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范文

时间:2023-04-04 14:4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道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道德

篇1

通几十年来,生态伦理学在西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既有理论上的突破,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实践成果,人们的生态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保护环境,关注生态,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但是,我国目前在生态道德方面的理论研究水平不高,还没能形成体系,在德育教学中重视不够,在实践运用方面也落后于西方。因此,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要培养生态道德观,必须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大德育的范围之内,使其成为新德育的一部分。故此,本文就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的培养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生态道德观的由来。

生态道德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文明时代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人类对于自身征服自然能力的认可与满足,另一方面又是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身行为反思的结晶。反观人类与自然的交往史不难看出,一方面,人们习惯于把自然环境看作是人类活动的空间或满足人类目的的手段,认为人与自然之间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人类完全可以不顾一切,不断地根据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对待自然、改变自然。另一方面,人类由于知识的贫乏和能力的限制,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的状态下。农业对于自然环境的依存度唤醒了全体民众、乃至统治者,不得不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把自然当做高高在上的神灵顶礼膜拜。在没有现代工业支撑下的小农经济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是微乎其微的。也正是这样,我们才有了绿色和清洁的环境。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使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总和。但是,它在为人类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就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危机、土壤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对人类的自身生存提出了挑战。一些西方的先哲们开始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提出了生态道德(或称作“生态伦理”)这一全新的概念。其中有法国思想家施韦兹“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学、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学、卡逊的尊重自然伦理学、辛格的解放动物的伦理学、丸山竹秋的地球伦理学、罗尔斯顿的环境伦理学,构成了和谐伦理发展链条上不可缺少的环节,为生态伦理学的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那么何为生态道德观?生态道德观是指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反映了人对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使人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

二、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培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培养的必要性。

1.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要求必须培养生态道德观。

在我国环境的问题上,长期以来存在着对环境现实认识有误、观念滞后等情况。建国后,国家生产全面恢复,基于政治、经济的需要,带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受错误生态观的指导,对自然资源无节制的开采和低效率的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如三江源的原始森林的消失,洞庭湖的水面积锐减等,这也没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经济快速的增长。但是落后的粗放的发展和增长方式,使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水土流失、污水横溢、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森林的快速消失等,都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现状让生态道德观的培养变得势在必行。

2.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生态道德教育现状要求必须培养生态道德观。

我国目前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具体表现在:

首先,理论研究滞后,思想上重视不够,学科体系不健全。有关生态知识的教材缺乏,严重影响了生态伦理的教学;各种教材中有关生态的知识太少,且不系统;各种考试中有关生态知识的,少之甚少;德育对象仅限于学校里,忽视了社会教育的作用;公民生态知识得不到普及,从主观上制约生态道德观的养成,难以用生态道德观自律。其次,从教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生态知识的缺乏,学校的德育师资也显得薄弱,受教育者就不可能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的缺失,生态道德观的养成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让生态道德观的培养变得迫在眉睫。

(二)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培养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主要是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生态环境虽然不容乐观,但一直居于次要的地位。结果导致了思想道德教育对生态道德教育的忽视。因此,必须认识到培养生态道德观的重要性。

1.培养生态道德观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

学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力军,他们必须具备契合时展要求的道德理念和道德素养。将生态伦理纳入德育体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生态道德信念、培养生态道德情感、确立生态道德原则,从而帮助他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自觉维护自然界的权益,并通过自己的表率行为带动公民生态道德的养成。

2.培养生态道德观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

生态道德教育丰富了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学生通过接受生态道德教育,必须懂得人类应该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尊重并维护自然界的权利,自觉维护后代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要形成对后代以及其他生命形式承担责任的道德价值观。不仅要让学生在行为上有所提升,还要在价值观念上有更新的认识,在道德情感上有更好的体验,在道德意志上更加坚定,从而促进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3.培养生态道德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高素质人才不仅仅是对知识积累和技能掌握方面的要求,还是对个人道德素质的要求。首先,知识积累和技能掌握越多的人,越需要以生态道德自律。其次,具有生态道德的高水平人才能影响公民道德的建设。高素质人才必须把生态道德行为从以前的仅仅是避免一些生态伤害提升到促进万物和谐发展的自主行为。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对象,只有比普通市民具备更高的道德素养,才符合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目标。

三、思想道德教育中生态道德观培养的策略。

要培养生态道德观,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拓宽德育的教育范围,把全民纳入德育教育对象之列德育是全社会的工作,教育对象应该包括全体民众,不仅限于在校学生。生态道德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必须把全体公民纳入教育对象的范畴。不仅要重视法律建设,同时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积极地开展生态知识的教育与普及,提升公民的生态道德素养,树立生态道德的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从而达到全民关心环境、全民保护环境的效果。

(二)注重理论研究,完善学校的德育教育教学体系。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必须牢牢地抓住,不可懈怠。

我国目前生态道德观教育现状应该侧重两方面:一方面,就是要加强生态道德观理论的研究,建立生态道德观的学科体系以及相关的配套的措施,建立和完善适用于各类学校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道德观教育的教材及相关的生态知识的科普读本,这是提高全民生态道德观的首要条件。另一方面,要着力打造一支乐于生态道德教育、精于生态道德教育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生态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生态道德观培养要从教育对象的知情意行入手。

要培养生态道德观,就要把科学发展观教育、生态道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丰富教育对象的生态环境知识,培养教育对象对自然的敬畏情感,规范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入手,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协调、规范作用。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教育对象的生态道德意识。

一直以来,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中心主义占据着指导地位,以人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使人凌驾于整个自然之上。而人在对自然的挑战中取得的暂时和表面上胜利,则被当作人的独一无二性及地位高贵的明证。而整个自然环境,包括在这一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其他物种,根本就不具备与人平等相处的道德主体地位。因此,人类在与自然的交往中,除了毫无止境地索取,根本不必恪守任务道德义务。正是在这种自私的、缺乏长远眼光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指导下,人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毫无道德观念的束缚,为谋求暂时的利益而无所顾忌地破坏自然环境,结果陷入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困境。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特定时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建立和倡导一种新的、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推卸的时代任务。

思想道德教育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着眼,引导教育对象树立人、自然及社会相统一、相协调的自然观,热爱和尊重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树立全新的环境价值观,从而引导教育对象从强调天人对抗,转而关注生态平衡,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

2.培养教育对象维护生态环境的自律能力。

思想道德教育要通过科普讲座、组织讨论会、开展科学知识竞赛等活动,使教育对象明白,地球上多样的生命形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地球现有状态既是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也需要生命活动的调节、控制来维系。要引导教育对象科学地认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人的包容。要使教育对象意识到,对地球上飞禽走兽、自然景观的珍视、爱护不仅是热爱生活的表现,更体现了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要使教育对象树立起生态道德善恶感、良知感、正义感和义务感,把保护生态环境看作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篇2

    然而细细分析,首先我们会发现,这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维度:一是国家形象,即要求我们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二是社会氛围,即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三是公民素养,即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质。在这三个维度中,“国家形象”“社会氛围”是需要政策制度、强制手段去维护的,而“公民素养”却多以教育来实现。其次我们还会发现“公民素养”的八个字,代表着四种诉求“:爱国”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是国家凝聚力的一个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行为;“敬业”是一种职业操守,一种尽心尽职的体现;“诚信”是公民与人相处的根本,是公民品行的外显,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友善”则是倡导朋友之间要亲近和睦。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梳理中,我们就可提炼出当下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这基本内容中“,诚信、友善”则成为核心。

    二、在价值观与教育网的整合中,搭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框架

    当下,关于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主要存在于学校,而针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则多以“说教”的方式。此时,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整体框架,需要一个长效路径。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道德修养;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D412.62

从当我国高等院校的实践来看,社会发展要求其必须具备完善的知识教育管理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分析

对于思想道德修养课而言,它不仅具有非常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色彩,而且还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与理论性特点,较之于其他的课程,内容显得非常丰富但又抽象,具体可以分为思想修养、心理品质修养,道德修养、政治修养、美学修养以及敬业修养等内容。其中,政治修养才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最核心所在,因为思想修养与道德修养内容共同组成了思想道德修养这一主题。当然,心理品质修养这些内容,实际上也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重要基础。从实践来看,当前我国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主要是根据其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与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其思想道德发展规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教育发展之路

(2)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部分内容教材花大量的篇幅对思想道德修养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即可以看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对于大学生而言,经常会思考人的本质、人生问题、价值问题以及个人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而当代这些学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置身于当今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时,就会出现多重价值观念之间的相互碰撞,而且因复杂的现实及新旧市场体制的交替而表现出来的各种社会矛盾问题,可能会对大学生的选择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使这些大学生认清事物的本质,正确地认识自己和树立远大的理想,最终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这一部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来看,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与国家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核心在于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说明社会建设不仅是国家建设初期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更重要的是它也是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

(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水平

(4)高尚人格的追求与自身的不断完善

2、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课程学习的不利因素

(1)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

(2)学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

(3)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

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与具体方法

(1)意义

对于广大青年学生而言,这一阶段正处在自己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此时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本质上来说他们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还不够丰富,尤其是思想上还不成熟,甚至存在着与现实严重脱节的现象。

从广大学生当前所处的环境来看,大学生实际上正处在一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与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历史条件下,他们正置身于多元化的利益冲突之下,尤其是思想道德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状态。一方面,日本等敌对势力正在加快对我国的分化,想极力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加紧对我国人民的思想与文化渗透,实践中通过书刊、电子游戏、影视以及电脑软件等形式,对我国输入一些精神文化产品,在这些产品中大肆宣扬资本主义的价值理念多么的优秀,实际上就是想从广大学生入手,从精神层面上给予我们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当前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以及享乐主义思想非常的严重,这些都是资产阶级用来腐朽我们思想的工具,如果不及时应对,则可能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尤其是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错误的思想理念都以网络的形式为,传播开来。对此,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但要从社会治理大环境着手,为广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还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采取这一措施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增强他们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侵蚀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2)学习方法

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的广泛,理论性比较强,要想学好和掌握它,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首先,注重基本理论和观点的学习。

其次,要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和鉴别的方式进行学习。

篇4

一、加强寄宿生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道德观点去评定他人或自己的言行的善恶或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一种情感体验。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道德情感在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寄宿生道德认识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关注寄宿生的情感体验。

情感在寄宿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高兴、愉快、喜欢、热情等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寄宿生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有助于充分发挥整个机体的潜能,从而增强寄宿生对生活的向往,有助于寄宿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不良的生活环境会使寄宿生心理不平衡而导致机体正常功能的失调,放任自流的话会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影响其道德认识的健康发展。

寄宿生由于活动范围的有限,认识相对片面,与社会的交往相对狭窄,情感的体验相对缺少,以致大部分寄宿生的道德认识发展缓慢。因此,根据寄宿生的特点,长期关注寄宿生的情感体验,能够促进寄宿生道德认识的发展。如: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寄宿生的个性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寄宿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不懈努力都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乐趣,产生成功的情感体验,以此促进道德认识健康有序发展。

2.为寄宿生创造良好情感教育环境。

在工作中,班主任非常重视寄宿生的自我教育,丰富寄宿生的情感,激发寄宿生的情感动机,提高寄宿生的道德品质。在与寄宿生交流中重视语调和话题内容,能提高班主任与寄宿生的情感,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寄宿生的热情,拉近师生的距离,减轻寄宿生的学习压力,使寄宿生保持稳定而持久的轻松心情,班主任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矛盾的发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氛围,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基础。

3.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寄宿生道德品质建设的基础。

根据寄宿生人数的增多,组织寄宿生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能加强寄宿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寄宿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学校要多组织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如:分组踢毽子、篮球友谊赛、跳棋比赛等),让寄宿生通过集体活动的协作,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正确处理生活当中遇到的冲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正确处世为人的能力,注重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

二、关心寄宿生心理道德品质教育

1.班主任要端正对待寄宿生的态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寄宿生心理轻浮,对自己要求比较低,还有大多数寄宿生被学习任务所累,表现为遇到事情冲动,不能正确分析事情。班主任要明晰寄宿生的需要,帮助寄宿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让寄宿生从事情当中获得教训,并学到处理事情的办法。班主任是寄宿生的“衣食父母”,对寄宿生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用温柔的心去引导帮助他们。

2.班主任对待寄宿生要有耐心。

由于刚离开父母来到学校,寄宿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是非能力经常呈模糊状态。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寄宿生认为的“好”就是得到家长或班主任老师的表扬、赞许的事,而“坏”则是做了带来批评甚至惩罚的事。要是遇到寄宿生和其他寄宿生发生矛盾,班主任要及时制止并处理好纠纷,不能让寄宿生产生阴影。遇到不遵守生活纪律的情况,班主任要耐心地告诉寄宿生生活制度,对照寄宿生生活制度教育寄宿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寄宿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3.班主任要勤与寄宿生沟通。

班主任不仅要与寄宿生进行沟通,还要和家长沟通,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寄宿生的心理动态,防止寄宿生不良行为的发生,使寄宿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我多年进行寄宿生的管理,每个时间段也都出现过很多不良现象,通过交流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努力使他们主动说出缺点。久而久之,我和寄宿生的关系很融洽,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寄宿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得到加强。

4.班主任抓细节纠正寄宿生不良行为。

篇5

一、体育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地位审视

(一)体育精神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体育精神是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和发展,又为体育运动和日常生活所加强的一种包括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拼搏精神在内的综合精神。而与此同时,体育精神也是思想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维度,体育精神的要义同时也是思想道德修养所主张和倡导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体育精神的培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是思想道德修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二)体育锻炼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得到提升。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培养人的体育精神,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人的身体素质得到不断地增强和提升,而身体素质作为人一切素质的基础,对于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实现自己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发展与转变的前提,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支撑,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发展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些人在无暇自顾时依然保持高风亮节。而体育锻炼恰好就是在此种意义上为思想道德修养提供了基础,使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变得更加地有可能。

(三)体育教育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得到高境界的转化。体育教育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来讲,它不仅重视理论教育,而且重视实践教育。人们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之前所接受的关于体育精神等的教育,会实现对之前所难以理解的内容的顿悟,会从更高层次上发展自己的认识,进而促使自己的人生境界得以转化。当然,在体育教育中得到升华和境界转化的不仅仅是体育精神,同时还包括一些社会普适价值,包括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人们所必须的一些思想道德修养和相应的法律修养,这些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修养在体育这样的集体运动中能够被人们作为体育中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规则而迅速内化,并且最终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实现思想道德修养向高境界的转化。

二、提升体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中地位的策略

(一)在体育教育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比重。提升思想道德在体育教育中的比重能够促进体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得到不断地稳固。首先,需要对体育在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中的地位予以充分地认识,进而能够做到在体育教育中自发自觉地开展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地位的提升。其次,在体育教育中,有意识地增加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比重。通过将体育精神与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不断地结合起来开展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培养体育运动精神的同时不断地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和思想道德境界的不断提升。最后,将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的提升作为体育教育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促使学生以此为准绳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二)在体育运动中切实践行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提升的目的在于要不断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践行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因此,要想提升体育运动在思想道德修养中的地位,就必须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断地坚持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只有如此,在体育运动中实现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才不是一句空谈,才不会沦为形式。首先,用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规范体育运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运动中,不仅要求运动者之间的相互配合,还要求运动者之间能够做到约束自己、不触犯规则、包容队友和正当竞争等,这些都是依靠体育运动规则来进行规范的,但是需要人们有很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来自主遵守,并且努力维护这些原则。因此,我们需要用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来规范体育运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体育运动的目的。其次,通过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来减少体育运动中的摩擦。提升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人们自觉约束自己,同时也能够使人们对别人的行为更加地包容,如此,便能够实现体育运动中摩擦的解决。

(三)以身体素质提升为基点推动思想道德修养的整体提升。身体素质的提升给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提供了基础,身体是人开展一切活动的根本,只有身体素质提升,人们接受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开展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提升、实现思想道德境界提高才能够有赖以支持的本源。首先,在体育训练中强调日常训练,而非是单纯在体育课堂上的训练。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在日常训练中茁壮成长,以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提供基础。其次,在体育训练中强调对学生耐力、毅力以及吃苦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得到稳定的提升,思想品质能够得到不断的锤炼。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思想道德 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普高热”持续升温,中职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不断下降,在社会公众道德大多数缺失的影响下,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受到了强大的冲击,部分不良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时常出现,这无疑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

(一)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

当前很多中职学生法制意识淡薄,纪律差,迟到、旷课、上课睡觉、逃学、上网成瘾的行为时常发生在男生身上。也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和社会缺少责任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有些学生明知不能违反学校管理规定,然而自身自控能力差,违规行为时常发生,屡教不改。

(二)文化基础差, 厌学现象严重。

在初中时期没有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到了中职学习阶段时,厌学现象是非严重,特别是数学、语文、英语基础课,上课睡觉、不听课、不做作业,很多学生由于作业没有达到一定标准而被取消考试资格,学生学习自觉性差,厌学行为十分明显。

(三)追求物质享受,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前,很多中职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宠爱有加,家庭环境优越,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差,缺少克服困难的毅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足,遇到困难,不思进取,轻易言败。有些中职学生追求奢侈品,互相攀比,花光家庭给的费用,常常靠借钱维持自己奢侈的生活。

(四)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由于中职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极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情绪漂泊不定。心情好的时候,对什么事情都是激情昂扬;但是一旦情绪低落时,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不敢面对,常常出现自卑心理;对于别人的批评,常常出现叛逆行为。

以上各种行为不难分局西出当前中职学生思想道德严重缺失,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必须采用教育对策开展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二、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对策

(一)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沟通。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道德 合力模式, 实现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强大力量。 进一步加大学校内部德育工作, 要求每个教师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师职责,有效发挥教学的德育作用,产生教师集体的教育强大助推力。注重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获得家庭的全力配合与支持。很多家庭不重视子女的教育,教育方式不恰当,除了打就是骂,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所以,学校不仅要加大与家长的联系,而且更要通过组织开展家长会等活动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能力,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环境。重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组织学生参与书评、影评等活动,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朝着社会所希望的方向成长。

(二)引导学生扬长补短迎接未来。

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 也可以说进入中职学校是学生人生的一个新的开端,然而中职学生大多数都存在着一种失败的心理。德育教师在开展教育时应多列举一些中职学生成功的例子,从而知道学生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为未来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以“成功者”的心态去面对挑战。

(三)开展各种丰富多彩活动。

当前,中职学生活泼好动,所以,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经过潜移默化的渗透,好过暴风骤雨的灌输效果更佳。所以,组织开展各种适合中职学生健康的活动,将学生置身于活动之中,从活动中获得教育。

(四)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

中职学校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时必须按照中职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注重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领导重视,狠抓心理辅导工作。即使当前很多中职学校成立了心理资讯室,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师资差,难以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只有配置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才能有效开展,才能对中职学生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组织开展灵活多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以及辅导咨询活动等,创造快乐、和谐、舒适的心理氛围,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所以,注重中职学生道德教育是当前中职思想道德教育人员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社会和家庭要充分重视。针对当前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不足,我们要明白中职学生的道德缺失行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学校德育工作都影响着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所以,中职学校思想道德工作人员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心理辅导,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道德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重庆市轻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卢思冰.浅谈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教育对策 [J].文化教育产业,2012(01).

篇7

思想道德课堂主要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因此,教师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这样就不仅能够培养其质疑的态度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得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能够更好地与学生沟通。

1.学生提问的次数

在笔者15节思想道德课堂中观察发现,学生提问的次数在每节课上平均3.5次,有6节课学生没有提问。学生在进行提问前几乎都是教师点名后学生才进行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问。在课堂中,学生没有习惯对这一思想道德课程进行提问,学生向来都是倾听者;教师也没有机会给学生提问,教师对于学生提问的意识还不高。

2.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评价

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教师的评价是尤为重要的,按照下表来看,大多数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肯定的表达,但是还是有很大的比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忽略、对象转移、自寻答案。教师对学生提问不会采取否定的表达,教师还是很尊重学生的提出问题,即使这些问题肤浅和稍显幼稚。但从下表也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提问还不够足够的重视,帮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欠缺的。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假如教师让学生进行提问后没有采取正确的提问评价,学生就会采取沉默的方式对待,这不仅挫伤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也难以使教师能够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意图,这间接地拉开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二、学生之间的沟通

篇8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道德;问题;对策

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不断冲击又互相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特别是对于初中生这个年轻的群体,很容易让其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所以,如何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积极、正面的引导学生,提升其整体素质,加强初中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建设,是初中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初中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初中的思想教育一直以传统教育理念为主,把伦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教学收效甚微,呈现出无力的特点。1、政治素养对于政治素养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其一,初中生没有明确的理念与信仰。现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多把爱国与与社会主义作为主旋律,作为考核初中生思想道德的主要指标,从初中生对爱国和社会主义两者的认知,即可了解他们的社会理念。对此,教师可以用“你最喜欢看哪类电视节目”作为问题,进行调查,整体初中生的回答中,只有25%的学生选择新闻节目,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综艺或影视,观看科教类的学生不足五分之一。由此可以知道,初中生很少关注国家,爱国意识较弱。其二,初中生没有个人信仰。有明确的个人信仰,能够让其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客观分析问题,树立全局观念,引导着思想的变化。因为初中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对事物产生错误的理解,以及自身经验的严重不足,导致思想很容易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会保持稳定,很难树立个人信仰。2、道德素质初中生道德责任意识较弱。初中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格,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并把它作为中心展开思想道德教育。初中生的道德责任感分为三方面,分别是个人、家庭与集体,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负责,认识到自己是家庭、社会中的一员,但大部分学生只会关注自身,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并未认识到自己应该对父母付出,帮助父母。学生道德理念过于社会化。社会发展中人们首先会关注个人利益,然后才会关注社会利益,这点在初中生群体中有明显的体现,即初中生普遍认为担任班级干部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很多学生会刻意避开班级干部的选举,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班级利益放在次位。3、心理素质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有待加强,一部分初中生很难承受较大的压力,不善于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失去忍耐力,适应能力欠缺。而一个人的发展中,心理素质是必需的一环,与学习能力同等重要,如果心理素质较弱,可能会为未来的发展带来阻碍。

二、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完善

初中生思想教育的完善,需要同时从三方面入手,其一是学校,其二是家庭,其三是社会。1、学校首先,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直接决定最后的教学结果,从教学效果体现出来。初中教师一直有一个误区,即道德教育以传递知识为主,虽然会用不同的方法教学,但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很难真正启发学生。其只是用语言把内容教给学生,学生无法认识到思想政治对自己的影响,需要学生真正体验,才能真实的体会。所以,初中教师要走出教学的误区,从知识传递变为价值引导,实现学生的道德自律,用道德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亲自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引起内心的共鸣,学生才能有明确的社会理念与个人信仰,从日常行为中体现出来。其次,学校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递新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让其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此外,学校还可以增加校内文化宣传栏的数量,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放到宣传栏上,营造良好的校内氛围,深化思想教育。同时,学校的品德教育也要与实际生活建立联系,把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即教师除了在课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也要在日常管理中落实,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人。比如,到了父亲节或母亲节,可以向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帮助父母做一件事,回报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感恩父母,有正确的价值观。2、家庭家长需要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把自己与孩子放在同等的位置上,用民主的方式交流,尊重孩子,使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如此,孩子才会真正愿意交流,接受父母给自己的意见。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的阶段,在家庭民主的氛围中,能够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利用创建的人文环境,树立正确的理想,对事物有客观、真实的认识,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因此,家庭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沟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有强烈的责任心,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方式引导孩子,因为孩子会不自觉地参照家长的生活方式,这可以使孩子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敢于面对挑战。3、社会社会是一个大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交织着多种意识形态,对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社会思想道德的管理与建设,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消除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以及可会带来消极影响的不良因素,使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可行性,树立以和为贵的社会思想观念,和平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口角与矛盾,用社会文化引导学校文化,优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增加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教育部门相关人员补充德育教育的内容时,要结合实际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不要刻意放大德育教育的内容,或是降低道德标准,这样反而会出现反效果,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道德教育的力量被削弱,作用不明显。所以,学校新加入的德育教育的内容要具有合理性,贴近实际,逐一进行,不要一蹴而就,使德育教育全面落实,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并根据学生所处的年龄段,避免其出现盲目的个人崇拜,着眼于生活的细节,让其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结语

初中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政治素养、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三方面体现分析,即初中生没有明确的理念与信仰,心理素质较弱,对此,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同时完善,优化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宏霞.浅析中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37.

篇9

关键词:育人为本;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041-01

一 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培养一个人树立坚定的信念

一个人只有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定了自己奋斗的目标,才可能为之努力奋斗。诺贝尔为了试制各种各样的炸药,不顾一切危险,一直站在死亡的边沿线上,他拿自己的生命作为资本,不顾一切困难进行着自己的工作。爱迪生为了做化学实验,在列车长打聋了他的耳朵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做实验,一生中发明了一千多项实验成果,得到了世界公认的“发明大王”的荣誉称号。如果他们没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作基础,没有坚定的信念作依靠,他们会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毫不畏惧,毫不后退吗?他们又怎么能有今天惊人的成就呢?这难道不是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所起的作用?这难道不是高尚思想教育所引出的结果?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难道不需要这样的

人?

二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主体不断形成价值观的特殊过程

一般地说,“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培养'是非判断'和'价值判断'能 力的过程”。所谓的“是非判断”能力就是指分清什么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什么是违背 客观实际的谬误,从而形成科学的认识,以解决认识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认知关系。所谓 的“价值判断”能力指的是,要分清什么是具有肯定价值的东西,什么是具有否定价值的东 西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解决价值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价值关系。

培养“是非判断”能力不仅是培养“价值判断”能力的基础,而且是在任何学科教学过 程中,必须要首先解决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但是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是非判断”问题 和“价值判断”问题所占的比重和所起的作用,显现出各不相同的特点。一般的知识技能 学科经常把教学重点放在解决“是非判断”问题上,并且解决“是非判断”问题的过程直接 表现为解决“价值判断”问题的过程。譬如,假设数学教师给学生说明1/2=0.5的问题, 这时,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教导下,很快认识到1/2=0.5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真理,同 时认定这些运算方法和规则很有价值。到了这个程度,教师就没有必要再花费更大的精力去 引导学生进行另外的特别的“价值判断”,因为学生主体通过科学认识过程,已经判断出这 种科学知识很有价值。当然,除了思想道德修养课以外,其他富有社会性内容的学科,“价值判断”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比上述技能学科可能略微大一些,但是,与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判断”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相比,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其鲜明的差异点。

三 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培养一个人的献身精神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若没有一定的献身精神是办不成的,例如:被我们熟知的孔繁森、焦裕禄,他们都是为社会主义事业而舍己为公的人;还有为哺育一代新苗而不畏病魔的童淑英老师.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已达到了忘我的工作地步.他们为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而拿自己的一生作抵押。我们也从中体会到思想道德素质所散发出的巨大力量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可以这样说一句: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和昌盛,社会也不会进步。要想长治久安的搞建设、搞发展,那也不过是枉费心机,要想抓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端正教师的思想。

1.履行职责,明确任务

教师即“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灵魂”即为精神意识,也就是说一个人将来他的道德品质是好是坏,全在于教师,可以肯定的说,社会上的任何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不管他的品行如何如何的坏,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像船上的舵,掌握着学生人生路上的方向,学生将来怎样,全凭教师的摆布。

我们是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应认清教书育人的含义,只授给学生知识这只能能叫“教书”,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才是“育人”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育好人比教好书更重要。教好书也许只靠应试教育就足够了,而难就难在育好人,也许这就是素质教育更高一层次的要求。作为教师,不能因为育好人较难而放弃,教师应做一个雕刻家,把学生雕刻成最为完美的形象。

2.开展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活动,推进德育工作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教育教学中,尤其是政治的课堂上,坚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莫表,但中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因此学校积极寻找外部的德育力量,比如利用几年90周年,见过60周年,清明节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利用科技馆参观“神舟七号”“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图片展览展开讨论,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自强不息,干预创新,用于贡献民族精神;还聘请法制工作者定期到学校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案例警示教育,受到了良好的效果,违纪现象越来越少,违法现象近来没有;同时又成立了家长学校,每个年纪都有领导主抓,每学期都定期针对家长教育方法、家长行为、家长观念等讲授,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习惯,家长学校的成立密切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逐渐形成了思想认识上的同意、教育方法的统一,从而加强了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而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思想道德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让人民看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许多老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新方法使得教学的质量得到质的提升,让同学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大大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听课质量。在不知不觉中,信息技术手段也悄悄的入到思想品德的教学中,下面就粗略的讲述一下信息技术手段在思想品德中的有效应用。

一、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的逻辑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而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大多采取的都是“灌输式”的教学,老师有点喧宾夺主了,将课堂变成了自己的一个演讲舞台,肆意的讲述自己的想法,却没有为同学们考虑半分,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就给同学们勾划所谓的考试范围,让同学们下去自己背书。试问这样的教学方式怎么可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又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不能有效的帮助同学们提高成绩。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将信息技术有效的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显著特点,使得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能够多层次、多角度的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简单,方便同学们能够理解清楚知识点的内容,逐渐的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搞好了,同学们也就有自信了,对思想道德这门课程也就充满了兴趣,在课堂上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信息技术在思想道德课上能够活跃整堂课的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同学们对思想道德课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学习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谓环境造就人,不是没有道理的,假如你所在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在认真学习,努力奋斗,只有你一个人无所事事,不想学习,那你必然会感到羞愧,会不由自主的想要向成绩好的同学看齐,向同学们学习,你在这个环境中,不学习就会成为异类,同学们不太愿意与你打交道,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促使你好好学习。所以说,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每一个同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之间不但能够相互的交流合作,培养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从别的同学身上学习到他人的优点,从而不断的让自己变得优秀。

现代信息技术,使创建良好学习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有效手段,老师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充分的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同学们能够以轻松的状态去学习知识。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集合在一起,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便是这种做法的集中体现。作为老师,理应对本班的学生进行大致的了解,了解同学们的喜好,在准备课件的时候就能够结合这些要素,把课件变得非常的有趣,能够在播放的一瞬间,吸引同学们的眼球,让同学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比如说,在授课时候,假设有情境类的题时,老师在课前就应该准备视频等,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整个教学课堂是充满快乐的,同学们是在快乐中学习的,而不是被迫的接受知识。

三、充分尊重同学们主体地位

学生是整个教学课堂的主体,是老师们教学的对象,是知识的接受者,作为老师切不可喧宾夺主,把课堂变成自己的舞台,这是讲台,是教书育人的圣地,老师一定要尊重同学们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的为同学们着想。同学们还没有踏出社会,他们的塑造性很强,模仿能力也很不错,老师在思想道德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无声的文字转换成生动具体的情境,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好机会。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感官的刺激来让同学们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强很多,一改“老师中心论”,坚持尊重同学们的主体地位,还能培养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堂内容增加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概就是,粉笔、黑板,这种教学方式的缺陷很多,很多的教学内容来不及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课程内容又很繁重,不能有效的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导致同学们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很多的知识点掌握不到,甚至老师没有讲过,只让同学们自己下去了解,这对同学们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弊端,极容易导致知识点断层,影响后面的学习。而现在,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节省了很多的课堂时间,因为原本需要很久才能写出来的文字,在多媒体课件上事前准备好,在课堂上就能节省更多的时间,为同学们争取更多理解、提问的时间,在确保同学们都明白的情况下争取讲更多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道德课中的有效运用,使得整个教学课堂焕发生机,不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同学们的学习方式,更是提高了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有效了提高了思想道德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