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道德范文
时间:2023-03-17 11:4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主义道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者简介 张荣国(1954-),男,广东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书记,教授。(广东广州 5103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一艰巨繁重的任务,主体是农民。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因此,要进一步搞好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把农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一、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规范
农村改革30年,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思想道德观念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市场观念、开放观念、竞争观念、效率观念、法制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亿万农民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开拓进取意识不断增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农村社会道德风气发生了可喜变化。这是中国农民历史性的巨大进步。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小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思想,对农民的影响仍然不可低估;资本主义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也无时不在影响着农民,并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主要表现在:
1 严重束缚了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交换的法则也渐渐侵蚀到农民的精神领域,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农民价值取向功利化。有的农民自私、狭隘的道德观念比较突出,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发展观念。在高速公路的修建过程中漫天要价,有的趁机发“修路”财,强行要工程队用当地的农民工、用当地农民的运输车,否则就不准开工,甚至聚众闹事;有的农民则偷拿工程上的材料,造成国家财产的严重流失。有的农民甚至至今还沉迷于“多子多福”,重男轻女,想方设法超生多生。所有这些严重地束缚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农民早日走上富裕之路。
2 严重妨碍了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调查表明,目前,有几股歪风正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建设:
一是宗族风猖獗。有的地方,宗族势力十分强盛,一些人利用宗族势力维护其自身利益,大行违纪违法丧德之能事。他们控制、支配族人,干预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要求族人按照族长等个别人的意见去安排生产。有的地方宗族组织甚至不顾当地政府对一些生产经营活动的统筹安排,从小集团利益出发,联合起来与政府作对。有的已经出现了较完整的一系列所谓规则体系,这种规则体系别是涉及宗族复仇、婚姻与家庭及家庭纠纷等问题时,其内容往往与国家政策法令、社会公德的要求背道而驰,族人中谁要对宗族组织的活动有抵触情绪不参与,轻则被“铲谱”孤立,重则受打击或被驱逐,在他们的操纵下,农民对建学校、修路架桥没有兴趣,对修族谱、建祠堂却热情倍高,有的还因此进行宗族械斗。
二是迷信风复活。有的农民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封建迷信、各种歪理邪说却执迷不悟,不信科学信鬼神。于是,农村中有的地方各类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看风水、请算命、找巫婆,出现了庙里香火旺盛、巫婆神汉生意兴隆的怪现象。
三是浪费风盛行。无论结婚、建新房、办丧事,都要大操大办,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之风盛行,攀比之风日涨,节约不再光荣,浪费不再可耻。有钱没钱都要大办,否则就觉得没有面子,有的农民因此而债台高筑。
四是赌博风蔓延。一些乡、村的农民,“从少赌到老,一年赌到头”,有的村干部甚至带头参与赌博。因赌博而引发的打架斗殴、偷盗抢劫时有发生。
这些歪风的盛行,使得文明新风进不了农户,先进文化到不了农家,先进文化的传播被严重阻碍。
3 严重影响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农民道德水平的滑坡,直接影响到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突出表现在:近年来全国各地暴力抗税、暴力抗法、扰乱政府工作秩序的增多;农村中因经济利益引起的矛盾冲突也增多;农村宗族的大姓与小姓之间、宗族内部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家庭内部之间,各种矛盾纠纷也大量存在。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秩序,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现实状况表明,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规范,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是建设农村先进文化的核心课题,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规范的建构:五大体系
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道德规范是一项漫长而又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努力,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认认真真地、踏踏实实地去完成,重点则应该放在构建农村和农民政治、经济、社会、家庭和农村基层干部从政道德五个方面的道德规范体系上。
1 努力建构以集体主义为准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的政治道德规范。“五爱”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道德体系中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五爱”既包容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又鲜明地表达了社会主义政治性质的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要善于把这些内容和要求具体化、通俗化,贴近农民的生活,将道德的先进性和群众性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农民都能够在不同的岗位上和不同的层次上,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从而逐步建立起农村的社会主义政治道德规范。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政治道德规范,主要是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一方面,报纸、电视台、网络要发挥自身的宣传优势,开辟专题专栏,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另一方面,理论工作者要履行自己的责任,要深入基层,就科学发展观、国际国内形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进行宣讲,澄清农民中的模糊认识,纠正农民中的错误想法。要因势利导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中,寓教于引导中。
(2)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民主自由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市直各单位通过板报、宣传车、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送法下乡、法进农家”活动,在全体村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使村民真正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权利义务观念以及国家与集体观念,引导农民正确对待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
2 努力建构以倡导诚信公平公正为主要内容的经济道德规范。经济道德规范建设是最基本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工程,并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整个道德建设的成败。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经济道规范,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抓典型示范,帮助农民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进取观市场观。一方面,推出本地典型,让农民感到可看可学;另一方面,推介外地典型,组织农民到先进地方参观,开阔视野,并纷纷群起而仿之,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2)抓信誉宣传,帮助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诚信观。大力提倡讲诚实、讲信用,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不讲信用,任何市场交换都不能顺利进行,更不可能有充分的发展。信誉至上,有信则有誉。让以信立业成为风尚,促使农业经济的良性运转。
(3)抓学习培训,帮助农民树立依靠科技致富的发展观。努力营造农村的读书风气,开展“知识工程”、“捐图书、献爱心”和送书下乡等系列活动。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开办各类成人教育培训班,鼓励农民参加自考、函授;开办农民学校,开展各类知识讲座,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建立健全以市科技推广中心和各地农广校为载体的科技辐射网络,采取科普集市、讲座培训、上门示范等形式普及科学知识,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同时要帮助农民把农村的网络、广播站、有线电视、宣传栏、图书阅览室、农技咨询站、庄稼医院等宣传科学文化知识的阵地建设好,让农民在网络上、广播电视中、报刊和图书资料中了解国内外形势和农业科技动态,从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从而炼就一身驾驭市场经济的真功夫,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努力建构以文明科学和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社会公共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调节社会公共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引导农民树立高尚的社会公共道德规范,主要是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移风易俗,革除大操大办的传统陋习,弘扬勤俭节约的道德风尚。在广大农村组织“婚育新风进万家”、“殡葬新风入农户”活动,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简办婚丧嫁娶的村规民约,并相应成立红白理事会,为农民牵头简办红白喜事,监督村规民约的落实。
(2)科学治村,取缔非法组织和封建迷信活动,倡导崇尚科学的社会风气。整治乱建庙宇和佛像的现象。对骗取钱财的巫婆神汉,依法进行处理。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群众学科学用科学,促进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3)依法治村,开展文明健康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提倡健康的精神文化消费风气。要加大查处赌博行为的力度,成立各种形式的禁赌协会,把禁赌写进村规民约。与此同时,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县城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大院,全面构建文化网络体系;县乡文化中心定期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举办群众书法比赛歌咏比赛文艺调演灯彩表演等群众性活动;组建铜管乐队舞龙队龙舟队秧歌队老年人文艺队女子歌舞队等群众文艺组织,编排喜闻乐见的节目,进村入户演出,让各类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充实他们的生活,陶冶他们的情操。
4 努力建构以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家庭道德规范。“家庭是社会的胎盘”,一种家庭道德产生之后,还可能会逐渐被人们接受、改造和升华,从而促使其中相应成分自然而然地演变成为社会道德。在我国,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计划生育,既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五项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对于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
篇2
【关键词】市场经济 电子商务 道德建设 法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经建立并在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不断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如由于现在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多的人选择在网上购买自己需要和喜欢的产品,不仅为店家开辟了新的渠道,带动或创造了新的行业,还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切实可见的便利。但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道德滑坡”,如在网上购物这一平台上,有些店家在双11期间打着降价的名头实则变相涨价。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立合理规范的道德秩序,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已是刻不容缓。
一、道德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人与人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经济基础比较直接的反映。因此,目前我国形成的道德体系必然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建设同样需要道德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的影响——以电子商务为例
首先,市场经济发展赋予了道德建设新的内涵。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入,新的社会组织、行业纷纷涌现,在新时期,道德除了保留传统优秀的道德标准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出现了一些新的道德准则。其次,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激发着道德建设的新活力,一方面为道德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的道德建设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日趋浓郁。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走进千家万户,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们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开办自己的店面,不仅成本低,而且市场可以遍布全国。这一新的交易方式,解决了长久以来卖家和买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打破了现实中买家由于没有其他选择只能任由奸商摆布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因利益关系,产生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市场经济虽然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市场也有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如利益趋势严重,导致道德的丧失。目前我国还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市场具有无序性,导致了社会意识形态的混乱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传统的道德约束力受到冲击,功能逐渐转弱,但新的道德约束体系又尚未形成。因此,道德缺位和错位现象比比皆是。
三、电子商务的道德问题
商业信用问题。CNNIC2003年的报告显示,39.3%的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得不到保障。2011年5月2日,中国经营报报道称:电子商务平台面临假货侵袭,目前在通常情况下,在正规专卖店里卖几千元的商品,到淘宝“几百元几十元能到手”的基本都是“A货”或者干脆就是裸的假货。同时,商业欺诈行为也比比皆是,而且欺诈金额持续上涨。
知识产权的侵犯。由于互联网特殊的性能及超常规性,使得对有关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直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再加之在保护知识产权与互联网之间存在的复杂矛盾:如单纯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如版权、专利和商标时,可能会损害网络的资源共享性,反之则可能造成对知识产权的危害。因此在电子商务中,对知识产权的侵犯比在其他活动中更为严重和猖獗。
四、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一)建设与现实国情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首先,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市场经济本身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加强道德建设,规范人们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道德建设既要反映市场经济伦理道德的一般特征,又要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应充分鼓励和承认经济主体追求自身正当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也要对他们进行上岗前的职业道德培训等,提高电子商务卖家的职业道德。
另外,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良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将能够给那些既有益于个人完善又有助于其他人幸福的品质提供培养和发挥作用的环境,同时,又能够有效地控制那些损人利己的恶劣品质和行径。”因此,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电子商务中的体系制度,将法治与德制相结合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在很多方面存在漏洞,需要不断的完善。在完善市场经济法治的同时还需要伦理的支持。法律和道德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种基本机制。法律以强制的方式规范市场秩序,是一种他律,我国的电子商务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还存在缺陷,应实时完善对电子商务的法律监管,完善法制体系,同时也要进行德制建设,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
(三)不断完善电子商务行业内制度
淘宝上之所以充斥着如此之多的假冒产品,跟淘宝的开店审核条件及店铺管理制度也有着关系。如何保证交易平台的规范和诚信,是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严格商家注册审核制度,完善交易平台的内部管理细则,规范入注商家行为,保证货物质量,形成良好的行业道德氛围,是电子商务深入发展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进步的社会,无论是市场经济中的哪一个发展领域,只有与道德建设相结合,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篇3
【关键词】亚当・斯密;道德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场经济
英国著名学者亚当・斯密因为其著作《国富论》赢得了现代经济学之父的美称,书中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新的自由经济体系,为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他的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则作为《国富论》的道德理论前提,阐述了人类道德情感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作用,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道德建设中,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并且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许多相通之处,研究亚当・斯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亚当・斯密的主要道德思想
亚当・斯密生活于十八世纪的英国,这一时期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鼎盛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在对金钱的追逐中迷失了自我,道德与财富的矛盾冲突越来越严重,亚当・斯密由此产生了对经济与人的道德情感的思考,大学期间又受到导师弗朗西斯・哈奇森道德感理论的启发,吸收沙甫慈伯利的情感主义理论,结合挚友大卫・休谟的同情论,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道德思想体系。
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是以同情感为基础和出发点,阐释道德的评价标准及保障方式,指出人的本质属性是利他。亚当・斯密认为,道德来源于人们的同情感。这里所说的同情并不局限于我们往常理解的同情,而是类似共情和同感,是设想和当事人相同立场时,由处境引起的那种自然而然的,与当事人相似的情感。亚当・斯密随后提到同情离不开合宜性,虽然人们可以借由想象当事人的处境而去感受他的情感,但旁观者的感受与实际当事人的真实情感是存在偏差的。人们行为作用产生的同情感是否合宜,是有一定的标准的,这就需要从“正义的旁观者”的角度来判断。
人们在不同的处境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行为,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不失偏颇的裁判来裁决人们的情感和行为是否适宜,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公正的旁观者”。“公正的旁观者”在进行道德评价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警醒人们不要因为自爱的天性而盲目地偏向自己。另一方面不仅可以对他人的情感和行为进行评判,还可以对自己进行评判。人们判断各种感情行为的是否合宜的模本来自于社会,是以他人的评价作为参考的,脱离了社会,人就失去了进行道德评判的镜子。“公正的旁观者”是在社会检验中逐渐形成的道德评价标准,给人们提供在社会生活中衡量自身行为和他人行为的准则。
美德是让人们乐于执行规则的催化剂。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在同情感基础上的利他主义,人们之间互帮互助的团结思想就是依靠美德实现的。亚当・斯密提到“对自己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谨慎的美德;对别人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正义和仁慈的美德。前一种美德约束我们以免受到伤害;后一种美德敦促我们促进他人的幸福。”他认为谨慎、正义、仁慈这三种美德是最为重要的美德。
谨慎是来自于人们对于自己的关心爱护。“每个人都追求健康的身体,巨大的财富,崇高的地位和荣誉,而把对这些的关心,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是谨慎美德的合宜职责。”为了保障个人的利益,人们必须小心谨慎。仁慈和正义产生于利他主义,都是希望带给他人幸福的美德,但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别。仁慈是取决于个人的自由选择,是不能强制执行的自愿行为,而正义是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施行正义并不会得到赞扬,但是缺乏正义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如果说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使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不再冷漠自私,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为当代中国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它是世界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合。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社会想要稳固长久地发展,离不开一个完整的核心价值体系,在党的十中,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我国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道德基础,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及行为,以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国梦”是当代中国建设的伟大目标,需要凝聚民族意志,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全社会人民参与的热情,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这股力量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其基本内容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层面对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要求。
首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高层面的目标。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国家建设提出了要求,即国家的经济建设能够为全面发展奠定好物质基础,综合国力提升;社会主义高度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提高;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全面发展。国家层面的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理想。
其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的目标。强调个人应该以社会群体建设为基础来实现个人目标,随着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于个人意志和个人发展的自由,以及权利平等的期望越来越高,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观念也日益强烈。将社会层面的四点写入核心价值观正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依法治国的价值体现。自由是人的思想自由,发展自由,是在法律及道德的准则内享有的权利;平等是指人权得到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是公平正义,平衡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法治体现在依法治国,实现社会制度的规范化,法律化。
最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个人层面的目标。指出了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中国传统美德在各个不同领域中的传承和体现。爱国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所依赖的基本道德情感,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而且是个人价值观的最高层次。敬业则要求公民在不同的岗位上能够保持责任心和事业心,服务社会和人民。诚信是指诚实信用的传统美德,友善强调公民在交往中应坦诚以待,和睦友好,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保持基本的道德准则,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自由、平等、公平、法治”体现的是我国社会整体的价值趋向和目标,是连接国家建设与个人发展的桥梁;个体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体现了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精神文明的显著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联系紧密,相互贯通,是政治目标,社会导向和行为准则的统一,是结合中国的时代背景,实现了理论的当代价值。
三、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主要从研究个人道德的形成出发,结合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总结出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道德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是从社会和公民层面提出了必需的基本道德规范。虽然一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观,一个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观,但两者在对道德构建的一些方面是相通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和平等保障公民权利的行使,亚当・斯密的同情理论是自由和平等意识产生的感情基础,人们感受到他人的处境后,会为了改善他人或者自己的状态而寻求平等,在经济生活中,自由是人们需要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的稳定离不开公正和法治,这就需要制定严格的道德准则来维持社会秩序,而这个标杆的建立需要“公正的旁观者”来实现才不会有失偏颇,“公正的旁观者”可以做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敬业、诚信以及友善都可以归于美德当中,谨慎使人诚信,仁慈使人友善,美德不是要求人们去做什么,而是希望人们去做什么,它是锦上添花,是社会这个巨大的机器顺畅运行的油,也是我国构建和谐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元素。
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毕竟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他作为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即使他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准则希望改善当时功利主义盛行带来的道德失范现象,企图将市场经济拉回健康发展的正轨,其理论最终还是服务于资产阶级,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深深打上了资产阶级在该时代为摆脱封建主义与基督神学的桎梏而斗争的烙印。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亚当・斯密所说的自由经济市场在本质上有着巨大的区别。由于亚当・斯密道德思想的阶级的局限性,放在当代中国的背景下,并不是能够完全照搬拿来套用的。另一方面,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是西方道德思想中的重要一环,西方道德思想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道德,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也不例外,这种思想容易将个人与社会国家相割离,并且缺少国家整体的核心价值观,西方的主流价值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多元的自由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较于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结合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切实从民众的利益出发,详细地制定出较为灵活、全面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强调社会内部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注重社会整体的主流价值观的指导,要求核心价值观体系内部结构严谨、互相适应、互相支撑,这是鲜明区别于强调多元主义自由价值观的西方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为了更多服务于个人和社会,最后实现国家的发展和国力的强大。
四、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我国目前的社会情况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功利主义的蔓延,各种错误的价值观充斥在社会生活中,例如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行为已经见怪不怪,各种道德问题不断涌现,道德建设跟不上经济建设的步伐。如果不及时作出对策,将会出现资本主义社会中市场经济发展扭曲的现象,另一方面,民众对于建设和谐、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有着迫切的愿望,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针对这种情况,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道德建设迫在眉睫,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和践行变得尤其重要,但思想教育流于表面化却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和践行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可以借鉴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为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解决道德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一方面为自由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道德保障,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其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且始终围绕着财富与道德的问题展开。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将国家经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放在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目标要求,也体现出财富与道德的复杂关系。相比当时的道德哲学家对纯粹道德至上性的片面强调,斯密的这种自爱的美德显然更具有现实意义。斯密的观点给我们一个启示:社会主义本质并不必然否认个人的利益和愿望,而只有在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有充足的体力和饱满的精力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考虑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2]温凤仙.论同情思想对我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基于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D].广西:广西大学,2014.
[3]吴桂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2013(3).
[4]武洪洲.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D].甘肃:兰州大学,2009.
篇4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十所提出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阐述了当代教师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以及教师道德的未来发展,为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以及对教师进行甄别、选拔、评价、培训提供重要依据,并为教师道德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道德发展
1研究背景
核心价值体系表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灵魂,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当今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国人面临着转型期间出现的各种困惑,其中,文化困惑冲击最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方向。通过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1]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德育以多种形式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进行德育与教师的自我发展,培养教师道德素质十分关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以此为指导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至关重要。
2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养
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包括很多方面。根据文献查阅,教师的基本道德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职业素养、学习素养、责任意识及个人修养。
2.1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2]这种给予教师角色良好关系的协调,为教师自身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好地促进了教师的职业发展。
2.2学习素养
学习素养是教师为不断提升自己,达到期望水平,内在、稳定的学习品质。它包括很多内涵,理性素养、科学素养、终身学习理念等。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不断学习,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进步,这一点在教师道德中是十分重要的。郑勤华等人在北京市于2012年大规模抽样调查显示:终身学习素养呈下降趋势且拐点趋于年轻化,由此各高校更应重视教师这方面的培养。
2.3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指主体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自觉认真地履行职责和参加活动,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3]当然,责任意识不仅包括教师职业道德里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也包括持续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等。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与社会其他职业相比,社会对教师有更高的责任要求。
2.4个人修养
个人修养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的言行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进而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拥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端庄的礼仪,合适的举止,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良好品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道德环境,以此熏陶学生,逐步得到学生的认同、模仿乃至内化,提高学生群体的个人修养。
3教师道德的未来发展
当今社会,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提出对社会各个行业的道德要求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作为其中一个重要行业,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教师的道德素养也应该与时俱进。教师的辛勤教育使得新的一代不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教师的道德素质的传承性,使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4]随着时代的更新,教师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理念,注重道德修养。道德主要体现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也是最重要的成分。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体现为教师作为社会公民的道德情感。“敬业”体现为教师工作中的道德行为。“诚信、友善”体现为教师社会交往中的道德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正确道德认知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等道德规范在工作中转化为行为,真正地将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教师在与家长、同事、管理者等进行人际沟通中应做到诚信、友善。道德关系是道德意识的实现,又是道德活动的目标和结果,而道德关系一旦形成又影响、制约着人们的道德活动和道德意识。[5]当教师选择某种理想的道德关系来调整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和与管理者关系时,那么其道德行为也会达到理想的模式,此时教师的社会关系变会以良性循环的方式发展,教师道德就在不断成长。所以,教师道德的未来发展重点是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现今,转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期望,面对家长、学生、教育部门、社会等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使教师的压力日趋增加,社会各界在对教师提出高素质要求的同时也要给予其相应的社会支持,一味地对教师施压,并不是未来德育发展的目的,仅仅教师道德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全民道德的提升,也不意味着德育教育就一定能够更好,还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教师的社会支持,也是教师道德更好发展的支柱。
4小结与展望
随着党的十的召开,我国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并提出了“三个倡导”,从三个层面对全国人民的道德素质提出要求。教师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在道德方面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应该具备的四种主要的道德素养以及教师道德的未来发展,可以有助于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以及为教师的甄别、选拔、评价、培训提供一定程度的依据。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可以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但是,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小部分群体只能尽己所能地去影响他人,其主要的影响对象是祖国的下一代,儿童及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更是关乎我国文化建设的未来,因此提升儿童及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从小模仿的对象,家长们往往起着言传身教的角色,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于孩子过于溺爱、放纵式管理,导致部分孩子道德素质发展的不完全,由于家长的管教方式,往往导致儿童和青少年出现不良品德行为,尽管教师们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没有家长的支持,想要提升下一代的道德素质也是无能为力,家长的道德素质影响着对下一代的教育。另外,社会对于全民道德提升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体的传播、先进事迹的流传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等方面都应该受到关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风气甚至是上升到国家等各方面都影响着国民素质的提升。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从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的德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圣为贤的道德理想,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可见道德一直都备受关注。我国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升全民素质,这就要求全国各族人民都能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争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最后,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以人性思维为出发点,赢得学生的信服,是德育工作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理解学生行为,关注学生感受,正确、公正地对待全体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身观念,不断拓展德育渠道与创新工作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育艺术和手段,与时俱进,有的放矢是新时期的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开创新时期德育新局面。[6]教师道德其实质是一种角色道德,我们的研究应该注意时效性,不同时代、背景会有不同的道德行为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新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即使是同一种研究的结果也会有所变化,所以教师道德的研究一定要注意与时俱进,做到科学严谨。注意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结合,不仅要提出教师道德建设的问题及原因,更要提出其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找到真正有效可行的道德认知、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方式,如提供模仿的榜样、净化学校风气等。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中,必须以更加科学严谨客观的态度对待教师道德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作为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使教师道德研究这一领域更加有活力,并将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看待道德的发展,以期促进全民素质的提升。
作者:汪韵迪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徐永慧,郭艳坤,朱晗.多元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初探.思想政治论坛,2011(3).
[2]杨太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责任意识现状与强化对策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5):9.
[3]包雅玮,梁慧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教师职业素养研究.鸡西大学学报,2013(11):15.
[4]孙秀林.论教师道德在社会道德结构中的特殊性.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1).
篇5
【摘要】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医院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笔者通过对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探索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几项措施,目的是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加强医院行风建设,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道德;教育
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一个社会要全面发展,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进行。社会风气的好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对当前卫生行业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医院是社会的一个窗口行业。医疗卫生是一个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医务人员是医疗行为的实践者,又是医德医风行为的主体。医德和行风是否端正,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生命和健康的质量,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在贯彻实践“八荣八耻”荣辱观活动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医德医风的根本好转,提高服务质量,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正体现。
1 当前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少数医务人员的道德取向和行为走向偏离规范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个别医务人员经不住钱财的诱惑,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医院、患者甚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如收受患者红包、索要回扣、接受患者吃请、高收费、滥收费等,有的将医疗服务视为商品交易,把个人拥有的技术当作商品出卖,出现无利不行医的现象。
1.2 道德修养欠缺,诚心服务做得不够 医院是一个服务机构,患者是弱势群体,“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重要,个别医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对患者缺乏应有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服务态度出现“生、冷、硬、顶”的现象,使患者的身心受到伤害,甚至延误治疗。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医院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笔者通过对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探索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几项措施,目的是探索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加强医院行风建设,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道德;教育
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一个社会要全面发展,应当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进行。社会风气的好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对当前卫生行业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医院是社会的一个窗口行业。医疗卫生是一个高风险的服务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医务人员是医疗行为的实践者,又是医德医风行为的主体。医德和行风是否端正,直接关系到服务对象生命和健康的质量,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在贯彻实践“八荣八耻”荣辱观活动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医德医风的根本好转,提高服务质量,是贯彻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正体现。
1 当前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少数医务人员的道德取向和行为走向偏离规范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个别医务人员经不住钱财的诱惑,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医院、患者甚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如收受患者红包、索要回扣、接受患者吃请、高收费、滥收费等,有的将医疗服务视为商品交易,把个人拥有的技术当作商品出卖,出现无利不行医的现象。
1.2 道德修养欠缺,诚心服务做得不够 医院是一个服务机构,患者是弱势群体,“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尤其重要,个别医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对患者缺乏应有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服务态度出现“生、冷、硬、顶”的现象,使患者的身心受到伤害,甚至延误治疗。
1.3 道德教育与行风建设的要求脱节 良好的医德医风应该达到道德共律、规则共守、责任共负、知识共享、机遇共创、风险共担、关系共处、利益共赢的境界。但由于医务人员繁重的工作和业务学习任务,也由于一些医疗单位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医德医风讲得少,医生重医技轻医德、见利忘义、职业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或只停留在口头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如医药“回扣”、开大处方、乱收费等,对这样的问题剖析、讲评、批评的较多,真正采取过硬措施整治的少,导致医德教育与行风建设脱节。
1.4 医院内外因素的影响 一些药品和设备仪器的推销商,为了寻求更大的利益到医院游说,利用回扣等诱惑医务人员。还有一些患者受过去曾有不良求医经历的影响,认为治病手术只有给医生送出红包,心里才“踏实”,加上医院宣传、教育、警示氛围不够,监督不力,使行业不正之风有了生长空间。
2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几项措施
2.1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八荣八耻”作为行业运行的核心准则。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一条泾渭分明的是非界限,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广大医务人员要以此为行为准则,热爱祖国,热爱病员,以服务病员为荣、崇尚科学为荣、诚实守信,敬业奉献,遵纪守法,通过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医学伦理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广大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让每一个职工都知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明是非、知荣辱,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营造廉洁行医的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实践“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2 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学习 组织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守则、医疗法规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结合实际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道德规范,树立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形象,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
2.3 树立好典型,学习好典型,加强榜样教育 经常开展向医疗系统先进人物学习的专题活动,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高尚的医德情操,要经常开展评先评优活动,用身边的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教育、鼓励大家,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感召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医风、院风。
篇6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传统道德 重建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它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相辅相成。在人们的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吸收我国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的重建
在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中,“诚”指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指遵守诺言、实践成约。讲诚信,就是重承诺守信用,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诚信是中国古代哲人极为重视的一种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先哲们把诚信视为“进德修业之本”,所以中国历史上把诚实守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因而需要诚实守信。因为,市场经济是以等价交换为特征的经济形态,是一种合同与契约经济,是一种有各种利益需求的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与关系。根据马克思的经济学观点,市场商品交换关系中的各个市场主体,受商品生产一般特性的制约,都具有为他性、服务性和为己性、牟利性相存的伦理二重性。互惠互利、诚实守信、公平竞争自然成为市场经济内生的道德律令和“游戏规划”。其实,西方早就有个说法,叫做“信用就是金钱”, “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资本主义尚且如此,社会主义更应如此。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当前社会中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问题奶粉、“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沉重地打击人们的饮食信心……中国的食品怎么了?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不难设想,经商者不讲诚信,势必影响到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尤其严重的是影响人的心理,使人无安全感,导致诚信出现危机,其后患无穷。这里不仅是一个法制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道德问题。所以,重建诚实守信这一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便显得尤为必要。
2 社会生义市场经济中的“艰苦奋斗”作风的重建
自古以来,无论是国家民族的兴旺,还是个人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这些优良传统,在我国的战争年代、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初期曾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使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当今仍然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一种现代精神。
市场经济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特别是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极大提高,但另一方面,也使一些人滋长了一种不健康、腐朽的享乐主义心态。一些人把追求奢侈豪华的享受当作人生的最高目标,缺乏高尚的理想。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滋长蔓延之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一部分人那里被淡忘了,在少数人心里甚至荡然无存。“讲排场、比阔气、攀富贵、傍款爷、一掷千金”的陋俗时有发生。一些人患上了“贫困国家的富贵病”和“只要曾经拥有的享乐症”,其结果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目前我们正面临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会很多。因此,艰苦奋斗、勤劳节俭、自强不息,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更要发扬光大。当然,我们讲艰苦奋斗,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正当的、合理的享受是人的本性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但必须坚决反对那种脱离国情、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腐朽的享乐主义。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化为每个人的优良品德,这样才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先公后私”传统美德的重建
在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十分重视公共利益、整体利益和群体意识,主张以公利为本,先公利后私利,讲公利光荣,争私利耻辱。传统道德的“公利主义”发人深思,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公共利益、整体利益,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调节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当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整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舍身而取义”,即牺牲个人利益确保公共利益和整体利益。古人这些朴素的整体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市场经济承认个人价值、个人利益,调动了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个人能力积极性的发挥,使个人价值得以充分实现,这有助于强化人的个体意识,增强了人的自主、自强精神,使个人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有利于发挥和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但是,这也容易使人们受“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支配,习惯于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不顾他人和社会整体利益,如政府官员为了追求GDP的增长而不顾环境污染,为了突出个人政绩而造假制假等等,有的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就可能牺牲后者保护前者,由此产生极端的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第一,只强调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把自我与他人对立起来;只有个体意识,没有整体观念。因此,传统道德中的整体价值观念,有助于弥补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一方面,集体、国家和社会利益应当尊重,同时关心正当的个人利益,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就要以社会整体利益为上,让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的利益。只有树立这样的价值观,才符合社会主义的传统道德,才能构建和谐、健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讲正气、树新风”美德的重建
篇7
企业员工是一个企业的主体,他们不仅是企业盈利的主力军,更是一个企业精神的散发者,而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则是企业精神的决定力量。在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活跃在世界舞台上,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企业精神则是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因此企业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魂。而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更是关系到每位员工的精神状态,对企业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大的作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必须适应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形势并且时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发展企业核心价值观,积极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这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载体,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为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提供制度保证。培养职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人人参与,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思想道德建设制度体系,保证和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健康发展。一是要建立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教育机制。要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制订不同的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制度,让职工能有足够的时间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二是建立职工思想道德建设自我约束机制。加强职工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在职工的自觉行动上,要以加强职工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前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为座右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并时时处处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在自我教育中提高自己,并使之转化为行为规范。三是逐步建立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参与机制,通过建立参与机制,让每个职工自觉参与到思想道德建设中来,由不自觉变成自觉的行为,人人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参与者,做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者,用自己的良好品格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
第二,积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企业激励机制,营造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的企业氛围。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各种不诚信的商业活动和产品频频出现,社会道德滑坡现象越来越明显,对此种现象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支撑,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荣辱观和法律是非观,全面的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诚信的商业和社会环境。企业可以逐步建立能够体现公平、法治、自由、平等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同时提高他们相互的竞争心,这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创造更加向上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成为员工实现其职业理想或人生价值的舞台。比如在企业建立体现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授勋制度,对于在生产过程中能够爱岗敬业、诚实劳动的员工、技术创新的班组、办事公道、奉献企业的管理人员要授予“劳动模范”勋章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和生活待遇。这种制度和体系的建立有利于调高企业职员的工作向上力和爆发力,有利于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能够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这样一种价值导向可以增强员工遵纪守法、维护社会或企业整体利益的自觉意识最后员工能够体验到公平正义的理念公平正义不是收入平均分配而是平等条件下的正当竞争。更加切合国家的共同富裕的理念,将会推动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的实现。
第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精神文明活动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有效提高职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更多是通过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一重要的途径载体和着重抓手来实现和体现的。在当前形势下加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于指导广大职工的工作和服务即“外化于形”提高每一位职工工作和服务的自觉性,是其能够达到自律自严的境界即“内化于心”。同时在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时期,践行核心价值观提高企业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应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可以积极吸取国际品牌公司的建设经验,利用网络、报刊或者音乐的方式积极展开核心价值观与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融合,只要保证大方向即政治目的和政治方向不误入歧途,便可将政治性和艺术性相结合,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体服引更多的职工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企业职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不是一朝一日所能完成的,但毋容置疑,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通过各级政府、各级部门不间断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充分发挥职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有的积极贡献。
篇8
论文摘要:我国道德建设性中仍存在市场利己性与社会道德利他性的矛盾性难题,但社会自身体制的发展内在蕴含了市场对道德建设的要求,并有效的促成了市场与社会道德的融合,为我国社会道德的建设问题提出了新的原则。
近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主要归功于经济体制上的改革,它解放了生产力本身,极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市场经济也给社会带来了些负面影响。如市场中的尔虞我诈、假货泛滥等现象,不但影响了市场的合理建设,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波及社会的和谐安定。
一
亚当斯密著名的“无形手”理论中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经济人”的趋利本性决定了他的理性原则:“付出最少,得到最多”。这条原则贯穿了一切商品经济活动,无论是商品经济阶段还是市场经济阶段,只要有商品交换行为,它就一定起作用。这是商品经济活动的利己本性决定的,换句话说,商品经济活动得以运行是以人的利己本性为基础的。诚如阿马蒂亚·森所说:“如果不是自利在我们的选择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常的经济交易活动就会停止。所以,无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人现象必然存在,经济理性原则必然支配着现实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要想实现这一原则,只能通过不等价交换的手段来完成,而不等价交换行为活动又要求行为个体采取不合理的行为,这也就决定了经济活动必然是无道德而言的,换句话说,社会道德带不来经济效益。“求效率,就不讲道德;企求道德高尚,就会失去经济效率;没有剥削,便不会有利润,更谈不上资本的增殖。可见,经济与道德、利己和利他这两种截然相背的价值取向必然导致二者的二元互斥,而经济必然性又以其自身的铁的规律在漠视着人的道德情感中为自己开道。有些学者不无偏激地说,市场经济制度是建立在“性本恶”的前提假定下的,“市场经济之被推崇,不是由于它是多么的‘高尚’或‘高级’,相反,而是因为它的‘低级’一它不要求人们都是善良的君子,相反,它是一种可以使鸡鸣狗盗之徒相互交易、相互合作(通过交易合作)发展经济的制度;因为它依赖的不是道德教化,不是人的善行,相反,它处处假定你不善,假定你不讲‘道德’,只顾私利,然后在此假定下,处处用合同、法律等制度去防小人,防范恶行,以此来保证人们较为放心地交易、竞争并合作下去。”因此经济学“不讲道德也不应该讲道德。”因此,只要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必然存在着不合理的行为,这也就是我国市场经济中难以杜绝不道德现象的原因。
可见,市场经济的本性利己与社会道德本性利他的二元互斥成为了道德建设的根本难题,因此,有些人提出了“代价论”,即市场经济,或泛义地说,经济发展的善总需以社会伦理道德的沦落的恶为代价。但这个论点受到了较多的批评。的确,假如市场经济根本不促进人们的人格与精神在某些方面的提高,那么单纯的更大的经济福利似乎不值得以伦理道德的牺牲去换取。此外,有些批评者还指出,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的本性是抽象不现实的,人的真正的本性是社会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与社会制度本身联系的,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直接影响着个人的本性的发展。所以,他们认为“经济人”在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不会存在,而巨他们甚至还提出了“公有人”的概念来取代“经济人”,但这很难让人信服,它无法解释人对经济利益追求的现实性。其实,亚当斯密“经济人”的本性利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以商品活动为基础的社会特定发展阶段,商品活动必然通过刺激人的这一本性来实现它自身的运转,但这只是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才有的现象,它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而且即使在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的利己性也只是作为社会的一个基础层面而言的,它不代表社会的所有层面,换句话说,社会自身发展的全面性决定了市场的道德性是不能抹煞的。
二
市场经济社会非但不会因为市场自身的功利性而排斥道德建设的可能,而且道德作为社会的产物,社会发展自身体制中内在蕴含了对经济主体的道德要求。
首先,社会发展促成了市场经济生活中独立人格的发育,以及与止匕适应的自由、权利观念的发展,为现代人的道德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育班。自主、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的发展不仅引导人改善其物质生活境况,而且引导人发展真精神价值。当然,我们不可能在古朴的高尚与现代的高尚之间划出严格的界限,纯朴的高尚与现代的高尚都具有永恒的道德价值,但现代人的高尚必定是人的自由选择的价值。独立人格及自由、权利、尊严观念的发展也剥吏现代人全面介人社会公共生活从而拓展这些生活领域并发展其价值的重要促因。而目现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离开了与之同步的道德价值的社会制度也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社会自身发展要求市场经济对道德的积极肯定,并使其参与到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承认社会存在的“善”价值,为其提供正当合理的价值辩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体系寻求更高更合理的伦理价值理想,也就是说,她不是一般地强调社会功利或效率,而是强调社会的共同福利和共同富裕,强调整个社会共同体的公正与和谐;伦理道德作为一种价值科学,其着眼点或根本价值导向总是指向社会整体的普遍价值和长远价值,高度关注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强调积极参与社会合作与实现个人自我完善的辩证统一;一定社会的伦醚德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的基础上,为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和人的自我完善提拱一种渠埔蓬驻想的价修宣求目标,道德伦理的应然性理想对于凝聚社会民心、提升社会文化精神,从而最终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构建提供必要而充分的精神资源。正是伦理道德的价值性、超越性和实践性构成了社会的价值支撑和精神力量。
最后,社会体制内在的经济生活中所要求的公平、诚实规则促成了个人支持公共生活中的社会正义这一核心价值。一个在市场经济生活中重视公平诚实规贝组的人往往倾向于在公共生活中对社会正义感的培养,而且也倾向于肯定道德德性的价值。虽然实际生活中也有反伦理地从事市场活动的人慷慨扶持公益的例子,但他们常常或者是对以往劣迹或某种其他用心的掩饰,或者是对池听经历的一种私辍的伦理上的转变的证明。所以,如果我在市场经济生活中是一个伦理的经济人,我可能在道德发展上有两种可能性。或者,我可能止步于做一个伦理的经济人,一个理智健全的通情达理的人,消极地遵守公平诚实的伦理准则,不去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但当自己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时则必定起而维护之;虽然在此同时我也抱有同情心,并且欣赏高尚的道德,但不打算身体力行之。或者,我也可能在做一个伦理的经济人的同时,积极地发展公平诚实的伦理规则,发展自己的社会正义感,发展自己的道德德性、同情心、公益心、奉献精神,以及自己对社会的共同价值的领悟,拓展自己的道德精神世界,成为一个道德的人。
三
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道德建设的要求,它是社会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与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相适应,而且,这种融于社会的适应性使社会道德本身不再是千古不变的僵死教条,而是与特定的社会阶段发展特点相结合下的新原则,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我国的市场经济道德原则也正是在这一原则下建设的,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原则
在市场上,交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不能把特殊的身份带入市场,任何牛争汉荀啥破坏等价交换的原则。平等就是指作为商品交换者权利的平等,在交换规则面前平等。交换关系中的平等膺测反映在政治领域,就是民主政洽,人们在政治权利与义务上,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的。如果说,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不平等,使得交换关系中的平等与政治上的民主萎琴育虚伪性的话,那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公有制,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才成为现实。这种平等关系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领域,而且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干群、父子、夫妻、兄弟、师生、朋友都是平等关系。平等原则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2.自主原则
市场交换的主体具有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益的独立性,主仲有自身的利益,正是这种私利成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强大动为;另一方面是主体权力的独立性,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主体有权根据自身的利益与意愿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并承担行为的后果。所谓自主原则就是承认主体独立性,要求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浮碗人他人的私利,并尊重别人的权力,尊重别人的意愿,不能随意干涉别人。作为主体自身,必须对白己的行为负责。
3.诚信原则
在商品交换中,交换的商品必须货真价实,以假充真,以劣充优,必然损害等价交换的原则。在现代,信用成为最广泛的经济关系,甚至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诚信原则成为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诚即是真实,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清;诚的反面是伪,商品交换中的欺诈行为,人际关系中的虚情假意,即是伪。信即遵守诺言,言必信,行必果。诚信不仅是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是人际交往的普遍要求,所以,自古以来诚信原则就是做人的翡梦卞准则。
4.人道原则
篇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传承,是共圆伟大“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司法行政人民警察道德体系的科学内涵,着力构建司法行政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体系,对于提升民警队伍政治素质,实现队伍建设专业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厘定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性作用的价值观,它在价值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表现出一定的精神文化追求和基本价值理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句话24字。它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和合”发展理念和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借鉴了西方现代文明中追求自由平等、个人价值思想,包容了保障人权、强调法制、追求民主、注重人的价值等合理性成分。
(二)司法行政民警职业道德体系
1.道德。道德(morality)一词,由来已久。在西方文化中指一定区域的风俗、习惯以及个人的性格、品行等。当代意指,一定社会或国家基于人性完善和社会发展秩序的要求,而认可和倡导的思想内容。
2.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就是在一定社会下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在职业生活中和职业关系中的具体体现,是某种职业范围内思想层面的要求。
3.司法行政民警职业道德体系。司法行政民警职业道德体系是指司法行政民警在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以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系的,调整司法行政民警各种职业关系的行为规范以及司法行政民警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状况。
二、司法行政民警职业道德体系内涵解析
司法行政民警职业道德体系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以责任、忠诚、公正、奉献、廉洁、开拓为主体内容,从根本上反映着司法行政民警的职业特性、光荣使命和价值追求,是司法行政系统的优良传统、时展要求和民警价值追求的有机统一,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对司法行政民警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职业行为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
责任是第一要义,是司法行政工作发展推进的载体,是唯独存在于上帝和邻舍的约束中的人的自由,责任文化是警营文化的亮丽风景线。责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工作任务的正向布置,如岗位责任;二是指没有做好分内的工作的否定评价,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任务,如追究责任。责任可从三方面解析:一是要珍惜工作,爱岗敬业,立志岗位成才;二是要勇于担当,锐意创新,提升工作境界;三是要居安思危,抓好末端,保障场所稳定。
忠诚是立警之本,是人民警察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标准。司法行政民警作为人民警察,忠诚就是要忠诚于党、忠诚于法律、忠诚于事业、忠诚于人民;作为社会公民,忠诚就是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提升社会公德;作为家庭成员,忠诚就是要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完善提升个人“私德”。
公正是法治灵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司法行政民警对抗阴暗面的精神动力,从事教育矫治正义之举的内驱力。坚持公正、法治、人权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生命线。公正要求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最大限度地维护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制度的严肃性,把保障安全与保护人权、提升效率与实现公正、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执法公信力,努力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
奉献是精彩成就,经营司法行政事业不是靠新奇的激情而是靠锲而不舍的坚守和累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精神”是奉献精神代表,是指将责任外的实物、劳动、智力成果等真诚、自愿、无偿地送给尊敬的人或集体的行为。奉献精神包含着不同层次的高尚情操,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先人后己,先公后私;二是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三是甘于平凡,勤耕不辍。
廉洁是免疫保障,是法律工作者的安身立命之本,承载了民众对法治事业的深切关注和殷切期待,是司法行政向社会延伸、争取社会支持的必然要求,是司法行政系统对自我角色品格作风和道德形象塑造的必备版图。廉洁就是要增强自省、自律、自治能力,时刻牢记身份,抵制各种消极思潮的侵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制度,将自身成长与事业发展相统一,有的放矢地解决自身问题,在程序制度框架内面对个人利益得失。
开拓是动力源泉,是司法行政工作“防范风险、服务发展、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精神支柱。开拓就是倡导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面对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深入分析掌握问题本质,积极开拓视野和思路,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三、结语
当前,司法行政民警队伍的思想政治、知识构成、人文素养、作风状况等方面情况都有了明显进步,不过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民警职业道德体系仍存在很多不适应情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司法行政人民警察道德体系体系建设,有利于凝聚形成价值共识,有利于增强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有利于推进民警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从根本上推动司法行政工作转型升级。
作者简介:
篇10
胜任力是指个体具有的、为了达成理想绩效以恰当的方式一贯使用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形象、社会性动机、特质、思维模式、心理定势以及思考感知和行动方式。胜任力在高等院校中发挥着引导与示范作用,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胜任力来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方向,使大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实践自己。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的核心,对胜任力有引导和指引作用,高校辅导员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分析和学习,更好的了解道德胜任力的作用与特质,更好的提高自己的道德胜任力。(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引导,具有稳定性和方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国家实际提出的思想指导,对社会思想起到引导与规范作用,对道德胜任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道德胜任力有着指导和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道德胜任力有着引导与启发作用。(3)建立实践基地可以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胜任力的关系,让我们更好的体验道德胜任力的影响力,提高辅导员的道德胜任力和责任感,辅导员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学习和实践。
3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碰撞,导致高校辅导员的道德胜任力凸显很多问题
(1)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传播使高校辅导员道德胜任力面临挑战,导致高校辅导员思想方向偏离和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发生偏离,以至于辅导员和学生对于思想教育发生了分歧,导致辅导员和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和思想教育有偏差。(2)外来文化的干扰。受到外来文化的入侵,许多辅导员和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思想是封闭的,落后的,对于外来文化宣传的“主义”却深信不疑,这就导致了思想的错误,使辅导员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置疑,对自己的方向迷失。(3)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本身自己的思想不坚定,对于自身的要求不严格,容易产生思想错误和偏差,对自身的认识不足和对自己的评价过高。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校辅导员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对自身的行为规范不严格。辅导员由于忙着业务性事务,很少时间关注自身思想的提升和学习,导致辅导员对自己的思想方向有了偏差。(2)辅导员数量严重不足。高校辅导员对伍建设较少,但是高校学生数量较多,对辅导员的数量要求较高,因此要增加辅导员的数量,来缓解这种情况。(3)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不足,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为不足,需要提高知识技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高校辅导员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胜任力
(1)努力学习知识技能和实践技能,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道德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力,能够引导学生思想方向。(2)参加关于道德实践课培训,以身作则,切身体验道德胜任力的作用与优点,更能很好的学习道德胜任力。(3)学校应组织关于道德胜任力的辅导员工作评比,把辅导员道德胜任力工作提上日程,学校把辅导员道德胜任力加入考核成绩中,使辅导员能够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胜任力,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6道德胜任力对高校辅导员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道德胜任力对辅导员的个人修养有指导和指引作用,有利于辅导员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形象,影响力和职业道德素养。(2)道德胜任力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辅导员对自身的职业素质有更好的提高,使自己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达到更好的水平。(3)道德胜任力对辅导员的实践能力有提高指引作用,道德胜任力对辅导员有更好的示范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开展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提高自身实践能力。(4)道德胜任力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指导和方向作用,有利于辅导员开展自己的工作,使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一体,成为一支具有高素质,好品德的辅导员团队。
作者:陈琳 单位: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 上一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 下一篇: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