课程资源利用的整合者。”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既把自己当作是一个现有资源的利用者,又把自己当作是新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者。

“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施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所以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它弥散在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所以那种认为农村地区课程资源贫乏的观点,浅化了课程资源的内涵、窄化了课程资源的外延,不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许多课程资源的浪费。

2.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1)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对课本进行创造性地加工,有机的组合。如在电学总复习时,我把电学知识归纳为一种农村常见的房屋,称之为《电学凉亭》。把电路作为基石;电流、电压和电阻知识作为三大柱子;欧姆定律作为大梁,把三柱头连成一体;把电功和电功率作为遮风挡雨的两槽瓦。一座小屋,不仅归纳了初中物理电学所有知识点,而且体现了其内在联系和具体应用,再让学生亲自用纸片粘贴一座《电学凉亭》,加深理解!教科书上的实验有的在本地找不到,就改为身边有的,能够做到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想办法把放大;无色的,把它变为有色的;不动的变为会动的。在讲动滑轮的实质那节课,我拿了一个脸盆去,轻轻一转,动滑轮的支点在哪里,学生一看就懂了。

物理与其它科目的联系十分密切,如力臂的计算,原子的结构,能量与生物链这些知识与数学、化学、生物都有关系,平时看一下其它科目的教材,包括小学的科学书,会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底子,经常与其他的老师交流,有时会有一意想不到的收获。

(2)实验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验室配置了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充分利用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建立走廊实验室。”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同时利用身边的廉价材料和器具,设计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和探究、实践活动。

3.积极利用农村地区特有的课程资源

(1)开发和利用多姿多彩的自然资源。自然现象中的四季变化、山川树木、风霜雨雪、飞禽走兽这些朴实鲜活的自然资源就师生身边。农村学生耳闻目睹,对霜雪、回声、雨后彩虹等现象的直观理解就要比城里学生清楚得多。关键是看教师是否有课程资源意识,怎样识别、开发和利用。

(2)开发和利用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源。农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生都“好玩”,如果将“丧志”转变为“益智”,农村日常生活有着无限的资源可成为课程资源。如在列举“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例子时,学生的思路十分广阔:在泥泞小路上,卖菜的人常常在自己的鞋子上缠上稻草绳用来防滑,增大摩擦力;搬运笨重的石碑时,在下面垫上几根圆木可以减小摩擦力;在打谷机齿轮上打上些油可减小摩擦力。这些都是源于对生活的仔细观察与体验,是城市学生难得体会得到的。在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前,我要每个学生自制一个“扯扯葫芦”,就是用一块扑克牌大小的木片,在距中心0.5厘米处对称的钻两个小孔,再用两根绳子穿过小孔, 绳子两头打节,用手拉着,用力一转,然后一紧一松的拉,木片就会快速往复旋转,产生“呼呼呼呼”的声音。用它来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效果很好。此外,诸如犁田、插田、打稻谷、收豆子、锄头镰刀的使用等,可以让学生学习力、机械等知识,这些资源就成了物理课程资源。

运用学生身边的材料,使之成为课程资源,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3)重视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学生搜集资料、动手制作,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农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兴趣等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他们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生成、构建、完善课程资源。如做“气体做功内能减小”的实验,学生用空矿泉水瓶盖严,扭压瓶身使内部气压增大,然后拧开瓶盖,瓶盖被冲出的瞬间,近距离的看到了液化现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瓶里滴入两滴酒精,现象更加明显。

“万水千山总是情,看你眼光行不行”,用开放的心态对待现状,用开放的目光审视周围,用开放的思维思考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切可能的方法和途径。随遇而安,安而不怠,静下心来,分析现状,利用已有资源,开发特有资源,为农村学生学好物理,实施物理课程改革,开创自由而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黄国雄.重新发现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周平儒.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篇7

关键词: 农村高中物理教学 自制教具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加快了农村课程改革的步伐。但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教学仪器和教具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的需要。同时,农村生活环境又有大量可供开发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甚至是废弃的材料进行实验和自制教具,使之服务于教育教学。这样不仅解决了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能使自己迅速地成长为业务能手,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我就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完全依赖成套仪器进行教学是不可取的。

新课程设置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要求学校要有大量适合新课程的教学仪器设备。但是,一方面,在现今农村中小学特别是普通高中教学仪器不可能一应俱全,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仪器和教具并不多。实验室达标只能说给普及实验教学奠定了基础,并不等于实验教学已经普及,要上好每节实验课仅靠“一个模式”的配备和“一刀切”的仪器教具是不可能的,必须开展自制教具教学。自制教具是教学过程之一,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是普及实验教学的需要。

另一方面,我认为实验室的器材再多也不能完全取代自制教具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在学生看来,从实验室里拿出来的东西总有一种神秘的色彩,是尽善尽美的。物理实验就是完成任务,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如果我们总是使用实验室的成套仪器进行教学,学生就可能产生距离感,觉得物理是距离自己很遥远的东西,特别是基础本身不是很好的学生,很可能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说:“一次演示实验所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能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节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虽然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投入的增长,使得各校的教学仪器日臻完善,但适时使用生活中易得材料进行实验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教材中一些较重要的实验,我们在实验室中都可以做,反而是一些小实验需要我们进一步补充,也有的时候教师需要在教材之外再给学生一些新鲜的感受。因而我认为,用于教学的自制教具应以简单,易操作为主。如果教师能用学生最熟悉的小物件做实验,得到学生意想不到的实验结果,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让学生认识到其实物理就是自己身边的一些简单的现象,是自己可以认识和探究的,这对激发学生自己动手的欲望有很大的帮助。

在日常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过很多小实验,制作过不少简单教具。下面简单举几个例子:

1.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认识,我用细铁丝做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用较长的铁丝,再粘上一个量角器,代表分力的邻边和表示合力的对角线漆上刻度。这样学生增强了感性认识,合力与分力大小关系,合力随夹角变化关系理解起来便容易多了。

2.在讲斜面上物体重力分解问题时,我事先准备了四块砖,用白纸包裹严实,扛着进入课堂,学生都很吃惊,我用力举起做着炸碉堡的动作,高喊——炸药包,学生顿时来了兴致。我挑了个瘦弱的男生,让他上身前倾后背呈斜面状,把“炸药包”放到他后背上,让他说出感受。然后适当引导,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力的效果,顺利地完成了重力的分解,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3.在讲安培力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左手定则。我用三块纸板分别表示磁感应强度、通电直导线和安培力方向,纸板上掏出凹槽,可以随意组合。按左手定则组装好后外观很像导弹,一进教室学生便高呼“导弹来了”,我先演示,然后我出题让学生组装“导弹”;学生组装,学生出题,教学效果也很好。

4.超重失重教学中,小口杯中倒满水,口朝下自由下落,水不流出更是让学生在羡慕老师高超技艺之后认识到知识的价值。

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物品或废旧材料充当实验器材或稍作简单加工制成教具、仪器,并应用于教学之中,这本身就是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由于熟悉所用的自制教具,自制教具所体现的“一物多用、废物利用、借用它物”等思想,正是启迪智慧、开拓思路、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钥匙。教师有意识地、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开拓引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训练和开发。

陶行知先生曾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二者并驾齐驱,相辅相成,恰恰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制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师树立科技意识、节俭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师自制教具,是从不会到会;教具的设计,从不成熟到成熟;制作的教具,从粗糙到完美。教师经过反复修改,制作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同时从模仿制作到独立设计制作,再到发明创新,教师的创新能力也得到提高。绝大多数自制教具不是简单的仪器仿制,而是要经过一定的构思和设计,这就是创造性的劳动,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同时也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感染和影响着学生。

四、自制教具不是越复杂越好。

篇8

[关键词]图书馆 农村科技服务期刊

[中图分类号]G25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130-01

图书馆这一社会公益性单位,特别是市县级图书馆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是让人困扰和纠结的事情。无论是图书馆业内人士还是其他行业热衷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人们,只要提及图书馆事业发展,就免不了提到图书馆事业经费严重短缺的这一问题。想起来也真有些叫人伤感,跨世纪的呼吁不仅未能解决问题,反而愈呼愈重。但是,是把工作只停留在图书馆事业经费严重短缺和无援的呼吁探讨中,还是把工作立足于本馆自身条件,力争克服困难找到工作的切入点呢?我们认为,应该要力争因地制宜地开展图书馆的工作,找出并制定适合本馆自身条件的农村科技服务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在现有的困难条件下,积极地开展市级公共图书馆农村科技服务工作,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端正思想,积极工作,走出思想误区,力争找到适合本馆条件的农村科技服务工作的发展之路。例如,通化市周边多农村,其主导产业是农业,农村科技服务工作尤为重要,而通化市图书馆每年购书经费严重短缺的程度不比其他市县公共图书馆逊色。但我馆为了在科技图书资料购入上不浪费一分钱,每年年初都派科技服务人员做好农民所需图书资料的调查和统计工作,力争做到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充分利用科技期刊。从而找到了农民既喜欢而图书馆又能解决购书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进而又不失图书馆在农村科技服务工作重要作用的切入点。

一是一种或某一主题的科技图书系统地阐述和说明了其科技的内容和方法,但由于近年来县市级公共图书馆所购入的科技图书批次间隔时间太长,等到了农民手中,其科技的时效性等方面远远滞后。本来一种或一册科技图书都是作者针对社会发展的需要或针对某一领域及项目科研的经验总结,以图书形式传播服务于社会,其出版传播受地域时空等方面限制,加上县市级公共图书馆经费短缺等困难,所以农民对其滞后性认识是应当理解的。再有就是一种或某一个主题和科技图书不可能永跟或紧跟时展步伐。借此来形容县市级公共图书馆与农村科技服务工作虽然有些牵强,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乏其例,如今年送到农民手中的科技图书却是一年或二年前农民之所需。这一滞后程度足以说明当前县市级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危机的严重程度。

二是近年来农村种养和加工三大支柱性产业的生产多数是以公司加农民的生产方式发展,也就是说农民是三大产业的生产者,而公司是后盾。其生产和产品多方面要求完全由公司生产。为了确保产业的质量,一般公司生产前给予生产者一定时间的培训,并发给一些针对性、专业性和实效性极强的科技图书。笔者调查中发现其图书资料无论是科学性还是专业性都远比图书馆的该种类的图书资料要好,更适合生产要求。

篇9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农村;农产品;渭南市

一、引言

移动电子商务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络技术使用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和掌上电脑等其他移动智能终端进行的交易、支付和认证等电子商务活动。与传统电子商务相比,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网购交易具有时间自由、位置不限、操作简便、拥有更为广泛的用户基础等优点,因此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移动电子商务市场是利用移动无线网络的优点,通过移动设备或移动手段把交易的买卖双方集成在一起的虚拟交易环境,具有随时随地、用户规模大、有较好的身份认证基础、更加开放性等特征,是对传统电子商务的有益的补充。

在现代信息时代,农村信息资源匮乏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瓶颈,也将成为拉大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对于信息相对匮乏的农村而言,移动电子商务无疑是农村地区方便快捷交易的渠道。将移动电子商务优势有效地应用到农村的生产、生活中,提高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移动电子商务带动经济发展,闯出一条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新道路。

从现实情况看,渭南市农村信息需求旺盛,部分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旅游文化型、商业贸易型、特色经济型的农村对移动电子商务的需求显著。同时,近年国家政策对农村市场也高度重视,农村不断发展的经济也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渭南市农村移动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很大,是未来的战略性市场。

二、渭南市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瓶颈

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但传统商务观念转变、电子支付和网络结算技术欠缺、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机制不完善、电子商务人才欠缺、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及农产品自身特点的限制,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电子商务观念与意识落后

农村经济落后,知识匮乏,难以培育“手机网购”意识。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60%左右,相对发达国家人口素质低,农村人口相比城市人口教育程度低,城市教育的发展远远超越了农民教育的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文化素质更低。目前,绝大多数农民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及高端移动设备,不会利用移动网络,对移动网络认识不到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深,传统消费观念难以转变,同时农村的生活习惯、作业方式、价值观念未能跟上时代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对计算机、高科技通讯、网络的应用十分有限。

(二)电子支付与结算技术掌握难度高

当城市市民在享受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带来的便利的时候,农民却对此知之甚少,甚至觉得网上销售是天方夜谭,在广大农村,农民还是应用传统的结算方式,实时性非常差,花时间,花精力。实现农民网络结算方式还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引导、教育和体验,让他们真正了解到网络结算的便利、结算速度快等优点。加强农村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不断强化、更新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使手机与网络互相配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中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在不断地提高,但相对于城市化发展,从事农产品生产者的教育程度还是较低,对于新事物、新信息、新技术反应迟钝,更不具备对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的操作能力。农村有知识和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一般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留在农村进行农产品生产的人很少。而当代大学生,不论是本科还是高职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更不愿意去农村,使得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奇缺。

(四)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农产品品种繁多、数量巨大、易腐烂、保质期短、而且销售渠道复杂,具有季节性、保鲜性和地方性。而渭南市农产品物流整体发展水平低下,很多偏远地区物流无法快速及时地到达,实现农产品移动销售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根据所要营销农产品的产品特点和生产特点,建立地域分布广、物流成本低、效率高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进而通过第三方物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获得收益。然而渭南市农村物流体系不健全,这严重制约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五)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渭南市农产品大多都是散户自由经营模式,种植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技术规范要求不高,没有形成规模种植,并且农产品标准化程度普遍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相比较农产品有其自身的制约性,通过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销售前、销售中、销售后全等过程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运作,建立一个标准化程度高的农产品体系,使农产品更适合在网上销售。

(六)农产品自身特点的限制

渭南市农村土地经营的最大特点就是零星分散,这使农产品难以快速集中收购,规模经济难以形成。实现农产品的移动电子商务,必须借助传统物流,而农产品保质期短、易腐烂变质,不易保存和运输等自身特点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建立标准化程度高的农产品体系来克服农产品自身特点的限制。

三、渭南移动电子商务应用途径

篇10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是传统行业,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且具有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诸多的问题:(1)农村农产品产量递增趋势并不理想,农产品产量时高时低很不稳定,使得农民收入无法得到保证。由于农产品受自然环境影响大,部分地区遭受到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致使农产品产量下降。同时近年来农产品低价运行,价格频繁波动,甚至出现了增产减收等不良趋势。(2)农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农民不能保证产量和质量。加上市场竞争不规范,产品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农村产业的收入与效益。(3)我国农村资源丰富,但农村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相对比较少。按照我国现有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人均资源占有量,合理的农业劳动力数量较少必然就催生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另外,由于生产力逐步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所需的劳动量持续减少,不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4)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够发达等原因,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生产过程中企业信息传递速度缓慢,而且信息准确性差造成了农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农民只能靠长期经验来进行生产,农业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农业产品过剩从而给农民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5)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长、交易成本高、供需链严重割裂、交易链及其通路较为复杂且透明度不高;市场信息化硬件建设落后,大部分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信息资源不能共享。(6)农业发展中,农村人口文化素质较低,实际化操作技术人员缺乏,使得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必要损失。

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优势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模式的变化发展,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电子商务已在农业生产中迅速发展。农业开始应用电子商务帮助农民适应市场的变化,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电子商务能够缩短生产和消费的距离、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库存、增加商业机会,能够有效地克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不利因素,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1)通过增加不同的交易方式,开扩农产品销售渠道,促使农民收入增加。通过农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系统买卖双方可不用谋面跨越地区进行交易,打破了传统交易中信息传递以交流的时空限制,使交易双方的选择性扩展到最大。(2)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生产者和消费者可直接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网上自主交流,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带来的损失。缩短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距离,与传统营销相比,成本降低、环节减少、交易速度加快从而节省了费用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3)消息的畅通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促进农民合理生产。农业电子商务跨越了时间和地域性的界限,通过供需双方的需求沟通可以使农产品生产者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根据需求合理生产。电子商务在农业上的应用为农户和企业及时地提供了全方位的市场信息,使农业的生产行为变得智能快捷。(4)实现农产品流通的规模化。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电子商务提供网络交易平台,能够将少量的、单独的农产品交易规模化、组织化。农民将农产品委托给配送中心统一配送进行统一销售。买卖双方地位平等,双方利益都得到充分保证。另外,配送中心将农产品进行质检,采取明码标价,从而保证了流通中农产品的质量。(5)电子商务使农村的教育和培训变得更方便和广泛以及具有针对性。信息的畅通使农户了解到最新的生产技术和市场发展动态,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利于最新的生产技术在农村的迅速传播。

三、发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新运营模式与传统农业模式的磨合。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运营模式,与传统农业模式相结合必然要经历一段磨合期。例如:传统的农业交易方式主要是一对一的现货交易,所以在现代化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并不普及期货交易,远期合约交易的形式更少。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不断扩建农产品信息网络从而实现网络营销和网上支付等交易方式。这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新的交易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另外,与传统农产品营销模式相比,电子商务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如何建立相互信任问题也变得非常重要。

2.新运营模式面临安全隐患。电子商务交易中的安全主要分为网路安全和信用安全。现代电子商务主要通过因特网或企业之间的专用网路实现,而网络中交易存在安全问题,网路经常会受到各种病毒、木马程序的攻击。同时,电子支付手段的发展并不成熟,信用机制和约束机制也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这些安全问题都是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长期问题。

3.新运营模式地区分布不均衡、涉农网站不多。根据CNNIC调查结果表明:农业网站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用户很少。这些地区发展相对落后,技术水平低,所以对信息和技术的需求更加重要。同时农业网站存在着以农业商务内容为主的纯农网站较少,利用率低,较多的农业网站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多数网站的设计和内容雷同,没有特色。地区分布的不均导致了网站不能提供全面的、周到的、符合目标需要的服务。

4.新运营模式缺乏应用人才。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对新技术没有足够的信心。常出现“不懂电脑,不信任电脑、不知作何而用”。这些都是导致农民不上网的主要因素,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而且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实际技术人员缺乏,科研人员大多数集中在各大高等院校并且只局限于科学和教研很少愿意到农村地区服务,使得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实际操作人员缺乏。

5.新运营模式基础设施薄弱。我国农业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在近几年才有所正规,这说明了原有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我国农村网络通信设备的现状及在网络技术、网络信息内容、资费水平、通讯速度、安全保障条件等方面都难以适应农村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要求。

四、解决对策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运营模式。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在与传统农业模式的磨合中,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前提。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农村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配备必需的网络设施。另外,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开展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首先,政府机构要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农村电子商务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加大投资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注入,这样可以提高投资效率,建设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信息网络,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政府要积极引进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根据市场信息合理化进行生产。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偏远、贫困的地区农民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识,这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在加强农村教育的同时要积极引进专业人士现场进行培训。指导农民如何认识、使用计算机;同时进一步了解如何使用电子电子商务、如何在网上进行交易。这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步骤。

2.建立规模化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我国农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单位小、组织化程度低、法制不健全,这些都增大了物流难度。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农产品的配送问题,建设合理地现代化配送体系。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手段,发展传统农产品的流通模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规范配送体系,充分利用全社会的物流设施,鼓励兼并、重组、联合优先进行技术改造。同时,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产业还应吸引外资投资,通过竞争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带来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产业发展。这些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前提和保证。

3.完善和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要建立健全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督,改善信用环境。加强农村网上市场的监督机制,保证网上交易渠道的正规化。我认为国家急需制定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例如:买卖双方身份论证方法、电子支付系统安全措施、信息秘密规定、知识产权侵犯处理规定等。另外各地司法部门应加大网络犯罪侦查,严厉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犯罪,保证电子商务活动得以正常进行。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一个透明的、和谐的法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