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学院范文
时间:2023-03-28 06:2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资学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查询时间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查询将于2月3日开始陆续公布。其中已确定2月3日公布成绩的省份有:湖北、黑龙江、江苏等地区。
其他省份研招初试成绩的公布时间,请关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和招生单位通知。
查询入口
研招网(微信号:chsiyz)和研招网资讯(微信号:chsiky)两个公众号也会及时推送相关消息。
(1)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考生输入名字;证件号码;准考证号;在选择报考省市及院校,最后点击查询即可获取2018考研成绩信息。
点击进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apply/cjcx/
(2)进入北京物资学院考研成绩查询网址:bwu.edu.cn/
点击进入: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招生网:bwu.edu.cn/
为及时获取北京物资学院考研成绩查询入口变化,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
更多需要关注的考研成绩查询信息:
篇2
(1.长治医学院 药学系;2.长治医学院 校园管理中心,山西 长治 046000)
摘 要:目的:通过校园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为药用植物学教学实习提供基础资料,促进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方法:踏查法和植物检索.结果:长治医学院校园有广义药用植物42科、63属、68种,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6种,被子植物61种.结论:长治医学院校园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是学生进行药用植物实践学习的良好场所.
关键词 :药用植物;长治医学院;调查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034-04
药用植物学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药学专业课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药用植物学教学实习是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必经环节和重要纽带,可以从中培养学生认识、鉴别药用植物的技能,为日后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长治医学院校园环境优美,植物资源丰富,为教学实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了加强和完善药用植物学教学实践体系,2014年4月~6月笔者对长治医学院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以期为教学科研提供基本资料,为校园建设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1 自然地理概况
长治医学院创建于1946年,座落在有红色之都、魅力城市美誉的山西省长治市,占地面积777.80亩.地理位置约为北纬36°11′,东经113°06′,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年平均温度9.7°,年平均降水549.2mm,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多种温带、亚热带及热带植物的生长.
2 调查方法
采用踏查法,采集标本、数码拍照和植物检索的方法对长治医学院校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踏查过程中采集药用植物标本,并编号和标明拉丁学名、生境等特征;室内整理标本,根据相关文献和资料[1-6],进行植物检索,鉴定植物种类,将蕨类植物按秦仁昌系统,裸子植物按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按恩格勒系统分门归类,编制植物名录,列出校园药用植物的种类、药用部位和功效.
3 结果分析
3.1 种类统计
据调查,长治医学院校园有药用植物42科、63属、68种.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有5科、6属、6种;被子植物有36科、56属、61种,其中双子叶植物31科、51属、56种,单子叶植物5科、5属、5种(见表1).以药用被子植物的种数最多,其中双子叶植物占到总数的89%.
3.2 药用植物资源分析
校园内有药用蕨类植物和药用裸子植物7种,占总数的10%.其中包括两种珍稀物种-银杏和东北红豆杉,银杏的种子,药材上俗称“白果”,既可药用也可食用,有很好的敛肺平喘的功效;东北红豆杉树皮、枝叶、根皮可提取紫杉醇,具抗癌作用.另外还有油松、侧柏等,也具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
长治医学院校园药用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两大类,其中种类较多的科有蔷薇科(10种)、木犀科(4种)、豆科(3种)和菊科(3种),占总数的30%.按照药用部位划分,全草类药材居多,其次是茎叶、根类、皮类、种子、花和其他类.按药用植物功效划分,有清热解毒药(蒲公英、连翘、紫花地丁等)、解表药(桑叶)、活血化瘀药(桃仁、牡丹皮、月季花等)、收敛固涩药(银杏、山茱萸等)、补益药(杜仲)、峻下逐水药(牵牛子)、利尿药(车前子)、消食药(山楂)、活血止血药(槐)、祛风湿药(木瓜)等.
4 结论与讨论
长治医学院校园内有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不仅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还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科研价值.对于药用植物学教学实习来说,校园药用植物资源更是发挥了重要的教学服务作用.在校园内进行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最直接又可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认识了药用植物的形态、分布等特征,掌握了基本的药用植物鉴定方法,还增强了学生的对校园药用植物的保护意识.另外,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掌握了校园的药用植物资源状况,编制的植物名录可作为学生实习的一个参考资料,也可为校园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合理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建议学校加强校园药用植物的宣传和保护,对药用植物进行挂牌标示;引种校园植物,建议以本地药用植物和珍稀濒危物种为主,来优化校园环境体系,使校园景观更丰富,为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和教学科研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张浩.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50-255.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谢宗万.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
篇3
关键词 动物资源;动物学实验室;开放;黑龙江大庆
中图分类号 Q91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46-02
Discussion on Opening of Zoology Laboratory Based on the Condition of Animal Resources in Daqing City
YUAN Gai-xia YIN Ya-jie WANG Yang NIE Chun-yu XU Tai-hai
(School of Live Science,Daqing Normal University,Daqing Heilongjiang 163712)
Abstract Animal experimental material is the basis for opening of zoology laboratory. Based on the animal resources in Daqing City,the status and role of laboratory opening in zoology teaching were introduced,the precondition of laboratory opening,including the real situation of animal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in Daqing City and strengthen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provide a way for permanently implement of laboratory opening.
Key words animal resources;zoology laboratory;opening;Daqing Heilongjiang
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目标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而实验室开放项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1]。动物学是生物专业的基础平台课,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实施无疑为动物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增添了力量。动物学实验室开放项目对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已获得共识,关键的问题是动物实验材料的供给。实验材料是实验室开放的物质基础,是实验室开放项目能否进行、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针对此问题,课题组以大庆本地动物资源为依托,在动物学实验室开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大庆市概况
大庆市位于松嫩平原腹地,海拔150 m 左右,为温带半干旱半湿润草甸草原黑钙土地带。气候属于东北高寒地带,冬季漫长、严寒干燥。草甸草原、内陆湿地和水域是该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现已建立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2处,面积达2 622.88 km2 [2]。该地区不仅石油资源丰富,而且土地资源、草场资源、水资源、湿地资源、旅游资源、动植物资源也较丰富[3]。
大庆市在资源开发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再建设,在植树造林、园林绿化方面投入较大的精力,取得显著的效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06万元,居全省第1位。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机场已建成通航,市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为动物的运输交流提供了便利。
2 大庆市动物资源状况
大庆地区的动物资源包括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泥土中藏的、水中游的、动植物体寄生的及市场销售的。参考刘凌云等[4]主编的《普通动物学》教材,其涵盖无脊椎动物中的原生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假体腔动物、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门的动物,只有几个小动物没有发现,如多孔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触手冠动物,由于这些动物绝大多数生活于海水中,又缺乏大众化的食用与观赏价值,在市场上没有销售[4-5];涵盖脊椎动物所有的纲如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及哺乳纲。综合相关的研究粗略估计至少有800种,完全可以满足动物学的实践教学。但是,不足之处是:大庆地区由于冬季漫长,春、秋两季低温天气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绝大多数野生动物的活跃期限制在4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严重制约了动物实验室开放项目长期、稳定的实施。
3 实验室开放在教学中的地位
实验室开放项目是指在实验课堂之外的实验内容,实验室开放是动物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动物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实验、野外实习、实验室开放及毕业论文等4个方面。由于学习方式的不同,4个方面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各有侧重[6]。实验是动物学课程的必修内容,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延展实验思路和方法、启迪创新思维等。实习教学是在动物学课堂教学完成后又一独立的授课内容,是实验与理论课内容的补充与升华,是激发学生原始创新意识的源泉。实验室开放是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侧重于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养[7],其特点是在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及教学方式上对学生开放。毕业论文是学生综合知识在动物学实践研究中的应用,一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因此,实验室开放是实验、实习内容的延展与提升,同时又是毕业论文的演练。
作为生物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动物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动物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动物资源信息及研究方法不仅是动物生理学、动物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而且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如生物化学、微生物、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宝贵财富,因为后续课程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以动物材料为基础。实验室开放随着后续课程的开设,以学生为纽带或者通过教师间的交流延续深入下去,为后续课程的实验室开放项目奠定基础。
4 实验室开放的先决条件
4.1 摸清地方动物资源状况,扩充实验开放项目
实验材料是进行实验室开放的首要问题,从开放项目的可操作性及实施效果上考虑,依托本地动物资源是解决实验材料的最佳途径。本土的动物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土生土长的野生动物;另一类是市场销售的动物,市售的既有当地产的也有外地运输来的。指导教师应根据专业特长及当地动物特点,以常见实验动物的种类调查为中心,结合研究团队的科研实力,以项目为载体有效设立研究内容。研究项目可以是教研方面的,也可以是科研方面。在研究的同时,穿插实验室开放,以研究带动实验室开放,以实验室开放促进研究。也可以全面启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各教学内容互相促进,相得益彰。随着研究的推进,研究可以向纵深层次发展或非专业特长的领域逐渐渗透。研究内容丰富了,实验室开放项目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实验室开放的个性化教育特色才能有展现的空间。由于种种原因,对大庆本土的动物资源研究较少,或者以前较好的采集点,由于环境的变化荡然无存。在此情况下,决定以当地无脊椎动物的研究为龙头项目,拟定了“大庆地区无脊椎动物适时实验材料”的研究,此项目又成功由校教改工程项目滚动为省高教学会项目。在此项目的带动下,课程组在建系的8年间,以当地的动物资源为主研究对象成功申报了1项国家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合作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厅项目、3项校自然基金项目。这些研究极大地拓宽实验室开放的研究思路,为实验室开放提供了素材保障。
4.2 加强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
在动物资源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指导教师的知识面及科研水平是决定学生实验室开放效果的主限因素之一。动物资源是客观的、呆板存在的,需要专业教师通过自己的知识水平与科研能力把它们激活,变为教学、科研及生产、生活的资源,使实验室开放有更宽广的思路与操作平台,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同时,在实验操作中往往会涉及多个专业多个层次,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求指导教师协助解决,这就要求指导教师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高的实验技能,更加自觉地努力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8]。作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一名高校专业教师,只有注重知识的广与博,才能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扮演好教师的角色,使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应在以动物学为核心的知识领域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在深层次的研究水平上更进一步,在教学与科研中,打破动物季节性分布的限制,科学研究、实验内容的安排、实验室开放及毕业论文不仅可以在动物生长旺季进行,而且同样可以在大庆漫长的冬季利用动物标本、室内动物或者在室内培养研究等进行。
5 结语
作为一名动物学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宽泛的动物资源知识及多样的实验技能,才能在学生的实验室开放教学中发挥充分有效的作用,才能避免环境条件的限制,连续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开放的基础条件及思路。实验室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实施,不仅依靠指导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共同努力,而且对实验室提供的条件、实验室对项目的管理、实验室开放的考核及相关的激励机制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较好地解决各方面的问题,以推动实验室开放项目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 参考文献
[1] 顾福根.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开放式管理的实践体会与改进措施[J].实验室科学,2009(2):142-145.
[2] 陈正言,马凤荣,宋秀娟.大庆市自然保护区现状与建设[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1):34-35.
[3] 丁贵生,肖红,魏云慧.试论大庆市生态市建设的利弊因素及保障措施[J].科技信息,2008(7):313.
[4] 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袁改霞,徐长君,张国发,等.大庆市区常见实验无脊椎动物的种类调查[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134-137.
[6] 袁改霞,聂春雨,殷亚杰,等.“蛾类外生殖器解剖”在动物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四川动物,2011(1):148-149.
篇4
关键词:野生蔬菜;民族植物学;黎族;海南省
中图分类号:S647;K892.25”281”(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6-3856-05
野生蔬菜具有抗逆性强、鲜嫩、营养保健价值高、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1]。海南岛地处热带,长夏无冬,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是我国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热点地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2]。优越的自然环境为野生蔬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孕育了大量的野生蔬菜资源。最新的调查发现,海南岛的野生蔬菜资源有267种,包括茎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及根菜类等4种类型[3]。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主要居住在海南岛中南部山区,包括五指山、鹦哥岭、黎母岭、霸王岭和雅加大岭等著名的高山地带[4]。长期以来,黎族以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方式及野外采集为主来获取食物[5,6]。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黎族人民通过不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食用野生蔬菜的传统知识;直至现在,野生蔬菜仍是许多黎族人重要的食物来源。虽然我国学者对海南岛的野生蔬菜资源进行过整理[3,7,8],但至今未见黎族野生蔬菜资源民族植物学研究方面的报道。本研究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对海南省黎族传统食用的野生蔬菜资源进行了调查,详细记载了野生蔬菜的种类、食用部位、食用方法等内容,同时应用打分排序法对野生蔬菜资源的潜在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野外调查
运用关键人物访谈法(Key informant interview)及参与式观察法(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对黎族村寨的采集能手和老人进行了重点访问。跟随他们在野外采集和认识野生蔬菜种类,记录植物的名称、食用方法、食用部位等。访谈过程中应用“5W+1H”方式进行了提问,即What(什么)、When(何时)、Where(何地)、Who(谁)、Why(为什么)及How much(多少)。如,“这种野菜叫什么?什么时候可以采摘?在哪里采的?食用什么部位?怎么吃?用多少?”[9]。同时,采集植物标本并拍摄数码照片。采用集市调查法(Pedlars’ market investigation)对黎族地区的传统集贸市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在调查中认真观察和提问,了解当地集市上销售的野生蔬菜的种类、用途等[10,11]。走访当地的餐馆、饭店,记录野生蔬菜的种类。
全程共访问调查了59位当地居民,其中黎族老人和采集能手有32位,在餐馆、饭店工作的店主、厨师等人员15位,传统集市的野菜摊主12位。
1.2 资料整理
参考有关文献[12,13]对采集的标本和照片进行分类鉴定,整理调查记录,并进行黎族野生蔬菜资源民族植物学的编目,包括中文名、学名、食用部位、食用方法等。
1.3 黎族野生蔬菜资源的潜在价值定量评估
在查阅有关野生蔬菜方面的文献[14,15]基础上,采用打分排序法(Scoring the sort)对采集到的黎族野生蔬菜资源的潜在价值进行定量评估[16]。
在药用民族植物学中,打分排序法常用来评价民间药用植物的潜在价值,即通过对某一民间药用植物进行分项赋值打分,最后根据所得总分的多少来判断这种民间药用植物在治疗某种疾病方面的潜在价值大小[17,18]。在此借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对黎族传统食用的野生蔬菜资源潜在价值进行定量评估,以期为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打分标准借鉴Russo[16]、淮虎银等[17]的方法,结合野生蔬菜资源自身的特点,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制订下列打分标准:
每有一个黎族老人或采集能手提到食用该植物的加1分;
在集市调查中发现有该植物出售的加5分;
当地餐馆、饭店有使用该植物做菜的加5分;
在文献[14]或[15]中有收录的种类加5分。
以上各项得分之和即是该野生蔬菜资源的潜在价值评价依据,得分高者则潜在价值大,说明该野菜使用范围较广,被较多的人接受,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2 结果与分析
2.1 黎族野生蔬菜资源种类组成
调查发现,黎族传统食用的野生蔬菜资源有81种,隶属于44科71属,具体见表1。其中,属于菊科(Asteraceae)的种类最多,有11种,常见的有一点红、沼菊、野茼蒿、千里光、黄鹌菜等。其次是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有5种,常见的有鸭舌草、大苞鸭跖草等。苋科(Amaranthaceae)有4种,常见的有苋、刺苋、野苋等。白花菜科(Cappa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茄科(Solanaceae)、伞形科(Umbelliferae)、棕榈科(Palmae)各有3种。豆科(Leguminosae)、椴树科(Tiliaceae)、姜科(Zingiberaceae)、蓼科(Polygonaceae)、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茜草科(Rubiaceae)、桑科(Moraceae)、天南星科(Araceae)、仙人掌科(Cactaceae)各有2种。其余的27科都只有1种。
2.2 野生蔬菜资源生活型特征及食用部位
在81种野生蔬菜资源中,如果按植物的生活型区分,则草本植物的种类最多,有58种,占总数的71.6%;其次是藤本植物,有11种,占13.6%;乔木和灌木植物的种类较少,各有6种,分别占7.4%。
按野生蔬菜资源的食用部位划分,可分为嫩茎叶、花或花序、果、全草、茎髓部、根或块根等类型。其中以食用嫩茎叶为主的类型最多,有56种,占总数的69.1%,代表植物如益母草、假蒟、少花龙葵等;食用全草类的有11种,占13.6%,代表植物如马齿苋、积雪草、蕺菜等;食用花或花序类型的有4种,占4.9%,如量天尺、野蕉、黄毛藜豆等;一些棕榈科植物的茎髓部因含有大量的淀粉而成为黎族人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调查发现食用茎髓部的植物有4种,占4.9%,其中3种为棕榈科植物,如短穗鱼尾葵、黄藤、刺葵;食用根或块根类与果类的野生蔬菜各有4种,较常见的有薯蓣、粗叶榕、野葛及马交儿、苦蘵、米椒等。
2.3 野生蔬菜资源潜在价值定量评估
根据打分排序法对采集到的黎族野生蔬菜资源实施定量评估打分,并进行潜在价值评价,结果81种野生蔬菜的得分情况见表1,依据得分的评估结果见表2。从表1、表2分析可知,得到40分(含40分,下同)以上的野生蔬菜有10种,如马齿苋、刺芫荽、少花龙葵、闭鞘姜、积雪草、树仔菜、蕨菜、假蒟、薯蓣、水芹;而得到40分以上说明该植物不仅被黎族人民所熟知,是黎族人经常食用的野生蔬菜,而且在我国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用法;同时这些野生蔬菜目前在市场上有销售,并且常见于当地的餐馆、饭店,其口感和味道能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是较为常见、常食的野生蔬菜植物,具有广泛的可靠性和市场普及率,开发应用前景广阔。另外,表1中得到20~39分的野生蔬菜植物有31种,如米椒、野茼蒿、咖啡黄葵、益母草、甜笋竹、野葛、田字萍、华南远志、苋、量天尺、一点红、沼菊、蕺菜等;它们的食用也较为广泛,尤其是在当地黎族民间食用较多,但这些种类目前在市场上的销售不多,也鲜见于餐馆、饭店;可见,此类野生蔬菜具有黎族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但尚未被广泛认可,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得到10~19分的野生蔬菜有26种,如白花菜、野芋、粗叶榕、野苦荬、红球姜、牛尾菜、菊芹、酢浆草、黄鹌菜、刺苋、鼠麴草等,这些野生蔬菜通常只被少数黎族人使用,几乎未见于市场销售和餐馆烹制,且缺乏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可以作为野生蔬菜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但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而得分小于10分的野生蔬菜资源有14种,如构树、黄毛藜豆、火炭母、鹧鸪麻、山柑、臭矢菜等,它们仅在黎族居住区域的个别村寨作为野生蔬菜食用,可靠性较低,不大可能作为野生蔬菜资源开发利用。
3 小结
黎族人民具有食用野生蔬菜的传统,可食用的野生蔬菜资源非常丰富,黎族传统食用的野生蔬菜资源有81种,隶属于44科71属。其中草本植物有58种,占总数的71.6%;藤本植物有11种,占13.6%;乔木和灌木植物各为6种,分别占7.4%。野生蔬菜资源食用部位以嫩茎叶为主,有56种,占总数的69.1%;具有很高潜在价值的野生蔬菜资源有马齿苋、刺芫荽、少花龙葵、闭鞘姜、积雪草、树仔菜、蕨菜、假蒟、薯蓣、水芹,它们在市场上有销售,并且常见于当地的餐饮行业,其口感和味道能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是较为常见、常食的野生蔬菜植物,具有广泛的可靠性和市场普及率,开发应用前景广阔;另有米椒、野茼蒿、咖啡黄葵、益母草、甜笋竹、野葛、田字萍、华南远志、苋、量天尺、一点红、沼菊、蕺菜等31种的食用也较为广泛,尤其是在当地黎族民间的食用较多,但这些种类目前在市场上的销售不多,也鲜见于餐饮行业,此类野生蔬菜具有黎族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但尚未被广泛认可,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现在海南岛大部分的野生蔬菜种类仍停留在黎族民间“自采自用”的阶段,仅有少部分种类走向了市场;而且除了树仔菜等个别种类外,绝大部分还缺乏人工驯化栽培和规模化、规范化、商品化生产[3]。建议在深入挖掘黎族的民族饮食历史积淀基础上,从资源开发与农产品安全的角度出发,以安全性、营养价值、口感风味、生长适应性、抗虫性与抗逆性等多个指标对黎族的野生蔬菜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评价,筛选出适宜的种类进行产业化开发生产,不断满足海南特区的市场需求,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邢福武,周劲松,王发国,等.海南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 黄凯丰,冉莉萍.野生蔬菜的研究现状[J]. 长江蔬菜(学术版),2011(4):9-12.
[3] 党选民,王祝年,杨龙天,等.海南岛野生蔬菜资源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0,19(5):27-30.
[4] 王学萍.中国黎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 李露露.热带雨林的开拓者——海南黎寨调查纪实[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6] 中南民族学院. 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上、下卷)[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
[7] 何 云,刘永花,刘国道.海南野生蔬菜资源概况[J]. 热带农业科学,2005,25(6):32-37.
[8] 钟 义,钟琼芯.海南岛野生蔬菜资源植物的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12(2):84-94.
[9] MARTIN G J. Ethnobotany[M]. London: Chapman & Hall,1995.
[10] LEE S W, XIAO C J, PEI S J. Ethnobotanical survey of medicinal plants at periodic markets of Honghe prefecture in Yunnan province, SW China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8,117(2):362-377.
[11] MAC?魱A M J, GARC?魱A E, VIDAURRE P J. An ethnobotanical survey of medicinal plants commercialized in the markets of La Paz and El Alto, Bolivia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5,97(2):337-350.
[1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植物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3] 广东省植物研究所.海南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14] 赵培洁,肖建中.中国野菜资源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15] (明)朱 橚,原著.王家葵,张瑞贤,李 敏,校注.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
[16] RUSSO E B. Headache treatments by native peoples of the Ecuadorian Amazon: A preliminary cross-disciplinary assessment[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1992,36(3):193-206.
篇5
关键词原子物理;物理学史;教学;科学思维
1引言
原子物理是物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其他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不同,原子物理课程介绍的对象为微观结构,微观体系具有其特定的规律而且不能直接观测,所以不具有宏观物体运动的直观性,必须借助实验手段,因此教学中有大量的实验介绍。与其他学科一样,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并遵从“实验—理论—实验”的发展原则。在原子物理的教学中一直以来侧重于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发展理论模型,揭示原子结构及运动规律,揭示其微观结构及本质运动规律。通过物理学史的引入,介绍物理学家的实验构想,实验结果与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让学生看到科学探索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更多新信息归纳总结推测修正理论然后再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实际教学中结合物理学史的讲授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从中看到实验与理论是怎样相互推进完善我们对原子世界的认知。诺奖辈出的近代物理发展史贯穿整个原子物理学,本文将着重以α粒子散射实验、玻尔氢原子模型和康普顿散射实验为例讨论原子物理教学与物理学史的结合并分析其优势。
2α粒子散射实验教学过程与物理学史的结合
原子物理学发展处于经典物理完善与量子概念提出的这段革命性时期,具有丰富的史料,在教学中结合物理学史,将极大地提升教学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本课程的教学,也将对学科乃至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将原子物理学发展史融入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1-2]前分析当时人们对原子的认识。原子是中性,不带电,汤姆孙(J.J.Thomson)发现了电子并由此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然后此处,电子的发现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科学发展过程。早在1811年阿伏伽德罗(A.Avogadrao)提出的假说中隐含常数NA,联系到电荷存在最小单位,到1833年法拉第(M.Fara-day)提出电解定律并推得1mol任何原子单价离子永远带有相同电量,直至1874年,斯通尼(G.J.Stoney)才明确提出“电子”这一名词来命名电荷最小单位。由实验现象到理论推测,这只是微观世界探索路上的一小步。23年以后,1897年,汤姆孙通过放电管阴极射线偏转真正从实验上确定了电子的存在,成为“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然而,这“理所当然”的结果也不是唾手可得的。首先,人们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已有数十年历史,由于真空度不高,很多伟大的物理学家在类似的实验中并未发现阴极射线的偏转,错误地认为阴极射线不带电,真理被掩盖在射线管的低真空环境中。另一方面,在1890年,休斯脱(A.Schuster)研究氢放电管中阴极射线偏转时算得荷质比是千倍以上,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测量结果,认为这是荒谬的,真理又一次败给“固有”观念。在与汤姆孙发现电子的同年,德国考夫曼(W.Kaufman)在类似的实验中测得比汤姆孙还要精确的荷质比,但他没有勇气发表这些结果。这些都是真理都碰到鼻子尖上还没有得到真理的人。可见,科学探索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这些扩展和背景知识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严谨,忠于客观事实,勇于突破传统观念。接下来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的失败、核式结构的成功,这部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看到实验与理论两手并行,设计实验验证理论,新的实验现象修正理论,原子物理这一门学科的发展,充满了对固有观念的颠覆,带着怀疑和批判的精神进一步验证,由此一步一步接近真理,学生们可以真切地体会科学家们通过用客观事实来修正和进一步完善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除了对知识点本身的介绍,结合物理学史的讲授能够在课堂上吸引和牵动更多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
3玻尔氢原子模型教学过程与物理学史的结合
在玻尔模型的讲解中也可以通过对著名物理学家们对“量子”概念的认识理解过程以及介绍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很好地让学生了解近代物理发展的精彩一幕。这样可以有效避开传统的灌输逻辑思维方法的教学,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认知过程、思想斗争、学术辩论,让学生看到知识的构建过程,更加深刻领悟物理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如1900年普朗克(M.Planck)“勉强”地发表了著名的量子假说,作为经典物理的大师,普朗克不得不抛弃能量是连续的传统经典物理概念,导出了与实验完全符合的黑体辐射经验公式。并且因为量子理论的创立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普朗克本人是如此地不喜欢自己提出的量子概念,很想把量子说纳入经典轨道,但十余年的斗争终败,最后在各种经典解释一一碰壁后他才真正理解量子的深刻含义。由此可以再次让学生看到,科学研究确实不仅需要勇气挑战经典,还要学会改变固有观念和思维方式。物理理论的萌芽、发展和完善,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切地体会其中的曲折艰辛。在介绍玻尔氢原子模型的部分,可以引入玻尔与爱因斯坦的世纪之争。玻尔1885年出生于丹麦,在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物理期间发展和完善了汤姆孙和洛伦兹的研究方法,并且创造性地把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应用于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非常完美地解释了困惑物理学家们近30年的光谱实验。玻尔作为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不仅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还提出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在玻尔成立的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还诞生了大量杰出优秀的物理学家,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最活跃的学术中心。玻尔与爱因斯坦的世纪之争因为对物理学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被载入史册。在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中,爱因斯坦质疑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并抛出了“上帝不会掷骰子”的观点,而玻尔反驳“爱因斯坦,不要告诉上帝怎么做”。爱因斯坦对测不准关系和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极为不满,认为量子力学不完备,并提出一个思想实验来反驳测不准关系。但这正好被玻尔用分析场的可测性证明了量子场论的无矛盾条件。爱因斯坦提出了很多问题,找到很多矛盾,但都被玻尔一一攻破,反而更加全面地证明自己的正确性,阐明了量子力学的原理。两位伟大的科学家一直在争斗,但玻尔十分尊重爱因斯坦的挑战,爱因斯坦的批评和挑战也促进了大家对微观理论的认识。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索尔维会议上玻尔与爱因斯坦的世纪争辩的介绍不仅更能提升学生对物理研究过程的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同时有利于正确看待学术讨论、争议、合作,培养学术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介绍以玻尔为中心的哥本哈根学派的工作,可以展开极为丰富的信息,这对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以启迪、联系专业学科可以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由玻尔理论到索末菲理论再到第三章介绍的量子理论电子云概念的提出,从介绍氢原子到类氢离子再到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碱金属,单电子原子到双电子原子再到多电子原子,每一个部分都是物理学发展坚实的脚印,让学生看到,实际上现有的物理知识无一不是通过无数的曲折反复由简到繁升华高度概括得到的精华,这样的教学过程将更有益于渗透物理思想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3]。
4康普顿散射实验教学过程与物理学史的结合
科学发展实验与理论两手并行,例如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pton)在研究X射线与物质散射的实验中证明了X射线的粒子性,完满地解释了光量子说,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在实验中完满。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从17世纪末开始,牛顿提出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微小的粒子,而惠更斯提出了与之相对立的“波动说”,人们对光的认识局限在当时所能观测的有限的实验现象中,加之牛顿崇高的威望使得“微粒说”一度占领统治地位。一百年后,托马斯•杨通过光的干涉实验验证了惠更斯原理,“波动说”开始充满生机。到了19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提出“电磁说”,由此光的波动理论占据主导地位。但很快因为波动理论认为光的传播需要介质,这难以解释宇宙中光的传播,“波动说”又身陷囹圄,而且“波动说”在光电效应面前苍白而无力。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这样几经曲折,康普顿散射实验终结了人们对于“光量子说”的怀疑,最终认识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粒子与波动完美统一。康普顿散射实验这个漂亮的句号可以启发学生认识到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总存在历史局限性,前人们经历了从无知到多角度多方面看实物,从相对真理到越来越接近绝对真理的过程。
5小结
在原子物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满了革命性创新性的故事,联系物理学史开放性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不拘泥思维,敢想敢干勇于创新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原子物理课程教学中扒开死气沉沉的公式,充分利用物理学史资料,呈现真实的历史不仅可以充实和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对专业学科展开立体的联系,知识不再是单一的点,还可以连成线,展开为面,知识是立体的,充满生命力的,向各方面生长的。综上,原子物理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科学事例的历史,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探索实验现象,积极动脑思考物理本质,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知识的多寡不是我们教学中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探索精神的培养,对物理本质的全面理解以及建立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才是充满生命力的有活力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杨福家.原子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褚圣麟.原子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6
关键词: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初中生物
最近两年,我参加了我市的初中生物课题研究“农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结合我所任教学校的实际,着重就“农村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下面谈谈参与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做法。
一、农村初中开展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困难
1.学校不重视,投入不足
由于初中生物不是中考科目,所以,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往往不重视生物教学。生物实验设备建设严重不足,比如,没有挂图、没有生物园、实验设备多年不更新等。
2.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不少农村学校专业生物教师配备不足,加上学校对学科的不重视,因此普遍存在其他科老师兼任生物课的现象。而非专业教师在观念上总是觉得自己是兼职,在教学或教研、课题研究等方面热情就大打折扣,因此无法在学校内形成有效的课题研究。
虽然农村初中学校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农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忽略大地、小草、树林、哪怕是农田、河流和鱼塘的教育价值,它们是城市学校所没有,学生身边就有大量的课程资源需要我们去开发,关键是我们怎么运用它们。我们缺乏的是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应用的意识与能力。
二、因地制宜开发农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
1.到生活中去,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
农村学生从小生活在山水田野之间,和大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农村中的田间、池塘、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都可以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实物标本,是最大的课程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应大胆创新、走出课堂,采用野外实地教学或利用实物标本进行直观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形象,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如,在讲解《昆虫》时就布置学生事先采集昆虫标本,如蝗虫、蜜蜂、蝴蝶等。结果学生一共采集了10多种昆虫,在教学时由学生展示和介绍采集的标本,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并使课堂气氛高涨,学生充满成就感。如,讲解《鸟类》相关内容时,有些学生甚至从家里带来鸡、鸭等动物。这种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物学科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觉得生物课学之有物、用之有益,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
2.适当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农村学生接触的生物资源十分广泛,学生自家的农田、果园、鱼塘等更是蕴涵着丰富的生物教学资源。家长平时也经常谈及作物栽培、家畜饲养、鱼虾养殖等,学生耳濡目染,会积累不少感性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在家中栽培一种植物或饲养一种小动物,写好观察日记,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农作物中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展现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应用的这些资源,我还定期检查学生的操作和观察记录,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积累,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生物课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整合校内资源
学校所提供的课程资源是生物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就初中生物课程而言,除各学科通用的课程资源外,还应当配备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生物教学软件、生物类图书及报刊、教学挂图、音像资料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建设生物园。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对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适当整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课程资源的需求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关于生物体的结构、花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实物或模型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可以作为首选的资源;挂图或投影片具有图像清晰、各种结构名称有明确标注等优点,可以在观察实物或模型后结合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进行辅助教学。因此,对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和整合,是合理利用课程资源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生物,校园中的生物及现有的生物材料,都是学校提供的重要课程资源。《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观察、触摸活体生物,与面对模型、标本、挂图甚至观看录像相比,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更为丰富和深刻。在实践中,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优势,在学生中开展“为学校生物物种立标牌”的活动,要求几个人一组,选择学校的一棵树,为它们立标牌。首先指导学生设计标牌,引导学生收集所选树木的相关资料,完成标牌设计及物种相关知识的收集,形成报告,最后审核无误后为树木标牌。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认识身边的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的相关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学会多渠道收集信息及信息整理、提炼、分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以及热爱美丽校园的良好情感;设计制作有特色的植物挂牌,培养学生初步设计的意识,提高动手能力。
4.善于利用现代化农业资源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珠三角,水道林立、农业资源丰富,这里是生态农业园所在区域,因此现代化农业和生态旅游发达。这里有“白蕉海鲈”生产基地,享誉全国,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园林花木基地遍地开花;鱼塘虾塘林立;还有袁隆平超级稻“示范田”;六乡水松林是亚洲最大的水松林……这些都是重要的生物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的自然资源。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海鱼的淡水养殖、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等,又为学生学习生物学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从课程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动学生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进社会,是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顺明”养鸡场、养鳖场、鱼虾苗场、园林花木基地、水松林等参观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殖和生长发育的过程,了解农业合理施肥、合理灌溉,了解节水农业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总之,在农村,生物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资源观,用现代教育理念去辩证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农村初中生物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卢文祥.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生物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杨林,王绍勇.乡土生物资源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整合[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94-95.
篇7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一节真实的好的课堂教学正是有了学生这种那种的错误,师生在分析错误产生的过程中进行交流,有了思维的碰撞,才使教学环节更精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体现出真实性。例如:两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利用圆规画圆时出现同样的错误,不同的处理却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第一位老师让学生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结果班级里出现两种大小不同的圆(一种是把圆规两脚之间距离定为4厘米,一种是圆规两脚之间距离定为2厘米)。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你们刚才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定为半径的长度,还是直径的长度?请画错的同学重画一下。
第二位老师也是让学生画一个直径4厘米的圆,班级里同样也出现了两种大小不同的圆,这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比较一下你们画的圆,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我们俩画的圆不一样大。
生2:我们俩画的圆也不同。
师:你们谁画的正确呢?有方法验证吗?
生:有,可以量一量圆的直径是不是4厘米?
(学生动手量。)
师:通过测量,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3:我发现我画错了,我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当作直径的长度,应该是半径的长度。
生4:我发现画圆时需要知道半径的长度,如果要我们画一个直径几厘米的圆,我们可以先求出半径的长度,然后画出这个圆。
面对出现的相同的错误,两位老师采用了不同处理方法,使得教学效果明显不同。第一位老师发现学生画错了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而第二位老师是引导学生去比较,在比较中发现错误,然后通过验证发现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该是半径的长度,这样学生得到知识是深刻的、不易忘记的。
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错误,有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出错误,引导他们从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错误,在分析错误的过程中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认识整万数》一课,为了加深对数级的认识,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同学们,请你们在计数器上拨出77万这个数。
师:你们怎么看出就是77万?
生:在万位上拨了7个珠子,表示7万,十万位上拨7个珠子,表示70万,合起来就是77万。
师:不过张老师很遗憾地看到有位同学是这样拨的。(出示错误的拨法)。你觉得他拨的对吗?哪有问题?
生:他拨在个级上,个级上的“77”表示的是77个一,万级上的“77”才表示77个万。
师:同样拨出了“77”,拨在不同的数级上就表示不同的数。
上面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通过设计了一个“错误”,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学生对数级的认识就更深刻了,为后面的读数、写数打了基础。
篇8
第二天,秦老师领着我们去教室。教室里的设备非常齐全,什么电脑啊,什么电风扇啊,都有。当然,我是这个班级最小的一只狗,所以我的课桌也很小。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数学。”秦老师是我们班的班主任,他是教我们数学的。“等下我说1+1等于几,你们就得叫出答案。1+1=?”“汪汪...”我们不约而同地叫了两声。老师开心地看着我们,然后开始教我们加法和减法。
很多狗都是优秀生,只有还没掌握基本知识的我有些恐惧,我不想回答错误问题,那样可能会被老师和同学鄙视。
“多多,你站起来回答我的问题好吗?”秦老师点了我的名字,这是我意想不到的。
篇9
虽然我已经转学到东华小学读书,但是我很想念以前教过我的老师和同学留恋以前经常跟同学一起参观植物园......
美丽的植物园在学校的东南角。
走进植物园圆形的大门,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块高大的铁牌,上面记载着植物园的所有植物的名称和特点,详细明了,一目了然。
踏着植物园坚固的石子路,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高大的散尾葵,像一个卫兵似的守卫着这美丽的植物园。还有散发着芬香的桂花树和四季长青的龙柏树......
我爱学校的植物园。
篇10
我们学校有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地方,那就是植物园。远看,植物园像画家手中的画笔,画出了一幅五彩缤纷的画。近看,植物园像正在举行音乐大会,各种植物好像在唱歌,有的像在拉小提琴,有的像在弹钢琴,有的像在吹笛子,还有的……植物园像一面魔镜,只要你看一眼,就会被吸引过来,使你流连忘返。
植物园里左右两侧各有一位虎背熊腰的“守护神”。一位是青皮木棉树,另一位是假椰槟树。青皮木棉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好像这件绿衣服十分漂亮,舍不得换别的衣服。青皮木棉树的树皮极滑无比,再加上树干的下边有很多刺,要爬上去非常艰难。这就是它的护身甲。远远望去,青皮木棉树像一个“守护神”拿着“武器”在守卫着自己的家园。假椰槟树的颜色有三种,绿色分布在上面,而黑色和白色则分布在下面。它的叶子长在最顶上,像一根根头发。微风吹来,叶子在风中飘荡着,甩动着,好像一位姑娘在跳舞,也好像在说:“你们最好不要动我的家园,否则我要用我的“万发齐刷”将你们打得粉身碎骨,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假椰槟树中间长着很多白色的“胡须”,冬天的时候会结出一颗颗小小的橘黄色的果子,可以拿来玩,但是不能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植物园中间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小将——仙人掌。仙人掌满身长满了刺,像一只刺猬。远远望去,仙人掌象一名卫士,拿着利剑,身穿战甲,还顶着炸药包,好像在警告人们:“千万不要破坏我的家园,否则我所有的装备一起上,加上我的“铁头功”,一定让你死无全尸!”
植物园里还有一“双胞胎”——红润和黄润。这对“双胞胎”样子和高低都差不多,都是由几根树枝组成的。叶子长在枝头上,非常稀少。远远望去,红润和黄润就像两兄弟一样,偎依在一起,十分迷人。
植物园里还有人参果树、夹竹桃树、粉竹、夜来香……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是植物生活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