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培训范文

时间:2023-04-02 22:5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道德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道德培训

篇1

摘要:在职业培训中,学校应重视,且努力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促使他们既掌握所从事职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又具备该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为社会输送技术过硬、品质过优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培训 职业道德 教育

德国哲学家恩格斯曾说:“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这里的“道德”指的既有社会道德,又有职业道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社会道德包含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行为准则、思想情操与道德品质。①因此,在对学生开展职业培训过程中,学校应重视,且努力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为社会输送技术过硬、品质过优的专业人才。

一、职业培训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进行职业培训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远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鉴于此,其目前情况如下:

1.学校侧重于技能培训,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为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安排教师重点讲授专业理论、技能操作课程,加大专业课的课时数,而对职业道德的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把其放在应有的位置,且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模式一层不变,未能使学生看到“好处”、成效,不能激发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对职业道德的关注。

2.教师只重视技能培训,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部分学校是直接安排专业课教师顺带上职业道德课;部分学校虽安排思想政治课教师上,但这些教师沿用“老套路”,不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实际进行教学。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未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水平,这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亦使他们缺乏提升个人修养的动力。

3.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图眼前境况,却未能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待职业道德。普遍认为只要掌握了职业技能就可以找到好工作,职业道德的好坏与是否有利于自身发展没有多大关系,看不到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否影响将来的发展空间,继而忽视职业道德培养。

二、加强职业培训中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每一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且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因此,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都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遵守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那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职业道德,做到“道德”与“技能”并重呢?

1.增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首先要从道德意识抓起。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培训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学校要督促教师做好培训工作。一是要根据学生实际,细化,并强化职业道德要求,适时地拓展职业道德知识。二是要结合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本职业道德教育。三是要灵活运用培训方法,结合现场观摩法、师生互动法、影片赏析法等教学方法,生动地讲解职业道德。

2.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技能培训中去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学校应积极贯彻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一手抓“技能培训质量”,一手抓“职业素质质量”。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时,在开展专业课过程中,也要视专业、对象的不同而开设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且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技能操作培训中去讲解、示范及运用。职业培训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从基本的道德着手,从基本的职业行为规范开始,再深入地讲解本职业的“行规”,培养学生认识、接受,乃至实践“行规”。通过培训,努力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又可以使这些枯燥的理论转化为指导他们具体技能训练的“武器”。

3.改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原有认识

从学生到员工,他们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学校、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接受培训时,一定要改变他们对职业道德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等原有的错误、肤浅认识,要联系实际生活、工作,排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困惑,让他们在从事本职业活动时,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哪些该做、不该做,在做正确时才能得到认可时,就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他们便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开展工作,一心一意地为做好每一件事。此外,也要使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威望、收入等,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样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实事求是地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去规范言行举止,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三、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所从事职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该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每个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这样才能完成所从事职业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在职业培训中,学校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德育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需密切结合学生专业,丰富教学方式,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从行动上影响学生,做好表率作用,促使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学生需扎实地掌握本行业的规范、准则、礼仪等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社会提高“德”“能”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宦平主编.德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二版第三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10-11.

篇2

一、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概述

(一)相关概念阐述

道德是人们生活中较为耳熟能详的一个概念,道德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一个问题。在我国古代,道德不仅指处理人际关系之时应当遵循的行为原则以及规范要求,还兼指个人的行为品质以及修养境界。在现今,道德涉及的范围非常大,是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等高的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职业道德是道德的一个特殊的领域,是一般道德在社会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与职业活动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它的形成与商品经济之进展有着随同关系,成为商品经济活动中一种全新的道德观。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工作中的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了工作人员的职业行为,成为权衡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的优劣的尺度。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之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会计职业活动的范畴愈来愈普遍,职业活动的内容愈来愈丰富,现在商业银行会计行业就是其中一例。商业银行会计职业关系的变化也促进了商业银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是职业道德在商业银行会计职业行为以及商业银行会计职业活动的具体体现。现今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爱岗敬业、廉洁自律、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则以及坚持准则,提高工作技能,参与管理,加强,服务这八个基本的要点,具体体现在商业银行会计人员保持公正;通晓业务,能力足以担任会计工作;对银行企业加以保密,绝对不以非道德手段获得别人秘密;提供客观的信息,并予以充分揭示。

二、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培训的意义

商业银行会计的服务对象涉及到多个方面,供给的管帐信息无疑属于公共产品,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之发展,此外,商业银行会计职业道德能够积极与我国的法律法规搭档,调整工作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倘若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低劣,那么严重影响到我国大众的切身利益。大部分商业银行不乏职业道德素质颇高的会计人员。然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的确确仍然发生还是一少部分违背职业道德,乃至犯的不耻作为。因此,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的意义非常重大。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是非常必要的。究其原因,无非是会计职业道德是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形成良好的会计行为的必要保障;会计职业道德能够激发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自我涵养的主动性。强化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能够建立全新的商业银行会计行业作风,培育会计人员的杰出工作德行,培育品学兼优之会计人才,维护会计行业之威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一)积极的一面

1.热爱自己的岗位

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才能敬重会计这个职业。现在的商业银行会计人员一方面出于对会计工作的兴趣,另一方面出于当下激烈的工作岗位竞争,大部分的会计人员都热爱着自己的岗位。

2.服务意识逐步提高

当下的大多数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对于服务对象的服务意识是不断加强的,他们对服务主体非常忠实,心里面自始至终都是以服务对象的经济利益为主。与之同时,他们树立起强烈的服务意识,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谨记把为所有者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是自己的责任以及义务。此外,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还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得失,以谦虚文明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这样的文明服务促使他们的服务达到了高质量的效果。

3.守法合规意识不断增强

当下大多数商业银行会计人员都可以准确对会计职业权利与会计职业义务的关系对做出一定的安排并解,加强抵抗行业不正之风的本领,积极培养良好的遵纪守法之习惯,积极遵守企业组织纪律,并且积极履行维护财经纪律的责任,勇于与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商业银行会计人员不断增强守法合规意识使得所有者的权益得到了保护,国民经济得到了良好地运转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职业道德观念较为淡薄

尽管我国根据国际惯例以及体制改革的需要制定了相关的会计职业的法律法规,使得我国的金融行业业务活动有法可依,然而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当下有少量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念比较淡漠,诚信意识不够,再加上他们的上司不乏一些法纪观念不正之辈,廉洁自律意志力不坚定,因此造成底层商业银行会计人员难以遵守和维护职业道德,丧失掉自己的职业责任感,致使他们无法提供准确的会计资料,随意更改核算办法,会计核算混乱,财政体系丧失平衡,胡乱造假账,严重致使商业银行出现诚信风险。

2.保护客户信息的行为存在偏差

商业银行客户的信息具有很大的保密性,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是可以掌握大量的商业、工作以及客户信息。如果这些信息非特殊情况下是万万不能泄露的,倘若这些信息严重泄露,对于社会经济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3.缺乏钻研专业技能的精神

会计专业是一门专业技能很强的职业,当下我国多数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由于忙于处理繁琐的业务,难以抽空学习,再加之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不高,认为会计专业无非就是一些数据处理的简单问题,无需花费大量时间学习,致使他们的会计专业知识量跟不上时代的信息更新节奏,导致商业行会计专业工作效率的下降。如果商业银行会计人员不具备高质量的技能水平,会计信息是一种空谈。

4.违背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原则

会计人员在处理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之时,其务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者鉴于岗位的局限以及上司的影响,出现了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这与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违背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原则有关。倘若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者难以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贵伐,那么管帐信息大有可能会不真实,社会经济效益将大会损失。会计信息的本质要求为真实客观,倘若会计信息失却这个特质,势必导致广大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引起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局面之产生。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整体信用环境较差

目前我国社会整体信用环境较差,整体表现为社会信用体系,企业信用质地,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现时银行交易中出现诸多的信用缺失事件,这与整个整体信用环境较差息息相关,使得整个社会道德价值观受到冲击,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2.职业道德教育边缘化

当下中国从事商业银行会计职业人数逐步增多,构成的会计步队异常巨大,然而我国的会计队伍总体素质较低,懂核算、懂管理的员工不多。之所以会出现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面与职业水平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会计的要求的局面,是因为我国的会计道德教育边缘化,很多时候我国的会计,教学都呈现出我国教育的弊端——注重专业素质教育但是却忽略职业道德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工作人员难成大器,造成违法行为时常发生,漠视法纪,银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纪律等执行得不严格,轻忽会计危机防备以及银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造,导致会计政策水平以及营业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需求。

3.内控制度和考核晋升机制不科学

防止管理疏漏需要依靠一个科学的内控制度,然而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的科学性令人担忧。某些商业银行缺乏良好的内控岗位制约的管理制度,商业银行会计岗位的设置难以互相约束和监督,而管理则是较为松懈和脱节,即使某些银行拥有一个较为行之有效的制度,然而却缺乏一个健全的运行保障机制,如此势必助长个别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违法行为的形成。当下我国商业银行的考核晋升机制也是不科学的。商业银行中的会计人员中的热爱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者却不能得到应有的奖励,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得到的奖励是微不足道的,这样导致那些职业道德良好的商业银行中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大大挫伤,同时也滋生了某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滑坡。这种不好现象的产生究其原因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考核晋升机制不科学,重业绩而轻行为。

4.经济利益驱动,个人职业道德滑坡

前面提及,尽管我国根据国际惯例以及体制改革的需要制定了相关的会计职业的法律法规,使得我国的金融行业业务活动有法可依,可是现在有些商业银行会计相关人员尤其是领导层,职业道德观念较为淡薄,容易受经济利益驱动,利用手中的权力,个人职业道德滑坡,进行商业银行的会计违规和做假账行为产生。因此,会计信息失真和恶性经济犯罪频繁发生,会计职能弱化。

四、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

(一)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当下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需要持续完善,政府应当支持鼓励社会公众中有着良好信用的人士以及企业,对他们的信用道德给予一定的奖励,运用大众媒体来宣传诚信的好风气。其次,当局务须建立较为成熟的社会信用档案制度,建立一个健康的社会信用监督体系。

(二)加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职业道德良好氛围

银行企业应当坚持“以德治企”的理念来塑造企业形象,用职业道德来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银行企业应当积极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企业精神,注重行为规范方面的管理,把企业道德与企业的理念、行为、经营方向、发展战略、服务特色等进行系统科学的整合与策划,强调企业和会计员工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勤于风险,贡献社会,把“让客户满意、政府放心”作为价值观念,营造出一个职业道德良好的氛围。

(二)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对提升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培育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情感,建立会计职业道德信念大有裨益。在对在校学生进行基本的会计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商业银行在职会计工作者的继续教育。为了加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企业应当适当对其进行培训,采取适应性学习,扩展性学习和系统性学习等多种于培训形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内容;采用讲授、讨论和研讨等培训方法,这种灵活的教育方式不仅可以提升会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还能减缓其工作与进修研习的冲突。此外,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加强职业道德自我教育,养成自觉抵制不良行风影响,提升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积极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好习惯。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为了促使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更加健全,发挥职业道德的作用,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可以促使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之间有章可循,形成相互监督约束的良好氛围。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更是为了加强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者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并且根据其结果进行相应之表彰和惩罚,建立起商业银行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倘若缺乏科学合理之奖惩机制,那么商业银行会计工作人员检查就会只顾着形式,却难以施展其应有的鼓励以及震慑功用。因此,为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政府部门应当对会计职业道德实施必要的行政监督;会计职业道德应当纳入被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和年度检查验证制度;会计职业道德应为商业银行会计技术资格的重要条件;商业银行企业应当完善银行业内部激励机制,对银行会计人员检查中呈现出的先进人物事迹给予一定数额的物质奖励,同时通过公开刊物等大众媒体予以广泛的宣传,这样众多商业银行会计人员者从这些道德楷模中得到鼓动的力量,营造抑恶扬善的企业环境。

五、结语

篇3

关键词:日本;职业生涯咨询;就业指导培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配置程度的提高,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也随之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也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显性标志,直接影响到各个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改革发展。因此,各高校都在积极地探索构建完善的全方位就业指导运作机制和服务体系,探寻一条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大学生整体市场竞争力的高校就业指导之路。在这方面,邻邦日本的职业生涯咨询的发展经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1999年,株式会社日本MANPOWER学习了在职业指导领域处于世界顶尖水平的美国经验,成立了日本职业咨询领域规模最大的协会,即日本职业开发协会(JCDA)。

2001年,日本职业开发协会与全美职业开发协会(NCDA)(国际权威职业开发协会)签约并成为NCDA的国际合作机构,其培训课程得到了NCDA的认可和保证。NCDA全面支持JCDA在亚洲进行的职业指导普及与启蒙活动,同时,对株式会社日本MANPOWER在日本及亚洲地区业务的开展提供全面支持。

株式会社日本MANPOWER,自1999年开始了职业顾问培训课程的授课,每年参加职业顾问资格考试的人员达到3000名左右,最终可以取得资质者约有800~900名。日本职业开发协会现拥有会员6100名,成为迄今为止JCDA日本职业顾问领域规模最大的集团,在日本CDA也成为职业顾问的代名词。

一、中日职业生涯咨询发展背景比较

1.相同的社会需求。众所周知,大学毕业生的高人力资本存量得益于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长期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市场过程的任何波动都会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失业人数的增加与失业时间的加长必然会给社会、家庭、个人增加不稳定的因素。1992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失业率急剧上升,当时以年轻人为主的职业意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成为日本社会比较显著的社会问题。

中国当前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中国的高等教育自1999年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渐走上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道路。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突破15%,2006年达到21%。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持续增长,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资料,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413万,比2005年增加了75万人,增长了22.2%,毕业生供需比例从2005年的1:0.93下降到2006年的1:0.83。2007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已逾500万人,供需比例进一步下降。这些数据表明,高等院校招生人数与毕业人数的持续增长,所带来的就业压力也必然是持续严峻。

2.对象同样缺少职业发展心理准备。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是必然的现象,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现实表现,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各国都陆续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随之也出现了高失业率。即使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高等教育迅速普及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每年约有20%的毕业生既不工作也不升学的现象,面对迅速发展的社会变迁,大学生更多的是迷茫与无所适从。

在中国,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设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的人只占16%;曾经接受系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群体仅占到5.2%;70%以上的人表示需要或者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超过80%的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或非常重要。

此外,根据上海大学就业工作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态势基本上是“先就业再择业”,而且未来跳槽现象会增多,二次择业现象将加大。如2005年,对4905名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本科生对所选择的就业单位非常满意的为22.68%,研究生为19%,专业对口率占44.35%。关于跳槽的主要原因调查表明,寻求个性化发展的因素占36%,居最高;其次为收入问题,占29%。所以,权威的职业顾问的产生将会对这类二次择业人群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以上的对比情况来看,中国职业顾问行业的发展与日本有比较多的契合点。而且也预示着中国职业顾问行业的发展市场可能不仅仅限制在大学,也应该面向高中,面向整个社会。美国和日本在高中阶段就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这项工作目前正在逐渐展开。同样,由于整个社会的变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人力资源理念的变化、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个性化求职理念的凸现等等变化,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也面临着各种职业的压力。每个人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何以立足,这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和命运。因此,权威职业顾问业在当今的中国将拥有一个庞大的社会市场。

二、我国职业指导人员培训及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1.社会上职业指导人员培训的现状。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直接带来了职业培训领域的升值,目前市场上关于职业指导类的培训有职业指导师、职业规划师和职业咨询师

职业指导师:1999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了《职业指导人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职业指导作为一种职业逐渐得到国家的重视。职业资格分为4个等级:职业指导员、助理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和高级职业指导师。2000年6月15日,首次全国职业指导人员资格统一考试开始。按规定考试合格者,由劳动保障部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2005年3月25日至5月28日,上海师范大学学工部与上海巴伐利亚职业培训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举办了《职业指导师》培训,此次培训对象为上海师范大学各学院总支副书记及从事就业工作的辅导员。据悉,目前获得高级职业指导师的人员,全国只有几百人。

职业规划师:2004年,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办公室推出《上海市职业规划岗位资格证书》,由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实施课程培训。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办公室、上海市对外经贸进修学院及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认证。首期培训对象主要来自于专业人才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教育部门等。学员主要学习职业咨询概论与操作实物、职业市场与求职指导、实战技巧与演练等内容。2005年6月12日,首批25人参加了职业规划师岗位资格认证考试。合格后授予《上海市岗位资格证书》。到目前为止,国内职业规划师主要是初级和中级两类。

职业咨询师: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与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共同研发的认证项目。2004年,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与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共同颁布了

《上海市职业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暂行办法》(沪人考[2004]30号)。具体实施培训的是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自2004年12月职业咨询师首期开班以来,每年有两期培训,每次40人左右。近两年开班次数和人次不断增加,至目前为止培训职业咨询人员共500名左右。对象主要是面向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培训后考生若通过,可以获得证书。这种证书在高校中可以参加评职称,这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文件《上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办法(试行)》(沪教委人[2007]3号)中有明确说明。

由此可见,现有的培训基本上是在各自的行业内自主培训,没有正式的教材,也没有特别明确的行业标准。劳动保障部培训的对象来源复杂,有许多人文化层次比较低,自身也存在着就业上岗问题;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办公室推出的职业规划师的培训对象,主要来自人才中介行业和一些企业人员;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中心的职业咨询师的培训对象,主要来自高校教师,学历较高,但对社会、企业、工商界的了解甚少,本身具有职业的局限性。此外,当下职业指导类培训主要是初级和中级两类,整个培训过程还处在初级的摸索阶段,市场也处于启蒙阶段。因此,如何让职业指导类培训向中、高级方向迈进,使其系统化、国际化、权威化、推动市场运行,应是未来职业指导类培训的发展趋势。

2.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1)就业指导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心理学、教育学、法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目前,大多数高校负责职业指导的人员,主要以行政人员和党政干部居多,专业职业指导教师较少,专业化程度较低。而且他们常常忙于事务性工作,造成理论储备不足,对实践的指导和应用也很有限。(2)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抽象空洞。目前,多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形式上,多以信息指导为主,开展就业指导的随机性较大,没有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在内容上多停留在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式,传授面试技巧、解说就业法规等方面,而很少涉及学生个性塑造、潜能开发、职业分析、决策与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3)就业指导对象范围狭窄。无论是就业方向的选择,还是职业素质和求职技能的具备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功利化、应急化。但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对象仅局限于毕业生,而忽略了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也需要就业指导的教育,而且指导的时间多集中在临近毕业的半年甚至几个月里,这样并不能保障毕业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状态和竞争能力。

三、完善当前我国职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方案

1.开辟在日本的实训基地。当前,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仅在上海和香港建有职业顾问实训基地。通过与日方合作,可以开辟新的实训基地,让学员多方面掌握团体和个体咨询、人才测评、行业协会交流、就业信息收集与管理等实习内容,领悟日本先进的办学思维和教学模式。

2.聘请日方的专家讲座和授课。上海市职业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设定为初、中、高三种级别。但目前政府类培训基本上仅停留在初级和中级阶段,所以迫切需要引进国外权威专家来授课,提高现有的培训水平。

篇4

关键词:教师,转型,培训,企业培训师

在当今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知本”时代,企业的发展由财务资本导向转变为人力资源导向,人力资源毫无争议的成为企业第一资源,员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最重要驱动者。而员工的价值形成除了在工作中不断实践外,还需要接受相应的教育培训。所以现在有些实力企业将以前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高专院校招致麾下,办成企业大学,让其全力为员工的职业成长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为此,学校的职能将发生重大转变,相应的,我们的教师转型就成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自身的一个新命题。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谈教师转型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一、教师转型面临的新问题

常年对学生进行高职高专学历教育的教师,由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学校职能发生重大转变,不论在思想心理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技能和教育培训方法等方面,都会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和新问题。

1、教学对象由学生变员工,失去教师的心理优势

以前的传授对象是学生,他们思想简单纯洁,易于沟通管理,在知识、心智等方面,教师有明显的优势,其信心贯穿课堂内外。现在的教学对象是企业员工,更多的是生产一线员工,他们思想独立,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有的甚至比教师年长,面对他们,教师没有明显的优越感,可能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自信,课堂管理相对较难。

2、知识体系偏理论层面,缺乏实践能力和现场经验

这类院校以前主攻学历教育,教师能力和素质更倾向于理论层面,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相对较弱,实验实训的设备设施简单落后,教师的实践能力、现场经验存在明显不足。面对来自基层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工,他们只能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无法或者不能深入指导职工的技能操作,培训效果在短期内还不能达标。

3、教学目的发生变化,使得原有的教材、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不适应

由于是对来自生产一线的员工进行技术技能培训,在辅以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更多的还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借助实训设备设施进行实践操作的演示和指导,这样一来,我们的教材也要进行相应的修订,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减少不用或少用的理论知识、增加实用的实践技能操作和新设备、新技术的讲解。当然,我们的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过去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分析提问,而现在有不少的课堂时间是“教学互动”——员工是带着疑问来培训的,他一定会在课堂上请教老师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方面的问题,所以教学过程在双方的分析探讨中完成,不再是一言堂。与此同时,借助实训设备设施及仿真系统,案例教学、现场演示、实地操作等教学手段都会频繁地使用,教学场地轮转、教师教学活动范围扩大、教学互动性增强,这些都是教师以前很少触及的,每个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性。

当然,当学校成为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主战场后,教师的工作任务、工作强度和作息时间等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适应起来是需要时间的。

二、教师转型的对策思考

随着学校的职能定位发生变化,我们的教师必须顺应时展,转变观念,积极作为,在新形势下做出新成绩、新贡献。为加快教师转型培养步伐,我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思路,供大家参考。

1、集中培训 在正常上班期间,每月视情况安排总计0.5-6天的时间,以及寒暑假中1-2周的时间,对教师进行规程规约、操作技能、专业动态等多个方面的培训。对于没有取得技能等级的教师按照岗位准入的专业要求进行培训,并按照企业内训师标准来进行考核;对于需要取得更高技能等级(职业资格)的教师,要开展考前辅导,进行技能训练。

2、结对互学 根据工作需要及教师具体情况,充分利用上挂专家(请到学校来上课的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专家)、生产系统专家以及学校自身的专家资源,组织专家与教师结成互帮互学对子,并签订“结对互学协议”,在制度上保证教师能够获得专家的有效指导。

3、培养锻炼 学校与相关系部共同决定选派部分骨干教师,深入企业生产基层单位,在生产技能岗位上开展培养锻炼,以提高其生产技术技能水平。

4、参观见习 学校与相关系部共同决定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参观见习,在熟悉设备结构和性能的同时,切实提高设备操作技能和相关业务的培训水平。

5、基地建设、课题研究 充分利用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生产单位的技改工程等机会,采用加任务、压担子的方式,安排教师参与具体的实训基地建设及生产技改课题,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来驱动,通过工作实践来提升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

篇5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职业教育培训作为一种产业,学校是工厂,学生则是产品。培养的学生能否就业是职业教育培训持续发展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社会有就业需求才能拉动职业教育培训发展;二是就业的趋向决定职业教育培训的专业结构;三是就业需求的市场波动决定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规模变化;四是职业教育能够推动行业成熟,催生新的职业岗位。所以职业教育培训必须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以市场为导向。近年来,社会失业人数剧增,企业用工乏力,社会提供的岗位有限,职业教育培训部分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社会问题,许多人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节。他们在学校很少受到为工作、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即使学到一点职业方面的知识,也是肤浅而片面的。而一旦离开学校,所获得的综合训练机会就更少了。因此就需要有一定的培训机构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提高他们必须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

二、职业教育培训必须依据企业和行业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就业就意味着竞争,在当前就业比较严峻的形势下,职业竞争不亚于产品竞争。人人渴望就业,人人需要就业,靠什么来实现就业,这就需要职业培训来解决职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培训必须在专业设置、培养规格、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实训要求上,面向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向产业结构的调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密切加强与企业合作,满足各类求学者的学习需求。由于技术不断现代化,要求不断更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接受培训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胜任力,以适应新的需要。职业教育培训不要过于强调理论、教学要符合企业的需求,教师也要深入企业实际了解情况。职业教育中目前还普遍缺乏一个重要内容,即在现代化生产中亟须的工作岗位上独立和自我负责地行动以及参与现代工作过程的能力;一些高新技术领域仍然缺乏足够的能力。

三、提高职业教育为终身教育服务的功能

21世纪知识经济对劳动力的要求和终身学习社会对公民的要求,使劳动者形成既有全面的综合知识,又有某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具备在学习型社会继续学习和接受终身教育的能力。职业教育培训不单单是技能培训与谋生教育,实践中常常把职业教育培训设计成单纯的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而弱化职业教育培训对人立业谋生和继续发展的核心素质和能力设计与培养。职业教育培训目的不是“制器”而是育人,因此不能把职业教育培训的着眼点仅放在传授职业所需知识、技能上,而应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培养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加坡的就业培训基本技能中,把“进取心、终身学习、全球意识”作为职业培训的理念。1974年11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巴黎)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特别指出:“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志愿,职业技术教育应该:

篇6

关键词:就业;高职;计算机专业;培训

随着我国就业市场的日益严重,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不再以等级考试证书为检验学生工作能力的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使用技能的考核,因此需要高职院校转变培训策略,构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培训策略。

一、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职业教育虽然起步早,但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瓶颈,发展不平衡,投入不多,办学条件差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也不断更新,新技术新内容层出不穷,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仍普遍存在所学知识滞后,与实践有较大程度脱节等问题。随着高职学制的缩短,一些学校又盲目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减时不减课,导致许多高职毕业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基本操作不够熟练,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存在很大差距,难以胜任岗位,工作适应周期较长,难以凸显高职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

二、当前高职计算机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学术应用型教育,高职教育要重点突出人才的实用性,因此高职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要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结合笔者多年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工作谈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问题

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之快,更新之频繁,让人感叹不已。计算机知识更新频繁造成计算机教学内容也要不断更新,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是要依据当前的教学大纲或者教学计划来制定的,而教学大纲或者教学计划制定好以后,要保持相对的稳定,这样就造成教学内容相对的滞后。

2.教学模式问题

传统教学“教”与“学”分离,传统“填鸭式”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只顾“传道、授业”,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对内容理解少,提不出问题,不能积极的融入到教学的过程当中去,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3.现代教学手段的误区

现教师认为多媒体就是把书本上的内容搬到计算机上,呈现在学生面前只是大量信息的在,很多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是职业教育的一大进步。然而,不少堆积,不作技术处理,不分重、难点,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再者,重视专业课,轻视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造成学生专业基础不够扎实,而实践教学时间不足,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欠缺,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三、改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合理建议

1.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满堂灌”教学方式,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少而精地将知识点讲授清楚,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尽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将问题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学生的反应,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随时调整授课行为。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办学,应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彻底改变只重视理论学习、不注重实践教学的做法。计算机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无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任务驱动、行为导向、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明确学习、操作、实训的目的、任务、内容与要求等保证上机操作与理论教学有合适的比例,从而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增强针对性,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改变,高职毕业学生就业将不再是“订单式”办学模式下的“被动就业”方式,更需要学生具备“主动就业”的能力,这对高职院校的师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批能把握企业和社会运行规律的双师型教师即新的专业化教师是当前各高职院校的迫切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大力进行教学改革,根据社会需求,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模式,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从自然人向职业人过渡,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一、积极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提高职业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有这样的体会:在心情愉快、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工作,感觉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反之会适得其反,效果不佳。作为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时,我们也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用心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保持心情愉快,学生才能够打开思维的闸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从而为以后的职业岗位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单元中的Listening&Seaking中的offering in the library 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采用角色扮演口语化训练方式,先由教师扮演图书管理员,由学生扮演前来借书的同学,然后角色互换。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自由训练,也可以自主编排对话内容与对话情节。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限制,这样才能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

二、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创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协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创新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多使用英语开展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英语课堂用语,并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尽可能用英语表述自己的观念,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二是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创造英语运用环境。教师可以挖掘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之处,引起兴趣,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多使用英语交流,提高英语水平。最后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例如在课前的几分钟内,让学生用英语讲述生活中的趣事,为同学将小故事或小品等,又可定期举办英语口语大赛、书写大赛、猜谜语大赛等活动,这势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能够真正做到英语活学活用。

三、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即采用学习方法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一言堂”的模式,教师讲与写、学生听与记的简单授课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到的都是哑巴英语,缺乏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语言学习离不开实际的运用,只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语言训练机会,才会活学活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因此教师要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增加自己英语口语训练的机会。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的现代化学习资源,例如采用任务驱动式方法,将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所学的内容,给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或者是电子阅览室等工具搜集英语资料,整理答案。同时教师对于每组的表现也要进行及时的评价,表扬与奖励表现良好的小组,鼓励与引导表现较差的小组,正确运用批评的方式,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

四、创新与完善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英语实践教学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创新与完善传统的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践基地的优势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新颖的英语训练情景,使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也使枯燥无味的英语学习充满趣味性,促使学生善于学习和乐于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内实训室,如组织学生到语音实训室集体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校外实训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的条件,为学生创建校外实践基地。例如教师可以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让其为学生的英语实训提供平台。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联系周边的酒店、旅行社等单位,让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英语实践岗位,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五、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助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师资队伍的建设质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传统的教学理念仍旧存在很多高职英语教师的脑海中,在今天的课堂上,仍旧可以发现注重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全面发展学生来说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创新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势在必行。通过实践证明,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创新教学的能力。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并定期深入基层企业进行学习和锻炼,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而在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特色,不仅传授学生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让学生能够学活知识,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此外教师也要抓住继续深造的机会,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考取翻译、商务师、导游等职业的资格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要求。

篇8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能力 三坐标测量 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190-01

随着苏州地区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伴随着众多制造业如汽车、机床及模具工业的涌现和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加工设备提高功效、自动化更强的基础上,要求计量检测手段更加高速化、柔性化、精密化,而固定的、专用的、手动的普通计量工具大大限制了大批量制造和复杂零件加工业的发展,而平板加高度尺加卡尺的检验模式已完全不适用于现代柔性制造和更多复杂形状工件测量的需要,因而三坐标测量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猛。对苏州地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培养苏州地方企业需要的基于“职业导向校企协同”的三坐标测量技能型专门人才也是极其迫切的,三坐标测量技能培训课程是基于“职业导向校企协同”的三坐标测量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

1 课程定位

基于“职业导向校企协同”的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课程适用于高等职业学校三坐标测量方向专业,主要功能是使学生了解三坐标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使用PC-DMIS软件及操作三坐标量机进行产品检测、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能力,能胜任企业生产、质量检测部门的三坐标测量员、三坐标测量机售后技术服务等岗位。该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课程以《计算机绘图与机械制图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测量技术基础》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为学生后续学习《机械产品质量检测》等课程提供支撑。

2 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职业导向校企协同”的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课程是依据“三坐标检测技术”工作项目及其职业能力而设置的课程。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思瑞企业为代表的行业专家对三坐标测量技术工作领域的任务和技能分析,在教学内容上以企业三坐标测量员、三坐标测量机售后技术服务等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同时考虑学生兴趣和认知规律选取教学内容。立足于学生检测岗位的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以产品三坐标检测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该课程的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产品三坐标检测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三坐标检测理论知识,发展三坐标检测的职业能力。该课程与思瑞企业校企合作共建,结合思瑞检测培训部门对客户培训三坐标检测技术的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用性、职业性的项目作为该培训项目课程的教学载体。项目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从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学生以模拟三坐标检测技术员的岗位角色进行学习,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际操作技术与能力的训练,通过三坐标测量机的操作、零件检测前准备、基本元素的手动和自动测量、检测数据处理、CAD模型导入的测量等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合理选用、操作、维护和保养三坐标测量机,能根据零件图纸检测要求设计合理的零件检测方案,会熟练使用PC-DMIS软件编制检测程序、处理检测数据,会对检测报告进行正确分析。教学中还将融合相关三坐标检测职业工作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素质教育。

3 课程目标

基于“职业导向校企协同”的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能运用理论知识解释三坐标测量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会合理选用三坐标测量机型号,能熟练操作三坐标测量机,能合理维护和保养三坐标测量机。能根据企业实际案例的零件图纸检测要求设计合理的零件检测方案,能根据零件特征合理选择零件的装夹工具及装夹方式,能运用探测系统的理论知识合理选用零件检测用测针测座,能熟练安装及正确校对测针测座。会熟练使用PC-DMIS软件编制零件三坐标检测程序,能手动和自动测量零件特征元素,会熟练使用PC-DMIS软件处理零件检测数据,并正确输出三坐标检测报告,并会对正确分析零件的检测报告,会撰写零件检测分析报告。

4 课程内容和要求

三坐标测量技术培训课程是与思瑞企业校企合作共建,结合思瑞检测培训部门对客户培训三坐标检测技术的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用性、职业性的项目作为该培训项目课程的教学载体。项目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从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该课程的内容和要求是根据三坐标检测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的,如表1。

5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职业导向校企协同”,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该课程充分利用该行业典型的企业资源,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依据“三坐标检测技术”工作项目及其职业能力,课程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课程课堂教学时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图纸、各类国家(国际)标准、三坐标测量机说明书。

6 结语

学院与思瑞公司协同共建三坐标测量实训基地,根据三坐标测量员的职业能力为导向培养的“思瑞三坐标订单班”开设了三坐标测量技术技能培训课程,并在实际的学生及企业人员的三坐标测量技能培训教学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职业导向校企协同”,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举,突出职业能力的锻炼。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农机;培训;教育;五位一体;创新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青岛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以部、省“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为主线,结合实际,着重农机驾驶操作与农机实用技术人员培训工作重点。根据《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每年培训各类技术人员4500余人次,农民教育培训覆盖全国所有乡村,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亿人次,使每个受训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青岛市迫切需要新型农民培训。但是,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民对农机实用技术的实际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农机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上分析,还是职业技能与农机服务组织上分析,这都需要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总体文化水平、技能水平和法律常识。同时,应当重点培训农机操作,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另外,还需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培训农机技术骨干、科技带头人、农机经纪人、农机合作社领办人和基层农技推广等人员。

二、存在问题

通过相关调研工作,青岛市农机工作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培训机构综合条件不能满足当前农机培训形势需要。

1.农机师资队伍不完整、师资力量薄弱。现阶段,由于农机人员机构改革、编制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人员老化,教师队伍出现断层,纳新少的特点,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教师少,同时,现有教师学习机会少,师资力量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对农机新技术、新知识的实际需求。

2.农机培训未形成规模,教学设备陈旧,基础设施不完善。自2004年以来,随着农机购机补贴政策逐步实施,青岛市大型复式农机作业设备保有量快速增加,新型、大型农机具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不断应用,农民对大型新式农机化新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全市各培训基地现有的小型、陈旧、不符合实际需求的农机教学设备和简陋落后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民对新机具、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以莱西市为例,所以教学设备大部分已经达到报废更新年限,所用教学没施已经严重滞后,这种现有教学条件与农民掌握新技术、新机具需求不相符的已成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的突出矛盾。

(二)农民学习热情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安全保障培训需要强制性

部分地区农民对长时间集中学习的常规教学积极性不高,参训的主动性差。

1.从经济考虑,怕花费时间影响收入,不愿参加培训。

2.部分农机工作人员法制意识不强,心存侥幸缺乏安全意识,不想参加专培训。

根据2013年农机化司《关于2013年农机事故情况的通报》农办机[2014]7号,造成农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无证驾驶,农机事故原因排第一。全国因无证驾驶引发的事故466起、死亡222人、受伤256人,分别占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26.9%、51.4%和40.6%。全国拖拉机导致的事故中,26.8%的肇事者没有驾驶证。目前,青岛市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为20.6万台,截止2013年青岛市注册拖拉机驾驶员11.9万,由此可见肯岛市现在无证驾驶农机工作人员达到8.6569万人。从农机安全生产角度上分析,目前青岛市最迫切需要农机驾驶员培训,然而青岛市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三)培训内容单一空泛,满足不了广大农机从业者对农机技术多样性的实际需求

机械技术教材老化,特别是新型大型机具,如玉米联合收获机缺少新编教材,农机实用新技术培训教材理论性较多,实践性知识和案例较少。从农业机械(不包含大中型拖托机)保有量上分析,农民对农机实用技术的需求是多样的,现有的传统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加大新型农机实用技术教材的更新已经迫在眉睫。

三、解决方案

青岛市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面临农机实际培训需求数量大、实用技术需求多样、帅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等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对现有的培训模式的创新,有效的整合培训资源、构建培训平台、发挥培训职能,建立“三类协同、三级贯通、五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体系。

(一)要着重培养“生产经营型(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销企业等)、专业技能型(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技术骨干等)和社会服务型(农机经纪人、农机作业专业户、农机推广员等)”“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

(三)建立市级农机校为培训主体、县级农校为依托,基层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为补充的“三级贯通”的农机化教育培圳制度。

(三)立足自身条件,有效的整合教育资源和平台,创建“五位一体”培训体系――“政府+专业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合作社+农机大户”,为职业农民培育服务,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

l.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开展农机管理人员能力水平建设培训。以农机培训队伍自身建设为依托,重点组织对基层农机工作人员进行农机化政策、法规和新技术等方面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高技能、高层次的农机管理、推广、技术人才,推进青岛市农机管理服务水平可持续发展。

2. 发挥专业培训机构的推动作用,开展职业农民培养计划。以县级农机校等专业培训机构为依托,对农机手,特别是新购机农民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培训,使农机手能够熟练掌握拖拉机驾驶以及各种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操作、维护、保养和维修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作业规范、技术要点等,打造一批安全、可靠、有经验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3.发挥实训基地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机服务组织规范性培训。以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为依托,对重点扶持的现代化农机示范基地和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内的农机手进行农机实用新技术培训。通过开展培训,使农机手能够及时掌握玉米联合的收割、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花生收获、设施栽培等农机化新技术新知识,并能在实际生产广泛应用,逐步培训成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新型农机专业服务人才。全市目前建设农机实用技术实训基地20余家,辐射全市2区、4县18个涉农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引导社会投入600余万元,新建培训教室20间,全年新增公益性培训2000人次,可有效缓解部分农民对农机技术服务的迫切需求。

4.发挥合作社的联动作用,开展农民田间学校。以农机合作社员培训为依托,积极做好农机培训进社区,把有实力、有条件的合作社作为农机培训的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农民参与性较强的公众性教育培训。深入镇、村开展“现场政策和技术咨询”、“农机化知识问答”、“三夏三秋作业现场会”、“农机培训进社区”等活动,提高培训工作的互动性。

5.发挥农机大户的示范作用,开展一对一培训帮扶。充分发挥农机大户示范作用,通过农机大户综合优势,就近解决本村域及周边农机手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一对一的培训帮扶。并利用农忙前机具检修的时机,派出教师、专业技术和维修人员深入农机大户中,帮助农机大户为本村机手到田间地头开展边检修边培训现场咨询活动,提供面对而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思路,巩固阵地

针对目前状况,政府和主管部门应本着为“三农”服务的思想,通过政府财政、农机系统自身投入和民间投资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农机培训阵地,强化培训职能,巩同和发展农机教育培训基地。

(二)广开生源,适应形势

一要注意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农机化有了大的发展,对农机培圳的需求自然会大大增加。二要广开办学门路,拓宽培训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三要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改进培训形式,压缩培训时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收获实用、有效操作技术与技能。

(三)深化改革,提升质量

应因地制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办学质量水平,真正做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或集中培训,或送教下乡,或修训结合,或田问路头培训。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传授先进适用技术。

篇10

【关键词】会计 继续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信息使用者众多,影响面广。会计人员道德缺失必将损害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干扰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因而,会计职业道德被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加强。”此条明确了应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第四条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1998年,我国成立了国家会计学院,负责全国会计人员的终身教育工作。这些措施规范了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促进了我国会计水平上新台阶。但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继续教育目标不明确

继续教育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在现实培训过程中往往把不同级别的会计人员和不同对象的会计人员混合在一起教学,出现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培训对象的现象,影响培训工作的效果。

(二)继续教育对象和内容存在局限

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对象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且限于会计人员。而从会计继续教育国际惯例看,我国很有必要把与会计紧密相关的管理人员, 如单位负责人也纳入会计继续教育的范围。从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看,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会计理论和实务、财务制度及法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其他相关知识等,而实际培训内容往往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和政治业务素质教育,缺乏会计理论知识的体系性和拓展性教育。

(三)继续教育方式比较单一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包括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以前主要以面授为主,近年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开始了网络教育,但参加网络教育存在条件限制。目前,对广大农村、乡镇企业及个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来说接受网络培训还比较困难。面授的教育形式比较直观,但也给会计人员的学习带来了不便,有时会影响工作。

(四)重形式轻效果

目前继续教育培训的方式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由专业老师讲授最新的财会法规,对难懂的内容做必要的解释,整个过程缺乏交流。讲解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可能不相关,极大地削弱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效果。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一)铭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道德在会计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由会计职业活动的特点及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决定的,是调整会计人员之间、会计人员与不同的利益团体之间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总和。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不仅有利于塑造会计人员的优良品质,提高会计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也有利于会计人员规避会计行为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减少违规违纪行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包括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诚实守信、坚持准则和提高技能。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岗位上对自己的思想品质、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以及所要达到的水平和境界。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会计人员根据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而进行的反省、检查和自我剖析;二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岗位上形成的举止、仪表、情操以及应该达到的境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有克己自律、自我剖析和闻过则改等。

(三)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的起点,它是会计人员道德实践得以发展和延续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会计职业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对培养会计人员的完美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外在的教育引导,培养会计人员的内在信念,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包括热爱本职工作的教育、会计执业精神的教育、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法纪的教育、典型示范、舆论监督、建立赏罚机制和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意志。

三、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水平的对策

(一)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表现的认定。会计职业道德职能的发挥,主要依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来实现。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对象是会计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之间和社会中介机构对会计行为所作的评价,即对合乎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给予肯定;对不道德的会计行为,依据情节不同,给予批评、谴责、处罚,直至追究行政刑事责任。二是会计人员对自身行为的评价,亦即会计人员进行是否合乎道德规范要求的自我检查。通过经常的自省可以更加自觉地去恶从善,自觉地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针对目前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不完善的现状,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应制定会计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标准。

(二)改进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包括机构设置、流动人员的管理、考试制度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专人负责,统筹管理,合理安排。引进竞争机制,打破教育培训市场的垄断局面,选择有实力的单位进行培训,财政部门只负责日常的监督和最终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质量,也有利于提高会计继续教育的日常管理效率,确保新形势下会计继续教育工作不流于形式。

目前会计人员流动性强,为加强管理,会计管理机构应制定多种继续教育考核标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一是加强同外出人员的联系,鼓励他们参加会计专业类考试,拿到成绩合格单后可回来参加考核。二是尽量给外出会计人员创造方便的继续教育学习方式,如网上继续教育和网上考试,以减少外出会计人员的负担。三是财政部门应升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软件,使全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档案能信息共享。

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应采取不同的考试形式。如对于高级会计人员,可采取开卷考核的形式,适当增加题目深度。而对于其他层次的人员采用闭卷考试形式,题目难度不能太大,但考场纪律必须严格。另外,考试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考生只要登陆会计继续教育考试题库,输入本人的身份证号码即可进行随机抽样考试。同时,要把考试成绩与年检结合起来,增强会计人员学习的自觉性。

(三)统筹安排教育内容,实行分层次教学

会计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前沿性、新颖性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和其他相关知识。从整个会计领域的发展趋势来看,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日益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熟方面还要大”。一个职业道德不高尚的会计人员,业务能力越强,危害就越大。

实行分层培训是把所有会计人员分为3个层次:第1层次是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的财会人员或大型企业财务负责人,对这类人员进行培训的时间长、内容多而深;第2层次是具有中级会计技术资格的人员,对他们的培训应安排较长时间、较多实用性的内容;第3层次是中级以下资格的财会人员,对他们的培训应安排会计基础性内容,重点是会计最基本实务操作。除上述分层外,也可以将培训会计人员按行业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会计应分别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

(四)更新教学模式和手段

继续教育可采取接受培训和自学的方式。按培训的时间长短分为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短期培训侧重于实效性,一般为脱产集中学习。长期培训侧重于系统性,时间安排较为灵活。按组织培训的机构可分为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组织的培训或由其批准设立的培训点举办的培训;省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财政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形式,如高校的继续教育和会计学会或协会的行业培训、科研课题、会议交流等。传统的课堂教育是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的一种教育,随着网络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现代远程教育已广泛应用。利用现代科技的远程教育形式,能扩大教育规模,甚至形成教育产业,减少国家投资,解决工学矛盾,使高科技技术手段成为学习的催化剂,实现劳动者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

从继续教育发展的潜力来看,自学成才应成为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单位自行组织的业务学习;承担专业课题并取得研究成果;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但这种形式一定要配备相应的考核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望生.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完善建议[J].财会通讯(综合),200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