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建筑范文
时间:2023-04-05 22:2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著名建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英博物馆又称不列颠博物馆,位于伦敦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博物馆之一。
2、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是英国的王宫,位于伦敦最高权力的所在地——威斯敏特区。东接圣·詹姆斯公园,西临海德公园,是英国王室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3、伦敦塔桥
伦敦塔桥是泰晤士河上诸多桥梁中,位于最下游的一座。塔桥以两座塔做为基底,采用哥特式厚重风格设计。当大型船只要通过时,全长270公尺、重约1000吨的桥身会慢慢打开成“八”字状。
4、霍华德古堡
霍华德古堡位于英格兰的北约克郡,已有300余年历史,被称为世界上最美建筑之一,这是一座典型的英国巴洛克古堡,古堡前面就是英式园林,而且这里还是一处结婚胜地,许多情侣都在这里结婚。
5、圆形广场
圆形广场是英国着名的地标性建筑,由世界上最为着名的建筑师约翰伍德父子打造,设计新颖,构思巧妙,一半象征太阳,一半象征月亮,十伦敦最为着名的景点之一。
6、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位于泰晤士河北岸,始建于公元960年,一座圣公会教堂,而且还是英国皇室专属的礼拜堂,教堂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英国许多名人都埋葬于此。
7、叹息桥
叹息桥位于剑桥大学内,它连接着学院的旧庭与新庭,叹息桥的名称由来有很多版本,流传最广的就是考试不过拿不到学位的同学们,经常来这里叹息流泪,因此学校为了警醒同学们而命名为叹息桥。
8、罗马浴池
罗马浴池1870年被世人所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露天浴池,是古罗马时期的遗迹,池水常年保持在46度左右,雕像也都是19世纪最为着名的人物。
9、布莱尼姆宫
布莱尼姆宫不仅是英国十大着名建筑之一,也是英国规模最大的建筑之一,英国经典的园林式建筑,是无数游客最喜欢的旅游胜地之一。
10、国会大厦及大本钟
篇2
有以下建筑为膜结构建筑:
1、水立方,世界上最大的膜结构工程,外围采用了最先进环保的ETFE膜材,由3000多个气枕组成,气枕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夜景看起来极美。
2、鸟巢,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采用与水立方相同的ETFE膜材料,加上设计师的艺术创造,为世人展现出不一样的膜结构建筑。
3、国家体育场,屋顶钢结构上覆盖了双层膜结构,固定于钢结构上弦之间的透明的上层ETFE膜,固定于钢结构下弦之下和内环侧壁的半透明的下层PTFE声学吊顶。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1917年,贝聿铭出生于中国广州。父亲贝祖诒是银行业巨子,中国银行的创始人之一。从小,父亲就希望他子继父业。然而,1933年破土兴建的上海国际饭店改变了一切。这幢当时上海最高的大楼引起了贝聿铭极大的兴趣,每天,他都会呆坐在上海外滩粗壮的梧桐树下,看“二十四层”楼是怎么造起来的。他投身建筑的理想也从那时开始生根发芽。1935年,不满18岁的贝聿铭背井离乡,远渡美国,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系。没有潸然泪下的惜别场面,贝聿铭对故乡的眷恋被另一种更为强烈的情绪所掩盖,那是他对未来的冒险,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好奇。
但是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让贝聿铭大失所望,还没有正式开学他就离开了那里。后来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193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1948年。这一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从此,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开始崭露头角。
质疑声中征服西方世界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对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但当他生动地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杰奎林的激赏。她断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这座建造了十五年之久,于一九七九年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他国家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人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为中国创造新的建筑语言
一直以来,贝聿铭始终在探索,如何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1982年建成的北京香山饭店表现了建筑在文化上如何延续——撷其精华,成就自我。香山饭店结合地形采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筑,将体积约15万立方米的庞然大物切成许多小块,以达到“不与香山争高低” 的目的,饭店只用了白、灰、黄褐三种颜色,室内室外都和谐高雅。因为重复运用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图形,建筑产生了韵律。后花园内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前庭和后院虽然在空间上是绝然隔开的,但由于中间设有“常春四合院”,那里的水池、假山和青竹,使前庭后院具有连续性。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外貌看似普通,但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篇4
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宝殿,后者如:太和殿。
室:房屋或内室。前者仲长统《昌言·理乱》有句:豪人之室,连栋数百。后者《礼记·问丧》有句:入室又弗见也。
府:旧指大官、贵族的住宅,今指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前者如:贾府,后者如:总统府。
邸:高级官员的住所,如:官邸。
宅:居住地方。《韩非子·诡使》有句:无宅容身。
厢:正房两侧房屋,如:西厢房。
宇:屋檐,后泛指房屋。《史记·秦始皇本纪》有句:各安其宇。
院:院子,如:四合院儿。
牌坊:上刻题字宣扬忠孝节义,标榜功德的门洞式建筑。如:贞节牌坊。
阙:宫庙、墓门前记官爵、功绩和装饰之用的双柱楼观,如:宫阙。
塔:用来藏舍利和经卷的建筑,以方形、八角形为多,如:大雁塔。
刹:佛塔和佛寺的统称,即佛教的寺庙,如:古刹。
寺:僧众供佛的处所,如:少林寺。
庙: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处所,如家庙、土地庙、孔庙。
祠:比庙规模小一些的建筑,如:宗祠。
观:道教的庙宇,如:白云观。
庵:尼姑住的佛寺,如:尼姑庵。
陵:帝王的墓地,如:明十三陵。
城:都邑四周防御的城垣,如长城。
堡:围有土墙的城镇或乡村,如吴堡,读“补”音。
亭: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如:醉翁亭。
坛: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台,如:天坛。
楼:二层以上的房屋,如:岳阳楼。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如:水榭。
阁:四周设栏杆回廊的楼,如:滕王阁。
廊:屋檐之下的过道,如:九曲回廊。
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室,如:惜抱轩。
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宫殿建筑则是其中最瑰丽的奇葩。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形式上,它们都显示了皇家的尊严和富丽堂皇的气派,从而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建筑。几千年来,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修建象征帝王权威的皇宫,形成了完整的宫殿建筑体系。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别具一格,是中国古典风格建筑物的典范和规模最大的皇宫。粱思成说:“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
下面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的种类和名称:
(一)殿堂
中国古代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堂、殿之称均出现于周代。“堂”字出现较早,原意是相对内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有夹,室的两旁有房、有厢。这样的一组建筑又统称为堂,泛指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居处建筑。“殿”字出现较晚,原意是后部高起的物貌;用于建筑物,表示其形体高大,地位显著。自汉代以后,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筑,但宫殿、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称堂,如南北朝宫殿中的“东西堂”、佛寺中的讲堂、斋堂等。殿和堂都可分为台阶、屋身、屋顶三个基本部分。其中台阶和屋顶形成了中国建筑最明显的外观特征。因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殿和堂在形式、构造上都有区别。殿和堂在台阶做法上的区别出现较早:堂只有阶;殿不仅有阶,还有陛,即除了本身的台基之外,下面还有一个高大的台子作为底座,由长长的陛级联系上下。殿一般位于宫室、庙宇、皇家园林等建筑群的中心或主要轴线上,其平面多为矩形,也有方形、圆形、工字形等。殿的空间和构件的尺度往往较大,装修做法比较讲究。堂一般作为府邸、衙署、宅院、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其平面形式多样,体量比较适中,结构做法和装饰材料等也比较简洁,且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地方特征。
(二)楼阁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楼是指重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阁为主体的,独乐寺观音阁即为一例。楼则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经楼,王府中的后楼、厢楼等,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后世楼阁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 古代楼阁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城楼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汉代城楼已高达三层。阙楼、市楼、望楼等都是汉代应用较多的楼阁形式。汉代皇帝崇信神仙方术之说,认为建造高峻楼阁可以会仙人。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筑也是一种楼阁。北魏洛阳永宁寺木塔,高“四十余丈”,百里之外,即可遥见。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仍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可以登高望远的风景游览建筑往往也用楼阁为名,如黄鹤楼、滕王阁等。中国古代楼阁多为木结构,有多种构架形式。以方木相交叠垒成井栏形状所构成的高楼,称井式;将单层建筑逐层重叠而构成整座建筑的,称重屋式。唐宋以来,在层间增设平台结构层,其内檐形成暗层和楼面,其外檐挑出成为挑台,这种形式宋代称为平坐。各层上下柱之间不相通,构造交接方式较复杂。明清以来的楼阁构架,将各层木柱相续成为通长的柱材,与梁枋交搭成为整体框架,称之为通柱式。此外,尚有其他变异的楼阁构架形式。
(三)亭
中国传统建筑中周围开敞的小型点式建筑,供人停留、观览,也用于典仪,俗称亭子,出现于南北朝的中后期。“亭”又指古代基层行政机构,兼设有旅舍形式 亭一般设置在可供停息、观眺的形胜之地,如山冈、水边、城头、桥上以及园林中。还有专门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钟亭等。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圆形、多边形外,还有十字、连环、梅花、扇形等多种形式。亭的屋顶有攒尖、歇山、锥形及其他形式复合体。大型的亭可筑重檐,或四面加抱厦。陵墓、宗庙中的碑亭、井亭可做得很庄重,如明长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做得雄伟壮观,如北京景山的万春亭。小型的亭可以做得轻巧雅致,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亭的不同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构造作法,亭的结构以木构为最多,也有用砖石砌造的。亭多做攒尖顶和圆锥形顶。四角攒尖顶在汉代已出现,八角攒尖顶和圆锥形顶在唐代明器中已有发现。宋《营造法式》中所载“亭榭斗尖”,是类似伞架的结构。这种做法可以从清代南方的园林中见到。明清以后,方亭多用抹角梁,多角攒尖亭多用扒梁,逐层叠起。矩形亭的构造则基本与房屋建筑相同。
(四)廊
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在廊的细部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凳、鹅项椅(又称美人靠或吴王靠)、挂落、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性建筑构件。
(五)台榭
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最早的台榭只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无壁、规模不大的敞厅,供眺望、宴饮、行射之用。有时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台榭的遗址颇多,著名的有春秋晋都新田遗址、战国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国故城遗址、秦咸阳宫遗址等,都保留了巨大的阶梯状夯土台。榭还指四面敞开的较大的房屋。唐以后又将临水的或建在水中的建筑物称为水榭,但已是完全不同于台榭的另一类型建筑。
(六)庙
中国古代的祭祀建筑。形制要求严肃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
1、祭祀祖先的庙。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帝王的宗庙称太庙,庙制历代不同。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2、奉祀圣贤的庙。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庙,又称文庙。孔丘被奉为儒家之祖,汉以后历代帝王多崇奉儒学。山东曲阜孔庙规模最大。奉祀三国时代名将关羽的庙称关帝庙,又称武庙。有的地方建三义庙,合祀刘备、关羽、张飞。许多地方还奉祀名臣、先贤、义士、节烈,如四川成都和河南南阳奉祀三国著名政治家诸葛亮的“武侯祠”;浙江杭州和河南汤阴奉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岳王庙”和“岳飞庙”。
3、祭祀山川、神灵的庙。中国从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川等自然物并设庙奉祀,如后土庙。最著名的是奉祀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的神庙,其中泰山的岱庙规模最大。还有大量源于各种宗教和民间习俗的祭祀建筑,如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财神庙等。
(七)坛
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坛既是祭祀建筑的主体,也是整组建筑群的总称。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祈年殿有三重檐分别覆以三种颜色的琉璃瓦:上檐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八)塔
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塔”、“宝塔”。塔起源于印度,也常称为“佛图”、“浮屠”、“浮图”等。塔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数量极大、形式最为多样的一种建筑类型。
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地宫藏舍利,位于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台和基座。塔刹在塔顶之上,通常由须弥座、仰莲、覆钵、相轮和宝珠组成;也有在相轮之上加宝盖、圆光、仰月和宝珠的塔刹。
塔的种类众多,中国现存塔2000多座。按性质分,有供膜拜的藏佛物的佛塔和高僧墓塔;按所用材料可分为木塔、砖塔、石塔、金属塔、陶塔等;按结构和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剌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楼阁式塔著名的有西安慈恩寺塔、兴教寺玄奘塔、苏州云岩寺塔等。密檐塔著名的有登封嵩岳寺塔、西安荐福寺塔、大理崇圣寺千寻塔等。单层塔著名的有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北京云居寺石塔群、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等。剌嘛塔塔身涂白色,俗称“白塔”。著名的有北京妙应寺白塔、山西五台县塔院寺白塔等。金刚宝座塔著名的有北京正觉寺金刚宝座塔。
(九)影壁
建在院落的大门内或大门外,与大门相对作屏障用的墙壁,又称照壁、照墙。影壁能在大门内或大门外形成一个与街巷既连通又有限隔的过渡空间。明清时代影壁从形式上分有一字形、八字形等。北京大型住宅大门外两侧多用八字墙,与街对面的八字形影壁相对,在门前形成一个略宽于街道的空间;门内用一字形影壁,与左右的墙和屏门组成一方形小院,成为从街巷进入住宅的两个过渡。南方住宅影壁多建在门外。农村住宅影壁还有用夯土或土坯砌筑的,上加瓦顶。宫殿、寺庙的影壁多用琉璃镶砌。明清宫殿、寺庙、衙署和第宅均有影壁,著名的山西省大同九龙壁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子朱桂的代王府前的琉璃影壁。北京北海和紫禁城中的九龙壁也很有名。
(十)坊表
篇5
1、呵,你们打石头的,砍树的,筑墙的,盖屋顶的,我的心和你们的心是如此密切地相通,我们像是在为着同一的建筑出力气的弟兄。我无声地写出这个短歌献给你们,献给所有一醒来就离开床,一起来就开始劳作的人,献给我们的被号声叫起来早操的兵士我们的被钟声叫起来自习的学生,我们的被鸡声叫到地里去的农夫。——何其芳
2、黄蜂认为邻蜂储蜜之巢太小。他的邻人要他去建筑一个更小的。——泰戈尔
3、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中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台风会很快把它吹倒,而且高层建筑若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李鸿章
4、建筑师必定是伟大的雕塑家和画家,如果他不是雕塑家和画家,他只能算个建造者。——贝聿铭
5、医生们可以掩埋掉他们的错误,但建筑师不得不和他们的错误生活在一起。——贝聿铭
6、每个人都是自己前途最权威的设计者和建筑者。自信和自靠,是坚强性格的主要依靠。
7、我相信有情感的建筑。“建筑”的生命就是它的美。这对人类是很重要的。对一个问题如果有许多解决方法,其中的那种给使用者传达美和情感的就是建筑。——路易斯·巴拉干
8、一个人的幸运的造成主要还是在他自己手里。所以诗人说:"人人都可以为自己的幸运的建筑师"。——培根
9、任何一种建筑,最初都是实用的。它的美学意义是附加的。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实用性和美学之外,它还会产生第三种意义,那就是成为一座城市的精神符号。——张柠
10、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FL赖特
11、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着我们文化衰落,至于消灭的现象。——梁思成
12、咱们东北人以前老是图省事,自己来设计,钱都花在建筑上,弄得肥梁胖柱的,傻乎乎的一个建筑,真是不值得。——
13、形式由功能而来。——沙利文
14、婚姻的幸福并不完全建筑在显赫的身份和财产上,却建筑在互相尊敬上。这种幸福的本质是谦逊和朴实的。——巴尔扎克
15、建筑师的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纪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所以你们的问题十分地繁难,你们的责任十分地重大。——梁思成
16、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上面的人们,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会失望。——大仲马
17、人生的一切都是用痛苦换得的。在大自然之中,任何幸福都是建立在废墟之上。最后,一切都归于废墟。但愿你能加以建筑。——罗曼·罗兰
18、巴林的主场气氛一般,其周围的建筑不是很高,绝大多数都是一层以下的楼。——韩乔生
19、婚姻的幸福不完全建筑在显赫的身份和财产上,却建筑在相互崇敬上。这种幸福的本质是谦逊和朴实的。——巴尔扎克
20、建筑是研究如何浪费空间的艺术,建筑始于工程完结之处。——John Ruskin
21、绿树加建筑物就是风景。——韦国清
22、命运并不存在于一小时的决定中,而是建筑在长时间的努力、考验和默默无闻的工作基础上。——罗曼·罗兰
23、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24、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梁思成
25、建筑设计不能只顾自己的一个设计,而要和整个城市的风格相和谐。——张开济
26、桥是那么伟大,但也能娇小妩媚。秦少游为“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的绚丽景色所动,李肩吾爱看“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树桃花”,欧阳修更痛快,他偏喜欢“独立小桥风满袖”,多么潇洒!——梁思成
27、人类社会是一小群比较坚强而又伟大的分子建筑起来的,他们的责任是不让狼心狗肺的坏蛋毁坏他们惨淡经营的事业。——罗曼·罗兰
28、给我拍那么多照片有什么用呢?应该转变思想了,多拍一些关于广州城市建筑、雕塑和园林的资料带回沈阳。——
29、装修的事情都交由建筑公司负责,我跟太太都没有给意见。再说,住在我旁的人都比我富有!不过任由他们怎样说都好,我道行高,是不会生气的。——李连杰
30、一件大义往往建筑在许多小的不义之上。——李敖
31、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32、一个人的个性应该像岩石一样坚固,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建筑在它上面。——屠格涅夫
33、我们应把社会的大效益放在第一位,建筑师应以整个社会为最大业主,这应该是每一个建筑师的追求。——何镜堂
34、对于爱情,年是什么?既是分钟,又是世纪。说它是分钟是因为在爱情的甜蜜之中,它像闪电一般瞬息即逝;说它是世纪,是因为它在我们身上建筑生命之后的幸福的永生。——雨果
35、建筑在别人痛苦上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阿·巴巴耶娃
36、人对他自己建筑起堤防来。——泰戈尔
37、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38、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在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林语堂
39、由于“历史信仰”通常直接建筑于“历史(社会)进化观念”的基础上,因而对于“历史”的信仰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对于“时间”的信仰代表人类价值观念的能指符号了。——谭五昌
40、山谷中有雾。草上有露。黎明开放着像花朵。工人们打石头的声音是如此打动了我的心,我说,劳作最好的象征是建筑我们在地上看见了房屋,我们可以搬进去居住。——何其芳
41、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力享受幸福;这正如没有创造财富就无权享受财富一样。——萧伯纳
42、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列宁
43、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由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陶行知
44、建筑与基地间应当有着某种经验上的联系,一种形而上的联系,一种诗意的连结!
45、过去我认定有无重力的物体存在,而现在我已经可以确信建筑就是无重力的,是可以飘浮的。()
46、中国建筑师的当务之急,就是探索一种建筑形式,它既是我们有限的物理之所能及的,同时有是尊重自己文化的。——贝聿铭
47、建筑,这是最高的艺术,它达到了柏拉图式的崇高、数学的规律、哲学的思想、由动情的协调产生的和谐之感。这才是建筑的目的。——勒·柯布西耶
48、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篇6
圣彼得大教堂源于人们对彼得的纪念,它的历史几乎与基督教的发展史同步。
彼得是耶稣的大圣徒,他是第一个承认耶稣为基督(即“救世主”)的人,所以耶稣赐予他“彼得”(意为“磐石”)之名。传说耶稣遇难后,彼得作为众圣徒的首领开始创建基督教会。公元1世纪中叶,基督教由巴勒斯坦逐步传播到罗马时,引起了罗马统治者的极大恐慌,为了巩固政权,尼禄皇帝从公元64年开始镇压基督教的传教士,彼得作为教会的创始人,自然不能幸免,他被尼禄皇帝钉死于十字架上。死刑就是在现在的教堂所在地执行的,遗体就地埋葬。然而,让罗马统治者意想不到的是,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基督教的教义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信徒和传教士不仅杀不绝,其影响力反而越来越大。到了君士坦丁大帝时代,基督教的势力已大到不能消灭的程度,君士坦丁大帝只好宣告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于324年在彼得的墓地建起了一座简易的小教堂,以表示对彼得的纪念。君士坦丁的儿子孔斯继位后,为了利用基督教的势力为帝国服务,将基督教确定为帝国的国教。为了表示对天主的崇敬,孔斯大兴土木,把原来简易的圣彼得教堂推倒,在原地建起了数倍于原规模的大教堂。在此后的十多个世纪里,圣彼得大教堂经历了多次扩建和重建。
教堂最初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公元326年落成,为巴洛克式建筑。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圣彼得大教堂主体工程完工后,才华横溢的建筑天才贝尔尼尼又花了二十多年时间进行内外装饰。贝尔尼尼是巴洛克艺术风格的主要推动者,他所主持的装饰工程自然给教堂增添了浓厚的巴洛克艺术色彩,使其显得更为奢华、壮丽。
篇7
关键词:三江口;旅游名村;建筑物外立面改造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旅游消费需求逐年增大,为许多旅游城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我国许多旅游名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物改造、旅游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建筑物风格不统一,基础设施损坏、老化,服务设施不健全且档次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其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建筑物外立面改造,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较小的花费,对建筑物的外观进行改善,从而使旅游村落的建筑物展现出统一的风貌,对于改善旅游环境,扩大游客规模和增加旅游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强化对建筑物外立面改造问题的研究,对于旅游村落的发展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结合三江口旅游名村建筑物外立面改造实例对该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 三江口旅游名村建设项目概况
三江口村位于吉太社区所在地,处于南渡镇南面,东南邻水汶镇,东北邻大隆镇,西南与容县交界。南渡镇位于广西南面,距离市区20公里,占地245平方公里,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旅游名镇。
三江口村范围内及周边分布着石庙景区、白霜涧瀑布、水汶牌坊、石柱顶、山湖坪水库等著名的旅游景点。凭借良好的交通区位,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突出的环境优势,在旅游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今已经成为自治区级名镇名村之一。但与此同时,三江口村内部分建筑日久失修,卫生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健全,村容村貌缺乏地方特色,服务设施档次较低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随着国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的落实实施,三江口名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进一步开发显得极为必要。为了解决目前三江口村建筑陈旧、缺乏特色的问题,促进其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特此对三江口村建筑物外立面进行改造设计。
2 三江口建筑名村建筑立面改造原则
本次三江口旅游名村建筑物外立面改造中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
2.1 开放性
作为广西著名的旅游村落,旅游产业发展在三江口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建筑物的改造和完善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为了促进三江口村旅游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建筑物立面改造必须体现开放性,要在地方特色的同时具备大众旅游、休闲服务功能。
2.2 地域性与文化性
地域性与文化性是名村旅游发展和传承的重要支柱,为了使三江口村旅游具备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进行建筑外立面改造时必须有效提取抵御文化要素并将其运用到实践设计工作中,从而使地方特色文化更好地服务于三江口旅游名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在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中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2.3 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在我国全面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减小建筑物外立面改造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对此,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建筑物外立面进行有效利用,避免对其现有功能造成显著影响,另一方面要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来提升建筑物外立面的维护、翻新便捷性,避免在今后的管理维护中消耗更多材料和资源。与此同时,建筑物外立面改造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无污染、防水、抗腐蚀、抗紫外线、易维护清洗的绿色材料,尽量避免粉尘污染、化学污染、白亮污染等等。
2.3 安全性
建筑物外立面改造的主要目标是统一三江口村建筑物风貌,并达到安全舒适、经久耐用、便于维护、美观大方等目的。为了确保游客及军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建筑物外立面改造过程中应尤其注意安全问题,任何改造设计与实施工作都应在遵循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相关准则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开展。
2.4 经济性
三江口村建筑物众多,对其进行全面的外立面改造是一项较大规模的工程,所需时间较长,花费较多,为了更好地控制成本,提升建筑物外立面改造工程的投资有效性,应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性原则,对装饰、材料、功能等因素加以注意,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争取以最小的花费实现最大的收益。
3 三江口名村建筑物外立面改造对策
三江口名村建筑物外立面的改造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1)为了使建筑物兼具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在改造过程中,应在尊重建筑物使用现状和原有功能的前提下,积极提取岭南建筑传统符号,并将其有机融入外立面改造设计中;2)为了体现地域性特征,达到一定的美化效果,三江口建筑物屋顶女儿墙改为单坡墙,采用传统青瓦,顶部采用白色压檐;3)将外墙面用涂料改为仿古青砖面,勒脚采用当地特色石材贴面,高室内地坪400mm;4)建筑物阳台采用木质栏杆;5)为了提升外观美感,将建筑物外立面的门窗防盗网拆除,改设在门窗内部,建筑物门窗则采用简化了的传统形式;6)预计三江口名村未来游客量将不断增加,为了体现传统商业气氛,将商家招牌、橱窗等结合岭南传统样式进行设计和改造。
此外,为了全面提升三江口旅游村环境质量,在进行建筑外立面改造之余还对建筑物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包括完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改善卫生条件,增设地方特色小品如特色雕塑等。从而全面提升三江口旅游村环境的地域特色,文化气息和审美价值。
4 总结
综上所述,本次对三江口名村建筑物外立面的改造,充分体现了开放性、地域性和文化性,在维护建筑物原有功能和使用现状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岭南建筑元素,使得三江口建筑物整体风格更为统一,观赏价值更高,突出了传统商业氛围和地方文化特色。这使得三江口旅游名村的服务设施档次得以提高,整体环境得以美化,对三江口旅游名村未来旅游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光.旧有建筑外立面改造中的现代建筑设计手法探析[J].中外建筑.2012(8):32-34
[2] 王增辉.现代旅游景区如何借鉴传统旅游景区的历史文化处理[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3(7):64-65
[3] 郝光普.智能旅游可视化导览系统及旅游建筑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9):273-274
篇8
现在我们称为"黄花梨"的木材在历史上曾有过"花榈"、"花梨"、"花黎"等不同称呼,古代的许多文献资料对于这种木材的纹理特征及产地都有着明确的记载,如唐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说"花榈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明初王佑增订《格古要论》记载"花梨出南番广东,紫红色,与降真香相似,亦有香,其花有鬼面者可爱,花粗而淡者低。"
在明人顾芥所著《海槎余录》里提到"花梨木、鸡翅木、土苏木皆产于黎山中,取之必由黎人。"可知,黄花梨产于海南岛深处的黎山,多由黎族人开采砍伐。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榈木拾遗"一条中提出"(榈木)[时珍曰]木性坚,紫红色。亦有花纹者,谓之花榈木,可作器皿、扇骨诸物。俗作花梨,误矣。"李时珍认为有花纹的榈木,谓之花榈木,平时众口广传的"花梨"说法为误传,而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证实了当时的这种所谓误传的"花梨"之名已成为明代民间对于黄花梨约定俗成的固定称谓。
清人李调元的《南越笔记》卷七也记载位于今越南的占城向明廷进贡花梨:"占城,本古越裳氏界。洪武二年,其主阿答阿首遣其臣虎都蛮来朝贡,其物有乌木、苏木、花梨木等。"《南越笔记》卷十三又记载:"花榈色紫红,微香。其文有若鬼面,亦类狸斑,又名花狸。老者文拳曲,嫩者文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者佳。'琼州志'云,花梨木产崖州昌化陵水。"
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卷二十五记载:"海南文木,有曰花榈者,色紫红微香,其文有鬼面者可爱,以多如狸斑。又名花狸,老者文拳曲,嫩者文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坚理密致,价尤重。往往寄生树上,黎人方能识取。产文昌陵水者,与降真香相似。"
另外,在我国古代史料中,也有将黄花梨称之为"花黎"的。如宋赵汝适所撰的《诸番志》卷下提到了"花黎木":"海南,汉朱崖、儋耳也。……四郡凡十一县,悉隶广南。西路环拱黎母山,黎獠蟠踞其中,有生黎、熟黎之别。土产沉香……青桂木、花黎木、海梅脂之属。"
综上所述,现在我们所说的黄花梨在我国古代有"花榈"、"花梨"、"花黎"等多种称呼,但是今天的"黄花梨"称谓何时才流行起来的呢?一直以来,对于"黄花梨"这个字眼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由于清末大量使用新的低档花梨,才在花梨之前加了一个"黄"字,也有人认为是二十世纪初,由著名学者梁思成等组建的中国营造学社为了在明式家具研究中将新老花梨区别,便将明式家具中的老花梨之前加上"黄"字,但"黄花梨"之名究竟何时才出现的,许多古典家具研究专家未能在历史资料中找到明确的记载而莫衷一是。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后在《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以下简称《大清德宗皇帝实录》)里发现了这样一则史料,
《大清德宗皇帝实录》卷四百六记载,光绪二十三年六月,庆亲王奕在为慈禧皇太后修建陵寝时上奏折:"己卯,庆亲王奕等奏,菩陀峪万年吉地,大殿木植,除上下檐斗科,仍照原估,谨用南柏木外,其余拟改用黄花梨木,以归一律。"
奕辽献嗾垡桓鲈潞,得到了光绪帝的回复,"(光绪二十三年秋七月)癸丑。谕军机大臣等,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东西配殿,照大殿用黄花梨木色,罩笼罩漆,余依议。"(见《大清德宗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光绪帝的这份上谕,亦被收录到《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里,《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第二十三册里记载:"光绪二十三年七月二十六日,军机大臣面奉谕旨,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东西配殿照大殿用黄花梨木色罩笼罩漆,余依议。钦此。""交工程处,本日军机大臣面奉谕旨,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东西配殿照大殿用黄花梨木色罩笼罩漆,余依议,相应传知王大臣钦遵办理可也。"另据《大清德宗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记载,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庆亲王奕恋茸,吉地宝龛木植漆色,请旨,遵行得旨、著改用黄花梨木,本色罩漆。"
从上述记载可知,清末光绪年间,庆亲王奕猎诤颖弊窕菩陀峪为慈禧修建陵寝时,提议其陵寝内大殿的建筑材料使用"黄花梨木":"大殿木植,除上下檐斗科,仍照原估,谨用南柏木外,其余拟改用黄花梨木,以归一律。"
以上为《大清德宗皇帝实录》、《光绪宣统两朝上谕档》中有关"黄花梨木"的文献记载,庆亲王奕猎谛薮褥陵时建议使用"黄花梨木",获得批准。但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慈禧陵内大殿的建筑材料是否确实采用黄花梨木制成呢?为此笔者特地打电话向曾任清东陵文物管理处研究室主任的徐广源先生请教,得到了徐先生的肯定回答,据徐广源先生说,清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陵内的大殿使用了黄花梨木作材料,这在清代陵寝中是极为奢华的。
笔者后来又找来徐广源先生所著的《清朝皇陵探奇》一书,该书详细记载了慈禧陵的修建及重修经过。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于同治十二年八月二十日破土兴工,经过六年的紧张施工,于光绪五年六月建成。但是光绪二十一年八月,东陵守护大臣上奏朝廷,说菩陀峪万年吉地各建筑因连年雨水过多,多有渗漏、糟朽、爆裂、酥碱等情形,要求派人查戡,抓紧修理。慈禧于是抓住这个机会,从中大做文章,最终又进行了耗资巨大的重修工程。在重修工程中,原菩陀峪定东陵内的方城、明楼、宝城、大殿等一律拆除重建,光绪二十二年九月下旬,慈禧陵大殿拆卸完毕。发现部分大件木构件有糟朽裂缝现象,这是原建时未料想到的。经过现场勘视,决定将235件大木件中的208件更换为新木件,仅留用27件。负责慈禧陵维修的奕、荣禄为讨好慈禧,决定将三殿所有大木构件全部改用珍贵的黄花梨木,"慈禧陵隆恩殿和东西配殿,除斗拱使用楠木外,其他所有木料全部改用黄花梨木"(徐广源著《清朝皇陵探奇》第二章,清东陵,第177页),这也印证了笔者在《大清德宗皇帝实录》里所看到的慈禧陵大殿采用"黄花梨木"的这则史料记载。
如上所述,史料里正式出现"黄花梨"的记载应是在光绪年间,《大清德宗皇帝实录》卷四百六记载庆亲王奕辽险勰诔:"菩陀峪万年吉地,大殿木植,除上下檐斗科,仍照原估,谨用南柏木外,其余拟改用黄花梨木,以归一律。"奕上这份奏折的时间是光绪二十三年六月,也就是公元1897年,这是目前为止,笔者所看到的关于"黄花梨木"在历史文献上出现的最早、最明确的记载。
篇9
1、CPU:中央处理器,也称为微处理器。由几百万个晶体管组成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
2、BIOS:只读存储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一组固化到计算机内主板上一个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和开机上的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
3、CMOS:是电脑主板上的一块可读写的RAM芯片,用来保护当前系统的硬件配置和用户对某些参数的设定。
篇10
关键词:兴趣;信心;因材施教;引导;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37-01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是文学殿堂里的丰碑,是我们中华古典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的名著精髓,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有力地推动了历史文化向前发展。带领学生走进名著,让学生沐浴在这美好的文化长河中,尽情享受名著的文化滋养,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名著阅读为学生打开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既能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也能充实语文教学的内容,让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对名著的重视,已经得到大家的共识,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已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新教材中纳入名著阅读的内容,可见名著导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每年中考,六部名著,分值八分,考查涉及的内容包括作家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感悟启发、赏析鉴赏等。对于篇幅冗长、人物众多、故事纷呈的名著,要读熟,记牢,谈何容易。如何教,老师头疼;怎样学,学生头疼。
在几年的教学中,本人觉得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有学习的激情,才能让学生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教学是双向互动的活动,只有老师拼命地教,学生充耳不闻,那也是没有效果的。在教学中,老师只是起到指导的作用,真正把教学效果呈现出来要靠学生来实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那怎样让这个主体发挥他的作用。这就需要老师引导,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和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开学初,我就把整个学期关于名著的教学计划做好,准备让学生完成两部名著的学习。在第一节课,我就先跟学生透了个底,在这个学期,我们要进行一项长久地比赛,将用比赛的方式来学习名著,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分工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全员参与,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发挥团队的精神,学期末将按平时各组的表现,评出名次,然后进行奖惩。我们先进行《西游记》知识PK,学生一听到PK,兴奋得一蹦三尺高,一听到是《西游记》,都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心中一阵窃喜。我知道人都是好斗的动物,都有好胜心,而好斗,好胜能激起兴趣。
我决定先抛砖引玉,小试一下,我出了一个问题:悟空头上那个是什么咒?学生异口同声说是紧箍咒。我说很好,学生有点失望,说这个太简单了,谁都会,比不出高低,给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我趁热打铁,给出问题:《西游记》中有几个咒,分别给了谁?大部分学生一下子懵了,说不是只有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哪还有呀。我让他们再想想。
这时,班里的学习精英小丽亮出了答案:还有两个,一个金箍咒给了红孩儿,另一个禁箍咒给了黑熊怪。班里大部分同学表现出又嫉妒又佩服,羡慕得要死。我趁机告诉同学们小丽懂得是因为她读得认真细致,我们比赛比的就是谁更细心,因为细节决定成败。读名著不能囫囵吞枣,只了解大概,是很难取胜的,要细嚼慢咽,慢慢品读,在以后的时间里希望同学们每天拿出20分钟的时间来了解名著。学生们纷纷表示20分钟没问题,我知道学生的兴趣来了。为了让学生的热情能够保持,我采用分割式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每天学习一个章节,按章节的顺序进行比赛,要把作品读细,读透。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教与学都必须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把名著按章节来分割,每天的阅读量适中,学生能接受,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能保持住。
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有自信的人,做起事情来浑身是劲,有劲就会用心,用心就能事半功倍,就比较容易成功。所以,自信心在人的生命旅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学习上,亦是如此。在一个班集体中,肯定也会有一些缺乏自信的同学存在,这就需要有细心的老师帮他一把。碰到这种缺乏自信的学生,我们老师应该多制造能让他收获自信的机会。老师要能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其强项及弱势的地方,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通过抛砖引玉,循循善诱,让每个学生在班课堂上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小尝甜头,让学生们有了兴趣,有了信心,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在每次的考试中都能见证学生们的变化。
三、注重因材施教。
学生的水平难免会参差不齐,老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制定出不同的策略,采用不用的方法,使用层次教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尽量安排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同学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习兴趣。对水平差点儿的学生能多加关心、利用晚自修做适当地辅导,让这些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提高,迎头赶上,尽量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
四、加强题型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