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设计范文
时间:2023-04-01 09:01: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雕塑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作为城市景观空间参与主体的人们对城市空间雕塑作品有了更多的期盼,位于城市景观入口空间这一重要场所的雕塑作品,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景观入口空间的表达决定了人们对于整体景观环境的初始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景观雕塑的分类
1.纪念性雕塑
纪念性雕塑在造型艺术中具有实际的体量感,摆放在公共空间具有强制性的观赏效果,能够经受漫长岁月的侵蚀,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性,所以自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宣传社会主导意识、颂扬统治者文治武功和纪念国家民族重大历史事件等功能。如成都市人民公园入口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雕像,自身形态与公园入口空间结合,营造了整个公园空间的庄重气氛,并与公园内“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交相辉映,使人民公园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的功能。
2.主题性雕塑
主题性景观雕塑在特定的环境中解释空间场所的特有主题。位于入口空间的主题性雕塑,则能更好地诠释空间的性质与功能。四川省体育馆主体建筑平面呈长方体形态,四个直角处分别设置了四个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不锈钢雕塑,呈现出积极向上、富有激情的动态。不锈钢的材质使得雕塑本身不会受到旁边深色植物和成都灰暗的天气影响而削弱表现力,反而会使雕塑在周边景观环境中更加突出,从而在入口空间表达了环境的主体功能和精神寓意。
3.装饰性雕塑
装饰性的雕塑是以装饰性的外表特征作为环境主要构成要素。装饰性的雕塑可以丰富入口空间景观环境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强调环境视觉美感或象征企业文化的作用。如“皇城老妈”入口空间的雕塑艺术作品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4.陈列性雕塑
陈列性雕塑是以优秀的雕塑作品陈列作为入口空间环境的主体内容。代表作品有浣花溪公园诗歌大道两旁的我国古代著名诗人的陈列性群雕。陈列性雕塑在性质上常带有明显的文化性意图,依存于它所处的文化场所,烘托整体文化景观气氛,使人心灵净化并关注精神追求,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
二、城市不同景观入口空间的雕塑设计
在城市景观环境的各个入口空间总是会看到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雕塑作品。入口空间雕塑作品是空间的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审美及精神力量的重要标志。
1.居住区入口空间的雕塑设计
居民住宅小区是居民物质和精神的家园,是居民工作之余度过大部分时间的地方。居住区入口的雕塑作品或以各个小区的楼盘标志作为表现主题,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用来营造温情和人性化的环境气氛。入口空间的雕塑作品使归来和离开的人们感受到家就是停泊的港湾,艺术就在自己身边。
2.广场入口空间的雕塑设计
城市广场是人们公共活动的中心,是城市的重要公共活动场所,也是集中表现城市文化底蕴或地域特色的地方。城市广场雕塑多为纪念历史典故为文脉的主题,或城市标志性事物为表现形式。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入口雕塑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与市民之间的互动性。通过互动,广场空间雕塑完成了社会和文化功能,也以其审美、精神、象征的内容,展现着城市广场最富有特色的人文传统。成都是一座休闲的城市,所以广场入口的雕塑要特别注意它的艺术质量和文化的内在含量,同时也要注重易读性与观众的互动、参与。
3.街区入口空间的雕塑设计
雕塑作品常在景观道路入口空间中起着标志的作用。这就要求雕塑的设计必须适应交通功能,不能影响行人基本的行为方式,不能遮挡交通视线。放在道路入口的雕塑,无数行人都能感受到它存在的意义,成为街区入口空间与人对话和交流的媒介。
4.园林入口空间的雕塑设计
园林入口处是雕塑作品布置的理想场所。雕塑作品的设计应当以休闲娱乐方面为切入点来处理题材。园林入口处具有艺术魅力的雕塑作品能为优美的环境注入人文因素,使人们在漫步园林景观之初就得到心理的愉悦。应当从当地风俗传说、文学艺术作品、体育舞蹈、休闲生活等选择轻松愉快的题材,以装饰性或陈列式雕塑为好。在这方面,成都市的浣花溪公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5.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雕塑设计
景观雕塑作品在公共建筑的入口空间美化了环境,又能体现企业、部门、行政机关等特殊的场所的形象和价值追求。在这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外国雕塑艺术作品很多,例如挪威国家剧院门口树立的易卜生青铜像。我国此类雕塑作品首推深圳市政府门前的《孺子牛》(又叫《开荒牛》)。它的成功在于抓住了深圳市创业开拓的城市精神,它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改革开放的见证,是时间赋予了它超越形式美之外的更加丰富的内容,就像《撒尿的男孩》放在布鲁塞尔,《母狼》只有放在罗马,才能赋予它们超越雕塑作品本身审美的艺术价值。
三、入口空间雕塑与景观环境
篇2
雕塑这门技术最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将其作为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至今雕塑就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广泛的应用与现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在设计领域,雕塑以其独一无二的形式融入到设计领域与同样文化底蕴深厚的陶瓷融入在一起,就形成了陶瓷雕塑的设计。两者的融合与发展积极发展了我国的文化。
一、陶瓷雕塑设计的文化背景
现今社会的发展中,批量和机械化的生产成为了当今的标志,各个领域的文化都是以规模式来运行,这就直接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改革。而社会文化的运作也被市场化的操作和管理所取代,各种艺术文化市场中也大多都是以获取盈利的目的来操作,这些现象影响着市场的运作,从实际上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形象和特征,体现了现代文化的特征面貌。象征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就是现代陶瓷的雕塑设计,这种设计体现了现代社会的需求,表现了时展的潮流。
在世界工业革命后人们对各种事物的要求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人们对造物的功能需求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复杂,也就是说在综合考虑了物质和非物质的两方面的因素追求一种更高平直的生活观。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仅要考虑造物的适用性和功能性,还应该注重造物的文艺美观。在这样的生活环境条件下,传统的文化管理理念从生产、设计等方面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在创作的形式中重在追求形式美的创造,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在传统艺术和现代的文化结合中而诞生,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断地汲取经验和寻找灵感,但随着在现代创作设计中,设计者在实际创作中过于注重对于艺术的追求及现代化形式的表现,从而忽视了中国传统的陶瓷雕塑精髓从而越走越远。对于现代化的陶瓷雕塑,不仅要在形式上追求不断创新也要积极保留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正确的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从各个角度发展陶瓷雕塑设计的理念和产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陶瓷雕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寄托于艺术家们更加积极的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要求他们的创造力以及想象更加地接近时代的特性,符合人们大众的审美需求。
二、陶瓷雕塑设计的产品理念
陶瓷雕塑从简单的字面含义即为陶瓷和雕塑两者相结合的一种综合艺术体现形式。陶瓷雕塑和其他的艺术体现形式一样都需要借鉴与其他的物质运用一定的艺术方法,塑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形象。为了将理想的陶瓷雕塑创作理念转变为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在具有目的性的艺术追求和向往下,在对雕塑技术和工艺步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与精力。在简单的雕塑加工中,从最初的创作制造小稿,通过加工、制作到最后成为具体形象的雕塑形象,在于它的原型对比中,由于成型、施釉、烧成等工艺的影响下,最后的雕塑形体与原体有着显然的不同。
陈设性和功能性这两大类型是陶瓷雕塑按其价值功能而分的两大类别。陶瓷雕塑产品在陈设性的主要功能体现在艺术性,这样即可以满足人们在美学和精神上的需求。而陈设性方面的范围就涉及的极为广泛,具体有公共场所、旅游场地、佛教寺庙等各种公共场所和领域。具有陶瓷雕塑陈设性的产品主要是原作、成品和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较高。而陶瓷雕塑的实用性产品除了具有艺术观赏性外,还有着主要的实用,即在满足了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以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它的使用范围也极为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如,桌椅、衣架钩、家用工具等。
三、陶瓷雕塑的设计中的特性
在现代陶瓷雕塑设计的发展中,结合现今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它所具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是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产物,在陶瓷雕塑设计中具有多元化和具体化的特性。
1、陶瓷雕塑设计中语言的复杂性
人们对于造物的开始最初源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当时原始人就在软性材料和硬性材料中找到了结合点,寻找到了两者的融合机制。当时,人们就开始研究和改变材料的基本形态而满足当时的日常需要,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而当初最为原始的手段即为雕和塑,到后来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进步,对大自然的了解和改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通过将两者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陶瓷的产生,与此同时陶瓷雕塑便产生了。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陶瓷雕塑仅仅存在于特殊的环境中而不能融入和形成复杂的文化环境。
陶瓷雕塑的丰富性体现在了文化发展与文化交融的阶段中。首先,不同的文化与其不同的功能决定了他们各自的分工任务,但是不同的文化之间又有着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的文化因素。所以这就成就了文化在发展脚步中的丰富性。如,在传统的雕塑工艺生产中,陶瓷的制作程序,从最初的木雕、编织到后来的纺织、刺绣等多种工艺手法中吸取制作技巧,从而丰富自身的生产条件。其次,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为陶瓷雕塑的设计融入了新鲜元素,从而丰富了陶瓷雕塑设计文化的内涵。因此,在陶瓷雕塑设计的过程中,文化的发展与文化的交流为陶瓷雕塑设计的丰富性创造了有利条件。
2、陶瓷雕塑设计中语言的丰富性
陶瓷雕塑语言的丰富性的综合性因素是文化的多元性发展,它在两个层次上影响和决定着陶瓷雕塑设计文化的丰富性。第一个层面上的因素是时间上的影响,在陶瓷雕塑设计的发展中,不同功能的需求促使了陶瓷雕塑设计在内容上的丰富性,在表达形式上的丰富性。对于不同的需求,人们将不同的陶瓷雕塑设计出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为了表现“视死如生”的思想境界,陶瓷雕塑的“明器”应运而生;为了达到美观家庭、装饰家庭的目的,陈设瓷雕塑也被生产出来了;等等这样的例子。在这不同的雕塑发展中,陶瓷雕塑文化的丰富,不仅发展了陶瓷雕塑的文化范围,而且开发总结了陶瓷雕塑的制作方法。因此,在时代的变迁中,陶瓷雕塑设计的发展与进步中,陶瓷雕塑设计文化的丰富性状态由此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第二个层面就是空间上的影响,纵观世界各地设计的陶瓷雕塑设计,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的文化特性又具有相对个性的文化特性。从古希腊的彩绘陶瓷雕塑到中国古代的原始陶瓷雕塑,从伊斯兰民族的生活陶瓷雕塑到中国的陶瓷雕塑,都体现了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文化的影响下文化的个性特征。也就是因为此类的原因,陶瓷雕塑设计在语言和地域间形成了复杂、丰富的文化表达。
篇3
关键词:设计 城市雕塑 建筑艺术
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雕塑、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它所涉及的范围应该远比现在广泛的多,围绕着建筑环境,小到一个标志设计,大到环境景观设计,都将是环境艺术设计师所要面对的工作。对知识面,知识结构的要求将更高,它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来适应并负担起这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城市雕塑它与建筑艺术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在现代社会中雕塑不再是曲高和寡的作品,它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城市,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城市的显眼处总有几座标志性的雕塑,标识这个城市的主流文化,而城市雕塑就象城市的眼睛、时代的脉搏,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域缺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城市雕塑的功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从对英雄的伟绩歌颂、对建筑的装饰美化等方面,更多地转变到丰富城市空间、调节城市色彩、调和行人情绪、展示城市精神方面来,由此引起的是对雕塑主题的选择,创作理念的改变、材料使用的创新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雕塑意念的传达也由过去的直接的明确的表达转变为一种以审美感受为主的耐人寻味的传导方式。
1、 城市雕塑类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种a.主题纪念性雕塑:一般气势宏大,主题鲜明,往往要占据重要的空间位置。与被纪念对象有关的场所,还要留出进行纪念性公众活动的足够空间。
b.广场标志性雕塑:弘扬时代精神,展示特色景观,具有标志性与象征性。此类雕塑作品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时代的心声与发展的潮流,反映了公众的理想追求与精神风貌,它们往往以形象的语言,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揭示出某个特定环境和城市文化的主题。
c.公园绿地雕塑: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考虑各种题材的雕塑小品。d.建筑装饰雕塑:配套于主体建筑群落之中、之上的装饰造型,和建筑结构立面共同构成城市的空间艺术景观。e.园区环境雕塑:学校、风景区、开发区等环境雕塑是城市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公共艺术性,点缀、装饰、抒情、激励是此类雕塑的特征。f.宗教雕塑:主要分布在各种人群集中的寺、庙、院、堂中,是宗教教化的工具,如佛教的寺院、道教的宫场、基督教的经堂等。g.专题展览雕塑:传播城市雕塑艺术与文化,提高大众对城市雕塑作品的了解度与鉴赏力。
2、 城市雕塑创作的要求城市雕塑规划一般以大型城市广场、公园为中心,以城市道路为纽带,以庭院、街心花园、小游园、城市出入口、重要的城市接点为基础,形成城市雕塑总体布局。规划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a.历史文脉传承要求: 城市雕塑要有代言性,要体现一定的思想性、文化性,要能够引起视觉注意,聚焦大众的视线,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城市雕塑是活着的城市文化,更应体现其历史文化的传承性。
b.建筑尺度要求:城市雕塑设计要结合场地空间大小,考虑与周围建筑尺度关系,具有一定的观赏间距。雕塑的体量特征要依场地空间特征为参考物,观赏的间距与角度要以最佳舒适度、适宜度为准,保证视觉最佳效果,确定雕塑空间占有度及其大小。c.材料与环境协调要求:雕塑材料及色彩必须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在与建筑物、建筑广场的融合关系上,也要实现刚柔相济,城市雕塑的材质与色彩要与建筑空间材质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材质互动与材质相互衬托的效果,给人留下生动鲜活的审美效应。d.空间造型要求:雕塑造型形式应结合主题内容,根据周边空间、色彩、环境风格而设计出能融入整体的“生长”性雕塑,设计出思想意识强、渲染力强的公共艺术。e.思想艺术性要求:城市雕塑要有高度的艺术性。根据表现的主题不同,可以展现城市文脉与文化底蕴,可展现城市精神与气质;可以反映平实的生活情趣,市井人生,生活百态,五味杂陈,尽可融于雕塑之中。
3、雕塑及公共艺术的审美功效
城市雕塑是城市公共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雕塑作品以立体实在的造型,塑造出具有强烈视觉效果与深刻美感的三维空间艺术。雕塑作品古今传承,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光辉印记。从人类蛮荒时代起,就有了古人用双手与智慧塑造的精美陶器及骨、玉器。雕塑艺术走过漫长岁月,一直延续至今,它是一部无字但具体可感的史书,是用石头及青铜写成的人类编年史与文明史,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真实见证者。一座杰出的城市雕塑,可以成为一座城市最有吸引力的标识,成为一座城市精神与文化的代言,成为一座城市的象征。这种无形的艺术价值可以跨越时空,永久的存留下去。同时推动城市品位的提升与核心竞争力的加强,具有强大的辐射效应与城市形象宣传效应。
城市雕塑作为艺术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特质,它可以颂扬历史人物,展现当代杰出人物风采、缅怀先人,弘扬时代精神、展示城市风采,代言一种精神气概,一种时代朝气。或具象的写实,平实的生活,真实的人物,历史的现代的风物都可以诉诸于城市雕塑;或抽象化概念化,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意趣与独具的精神象征,它是外在形象美与内在精神美的高度统一,具有其它艺术作品所不能比拟的感染力与影响力。随着城市雕塑艺术理论与创作技巧的发展,城市雕塑的外在美感可以更加充分的挖掘提炼,城市雕塑也必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它的公共审美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城市之所以让人留恋,大多在于一个城市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城市雕塑撷取城市最显著的人文特征用美的形式加以渲染、提炼,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由此突显。城市雕塑是完全开放的,它如此自然、洒脱的置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具有最广泛的辐射力与影响力。
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座思想的沙漠,是一处没有爱与温馨的地方,也不会是舒适宜居的城市,城市文化更多是一种城市内在气质美,它灵秀且典雅,给人以言说不尽的韵味。
总之,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来营造人文景观,展现时代风貌,反映文化底蕴,揭示民众情感,倡导人类精神,是适应城市文化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最佳艺术形式。
4、雕塑对城市的深远意义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作品,融入了更多的内涵与更广的大众影响力。城市雕塑与城市建筑物、城市街道、公共绿地相互映衬,相互统一,和谐有序的构筑城市最美丽的景观。特别是在时下,城市雕塑的概念为“公共艺术”所取代,一切公共休闲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景观构成物都可以用艺术造型与艺术美的形式,来创造出更美丽的大众生存空间,达到一种最佳的环境舒适度,让自己的身心充分的得到陶冶。人们可以随时处在艺术美的包围之中,将都市生活的压力与乏味都忘于脑后,都市不再是钢筋水泥的丛林,不再是一片嘈杂与纷扰,而是心灵的休憩之所,这将是每个都市人最美好的愿望与期待。绿树繁花、鹅卵小径,清清河水,如茵的草坪,美丽的艺术景观,富有层次与变化,与城市地理人文紧密契合,是非常令人神往的一番境界。
一座优秀的城市雕塑可以成为区域内最醒目的景观,成为这个区域的标志与象征。它凝聚了文化,附着真善美的人文思想,给人以激励、鼓舞、启迪、纯化,给人以美的触动与艺术的感染。
篇4
城市景观雕塑规划设计
1.景观雕塑布局设计
布局规划设计应具有面带线、线带点的整体思想,从全局出发,综合细节全面考虑,具体从城市景观雕塑规划设计的点、线、面出发,面,根据城市不同功能来划分的区域,突出每一部分的特色;线,把区域内相同商业性质的串联一起,形成特色带;点,根据具体地方,展现具体内容。由政府区、商业区、工业区、科技区、文化区、教育区、居民区、街头绿地的城市空间划分,根据分区,逐步规划设计,设计一些与每个区域相适应的景观雕塑,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
2.景观雕塑设计的题材
城市景观雕塑设计的题材选取非常广泛,凡是与该城市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民间传说、风俗习性、文化艺术等有关联者皆可成为创作设计的题材。可以建立科技教育文化题材库、自然环保题材库、淳朴民俗生活题材库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城市景观雕塑创作设计的丰富题材库。
(1)结合地域性
景观雕塑要根据特定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而设计,要很好地与其所在地域构成有机整体,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必须考虑最根本的问题。城市景观雕塑作为城市中的重要视觉中心之一,无论从它的创作形式还是寓意的内涵都要求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这些顺应了人内心的自然要求。因此,在城市整体的规划中一定要注意符合本土的特色,不能脱离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要展现出景观雕塑自身特有的气息。所以,我们在对城市景观雕塑进行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地域性特征,挖掘出独特的韵味,培养灵感,来进行奇特雕塑的创作,使城市景观雕塑真正地成为一件代表城市灵魂的高尚艺术品,用它来增添城市的美丽。
(2)注重本土人文性
景观雕塑的设计应该展现出一个城市本土的文化内涵。人们称雕塑是展现城市的一扇窗户,从这扇窗户可以看到这个城市所特有的文化韵味和人文气息,它是帮助我们解读城市传统历史和地方文化最为鲜活的教科书,这正是城市雕塑存在的意义。因此,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所传达给我们的不仅是外型设计的精美程度,其蕴含丰富的地域性特色,展现出一个城市的精神追求和时代向往,从而突出一个城市的品位。可以说,城市景观雕塑是代表着本土文化,传承本土文明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们在进行创作、设计时必须注重人文精神,尽可能的让雕塑展现出城市所传承的韵意。
(3)与环境相和谐
艺术家应充分考虑景观雕塑外在世界与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布局相统一,因为景观雕塑是一个融空间、时间、社会和人物的综合性艺术,是一个许多因素的集合。景观雕塑一般在户外设置后基本固定,因此,必须在规划建造时要考虑选址、位置、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个方面,在设计时都要统筹考虑相互之间的结合,再加入雕塑后能使环境空间变得更和谐,使周围的环境因雕塑的存在而大放异彩。所以,要想真正达到协调环境与城市景观雕塑的关系,让雕塑和周围的环境相和谐,就需要我们不仅要用整体的眼光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同时也要考虑相关的环境因素,使雕塑与环境形成一种外在的完美搭配和内在精神相容的共鸣。
(4)体现公共性
城市景观雕塑是放置在公共环境中的可以冲击人们视觉与震撼人们心灵美感的雕塑艺术作品,设计者必须在设计环节和公众进行互动,因为大众是最贴近生活的人群。所以,鼓励公众参与竞赛,集思广益,让公众切身地感受到自己也是城市的设计者,创作出了真正符合公众审美倾向的雕塑作品。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雕塑艺术设计的制作,把多元化的审美方式和价值观带入到景观雕塑的创作中去,满足公众参与的需要,最终实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同时,也要体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建设的集体意识,提高他们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使他们成为城市景观雕塑的间接创造者和思想代言者。可见一个有远见的城市景观雕塑设计者和积极参与的公众是提升城市文化建设、发展城市公共艺术最有力的推动因素,未来将会在更多城市出现更多更具特色的城市景观雕塑。
(5)加入情感化
“情感”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向外界展示人内心所想的东西。情感化顾名思义是以人为本,是建立在人的情感基础上对雕塑进行的设计,把人的思想和情感表现在雕塑上。简而言之,情感化是一种思想、感情的交流,是一种生活方式,最终会和所需要的事物产生共鸣。情感化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本能情感设计,是指本能的使人对物产生的情感,形成一种最接地气的内心感受,这就需要我们广大设计师把握住好作品的直接特性,使雕塑设计的作品与民众的感情基调相配合,并将其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之中。②行为情感设计,是指通过人为的突出一些让人们感兴趣的设计,引导人们参与其中,来唤起民众内心的一种心理感受,引发民众情感上的共鸣。③反思情感设计,是指雕塑设计的造型引起人的反思,它所包含的某些信息或者造型本身的一些方面能够激发民众的思考,之后产生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是比之前两种情感设计方式更高级、更深层次的心理感受,也会给民众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叙事性的景观雕塑设计手法
随着人类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逐渐从单一的设计理念时期进入到多维的设计理念时期,以期用更多、更新的方法去实现景观雕塑的设计。叙事思维的设计表达就是新兴的设计方法之一,“叙”就是叙说,“事”就是故事,“叙事”就是诉说一个故事,“叙事”的最终产物是一个有结构、有情节的文本,它是人类传达信息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将文学上的叙事手法运用到景观设计上来,是景观雕塑设计上的一次创新性的尝试。叙述性的景观雕塑设计手法分为以下两种:
1.时间上叙事
根据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安排故事场景,组织游览流线,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条不紊地展开,让人们在这种叙述情节的的引导下去逐步感受各个细节部分的氛围变化和情节的递进。
2.空间上叙事
篇5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雕塑设计
中图分类号:J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80-01
雕塑与环境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上,雕塑一直作为环境中的装饰物而存在, 即使到了现代社会,这一传统依然保留。与其它类型的环境相比, 雕塑在居住区环境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它的形式与位置,以及数量的多少都对整个居住区环境气氛的营造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居住区环境与其它类型的环境不同,它更加着重于创造出一个人们愿意交流、充满活力的场所。所以其中的雕塑也应顺应这一主题。
雕塑是住区小环境的点缀, 但它不是仅作为独立的装饰品而存在。它应尽量提供给人们一种开放的心境去与他一块儿观赏、使用的人进行交流。这时雕塑成为一种道具,它的目的是让它服务的群体使用的过程中去发现彼此的共同点, 去沟通与交流, 而不是仅仅作为独立于人之外的“风景”。
同时, 正是人们的相互交流和丰富的激情感受构成了富于生机的社会生活。只要有人的存在, 无论在建筑内,在居住小区, 在城市中心, 还是在其他娱乐场所, 人及其他的活动总是吸引着另外一些人。人们被另外一些人所吸引, 就会聚集在他们的周围, 新的活动又会萌发。所以,人们总是愿意到有东西看, 有事情发生的地方去。比如说,如果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 一条荒芜凄凉, 一条充满活力,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 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也就是说,人是城市空间中最好的风景线。这对于居住区环境中的雕塑设计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即在设计中考虑的着重点在于创造富有活力的“场”环境。“场”在这里不单指雕塑本身, 还指由雕塑和雕塑四周所组成的空间, 还指不同具体摆放点的雕塑之间形成的无形空间。
雕塑要做到增进居住区环境的活力, 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大多数人参与到雕塑其中, 去观看它, 去触摸它, 去倾听它, 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使用它, 在使用与参与中促进人们的交流。因此这在雕塑主题的选择上要仔细斟酌, 因为居住区环境中不同于其它类型的环境, 在于它的“温馨亲切”的气氛的塑造。这显然与商业环境的热闹、办公环境的明亮、政府大楼的庄严等是不同的。所以这里雕塑所要表达的题材应以人们所熟悉的, 所关心的和所喜爱的为主, 让人们在这一题材上“愿意说、有话可说、甚至是不得不说”, 在人们的述说中交流也就开始了。在创造性地使用雕塑上, 小孩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小孩在雕塑上爬上爬下, 雕塑往往被他们当作了一个“大玩具”而已。
在另一方面, 居住区环境可分为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半公共空间、公共空间四个层次。其中, 私密空间一般指住宅户内空间和自家的阳台、平台和院子;半私密空间一般指住宅群落围合的,属于围合住宅院落的住宅居民的住宅院落空间; 半公共空间一般是指几个群落共同构筑的, 属于这些住宅群落居民共同拥有的街坊、居住小区、或居住区外部空间; 公共空间一般指归属于城市空间的居住区或城市外部空间。基于以上的空间分析, 在雕塑设计时, 属于不同的空间类型的雕塑在手法、尺度和主题的选择上都应有不同的表现, 其具体的考虑点为以下几点。
1、在每一空间领域中的雕塑其主题应与该空间的文化内涵相契合。如在居住区环境中建一纪念性的雕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合适的。一般都以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
2、在针对不同的空间塑造中, 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生活空间的尺度、围合程度和通达性, 建造不同尺度大小、不同比例与不同造型的雕塑。总的来说, 私密性越强, 尺度越小, 围合感宜强, 通达性宜弱。如民间匠人经常对传统四合院进门时的照壁精雕细刻, 究其原因也就是其内的空间是完全的半私密空间。它是只供院内的居民所使用的,它应与其外的半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相区别。另一方面,公共性越强, 尺度越大, 围合感宜弱, 通达性宜强。如小区内的集中绿地, 一般都设计得较开敞, 四通八达, 所以其中的雕塑设计要考虑到人们进入绿地的各个方向的视觉感受, 以及远观和近视的不同效果, 因而一般都设计的较大型。
篇6
一、雕塑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景观雕塑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雕塑在城市中以其鲜明的个于周围的环境,其装饰性也在无声无息的补充及完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城市中的雕塑可以生动的记录一个城市的历史发展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也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世界上有很多城市都有其标志性的雕塑作品,所以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中,一定不能忽视雕塑产生的作用。成功的城市景观雕塑作品不仅能够带给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和美感,还能够向人们传达某种思想和情感,尤其是它置身于外界中,人们能将雕塑作品的每个部分都尽收眼底,并受到人文精神方面的熏陶。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是真、善、美的统一体,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精神需求,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随着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雕塑作品的功能和作用也有了拓展,它的概念不再是一种单一的雕刻品,重在体现艺术熏陶、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当前的城市景观中的,雕塑作品不再是为宗教和政治宣传服务,而是通过其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样式与城市建筑和环境相结合、相统一,强调雕塑作品对人们生活环境的点缀,对人们审美能力、人文精神的影响。正式由于城市雕塑有了丰富的功能,能够记录或再现城市的发展历程,反映城市的文化面貌,所以人们对城市雕塑的美的期待和丑的批评越来越强烈。因此,可以说,一件成功的优秀的城市雕塑,就是一个城市精神的象征、文化的代表,它作为一种纪念,可以使人们加深对一些重要事件、重要历史时刻的记忆,大多数城市雕塑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保护。
二、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园林雕塑是属于园林中的艺术品,一个设计精巧、造型优美的园林雕塑犹如点缀在大地中的一颗明珠,光彩照人,对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雕塑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景作用。在园林空间中除具有自身的使用功能外,还可以把外界的景色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在园林空间中形成无形的纽带,引导人们由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使园林从各个角度看都能构成完美的景色,让各个角度的景色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二是观赏作用。园林雕塑小品作为艺术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无论是其造型、色彩、尺度,还是与周围景观的统一结合,通过设计者合理的布局,每一部分都让人赞叹,园林中的雕塑更是一道别致的风景。所以说吗,运用雕塑的装饰性能够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美感,它能让平常的景色焕然一新,让人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中。三是渲染作用。园林景观中的雕塑作品可以起到渲染园林气氛的作用。园林中石桌石凳、草坪和花丛的标识牌、灯具等,雕塑师都把这些很寻常的东西艺术化,设计的非常新颖别致,很有情趣,这些雕塑使园林更有感染力。
三、雕塑在小区景观中的作用
篇7
关键词:城市雕塑;设计方法论;公共性
公共艺术是一个广义的词语,不特指某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一个具有公共性的自由领域。公共艺术作品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其主要为社会主体的艺术活动服务,包括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等装饰物,及影视作品等。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空间性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运用不同的材质表现其自身的形态,并包含某种认识观念和觉悟。城市雕塑以城市空间的历史文化为背景来进行创作,不是简单的将现有的雕塑作品直接置入城市环境中,而是蕴含一定社会精神内涵的。设计方法论是认识设计和改造设计方法的理论手段。城市雕塑是美化环境的同时,将大众认识和体验社会作为一个利益和责任的共同体的实践过程。因此,城市雕塑的设计方论需要在理论与实践,即创造性与公众性之间找寻平衡点,以此来实现公共艺术的设计最终目标—设计出真正归大众所享有的艺术作品。这种作品要把公众放在第一位,从真正意义上向民众贴近,向民众关心的问题贴近。从城市雕塑的设计主体与设计对象的角度出发,解读公共艺术中城市雕塑的设计方法论会得出四点共性的方法:
一、扩而充之
顾名思义就是使范围、规模等增大,对设计对象或设计构思加以扩充,增加其功能性因素,附加价值、外观形状等。基于原有状态下的扩充内容,在城市雕塑构想过程中会引发新的创造。美国著名雕塑大师克拉斯•奥登伯格,他的作品是全世界波普艺术中唯一被流传下来的公共艺术作品。他所关注的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象,将这些物品放大,做成立体。如作品《衣夹》,被放置在周围高楼林立的广场中央,高达13.7米,极富吸引力。这样的城市雕塑是对客观事物的写实放大,贴近大众生活,有着独特的现代抽象之美。当设计师将日常生活中最为寻常的物品以超常的尺度放大,并作为公共艺术作品将其置于开放空间中时,设计主体与设计对象间的距离被拉近,就达到了“艺术即生活”的境界。在商业区这一特殊的环境中,摆放巨大的手提袋雕塑,采用扩大的表现形式,引人注目,恰如其分。设计主体通过扩大的方式,弱化了传统设计对象的崇高感,使城市雕塑更好地融于周边区域性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发展。
二、打散重组
打散重组,即散开、重新组合。通过打散对设计对象做出改变,组成具有一定相对优势的新个体。重新排列组合设计物的形态、结构、顺序和因果关系等内容,在城市雕塑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设计效果。《牛头》是毕加索的代表作,他将自行车打散,用其中的车座和车把巧妙地重组了一个牛头,后来演变成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现成品雕塑。在设计实践中,重新组合设计对象,极易产生新的联想。如位于哈尔滨市友谊公园的主题雕塑《冰城琴韵》,它是由银色吉他,金色提琴和红色琵琶三种乐器组合而成,展现了时代的特色,表达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设计主体将设计对象具有特色的部分打散重新组合,不仅可以增强城市雕塑的功能规划和寓意,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升艺术鉴赏能力,从而更好的树立城市形象。
三、改弦更张
改弦更张指转换,从一种形式变成另一种形式。转换设计物本身的某种成分和设计构思途径,以其他的方式逾越现状、冲破习惯性认识,来达到新的设计目的。《马桶》是奥登伯格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转换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马桶,使用一些不符合常规的材料,将原本光洁坚硬的陶瓷马桶,变成了一堆柔软的材料,使作品产生了非凡的效果。这些松松垮垮的物品,改变其本来的属性,在看到这样的作品后,人们会重新看待周围的事物。将设计对象进行材质上的转换,有效地改变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体验,使观众的最初感受遭到了新的挑战,激发了人们探索新事物的热情。这样的城市雕塑不再是设计主体的主观情绪表达,而是可以激活人们已被束缚的灵感的体验。在城市雕塑作品中,采用转换的设计方法,使设计对象与观看者产生距离感,从而令人们产生新奇的心理感受,以全新的视觉体验拉近与公众的对话,这也是公共艺术作品的目的性所在。
四、笙磬同音
笙和磬两种乐器同时演奏,有相互补充的效果,笙磬同音比喻关系和睦。公共艺术最主要的特征是公共性,即作品与人之间要和谐共存。城市雕塑从其本质和创作根源上看,一开始就带有一种强烈的满足公共需求,体现社会、地域、场所集体精神,表现公共事务的目的性。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设计主体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设计对象与公众的互动,吸引公众并激发与之交流的欲望,给公众以美的体验和情感共鸣,从而实现其公共性,达到公共艺术建设的最终目的。公众与城市雕塑作品发生互动,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一是由感官而引发的心理层面的感知性互动;二是由行为而引起生理层面的参与性互动。心理层面的互动发生在人的心中,生理层面的互动表现为肢体动作。每个民族都有关于神鬼幽灵的传说,美国内华达州高速公路边的一组幽灵雕塑很好的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理,在疲惫的长途驾驶中,人们会因为看到这组雕塑作品开始谈论自己所听说过的神鬼故事,更有可能会下车亲身扮演一下这个人人畏惧的角色。在与观众的互动中,作品的意义和对作品的评价才能最终体现出来。不仅人与设计对象可以互动,设计对象材料间也可以互动。传统材料(金属、木艺、石材、纤维、玻璃等)、现代材料、综合材料,材料不同,传达出来的语义也不同。有的材料单独使用、有的材料相互使用,其目的就是通过不同材料与艺术间的互动,创作出不同的作品。《球》是世宗会馆前的一组软雕塑,作品是用胶皮和综合材料制作而成,通过多种材料间的互动,引发公众的思考,表达作者的观念。将城市雕塑与公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相互影响,人、公共艺术、城市才能和谐发展。
五、结语
公共艺术中的城市雕塑的公共性、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其设计方法论不能够走单向的研究路线。从城市雕塑的设计主体与设计对象出发,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满足设计主体的创造性要求及设计的合理性为立足点,研究城市雕塑的设计方法论。由此将思路打开,分析研究设计主体、设计对象、社会公众三者间的关系,找到创造性与公众性之间的平衡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倾听市民公众的意愿,创作出更加贴近大众生活,为大众服务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白雪竹,李颜妮.互动艺术创新思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包林.艺术何以公共[J].装饰,2003(10).
篇8
关键词:雕塑;掩埋的脚踏车;设计观
中图分类号:J3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095-01
一、克拉斯・奥尔登堡
克拉斯・奥尔登堡(Claes Oldenburg)1929年1月28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此后在纽约州东南部拉伊和挪威的首都奥斯陆居住后,1936年,举家搬迁到芝加哥定居,曾任职于耶鲁大学和芝加哥艺术学院。
克拉斯・奥尔登堡或许是波普艺术家中最激进、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在经历了一段用涂鸦般的手法组合废弃材料的艺术实践之后,1976年,他开始进行具象的实物艺术的创作,在谈及自己的作品时,奥尔登堡曾说:“我使用质朴的仿制品,这并不是由于我缺乏想象力,也不是由于我想谈谈日常生活。我仿制:一、普通物品;二、创造出来的物品,例如符号,这不带有搞艺术的意图,而有质朴地含有当代魔法功能的东西,我还试图通过我自己毫无做作的质朴,去进一步发展这些东西。进一步就是充实他们的强度,精心处理它们的关系,我不想把它们搞成艺术,这一点必须先讲清楚,我仿制这些东西有一个教诲性的目的,因为我要人们习惯于普通物品的威力。”
奥尔登堡的实物雕塑包含有许多,他似乎想把日常生活中所知所见的任何物品都转化为艺术品,奥尔登堡所作的大量雕塑作品包括三部分:
食品软雕塑:比如他作品《巨无霸》就是一个用有色帆布和填充泡沫塑胶制成的庞然大物,他直接取材于美国“快餐”王国中的具体的食品形象。这块体积巨大,成为20世纪商业偶像的形象通过奥尔登堡之手,使人产生了怀疑的感觉,艺术家模仿和移用了美国商业文化中最有力的象征物之一,并有意加强了它的影响力度和冲撞性,并以其温和的、软雕塑的形式,粉碎了所有传统雕塑那坚固、硬实的既定观念。奥尔登堡的巨大“食品”成为商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某种新的图腾崇拜,并将极平凡的事物转化为一种壮丽的奇观。
雕塑性建筑:进一步地,奥尔登堡是想将他的实物雕塑变成一幢幢实实在在的建筑,为此,他进行过不少的努力,最终在与盖里的合作中得以实现。舍雅特一代广告公司总部,在盖里的作品中是一个颇引人注目又颇使人非议的建筑,具非议性直接来源于对其形态的困惑。一个巨大的双筒望远镜将仅有三层的办公建筑分割成截然不同的三部分,而双筒望远镜正是奥尔登堡的杰作。这一次,巨大的实物已不单纯是雕塑作品,它是整个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盖里试图将波普艺术直接运用于建筑创作的尝试,也是奥尔登堡试图将其场地性雕塑付之于真正建筑的与建筑师的密切合作。
二、掩埋的脚踏车
掩埋的脚踏车(Buried Bicycle),创作于1990年法国巴黎东北部的拉・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在一个大的开放空间上添加一些具有戏剧意味的小构筑物。一些散落的脚踏车部件按照一定的几何学原理,沿着公园、喷泉和艺术品放置。这个主题是很完美的,我们可以看见脚踏车部分散布在地面上每一个地方,按照人们使用公园的习惯设置脚踏车的方向。
“掩埋的脚踏车”的提议在1986年12月4日被采纳,一个月后,依据词典中一张典型的脚踏车图表,初步设定整个脚踏车部分的长度为50米;我们没有使用赛车,而是使用孩子们年久未用的脚踏车做模型试验,把它掩埋在细纱中,使脚踏车的一部分突出沙面,只有突出的部分被变成现实,而掩埋的部分是虚幻的;雕塑由四部分组成:车轮(2.8× 16.26 ×3.15 m);车把和车铃:( 7.22 × 6.22 × 4.74 m);车座(3.45×7.24×4.14m)和丢弃车支架的脚踏板(4.97x6.13x2.1 m);每一个庞大的部件都使用钢、铝、玻璃纤维和聚氨酯搪瓷制成,总占地大约:46x21.7 m;这个雕塑的部件在两个船厂制作,一个在位于Arcachon的Capitaine Flint船厂,制作车座和把手;其余的部件在法国Fontenay-le-Comte的一个大型的制造商船企业MAG进行加工制作。
这个长50米的脚踏车雕塑作品,充分考虑地下位置的利用,虚实相间地分布在地面不同的位置。雕塑作品运用它可见部分的规模和暗示的心理作用体现一种浪漫主义,仿佛探险家或考古学家面临一些大部分都掩埋在地下的古代遗址的片断,使观者有身临其境,探求虚空的欲望。这个公园主要是供游玩的,人们可以攀登,可以作为滑梯,全家人可以一个接一个的攀登到顶部,然后回转地滑到底部。
奥尔登堡在将日常生活用品雕塑化,完全剥夺了它的功能,这些作品在散发掉一种意义,又生长出另一种意义的同时,也将那种极通俗和表象的形象以新的姿态渗透进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社会和现代生活中的对于“物”的神化和思
篇9
关键词:台州 植物雕塑园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项目地理位置及总体背景
台州是中国长三角经济圈城市之一。北邻宁波,南连温州。位于浙东沿海中部,上海经济区的南翼。台州自然风光雄奇秀丽、古朴庄严、玄远清幽;人文景观源远流长、内涵丰厚,本片区狮子山森林公园的北部井马水库一带。本项目规划设计范围东至洪兆路,西至路桥桐屿库区临湖带处;南临狮子山主体,北至疏港大道。整个规划用地面积为216.7公顷。其中山体面积约128公顷,水库面积约为16公顷,以山地地形为主的狮子山区块和井马水库为中心的农田平坦区块。其中以井马水库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一方面它是椒江最大的水库,更主要的是它南西北三面环山,山清水秀,景色优美,鱼类资源丰富,果树种类繁多。
2.设计理念
结合整个台州的山水人文文化,在设计中对整个植物雕塑园以打造“生态名片,魅力地标”为设计目地。以“流动的绿洲--------架起一条生态与人文的纽带”为构思主题,山、水、绿构成整个设计的主要内涵,以水为魂,山为脉络,勾勒出一副“游水,行山,穿绿”的美丽山水图景。
3.功能结构分区
整个园区的设计可以用“一轴、一带、二心、五区”来概括。“一轴”是贯穿整个东西用地的主要空间轴线,是整个园区的重要特色轴。“一带”是指以狮子山为主体的山体林带,满足休闲、游览、养生、参与、体验等主要功能。“两心”分别是湿地植物景观区的湿地岛屿核心与生态水库区的水库水景核心。“五区”分别是以雕塑广场为核心,营造丰富人文内涵及主题展示的雕塑广场区。以九大特色植物园区为亮点,设计出软硬质景观结合的特色观赏园区。以营造具有水生湿地植物群落为特色的湿地植物景观区。以当地水库自然景观,创造出景色宜人的生态水库区。以高端会议、商务洽谈、艺术交流、度假接待、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的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区。
4. 分区设计
4.1入口雕塑广场区:是一个营造气势磅礴,热带风情的综合功能于一体化的多功能区块。其包含有主入口广场,停车场,服务管理建筑与主要景点的植物雕塑,矿坑花园、热带温室、大草坪等游览景点,整个雕塑广场区的平面以开敞式设计,与市政道路合理衔接,形成一定的导向性。在雕塑广场上设置以城市当代建设与发展为主题,现代设计为表现手法的大型主体雕塑,烘托整个区块的雕塑与文化氛围。
4.2观赏植物园区:观赏植物园区位于整个园区北面偏东与雕塑广场区相邻。中心以水系贯穿,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地形空间,营造出场地与自然和谐,水流穿插的景观效果。特色观赏园区主要是进行台州当地特色及稀有植物的展示,以观赏、游览、休闲功能为主。其中主要分布有九个特色分类园区。
4.3湿地植物景观区:湿地植物景观区块位于项目北面中心位置,井马水库以东。拥有项目整体设计中两核心之一的湿地岛屿核心 ,因此处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也是做为本次植物雕塑园的设计亮点之一--------有湿地植物特色的植物雕塑园。在整体区块设计手法的处理上,保留原有水道泄洪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转化演变为具有开阔视线的景观水域空间。沿中心水体两侧分布有叶片式自然形态状的湿生岛屿,整体岛群的设计以仿自然生态形状的叶片为设计表现手法,单个个体的组合形成以水杉、落羽杉、池杉为主的植物群落,湿地岛屿间以木栈道进行连接,并在两头设计上能满足人及游览车行驶的景观桥,保证两边穿行的连接,共同构成流畅环通的交通体系,使 游客穿插于其中欣赏各类形态的湿地植物。其中在3座湿生岛屿上设置3座观景弧桥,弧桥两头低中间高,中间高处于地面落差为3.5米,便利于人们的通行,形成了具备高低观赏景观的层次空间。
4.4生态水库景观区:位于整个项目的中心区,也是井马水库的所在区域,有着项目整体设计中两核心之一的水库水景核心。本项目遵循保护开发的原则。水库南北两边以生态性驳岸设置为主,穿插设置游船码头、亲水平台、植物群落空间,做到借水观景、依水游玩、临水远眺的美丽图画。水库西面的现状山体形态良好,因此,仅对山体水岸进行适度性修整。在山体顶部设置了一座天空塔。。山体北侧为植物分类园区,南岸的山体平坦处设置温室展示区,建筑以半球为主要造型,采用通透玻璃钢架式结构,引进观赏热带植物品种。在其上设计坝面观赏水幕,高低层次的观赏平台,立体空间绿化,以柔化坝体的生硬感,形成一个具有观赏、参与、游玩的景观新亮点。
4.5艺术交流中心区:文化艺术中心是集合会议、餐饮、度假、休闲运动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建筑沿规划水体布置,形成以建筑为界的临水景观区和入口草坪景观区。在临水景观区,设计多种形态的亲水场所,使环境充满生机,并布置游船码头,设计水上游览环线,使游人能尽情休闲游赏,享受水色风光。
4.6山林康体生态带:南侧山体作为整个园区的后背景,在整体设计上以林相改造为主。并沿山体设置游览的山体步行道,山体缓坡区内设有曦园春早、枫叶亭晚、雾森广场、玉兰山房及隐梅亭等景点,。力图创造一个符合现代养生、娱乐、康体、游园活动需求功能的审美情趣空间,以生态手法来歌颂自然、表现自然。
5.雕塑的主题概念
在整个园区雕塑的设计布置上强调地方文化个性,继承和运用中外造园艺术手法,因地制宜,按照雕塑与园林,观赏与艺术传达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与建设,把雕塑、园林、建筑等各种造景要素有机地结合。雕塑在园区内规划为六大主题区域,分别在山体林带与五区中体现出来。即雕塑广场区的“当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主题雕塑、特色植物园区的“台州发展历程”主题雕塑,湿生植物景观区的“城市生态营造、人与环境、环保类”主题雕塑。生态水库区的“台州海运”文化主题雕塑,艺术交流区的“教育、科技、未来的发展”文化主题雕塑及山林康体生态区的“历史人文民风”主题雕塑。
6.生态技术及水的处理
在整个园区水体设计中,采用由西向东的流向组织方式,经水库流过湿生区到达特色园景观水域,在经由管道循环回湿生水域区。水质的洁净处理上主要是通过水库出水口与湿生水域区之间进行初次和一次处理,在湿生水域经由植物、土壤及沉淀池进行二,三次及沉淀达到水体自我净化过程的完善,同时运用水的循环处理,保持大面积水域的自我更新。整个园区应运用生态设计思想,采用绿色建筑技术、中水利用、雨水管理技术、太阳能技术、透水铺装和绿色停车场等生态技术。发挥植物雕塑园生态效益,实现植物雕塑园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本文通过对植物雕塑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总体背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轴、一带、二心、五区”设计理念,对各个园区进行了简介,对于当前同类园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辉;车代弟;蒙微;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理论与实践——以大港公园为例[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2]张维锋;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实践探讨[J];科技传播;2011年12期
[3]于俊峰;环境雕塑的空间关系类型解析[J];雕塑;2012年03期
篇10
关键词:黑龙江;城市雕塑;设计方法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人口等各种要素的中心,是非农业各类产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高级聚落。从雕塑的层面讲城市,其是桥梁,正是因为它的存在,城市雕塑才能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从传统雕塑中剥离出来。现代城市需要城市雕塑这样的公共艺术品来加以妆扮、美化,而城市雕塑也只有真正融入到一座城市,主动性的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空间环境、民风习俗等发生碰撞,才能激发出自身的生命活力,不断凝练升华,得以永续发展。黑龙江省城市雕塑正是这样,始终扎根专属于它的这片黑土地,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精、从精到尖,在经历了那一场场华彩的蜕变后,坚定有力的迈向了崭新的未来。
1城市雕塑解读
城市雕塑顾名思义就是指安置、摆放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但从目前城市雕塑所安置的空间范围来看,它已远远的超越了城市的固有界限,还包括建造在厂矿、纪念地、旅游风景区、农村等区域的雕塑。所以,城市雕塑也可以称为“公共雕塑”,在国外还被称之为“环境雕塑”、“景观雕塑”等。城市雕塑种类繁多,可以从许多角度加以分类。从题材、功能上城市雕塑可以分为纪念性的、历史风情性的、装饰性的、主题性的、娱乐性的、标志性的、展览陈设性的、实用功能性的城市雕塑等等;从艺术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具象雕塑、抽象雕塑、表现主义雕塑、构成主义雕塑、装饰雕塑和观念雕塑等等;从雕塑安置、摆放的环境位置又可以分为广场雕塑、陵园雕塑、街头雕塑、公园小品雕塑等等;从尺寸规模上可以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城市雕塑等等。城市雕塑是一种独特的雕塑艺术门类,作为一种公共环境艺术,它必然涉及到建筑、园林、道路、广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城市雕塑是城市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具有美化城市环境、调节城市色彩、丰富城市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思想文化教育、缓解城市快节奏生活所带来的压力的心理调适等作用。同时,城市雕塑也带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是城市精神风貌最直观的表现,是城市的标志或符号,这些都是其它艺术设施所不能代替的。
2黑龙江省城市雕塑的发展脉络
相对于传统雕塑而言,城市雕塑在中国只能算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黑龙江省城市雕塑建设相对起步较早,就其发展脉络而言,可以从三个三十年来加以概括。第一个三十年是之前的三十年,这一阶段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主要城市都陆续开始了大规模的现代城市建设,城市雕塑虽得以出现和发展,但受日俄殖民统治影响较大,烙下了鲜明的时代痕迹;第二个三十年是后的三十年,这一阶段黑龙江省城市雕塑具有明显的“西化”成分,且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较大,创作几乎都是在同一种套路下进行的,作品多是主题性和纪念性雕塑,注重强调作品的政治性、宣传性,很多城市雕塑作品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黑龙江省各大城市的标志;第三个三十年是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这一阶段黑龙江省在全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背景下建设了数量可观、可圈可点的城市雕塑,其题材、内容和形式等也日趋丰富,过往单一强调政治宣传、纪念英伟的雕塑作品已淡出舞台成为历史的记忆,它们开始真正走向和贴近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更加全面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3黑龙江省城市雕塑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向
谈黑龙江省城市雕塑,我们会立刻想起很多耳熟能详的作品。例如,哈尔滨市南岗区博物馆广场西侧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尽头广场的防洪胜利纪念塔;哈尔滨市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的天鹅;牡丹江市江畔江滨公园的八女投江纪念群雕;齐齐哈尔火车站站前广场的马踏飞燕;大庆市萨尔图区中七路、萨大路和世纪大道的交会处的石油之光;佳木斯市佳木斯大学体育广场的升腾等等。黑龙江省城市雕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伴随着时间的悄然推移和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也会认识到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有一些客观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下如何更好的顺应时代要求,切实提高黑龙江省城市雕塑建设水平是值得我们龙江设计人去认真思考的。
3.1黑龙江省城市雕塑建设应该进一步落实抓大做小
城市雕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既要考虑全省的面而做到全局统筹,也要关注下辖市的点而做到各具特色。省内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最大力度的聘请专家进行调研论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规划,其中包括城市雕塑建设的规模、尺度、形式、内容、质量、验收以及日常的管理维护等细节问题,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城市雕塑建设工作。
3.2黑龙江省城市雕塑建设应该进一步体现地域文化和特色
城市雕塑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和符号,其是所处城市地域文化和特色的直观表达载体和媒介。黑龙江省城市雕塑建设绝不能盲目“跟风”、“仿效”,以至为城市徒添了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式雕塑,而是应该不断加大对自身的挖掘,以地域文化为根基丰富城市雕塑内涵,以地域特色为突破口寻求城市雕塑差异性,赋予城市雕塑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倾情打造专属于自己的精品。
3.3黑龙江省城市雕塑建设应该进一步调动广大公众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必然要求体现公众性,而公众性体现势必最大程度的表现为调动广大公众投身建设过程。黑龙江省城市雕塑建设对广大公众的调动可体现在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具体可含盖献计献策、设计创作、施工建造、监督审查及管理维护等方面内容,多元的公众参与保障了城市雕塑的建设质量,加深了公众对城市雕塑的认知,推动了城市雕塑健康、持续发展。
3.4黑龙江省城市雕塑建设应该进一步注重生态环保
生态性城市雕塑是城市雕塑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变化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有学者曾作出这样的论述:“生态性的城市雕塑设计理念是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它注重强调环境与自然、自然与人类、人类与生态、生态与城市雕塑的和谐关系,是调整和重新确立正确的人与环境、自然以及生态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黑龙江省城市雕塑建设要注重生态环保,一方面既要强调内在,体现融合共生,处理好自身与他者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强调外在,体现启发教育,引起人们对生态问题的重视、反思,发挥公共艺术的强大社会功能。黑龙江省的城市雕塑需要龙江的风、土、人、情加以滋养,黑龙江省的人文精神需要龙江的城市雕塑予以表达。现今无论是在景区名胜,还是广场绿地,或是小区街道,城市雕塑已随处可见,其俨然成为了黑龙江省各个下辖城市中不可替代的公共艺术形式,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城市生活。我们相信,黑龙江省城市雕塑一路走来,既有辉煌的过去,荣耀的现在,也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广林茂.生态雕塑[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2]季峰.中国城市雕塑:语义,语境及当代内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雕塑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