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12:07: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工设备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工设备论文

篇1

化工企业生产能力是由各种设备形成的,是企业生产重要的技术基础。为使企业创造安全、稳产的良好环境,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必须加强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设备管理是一门科学,在设备运转的一生中,大体分为设备运行的初级阶段,正常投产中期运行阶段和连续运转后期三个阶段。设备在每次进行大修或中修后,也同样存在以上三个阶段的过程,经多年的实践和管理经验,每个阶段故障发生和预防又都具有其规律性和特点。

2化工设备故障发生规律分析

2.1投运初期故障的产生

设备经安装,最初投入运行后,虽已经过技术鉴定和验收,但初期故障总是不同程度的反映出来,少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甚至一年,其表现为:

设备内在质量方面:如设备的设计结构和性能,零部件加工、材料的选用缺陷,操作人员对设备、结构、性能、特点的认识掌握和认知程度,以及现场操作人员误操作导致设备故障。装质量方面:设备安装质量是企业内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综合效能、计量检测手段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要注重设备安装人员的素质和实践经验,这是预防初期设备故障的重要环节。

工艺布置上的缺陷:由于布局不合理,它可能导致设备有形磨损的加快发展而造成设备故障;有些时候因工艺上的问题使设备的工作性能和环境发生变化,也可导致设备严重损坏,这样的实例发生过多次。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现场操作设备基本的“四懂三会”没掌握,甚至不按规程操作,也是导致设备投产初期易出现故障的原因之一。产生这类故障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误操作或违章的行为造成。

2.2设备正常运转中期的故障因素

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零部件经过一段磨合期后,初期故障已基本排除,现场操作人员水平也逐步提高,并且基本掌握了每台设备的特性、原理和性能,故障率明显降低,即便如此,设备的运行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例如:

故障易发生在易损件或该换而未及时更换的零部件上,因每台设备所有静、动零部件密封、轴承等磨损件都具有使用周期和寿命,运行中的中期设备已逐步接近此项指标。经过停车检修而更换的零部件之后,有些不配套、不稳合、尚处在磨合期,或发生装配错误,也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带病运行,这类故障也多处发生。日常维护保养不及时或工作质量差,甚至异物不慎掉入设备内,造成突发性事故,缩短设备检修周期。一味追求高产,常时间超负荷、超温、超压临界状态下工作,也是导致设备出故障原因之一,有时还酿成设备事故。设备运行初期不易暴露的设备缺陷,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有可能在运行中期暴露出来,诸如非易损件的疲劳、复合应力的消耗、材料磨损、先天性缺陷的故障等等。

以上故障现象中,值得注意的是,故障发生除自身原因以外,人为因素占有较大的因素。建立必要的运行档案和维修台帐,将各类故障原因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长周期安全、稳定的运行系统。

2.3设备运转后期常发生故障

化工生产设备的运转后期进入了故障多发期,一方面设备经多年的运行和多频次大、中、修的过程,零配件换件较多,如果检修水平跟不上或检测手段缺乏,加之主体周期性的运行磨损,设备已不能达到设计出力的水平,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运行状态下的设备,各部位间隙和损耗,即使是不常维修的零件,也因老化和疲劳而降低运行效率。这期间综合效能的降低,除磨损、老化现象凸显以外,机器各方面不确定的故障现象也多处发生,维修频率、耗材成本不断增加,甚至将考虑大修、更新或报废。

3故障预防及维修控制措施分析

3.1故障预防及维修的技术基础

预防及维修的技术基础是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即在机器运行时对各个部件进行状态监测,掌握机器的状态,根据生产需要制定维修计划。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诸如机械状态量(力、位移、振动、噪声、温度、压力和流量等)的监测,状态特征参数变化的辨识,机器发生振动和机械损伤时的原因分析、振源判断、故障防治,机械零部件使用期间的可靠性分析和剩余寿命的估计等,都属于机器故障诊断的范畴。

近年来,随着相关领域理论、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代设备技术诊断学已逐步完善起来,特别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为设备技术诊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设备诊断技术划分了很多的分支,诸如振动诊断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热温诊断技术、铁谱诊断技术、估算预测技术、综合诊断技术、诊断决策技术等。它们的实施包括几个主要环节:机械设备状态参数的监测;进行信号处理,提取故障特征信息;确定故障类型和发生部位;对确定的故障做防治处理和控制。

3.2应分步骤逐步实施

故障预防及维修的实施首先要求设备管理人员掌握尽量多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用技术,成为掌握现代检测诊断技术的高级技术和管理复合型人才。这需要通过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更需要实践和经验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实施方法和实用技术在各个企业有着不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实践、总结、摸索和提高。因此,开展初期应分步骤有选择地进行,在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广。

3.3应按装置和设备的作用和影响程度,划分级别,作好实施规划

依据企业生产特点、设备重要程度和监测代价对设备确定恰当的监测方式、检测部位、监测周期。对不同设备实行不同等级和内容的预防维修措施。一般情况下,按设备对生产量、产品质量、产品成本、维修工作计划、相邻工序、安全与环保、维修费用等的影响程度确定其重点。再按重点划分不同的管理等级,按等级制定不同的标准。

除了上述重点原则外,作为设备管理或维修管理中的手段,利润原则和例外原则等管理手段同样适用,围绕故障预防及维修还要相应制定各种严格的作业标准,包括工艺顺序、试验检查标准、维修标准、更换标准及费用标准。

3.4故障预防及维修技术实施控制

在技术实施方面,涉及到各类机电设备的原理、结构、运行条件、性能,各类测试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监测诊断技术,信息的组织管理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技术,因此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要根据各种信息作出决策,进行总体平衡,从而达到从规划、实施、监测、信息反馈、分析到总结归档的全过程管理。这样一个技术实施要有全面人才的管理做基础,通过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做保障,对于一个大型企业,面对成千台设备可以实现维修科学化、费用经济化。同时设备诊断技术必须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仅仅是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时间,或只抓住某一个特定的故障和异常,就想作出对症的诊断是困难的,或者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因此,要依据设备的综合管理理论,把设备的全过程作为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

结论

化工企业生产能力是由各种设备形成的,是企业生产重要的技术基础。对设备初期故障如设备内在质量方面、安装质量方面、工艺布置上的缺陷、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设备;正常运转期故障如易发生在易损件或该换而未及时更换的零部件上,更换的零部件之后,有些不配套,日常维护保养不及时或工作质量差,常时间超负荷、超温、超压临界状态下工作非易损件的疲劳、复合应力的消耗、材料磨损;设备运转后期常发生故障如因老化和疲劳而降低运行效率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化工设备故障诊断可靠性分析方法:故障树的建造、故障树的定性分析、故障树的定量计算。并对故障预防及维修的技术基础,分步骤逐步实施,按装置和设备的作用和影响程度实施,故障预防及维修技术实施控制等进行了研究。

论文关键词:化工设备故障;规律;预防措施

论文摘要:对化工设备故障发生规律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对化工设备投运初期的设备内在质量、安装质量、工艺布置,设备正常运转中期故障发生因素、设备运转后期常发生故障和规律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化工设备故障诊断可靠性分析方法并提出了故障预防及维修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玉刚.基于设备故障的间歇化工过程反应型调度[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8,(04)

[2]王茂贵,王国明.浅谈设备故障率[J].化工机械,2003,(07)

[3]薛增玉.谈谈几种设备故障的修复[J].四川化工,1994,(01)

篇2

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普遍提高人民文化素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基本国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需要进一步正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五位一体”建设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协调,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供给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北京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家文化中心,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建设一定要走在全国前列,要在全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这就要求北京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打造品质优良、供给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升人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水平、增强人民改造客观世界的本领,使人民有理想信念、有精神动力、有真知灼见、有创造能力,在“五位一体”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保障城市文化安全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及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国家的文化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工程,是形成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维护文化安全的基本任务。只有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好,才能使人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奠定雄厚而又广泛的文化发展基础,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世界发达城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将其作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他们在长期的发展中,创造了现代化的公共文化设施、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以及有益的公共文化管理经验。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其国际竞争主要是与世界发达城市的竞争,要在文化领域赢得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需要虚心学习世界发达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使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与他们处于同一水平,甚至超过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个先进的平台上实现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结合,锻造中国特色公共文化并发挥其吸引力和感召力,更好地培养人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保障文化安全。

二、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通过指标体系衡量得出北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通过指标体系衡量的差距

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是量化测度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为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值。这里按照指标体系,分别衡量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的差距。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1.公共图书馆的差距

硬件设施方面,主要体现为每10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数(世界3个,北京0.1个)、平均服务半径(世界1.35千米,北京14.46千米)、人均馆藏量(世界3.62册,北京2.5册)、人均新购藏书量(世界0.21册,北京0.06册)、每万人拥有计算机数(世界6台,北京1.4台)、人均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世界0.03平方米,北京0.007平方米)差距很大。这说明北京公共图书馆的数量需要增加,空间布局还要更加合理,在体现均等性和便利性上尚需下大功夫。人力资源方面,主要体现为每万人拥有专业馆员(世界5.4名,北京1.41名)差距很大,而专业馆员占总员工比例(世界为33%,北京为34%)差距不大。这说明北京公共图书馆专业馆员总量不够,内部结构也需优化。服务质量方面,主要体现为注册读者占常住居民比例(世界为45%,北京为3.08%)、年人均借阅量(世界5.85册次,北京0.4册次)、年人均到馆率(世界3.81人次,北京0.58人次)、居民对图书馆的满意度(世界67.5%,北京41.2%)差距很大。这说明提高服务质量是北京公共图书馆存在的突出问题。

2.文化馆的差距

硬件设施方面,主要体现为每10万人拥有文化馆及类似设施数量(东京为2.9个,北京为1.7个)存在一定差距。人力投入方面,主要体现为每万人拥有从业人员数量(世界为2.88名,北京为1.2名)存在较大差距。服务质量与效能方面,主要体现为参与活动的人群比例(世界为27.2%,北京为24.7%)、居民满意度(世界为67.5%,北京为40.8%)存在一定差距。这说明北京文化馆的服务质量还需提高。

3.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的差距

硬件设施方面,主要体现为每10万人拥有博物馆数量(世界为1.6个,北京为0.8个)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北京博物馆数量还需要不断增加。服务质量方面,由于数据缺失,目前来看主要体现为参观者对博物馆/美术馆的“满意”和“很满意”比例(世界为79%,北京为29.7%)存在较大差距。这说明北京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的服务质量还需要提高。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把握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的实际情况,准确找出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到首都图书馆,密云县图书馆、文化馆、溪翁庄镇文化站,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垡头地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通过指标体系衡量的差距基本吻合。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

1.经费的增长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首都图书馆,密云县图书馆、文化馆、溪翁庄镇文化站均反映了这方面的问题。他们指出,虽然近年来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增加,但以实物形式的配给较多,直接拨付资金相对少,经费的增长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不仅文献购置经费增长缓慢,而且员工的工资待遇低。密云县文化馆建筑面积为2724平方米,有60名员工(其中35名在编),其设施和文化活动情况在区(县)级馆中属一流,深受群众欢迎。但是县财政每年给其拨付的经费只有130万元到140万元,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导致他们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各场馆和设施轮流开放,未能达到应有的利用率。

2.重设施建设轻服务管理

调研中反映,近年来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场馆设置率不断提高,但是场馆建成后由于缺乏后续资金的投入,运营管理、设备维护更新、文献和藏品购置等经费不足,导致设施使用率不高,影响了服务水平的提升。如一些场馆为了节省开支,只在上级检查和兄弟单位参观时开放,平时则闲置;一些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有很好的电影室和放映设备,但缺少群众需要的影片,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一些区(县)公共图书馆和街道、乡镇图书室的图书得不到更新,即使有些地方有更新,但是更新的图书基本为上级配送的不受群众欢迎的书籍,导致利用率不高。

3.设施分布不均衡

调研表明,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分布有以下特征:北城相对密集,南城相对稀疏;三环内相对密集,三环外相对稀疏;核心城区相对密集,远郊区县相对稀疏。以公共图书馆为例,北京目前根据行政区划建公共图书馆,这就导致有些人口高度密集的小区,如天通苑、西三旗,由于没有一级政府而没有公共图书馆(室);行政级别相同的朝阳区和石景山区尽管人口规模差异很大,但同样都只有一座区级公共图书馆。有的财力雄厚而较重视公共文化建设的区,如朝阳区,在尽力改变这种状况,初步建成了200座“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了43个街乡的全覆盖;还建设了覆盖五乡一街的垡头地区文化中心,该中心有剧场、图书馆、展厅、影厅、培训学校、文化志愿者俱乐部、工业遗址图片资料库、老年活动室等设施与相关服务,但是就全市而言,公共文化设施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

4.缺少专业人才

首都图书馆反映该馆缺少图书馆专业人才,专业人才只占总员工的10%左右,低于全市的水平,更低于世界先进水平;一些非专业人员通过关系调入该馆,影响了员工整体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另外员工收入低,不仅难以吸引专业人才,而且导致既有专业人才流失。密云县图书馆、文化馆也反映了类似问题。溪翁庄镇文化站反映乡镇级文化站普遍缺少专职人员,一些有专职人员的文化站其专职人员也不是专业人才。从全市看,核心城区的专业人才状况好于远郊区县,人才方面的城乡差距较大。

三、存在差距的原因

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同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

由于忽视对公共文化产品样式与服务内容生动多样性研究,造成公共文化产品数量见长但精致度不够,文化活动数量增加但吸引力不足,文化服务项目增多但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与较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诉求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除了要最大限度的动用公共财政和公共资源直接运用于文化建设,同时还要最大范围的调动社会资源用于公共文化建设的领域,使社会资源转化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这方面需要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公共政策,要注意发挥好政府和社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公共文化服务做到资源的最大化和支持的最大化。

(二)资金投入机制单一

由于一直以来对政府保障公共文化利益的职能认识不够清晰,公共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的文化建设非常薄弱。通过调研,北京一些区县多年来只保证文化部门基本的人头经费,而业务经费和文化设施建设经费严重不足。由于投入不足,造成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得不到充分体现。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需求从原先的隐性、附属的位置逐步进入主流生活层面,成为公民的权利诉求和社会公共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需求的结构已经发生改变。通过公共财政支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各种文化权利的实现,已经成为现代政府必须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公共责任。从公共需求和基本福利而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从一开始就要体现公益性原则,即公民可以免费获得,其所需的费用已经由公共财政实现转移支付了。作为政府主导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只有加大财政支付转移的力度,公共文化服务的免费空间才能逐步扩大。从发展的趋势看,一是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公共财政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二是拓宽融资渠道,让企业参与进来,形成良性互动。

(三)文化设施配置规律把握不准

公共文化设施是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的主要领域,但是随着北京城市化发展加快,城乡融合过程中,如何科学布置公共文化设施是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还缺少全市性的文化事业或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规划,还不能从宏观上科学把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功能缺少和浪费的矛盾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北京有近1000万外来人口,流动性较强,公共文化设施的供求配置成了制约基层加强公共设施建设的困难。

(四)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直接或间接提供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但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按行政区域或行业条块分割设立的现状,使原本就极为有限的公共资源因为管理权的分离而被人为浪费和闲置,弱化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和方针,这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但是政府主导并不等于政府包办,而且从资源特点来看,政府文化资源是有限的,但社会和民间蕴藏着巨大的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来承担社会责任,比如各种社会文化团体、大量的文化传播公司以及实力较强的文化企业,都拥有大量的人才资源、创作资源和节目资源等,应该成为政府关注和利用的重点。因此政府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大胆创新服务机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政策,引导、吸引和调动社会文化资源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对策建议

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北京市情,推进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一)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一定基础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处在最好的发展时期,党和政府大力支持公共文化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加大,制度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行业管理更加规范,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效提升。北京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不乏现代文化元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向世界发达城市学习、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1.基本实现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

北京市基本形成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文化演出、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在内的市、区县、乡镇、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且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其中有市、区县图书馆、文化馆45个,街道乡镇文化中心(站)322个,建有率100%;城市社区文化室2465个,建有率89.28%;行政村文化室3884个,建有率98.55%。市、区县图书馆均为国家一级馆;区县文化馆中除丰台区和石景山区文化馆是国家二级馆和通州区、昌平区文化馆在建外,其余15个馆均为国家一级馆。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五达标”和“一村一品”扶持工程,基本完成城乡“四网合一”工程建设和500个文化社区创建工作,全市4165项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现“村村通”,提前4年完成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十一五规划目标。

2.数字化社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北京市已建成100个数字化文化社区,拥有300万册电子图书、万余种电子报刊以及首图讲坛、北京记忆等多种音视频、数据库资源。全部完成高清交互宽带有线电视网络应用软件和无线应用子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并在数字文化社区中应用高清交互宽带有线电视网络应用软件挂接的视频资源有376部13963分钟,图片资源总量40余个,电子图书5000本,电子期刊50种。首都图书馆还建立了“数字文化社区”、“市民学习空间”网站,通过网站更多的数字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获取数字文化资源的途径。

3.公共文化资源的品牌和特色效应逐步显现

具有品牌效应和北京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增多,“相约北京”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两个综合性国际艺术节之一,也是具有全球范围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形成了以26个奥运文化广场活动为核心的全市广场文化活动体系,已成为具有北京特色、展示城市形象、丰富文化生活的公共文化平台;“北京记忆”网站依托互联网和数字化馆藏,为公众提供丰富的北京历史文化资料和多媒体资源,已成为在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端项目。

4.政府对公共文化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增大

“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财政对公共文化总投入45.5亿元,年均增长12%,公共文化支出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0.76%。2012年全市16个区县共获得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公共文化资金2.3亿元,用于基本补助和专项补助,各馆(站)和各类活动的补助经费均比上年大幅增加④。

(二)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路径

北京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需要重点解决资金投入不足,设施数量特别是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数量不够,设施分布不均衡,服务质量不高,缺少专业人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国内外有关先进经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法律体系

建立健全公共立法,使政府和社会对公共文化的投入机制在法律的保障下长效运行。法律体系是一个由不同部门和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作为首都整个法律体系的一个分支,公共文化法律内部也应有自己的体系框架。我们认为,北京公共文化立法应当在两个层次开展。第一层次是公共文化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它们是发展文化事业,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要求的具体化。主要是公共文化事业促进法,文化事业促进法的宗旨是把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国家的公共文化政策、公民的文化权利和义务等法制化,确立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法律制度。第二层次是公共文化专门法,一是保障文化领域的各项事业的发展的法律。具体有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如《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二是促进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法律,可以考虑的有《图书馆法》、《博物馆法》和《公共文化捐赠法》等。

2.构建“三体联动”的公共文化管理模式

构建政府主导、行业管理、企业参与的“三体联动”公共文化管理模式。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的供给主体是政府,这是世界的普遍原则。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更应该在公共文化建设与管理中起主导作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在依法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的基础上,允许企业和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与管理,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加公共文化活动、支持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建设公共文化的良好局面。具体来说,可以先由政府牵头成立“企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协会”,负责协会的日常工作管理,以行业协会为载体,打通企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渠道;以行业协会为纽带,通过行业协会的沟通与协调,调动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参与北京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以行业协会为平台加强管理,使企业有序的参与北京公共文化建设;同时,通过行业协会调配民间建设北京公共文化的资源。待行业协会发展的较成熟时,政府撤出行业协会,将行业协会交由企业自治管理,政府只起宏观调控的职能。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如税收政策、补贴政策等,对积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企业给予支持和帮助,鼓励企业加入行业协会,形成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最大限度弥补因政府财力有限而导致的投入不足。构建这种多元化的公共文化管理模式,是解决公共文化建设中突出问题的基础条件,是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水平值得探索的重要路径。

3.完善绩效评估与问责评估机制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必须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既是反映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监督管理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公共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发达国家都有一套健全的公共文化绩效评估机制为保障。因此,建议北京完善公共文化绩效评估机制。设立一套科学完整、尽可能量化、且专业的评估指标体系,以问卷、电话等调查方式面向公众开展民意调查,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动态式管理,了解公众对政府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工作进行数据分析、量化考核、绩效评估的统计指标体系,是规范管理的科学依据,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发展规模指标、政府投入指标、社会参与指标等,监督评估结果要与相关责任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业绩报酬和升迁挂钩,通过问责和奖惩机制,确保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不满意情况进行问责、提出质询、要求改进等权利。

4.多措并举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应当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选人聘用考试内容和方式。公共文化领域是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北京公共文化的发展要着力培养一支热心基层文化事业、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在考试内容上,就必须在公共文化领域的选人标准上改变以往“不同部门一张卷,不同岗位一张卷”的局面,应该改为专业科目测试,测出作为公共文化领域专业人才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在考试方式上,可通过毕业生分配、在校生实习、举办定向群众文化艺术班、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和文化事业单位未聘人员,以及从获得社会艺术考级相应资格的优秀年轻人员中视情录用等方式,为基层配备业务人才。二是要对现有人力资源优化组合、岗位培训。要建立健全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规范,逐步实行工作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三是要建立健全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通过采取办培训班、挂职锻炼、人才交流、远程培训、送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等多种办法,加强现有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四是要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对那些植根民间、活跃于基层的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及艺人,要积极鼓励扶持,使之成为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

5.积极拓展志愿者参与渠道

拓展沟通渠道,建立信息对接交流平台。广泛招募信息,让社会各界人士获取文化志愿者岗位需求情况。精心设计文化志愿者报名表,包括专业、服务意向、服务目的等,掌握文化志愿者的各项情况,便于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根据情况安排相应的志愿服务岗位、时间。建立“文化志愿者交流平台”,为文化志愿者提供休息、联络交流的场所。加强文化志愿者管理工作,建设高素质的文化志愿者队伍。抓好文化志愿者日常管理,做好文化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登记、活动开展情况登记、文化志愿者人员情况登记等工作。开展文化志愿者培训工作,组织各区文化志愿者培训班。建立文化志愿者骨干队伍,各个公共文化单位设文化志愿者工作负责人,负责本单位文化志愿者的招募、管理等各项工作。同时,在开展文化志愿服务中,选拔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认真负责的文化志愿者作为文化志愿者骨干,协助开展文化活动。落实文化志愿者工作经费,在示范区创建经费中安排文化志愿者工作经费。研究制定文化志愿者激励制度,鼓励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文化志愿服务。

6.逐步实现社区文化中心连锁化、个性化和形象化

社区文化中心连锁管理的显著特点就是统一产品,统一服务,满足各门店群众需求。社区文化中心连锁管理总部可以统一创新文化产品,统一设计特色文化服务,然后推广于各门店;反之,各门店可以及时反馈群众信息,连锁管理总部综合各门店的优秀意见进行文化产品和服务改进或创新,及时推出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让连锁管理各个文化中心共享,这样有利于加强和提高社区文化中心的服务效率和效果。由于连锁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规模化,规模化就会带来若干规模效益。连锁管理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管理理念的统一、识别系统的统一、产品与服务的统一,三方面内容统一于各门店,覆盖不同区域,不仅使连锁社区文化中心在视觉上冲击各区域的公共文化参与者,在理念、产品、服务方面也给群众以强大的冲击力,形成一种品牌优势。另外,把将一切工作都尽可能地细分,表现在总部与各社区中心门店的专业分工,也表现在各个环节、岗位、人员的专业分工上,既有纵向专业分工,又有横向专业分工,实现“专业化”管理;同时要求一切工作按照规定的标准去做,使每一个部门、环节、工作人员、门店都按统一的标准执行运作,实现“标准化”管理。在建立社区文化中心连锁管理时,要做好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经营理念的内涵是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以让群众满意作为服务的标准。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另外,所有的标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社区文化中心要更好地适应社会,与时俱进,更新标准,但不能随意改变,一切都应以社会和群众的需求为准。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连锁管理跨地域和实体的多门店协调依靠信息管理标准化。

五、结语

篇3

关键词: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管理通信设备供应链

管理活动是时展的产物。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就是一种优化。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与需要,本文将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分析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管理的优化。

一、通信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复杂。通信设备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和企业级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级需求更大更强,此外,由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2能充分利用工作人员优势。网络设备往往以整机机型作为研发目标,但生产任务一般分制造任务和装配调试任务两种。制造任务以半成品为对象,制造完成后将进行装配调试,对确实没有问题的入库管理。当客户实际订单来到后,由装配调试任务的工作人员对半成品进行组装成成品。这样做的好处不但使技术积累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而且客户订单下达后能够迅速交付成品。

三、通信设备制造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1成本计算不准确。在我国通信设备成品一般采用人工成本核算,而人工核算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无法准确进行数据处理,使得成本计算存在相当大的误差。人工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所生产产品价格昂贵,根本无法与世界同类产品形成竞争机制。

2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有的企业虽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少应用到这些企业当中。因此提高管理工具的性能成了摆在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3通信设备制造业应变能力差。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级世界,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制造、设计、定制,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这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只有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才能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四、通信设备制造业管理优化的建议

1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要真诚合作。在通信设备供应链中,不但要求各企业之间的联系紧密,而且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供应链管理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发和分享市场机会。随着合作形式从收集信息到制定决策的不断提高,合作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不断增加,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会增加。据调查,企业之间进行了合作,就会使销售收入稳步上升,供货时间大大缩短,原材料成本大大降低。

2通信设备制造业要实行信息化。由于通信设备制造业专业行业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基础条件也不相同,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业实施信息化必须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确定信息化的范围、内容、进度。推进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应该坚持:经济市场引领、分类分别引导的方针,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

3建立有效的集成信息共享系统。在一般的认识中,供应链各环节中流转的主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控制流等的概念。这些“流”的存在,大都离不开一个高效集成的信息和数据共享系统。在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选择MRP系统成为世界主流,但相对于中国更加无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更加脆弱的抗风险能力,其适应性不可乐观,所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应利用企业自身的力量建设辅助的外部信息系统,才能较为理想的达到预期目的。

五、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篇4

论文摘要:《化工设备》课程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教师在高职《化工设备》课程教学中结合车间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如何解决工程问题的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过去高职《化工设备》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能力的教室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脱节,已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对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人才的要求,采用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车间课堂教学模式,使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更加贴近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本文探索高职《化工设备》课程教学中车间课堂的教学模式。

1 车间课堂教学模式及特点

教室里培养不出职业需要的实际技能;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实训设备价格昂贵、操作复杂、技术要求严格,企业也不会对没有一定理论和操作经验的学生开放的;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化工设备课程教学车间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搬到车间,把部件搬到教室结合项目教学法来组织教学。车间课堂教学,一句话解释就是:能把课堂搬进车间的就进车间,能把部件搬进教室的就搬进教室。特点是车间与课堂合一,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技能与生产实训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其优势在于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做到“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真正体现了能力与知识同步提高。在真实的工作环境(车间)中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 化工设备课题内容及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的《化工设备》课程目标是学习化工生产中的典型设备,学习研究典型化工设备及常用零部件的结构、性能、特点、基本计算方法以及有关规范标准的应用。这些内容有一定的理论又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过去《化工设备》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讲授、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基本没有实践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与实际生产密切联系的工程实践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已不能适应企业对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要。

3 《化工设备》课程教学的车间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车间课堂教学是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采用引导式、工学交替、多媒体教室与化工机械加工维修中心一体化的车间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3.1 教学目标分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化工生产中典型中低压压力容器的结构、分类、特点、性能,对化工设备基本组成元件进行强度计算及根据生产实际从规范标准中选择零部件,为化工设备维修打下基础。

3.2 项目选择与分解。

基于项目教学法要求,《化工设备》课程教学中选择了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塔、夹套反应釜、换热器设备三种中低压压力容器设备作为学习项目,再将项目分解为具体任务细化循序渐进进行教学。例如学习夹套反应釜项目时,分解为如下五个学习任务:任务1化工夹套反应釜设备产品与应用,任务2反应釜设备主要结构分析与设计,任务3反应釜设备辅助零部件结构分析与选择,任务4反应釜设备的总体装置方案(装配图),任务5反应釜设备装置的试压与检验。

学习实训活动主要在校内化工机械加工维修中心等进行;教学突出压力容器设计、安装、使用维护的实际工作过程,依据设定的具体工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有相对独立进行工作的机会,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能力。

3.3 进行项目能力训练计划。

项目确定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切实可行的项目能力训练计划。如学习夹套反应釜项目中化工夹套反应釜设备产品与应用这个任务可以对能力训练项目计划如下:

计划实现的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生产情况,研究分析反应釜设备(包括产地、规格,价格),熟悉反应釜的应用、结构、分类。了解反应釜设备中有关物料的物性工艺参数(压力、材料、温度、腐蚀、毒性, 安全装置)等,能初步确定设计反应釜设备方案。

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采取引导学生学习收集相关反应釜的资料包括反应釜的类型及产品的说明书和有关行业标准,在车间进行拆装反应釜设备来学习它的结构、原理等。

实训方式及步骤:要求学生以企业生产人员的身份进行反应釜产品调研。了解具体某反应釜的性能,分析反应釜设备的方案,进行方案的比较,准备反应釜设备课题的训练。在学习中完成任务的结果就是学习工作报告书、收集的有关标准规范文献资料、反应釜设备的有关参数计算。

3.4 项目计划的实施。

老师在教学前先进行《化工设备》教学课程目标的整体设计,教学时将学生根据学习项目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各小组选择一个学习项目,由学生根据已有基础,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工作步骤。

在反应釜设备学习项目中教学采取下面几个步骤。

①学习项目介绍:用图片展示、拆装各类反应釜设备,介绍各种化工夹套反应釜设备。

②学习工作任务的设立:教师将学生按照生产情境将学生分组,并确定小组负责人。下发学习项目任务书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实施工作。

③学习项目的实施过程:从市场调查开始-反应釜设备的装置设计选择-知识准备-反应釜设备的装置草案-反应釜设备的结构设计方案-反应釜设备装置的试压与性能检验-总结。

依据夹套反应釜设备装置,并分析其开发过程,给学生以启发。学习中组织各小组团队自行独立拆装反应釜设备,分析绘制装配图草图,学习反应釜设备装置的结构,也可团队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解疑。根据经过团队讨论所确定的方案,各同学独立完成项目中设计、安装、试压等任务,在教师指定的时间内上交。教师可在实训中心对设计进行答辩式批阅,这样可使学生直接得到指正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3.5 项目结果评价。各团队在化工机械加工维修中心进行设计与组装置试压展示,让学生依据评价表,评价设计装置项目的优劣,结构是否是否正确、合理,性能是否符合生产要求等等评价工作结果。

4 《化工设备》课程采用车间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和体会

4.1 学习的效果

采用车间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有了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会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去完成夹套反应釜、换热器、塔设备等学习项目,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实现在团队中的自我价值。项目教学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全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各种综合职业能力,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2 教学的体会

①教师应适当编写《化工设备》实训教材;

②化工设备学习项目是为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一个媒介,任何一个化工设备,只要它适合于学生的学习,都就作为学习项目。简单的项目对于初涉职业的学生来说更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形成。

5 结束语

在高职课程的“职业化”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车间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化工设备》课程教学中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教学中恰当采用车间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使“教、学、做” “一体化”,将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也将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键.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J],职教通讯,2006(3).

篇5

与基础英语相比,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大都不固定,但目前专业英语的教材有限[5]。目前我校采用的是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材编委会组织编写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6],比较欠缺清洁能源生产方向的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教材,因此化工专业英语的教材的改编和建设成为此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关键。教与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内容[7]。然而目前没有关于清洁能源生产方向的专业英语教材,也没有与煤化工或者石油加工方向的教材,只有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的与石油化工类相关的教材—《石油加工专业英语》,教材涉及的加工工艺都比较旧,教材的前沿性不够强。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本涵盖最新加工工艺和学科前沿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向的专业英语教材。对于化工专业主要的基础课程,比如《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化学反应工程》与化工专业英语的结合,对化工专业课程《石油炼制工程》,《洁净煤技术》,《天然气加工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工流程模拟机优化》等课程中涉及到到典型生产和加工工艺以及化工流程模拟软件的介绍,与专业英语课程进行整合并进行内容上的优化,以编写适应实际化工清洁能源生产的专业英语教材,为即将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毕业生奠定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入一些原版英文的科技报告及科技简报,对提高学生的专业阅读和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加入一些科技英语写作初步入门的材料,专业英语不同于大学基础英语,内容更多地侧重于阐述化工专业的理论知识、学科发展,典型工艺和新工艺、前言工艺技术水平的发展等。化工专业英语涉及大量的化工领域的专业性词汇,在新教材中此归结为化工工程项目、工艺流程、化学物质及特性、化工设备和管道工程等五部分。这样,分成具体的模块来展开词汇的讲解,专业性更强,有利于学生的对于专业词汇的掌握。从教材的主体内容来说,教材主体内容分成以下四个重要的模块:化工专业基础模块,化工专业模块,流程模拟软件简介和化工科技英语写作。其中,化工专业基础模块主要结合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和化工原理,介绍化工生产中的典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和主要设备;化工专业模块,主要结合现修的专业课程,介绍煤化工(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煤层气综合利用、清洁油品生产、生物质能转化、稀土洁净化生产以及其它加工业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典型的工艺流程,迫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能够体现出现代化工行业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特色和基本概况,能够带领学生更细致体会化工专业发展前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和专业素质。

2化工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改革的方案——专题报告教学模式

在教材中完善的同时,及时更新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教授内容的PPT制作。在此主要强调PPT的模块式教学,将课程的教授分成八个系列专题报告,每一个专题可以论述一个具体领域的概况,便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行业。结合学生已修过的《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分离工程》、《洁净煤技术》、《化工设计》、《石油炼制工程》专业课,尤其是煤化工(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层气综合利用、清洁油品生产、生物质能转化、稀土洁净化生产等领域发展,列举出各个领域中典型的工艺进行介绍,可以更加深刻理解各个工艺过程。比如,专题报告五主要介绍聚丙烯聚丙烯产品的特点和用途,生产工艺的具体流程和特点,以及催化剂的特性。专题报告教学模式(图2)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对于前言工艺和典型的认识和熟悉,为学生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

3科技论文写作的初步入门

通常情况下,科技英语论文文章结构严谨,文体形式多样化,如论文、论述、实验报告、教材、专利、说明书等,文章尊重客观事实,多以叙述原理,描述自然现象为主,用词严谨、理论推导多、表达明确、逻辑性强。为此,从化工领域的期刊中(比如,Industrial&EngineeringChemistryResearch.,AIchE,Energy&Fuel等)中选取几篇文章,每篇论文的大体框架基本为题目、作者及地址、摘要、前言、实验部分、结果与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九个部分,然后进行阅读讲解,着重介绍阅读过程中如何迅速把握论文的重点,哪些需要精读,哪些需要略读,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提高阅读论文的效率。在熟练阅读的基础上,针对以上的论文框架,展开具体每个部分应该怎样去写,并进行举例说明。每讲完一部分,需要给出一个题目,要求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并给出一个具体的写作方案,这些全部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便于及时消化内容,达到趁热打铁的效果。在学期末组织学生模拟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将课上的同学分成几个大组,各组的学生可以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针对化工领域的相关材料,亲自动手组织和编写材料,制作PPT,并与其它组的学生进行交流和讲解,这样既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当今世界最新科技动态,又能将本人在专业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思路直接与同行进行交流。这样也可以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劣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读、写、讲上突破自我,更加适应专业英语对于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

4结语

篇6

研究课题

年产3000吨磷酸三苯酯的工艺设计

研究意义及现状

塑料在建筑、交通、航空、电器、日用家具等领域中应用越开越广,但由于塑料的可燃性而造成的火灾事故也日益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因而阻燃剂的研究与生产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有机磷系阻燃剂的阻燃性能优良,对环境较友好,在阻燃剂领域备受关注并极具发展前景,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是由于有机磷系阻燃剂自身的一些缺陷,热:多为液体、挥发性大、发烟量大、热稳定性较差等,促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因此,对有机磷系阻燃剂的研究还有待继续加强。磷酸三苯酯是用途广泛,应用效果良好的阻燃剂之一,可作为纤维素树脂、乙烯基树脂、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阻燃性增塑剂,其阻燃率高,阻燃产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保持率、透明性、柔软性和韧性。随着我国对塑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深入,磷酸三苯酯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因此,磷酸三苯酯的生产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国内只有少量工业用磷酸三苯酯的生产、使用厂家,而且,在进出口贸易也很少。因此,磷酸三苯酯的市场完全需要开拓。

研究方案

本课题遵循的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

(1)大力推进技术进步,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解决以往陈旧工艺的缺点和弊端。

(2) 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一次水的用量。

(3) 设计中选用环保生产工艺路线,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三废排放,同时三废治理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并考虑环保的综合治理

生产方法

苯酚﹑氢氧化钠﹑三氯氧磷摩尔配比为0.90:0.99:0.33在二氯甲烷作为有机溶剂的有机相中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磷酸三苯酯。采用间歇操作,反应方程式:

3c6h5oh + 3naoh +pocl3h2o +3nacl +po(c6h5o)3

预期目标

生产工艺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速度快﹑合成工艺绿色环保﹑工艺简单﹑能耗低﹑产品收率高成本低廉且易工业化等优点,合成的磷酸三苯酯达到规格,收益良好。

进度安排

2.26~3.22:分析课题,收集相关资料,查阅中英文文献,确定初步的生产工艺,并完成开题报告;

3.23~4.23:由确定的生产工艺初步开始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从而确定设备的的型号。最后进行投资估算。

4.24~5.25: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提交初稿,同时不断修改、完善论文;

5.25~5.30:准备ppt及毕业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 洪仲苓.化工有机深加工[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 王静康.化工设计[m] .第一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228-230

[3] 汪镇安.化工工艺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XX

[4] hg20519-92,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s] .

[5]宋启煌主编. 精细化学工艺学. 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XX.

[6] 王延吉.化工产品手册.第四版.有机化工原料.化学工业出版社.54.

篇7

近日,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口气拿出20余万元重奖2011年度科技创新成果。创下枝江市属企业专项奖金之最。奖励金额208389.50元,其中,合理化建议奖124项,奖励76889.50元;有效专利申请22项,专利奖励44000元;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奖14项,奖励金额79000元;科技12篇,奖励8500元。这是湖北三宁化工继去年对上一年度获得国家授权的两项实用新型专利给予2.6万元的奖励之后,对2011年度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奖励。

据了解,去年以来,湖北三宁化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职工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先后出台了《专利管理制度》、《职务发明专利奖励办法》,对取得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员工分别给予20000元、12000元、6000元的奖励。同时,成立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即煤化工专业委员会、磷化工专业委员会、化工设备专业委员会、电仪控制专业委员会,明确科技发展路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科技项目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和奖励。设立湖北三宁化工首席专家职位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旨在不断加速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快捷的技术支撑。

2011年,湖北三宁化工科技创新不断攀登高峰,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湖北省技术中心,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年共开展科技开发项目17项,完成16项。其中,“CO2压缩机无油技术研发及应用”、“NDC法脱硫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磷石膏湿排干堆及滤液回用技术开发及应用”等13个项目被鉴定为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10项成果为国内领先,3项成果为国内先进。“全低变(等温)变换新工艺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作为石化行业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2000万元资金补助;“10万吨/年湿法磷酸精制新技术及产业化”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已通过湖北省科技厅初步审核,列入2012年湖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将获得配套科技经费500万元。

2011年,湖北三宁化工积极派遣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氮肥和磷肥行业的各类专业会议,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将高新技术,好技术新经验引入公司;同时积极参与行业的经验交流。去年,湖北三宁化工还累计在《小氮肥》、《化肥设计》、《化肥工业》、《磷肥与复肥》等期刊杂志以及各种协会会议共发表科技论文12篇,极大地提升了公司在行业的知名度。

湖北三宁化工董事长、总经理李万清表示,2012年,湖北三宁化工将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制度,完善人才管理和研发机制,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努力提高技术创新和研发水平。通过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提升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同时,将加大公司科技人员在技术创新、专利申请上的奖励力度,积极推进科技论文的发表,严肃合理化建议的评审制度,规范评审工作,将各项科技工作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力争湖北三宁化工科技创新工作再创新高。

篇8

目前,多数高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贯穿大学四年的课程和专业实验,大三和大四学年的认识和毕业实习,毕业前的毕业论文或设计三大类。虽然通过以上实践环节的训练,一定程度的培养了学生在化工专业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但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我国工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只是工程师的毛坯,中国的工程教育和工程师无法走向国际市场。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工程实践场地和设备资源紧张,教师量化考核不合理,工作任务繁重,而校企合作又不够深入,兼职教授缺乏,使得学生在实验和实习两个工程实践环节中缺乏良好的条件[5-6]。而在毕业论文或设计环节,很多学生对不认真对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考研复习和找工作等方面,毕业设计环节流于表面形式[7]。过程监管不严密、考核环节单一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学生就业后上手慢,对企业的工程实际问题不会解决,导致了化工企业需要人才而招不到合适的,化工学生想就业却又不被接受的两难现象。按照教育部“卓越计划”的总体工作思路和标准要求,优化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工程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一项培养卓越工程师迫在眉睫的事情。

2优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措施

工程实践训练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全面素质与能力的十分重要的环节。高校应借鉴国外先进的高等工程教育观念,合理制定工程实践培养方案,加大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程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实践教学,因此,实践教学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教学计划、实验内容、师资队伍、资金配套等方方面面[8]。对化工专业来说,究竟怎样才能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方法,以提高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

2.1完善和创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施“卓越计划”最核心的是要改变实践教学培养计划体系。可以借鉴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2],在培养模式上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践课时,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在课程体系中将坚实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国家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通过与国内化工专业同行的深入交流、文献调研和走访化工专业强势的国内国际重点兄弟院校,收集并整合化工实验研究方法教学内容,扩充和完善从基础实验,认识、生产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涵盖工程背景或企业的实际问题的实践教学比重,搭建具有工程实践环境的教学平台,通过对基础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环节的优化和设置,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9]。对于教师素质的提升,要坚持鼓励教师多下企业实践学习,捕捉厂内新信息,对实践学习的内容进行仔细的整理,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现代技术和手段,通过多设置开放式课程,提升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新度。整合、优化和拓展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本学科教学的发展。实行“本科生双导师制和模块制”。每2~3名学生配备1名学校教师和1名企业工程师。在大一开学就给学生配备指导教师,让学生提前了解指导教师的课题,以便学生二年级就可以开始进行工程实践训练。一方面,指导教师将自己具有工程背景的科研课题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课题,以学生为主和老师为辅制定实验方案,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完成科研课题。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化工设计来提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例如,学校或省等各级单位组织的实验竞赛、三井杯化工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竞赛、科技学术节、学术科研报告会等。学生在教师简单的指导下,就可以学习化工设备设计、化工工艺设计(如煤气设计、焦化设计等)、化工制图等课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又促进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建立高水平的工程训练中心和实验中心

高等工程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必须要有相应的平台。因此,建立高水平的工程训练中心和实验中心,也是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比如,承接一些工程应用型实践项目展示给学生;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走进学校,根据教学安排进行工程实践教学,并有主题的组织工程技术讲座;对企业的工程实际项目,在不涉及企业隐私和不影响企业生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对拍摄资料进行制作整理,形成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作为辅助手段在实验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放映讲解等[10]。

2.3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有效措施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或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其工程实践平台,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建立校企合作联盟网络平台,建成校企合作资源库。吴元欣等[11]提出的化工专业联盟建设,是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要举措,是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校企交流与合作的新模式。比如,每年举办联盟实验技能竞赛和化工设计大赛;在教师交流、交换学生培养方面构建定期交流机制,联盟成员高校通过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实验中心创新实验专项等项目,以及学校或国家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等,构建多种多样的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探索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2.4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作为担负培养一代卓越工程师所具备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大学教师,首先必须自己具备卓越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教师应拥有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尤其是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广博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强烈的创新精神,能够突破思维定势,擅长激发自己和学生创新思维方式;其次,能够及时掌握相关工程实践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在工程实践开发和应用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卓有成效的创新性成果[12]。高等工程教育应围绕以上重点来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以确保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2.5强化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也是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应根据大多化工企业需求和实际情况,开设化工原理、化工设备等课程设计。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企业现场实际,做出有创意的、满足实际需求的课程设计。对于毕业设计,通过选题、写文献综述、实验或设计技术方法的选用、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实验现象的解释等等,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受到综合能力的训练,在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李莉[13]的调研发现,大多数工科学生进行的“毕业设计启动时间较晚,在毕业奔波的求职过程中,毕业设计只能被暂时搁置一边,最后敷衍了事。因此,应切实调整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毕业设计环节的实施日程。王宝玺[14]将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了四个层次,将认识实习和工程训练划定为认识、基础和拓展层,而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划定为创新层次。进一步表明,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基础,而强化毕业设计。

3结论

篇9

[关键词]工程实践 教学模式 综合实验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1-0084-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工专业)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加工利用为背景进行人才培养,满足国家能源化工发展重大战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教育部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化工专业具有鲜明的石油石化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石油加工类专业课程的开设,包括“石油加工工程I”、“石油加工工程II”与“有机化工工艺”3门专业限选课,“近代炼油技术”专业选修课,以及40学时的“石油加工工程实验”必修课;2.在国有大型石化企业设立了实习实践基地,以此为依托开展专业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3.绝大多数专业教师有着良好的石油实践背景,不仅讲课案例多与石油有关,而且为学生提供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及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题目也多与石油相关;4.学生就业去向主要是石油石化企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单位。

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我校化工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通过实验、实习、设计、科研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进行培养,其中在专业实验与实习方面进行了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项目导向的研究式专业综合实验模式

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石油加工工程实验是我校化工专业的重要专业实验课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研究与实践能力,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优化了实验教学内容。石油加工工程实验的开设以项目研究为导向,主要内容包括30学时的油品综合评价实验和10学时的中试演示试验,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协作意识与表达交流能力。

油品综合评价实验以原油评价为核心,先通过对原油的实沸点蒸馏切割得到汽油、煤油、柴油、减压馏分和减压渣油等不同馏分油,然后让学生分组完成各个馏分油的性质测试,最后小组内部汇总各位同学的测试数据,撰写综合实验报告,提出原油的可行加工方案,并答辩汇报。[1]通过这一研究式综合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原油蒸馏和馏分油性质测试的基本方法,模拟了石化企业对原油评价的整个研究过程,体会了石油炼制工业过程的内涵,学会了针对原油性质确定合适的加工方案,不仅学习巩固了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并通过最后的答辩环节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中试演示试验依托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大的科研平台和化学工程学院中试科研基地而开设,主要内容涉及原油的二次加工过程,包括渣油溶剂脱沥青、多功能提升管催化裂化、固定床催化加氢、碳四烷基化以及冷模流态化。学生分组参加中试演示试验,指导教师结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讲解各中试装置的用途、原理、特点、工艺流程以及相应技术的工业应用状况等,并进行现场提问与讨论。通过中试试验的训练,引导学生了解了石油化工工艺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放大意识以及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并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和实践热情。

二、“校内―校外―校内”的三段式实习模式

实习是工科专业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将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深化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途径。我校化工专业的实习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三部分。其中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分别在大二暑假和大三暑假进行,主要依托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来开展。但是目前大型石化企业的自动化和技术集成程度越来越高,在企业“安全第一”的要求下,学生几乎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企业现场的实习“只能看,不能动”,致使实习效果不佳。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学校在校内建设了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实践基地,包括设备拆装实验室和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践了“校内―校外―校内”的三段式实习模式。学生首先在校内实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炼油企业)进行现场实习,最后回到校内实践基地进行操作训练。

(一)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炼油企业,对企业、生产车间、生产装置有个初步的印象和概念,简单了解主要的炼油工艺过程、原油及石油产品,掌握加热炉、换热器、蒸馏塔、反应器、泵、风机、压缩机、管道、阀门等常见单元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主要用途等,并为《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认识实共2周时间,首先在校内花约2天时间学习加热炉、换热器、蒸馏塔、反应器、机泵等常见单元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主要用途。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一周的现场实习,主要是在炼油厂参观典型化工设备,如泵、风机、换热器、过滤机、精馏塔、反应器等,请企业技术人员讲解设备的操作、维护与保养。另外,简单了解石化企业对原油的加工流程、典型加工过程,如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重整装置等。通过现场学习,使学生对石化企业单元过程设备以及由其组成的工艺过程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最后回到校内的设备拆装实验室,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现场的参观实习,对照图纸进行设备拆装实习,了解化工设备内部的实际结构及特点,如蒸馏塔的塔盘及装填方式,压缩机活塞、进气阀和排气阀、离心泵的轴承座等的机械密封结构,安全阀和控制阀的执行机构的特点等。通过拆装实习,学生对设备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有了直观和深入的理解。

(二)生产实习

我校化工专业生产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炼油企业的生产过程,熟悉原油特点、实际加工方案及主要加工过程的工艺流程,了解或掌握某一生产车间的原料与产品、工艺流程与原理、产品质量控制指标与控制方法,加深理解主要工艺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与环保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并为《石油加工工程》、《有机化工工艺》和《近代炼油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生产实共4周时间,具体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首先结合炼油企业的具体实习车间,在校内用两三天时间学习原油加工方案与主要工艺过程的原料、产品、工艺流程、操作参数等理论知识。然后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两周的现场实习,并采用“集中-分散-考核-集中”的现场学习模式。[2]第一个“集中”是指学生进入企业后,请企业培训人员向学生集中介绍企业概况、车间概况、安全与环保规范及案例等,并到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接受与企业员工类似的安全培训。“分散”指的是将学生分配到具体的车间进行岗位实习,熟悉学习车间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原料处理、产品精制及用途、装置特点及作用、工艺操控、事故处理方案等。“考核”是指岗位实习一段时间后,由指导教师逐一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现场考核。最后一个“集中”是指现场实习结束前一两天,由指导教师分组带领学生对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对各车间以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一个宏观的了解。通过现场实习,培养学生的生产安全与环保意识,了解石化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生产车间与岗位的工作环境与规范要求,熟悉工艺过程与生产原理。最后回到校内的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学习主要炼油工艺过程的原理、流程,特别是产品收率与质量调控方法,并进行操作模拟,了解装置的开停工操作,掌握工艺参数调整对产品收率与质量的影响规律、生产事故的排查与处理方法。通过仿真实践环节,解决了现场实习“能看不能动”的缺陷,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运行能力。与此同时,学生要完成生产实习报告和仿真培训报告,按照标准绘制现场实习车间与仿真单元的详细工艺流程图。

图1 生产实习实施步骤示意图

三、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实践基地是开展工程实践教学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习质量与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实验室与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3]为更好地实践三段式实习模式,我校在校内建设了设备拆装实验室和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并在燕山石化、华北石化、石家庄炼油厂等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与燕山石化共同建设了国家级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

(一)设备拆装实验室

设备是拆装实验室的主体。为此,从石化企业引入了一批典型设备,如换热器、压缩机、热油泵(单级与多级)、计量泵、螺杆泵、控制阀、安全阀等设备;专业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蒸馏塔盘;设计建造了加热炉、往复泵、轴流泵、蒸馏塔、反应器等有机玻璃动态演示模型。

(二)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校于2010年建成了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包括炼油化工过程的仿真培训系统和催化裂化半实物工艺流程仿真系统两部分。

炼油化工过程的仿真培训系统基于霍尼韦尔先进的ePKS(即Experion过程知识系统)DCS控制系统及Unisim模拟平台。该系统与目前石油石化企业仿真培训系统一致,与企业保持技术零距离。该系统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包括一套ePKS DCS控制系统;第二部分包括5套Unisim仿真模拟系统和5个标准工艺模型(常减压CDU、连续重整CCR、柴油加氢DHDS、加氢裂化HCU、催化裂化FCCU),其中催化裂化FCCU模型为定制开发,与所建设的半实物工艺流程仿真装置匹配。

催化裂化半实物工艺流程仿真系统按照真实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进行8:1比例缩小建设,包括反应再生设备、塔、压缩机、机泵、换热器、空冷器等设备构件,体现提升管反应、两段再生、外取热、原料掺渣油、小回炼、催化裂化产物分离、液化气生产、汽油处理和稳定等过程的特点。装置内不运行实际物料,部分重要输入输出数据与真实DCS相连接,以DCS控制系统为中心,获取操作员仿真培训系统中催化裂化五套标准工艺模型的数据,反应―再生和分馏系统的重要数据在实物装置上显示,重要阀位数据可现场显示和调节双向传送。

(三)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

石油化工安全实训基地是我校与燕山石化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建立的。在基地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燕山石化公司的设备、人力、场地、师资条件,并融入学校在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了实训基地的技术水平。该实训基地是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全实训基地位于燕山石化教育培训中心,包括基本安全技能实训室、现场安全操作和安全管理技能实训室、提高型安全实训室三部分。基本安全技能实训室包括个人防护基本技能实训室、抢险救护基本技能实训室、安全监测技能实训室、公用工程现场模拟实训室、危险品标识实训室五部分。现场安全操作和安全管理技能实训室包括电气安全实训室、危险化学品物性测试实训室、现场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技能实训室、应急救援能力实训室、事故模式预测实训室。提高型安全实训室包括人机工程安全实训室、设备危险性预测实训室、综合现场管理实训室。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科专业大学生的重要教学环节,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对工程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强化工科专业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工程实践教育的实施需要依托有良好的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更要有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专业创建了良好的专业实验教学条件与稳定的大型国企实习基地,并拥有中试研究基地、设备拆装实验室、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实践教学基地等特色校内实践基地,以及石油化工安全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多年来致力于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石油特色的工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如项目导向的研究式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模式、“校内―校外―校内”三段式实习模式。良好的工程实践硬件设施与可行的实践模式相结合,必将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李瑞丽, 徐春明. 石油加工工程综合实验的教学与实践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4): 108-109.

[2] 孟祥海, 孙学文, 周亚松. 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生产实习质量的措施 [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S2): 124-126.

[3] 刘淑芬. 以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提升工科高校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J]. 大学教育, 2012, 1(8): 27-28.

篇10

关键词:含硫原油;硫化物;化工设备;腐蚀;防护

1 概述

由炼油厂设备腐蚀与防护的角度考虑,一般将原油中的硫分为活性硫和非活性硫。元素硫、H2S和低分子硫醇都能与金属直接作用而引起设备的腐蚀,因此它们统称为活性硫。其余不能与金属直接作用的含硫化合物统称为非活性硫。非活性硫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部分分解为活性硫。有些含硫化合物在120℃温度下就开始分解。原油中的含硫化合物与氧化物、氯化物、氮化物、氰化物、环烷酸和氢气等其它腐蚀性介质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多种含硫腐蚀环境。硫在原油的不同馏分中的含量和存在的形式不尽相同,但都随沸点的升高而增加,并且富集于渣油中。

2 硫化物的腐蚀特点

2.1 含硫原油的腐蚀源

一般原油中总硫含量0.5%的称为低硫原油,高于2.0%的称为高硫原油,含硫0.5%~2.0%的成为含硫原油。原油中的硫以H2S、S、硫醇噻吩等形式存在,汽油中含硫醇较多。煤油、柴油中硫醚和噻吩较多,液化石油气中硫化氢较多。在这些硫化物中,参与腐蚀反应的主要有硫化氢、元素硫、硫醇和易分解成硫化氢的硫化物称之为腐蚀源。在原油加工中硫化物分解产生具有活性的H2S,它对钢铁的腐蚀性极强。通常复杂的硫化物115~120℃开始分解成 H2S,120~210℃比较强烈,在 350~400℃达到最强烈的程度,元素硫在200~250℃与烃类反应也生成H2S,低级硫醇在高温下可直接与钢铁表面反应,所以硫醇含量高,原油腐蚀性也大。在原油中除含硫化物外,还含氯化物,氰化物、环烷酸等,它们相互作用,使硫化氢在原油加工过程中腐蚀变得更加剧烈。

2.2 硫化物腐蚀程度分析

2.2.1 酸性硫化物

主要指硫化氢和硫醇。原油中硫化氢和硫醇含量都不大,它们大多是原油加工过程中其他硫化物的分解产物。硫化氢和硫醇多存在于低沸点馏分中。硫化氢和硫醇对金属都有腐蚀作用,特别是硫化氢对金属的腐蚀作用更显著,在油品精制时,这类化合物必须除掉。

2.2.2 中性硫化物

主要是指硫醚和二硫化物,原油中硫醚含量较高且在原油中的分布是随着馏分沸点的上升而增加,大部分集中在煤油柴油馏分中,硫醚是中性液体,热稳定性很高,与金属不发生作用。二硫化物也不与金属作用,但它的热稳定性较差,受热后可分解成硫醚、硫醇或硫化氢。

2.2.3 热稳定性较高的硫化物

这类硫化物主要指噻吩和四氢化噻。噻吩有芳香气味,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接近于苯及其同系物,对热极稳定,易溶于硫酸中,利用此性质可除去噻吩,它主要分布在原油的中间馏分中。

3 硫化物对原油加工及产品应用的影响

3.1 严重腐蚀设备

在原油加工中,硫化物受热分解产生H2S,它在与水共存的时候,对金属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如果即含硫又含盐,则对金属的腐蚀更为严重。因此,在炼油装置的高温重油部位(常压塔底、减压塔底、焦化塔底等)及低温轻油部位(如初硫塔顶、常压塔顶等)腐蚀较为严重。

3.2 在原油加工中生成的 H2S 及低分子硫醇等恶臭、有毒气体会造成有碍健康的空气污染。

3.3 汽油中有含硫化合物,会降低汽油的感铅性及安全性,使燃料性质变坏。

3.4 在气体和各种石油馏分中的催化加工时,会造成某些催化剂中毒,丧失活性。

4 硫化物的主要腐蚀类型

4.1 高温硫、硫化氢腐蚀

在石油炼制的常压蒸馏、热裂化、催化裂化、延迟焦化以及这些装置的产品分离系统中会出现这种腐蚀。在炼油厂的每一个工艺物流中差不多都含有H2S 成分。原油中的硫化物在高温下分解出以硫化氢为主的活性硫化物与钢反应生成硫化铁。当炼油设备壁温高于250℃时腐蚀开始加快。在340~400℃时低级硫醇也能与铁反应,430℃时腐蚀率最高。

4.2 高温 H2S~H2腐蚀

在气体脱硫、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加氢精致等加工过程都会出现H2S~H2的腐蚀问题。它以250~550℃之间表现最为突出。高温H2S~H2腐蚀是高温下H2S 和 H2联合作用的结果。它对金属的腐蚀作用比单一的H2S 或 H22强烈。它产生全面腐蚀,氢脆和氢腐蚀等几种腐蚀形式。如在催化重整装置内有下列三个反应发生:

3Fe+4 H2O=Fe3O4+8H

H2S+Fe=FeS+2H

C mH n =CxHy+2H

以上三个反应都生成初生态氢、氢以浸入型的质子状态渗入生成的硫化铁膜中,使金属表面膜孔隙增加,膜层疏松多孔,失去保护作用,膜层反复生成,反复剥离,使金属比单纯硫化氢环境,更为严重。

4.3 H2S- HCl- H2O 腐蚀

原油在加热过程中生成的耶和盐类水解生成的HCL随原油中的轻组分以及水分一同挥发,一同冷凝,聚集在蒸馏装置的轻油活动区的气相、液相。该系统Cl含量最高达几千ppm,一般含量在100mg/l以下,H2S与HCL溶于冷凝水后,只要相对含量达到 100ppm左右,其 PH 值即达2~3,将形成强烈的腐蚀系统。炼油厂的常、减压蒸馏塔顶,塔盘及与它们相连的管线,冷凝冷却系统受H2S~~HCl~H2O 的腐蚀一般出现以下几种形式的腐蚀破坏:

4.3.1 全面腐蚀

碳钢冷却器在未对环境施行腐蚀控制时腐蚀率高达10~20mm/a。塔顶、塔盘和馏出线、油水分离器等全面腐蚀严重。

4.3.2 坑蚀和孔蚀:塔顶碳钢内件及管线及液部位发生坑蚀。0Crl3、lCrl3 不锈钢塔盘、浮阀发生孔蚀。

4.3.3 应力腐蚀破裂:在该系统中,Crl8Ni8 奥式体不锈钢的全面腐蚀速度很小,约为4.14×10- 2mm/a,但用作塔衬里、塔盘、浮阀、空冷器管、水冷器管时,3个月至3年多的时间发生应力腐蚀破裂。

4.4 H2S- HCN- H2O 腐蚀

原油中除存在硫化物、盐类等有害杂质外,还存在氮化物。在裂解温度下不仅复杂的硫化物解成H2S,元素硫也能与烃类反应成 H2S,所以在炼油厂催化裂化系统中催化富气、解吸气以及催化干气中的H2S 浓度很高。原油中氮化物经催化热加工发生热分解。有10~15%的氮化物的形式存在。1~2%以氰化物的形式存在,从而在吸收解吸塔、稳定塔、水冷却器、油气分离器以及相应的工艺管线、机泵等处发生 H2S- HCN- H2O 腐蚀。由于系统中存在CN对FeS膜起强烈的清洗作用,从而进一步加速金属的腐蚀。

5 硫化物的腐蚀防护

5.1 常减压系统设备的腐蚀防护

5.1.1 从生产着手,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参数,以减少腐蚀。介质和降低腐蚀速度。5.1.2 采用以电脱盐为核心的“一脱四注”的工艺防腐蚀技术。5.1.3 选用耐腐蚀的材料,采用合适的涂料和衬里。5.1.4 设计中选用合理的结构形式,流速和必要的腐蚀余量。5.1.5 采用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5.1.6 使用中和剂及缓蚀剂等。

5.2 加氢裂化装置的防护

5.2.1 降低循环氢中的硫化物浓度,采用一些不含铬或少含铬的抗硫化氢新钢种。5.2.2 采用保护钢表面的渗铝新工艺。5.2.3 采用内保温以降低壁温来防止氢腐蚀。

5.3 连多硫酸的腐蚀防护

5.3.1 尽量减少开停工的次数。5.3.2 在装置停工时,根据不同部位,不同情况采取通氮气封闭防止连多硫酸的产生。5.3.3 采用加含有0.5%碳酸钠的1.55~2%浓度的碳酸钠溶液进行中和清洗。

5.4 催化裂化装置的吸收塔、解吸塔、稳定塔内采用 18~8 钢衬里,内构件也用不锈钢制造。明显减轻了设备腐蚀,延缓了生产装置的运转周期。

5.5 对于轻油罐、污水罐、溶剂罐、原油罐、液态烃罐、酸性水罐、碳钢换热器、球罐等设备应根据各自所处的工艺条件选用合适的涂层防腐蚀技术。

参考文献:

[1] 翟军 .液化气脱硫工艺现状浅析 [J].黑龙江石油化工,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