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沦丧范文

时间:2023-03-22 19:1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德沦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德沦丧

篇1

以前我很讨厌在各种创业大赛当中有那么多人在发乱七八糟的广告,其实这些广告没有什么任何用处,大多数都是骗人的如果有人点进去之后就很容易会被盗号。

甚至有很多时候我们想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自食其力的人不去靠自己的力量生活,而是靠这种欺诈行为,也许是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实名制,根本就不需要负责任吗?

还是说在这样的发展过程当中,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沦丧

也许以前的时候我们在说这些话,都把他当成了一个玩笑。但是当我们终于明白之后,才会感觉这样软件的普及,其实也是有好处的,就好像你无论在哪里下载都能够找到他的存在。

也许我们根本就不觉得这样的途径对于我们来讲又有着什么样的收获,可是过去那么长的时间,我们依旧抱着自己原本的信念聚聚都行。

篇2

我们是华夏古国,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积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曾让她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傲雄于不败之地。曾几时的夜不闭舍,路不拾遗的民风村俗,到现实的雷锋精神,焦玉禄式的好干部,人们的道德文明都极具水准。尽管物质生活贫乏,但道德文化的修养及精神世界充实,人们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放心的工作,一派和睦美好的景像。

在当下经济繁荣的现实社会里,人们的道德修养并没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是每况愈下,人们生活在没有安全感的社会里,道德的沦丧和文明的缺失,打破了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人们冷漠,无情,欺诈。不再扬善抑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不管不问,纵容犯罪,使道德败坏者有恃无恐,大白天小偷就可以在闹事区堂而皇之的偷窃,所向披靡;可悲!对于倒地的老人不再出手相扶,以免招惹麻烦;可怜!在商场上尔虞我诈,缺少诚信,可恨!自私自利不尽赡养之义,可气!人们麻木不仁,社会道德沦丧到了极点。

重视道德修养,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人是道德的载体,自身修炼而成。当下社会缺失道德的教育,和谐社会将不复存在。经济也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前途无望。只有培养有德有才的人才,以德治国,让善发扬光大,让恶无处可逃。人们安居乐业,社会才能温馨和谐,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让我们祈祷道德的回归,文明的重现,把我们五千年道德文明留芳千古!

篇3

18比1,不是小学时代的一个简单的数字;18比1,不是哪个学校的性别比例;18比1,不是作业的答案,不是价格的对比。18比1,是现实对人性的考察,是事实对道德的鞭挞!xx年10月13日,一个纯洁的如同清泉一样的灵魂在18个人的漠然中离去,两辆车的碾压,18个人的漠视,1个人的援手,这鲜明的数字对比,让这一天永远的刻在了人们的心中!道德,在那一天被我们自己推向了绝望的深渊!

这就是在网上,在现实中引起轩然大波的小悦悦事件。它也再一次引起了整个社会对中国人性的思考!但是今天,我不想再谈中国人自己对道德的拷问,请大家听听日本媒体是如何解读中国的小悦悦事件。

在朝日电视台的时政节目中,主持人多次提到冷血这两个字,嘉宾也说出了这样的话“犯人居然打电话找女孩的父亲谈判,这种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说明,中国的司法社会还不成熟,有些人还以为有钱可以摆平一切,中国离法制社会还很遥远”。“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社会的道德沦丧?或者金钱至上?”这是主持人对此事的评论。甚至一位日本女星说:“这样的事情在日本是无法想象的!”如果说日本媒体的说法还有诸多顾虑的话,那日本民众的话就足以反映日本社会对中国小悦悦事件的看法了。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一位日本民众就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中国现在是一位金钱富翁,但是毫无疑问,同时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穷的国家。”

我不知道,当我们这些热血青年看到了这样的评价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可是,如果说小悦悦事件只是一个个例并不能代表中国道德危机的话,那我们怎么解释药家鑫事件,怎么解释三聚氰胺事件,怎么解释地沟油问题,怎么解释瘦肉精问题!难道,一次次的事件,一次次的悲剧,一次次的拷问只能是让我们心痛而毫无行动吗?道德的锁链,是人性的冷漠,是信仰的偏离,是社会价值观的沦丧。斩断道德的锁链,需要我们的行动。守住道德,温暖你我,也将是最真实的图景!

篇4

前不久,在一次出差过程中有幸观看了某剧团演出的现代小戏曲《保姆》,戏还没有看完就有了要写点感想的冲动,这不仅因为我是一个从事舞台艺术的演员,更因为这出戏的确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位母亲的无比宽容、无比慈祥的形象,加之演员非常生动而有分寸的、简直无可挑剔的表演和委婉的唱腔,以及流畅而又活泼的唱词,使我一边看戏一边落泪。我被这出戏征服了,几天后在给别人讲述剧情的时候,我仍然激动得不能自已。

剧中的儿子全保为了保全婚姻而不惜委屈(折磨母亲,给母亲带来锥心般的痛苦)母亲而撒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弥天大谎。不论理由多么冠冕堂皇,也不论健在的母亲对这个理由多么自愿地承受――在她眼里儿子的婚姻是高于一切的大事,她愿意承受任何委屈,编造这样的谎言都是一种罪过。它所掩盖的是一种道德伦理的沦丧,一种良知良心的泯灭。正是在这个问题的深处,它所爆发的悲剧力量不停地撞击着观众的心胸。最后给观众心灵慰藉的是,真实而虚拟的剧情终于引发了全保及其媳妇玉莲的感情爆炸,在三年的故事即将结束的时候,他们找回了良知,也找回了新的自己。剧情戛然而止。我们希望在这样的感情爆炸之后,能在这片道德与伦理的废墟上建立起良知与良心的美丽宫殿。

剧情中的不同角色,经历着不同的心路历程,全保母亲的艺术感染力,令观众也经历了同样的心理历程。剧场里似乎有一个道德的幽灵在徘徊,我们无法回避它的逼视――它在责问我们懂得爱戴父母吗?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三岁孩童都知道那就是母爱。但是,每个孩童都会长大,长到懂事的时候,他们便会发现,他们与外婆家的关系更亲密些,也会发现父亲母亲在亲情关系上存在不能互容的分歧,再后来更发现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报答伟大的母爱。到了长大成人,男孩子到了身为人父之后,他们也会重复父辈对母爱的隐蔽的回报方式。伦理观念与表达方式的冲突在无奈地延续着。于是,一代又一代都存在着的社会现实,塑造了一个广义的妇女形象――她们成为一个最懂得爱戴父母的群体。于是,城市公民开始修正传统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开始普遍认识并把生一个女孩看作是自己晚年幸福的寄托。《保姆》的批判性就在于,它让人们更加确信这个现象的普遍以及男人们的无奈。

近年来,应该说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戏剧作品并不少,包括电影、电视剧。《保姆》让我们每一个观众都感到羞愧,感到自己的身上或多或少存有全保和玉莲的影子。我们的社会已经到处充满了麻木,是因为我们这些追名逐利的现代人对于亲情的漠视,是因为我们认为道德的责任会阻碍获得幸福的机遇而宁愿麻木,抑或我们已经默默承认了自己的不孝并非常适应了。道德沦丧与良知泯灭或许正是由此开始――一个儿子连对母亲的孝道都不能尽奉而且不能并不敢自责,那我们还能指望整个社会的道德提升吗?《保姆》绝不是仅仅对男性道德的指引和呼唤,我们每个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反省和忏悔。

篇5

【关键词】道德观;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88-02

美国几乎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躲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袭击,并且在战后进入了为期十年的繁荣,城市在飞速发展,人们进入了享乐主义的巅峰时期,但是在思想和道德上却迷失了自己。“所有的神都已经死光,所有的战争都已经结束,所有的信念都已经通通完蛋”。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菲茨杰拉德用生动的笔法描绘了美国繁荣的物质社会与沦丧的道德精神之间鲜明的对比。

小说以尼克为主线展开了叙述,尼克一开始说自己聪明理智,反应林敏,名校毕业并坚守着传统道德,但是到了小说的后半部分,尼克发出了“我现在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对生活的变幻无穷和多姿多彩,既感到陶醉又感到厌恶”为何这样的变化会出现在主人公身上呢?

这一切都要归结于小说的主人公盖茨比。盖茨比出身低微,父母均是终日操劳的乡下人,但是年轻的盖茨比并没有认命的继承父母的思想,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并且将自己原本的名字詹姆斯•盖茨改成了杰伊•盖茨比,在英文中这听起来像是“上帝的孩子”,也由此展开了他追求事业成功的脚步,终于,当盖茨比获得了大笔的金钱,也有能力夺回自己的爱情时,却死于了爱人和其丈夫的阴谋,结束了此生。

美国梦与其道德观

实际上,道德观念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普遍的共通性,例如善良、诚信等,只是不同的文化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价值观而已。美国最初是由英国的移民建立的国家,这些移民同大多数欧洲人一样信仰基督教,《圣经》与《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三者共同构成了美国社会的文化基石。直到今天,美国总统在就职时,都必须将手按在圣经上宣誓。宗教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约束人们的行为,并逐渐在社会群体中形成一定的关于道德的基本评判标准。在《圣经》中,摩西接受上帝的十戒可以视为西方社会基督教道德意识的基础,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良心,无法当别人承受痛苦时视而不见,同情心、良知等是人们道德的基础。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实现其实与道德观有背离之处,作者菲茨杰拉德通过盖茨比的遭遇阐述了重商主义腐化了美国理想这一主题。以汤姆和黛西为代表,重商主义者的种种不道德行为已经将一战后美国充满生机的社会变为了道德沦丧的荒原。人们在大把的金钱营造的生活中失去了原本的信仰,也注定着美国梦难以实现。

尼克的道德观

尼克拥有良好的出身,这也使得他拥有着在道德上的优越感,他的出身让他形成了理解、宽容待人的态度,对于那些道德层次比较低的行为或者言语有比较大的接受度,因此,盖茨比才把尼克当成朋友,尼克才能有机会参与到盖茨比的每一个重大改变中,其他人也愿意聆听尼克的意见。在整个小说中,尼克一直是一个比较中立的身份,他能够比较客观理智的判断每个人的行为和道德。

尼克道德观的形成与他所居住的环境有关。尼克所在的西部一直沿袭着贯通的文化和道德,多年的西部生活让他已经养成了以传统的道德眼光评判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而中部与西部则完全不同,中部地区的道德观非常松懈,终日沉浸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诚信缺失,体现出资本主义发展最初的野蛮、血腥。在尼克刚刚到东部区的时候,尼克下定决心也要像东部区的人一样,获得大笔的金钱和工作上的成功。他羡慕盖茨比的生活,但是却不知道,盖茨比之所以努力从底层打拼,金钱并不是他的目的,他只是想挽回昔日的恋人,在他心中,昔日的恋人黛西是那么纯洁,她是盖茨比心中所有美好的综合体。但是一切并不像盖茨比幻想的那样,他最终死在了自己营造的幻想之中。尼克在盖茨比死后尽心尽力的为盖茨比操办丧事,盖茨比生前与那么多权贵相交,但是在死后却只有他的仆人和父亲愿意来参加他的葬礼,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尼克在短短一年中进入了美国的上流社会,并窥视到了美国上流社会的道德观的种种表现,他认为盖茨比是上流社会中执着于理想并且具备高尚的道德观的人,但是盖茨比的遭遇却让尼克质疑这种道德,尼克认为盖茨比的这种道德观让他无法适应这个社会(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作者通过尼克前后道德观的变化体现出来的)。

汤姆和黛西等人的道德观

盖茨比死后,尼克联络盖茨比生前的好友,希望他们能出席盖茨比的葬礼。但是汤姆和黛西很早就出门了,没有留下联系的地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这就是盖茨比用生命爱的女人,到盖茨比去世的时候,甚至连葬礼都懒得参加。除了黛西外,盖茨比身前的好友沃尔夫也表现的相当冷漠,说自己正在办理非常紧急的事务,还说根本不认识盖茨比家里的人。从芝加哥打来的电话一听接电话的不是盖茨比本人,又听说盖茨比已经去世的消息后,惊叫一声然后挂断了电话。更有甚者,有人打电话来不是为了安慰盖茨比的家人,而是为了讨要留在他家的一双鞋……从这些盖茨比身前好友的种种表现来看,那些所谓的之交好友甚至受了盖茨比恩惠的人,表现出的人走茶凉让人心寒。

当尼克没有办法找到沃尔夫而直接来到其办公室时,沃尔夫终于不再推脱有重要的事情要办,而是说“我们都应该在朋友活着的时候讲交情。在人死后,我个人的原则是不管闲事。”这个曾将对尼克说他和盖茨比“就像两个指头一样亲密”,他们将“永远在一起”,却在盖茨比死后连葬礼也懒得出席,颇具讽刺意义。终于,盖茨比的葬礼只有管家、父亲、尼克和牧师出席,同情心在此刻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盖茨比身前最亲密的生意伙伴以及爱慕的女子对于他的死没有一点同情心,就更不用提那些在盖茨比举办的宴会上不请自来的男男女女了。

这人的道德观念充分体现出了当时重商主义下美国社会缺乏同情心的现状,当一个人可以利用时,所有人都是他亲密的盟友,一旦人不在了或者没有利用价值了,立刻弃之如敝屣。除了缺乏应有的同情心外,汤姆和黛西之流还缺乏诚信。华盛顿用小斧头砍樱桃的故事在美国家喻户晓,是美国家庭教育孩子诚信的典范事例,可见诚信这个品质在美国是多么的受到重视。然而,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失手撞死了汤姆的情人,事后黛西与丈夫一起将罪名扣在了盖茨比头上,被激怒的威尔逊杀了盖茨比。当警察调查死者的妹妹时,她谎称自己的姐姐生活美满,夫妻和睦,尽管她知晓姐姐与汤姆之间的关系,并且还对尼克说过姐姐早就应该离开威尔逊,她说的谎让自己都深信不疑,可见这个群体对于“诚实”的品质看的很轻很淡。

菲茨杰拉德道德观矛盾之处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悲剧的原因看似是因为金钱,本质上盖茨比是新一代资产阶级与老一代资产阶级在都斗争中的牺牲品。盖茨比的死亡并不是因为他没有钱,而是因为他对金钱仍然抱有幻想。他认为金钱可以帮助他实现梦想,他所有的浪漫爱情幻想都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他举办奢侈的舞会,他竭力的结交名流仍然没能摆脱命运的定数,因为盖茨比的梦想超越了金钱能够给予他的。盖茨比的悲剧是美国社会新一代资产阶级的普遍问题,他们怀揣理想和幻想,对于得到财富后的生活充满着美好的憧憬,但是这些都不是金钱能够给予他们的,如约翰•亨利•瑞雷所说:“没有谁比盖茨比更清楚,世界上没有什么能最终与他自已壮观华美的想象相媲美;不仅美国梦被腐化,而且部分地讲,因为这梦想需要人付出巨大代价,它必将被腐化。尘世间既便是最美好的事物都只不过是这梦想的一种歪曲”。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菲茨杰拉德的阶级立场及其道德观中的矛盾之处,老一代的资本主义能够轻易的剥削年轻人的梦想,并且拥有更多的特权,美国梦在他们的阻拦下实现变得更加艰难。盖茨比最后的命运预示着组着不相信在当时的美国实现美国梦是不可能的,菲茨杰拉德认为,如果没有金钱,就无法接近梦想,更加没有机会意识到其实那种美好的生活只是一场虚幻,作者对于汤姆之流其实是羡慕的,虽然他在作品中表达了他对汤姆所代表的老一代资产阶级的不满。

菲茨杰拉德道德的矛盾及其对于金钱的态度让他能够站在两个不同的阶级立场看问题,并且对于两个阶级的道德展开评判。新一代的资产阶级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金钱和地位,但是他们与老一代资产阶级的鸿沟将永远存在,在世袭有产者的道德观众,排除异己是本性,因此他们只接受同等级的人融入生活圈,绝对不能容忍来自下级的人与他们平起平坐甚至分享他们的胜利果实。纵观美国历史,其实就是一场理想主义与重商主义的战争,他们双方水火不容,但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又不断融合,一些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资产拥有者同时对于国家和社会也抱有理想主义,他们一直在寻找理想的道德类型,希望重新塑造已经崩落的道德体系。尽管菲茨杰拉德认为在道德上盖茨比是远胜于汤姆的,但是他也清醒的认识到,在20年代的美国,盖茨比注定是悲剧的。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展现了20年代美国社会中形形的道德类型,虽然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读者依然无法找到一种理想的道德类型,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有这样的认知:如果非有一种道德类型是高尚的、理想的,那一定是以盖茨比和尼克的道德类型为基础的,因为他们的人性中拥有更强的道德意识。也有学者认为,菲茨杰拉德将自己的道德观加注在了尼克和盖茨比的身上,盖茨比是比较浪漫自我的一半,尼克是比较理性道德的另一半。他们在书中是至交好友,从他们的友情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菲茨杰拉德看来,这两种道德类型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统一的。将二者结合则构成人类思想和其存在的最基本之分歧。

《了不起的盖茨比》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哀伤的情绪,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道德沦陷的失望,他以锐利的眼光看到了当时美国社会道德层面的问题,看到了繁华背后所隐藏的道德危机,被当之无愧的“爵士时代”的代言人。

参考文献

[1](英)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F.ScottFitzgerald)原著,许洪珍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2]张树光.注定的悲剧情缘――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对黛西的爱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01)

[3]王琰.《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尼克的道德演变分析[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4]张金凤.置身其中,游离于外――评析尼克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所起的作用[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3)

篇6

关键词: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社会价值观;问题改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伦理学中的道德研究,虽在学科建设、研究领域拓展、学术著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社会的变革和利益格局变化的需求而言,仍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深入和重视。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动也急速加剧了人与人之间在经济问题上的生疏和在道德领域的冷漠.因而公共领域的道德问题不简单地只涉及它的品性的改变,还涉及到由其品性的改变所导致的功能的变化——这种变化将使公共领域变成社会进步无足轻重的要素,甚至成为社会进步的一大负担。

一、公共领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1)公共领域的含义。“公共领域”一词由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于尔根哈贝马斯的一本名著(Habermas,1962/1989;哈贝马斯,1999a)中被概念化了。所谓公共领域,哈贝马斯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2)公共领域的基本特征。对于公共领域的特征分析,就我理解,我国当前公共领域的活动特征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信息化背景。当今世界范围内正掀起一场以计算机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为先导,以加速社会信息化为宗旨的全球性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全球化背景。全球化与现代化和信息化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当今世界信息传播和人口流动的便捷性,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已经是大部分人的共同感受。

二、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的原因所在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货柜车碾过。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在公共领域道德沦丧的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制度原因——直接原因。从政府目标角度问题,发展经济作为首要目的是必须的,首先得把蛋糕做大,但是在做大蛋糕之后,就应该关注怎么切好蛋糕了。现在中国的情况是蛋糕越做越大,可是却分不好这个蛋糕。人们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融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机会不均等,人们获得资源的机会不均等。比如,教育,医保,福利这些都很少。(2)文化影响——重要因素。1.政府在经济转型期间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略精神道德的价值导向的引导。中国从改革开放的时候,确定了政府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原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本来这种理念是符合世界潮流的趋势的。2.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传统社会,人际交往主要在血缘和地缘基础上展开,其特征是熟人信任。随着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人们将与越来越多的陌生人交往,而且与有些人的交往可能仅此一次。在传统社会,人际信任的保障机制主要是关系加上个人特质如良好的人品、声望等。(3)公民社会尚未真正形成。阿尔伯特·赫希曼曾指出,“‘公共’包括公共行动、追求公共利益以及公共幸福的行动,也就是政治领域中的所有行动,以及公民参与公共与社区事务的行动。”在此意义上,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得到了体现,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实质体现在民主参与、共同关注、平等地交流与互动以及对公共利益的维护等方面。

三、重建公共领域道德体系

(1)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共同治理。治理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牵涉到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就是把集体和个人行为层面,政治决策的纵横模式都包罗在内的过程。(2)加强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法律束缚。我们在提倡以德治国在建立良好的社会体系对公民的社会道德修养进行道德教育的引导的同时,通过立一些专门的法律来保障公共领域的道德缺失问题的治理也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途径。(3)坚持以先进典型带动公民道德建设。道德在本质上讲是自律的,是人内心对自我的自觉要求。但道德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大多数成员自觉遵守和奉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社会全体成员人人自觉参与、长期坚持不懈,需要一部分人先行,最终达到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坚持以先进典型带动公民道德建设,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环节。

四、结语

沸沸扬扬的小悦悦事件已经过去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还没结束。从这起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民众的公共道德意识的缺乏和道德准则的丧失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国民头脑中公共意识的缺乏和心中公共道德的偏失,是嵌生在中国人的公共生活环境中的。正如同这个公共生活的环境,是嵌生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中的。我们可以追究公民教育中的失败;可以寻找公共秩序维护中的粗疏;可以反思公众参与的不足和公共空间的狭小;可以追溯道德观念在社会激荡中的起伏流变———与所有大命题牵扯在一起的这些起因,都提示着同一个结论,但罪魁祸首还是当今社会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所致,这是根本原因,所以我们要从根本抓起,从本质上提高国民的素质,从根本上改善公共领域的道德缺失现象,要真正的根除国人社会道德理念的沦丧只有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改变,这或许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对此我们要有耐心。

参考文献:

[1]武术霞:《诚实信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J〕,《发展研究》,2007年第三期.

[2]龚群:《论公共领域与公德》,《中国人民大学学报》〔J〕,2008年第一期.

篇7

【 论文 关键词】

如果说《寂静之城》、《来看天觉》这样的乌托邦要表达的是以科技为工具的极权制度对个人的遏制和摧残的话,那么发表于2006年的科幻小说《审判》和《镜予》则是从人类道德缺陷方面论证了“乌托邦”存在的不可能性。《审判》和《镜子》中都有一个类似最终审判的评测人的道德装置,但两篇文章各有其着重点:前者的道德装置被道德恶劣的人改造并占有,从而因无法验证自身的道德性而宣告失败;后者的道德装置的确消除了人类道德中所有“恶”的一面,却导致了人类创造力的丧失最终使人类社会走向死寂。这两篇小说都表达了对 现代 社会人类道德的失望态度,正如刘慈欣在《科幻世界》长篇连载小说《三体》中所写到的:“人类真正的道德自觉是不可能的,就像他们不可能把这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反乌托邦小说之所以显示出这种失望,原因在于,现代工具理性所关心的主要是行动的效果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的有效性,以及对手段和行为后果的算计,现代:具理性的扩张,导致了一个无(道德)价值判断的社会评价秩序,道德上的善恶价值被抹杀。可以说,反乌托邦小说在解构现性的秩序化社会的同时,也解构了现性的价值观。正如王晋康所说:“的确,现代文明、现代科技造就了太多太多精致的规则,它们构成了庄严的陷阱,使我们陷身其中而不自觉”“科幻文学理应在阐述大智慧上多做一点事。”“在现代性的社会背景下,科幻文学所阐述的“大智慧”是值得现代人深思的。

三、未完成的现代性

科幻小说对于它所描述的社会报有深深的忧虑,而它所描述的那个社会又或多或少地反映着现实之中的那个现代社会。科幻文学的人文关怀是其与生俱来的特征。波德莱尔曾这样为现代性下定义:“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现代性的这一特征使现代人在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转变,随着市场、货币、消费、科技等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导力量,传统的超越性价值秩序和道德优先性的价值观念已然瓦解。面对现代社会道德沦丧的现实,科幻创作者并非视而不见,他们试在小说创作中建立起一个道德完善的幻想世界,树立一些古典的道德楷模。

篇8

时代楷模,是一个充满阳光的称谓,是与“最美”连在一起的赞誉。代表的是一件件感人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树立了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我们都知道,学习时代楷模,就是要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宝贵的利他精神,奉献心安的幸福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助人为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似乎正逐渐消失。老人摔倒了无人管,救助受伤老人反被诬为肇事者,还有轰动一时的佛山“小悦悦”案件等等,一时之间,“好事难做、不敢做”“没人做好事了”“社会道德已经彻底沦丧”之类的言论甚嚣尘上。但这些时代楷模,却以自己的行为打破了这些言论。他们也不是什么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也不是什么知名人士,只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能做,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我们每一个认认真真做好身边事,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举手之劳做起,力所能及的帮助、关爱周围人,崇德尚义,积小成大,那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继续传承,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社会总体文明程度也会得到提升。  

学习时代楷模,就是要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弘扬职业精神。学习时代楷模的职业精神,我们要树立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扎实工作。 

我认为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在学习时代楷模的活动中更应该走在前列,充分发挥模范作用,树立榜样,结合目前创先争优的活动,将创先争优的成果真正落到实处。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向时代楷模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地质工作者。

篇9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d i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not the good faith phenomenon, elaborated the social good faith's flaw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the influence, proposed establishes one market economy system which supports by the social good faith is raise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good faith level the efficient path.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社会原因

key word:University student Good faith flaw Social reason

作者简介:李蔚,男,(汉)族,1981年5月出生,武汉市人,大学学历,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哲学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①在现代社会,诚信对于个人和社会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后备力量,备受国家和社会关注。但近年来,高校中出现了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如考试作弊、学术抄袭、求职作假、故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评先评奖时拉选票等行为,这些不诚信现象存在于大学生的政治诚信、学习诚信、经济诚信、就业诚信等各个方面。然后,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只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马克思在揭示人的本质时论断道:“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其道德观念也离不开社会的影响。

一、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上,虽然有朴实的形容诚信的“童叟无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经典语句,但封建专制体制的长期统治下,剥削阶级的消极腐败及贪图享乐等不良影响一直左右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老实人吃亏”这些市井俗语也道出了说谎献媚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好处,仗义执言却常常吃亏遭殃,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意识扭曲着人们的诚信意识,是社会诚信意识缺失的内在原因,而这些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因素还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

二、开放型社会带来的诚信挑战

中国从古老的封闭型社会转型为现在的开放型社会,在封闭型社会里,每一个人都是“透明人”,一个人如果有偷盗、欺骗等违法、违背道德的行为,他一辈子都无法抬起头来做人。但在开放型社会,人的流动性加大了诚信缺失的可能性,现在城市的住宅楼里,大多数人不会认识对门的邻居;现在的办公室里,也许过一天,旁边的座位就会出现新的同事。更多的“隐形人”出现在我们周围,如果有人失信于人,不再受到他人的信任,他可以一走了之,不必顾及身边的人对他的看法,因为明天,他将会出现在另一群新的面孔周围。相对于古老的封闭型社会而言,如今的开放型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更多的不诚信现象。

三、现实中失信成本偏低

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诚信缺失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如果失信代价很大,人就会感到畏惧,不会做出失信行为,虽然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发自内心的诚信,但毕竟可以约束一些人的失信行为,如果失信代价很小,在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时,则会导致普通的诚信缺失行为。

去年,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成了课题组,对上海社会诚信问题展开调查,调研结果显示:诚信作为社会行为中最重要的准则,在具体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中并未得到肯定,反而成为“吃亏”的代名词。这种“讲诚信吃亏,不讲诚信占便宜”的观点固然与目前不同程度存在的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有关,但其根本原因是诚信成本太高,而失信成本太低。守信者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鼓励,反而处处碰壁;而失信者则能得到很多不应得的收益,即便骗局被揭穿,也很少受到惩罚。从社会各个领域的腐败现象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薄、安全感的缺失,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动摇,也影响到当代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

四、缺乏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伦理机制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成果是可喜的,但在物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背离诚信道德,唯利是图,但如果把中国现在的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等问题都全归结为市场经济带来的,归结为西方思想带来的后果,并不完全正确。因为在很多西方国家,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很强烈,拼命追求财富,却很少胡作非为,他们的理性能指导他们的欲望,使国民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修炼了道德,富而有德,其道德意识普通较高。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建立了市场经济这样一种经济体制,却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道德伦理机制,只借鉴了市场经济的硬制度,没有借鉴市场经济的软制度,而传统的儒家道德教育与社会现状脱节,解释不了市场经济社会的各种现实,新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又打破了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使原有的价值观没人信,新的价值观又没有形成。这样,拥有特权的阶层依靠制度漏洞和社会不公快速富裕,大量没有道德修炼的暴发户成为社会道德沦丧的毒瘤,使整个社会信奉投机取巧而不是勤劳致富,这其实是违背市场经济理论和商业道德伦理的。

高等教育是在社会环境下开展的,没有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教育都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营造一个具有诚信政府、诚信社会、诚信个人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这也是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的前提。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指出“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社会缺憾需要文化作为补充。”③社会诚信直接决定了经济效率。因此,我们想要提高大学生诚信水平,首先必须构建一个由社会诚信所支撑的市场经济体制。

注释:

① 《论语・为政》,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P23

篇10

1、吸毒严重摧残青少年身体的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吸毒可让人在虚幻的体验中不能自拔,丧失对人际交往的兴趣,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在精神上越来越堕落,成为的奴隶。

2、当无钱购买毒资的时候,极有可能不择手段去偷抢、甚至。荒废学业、道德沦丧,极易导致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发生,危害家庭和社会。青少年是家庭与祖国的希望,沾染犹如希望之花被夭折,青少年正处于特殊的成长时期,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对其积极开展禁毒预防教育。

而对于已经深陷毒海的青少年,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包容与帮助,选择一家正规的机构及早进行戒毒治疗、助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迫不及待!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