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范文
时间:2023-03-21 12:57: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行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世纪60年代企业间竞争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到70年代竞争的主要因素转变为质量,进入80年代以后竞争的主要因素就变成了时间。这里说的因素主要是指交货期和响应周期。用户不但要求广大厂家要按时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这就对生产制造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般而言,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业务要么自己做、要么让其合作伙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做物流业务。
尽管海尔在“三个转移”的思路中提出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产业方向,但是,海尔目前仍然是一个制造企业,因此,海尔不能像有些国外的跨国公司那样,把生产和分销全部外包出去。如果海尔也将自己的生产部分外包出去,那么,海尔将可以省去在物流方面的大量投入,比如海尔为了其整个物流系统的顺利运作所建立的仓库、立体库和各个物流结点设施,以及为了公司物流网络的效率而搭建的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而且在平时的实际作业当中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种投入都是相当巨大的。那么,海尔为什么不向发达国家的制造商那样与专业的物流公司合作,由物流公司合作来承担起物流业务呢?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尚未成熟。
无论是第三方物流,还是第四方物流,在中国发展尚需时日。我国的物流是近几年才热起来的,物流被社会所重视并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的时间并不长,还无法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而海尔这样一个以国际化经营为战略方针的大企业,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坐等第三方物流发展起来之后才进行物流业务,所以自己做物流就成为一种必然,或者说是出于无奈。
2、物流外包一个度的问题。
无论是传统物流,还是现代供应链条件下的系统性的物流运作,物流外包总是有限度的,不能认为物流外包无所不能,它总有能够外包的部分和不能够外包给别人来做的部分。如果物流无限延伸就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比如,从采购计划就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新产品开发等商业秘密。尤其是在中国目前信用制度并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上的商业机密性的信息是不能轻易告诉其合作伙伴的,这可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海尔的物流是从源头做起、从采购做起,因此,出于商业考虑,海尔自己做物流无可厚非。
3、海尔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没有公司能完成。
企业外部物流可以外包,但是企业内部的物流也可以外包吗?显然,在目前条件下是不现实的,首先是没有哪个企业有能力为海尔做物流。以用于国际市场的国际采购为例,由于外贸和外汇制度,中间环节必然产生关税,这样,就会占用更多的资金,加大成本。即使不是,国内的供应商能够独立完成国际采购和物流,并且可以在网上交易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从道理上讲,作为制造企业,海尔应当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专业化的合作、专业化的经营。但是,事实上很可能是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或者愿意承担海尔所要求的物流。为什么这样说呢?看一看海尔已经建设的物流设施,单就其独自投资的自动化立体库就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国内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按照海尔的标准为海尔做物流服务。
4、海尔自身发展物流的需要。
中国的大型企业和在中国本地化的外国知名企业不同,来自发达国家的企业拥有物流方面的人才和经验,一些国内的物流企业也是在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教授下才发展起来的(比如宝供物流)。而国内的企业,包括海尔也不例外,在发展物流之前,是没有物流人才和经验。如果海尔自己不做物流,那么,海尔的物流就会和许多中国企业一样停留在概念上,就不会培养人才和积累经验,不论内部的还是外部的物流都谈不上。购买物流作为一种产品、服务或者解决方案和其他事物没有什么不同,企业作为购买者或者用户首先必须真正了解物流,如果海尔的物流只停留在企业领导的口头上、书面上,那么,就是社会上的其他企业可以为其提供物流服务了,海尔也没有能力购买和享用。
现在,市场上的消费需求向着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消费倾向,企业建立快速的柔性化的生产方式就很重要,与之相适应的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产成品及时地送达到消费者等等物流作业活动的效率,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着企业的命运。为了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转变,海尔一直在进行企业流程再造,要把整个企业网全放在服务业的角度来处理业务,来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切以订单为根据,按照订单进行生产。如果海尔在其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还坚持以前的物流作业方式,不以现代的物流观念来建立海尔物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企业乃至社会上的物流资源,就必然会影响其物流运作的效率,最终影响其发展。
那么,海尔自己做物流就一定能成功吗?当然我们一时还无法给这个问题下一个永恒性的结论,这要依据海尔物流在实际运作中对企业的贡献来判断,时间的检验才是最终的标准。但在海尔强化企业物流作业以后的效果来看是成功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仅以采购这一方面来看,在整合以前,各事业部都是自己采购,物流部成立以后施行集团统一采购,直接效果是降低了集团对外采购成本,间接效果是择优采购带来了零部件产品质量的整体提高,库存减少。其中,零部件仓库存放面积就减少了32万平方米,相当于减少了43个足球场的面积;每年减少仓库租赁费用5200多万元。同时,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从1998年的2200多家减少到1999年不到900家,国际化供货方的比例为71.3%
,其中有50多家供应商是世界500强企业。与此同时,集团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加快,1999年为118天,2000年为91天,2001年为79天,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海尔做物流有着各方面的原因,就像上面所讲的外界环境提供给海尔可利用的物流资源并不能一下子达到海尔的要求,但同时还有其他的许多因素影响着海尔在这一问题上的决策。在此,让我们来对海而做一个SWOT分析,看一看海尔在物流领域发展的态势。
海尔进军物流行业SWOT分析
优势:
1、海尔的品牌效应
2、全国范围内有较完善的网络
3、海尔物流业务规模大
4、企业资金实力雄厚
5、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的降低
6、企业成功运作的管理经验
劣势:
1、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前期投入巨大
2、企业旧的作业流程不利于新形势下的物流业务的运作
机会:
1、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还不成熟,发展空间巨大,易形成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2、在商业资本逐渐复苏的情况下,掌握流通就成为企业控制市场的关键
3、以物流来强化海尔的品牌,更能强化企业在家电领域的竞争力和地位
4、以公司国际化战略为目标发展物流,为企业进一步战略实施创造条件
5、国家相关单位的大力扶持和政策优惠机会:
6、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还不成熟,发展空间巨大,易形成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7、在商业资本逐渐复苏的情况下,掌握流通就成为企业控制市场的关键
8、以物流来强化海尔的品牌,更能强化企业在家电领域的竞争力和地位
9、以公司国际化战略为目标发展物流,为企业进一步战略实施创造条件国家相关单位的大力扶持和政策优惠
10、依托大的知名企业的有利条件,积极地引进专业物流人才,给他们充分施展的空间,加快企业物流的发展
12、成立专门的物流部门或者成立海尔物流子公司,实施物流运作,建立完善的公司制度,促进物流业务尽快成熟
威胁:
1、国外家电厂商在进入我国市场的同时带来了相应的成熟的物流服务,海尔刚刚进入这一领域困难大
2、家电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进军物流势必使企业战线拉长,影响海尔在家电领域的投入
3、与相关的国外物流企业合作,积极培养自己的物流特色,以高起点、严要求来树立自己的品牌
4、首先要把自己的物流业务做好定位,避免兵力过于分散,在物流业务上集中突破,重点培养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进军物流行业已成为海尔进一步发展并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面对家电市场厂家的疯狂降价,家电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快要降到极点,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增加利润的办法和途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想要增加盈利,不外乎是增加销售量,就是说挣得多一点;要么就是减少支出,就是节约一点,降低成本。在激烈的行竞争情况下,要想让销售额大幅度增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相关的费用开支也会比初期增加不少,也就是所谓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从长远看,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成熟,企业采取诸如广告、价格战之类的营销策略会逐步地变成童话,而企业运作的成本就成为各家竞相追逐的焦点。而且成本完全是企业自己的内部事务,其来源和出处比较清楚,是可以加以控制的;但销售所面对的是不确定的市场终端,这个环节企业是无法控制的,所以相对来讲降低成本就显得更为容易一些,成为企业的首选。因此关注物流、进军物流就成为必然。
篇2
【关键词】物流 行业现状 问题 应对措施
物流产业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综合性、服务性、基础性产业,其产业构成相当复杂。随着我国城镇化加快带动城市配送,网络零售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制造业物流环节外包以及生鲜产业的冷链物流市场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迎来快速增长。社会物流总额指第一次进入国内需求领域,产生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的物品的价值总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物流市场需求规模。中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200多万亿元,其发展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10年间年均增长逾一成。物流产业的介绍。
一、物流行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运行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企业内部物流,另一类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为企业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外部供应商,即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公司。在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建立了属于企业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利用建立的内部物流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专业化服务,内部物流拥有有针对性的网络覆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品牌价值,为很多大型的商业企业所欢迎。例如很多烟草公司构建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提高了配送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虽然有些企业在自身内部物流体系的建设方面比较成功,但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内部物流仅仅处于摸索阶段,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我国物流存在的问题
1、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我国物流行业管理多年来一直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使原本是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理。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化,物流企业的低效运作,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物流业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条块管理体系,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地对物流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进程,制约着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论文)进一步推广应用,发挥不了物流的整体效益。
2、物流企业规模小,整体物流规划不够理想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物流管理又比较分散,物流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每个部门都自成体系,缺乏整体物流规划,加上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综合性物流公司很少,使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无效作业环节的增加,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造成物流环节上的浪费,管理成本加大,因而导致了我国物流业整体效益不佳,竞争力不强。
3、物流发展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影响物流效益当前我国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物流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比较普遍,产、供、销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从而很难为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
4、物流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物流业基础较差,发展水平很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近几年物流业政策环境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物流业取得明显的发展,但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三、提高物流标准化的措施
1.政府应以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物流标准化建设。政府部门是国家标准的组织制定者和推广者,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可以在推广标准化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和制约。
2.行业协会应发挥引导协调作用。从整个经贸发展的需要来规划物流产业的网络布局,加大行业协会的发展与引导作用,同时通过行业协会中间联络作用,使行业内各个企业在物资流通活动中得到统一与协调。
3.积极借鉴、采用国外先进物流标准,注重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加强物流标准化与国际物流标准化的接轨。由于我国物流标准化起步较晚,在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时,要充分借鉴我国和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和先进技术,积极采用国内和国外先进标准和标准化方法。
4.尽快出台基础性实用标准,逐步推出新标准。由于一些基本概念的模糊和基础资料的匮乏,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所以应尽快出台基础性实用标准,进而在考虑物流各环节协调的基础上,对现行的各种国家已颁布的与物流活动有关的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比较分析,全面整理,淘汰影响物流业整体发展的旧标准,尽可能地以国际标准为基本参照系逐步推出新标准,同时保持各种相关标准的协调一致,逐步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
5.重视物流标准化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人才奇缺,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物流的发展。为此,就要积极培养现代物流人才,包括多种方式的培训,比如从企业现有人员中选择部分有学历、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到有关大专院校深造,也可以引进国外物流人才。
同时,还要尽快建立起人才激励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仓储中心的物流标准化。
四、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在其带动下迅速的发展着。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物流业已成为国际间商业贸易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和必要手段,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在不断的向国际物流方向发展。现如今,我国的物流状况较前几年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我国的物流环境和供给与需求方面来看,发展是很迅速的。而且,我国物流的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第三a业的发展,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志珍.物流企业精益物流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篇3
20世纪60年代企业间竞争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到70年代竞争的主要因素转变为质量,进入80年代以后竞争的主要因素就变成了时间。这里说的因素主要是指交货期和响应周期。用户不但要求广大厂家要按时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这就对生产制造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般而言,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业务要么自己做、要么让其合作伙伴——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做物流业务。
尽管海尔在“三个转移”的思路中提出了“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产业方向,但是,海尔目前仍然是一个制造企业,因此,海尔不能像有些国外的跨国公司那样,把生产和分销全部外包出去。如果海尔也将自己的生产部分外包出去,那么,海尔将可以省去在物流方面的大量投入,比如海尔为了其整个物流系统的顺利运作所建立的仓库、立体库和各个物流结点设施,以及为了公司物流网络的效率而搭建的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而且在平时的实际作业当中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种投入都是相当巨大的。那么,海尔为什么不向发达国家的制造商那样与专业的物流公司合作,由物流公司合作来承担起物流业务呢?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尚未成熟。
无论是第三方物流,还是第四方物流,在中国发展尚需时日。我国的物流是近几年才热起来的,物流被社会所重视并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的时间并不长,还无法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而海尔这样一个以国际化经营为战略方针的大企业,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坐等第三方物流发展起来之后才进行物流业务,所以自己做物流就成为一种必然,或者说是出于无奈。
2、物流外包一个度的问题。
无论是传统物流,还是现代供应链条件下的系统性的物流运作,物流外包总是有限度的,不能认为物流外包无所不能,它总有能够外包的部分和不能够外包给别人来做的部分。如果物流无限延伸就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比如,从采购计划就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新产品开发等商业秘密。尤其是在中国目前信用制度并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企业生产经营上的商业机密性的信息是不能轻易告诉其合作伙伴的,这可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海尔的物流是从源头做起、从采购做起,因此,出于商业考虑,海尔自己做物流无可厚非。
3、海尔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没有公司能完成。
企业外部物流可以外包,但是企业内部的物流也可以外包吗?显然,在目前条件下是不现实的,首先是没有哪个企业有能力为海尔做物流。以用于国际市场的国际采购为例,由于外贸和外汇制度,中间环节必然产生关税,这样,就会占用更多的资金,加大成本。即使不是,国内的供应商能够独立完成国际采购和物流,并且可以在网上交易的企业也是凤毛麟角。从道理上讲,作为制造企业,海尔应当将其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实行专业化的合作、专业化的经营。但是,事实上很可能是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或者愿意承担海尔所要求的物流。为什么这样说呢?看一看海尔已经建设的物流设施,单就其独自投资的自动化立体库就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国内没有哪个企业能够按照海尔的标准为海尔做物流服务。
4、海尔自身发展物流的需要。
中国的大型企业和在中国本地化的外国知名企业不同,来自发达国家的企业拥有物流方面的人才和经验,一些国内的物流企业也是在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的教授下才发展起来的(比如宝供物流)。而国内的企业,包括海尔也不例外,在发展物流之前,是没有物流人才和经验。如果海尔自己不做物流,那么,海尔的物流就会和许多中国企业一样停留在概念上,就不会培养人才和积累经验,不论内部的还是外部的物流都谈不上。购买物流作为一种产品、服务或者解决方案和其他事物没有什么不同,企业作为购买者或者用户首先必须真正了解物流,如果海尔的物流只停留在企业领导的口头上、书面上,那么,就是社会上的其他企业可以为其提供物流服务了,海尔也没有能力购买和享用。
现在,市场上的消费需求向着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这种消费倾向,企业建立快速的柔性化的生产方式就很重要,与之相适应的原材料的及时供应、产成品及时地送达到消费者等等物流作业活动的效率,就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着企业的命运。为了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转变,海尔一直在进行企业流程再造,要把整个企业网全放在服务业的角度来处理业务,来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切以订单为根据,按照订单进行生产。如果海尔在其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还坚持以前的物流作业方式,不以现代的物流观念来建立海尔物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企业乃至社会上的物流资源,就必然会影响其物流运作的效率,最终影响其发展。
那么,海尔自己做物流就一定能成功吗?当然我们一时还无法给这个问题下一个永恒性的结论,这要依据海尔物流在实际运作中对企业的贡献来判断,时间的检验才是最终的标准。但在海尔强化企业物流作业以后的效果来看是成功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仅以采购这一方面来看,在整合以前,各事业部都是自己采购,物流部成立以后施行集团统一采购,直接效果是降低了集团对外采购成本,间接效果是择优采购带来了零部件产品质量的整体提高,库存减少。其中,零部件仓库存放面积就减少了32万平方米,相当于减少了43个足球场的面积;每年减少仓库租赁费用5200多万元。同时,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商从1998年的2200多家减少到1999年不到900家,国际化供货方的比例为71.3%,其中有50多家供应商是世界500强企业。与此同时,集团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加快,1999年为118天,2000年为91天,2001年为79天,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海尔做物流有着各方面的原因,就像上面所讲的外界环境提供给海尔可利用的物流资源并不能一下子达到海尔的要求,但同时还有其他的许多因素影响着海尔在这一问题上的决策。在此,让我们来对海而做一个SWOT分析,看一看海尔在物流领域发展的态势。
海尔进军物流行业SWOT分析
优势:
1、海尔的品牌效应
2、全国范围内有较完善的网络
3、海尔物流业务规模大
4、企业资金实力雄厚
5、规模优势带来的成本的降低
6、企业成功运作的管理经验
劣势:
1、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前期投入巨大
2、企业旧的作业流程不利于新形势下的物流业务的运作
机会:
1、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还不成熟,发展空间巨大,易形成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2、在商业资本逐渐复苏的情况下,掌握流通就成为企业控制市场的关键
3、以物流来强化海尔的品牌,更能强化企业在家电领域的竞争力和地位
4、以公司国际化战略为目标发展物流,为企业进一步战略实施创造条件
5、国家相关单位的大力扶持和政策优惠机会:
6、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还不成熟,发展空间巨大,易形成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7、在商业资本逐渐复苏的情况下,掌握流通就成为企业控制市场的关键
8、以物流来强化海尔的品牌,更能强化企业在家电领域的竞争力和地位
9、以公司国际化战略为目标发展物流,为企业进一步战略实施创造条件国家相关单位的大力扶持和政策优惠
10、依托大的知名企业的有利条件,积极地引进专业物流人才,给他们充分施展的空间,加快企业物流的发展
12、成立专门的物流部门或者成立海尔物流子公司,实施物流运作,建立完善的公司制度,促进物流业务尽快成熟
威胁:
1、国外家电厂商在进入我国市场的同时带来了相应的成熟的物流服务,海尔刚刚进入这一领域困难大
2、家电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进军物流势必使企业战线拉长,影响海尔在家电领域的投入
3、与相关的国外物流企业合作,积极培养自己的物流特色,以高起点、严要求来树立自己的品牌
4、首先要把自己的物流业务做好定位,避免兵力过于分散,在物流业务上集中突破,重点培养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进军物流行业已成为海尔进一步发展并有效地拓展国际市场、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面对家电市场厂家的疯狂降价,家电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快要降到极点,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有增加利润的办法和途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想要增加盈利,不外乎是增加销售量,就是说挣得多一点;要么就是减少支出,就是节约一点,降低成本。在激烈的行竞争情况下,要想让销售额大幅度增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相关的费用开支也会比初期增加不少,也就是所谓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从长远看,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成熟,企业采取诸如广告、价格战之类的营销策略会逐步地变成童话,而企业运作的成本就成为各家竞相追逐的焦点。而且成本完全是企业自己的内部事务,其来源和出处比较清楚,是可以加以控制的;但销售所面对的是不确定的市场终端,这个环节企业是无法控制的,所以相对来讲降低成本就显得更为容易一些,成为企业的首选。因此关注物流、进军物流就成为必然。
篇4
关键词 物流 行业发展 校企合作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概况
“物流”的概念于十世纪70年代才引进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物流业取得巨大进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采购中心;制造业及贸易业是国内物流发展强大的推动力;第三方物流也在迅猛发展;物流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物流设施设备建设不断加强;物流教育也更加受到重视以及规范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实现高速增长。201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25.4 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5.86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2.3倍,年增长16%。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1%,占GDP的比重为6.9%。通过比较,由此可以清楚地体现了国内物流发展之迅速。
不过,与国外物流相比,国内物流存在以下几大问题:一是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它直接导致供需瓶颈,交通运输能力跟不上运输需求。二是物流设备落后。它导致了物流运转速度太慢,甚至目前很多装卸搬运都采取人工的方式,损耗大,效率极低。三是国内还未形成完整的物流服务网络。管理分散,体制分散等等都是主要原因。四是物流人才培养未能满足需求。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方式。
2 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2.1 国内对物流人才的供需情况
人才培养状况。主要通过院校培养和社会培训来供给物流人才。早在2005年就有450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近千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从业人员在职教育,目前已全面铺开;上岗资格培训人数日益增多。尽管近年来各高校及培训机构培养了大量的物流人才,然而这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当前学校教育和行业培训都较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经验,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视角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导致了物流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行业企业需求。目前较紧缺的是中、高级物流人才,学历要求本科以上,明确要求研究生的不多;另外,由于招聘单位对初级物流人才的能力和经验要求不高,很多人都可以胜任这类职位,所以这类人才并不缺乏。不同行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同运输业的相关岗位有运输经理、配送主管、物流配货员等,涵盖了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运输,仓储业的相关岗位有仓库主管、库存管理员、仓储主管,国际物流业的相关岗位有国际物流筹划部经理、国际货运经理、报关员、单证员等等。
2.2 国内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物流人才分为很多类,而中职毕业生一般定位为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员。他们属于执行层,负责具体事宜的操作,要求有一定工作经验,有国际贸易和通关的知识、有仓储运输专业知识等,这就要求他们有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异常事故和应急作业的处理能力、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更要能够吃苦耐劳等等。
3 中职物流专业建设思考
3.1 中职物流教育现状
物流企业岗位技能型人才占据物流企业行业人才总量的80%以上。因此,搞好中职物流人才培育至关重要。中职教育主要面向物流企业一线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出的学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由于中国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中职物流专业的开展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受国内物流热的影响,开设物流专业的中职学校很多。二是各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都比较薄弱,很多都是非物流专业师资。三是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很不统一,不规范,而且教材偏重理论,适用于应用型中职教育的教材很少。四是很多学校都建有实训中心,也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中职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思考
中职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培养方式,只有合理有效的校企合作,才能真实高效地促进中职物流教育和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针对中职物流教育现状以及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良性发展的校企合作前提是要有专业过硬的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方面,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来对物流专业课程进行安排,使得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发展潜力。
(2)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多沟通,采取多样合作形式,如订单式、教学式、工学结合等,主要是既达到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甚至达到就业目的、又为企业提供人才的双赢模式。学校可以采取实习期间或者每批实习结束定期与企业进行座谈,双方对学生的工作岗位、工作模式、工作时间提出见解,不断改善教学实习的模式以及方法,既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又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或模式提供建议,为企业提高效益,增加利润,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互助互利,事半功倍。
(3)由于很多学校的物流师资很大一部分非物流专业师资,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计划,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沟通,安排教师也在某些岗位进行一定模式的实习,让其更加深入地了解物流的实况,为其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实质的依据,同时也增强了教师自身的物流技能。
(4)合理有效的校企合作一定是长久的,长久的校企合作是以每一次的校企合作效果作为基础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每一次实习生的优秀表现,实习生的表现除了专业方面的知识要求外,还要求个人行为方面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良好的职业道德等,而这些要求便要从学生进入学校开始进行培养,因此好的校企合作要求学校在平时就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素质培养。
3.3 其他发展建议
除了合理有效的校企合作,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和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1)一定要加强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念、职业生涯观念,这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的基础。(2)适应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计、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成果评估等等。(3)师资力量是学校的基本,物流师资相对其他成熟专业较为薄弱,学校可以采取实习、培训等等方式不断提升师资能力。
由于中国物流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中职物流教育也处于摸索前进的起步阶段,它的改进和改善还需要一个过程。物流人才的缺乏更加提醒了必须加紧物流专业的教育。随着国内物流的发展以及对物流人才要求的变化,学校需要不断地改革物流教育的方法和体制,只有这样,中职教育才能往前进步,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物流行业;税收负担;利率;改革;企业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也迎来了热火朝天的发展时期,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经济热点。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物流税收问题,成为影响税务工作的重点,也是物流工作人员探讨的热点话题。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物流经济体制还比较特殊、还不全面,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垄断性问题,这就造成了在税收中涉嫌违法的问题的出现。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根究和改革,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物流行业分析
所谓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依据我国国家标准化管委会颁布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标准》而建立的一个社会组织,其主要指的是从事运输或者仓储服务的一种经营体制,并且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存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加以管理和组织,且具备着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能在工作中独立的实行核算、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一个经济组织。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各地货物运输量的不断增加,物流行业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段,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中一个备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二、物流行业税收现状
就近几年我国社会发展现状总结得出,物流行业总体运行形势良好,保持着快速、稳定、持续发展态势,基本上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相互适应,是一个具备着稳定性、协调性的行业。但是由于受到当前经济发展中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物流行业在经营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税收负担过重、管理和运营成本不科学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制约了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影响着物流行业的发展。根据这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物流行业面临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行业中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征收困难
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对于从事物流行业的资格审查比较松散,这就造成了在一些物流行业中对中小规模的企业纳税制度的宽松,活跃了部分小规模的纳税人。在这种现状的影响下,物流税收问题可谓是一个点多、线长、面广的问题,形象的说就是纳税人员经营方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这就形成了业务的随机性大、核算困难问题,使得税收机关很难在工作中全面的掌握真正的经营状况。
2.企业链条式的经营模式,隐蔽了一些物流业的涉税行为
随着企业经营的逐渐成熟,具有一定实力的工商企业,大多都拥有了自己专用的物流队伍,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比如企业通用的“送货上门”经营方式,物流业务已作为整个货物销售的一个链条。理论上,企业在财务核算上对物流业务的不同处理方式,决定着物流行为的不同涉税性质。如果企业在财务核算上,把企业自身的“送货上门”中的物流行为作为整个销售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统一进行了核算,那么这类的物流行为应从属于销售货物所适用的增值税行为;如果在财务核算上,把企业自身的物流行为与销售货物的行为分离开而单独进行财务核算,那么这类的物流行为的涉税性质应归属于营业税中的“交通运输业”税目。
3.高科技的物流业户的发展,给税务征管工作带来了新的难度
高科技的电子信息在物流业务中能有效地强化物流计划、物流作业和物流能力。依托高科技的电子信息来发展物流业务,已经是世界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高科技的物流业务蕴涵着巨大的利润,也创造着丰厚的税源,税务机关如何对高科技的物流业进行有效的征管,已是燃眉之急。
三、改革措施
目前,税务部门对物流行业的税收管理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按企业申报的账面金额征收;二是按开具发票金额征收;三是按核定的定额征收。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对物流行业税收政策及其征收管理正有待研究和改进。对于物流行业的税收征管,必须针对物流行业的自身经营特点,研究探讨与其相适宜的征管措施。
1.加强税法宣传,营造一个依法纳税的大环境
应该重视纳税人“知法”问题。物流行业税收难征易漏的根源之一是从业人员不知法,对有关物流行业税收政策不理解,被动纳税。让物流行业的业户由被动纳税转变为主动纳税,根本的一条路子就是把税法宣传辅导工作做到经常化、精细化,让物流行业的业户真正地懂法,才能达到自觉依法纳税的目的。
2.在强化税务机关征管措施的同时,要建立起协税护税网络
物流行业的经营涉及到的部门很多,如工商部门、公安交警部门、运输管理部门、城管部门和征费部门等。税务机关可以与这些职能部门建立起信息沟通网络,达到资源优势共享,联手整顿物流市场秩序。
3.加大税务征管信息软件的研发力度
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与步履姗姗的税务征管之间的不适应,不仅仅体现在物流一个行业,而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与税务征管科技之间的矛盾。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物流经济中蕴涵的税源,亟待需要有相应科技含量的税收征管手段来保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物流企业在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营业税存在重复纳税、物流企业综合税负偏高、所得税属地缴纳与现代物流业跨区域发展不符、资源整合中很难取得合法运输发票、物流企业自开票纳税人资格较难认定与额度有限制、物流活动中土地使用费较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物流外包业务营业税采取差额纳税、设计物流行业专用发票、统一计算与缴纳所得税、增加发票认证功能。
参考文献:
篇6
自2007年以来,在国务院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举办了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和劳动模范表彰活动,今年已是第三次。前两届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活动,得到了全国30多个省区市物流牵头部门、物流行业协会的积极响应,各省市人社厅给予了大力支持,对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物流行业的高度重视,也是对物流行业一线职工劳动价值的充分肯定,对于展示全国物流行业一线职工的风采和良好形象,弘扬先进模范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倡导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风尚,以及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以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和奋发有为的精神,推动物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希望同志们认真贯彻执行,按部署计划开展工作。下面我就做好物流行业劳模推荐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今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评选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通知》(人社部函[2015]66号)文件,对今年的劳模评选表彰工作的政策和程序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按照通知要求搞好评选表彰工作,各地在工作中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文件下发后各地对这项工作都很重视,已经按照通知要求组建了评选工作领导机构。我们要求各地要按照通知中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二是要严格执行物流劳模评选政策。第一要坚持评选标准,突出实际业绩。评选推荐要以政治表现、工作业绩、贡献大小作为衡量标准,优中选优,同时充分考虑其一贯表现。被推荐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有突出的事迹,确保先进性、典型性和代表性,得到干部群众公认。第二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工作一线。向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岗位工作的同志倾斜。第三要严肃评选纪律,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表彰质量。要建立评选推荐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所有侯选集体和个人平等参选。对未按评选条件和规定程序推荐的,经查实后取消其评选资格或撤销奖励。对评选工作中有严重失职、渎职或弄虚作假、借机谋取私利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第四要严格把握推荐评选条件,真正把事迹突出、具有代表性、先进性和示范性的物流企事业单位和职工中的杰出代表、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评选出来。第五各地要按此次会议的总体部署要求,按时报送材料,确保工作进度。
三是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增加透明度。各评先领导小组在推荐过程中,要严格推荐评选程序,严肃评选纪律,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保证推荐评选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四是不得收取费用。评选表彰全国劳模是一项公益性的活动,我们各级评选机构在评选、审查过程中,不得以任何名义向评选单位和个人收费或变相收费,维护好评选表彰工作的纯洁性和严肃性。
五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劳模评选表彰的宣传工作,在扩大影响的同时更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今年劳模评选表彰工作。
让我们严肃认真、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完成好这次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工作,为弘扬劳动光荣,塑造物流行业的楷模,推动我国物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篇7
关键词:物流 成本风险 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
长期以来,我们缺乏一个从物流企业角度考虑成本风险的视角。绝大部分研究资源配置时都习惯站在物流利润的立场上研究成本问题,对于市场外环境导致物流成本风险很少谈及。所以,迫切需要专门来研究如何应对物流行业的成本风险。
一.物流行业成本风险现象与成因
1.物流成本风险概述
物流成本是指在商品流动过程中花费的代价。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合约成本、仓储成本、运营成本、配送成本、税收成本、岗训成本、协作成本与诉讼成本等。实际上,物流成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风险的形成基础,成本风险是由成本而引起和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
2.物流成本风险的种类
物流成本风险主要分可控成本风险(也称特种风险)与不可控成本风险(也称系统风险)。
可控风险指能有效的对一些风险进行管理。如应收账款风险、存货量风险、价格风险、业务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这些风险主要源于物流服务自身、市场状态、企业客户及企业人员等方面。
不可控风险是指其产生与形成不能由风险的承担者所控制。如合同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风险等。这些风险主要源于社会的法制与文明状况,自然环境,协作双方的诚信意识等方面。另外,物流企业在选择承接业务区域时,对所在地政策与社会发展现状了解不深,导致的风险。还有就是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特别是突发或偶然事件发生带来的风险。另一类是政策的不合理、变动过频或者政策缺乏透明度等,都可能对物流市场的相关主体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造成不可预期的风险。
二.物流行业成本风险特征分析
物流行业成本风险来源较为广泛,服务对象的多类型,涉及的客体多样性,导致其成本风险特征的独特性。
市场性。物流行业处于市场经济完善时期,基础资产市场价格(如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的不利变化或急剧波动而导致的风险。同时物流成本风险均受市场的全球和地方性政治、经济、供求关系影响。这种风险来自两方面:一是采用物流市场衍生工具保值无法完全规避的价格风险;二是政府宏观调控自身固有的杠杆性风险,这些风险是其物流适应性价格或利率、税率变动而导致的风险。
流动性。是指风险的出现,随着物流规模、区域扩展、交易对方的诚信等变化而变化。有时由于缺乏交易对手或者商业银行因流动资本不足而无法履约造成的;有些是由于合同标准化程度、交易规模和交易对象的经营习惯的变化而造成的,其大小取决于合约的标准化程度、交易规则及交易对象的行为。
相关性。物流行业的成本风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引发,有时一种成本风险导致其他成本风险的产生。如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由直接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构成。为降低物流总成本需要严格控制在运输方面的开支,加强对经济核算。这就要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加大了人力资源成本。又如,存货量持有成本包括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服务成本、调价损失等。
三.物流行业成本风险应对方案及措施
1.政策环境的应对
物流行业离不开政策环境的影响和指导。如果我们对政策有敏锐的洞察力,就会变政策影响为合理指导。最近,国家发改委调整了成品油价格,物流运输成本上升,价格持续上扬对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采用两类应对方法:对于一般综合型的物流企业,可通过其他的增值业务来抵消油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对一些在资金、网络都比较雄厚的大型物流企业,虽然油价上升,可采取降价策略来拉拢新客户,扩大市场的占有率。
物流企业在税收政策面前要税法遵从,否则事发东窗后将处以成倍的罚款,加大税收成本风险。要克服对税收支出无所谓的态度,防止完全放弃应享有的种种合法权益。另外,在进行“税务筹划”之前,应该先把税收基础工作完善好,防止一面花钱请税务专家精心设计税收筹划方案,一面又因税收基础工作不到位,被税务机关连罚带打,损失惨重。
2.物流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应对
在做好仓储、订单实现、分拨包装服务、运输服务、属地交货的同时,做好以下应对:
控制应收账成本风险。由于物流行业特点及惯例,都是先提供服务后结账,而且结账的周期又比较长的。一方面要及时向上游的实际承运人支付账款,另一方面却要给客户放账。为此,要建立对应赊帐数额不同审批程序的制度,赊账数额越大,审批程序越严格。强化应收账款的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管理。A.对赊账对象的资信情况做全面的调查了解,如有劣迹不与审批。B.将应收账款改为应收票据,实施抵押与让与的信用保险。C.针对不同资信状况的企业将赊账数额细化。
控制合同责任风险。物流企业与客户不签订显失公平的“霸王”合同。某些大客户凭借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在谈判中往往提出一些苛刻的条款或“无理”的条款,一旦产生纠纷,后果可想而知。杜绝正常的豁免条款的肆意删掉;拟定承运人责任赔偿限额。另外,要明确与分包商所签合同的责任风险,必须选择资信情况好的分包商,以求在客户货物发生损失时,先行赔付后,向负有责任的分包商进行追偿。所以物流企业必须建立机制,要有能力控制分包商的运作,配备专人对分包商进行调查、分析、跟进,不仅掌握其资信情况、专业水准、服务水平,而且进行动态管理,定期检查分析,发现不好的随时撤换。
控制信息成本风险。物流企业要及时准确不间断地为客户提供货物的信息,避免信息不畅而承担的风险。物流企业在信息系统管理上要及时维护数据,备份信息数据。同时当出现停电或信息系统发生故障,应有应急备选方案。还可通过建立行业信息共享机制控制信息成本风险。
物流设备、运载工具方面控制。物流设备和运载工具等装备要及时维护、保养,使用规范和维护到位,以减少运营成本。适时更新、购置必要的物流设备和运载工具也是减少能耗,减少人力成本和合理利用土地空间的有效办法。从而提高了抗周期性风险的能力。
运输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优化运输线路,合理配置运力,有效降低重复、费时运输成本。要采用先进的配载和统筹运行线路,合理布局运力。
仓储保管方面控制应对。物流企业库存要追求实现“零库存”的目标。使仓储的保管、维护费用降低,避免无形中占用与积压的资金产生巨大的利息损失或投资其它领域而获得收益的机会成本损失。同时应使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达到均衡状态,确定企业的最佳库存量,让库存处于最优化、最经济状态。
物流人本因素应对。人本因素控制应基于人力资源成本规模控制。有效的人本因素控制应做到:A.更新观念。树立“服务”思想与“注重客企关系”理念,将成本耗费与市场风险融合在员工意识之中。B.树立成本节约思想与风险规避教育是核心,强化“制度+奖惩”的管理模式,制定操作过程中的制度化行为准则,使员工行为规范化。C.员工应熟知市场规则及法规、企业价值目标、经济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敏感性等素质,养成自觉抵御成本风险的习性。
3.物流行业指导和规范建立应对
依托政府行业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共同制定行业运作标准体系和建立行业规范,建立监管辅助措施,把握准入关口,同时进行必要的咨询与指导。
总之,物流行业成本风险的控制需要建立完善、有效的体系。必须注重发展趋势预测,注重国家政策环境的改善,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和行业市场秩序的调整,更要注重物流企业本身做好成本风险应对的措施,形成有效责任中心与量化成本风险管理机制。同时建立长效机制,慎重选择客户与市场商机,对于运作成本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控制方式,设置企业总体量化成本与风险限额,保证物流成本风险的最低化,真正实现物流成本风险的有效控制。
作者单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宋旭芒,施放.企业营销管理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1,4:59-61.
[2]李伊松.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4.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ost of Risk Management
Wang Lipi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篇8
摘要: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INTERNET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物流分支机构、供应商、客户等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信息传递与共享的信息网络,便于各方实时了解各地业务的运作情况,提高物流活动的运作效率。本文基于对计算机在物流行业中的广泛前景,就物流现代与物流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对物流行业的影响、加快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对策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物流行业;信息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165-02
1 物流现代化与物流信息化
当今,信息以及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成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一种事物只要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结缘,便身份倍增。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数字识别技术等的进步和发展,为物流行业发展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物流产生信息流,信息流控制物流。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物流业关键是实现物流信息化。建立在商品标准化编码基础上的条形码技术(bar code)、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和数据库技术(Database)使得这一瓶颈终被冲破,从而使诸如及时供应(Just-In-Time,JIT)、快速反应(Quick-Response,QR)、连续补充(Continuous Replenishment,CR)和自动补充(Automatic Replenishment,AR)等现代物流战略成为可能,使物流业成为真正的第三利润源泉和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
2 计算机技术对物流管理的影响分析
2.1 物流信息化的概念。人传统的物流管理为企业自身为中心,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物流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现代物流的核心管理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管理,评价物流企业的实力和运输效率以及信息共享,关键的指标是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管理的核心中,精细化和效率是管理的核心要求,这正是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的在管理中所占的优势。
2.2 计算机技术对港口和仓储管理的影响。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和特色在于实现作业过程中的自动楷。现代港口尤其是大型枢纽型港口,对计算机技术有着很重要的要求。港口码头的运转和管理已经能够与交通网络和仓储配送的物流链条相融合。而港口的服务内容复杂,包括了口岸功能、联运功能、集散功能、仓储功能、集装箱业务等信息管理功能。此时通过人工和传统的管理方式是难以胜任的。因此,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就成为了港口实现自动管理的技术要点。从物流的角度来看,港口的物流管理又包括了物流作业和物流信息等两个层面,作业包括了如运输、仓储、装卸等。信息而贯穿了物流管理的全过程中,包括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等。
2.3 计算机技术对物流作业方式的影响。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一般是通过LES(Logistic Execution System)来完成物流管理的自动化过程中。LES贯穿于物流管理的全过程中。LES使物流的作业方式由传统繁琐的人工管理方式中解脱出来,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全过程的全自动化。LES组成主要由跨企业的单据流动处理系统、仓库作业系统、配送执行系统等三大功能系统构成。整个系统基于INTERNET网络,通过互联网完成数据信息的交换和资源共享。
2.4 计算机技术对集装箱调度的影响。在集装箱的堆放工作完成后,计算机就形成了对相关信息的记录和保存。集装箱的调度就是堆放过程的逆操作。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程序从计算机中调取集装箱的基本信息,并根据操作人员的指令,根据最优路径原则调用指定的集装箱,同时还可利用空载情况对集装箱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提高集装箱的使用效率。
2.5 计算机技术对港口仓储管理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已经在仓储管理领域普及应用。实现了对仓储信息管理的实时调控和管理,加上数字识别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整合,使得仓储管理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程度大大提高。借助局域网络可以将仓储数据信息传递到办公终端并进行处理和汇总。还可以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对仓储资源的整理和监控,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实现对仓储空间和货物存储的有效掌握。同时,条形码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也加上与财务系统、管理系统、配送系统的有效整合,形成了完整而又细致的自动化处理过程。
3 计算机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的对策分析
3.1 利用计算机对港口仓储进行数据处理和监控。在机械化设备的管理中,首先要是对计算机系统采集到的数字信息的处理,信息采集范围包括运行信号、故障信号、电源信号、工作状态信号等。这些信号都需要计算机系统的综合处理。此外,利用计算机实现对机械作业的自动化处理。自动化的核心是单片机。通过编写相应的程序,使单片机在仓储作业中的配舱系统、配送系统、包装系统等实现过程控制、信息处理、联锁控制等。还可以根据相应的权限完成对系统的实际控制。即完成操作方式的切换、常规操作、系统管理操作等都可以利用登陆控制来实现。因此,有必要加大计算机在港口仓储中的运用力度,实现对数据的精确处理和过程实时监控。
3.2 利用计算机实现对集装箱的管理与控制。计算机在港口仓储集装箱管理中的管理与控制实现控制过程的自动化处理流程。通过利用计算机在数据处理和过程控制中的先进性,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图像采集、图像处理模板等过程中来实现对传感器的控制。根据程序自动判断集装箱是否进入,若进入则激活相应的识别系统,并调取对应集装箱的基本信息,包括编号、类别、位置等。同时还可以加大控制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根据集装箱的特征实现对数据处理的精准化操作流程。
3.3 加速WBM网络管理模式建设。WBM的实现策略目前较为普退的模式是嵌入方案。其方式是将WEB服务器嵌入到一个已经存在的网络设备上,该设备轮流与各端点设备进行通讯,起到服务器的作用。浏览器用户通过HTTP协议与该设备通信,各端点设备则通过SNMP协议与之通信,达到平衡多级数据库访问、5NMP轮询等目的。由于网络管理模式中引入了INTERNET的功能体系和管理架构,从而为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功能体系,有力地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同时也为整个物流管理流程的规范化、自动化、科学化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3.4 考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设置。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是又一个有助于物流管理的、以信息为基础的技术。人工智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灵活运用,将数据结构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综合起来以模拟人类思维模式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着重于象征性推理,而不是数值处理。人工智能管理领域涉及到的技术如专家分析技术、神经网络、神经元、语音识别、视觉感应等。而专家系统又属于人工智能管理领域,通过结构化的语言规划和设计,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解决现实物流作业中常见的问是。此外,系统的应用还可以提供整个作业效率,增加厂商对知识产权的收益发性。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领域包括界面化的系统设计、港口仓储管理等。
4 结束语
计算机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是物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物流最重要的特征是物流信息化。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始终贯穿于物流管理的全过程中,也是实现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物流行业大力发展计算机技术必然会对整个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
参考文献:
[1]吴承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125-228.
篇9
关键词:低碳化物流业实现途径
依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精神,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物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创新和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行业规模,但从低碳经济角度看依然处于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距离低碳物流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物流行业如何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化运营,是当前必须研究的问题。
一、低碳物流的内涵
(一)低碳物流的概念
低碳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低碳物流的发展必须以优先考虑环境问题为出发点,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从而形成一个与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低碳物流转变。
(二)低碳物流的内容
低碳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特别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是物流业发展的新趋势。低碳物流是一个多层次概念,既包括物流企业层面物流的自觉低碳活动,又包括国家层面通过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对物流行业实施引导,还包括社会层面的舆论引导。
物流企业的自觉低碳化活动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低碳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低碳运输、低碳包装、低碳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
二、物流业低碳化的实现途径
(一)物流作业低碳化
一般而言物流行业包括包装、运输、装卸、仓储和流通加工五个功能环节。物流低碳化作业可以从这五个功能环节实现减少碳排放,即低碳包装、低碳运输、低碳装卸、低碳仓储和低碳流通加工。
1、低碳包装
低碳包装,指的是以节约资源、降低废物排放为目的的一切包装方式。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一,包装的重复利用。开发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淘汰生产过程中消耗资源过多的包装材料与包装器具,从物流源头上实现减碳。采用通用包装、周转包装,包装多次、反复使用,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转化为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第二,包装的标准化。包装设计采用模数化就是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包装模数化有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包装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从而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包装的模数化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品、集装箱、托盘等标准化物流设施的作业,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低碳运输
第一,采用低碳清洁能源汽车。物流企业应加快老旧车辆和高耗能车辆更新步伐,大力发展专用车型和低碳环保车型,积极发展挂靠运输、集装箱运输、厢式货车运输、零担快运等现代化运输方式。通过道路运输结构的优化和运输效率的提高,从宏观上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总量,减少能源消耗。
第二,要降低汽车运输在物流中的比例,大辐提升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运输比例。物流业有非常大的减排空间,采取以铁路为主的多式联运方式可以在整体上为运输全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提供保证。
3、低碳装卸
低碳装卸指为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环节产生的碳排放及粉尘烟雾等污染物而采取的现代化装卸搬运手段及措施。首先提倡采用环保低碳的电动装卸作业车,减少甚至淘汰污染严重、能耗高的燃油装卸作业车。其次消除无效搬运、提高搬运效率,如避免过度包装,减少无效负荷;提高装载效率,充分发挥搬运机器的能力和装载空间等。最后在货物装卸搬运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泄漏和损坏,杜绝粉尘、烟雾污染。
4、低碳仓储
低碳仓储即仓库要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降低碳排放。仓库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增加碳排放;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车辆空载的几率。 低碳仓储要把业务综合化、精细化管理作为业务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增值服务,努力提升综合业务在企业经营业绩中的比重。
5、低碳流通加工
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过程中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组装、价格贴付、标签贴付、商品检验等简单作业的总称。低碳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要大力发展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二是要集中处理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
(二)物流管理低碳化
1、提高物流业信息化程度
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影响了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增大了物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物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条形码、智能标签、商品辨识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跟踪系统等,在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环节以及物流运作模式方面优化物流管理。同时,要加大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研究。物联网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的支持下,以特定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借助物联网,积极构建统一信息平台,将促使物流业信息化技术变革,为低碳物流的实现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
2、合理规划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最优化问题模型,事先对路线进行合理规划,缩短并精简运输线路和不必要的环节。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引入第三方物流,发展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使企业集中资源用于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降低企业成本,而且可以促使物流合理运输,减少配送环节,减轻交通拥挤的现象,缓解由物流运输给城市带来的环境污染。
(三)实施低碳物流的政策引导与舆论引导
1、政策引导
政府是推动低碳转型的宏观领导者和决策者,政府借鉴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气候变化国家规划,加强制定和完善低碳物流的法律法规,形成物流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政府应该在发展低碳物流中起到主导、引领、助推的作用。只有依靠政府推动,企业、科研院所才能够跟进发展,政府的发展策略也要从“GDP优先”向“环境优先”转变。应该尽快制定关于低碳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以保证政策导向正确。过去制订的法律、法规中,与发展低碳物流不相适应的要及时清理或者进行修改,而且,还要根据发展低碳物流的新要求,制订专门的法律、法规,在投资、财税、信贷等方面对发展低碳物流进行支持。
2、舆论引导
当前,人们对低碳经济、低碳物流还存在一些片面、肤浅的认识。政府一方面必须重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不断普及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民的低碳意识,使人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推进低碳物流发展的工作中。另一方面要培养物流企业经营者的低碳经济理念,统一思想,明确承担社会责任,使其在具体的物流活动中减少废气排放,降低噪声污染,达到节约能源,保证效益的目的。
低碳物流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实现碳排放控制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在国家低碳减排政策及社会舆论引导下,物流企业应该在物流各环节自觉实现低碳减排,加强自身低碳管理,努力促进我国低碳物流快速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①王艳,李作聚.浅谈低碳物流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商业时代,2010(14):32-33
②岳馨.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J].中国商贸,2010(12):101-102
③董千里,董展,关高峰.低碳物流运作的理论与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100-102
④桑茹.论企业绿色物流管理[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45-47
篇10
在思想上,我深刻地认识到,从其他行业转入物流行业,新环境、新领导、新同事、新岗位,对我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的机会。在工作初期,我认真了解了公司的发展概况,学习了公司的规章制度,熟悉了物流行业的一些基础知识,同时,也从多方面努力摸索工作的方式、方法,积极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力求尽快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工作的挑战。
在工作上,我主要从事的是物资供应履约协调相关的工作。根据项目单位实际物资到货需求与供应商落实交货期,并确认最终交货期,对重点物资技术确认和技术图纸交付情况进行跟踪;对供应商排产、投料、生产进度等情况进行跟踪等,以确保物资供应的准确及时性。与此同时,根据跟踪情况,建立物资合同履约台帐,包括工程项目状态、计划交货时间、供应商履约情况、无法交货原因等信息。定期更新物资供应计划履约跟踪表信息,对履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两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初到公司,无论从业务能力,还是从思想上都存在许多的不足,感觉上是每天疲于应付工作。尽管如此,但是我在很多方面得到了主管、部门同事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所以我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新的工作。
2、缺乏创新精神。不能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聪明才智,而是被动消极地适应工作需要。领导交办的事情基本上都能完成,但自己不会主动牵着工作走,很被动。缺乏认真钻研、开拓进取的精神,忙碌于日常小事,工作没有上升到一定高度
3、工作不是很扎实,自身存在眼高手低、懒于动手的毛病,不能专注于工作学习,很多知识虽然了解但却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