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范文
时间:2023-04-10 19:2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境与健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文名称: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Health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中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5914
国内刊号:12-1095/R
邮发代号:6-221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本刊由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联合主办。于1984年创刊,是环境卫生学专业的学术性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唯一认定期刊)。杂志编辑委员会由国内著名的环境卫生学及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组成。本刊报道宗旨是:以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全方位促进全国各地环境卫生工作水平的提高。 主要读者对象:环境卫生、环境医学、环境保护专业工作者,各大专院校卫生学和环境科学的师生等。
篇2
一、人类面临温室效应威胁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大气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资料表明,目前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增加了25%。大量的二氧化碳好像是罩在地球表面的一层保温层,使地球表面气温增高,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大自然对人类过度消耗能源和污染环境的报复,它对人类生存已构成了严重危害。
科学家分析预测,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继续增高,使地球表面气温增高4 ℃时,南北极冰雪就会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大面积桑田将变为沧海,大批城镇会沉没于。一旦海平面上升2米,美国的纽约,日本的东京,我国的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都在劫难逃,无数生灵将面临灭顶之灾。
“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变暖,会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减产或绝收,还会加剧飓风形成,使风暴天气更加频繁,进而使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由此可见,“温室效应”对人类的生存,对农业、畜牧业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二、防范热浪危害健康
所谓热浪,是指气温持续数日高达35 ℃以上,甚至有时高达40 ℃、50 ℃的酷热天气。热浪天气的形成,与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森林锐减、植被恶化等自然生态环境有关。热浪可分为湿热型和干热型两种。湿热型热浪多发生在温带地区。这种热浪天气的特点是,湿度大、没有风,令人闷热难耐。我国东部沿海省市是湿热型热浪天气的高发区。在这种天气状况下,大气污染物和异味不易扩散稀释,反而使浓度增加,对人体危害程度加重。干热型热浪多发生在植被环境恶劣的山地丘陵地带和沙漠地区。它的主要特征是干热无风,人有烧烤一样的感觉。这种热浪极易引发森林火灾,会使农作物干枯绝收。我国黄土高原和西北大沙漠地区是干热型热浪天气的多发区。在这种天气状况下,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会加快化学变化,强化污染危害,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热浪对大中城市的侵扰比农村更为猖獗,沥青路面会热得流油,水泥道路和建筑物会热得烫手,高密度的建筑物之间,狭窄胡同里巷更会热得出奇。热浪袭来时,会使人大量排汗造成水盐平衡失调,从而引起病变。热浪对不同年龄的人群危害有不同,17岁以上的青年多表现为热痉挛,40岁以上的中年人多表现为热衰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表现为热中暑。热浪对身体虚弱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肺气肿、哮喘病的中老年人的危害尤其严重,如防范不力,会增加发病率,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热浪没有国界,控制热浪侵袭,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应下力量保护地球植被生态环境。城市更应进行立体绿化建设,不仅有林立高楼,还应是一片绿洲,以减轻热浪对市民的危害程度。广大市民应有自我保护意识,在夏天尤其在热浪天气,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足,运动宜适度,心态宜平和。
三、平安度过高温高湿天气
空气湿度的蒸发力和人体排汗的散热效率,对人体的热平衡和温热感觉有重要作用。高温天气,人体主要靠蒸发来散热,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增高,空气气流又较弱,汗液就不容易蒸发,人体就不能顺利散热,湿热的空气困扰着湿淋淋的肌体,使人感到格外闷热。人们形象地把高温高湿天气说成是“桑拿天”。
在酷热的天气下,湿度的大小对人体排汗、脉搏、直肠温度及耐受时间都有直接影响,极易发生中暑、感冒、消化道疾病,对体质虚弱的老年人,更是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
在高温高湿天气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控制高温露天作业时间,防止人体水分随汗液大量流失造成脱水。要随时补充水分,最好喝新鲜的温白开水,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走出靠冰镇饮料解暑的误区,因为过量饮食冰凉饮料会导致汗腺排汗不畅,机体散热困难,更易引起中暑,还会引发肠胃不适。
第二,饮食要清淡,多喝绿豆汤,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瓜果蔬菜,尤其应多吃西瓜、冬瓜、扁豆、苦瓜、西红柿等。
篇3
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即颗粒状污染物和有害气体。
悬浮颗粒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空气中可自然沉降的颗粒物称降尘,而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物通称总悬浮颗粒物,其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因粒小体轻,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飘浮范围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可在大气中造成不断蓄积,使污染程度逐渐加重。可吸入颗粒物成份很复杂,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例如可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和强致癌物苯并芘、吸附病原微生物等。
可吸入颗粒物随人们呼吸空气而进入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不同的部位,粒径小于5微米的多滞留在上呼吸道。滞留在鼻咽部和气管的颗粒物,与进入人体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产生刺激和腐蚀黏膜的联合作用,损伤黏膜、纤毛,引起炎症和增加气道阻力。持续不断的作用会导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气管炎。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的颗粒物也会与二氧化氮等产生联合作用,损伤肺泡和黏膜,引起支气管和肺部炎症。长期持续作用,还会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并出现继发感染,导致肺心病死亡率增高。
当大气处于逆温状态时,污染物便不易扩散,悬浮颗粒物浓度会迅速上升。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发生烟雾事件时,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比平时高五倍,引起居民死亡率激增,四天内较同期死亡人数增加4000余人。由此可见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突然增高,对人类健康能造成急性危害,对患有心肺疾病的老人和儿童威胁更大。
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结膜炎或造成角膜损伤。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降低大气透明度,减弱地面紫外线的照射强度。紫外线照射不足,会间接影响儿童骨髂的发育。有的城市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这与全市悬颗粒物污染严重有着紧密关系。一个城市最浮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地面扬尘,二是燃煤排放的烟尘。因此,在紧急措施当中,关于控制扬、尘就有四条措施。一是加强对施工工地和拆迁工地的扬尘的管理,市区所有工地必须做到围档、路面硬化、洒水、密闭运输、防治料堆扬尘等措施。同时,要加大道路遗洒的检查力度。二是扩大道路的喷水清洁措施。三是加强市区料堆、煤堆、灰堆的防治措施。四是完成已建成道路、地面的绿化和铺装。
除外,发展区域集中供暖,《减少分散烟囱,也可以减低烟尘对大气的污染;改造锅炉、改进燃料的燃烧方法,安装净化除尘设备,可达到消烟除尘的目的;利用一切空地种植花草树木使城市绿化等均可达到防治尘污染的效果。
氮氧化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氮氧化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质,能刺激呼吸器官,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
氮氧化物中的二氧化氮毒性最大,它比一氧化氮毒性高4―5倍。大气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废气以及煤和石油燃烧的废气。
氮氧化物主要是对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由于氮氧化物较难溶于水,因而能侵入呼吸道深部细支气管及肺泡,并缓慢地溶于肺泡表面的水分中,形成亚硝酸、硝酸,对肺组织产生强烈的刺激及腐蚀作用,引起肺水肿。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组织缺氧。在一般情况下,当污染物以二氧化氮为主时,对肺的损害比较明显,二氧化氮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当污染物以一氧化氮为主时,高铁血红蛋白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比较明显。
汽车排出的氮氧化物有95%以上是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进入大气后逐渐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霉性很强的棕色气体,有刺激性。当二氧化氮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在遇上静风、逆温和强烈阳光等条件,便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曾发生过因短时期暴露在高浓度二氧化氮中引起疾病和死亡的情况。如1929年5月15日,在克里夫兰的克里尔医院发生的一次火灾中,有124人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含有硝化纤维的感光胶片着火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氮所致。
城市中氮氧化物的47%来自汽车尾气,因此治理汽车尾气刻不容缓。
二氧化硫污染与人体健康
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和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如煤和石油)的燃烧:含硫矿石特别是含硫较多的有色金属矿石的冶炼;化工、炼油和硫酸厂等的生产过程。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是:
1 刺激呼吸道。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当其通过鼻腔、气管、支气管时,多被管腔内膜水分吸收阻留,变成亚硫酸、硫酸和硫酸盐,使刺激作用增强。
2 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的联合毒性作用。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一起进入人体,气溶胶微粒能把二氧化硫带到肺深部,使毒性增加三至四倍。此外,当悬浮颗粒物中含有三氧化二铁等金属成分时,可以催化二氧化硫氧化成酸雾,吸附在微粒的表面,被吸入呼吸道深部。硫酸雾的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约强十倍。
3 二氧化硫的促癌作用。动物实验证明10毫克/立方米的二氧化硫可加强致癌物苯并芘的致癌作用。在二氧化硫和苯并芘的联合作用下,动物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单个致癌因子的发病率。
此外,二氧化硫进入人体时,血中的维生素便会与之结合,使体内维生素c的平衡失调,从而影响新陈代谢。二氧化硫还能抑制和破坏或激活某些酶的活性,使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机体生长发育。
城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90%来自于燃煤。因此,在治理大气污染紧急措施中,应采取了推广使用低硫低灰份优质煤、大力推广和强制使用清洁燃料等措施。
一氧化碳污染与人体健康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几乎不溶于永,在空气中不容易与其它物质产生化学反应,故可在大气中停留很长时间。如局部污染严重,可对健康产生一定危害。一氧化碳属于内窒息性毒物。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到达一定高度,就会引起种种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一氧化碳是煤、石油等食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一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矿坑爆炸和地震等灾害事件,也能造成局部地区一氧化碳的浓度增高。吸烟也被认为是一氧化碳污染来源之一。
随空气进入人体的一氧化碳,在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后,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等结合。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因此,当一氧化碳侵入机体后,便会很快与血红蛋白合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氧与血红蛋白结合
成氧合血红蛋白,造成缺氧形成一氧化碳中毒。当吸入浓度为0.5%的一氧化碳,只要20-30分钟,中毒者就会出现脉弱,呼吸变慢,最后衰竭致死。这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常发生在车间事故和家庭取暖不慎的时候多见。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乃至对后代均有一定影响。
光化学烟雾污染与健康
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的烟雾。它包含有臭氧、醛类、硝酸酯类等多种复杂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是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主要是光化学氧化剂。当遇逆温或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时,烟雾会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事件,使人眼和呼吸道受刺激或诱发各种呼吸道炎症,危害人体健康。这种污染事件最早出现在美国洛杉矶,所以又称洛杉矶光化学烟雾。近年来,光化学烟雾不仅在美国出现,而且在日本的东京、大板、川崎市,澳大利亚的悉尼、意大利的热那亚和印度的孟买等许多汽车众多的城市都先后出现过。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石油和煤燃烧的废气、及大量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等。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和醛类等二次污染物。在光化学反应中,臭氧约占85%以上。目光辐射强度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一年中,夏季是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季节:而在一日中,下午2时前后是光化学烟雾达到峰值的时刻。光化学氧化剂可由城市污染区扩散到100公里甚至700公里以外。在汽车排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大气中臭氧浓度的增高,可视为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信号。
光化学烟雾对人体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红肿和咽喉炎,这可能与产生的醛类等二次污染物的刺激有关。光化学烟雾对人体的另一些危害则与臭氧浓度有关。当大气中臭氧的浓度达到200-1000微克/立方米时,会引起哮喘发作,导致上呼吸道疾患恶化,同时也刺激眼睛,使视觉敏感度和视力降低;浓度在400-1600微克/立方米时,只要接触两小时就会出现气管刺激症状,引起胸骨下疼痛和肺通透性降低,使机体缺氧;浓度再高,就会出现头痛,并使肺部气道变窄,出现肺气肿。接触时间过长,还会损害中枢神经,导致思维紊乱或引起肺水肿等。臭氧还可引起潜在性的全身影响,如诱发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损害酶的活性和溶血反应,影响甲状腺功能、使骨骼早期钙化等。长期吸入氧化剂会影响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衰老。
篇4
关键词:青少年;环境;心理健康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家庭的希望。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能成才,上名牌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在孩子的学生时代尤为关心他们的学习,为了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学龄前就开始学习小学课程。上了学,更是不惜一切精力和财力,首先满足孩子学习的需要,买资料、参加各种补习。却往往忽视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以至于出现了一些学历高、文化好,但心理承受能力差,没有合作精神,甚至自私自利、品质不好的人。其实,拥有健康的心理比拥有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学识更重要,它是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之人的先决条件。而青少年的成才与教育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一、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教育观、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孩子个性形成、心理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父母对自己老人孝敬,孩子也会学着做,和睦的家庭让孩子觉得温暖,教会他把爱带给周围的人;对孩子溺爱、千依百顺,只能助长他们的骄横、任性、不负责任,形成不良习惯。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因扰乱课堂纪律,被停课做检查,家长知道后,到学校给孩子说情,希望学校能够照顾孩子的自尊,免于检讨。学校不同意就宁可转学也不让孩子“丢面子”,这本是一个教孩子敢于承认错误、培养责任心的好机会,由于家长的袒护,错误地引导了孩子,只能使他错上加错、是非不分,也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因此,家长也应时常反省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学校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形成一定的兴趣、能力,同时也是使学生形成理想信念、气质、性格及健康心理的重要环境。学校的管理方式、办学方向对于整个学校的教学秩序及学生的心理都有很大影响。一些学校由于市场化的冲击,生源不足,校与校之间竞争激烈。有的学校为了拢住学生、防止流失,对犯了错误的学生采取迁就、忍让的态度,放松了管理。结果在学生中造成这样的影响:我们是学校的“衣食父母”,谁得罪我,我就走人,砸他的饭碗。一个学校如果靠这种方式求生存,又怎么会办好呢?不但办不好,还会误人子弟,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因此办学者首先自己应摆正心态,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正确的引导学生走成才之路。
三、社会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与外界的接触也逐渐多起来,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到什么场合活动,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很大影响。作为家长和教师都应重视起来。另外,广播、电视、书报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电视家家都有,人人都看,因此在节目的选择上,应选择健康、有益身心的内容。电视说法节目中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大学生在课堂上说话,打扰了教授讲课。教授批评他说:你在这里浪费时光,不如回家种地去。该生以“回家种地”侮辱了他的人格为由,将教授告上了法庭。这件事引起了人们对道德和法律的探讨,但更多人表示出的却是一种担忧和不理解。它反映出一部分学生在遇到事情时,首先想到如何维护自己,单单强调自己的理由,而不去明辨是非。现在类似事情在许多学校都有,这也是教师叫苦学生难管的原因之一。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并不是不犯错误的,不同的是有了错误之后,能够正确对待,分清是非,勇于改正。通过媒体曝光,引发人们的讨论,并进一步引起大众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但是,若把握不当也会起负面影响。电视上曾播过一个节目:某高一一对学生在自习课上接吻被录像曝光,学生不服,以侵犯个人隐私为由状告学校。这件事给学校的管理者提出了警示,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应以维护学生自尊、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为底线。但节目中一位教育专家的看法,我实在不敢苟同。他列举了一些国外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的行为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我觉得,中国有自己的教育目标,也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吸取外国的东西,也要有选择,不能把自己的传统都丢掉。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这样的行为不应得到肯定,我们的学生毕竟是中国人,尽管他们表面上接受了一些国外的东西,但骨子里却仍把它当作“隐私”。因此做评论不可以断章取义,正如不能以美国的人权来衡量中国的人权一样。评论者这样的“注解”对这样的行为无疑是一种鼓励。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慎重地利用媒体的导向作用。
篇5
1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体系
评价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是一连续的过程,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体系首先需要对表现生态系统发展状况的特征进行获取;其次对所获取的特征信息要进行整理分析,并判断不同类型的特征在整个生态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最后设置出评价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恰当方法,不断完善健康的生态系统体系。具体的对生态系统的评价包括:(1)评价该系统的活力通过系统的新陈代谢能力及生产服务能力等确定。(2)评价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可选的评价指标是不同区域相互作用对结构数量、种类的影响,还可以通过评价系统内部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情况等。(3)评价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可通过该系统所体现的对外界干扰因素的承受能力来判断。(4)评价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也就是系统对于承受外界压力之后的自我恢复能力及自救能力。(5)评价生态系统的扩散力,也就是生态系统对所处环境产生的好坏兼具的扩散力。
2生态系统健康与环境管理的研究
2.1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基础研究生态系统的健康首先要对生态系统产生及发展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其次还要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进行分析,明显的直接功能有哪些,潜在的功能有没有被发挥出来;最后还需要明确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怎样测量才更准确,测量结果是否能与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对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是在区域环境中环境管理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环境管理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就是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平衡发展,相互之间促进创造效益,最终追求的目标也是可持续的环境资源及其效益。所以要想管理好环境必须从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入手。
2.2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目的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实质上说明为人类生活状况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的服务质量也是持续稳定的。在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所处的生态系统也是随之不断更替的,在其结构上及维持生存保障性上都是在不断更新变化的。研究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平衡生态系统与人类之间的健康、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健康,而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平衡自然与人类之间和谐发展、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二者的目标统一是显而易见的。
2.3生态系统健康为环境管理提供支持既然生态系统健康与环境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管理中如何选择管理办法,应用怎样的技术都是具有相通性的。人们所关心的不仅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功能是否体现出来了,更注重的是生态系统是否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持条件。健康的生态系统基本能够维持其本身的组织结构和系统自治,而达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硬性技术作为支持,主要技术包括:生态工程技术、环境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生态系统保护及恢复技术。另外还需要一定的软性科学力量支持,主要包括:不同环境内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环境保护意识的建立等。
2.4生态系统健康是环境管理的主要问题如何判断生态系统的健康这就要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活力、恢复力、扩散力等特征入手,如果生态系统的功能之间存在紊乱或结构上有退化的现象,会导致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及负荷能力产生一定程度地减少。整体上观察生态系统,体现出不健康发展的现象有:被侵蚀的数量增大、土地肥力不足、地理水文不合规、农产品产量的下降和质量的退化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就是生态系统不健康的直接体现,说明生态系统已经面临了在其不同功能上的紊乱,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增多,随之无论是环境管理还是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都受到了阻碍。
2.5环境管理保障生态系统健康对于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二者的健康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方的目标实现对另一方来说都有重大的意义。对环境管理的优化实际上就是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所以优化环境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生态系统的健康,二者相互配合促使不同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循环运转,二者之间的作用力及反作用力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通过不断研究区域内部因子的作用关系,探索出其中的规律意义,不断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
3结语
篇6
目次 前言 1范围……………………………………………………………………………………(1) 2定义……………………………………………………………………………………(1) 2.1要素………………………………………………………………………………(1) 2.2事故………………………………………………………………………………(1) 2.3危害…………………………………………………………………………………(1) 2.4风险…………………………………………………………………………………(1) 2.5风险评价……………………………………………………………………………(1) 2.6审核………………………………………………………………………………(1) 2.7评审………………………………………………………………………………(1) 2.8资源………………………………………………………………………………(1) 2.9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1) 2.10不符合……………………………………………………………………………(1) 2.11管理者代表………………………………………………………………………(2) 3HSE管理体系要素……………………………………………………………………(2) 3.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3) 3.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3) 3.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8) 3.4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8) 3.5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9) 3.6运行和维修………………………………………………………………………(10) 3.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10) 3.8检查和监督………………………………………………………………………(12) 3.9事故处理和预防…………………………………………………………………(13) 3.10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1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HS 0001.1--200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 Safety,environment and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Of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要素 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2.2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事件。 2.3危害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2.4风险 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结果的严重性。 2.5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结果做出判断的过程。 2.6审核 判别管理活动和有关过程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并系统地验证企业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方针和战略目标的过程。 2.7评审 高层管理者对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及其 2.8资源 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等。 2.9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 指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以下简称HSE)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而构成的整体。 2.10不符合 任何能够直接或间接造成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事件;违背作业标准、规程、规章的行为;与管理体系要求产生的偏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001-02-08批准
2001-03-01实施 2.11管理者代表 由公司或直属企业最高管理者任命,在公司或直属企业内代表最高管理者履行HSE管理职能的人员。 3 HSE管理体系要素 HSE管理体系由十项要素构成: 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4.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5.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6.运行和维修 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8.检查和监督 9.事故处理和预防 10.审核、评审和持续改进 这十项要素之间紧密相关,相互渗透,以确保体系的系统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公司应建立遵守国家有关HSE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程序。 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应是现行有效的版本,应将其具体要求传达给公司全体员工和相关方。 企业是公司HSE管理体系实施的主体,经理(局长、厂长)是HSE的最高管理者,按照本标准要求,应设立管理者代表和HSE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组建HSK管理委员会及HSE管理部门,明确责任并落实HSE责任。在开展HSE现状调查分析基础上编制出简捷明确、通俗适用的HSE管理体系实施程序,重点制定HSE目标、HSE职责、HSE表现、HSE业绩考核和奖惩制度,认真开展各层次的HSE培训。该程序应及时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并正式投入运行,实行年度HSE业绩报告制度,通过审核、评审、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HSE管理水平。 3.1领导承诺、方针目标和责任 3.1.1总则 公司在HSE管理上应有明确的承诺和形成文件的方针目标,高层管理者通过提供资源,通过考核和审核,不断改善公司的HSE业绩。 3.1.2领导承诺 公司高层管理者应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自上而下的承诺,并建立HSE保障体系。公司承诺应以实际行动表明对HSE的重视。 a)各级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是HSE的第一责任人,对HSE应有形成文件的承诺,并确保承诺转变为人、财、物的支持。 b)直属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向公司、本企业员工和社会做出保证,本单位建立的HSE管理程序行之有效。 c)各级管理者应及时收集全体员工、承包商、供应商和其他有关人员的信息反馈,使其积极参与到HSE不断改进的过程中。 3.1.3方针目标 方针目标是公司在HSE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实现良好的HSE业绩的保证。公司的HSE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HSE目标是“追求最大限度的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创国际一流的HSE业绩”。 公司的方针目标体现了以下原则,下属企业在制定本企业的HSE方针目标时应遵照执行: a)公司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应满足HSE管理的各项要求; b)与公司其他方针保持一致,并具有同等重要性; c)能够得到各级组织的贯彻和实施; d)公众易于获得; e)符合或高于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f)当法律和法规没有相关规定时,可选用公司内部合适的企业标准; g)尽可能有效地减少公司的业务活动对HSE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h)通过定期审核和评审,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3.1.4责任 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建立HSE管理体系,组织落实,实现安全、环境、健康一体化管理。 a)各级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自身的HSE表率,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不断强化和奖励正确的HSE行为; b)各级管理部门应为HSE管理的具体行动提供支持,应定期对HSE管理体系进行审核,编制年度HSE管理报告,不断完善管理体系,总结取得的进展并规划将采取的措施; c)各级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建立明确的HSE目标、标准、职责和HSE业绩考核办法,并配置相应的资源; d)直属企业最高管理者对HSE管理应从设计抓起,认真落实并考核设计部门高层管理者HSE责任。 3.2组织机构、职责、资源和文件控制 3.2.1总则 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建立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广泛开展培训.以提高全体员工的HSE意识和专业技能。 建立培训记录,按要求不断完善培训计划,制定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 应有效地控制HSE管理文件,为实施HSE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3.2.2组织机构 公司设立HSE管理委员会。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建立相应的HSE管理机构,并对其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 3.2.3职责 a)公司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HSE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及HSE管理部门的职责,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HSE管理委员会是公司HSE事务的决策机构,HSE管理部门负责HSE事务的组 织与监督。 b)公司和直属企业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科研、设计、生产计划、企业管理、生产技术、生产调度、公安消防、设备动力、质量管理、工程建设、供应、销售、财务、人事劳资教育、行政管理、医疗卫生、工会等相关职能部门的HSE职责,配置必要的资源。各职能部门应按规定编制HSE实施计划书。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贯彻执行公司HSE管理体系的规定和要求,做好与HSE相关的工作,确保HSE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c)公司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提出制定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最高管理层其他成员、职能部门、各级管理者直至车间(装置、基层队、站库)负责人、班(组)长、员工等各级人员HSE职责要求。d)公司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应落实HSE职责。公司的每位员工都负有HSE责任,无论身处何地,都应把HSE事务做好。通过审查考核,不断提高公司的HSE业绩。,:
1)定期检查,确保各项职责全面落实。以此为依据,确定部门、个人业绩目标。部门、个人业绩的实现情况应记录存档并反馈。
2)公司及直属企业应建立HSE业绩考核程序,各级管理层在同级部门和下属单位意见反馈的基础上,对照本年度的HSE目标对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管理层其他成员的HSE业绩进行考核,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3.2.4培训 公司对岗位人员应认真选拔,确认其称职程度,进行系统培训,并建立对其技能和能力进行评估的程序。 3.2.5资金 公司应优先安排用于HSE管理方面的资金,确保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2.6物力 公司和直属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为HSE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检测仪器、防护用品、应急医疗用品、通信器材和交通工具等。 3.2.7文件控制 3.2。7.1范围 ——公司概况; ——组织机构与职责; ——HSE方针、目标; ——HSE风险评价记录; ——年度HSE工作计划与年度报告; ——HSE工作考核与奖惩实施办法和考核记录; ——作业实体的HSE实施程序; ——HSE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报告; ——应急预案; ——变更审批实施文件; ——政府法律、法规; ——与公司有关的标准、规范; ——培训考核记录; ——新装置开车前审核记录; ——装置停产检修、改造投产前检查记录; ——所有经过批准实施的作业许可证档案材料; ——检查监督报告;。 ——关键装置监控要求与检查报告; ——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报告; ——对承包商、供应商的评估材料; ——各类报表等。 3.2.7.2控制 公司应控制HSE管理文件,以确保: a)与公司的活动相适应; b)定期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前经授权人批准; c)需要时现行版本随时可得; d)失效时能及时从颁发处和使用处收回。 3.2.7.3修订 建立文件修订制度,使公司员工、承包商、政府机构等随时获得文件的现行有效版本。 3.3风险评价和隐患治理. 3.3.1总则 风险评价是一个不问断的过程,是所有HSE要素的基础。直属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影响和隐患,并对它们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 3.3.2风险评价 主管领导应直接负责并制定风险评价管理程序,每隔一定时间或发生重大变更时,应重新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程序见图2。 3.3.2.1明确评价对象、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程序 评价对象确定后,直属企业应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程序,进行风险预评价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 3.3.2.2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a)直属企业应系统地确定生产经营活动、产品运输及售后服务中危害和影响的全过程。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及操作条件。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来自: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缺陷; ——设备失效; ——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违反生产操作规程; ——违反安全规程;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HSE管理体系要求。 4)在敏感地区水域活动作业因物料泄漏导致重大污染的事故。 5)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理。 6)以往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明确评价对象。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和程序 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选择相应的判别准则 评价危害和影响 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 建立详细目标和量化指标 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报告 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图2风险评价程序 b)公司应鼓励全员参与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c)进行评价和风险管理时,应考虑所评价项目的顺序。 3.3.2.3选择相应的判别准则 a)判别准则表述了与公司或设施有关的目标,对危害及其影响的判断可以依据该准则。判别准则来自法律、法规要求、合同规定、公司方针或标准等。 b)在新装置设计或运行期间,直属企业应确定相关活动的判别准则并评价是否符合标准。若达不到运行判别准则要求,则应强化风险削减措施。任何关于修订判别准则的提议或放宽准则要求的建议,都应得到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批准。 3.3.2.4评价危害和影响 a)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考虑对下列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1)人; 2)环境; 3)财产。 b)风险评价: 1)包括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影响; 2)强调人与物两方面因素导致的影响和风险; 3)考虑来自与风险区直接有关的人员的意见; 4)由具有资格的、有能力的人员来实施; 5)定期进行。 c)健康与安全的风险和影响评价应考虑到: 1)火灾和爆炸; 2)冲击与撞击; 3)溺水、窒息与触电; 4)暴露于粉尘、化学品、物理因素和生物药剂的环境中; 5)人机工程因素; 6)有害物料的泄漏。 3.3.2.5记录重要危害和影响 a)直属企业应将已确定的HSE的显著危害和影响形成文件,说明削减措施。 b)直属企业应记录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服务的HSE方面的法规、要求和规定,以确保与这些要求和规定相符。 3.3.2.6建立详细目标和量化指标 a)直属企业应建立适当、具体的风险评价目标和量化指标。这些目标与量化指标应根据公司的方针目标、风险管理要求、生产及商业的需要而制定.并且是可验证的、现实的和可实现的。 b)作为风险评价的后续工作,直属企业应制定有关HSE关键性的管理活动和任务的量化指标,这些指标在生产活动中应是具体可行的。公司还应定期评审这些指标的连续性和适用性。 3.3.2.7确定和评价风险控制措施 直属企业应采取措施来削减风险及其影响。风险削减措施应包括预防事故、控制事故、预防急慢性职业病、降低事故长期的和短期的影响等部分。 3.3.2.8风险评价报告 直属企业应定期根据风险评价情况编制出风险评价报告。 3.3.2.9实施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 a)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随后的工作要求有可行的管理和现场监督规定,并要求操作人员对其理解和掌握。 b)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条件、投资和效益分析、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采取必要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3.3.3环境因素评价 直属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环境因素评价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企业在制定环境目标时,应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3.3.3.1环境因素的确定范围 a)生产工艺; b)维修保养 c)检验、分析、检测设施; d)原材料、半成品的采购; e)设备更新; f)产品运输、贮存、使用和服务等; g)废弃物的处理、贮存、处置和利用。 3.3.3.2环境因素的变更 在下列情况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新确定和评价环境因素: a)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更; b)生产工艺发生变更; c)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 3.3.3.3判定重要环境因素的依据 评价重要环境因素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 a)有关国家、地方及行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b)环境影响的范围; c)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 d)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 e)社会和公众的关注程度和环境敏感点。 3.3.3.4环境目标、指标的制定 直属企业应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企业在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资金、运行和经营要求,同时要符合公司的HSE管理方针与目标。 3.3.3.5环境目标、指标的实施方案 直属企业应制定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包括有关职能部门在实施环境目标、指标时的职责,实现环境目标、指标的实施方法和时间表。 3.3.4隐患治理 3.3.4.1隐患评估 a)自评:直属企业应实事求是地按照推荐的评估方法对隐患进行评估,评估后的隐患应建立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其内容包括: 1)评估报告; 2)评审意见; 3)技术结论; 4)隐患治理方案; 5)整改进度和责任人; 6)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b)复查:直属企业HSE管理部门应根据自评结果进行复查,在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后,编制出年度隐患项目治理计划表并列入年度综合计划。其中重大隐患治理项目需经HSE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报公司的HSE管理部门审查并组织实施。 c)公司的HSE管理部门对上报的隐患治理计划进行初步审查,根据隐患治理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对隐患治理计划进行评估,编制出评估报告,提出评估结论。 3.3.4.2隐患治理 直属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事故隐患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亲自组织隐患治理工作。 3,4承包商和供应商管理 3.4. l总则 承包商和供应商及相关方对公司的HSE业绩十分重要,应评估他们的HSE表现,对供应商的产品和售后服务应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公司的HSE管理规定和要求。 3.4.2承包商管理 3.4.2.1资格预审(预认证) a)制定预认证计划; b)建立公司认可的承包商名册; c)保存所有的承包商的资料和文件; d)检查承包商预认证表格,确认其是否满足公司的HSE验收指标。 3.4.2.2选择承包商 a)检查承包商是否按业主的要求进行HSE培训,验证其员工是否具备从事岗位工作的技能; b)检查承包商是否具有与业主相符合的HSE管理准则及标准; c)检查所有的合同是否满足上级有关部门及公司的HSE要求; d)参加预投标会议和合同签定前的会议; e)签定合同。 3.4.2.3开工前的准备 a)向承包商介绍与工艺装置(生产过程)有关的概况和危害,并进行人厂前的HSE培训教育; b)开工前应召开HSE会议; c)参加审查开工前有关HSE活动的计划; d)依据公司的HSE管理要求及标准监督承包商的HSE管理; e)参加开工前工作会议和审查承包商作业计划。 3.4.2.4作业过程监督 a)审查、记录承包商HSE表现,并将意见反馈给承包商; b)协调承包商之间的工作; c)协助承包商进行事故调查或事件调查; d)保存所有承包商员工的伤病记录; e)作业全过程检查承包商HSE计划的执行情况; f)检查承包商对应急预案的理解及执行情况: 3.4.2.5承包商HSE表现评价 a)审查、记录承包商HSE表现并将意见反馈给承包商; b)督促和鼓励承包商制定自己的HSE改进计划; c)组织对承包商的HSE体系的审核。 3.4.3供应商管理 a)对为公司和直属企业提品和售后服务的供应商,应制定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标准。 b)要经常识别、管理与采购有关的危害和风险。 3.5装置(设施)设计和建设 3.5。1,总则 新建、改建、扩建装置(设施)时,应按照“三同时”即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原则,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石油、石化行业标准进行设计、采购、安装和试车,确保装置(设施)在运行寿命期间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5.2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安全预评价和环境影 响评价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正式进入可行性研究的批复。 3.5.3资质和审核 所有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与控制管理机制及程序应形成文件。项目设计、施工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由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劳动安全卫生与环境管理人员应参与项目的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初步设计的安全卫生环保篇应由HSE相关部门会签批复。设计施工图纸应由HSE相关部门审查批准签章,设计人员要具备相应资质。 3.5.4装置(设施)采购与安装 装置(设施)建设中的采购和安装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建立文件并保存。 3.5.5阶段风险评估 从装置(设施)设计到试运行的各个阶段,都应进行风险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及对环境的影响。 3.5.6试运行 应制定新建、改建或扩建装置(设施)的试运行审查程序,并形成文件。审查内容包括验证装置(设施)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HSE防范措施是否到位;员工培训是否已完毕;规章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等,审查过后应形成记录文件。 3.5.7实际偏差 建设(施工)与设计标准发生的偏差必须得到国家主管部门、公司的审核和认可,并建立文件予以保存。 3.6运行和维修 3.6.1,总则 公司应建立运行和维修管理程序,以确保HSE方针、目标的实现。 3.6.2基本要求 a)对所有新安装和改造的设备,应进行开车前、开车后审查,审查情况应记录存档,确认建设(建造)与设计相符,所需的验证试验全部完成并被接受,所有建议(偏差)已有结论并得到指定技术管理部门的批准。 b)满足或优于适用的法规要求。运用明确的操作、维修检验或腐蚀控制体系,保持运行正常和机械完好。 c)设置关键运行参数并定期监测。为保持装置在这些参数范围内运行,员工应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d)编制明确的开车、操作、维修和停车规程,并指定专门的审查批准人员。 e)停车维修和改造的设备再次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并应记录检查结论和实验结果。 f)制定保护系统试验和维修计划,包括临时解除的管理办法,以保持可靠性和可用性。 g)评估、控制因在运行装置上或其附近同时施工、作业所带来的风险。 h)公司应建立关键生产装置监控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 i)对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控制程序,以确保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运行。 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不偏离HSE方针和已制定的环境目标、指标; ——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程序应涉及到企业内部与该环境因素有关的任何部门; ——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并与现行的规章和作业实体HSE实施程序相结合; ——程序要文件化。 j)对于使用达到报废期的设备或装置,应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废弃、修补或恢复再用的计划。 k)要有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更换或改造的设备保持完好运行。 3.7变更管理和应急管理 3.7.1,总则 变更管理失控往往会引发事故,应实施严格的变更管理。一旦发生事故时,为确保人身、财产安全,不破坏环境,不损害公司的声誉,应实施应急管理。
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应急管理是指对生产、储运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细致地分析和调查研究,识别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3.7.2变更管理 3.7.2.1变更类型 a)工艺、技术变更:如因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技术变更,原料及介质变更,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等重大变更,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操作规程的变更等。 b)机械设备及设施变更:及设施变更:如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和配件,设备材料代用用变更,临时性的电气设备变更等。 c)管理变更:如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人员和机构的变更,HSE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3.7.2.2变更申请 变更的申请按统一的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3.7.2.3变更审批 《变更申请表》填好后,应逐级上报主管部门,由其组织有关人员按变更原因和实际生产的需要确定是否需要变更。任何变更都需按管理权限报主管领导审批。 3.7.2.4变更实施.
变更批准后,由主管部门负责实施并形成文件。不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的变更都不的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3.7.2.5变更验收 变更实施结束后,应由变更主管部门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形成文件,并及时将变更结果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3.7.3应急管理 a)应急管理应实行分级管理,各级组织建立相应的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应急顶案, b)应急预案的制定:
1)每一个重大危险设施或装置、要害部位和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场所部应有相应的现场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应由企业生产协调部门组织安全、环保、技术、公安、消防、工业卫生、医疗、设备、物资等相关部门制定; 3)应急预案应考虑各种特殊情况下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施(设备、用品)以保证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4)在制定过程中,应听取来自基层自勺意见。 c)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2)参与事故处置的部门和人员; 3)紧急服务信息,如报警和内外部联络方式等; 4)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工艺处理措施; 5)应急救援及控制措施,包括抢险和救护等; 6)有害物料的潜在危险及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7)人员的撤离及危险区隔离计划; 8)应急培训计划和演练要求等 d)直属企业及生产厂应建立应急指挥中心,并做如下准备: 1)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 2)工艺流程图,包括消防系统等; 3)应急照明; 4)应急通信系统; 5)必要的参考资料,如应急预案、需要报告的上级机构一览表、企业有关人员联络的方式、必要的技术和气象资料等;、 6)应急所使用的设备、物资及互救信息等。 e)应急预案的审批和检查。
应急预案制定后,应经HSE管理委员会讨论批准,并报上级应急指挥中心备案。 l)应急预案一经批准,应急管理部门应确保每一个职工和外部应急服务机构的有关人员熟悉和了解。 2)应急管理部门应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的检查,其内容有:在事故期间通信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各种救护设施(用品)是否齐备、有效,撤离步骤是否适宜,事故处置人员能否及时到位等。 f)应急预案的演练、评估与修订: 1)应急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2)应急管理部门应在演练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找出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应急预案应及时通知到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3.8检查和监督 3.8。1,总则 公司和直属企业应定期对已建立的HSE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建立定期检查和监督制度,形成文件,以保证方针目标的实现和HSE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8.2检查和监督依据 a)国家和公司的通知; b)公司的文件规定。 3.8.3检查的分类和频次 3.8.3.1检查的分类 a)国家、公司安排及要求进行的指令性检查; b)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分为日常、定期、专业、不定期四种方式。 3.8.3.2检查的频次 a)国家和公司的指令性检查,应按要求立即进行; b)公司对直属企业组织的检查,直属企业、生产厂、车间(基层队)的检查按公司的规定进行。 3.8.4不符合纠正 a)当发现不符合时,应按规定进行调查,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b)对不符合情况可以通过检查监督、与员工(承包商及相关方)的交流或事故调查来确定。 c)不符合情况发生后,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知责任单位和相关方;
2)确定导致不符合的原因及可能的结果;
3)制定整改计划和改进方案;
4)根据不符合情况,制定并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预防活动的有效性;
篇7
关键词:高校;非环境类专业学生;环境与健康;公选课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41-02
近年来,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的事件频频发生,空气污染,雾霾的产生,增加了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地表水和饮用水污染,造成地方性疾病;土壤重金属污染,使大米等农作物镉超标,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日益扩大,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2007年,卫生部、环保总局等部委联合制订《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该文件对高校教育而言,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技术支持,“调整充实专业技术队伍,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改进高校教育和人才培养,为环境与健康工作提供人员和知识储备,整体提高环境与健康工作技术支撑能力”;二是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环境与健康工作的重视,促进社会团体、非政府机构、科研与学术单位、企业以及媒体等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积极为国家环境与健康工作做出贡献”。可见,除了对环境类专业的学生有专业素养的要求外,对高校中绝大部分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也要求掌握一定的环境与健康知识。尤其是在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提升年轻一代的环保意识,促进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高校针对非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环境与健康”公选课程,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非常迫切且有必要[1]。
由于“环境与健康”公选课程的目的并非保障学生的就业,而在于宣传、普及和教育,让非环境类专业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相关的基本知识,潜移默化到日常生活点滴中,并能影响周围的长辈、朋友,通过日积月累的传播,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环保观念。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应舍弃高深的专业化、技能化的教学理念,“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科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满足他(她)们的求知欲望,尤其是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保护形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2]。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学到知识。
一、案例教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选用新闻热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环境与健康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探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具体,同时也增进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例如,在讲授大米镉含量超标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前1~2周将镉大米相关的部分焦点新闻材料发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分组,按组别提出具有关联性的问题,如镉大米产生的原因、镉大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国内外对镉大米的处理措施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查询资料找出答案。课堂上,教师组织不同小组的学生围绕自己小组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并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小组总结发言,小组成员要对其他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在这个阶段,每个小组的学生对自己组分到的问题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当各个小组发言完毕后,部分的资料形成了大米镉含量超标问题的整体,教师再做点评和补充,并做书面的总结,让学生思考、消化相关知识,使得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
二、户外教学与现场参观相结合
户外教学是指在户外的预先有组织的教学方式。对环境类课程来说,这种体验式的教学非常合适。如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培养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花鸟树木的形态、变化,撰写观察日志,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户外教学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与时下热点结合起来,带领学生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如组织学生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进行参观,进而使学生对身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直观的感受;或者去造成环境污染的发电厂、煤矿等察看排污情况,了解当地环境问题引发的地区病状况;又或者联系环保政府部门,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和环保部门监测,了解监察能力建设等。
三、多媒体网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能够按照“环境与健康”课程设置的大纲、教材循序渐进地集中传授给学生知识,让学生对书本知识具有理性的认识。同时,教学中应该借助多媒体网络更好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如利用教学软件、播放教学视频、观看环保电影等。通过动画、图形、声音的演示,结合教师深入浅出的课堂讲解,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相对容易接受知识。例如,在讲解环境污染形成、发展及其危害时,播放纪录片《家园》的片段,影片以唯美的画面告诉我们,经过四十亿年的漫长演变,形成了物种繁多、资源丰富、奇特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而人类在仅仅二十万年的时间,便将地球的宝贵资源消耗殆尽,珍稀物种灭绝,原始资源奇缺,污染日益严重。通过播放影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人类以及地球的明天的深入思考。在介绍环境对健康产生的危害种类时,可以使用图片展示雾霾空气下戴着口罩行色匆匆的人们、受重化学品污染的五颜六色河水边得了癌症的村民等;同时,也可播放环境污染的记录片、新闻节目,让学生对身边环境污染的危害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增加危机意识,树立起保护环境的坚定决心。
四、课外阅读与专题讲座相结合
环境保护是个长期持续的话题,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环境问题随时在发生变化,这也要求师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都应具备发展性和开放性思维,不拘泥于教材书上的内容,与实时动态结合起来。一方面,善于进行课外阅读。宏观上,可阅读环保组织签订的协议、国际公约、宣言、议定书等,对国际环保热点话题有个完整的认识;微观上,也可就感兴趣的某一类环境类书籍进行深度阅读,如环保类小说、环保人士传记、环保知识百科、环保科技杂志等,从不同方面加深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邀请相关人士来校举办专题讲座,或者及时了解校外讲座信息,组织学生去校外听讲座。这类的讲座可以包括政府部门对国家环境政策、法规的讲解,环境专家对国内外环境局面的解读,环保一线人员对水污染、空气污染等亲身接触的感想,医学专家对人们应对环境污染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的介绍,等等。
五、实地走访和分析调研相结合
环保是社会性课题,具有其他专业课程所没有的全民参与性特点,每个人都应是环保的一份子,都能够为环保出一份力。如每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体现了年轻一代对环保的责任感。因此,教师在教授“环境与健康”课程时,要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扩大环保的影响力。教师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帮助学生确定“环境与健康”课程的调研课题,带领学生实地走访进行分析调研,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也可指导学生以环保课题参与学院、高校或省市级的大学生调研竞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借助调研报告的成果对环保做出贡献。调研还可先从身边做起,如调研高校学生的环保健康意识,到洗漱间、自习室、图书馆、操场观察学生学习、生活习惯,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发放问卷,从是否注意随手关灯、电池处理、垃圾分类、塑料袋使用等细节,了解大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又如调研高校环境教育情况,分别针对大学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范围、来源,发现环境教育的成效与不足,有的放矢地改进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突出的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们的生活与健康。针对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环境与健康”公选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居住环境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如何降低环境因素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从而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风险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保护环境、降低环境健康危害的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篇8
论文摘要:基于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机制,提出全球环境变化下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任何发展都是有一定环境背景和起点的。当今人类的发展是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极具复杂性和特殊性。由环境变化引发的生态问题、问题、问题、军事问题以至国家安全问题,正从各个层面冲击着“人类健康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在此背景下,如何定义“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标准是什么,如何实现。对此,本文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1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健康
1. 1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再认识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种现实:今天的环境问题决不仅仅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活环境的优美和健康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命运、乃至整个地球的命运的问题;不仅是地区性的、局部性的和暂时性的问题,还是整个世界的问题。因为,由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环境、资源、生态方面的负影响除了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外甚至已进一步影响到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进步;同时,未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也势必将对目前世界政治格局产生影响。然而,目前人们似乎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层面上,仅仅从环境规划、开发、保护和的角度和从科学技术等硬件方面寻求解决全球环境危机的对策,却忽视了从人类学研究角度发掘由其带来的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各类化学品—特别是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积累和持续影响;气候易变和变化、常见的公众健康问题、新的社会问题,如疾病、流行病肆虐、失业、贫困、社会组织接替、崩溃、冲突、异化等;自然资源继续退化、环境性反映的不足和可再生资源的紧张所导致的粮食不安全和冲突的局势;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变化和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及酸化作用等。这些问题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为地方、区域和全球社会带来了更严重的发展危机。可以看出,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所有区域范围内环境和政治越来越密不可分,生态、社会和政治安全问题一起交织着提前到来〔‘〕,在不断加重环境危机破坏的深度和广度的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及国际关系变化,并在更深更广层面上影响着全人类的健康持续发展。
不同的阶段人们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各不相同。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而“疾病”就是生理机能失调川,这只是传统的最简单的生物模式。自化和城市化革命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社会、与精神因素对健康的影响。20世纪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普遍接受和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这种规律在现代社会中表现得更为典型。“健康”逐渐由简单的生物模式转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的多维健康观。在意义上包含了体健、心安和适应社会三个方面}z7。世界卫生组织于1946年将“健康”的定义重新修订为“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而且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概念应是一种全方位的和多层面的社会状态,强调的是系统原则和完整人健康观念,特别是健康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起源。这点恰与《布氏报告》中定义的“可持续发展最高宗旨为全人类的健康、持续、全面发展’,[s〕具有高度一致性。这要求对“健康”的理解必须放在一个宽广的文化背景下考察,既要从动态发展和历史变迁角度看,更要从宏观社会结构和制度安排角度思考。简言之,新的人类健康标准的提出既标志着个人健康议题转变为社会健康议题的过程,同时也标志着社会健康化时代的到来。
[1]
1. 3全球变化与人类健康发展关系框架
虽然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自身健康和人类生存发展存在重大影响,但两者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人类系统又是怎样作用的,目前仍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从大量的事实和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关系:一方面由全球环境变化引起的自然和生活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由环境变化牵动的社会效应引起的各式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这两大方面共同决定着全人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如图所示:
2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发展的影响
如上图所示,全球环境变化正从个人健康化和社会健康化两大方面影响着全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
2. 1全球环境变化对个人健康化的影响
全球变暖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以及对人体健康影响已成为目前国际上研究的一个热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科学预言,人类体质退化将成为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致命因素。预测世界在未来的100年内气温将逐渐升高。长期暴露在高温,热浪中的弱势群体(老人、小孩、穷人)将面临更高的危险;因CO:增加最终导致的太阳紫外线辐射量的加大,将致使皮肤癌、白内障和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急升;各种污染及疟疾、登革热、血吸虫病、鼠疫、霍乱、脑炎等一系列的传染病提供致病环境同时间接加大了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研究发现妇女、儿童和受到现代文明影响的土著人以及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受环境影响最大}4}
[2]
2. 2全球变化对健康化的影响
如果说个人健康化是全人类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那么社会健康化就是保障。健康社会的精髓就是社会的质量。这里提到“社会健康化”概念主要体现在政策反映本身。包括: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制度,卫生政策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欧美的卫生实践表明,社会化程度越高,服务超越卫生领域向整个社会生活渗透扩张的趋势就越明显、强烈困。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健康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尚不完善。包括宏观层面上社会生活和制度安排、医疗社会化和的发展、全民保险成为普遍的政策选择、新型卫生政策框架的形成等。虽然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已被传统的所认识,但却没有将环境考察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决策很好结合起来。众多的事实已经证明,如果全球收益不能有效地与环境保护和找会发展方面的相伴随,国家政府不更加重视个人和全球的健康幸福,那么社会各部分的服务将很难实现更加公平、健康及持续发展。考虑到关于健康决定因素的不同估计,对健康福利环境(包括和水)以及社会服务(包含)的投资就显得至关重要。
3。全球环境变化下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面对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人类必须实现多层次的连续性飞跃:个人层面上,由关注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转为更加关注社会环境、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质量;社会层面上,由关注经济发展转为关注整个社会系统(包括国家、市场、社区、民间社会、家庭生活和个人)的结构质量;国家层面上,由关注主权国家发展质量状况转为关注全球性社会的健康发展。只有这三个层面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全人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认识只是第一步,决策行动才是关键。
3. 1加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为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GEO— 2000》表明,我们对有关当前环境状况的信息仍充满了弱点,还缺乏用以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如何影响其他地区以及一个地区的理想和期望是否与全球民众的可持续发展相符合的有效手段C}7。另一个严重疏忽是没有努力发现新的环境政策和花费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这些知识上的缺陷无疑起到一种障碍物的作用,掩盖了通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基于此我们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积极的国际合作加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掌握全球环境变化、海平面上升、污染扩散等的规律,及由各因子引发的健康效应,利用现有的观测网络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长期的定位观测和研究,逐步建立完整的检测和预测系统,为人类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行为。否则羲们的发展只是“暂时的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风险性”Ca].
3. 2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合作,为各项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变化是一个较多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虽然环境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早已被认识,但缺乏现代科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验证。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改革现有的、僵化的地球科学专业体制,将学科体系从学科中心推向学科边缘,与现代环境学、社会科学、医学、科学交叉渗透和有效合作[9];其次,建立专门的环境与健康研究机构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环境与健康实验室,组织环境保护学、医学、化学、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等多学科联合、积极公关,发展控制和疾病的公共卫生措施,同时促进医疗、制产业的调整和创新;此外,改变环境的理解方法和管理环境方法,将环境问题纳人主流思想,使其与有关农业、贸易、投资、研究开发、基础设施和的决策更好结合起来。显然,包含广泛社会因素的环境政策将会比单纯地解决部门问题产生更长久影响。
3. 3提高公共参与的力度,减缓全球变化的进程和强度
全球环境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地关系长期失调的结果,是人类活动的产物(human一caused)['0]。人是主动者,全球环境变化也必须靠人类自身的努力才能得到解决。这要求我们必须从全球的角度来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源”上减缓和降低全球变化的进程和强度,包括所有有关的个人、非政府组织、界、地区和国家政府以及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行动。据((GEO— 2000))的政策分析证实,公众参与是改善环境管理的一个关键因素。但这里需要注意两点的是,一是无论国别、种族,环境关系着所有人的切身利益。二是正确对待公众参与,各国政府和人民必须明白,公众参与环保不是施舍而是赋予的权利,我们有义务去回应和保障。没有利益有关方特别是贫困和丧失社会权利的群体的广泛参与,所实施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持续的。
[3]
3. 4深化人地关系的认识,适应变化,保持健康
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研究将深化我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促使人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思考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又一个评价体系和行动方案。同时,由于变化引起人们心态的变化,健康心理的促进与维护是必须注重的一个心理内容。心理健康者总是超越个人的自我封闭的怪圈去开发人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巨大潜能,丰富人类对生命意义的体验,深化对生存价值的任何取向,并在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中形成非凡的智慧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及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点是创建当代人类社会可持续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缔造全新的人地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
篇9
Abstract: Occupational health is fundamental to the survival of people, safety production concerns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concern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elaborates the goa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occupational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feature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occupational hazardous factor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measures of occupational health safety, aiming at strengthening occupational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关键词: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081-02
0 引言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是指影响工作场所内的人们群众的健康安全的调价和因素,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目的
1.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目的 职业检查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在生产活动中,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管理活动,经行对影响生产的具体因素的状态控制,使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且不引发事故,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1.2 建设工程环境管理的目的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使社会的经济发展与人类的生存环境相协调。对于建设工程项目,环境保护主要是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企业应当遵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和企业自身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并且要注意对资源的节约和避免资源浪费。
2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
2.1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特点 依据建设工程产品的特性,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有以下特点。①复杂性。建设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涉及大量的露天作业,受到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地理条件和地域资源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较大。②多变性。一方面是项目建设现场材料、设备和工具的流动性大;另一方面由于技术进步,项目不断引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这都加大了相应的管理难度。③协调性。项目建设涉及的工种甚多,包括大量的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用电作业、爆破作业、施工机械、起重作业等较危险的工程,并且各工种经常需要交叉或平行作业。④持续性。项目建设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从设计、实施直至投产阶段,诸多工序环环相扣。前一道工序的隐患,可能在后续的工序中暴露,酿成安全事故。⑤经济性。产品的时代性、社会性与多样性决定环境管理的经济性。
2.2 建设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要求
2.2.1 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 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办理各种有关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审批手续。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或安全预评价的建设工程项目,应组织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预评价。
2.2.2 工程设计阶段 设计单位应按照有关建设工程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进行环境保护设施和安全设施的设计,防止应考虑不周而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设计单位应考虑施工安全和防护需要,对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分和环节在设计文件中应进行注明,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
2.2.3 工程施工阶段 建设单位在申请领用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有关安全生产施工措施的资料。
对于依法批准开工报告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15日内,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对于应当拆除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拆除工程施工15日前,将拆除施工单位,资质等级证明,拟拆建筑物、构筑物及可能涉及毗邻建筑的说明,拆除施工组织方案,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的资料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2.2.4 项目验收试运行阶段 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向审批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对环保设施进行竣工验收。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和使用。
3 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①主要物料(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理化性能指标。②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危险、有害程度。③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④主要技术、工艺或者方式和装置、设备、设施及其安全可靠性。⑤建设项目的重大危险源分析。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确定拟建项目的重大危险源。
4 职业安全卫生健康对策与措施
4.1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①选择先进、经济、节能、高效的安全技术、材料、工艺和设备,保证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②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监控,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治理。③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装备水平和执法能力。④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⑤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和操作规程。⑥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和设施,伴有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化学品生产装置和设施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建设项目设立(审批、核准、备案)前的安全审查,并获得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部门通过安全审查的文件。⑦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2 职业卫生健康对策与措施 ①建设项目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②建立和完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机制,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督与检查装备。③研究、开发、推广先进的职业危害控制技术,采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企业职业卫生状况的改善。④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和职业危害防治与改善措施。⑤加强从业人员的劳动保护,有效防止职业危害。⑥强化对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腐蚀性物质等检测工作的监察。⑦可能产生职业并危害的建设项目需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做出评价,确定危害类别和职业病防护措施。⑧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5 结束语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的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安全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必须加强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1]赵柯.水污染流域管理的立法思考[J].上海环境科学,1999(02).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习高中体育与健康,能让高中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体能,更调节了学生的身心。另外,体育与健康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体育特长,树立学生的体育和健康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中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现状分析
1.对课程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存在对新课程的理解不到位,对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重视不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1)课时安排不足。高中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压力相对较大,很多学校会更加重视文化课而忽略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学校在课时上安排不够,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充分,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没能充分掌握,不能深入地了解相关的体育和健康知识。(2)学生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体育与健康课程对自身的重要性,除了个别对体育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把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往往较容易忽视,没认真地去学习和了解,大多停留于表面的应付状态,没能深入掌握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没能达成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相关课标目标要求。
2.教师素质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时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没能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及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教师只是把自己掌握和了解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教给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少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不深入,也不牢固。另外,很多教师认为高中体育与健康不是高考学科,没有统一的考核和测量标准,教师可以不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仅凭原有的知识结构也能应付,从而导致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存在课堂氛围枯燥乏味的现象,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少了学习兴趣,学生肯定很难学好相应的学科。
3.教材及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同的地区都配有相应的教材,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是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教学和讲解,没有考虑到是否契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学情,所定教材成为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导致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教学总是依照课本内容不断推进,表面上看似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只是把相关的课本知识大体讲了一遍,学生没能深入地掌握相关的技能和知识。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策略分析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应该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认识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对高中学生的重要性。(1)学校的管理者在课时的安排上,要遵照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中的要求,不能让文化课占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在充分的课时中掌握相关的体育和健康的知识。另外,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管理等同于其他文化课程的管理,不能有所偏颇,通过学校的管理让学生深知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意义,进而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向学生传达学习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激发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作为新时代的高中体育教师,我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遵循新课标的精神,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要不断推陈出新。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不断加强自身的素养,才能适应新时代教学的要求,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多元的教学内容、多元的教学模式
教材内容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参照,但是不可以作为唯一参照,尤其是教材上与学校实际情况不符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自主选取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
总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中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以及学生都应该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真正落实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环境污染整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