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法范文

时间:2023-03-15 21:5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路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路法

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实施细则完整版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路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公路事业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经营、使用和管理,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公路,包括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和公路渡口。

第三条 公路的发展应当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质量、保障畅通、保护环境、建设改造与养护并重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力措施,扶持、促进公路建设。公路建设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鼓励、引导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投资建设、经营公路。

第五条 国家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公路建设。

第六条 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并按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具体划分标准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

新建公路应当符合技术等级的要求。原有不符合最低技术等级要求的等外公路,应当采取措施,逐步改造为符合技术等级要求的公路。

第七条 公路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爱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和控告破坏、损坏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和影响公路安全的行为。

第八条 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公路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公路工作;但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国道、省道的管理、监督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乡道的建设和养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决定由公路管理机构依照本法规定行使公路行政管理职责。

第九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路上非法设卡、收费、罚款和拦截车辆。

第十条 国家鼓励公路工作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对在公路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 本法对专用公路有规定的,适用于专用公路。

专用公路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建设、养护、管理,专为或者主要为本企业或者本单位提供运输服务的道路。

第二章 公路规划

第十二条 公路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编制,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和其他方式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

第十三条 公路建设用地规划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当年建设用地应当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

第十四条 国道规划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并商国道沿线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省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并商省道沿线下一级人民政府编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淮,并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县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乡道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依照第三款、第四款规定批准的县道、乡道规划,应当报批准机关的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省道规划应当与国道规划相协调。县道规划应当与省道规划相协调。乡道规划应当与县道规划相协调。

第十五条 专用公路规划由专用公路的主管单位编制,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审核。

专用公路规划应当与公路规划相协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发现专用公路规划与国道、省道、县道、乡道规划有不协调的地方,应当提出修改意见,专用公路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作出相应的修改。

第十六条 国道规划的局部调整由原编制机关决定。国道规划需要作重大修改的,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经批准的省道、县道、乡道公路规划需要修改的,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七条 国道的命名和编号,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确定;省道、县道、乡道的命名和编号,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十八条 规划和新建村镇、开发区,应当与公路保持规定的距离并避免在公路两侧对应进行,防止造成公路街道化,影响公路的运行安全与畅通。

第十九条国家鼓励专用公路用于社会公共运输。专用公路主要用于社会公共运输时,由专用公路的主管单位申请,或者由有关方面申请,专用公路的主管单位同意,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改划为省道、县道或者乡道。

第三章 公路建设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职责维护公路建设秩序,加强对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筹集公路建设资金,除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拨款,包括依法征税筹集的公路建设专项资金转为的财政拨款外,可以依法向国内外金融机构或者外国政府贷款。

国家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对公路建设进行投资。开发、经营公路的公司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发行股票、公司债券筹集资金。

依照本法规定出让公路收费权的收入必须用于公路建设。

向企业和个人集资建设公路,必须根据需要与可能,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行摊派,并符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

公路建设资金还可以采取符合法律或者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筹集。

第二十二条 公路建设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定进行。

第二十三条 公路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法人负责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和工程监理制度。

第二十四条 公路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公路建设工程的特点和技术要求,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勘查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分别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承担公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单位、勘查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必须持有国家规定的资质证书。

第二十五条 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须按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报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六条 公路建设必须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承担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岗位责任制,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和合同约定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保证公路工程质量。

第二十七条 公路建设使用土地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公路建设应当贯彻切实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

第二十八条 公路建设需要使用国有荒山、荒地或者需要在国有荒山、荒地、河滩、滩涂上挖砂、采石、取土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或者非法收取费用。

第二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公路建设依法使用土地和搬迁居民,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

第三十条 公路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应当符合依法保护环境、保护文物古迹和防止水土流失的要求。

公路规划中贯彻国防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以保证国防交通的需要。

第三十一条 因建设公路影响铁路、水利、电力、邮电设施和其他设施正常使用时,公路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有关部门的同意;因公路建设对有关设施造成损坏的,公路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该设施原有的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或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第三十二条 改建公路时,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路段两端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安全标志。需要车辆绕行的,应当在绕行路口设置标志;不能绕行的,必须修建临时道路,保证车辆和行人通行。

第三十三条 公路建设项目和公路修复项目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建成的公路,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明显的标志、标线。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确定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下同)外缘起不少于一米的公路用地。

第四章 公路养护

第三十五条 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公路进行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三十六条 国家采用依法征税的办法筹集公路养护资金,具体实施办法和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依法征税筹集的公路养护资金,必须专项用于公路的养护和改建。

第三十七条 县、乡级人民政府对公路养护需要的挖砂、采石、取土以及取水,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

第三十八条 县、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农村义务工的范围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公路两侧的农村居民履行为公路建设和养护提供劳务的义务。

第三十九条 为保障公路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公路养护人员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利用车辆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在公路作业车辆上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

公路养护车辆进行作业时,在不影响过往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其行驶路线和方向不受公路标志、标线限制;过往车辆对公路养护车辆和人员应当注意避让。

公路养护工程施工影响车辆、行人通行时,施工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条因严重自然灾害致使国道、省道交通中断,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及时修复;公路管理机构难以及时修复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当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居民进行抢修,并可以请求当地驻军支援,尽快恢复交通。

第四十一条 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山坡、荒地,由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水土保持。

第四十二条 公路绿化工作,由公路管理机构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组织实施。

公路用地上的树木,不得任意砍伐;需要更新砍伐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完成更新补种任务。

第五章 路政管理

第四十三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公路的保护。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做好公路保护工作,并努力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公路管理水平,逐步完善公路服务设施,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挖掘公路。

因修建铁路、机场、电站、通信设施、水利工程和进行其他建设工程需要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有关交通主管部门的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须征得有关公安机关的同意。占用、挖掘公路或者使公路改线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该段公路原有的技术标准予以修复、改建或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第四十五条 跨越、穿越公路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等设施的,以及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事先经有关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还须征得有关公安机关的同意;所修建、架设或者埋设的设施应当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损坏程度给予补偿。

第四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物品、倾倒垃圾、设置障碍、挖沟引水、利用公路边沟排放污物或者进行其他损坏、污染公路和影响公路畅通的活动。

第四十七条 在大中型公路桥梁和渡口周围二百米、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一百米范围内,以及在公路两侧一定距离内,不得挖砂、采石、取土、倾倒废弃物,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及其他危及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渡口安全的活动。

在前款范围内因抢险、防汛需要修筑堤坝、压缩或者拓宽河床的,应当事先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有关的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公路渡口安全的措施。

第四十八条 除农业机械因当地田间作业需要在公路上短距离行驶外,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公路路面的机具,不得在公路上行驶。确需行驶的,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同意,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按照公安机关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对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损坏程度给予补偿。

第四十九条 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的轴载质量应当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

第五十条 超过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或者汽车渡船的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不得在有限定标准的公路、公路桥梁上或者公路隧道内行驶,不得使用汽车渡船。超过公路或者公路桥梁限载标准确需行驶的,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要求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影响交通安全的,还应当经同级公安机关批准;运载不可解体的超限物品的,应当按照指定的时间、路线、时速行驶,并悬挂明显标志。

运输单位不能按照前款规定采取防护措施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帮助其采取防护措施,所需费用由运输单位承担。

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制造厂和其他单位不得将公路作为检验机动车制动性能的试车场地。

第五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移动、涂改公路附属设施。

前款公路附属设施,是指为保护、养护公路和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所设置的公路防护、排水、养护、管理、服务、交通安全、渡运、监控、通信、收费等设施、设备以及专用建筑物、构筑物等。

第五十三条 造成公路损坏的,责任者应当及时报告公路管理机构,并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的现场调查。

第五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

第五十五条 在公路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建设。

第五十六条 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的以外,禁止在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需要在建筑控制区内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应当事先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

前款规定的建筑控制区的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保障公路运行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依照国务院的规定划定。

建筑控制区范围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前款规定划定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置标桩、界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擅自挪动该标桩、界桩。

第五十七条 除本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外,本章规定由交通主管部门行使的路政管理职责,可以依照本法第八条第四款的规定,由公路管理机构行使。

第六章 收费公路

第五十八条 国家允许依法设立收费公路,同时对收费公路的数量进行控制。

除本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可以收取车辆通行费的公路外,禁止任何公路收取车辆通行费。

第五十九条 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等级和规模的下列公路,可以依法收取车辆通行费:

(一)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利用贷款或者向企业、个人集资建成的公路;

(二)由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受让前项收费公路收费权的公路;

(三)由国内外经济组织依法投资建成的公路。

第六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利用贷款或者集资建成的收费公路的收费期限,按照收费偿还贷款、集资款的原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确定。有偿转让公路收费权的公路,收费权转让后,由受让方收费经营。收费权的转让期限由出让、受让双方约定并报转让收费权的审批机关审查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年限。

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建设公路,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公路建成后,由投资者收费经营。收费经营期限按照收回投资并有合理回报的原则,由有关交通主管部门与投资者约定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但最长不得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年限。

第六十一条 本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公路中的国道收费权的转让,必须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国道以外的其他公路收费权的转让,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前款规定的公路收费权出让的最低成交价,以国有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的价值为依据确定。

第六十二条 受让公路收费权和投资建设公路的国内外经济组织应当依法成立开发、经营公路的企业(以下简称公路经营企业)。

第六十三条 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的收费标准,由公路收费单位提出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六十四条 收费公路设置车辆通行费的收费站,应当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收费公路设置车辆通行费的收费站,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决定。同一收费公路由不同的交通主管部门组织建设或者由不同的公路经营企业经营的,应当按照 统一收费、按比例分成 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设置收费站。

两个收费站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

第六十五条 有偿转让公路收费权的公路,转让收费权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收费权由出让方收回。

由国内外经济组织依照本法规定投资建成并经营的收费公路,约定的经营期限届满,该公路由国家无偿收回,由有关交通主管部门管理。

第六十六条 依照本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受让收费权或者由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建成经营的公路的养护工作,由各该公路经营企业负责。各该公路经营企业在经营期间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做好对公路的养护工作。在受让收费权的期限届满,或者经营期限届满时,公路应当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前款规定的公路的绿化和公路用地范围内的水土保持工作,由各该公路经营企业负责。

第一款规定的公路的路政管理,适用本法第五章的规定。该公路路政管理的职责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公路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人员行使。

第六十七条 在收费公路上从事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八条、第五十条所列活动的,除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办理外,给公路经营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六十八条 收费公路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依照本法制定。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九条 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依法对有关公路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十条 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负有管理和保护公路的责任,有权检查、制止各种侵占、损坏公路、公路用地、公路附属设施及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

第七十一条 公路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在公路、建筑控制区、车辆停放场所、车辆所属单位等进行监督检查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公路经营者、使用者和其他有关单位、个人,应当接受公路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并为其提供方便。

公路监督检查人员执行公务,应当佩戴标志,持证上岗。

第七十二条 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所属公路监督检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要求公路监督检查人员熟悉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公正廉洁,热情服务,秉公执法,对公路监督检查人员的执法行为应当加强监督检查,对其违法行为应当及时纠正,依法处理。

第七十三条 用于公路监督检查的专用车辆,应当设置统一的标志和示警灯。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四条 违反法律或者国务院有关规定,擅自在公路上设卡、收费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未经有关交通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施工的,交通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停止施工,并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六条 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违反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擅自占用、挖掘公路的;

(二)违反本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未经同意或者未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修建桥梁、渡槽或者架设、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

(三)违反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从事危及公路安全的作业的;

(四)违反本法第四十八条规定,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路面的机具擅自在公路上行驶的;

(五)违反本法第五十条规定,车辆超限使用汽车渡船或者在公路上擅自超限行驶的;

(六)违反本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六条规定,损坏、移动、涂改公路附属设施或者损坏、挪动建筑控制区的标桩、界桩,可能危及公路安全的。

第七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造成公路路面损坏、污染或者影响公路畅通的,或者违反本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将公路作为试车场地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造成公路损坏,未报告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拆除,有关费用由设置者负担。

第八十条 违反本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未经批准在公路上增设平面交叉道口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恢复原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十一条违反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在公路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或者擅自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并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拆除,有关费用由建筑者、构筑者承担。

第八十二条 除本法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外,本章规定由交通主管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措施,可以依照本法第八条第四款的规定由公路管理机构行使。

第八十三条 阻碍公路建设或者公路抢修,致使公路建设或者抢修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处罚。

损毁公路或者擅自移动公路标志,可能影响交通安全,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处罚。

拒绝、阻碍公路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处罚。

第八十四条 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五条 违反本法有关规定,对公路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对公路造成较大损害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报告公路管理机构,接受公路管理机构的调查、处理后方得驶离。

第八十六条 交通主管部门、公路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篇2

一、整改工作方面

今年二月份,省公路局下发了《全省组织开展行风纪律整顿的实施方案》,我们在接到通知后,立即将文件精神贯彻到每个人,同时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整改实施方案,根据《全省路政执法人员五条禁令》结合实际,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梳理,并认真做好总结。通过此次整顿工作,我们路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我们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在思想政治方面。能够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牢固树立“公平、公正、公开”统一文明的执法理念,确保办案质量、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2、在执法作风方面,工作态度认真,对路政案件当事人或群众提出的问题,能够细致、耐心地给予解答;

3、在工作作风方面,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以廉洁、公正、高效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有序落实;

4、在办案纪律方面,纪律严明、廉洁奉公、执法公正、文明办案。

二、宣传工作方面

在县政府举办的“创建平安某某,构建和谐社会”法制宣传一条街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了此项活动,利用板报、宣传单等多种宣传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讲解《公路法》、《某某省公路管理条例》、《交通部路政管理规定》的内容,从而使公路法规家喻户晓,提高人民群众爱路、护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平时的路巡过程中,我们对沿线各个乡镇张贴公告,发放宣传单二千余份,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让全社会都了解到公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即“公路通,百业兴”。

三、注重实效,保护路产路权

为了更好地维护路产路权不受侵害,路政执法人员每天坚持实行路巡制度,严格执法,对违反公路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取缔,按章办事、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截至目前,共处理违章道口5处(其中1处已拆除,4处正在处理中),清理违章板房1处,清除路障50余处。对损坏公路设施和对公路造成破坏的违法行为及时追究向光人员的责任,令其赔偿损失,并协调当地这政府出台了公路确权文件。

篇3

关键词:新时期;路政执法;队伍建设

新时期加强公路路政执法队伍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路政执法人员,法律、规范、纪律无时无刻不在要求我们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法治政府,必须要建设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确保严格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笔者结合自身对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的认识,谈一下加强公路路政执法队伍建设的一点看法。新时期,搞好路政执法队伍建设工作,一定要树立新的观念,把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各个层面开展路政执法队伍建设。

1.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

榜样产生力量,新时期开展路政执法队伍建设,充分构建激励机制,迎合时代需求,为道德典型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惩戒消极怠工,落实末尾淘汰制度,根据情节,做出警告或惩处。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细化考核办法,量化绩效指标,建立更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路政执法人员的潜能和积极性。在执法队伍中,制度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交通\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交通运输基层执法站所“三基三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厅政法字[2013]336号)中,也把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作为主要内容。创新、优化制度建设的机制,以制度约束、激励人,逐步构建起符合新时代路政执法队伍良好风范。2抓好基础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

抓好基础教育,鼓励路政人员进行再教育。针对一些希望接受学历再造的在编路政人员,单位积极营造条件,提供时间上的支持,支出一定的学费,调动这部分人学习积极性。《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建设运输法治政府部门的若干意见》(交政法发[2013]308号)要求地方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法治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要加大对法治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法治工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政治素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全面建设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3.强化思想建设。搞好路政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队伍建设,要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手,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通过学习理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努力增强执法人员的政治意识、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提高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水平和能力。开展以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为主题的学习教育活动,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以优质服务开展实际工作,强化执法力度,以道德规范为依据,落实执法工作。

4.加强廉政与作风建设,建立廉政惩防体系

廉政建设与路政管理成绩是分不开的,这是执法队伍构建的前提。路政执法人员在路政管理工作中要着装整齐、持证上岗、挂牌服务、使用文明用语的文明优质服务,杜绝态度蛮横、故意刁难和各种形式的吃、拿、卡、要现象,在执法过程中,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服务理念。

5.加强岗位培训。提高路政执法人员自身素质

当前路政执法人员业务能力不足,要求执法部门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路政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服务能力。

5.1构建完善的经常性培训教育机制

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教育工作,举办培训班和技术大比武等形式的活动,抓好办公自动化和办案现代化等方面的基础性、通用性技能培训,以及路政管理公文写作、法律文书制作、处理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从而提升路政执法队伍的业务水平,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应急应变能力。针对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定期举办组织会诊的形式,进行深入研讨,确保执法人员具有良好的执法能力,调动大家学习欲望。引入法律专家解释有关法律与法规,如,《行政强制法》与《公路法》等,在实物技能方面,开展专题讲座,加强学习,使执法人员基于最新公路法律法规,让路政执法人员掌握丰富的业务理论知识,进而提升执法人员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执法能力。

5.2定期举办执法经验交流与开展岗位大练兵

开展实际工作时,由于执法对象比较复杂,要求执法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经验。路政管理部定期开展案例研讨、类案评析,选取优秀的执法者把自身经验分享给大家,提高路政执法人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基层路政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经常组织开展路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以案卷评查的形式,规范制作与使用执法文书,推动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促使路政执法工作规范化。每季度对路政执法队伍开展军姿军纪训练、交通指挥手势训练、勤务内务整训、业务学习考核等性质的军事训练,解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最终实现令行禁止,避免路政执法中出现随意执法的情况,经过长时间发展,打造一支良好的路政执法队伍。

篇4

一、奖惩原则: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教育与惩戒相结合原则。

二、奖惩对象:公司管理机构全体管理人员。

三、奖励的条件及种类。

(一)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二)积极宣传党和国家效能公路工作方针,宣传公路法律法规,及时、准确传达公路信息。

(三)勤奋工作、精通业务、勇于创新敢于开拓,对公司发展有贡献者、成绩突出的。对以上行为的人员,公司将给于表彰和奖励。

(四)根据市局公路养护承包合同千分制考核标准和南靖公路养护承包合同要求,结合公司的分工情况,在年终综合考核中达到以下条件:综合部总得分282分以上,财务部总得分65分以上,工程部总得分398分以上,或者分局获得市局先进单位,奖励部门人员25%的年终奖金。

(五)年终综合考核,综合部总得分264分以上,财务部总得分60分以上,工程部总得分367分以上为合格,不奖不罚。

四、惩罚的条件与种类。

(一)有下列情形者,给予告诫。版权所有

(1)违法违纪者。

(2)散布谣言、扰乱人心、破坏稳定、造成不良影响的。

(3)不遵守单位纪律、上班干私活、无故脱岗、影响工作的。

(4)以权(职)谋私、收受管理对象及其家属钱物,故意刁难服务对象,侵害其利益的。

(5)语言不规范、不文明,办事拖拉扯皮,影响单位形象,损害单位利益的。

(6)不服从组织安排,搞不团结、吵闹、打架的。

(二)在年终考核评比中,综合部总得分少于264分,财务部总得分少于60分,工程部总得分少于367分的为不合格,扣所有部门人员年终奖金50%;公司领导分管部门,如有一个不合格扣公司领导奖金1000元。

(三)凡被告诫一次或考评不合格的部门和部门职员,不能评优秀。

(四)凡被告诫二次,或者年度绩效考评不合格的部门和部门职员,实行下岗,部门经理自行解聘,年度考核为“不合格”。

五、本办法自二六年二月一日起实施。

篇5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经济发展;体制;矛盾;解决策略

Abstract: Currently, strengthen road management, protection of road safety and smooth flow,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reform, and strengthen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otal. Of highway road administration, the existence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is not smooth, manage overlapping responsibilities, highway law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are not uniform, and many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se conflicts and the specific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solutions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highway; road administra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system; contradiction; solving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 U412.3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官。路政管理可以促进招商引资,优化发展环境;保障道路通畅促进物流发展;完善公路设施,强化行车环境。为此路政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作为高速公路的执法主体,是指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为维护高速公路路产路权,对高速公路公路实施的行政管理。其管理基础是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法律、法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界定,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保护路产、维护路权、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三个部分。

一、当前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

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在高速公路的管理上,特别是在路政管理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和普遍矛盾。

1、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体制不顺畅

根据《公路法》的有关规定,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是公路工作的主管部门,行使公路行业管理职责。但就以何种方式,如何行使以及行使哪些管理职责,却缺乏相关法律和法规,导致交通主管部门与高速公路经营主体之间定位不清、关系不明,使交通主管部门的行业主管职能受到削弱。

路政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是困绕我国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进一步拓展的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发展。由于受到内、外部诸多因素影响,全国一直没有统一的、较为先进的管理体制,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发展。

2、职责交叉,矛盾突出

从全国高速公路路政管理职责来看,通过地方立法,高速公路路政管理较普通公路路政管理在职责上大都增加了交通安全管理职责,这是因为高速公路的全封闭、全部控制出入的特点和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部门沿线点多、全线巡逻、统一管理、集中领导的特点所决定的,这就出现了公路路政和交通安全管理各自的职责产生交叉。特别是由于利益的驱动,个别部门对本应属于他们职权范围内的行人上高速公路,非机动车上高速公路,客车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乘客等严重危及交通安全的事而不去加强管理,但对一些有偿服务,对车辆、司机的违章处罚,对超限运输车辆的处罚却是抢着去干,司乘人员反响很大。

3、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内部执法不统一

高速公路路政执法不统一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纵向的执法不统一,二是横向的执法不统一。纵向的执法不统一问题,全国对高速公路的路政执法工作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指导,各省、市也没有实现完全的统一管理和指导,路政执法的内容和职责全国也没有完全统一,这种状况导致了路政执法人员素质、执法环境和执法威信受到了极大影响。横向的执法不统一问题表现在,全国部分省、市通过地方立法形式,高速公路管理机构除享有路政执法权限外,还增加了费收稽查执法工作,在实际操作中,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内部往往将路政执法和费收稽查执法分设管理,一个单位形成两个执法部门。

4、内部管理不科学

内部管理主要依靠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发展态势。但由于在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上存在有很大的差异,从而也导致了因内部管理不科学影响了执法队伍和执法工作的开展。内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严格按法律、法规、规章办事,制度制定不科学、不规范、不健全、不完善以及落实制度力度不够、不到位等等。

二、依法加强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几点举措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必须依照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内容和程序来加强管理。如何加强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着力。

1、高速公路路政管理职责的分工必须依法予以明确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的治国方针,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无论采取何种管理体制,依照法律来明确界定职权,是一个执法机构的执法基础。目前,我国在公路管理上已经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我省也已经颁布实施了《山东省高速公路管理条例》,以上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山东省的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当前,对于全国高速公路管理,国家应当结合管理体制问题尽快颁布实施高速公路管理的单项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各管理职能部门的职权,依法行政。

2、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大胆改革

在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体制体制问题上,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应该遵循国家机构改革“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就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体制问题应当尽快实行统一,要么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要么建立“定职、定责、协调合作”的两家管理体制。公安、交通两家管理体制目前在全国较为普遍,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在这一体制下,关键是定职、定责,严格划分各自的职权,不产生职责交叉,而且还应建立综合协调部门和监督管理部门来进行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笔者认为,以上几种管理体制无论采取哪种管理体制都应当尽快予以明确和完善。

3、应该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一体化”执法机构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牢固树立“大办路政、办大路政”的观念,不断增强路政执法部门的综合实力,以坚守交通在依法行政实施路政管理上的最大权利阵地,确保主动权。一是当前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内部具有的执法工作(如费收稽查等)应当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二是交通系统内部涉及高速公路的运政、稽征等职权交由路政部门统一管理,建立高速公路“大路政”执法体系;三是由于全国高速公路的公司制改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执法机构和经营机构的分离也势在必行。

4、强化内部管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必须依靠地方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才能够达到一定的管理效果。目前,我省高速公路管理机构的设置基本是实行省直一条线垂直管理的模式,而涉及到其他管理工作时,全省并没有统一的协调机构,只能依靠当地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来协调和管理。。因此,必须联合这些相关部门进行综合治理,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才能确保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国家利益不受侵犯,才能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管理效益。

只有理顺了外部管理环境,加强和规范内部管理才能有效深入。内部管理主要是通过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和规范,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实行严格的奖惩措施,是加强内部管理的关键,内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路政管理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高速路政管理工作任重道远,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积极探索有益于经济发展的管理新路子,已成为路政管理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丰敏,李永成.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基础.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篇6

一、从经济法角度分析公路产权交易

经济法是指对商品经济关系进行管理、调整,以保障其发展的一个法律部门。公路产权交易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公共的经济关系,因而属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公路产权交易虽然在我国发展较快,但是与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公路产权交易仍有着决定性区别,我国法律法规皆对公路产权交易的主体、客体、内容有明文规定,以便保证其公有性,总体而言,具有严格的责任规划和程序性。(一)从交易主体简析公路产权交易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享有经济权利且承当相应经济义务的国家机关、其它组织、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即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人、单位或组织。由此可知,公路产权交易活动中的主体主要是指代实施转让行为的国家或是地方政府以及接受有偿转让的受让人。依循经济法,交易主体身份都应当符合符合法律规定,转让行为人以及受让人只有均具有相关权利或职能,才能在合法的基础上完成产权交易,为基础建设做出应有贡献。一方面,交易主体中的转让人应拥有公路经营权。在我国,公路一直以来属国有资产,各地方的公路经营权均归属当地的交通主管部门,为当地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因而,公路产权交易应当在合乎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以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为转让主体实施转让行为。另一方面,交易主体中的受让人应具有受让资格。所谓的受让资格应当包含以下方面:第一:依法成立,公路经营企业单位应当具有营业执照和营业资格;第二,为经营公路的专门企业单位,公司内部具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可调度的人力资源;第三,受让范围仅限于公路收费经营和融资建设权利,受让企业只能接受政府交通管理部门转移的公路经营权或建设施工权,接受其它形式的权利则视为违法。综上所述,公路产权交易是国家特许的一种经营活动,为缓解当前交通建设压力,国家政府将公路经营权作为商品投入市场,允许具有一定资格的公路经营企业参与产权交易活动,赋予其公路产权。而经济组织以此获得经济利益并从中拨取一部分用来交付公路工程建设资金以及其它公路建设工程,但不得转作它用。(二)以公路产权交易客体为基础,深入探讨公路产权交易经济法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中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经济活动中的某个事项。由此可知,公路产权交易活动中的客体为我国当前允许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公路。公路产权交易是一种国家特许经济行为,是特殊时期的市场表现,国家在承认其合法性的同时,也通过法律对其加以限制。依据法律法规,公路产权加以的客体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长度为三十千米以上的高速公路,但是这之中并不包含市区至飞机机场的路段;第二,五十千米以上的一级公路,一级公路是指那些链接重要商业经济区或政治文化中心的公路;第三,中西部地区建设长度为六十千米以上的二级公路,考虑到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和经济水平,国家规定,这些地区公路,只有经过批准方可用于市场经营,收取过往车辆通行费用;第四,总长度达八百千米以上的桥梁及隧道,但是仅限于二车道。结合上述可知,我国对于公路产权交易的限制较多,只有符合规定的公路工程其经营权和建设权才可作为客体予以转让,促使交易双方实现互惠互利。(三)基于经济法内容概述公路产权交易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所享有的权益和应当承担的义务。由此可见,公路产权活动中的内容主要包含公路经营权、公路建设权、公路经营收益权、偿还公路建设贷款义务以及开发其它公路建设项目的义务。这些权利义务不仅为政府舒缓了公共服务压力,还有助于我国公路营运的规模化。但是,我国目前对公路产权的条件限制依然存在,不论是经营期限还是市场交易都有严格的限制。1.从期限经营出发,规制公路产权交易《公路法》规定:“有偿转让公路收费权的公路,收费权转让后,由受让方收费经营。收费权的转让期限由出让、受让双方约定并报转让收费权的审批机关审查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年限。”由此可见,国家对公路经营权的使用年限有着明确的限制,目前我国对正处于还贷的公路其时间期限限制在15年之内,而经营性质的公路则拓展至25年,为吸引外部投资,将偏远中西部地区的经营性公路其经营年限延长至30年。公路经营企业若想在经营企业内获取利益,则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当前中国公路发展实际,合理经营、合理收费。政府交通管理部门是政府的行政部门,因而,其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所作出的转让公路经营权的行为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行政行为。国家对行政行为的管束更为严格,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履行其行政权力,避免出现不作为。故而,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经营期限届满之后,取回公路经营权。在回收之后,可再次进行产权交易,转让公路的经营权利,同样,其产权交易行为受法律法规约束,期限也以上述法规加以限制。2.以经济法分析公路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模式公路是关乎国民生存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其特殊性,这决定了它以经济垄断形式在我国市场上得以发展。现阶段,我国法律规定公路产权交易只能以一级市场的形式出现,公路经营权的转让只能经由国家相关政府机关予以施行,而所有权始终为国家所有。由上可知,我国公路经营权的转让方只得是国家赋予转让权力的政府交通部门,一次公路产权交易活动只能存在一次经营权交易行为。换言之,公路产权转让予公路经营企业之后,公路经营企业不得二次转让。二级市场存在最大的弊病在于其具有逐利性,公路经营权利的流转,势必会形成转让差价,填补差价最为便利的方式自然是增加公路收费,最终导致公路丧失其公益性,沦为利益性商品。因而,这种限制方式相对于其它经济行为而言,缺乏明显的市场利己性。国家采取这种措施不仅是为了保障公路的公共职能,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群众的公共需求。综上所述,我国在当前公路的产权交易的参与者和指向对象皆有法律法规对其严格限制,因而,不论是从一般是市场规律来看待公路产权交易还是以经济法角度来评断公路产权交易这一市场行为,公路产权交易行为都是在兼顾广大人们利益的基础上,完善当前公路建设体制的一种新方式、新方法。

二、结束语

我国公路建设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各种社会资本不断涌入加速了公路产权交易的发展进步。公路作为国有资产,其权益转让由法律法规严格规定,因而当前我国公路产权交易中的主要内容还仅限于公路经营权和建设权。从经济法角度出发,在当前的经营权交易上完善公路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其发展,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规制和各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探讨。

作者:刘迎雪 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公路管理局

篇7

【关键词】公路 城市化 思考 对策

一、干线公路城市化问题出现的背景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原因,我国道路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并相应地建立了两套法律体系。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曾经远离城区和村镇的公路日益逐渐成为城区道路的主干道,于是在一些城市就提出了:公路应当逐步改为城市道路,即“干线公路城市化”。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转化和认定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二、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差异

(一)政府管理主体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的建设质量、建设安全生产的管理主体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而公路由交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机构负责。其他事项管理主体上,公路也由其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城市道路则是由各地城市人民政府确定。

(二)规划制度的差异

城市道路规划原则:包括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原则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原则。单位投资建设城市道路的,应当符合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并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公路规划的原则为: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编制,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和其他方式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公路有统一的命名、编号制度和规划控制区制度。

(三)建设制度的差异

城市道路建设资金可采取政府投资、集资、国内外贷款、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公路建设筹集资金,除各级人民政府财政拨款外,可依法向国内外金融机构或者外国政府贷款。国家鼓励国内外经济组织对公路建设进行投资。特殊情况下,还可采取符合法律或者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筹集。

城市道路配套建设中,城市供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消防等应当与城市道路发展规划相协调,坚持先地下、后地上施工原则,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技术标准上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不同路权要求。公路建设项目则实行法人负责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和工程监理制度,技术标准中没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要求。

(四)养护制度的差异

城市道路养护部门负责对养护、维修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和管理道路,由其委托的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单位负责养护、维修。养护绿化保洁水平要求高,养护资金由城市人民政府财政保障。

公路管理机构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公路进行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养护绿化保洁水平要求低,养护资金来自中央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中的消费税,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五)路政管理制度的差异

对于城市道路,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五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三年内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需要挖掘的,须经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公路没有这项制度。占用或者挖掘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城市道路,应向交纳城市道路占用费或者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公路没有占用费。开设平面交叉道口、设置非公路标志方面,公路有许可制度,城市道路不清晰。公路有控制区制度,城市道路没有。

三、干线公路城市化的对策

(一)在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转化和认定问题,必须依法办理

将公路改为城市道路,必须按《公路法》第十六条、第十九条规定的程序办理,即国道规划局部调整由原编制机关决定。国道规划需要作重大修改的,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国务院批准。经批准省道、县道、乡道公路规划需要修改的,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批准机关批准。专用公路主要用于社会公共运输时,由专用公路的主管单位申请,或者由有关方面申请,专用公路主管单位同意,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改划为省道、县道或者乡道。

(二)管理部门的确定上,即确定“谁来管”的问题

笔者认为,《公路法》的法律效力等级高于《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人民政府将公路的管理职责确定给建设主管部门是不合法,将城市道路的管理职责应确定给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符合国务院规定。

(三)干线公路城市化的管养问题

由于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技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且这一差异暂无条件统一,需要继续保留。作为公路管理部门在养护和路政管理方面,除依法实施外,应当取长补短,面对新问题,激活新思路,按照加强公共服务职能要求,把公路养管定位于城市道路的新标准和新档次上,根据城市化要求,积极探索城市化后的公路养管新模式。

1.积极探索养护管理考核机制。按照“要求更高,管理更强,执行力度更大,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要求,制定出台《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比办法》,以养护综合考核结果作为依据,奖勤罚懒,提高养护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2.继续加大公路养护管理投入,在保证日常养护管理资金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关系公路畅通安全的路段和重要设施的资金投入,着力打造“畅、安、舒、美”的道路交通环境。

3.改进公路养护质量评价标准。将公众利益作为核心价值取向,以保障安全畅通、提升服务品质为主题,以全面创新为动力,以资金、制度、人才、科技为保障,坚持增量与挖潜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实现由速度向效益、由管理向服务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

4.全力打造公路服务体系。以保畅通、保安全为着力点,以“树品牌、树形象”为努力方向,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努力打造更通畅、更安全、更便捷、更文明、更和谐的公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国省干线公路综合管理服务能力,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提供更加优良的公路交通保障。

参考文献

[1]雷孟林:公路交通法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版.

[2]陈广华、徐小锋:从《条例》看公路养护机制走向,中国公路,2011,(7),34-36.

[3]杨世平:直面城市化新挑战,中国公路,2012,(2),80-81.

篇8

关键词:公路;收费;合理合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1.2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1-51-03

一、公路收费危机管理案例描述

案例描述:2008年,国家审计署对国内18个省份收费公路进行了审计,发现辽宁、湖北等16个省份在100条公路上违规设置收费站158个,至2005年底违规收取通行费149亿元。浙江、安徽等7个省份提高收费标准,多征收通行费82亿多元。山东、北京等12个省份35条经营性公路,由于批准收费期限过长,获取的通行费收入高出投资成本数倍乃至10倍以上。18个省份政府和交通部门将应专项用于还贷的通行费收入291亿元,改用于其他项目。国家审计署指出,这些做法已违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初衷,实质是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一部分责任转嫁给了社会和公众。然而,审计署发出这一公告近4年,主动降低或取消收费的路桥并不多,巨额利益向地方财政和部门利益倾斜,最终全社会都将付出代价。

二、收费公路合法合理性问题分析

自从我国1984年推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各种政策加快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1994年国家开始推行“公路经营权转让”政策,使我国公路事业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10年,我国已有公路398.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 4万公里,建成了以髙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为主骨架、通达各省、市、县、镇、乡的公路网络。收费公路制度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意味着公路收费制度就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认可,特别是近期媒体上甚至出现“路桥收费再现暴利神话,利润超过房地产业”、“物流业内认为路桥费成为物流发展瓶颈”等观点,再度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收费公路政策的质疑。

(一)收费公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国家经济还不够发达,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很难纳入国家财政预算进行安排。现阶段,收费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有以下渠道:

1、由中央财政或地方财政投资修建,建成后不收取车辆通行费,此类路段在我国很少,例如,2006年11月建成通车的广东佛山一环高速路,该路段全长99.21公里,总投资约120亿元人民,目前全线没有设置收费站。

2、由国家财政和交通部适当补贴,地方政府和交通部门自筹一部分,另外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或集资解决一部分。公路建成后,通过收取车辆通行费来还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公路或政府还贷收费公路。

3、由一家或多家公司出资成立的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修建几条高速公路,只要公司股本达到工程投资额的40%,而项目预期收益又比较好,就可以向国内外商业银行贷款。高速公路建成后收取车辆通行费,还本付息,向国家纳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经营性收费公路。

4、通过国内外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用于投资修建高速公路,建成后通过收取车辆通行费,按每股收益和市场情况,向股东分红派息,但不承担还本。这属于上市的高速公路公司,也属于经营性收费公路。

(二)社会反映收费公路存在的突出问题

1、制定收费标准不科学,收费标准较高。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现行的收费标准主要由各省、市公路建设经营单位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建设资金数额、贷款期限、还款要求、交通流量和道路使用者的承受能力来制定。收费方式基本有两种模式,分别是按“标准车型、标准装载、标准收费;标准车型、超额装载、超额收费”的计重收费模式和按车辆物理性能(车辆的轴数、轮数、车头高、轴距)来确定车型收费模式。以广东地区为例,一型小轿车高速公路最低收费0.45元每公里,最高达1元每公里。在经济发达的美国,90%以上的高速公路是免费的,而在经济发达的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是比较低的,西欧国家意大利当地的高速公路折合人民约为0.40元每公里,而美国的高速公路仅为0.2元每公里。相对而言,我国的公路收费标准偏高。

2、制定收费年限不够科学,偏向地方财政。我国不同地区的收费公路每公里的平均造价不尽相同,差别很大,造价低的(含地价)还不到1000万元人民币每公里,而造价高的则超过1亿元人民币每公里。加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车流量差别很大。比如我国西部地区一些路段收费公路每天车流量达不到400辆,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收费公路每天车流量达到30万辆。目前,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关于收费年限方面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地方政府物价部门审批收费年限自主性很大,收费公路批准时间短的15年,长的达到30年。《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政府还贷公路的收费期限,按照用收费偿还贷款、偿还有偿集资款的原则确定,最长不得超过15年。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年。经营性公路的收费期限,按照收回投资并有合理回报的原则确定,最长不得超过25年。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营性公路收费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0年”。目前虽然我国大部分地区批准的收费公路年限都符合《公路法》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中有关收费年限规定,但一般都比较长,有的甚至超出政府规定的收费年限。

3、部分收费公路的等级和规模不达标,违反现行法律法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建设收费公路应当符合以下技术等级和规模:高速公路连续里程30公里以上(城市市区至本地机场的高速公路除外);一级公路连续里程50公里以上;二车道的独立桥梁、隧道,长度800米以上;四车道的独立桥梁、隧道,长度500米以上;非封闭式的收费公路,同一主线上相邻收费站的间距不得少于50公里。同时,《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还规定除国家确定的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的二级公路,里程60公里以上的,经依法批准可以收取车辆通行费外,其他地区一律不得收费。目前,部分收费公路技术等级、规模以及站点相邻间距已经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需要依法整改。

4、收费公路信息不公开,导致普遍不信任。过去,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历来都是政府负责,公众对收费公路信息知之甚少,哪条路是还贷公路、哪些是经营性收费公路?主管单位是谁?还贷比例是多少?还贷年限多久?收费标准是多少?这些本应让公众监督的问题,公众却被蒙在鼓里。缺乏监督,没有限制,导致“三乱”(乱收费、乱设卡、乱罚款)时有发生。

5、违规转让收费权。受地方财政和部门利益的驱动,转让公路收费权违规批准的现象严重,一些原本由政府投资的公路,在收费期限即将到来之时,通过政府授权转让方式,将还贷收费公路变为经营性收费公路。这种不规范公路收费经营权的转让,实际延长了公路的收费期限,违背了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转让操作中的不透明、不规范、不公开,诱发经济腐败行为,给政府公信力带来了破坏,给国家实现高速公路一体化增加了舆论阻力。

(三)治理收费公路存在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收费公路存在的诸多问题或许与收费信息公开程度有限、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政府监管不到位等原因有关,但是看待公路收费问题应持理性态度,不能因为收费公路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就否定了收费公路制度,我们应该正视收费公路存在的问题,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来解决当前收费公路存在的问题。

1、合理调整收费标准。物价部门在制定公路收费标准时,除了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工程总投资、贷款期限、还款要求、道路使用者的承受能力来制定收费标准之外,还应该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专业部门对收费公路近期、中期、远期交通流量的预测资料。二是国家和本地区物价指数(CPI)上涨预期,资本市场以及银行利率的变化趋势。三是省级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年限。四是地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预期。以广东某些高速公路为例,小轿车收费高达每公里收费1元属于偏贵,应该适当下调。

2、合理审批收费年限。收费公路交通流量预测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收费标准的合理性,因此在制定收费标准之前,物价部门和交通主管单位要充分做好交通流量预测,尽量确保其准确性。在交通流量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考虑缩短收费年限,保证收费标准的合理性。其次,收费公路在收费期限内应实行动态管理,随着高速公路沿线和周边地区环境以及车流量和道路营运成本的变化,在相应的时段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定的收费年限作适当调整,确保还贷公路保持适量的养护经费,以及经营性收费公路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3、依法撤销收费期满的收费公路。社会对收费政策较为不满是收费公路收费期满还违规继续收费,政府应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17号)、《收费公路权益转让办法》(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令2008年第1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财政部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实施方案的通知》(〔2009〕10号)、交通部、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关于在公路上设置通行费收费站(点)的规定〉的通知》(交公路发〔1994〕686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4〕100号)等法律法规对以下收费公路进行清理:一是未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收费公路及收费站(点);二是超过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期限收取通行费的收费公路及收费站(点);三是已还清建设贷款(含有偿集资款,下同)的政府还贷收费公路,以及既不属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利用贷款建设,也不属于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建设或依法受让政府还贷公路收费权的收费公路;四是东部地区省份从2004年11月1日、中部地区省份从2009年1月1日起批准立项的二级收费公路;五是2004年11月1日后批准立项,但技术等级和里程规模不符合要求的收费公路。

4、禁止政府还贷公路违规转让成经营性公路。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禁止以体制调整、资产重组、有利融资等名义,将政府还贷公路,包括在建或已批复,但尚未开工建设的政府还贷公路,转为经营性公路,或者随意变更政府还贷公路属性。

5、向社会公开收费公路信息。如何完善收费公路信息公开办法、价格形成机制等制度是解决收费公路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交通主管部门不但要建立收费公路投资、管理成本监测系统,而且应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在网络上公开所有收费公路的投资情况,定期公开相关的运营与管理成本,收费公路交通流量等信息,使之透明化。交通主管部门还应依照国家和省政务信息公开规定,定期公开收费公路收费标准、收费年限、通行费收入、建设费用、上级主管单位、营运单位、投诉电话等信息,让社会了解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的动态信息,让收费公路处于公众监督之下,阳光运行。

如何科学分析公路收费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全局问题,只有道路交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才能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收费公路管理条例》。

篇9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对公路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公路建设市场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诚信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路建设市场,禁止任何形式的地区封锁。

第五条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指:

公路建设市场主体是指公路建设的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

从业单位是指从事公路建设的项目法人,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单位,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以及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单位。

从业人员是指从事公路建设活动的人员。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第七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公路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全国公路建设市场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组织制定和监督执行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三)依法实施公路建设市场准入管理、市场动态管理,并依法对全国公路建设市场进行监督检查;

(四)建立公路建设行业评标专家库,加强评标专家管理;

(五)全国公路建设市场信息;

(六)指导和监督省级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工作;

(七)依法受理举报和投诉,依法查处公路建设市场违法行为;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公路建设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结合本行政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

(二)依法实施公路建设市场准入管理,对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市场实施动态管理和监督检查;

(三)建立本地区公路建设招标评标专家库,加强评标专家管理;

(四)本行政区域公路建设市场信息,并按规定向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报送本行政区域公路建设市场的信息;

(五)指导和监督下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公路建设市场管理工作;

(六)依法受理举报和投诉,依法查处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市场违法行为;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省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公路建设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二)配合省级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进行公路建设市场准入管理和动态管理;

(三)对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市场进行监督检查;

(四)依法受理举报和投诉,依法查处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建设市场违法行为;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市场准入管理

第十条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市场准入条件的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均可进入公路建设市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公路建设市场实行地方保护,不得对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实行歧视待遇。

第十一条公路建设项目依法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法人可自行管理公路建设项目,也可委托具备法人资格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进行项目管理。

项目法人或者其委托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组织机构、主要负责人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应当满足拟建项目的管理需要,符合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十二条收费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和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进入公路建设市场实行备案制度。

收费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或依法核准后,项目投资主体应当成立或者明确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应当按照项目管理的隶属关系将其或者其委托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有关情况报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对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项目法人或者项目建设管理单位,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提出整改要求。

第十三条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等从业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有关管理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后,方可进入公路建设市场。

第十四条法律、法规对公路建设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作出规定的,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后,方可进入公路建设市场。

第四章市场主体行为管理

第十五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在公路建设市场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执行公路建设行业的强制性标准、各类技术规范及规程的要求。

第十六条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不得违反或者擅自简化基本建设程序。

第十七条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负责组织有关专家或者委托有相应工程咨询或者设计资质的单位,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否采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批复意见;

(二)是否符合公路工程强制性标准、有关技术规范和规程要求;

(三)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齐全,是否达到规定的技术深度要求;

(四)工程结构设计是否符合安全和稳定性要求。

第十八条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应当按照项目管理隶属关系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交通主管部门审批。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批的,不得使用。

第十九条申请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批应当向相关的交通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施工图设计的全套文件;

(二)专家或者委托的审查单位对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意见;

(三)项目法人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说明材料。

第二十条交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完整齐备的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经审查合格的,批准使用,并将许可决定及时通知申请人。审查不合格的,不予批准使用,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一条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组织公路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工作。不得规避招标,不得对潜在投标人和投标人实行歧视政策,不得实行地方保护和暗箱操作。

第二十二条公路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设备、材料供应单位应当依法投标,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串通投标,不得以行贿等不合法手段谋取中标。

第二十三条公路建设项目法人与中标人应当根据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签订合同,不得附加不合理、不公正条款,不得签订虚假合同。

国家投资的公路建设项目,项目法人与施工、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的规定,签订廉政合同。

第二十四条公路建设项目依法实行施工许可制度。国家和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实施,其他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许可按照项目管理权限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实施。

第二十五条项目施工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已列入公路建设年度计划;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已经完成并经审批同意;

(三)建设资金已经落实,并经交通主管部门审计;

(四)征地手续已办理,拆迁基本完成;

(五)施工、监理单位已依法确定;

(六)已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已落实保证质量和安全的措施。

第二十六条项目法人在申请施工许可时应当向相关的交通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施工图设计文件批复;

(二)交通主管部门对建设资金落实情况的审计意见;

(三)国土资源部门关于征地的批复或者控制性用地的批复;

(四)建设项目各合同段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名单、合同价情况;

(五)应当报备的资格预审报告、招标文件和评标报告;

(六)已办理的质量监督手续材料;

(七)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措施的材料。

第二十七条交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完整齐备的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予以许可的,应当将许可决定及时通知申请人;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八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履行义务:

(一)项目法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的职责,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勘察、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按期提供勘察设计资料和设计文件。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派驻设计代表,提供设计后续服务;

(三)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组织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及施工设备应当及时到位,以满足工程需要。要均衡组织生产,加强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做到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

(四)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配备人员和设备,建立相应的现场监理机构,健全监理管理制度,保持监理人员稳定,确保对工程的有效监理;

(五)设备和材料供应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确保供货质量和时间,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六)试验检测单位应当按照试验规程和合同约定进行取样、试验和检测,提供真实、完整的试验检测资料。

第二十九条公路工程实行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保证体系。交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负监督责任,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管理责任,勘察设计单位对勘察设计质量负责,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负现场管理责任,试验检测单位对试验检测结果负责,其他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对其产品或者服务质量负相应责任。

第三十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检查时,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三十一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履行安全管理的职责。

第三十二条发生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后,从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有关主管部门,不得拖延和隐瞒。

第三十三条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应当合理确定建设工期,严格按照合同工期组织项目建设。项目法人不得随意要求更改合同工期。如遇特殊情况,确需缩短合同工期的,经合同双方协商一致,可以缩短合同工期,但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并按照合同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第三十四条公路建设项目法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公路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按照工程进度,及时支付工程款;按照规定的期限及时退还保证金、办理工程结算。不得拖欠工程款和征地拆迁款,不得挤占挪用建设资金。

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工程款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拖欠分包人的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项目法人对工程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施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阻挠和拒绝。

第三十五条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和节约用地。

第三十六条公路建设项目法人、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提出设计变更的意见,并依法履行审批手续。设计变更应当符合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要求。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设计变更虚报工程量或者提高单价。

重大工程变更设计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原初步设计审批部门批准。

第三十七条勘察、设计单位经项目法人批准,可以将工程设计中跨专业或者有特殊要求的勘察、设计工作委托给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但不得转包或者二次分包。

监理工作不得分包或者转包。

第三十八条施工单位可以将非关键性工程或者适合专业化队伍施工的分部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并对分包工程负连带责任。允许分包的工程范围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规定,分包的工程不得超过总工程量的30%。分包工程不得再次分包,严禁转包。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指定分包、指定采购或者分割工程。

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单位工程分包的管理,工程分包计划和所有分包协议须报监理工程师审查,并报项目法人同意。

第三十九条施工单位可以直接招用农民工或者将劳务作业发包给具有劳务分包资质的劳务分包人。施工单位招用农民工的,应当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将劳动合同报项目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法人备案。

施工单位和劳务分包人应当按照合同按时支付劳务工资,落实各项劳动保护措施,确保农民工安全。

劳务分包人应当接受施工单位的管理,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劳务作业。劳务分包人不得将其分包的劳务作业再次分包。

第四十条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应当加强对施工单位使用农民工的管理,对不签订劳动合同、非法使用农民工的,或者拖延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要予以纠正。拒不纠正的,项目法人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交通主管部门调查处理。

第四十一条项目法人应当按照交通部《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的规定及时组织项目的交工验收,并报请交通主管部门进行竣工验收。

第五章动态管理

第四十二条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市场行为的动态管理。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查处违法行为,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理。

第四十三条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和省级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公路建设市场的信用管理体系,对进入公路建设市场的从业单位和主要从业人员在招投标活动、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中的信用情况进行记录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四条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从业单位应当按照项目管理的隶属关系,向交通主管部门提供本单位的基本情况、承接任务情况和其他动态信息,并对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项目法人应当将其他从业单位在建设项目中的履约情况,按照项目管理的隶属关系报交通主管部门,由交通主管部门核实后记入从业单位信用记录中。

第四十五条从业单位和主要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应当作为公路建设项目招标资格审查和评标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对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进行的处罚,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交通部规章已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没有规定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七条项目法人违反本办法规定,实行地方保护的或者对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实行歧视待遇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第四十八条从业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在申请公路建设从业许可时,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从业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处中标项目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1年至2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给招标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人有前款所列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处中标项目金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单位罚款数额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其1年至3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

第五十一条项目法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拖欠工程款和征地拆迁款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由有关部门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除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中标人不按照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履行施工质量、施工工期等义务,造成重大或者特大质量和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工期延误的,取消其2年至5年内参加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投标资格并予以公告。

第五十三条施工单位有以下违法违规行为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由有关部门依法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拖欠分包人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

(二)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乱占土地的;

(三)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变更设计中弄虚作假的;

(四)违反本办法规定,不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勘察、设计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5‰以上10‰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工程监理单位转让工程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合同约定的监理酬金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篇10

第一条为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充分发挥道路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法律法规及《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应于我区行政区域内的县、乡、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但不含公路分局管养的县、乡公路。

第三条区交通运输局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公路养护计划确定全区年度养护计划,由区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站和乡(镇、街)交通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公路养护方针,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行业管理、管养分离;有路必养、‘谁受益、谁养护,谁损坏、谁维修’;统筹安排、申报审批”的原则,采取专业养护与群众性养护、常年养护与季节性养护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公路的等级化、标准化和美化。

第二章工作职责

第五条区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按职责权限统一组织领导,实行“县道县管,乡、村道乡管”。即:县道的日常养护和县、乡、村道的大中修由区交通运输局负责落实;乡、村道的日常养护由乡(镇、街)交通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

第六条区交通运输局职责: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区有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县道的日常养护和县、乡、村道的大中修工作;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及大中修项目计划和质量监督;统筹安排和管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大中修资金;督促、指导各乡(镇、街)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及公路设施保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及资金使用情况;负责组织农村公路普查工作;维护路产路权,保持公路设施完整、完好。

第七条各乡(镇、街)职责:承担本辖区乡、村道养护管理的组织领导和日常工作,负责对乡、村道养护管理情况进行巡查、登记,及时提出乡、村道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负责制定乡、村道年度养护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乡、村道的小修保养工作;负责上报县、乡、村道的大、中修工程计划;负责筹措、使用和管理乡、村道养护资金;负责配合区交通运输局维护公路路产路权;明确一名分管领导负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干部进行日常管理。

第三章养护管理

第八条农村公路养护内容为:小修养护,即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沿线设施进行预防性保养和修补其轻微损坏部分,使之经常保持完好状态;中修工程,即对公路及其沿线设施的一般性损坏部分进行定期的修理加固,以恢复公路原有技术状况的工程;大修工程,即对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及其工程设施较大损坏进行周期性的综合修理,以全面恢复到原设计标准。

第九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标准为:路面平整无坑槽、无隆起,路基保持完整无缺口、无冲沟,路肩整洁无长草(不高于20cm);及时管护排水设施和边沟,确保排水畅通、无堵塞和积水;加强对桥梁、涵管的检查和养护,损坏部分要及时修复,危桥、险涵等要设立明显标志,限载限速,确保行车安全;公路上的各种防护设施和标志要保持完整、齐全,标志、标线要确保色彩鲜明、醒目,出现污秽要及时清理;绿化管理要因地制宜,并采取各种措施,在公路两旁栽植行道树木,确保行道树木生长良好、美观,无病虫害。

第十条全区农村公路实行管养分离,积极推行农村公路专业化养护和多种养护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县道日常养护和县、乡、村道的大中修(含危桥改造和水毁工程修复)由区交通运输局采取向社会招投标等方式,择优选定有资质的养护、施工作业单位,鉴订养护、施工合同并按轻重缓急分步组织实施。乡、村道的日常养护由乡镇交通办公室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选择沿线有养护施工经验的人员或施工队伍鉴订合同承包养护。

第十一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处理公路各类病害的技术技能,通过日常养护,逐步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人员原则上按县道每4公里不少于1人、乡道和村道一般5公里不少于1人的要求配置。

第四章资金筹措、分配与管理

第十二条资金筹措。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大中修资金筹措遵循广开渠道、多方筹资的原则,主要由市、区、乡三级政府筹措。市政府每年从公路经费预算和拖养费转移支付中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专项资金,区政府每年安排资金预算不少于100万元,各乡(镇、街)每年安排资金预算不少于10万元。同时,积极引导和建立道路沿途受益单位和企业出资投劳、农村公路利益共享和维修同担的多方筹资机制。区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街)交通办设立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资金专户,区、乡两级的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大中修资金全部拨入区交通运输局的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资金专户,并确保在每年四月底之前全部到位。

第十三条资金分配。日常养护经费:县道每公里年补助3500元,乡道每公里年补助1500元,村道每公里年补助400元(乡、村道补助经费由区交通运输局按季度拨至乡〈镇、街〉交通办养护资金专户)。大中修经费:主要用于县、乡、村道的砼路面大中修、水毁修复及危桥改造、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及标牌标识。

第十四条资金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大中修资金必须严格实行专户专帐、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或挪用,并接受市、区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与检查。

第五章路政管理

第十五条区乡两级政府要依法行使农村公路责任主体权力,履行农村公路养护维修义务,积极保护公路路产路权,努力保持公路设施完整、完好。要合理规划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督促农村公路管理主体单位将安全设施设置到位,并根据各等级公路、桥梁的技术状况确定载荷要求,禁止超限运输车辆在有限定载荷要求的农村公路和桥梁上行驶。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各主体单位应制定保护公路的村规民约,在农村公路上设置限定载荷标志和限高、限宽设施,保护公路不受损害。超限超载车辆在农村公路上行驶造成公路和桥梁损坏的,应追究其责任并赔偿损失。限载设施的设置必须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和符合安全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路上发生非法设卡收费、罚款、拦截车辆的“三乱”行为。

第十七条依法加强对农村公路建筑控制区的管理。公路两侧控制区的范围是:县道必须离水沟外边缘不少于10米,乡道必须离水沟外边缘不少于5米,村道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第十八条区交通运输局及各乡(镇、街)应加强公路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制定护路公约,增强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对公路损坏的违法行为要依法处理。

第六章考核及奖惩

第十九条区乡两级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养护和大中修责任,明确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建立和完善考核、奖励工作机制。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对全区管辖范围内的县道和乡道养护工作考核。考核细则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区、乡、村要逐级签订年度养护责任合同,明确管养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等,使管养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区交通运输局每年组织两次检查评比活动,评比结果作为拨付资金的重要依据。同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从公路养护、公路建设、资金到位、安全生产、路政管理、工作纪律等方面对各乡(镇、街)的管养工作进行综合评定,对先进单位将给予奖励。

第二十一条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各乡(镇、街)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与养护计划安排、养护资金拨付挂钩。各乡(镇、街)年度资金不到位及经考核未完成年度养护工作任务的,区交通运输局将不安排次年养护、大中修经费;因养护管理不善造成路况质量下降影响交通的,将扣减责任单位的养护补助资金;发生责任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截留、挤占、挪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等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追究单位主要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