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检验范文
时间:2023-03-31 19:2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品质检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检验指标研究
关于棉花纤维品质的检验指标,国内外学者均对其进行了研究。当前,主要的检验指标有10个,如:长度、整齐度、强度、细度、成熟度、黄度、反射率与马克隆值等。长度的检验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分组测定法、逐根测定法与不分组测定法。在我国,手扯长度是主要的长度检验方法,其分组划分为1毫米。此方法具有便捷性、代表性与简单性。整齐度主要是为了了解纤维束长度的分布情况,对于测定的方法存在差异,具体的指标有跨距整齐度、分梳整齐度。成熟度指标是为了体现纤维细胞壁的加厚程度,细度指标即纤维的直径,对其检验的方法十分繁琐,主要借助的方法为纤维对气流的阻力从而实现的。棉花纤维颜色指标是重要的,它是直观判断的重要依据。时至今日,棉花生产消费国均利用此指标对棉花质量进行着检验与评价,影响棉花颜色的指标有两个,分别为反射率与黄度[1]。
1.2棉花色特征指标研究
在评价棉花纤维品质过程中,棉花颜色是重要的指标,在对其研究过程中,主要借助色度学中的反射率与黄度对棉花颜色进行了定量描述。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纤维检测过程中,大容量检测仪被广泛应用,色特征及相关的质量指标得到了全面的研究。在国外,美国最早开始研究棉花色特征,通过不同测色仪的利用,研究表明不同棉花的颜色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明亮程度与色调深浅度两方面。目前,美国棉花色特征主要的类型有5种,分别为白棉、淡点污棉、点污棉、淡黄染与黄染棉。在国内,我国关于棉花色特征的研究具有系统性,将其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灰棉、白棉、黄棉与深黄棉;通过研究的日益深入,当前,我国棉花色特征有4类,分别为白棉、淡点污,淡黄染棉与黄染棉,其颜色级有13个[2]。
2.我国棉花纤维品质的评价
关于棉花纤维品质的评价,经历了漫长的阶段,最初的评价为感官判断,其后,对棉花质量指标进行了细化与量化,随后逐渐实现了标准化评价。根据国内外棉花纤维品质的评价及其质量标准可知,各国的棉花评价标准变化与经济、政治与科技均有着一定的联系,评价标准的主要变化过程为定性到定量、感官到仪器、粗到细、无到有,经过不断的发展,棉花质量评价体系日益完善。关于棉花纤维品质的检验与评价,我国对其研究的时间较短,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1国外的研究进展
在18世纪中后期,英国棉花商人通过商务实践,对棉花进行了分级,其依据为棉花颜色;在19世纪,英国对棉花质量的划分主要有四类,分别为上、中、下及污染。此时,关于棉花质量的评价具有显著的特点,即:简单性,具体的检验方法为感官检验。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模糊性,由于方法的不科学、不准确与不合理,极易造成各种贸易纠纷,但它也推动了棉花质量评价的发展,因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20世纪,为了提高棉花质量评价的操作性,美国农业部提出了棉花纤维品质的评价标准,主要分为9级,但由于该标准未颁布,因此,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主要取决于贸易双方。在20世纪,国际制定了统一的棉花标准,此标准明确了棉产品的价值,提高了棉产品的商业地位。在1923年,美国颁布了棉花标准法,此时棉花的质量检验要对照实物,实物标准满足了贸易双方的检验需求。在1930年后,棉花的国际贸易快速发展,部分发达国家借助棉花质量检测仪器,对其纤维长度、纤维强度等实现了检验,同时制定了相应的仪器检验方法标准。但在商业方面,对于纤维品质的评价仍以感官为主,主要是由于仪器检测的方法速度较慢、操作较为繁琐,未能满足商业发展的需求。在20世纪中期,美国研发了棉花纤维测试系统,通过深入的研究,开发出了两种快速检测棉花质量的指标系统,该系统对棉花的物理性实现了指标检测,为仪器化检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为了推行仪器化检验,为其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如:法律、政策等,在此基础上,纤维品质实现了定量评价[3]。
2.2国内的研究进展
篇2
关键词: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45-02
培养与医药企业发展相适应,具有较宽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分析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在药品生产企业从事原辅料、原料药、制剂的分析检验以及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适应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要求,本课程组以职业核心能力为标准,开发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本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对于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一、以药物检验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来组织课程内容
通过市场调研,以及对药检所、制药企业的走访,了解药物分析具体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校企共同确定以具体药物的检验任务作为课程教学内容,改变了原来学科体系的以讲授类经典药物的分析,以理论为主,在讲授完理论后再安排此类药物分析的实验。课程改革后,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设计维生素类原料药,巴比妥类原料药,抗生素类药物制剂,芳胺类药物制剂4种学习情境,25个具体任务为教学内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基本囊括了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容量分析法、光谱法、色谱法、基本涵盖了药物分析所涉及的检测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具体见表1。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模式的设计。①项目引领,以具体药物的质量检测作为实训项目,在此项目的引领下完成实践技能的培养和相关理论知识的构建。教学过程设计为:学生课前准备—课上分组讨论、解析质量标准—教师提问、归纳,共同确定具体检测方案—教师讲授、操作示范—学生动手实践—检测方法以及结果评价—教师将此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和分析方法联系起来讲授、提炼相应理论知识和拓展知识—师生互动小结。学生通过对分析标准解析,理清了思路,操作过程严谨有序。从具体药物的检验过程中,深刻体会药物结构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分析能力的培养。②工作过程真实模拟,实训室完全模拟真实的药品检验场所,从检验工作每一环节的文件资料到实际操作,与药品检验工作完全相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性,通过解析后列出的实验用品清单进行准备,自己动手配制试药,配制的试药量,既保证够用又不能浪费,这一方面严格要求。增强学生的成本意识,改变其环保行为。便于学生日后工作中能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对于分析仪器,由于学校的仪器型号、工作软件与企业仪器的差别,所以要求学生注重仪器的构造、原理以及应用知识的学习,在仪器操作过程中,感受有关原理是如何在仪器中实现的。特别注重每一类仪器的整个工作程序的掌握,便于工作后尽快适应不同企业的仪器。
2.教学方法的运用。“原料药和制剂品质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下面的主要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①讨论法,课堂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以五人为一小组,将课前准备的资料带到课堂互相讨论,对检验质量标准进行深入解析,并做好讨论记录。通过解析,确定执行标准的具体分析方案,包括一些不了解的药品的性质、毒性、称量,试剂的具体配制过程、试剂的用量、仪器、具体操作细节、实验注意事项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②实例法,从大家熟悉的日常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开始,以三聚氰胺事件的分析方法,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事件问题为例,引入实训项目,不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质量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③师生互动,实训前的质量标准解析过程,师生互动讨论,实训项目结束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总结和探讨实训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对药物结构和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作总结归纳,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课程考核,实现教学目标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过程性评价中,既有学生在完成具体检验任务中的自我表现性评价,也有对分析结果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的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自我鉴定。还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终结性评价中,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形式进行考核。闭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有关药物分析基本理论、原理等。开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完成具体检验任务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学组织及学习效果评价都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凸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围绕真正意义上的高职职业教育目标,我院的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内容、课程教学模式及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香,梁颖,刘浩.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24(4):371-373.
篇3
关键词:检测机构;检验报告;质量
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测机构,其出具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具有法律效力。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结果以检验报告的形式出具,它包括客户要求、说明检测结果所必须的和所用方法要求等的全部信息,因此说,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产品”就是其出具检验报告。现在,我想结合多年从事质量检验工作的实践,谈谈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产品”质量问题及其保证措施。
一、“产品”易出现的问题
“产品”质量是质检机构全部工作最终体现,从抽样计划的下达、抽样、样品处置、检验、原始记录、数据处理、检验报告编辑、校对、审核、批准、报告的打印到正式报告的发放都会影响检验报告的质量。比如由于检验人员素质偏低,抽样没有按标准规定的要求执行,导致样品没有代表性;需要在冷藏条件下保管的样品,却放置在室温中保存导致样品变质;使用过期作废的标准;仪器设备的精度不能满足检测要求等等都会导致检验数据不准,结论错误,甚至由于一份错误的检验报告将质检机构推向“被告席”,承担败诉或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损害质检机构自身的权威形象。
二、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措施
首先,从事产品质量检验的人员必须具备合格的技术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是质检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机构的“产品”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人员素质的高低是确保检验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质检机构重点应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的培养。检验机构可以根据产品标准、检测方法变更,设备更新和开拓新检验领域等工作的需要,通过外派人员培训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新的检测方法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法,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理论和技术水平。笔者单位近3年来先后派出多名管理人员、检验人员到南京、沈阳、徐州等区外对口单位学习,参加针对性较强的实际操作培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且邀请资深专家到我所讲课。通过以上不同方式的学习,我所的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没有因为检验报告质量问题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受到影响,维护了质检机构的权威形象。另外,就是加强对检验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教育,提倡实事求是、钻研业务,不谋私利,并有相应的约束纪律。
其次,要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的管理。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的“机”,实验室的数据通过它们加工出来,所以,凡是对检验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影响的检验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检定或校准,对于那些使用频繁的,不稳定的仪器设备还要进行定期核查,定期核查也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另外,在检验工作中,必须按检验方法标准要求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对于修复后的仪器设备一定要通过重新检定或校准等方法来表明其处于正常状态。再就是要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条件,结合本机构的实际情况武装设备。以我所为例近几年我所先后购置了液相色谱仪、脂肪抽提检测仪等仪器设备,再加上上面谈到的人员培训,今年,我所顺利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产品检测能力有原来的400多种增加到700多种。
第三就是积极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能力验证是提高质检机构检验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比对试验可以通过质检机构和实验室检验能力的外部措施改进,提高质检机构内部质量控制的能力。以我所为例,近几年,我所根据国家认监委和国家认可委能力验证计划制定我所的监控计划,先后有16种产品中的32个参数参加了国家认监委或国家认可委组织的能力验证,通过实验室能力验证即验证了本所的检验能力水平,也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个别检验数据出现偏差的情况从人员技术水平、仪器设备情况、环境条件、样品处理等逐项进行客观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弄清了检验数据偏差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进行了纠正。
第四是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拥有全部受检项目的现行有效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判定标准及有关配套技术资料。没有标准检测方法或标准检验项目的,可通过引用、制定实施细则,同行高级专家认定立为合法依据,要求检验人员正确执行检验程序。正确选择标准的一般原则是:首先选择国家强制性标准,无强制性标准时,应选择被检产品采用的行业标准、国家推荐性标准,若上述两种标准都没有,则应选用被检产品企业经备案的企业标准。
第五是对检验报告形成的全过程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如在《程序文件》中制定抽样程序、样品管理程序、质量控制程序、检验报告管理程序等做到从样品的抽取到检验报告的发放都层层把关,明确其相应的质量责任,制定检验报告质量评定细则,建立检验报告质量通报制度,并按评定细则对检验报告进行抽查、考核,将检验报告出现的性质和后果分为缺陷报告、不合格报告、严重不合格报告,每月进行评审并通报,并根据检验报告性质和后果给与一定的经济处罚。
参考文献:
[1]郝夕军:浅谈如何加强产品质量检验[j]中国西部科技 2010(9).
[2]马宝兴、李军虹:当前形势下质量检验机构发展的几点看法[j]现在经济信息2010(17).
篇4
实不相瞒,对这一职位,我是垂涎已久。因此,今天,我不是凑凑热闹,而是有备而来。我自信,我的竞争优势是无人能比的。
从小,我就喜欢美食。长大后,就学着做各种各样的饭菜。上初中后,每次的生物、化学考试,我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只因为一点:我对食品感兴趣。
因此,在年高考毕业后,我毅然而然地选择了自己喜爱的专业,到郑州科技学院,学习“食品加工”。
三年来,我认真学习、刻苦努力,在专业课考试和实验操作测评中,均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得到了任课老师和辅导员的好评。而且,我在实验操作测评中表现出来的全神贯注和一丝不苟精神,受到了院领导的交口称赞。
年暑假,我一直在天津市伊利集团实业有限公司实习。整整两个月,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大量的操作经验:不经对配料、制作等方面有所了解,还亲自参加制作;并且在质量检测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
两个月中,我得到了车间主任数十次的表扬。到最后返校离开时,车间主任非常不愿我离去。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由于父母年纪已高,我决定就在河南本地工作。所以,尽管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的车间主任,多次劝说,让我还到那里工作;我依然没有去,而选择了中国著名企业——我们双汇集团。
食品质量的最后把关,全在质检员手中;因此,质检员的“质量”决定了公司产品的质量。而公司产品的质量,又决定了公司的效益。公司的效益又决定了公司的命运。因此,质检员的责任重大,选择一个富有能力、工作认真的质检员则显得尤为重要。
我是一个不很聪明,但非常认真、一丝不苟,又善于学习的人。尤其是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我会全身心投入其中。这一点,我的专业课老师、院领导,还有实习期间的车间主任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我的激情,我品德和我的能力。我富有工作激情;信奉诚信、正派的做人宗旨,能够与人团结、共同做事;而且具有良好的食品质量检验能力。
当然,我也有不足之处:我的经验不够丰富。如果能大家能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像以前一样,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并以其他优秀的员工为榜样,不断请教、不断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为我们公司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今天,天气这么热,大家还都来捧场,这使我非常感动。无论我竞聘是否成功,我都要向各位领导、评委,和在座的兄弟姐妹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篇5
关键词 食品质量;食品安全;粮油质量;质量检验;问题与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5-0083-02
0引言
食品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就是食品质量检验,虽然是最基本,但却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社会意义,若食品质量出了问题,必将为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带来众多负面影响,其结果不仅仅是造成国民经济的损失,还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因此,必须要深刻的认识到目前食品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改进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们在食品食用中的安全,以促进社会的安全、稳定。
1食品质量安全的含义与特征
食品是指供人们食用或饮用的各种原料及成品(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不包括在内),因此食品的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如果人们所食用的食品出现质量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以下以粮油为例,讲述食品安全的含义与特征。
1.1粮油质量安全的含义
粮油质量安全,就是要有效的消除粮油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各个流转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使粮油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部门制定的标准,达到无公害,从而保证人们食用时的安全,同时也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1.2粮油质量安全的特征
1)隐蔽性
从科学的角度讲,粮油的质量很难用人的感官或是物理方式去判断,必须要经过专业人员使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检验后才能得出是否安全的结论。
2)慢作用性
粮油中的大部分安全隐患对人体所起的副作用都呈现的较为缓慢,很多时候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对人的身体健康形成威胁,正是由于这样,所以容易造成人们的忽视。
3)具有相对性
所谓的相对性是说对粮油质量的安全评价是相对的,对于粮油质量的检测结果一般可分为:不含有害物质、含有有害物质但是其含量在安全范围内、含有有害物质并且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对于中间的情况其实就是相对而论。
2 目前食品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食品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食品的安全一直遭受着人们的质疑,以下仍以粮油为例,讲述目前食品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粮油质量检验的手段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的很多地区,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粮油质检机构所应用的设备都比较陈旧,由于经济、思想意识等各方面原因,在更新检验设备上投入的非常少,很多落后的地区还采用古老的感官检验方式和及其简单的物理检验方式,对诸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核磁共振检测等现代检验技术完全不去了解,也不采纳,这种现象导致粮油的质量检验结果很难合人心意。
2.2不重视粮油质量检验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粮油检验机构建设可谓是众多机构建设中比较不受重视的,其主要体现在政府及社会相关部门给予的资金补助不足、相关政策及技术支持都不到位等,在检验人员及检测设备的配备上,缺乏资金的投入,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其缓慢,甚至不更新换代设备,这些问题都严重的阻碍了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开展。
2.3缺乏对粮油质量检验的投入
粮油质量检验的投入,主要包括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其根源也就是资金投入,目前存在的大多数粮油质量检验机构,其环境、技术、设备都达不到质量认证评审标准中的要求,检验机构的设备条件和技术力量都十分薄弱,粮油质量检验实验室的面积非常小,检测应用科学技术十分落后,所谓的检验设备只有天平、容重器、水分测定仪等简单设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室很难保证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实施。
2.4粮油质量检验的抽样缺乏代表性
粮油在最初的种植到生产再到运输、存储、销售的整个流转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不均匀性,在粮油的抽样检验中,难以做到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如果抽样检验的粮油不具代表性,那么抽样检验工作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如果一项工作从一开始就是错的,那么无论后续的工作怎么严格细致,其检验结果都是存在问题的。
2.5粮油质量检验体系权利和义务难以明分
目前我国的食品检验监督体系,代表国家政府行使粮油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的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和卫生监督检验机构;代表行业行使质量管理职能的有粮食部门的粮油质量检测和管理机构,以及农业部门正在建立的绿色产品监测机构等,对这些粮油质量检验监督机构,国家虽设立但却没有明确其各自的职责范围,使它们的所拥有的义务与权力都很不明确,存在严重的职能重叠、权力与义务难分、各谋其政的现象。
3 如何解决食品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3.1完善食品质量检验体系
要对我国现有的食品质量检验体系进行完善,加大食品质检体系对质量检验的执行力度,确保食品质量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及制度化,从根本上实现对食品质量进行监管的目的。
3.2加大检验设备投入资金,加快食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食品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切实将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来主抓,在各级质检部门的检验设备上要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制备技术先进的设备,对国家给予的补助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利用先进的质量分析仪,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效率。同时,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也需要科学、完善、统一、权威的质量标准和操作体系,因此,对于食品质检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为中心,同时做好推广和宣传工作。
3.3对食品质检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食品质量的好坏是关乎国家民生的大事,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使得食品质量的检验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质检人员要能跟上时代的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要准确掌握食品质量检验标准、分级标准,还要对新兴的检验技术及时的认识并熟练掌握。因此,要做好食品质量检验工作,就要在质检人员的技术培训上花功夫、下力气,提高质检人员的工作能力和道德品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食品质检队伍。
4结论
食品生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的质量不仅关系着经济发展的快慢,而且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新时期赋予食品质量检验的新定义是即要保证食品安全流通,又要为市场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手段,因此,食品质量的检验工作至关重要,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食品质检中的问题给予解决。
参考文献
[1]梁伟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8).
篇6
[关键词]食品质量检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142-01
1 食品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
1.1 食品质量检验体系有待完善
针对食物品质检查作业,现在很多政府机构具有这项权利,包含工商所、农业管理局、食品药品管理局、环保等机构,这些机构所拥有的岗位多,职务繁琐,所以对食物进行检查时没有划分清楚职责,很有可能就会存在检验不严格、漏检等情况,还有针对食物检查机制依旧在开始阶段,还没有健全的体系性的检查程序,有关检查机构没办法发挥自己的职权。
1.2 生产企业的现状使食品质量检验的难度增加
国内的食物制造单位存在很长的制造链以及销售链,在制造一种食物时所需的材料很多有可能由很多地方购进,这种情况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品质检查的难度,在察觉到问题时,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够清楚存在问题的部分在哪里。还有,国内的食物制造单位的规模大多还是中小规模,中小规模制造单位的数量很多,制造情况一般来讲很差,客观上来讲,这也是食物存在品质问题的根本。
1.3 检验人员存在问题
检查工作者在食物品质检查程序中有着重要的用途,但是现在食物类型以及数量每年都有所增长,第一在检查工作者的人数上,就不占优势,一般没办法对流入市场的每一种食物进行详细的品质检验。第二,检查工作者的素质上,也存在缺点,很多检查工作者长久的在一个稳固的岗位中作业,针对新的规范以及章程熟悉知道的很少,自身的素质也没有提高,检查速度以及效率低下,跟不上现在的工作脚步。第三,对食物检查的程序中,很多要对现场开展检查,有的检验工作者因为熟悉或者其他不良的作风,违反了自己的职业道德。
现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食物品质检查也是借助科技发展的一项工作,很多食物品质检查机构在检查措施水准部分具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还有很多食物检查机构依旧在使用以前的检查方式,没有实时改变自己使用的措施,就像很多的快速检查方式没有得到普及,还是依旧在使用以往的解析方式,无法确保检查速度;另一方面现在使用的很多新式食品添加剂没有检查方式,就无法开展检查工作,例如在检查辣椒相关商品时,很多机构依旧是查看是否存在苏丹红,但是现在食物都已经普遍运用罗苏丹B开展增色,还没有新式添加剂的检查方法。
1.5 政府监管和处罚的力度不足
在掌控食物品质的程序中,政府机构在各个步骤的监督具有很多不足,很多食物添加剂的制造以及买卖都没有进行控制,并且有的区域政府为了自己的利润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导致食物品质的检查没办法真正的开展。还有在处罚中,一般都是罚款以及没收制造工具,对制造单位没有一定程度上的撼动,没有从本质上转变单位的现实状况,在经过处理之后依旧继续进行生产制造。
2 加强食品质量检验的对策
2.1 完善食品质量检验体系
在进行具体的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之前,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检验体系,以此作为质量检验工作开展的基础和技术保障。在完善的食品质量检验体系中,要加强现有的食品质量检验部门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责任,消除食品检验中的漏检现象,并且建立联合检验的制度,使各食品质量检验部门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实施重点监控的措施
首先是重点产品,对国家提出的重点产品和目前社会中关注的产品进行重点监控。其次是重点企业,将中小企业作为食品质量检验的重点,以提高这些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食品的质量。最后是重点环节,在食品加工的各环节中,要将原材料和添加剂的流通作为重点进行监控,在发现问题后及时中断流通环节,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并且及时将源头进行清除。
2.3 提升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食品质量检验时间的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要进一步提升检验人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要进一步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其次要进一步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提高检验工作的独立性,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最后要加强各部门检验人员之间的交流,彼此沟通在检验工作中的心得,在提升个人素质的同时做好工作之间的协调关系。
2.4 提升检验的技术水平
在当前各行业技术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检验的技术水平也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加强对检验技术的创新,引入当前社会中的先进技术,以提高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另外还要深入对食品质量的新问题进行研究,扫除检验中的空白,例如对新型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以进一步完善原有的监测方法,使食品质量检验更具有权威性。
2.5 加大政府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首先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落实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在食品生产企业的开业期间进行严格审查,而且在企业的日常生产期间,也要定期进行检查,从生产源头上控制食品质量。其次在食品的原材料采购、加工、流通和销售各环节加强监管,使整个流程中的出现质量问题的食品得以清除。最后要加大处罚的力度,避开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对于违法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销售企业,要对企业责任人进行严格处罚,使其放弃再次进行违法行为的思想。
结束语
食品安全质量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国民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已形成四级检测体系,食品质量检测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在立法上也对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明确的刑罚标准,但是问题仍然存在,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还给国民一个安全、干净的饮食环境。
参考文献
篇7
建立了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县(区)农产品质检中心(站)为辅的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和监测体系。
(一)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逐步完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年*月通过省计量和资质认证。中心内设办公室、绿色食品管理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科、化验检测科4个科室。现有职工23人,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5%以上,教授级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6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3人,主要对全市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化验室面积700平方米,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各种仪器设备47台套,可以对蔬菜、大米等农产品中有机磷、有机氯和重金属等64个参数的检测。按照省农产品质量监管局要求,于年初已开展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的蔬菜残留进行监测。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车一辆,可以机动的对全市生产基地,市场中的蔬菜进行检测。
(二)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站)稳定发展。**县农产品质检站有职工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50%以上,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1人。化验室面积200平方米,主要对**县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的蔬菜进行监测。**县农产品质检站没有设立。
二、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不断完善,但从目前来看,许多与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亟待我们去研究解决。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不够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队伍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畜牧等专业人员多,而分析化学、植保、化验检测等方面的人才少,这与当前强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的新形势要求不适应。由于受经费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产品检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落实不够到位,更新知识难,存在与工作实际需要相脱节的现象。农产品检测仪器设备更新慢,缺乏质谱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不能很好的对农药参数进行定性。
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薄弱。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环保、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相比,缺乏独立专业执法机构,缺专业执法人员,缺执法装备,缺执法经费。造成农业行政执法能力低、水平低、权威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建立有效运行机制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但目前市、县财政没有落实,配合不到位,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难以有效、及时落实。检测设备陈旧、条件简陋,没有办案经费,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取证、检测设备,检测能力不强,不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每年需经费在120万元左右,而现在每年只有30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造成很多工作内容无法实施。
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职责的界定不清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仍然不能形成日常性、常规性执法,严重制约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实施,造成“出台前无法可依,出台后有法难依”。
三、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共同重视和大力支持,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健全检测体系,切实开展好适应新形势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工作,真正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总的思路是: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主导,县区农产品质检站为骨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大型市场速测点为补充的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点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增强全社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意识,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紧密结合法律贯彻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解疑释难、宣传教育工作,使宣教活动常搞常新,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水平和监管行政执法能力。
(二)完善各项配套制度,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管链条长、时间跨度大,需要一个完整、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为支撑。要尽快出台已经起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要加快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细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行为有要求的,监督检查又必须实施的,行政处罚和法律罚则中有明确规定的.都应当有规范性的、操作性的规定,以便各方遵循、实施和对照检查,使法律进一步具体化,以确保各项规定具有可操作性。要通过加快立法,健全体系,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各方面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创。
(三)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控制好农产品质量,建设一支稳定的农产品监管队伍至关重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中,通过引进、培训等多种途径,充实技术力量,做到编制、人员、经费等到位,并切实提高其权威性。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加强执法力量,完善手段,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整体提升。
篇8
关键词:食品检验;准确性;检验结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因而食品检验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负责食品质量检验的各级质检机构,责任重大。一般来说,在分析过程中,由于分析时所用的仪器、采用的方法以及分析时的环境条件和分析者的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往往与客观存在的真实数值有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从样品抽取、制备、校准仪器、配制试剂、选择检验方法、控制实验室环境、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及对相关检验项目的检查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
(一)样品抽取
抽样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应全部被测食品的组分、质量和卫生状况;样品的抽取要按照随机抽样原则,不能有意识的抽取质量好的或坏的样品;采样过程中要设法保持样品原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成份逸散或掺入杂质。
(二)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要保证样品均匀。液体样品在检验前要混匀。检测可溶性无盐固形物项目应充分振摇后,用于滤纸过滤;而除可溶性无盐固形物项目外,需将样品振摇混匀。固体样品需要粉碎、混匀。如大米、挂面的水分,各项目都需要粉碎后取样。
(三)校准仪器设备
计量器具的示值精确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基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使计量器具的选择、申购、入库、验收、发放、定期检定、使用维修、降级报废整个环节受控。对测量设备必须通过校准或其他溯源方式确定量值后,使用才会有效。要按规程正确使用仪器和维护,例如重量分析中样品和称沉淀,滴定分析中称基物质和称试样,前后应使用同一台天平和同一盒砝码中尽可能相同的砝码。
(四)配制试剂
化学试剂在检验过程中直接参与化学反应,对检验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溶液“保质期”有限,如金属元素标准溶液可存放1年或者2年,标准滴定溶液要求2个月标定一次,淀粉溶液、碘化钾溶液等要求现用现配;有些溶液有特殊的存放要求,如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显色剂——萘胺盐酸盐溶液要在低温下存放,当颜色变深时弃去重新配制;还有些溶液在存放过程中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应定期检新配制或者再次标定,如测定纯净水中的高锰配钾耗氧量,用到的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钠标准溶液由于存放时间长,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度发生变化,实验中就会不出现应有的现象(样液中加入草酸钠标准溶液后,原有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颜色不能完全褪去而呈现淡黄色),致使检验无法进行。
(五)选择检验方法
检验员应根据产品执行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方法标准中有多种方法时,需要根据检验性质、实验室条件及样品中待测成份的含量来选用检验方法。如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标准中规定三种方法,直接干燥法适用于谷物及其物品、水产品、豆制品、乳制品、肉制品及卤菜制品等食物中水分的测定;减压干燥法适用于糖及糖果、味精等易分解食品中水分的测定;蒸馏法适用于含较多的挥发性物质的食品如油脂、香辛料等水分的测定。另外,产品已经执行新标准的,不能沿用旧检验方法。
(六)控制实验室环境
在理化检验分析中,环境温度对检验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容量法分析时,尽量在室温是20℃的条件下进行,比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都要对滴定的体积进行温度校正,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只有在20℃时校正值为零。又如在测定葡萄酒中的酒精度、总浸出物和啤酒的酒精度、原麦汁浓度时,在用容量瓶量取馏出物及残留物时尽量在同一温度下定容,以消除温度对体积的影响。还有测定饮料中的可深性固形物时,温度校正的范围是10℃~30℃,只有温度控制在此范围内,才能查出校正值,得出准确的检验结果。
(七)人员的熟练程度
检验人员操作规程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检验的准确与否。检验人员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规范自己的操作。采取措施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例如:在滴定过程中,滴定速度的不同就会造成滴定终点的不同,过快过慢都会影响检验结果。又例如在测定白酒中的总酸、总酯时,不同的操作人员、滴定速度及加入碱液量的不同也可造成检验结果的差异。这种误差应设法尽量减免,但由于检验人员对检验方法和过程的理解能力的有限而造成的误差则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减少误差我们要采取多次平行试验,并由两个以上检验员检验,进行数据校核,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八)对相关检验项目的检查
有些食品中的检验项目相互关联,通过对相关项目的检查也可以发现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如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和全氮,氨基酸态氮测出的值一般是全氮值的一半,如果相差太大,那么检验结果肯定有问题,则必须复检;桶装饮用纯净水中的臭和味、游离氮如果能嗅到异味(消毒剂的气味),那么一定是游离氮超出标准规定的要求;通过对蜜饯产品的色泽进行检验,可判断出其二氧化硫含量的高低;白酒中的乙酸乙酯含量高,总酯的含量也会高。
食品质量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一定要将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真正重视起来,从以上环节提高食品的检验准确性,确保人民买的安心,吃的放心。
参考文献:
[1]赵艳玲.论食品检验准确性提高的控制因素.今日科苑,2009年,第12期.
篇9
《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月1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局长 二一一年八月十日
第一条 为保证进出口化妆品的安全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商品目录》及有关国际条约、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的化妆品(包括成品和半成品)的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主管全国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区域进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进出口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化妆品安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章
进口化妆品检验检疫
第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我国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以及我国与出口国家(地区)签订的协议、议定书规定的检验检疫要求对进口化妆品实施检验检疫。
我国尚未制定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可以参照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进行检验。
第六条 进口化妆品由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国家质检总局根据便利贸易和进口检验工作的需要,可以指定在其他地点检验。
第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应当如实记录进口化妆品流向,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八条 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人应当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报检,同时提供收货人备案号。
其中首次进口的化妆品应当提供以下文件:
(一)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声明;
(二)产品配方;
(三)国家实施卫生许可或者备案的化妆品,应当提交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的进口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或者备案凭证;
(四)国家没有实施卫生许可或者备案的化妆品,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1.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2.在生产国家(地区)允许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或者原产地证明;
(五)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除前四项外,还应当提交中文标签样张和外文标签及翻译件;
(六)非销售包装的化妆品成品还应当提供包括产品的名称、数/重量、规格、产地、生产批号和限期使用日期(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加施包装的目的地名称、加施包装的工厂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七)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的其他文件。
上述文件提供复印件的,应当同时交验正本。
第九条 进口化妆品在取得检验检疫合格证明之前,应当存放在检验检疫机构指定或者认可的场所,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离、销售、使用。
第十条 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后,对进口化妆品进行检验检疫,包括现场查验、抽样留样、实验室检验、出证等。
第十一条 现场查验内容包括货证相符情况、产品包装、标签版面格式、产品感官性状、运输工具、集装箱或者存放场所的卫生状况。
第十二条 进口化妆品成品的标签标注应当符合我国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检验检疫机构对化妆品标签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要求进行审核,对与质量有关的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检验。
第十三条 进口化妆品的抽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样品数量应当满足检验、复验、备查等使用需要。以下情况,应当加严抽样:
(一)首次进口的;
(二)曾经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
(三)进口数量较大的。
抽样时,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出具印有序列号、加盖检验检疫业务印章的《抽/采样凭证》,抽样人与收货人或者其人应当双方签字。
样品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合格样品保存至抽样后4个月,特殊用途化妆品合格样品保存至证书签发后一年,不合格样品应当保存至保质期结束。涉及案件调查的样品,应当保存至案件结束。
第十四条 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确定检验项目和检验要求,并将样品送具有相关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实施检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检验报告。
第十五条 进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并列明货物的名称、品牌、原产国家(地区)、规格、数/重量、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等。进口化妆品取得《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后,方可销售、使用。
进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不合格,涉及安全、健康、环境保护项目的,由检验检疫机构责令当事人销毁,或者出具退货处理通知单,由当事人办理退运手续。其他项目不合格的,可以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经重新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销售、使用。
第十六条 免税化妆品的收货人在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备案时,应当提供本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主管部门、经营范围、联系人、联系方式、产品清单等相关信息。
第十七条 离境免税化妆品应当实施进口检验,可免于加贴中文标签,免于标签的符合性检验。在《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上注明该批产品仅用于离境免税店销售。
首次进口的离境免税化妆品,应当提供供货人出具的产品质量安全符合我国相关规定的声明、国外官方或者有关机构颁发的自由销售证明或者原产地证明、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的可能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产品配方等。
国家质检总局对离岛免税化妆品实施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章
出口化妆品检验检疫
第十八条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化妆品符合进口国家(地区)标准或者合同要求。进口国家(地区)无相关标准且合同未有要求的,可以由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相关标准。
第十九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实施备案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出口化妆品由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口岸查验。
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将查验不合格信息通报产地检验检疫机构,并按规定将不合格信息上报上级检验检疫机构。
第二十一条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有效运行。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及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原料采购、验收、使用管理 制度,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料的合格证明。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如实记录化妆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情况。
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检验记录制度,依照相关规定要求对其出口化妆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合格。
上述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第二十三条 出口化妆品的发货人或者其人应当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报检。其中首次出口的化妆品应当提供以下文件:
(一)出口化妆品企业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生产企业备案材料及法律、行政法规要求的其他证明;
(二)自我声明。声明化妆品符合进口国家(地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正常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等内容;
(三)产品配方;
(四)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应当提交外文标签样张和中文翻译件;
(五)特殊用途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应当提供相应的卫生许可批件或者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出具的是否存在安全性风险物质的有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上述文件提供复印件的,应当同时交验正本。
第二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后,对出口化妆品进行检验
检疫,包括现场查验、抽样留样、实验室检验、出证等。
第二十五条 现场查验内容包括货证相符情况、产品感官性状、产品包装、标签版面格式、运输工具、集装箱或者存放场所的卫生状况。
第二十六条 出口化妆品的抽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样品数量应当满足检验、复验、备查等使用需要。
抽样时,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出具印有序列号、加盖检验检疫业务印章的《抽/采样凭证》,抽样人与发货人或者其人应当双方签字。
样品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合格样品保存至抽样后4个月,特殊用途化妆品合格样品保存至证书签发后一年,不合格样品应当保存至保质期结束。涉及案件调查的样品,应当保存至案件结束。
第二十七条 需要进行实验室检验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当确定检验项目和检验要求,并将样品送具有相关资质的检验机构。检验机构应当按照要求实施检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检验报告。
第二十八条 出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合格的,由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规定出具通关证明。进口国家(地区)对检验检疫证书有要求的,应当按照要求同时出具有关检验检疫证书。
出口化妆品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可以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技术处理,经重新检验检疫合格的,方准出口。不能进行技术处理或者技术处理后重新检验仍不合格的,不准出口。
第二十九条 来料加工全部复出口的化妆品,来料进口时,能够提供符合拟复出口国家(地区)法规或者标准的证明性文件的,可免于按照我国标准进行检验;加工后的产品,按照进口国家(地区)的标准进行检验检疫。
第四章
非贸易性化妆品检验检疫
第三十条 化妆品卫生许可或者备案用样品、企业研发和宣传用的非试用样品,进口报检时应当由收货人或者其人提供样品的使用和处置情况说明及非销售使用承诺书,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进行审核备案,数量在合理使用范围的,可免于检验。收货人应当如实记录化妆品流向,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第三十一条 进口非试用或者非销售用的展品,报检时应当提供展会主办(主管)单位出具的参展证明,可以免予检验。展览结束后,在检验检疫机构监督下作退回或者销毁处理。
第三十二条 携带、邮寄进境的个人自用化妆品(包括礼品),需要在入境口岸实施检疫的,应当实施检疫。
第三十三条 外国及国际组织驻华官方机构进口自用化妆品,进境口岸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查验。符合外国及国际组织驻华官方机构自用物品进境检验检疫相关规定的,免于检验。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报检人对检验结果有异议而申请复验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复验。
第三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口化妆品的生产经营者实施分类管理制度。
第三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化妆品的收货人、出口化妆品的生产企业和发货人实施诚信管理。对有不良记录的,应当加强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口化妆品安全实施风险监测制度,组织制定和实施年度进出口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控计划。检验检疫机构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组织对本辖区进出口化妆品实施监测并上报结果。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根据进出口化妆品风险监测结果,在风险分类的基础上调整对进出口化妆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管措施。
第三十八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进出口化妆品建立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进出口化妆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或者国内外发生化妆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影响到进出口化妆品安全时,国家质检总局和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及时启动风险预警机制,采取快速反应措施。
第三十九条 国家质检总局可以根据风险类型和程度,决定并公布采取以下快速反应措施:
(一)有条件地限制进出口,包括严密监控、加严检验、责令召回等;
(二)禁止进出口,就地销毁或者作退运处理;
(三)启动进出口化妆品安全应急预案。
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快速反应措施的实施工作。
第四十条 对不确定的风险,国家质检总局可以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在未经风险评估的情况下直接采取临时性或者应急性的快速反应措施。同时,及时收集和补充有关信息和资料,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的类型和程度。
第四十一条 进口化妆品存在安全问题,可能或者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收货人应当主 动召回并立即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收货人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做好召回记录。收货人不主动召回的,检验检疫机构可以责令召回。必要时,由国家质检总局责令其召回。
出口化妆品存在安全问题,可能或者已经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出口化妆品生产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并立即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告。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将辖区内召回情况及时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
第四十二条?检验检疫机构对本办法规定必须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的进出口化妆品以外的进出口化妆品,根据国家规定实施抽查检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擅自将尚未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进口化妆品调离指定或者认可监管场所,有违法所得的,由检验检疫机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将进口非试用或者非销售用的化妆品展品用于试用或者销售,有违法所得的,由检验检疫机构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不履行退运、销毁义务的,由检验检疫机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泄露所知悉的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进出口化妆品生产经营者、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有其他违法行为的,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化妆品是指以涂、擦、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表皮、毛发、指趾甲、口唇等)或者口腔粘膜、牙齿,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
(二)化妆品半成品是指除最后一道“灌装”或者“分装”工序外,已完成其他全部生产加工工序的化妆品;
(三)化妆品成品包括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和非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
(四)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是指以销售为主要目的,已有销售包装,与内装物一起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化妆品成品;
(五)非销售包装化妆品成品是指最后一道接触内容物的工序已经完成,但尚无销售包装的化妆品成品。
篇10
一、高度重视,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部级质检机构是指经我部机构审查认可,并通过国家资质认定的法定检验单位,是社会公益性技术机构,也是我国农业质检机构的“国家队”和“排头兵”。各部级质检机构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职能定位,尽责履职,开拓创新,积极承担全国和区域性检测任务,为政府部门、农业产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各部级质检机构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在相关法律规定和资质证书范围内开展工作,践行“科学、公正、廉洁、高效、服务”宗旨,严格诚信自律,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质量控制,切实做到检测主体、检测程序、检测行为依法合规,确保所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合法、准确、公正。
二、严格规范,加强内部管理
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对部级质检机构日常运行与管理提出了详细要求,各部级质检机构要在认真对照落实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以下工作。
(一)强化质量控制
各部级质检机构的质量控制程序与作业指导书应针对不同类型检测任务明确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频次和结果判定原则。要按年度制定覆盖质检机构各检测领域的质量控制计划,有专人(或部门)保证质量控制计划能够有效实施。要及时总结和评价各类质量控制结果,对反映出的问题要研究制定纠正措施并监督落实。通过强化质量控制,确保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科学可靠。
(二)规范样品管理
各部级质检机构要高度重视样品管理工作,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样品管理程序,遵守有关标准和程序文件规定,规范样品的运输、接收、制备、存储、处置等各环节要求,确保样品从抽取、检测至检毕全程受控,强化检验检测工作的科学性,确保样品管理严格规范。
(三)严格档案记录
各部级质检机构要充分认识到档案记录是质检机构日常运行管理和各项检验检测工作过程信息的再现,涉及“人、机、料、法、环”各个因素,其基本要求是真实有据、完整可靠、及时准确。要强化落实原始性要求,确保档案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严格执行原始记录与检验报告“双三级”管理制度(原始记录为检测、校核、审核三级,检验报告为制表、审核、批准三级),检测人员对原始记录中数据和结果负责,校核人员对结果负责,审核人(批准人)对原始记录的质量负责。所有记录都应按适当期限妥善存档保管,存放条件有安全措施防护,避免丢失或改动,并履行为客户保密的义务。
三、完善措施,加强监督管理
(一) 严格资质评审
资质评审是评价和确定质检机构条件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我部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切实维护资质评审工作的规范性和权威性。现场评审严格实行评审组负责制,加大实验考核、档案抽查、人员测评等力度,增加整改结果现场确认和事后抽查比例。同时,严格证书有效期管理,根据相关规定和工作实际,各部级质检机构相关资质证书,包括资质认定、审查认可和机构考核合格证书,应在有效期届满三个月前(以证书最先到期日计)提出复评审申请。对逾期未按规定提出复评审申请的部级质检机构,我部将依照有关规定撤销相关资质。
(二) 深化能力验证
能力验证作为国际通行的科学措施,是衡量质检机构资质持有期间能力水平的重要工具。我部将以能力验证工作为核心,加强考核结果应用,逐步建立部级质检机构能力水平持续评价体系。各部级质检机构应主动参加农业部组织的能力验证,鼓励参加其他部门和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能力验证结果合格的,可在下一年度的有关资质评审中,免于考核合格项目的现场考核。
(三) 强化监督检查
按照国务院“双随机”要求,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重点加强不预先通知式的飞行检查。监督检查不合格的,严格依照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或撤销资质等处理措施,并公开相关结果。同时,我部将根据日常管理、能力验证、投诉举报等情况,探索实施分级管理,建立部级质检机构诚信档案和重点监管制度,在“双随机”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检查和日常监管。
四、明确责任,抓好工作落实
(一) 强化落实主要负责人岗位责任
中心主任是部级质检机构运行的第一责任人,对机构管理体系全面负责,承担领导责任,并争取和保障相关条件支持。中心主任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政策动态,熟悉工作流程,能够建立并有效运行管理体系,持续加强内部质量管理,确保内设机构合理、人员配置高效,不断增强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升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质量负责人等关键岗位人员应根据职责要求,全面做好岗位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
(二)强化落实承建单位主体责任
根据有关规定,各部级质检机构对外所出具的数据和结果产生的相关法律责任,均由其承建单位(即法人单位)承担。各承建单位应切实增强主体意识,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日常督促检查,经常性排查风险,不断持续改进。对于发现的问题,应主动、稳妥按程序处置,并及时上报我部。对于有多个部级质检机构牌子的,承建单位应主动推进整合,精简资质证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
(三)强化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监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