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业道德范文

时间:2023-03-19 19:3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务员职业道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务员职业道德

篇1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 职业道德建设 考核 教育 宣传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特别是十以来,党和政府通过开展一系列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力地整治了“”等突出问题,促进了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提升。然而,当前基层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领域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基层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对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

基层公务员是公务员队伍的主体,处在改革发展第一线,是h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肩负着直接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与群众的接触最为频繁和广泛。虽然基层公务员不能代表政府的全部,但是人民群众认识、接触政府是从基层公务员开始的。因此,基层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反映了政府的公共治理能力,对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

加强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基层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有利于预防腐败、推进廉政建设,尤其是从思想根源上使公务员“不想腐”。其次,有利于使基层公务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改进工作态度,从而大大提升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的效能,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入开展。再次,有利于保持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使群众更加支持和拥护政府。最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仍有待完善,教育培训工作仍不够到位

第一,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全形成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在年度考核中,公务员只要在一年的工作里,没有因严重错误或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恶劣社会影响、严重违纪违法,基本上都会被定为称职等级,甚至是优秀等级,对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考虑较少。选拔干部时,则一般对考察对象的工作能力、业绩和廉政情况等更为重视,而且由于职业道德缺乏直观、明确的衡量标准,对被考察对象职业道德的好坏就难以作出合理、准确的评价和认定。因此,我国对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考察往往被忽视。

第二,教育培训工作不够到位。一方面,面向基层公务员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多,原因在于:基层部门对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各地普遍存在着把党风廉政教育等同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认为有了党风廉政教育,就不需要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基层政府部门对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资金、人力和时间等方面的投入较少;基层党校、行政学院等机构中,能讲授职业道德方面内容的教师数量不多、水平不高,因此基层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需求。

另一方面,当前的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首先是教育内容不够贴合实际,没有根据基层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多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内容或行为规范,没有准确区分基层公务员与中央、省、市级单位的公务员的区别,以及领导干部和普通公务员的区别。由于不同单位的基层公务员的工作领域差别很大,需要的职业道德教育就不尽相同。其次是教育的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通过舆论宣传、行政推动进行,大部分单位是由主要领导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宣读有关文件,动员大家业余时间自学,基层党校、行政学院开展培训的主要方式仍然局限于课堂讲授、观看录像片等。

第三,宣传引导不足。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对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新气象、新变化、新成就的宣传仍有些欠缺,导致社会上对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理性关注不足,营造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此外,近年来选出的在基层恪守职业道德的榜样、模范不多,为基层公务员起到的示范作用和效果不明显。

增强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常态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把职业道德情况切实纳入基层公务员考核、考察之中,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职业道德考评机制,有利于激发基层公务员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年度考核中,应当制定切实可行、具体规范、定性与定量兼顾的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考评办法。结合公务员的财产申报、述职述廉、检举举报等制度化措施,对基层公务员日常履职过程的职业道德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把拟提拔任用对象的职业道德情况作为重点,进行严格、细致的考察,谨防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员被提拔任用为领导干部,在用人机制上形成正确的导向。

其次,要增强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一是要以尊重基层公务员自身需求为前提,分析基层公务员工作实际情况,注重区分教育对象的职务和级别,特别是要结合其所在部门的工作特点,在国家规定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内容和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基层实际情况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二是要创新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采取理论教育、案例教育、实践教育相结合,并鼓励互动参与的方式,灵活运用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结构化研讨等教学方法,实现理论学习、实践体验与反思内化的“三位一体”的教育过程。三是要强化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科学合理配置教师团队,选拔、培养一批既了解基层公务员工作实际情况,又具备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的公务员或专职教师,承担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四是要健全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制度,在对基层公务员进行初任培训、任职培训时,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基层公务员在职期间应定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对已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进行考核评估,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再次,要加强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宣传引导。要充分认识宣传工作对推进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引导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广泛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开辟专栏专题、相关消息、播放专题片等宣传方式,对各地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好的经验做法和新变化、新气象、新成果进行多角度宣传,提高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引导社会公众明辨是非,弘扬社会正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发掘和培育基层公务员中有良好职业道德表现的人和事例,树立“道德模范”“服务明星”“业务能手”等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示范作用,增强基层公务员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积极性。通过解读公务员职业道德相关文件,以图文结合等形象生动的方式,编发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宣传图册、书籍、挂图等不同品种的宣传教育产品,有效解决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资源缺乏、手段单一等问题。

总之,加强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务员的道德水平、规范基层公务员的职业行为、树立基层公务员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基层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基层公务员将职业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到日常工作中,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参加这次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活动,是一次给我自己提高自素质和工作能力的好机会,在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地位。这次培训,给我指明了如何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的方向和具体方法。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政府和公务员队伍的公信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公务员道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公务员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执行者,人民利益的实现者、维护者,其职责就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使党的意志变成人民群众推动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自觉行动,最终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各级公务员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心系百姓、勤奋敬业、清正廉洁,才会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产生无穷的鼓舞作用,才能把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这样,党的执政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执政地位就会不断巩固。

二、公务员职业道德以其社会示范和社会导向作用直接影响政风和社会风气。它是社会的主体性道德,在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中居于首要地位。公务员是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者,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道德面貌如何,能否在各自岗位上以身作则,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实践也证明,社会的腐败和堕落往往是从国家官员的腐败和堕落开始的。因此,我们应该以官德建设带动全民的、各行各业的道德建设。

三、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是防治腐败,促成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腐败现象在全国各地滋生蔓延,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威望,对此,我们不仅要以法控权,强化吏治,而且应该从治本做起,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公务员保持廉洁的自觉性。一切腐败行为都说明腐败是从践踏道德开始的。从腐败动机的形成,到腐败过程的实施,都起始于对道德的背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道德的约束,法则徒具其名。公务员只有不断提高道德操守水平,远离低级趣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篇3

关键词:物流;物流管理;员工;职业道德;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职业道德是同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一、 物流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 爱岗敬业

要求物流从业人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职业劳动,努力培养热爱自

己所从事的物流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

2. 诚实守信

实施综合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尽管从总体上讲是独立经营,但其

内部环节相当复杂。尤其在涉及到仓储、运输、联运、甚至国际联运的情况时。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各服务全程的两端及中间各转接点处均设有自己的子公司或办事处等形式的派出机构或分支机构,处理有关服务业务等运输和衔接中所需的一系列事务。这就要求物流从业人员必须坚守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

3.办事公道

所谓办事公道就是指物流从业人员在处理物流业务过程中,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同一标准和同一原则办事。

4.服务群众

无论是现代物流管理追求的服务目标,还是快捷目标和安全性目标,其中心是提高物流服务的质量以及顾客的满意度。因此,物流从业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才能做好物流业务活动。

5.奉献社会

奉献社会是每一种职业道德都必须坚守的操守。奉献社会就是全心全意为社会做贡献,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最高体现。

二、职业道德的培训内容

职业道德培训的一般内容通常包括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道德实践行为两个方面。

1.职业道德意识

职业道德意识方面包括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信念四个部分。职业道德的培养,应当首先从明确认识开始,这是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意志、信念等问题的基础。

(1)职业道德认识

包括对各行各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性质、作用、服务对象、服务手段等方面的认识。

(2)职业道德情感

情感亦称“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职业道德情感指人们在处理自己和职业的关系及评价职业行为过程中形成的荣、辱、好、恶等情绪和态度。

职业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会成为一种稳定而强大的力量,积极影响人们职业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3)职业道德意志

职业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涮行职业义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作出抉择地力量和坚持精神。

有没有这种坚毅的职业道德意志,是衡量每个物流从业人员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4)职业道德信念

是物流从业人员应具备的道德观念、道德准则和道德理想发自内心的真诚信仰和强烈责任感。是深刻的职业道德认识、炽烈的职业道德情感和顽强的职业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

2.职业道德实践行为

职业道德实践行为包括职业道德实践、职业道德行为、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三个方面的内容。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必须经历一个反复磨炼的过程,要靠好的行为的积累。

职业道德意识是人们进行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强大精神动力。实践则是主观见之客观的东西。

三、职业道德培训的方法

1.确立目标

职业道德培训的方法主要是在培训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员工通过学习和活动,受到教育。

这种教育方法要求培训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培训内容,构建教育的情景问题、设计符合员工认识规律的教育过程,并合理安排必要的实践活动。培训只有以明确的具体目标为导向,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

2.对培训进行及时评价。预定的目标决定整个教学活动。但教学活动是否有效运转和实现预定的目标,就得借助于评价,评价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在职业道德培训中,教育的评价,不可能通过一次考试和所取得的分数,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标准。评价应当是全面的。

3.培训中引入情感教育

把情感引进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不再是一种枯燥的、无味的、纯知识的“输入-输出”活动,而是一种融知识、情感为一体的生动活泼、积极愉快、探索未知的学习活动。

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参考文献:

[1]刘国萍.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J].管理论坛,2002,(4):12-14.

[2]陈维政等.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5-36.

篇4

(一)就业形式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占据大学生毕业大军半壁江山,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十分重要

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有人称之“史上最难就业季”。2015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达749万,大学生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2015年12月11日,在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主办、锦成致远职业发展教育基金协办的首届中国高校“智慧就业创业”论坛上,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研究所所长余舰介绍了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情况,他表示 “2016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65万,比今年增长16万。”可以预测,2016年,将迎来另一个“史上更难就业季”,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占总毕业生人数的一半以上。以广东省为例,2015年,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为247872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50.24%,与2014年比,人数增长9.32%。

(二)国家非常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而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措施

为了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单单近一年,国家就出台了许多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如:《财务部、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15〕18号)中对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税收减免,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中加为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推进四众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指导意见,教育部还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部门联合举办多场毕业生网络招聘会,广开就业渠道,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国家、高校对大学生就业给与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但与此同时,整个经济形势和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也表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仍有很大数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大学生就业工作除了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政策支持,还必须推进创新创业的职业教育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这样才能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地就业创业。早在2007年11月,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三部委就联合了《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7〕24号),文件指出,“讲就业指导课程切实纳入高校教学计划,鼓励和提倡所有高校从2008年期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和必选课,并依据各校自身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各地和高校要定期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开展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资格认证工作”。文件明确提出了职业工作的必要性。之后,各省也结合当地的情况,制定了一些措施来建设职业指导工作队伍,提高职业指导水平,比如《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粤府办〔2013〕22号)中指出“各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配足人、财、物,健全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要落实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待遇,取得职业指导师、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的就业指导教师并由所在高校聘用的,同等享受讲师、副教授待遇。”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情况,而加强职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

当前,受经济形势、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表现出的新的变化主要是:

一是就业多样性和波动性增加。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单一的就业形式早已不能适应千差万别的职业需要。除了传统的就业方式,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国家鼓励的自谋出路,自主创业的就业方式。但是鼓励创业并不是盲目地鼓励学生开公司、办厂,据了解,实际上,高等教育和就业脱节的现状,容易造成毕业生在创业路上屡屡受挫,大学生开办的公司存活率非常有限。在高等院校这座“象牙塔”,普遍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缺乏实践教学的现象,在强调实践、技术的高职院校也未能幸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相比,不仅在技能上没有突出的优势,在学历方面又处于绝对的劣势,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都不高。就业,尤其是创业,需要的职业技能、能力需要在大学里有教师指导培养。

二是就业本地化趋向增加。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非中心城市高校大学生的本地就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规避地方经济中的技术落差、观念落差、创新思维落差,可以遵循自身的规律,结合地方高校服务本地经济的特点就业。而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地方经济中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社会资源,在思维环节努力让学生认识到发展地方经济与创新、创业的关系,利用互联网技术寻找市场机遇。

三是毕业生更加追求就业质量。就业质量的衡量标准有三个:薪水、就业单位的规模和知名度、职业发展的潜力。现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期待再也不是社会上所认为的成为“蓝领”,而希望得到更高的薪水,能获得更好的职位,能在知名的企业工作。这就要求毕业生在学校能获到更好的关于职业素养、就业能力的培养的教育和指导。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机构健全,但是管理职能突出,职业指导职能欠缺

各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职业指导机构,虽然这些职业指导机构名称都不尽相同,但是都有比较明确的机构工作宗旨、工作任务和职责。机构的建立,对职业指导工作的推进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这些机构都兼具了就业管理职能,实际上,由于这些机构的行政管理职业的突出,而忽视了职业指导工作,职业指导人员大多同事也是政治辅导员或者是就业干事,他们将大部分工作的精力放在应付行政管理工作中,而相对地减少投入到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

(二)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素质薄弱

虽然国家实行了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资格认证工作,通过职业认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但是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方面还有待提高。当前,各校的职业指导人员的培养大多仅仅停留在取得职业资格层面。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主要单位是企业,但是职业指导人员中,有企业工作经验,或者与企业接触紧密的并不多见。各校的职业指导人员也是身兼多职,无暇全身心投入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之中。

(三)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够,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缺乏有力的支持

国内的公办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以前的中专层次学校升格或是教育学院转制而来的,管理模式还沿用传统的,比较依赖书本知识的教学,对职业需求的关注度不够。而民办的高职院校更愿意把中心投入到学校校舍的建设,品牌的宣传。高职院校的知名度,仍然更多是凭借学校建立的历史,国家的投入等方面,学校的就业的数量和质量还没有真正意义上与学校的声誉挂钩。而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够就直接导致了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建设的质量,职业指导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的培训程度不够,没有建立有效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等缺陷。

(四)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业指导工作评价机制

教育部要求,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和专业就业工作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各高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不得少于38学时。但是这只是对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人数和课时量的硬性规定。实际上,职业指导人员的责任仅为讲授职业指导课程,对于职业指导的评价仅仅为对课程的评价。这导致身兼多职的职业指导人员愿意把工作重心放在那些容易被评价的其它工作中去,而忽视了职业指导工作。

鉴于此,要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强调学校就业数量和质量之间对学校声誉的影响。对就业工作中表现得较好的学校给与更大的奖励和支持。加大就业情况对学校影响的宣传力度。这样可以提高学校管理者对职业指导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视。

篇5

关键词: 高职物流英语 “工作过程为导向” 教学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化发展,物流作为现代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们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基本物流操作技能,而且应掌握流利的英语来支撑其工作,能熟练地与国外物流公司进行商务谈判,能看懂并填写英语物流单据,与外国客户交流,等等。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学生来说,学好物流英语是他们在工作竞争场上较劲其他对手的重要筹码。但是,物流专业英语这一课程在教学上由于各种原因走向了误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的误读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在第一学期设置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巩固高职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在第二学期设置商务英语交际口语课程,进一步提高其听说能力;在第三、四学期就会设置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让学生进入“特殊用途”或“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在特定的职业场景中培养和锻炼其职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因此,物流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旨在培养能熟悉地应用英语进行涉外物流工作、办理各项物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不少高职院校老师仍然采用的是基础英语教学方法,沿用传统的语法讲解、阅读材料、翻译句子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提高高职学生薄弱的英语水平方面固然有帮助,但却忽视了专业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即培养用英语做物流工作的人才。

(二)专业师资的缺乏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从事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普遍都是英语专业出身,他们的强项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英语技能,但是缺乏系统的物流专业知识技能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故在课堂上依然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模式。有些院校也让物流专业课老师教授该课程,他们虽然在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方面胜任教学,但是其英语技能的缺乏也不能满足学生在该课程中获取物流英语知识技能的需要。

(三)教材的局限性

目前市面上的物流专业英语教材普遍难度较大,内容拘于理论化,用大段的全英语文章来阐述各专题的内容,并且大部分教材中选取的专题内容比较零散,整本书未形成完整的物流工作过程,显得无系统化。这种教材旨在让学生对材料的句子、段落的理解来学习各专题的物流知识,这就使得不少老师在课堂上继续沿用大学英语的基础知识教学模式,忽视了专业英语教学应具有的职业特色。

(四)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

由于生源基础不一致,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课表现出怕学、厌学等情绪,认为只要过了英语等级考试,毕业和找工作便不成问题。并且他们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在语音、语法、词汇、阅读等方面都很差。虽然大一两学期的英语基础课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其英语水平,大部分学生达到了英语三级乃至四级的水平,但是他们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鉴于高职学生薄弱的英语基础,老师在教授物流专业英语课程时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词汇学习、篇章翻译等基础知识讲解上,难以大范围地开展难度较大的模拟场景英语练习。

二、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依据

职业教育的出发点是“职业”,目标是培养适应职业发展的复合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其培养的人才需具备专业能力,即高职学生能通过学习某种职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态度而获得的专业能力;需具备人格能力,即高职学生能全面地考虑并自我评价其在家庭、职业和公众生活中的发展机遇、要求和限制,发挥自身才干,制定并拓展职业生涯计划的能力;还需具备社会能力,包括工作的人际交流、公共关系、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另外,除这三项基本能力外,高职学生还应具备行动能力,即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能力。面对复杂并且频繁变化的工作任务要求,他们应该具有持续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程式化的行动模式的意识与习惯及创造性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并非强调单纯性的基础性知识传授,而是对实际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职业岗位操作的人才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需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需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置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在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中,学生参与建构物流工作的能力是关键,而非传统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物流职业能力培养,制定基于物流工作过程的教学目标,探索基于物流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重视物流工作过程,培养学生较强的职业能力。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在制定物流专业英语大纲和教案的时候除了加入基础知识内容,还应强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设计思想。从课程整体设计到课堂教学设计,教师都应围绕着如何体现“工作过程”指导思想,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要将自我的角色定位在辅导者、引导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不能再照本宣科,讲授单纯知识理论,而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物流就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能力培养目标,将项目或任务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之中,突出物流活动的工作过程,在模拟情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流工作能力,使教学更生动化、系统化。虽然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底子薄弱,在单词、语法等方面非常缺乏,但是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也不能以单纯的术语学习为主,因为物流术语繁多,记忆困难,会使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信心。物流英语本身是一门专业英语课程,因此所教的内容应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紧密联系,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岗位上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教学内容不要拘泥于教材内容,应该在联系现实国际物流活动的场景中进行呈现。教师需要给每堂课都设计一个具体的子情景或子模块,使整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的、连贯的大情景或大模块,即该单元主题的工作过程;要求学生在学习完每堂课、每单元课程后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或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二)师资培养

目前物流专业英语教师大多数是由英语教师担任,也有物流专业教师,前者精通英语基础知识,缺乏物流专业知识,后者则反之。英语教师虽经过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专门训练,熟悉英美文化背景,了解语言理论知识,但都未系统地学习物流专业课程,更未接触过实际的物流活动,缺乏行业知识技能。物流专业教师虽有行业从业经历,但语言知识的缺乏也使得他们容易将该课程讲授成一般的物流专业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需求。教师们在教学中陷入了知识困境,难以上好物流专业英语这门“物流+英语”的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英语知识的课程。因此,师资培养对于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质量提高非常重要。英语教师们需要系统地学习物流专业课知识,最好能积极地考取物流行业资格证书,巩固自学的基础知识;并且还应利用学生实训或假期到物流企业中进行实地学习和调查,掌握行业知识技能,从而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培养。物流专业教师则需要补充自己的英语基础知识,练习英语语法、口语,实现“双语”课堂教学。同时,英语教师与物流专业教师应定期举行研讨会,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合作与交流,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借鉴经验。

(三)教材选择与编写

目前市面上真正适合物流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很少,大部分教材要么是大篇章的理论知识讲解,单词学习,难句翻译,缺乏生动性,使得本身英语基础差的高职学生望而生畏;要么就是以对话形式出现,虽较前者灵活、有趣,但专业性不强,跟基础英语课程相差无几。在教材的选择上不能采用难度较大的原版教材,也不能采用理论性过强的专业化教材。既然市面上的教材难以满足高职物流专业英语教学,各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本校所制定的物流英语大纲和课程标准来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应该选用学生日后将会从事的实际物流工作内容,并且每个单元之间的内容设置及各单元内容的设置应该遵循“工作过程”思想,尽量打破学科体系,展现物流工作的全过程,以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为本位。教材的整体结构应选取物流工作中最具代表性的,诸如商务洽谈与合同撰写、物流运输、仓储与库存、客户服务等物流节点的主要工作流程。各单元的内容也应形成工作过程,比如仓储与库存单元可以分为入库、盘店和出库三个子情景。教材内容不能完全是理论知识或对话学习,应突出工作流程中的操作环节所需要的能力、技能、相关理论知识及术语学习。总之,教材的编写应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培养学生的物流业务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展现出专业性、知识性、技能性及生动性。

四、结语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英语课程能为物流学生奠定好语言和专业基础,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心应手,熟练操作,所以这一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中的该课程的教学普遍存在误区及不足之处,改革迫在眉睫,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指导思想非常适合于带有专业性的英语课程之中,在物流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物流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能较为熟悉地应用英语进行物流工作的交流,办理各项物流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鲍佳音.浅谈高职院校物流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9.7:226-227.

篇6

同志们:

我们××*质量技术监督局,是一个团结务实的一个集体。从我们的工作特点来看,依托的是技术机构,运用的是技术手段,对质量问题(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政府执法部门,我们工作中技术的显然至关重要。没有发达先进的科技手段和领先的技术设备,实现科学、公正的监督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不容置疑。但除了技术手段的重要支撑外,还有工作中还要有一个支撑也是极其重要的,那就是我们职业道德建设。也就是说,我们质量技术监督局,既需要技术机构的支撑,这是公正执法的基础,还需要职业道德的支撑,这是公正执法的保障。版权所有

在服务监督过程中,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职业道德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呢?这是因为,我们在执法过程中,都是由人的因素在起作用,再公正的法律再精确的技术都是通过人来发挥作用的。我们所监管的对象,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加工企业;无论是企业的计量器具还是医院用的检测计量仪器,或是每个单位使用的特种设备,都是我们监管的对象,复杂多样,情况千差万别,要实现全覆盖的监督管理是有一定难度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下,政府如何转变职能,由过去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由过去的集中管理,转变为监督管理,有许多问题在工作实践中需要探讨,需要研究。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就不可能到位,监管职能就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在执法过程中,法律、法规和条例、规章,都有一定幅度范围,对行政相当人如何做到公正、准确、适度,除了要求执法人员对行政法律、法规和条例、规章,有相当的熟悉外,还必须有一颗公正、正直的心,这就要求我们执法人员必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公正度事,廉明裁事。

无论哪个县市,监管的任务都很繁重,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两个安全的压力都很大,责任也很大,怎样把监管的任务完成好,把工作做得更有效,这既要开动脑筋,理清思路,想办法,找到监理工作切入点,还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职业道德建设,对我们全州质监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技术基础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各本系统执法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一刻也不能松懈。

首先,要重视加强局党组班子的建设。党组成员要成为本局职业道德建设的领头羊、带头人,要把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与全州质监系统工作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把执法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把培育团结敬业、公正廉明、乐于奉献的良好氛围作为长期任务常抓不懈。

篇7

【关键词】行政文化 公务员激励机制 融合

所谓行政文化,指行政活动过程中,影响甚至决定行政参与者行为的一系列行政思想、行政意识、行政理念、行政心理、行政道德、行政习惯、行政规则等。行政文化通过心理和精神因素影响行政人员的行为,激发其自主性和创新精神,这有别于公务员激励机制外在的制度激励方式。无论是精神推动还是制度激励,两者殊途同归都会激起组织成员工作热情。由此,应该努力将行政文化融于公务员激励机制之中,结合外化制度激励与内化精神约束,最终将公务员个人需求统一于组织利益之中,借以更好调动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实现行政组织共同目标。

一、行政文化同公务员激励机制的交互作用

(一)行政文化的功能类同于公务员激励机制

1.行政文化对行政人员存在导向作用

公务员激励机制实施目的是为了激发行政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行政效率。同样,行政文化对公务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行政行为模式可以诱导行政人员并激励其达成组织目标。行政价值观能够在具体的公务员激励过程中对行政人员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理性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形成公务员的行政道德,产生对该行政机构的认知、情感上的归属倾向,从而树立一定的行政理想。

2.行政文化对行政人员存在聚合作用

良好的行政文化会产生凝聚力,使行政人员对组织有归属感。同时,当新成员加入进来时,通过耳濡目染,就会自觉地接受行政组织的宗旨和信念,在潜移默化中为其所同化,从而自然而然地融合到行政组织中。

3.行政文化对行政人员存在约束作用

行政文化一方面通过将共同价值观向行政人员个人价值观内化,使行政组织在理念上确定一种内在的、自我控制的行为标准,规范、指导、约束着行政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受强有力行政文化影响的行政人员,能够自觉地约束个人行为,与行政组织保持相同的取向。

(二)行政文化激励功能借助公务员激励机制表达

隶属于行政文化内容之一的行政道德,控制范围要大于行政法规,是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力、从事公务活动过程中,通过内化的信念和善恶标准,理性地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和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

行政道德对行政人员的这种激励作用主要体现在行政主体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上,体现在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对职业道德、对基本道德范畴,如义务、良心、荣誉、幸福的认识、观念和态度上。作为激励行政人员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动力,它以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促使行政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以政治道德规范保证行政人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一系列考核、晋升、工资、奖惩的公务员制度之中,公务员考核内容同行政道德之中的职业道德也是相互交叉的,它无疑为行政道德,实现对行政行为内化控制与激励提供了制度化工具。考核激励功能的实现,主要通过把考核结果与其实际的、切身的利益紧密挂钩,从而使得考核制度成为公务员制度激励机制中最有效的激励手段。

二、行政文化在公务员激励机制中的融合路径选择

制度、法则等外在规则由于缺乏内在心理认同的支持,其效能也大为降低。因此在人们心理上尽快建构一套与外在制度规范相契合的内在文化价值规范系统,使外在的激励、凝聚、约束机制通过内在的心理因素而发挥作用,是当前文化心理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必要努力塑造行政文化,以期更好配合公务员激励机制,激励行政人员提高行政效率达成行政目标。(一)促进公务员激励机制实施——借鉴传统行政文化中优秀思想

我国当前的行政文化是在传统行政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传统行政文化之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对于传统行政文化,要进行批判性继承和选择性吸收。例如,应重点清除残存于现代行政文化中的封建宗法思想、特权思想、专制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奴化买办思想以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同时,要积极吸收借鉴中外历史上优秀的行政思想,如中国古代行政思想中的经世致用、自强不息、天下为公的思想。

(二)强化公务员激励机制效果——培养积极的行政心理

转型期我国行政人员的行政心理是稳定与剧变同在,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共存。目前行政人员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消极心理因素:首先是由于公务员经济地位相对下降,行政人员长期以来在物质利益分配中的优越地位被打破,同时伴随行政透明化呼声逐步高涨,隐性收入获取可能性也越来越困难,由此引起公务员失落心理。其次由于受行政组织中不同职务职级间对应薪酬差距明显扩大的事实,及成员间隐性攀比心理、失衡心理的影响,普通公务员尤其处于基层非领导职位的公务员极易产生强烈相对剥夺感。

为了消除这些不健康的行政心理因素,强化公务员激励机制实施的效果,这就需要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端正行政动机,逐渐引导公务员以工作本身吸引力、责任感和人格尊严为其内部动力。其次,加强行政心理调适,对行政人员进行心理辅导,以现代化行政管理的要求树立稳定、健康、和谐的行政心理。同时,加强宣传舆论的正确导向,引导行政人员自觉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由“金钱本位”向“能力本位”思想转变,确立正确的行政价值取向。再次,为积极行政心理提供外在支撑,改变已有等级森严和命令控制的管理方式,代之以行政成员间公平竞争、平等相待的管理方式,以培养其对行政组织的深厚感情,建立真诚、乐观的行政情绪。(三)有效发挥考核激励作用——加强行政道德制度化建设

公务员行政道德培养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公务员的“自律”,同时还要靠存在于个体外部有形和无形的“他律”约束。这是由于“个人判断力和职业水平不足以保证人们合乎道德规范地行为”。这就需要以法律、规章这样可见的“他律”形式将行政道德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以保障行政道德对行政人员的约束、激励作用能够持久、稳定地发挥。行政道德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将行政道德纳入到公务员各项激励机制之中,其中最常见的是将行政道德置于公务员考核制度之中。然而,行政道德在公务员考核实施标准上的泛化与模糊,削弱了行政道德对公务员鼓励与约束的效果。这就需要改变以往考核中重视政绩忽视对行政道德要求。根据行政道德的目标特点,设计科学的考核指标,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量化、细化,尽量变软任务为硬任务,变软指标为硬指标。其次,在行政人员任免、升降中融入道德赏罚机制。奖励为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提供内在吸引力,惩罚为其行为施加了外在压力。

参考文献

[1]张康之.行政文化在行政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青海社会科学,1999,(2).

篇8

美国公务员能力建设在理论方面主要关注公务员的组织能力、行政能力、专业能力建设;在实践方面,美国出台

>> 中美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中美公务员考绩制度差异比较研究 中日公务员培训比较研究 浅析新疆公务员能力建设 公务员道德建设途径研究 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中美公务员聘任制对比研究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中外关于公务员收入差距比较研究 政府转型时期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建设研究 公务员能力建设现存问题与对策 努力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的思考 加强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增强执政能力 辽宁开展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竞赛 提升公务员服务意识推进海西建设研究 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之研究 公务员回避制度比较分析 公务员与沟通协调能力 公务员与心理调适能力 培养公务员的创新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6年11月30日。

③参见香港立法会CB(1)1001/10-11(04)文件:《立法会公务员及资助机构员、工事务委员会公务员领导及管理训练》.http:∥119.90.25.43/sc.csb.gov.hk/gate/gb/csb.gov.hk/tc_chi/admin/training/files/ps0117cb1_1001_4_c_gb.pdf,2016年11月30日。

参考文献:

[1]Council of State Community Affairs Agencies.The Delivery of Management Capacity Building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Local Government:An Initial Inventory and Review of State DCA Strategies[Z].Washington, D.C.:Council of State Community Affairs Agencies,1978.

[2]Lenz,R.T..Strategic Capability:A Concept and Framework for Analysi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0,(52).

[3]George A.Gramham.America’s Capacity to Govern:Some Preliminary Thoughts for Prospective Administrators[M].Tuscaloosa: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1960.

[4]VyasDoorgapersad S..Decentralization and Capacitybuilding:Paradigm Shifts in Local Selfgovernance[J].African 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2012,(52).

[5]Giles,W.A. & Krane,D.A..Dynamics in Rural Policy Development: The Uniqueness of County Government[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80,(401).

[6]MATCH Institution.Capacity Building for Medium Sized Cities:Petersburg,Virginia and Prichard[M].Washington,D.C.: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1976.

[7]Charles F..Kettering Foundation,Policy Development Practices to Assist Local Legislative Officials in Dayton and Cincinnati[Z].Washington,D.C.:U.S.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 1975.

[8]Tennessee Municipal munity Development Assistance for Tenessee Cities[M].Washington,D.C.:U.S.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1976.

[9]Robert B.Hawkins,Jr..Extension Projet:Capacity Building for Small Units of Rural Government[Z].Washington,D.C.:U.S.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Extension Service,unpublished final draft,1980.

[10]John R.Coleman.Local Government Viability―Do the Data Speak[M].Chicago: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Conference,1975.

[11]Hickey,A.A..DecisionMaking and Extra-Community Assistance to Rural Local Officials

[J].Administrative Problems,1979,(1).

[12]Fear,F.A. & Gamm L,Fisher F.The Technical Assistance Approach[M].Ames: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89.

[13]Alvin D.Sokolow.Local Governments in Nonmetropolitan America:Capacity and Will[M].Washington,D.C.:Farmers Home Administration,1979.

[14]Judah Drob.Targets of the Program.Report of the OMB Study Committee on Policy Management Assistance[C].New York: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1975,(36).

[15]Arnold M.Howitt.Improving Public Management in Small Communities[M].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1977.

[16]Farazmand A.Building Administrative Capacity for the Age of Rapid Globalization:A Modest Prescrip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9,(696)

[17]Cassell,K.A. & Mercado,M.I..High Performance Nonprofit Organizations:Managing Upstream for Greater Impact[J].The Bottom Line,1999,(261).

[18]Christensen,R.K,Gazley B..Capaci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Analysis of Meaning and Measurement[J].Public Administration & Development,2008,(284).

[19]Arthur L.Dakyns M.A..Democracy and the Public Serv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20]祁光A.美国高级公务员的能力架构及对我国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5,(3).

篇9

20__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卷)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资料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印刷公司的事情,历时一年多,始终难以妥善解决,人们议论纷纷。这件事,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涉及到方方面面,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省政府调研室经反复调查,全面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整理出如下材料;

(1)1998年10月17日,50多岁的H,在家中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还是留下了严重后遗症。市医学院法医学鉴定:H的后遗症达一级伤残,超标噪音是导致其脑溢血的诱因之一。于是,与“红星新村”大门距离不远的××印刷公司,便成了众矢之的,红星新村居民原有的不满越来越强烈。

(2)红星新村,位于该市的城乡接合部。近十年来,这里日益成为人口密集的繁华地区。新村院内的5号楼,与××印刷公司的车间大楼平行,相距仅1.8米,而且只隔一道砖墙。1997年2月,车间引进安装了四台最新设备,投产后,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但从那以后,沉重、刺耳的机器轰鸣声便令小区居民不堪忍受。

(3)在机器开动时,居民们多次向110报警。干警对居民们的烦恼非常同情,多次制止车间夜间作业。但干警们也表示,对此类纠纷,实在爱莫能助。一些住户,纷纷想办法搬走。其中有的还是××印刷公司的职工家属。

(4)大多数搬不走的居民,只好求助于环保部门,不断向区环保局反映情况。区环保局在1997年6月和1998年9月两次实地勘测,都表明噪音严重超标。于是正式向××印刷公司发出限期整改的通知,并限定夜22时至晨时6时不得进行作业。

(5)××印刷公司很快将车间临近新村的窗户全部砌砖封闭,并提交了一份设置隔音墙的设想,但居民并不满意。他们反映噪音没有减少,车间生产还常持续到凌晨两三点,也一直没见过建什么隔音墙,噪音仍是每夜的噩梦之源。

(6)1998年12月,H经抢救终于脱险,便与其爱人,向市环保局提交了《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处理申请书》,提出要求印刷公司依照环保法赔偿其各项损失12万元的申请。环保局作出处理决定,认定印刷公司应承担部分责任,赔偿H夫妇直接经济损失的30,即21500元。但H夫妇迄今未拿到任何赔偿。

(7)由于不服环保局的决定,印刷公司于1999年6月首先诉诸该区法院,认为环保局的决定无事实论据,应予撤销。紧接着H夫妇也将诉讼状递到区法院,要求印刷公司赔偿各种经济损失74000元。

(8)经过四个月的调查,区法院于1999年10月对H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印刷公司的噪音影响周边住户是客观事实,但被告已经有所整改,而噪音也只是原告生病的诱因之一,两者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决定驳回诉讼请求。

(9)H夫妇不服,立即上诉。他们的律师认为,区法院的判决是错误的。因为一个结果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H的脑溢血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环保局的决定是合乎情理的;而区法院的判决存在矛盾,不能体现法律对公民的保护。

(10)印刷公司请的律师认为,红星新村地处市区,抛开印刷公司来说,其他噪音有的也已超标。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印刷公司的噪音与H的疾病有直接因果关系。要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就不能让居民只从印刷公司一方找原因。该公司属国有大型企业,是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11)H案判决时,合议庭考虑到,如果H胜诉,住在××印刷公司附近的住户会纷纷效仿,雪片般的经济赔偿要求可能会把该公司逼上绝路。该法院正受理一起小区住户状告小区内建停车场,影响他们生活的案子,H案如胜诉,市区汽车停到哪里的问题可能立即带来更大麻烦。

(12)自1999年10月H夫妇向市中级法院提出上诉以来,又过去3个多月。市中级法院感到此案难度很大,至今没有开庭审理。

三、申论要求

1.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四、样本答卷

1、概括主题,即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该资料反映了现代城市在加速发展过程中所经常遭遇的问题:因传统遗留和盲目建设所造成的城市工农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由于种种阻力,很难加以消除。但是,因为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环保日趋迫切,这种城市布局不合理现象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中心议题之一。

2、提出对策,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于某市红星新村居民H状告××印刷厂一案,根据调查研究现提出解决方案如下:

(1)目前,以企业自身出资为主、政府拨款为辅建立印刷厂的噪声处理设施,将噪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坚决杜绝夜间作业,同时,市可设立居民反映噪声污染情况的热线电话,及时处理居民反映的问题。

(2)基本维持市环保局的处理决定:印刷厂对H脑溢血发病负有部分责任,虽然印刷厂已有所整改,但已造成H病发致残,应赔偿经济损失10000元。

(3)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郊区建立一座高技术含量、高环保标准的新印刷厂,将市区内的印刷厂搬出。建议省政府制定禁止在市区新建污染严重的企业的规定。同时,市环保 局组织“环境保护与企业发展”学习班,对各大企业领导进行轮训,以促其高度重视。

3、进行论述,即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标题所展开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论证

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

某市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某小区居民与邻近一家工厂一直因噪声污染问题而存在矛盾。一位居民因脑溢血而住院并留下了后遗症,经查那家工厂的噪声便是罪魁祸首之一。事后该居民申请赔偿并得到批准,工厂不服,将批准方环保局送上法庭,而后该居民因不服法院作出的撤消决定又进行上诉,双方“你来我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居民认为厂方的噪声污染使其致病,赔偿理所应当;而厂方认为两事无因果关系,而且为了国家经济发展,居民也应理解支持。一时间,法院也难下结论。其实事情并不复杂,可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活环境谁应该先行一步呢,这还真是个难题,合理的观点是两者应该和谐统一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就难以离开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但发展经济就可以将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置之不理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先从发展经济的目的说起吧,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归根结底,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而人民的生活环境如果是恶劣的,人民的心情不是愉悦的,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从何谈起呢?这样的教训世界上曾有过许多。60年代的日本,畸形儿的比例很高,原因就是不注意保护环境,水中含有过量的重金属元素,现在日本好多中老年人还在谈“汞”色变。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经济转型的时期,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环境如此重要,是否为了保护环境就一定要牺牲经济呢?那也未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大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产业也都找到了合理的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新方法,就拿冬天的取暖来说吧,已经经历了从烧木头到烧煤再到烧油几个阶段,现在北方的一些城市甚至还采用了天然气、电等无公害能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阳能、核能说不定也会融入我们的生活当中。

另外,从另一个角度看,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古代有人“归隐山林”,现代人热衷于外出旅游,热衷于花钱买健康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良好的环境能使人精神愉快,身体健康,会以更充沛的精力、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经济建设中去。这样说来,清新空气、静谧的氛围、优美的环境本身就是带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种保证。

那么,如何解决现实中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使它们和谐统一呢?首先要使保护环境的思想深入人心。一方面要加强保护环境的教育,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更加普及,使人人具有保护我们周围环境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使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同时也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其次,要积极发展有利于环保的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出现更多的环保产业、无污染产业,尽快淘汰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再次,要推动环境产业化的进程,利用环境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等无公害经济。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环境的保护,这就好像人的双腿一样,只有共同发展,共同努力,我们才会少跌跟头,少走弯路,大踏步地奔向美好的未来。

五、对答卷的简评

1、这份答卷一开始就对主要问题作出概括,接着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因此,反映了该应试者有很强的阅读分析能力,抓住了给定资料所反映的关键问题——城市建设布局不合理、城市规划不能适应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这虽然是以前遗留下来的问题,但造成的矛盾却十分尖锐。给定资料中的基本事件,是噪声污染带来的矛盾,是红星新村居民与印刷公司之间令法院难以判决的官司。其中还牵扯到环保部门与印刷总公司的纠葛。而根子则是城市规划与生产不适应。如不从这里着手,就只能治标,很难治本。答卷能在复杂的矛盾中发现病根所在,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清楚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这份答卷接着提出了改进噪声污染的方案。噪声污染这个现实问题是有历史根源的,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是造成扰民的主要原因。应试者抓住了主要问题,在“方案”中突出了政府行为,这有利于化解矛盾。

对“印刷厂”应负的责任,陈述明确,尺度准确;对“法院”断案,暂不涉及,简化枝蔓,十分明智。

三条意见,由近及远,步步深化,条理清楚,便于逐一有序地落实,体现了“标本兼治”的原则。

3.份答卷的论述的部分,抓住了一个应该申而论之的大问题——“经济与环境”—发表见解,立意很可取。应试者起笔交代了谈这个问题的缘起,与“给定资料”挂了钩,很有必要,“文章合为事而著”才有现实意义。应试者在文章中不仅力陈“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而且实例说明这项艰巨的大工程是可以进行和完成的。文中也注意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虽未详解,但总比不提要好。同时,这篇文章条理清晰,语言简明,亦较生动。

因此,这份答卷是比较好的。

对照材料A

某省某市居民H因脑溢血后遗症致一级伤残,超标噪声是导致其脑溢血的诱因之一。H因此向市环保局状告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住宅附近的印刷总公司。印刷总公司不服环保局要其经济赔偿的决定,诉诸区法院。区法院的判决有利于印刷总公司,H又上诉市中级法院。市法院感到不好处理保护居民切身利益和支持国企改革、促进市政建设等方面之间的矛盾。

简评:主要是概述事实,不是概括主要问题。分析概括能力较差。

对照材料B

第一,工业区与居民区相邻过近容易引发问题,所以在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布局。第二,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居民的躲避态度说明法律不健全,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第三,行政机关处理事务的效率低,不能保证最后的执行力。第四,司法机关办案不从法律角度出发,而是情大于法,理大于法,违反司法程序。第五,法律监督、执政监督的力度不够。

简评:就事论事,反映了一定的概述能力,但是分析概括能力差。表述不清,或无中生有。缺乏根据,相当牵强的套话。

对照材料C

对于资料所反映的问题,首当其冲应该解决印刷总公司噪声严重超标问题;这个问题是直接引起其他问题的根源。首先应有环保局下文勒令该印刷总公司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消除噪声影响,最起码要使生产噪声音量达到国家环保规定标准,并派专人下到车间去监督执行。对于印刷总公司来讲,应该在车间与小区之间修建隔音墙,并在车间内采取如设置隔音玻璃的措施;另外,公司抓效益应该把提高单位时间产量摆在首位,而不应强调延长 劳动时间。其次,在妥善解决印刷总公司噪声问题的基础上,应由中级法院对居民H的申诉作出如下判决:印刷总公司的噪声影响周边住户是客观事实,但被告已经有所整改,经核查其整改并取得一定效果,而噪声也确实只是原告生病的诱因之一,故决定由被告对原告做出公开的书面道歉,不做任何经济赔偿。第三,对于法院判决带来的社会影响及相关问题,如小区停车场问题,就应由当地政府从城市长远规划角度出发着手解决。

简评:为法院拟定判决书,不合适。

对照材料D

针对此案复杂情况,可作如下解决方案:

(1)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在家中突发脑溢血并留下严重后遗症的情况属实。超标噪声是其诱因之一。__印刷总公司的噪声显然不是唯一噪声源,但也是主要原因。因此为保护公民权益,印刷总公司应按环保局处理决定予以赔偿。

(2)印刷总公司应按规定时间,及时给予H赔偿,并进行停产整改,建立隔音墙。在区环保局勘测合格之前,公司附近居民不得再提出赔偿要求。

(3)在区环保局勘测合格以后,如附近居民多数仍反映噪声问题,应由政府部门和印刷总公司出资进行居民拆迁,以维护居民生活的安定。而印刷总公司可利用原居民地区进行扩大再生产。对其他和以后建立的公司也要进行严格勘测后才可以进行生产。

简评:第三条和前两条重复,而且“合格”的标准不明确。“居民搬迁”和“利用原居民地区进行扩大再生产”难以兑现。

对照材料E

某省某市红星新村5号楼居民H状告__印刷总公司的事情,历时已经一年多了,该事件由于涉及面广,原因众多,始终难以妥善解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事情越闹越大,脱了这么长时间仍未解决,不由得让人们感到深深的遗憾。市中级法院至今仍未开庭,或许有它的难处,但总拖下去也不是办法。此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首先,我们应再从法医那里全面地了解情况,进一步明确H的病的起因。噪声是直接或间接原因。市中级法院应在掌握各方面情况之后,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尽快开庭审理此案,尽快给双方一个满意的答复,要以事实为依据,兼顾双方的利益。

简评:形式完全不符合方案的基本要求。

对照材料F

加强环保,时不我待

读罢红星新村居民被噪声污染、迟迟得不到最终的一个说法的案例,不由得对红星新村居民感到同情,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些许的忧虑。

联想昨日《今日说法》中的案例,与所给材料如同出一辙。讲的是一居民老太太家附近新建了一幢饭店,其一面墙安装的全是玻璃,玻璃将太阳光集中反射,正好全部照进了她的卧室,打破了老太太的平静生活,整得她即使挂上厚窗帘也夜夜坐卧不宁。相比之下,这两个案例竟有多出相似之处:其一,事情的根源都是客观存在的无形污染,或光,或声,都对居民造成了事实危害;其二,肇事者对客观事实均反应冷淡,以己方的利益为出发点,没有切实的行动,居民老太太现仍生活在不该有的强烈的日照下;其三,两个案例都悬而未决,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公正答案,《今日说法》也仅是在最后做了几声呼吁,至于有没有人理会和响应,将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几多艰难,几多无奈,是该认真反思一下的时候了。

不容置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各个企业、经济实体愈加清晰其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不难理解__印刷总公司“一心一意”“旁若无人”地“认真”抓效益,其用心可谓良苦。然而,规律总是无情的,不认真加以遵循必将会受到规律的惩罚。__印刷总公司的效益是上去了,但客观上却把代价转移给了附近的居民,其做法是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前提来实现自身的利益。其实,从本质上讲,__印刷总公司是不顾整体利益而只顾个人利益,一桩、两桩可能危害并不明显,可一旦极少成多,其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事实上,人们已经在为这种短期行为而付出代价,土地沙化、洪水泛滥、地震频繁……接踵而至的一个又一个灾难在不断地向人们敲响警钟。事实一再证明,人类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如不从大局出发,不照顾到生态效益,人们将侵害同类、损坏自然,从而最终毁灭人类自己。殊不知,红星新村居民所遭受的痛苦正是这种只顾自身的短期行为造成的。

人先立而后凡是举。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正是因为受物质利益的利诱,人们往往难以从大局出发,真正做到先整体再局部。如果说__印刷总公司的全体职工能够认识到噪声的危害,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相信就不会有居民H的不行、人们的怨声载道了,但这也是一相情愿。事实告诉我们,从人们的思想意识抓起,加强环保意识,已经时不我待。

然而,思想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是一种“软”科学,还需要我们辅之以必要的“硬”措施。众所周知,法制建设是目前我国的主要任务之一,而类似这种环境污染的案例也是因为执法者找不到一定的法律依据、无章可循而造成的。这说明我们的法之间建设还有很多不够健全的地方,需要我们采取切实的补救措施。更进一步,立法是一个环节,要想法律观念深入人心,又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了。

综上,事实不容乐观,还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前途是光明的,我们应该充满信心。让我们少干点虚的,多干点实的,拿出行动来!

简评:申论作文,不要过多地使用描述性的语言,这是写作目的决定的。文章开头比较了两个案例,思路好,语言也间明,但是没有及时用理性化的语言来概括,只留了“几多艰难,几多无奈”的叹息,申论的力度跟不上去。其实应该紧抓住第二段明确提出“应该从几个方面反思呢?”然后逐一分析说明。这样布局,文脉就更突出,理和据结合得会更紧一些。

结尾意思不错,但是有标语口号式的倾向,特别与开头漫谈式文字相对照,就显得更不协调了。

材料B

关于中国建立公务员制度问题

(1)所给资料

1、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2、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尽快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要求。

3、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以第125号令了标志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4、同年11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

5、1994年3月8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6、1994年6月7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

7、1995年3月31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任免暂行规定》。

8、1995年7月3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

9、1995年7月18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

10、1996年1月29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

11、1996年5月27日,人事部了《国 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

12、1996年6月5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

13、1996年7月19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暂行办法》。

14、1996年7月31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暂行办法》。

15、1998年8月20日,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申诉案件办案规则》。

16、据统计,1994至1998年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了公开招考国家公务员,全国累计有150万人报考,录用了15万人。公务员录用的身份、地域界线已逐渐被打破。全国分别从工人、农民中录用10631人和2636人,跨地域录用了公务员664人;全国共辞退公务员6059人,有16400人辞职;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共受理公务员申诉300余件,其中撤消或者建议撤消原处理决定的占15左右。

17、据1996、1997、1998三年的统计,全国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累计有207.5万名公务员被评为优秀等次,同期累计有1.9万名公务员因不胜任工作等原因被降职、辞退或开除。

18、1994至1997年,全国19个省的省直机关或地市机关进行了公务员轮岗,总数达39万人次,其中厅局级公务员2230人次,处级公务员4.33万人次。涌现了李文喜、姜瑞蜂等一大批“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典型。

19、1994至20__年底,全国地方总共计划考录公务员15万人,报考人数则高达150万人。国务院各部门连续七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有5万多人报考,录取了5100多人;全国共有40余万人进行了轮岗,近3万人实行了任职回避。

20、1998至20__年,全国共有208万名公务员被评为优秀公务员,4000多名公务员因考核不称职受到了降职等处理。

21、据不完全统计,1998至20__年,全国共有1.1万多名公务员被辞退,有近1.2万名公务员辞职;各级人事部门共受理了公务员申诉287件,其中撤消或建议撤消原处理决定的约占20。

22、进入公务员队伍要通过考试的“凡进必考”制度一直是我国推行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点。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项制度的推行还远远没有到位。据人事部统计,近三年来,全国新增公务员70万,但经过考试录用的比例只有62.7,乡镇一级的比例只有43.26。个别地方甚至违反规定,使一些素质低劣的人混入公务员队伍,严重损害了公务员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实行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请用150字的篇幅,对十年来我国公务员制度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概括。

1、示范答案

所给资料反映了实行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十年来中国公务员制度已形成包括权利义务、考核、录用、任免、奖励、辞职辞退、职务升降、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职位轮换(轮岗)、培训等内容的一整套法规体系,并在认真贯彻公务员法规中实行了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科学管理,提高了行政效能,有利于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优化、廉洁。

2、评析

考生在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时抓住了中国公务员制度已形成一整套法规体系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两大重点。概括中抓住了重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文字通顺,应当得高分。

附:申论演练题

一、关于抗“非典”与职业道德问题

(一)所给资料

1、职业道德是从事本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和献身精神。

2、人才是树,道德是根。

3、对于职业道德的考察,我们既应看被考核者怎么说,更应看他怎么做,既应看他一时一事的表现,更应看他一生一世的表现,既应看他平时的表现,更应看他在关键时期、关键时刻的表现。在这方面,古人早就给我们留下了“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和“路遥知马力,浪荡识英雄”等经验之谈。

4、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已殉职)十名中国护士获南丁格尔奖。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38名优秀护士获此殊荣。

5、钟南山,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亲临“非典”治疗的一线,仔细检查病人的口腔、咽部,他说:“作为单位领导,我就是要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大家,让大家齐心干一件事并且自己先上第一线。”

6、邓练贤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传染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20__年2月1日,他连续工作15个小时,因抢救病人感染致病。4月21日光荣殉职,终年53岁。

7、在“非典”疫情的,急诊室从过年期间就开始加班,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忙得时常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她留下的名言只是一句话:“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叶欣抢着包揽对急症病人的检查、抢救、治疗、护理工作,有时甚至把同事关在门外……直至3月初,叶护士长终于被感染而病倒。她面对前来救治的医生,用笔纸传话:“不要靠近我,会传染。”3月25日,就在她最后抢救的那位“非典”患者康复出院数日后,叶欣不幸逝世,享年46岁。

8、4月16日这天,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最年轻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是第一个牺牲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当意识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她考虑更多的依然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如何战胜“非典”。她多次提醒医生:“如需要试验,就拿我做试验吧!我是医生,我不怕。”直到病危,无法用语言和医生交流,她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用笔在纸上写下对自己病情的体验和分析,哪怕只能写下几个字。

9、306医院护士长顾颖曾创下连续25个小时不上厕所的记录,她和下属们最引以自豪的是她们护理过的85名“非典”患者和疑似留观患者无一例死亡。

10、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所颁发的文件,从今年起,凡参加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的考生,都要在原有理论知识考试中加试职业道德考核。

11、4月3日,306医院门诊部主任、心血管病专家曹东萍主动请缨组建发热门诊。在27天中,曹主任带领着部下共诊治发热病人486人次,留观85人次,还与全院共同创造了306医院“非典”患者无一例死亡、一线工作人员无一例感染的奇迹。一次,她为了赶着会诊,情急中从楼梯上摔了下来,爬起来后她又径直跑向 了病区。

12、4月3日,当北大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时,护士长柴洁轻柔的声音却透着坚强:“第一个夜班,我来。”4月23日,北大医院13名医护人员一起感染。就在这个时刻,该医院有1800人主动请缨。一个多月来,经他们诊断、治疗的病人已达300多例。

13、阕呈立,这位世界著名的麦吉尔大学(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博士后,作为呼吸机使用方面的专门人才,她最先请战支援北京佑安医院。她结婚的第一天就到了佑安医院。第二天,她还没踏进医院的门,又作为卫生部督导组专家,奔赴内蒙古疫区,到5月16日仍未返京。

14、在这次抗“非典”斗争中,北京市有15名医务工作者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因擅离职守、临危退缩受到不同处理。

15、5月5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卫生局副局长张普善因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操劳过度而献出了年仅42岁的宝贵生命,人事部已追授张普善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16、为防止“非典”扩散,包括首都机场安检员、隔离区外的值勤民警、出租车司机在内的北京人在各自岗位上认真把好每一关。

17、广西省岑溪市市一名卫生院院长因在“非典”防治工作中措施不力而被免职。

18、5月5日,内蒙古巴彦卓尔盟临河市“非典”患者李松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和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正式逮捕。

(二)请用15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

1.示范答案

所给资料反映了我国广州、北京等地突发“非典”疫情时以广大医护人员为代表的国家公职人员敬业爱业,表现了从事本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和献身精神。也反映了有的医务工作者因擅离职守、临危退缩而受到处理,内蒙古巴彦卓尔盟临河市“非典”病人李松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和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逮捕等情况。从而说明了人才是树、道德是根的道理。

评析

考生概述了所给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突出叙述了我国广州、北京等地突发“非典”疫情时以广大医护人员为代表的国家公职人员敬业爱业,表现了从事本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和献身精神。并进而说明了人才是树、道德是根的道理。文字简练,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应当得高分。

(三)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写出阅读给定资料后的感想。文字要通顺,要有条理。

1.示范答案

古人云,“路遥知马力,动荡识英雄”。这话一点不假。

去冬今春,我国广州、香港、北京等地发生了非典型肺炎这一传染性极强的疾病。面对突发的“非典”疫情,以钟南山、叶欣、邓练贤、李晓红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和以张普善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大力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为防止“非典”扩散,包括首都机场安检员、隔离区外的值勤民警、出租车司机在内的北京人在各自岗位上都认真把好每一道关口,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女!而极少数医务工作者却擅离职守,临危退缩,他们是可耻的逃兵!身为医生的“非典”患者李松则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和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逮捕,其表现何等恶劣!

自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公民,但是非好坏还是分得清的。我一定要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和以张普善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学习,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争取做一个好公民。

2.评析

考生以普通老百姓的身份,概述了以钟南山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和以张普善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大力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感人事迹,称赞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骄傲!批判了极少数医务工作者的擅离职守和临危退缩行为,说他们是可耻的逃兵!并对身为医生的“非典”患者李松十分痛恨,说他表现何等恶劣!并进而联系自身实际,说“自己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公民,但是非好坏还是分得清的”,“一定要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和以张普善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公务员学习,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争取做一个好公民。”本文观点正确,爱憎分明,联系实际,充满了感情。

短文以第一人称的面貌出现,使人感到很真实。

根据以上分析,应当得高分。

(四)以给定资料为主,用1200字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1、示范答案

在抗“非典”中解读职业道德

一、何谓职业道德

面对肆虐的“非典”病魔,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经常亲临“非典”治疗一线,仔细检查病人的口腔和咽部,他说:“作为单位领导,我就是要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大家,让大家齐心干一件事并且自己先上第一线。”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忙得时常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她留下的名言只是一句话:“这里危险,让我来吧!”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李晓红患“非典”后经常说的话是“如需要,就拿我做试验吧!我是医生,我不怕。”直到病危,已无法用语言和医生交流,她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用笔在纸上写下对自己病情的体验和分析,哪怕只能写下几个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博士后阕呈立结婚的第一天就到了佑安医院。第二天,她还没踏进医院的门,又作为卫生部督导组专家,奔赴内蒙古疫区。广大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职业道德—从事本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和献身精神。

二、关键时期考验职业道德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文件,从今年起,凡参加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的考生,都要在原有理论知识考试中加试职业道德考核。从完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角度说,这显然是一个进步,从减少用人风险的角度讲,这却仅仅是职业道德考核的牛刀小试。道理很简单,对于职业道德的考核,我们既应看被考核者怎么说,更应看他怎么做,既应看他一时一事的表现,更应看他一生一世的表现,既应看他平时的表现,更应看他在关键时期、关键时刻的表现。在这方面,古人早就给我们留下了“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和“路遥知马力,浪荡识英雄”等经验之谈。这次抗击“非典”斗争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和坏人坏事更雄辩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三、道德沦丧会导致犯罪

按辞典解释,道德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行为准则”。一般而言,道德不具有纪律和法律强制性,但是当一个人的道德行为违反了工作纪律或触犯了法律之后,其道德行为就必将受到纪律或法律制裁,在这次抗“非典”斗争中,北京市15名医务工作者因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擅离职守、临危退缩受到了不同处理就是证明。内蒙古巴彦卓尔盟临河市“非典”患者李松(职业医生)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和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案例则证明,道德沦丧就会导致犯罪。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2、评析

考生利用给定资料,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在抗“非典”中解读职业道德》为题,具体阐述了何谓职业道德、关键时期考验职业道德和道德沦丧会导致犯罪三方面内容,宏扬了在抗“非典”斗争中的好人好事,抨击了坏人坏事。

观点正确,层次清楚,文字简练、流畅,讲述道理深入浅出,所举例子有说服力。

根据以上分析,考生应当得高分。

二、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所给资料

1、1992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仅58万人,20__年这一数字已 达464万人。

2、从1989年到20__年,我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总共培养了近1200万名本科毕业生。

3、我国1999年的高校毕业生比1998年多,而教育部直属高校1999年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却高达82,比1998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4、1995年我国18—22岁人口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7.2,到20__年已达13.3,提高了6.1个百分点。

5、至20__年,我国尚有520多个县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100个县未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全国尚有8500万文盲,其中青壮年文盲20__多万。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5.8,这个比例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4。我国脑力劳动者数量仅占从业总人口的1/10,而发达国家脑力劳动者数量已占从业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6、至20__年的统计,我国每百万人口本国居民授予专利数只有1件,而美国为289件,日本为994件。在产业技术领域,我国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韩国的1/4;在生物工程领域,美国拥有的专利占该领域世界专利总量的59,欧洲占19,日本占17,包括我国在内其他国家仅占5。在医药领域,美国拥有51的专利,欧洲占33,日本占12,包括我国在内其他国家仅占4。

7、目前我国至少有一半城镇企业职工缺乏基本技能训练和一技之长,初、中、高级技术工人之比是61.5:35:3.5,且中、高级技工的年龄老化问题突出,在我国8000万青年工人中,初级工占89%,中级工占10%,高级工仅占1%

8、今年是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212万,比20__年增加67万,比20__年增加97万。

9、针对长期以来影响高校毕业生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20__年11月,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特别要求省会及以下城市取消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限制,允许毕业生(包括专科、高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跨地(市)就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调对增加的就业岗位要优先录用符合相应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

10、一般认为,年满16岁的人即具有了就业能力。

11、社会支付的成本对于体能、技能与智能的获得分别是1:3:9。从对社会的贡献看,体能、技能与智能之比则为1:10:100。

12、据联合国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20__年我国的科技竞争力在参评的47个国家中排第28位,20__年排第26位。

(二)请用15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

1、示范答案

所给资料反映出我国人才又多又少的矛盾现象。多的突出表现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少的突出表现是至20__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5.8,我国脑力劳动者数量仅占从业总人口的1/10。并反映出高校扩招是增强国民智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举;国家主管部门已经联合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2、评析

考生在概括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时抓住了我国人才又多又少这个重点,并进而概述了我国人才多的突出表现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我国人才少的突出表现是至20__年,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5.8,我国脑力劳动者数量仅占从业总人口的1/10。考生还概括了高校扩招是增强国民智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举,国家主管部门已经联合发出了《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项内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字通顺,条理清楚,应当得高分。

(三)以省政府政策法规处工作人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示范答案

所给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高校扩招出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现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国家教委、人事部等政府主管部门的当务之急是及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明确规定凡毕业生自愿到西部省区和基层工作的,户口可落在学校或家庭所在地;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明确规定凡毕业生自主创业,新办从事咨询、信息、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商业等独立核算或经营单位的,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以酌情免征1至2年不等的企业所得税;鼓励和支持未就业的专科及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参加成人专科升本科的学习,明确规定凡参加成人专科升本科学习的,毕业后政府将提供必要的就业帮助。治本之策是加强高校扩招的宏观控制,努力做到高校扩招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之内。

(2)各高校的当务之急是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信息,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治本之策是立足未来三至五年调整系科设置,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评析

考生在充分利用所给资料的基础上就所给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应当得高分。

(三)就给定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示范答案

高校扩招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面对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埋怨高校扩招的言论不绝于耳。其实,只要我们全面地看待高校扩招,就会得出高校扩招总体上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的结论。

一、从长远看,高校扩招使劳动力的就业期延后而不是提前

一般认为,年满16岁的人即具有了就业能力,就成了潜在就业者,就增加了就业压力,而就业期延后则减少了就业压力。按此口径测算,中专或高中毕业生一般要比初中毕业生的就业期延后3至4年,专科毕业生一般要比中专或高中毕业生的就业期延后2至3年,本科毕业生一般要比中专或高中毕业生的就业期延后4至5年,硕士一般要比中专或高中毕业生的就业期延后7至8年,博士一般要比中专或高中毕业生的就业期延后9至10年。从这个角度说,高校扩招使我国劳动力的就业期延后了而不是提前,劳动力就业期延后自然就减少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二、从客观看,高校扩招使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提高而不是降低

一般认为,人的就业能力提高就减少了就业压力,而人的就业能力与社会支付的培养成本呈正相关。社会支付的成本对于体能、技能与智能的获得分别是1:3:9。从对社会的贡献看,体能、技能与智能之比则为1:10:100。也就是说如果具有健壮体能的人对社会的贡献为1,具有技能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就是10,具有智能的人对社会的贡献就是10 0。这已形成基本定则并已得到国际公认。照此分析,从1989年到20__年,我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总共培养了近1200万名本科毕业生,就意味着从1989至20__的13年间,我国的智能型劳动力增加了1200万名,而体能或技能劳动力减少了1200万名。如果我们再假设我国已减少的1200万名体能和技能型劳动力中体能和技能型劳动力各占一半,就意味着在1989至20__的13年间我国有600万名劳动力对社会的贡献提高了10倍,有600万名劳动力对社会的贡献提高了100倍。从这个角度说,高校扩招使我国的就业能力提高了而不是降低。

三、从发展看,高校扩招使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有人认为,目前我国的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扩招会使知识短缺者的就业机会减少。从近期看这有一定道理,因为用人单位每年招聘的员工是有定数的,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必将招聘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员工。但从发展看,智能型劳动力的增加必将大幅度提高生产率,推动国家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并在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上发展更多的新兴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从眼前看,高校扩招确实增大了社会就业压力

据已公布的资料分析,1992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仅58万人,而今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为212万人,后者是前者的3.65倍。另据统计,20__年我国高校的招生数量已经达到464万人,这意味着20__年我国高校的毕业生数量将达到464万人,是1992年高校毕业生数量的8倍。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势必会给当年的就业市场增加不小的压力。

综上所述,尽管高校扩招总体上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但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会给当年的就业市场增加不小压力,政府主管部门仍应谨慎对待,做到高校毕业生的供求基本平衡,各级各类高校仍应对扩招持慎重态度,不盲目扩招,否则就可能形成高校扩招时报喜、高校毕业生就业时报忧的亦喜亦忧局面。

2、评析

篇10

国家公职人员的从业道德入法,即以法律形式规制各类国家公职人员的从政道德行为,自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渐成各国政治与行政制度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抑制腐败的重要举措。起因是这一时期很多国家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石油危机引发的严重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大幅度提高导致了广泛的民众抗议浪潮,同时,公众的不满还集中在政府公务人员愈发严重的道德颓废和腐败现象,进而引发对政府的政治信任危机。为应对这一困境,各国除了采取措施缓解经济增长的压力之外,特别将以提升公务道德为核心的道德重建作为应对政治危机的重要举措。可以说,是政府的信任危机催生了各国公职人员的道德立法。

 

提升公务道德进而有效治理腐败无疑需要从制度入手,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反腐败制度主要是建立在权力制约的基础上,是通过法律等制度的不断完善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而将道德对腐败的约束更多定位于教育与教化范畴。一般说来,道德作为特定条件下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取向不具有强制力,而法律则由于其强制性特征和普遍约束力通常被视为道德伦理的底线要求,因此以法律形式来规范普遍道德并不具有实际操作性。但道德的这种软约束特征如果针对于某种特定的职业伦理要求,就不仅仅被视同为个体的内在自我约束而具有了社会效应。对于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因其行使的是公共权力,要求其必须承担更重的公众责任,必须比一般公民受到更多的道德约束,正是认识到这一点,以法律的形式将国家公职人员必须遵守的从业道德上升为法律规制就具有了立法上的意义。

 

从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立法趋势来看,美国涉足较早,最早可追溯到1883年的《彭德尔顿法》。进入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发生了越南战争、水门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加上石油危机、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问题,政府政治危机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公众对公共机构的信任成为摆脱危机十分重要的方面。美国国会于1978年通过了《从政道德法》及与此相关的《公务员制度改革法》和《监察长法》,加上之前各州和联邦陆续颁发的一系列关于政府雇员的道德准则要求,美国的公务员从政道德立法已日臻完善。大体在这一期间,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也先后颁布了类似的道德法典,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也颁布了《公务员道德法》。我国的近邻韩国与日本,1981年韩国率先颁布了《公职人员道德法》,日本则于1999年制定了《国家公务员伦理法》。从总的趋势看,尽管目前世界各国对公职人员的从政道德立法大体可分为“专门行政道德法典”“宪法、行政法和刑法典中的有关规定”以及“职业守则及法律实施细则”三种,但行政道德法规的形式基本上趋于专门道德法典。

 

整体上看,各国从政道德法的共同特点,一是基本上都明确规定了国家公职人员从事公务活动的一整套道德行为标准,提出了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规定了对公职人员从政道德教育和监督的措施,确认了管理廉政事务的机构及其职责权限,具体规定了对违反从政道德法行为的处罚尺度及程序,并对离职公务员在一定期限内的某些活动作出限制性规定。二是全面、细致,尽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甚至到了琐碎的程度。特别是在具体操作环节上,基本上做到了周全、缜密、具体,是与非,罪与非罪等都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公职人员乃至所有享受委托权力的人的所有职务行为甚至利用社会影响力所从事的可能带来非应得利益的行为都作了详尽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