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范文

时间:2023-03-16 00:4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德绑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德绑架

篇1

今天我在微博上看见一条消息,关于让座,一个女孩子生着病坐在椅子上,来了一个老人,周围的人看见女孩不让座都觉得这个女孩十分的没有羞耻心,最后女孩迫不得已让了座位。

通过这个事情,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没有谁是必须让座的,法律上也没有这个规定,我们不应该道德绑架任何一个人,当让座这件事情过去夸大,这个世界不就乱了套,我不是提倡不让座,而是提倡不要道德绑架。

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尊老爱幼,上车的时候也会听到车上的乘客请给老弱病残孕等人让座,让座这个词已经深深地刻入我们的脑海里,看到老人,孕妇,残疾人的时候都会反射性的让座,这个是一件好事,毕竟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涵养,我们的国家也是一个文明古国。但是有的时候,一些年轻人生病或者是身体不适的时候,因为年轻看不出来,大家强行道德绑架非得逼着人家让座,这个是不提倡的,我们不应该以自己的道德观来衡量其他人的道德观,道德绑架这种事情我们看到过很多次,这种不良的风气应该制止。

创造和谐的社会首要条件就是约束自己。

篇2

1、微笑和蔼的回答,我没有执行xxx的义务,并且现在我不想这样。

这是对还讲理的。

2、说归说,不要人身攻击,也不要骂人。

这是对稍不讲理和听不懂前一句话的。

3、我的行为是合法的,所以没有问题。

用于反驳你为什么不这么做。

4、带上你的耳机,面带微笑的听歌吧。

这是对极度不讲理,前几条无用的。

5、【这条使用需注意】如果他妄图采用肢体接触等手段,不想惹麻烦就怒拍桌子,作凶恶状瞪视,注意此时自己不能先动手,保持威慑。

这对一些欺软怕硬的异常好用。

6、他先动起手来,保证有人看到,自己占了理。

接下来是主动防御还是警方切入自己选,我却没遇到过这种奇葩。

7、若这个人掌握了你的利益,你的反对将对你的利益造成损害。

那就是绑架,不要多想,往死里磕,而且不能自己单独,要联系受害群众,寻找一击必杀的机会,采用司法力量等等展开斗争。

8、掀起了舆论怎么办。

不伤害自身利益管他去死,伤害到了同上,总之不要怕,拿起武器保卫自己。

人的权利生来自由,我们提倡道德行为,但绝没有义务一定去做这些。

只要不违法。

篇3

关键字:《离婚指南》;道德绑架;苏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072-02

从《离婚指南》中首先看到的是主人公杨泊的离婚历程,从开始萌发想法到后来逐步实践再到最后的实践失败,这其中我们始终关注在主人公的思想行动及其产生的悲剧色彩。本文试图以分析文中其他人物对于主人公道德绑架的影响来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一、关于道德绑架

1.道德绑架的含义与界定。道德绑架从伦理学术定义上看是指:以道德为砝码,要挟个人或众人不得不做某些事情。一般是一个群体的思想道德低下,认为强者必须帮助支持弱者,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也顺带达到自己帮助别人的虚荣感。在《离婚指南》中,主人公杨泊就遭遇如此,从一开始想到离婚,到后来的离婚一直都被他人当作“强者”,被当作受打压的对象。不断被批判谴责,直至小说最后悲剧的产生。

2.道德绑架的基本特征。从《离婚指南》中可总结出道德绑架的如下特征:首先是威胁强迫特征,所谓“道德绑架”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具有无形的“绑架”特征,即用个人的言论,看法以及公众的行为对当事人进行无形绑架,使当事人心理上收到威胁和强迫。反观《离婚指南》中的主人公,他在小说中所贯穿的形象一直是在他人的威胁和强迫之下,无论是他的妻子,情人,还是上司,朋友都对他的行为和想法进行了语言和行为上的威胁。其次是泛道德化特征,由于是“道德绑架”,其基本的前提,即道德性,在这里的道德应该被视为一种“泛道德化”。泛道德化即道德泛化,它是“传统儒家文化在特定的内外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伦理文化”。■儒家学说的核心属于道德范畴的仁义。所以即使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大家对任何事情的道德评价都是以儒家抽象统一的道德为基本标准的。把道德关系凌驾于一切关系之上,无视道德水平的多层次性和事件本质,对于任何事情都是道德评价先行。■在小说中这种“泛道德化”的道德性也有明显体现,尤其是在与主人公关系相对较为淡化的同事,领导,邻居以及其他的亲属上。最后是公开化特征,道德绑架中的大部分事件本身都是个人隐私事件,由于当事人以及周围公众对于隐私权概念的缺失,造成事件公开化从而形成公众的舆论压力和威胁,使当事人受到道德绑架。同样,我们可以发现当杨泊提出离婚后由于各种原因,他的离婚闹剧被众人知晓,才会有后来的一系列旁观者对其的道德评价,这一点清晰的反映出道德绑架的公开化特征。

二、关于《离婚指南》中的道德绑架分析

1.“局内人”的道德绑架。朱芸:朱芸作为杨泊的妻子,是对杨泊实行道德绑架的第一人和引发后来杨泊受到道德绑架的导火索。朱芸对于主人公的道德绑架体现在离婚事件中完全没有意识到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将所有矛头都指向主人公,运用打人和自杀这两种手段对杨泊进行无理智的行为威胁,当杨泊问“你老不说话什么意思,不说话不能解决问题,你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朱芸回应是“我不跟畜生说话。”之后朱芸的第一反应是“那么你先告诉我,谁是第三者,是俞琼吧?我不会猜错,你已经让她迷了心窍,是她让你离婚的?”■从这里可看出在杨泊刚提出离婚时朱芸就已做出主观预判,杨泊有第三者,所有过错都在对方身上,自己是“有德”一方,对方是“缺德”一方,无形的道德评价已完成,之后的事态发展过程中朱芸逐渐失去理智,开始了企图利用自己的行动对杨泊形成心理上的威胁和绑架,■“夜里十点来钟。朱芸闯进来,跟在后面的是他的三个兄弟,‘打!’朱芸突然尖叫了一声,‘打死这个没良心的畜生!’”;在这件事情以及最后的服安眠药事件后朱芸无形中完成了道德绑架的公开化与威胁强迫。俞琼:俞琼作为杨泊的爱慕者兼好朋友,她自身对杨泊离婚这件事是矛盾的,一方面她自身从心底上看不起杨泊离婚,就像杨泊在电话里告诉她在和朱芸做生意,她要两万元,而俞琼的反应是■“电话另一端沉寂了一会,然后突然啪的挂断了。杨泊隐隐听见俞琼的反应,她好像在说恶心。”至此体现出了俞琼对于离婚的第一层态度;另一方面她又希望杨泊离婚,从他们现在的关系来看如果杨泊离婚那么未来他们很有可能会在一起,于是■“俞琼转过脸,冷冷地扫了杨泊一眼,我现在有点厌倦,我希望你有行动,也许我们应该商定一个最后的期限,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她在无形中加给杨泊一个道德威胁,如果杨泊不在春天离婚,他就是不道德,就是不清白。以上两个主要人物的言论行为可清晰的看出对于主人公的道德绑架,而后来杨泊在夜晚自我流浪,被警察发现后被认为是疯子,也暗示遭遇道德绑架之后的当事人最终很可能被折磨成“疯子”。“局外人”的道德绑架.在小说中“局外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公众,另一类是媒体。在这场道德绑架的第一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道德绑架的三个特征,杨泊和大头借钱时■“他从大头的眼睛里看见了一种熟悉的内容,那是睥睨和轻蔑。”在公司里经理也是,十分不理解,■“我知道你在闹离婚,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你妻子那么贤惠能干,你孩子也很招人喜欢,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也要赶离婚的时髦?”从这里可看出来,经理认为杨泊的离婚是一种纯粹的不道德行为,是“赶时髦”,而他妻子则是他的牺牲品。之后朱芸到他公司去闹,他的同事们也安慰朱芸说小杨不懂事,一时冲动,会劝他回头。当朱芸服药自杀时他的女邻居骂他■“你还算人吗?你说你还算人吗?”小说这几处,公众的道德绑架被大量重复,主人公在他们中无力辩驳,他不会被任何人理解,大家早已把他当成一个恶魔。■在强大的大众话语中,康德,尼采,马克思都无法帮助他,他成了大众话语中的失语症患者。小说中道德绑架的第二类主题也被提到,它就是舆论领导者,媒体。杨泊从会计办公室出来后晚报社会新闻版记者采访他,在作者笔下,女记者并不是以客观新闻报道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的,■“你不觉得社会新闻是从个人私事中衍生的吗?女记者用一种睿智而自信的目光注视着杨泊”可以看出记者希望在其中找到可以炒作的点,对隐私进行公_化的报道吸引大众,实现其引导舆论泛道德化的目标。

三、P于《离婚指南》中道德绑架的社会根源

小说中的道德绑架始终贯穿于整个小说,从小说中隐射到现实,可以总结出道德绑架主要有以下社会根源。

1.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影响。中国社会中,传统伦理道德对我们的影响依旧深远,从道德绑架的“泛道德化”特征中就很清晰的体现。严格冰冷的道德准绳早已将大多数人的思维和心灵禁锢,而大众对于道德的理解始终停留在“泛道德化”的状态,并没有深入的看到,对每件事情进行思考。所以在离婚这类被定式化思维的事件中,女方比男方更容易受到同情,被定义为弱者,而首先提出离婚的人也经常被大家认为是有问题的一方。

2.个人隐私权概念的薄弱。个人隐私权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而被进行道德绑架的事件大部分都是由于当事人和公众对于个人隐私概念的薄弱造成的,公众认为自己享有知情权,然而此知情权并不包括干涉其他公民的个人隐私。大部分人都认为只要我与当事人存在关系,那么就有权力知道当事人的一切隐私,但是这种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是错误的,它从开始就将公民的个人隐私于无视。

3.非纯粹道德心理的作怪。在道德绑架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很多公众参与其中似乎并不是为了某一方当事人讨公道或争取正义,而是纯粹的娱乐心里作怪,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一方的批判和对另一方的袒护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为使事件发展更为激烈,更为有戏剧性。在这种非纯粹道德心理的推动下,道德绑架事件频频发生,最终很大程度上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与后果。

四、结语

《离婚指南》中杨泊所经历的道德绑架不是他一个人感受到的,而是一类人共同的悲哀。小说中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不断的重复上演,杨泊仅是一个开始,后面更多的是时代和人性带给我们更为深刻的探索。

注释:

(1)聂文军.论道德的多元化与道德的泛化[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梁齐伟.媒介伦理之媒体泛道德化现象探微[J].伦理与文明(第一辑).

(3)苏童.离婚指南[M].新华出版社,2010,(8):224.

(4)苏童.(三盏灯)[M].新华出版社,2010.(8):232+227+246+230+236+248+252.

(5)刘晓文,陈庆祝.悲剧及其消解――析《离婚指南》的精神文化意义[J].批评与阐释.

篇4

被虚荣绑架了的“女房奴”

江勤勤1986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沁阳市郊区农村,2007年毕业于河南某科技学院。她是一个从小就特别恋家的女孩,因此,一毕业就回到家乡沁阳市四处找工作。

不久,江勤勤被一家皮革厂录用为质检员。虽然工作有了着落,但她仍有一种飘的感觉,渴望在城市里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因此,当男朋友冯俊提出想进一步发展关系时,江勤勤把一起在市区买房,当作走入婚姻的第一目标。

眼看着房价不断上涨,再瞧瞧身边人们谈房色变的神情,江勤勤牙一咬,当机立断决定在市区一个叫“流星花园”的小区购房。2008年10月,她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和男朋友一起去看房,接着用了一个上午去办手续,两人按揭了一套总价30余万元的期房。

首付10万余元,余下房款采用贷款,15年还清,月供1200元。当双方老人把两家节衣缩食拼凑的首付款,交给没有一点积蓄的他俩时,不无悲壮地交代:“孩啊,家底掏空就这么点,以后看你们啦!”

让江勤勤没有想到的是,成为城市有房一族后,她和男友的生活质量不但没有提高,各种烦恼反而接踵而至。

江勤勤的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男朋友冯俊在机械制造企业上班,每月工资也和她差不多。两人的工资除了还房贷,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自从买了房子,江勤勤不敢再像以前那样经常和同伴逛商场,不敢再随便买零食,就连买一件必需的衣服,也总是挑打折的。有一次,她实在憋不住“奢侈”了一把,花210元买了一件紫色的打折休闲风衣。结果,那个月她每天来回40分钟徒步去上班,中午不敢再到食堂就餐,一个人悄悄躲到一边泡方便面。

在苦苦挣扎中寻找“救命稻草”

两个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本应该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但因为背负房贷,江勤勤和男友相处时,开口闭口就谈钱说贷款。因为冯俊也要将工资的大部分用来还房贷,因此他很少给江勤勤买礼物,这时常让江勤勤觉得郁闷。

为了多一点收入,江勤勤时不时悄悄地在单位收集一些废品,然后偷偷地带回出租屋,隔段时间再卖给废品回收站。有时她故意把废铁之类的给冯俊看,并不无哀怨地诉苦:“你看,你的最爱都沦落到如此地步,身为男子汉的你作何感想?”冯俊嘿嘿一笑,毫无底气地应付:“别这样啊,有我呢!”江勤勤幽幽地说:“不是一直有你吗,什么时候才能翻身得解放呀?”

江勤勤了解自己的男朋友,知道他是个特别本分的人,指靠他挣外快是奢望。于是,她逐渐把希望寄托到自己身上,工作能加班就加班,节假日有双倍薪水就坚决不休息,业余的时间,也在挣“外快”上动起心思。2009年3月的一天,当江勤勤再次怀揣厂里的一块废铜准备出厂时,被保安发现带到厂部。为此,她被单位炒了鱿鱼。

失去工作的江勤勤没有来得及忏悔反思,很快和别人一起推销化妆品。一个多月下来,她跑断腿磨破嘴皮,把挣的钱一合算,除了租房费、生活费、电费水费等生活开销,只盈余126元。那一个月的按揭还款,全转嫁给了冯俊。

江勤勤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绞尽脑汁在想如何挣钱还贷。她上网查致富信息,找朋友讨教发财方法,和男朋友商量暴富捷径,但最后不是没有资金做本钱,就是现实不如人意。

2009年5月11日下午,江勤勤骑车路过怀府路时,因车胎撒了气,她找到家住附近的旧同事盛云帮忙。修好车后,盛云热情邀请江勤勤到家里坐坐。听了江勤勤目前的情况后,一身珠光宝气的盛云说:“俺家那口子过去安分守己上班,起早贪黑的,日子过得窝窝囊囊。前年他辞职干了两个建筑工程,现在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俗话说得好啊,有福不在忙,没福跑断肠哦!”在送别江勤勤的时候,盛云在楼道口指着院里停放的一辆黑色本田车:“喏,车子是老公刚买回来的!”盛云的话,使江勤勤更坚定了快速发财的想法。

她把幸福押在危险的赌注上

2009年7月1日傍晚,江勤勤打电话给朋友沈洋,说有急事找他。她一见到沈洋,马上把他拉到偏僻处,一脸兴奋地问他:“现在有件好事,你干不干?”沈洋忙问何事,她就如此这般地说了绑架盛云女儿关艳枫的计划。

一听江勤勤说是让他合伙去绑架人,沈洋啊的一声惊讶道:“这不是犯罪吗?我可不敢去做!”江勤勤像江湖大姐一样低声骂了一句后,忙解释:“看你小子胆小的,你只要把那个小女孩叫出来就行了,其余没有你的事!”沈洋瞪大眼睛像不认识似的看着她:“你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啊?”江勤勤坦白地告诉他:都是房子按揭贷款给闹的,绑架的对象是旧同事的女儿,这家子是个暴发户。说完这些,江勤勤许诺只要沈洋把那个小女孩叫出来,以后勒索个几十万的,除了把房贷一次性还清,其余的钱愿和沈洋一起平分。但17岁的沈洋还是没敢答应。

江勤勤并没有死心,她一面留意电视剧中有关绑架犯罪的作案细节,细细地揣摩研究,一面悄悄跟踪盛云女儿关艳枫的生活规律,处心积虑地筹划实施绑架关艳枫的步骤。想到马上就能一夜暴富,她对男朋友说:“等有了钱还了房款,我们就结婚!”冯俊惊讶地叫道:“还清贷款要等15年呀,不是让我们熬白了头吧?”江勤勤一脸自信地回答:“你甭管,今年年底我们就结婚!”不明就里的冯俊一脸苦笑地摇了摇头。

2009年7月3日傍晚,江勤勤再次找到沈洋,请他“帮忙”。沈洋拗不过江勤勤的坚持,只得勉强答应了:“好吧,我帮你把人喊过来后,其他事情不关我的事哦!”江勤勤高兴地装上刚买的手机卡,递给沈洋后又详细交代了一番。

沈洋依照江勤勤的安排,假冒关艳枫的初中同学,给关艳枫打电话:“喂,关艳枫吗?我准备转学,晚上和同学们在草原之夜酒店聚餐告别,请你一定赏光啊!我是谁?呵呵,你来了不就知道了嘛!”说完,他随手把手机还给了江勤勤。江勤勤刚把手机拿到手,手机铃声又响了起来,一看是关艳枫家里的固定电话,她“嘘――”了一声,要沈洋相机应付。“你说的草原之夜饭店在哪里呀?同学们都在吗?”毫无防范的关艳枫问道。沈洋清了清嗓子骗关艳枫:“大部分同学都来了,你走到建设路万象迪厅附近,再打这个号码联系吧!”沈洋如释重负,丢下一句“我可给你完成任务了”就走了。

再说关艳枫得知有同学聚会,没有多想,就连忙骑车向沈洋所说的聚会地点奔去。当她到万象迪厅附近再次拨通江勤勤的手机,按照江勤勤电话中的指点,在团结路偏僻的小树林见到江勤勤时,关艳枫表示并不认识江勤勤。江勤勤忙假意解释:“噢,你的同学想给你惊喜,都藏在小树林里呢!”毫无戒心的关艳枫放好车子,就径直向小树林深处走去。尾随其后的江勤勤,突然从后面卡住瘦小的关艳枫,迅速掏出撒有的小手帕捂住她的嘴。关艳枫想反抗,浑身却软绵绵的。江勤勤用事先准备好的透明胶,快速缠住关艳枫的嘴、眼和双手,然后用黄色的编织袋把她套起来,接着将她抱上摩托车……

深夜11点左右,江勤勤把关艳枫带到博爱县亲戚家的一间闲置房子里。她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就急切地拿出关艳枫的手机,让她给其父亲关天打电话说自己被绑架了。接着,江勤勤挂断通话,严厉交代一番后,才再次把手机递到关艳枫的嘴边,让她说:“爸,人家只图财不要命,千万不要报警。”

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怀疑,江勤勤把关艳枫的手脚结结实实捆绑了起来,连哄带骗吓唬一番后,自己连夜骑车回到沁阳市区租住的小屋。凌晨时分,她模仿电视剧中的犯罪情节,装着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接连给关艳枫的父亲关天发了十几条信息,警告关天不许报案,并让关天3天内准备100万“破财消灾”。她告诉关天:“我不要你孩子的命,就要钱!”当关天和盛云回信息说“钱我们给你准备,请你千万不要伤害孩子”后,江勤勤关掉手机,仰脸躺在床上,兴奋得一夜合不上眼睛。

篇5

不过,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种“马甲”,就是将TF(Micro SD)卡转换成索尼记忆棒的适配器。只要将体积更小的TF卡穿上“马甲”,就摇身一变,成了索尼Memory Stick PRO Duo短棒!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购买TF卡加“马甲”,用更少的花费来使用更大容量的记忆棒了。

TF转Memory Stick Duo适配器价廉物美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是TF转Memory Stick Duo适配器(见图1),这种“马甲”外观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Memory Stick Duo短棒,末端有一个TF卡插槽,只要将TF卡插入“马甲”,再把TF转Memory Stick Duo适配器整体放入DV、DC或PSP等设备中即可。目前在市场上有金士顿、创见等品牌推出的TF转Memory Stick Duo适配器,也有很多没有品牌的“山寨”产品,正品金士顿TF转Memory Stick Duo适配器一般是与4GB容量的TF组合套装销售,价格在300元左右。

小提示

在购买TF转Memory Stick Duo适配器时要注意,大多数“山寨”适配器不支持SDHC卡,最好当场试一下能不能支持4GB以上容量的TF卡和SDHC卡。尽量选择金士顿、创见等知名品牌的产品购买。劣质适配器不仅使用寿命较短,而且读写速度要慢一些,使用在DV、PSP等设备上时有时候影响文件的存取,造成程序无法运行。如果你有一台PSP游戏机,可以在购买时随身携带实验一下。这里推荐一个在PSP上测试记忆棒速度的软件:Black Speed(下载地址:/cfan/200908/blackSpeed.rar),下载完成后,将Black Speed文件夹整体拷贝在记忆棒下:\PSP\GAME\目录中,在游戏菜单中就可以看到,按“”即可测试当前记忆棒的速度了。

双TF卡“马甲”更疯狂

对于很多PSP游戏狂人或DV爱好者来说,4GB、8GB甚至16GB的记忆棒都觉得不够用。现在好了,一家叫“Phototfast”的公司开发了一种“双TF马甲”,这种适配器型号叫做Photofast CR5400

双通道microSD/SDHC转MS Pro Duo转接卡,可将两张Micro SDHC(TF)转为MS Pro Duo卡,无论在PC上使用读卡器还是PSP、DV、DC都有很好的兼容性。如果你暂时只有一张TF卡,只要插在第一卡槽即可。而且支持不同容量、不同版本的TF卡混搭使用(两张TF混插时以较低速的记忆卡速度工作),读写速度在每秒10MB以上,和普通的Memory Stick PRO Duo不相上下。

小提示:

像CR-5400这类比较新奇的转接卡,很多地方的市场上很难见到,而像淘宝之类的网上购买方式很容易买到。不过,要注意网上假货很多,玩家在购买时需要注意几点:

1.行货原装卡套背后均贴有“容惠”字样的防伪标。无防伪标即为水货或假货,无售后保证;

2.Photofast只生产一种白色的CR-5400,其他颜色或版本均为假货无疑(见图2);

3.除2008年10月8日前Photofast出过一批没有系列号的产品外,后续生产的CR-5400背后均印有系列号,如果买到不带系列号的卡套,均为冒牌假货;

4.Photofast真卡套的插槽为一次开口,没有阶梯分级,假冒的CR-5400是阶梯形插槽(见图3);

篇6

关键词:“80后”新教师:家教指导工作: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时期,这个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个时代有强大的竞争压力与挑战。出生在这个时代的人,极赋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80后”不是特殊的一代,但她们确实是特别的一代,这个简单标签的背后确实标注了这一代人与其他一代人的不同。“80后”的性格总带点叛逆色彩,极其追求自由与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对什么都没有标准,唯一的标准,或许就是不能雷同上一代人;“80后”正是处于竞争激烈,能者生存的社会环境。现在学的专业也没想过以后也会从事这行,计划总赶不上变化;“80后”生活在网络社会或网络技术和信息时代,是在网络的交互影响中自我发展与成长的,网络是其生存或生活的基本方式之一。她们有着自己的个性,而就是这样“特别的一代”已经来到了幼儿园,成为了一群有着自己独特风景的幼儿园教师。

进入21世纪,“80后”教师肩负着最早的启蒙任务,她们面对着“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的现实。学前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受人重视。全社会对幼儿园教师有着更高要求的期待。如何让“80后教师”得到家长的信任,如何帮助她们尽快适应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要求,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特有的作用,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开始用慎视的目光对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

目前,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有了家长的认可,家长支持你的工作,家长听取幼儿园教师所提出的建议和教育方法,才算工作做到位了!生源也就有了保障,幼儿园才能更进一步的发展。

我园是新建园,地处城郊结合区,很难一下子引进成熟型教师,因此青年教师居多。现有专任教师24名,“80后”教师13名,占本园教师的54.2%。我园也非常注重“80后”新教师的培养。对“80后”新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如下:

“80后”新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表现出的一些优势

1、有自己主见,敢于创新。她们指导家庭教育时不会拘泥于成规,常常会萌发出许多创意的想法。

我园的小顾老师编排了“听谁的”家庭情景剧,演示了家教中的种种家长的做法,令人啼笑皆非。比如,父母和祖辈之间教育方式不一致,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祖辈会出面干涉制止,而孩子可能会在一边偷着乐。祖辈们通过观看情景剧恍然大悟,但又不失面子。用家庭情景剧告诉家长指导孩子的误区,以及如何正确指导孩子。

这些80后教师们的想法,有时出乎我们的意料。我园有创意的活动节目,有70%以上是由这批教师想出来的。

2、接受能力强,容易沟通。她们生活中离不开网络,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他们感兴趣的知识,乐意接受新鲜事物。

莉莉老师的班级中就建立了QQ群,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QQ,看看家长们有哪些正在讨论的话题,她会积极地参与讨论;碰到家长的困惑,她也能够想法设法地予以解答。每周她会将孩子们的精彩照片发上QQ群中与家长们分享,将孩子的活动内容及时告知家长。

她们喜欢通过QQ、家校互动、博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思想,与家长沟通,通过争论和碰撞形成自己的观点。由于她们熟练操纵各种多媒体教育手段,于是和家长们有了很多共同的话题,易沟通。

3、年轻有潜力,可塑性大。虽然80后教师缺乏家教指导工作经验,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会有发展的潜力。

小陈老师虽然是一位新老师,工作经验尚浅,刚开始的时候和家长对话总是畏畏缩缩。经过师父带教之后,再加上自己勤于学习,她也逐渐放开胆量,自信地与家长沟通。有一次,一位家长看她很年轻,就对她说:“我已经看了很多有关育儿的书。”暗示小陈老师年纪很轻,经验尚浅,质疑她的工作能力。小陈老师则很淡定地对家长说:“您可能是非常具备育儿的一些理论知识,但是我的实践经验比您丰富啊,我一个班有30个孩子,我已经两三年教下来了。请您相信我的工作能力。”被这么一回应,家长也顿时哑口无言了。

只要“80后”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付出自己的努力,就很有可能达成自己的目标。她们的潜能如果得到开发,是无可限量的。

“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是姐姐,而非妈妈。80后教师角色意识并未转换,她们从小被父母宠着,家务活从不沾手,动手能力差,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在生活上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更不用说在生活方面照顾关心到幼儿了。没经验、没耐心、缺乏责任感,是家长眼中80后老师的“三宗罪”。因此,家长不信任、不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给这群“80后”。

果果老师是一位新老师。琪琪有一天穿了一双系鞋带的鞋子来到幼儿园,一天中鞋带散了很多次,果果老师只能一次次地帮孩子系上。每次系鞋带的时候,果果老师都会说:“明天叫你妈妈不要给你穿这双鞋了,系么又系不来的,烦也烦死了。”琪琪回家以后就把老师说的话原封不动地复述给妈妈听,妈妈当天就打电话质问老师:“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怎么这么没耐心呢?难道不能教教孩子系鞋带吗?”从此以后,妈妈对于果果老师总是带有一些成见。

其实,果果老师在一天内帮助了琪琪很多次。但是家长是看不见的,只是从新老师这些话语中体会到了老师是抱怨的,没有耐心的。这样很容易就造成了家园之间的隔阂。

2、是学生,而非教师。“80后”教师刚从学校走向幼儿园,各个方面显得非常不成熟,尽管她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她们对幼儿的特点不了解,对新的理念理解不足,使她们一开始工作就举步维艰。尤其在指导家教工作中更是缺乏有效的策略和途径,急需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她们个性率真,喜怒哀乐流露无疑,在工作中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姿态、表情、情绪对幼儿带来的影响,家长觉得她们不像教师。

玲玲一天都耷拉着脸,没有说过话,也不跟小朋友玩。青青老师在放学的时候对家长说:“宝宝今天一天都很不开心。真不知道为什么。”回去以后,家长给青青老师打来了电话,原来玲玲今天尿尿在身上了,没敢跟老师说。青青老师说:“知道了。下次让宝宝碰到这样的事情还是跟老师说吧。”家长听了一脸的不高兴,马上不说话了。

这样情况的发生,一方面是新老师缺乏与幼儿的有效沟通;另一方面,从家长的角度看,青青老师非常喜欢推卸责任,竟然归咎于“宝宝没有告诉老师”,这不仅会让家长质疑老师究竟是否真正地关心孩子,读懂孩子。

3、是消极,而非主动。一方面,由于“80后”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过多的保护和依赖使得这些年轻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后工作不够主动,常常会拨一拨、动一动,缺乏指导家长的意识。另一方面,她们缺乏指导家长的经验和方法。

风风是一个挑食的孩子,小王老师发现他每次吃饭只吃白饭,菜和汤几乎是碰也不碰,但是从来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过。直到有一次家长会结束了,风风的爸爸来问小王老师:“老师你看,我发现我家宝宝特别挑食,你说这应该怎么办呢?”小王老师说:“是的,我也发现他总是这也不吃,那也不吃。那你们在家里要让他样样东西都吃的呀!否则这怎么办啦?”风风爸爸听了,发现小王老师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办法,也就不说了。

从案例中发现,新老师发现问题不太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当家长问及她们时,她们会束手无策,于是家长对她们失去信任。家长与新教师的沟通越少,关系越疏远,认可度就会自然降低。导致了不少“80后”教师失去了自信,少于进行家教工作指导,逐渐使得“80后”教师形成对家教工作的畏难和消极情绪。

以上这些优势和不足,都反映了“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特点,影响着她们的自身发展和幼儿园的后续发展。因此,“80后”教师的家教指导工作将面临一个挑战,要经历一个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过程。只有通过对“80后”教师进行系统地培训和指导,引导她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去解决家教指导过程中的问题,寻找科学的指导途径和策略。这样才能尽快解决家长对“80后”教师的认可度问题,才能帮助她们在家教工作中得以适应,才能更快更好地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分析“80后”幼儿园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现状、分析成因,寻找帮助“80后”教师家教指导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2、通过研究,提炼帮助“80后”教师适应家教指导工作要求的可推广的指导方法和策略,并验证其效价。

三、研究的内容

1、研究“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

(1)展开对80后教师关于家教指导工作方面的调查。(对本区示范园、一级园和二级园、公办、民办、镇管园等不同类别调查)

(2)研究“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如:经验危机、能力未成熟、策略缺乏等等。

(3)分析成因,为研究做好准备。从特殊成长背景、价值观、行为模式、工作环境不适等分析原因,从知识与经验脱节、能力与策略脱节、自身专业与自我发展脱节等分析成因。

2、帮助“80后”教师尽快适应家教指导工作的途径

(1)直观式老带新,帮助“80后”教师全面开展各项家教工作。

(2)体验式教研培训,主要培训:a、沟通技巧;b、主动建立信任感;c、家教指导工作理论与内容(家教指导纲要、教师成长手册等);d、指导注意事项;e、塑造教师形象;f、怎样撰写指导方案等等内容。

(3)家庭演播室:通过案例剖析,将“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中的小故事记录和演绎,并进行反思、整理和归类,提升指导途径和能力。

3、帮助“80后”提升家教指导能力的策略

(1)学习补偿策略

a、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特点b、学习对幼儿疾病的预防和营养保健

c、学习常用的教育方法

(2)实践完善策略

a、榜样示范b、“滚雪球式”实践活动

c、沙龙讨论d、案例剖析e、录像跟踪

4、研究策略和途径对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查阅、研究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现状、问题和困惑。

2、案例法

新教师通过对平时家教工作中典型事例进行记录,并进行分析反思,在此基础上撰写案例,归纳、提炼家教工作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3、行动研究法

针对实际家教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情况,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进行分析、诊断,促进“80后”教师对自身的实践行为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家教指导工作。

4、问卷法、访谈法

通过调查问卷和与家长访谈,了解家长对“80后”教师的看法和态度,总结出“80后”教师在家教工作中的面临现状和迫切需要改变的地方。

5、榜样示范法

邀请带教新教师的师父,她们通常是具有丰富的指导能力。现场进行观摩,学习指导家长的方法,再为自己所用。

五、研究的过程

研究时间:2010年5月-2012年9月

(1)第一阶段(2010年5月-2011年2月)

准备阶段:制定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方向、内容、方法以及研究预期成果。

(2)第二阶段(2011年3月-2012年1月)

实施方案阶段:查阅资料,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80后”教师在家长工作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和分析影响80后教师指导工作的原因和要素,寻找适宜的途径与策略,并帮助“80后”教师实效性地开展家教指导工作,实践方案。

(3)第三阶段(2012年2月-2012年9月)

总结与验证阶段:总结课题实施的经验,并验证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整理帮助“80后”教师适应家教指导工作的有效策略和途径,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六、研究的成果

通过调查、访谈,我们发现新老师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我们通过案例撰写和实际行动,得出了有效地帮助“80后”教师开展家教指导工作的一些途径和策略。

(一)解决“80后”新教师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碰到的典型问题

1、展开对80后教师关于家教指导工作方面的调查

从对“80后”教师的调查问卷中我们进行了以下的梳理和小结:

她们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1)80后新教师年龄与幼儿家长年龄相仿,更容易沟通,更亲切、更随和。家长和80后教师沟通时更轻松,因此,相比老教师家长更愿意与80后新教师沟通;2)80后新教师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在沟通时会采用更便捷的方式和手段,有效避免了家长工作忙碌见面少所带来的不便;3)80后新教师会主动与家长沟通,每周都会有多次和家长沟通,了解幼儿自身和家长教养情况,也能比较清楚地说出孩子各方面的情况;4)80后新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会主动与家长沟通孩子最近的表现以及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同时,新教师会主动找当天有特殊要求和特殊情况的家长以及乐于和老师主动沟通的家长进行沟通,并且,与家长沟通后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5)80后新教师会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而获得宝贵的家教经验。

她们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1)80后新教师年纪轻,实践经验不足,有时会对自己缺乏自信,与家长沟通时信心不足;2)80后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针对性不够强,关注部分幼儿,但很少能对每位家长做定期交流,特别是对不主动与老师沟通的家长沟通较少;3)80后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更关心幼儿的情况,对家长的情况了解不如幼儿,同时沟通时对家教指导和孩子在园出现意外这两方面沟通还不够。

小张老师不自信,认识到自己有“胆怯害羞”的缺点,但确信只要有一个“虚心负责真诚”的态度,开展家教工作会变的自信。小李老师只关注班级中比较调皮以及聪明活泼的幼儿,对于班级中不声不响那些“乖巧”的孩子很少关注,也疏于和家长沟通,特别是对于不主动与老师沟通的家长沟通也少。只要小李老师对家长工作有个合理的安排、计划,相信小李老师一定能够把握工作的方向;小徐老师更多地关注孩子自身的情况,对孩子的家庭情况很不了解,因此常常会引出一些尴尬,比如奶奶和外婆搞不清楚,引起家长的不满等等。

2、研究“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80后教师由于工作年限短,加上很多是非专业出身,所以存在着经验危机、策略能力欠缺、意志缺乏等不足。

(1)直话直说

“直话直说”是很多新老师的通病。她们不知道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达成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虽然她们的学历层次并不低,但很多时候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理论与实际很难结合,在实际的工作中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有效灵活地将这些理论转变成实际可用之法。

如在班级中,有的孩子特别调皮,经常会影响到其他的幼儿。新老师往往会直话直说,将孩子的缺点一五一十的告诉家长,家长通过这样直截了当的方式知道自己的孩子的情况,往往会不高兴,觉得自己没面子,埋怨老师没能力。

这种状况屡屡皆是。新老师想什么就将自己的想法直接地说出来,殊不知这样往往会伤害到家长的自尊心。家长可能会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只关注到孩子的缺点,难道孩子的身上没有优点吗?究其原因,是因为新老师比较自我中心,不会换位思考,很少站在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不能理解家长听到这样的“汇报”会是怎样的想法。而家长也不太会将自己的情绪直接地展现在新老师面前。久而久之,她就以这样的模式与家长沟通。

(2)好发脾气

新教师的态度较端正,但主动性不够,表现在与家长沟通的意识不强,关键在于本身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方面还不够重视。较多仅仅局限于告知家长幼儿的在园状况,或埋怨家长对我们工作的不理解不配合。

如在以家长会、开放活动、家访等常规与家长沟通的方式的过程中,新教师非常充分地准备,积极地投入。将日常活动的情况,孩子的发展情况以这样一些方式告知家长,而平时缺乏一些主动和家长的交流,比如及时地将孩子最近比较明显的进步,有趣的事情告知家长,或者对于个别幼儿的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交流,对孩子的家庭背景也不及老教师了解得清楚。

新教师好发脾气,一方面因为她们缺乏耐心,另一方面可能她们没有意识到家园沟通的重要性。一味地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忽略了指导家长的重要性。

(3)没有良好意志,阻碍沟通工作

现在的新教师是比较特殊的一代人,克服困难的意志不够。当下的幼儿园教师的压力大,任务重,对于新教师来说更是如此。而新教师多数是80后,独生子女的一代,从小受宠爱,以个人为中心。“自己还有不少没解决的问题,现在要他们大转型关心、呵护孩子,并不容易。”碰到困难,疏于重视和面对,长此以往,积累起了与家长沟通中的障碍。

如现在都要求老师们保教结合。在对孩子的保育工作中,新教师往往连自己都需要父母来照顾,特别是还没有子女的老师,对于孩子的照顾就常常会疏忽。在家长的“严格要求”下,常常会觉得压力太大,久而久之,也会产生一些反感。杰杰老师总是接到家长这样那样的电话,有时请她关注一下孩子的身体情况,有时请她注意给孩子穿脱衣服,有时询问她幼儿园布置的作业情况。时间一长,杰杰老师就显得不耐烦了,接家长电话的时候态度明显冷淡。

这一代人因为独生子女居多,很多人思考问题多数时候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向她们提出的较高要求,往往会造成压力,形成重任。她们还没有认真思考过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要承担很多社会责任,这些都是分内的事情。她们越是觉得繁琐,越是容易产生逆反情绪,就会形成逃避的现状。这和新老师薄弱的意志有着密切的关系,非常容易阻碍沟通工作。

3、分析成因,为研究做好准备

A、从特殊成长背景、价值观、行为模式、工作环境不适等分析原因发现

(1)由于地域关系等多种因素,家长本身的理念与现实差别较大。长此以往,根深蒂固的想法让新教师觉得难以改变和转化。

如二期课改已经实施很长时间了,不仅要求孩子在认知技能方面得以发展,更加希望通过教育引导孩子在能力上得到提高,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通过对家长的调查问卷发现,家长更加希望幼儿园里能够多教幼儿一些识字、拼音、英文等知识,对于幼儿的能力发展和行为习惯关注较少。并且质疑目前这种教育方式。这在家园之间架起了一个隐形的障碍。

家园沟通的前提必须是家园一致。而家长作为一名成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新教师有的可能都比她们年轻,或者是同龄人,当双方“各执一词”的时候,就很难说服对方。想法不同,难以改变,因此造成了沟通困难的局面。

(2)家长对于老教师的信任感大于新教师。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姜是老的辣”,“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很多家长都认为成熟性教师的经验丰富,能力较强,她们来教,非常放心。而对于新教师就非常缺乏信任感。

如在和不少新教师的对话中发现,如果是新老教师搭配带班,家长往往偏向于年长的教师进行沟通。无论是孩子的家庭情况,孩子本身的情况等等,家长往往愿意和老教师商量沟通,而忽视新教师的地位。这样一来,新教师也会产生想法,感觉家长对自己的重视不够,对自己也失去了一定的信心。

新教师初到工作岗位,特别需要别人的肯定和支持,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才会树立信心。

(3)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量大。很多“80后”教师连自己的生活时间都安排得非常紧凑,对于巨大的工作量,很多新教师都表现出了不适应。特别是很多时候需要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与家长沟通,很多新教师就表现得相当“吝啬”。

很多“80后”新教师表示自己希望能够工作和生活分清楚,不希望经常把工作带回家。特别是平时休息的时候,很多家长会经常打电话或者问长问短,缩短了老师本身自己的时间,影响了平日的生活。特别是很多幼儿园老师过劳死,生重病的例子让更多的“80后”老师望而却步,想得更开了。

快节奏的行为模式,繁忙的工作环境让“80后”这批缺少锻炼的一代人变得没有以前的教师那么热衷于奉献。她们有自己的想法,更加愿意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处理一些问题。

B、很多“80后”新教师知识与经验脱节、能力与策略脱节、自身专业与自我发展脱节等等

(1)社会或热点问题构成沟通的新挑战。随着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变化的环境引发出的问题,同样需要新老师去面对,去解决。

如为了预防“幼儿园暴力袭击事件”,即外地有人到幼儿园里实施暴力,造成人员伤害。我园实行了接送卡,并且要求家长每次来接必须要带好接送卡。但有些老人很难理解,有的甚至说:“这是吃饱了没事情做。”新老师面对这样的情况,必须要挺身而出,想办法与这样的家长沟通,转变她们的思想,让他们配合理解我们的工作。

每位老师在家长沟通工作方面的难度越来越大,新问题越来越多,对于新老师的挑战也是接踵而至。

(21新教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碰到实际的问题缺乏解决的能力和策略。往往碰到实际的事情是自己始料未及的,书本上也是没有的,需要日积月累的工作才能提升。

比如,有一次,楠楠老师(80后新教师)放学的时候告知家长班级里的两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当时其中的一位家长就特别地生气,马上质问另一位家长,眼看两家就要争吵起来。新教师一看傻了眼,愣在旁边,想劝阻又显得无能为力。这时旁边的老教师马上冲上前去帮忙拉开两位家长,让其中的一位家长先回去,平复了家长情绪之后,事后进行了解决。

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策略也是新教师的必修课,新教师很多时候不是没有这个能力,只是缺乏经验和底气导致了这样的后果。而策略是可以根据实际问题变化的,有时书上看到的策略是需要变通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

(3)还有很多“80后”新教师自身专业和自我发展脱节。现在有很多新教师都是非学前教育的老师,在功底上缺乏长时间的磨练和专业的培养,很多时候是在上岗前进行培训的。因此,难免会有不扎实的情况暴露出来。

有一些新教师本身就是非专业出身,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特长,比如美术、音乐、表演等等。但是在家长沟通方面还表现得相当的不成熟。甚至有的老师表示:我只要教好这些孩子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跟家长多交流?我还是新教师,那些事情就交给搭子去处理吧。她们有经验,我还是先从教好孩子开始吧。

有些老师自身专业上比较欠缺,在家长沟通方面又不够重视和弱化,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自我发展脱节。对自己一旦缺乏要求的话,家长沟通的专业上也不会有明显的成长,一来二去,家长也不愿意和这样的老师沟通,自然就对新老师失去了信心。

(二)帮助“80后”教师尽快适应家教指导工作的途径

1、直观式以老带新

在幼儿园中我们每位“80后”教师都会有一位师父带教,她们不仅会传授一日活动中带班的技能和上课的方法,也会为新老师解决在家长沟通方面的问题和困惑。有的师父直接是“80后”新教师的搭班,有的虽然不是搭子但是也会经常去请教师父,碰到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或问题,主动寻找沟通的方法。

大班的琪琪在吃中饭的时候被鱼骨头卡主喉咙了,正在带班的“80后”教师丫丫知道后,马上带琪琪去厨房间喝醋,又给她吞饭团。结果,琪琪还是说喉咙难受,卫生老师也看过了,琪琪始终是觉得不舒服。后来丫丫的师父崔老师知道后,让丫丫老师立即带孩子去医院。看了医生之后,发现丫丫没事,只是心理作用。放学的时候,崔老师拿着病历卡给奶奶,告诉奶奶:“中午吃饭的时候,琪琪的喉咙被鱼骨头卡住了,送到医院去以后,有两位医生帮她检查都没有事情。医生说晚上回去可以再观察一下,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和我们联系。琪琪下午还参加了故事比赛,状态还是很不错的,请放心。”奶奶说:“好的,没事的。”接下来,崔老师又和琪琪的妈妈通了电话,告知了家长这一情况。

通过师父的带教示范,新教师也在事后进行了反思:通常新教师在碰到意外情况的时候,往往只是想到如何处理,而忽略了与家长之间的及时沟通,殊不知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有时候虽然孩子方面事情得到了完美的处理,但是当有些家长发现自己后来才知道一些事情,就会有一种蒙在鼓里的感觉,会认为老师没有做好家园沟通工作。可能对于老师的责任感会产生质疑,认为老师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而老教师在家长工作这方面就会想的比较仔细全面。

仅仅听理论上的教导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师父,经常会给新教师们示范一些处理家长问题的过程,教给他们一些策略和方法。有时,新教师就站在师父旁边现场观摩,有时师父在交流的时候会把录像拍下来给新教师们学习,反思,并记录其中的一些亮点,供自己以后工作的时候使用。

2、体验式教研培训

我们还开展了体验式教研培训,主要对新教师开展了以下一些培训:沟通技巧、主动建立信任感、家教指导工作理论与内容(家教指导纲要、教师成长手册等)、指导注意事项、塑造教师形象、怎样撰写指导方案等等内容。

(1)通过和新教师访谈,我们收集了新教师很多典型的沟通方面的问题和困惑。邀请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和各位新教师进行现场的互动,给予一些沟通技巧和方法,来帮助我们新教师解决和家长沟通时的问题和困惑。

在对访谈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梳理了新教师在和家长的沟通主要问题和困惑:新教师缺乏意识——疏于了解家庭的教育观念,家庭成员的性格,以及家庭成员在教育观念上的不同,导致沟通时遇障碍。

例:放学的时候,老师和奶奶说:“宝宝最近很好,吃饭进步可大了”。奶奶连忙说:“好个屁!你不知道在家里才吃多少”。

遇到这样教育观念相对薄弱的家长,我们的新教师对家长这样的反应,就显得无言以对了。通过问新老师:你们平常也有遇到类似的问题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进行沟通的呢?新教师表示自己也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是只能表示无奈,觉得家长素质低,也没有什么办法。而老教师是这样回应的:如果和其中一个家长碰到了问题,可以尝试和家中的另一位沟通。比如外婆难以沟通的,可以和女儿沟通,然后再通过妈妈了解外婆的性格及其他情况。让妈妈和外婆沟通,然后再次和外婆沟通。(注意:如果是奶奶的话,可以和爸爸沟通。)碰到尴尬的局面,新老师要脸皮厚一点。如果外婆的观点是认为自己的孙子不争气,新教师可以以玩笑的口吻和外婆说:“你怎么这样看自己的孙子啊?我们觉得他挺好的啊。”

如果外婆的观点是在家里宝宝表现很好,而在幼儿园里不好的话。新教师可以说:“哦,宝宝原来在家里可以吃那么多啊!”先顺着家长的方式,然后单独跟家长说:“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那样说话,会对孩子有影响。”应该往正面的方向引导。

从这样现场互动中我们发现,老教师们能够对于“80后”新教师碰到的问题手到擒来,她们不但能够提供解决的方法,而且还能够设想出不同的情况,正如我们开展活动要预设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一样。通过之类的交流,新教师们细心的聆听,仔细地记录,将自己的问题一一阐述,将老教师的经验铭记于心。

(2)我们还设置了“80后”新教师问题墙,新教师们将自己平时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每个月我们开展体验式教研培训的时候,就会挑选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80后”朱老师给大家带来这样一个案例:老师会在下班后接到家长的电话:“老师,我们宝宝回来说你不让她喝水,你为什么不让孩子喝水呀?”(表演,新老教师的回应进行对比。)新老师觉得很委屈,明明给孩子喝水了,却不知该如何解释。

老教师听后,没有马上对这个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而是请新教师自己先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既然自己是被冤枉了,为什么没有办法和家长顺利沟通?新教师表示:自己缺乏自信和底气。

老教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在带小班或者新接手一个班级的情况下,开家长会的时候可以和家长沟通。就是事先打好预防针。可以这么说:“我们知道绝大部分的幼儿园孩子是不会说假话的。但是基于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很多话可能会说不清楚,意思不能够完整全面地表达。那么我们老师也会跟你们沟通,我们说的时候肯定也会是就事论事,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也请你们能够理解老师的想法。”如果碰到问题在电话里面很难说清楚,或者家长的态度仍然不能理解的话,选择约家长面谈的方式。可以和家长说:“如果你有空的话,我们可以约一个时间当面交流一下。”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把事情说清楚,因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能看出家长表情,谈出家长的真实想法。要学会安抚家长。在与家长沟通本件事情之前,可以向家长提出一些可能性:我们一日活动的要求中都提到要保证幼儿多喝水。但是有些时候,孩子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比如有的孩子这一天小便洗手太慢了,影响到接下来的活动可能会来不及,他就可能没喝到水。早锻炼的时候,可能幼儿要喝水的时候人太多,太拥挤,请他过一会儿再喝,可能时间到了,就没有喝到水等。总之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安排里面幼儿喝水的次数。然后,家长可能和新老师共同寻找孩子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所在。只有等家长的情绪平复冷静的时候,一切的谈话才能够起到沟通的效果。

之后,新教师尝试了以上说的这些方法,不仅家长尝试愿意接受了,新教师自己也开始变得有自信,逐步开始主动与家长沟通,探索方法。

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发现:“80后”新教师正是通过一次次与老教师的“撞击”磨练出自己的胆量,反思出自己的不足,一步步学会方法,建构起自己的底气,让自己逐步远离单纯,走向成熟的行列。

(3)我们还通过讲座、自学等形式让“80后”新教师掌握家教指导工作理论与内容、指导注意事项、塑造教师形象、怎样撰写指导方案等等。

3、家庭演播室

通过案例剖析,将“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中的小故事记录和演绎,并进行反思、整理和归类,提升指导途径和能力。

故事情景再现,帮助“当事人”从“旁观者”角度思考。在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80后教师”往往更多地本能做出一些应对家长的反应而缺少了一些沟通应战术。事后也不太会进行反思和调整,久而久之,不但会失去家长的信任,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

两位教师将“80后”新教师发生的故事通过小品的形式演绎,绘声绘色地表现出了当时新教师与家长发生矛盾时的尴尬,无所适从的表现以及当时老教师适时出现运用好方法解围的场景。

故事情境再现的形式将当事者——“80后”新教师由当局者变成了旁观者,让她能够更加清晰地观看到事情的发生,自己的状态,更好地进行调整和改善。

(三)帮助“80后”新教师提升家教指导能力的策略

(1)学习补偿策略:a、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特点;b、学习对幼儿疾病的预防和营养保健;c、学习常用的教育方法。

“80后”新教师缺什么,我们就给她们补什么。当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发现新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自身发展脱节,就寻找相关的资料邀请自身的专家来为新教师做讲座,培训指导。

通过学习补偿策略的运用,新教师的能力得以提升,她们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指导家长的过程中也显得更加有底气,更加成熟。

(2)实践完善策略

a、榜样示范

每位新老师都有一位师父带教,林林的师父是徐老师。有一次,林林班里有个孩子发生了问题,佳佳的玩具不见了。虽然林林和家长做了再三的解释,但家长就是不认可。于是林林只能求助于师父。师父了解了之后,和佳佳的家长沟通后,家长表示愿意在家里再找找,原来佳佳把玩具带回外婆家了。

问题的引刃而解,不仅体现了榜样的力量。更加展现了老教师的智慧和自信,新教师通过看师父如何做,了解为什么这样做,尝试学着做,也在不断提升自己。

b、“滚雪球式”实践活动

新教师们会经常将自己的经验进行交流。大家口口相传,一个方法在不同的班级用也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大家再将发生的结果拿出来讨论,并进行梳理,就能够得出更加全面细致的方法。比如,小明老师发现可以在QQ上与家长沟通,家长们也能够相互帮助,交流育儿经验,非常受到家长们的欢迎。小丹老师学习后也在班级中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但是发现有个别家长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平台了解孩子的情况,反而经常在上面搬弄是非。经过老师们的再探讨,大家建议小丹老师班级改用飞信的模式,既保证了与家长的联系,也切断了负面的传播途径。

我们不但要将雪球越滚越大,更要保证雪球的质量,有时停一停,再滚,会让雪球更牢固,滚得更快。

c、沙龙讨论

新老师在一起探讨自己碰到的问题,相互解答。通过沙龙的形式开展分析和讨论,老师之间也会出现意见分歧。最后老教师们会进行总结性的发言和梳理。

新老师更适合在宽松的环境中畅谈自己的想法,她们有独树一帜的意见,当观点向左时,通过四维的碰撞也能够激发很多的火花。

d、案例剖析

新教师将撰写的案例进行分析,相互传播,“80后”新教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文字的记录将瞬间的所思所想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不但帮助新老师养成了反思的好习惯,也积累了相关的资料,供以后的新老师学习借鉴。

e、录像跟踪

新教师们定期观摩老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录像获得方法;同时也将自己与家长交流的情况拍成录像,让其他老师进行微格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新教师才能够更加细致地“被解剖”,了解自身的不足。习得经验,运用到工作中去。

这些策略的运用都离不开老教师和专家们的指导,定期的开展和坚持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研究策略和途径对80后教师在家教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80后”新教师的帮助,我们开展了以上的研究,得出了一些实用的策略和途径。“80后”新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她们能够在面对家长工作的时候更加适应,应对自如,逐步建立起与家长沟通的信心,尝试独立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为新教师的成长,以及有“80后”新教师的幼儿园的发展起到了显著性的推动作用。

七、研究的结论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案例的撰写,教研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提炼出了帮助“80后”新教师适应家长指导工作的途径和策略。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尝试通过这些方法和途径来指导“80后”新教师,她们也在这样的学习中有所收获,尝试运用习得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得到了绝大部分家长的肯定和信任。家长纷纷表示,对于新教师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非常愿意和新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孩子的情况。可见,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了“80后”新教师的成长,提升了在家长方面的指导能力。

篇7

前不久,男星乔任梁之死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感慨,明星光环的背后同样是摆脱不了的凡人苦恼,而一些曾经与之合作的女明星也随之上了头条,原因是众网友抨击其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表达哀伤与难过。因为网络的隐蔽性,很多人都倾向于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哪怕这些言论并未被证实,同时又因网络的传播性,一件事情足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从王宝强离婚案短短几天就超过50亿的关注人次就可见一斑。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往往太关注自己的情感了,以至忽略了事实的本身。一个人表达伤心的途径很多,有的公开化,有的内心化,岂能凭我们大众没看到而否定了一个人的伤心呢?这样太有失公允了,只会伤害到更多无辜的人。

生活中很多人犯了理所当然的错,认为对方应该怎样做,做不到时就数落一地,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道德绑架”。我们社会需要道德,需要正义,但问题是我们看不到的,岂能当不存在呢?或者是否考虑过是否是对方的能力范围之内的事?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则真人真事,公交车里人头涌动,一个小伙子因为没给老人让座而被其他乘客指指点点甚至谩骂,后来他才道出自己的难处:双腿截肢,今天才刚换假肢。

前面说的是被人道德绑架,但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有意无意地“绑架”自己。梁启超先生在《最苦与最乐》一文中写道:人生最苦之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确实,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世界,就开始背负着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来自于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以及对社会的责任。

作为学校的心理教师,我发现很多学生到咨询室来找我聊学习压力的问题,当我问到他们学习动力来源r,他们大多都回答学习是为了父母开心,觉得一旦自己高考考砸了,父母那么多年对自己的付出都白费了,觉得对不起他们,无比自责与内疚。

另外,在每年为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MHT)时,也发现学生的自责因子得分普遍较高。不难看出,当下学生的情感负担普遍太大了,当暂时无法达到预期制定的目标时会伤心难过,进而自责、懊悔,他们把自己给“绑架”了。相信作为父母的大多不希望给子女太多的压力,但是残酷的竞争事实下加上独生子女长期的被关注、被呵护,使得孩子们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情感包袱,他们都很懂事,都很替父母着想,只是出发点错了,我们每个人只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考得不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最重要是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会享受过程,快乐与否真正发自内心,只要尽力了,哪怕是只进步一名都是值得肯定的。

这又使我想起不久前发生的几宗学生因学费被骗子骗取而自杀的新闻,其中一个女孩在遗书中写道:“老妈你的钱全被骗光了,我真的没有颜面再见你们。”如此让人难过的结局,让人在对骗子深恶痛绝的同时,更对自杀学生深深地惋惜,也许她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篇8

原心定罪原则便是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产生的法律原则。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封建时代初期的原则,却几乎沿用于整个封建时期,这是不得不让人困惑的。然而事物的产生与存在总是有它的其道理的,原心定罪原则能沿用千年自然也不是偶然。这与其贴近社会与生活、将德治与法治完美的结合有着莫大的关系。礼或者说道德是约束中国人行为的古老传统。夏代时,礼就已经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而被广泛应用;西周更是将明德慎罚作为法律的指导思想。虽然秦朝崇尚法治、推行严刑酷法,使得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一度低迷,然而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确立了以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的法律指导思想之后,德治便正式确立了其法治之下第一治国方式的地位。相较于法治这种相对正式的治理方式,德治更贴近社会与生活,更能从精神上约束人民的行为。如果说法治使人畏惧而不敢犯法的话,德治便是使人顺从而不想犯法。从而很好的辅助法治的效果,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的统治秩序,因而也更受统治者的喜爱,即使是在同样推行重法治国的明代,也没有放松对民众精神上的道德要求。有实验称如果一个人重复一个动作27天,就会成为习惯。中国的民众被以德治理了千年,道德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不需要“治”,德已然存在于中国百姓的心中。原心定罪原则,出自董仲舒《春秋繁露》:“《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论轻。”这句话就是原心定罪的来源。后来原心定罪原则作为汉朝春秋决狱的重要原则存在。其内容说的是:依据事实推理出犯人在作案时的主观心理,如果存心恶意犯罪,即使犯罪未遂也要追究;如果是恶意心理犯罪的就应该加重处罚;如果心理动机是善意的,则应该从轻或免罚。这很好的符合了社会道德的观念。也有助于扼杀犯罪幼苗的生长。然而在当时,原心定罪原则更大的作用是解决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冲突,使案件结果即符合法律又符合民心。例如汉代春秋决狱的案例中有这样的例子:“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之。甲当何论?断曰:甲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春秋决狱就是以儒家经典来解释法律的行为,其核心就是原心定罪原则。此案件若是以法律论,故意杀人者死,包庇藏匿罪犯者亦有罪;然而作为父子,若是父亲告发儿子则有违人伦。因此法律与道德产生了矛盾。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合理性与稳固性,原心定罪原则就成了解决这类问题的不二选择,父亲藏匿儿子在人伦上是天经地义的,正所谓“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因此父亲出于伦理道德维护儿子当然是无罪的。这样就很好的解决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冲突问题。

法律是公正的,因而也是冷酷的。不论何人,不论何因,只要违反了法律,就应当受到惩罚。因此许多在法律程序上的公正,就有可能造成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与社会道德认知相违背,从而激起社会矛盾,动摇统治阶级统治的稳固。法律无情,人却有情。原心定罪原则的出现,中和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使得无法解决的问题合理的解决。因而,自其出现之后,得到历朝历代的拥护,都或多或少的将其运用在本朝代的法律制度之中,成为重要的制度。例如亲亲相隐制度,原是出自《论语》:“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汉朝时照此产生了亲亲得相首隐原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且减免刑罚”。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并未将其废除,而是将其进一步完善与确认。唐朝时将亲亲得相首隐原则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此后历代便沿用此规定,直到民国时期的《刑法》中仍有关于藏匿犯罪的亲属可以减免刑法的规定。这是原心定罪原则最直接的表现,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制度。

二、原心定罪原则的历史局限性

原心定罪原则在历代得到应用,这说明其实用价值很高。但是这项原则并不都是运用得当的。由原心定罪原则援引出来的最不得当的结果就是“腹诽罪”这样罪名的产生。“腹诽”,秦时称为“妖言”、“非所宜言”,属于秦律中严厉打击的罪名,但多数是因为当众说了“妖言”或不合时宜的话才获罪。汉初鉴于秦灭亡的惨痛教训,文帝时废除了“腹诽罪”,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然而至汉武帝时,“腹诽罪”复又出现,并发展到只要想了不该想的就要获罪的地步。自汉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有因“腹诽罪”而获罪的官员。例如汉武帝时期的窦婴、颜异因“腹诽”被杀,司马迁也是因为“腹诽”而受宫刑;南齐武帝时期的谢超宗也因“腹诽罪”而获罪被诛。明代为了控制官员民众“腹诽”甚至动用了东厂、锦衣卫特务组织;清朝时“腹诽罪”多以“文字狱”的形式呈现。于是“腹诽罪”逐渐演变成了皇帝铲除异己、控制皇权的有利工具。特别是王朝后期的君主,在王朝走向下坡路时,多运用“腹诽罪”来试图加强皇权,挽救专制统治。然而,用“腹诽”之类的罪名,来钳制民众的思想,控制社会舆论,恰恰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纵观封建历史,除秦外,各朝代初期,大多是君主贤明,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如汉初文、景帝,唐初太宗,皆因为不阻拦言路而使政治清明,开创一代盛世。而朝代末期的“暴君”则千方百计的想要肃清言论,想要唯吾独尊,却将王朝葬送在自己手上。由此可见,由原心定罪原则而产生的“腹诽”之类的罪名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腹诽罪”产生的条件是在专制统治之下。在当今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媒体、网络如此发达的社会,“腹诽”之类的罪名所产生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因此其历史局限性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已经无法对当今社会产生太大的副作用。

三、原心定罪原则的当代适用性

沿用千年的法律原则,必然是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的。道德规范,从古至今,一直都在影响着中国社会,前几年流行过一段时间的“国学热”,讨论的也多是古人所留给我们的道德上的“营养”。原心定罪原则之所以被数个朝代沿用千年,正是因为其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认知,容易得到民众的认可。由此可见,在当今社会中,原心定罪原则也有着很大的适用性,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作用。与封建时代相比,现代中国人并没有减少对道德的重视。道德依然是约束人民日常行为的重要规范。并且,由于网络、媒体等宣传手段的不断发展,道德、舆论的影响力可以说已经远远的大于封建时代。例如近日风头正盛的“李天一案件”,从案件性质上看是未成年人涉嫌案,然而由于媒体的不断抨击、曝光、报道,使民众自主的对案件性质产生了偏差,似乎都忘记了这是一起未成年人案件,是要秘密审理并需要保密的。对一个正在努力完善法治的国家来说,难免会遇到符合法律程序但违背道德从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事件。例如:2007年银川某公司的老板程某被人绑架至甘肃南部的深山中,足足六天后才被发现。而这起案件的起因正是因为程某拖欠工人工资,工人无奈之下只能铤而走险绑架要钱。这样的案件这几年并不少见。如果按照刑法,以勒索钱财为目的绑架他人为人质的,直接可以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了。然而这样的结果,又如何说服民众呢?付出了劳动,没有报酬却受到了惩罚。如此下去,谁还愿意打工呢?但是如果依据原心定罪的原则来看,这个案件的起因是因为程老板拖欠工资所致,工人绑架的行为是逼不得已的,也就是说,没有主观上的恶意。只要程老板给了工资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因此应该从轻发落。但毕竟又是一个绑架案,不能置之不理。对于这样的案件,教育为主应该比刑事处罚更好。既使得工人了解了自己所犯案件的严重性,又不至于失了公平。真要是这样,也会比较符合民众的认知,使得大家对道德抱有良好的幻想。由此可见,适当的运用原心定罪原则,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不仅可以用道德规范从精神上约束人们的行为,从根源上减少犯罪的发生,而且可以解决某些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四、结语

篇9

尽管这是一个被称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但大多数依然是“沉默”的。他们不会选择发声,也不喜欢发声,面对“麦霸”,面对“震天响”的声源,他们的声音往往被沉默、被淹没了,发声的永远只是少数。然而在一些人那里,大多数还是被作为平等发声并且似乎真的在发声的主体而虚幻地存在着,以显示民意蒸腾的景象。沉默的大多数的这种“被发声”,乃是一种被有意无意的裹挟。

事实上,即使是在那些被称为最开放、最活跃、最多元、最自由的“民间舆论场”上,大多数仍然不愿意发声。现实地看,绝大多数农民就不会去发声,各级领导干部中的不少就不爱发声。网络上看,尽管有近5亿网民,但发声的又有多少呢?即使是最热门的帖子,跟帖留言的最多又能有多少呢?

大多数的被裹挟,不仅仅是在民意表达问题上,在诸多问题上亦是如此。人们感受最深的也许是在“平均”上。“张家一千万,九家穷光蛋,数字一平均,家家都百万”,大多数被作为了平均收入的分母。还有其他诸如什么收入跑赢CPI,全国平均房价不高之类的“平均术”,所以与大多数的感觉差距较大,原就在于大多数被平均给裹挟了。

如果说这种裹挟,还只是一种被动,大多数往往不知情,知情也无奈。那么,另一种裹挟,则因为有利益的攸关,大多数被迫做出选择,而且是被迫去从“小众”。所以这般离奇,乃是少数人对多数人制造的一种利益“绑架”。这种绑架之下,大多数人或因贪图利益,或求利益自保,不得不被动和主动地从之,最终却导致利益受到更多的损害。

广西传销最近一度兴盛,参与者众,甚至不乏高学历的人。这更加说明,传销无关智商,攸关的只有利益。少数人造出向下掘利的巨型利益链,越靠近顶端和上游的人,就越能真实地攫取财富,越处在末端和下游的人,越需要为顶端和上游输血,最后血本无归。显然,在利益诱惑之下,大多数心甘情愿被绑架从小众,只图自己能攫利,甚至乐为伥鬼不断祸害他人。

传销这种利益的绑架,原在于贪欲这一心魔作祟。但在另一种利益绑架中,大多数人则是因为担心利益受损而从。河北一些地方连羊也喂瘦肉精,众多养殖户之所以连良心不要也要从小众,就在于“别人喂你不喂,你的羊就卖不出去。”

今之食品安全问题成患,究其因也正在于大多数被少数无良者进行利益绑架。别人的蔬菜打农药光鲜好看好卖,你的蔬菜不打农药有虫子不好看不好卖:别人的水果用生长激素抢了市场卖上大价,你的水果遵自然生长规律再上市所得就菲薄得很。如是,别人干坏事你不跟着干,你就要吃大亏,而大多数草民是吃亏不起的,守诚信、讲良心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所以只好被迫跟从。有人说中国为什么很多人穷,就是因为太讲良心道德,在这个意义上不无道理。

几个月前的日本核泄漏,谣致盐一空。为什么大多数也要参与抢盐?大多数人对盐能防辐射未必相信,但对盐没了菜就没法做了却绝对相信。于是,为防无盐的日子,大众不得不从小众。其结果却是这般尴尬:不信谣被信谣的绑架了,理性的人被冲动的人绑架了。

篇10

关键词 高校德育 目标 道德智慧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道德智慧是道德和智慧的融合,“智慧和德性都是实践的功夫,智慧是一种理性实践,德性是一种道德实践。”,人们外在行为隐含着道德智慧,而且人们的道德智慧是经过道德判断,达到最佳道德手段的选择。

1高校德育背离道德智慧

1.1德育等同于智育带来学生幸福感的失落

高校德育的加强与学生幸福感的提升背道而驰已成为常见现象,传道授业是道德教育中的师生间最主要的关系。如果道德教育的存在仅仅是让学生对道德知识积累的量化和对道德规范的敬畏,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道德情感和信仰的缺乏,道德教育脱离现实生活。学校过分的将道德教育目的定位于道德知识的获得,忽视学生的幸福,会导致德育走上背离其实质的道路,这是失败的。

1.2道德智慧的缺失易产生道德教育中道德悖论现象

在道德教育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人们遵从道德要求,为产生好的道德行为结果,会摒弃些许幸福要求,由此产生道德悖论问题。当我们的学生凭据道德规则进行行为时,便意味着他们正放弃一定的幸福,形成了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悖论现象。我国高校德育,聚焦于如何加强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希望培养出皆具备高尚的道德品格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面对现实的生活情境中会出现不知怎样把好的道德动机转化为好的道德结果,导致道德悖论的产生,这也是对学生道德智慧培养忽视的后果。

1.3道德智慧的疏离导致道德“绑架”现象

传统道德教育的注重点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认知教育,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有好的动机和好的行为的学生就是优秀的。这样的学生只会机械理解道德知识,在运用过程中缺少灵活性;缺乏对学生进行道德智慧的培养,更多的人易被道德“绑架”。我们从道德智慧角度反观小悦悦事件,可说明此观点,陈阿婆救人心切,若想到身受重创的人不能随意挪动,她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即维护事故现场秩序和求救于医院。用我们的智慧思考一下,在类似这些事件面前我们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2培养道德智慧的必要性

2.1通过道德智慧教育帮助学生发展幸福

真正的幸福感是一种道德情感体验,不是主体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带来,而是人性得到充分的认可和人的价值得到高度的实现。对现今的青少年来说,物质生活和精神条件极大丰富,而他们却察觉不到自身幸福处境,还发出抱怨,关键原因是感知和体验幸福的能力低下。通过道德智慧教育来提高学生感知幸福能力,使学生拥有不断超越现状的心态,最终成为能够自立、自信、自强并主宰自身命运的智慧个体和道德自我。

2.2通过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来尽量避免道德悖论的发生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指出,“人通过做正义的事而成为正义的人,通过节制的行为而成为节制的人,人只有通过实际地运用德性才能够获得德性,可以看出具体的德性实践是人的德性形成的源泉。”道德智慧属于人的德性,通过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能培养出道德智慧。高校道德智慧的培养内容是指导学生在具体的道德行为中,要清楚了解所处道德实践环境,其次是分析可用道德行为的手段,明辨道德实践手段之间的差异,最后选择到达道德行为目标的最佳手段。长久的道德实践后,学生才能具备道德智慧,避免道德悖论。

2.3通过道德智慧能培养出学生的道德智慧型人格

道德智慧要求人适当地认识并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保障人与种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学生要能认可万事万物存在的价值,虚心向周围的人和物学习,达到具备内省的品质。道德智慧型人格是一种和谐发展的人格,能促使心理和行为之间彼此协调,能促使学生自身与环境之间的高度协调,以及自身与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将给人带来美好的幸福生活。

3道德智慧的培养路径

3.1增强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

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是道德智慧培养的基础,培养和提高道德学习主体的智慧,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内部心理机制的作用。个体道德的形成是由道德他律渐渐内化积淀为道德自律的过程,而个体道德观念的形成又是一个逐渐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因此高校德育在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过程和道德智慧的培养中,不仅要加强学生自我认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时刻内省,避免学生陷入道德知识与具体道德问题分析相脱节的困境中。

3.2提高学生正确的道德选择能力

道德智慧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不仅使我们在道德面前变得睿智,更令我们的道德行为变得美好,具备良好的道德选择能力是道德智慧实现的重要手段。高校的道德教育着重点在于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动机外,需注意提高学生正确的道德选择能力,明辨各种道德情境,能选择最佳的道德手段,如此才能够使学生的道德行为尽量避免恶的结果。

3.3创造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

道德智慧来源于人的生活世界,表现在人对生活中具体的道德实践情境的感知、选择和行动中。德育中最重要的方法是组织和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创建极具感染力和真实的道德情境,来促发学生对道德智慧的亲身体验,能够养成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智慧的培养定会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随着学生道德智慧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将会自主构建协调的身心发展环境,从而为创建和谐共存的社会而努力,将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共生情景。

参考文献

[1] 卞敏.哲学与道德智慧[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