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范文

时间:2023-03-29 03:2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聚焦三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聚焦三农

篇1

聚焦三农》栏目是在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全社会关心三农的背景下诞生的,以关注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关注农民切身利益为栏目宗旨,它是广大农民群众准确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向,传达、解析国家三农政策问题的窗口,是社会各界冷静体察“三农”问题的一面“风向标”,被百姓誉为农村的焦点访谈。

《聚焦三农》栏目以严谨的态度、新闻的眼光、对事件的多角度分析来透析复杂的三农,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重大题材和热点问题。内容的前沿、题材的敏感与形式的创新是吸引特定的观众群,不断提高栏目的收视率的有力保障。

(2)收视对象

《聚焦三农》栏目的收视对象是关注三农问题的人,包括农村中的普通老百姓、基层乡村干部、地方政府官员、专家以及关注三农问题的城里人。

(3)内容定位

《聚焦三农》栏目的内容定位于报道和解析“三农”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

栏目将以中央有关“三农”问题的方针为导向,及时准确地为农民提供中央和各地关于扶持农业发展、加大农业投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和抗灾减灾等方面的重大政策信息,介绍各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做法。

《聚焦三农》栏目也有一定量的批评性报道,配合政府工作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在选题上,《聚焦三农》栏目将关注农村人和城市人共同关心的三农热点话题,在注重深度的同时,也要注意节目的时效性,对某些重大事件,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报道,要抢夺社会影响力比较大的题材。

目前,三农问题中央高度重视,全社会普遍关心,《聚焦三农》关注三农热点焦点话题,准确把握农业政策,切实关注农民切身利益。聚焦三农与九亿农民的脉搏一起跳动。

(4)播出时间

《聚焦三农》栏目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中播出。

首播:每周一到每周五21:52—22:07

重播:次日13:30—13:45

《聚焦三农》栏目每期一个节目,中间不设置版块。

篇2

经济日报社社长徐如俊在峰会开幕致辞中表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承担着我国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新时期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

徐如俊认为,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金融服务水平以及农村金融多样化服务功能大幅提高,普惠式金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差异化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明显提升。

本次峰会针对国内涉农领域的各家机构过去所做得服务、产品等进行对比和综合测试,评出了新农村建设特殊贡献奖、服务“三农”特别贡献奖等多个奖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荣获相关奖项。

本次峰会的召开,给服务农村金融领域的各类组织、机构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与会者认为,本次峰会有效推动了社会各界对农村金融的关注,总结了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反映出了一些农村金融领域依旧存在、尚待解决的问题、给整个农村金融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意义重大。

与会者指出,虽然农村金融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有了长足的发展,与城市相比、与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需要各家机构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发展,为我国农村金融提供更多有效的支持和可推广的解决方案。

篇3

1、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频道呼号:CCTV-17,简称:央视农业农村频道或央视十七套)。

2、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是以播出农业农村节目为主的电视频道,于2019年8月1日开始试验播出,9月23日在第二个丰收节当天正式开播。

3、该频道调整后,播出时长从原有的每天8小时增加到18小时,旨在更多聚焦、全面覆盖“三农”主题。

4、在节目设置上,CCTV-17农业农村频道紧密结合自身定位,全力打造传播“三农”信息、助力脱贫攻坚的政策资讯平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交流平台、弘扬乡村文明的文化平台,以全新面貌讲好“三农”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农业稳则社会稳,农业兴则事业兴。回首过去一年,重庆市生猪、牛羊、渔业、柑橘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链逐步成型,建成7400公里行政村通畅公路和4000公里撤并村通达公路,解决2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16.5万人,改造农村危旧房8.6万户,实现45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一份份事关“三农”的漂亮答卷摆在面前,让人不禁心生感慨。

“三农”乃发展之基。自2004年起,中央已连续11年出台1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问题,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农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

但也要清醒看到,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去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如期召开,深入分析了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紧迫性,全面部署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和具体举措。

会议强调,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目前仍是突出“短板”。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有巨大新增投资需求,用好这个空间,可以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可以形成很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庆一直走在前列。

“在经济进入提质增效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农业发展也到了由注重产量的粗放发展方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发展方式的新阶段。”重庆市农委主任夏祖相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重庆将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全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未来,在基础设施方面,重庆将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藏粮于田”将有新的进步。在农业发展观念上,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有效对接市场,消费引导生产。农村改革也将继续深化,激活农业的发展要素,拓展农业的内涵外延,提升开发价值,增加农民收入。

篇5

关键词 地方电视台;电视节目;探索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4-0004-0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国家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农业发展,我们的对农节目也要跟上农业发展的脚步。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的电视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上星频道不断增加,电视荧屏空前繁荣,但真正属于农民观众的电视节目却寥寥无几,显然目前的农业节目无法满足农民观众的需要。

省以上电视台节目往往有明显的都市色彩,商业化气息也较浓,市、县级电视台节目由于切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特点、方言特点等,农村观众更喜欢收看。当地电视节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方电视台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多创作一些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使我们的电视节目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1充分认识地方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的重要意义

从目前电视观众的结构来看,农民是电视的重要收视群体,对农节目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居住环境、生活习惯、接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相对于报纸、广播和网络,电视因其视听结合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农民观众朋友的青睐,农民观众成为电视最大的收视群体。在现在各种媒体竞争激烈、各电视频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争夺更多的受众群体是我们发展要面临的重要大事。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三农”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省是农业大省,我们市是粮食大市,我们台两个电视频道的大部分观众是农民朋友,电视做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联系人民的桥梁和纽带,更应该围绕地方中心工作大局,发挥舆论宣传引导作用。因此,无论是从争取农村受众,还是从政治和经济角度看,我们的电视节目都应该积极努力地开拓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做为地方电视台,如何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是我们电视从业者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2认真了解广大农民观众朋友的收视需求,找准栏目服务对象

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发展,一部分电视观众已经流失,但据调查,农民观众数量和农民每天观看电视的时间都在增加,农民获取信息以及休闲娱乐的主要途径仍然依靠传统的电视媒体。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农民对信息的需求非常强烈,农民最急于了解的是那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的方针、政策。一是政策信息,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以及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文件和法律法规。二是行情信息,了解市场供求变化趋势,指导群众避免出现增产减收现象。三是科技信息,发挥种植养殖、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实用技术作用,使农民依靠科技增产增效。四是农资信息,包括化肥、农药、农机等生产要素方面的供求信息价格、供求数量,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农民自身权益,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投入中预防上当受骗。五是天气信息,在春播秋收的农忙季节,及时了解天气情况,提醒农民朋友采取适当措施抵御天气变化,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程度。我们地方电视台服务“三农”,就要立足本地,设置的栏目必须符合当地实际情况,迅速准确地把党的“三农”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让农民朋友们及时了解和把握。

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样,农村和农民的面貌才能真正改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休闲娱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农民看电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项关于农民休闲娱乐形式方面的调查问卷中,“ 你平时主要的业余活动”的一项,包括“ 看电视”、“打牌”、“ 读书看报”、“运动”“上网”、“闲聊”“看戏曲”等若干选项,结果农民选择“看电视”的达到80% 。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居住区域分散,居住环境相对封闭,文化生活比较少。那些具备和农民相同的价值观、相同的审美观、相同的生活理念的文化娱乐节目就受到农民的喜爱。我们地方电视台作为基层电视台,更要了解农民这方面的需求,利用当地优势,挖掘本土民间文化,采编制作农民观众喜观的文化娱乐节目,使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起来,使我们的电视频道成为一块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文化品们的沃土,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3打造精品对农电视栏目

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档节目是不是受到观众的肯定,决定着栏目的存在价值。节目要想被农民观众接受,就得深入到农民中去,让农民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农民想了解的相关政策,想掌握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信息,我们应该在节目中为他们提供引导和指导。那些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事,更使他们倍感亲切。只有节目内容贴近农民生活,才能被农民所喜爱,才能使农民更加关注农业节目。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栏目质量上狠下功夫,打造一个良好的对农宣传平台。

我们在开办《聚焦新农村》《科技视博园》等自办栏目之前,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向广大农民征求意见和建议,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指导我们进行栏目设置,做好栏目定位,围绕“做农民的知心朋友,办农民喜爱的栏目”的宗旨,采编制作节目。《科技视博园》播出了大量实用科普知识,介绍农业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播报农业政策法规,讲述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成了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节目播出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聚焦新农村》节目展现了那些农村建设中改革者和开拓者的创业历程,在新农村建设中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人新事新风尚。相继播出的梨树县霍家店经济园区和孟家岭文化大院等相关报道,反映了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喜人成果,展现了当代农村广大农民朋友们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4 提高采编人员素质,切实办好对农节目

篇6

银监会于2006年底放宽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初衷,是为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自成立伊始,银监会就要求村镇银行牢固坚持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下沉服务重心,下伸机构网点,缩短与农民和中小企业的距离。然而,村镇银行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银行网点少、人手不足、结算不通,缺乏农村金融服务经验,并在农信社、邮政储蓄银行的夹击之下,市场空间较为狭小。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基于对股东投资报酬的考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急于扩张规模、高速发展、创造收益的现象,直接造成信贷投向偏离“三农”。

为此,如何协调“草根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双手互博”困境是当前摆在村镇银行面前普遍的难题。在此背景下,村镇银行承担着既要“支小惠农”的社会责任,又要面临求生存、求发展的双重压力。

村镇银行发展困境

由于村镇银行的贷款对象是农民和中小企业,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奉行的根本宗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某些政策性业务的职能。但是,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又是基于商业化模式进行的。村镇银行既然定位为商业性金融机构,就不能不顾基本的商业逻辑而一味要求其履行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

村镇银行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各发起人必然会把实现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最终的追求目标,当其在面对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的农民、弱质经济的农业和农村时,商业性和政策性的矛盾将日益凸显,出现在争取最大化盈利的过程中背离支持“三农”的初衷,服务对象以盈利性较高的城市中小企业贷款为主而非以农户贷款为主的局面。同时,因设立初期的财务难以支撑各项工资福利、房租水电等经营成本,这些都会使村镇银行日后在盈利与支农的平衡中发生偏离。因此,如何做到既让村镇银行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又保证其服务“三农”的宗旨不动摇,就成为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绕不开的难题,银行盈利性质的农业信贷在回收上面临着很大的操作难度。

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中,大多数存在着“放大不放小、放富不放贫”的问题,偏离了办行初衷。这种经营模式还易造成单户贷款比例过大,一旦发生风险,将对村镇银行产生巨大的威胁甚至破产。此外,村镇银行普遍面临资金来源不足、存款结构不够均衡的问题。村镇银行作为新兴事物,农民对其缺乏了解和信任,品牌效应尚未形成,短期内吸储难成为无法回避问题。与国有商业银行、邮储银行、农信社相比,社会各界对其的认可程度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将其误视为“山寨银行”。村镇银行的营业网点普遍较少,加之现代化支付手段匮乏,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吸引力,制约其市场的开拓。

政策支持不给力

毫无疑问,尽管国家在政策上给了村镇银行一定空间,但若想其作为金融产业的一个分支发展壮大,还远远不够。首先是支付结算体系不畅的问题。当前,国内在营业村镇银行绝大多数尚未直接加入央行的支付结算体系,其支付结算业务往往通过已经接入央行的支付结算体系的主发起人或其他金融机构。这使得村镇银行的支付结算成本上升,结算时效性和安全性也受到一定影响,且不能直接为客户提供通存通兑等跨行、异地结算服务。支付结算体系不畅已经成为村镇银行拓展业务的瓶颈。其次,村镇银行无法开办银行卡业务。对于村镇银行来说,当前银联的准入门槛偏高,仅入会费就高达300万元,且对村镇银行缺乏差别化的支持政策,致使绝大部分村镇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迟迟无法开办。当前,在村镇银行办理存取款业务还需要存折,与人民银行构建现代支付体系要求格格不入,长期来看也不利于留住客户。最后,国家在财政、货币政策上支持力度不够,缺乏长效机制。如税收方面,村镇银行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率分别为5%、25%,远高于农信社3%、12.5%的水平。国家对农村金融机构采取的多项优惠政策,如支农再贷款、扶贫贴息等,而村镇银行则缺少相关的支持政策。

如何摆脱困境

关于村镇银行如何摆脱目前困境,笔者有几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加强金融服务创新,走特色化、可持续发展之路。村镇银行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服务对象必须是“三农”、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巩固村镇银行的客户群体,千万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放弃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可以将村镇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区别开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是扩大融资渠道,拓展资金来源。这要求村镇银行首先做好大力宣传,其次勇于创新,真正将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在风险可控的状况下,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此外,还应增加营业网点,扩大服务半径。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尽管经过六年的努力,村镇银行的培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村镇银行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仍有很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各方大力支持。考虑到与城市银行业务相比,农村金融基础弱、风险大、成本高,比较优势小,要充分发挥村镇银行“支农支小”的内在积极性,必须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议有关部门能够从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的大局出发,给村镇银行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允许其直接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征信系统,放开“支农支小”贷款规模控制,给予更多支农再贷款支持,给予长期的财政定向费用补贴政策,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为村镇银行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篇7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从金融支持经济的角度来看,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与农村金融市场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的完善,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推动县域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县域经济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解决发展县域经济的问题,才能全面推进小康建设。

 

二、县域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现状

 

(一)金融机构布局情况

 

县域范围内,存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一家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一家村镇银行、一家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导致县域内金融机构竞争日趋激烈。

 

(二)信贷支持方面

 

近年来,金融机构与农业与农民越走越远,是有原因的。在市场经济市场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使得农村的经济结构缺乏国家的引导,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产生了金融机构“嫌贫爱富”不良局面。

 

一是农村金融资源被大量分流抽走,得不到反哺,反而流入了城区二、三产业,给三农经济发展造成“抽血”、“缺氧”的负面影响。

 

二是金融机构存在“惜贷”现象。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注重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由于农业本身属弱质产业,资金回收期长,效益低且风险大,导致农村中、小、微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相对较差,农户的贷款需求呈现期限长、额度小、季节性强的特点,缺乏抵押担保条件,以上现象均不符合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要求。加之县域银行的金融供给门槛高,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开展了小额信贷和农户联保担保贷款,但大额的农业生产资金需求和龙头农业企业的资金需求由于信贷投放能力有限,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并且严厉的贷款责任追究和严格的贷款条件的制约,加剧了农村信贷资金供需失衡。

 

(三)柜面服务方面

 

现在各家银行都在提升各自的服务水平,对三农客户的整体服务态度、服务意识都有很大提高,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银行柜员方面:部分柜员戴着有色眼镜,客户是农民的话他们就应付了事,客户有疑问也不耐心讲解,甚至言语上存在顶撞现象,消极怠工。

 

二是银行大堂经理方面:县域大部分网点的大堂经理能积极地引导农民客户办理业务,减少在办理业务时的等待时间;但在农村乡镇的基层有些地方没有大堂经理,有些地方的大堂经理流于形式,大堂经理的作用不明显。

 

三是银行客户经理方面:农户对自己的信用意识不够,很容易出现还款不及时和交利息不及时情况。部分客户经理不能在以上情况发生时及时提醒客户,存在工作不到位现象。

 

三、县域银行服务三农的制约因素

 

(一)涉农贷款风险防范难度较大

 

一是涉农贷款业务的风险性。在三农的多个领域和环节都需要信贷资金的支持,农业投资时间长,风险高,盈利性差与金融机构追求资金的安全稳定和高收益的宗旨背道而驰,而且贷款人能否保证按时稳定的还款也是影响金融机构贷款回收的决定性因素。

 

一是二是抵押物不足。信贷质量的好坏与抵押物的选择直接成正比,农村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与抵押物也息息相关。由于我国的政策是农民对土地没有所有权,土地又不能作为抵押物,农民能用的抵押物不外乎房屋和农机具等,而这些物品又不容易被金融机构采用。

 

三是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目前县域银行风险控制体系不够成熟,需要建立成熟的工作体系就需要首先开展实际调查工作。但是全面准确的调查要消耗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银行觉得投入太大,就想出了各种其他办法,比如,通过村委会和干部进行摸底调查获得一些数据,往往缺乏准确性。虽然减轻了人力物力的损耗,但是调查数据往往会造成评定不实,所以这种方法万万不可取。

 

四是从业人员人数不足。基层从事三农业务的工作人员的数量匮乏,整体业务水平不够专业,处理风险问题的经验不足,加之三农业务量和涉及面都比较广,后续工作的操作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给涉农风险防范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

 

五是信用环境不完善。由于种种原因,涉农贷款市场的信用缺失相对严重。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小额贷款的认识不够充分存在误区,从而破坏了农村的信用秩序,加之农村缺乏有效的宣传工作,农民对社会信用文化的认知水平低下,而且尚未建立健全的惩治机构,对债务人的违约行为无明确的制约标准,从而破坏了

 

农村金融市场环境,造成信用意识淡薄,给农村金融机构造成大量的呆账、坏账,使其运营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

 

(二)县域金融机构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县域由于国家推行提倡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法规后,很多金融机构开始聚焦农村市场,包括国有银行和地方性银行也参与其中,如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等,各地的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邮储银行等也将对农村领域的金融业务作为重要增长点,此外一些社会资金也开始进入农村市场,这就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环境的激烈的竞争(三)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

 

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是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追求价值最大化,但是农业是弱质产业,自身投入高、产出低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高风险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性金融部门自然不愿意投入过多,而带有一定政策性色彩的金融支农贷款,也缺少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产生的风险几乎全部由金融机构自身来承担。对于农村市场的优质大额客户,成为各家银行争抢对象;而对于有贷款需求的小额农户客户,就不一定能得到资金支持。

 

四、发展普惠金融,加强三农服务

 

(一)加强金融服务“三农”的风险管控

 

在金融为“三农”提供服务时,最重要的是加强涉农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这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成功案例,引以为戒,使得涉农贷款业务的风险降到最低,使农民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一是放贷前要仔细充分的了解借款方的经济实力和信用度,严格考察是否符合放贷条件的,有信用污点的坚决不予放贷

 

二是要做好涉农信贷业务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细化各种规章制度和评级指标,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对风险信息的来源做出预警对风险信息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准确的预估,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路径,防患于未然

 

三是要做好后续的维护工作,通过跟踪和暗访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如果出现信用缺失和违规的情况立马进行严肃处理,落实责任到人。

 

(二)提高三农服务意识,发展普惠金融

 

首先必须把“以客户为中心”作为首要服务宗旨。客户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上帝,银行必须做到让客户满意,这离不开耐心周到的服务,做好客户的开发与维护。

 

县域银行机构应调整战略,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过渡中,注重细分市场,扩大客户群,加快生态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的发展,持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者的支持力度,做好小微信贷支持,支持农村居民合理的住房、购车等消费贷款,丰富电子银行产品功能,提高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作为直接服务三农的银行机构,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守法经营,做好普惠金融的互惠理念,大力开展在农村和社区的宣传活动,给村民讲解普惠金融的好处,维护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扩大普惠金融的影响范围,使更多的人收益

 

(三)营造氛围,加强全民的信誉观念

 

依靠政府的权威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使得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提高大到企业,小到个人的信用意识,使整个社会成员做到诚实守信。

 

一是借助媒体的宣传手段,宣传诚信文化,使诚实守信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是借助媒体的舆论手段,制定“惩恶扬善”的制度,对于信誉失衡的企业给与曝光,给整个社会起到一个制约作用。

 

三是县域金融机构应积极营造守信的的氛围。金融机构要积极培养客户良好的信用使用习惯,可以对守信的客户可以获得给予更大额度贷款的机会、逐渐降低融资成本等奖励。同时县域银行应该为农民和小型企业的经济知识培养和提高做出贡献,提高他们对理财观念的认识,增强储蓄观念。

篇8

两大农村工作会议分别对2018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对农业农村经济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实现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主要有乡村观光旅游休闲产业、“互联网+”农村电商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业等四大产业要发展。与此同时,聚焦农民问题一定要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各类企业,要帮助普通农民实现和市场的对接,要让农民在现代农业过程中有获得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的七条实施路径中,“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被摆在重要位置。对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基础正是对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深刻认知。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并不矛盾,城市和农村是命运共同体。现代化不能够建立在城乡分割的基础上。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来带动农村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带动农民就业,还可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到城里落户。

篇9

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求,要加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的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快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这给农村职业学校明确了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基本方向和任务。

为此,学校围绕传统农业大区的实际,科学定位,确立了“服务三农、特色兴校”的办学思路,以“为农培训、助农增收”为中心,持续致力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农民技术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彰显出独具一格的办学特色。

一、新型农民培养举措

(一)办好涉农专业,开设农民中专班

学校高举“农”字大旗,在办好种植养殖、农机使用与维修等涉农专业基础上,坚持农、科、教相结合的“送教下乡”活动举办新型农民中专班。

新型农民中专班是一种特殊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班,学生年龄不一,文化知识素养差参不齐,还肩负着生产经营、养家致富的义务。为实现学生学习工作两不误,理论提升与技能实践有机结合,学校按照“农忙少学,农闲多学”的灵活学制方式。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严把考核关,将课堂评价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生产效益与学业成绩挂钩,中专学历与技能证书融合,让中专班学生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为。

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培养了数百名优秀的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活跃的农村经纪人,年富力强的农村基层管理人,直接服务于“农村”、“农业”,拉动了江津花椒、江津柑橘、江津富硒农产品等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助推了江津农业园区向国家示范园迈进。

(二)科教结合,抓农业产业化培训

1.为农培训本土化

学校充分发挥校地合作优势,成立院坝学校,把职业教育办到农家院坝、田间地头。开展了以花椒、柑橘、橄榄、富硒农产品为主的种植业等实用技术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此外,学校还组织起一支由校领导、专业教师、农村“土专家”、行业“农艺师”、“工程师”的新型师资队伍,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先后编写了49种乡土教材,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

2.科教结合产业化

学校培训时注重开展农技推广,先后在先锋、李市、支坪等农业大镇实施校村联姻,让涉农专业教师到村担任科技顾问,帮助农民转变农业科技观念,先后成立了“科技为民服务团”、“科技为移民服务团”、“移民培训讲师团”等团体,为全区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3.培训服务集团化

按照“市场运行、龙头带动、多校、多行业一体、校企结合、村校共建、种养殖大户参与”的指导思想,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以“人才培训、就业引导、技能提升、创业指导、法律援助”为纽带,以校企共赢、村校共建、农民获利为基本目标,创建江津区农民信息资源库并组建重庆市江南农民工培训集团。

4.培训就业一体化

提升农民技能素质,搭建平台让所有参训农民实现稳定就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为全区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影响

1.培育农技人才,架设致富金桥

学校农村职业教育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让数以千计的当地农民成为本地的增收致富带头人。正是这群致富能手们,成为当地活跃的经营者、管理者,带领着广大村民建设美好新农村,规划小康农村的美丽蓝图,为农民架设了一座实实在在的致富金桥。

2.调整农业结构,打造现代农业

我校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成就了运用科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打造花椒、富硒农产品等特色品牌和产业高地,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让数十万农民增收致富,给农村经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并拉动了我区经济的发展。

3.服务农业园区,促进园区升级

特色效益农业推动着江津现代农业的大发展,近年来,学校以“三农”为特色围绕产业抓培训,使得江津农业一路高歌猛进,吸引了如德国亨嘉、台湾金之灿、澳门恒河等国外优质、先进农业企业入驻江津,积极推动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向国家示范园迈进。

4.服务农村经济,健全职教体系

篇10

在2011年12月26日召开的新疆农业大第四届科技工作会议上,新疆农业大校长雒秋江告诉记者,近年来,校以新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主要研究目标,充分发挥多科性农业大的优势,聚焦三农,聚焦农业产业化,在建设创新型大过程中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今后,新疆农业大要为新疆农牧业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据悉,新疆农业大建校近60年来,已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一所多科性农业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的10万多名大生遍布天山南北。该校围绕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在棉花、畜牧、林果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2005年以来,该校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科研平台建设,先后申报成功教育部棉花工程研究中心和农业部国家瓜果改良中心新疆分中心,建立的阿克苏红旗坡科研基地已经成为该校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重要基地和成果转化的孵化基地。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把论文写在天山南北

“为推动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新疆农业大能够为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有力的科技、教育支撑。”新疆农业大校党委书记李宝城如是说。

近年来,新疆农业大通过科研项目的实施,增强了该校科技工作者解决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5年来,该校累积承担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各类科研项目458项,累积到位科研经费1.74亿元。

新疆农业大十分注重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该校机械交通院机械制造991班维吾尔族生艾力江?如苏力发明的远红外线馕坑获得国家专利证书,并且申请了商标专利。2011年8月1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来新疆农业大考察,对艾力江?如苏力的发明给予高度肯定。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校生中拥有个人发明专利多达14项。

“农”字当头面向基层 提升服务社会功能

“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一直是新疆农业大科技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方针”。该校紧紧围绕自治区粮食、棉花、林果、畜牧四大基地建设和粮、棉、果、畜、区域特色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六大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农业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等技术需求,开展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同时,在河流泥沙处理技术、干旱区节水技术、作物新品种选育、马产业开发技术等方面展开科技攻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该校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环塔里木盆地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项目区林果单产提高了15%~20%,每年新增产值约20亿元。另外,该校主持完成的“干旱区绿洲农业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水平居全国领先水平,建立了果树、棉花等3种类型农业高效节水技术集成模式,为促进新疆节水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确定了“以马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站略,但由于缺乏科技创新支撑,导致发展中遇到很多技术困难。关键时刻,新疆农业大将教科研生产基地建在这里,采用“产研用结合”的方式,在骑乘马、肉用马、乳用马以及孕马养殖集尿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新疆农业大动物科技院教授姚新奎为当地牧民算了两笔“经济帐”。他说,过去1岁马驹每匹只能卖5000元,改良之后平均价格则达到2万元;伊犁马的产奶量提高后,牧民一年至少增收3600元。采访中记者获悉,现在昭苏县已是全国养马规模最大、品种资源最丰富的马场,也是中国第一品牌一伊犁马的核心育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