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范文
时间:2023-04-05 09:0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保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销售;营销战略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渗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互联网交易规模呈现巨大增长。互联网消费者年龄结构轻、教育和收入水平高,是未来保险产品消费的主要目标。
处于互联网时代,无论企业业务是不是互联网,企业家都应该以互联网的思维思考问题。那么,作为已经转型的互联网保险业应该如何发展呢?
一、互联网思维的界定及构成要素
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均以客户为中心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在战略层、业务层和组织层都围绕终端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进行产品设计。然而,互联网思维又包括哪些构成要素呢?
1.用户思维。用户至上是互联网思维的主要特征。它意味着企业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建立起“用户至上”的企业文化。
2.开放思维。开放思维表现如下:1.通过建立开放的平台吸引更多的用户了解企业,让用户分享信息,以开放的心态接受用户的意见和建议。2.打造多方共赢生态圈。3.跨界思维。
3.粉丝思维。即企业通过培养大量的粉丝,最终使粉丝称为忠实用户。
4.大数据思维。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和处理数据,精准把握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开发和营销。
二、互联网时代保险业面临的难题
电商渠道近几年发展迅猛,以财险业为例,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2014年前11个月数据显示,在62家会员公司中,有33家公司开展互联网销售业务,有28家公司开展电话销售业务。其中,电话销售财险业务795.33亿元,占比11.74%;互联网销售财险业务440.7亿元,占比6.51%,两项合计占到财险业务的18.25%。
尽管互联网保险发展势头迅猛,然而作为传统金融业的保险业,受制于传统商业思维的束缚、机构臃肿、不重视客户的产品体验,仍然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考验。
1.传统商业思维束缚。在互联网时代,客户需求具有差异性、个性化得特征。虽然目前很多公司通过互联网销售保险产品,但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完成由供给导向转为需求导向的转型,产品设计仍然遵循传统集约化思路,供给产品单一,难以适应用户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2.用户体验不佳。保险公司无论对外宣传还是对内宣导,常常提出“以客户为中心”的口号。但由于用户体验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并未真正尊重、关心客户、销售误导、理赔困难等,导致客户的体验度和满意度差,引发的投诉屡见不鲜,进而引发消费者对整个行业产生不满,影响保险公司良好形象的树立和业务拓展。
3.大数据运用能力不足。在互联网时代,保险公司积累丰富的数据资源。若保险公司能将内外部数据有效的整合起来,分析出数据背后蕴含的价值,将它转化成商业模式,将成为保险行业的赢家。然而,大多数保险公司对数据资源利用的不足,对数据分析、处理、挖掘能力薄弱;应用大数据的技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这造成数据资源的低效利用和浪费。
4.组织机构臃肿。一些保险公司随着业务的发展,组织架构更加庞大和僵化,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环境。
造成上述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大部分保险公司仍然在用传统思维经营企业,仅仅把互联网当作一个新兴的销售渠道,依然是产品导向的营销模式,互联网思维并没有在企业中生根发芽。
三、互联网思维推动互联网保险发展
以互联网思维促进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发展,关键在于把握互联网思维的本质,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来组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关注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体验。
(一)实现产品个性化定制
互联网思维下保险公司需要关注的是客户需求而不是产品本身,产品只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媒介,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应该有需求决定而不是保险公司自由决定。因此,保险公司要牢牢把握“客户至上”原则,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保险产品。
(二)提升服务,改善用户体验
保险公司传统模式是关注如何把保险产品销售出去,而互联网思维要求企业必须注重客户消费过程的体验,如需求得到尊重,被诚信的对待、购买过程便捷而愉快、拥有及时可获得的服务等。互联网和保险业的融合,使保险公司可以真正全面了解客户,可以及时捕捉客户的保险需求、客户体验、客户满意度等,并能及时回应客户需求。
(三)营销互联网化
在互联网保险的营销过程中融入互联网新技术,可以更有效响应客户需求,提升销售效率。1.精准营销,现在随着大数据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保险行业可以通过精准营销来寻找有保险需求的目标客户,并开展针对性的营销手段,根据客户需求推送相关保险产品,既能提高成功率,也能避免客户反感。
1.充分运用互联网展业工具,包括微博、博客和QQ等工具。
2.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品牌宣传。保险公司应该抓住任何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品牌宣传。例如宣传保险公司所做的公益事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某些事件中所起到的社会保障作用。
(四)优化运营模式
目前保险公司的运营体系层次多,决策链长,导致运营效率低下;非标准化的作业普遍,不能实现集中管理,导致服务质量差,客户体验差,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激烈竞争的市场需求。为改变现状,保险公司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其运营管理。
首先,构筑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整合运营环节,决策指挥链尽可能缩短,产品和服务的推送速度与客户需求的快速变化相适应;利用互联网全面地搜集市场信息,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和各区域人员保持联系,共同进行分析、预测、决策和控制,以便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其次,打造“标准化”的作业体系,建立从线上到线下一体化的营运作业标准,通过严格执行标准化的营运流程,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保险公司集约化经营,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最后,公司运营互联网化。1.公司业务互联网化,即通过互联网提供整个保险经营各个环节的服务,使整个业务流程,如保险信息咨询、保险计划书设计、投保、保险信息查询等全过程实现互联网化。2.内部文档、数据处理电子化与互联网化,使文件制作、发送、传阅、存储和查询速度加快,效率提高。
篇2
其全称是“消费者保障服务协议履约保证保险”,购买此保险的卖家将不用向淘宝缴纳消费者保障服务保证金。众安保险人士表示,“众乐宝”是针对网商开发的一款保险产品,这一保险将“解放”卖家存放的保证金,使卖家有更多流动资金用于店铺经营。
同时,泰康人寿与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联合推出了面向淘宝卖家的两款寿险产品,这也是淘宝保险电商创业者保障平台“乐业保”的首次公开亮相。
而之前,已经有许多中小保险公司借道网络平台快速起步,布局互联网销售。典型的有国华人寿、生命人寿、东吴人寿、珠江人寿以及阳光人寿,等等,特别是国华人寿,在2013年“双十一”期间,其一款产品10分钟就卖出1亿元。
寿险产品的巨额销量,无疑刺激了保险机构的敏感神经,相关险企纷纷加入互联网保险阵营。
“保险的网络销售还处于卖产品、赚吆喝的初级阶段。”一位大型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部负责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与保险核心业务深度整合,才对保险电子商务有战略意义。
网销盛行
据淘宝统计,2013年“双十一”当天寿险产品销售总额超过了6亿元。其中,国华人寿官方旗舰店发售万能险达4.44亿元,生命人寿官方旗舰店限量发售的1亿元理财产品也售罄。
借助互联网,一场保险业销售渠道的革命正悄然而来。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底,共有46家财产险、寿险公司开展了网络销售和电话销售业务,约占保险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国寿、太保、人保、阳光等保险集团开设了保险超市、在线商城等网上销售专属平台,中小险企也开始部署在线投保渠道。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相比原来狂轰滥炸式的电话、铺天盖地的邮件和摆摊扫楼等传统销售方式,敲敲键盘让投保人主动买保险,无疑更划算。
与传统销售渠道相比,网销保险有着不可比拟的成本优势。由于网销实现的是投保人和保险产品之间的直接选择和匹配,减少了中间推销环节,大大降低了险企的管理成本。
一家财产保险公司销售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网销保险的佣金和手续费大约在10%左右,远低于银保的20%和营销员的30%。
网销保险还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拓展了交易范围,延长了交易时间。
艾瑞咨询预计,2016年国内保险电子商务市场保费收入规模将冲刺600亿元,未来10年网销保险市场的保费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面对巨大的网销市场,保险公司均加快了抢滩保险电商的步伐。
保险公司进军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建网站,已有40多家保险公司建设了自己的网上商城,实现了官网直接销售;二是与第三方合作,即通过保险平台、电商平台合作销售。
2012年年初,北京大童保险经纪公司、深圳慧择保险经纪公司、泛华世纪保险销售公司等9家中介,首批获得了保监会批准的网销资格。此后,淘宝、京东和苏宁易购打造了保险频道,也吸引了平安、人保财险、泰康、太平车险、昆仑健康等险企入驻。
目前来看,大型险企倾向于自建网销渠道或依托官网,而中小型险企则更多选择借道第三方合作平台。
瑞士再保险中国业务发展副总裁熊耀华分析称,通过自建网站销售,保险公司可以对营销方式、产品设计、价格等有完全控制权,但缺点是需要有效的营销战略并配合大量的投入。而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可以快捷获取目标客户群,但会损失一定的销售控制权。
从赚吆喝到深度整合
目前而言,网销保险产品主要是车险,以及一些简单的意外险、健康险、小额保险理财,等等。这些产品以不超过1年的短期化为主,有的产品投资门槛仅500?1000元。
一位大型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部负责人表示,保险电子商务还处于“赚吆喝”的阶段,保险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目前以简单产品为主,利润率比较低。
数据显示,在寿险公司中,网销渠道保费贡献率大多不足1%,财险公司较高的水平也仅在5%左右。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也表示,只有小额、数量大、标准化的金融类产品才适合互联网销售。比如,一个长期的健康险需要做体检,需要当面回答很多病史问题,所以在网上操作是比较困难的。
虽然,保险网销还停留在“卖产品”阶段,但随着互联网金融这一新渠道的开展,保险公司可以利用整个大数据的平台更深度地对客户资源进行挖掘。
只有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与保险核心业务的深度整合,才对保险电子商务产生战略意义。前述负责人称,保险业应该重视大数据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并努力将互联网保险的定位从渠道拓展至经营的各个环节。
事实上,互联网已经开始逐步与保险业务整合。
以新开张的“众安在线”为例,11月25日,其推出了首个互联网保险产品“众乐宝”,这是直接针对淘宝网商开发的一款保险产品。
此外,泰康人寿联手淘宝小微金融推出了“乐业保”1号和2号,瞄准淘宝2000万卖家的健康保险。
据悉,“乐业保”依托互联网运作,引入定制化保障,利用互联网风控技术和保险精算,向电商平台上的卖家等群体提供低成本、高保障的意外、医疗、养老等保障服务。
这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销售渠道概念,众安在线和泰康人寿融入互联网营销体系,从产品设计、制定、销售以及服务均实现了互联网化,保险业的互联网新格局已经产生。
保监会人士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监管层将鼓励传统保险公司抓住创新机会,开发新产品。
风险与难点
不过,在网销风起云涌之时,一些隐含的风险和经营难点也逐步暴露出来,如虚假投保的纠纷,异地理赔困难,精算数据积累不足,狂揽保费后的偿付能力之忧,等等。
平安保险综合销售渠道部门一位经理表示,网销对保险公司来说存在安全隐患,譬如客户有可能会提供一些虚假信息,日后可能会与保险公司产生纠纷。除此之外,保险机构通过网络进行异地销售以及之后的理赔等均是难点。
前述负责人表示,保险公司此前精算数据积累不足,这为互联网保险公司的精算定价增加了障碍;其次,互联网传播范围广,一旦一款保险产品有设计缺陷,弊端会被迅速放大,其造成损失的范围会远超传统保险产品。
另外,一些保险公司为了增加网销量,大打收益牌。《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淘宝商城发现,综合收益率超过6%的促销保险产品比比皆是。但是,2013年前三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的收益率仅为3.82%,高利润承诺和恶性竞争或将直接挑战保险公司的可持续经营。
譬如在“双十一”,国华人寿的一款产品创出了“10分钟过亿元”的销售奇迹。但随后,国华人寿因偿付能力下降,被保监会要求“暂停增设分支机构”。
随着互联网保险的蓬勃发展,争议与担忧也越来越多。目前,除了《保险、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试行)》之外,尚无针对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销售保险产品的指导性文件。
篇3
文 /《中国证券期货》记者 雒招霞
为规范互联网保险经营行为,促进互联网保险健康规范发展,日前,中国保监会印发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的,标志着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制度正式出台。
去年12 月10 日,保监会曾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征求意见稿已经征求了很长时间,此次监管办法也是综合了各方的意见。
7 月18 日,十部委联合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保险销售等业务,鼓励保险公司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提升互联网金融公司风险抵御能力。
据了解,该《办法》首次明确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定义,是指保险机构依托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等技术,通过自营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平台等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保险服务的业务。并以鼓励创新、防范风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基本思路,从经营条件、经营区域、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明确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的基本经营规则。同时,《办法》明确了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主体定位,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应由保险机构管理负责。此外,《办法》还规定,保险机构及第三方网络平台不得将相关信息泄露给任何机构和个人。
部分险种可跨区域经营
互联网保险产品能否跨区域经营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在具有相应内控管理能力且能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情况下,可将四类险种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区域扩展至未设立分公司的区域。
基于互联网方便、快捷、跨地域等特点,《办法》适度放开了部分险种的经营区域限制,如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定期寿险和普通型终身寿险;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为个人的家庭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能够独立、完整地通过互联网实现销售、承保和理赔全流程服务的财产保险业务等。
此外,中国保监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公布上述可在未设立分公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险种范围。
一位从事保险研究人士认为,《办法》对机构网点少的小公司是利好,尤其是对信息化做得比较好的小公司,就可以在网上争得全国的地盘。
一家中型保险公司电商事业部负责人表示,《办法》对中小险企还是有些支持,最重要的是有些业务没有开设机构的也可以开展,不受区域限制。不过,这对大型保险公司会有些冲击。
互联网保险有效监管路径
目前,该《办法》还没有对互联网保险产品做出特殊规定。尽管互联网保险产品种类繁多,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但与传统保险产品并没有本质上差别。因此,《办法》未提出单独报备“互联网专用产品”要求,而是采取与线下产品一致的监管要求,由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管控水平、信息化水平及产品特点,自主选择符合互联网特性的产品开展经营。保险监管机构主要通过事中监控和事后监督等措施,实施退出管理以加强对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监管。
《办法》坚持“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思路,通过明确列明禁止性行为,建立行业禁止合作清单等方式,强化了保险机构和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市场退出管理,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市场调节机制,督促保险机构及相关第三方网络平台依法合规经营。明确要求保险公司加强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客户服务管理,建立支持咨询、投保、退保、理赔、查询和投诉的在线服务体系,鼓励保险公司创新服务方式,确保客户服务高效便捷,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此外,对于跨区域销售的产品,对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或保险标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保险公司没有设立分公司的,保险机构应在销售时就其可能存在的服务不到位、时效差等问题做出明确提示,要求投保人确认,并留存确认记录。一旦发生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退保、投诉 处理及客户服务等保险经营行为,应由保险机构管理和负责。而第三方网络平台经营开展上述保险业务的,应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资格。
《办法》对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部分第三方网络平台对保险业务不熟悉,合规风控意识薄弱,导致违规承诺收益、产品信息披露不合规等违法违规现象,作出明确规定。《办法》要求明确第三方网络平台的业务边界,强化其参与互联网保险业务的行为约束:一是明确职责定位。第三方网络平台可以为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业务提供辅助支持。若第三方网络平台参与了互联网业务的销售、承保、理赔等关键环节,则必须取得相应的保险业务经营资格。二是强化合规管控。《办法》明确了第三方网络平台的业务规则,并要求保险机构加强对第三方网络平台等合作单位的管控责任,切实履行将保险监管要求告知第三方网络平台的义务。三是实施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第三方网络平台有配合保险监管部门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的义务,若有违反,保险监管部门可以责令保险机构终止与其合作。
另外,《办法》还表示,保险机构的总公司要对互联网保险业务负总责,实行集中运营、统一管理,不能以分公司的名义对外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
篇4
(一)业务迅速发展的合作时期
1.互联网企业与保险公司的合作。2013年中秋节期间,由安联财险与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旗下淘宝保险共同合作推出一款中秋赏月险。2013年11月11号,所谓的光棍节前夕,平安产险与百合网合作,针对单身人群推出一款名为“险”的保险产品。2014年春节期间,生命人寿借助淘宝保险平台,推出了一款名为“小鞭炮”的意外险。2014年3月26号,阿里巴巴继余额宝风波之后,又推出了娱乐宝。其本质为阿里巴巴与国华人寿合作推出的一款互联网投连险产品。各家保险公司纷纷采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方式,推出自己的互联网保险产品。2013年8月淘宝保险表示,淘宝保险平台正式上线3年来,完成的保险交易超过10亿笔。截至目前,与淘宝保险合作的财险公司有10家,寿险公司达28家,保险中介公司有3家。险种类别涉及健康险、意外险、理财险、财产险、车险、旅行险、少儿险等七个领域。从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可以看出,以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主体,给保险公司提出用户需求,保险公司对此快速研发出有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是现阶段的主要合作模式。保险公司看中的是互联网企业海量的客户、较高的效率和较低的运营成本。而在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初期,保险公司同样看中了银行的海量客户和良好声誉,2000年至2003年期间银行和保险公司双方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产品种类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在合作初期实现了共赢。
(二)瓜分业务份额的竞争时期
1.银行打破合作模式。长久以来,我国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建立了以“资源共享”为标志的战略联盟关系。但随着合作程度的不断深入,银行更加了解保险公司的各种理财产品及相关服务,各家银行似乎并不甘心让大量的资金流向保险公司,自身只充当中介服务的角色,再加上政府在金融业混业经营方面政策的放宽,于是五大行开始跑马圈地寿险行业。2009年9月,中国保监会同意中国银行收购中银保险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同年12月,交通银行成功入股中保康联人寿保险。2010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以12亿元购买金盛人寿60%的股权。2011年7月,中国建设银行正式成为太平洋安泰人寿的控股股东。2012年11月,农业银行获批控股嘉禾人寿。此外,其他各家银行也纷纷效仿,如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中邮保险、招商银行收购招商信诺50%股权、民生银行成立民生保险、光大银行全面控股光大永明、北京银行有效控股中荷人寿。银行设立、投股或参股设立保险公司,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相互合作和渗透的性质。银行系保险公司借助银行先天的竞争优势,以及合作时期对保险产品及服务的了解,必将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并瓜分传统保险公司的业务份额。2.互联网企业打破合作模式。随着互联网保险的进一步发展,类似于阿里的互联网企业不会仅仅只做平台。2013年11月6日众安保险正式开业。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开启了互联网企业成立保险公司的新时代。互联网保险公司虽然目前只有1家,但这已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保监会原副主席李克穆在两会间隙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我国互联网保险未来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步放开互联网保险牌照。对比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自2009年以来,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设立、投股或参股设立的保险公司,率先打破以往合作的模式,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迅速抢占并瓜分传统保险公司的业务份额。因此,众安在线的成立,不仅仅代表着互联网保险的进一步发展,更意味着互联网企业吹响了进军保险市场的号角。随着互联网保险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企业必将借助自身优势,成立自己的保险公司,从而影响整个传统保险业的格局。
(三)传统保险公司的业务调整期
1.各家险企在银保业务上做出被动调整。2013年第1季度,业务排名前7位的寿险公司中,除太平寿险和太保寿险外,其余5家保险公司的银行保险新单业务均出现了负增长。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和人保寿险的同比降幅都在20%以上,新华人寿甚至达到了54%的新单同比负增长。然而银行系保险公司却逆市上涨,建信人寿实现银保新单保费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47.8%。农银人寿实现银保新单保费收入17.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7.5%。此外,工银安盛更是实现1903.5%的惊人涨幅。2013年整个保险行业银保新单业务大幅负增长,银行系保险公司却一枝独秀。而对于银行系保险公司对整个寿险市场的冲击,传统保险公司只能被动做出调整。以平安寿险为例,经过连续几年的业务调整,平安寿险逐渐淡出了银行保险渠道这块江湖。这也从侧面说明平安管理层已经针对银行业垂涎寿险的行为做出调整。2.传统险企谨防互联网企业冲击。2014年2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京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3年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主体从28家上升至60家,年均增长率达46%,占全行业133家产寿险公司的45%;规模保费从31.99亿元增长到291.15亿元,三年间保费增幅总体达到810%,年均增长率达到201.68%;投保客户数从815.73万人增长到5436.66万人,增幅达到566.48%。对比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初期,在2001年至2003年期间,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同样迅速,规模保费从45亿元增长到765亿元,三年间保费增幅总体达到1600%,年均增长率达到312.31%。然而,从当前银行保险的业务状况来看,传统保险公司确实受到了冲击。因此,在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保险公司应在银行保险上吸取经验教训,认清互联网企业在经营互联网保险上的优势,改进自身的不足,谨防可能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冲击。
二、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消费基础坚实,拥有大量数据
目前潜在客户人群每天可能多次访问互联网平台,但一两个月才去一次银行、保险等服务网点。随着我国网络消费群体日益壮大,互联网企业在保险方面的消费基础也日渐坚实。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6.18亿,预计2015年我国网民人数规模将达到7.5亿。庞大且不断增长的网民队伍为互联网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而坚实的消费基础。互联网企业的第三方支付和网购平台,把用户的消费记录,物流配送信息,甚至是消费习惯都记录下来,积累了大量数据。随着保险网销渠道的进一步完善,数据最终会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行业边界也会被弱化。互联网公司一旦进入保险领域,成立保险公司,必然会利用数据优势冲击传统保险公司。
(二)掌控平台,拥有技术优势
1.领先的销售平台架构设计。基于对其他产品销售平台的构建经验,互联网企业更容易构建保险产品的销售平台,以优质的用户体验,最快速度地实现用户需求,方便客户检索产品,查询相关信息。2.数据处理能力优势明显。互联网企业运用实时推送技术,基于云计算平台,便可实现每秒高达上百万条,日处理量高达亿万数量级的数据。因此,相比传统保险公司,互联网企业数据处理与运营能力和数据采集、整合、分析、挖掘能力优势明显。
(三)当前网销保险产品设计简单
2013年2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产品主流是粘度低、标准化的短期意外险等产品,产品种类单一且容易模仿。因此,互联网企业极易模仿同类产品,利用自身销售平台优势对保险产品进行个性包装,吸引大众眼球,激发潜在客户购买欲望。同时,还可利用数据优势和数据处理能力,调查客户需求,筛选有效客户,设计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保险需求更易捕获,营销更加精准。
(四)成本费用低
据调查,利用网销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或提供的相关服务效果优于保险传统营销。佣金、房租、薪资、通讯费、交通费、印刷费将大幅度减少,若互联网企业成立自己的保险公司也可免去网络服务费用,成本更是大大降低。据有关数据统计,利用网销渠道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或提供保险服务要比采用传统的方式节省50%-70%的费用。因此,较低的运营成本也成为互联网企业的又一优势。
三、传统保险公司的应对措施
(一)发挥自身优势
1.风险管理能力。传统保险公司很明显的优势在于它的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的能力是对于一种专属信息的处理能力。由于保险产品本身的特点,使得各家传统保险公司十分注重自身资金,以及运营模式的安全。而对于互联网企业成立的保险公司,其各项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缺乏高效、便捷的信息反馈机制,虽然是主动购买行为,但客户疑问不能迅速回应,退保风险很高。综合来看,在风险管理方面传统保险公司优势明显。因此,传统保险公司利用自身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势,保障公司以往业务稳定运营的同时,可以分析互联网保险业务领域所面临的风险,提前建立此领域的风险管理机制。2.专业的产品服务。《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指出,大多数寿险产品较为复杂,需要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再加上客户信息安全保障不足,因此不能实现网上销售。此外由于通过互联网销售保险没有区域性,客户一旦投保成功,后续的服务归属问题比较模糊。作为传统保险公司应认清互联网企业的局限性,发挥自身在产品服务方面的优势,强化与客户的沟通,完善理赔等后续服务。同时可借助品牌效应,赢得客户的信任。3.产品创新能力。互联网企业设立的保险公司,由于自身保险相关资源的匮乏,部门的不完善,其自身产品研发能力有限,只能模仿传统保险公司的现有产品。因此,传统保险公司应发挥自身产品创新方面的优势,进而以产品优势赢得市场。
(二)加快触网步伐
1.明确合作平台与门户网站的职能。目前,传统保险公司触网的方式大体上有三种:一是通过公司自己的门户网站进行销售。二是作为店商,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借助其销售平台,进行推广销售。三是与第三方门户网站合作,进行产品销售。然而,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业务交叉,造成资源的浪费。作为传统保险公司,应着重整合前两种平台的资源,进一步明确二者分工。店商平台应着眼于新客户的开发,借助此平台的访问优势,快速完成格式化产品的销售。门户网站应同时兼顾新客户的开发,以及老客户的后期服务,针对新老客户的保险产品种类也应更为全面,做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在线服务。同时门户网站也应是客户答疑,保险教学,文化宣传,品牌推广等多领域平台。此外,传统保险公司应做好两平台间的协同,如在店商平台界面上建立链接,引导客户访问公司门户网站,体验公司全方位的服务,也便于传统保险公司积累自身客户资源。2.完善互联网技术,尝试整合营销。与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保险公司的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传统保险公司习惯于将数据的分析结果应用于事后的风险评估上,而在事前的客户识别、客户分类、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应用明显不足。因此,传统保险公司应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处理、应用能力,并尝试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应用于事前领域。传统保险公司在保险专业上优势明显,特别是公司原有的客户资源、销售队伍、线下网点。传统保险公司应将改进后的技术与现有资源融合,塑造自身线上线下互相协同的立体化作战能力,实现线上线下整合营销,建构起在互联网保险业务上新的竞争优势。
四、结论
篇5
互联技术的应用和大数据的发展是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基础。保险公司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应用链等技术收集用户的大数据,提升了保险公司的定价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依托于互联网的保险产品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复杂的保险产品触达大众,优化客户体验,扩大产品的客户覆盖率。将来会出现更多、更具有特色的创新性产品和更丰富的保险服务。近两年保险行业迎来一系列政策利好。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保险在国家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给予了明确定位,同时也给予了保险行业发展政策上的支持;费率市场化改革给予了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自主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了保险业的应用,这些都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拓展了空间,提供了条件。
一、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
近年来保险行业行业见证了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从2011年至2015年,互联网保险市场增长了69倍,远远高于保险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2015年增速更是达到160%数据来源:金融时报,2016-11-9.。互联网保险的优势也显而易见,一方面互联网保险实现了真正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的需求为产品需求;另一方面互联网保险实现了直接销售,免去了行业中介的介入,让保险真正姓保。
(一)政策保障
近年来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给予了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的空间,其中对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和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政策为:2014年12月保险会《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其中对互联网保险的经营原则、经营区域、信息披露、经营规则、监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统一;2015年7月保监会又《互联网保险监管暂行办法》,在2014年办法的基础上对互联网保险的经营主体、经营范围等给予明确规定;2016年1月保监会《关于加强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对互联网平台的选择、信息披露方式、内控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和监管规范;2016年3月保监会《关于开展财产保险公司备案产品自主注册改革的通知》,特别针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备案产品自主注册改革进行了明确,对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创新简化了流程。
总之,针对互联网保险相关监管政策细则相继出台,各项政策以促进鼓励为主,同时向规范化方向引导,未来将继续分类监管,实时出台相关管理意见。
(二)险种概况
从险种结构上来看,以财产保险为例,互联网保险行业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业务结构比较单一,财产保险中互联网车险是最主要和保费占比最大的险种,呈现签单量大、单均保费小的特点;在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销售的财产保险险种中,车险还是主要险种。随着车险费率商业化改革的推进,车险线上和线下销售的差异逐渐缩小,创新现有的车险险种才能激发互联网车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其次,从渠道结构来看,大多数的互联网财产险都是通过官网进行销售或者具有明显的自己销售渠道;最后的特点是寡头效应明显,比如2015年,保费排名靠前的人保财险和平安产险将近占比七成的市场份额,剩下众多的中小型保险公司难以获取较多的市场份额。相对应的,人身保险市场没有体现过多的寡头效应。所以,未来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要突出创新特色,经营模式上要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也是中小型保险公司在互联网保险方面进行突破的方面。
总体而言,互联网财产险寡头效应明显,人身险中理财型保险占比例高,在模式创新上仍有待加强。
二、互联网保险案例
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保险公司,也涌现了很多的保险创新案例。众安保险和灵犀金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分别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方面成为其中的领先者。
(一)众安保险
从业绩来看,众安保险已经布局消费金融、健康险、车险、开放平台、航旅及商险等多个领域,获得2016金龙奖“年度十佳互联网金融创新机构”。从数据来看,众安保险借助其强大的互联网创新能力成为互联网金融生态重要的稳定器,有累计5亿的保民和超过68.27亿张保单。
众安保险主要的创新在产品上,主要的创新险种包括:航班延误险、“买呗”、众安分单、车险的UBI方案。其中,“买呗”是由众安保险与“蘑菇街”通过大数据平台对用户进行资信评分,推出的个人信用消费服务,这是国内保险业首个基于电商平台的信用保险产品,也是信用保证保险与互联网的完美结合。众安分单是众安保险通过与央行征信数据、公安数据、前海征信、支付宝芝麻信用等信用数据系统的对接,基于其强大的数据挖掘和风险控制能力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分和分级,众安会参与到互联网平台上每一笔贷款、每一名借款人的风险定价当中,挖掘潜在的客户需求。所谓的车险的UBI方案,是基于使用量和车主使用习惯,实现“随人随车”的定价模式,让车主按照需求购买保险。
(二)灵犀金融
相对于众安保险在产品上的创新,灵犀金融更致力于提供渠道整合运营服务。2015年8月?`犀金融在新三板挂牌,成为互联网保险第一股。其中,有代表意义的运营模式是“喂小保”和“小飞侠”。
“喂小保”是第三方移动车险网购平台,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截至发稿日,与“喂小保”达成战略合作的保险公司总部已有10余家。消费者可以通过“喂小保”实现一键精准报价、在线购买并获得汽车后服务市场整合服务,而且整个过程非常便捷,目前已经有众多的保险公司机构选择与“喂小保”合作。“小飞侠”是搭建行业领先的精英保险人创业平台,为专业保险团队和车后服务市场提供保险“互联网+”解决方案。
三、互联网背景下保险经营的启示
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包括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一)客户发掘
在互联网背景下,客户信息的获取更加容易,客户信息即是财富。互联网企业擅长于挖掘客户资源并深入分析其需求、优化流程,丰富客户的交互体验。海量的客户资源推动了企业业务的快速增长,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传统的保险模式下,保险业的客户资源主要从人、银行等销售渠道获取,而互联网模式下,客户资源来源更多样化,更注重其个性化的需求。所以,保险产品的功能、吸引力、体验就显得更加重要。未来互联网保险产品要充分考虑网络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真正从细分客户开始,提高客户的体验度,发挥互联网保险客户资源的核心优势。
篇6
关键词:个人消费信贷;个人征信体系;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
当个人消费者的收入无法满足其支出时就产生了消费信贷的需要。依托互联网平台,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飞速发展起来,随之又产生了新的风险,随着个人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势必会推出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
一、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1.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以往传统线下购物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国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日益增大。由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无法完全满足其消费需求,所以类似于线下的“先消费,后付款”的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模式便应运而生。其中以蚂蚁金服推出的“蚂蚁花呗”最具有代表性。由于其申请门槛比信用卡低,所以受到了学生党和白领的喜爱。此类互联网消费信贷模式发展时间比较短,相应的监管保障措施还不是很完善,一旦发生风险各方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所以应该设计一款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所谓的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实际上与个人消费信贷保险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贷款人或者是消费者作为投保人,银行或者互联网小微贷款公司作为被保险人,保险公司对其予以承保。只不过两者的承保业务和范围领域不大相同而已。
2.发展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的必要性
(1)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需要。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无风险则无保险。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就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下的新兴产物,为此必须得设计新的险种,也就是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来应对新的风险。如果不对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加以控制,就会造成一系列的恶劣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金融市场的稳定。通过保险,把不能自行承担的集中风险转嫁给保险人,以小额的固定支出换取对巨额风险的经济保障。因此,伴随着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迅猛发展,及时发展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等相关险种,适时管控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风险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2)保障消费者和商家的合法权益。由于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时间短,监管保障措施不完善,一旦发生信用违约、恶意拖欠款项等现象时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通过发展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大大缓解了消费者因突发状况无力还款时的还款压力,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互联网小微小贷公司而言,也不会因为消费者无法偿还贷款而使得自己遭受财产损失,更有利于促进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二、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时间较短,相应的保障监管措施肯定不完善,在发展的初期大家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如何扩大个人消费信贷规模上,而不是发生违规坏账现象时相关各方的权益应该如何得到保障。所以现在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的发展仍然处于空白期,至今仍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推出过相关的险种,甚至是连相关的意向都没有。
三、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
1.信用体系和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由于对个人信用发展缺乏深刻的认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的个人征信体系,个人信用记录不全,缺乏科学权威的个人资信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互联网小微小贷公司很难把握个人收入的真实情况,这不利于个人授信额度的确定,不利于贷前风险控制,使得个人消费信贷在贷前就存在潜在风险。除此之外,我国尚未颁布任何一部与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有关的法律,有些互联网小微小贷公司利用法律的漏洞大打球,通过各自平台的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产品收取较高利息,已经构成了所谓的“高利贷”,这在法律上是肯定不允许的。
2.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在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方面还远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准。近年来,教育、住房、医疗等大额支出增长迅速,而失业也不断涌现。较低的收入水平使得消费者在留存满足日常生活开销和一定存款后,无力再缴纳高额保险费。同时极其不稳定的收入预期也影响了保险公司对消费者的风险判断,不得不采取谨慎经营的原则,迟迟不推出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
四、发展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的对策
1.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及法律制度。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所带来的不便及阻碍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完善个人征信体系,个人信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一些公司已经开始了实质性的个人征信工作,比如支付宝和蚂蚁金服公司推出的芝麻信用。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法律制度在新兴领域的空白逐渐开始完善。由此看来完善个人征信体系,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才能够有利于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才能敦促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的推出。
2.转变居民消费观念,提高居民消费收入水平。中国消费者传统的消费观念是攒够钱,再去消费。这种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大大制约了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只有转变消费者自己的消费观念和保险观念才有助于我国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的发展。除此之外,只有当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达到了小康水平,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增加时我国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保险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
作者:史英超 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孔奕雯.消费信贷保证保险的法律制度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12.
篇7
(河南大学2012级保险专业,河南 开封 475000)
摘 要: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而互联网的发展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并且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保险行业也开始不断进入互联网,互联网保险营销成为保险行业的重要营销手段,虽然用户通过网络保险获得保费的数量比在传统保险公司获得保费的数量要少得多,但是互联网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具有许多优越性。本文通过描写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重要性、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相应对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互联网保险;重要性;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029-02
收稿日期:2015-02-07
作者简介:潘炜迪(1994-),男,河南平顶山人,河南大学2012级保险专业,本科。研究方向:互联网保险。
一、互联网保险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网络保险是从一九九七年起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保险公司开始信息化发展,开始探索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道路,线上线下结合,推动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摆脱了传统行业的时间和地域限制,互联网保险可以有效的降低保险企业的营销成本,与传统的保险相比,互联网保险可以节省人佣金,对于网站的后期维护也比较简单,大大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互联网保险可以提高营销效率,节省了地域的距离、缩短了时间的距离,使得互联网保险在销售、产品管理等方面提高了效率,同时为公司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品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是保险公司的一个门面,为树立企业形象,保险公司可以在互联网上树立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以至于用户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司,提高客户量,通过网络有利于客户货比三家,足不出户可以完成投保的全过程,节省了用户的时间;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体现了保险市场的需求,由于传统保险经营方式有一定的缺陷,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弥补了传统保险的不足,调动用户的积极性,传统保险与互联网保险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二、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我国的互联网保险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的主要模式还是比较单一的,只有网上保险经纪人模式和全程网上交易模式,不管哪一种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特别是,保险合同是一种对价有偿性合同。这就要求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尽可能的进行充分的交流而不仅仅为网络聊天。只有充分的信息流动才能使保险人实施合理的风险管控并为投保人量身打造优质的保险产品。目前,我国的网上保险销售模式的信息交流渠道略有欠缺。
2.缺乏信誉度
保险产品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发挥效能的产品,它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保险产品的不确定性,这也体现了经纪人模式的特点。用户与人不能面对面交流,而是通过网络连接来交流,用户对见不着的事物都有一种不信任感,单纯靠人单方面的推销,显然不能使用户获得信任感,而且保险是一种无形的产品,用户会更加小心去投保,因此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很难赢得广大用户的信任,导致用户对于在线投保更加心存疑虑。
3.互联网技术的不成熟
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看,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现实中,每单保险都需要经过展业、投保、承保、防灾、理赔等环节,特别是人身保险还要求对当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人身状态通过观察加以知晓这就要求要有很高电脑硬件服务为支持。由于硬件设备跟不上,缺乏专业的互联网与保险经营双料人才,普通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充分,无法胜任互联网保险工作。
4.互联网保险的不安全性
我国对电子产品相关法律的制定不健全,而且比较滞后,根本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无法满足网络经济的需求。网络保险的交易方式是网络信息传输,没有线下面对面的交流,传统保险必须有书面证明,需要用户亲笔签名,过程中产生的票据都会由用户保管,而互联网运用电子签名,电子签名没有严格的法律保护,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票据和确认信息容易遭受网络病毒、黑客的侵袭,法律还没有解决用户隐私不受侵犯的问题,降低了安全性。从另一方面来讲,目前国内没有完整的个人信用记录,因此无法确定个人的信誉状况,这将可能给保险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5.保险的价格定位不够灵活
在传统的保险经营模式中,有两种营销方式:直销和中介销售,而互联网保险的营销方式有多种,但是网络保险阻断投保人与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直接接触,使投保人不能多方面的了解投保群体的特征这样不利于对该投保群体的保费精算厘定基础的运用。因此在保险定价时不够灵活,需要参考其他保险公司的产品价格以及运营费用、产品研发、推广等许多因素,这也会促使市场上大量同质、类似产品泛滥进一步压缩保险公司的利益空间,而且不利于保险产品的创新多样化发展。
6.互联网保险系统的费用高
由于电子商务的开发工程大,而且工期特别长,软件购进的费用较高,网络系统的开发和维护都需要IT硬件设备的投资,加上人力维护费用和市场推广费用以及其他方面的费用,加起来费用非常昂贵。
三、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对策
1.加强法律立法,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制定与电子签单、电子支付相关的法律,面对快速的经济发展,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从立法上弥补不足,尽快解决相关网络保险、互联网金融法律的制定,尽快建立社会信誉管理系统。
2.加强专业人员的素质培养
互联网金融需要培养一批年轻化、专业化的既懂保险又懂网络金融的复合型人才,把紧招聘关,招一批在专业高等院校接受过相关教育的人才打造“高学历营销管理团队”。优先考虑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或者理论过硬的,容易进行知识的传输,并且在接受能力方面,可以迅速进入状态的人才。同时,加强现有保险人员的互联网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保险员工的业务素质,进行定期培训、考核,普及电子商务的知识,实行岗位责任制,强化内部管理。
3.良好的硬件设施配备
优良的硬件设施是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基础,保险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提供相关保险信息,帮助客户进行保险购买,提高服务质量,良好的硬件设施是做好互联网保险的前提,为网络销售做好了准备工作。
4.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保障体系
无形的保险存在信用风险,由于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不够成熟,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我国还不能对电子商务建立准确的风险控制体系,很难建立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模型,加上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政治的影响、国家GDP的变化、自然因素等,因此互联网保险仅仅依靠内部的控制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必须依靠企业、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健全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保障制度,使电子商务的信息建设更加健全。同时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规范宣传,打击假冒伪劣保险网站,从根本上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进而加深民众对互联网保险的信赖,互联网保险作为一种品牌,做好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保障,以客户为中心,以优良的服务为载体,以信誉度为价值取向,做好互联网保险的营销。
5.使保险市场的网络专有化
为互联网保险设立专用的市场保险网络,使客户更加全面的了解保险。例如某保险网,提供多家保险信息,包括很多保险产品信息,方便用户去对比,同样的为互联网保险设计专门的保险产品。例如美国林肯金融集团的一款保险产品,专供网络销售,对象是熟悉网络的投资者,用户只需将亲笔签名文件送到公司,其他环节只需在网上完成,这款产品费用比较低,大量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6.走创新道路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对于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的互联网保险更要注重创新发展,实现从营销手段到商业模式的创新,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我国发展比较先进的一个保险企业——泰康人寿,在2000年到2001年间,泰康在线正式上线,泰康人寿始终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做到了线上线下产品一致,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泰康人寿建立了创新事业部,这个部门将电商收入囊中,根据泰康自身的准确定位,泰康在线走在了保险业的前列。
四、结论
虽然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还不成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在信息时代,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势在必行,社会给予的机遇与挑战需要互联网行业的共同努力。由于互联网保险具有节约成本、服务便利等特点,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保险不断优化、各种体系的建设、互联网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改善、保险人员的素质逐渐提高,我国的互联网保险正在朝着一个正确的道路发展,未来的互联网保险将会更加健全、安全。
参考文献:
[1]崔惠贤.再议我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1).
篇8
关键词:互联网+理赔;保险公司;发展
一、前言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加速发展,互联网正在我国保险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互联网领域中,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保险服务和用户建立起更深的信任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处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与需求是互联网理赔产品体验的本质,因此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保险企业将是未来互联网理赔的中最大的赢家。
二、互联网+理赔模式介绍
互联网+理赔模式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处理一系列赔付工作,目前主要运用在车险产品上,这种发展模式如此迅猛,有许多综合的利好因素共同作用。互联网+理赔公司对保险企业而言,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形象,降低销售成本,增加用户的信任感,增加产品种类,拓宽增收渠道,丰富业务类型,使对用户的服务更为立体化;对用户而言,互联网+理赔增加了他们理财时的选择,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进行车险赔付。
三、互联网+理赔对保险公司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降低企业赔付及运营成本
从产业链角度来考虑,互联网+理赔能够有效保障保险企业在赔付及运营成本上的有效控制。主要体现在合作伙伴的信息透明度上。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所有产品的价格都会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展示,因此保险公司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占主导地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定价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要。而随着汽配电商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以往“信息不透明、物流不发达”的窘境。比如喷一个油漆面,一般情况下在4s店需要收费六百,而在多个汽车快修平台中收费则只需要三百。保险公司能通过互联网与多家汽车快修平台形成联动的合作关系,降低企业赔付成本。其次在车险理赔过程中往常聘请公估公司处理案件价格在三百左右,如果可以通过互联网理赔授权合作伙伴通过手机传输视频模式则可以省去这部分支出,大大地降低了企业运营程度。
2、有利于更好获取用户信任
在互联网+理赔模式下,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任何地时间、地点选择自己所需的保险赔付服务,使得用户体验过程更加简单、快捷。在互联网+理赔体验环境中,将用户体验部分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从而达到开发的保险产品更适合于用户的目的。该标准通过收集用户反馈,互联网+理赔对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分析,该方法鼓励和积极引入用户来参与其中,通过对用户的真实反馈进行收集和分析,不断调整自身的保险结构与之相适应,从而达到保险理赔产品设计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新华保险在2016年7月推出的“快易理赔”,是国内寿险首创远程鉴定服务,这一服务为伤残用户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保险企业可以通过低廉的成本对用户的保险赔付信息进行精准二快速的采集,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服务也愿意针对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做出客观中肯的评价。这种有效的互动方式为保险产品提供更精确改进意见,企业目标与用户体验目标达成了一致,并提高了用户对产品的认可度,为用户再次购买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精准保险营销
保险公司营销越来越看重个性化的服务,在传统的营销环境中,因为存在信息闭塞、生产与经营成本高等不利因素,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很难做到的;然而在新型互联网理赔模式营销环境中,保险企业可以在确保低成本的情况下,充分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而对他们进行精准保险营销服务,并且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用户自主选择所需的保险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多新奇的体验。
(二)不利影响
1、产品种类少影响用户体验
保险公司在互联网销售产品大多数是车险赔付产品,虽然一些保险公司推出了不同互联网保险产品,但是在整个保险产品种类中所占的比例仍然非常小,可选择的保险种类较少,不利于用户的体验选择。其次,网点的稀缺性导致恶性竞争抬高了车险产品的成本,很多保险公司目前还是发展重点集中在熟悉的传统业务上,不愿意投入过多的资源进行互联网理赔信息化的建设,对如何合理分配资金开展互联网理没有科学的规划,这种模式目前对一些保险来说明显只是一个概念。
2、技术不过关导致风险系数高
使用互联网理赔的用户在进入互联网界面和保险赔付过程中会产生自身的用户体验。目前这一模式更多的是着眼于其功能性设计,将互联网界面的开发过程独立于功能环节设计之外,而且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只是在做基础的保险功能性结构搭建,并没有深层次且具有连贯性进行联结开发,而本身车险赔付环节多且复杂,如果在没有系统搭建出合理地赔付体系,会出现较高的风险系数。目前在涉及推广的过程中中没有过多的站在用户需求去考虑,包括用户的使用时舒适感、便利性等,功能不健全会导致用户因为体验感不佳而有所流失。
四、互联网+理赔对保险公司发展策略
(一)注重用户互联网理赔体验
获得用户的信任和对保险产品的忠诚是考量一个保险公司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当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给出较多并且贴合用户实际的反馈环节,会对用户的购买保险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理赔收集用户的反馈,帮助自身进行产品完善,也可以给用户呈现出乐于接受意见,积极正面的保险公司形象。保险公司的品牌效应和产品规模又可以反过来作用于用户,增强用户的信任度与忠诚度。保险公司要积极的运用营销推广互联网理赔。从源头环节吸引更多的互联网用户对互联网理赔进行关注,通过引导促使用户进行初次交易,在交易完成后积极收集用户对于本次理赔体验的感受以及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可以有效的帮助平台吸引一批忠实用户,这种方法也是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所采用的运作方式。互联网理赔过程和现实生活理赔过程最大的差异性在于,用户最终得到的结果和自身最初的期望会有一定程度的偏离,这种偏离导致了用户在理赔过程中行为的非连续性。在用户开始交易至最终达成交易的过程,保险公司的形象和功能体验会影响用户购买意向,购买流程以及服务交流的是否流畅,会影响用户的整个理赔过程。然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互联网理赔功能性是否可以有效满足用户需求,平台界面的设计则会影响用户的访问体验和对平台的第一印象。总而言之,互联网理赔要充分考虑用户心理和用户需求的互联网平台,必须在功能性、交流性、适用性三个方面做好工作。
(二)增加互联网保险产品类型
互联网理赔需要发展多元化保险服务,产品种类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用户的忠诚度。如果保险公司能在产品类型上趋向多样化,给予用户更多体验,可以有效充分吸引用户,增加用户的忠诚度。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将互联网理赔作为自己营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以用户为中心,设计更多不同互联网保险产品,并为用户提供完善的销售服务,才能使用户对保险公司的忠诚度和美誉度增加,保险公司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重视产品战略及服务水平。
(三)提升互联网理赔信息技术水平
互联网理赔其实是一个以信息流带动物流、货币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用户和保险公司都同时面对大量的信息,用户可以对保险公司产品进行比较筛选,以决定选择什么样的理赔公司和理赔产品。而除了品牌外,功能性成为客户判定的重要标准。互联网理赔应提倡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理赔理念,完善开发技术,强化平台的功能。将用户需求贯穿互联网理赔开发与设计的每一环节。减少互联网理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BUG率。在互联网理赔设计开发环节,应较多的采用设计,测试设计,修改设计的循环校正,通过实际应用试验对于此保险产品循环及循环结点设定给出了量化标准。
篇9
一、我国互联网财产保险当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互联网财产保险的发展日益迅速,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互联网财产保险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尽管当前我国在有关互联网金融和保险方面有诸多的法律作为商业行为的保障,但是总体而言,对于互联网财产保险等方面的法律却依然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滞后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互联网财产保险有着许多违规行为,同时,对于消费者的保护力度也难以达到应有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前,在我国现行的保险相关法律运营中,主要是以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为主,这部法律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线下保险业务了,更无论当前日益发展的互联网保险了。尽管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互联网保险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却难以形成有效的制度约束,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同时操作性较差。另外,我国当前信息技术行业和互联网技术发展过快,已经远超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速度,因此就决定了互联网财产保险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法律漏洞这样的窘境。
(二)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
互联网保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网络进行,就会出现顾客与保险机构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和沟通,对于保险的合同以及细节则是通过电子版的合同与顾客须知来了解,这样就使得顾客难以对运营人员进行必要的了解,缺少了传统的直接接触,对于会出现的风险也存在了解不足的现象。另外,由于当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保险机构同样对于客户的了解知之甚少,难以对客户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这样就增加了保险机构对于客户风险水平的评估难度,而一些互联网保险机构则为了扩大自身规模做出较为轻率的举动,不仅给自身的运营增加了风险,还会增加消费者的权益,使消费者的利益受损。同时,在互联网投保过程中也会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而出现一些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投保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核查。投保人在互联网交易过程中会利用已有的信息优势和隐瞒不利的信息,用比较优惠的价格购买保险,从而使得互联网保险机构的运营风险增加。
(三)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不足
我国互联网财产保险的业务模式是在互联网和电商兴起之后不断发展的,因此其发展类型和销售渠道与电商的模式有着诸多的类似之处,无外乎都是将传统的销售渠道拓展为互联网销售,其运营模式本质上还是传统的销售模式,并没有形成一种新的业态,也没有针对当前互联网大发展开发出新的保险产品。在当前,我国财产保险多以家庭财产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为主,各互联网保险机构关于这两类产品的内容和服务也大致相同,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因此,对于互联网保险机构而言,创新能力不足使得整个行业缺乏竞争力,销售模式也与线下销售无大的差别。
(四)互联网信息安全隐患大
互联网作为当前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依然存在着信息安全的隐患。对于互联网保险行业而言,此类问题同样存在。尽管我国互联网保险机构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但是对于本机构而言,拥有者海量的顾客信息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因此就容易遭到攻击,存在着信息被泄露和篡改的危险。同时,在大数据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大数据的掌握能力不足也成为当下互联网保险机构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互联网财产保险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
在当下“互联网+”的大趋势下,为了能够保证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能够产生新的模式创造更大的价值,就需要我们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来建立和健全相关领域的法律和制度建设。第一,完善互联网财产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当前我们可以在原有的《保险法》的基础上结合当下互联网财产保险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修正。组织财产保险行业内的法律专家进行座谈和讨论,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法律方面的探讨,尽快形成法律提案并将其中的内容尽可能的细化,从而填补法律的空白和漏洞。第二,采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当下,互联网财产保险属于新的商业模式,其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国务院下发负面清单后,互联网行业内部也可以组织专家和学者制定本行业的负面清单,建立灵活的市场准入制度,激发和鼓励更多的行业活力,促进本行业的创新。互联网财产保险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应当适度的扩展新的服务和产品,并对创新给予适度的宽容度,以此来激发更多的活力。第三,维护网络消费者权益。当前我国互联网财产保险行业存在着一定的责任模糊问题,消费者在遇到侵权事件时难以正当、合理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对于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隐患。因此就需要行业管理者和运营商切实将消费者的权益放在心里。监管层应该根据调查和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制度和法律层面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权限,为消费者合法维权提供便利。
(二)进一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互联网财产保险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和合法权益,同时还可以保证互联网保险机构能够合理运营,因此,在建设信用体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第一,加快培育信用市场主体。监管部门和政府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尽快打造一批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和征信机构,引入市场的力量,通过政策倾斜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将政府掌握的部分信息向信用机构开放,并完善信息保护机制,制定详细的信息泄露惩处机制,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第二,逐步引导公民和企业对信息产品的认识和需求。政府可以通过一些公益广告和信用背书的形式来提升全社会对信用产品的认知,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提升人们对于信用的重视程度。
(三)丰富理财产品种类,加快创新
互联网财产保险在当下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与互联网的结合,根据本机构以往的产品销售情况和历史数据,结合当前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开发新的产品,建立严格的精算及风控模型,全面升级互联网理财产品,从而提升本机构在行业中的竞争力。第一,切实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要。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是年轻人在购买理财保险,因此就需要充分了解年轻人的需要,通过与年轻人的相互理解来做数据支撑,充分分析数据趋势,为消费者量身打造理财产品,提升个性化服务。同时,在产品设计时还需要结合当前的风险情况,对新产品设计做好风险预估,最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第二,拓展合作主体。互联网财产保险机构可以通过与其他电商进行合作,如淘宝、京东等,通过电商平台来收集更多的数据和用户反馈信息,开发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篇10
近年来,保险网销发展得如火如荼,据中保协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主体从28家上升至60家,规模保费从31.99亿元增长到291.15亿元,投保客户数从815.73万人增长到5436.66万人。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保险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近日,中国保监会起草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从经营原则、经营区域、信息披露、经营规则、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互联网保险经营进行了规范。严禁片面夸大收益
近两年,一些互联网保险公司存在宣传和销售保险产品过程中过分宣传预期投资收益率、万能险产品销售时间误导、未充分提示投资风险等问题。
在此次的《征求意见稿》中,保监会明确,保险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不得进行不实陈述、片面或夸大宣传过往业绩、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等误导性描述。保险机构应在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相关网络平台的显著位置,以清晰易懂的语言列明保险产品及服务等信息。
《征求意见稿》还规定,销售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严禁片面使用“预期收益率”等描述产品利益的宣传语句;非固定收益的产品,须以不小于产品名称字号的黑体字标注收益不确定性。而在产品透明度方面,《征求意见稿》规定,保险公司(第三方网络平台)在官网开设专栏,公布相关的经营信息和保险产品信息,便于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
加强对第三方平台监管
此次《征求意见稿》还加强了对第三方网络平台的监管,这是由于在互联网保险销售、理赔过程中,出现过不少保险公司和第三方交易平台推诿扯皮的现象,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保监会相关负责人称,保险机构应当将保险监管规定及有关要求告知合作单位,并留存告知记录。保险机构与第三方网络平台应当签署合作协议,明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分工清晰,责任明确。因第三方网络平台原因导致保险消费者或者保险机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互联网营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