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范文
时间:2023-03-23 08:21: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道德修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安排上《思想道德修养》力求把比较严肃的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启迪学生思想、增加道德思考、丰富道德联想、努力道德实践的一系列教学环节。作者致力于探索一种生动活泼的教材编写形式,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此,在充分体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基本要求之外,它还单独列出了“要点揭示”、“案例分析”、“问题思考”、“阅读文献”和“实践园地”等辅助学习的内容,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有利于使道德教育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在当前,如何使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能进一步深入人心,收到更好的实效,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思想道德修养》在这方面也作了很多思考,力求运用各种可接受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以人与社会关系的矛盾、人与内心世界的矛盾为起点,展开了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分析,把人生观的树立,同社会主义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境界结合起来,使人生观的教育更好地同树立大学生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思想道德修养》强调了人的社会价值取向,把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等内容为重点,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把当前时代需要的道德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青年学生的道德修养同国家、社会、集体和民族的兴衰联系起来,强调做坚定的爱国者和坚持********的理想,突出了道德修养的主旋律,更好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的要求。
篇2
就昨天我们上的那个思想道德修养课嘛,然后那个老师他就是说其实这个社会是真的很邪恶的,就是有很多换人的存在,很多你身边存在的那些人,其实他都是在上进的,他都是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然后去牺牲你的利益的,然后这些当时就我立马的时候想到了这一个作文库嘛,这就有想到说可能这一个管理员还有这一个负责人,那肯定就是一个特别像像人特别高大上的人嘛,毕竟他愿意去维护他们的利益,然后去给予他的这样一个倾诉的空间,然后他去给予他们稿费,这样子就毕竟也是牺牲了自己的利益这种感觉,然后当时老师她在说这个社会是很险恶的时候,自己就觉得其实还是蛮感谢的吧,感谢自己身边遇到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很善良很温柔,很高大上有品德的人。
就像可能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子,我们在校园时间里面遇到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善良的,基本上都愿意去为你付出的,但是等你踏出社会的话,这种情况就很少了,大家基本上都是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的,然后自己就觉得其实还是确实还是蛮有吸引力的,从小到大认识到的那一些朋友,但是很高大上的品质的,虽然说有一些人他们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强,他们的知识修养不是很高,但说自己就觉得他至少他的品质都是好的,就是没有受到社会的那种玷污,可能到时候到了社会上去,然后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遭受社会的不一样程度的毒打吧,到时候可能大家就会变了样,但是希望说在只要在彼此面前就可以回到那一种最淳朴的模样,就希望说只要看到彼此就可以看到自己小时候,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还是很淳朴很善良的那种模样,然后还是可以就保持这样子的一种淳朴吧。
可能到时候就真的是踏出社会我们这一些好朋友都会成为彼此记忆里面最珍贵的宝藏,就是看到了对方就可以让自己想到,其实当初自己也是愿意去为对方付出,也是愿意为了维护对方的利益,然后去牺牲自己的利益的,就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的关于利益的问题,更多的只是维护友情,然后最近友情认为友情就是高大上的这一种感觉吧,毕竟我们现在这样子的相处状况下就是这样子的,就是愿意去呵护对方,然后愿意去为对方的问题着急愿意去着急对方的处境,这样子真的就是很感谢,说遇到了这样子的人,也希望说以后我们还是可以是好朋友。
篇3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高中;课程设计;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属于常用教学方式,但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通常应用传统教学模式,采取灌输式教学理念,极大程度上打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意识,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发展需求、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因素,科学应用讨论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浓厚的讨论氛围中掌握思政教学内容,提升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目的性。
1讨论教学法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讨论教学法诞生的时间较长,但一直未被明确其含义,如春秋战国时期兴办的私学,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大量运用提问、讨论等教学方式,这也就说明讨论教学法的应用范围较广。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讨论教学法被定义为“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师生就某个教学问题进行讨论,通过总结、归纳、探究等方式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具备互动性、开放性等多种特征,可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从而锻炼学生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将讨论教学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设计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缺乏教师的引导
讨论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敢于发言、勇于发言,基于此,导致部分教师对于讨论教学法存在一定的误解,而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如部分教师通常都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列出讨论问题后,直接让学生自主讨论,且不会主动参与到讨论过程,以旁观者的态度观察学生,而没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得学生很容易失去讨论目标,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2讨论过于正式、形式化
高中政治学习任务重,教师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通常会限制讨论教学法的使用时间,如部分教师仅在公开课时运用讨论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主动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大多会直接摆出2—3个问题,让学生讨论3min左右,导致讨论过于形式化,学生并没有深入讨论,而降低了讨论教学法的有效性。
1.3小组成员讨论缺乏合作
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学习小组成员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不高,甚至部分学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分享自身想法,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少。
2讨论教学法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设计策略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应用于讨论教学法,需要教师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需求等因素,抓住讨论教学法的重点,创新其应用方式,具体策略分为以下几方面。
2.1增强教师综合素养,教授学生讨论技巧
教师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科学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与爱好,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应不断丰富思政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涉及其他学科,如教育与心理、科学与人文等,如教师可多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日常表现、兴趣爱好,掌握学生基础情况,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其次,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可能提出的刁钻问题,教师应用自身渊博的学识帮助学生,冷静处理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教师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时,应教授学生良好的讨论、语言技巧,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仔细查阅高中生存在的不理性消费行为,并通过委婉的方式对其进行批评,以正确的消费理念为引导,促使学生朝着正确方向思考,坚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原则,帮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潮流的价值观。
2.2营造浓厚讨论氛围,加强师生有效互动
讨论式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设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利用合理的讨论方式,营造浓厚、轻松的讨论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通过此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具体讨论方式分为以下几方面:(1)自由讨论方式:如在学习“感受文化影响”时,教师可以在仔细讲解理论知识后,给予学生10min的自由讨论时间,要求学生讨论“不同民族的交往方式”,如藏族接待尊贵客人时会献上洁白的哈达、泰国人会见客人时行“合十礼”等,同头脑风暴的方式,联想到更多文化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思考,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2)小组合作讨论方式:该种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方式的应用较为常见,如在学习“诚信”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几个短小的视频,包括“到商场买东西花了3元钱,老板却将10元钱错看成50元,多找了钱,请问同学们你们会不会归还?”、“老师在考试时强调不允许作弊,但你的好朋友却要求在考试过程中给他传答案,你该怎么办?”、“别人在公交车上都没有给老人让座,你要不要让座?”然后再将学生划分为平均的小组,要求学生就视频进行讨论,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道德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冲突。(3)辩论赛:辩论赛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组织语言,调动自身已学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确定辩论赛主题时,应结合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选择有争议性话题,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通过此种方式,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是非判断观念。
2.3合理安排讨论时间,科学丰富讨论内容
合理的安排学生讨论时间,丰富学生政治课堂讨论内容,是应用讨论式教学方式的主要目的。教师应协调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时间段,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常而言,教师可以先花15min左右的时间讲解理论知识,预留30min引导学生讨论,整个讨论环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促使学生参与到讨论过程。丰富讨论内容时,可结合最新时事,如“四川凉山缉毒警察———贾巴伍个”,要求学生学习社会正能量,感受思想道德修养的力量,不断健全自身人格,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4落实讨论教学评价,提升学生运用能力
落实讨论环节的教学评价,是提升讨论教学法教学质量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就传统讨论方式而言,大多是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及时转变自身评价方式,如要求学生选出总结人员,对讨论予以归整,教师应仔细聆听学生总结情况,对其进行中肯评价,如果学生提出较为创新的论点,须予以鼓励、表扬。
3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设计讨论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师在设计讨论教学模式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三方面:(1)引进先进教学理念;教师应合理运用互联网等途径,积极接受新型教学方式、理念,适应时展的潮流,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拓宽学生知识眼界,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2)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的同时,带领学生探索政治知识领域;(3)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在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在思想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从新角度认识自我,形成科学价值观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讨论教学法作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过程中典型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还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协作意识。在以讨论教学法为基础设计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活动时,教师应协调好教学内容与讨论教学法之间的关系,科学安排课堂讨论时间,丰富课堂讨论方式,借助辩论赛、小组讨论等途径,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清玲,潘宗秋.高职院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法的困境与出路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6,23(5):74-77.
[2]欧海燕.热点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6):70-74.
[3]张子林.“诘辨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16,16(4):86-89.
篇4
一、现阶段我国范围之内各个大学生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实际情况
1.在学业领域中呈现出来一种不思进取的态势
自从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崭新经济发展时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就较为稳定,在此基础之上高等学院入学门槛呈现出来一种越发低下的态势,因此进入到大学中的学生相较于以往的学生来说,在知识层面之上本来就有一定的欠缺,在进入到校园中之后却仍然呈现出来一种不思进取的态势。有的学生是会在上课时间中逃课的,也有的学生在课堂中心不在焉,一般情况之下在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学生都是在玩手机的,单纯的是想要在经过大学教育之后取得一个文凭,课上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在下课之后也呈现出来这种态势。一般情况之下高等学院中的学生在校期间都是呈现出来一种三点一线的态势:宿舍、食堂以及网吧。在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普及程度提升的背景之下,三点一线就逐渐演变为两点一线:宿舍和食堂。无论是在上文中提及到的三点一线还是两点一线,课堂。某些学生是沉溺在网络当中的,当学生在网络世界中畅游的情况之下,是可以真正意义上做到废寝忘食的,即便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业荒废也是在所不惜的。即便是考试他们一般情况之下也不放在自己的眼里。思想层面之上展现出来的堕落行为自然是会演变为行为层面上的懒散的,进而也就会使得大学校园演变为一个“青年养老院”,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学会了享受了堕落,在此基础之上高的学院中自然也就会呈现出来一定数量的不和谐因素。
2.在日常社会生活当中呈现出来一种道德缺失的态势
在学校的教室中,雪白的墙壁之上涌现出来无数的乌黑脚印,课桌之上以及厕所当中的文化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在图书馆当中,一般情况之下是没有几个学生会正经的去看书的,图书馆中的图书被破坏的几率是比较高的;在校园中各个风景好的地方中,谈情说爱的人的数量是比较多的。大学生相互之间有一段恋爱其实还是一件较为正常的事情,但是大学生和校园之外的不良青年之间甚至也是会产生爱情火花的,有一些学生甚至是会在现实生活中见网友的,将自身放置在了虚拟的生活当中,甚至在某些严重的情况之下,身心已经受到了伤害也不愿意去接受现实。高等学院中的学生在社会交往领域中呈现出来的思想道德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之下遵守最为基本的社会公德也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比方说不遵守公共秩序、插队行为出现的几率也比较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教师和学生出言不逊、恶意伤人等等。在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等领域中呈现出来一种无下限追求等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以及在思想道德领域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也是会使其在用人单位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展现出来充分的创造力,在日常学习工作的过程中习惯性的将自己作为中心,难以将团队合作精神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我国社会各个行业中的相关企业其实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得到修养水平也是有一定的意见的,说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当中既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
二、原因分析
学生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存在一定的问题。现阶段我国范围之内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其实在科学文化以及知识层面之上就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那么在学生入学之后自然也就难以及时的开展知识更新工作了,想要赶上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的学生自然也就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科学文化知识匮乏程度比较高是引发现阶段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是应当将科学的世界观、较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用来对自身进行武装的,在此基础之上使得自身的思想品格修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现阶段大学生在进入到大学校园之前其实就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一种生活,那么在实际学习生活进行的过程中,思想层面上自然也就不会呈现出来上进的态势,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是喜欢将自身作为中心的,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在此基础之上想要展现出来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担当自然也就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相关工作人员予以大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工作充分的重视,日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相关工作的内容是会变得更加的丰富的,由以往的理论教育逐渐上升到意识教育的范畴之上,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单单是知法懂法,更是可以在进入到社会中之后做到守法,以此为基础大学生的整体道德修养水平自然也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大学生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几率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会呈现出来一种逐步降低的趋势,最终也就可以使得大学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作者:孟鑫 单位:贵州省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志,文学容,吴长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之实践教学——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调查[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9):64-67.
[2]刘相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3]姚振超.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应对措施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1(10):268-269.
篇5
关键词: 社会道德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 课程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门政治理论必修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该课程中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以下简称“思修课”)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助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思修课的课程设计应以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宗旨,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为重要目标。
思修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内,主要围绕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修养等内容开展精神品格教育,其中社会道德是尤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故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首要的是对社会道德状况、道德活动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评价。只有较全面、深入地掌握了社会道德的内涵与发展,及对学生成才的期待,才能对思修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进而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由此可知,社会道德分析是关系思修课建设水平的一种基本方法和重要能力。
一、基于社会道德评价的课程内容筛选
社会道德评价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是指主流社会群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他人或自身行为进行评论和断定,明确其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价值属性,通过褒贬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营造弃恶扬善的良好道德氛围。
思修课通过“教”与“学”,传承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道与德,净化大学生的思想,因此在确定课程内容之前须对道德内涵进行必要的评价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定合适的教学素材。
1.扬弃传统道德。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的。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形成并沿袭至今的传统道德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因此在选定课程内容之前,需站在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立场上,对传统道德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认真的评价,保留和发扬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内容,剔除和批判已过时的、不符合核心价值标准的内容。
2.注入时代内涵。道德非亘古不变的古董,它随着时展而不断注入新内涵、新思想。因此,其授课内容应是开放式的,需主动、经常为教学注入新鲜元素,结合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新要求,展开例证,具体解析。任课教师尤其要对社会道德热点问题予以重视,围绕公众最关注的道德事件进行案例教学,以此帮助和教育大学生融入社会、反省己身,做到思想上不脱钩、行动上有指引,做实实在在的道德水准较高的社会人。
3.辨别善恶美丑。思修课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帮助学生有效辨别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道德观。因此,在进行课程内容的筛选时,应全面、综合地评价和考量不同的道德观念及相应的行为表现,以恶行对应善举,以丑陋反衬美德,围绕善与美的主线组织教学,辅之以恶与丑的反例,以此加深学生在学习中对正反两方面思想道德内涵的辨别和理解。
二、基于社会道德期待的授课思路设计
社会道德期待是指主流社会群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他人或自身的道德表现予以相应的期许,希望其达到某种道德层次水准,或营造某种道德环境氛围。
思修课的授课思路设计与社会道德期待密不可分。因为只有任课教师清楚明了当前的社会道德期待,才能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有的放矢,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进而使受教育学生更可能通过学习满足相应的社会道德期待。
1.以消弭道德匮乏状态为授课目标。当前社会,在某些领域和部分人中确实存在道德缺失的问题,对道德的无知或践踏亦不足为怪,这使得主流社会群体极期待通过有效途径,解决道德缺失的问题,消弭道德匮乏的状态,营造和建立良好的道德环境氛围。当代大学生置身于多元冲突的文化背景中,价值观的碰撞及复杂的社会现实,使其在进行人生选择时极可能产生困惑。在此背景下对授课思路进行设计,需注重解决道德领域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充实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成为道德有知之人、自觉自律之人、热心社会之人。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中提倡的“八荣”、“八辱”,即体现出殷切的社会道德期待,并明确指出社会期待予以改变的不道德行为和希望消弭的匮乏状态。
2.以引导道德行为实践为教育重点。人的道德素养常以实际的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思修课的教授应与道德行为实践相互配合,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理论层面,要使理论教学具体化,把理论转化为形象的、生动的个性化事件,使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活动场景加以理解、感悟和运用,从而形成理性的认知,以指导具体的实践。只有将课程设计与实践导向相结合,并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才能使思修课取得更优、更实的教学效果。
三、基于社会道德实践的教学方法探索
综上所述,道德与实践不可割裂。思想道德素质的善恶美丑之分,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要牢牢把握源自实践、指导实践的原则,始终坚持科学的教学方法。以下为几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1.平等互动式教学。社会道德实践要求我们注重事物的两面性及彼此之间的关联。在思修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传统授课模式,既充分尊重教师的教学主体地位,又切实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参与积极性,不断调动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积极性,建立彼此之间平等、互动的关系。教师既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问题,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审视、感知生活,通过教学互动,促使师生之间形成合力,推动“以德育人”。
2.情境体验式教学。社会道德实践由不同场景、不同事件构筑而成,与之相应,思修课也需适当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的具体、形象而又生动的情境,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情境体验,从而使其更加充分地理解教材的教学方法。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逐步应用、推广,情境体验式教学方法越发受到教师们的关注和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增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综合考虑教学主题、预期效果、学生特点、情景布置等因素,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
3.网络信息化教学。社会道德实践处于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离不开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平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大力加强对网络教育手段的研究和运用。首先要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尤其是专题和案例予以补充、丰富;其次要掌握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法,加快PPT、视频等课件制作能力的提升;再次要拓宽网络教学平台,有效运用博客、微信、QQ等大学生常用的网络社区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
无论是课程内容的筛选、授课思路的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探索,以上均为思修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了解社会道德的现状、内涵、特点、规律等要素,同时掌握对社会道德进行分析、评价和实践应用的能力,必将有助于思修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合理、高效的思修课必将培养出满足社会道德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德育工作回归本源、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篇6
(一)顺应时代需要,体现“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时代性
信息时代的来临,将广大的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高校教学各门课程,“基础”课也同样不可避免地迎接了信息时代的降临,对“基础”课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PPT2013版具有联机获得媒体信息的功能,如联机图片、联机视频、联机音频。PPT2013“基础”课教学课件可存储大量的教学视听案例材料,凸显强大的数字存储功能,增强了“基础”课课件的记忆存储能力,顺应数字时代的要求。而当前“基础”课教师面对信息量庞大的时政数据库,要根据教学安排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求知需要去挖掘有利的信息,这对“基础”课教师的信息素质提出挑战。
(二)完善系统教学,促进“基础”课教学模板的多样性
“基础”课的课件制作是PPT2013幻灯片界面设计、教学内容总体构思、教学材料组织编辑等过程。在制作过程中课件应该是系统地组织各种有关“基础”课的教学资源,既要充分发挥PPT软件教学直观、多样性和人性化的优势,又不失“基础”课本身所具有的理论深度、严肃性和中国特色等特点。
(三)结合教学特点,凸显“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层次性
大多数“基础”课教师已掌握一般课件的制作和应用,接下来应该侧重于注重教学课件内容的编排。“基础”课教师可以运用PPT2013版的Smart图像功能,增加“基础”教学效果的层次性。在“插入”工具栏中,加入Smart图像模板,如分为循环、列表、流程、关系、层次结构、矩阵与棱锥图八类图像模板。在“基础”课课件应用Smart图标,一方面,可以恰当搭配时政类文字数据图表、展示思路清晰的知识框架、体现逻辑性较强的排版结构等等;另一方面,方便“基础”课教师的操作,又可简洁呈现教学内容。
二、PPT2013技术在“基础”课应用的现状分析
(一)正面现状分析
1.有利于教学效果的直观性PPT2013是体现“基础”课内容展示的工具之一,但更要体现课程的灵魂,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在视频教学中可以增强“基础”课教学的直观性;音频与视频嵌入格式是PPT2013新特性的表现形式之一,视频可兼容格式有avi、wmv、mpeg、asf等;音频可兼容格式有wav、aiff、map、au等。如在讲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时播放“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视频(见图4);在讲授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时播放十六大专题片《辉煌》、十七大专题片《复兴之路》、十专题片《足迹》;在讲授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时播放有关《感动中国》道德楷模的相关视频案例。在播放这些视频时要经过PPT2013工具栏中视频工具———播放———剪裁视频,把上述视频加工为4-5分钟的短片插入到PPT2013课件中,将短片视频案例嵌入到“基础”课中。其一,应用视听技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视频形式展示抽象内容,把学生带到课本的情境中去。其二,目前“思政”课的受众群体是95年左右出生的大学生,部分学生对19世纪末期的历史演变较为模糊,所以用视频代替口述使知识轮廓更加清晰。2.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动态性运用PPT2013软件制作“基础”教学课件,应立足于辅助教学目的,恰当地选择媒体,把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组织,发挥PPT2013的新功能优势。PPT2013比之前的Office其他版本提供更多的方式创建动态演示文稿并与观众共享,新增了图片编辑功能,方便使用者修改图片,显示了PPT2013的人性化操作。在制作“基础”课件中,案例图片要运用恰当、切合教学主题,还要做到界面色彩配置和谐、色彩搭配合理、界面风格统一,给学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吸引力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T2013版软件在动画设置上提供了200多种动画效果,38种进入动画效果,24种强调动画效果,63种路径动画效果,3种多媒体动画效果以及34种页面切换动画效果,实现“基础”课课件页面动画的切换艺术效果。设计好幻灯片后,还要考虑到界面布局美观、协调幻灯片与幻灯片之间关系、链接清晰简捷、界面之间切换流畅,使每个幻灯片的内容安排科学,体现“基础”课授课思路,最后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效果。3.有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多样性PPT2013软件走进课堂教学,原本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理论性和知识性的“基础”课教材被大量的时政热点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媒体有效融为一体,将静态的文本知识加工成动态的学习资源,使教材更具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如在讲授“从价值认同、技能习得到公共精神养成”的内容时,跟进社会所关注北大学生科学面对PX传言捍卫公共精神的热点。首先,用SmartAart工具中“分段流程”的表格形式梯度展现“构建公共价值的三个维度———国家、他人、个人,并进行总结公共价值的实践都需要实践者以健康、快乐的姿态进入其中,给他人,社会以健全的生命姿态。”其次,在央视官网下载2014年4月7日焦点访谈《科学面对PX传言》这期视频,插入视频此页PPT2013当中,运用工具栏里面的视频工具的播放功能,对视频进行裁剪,保留四分左右的课堂合理播放时间。最后,是对视频进行分析总结,插入金生鈜《公共价值教育何以必要》的经典名言并配上图片,图文结合形象展示了对公共精神进行概述点题。4.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基础”课的大班授课,教师要吸引一百多名学生的注意力,具有很强的挑战性。运用PPT2013课件作为教学载体,利用多媒体将“基础”课逻辑性较强的内容以声、光、美、色的角度由静态到动态的转化。教师从单纯地讲授知识转变为教学的设计者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在“基础”课的教学中,学生逐渐从被动的消极学习转变为积极的自主学习,但“基础”课教师仍要肩负主导的角色,丝毫不能放松。现阶段,教师在PPT2013软件的技术支持下,可以通过对“基础”课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教学进度的精确控制,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做出教学上的调整,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二)负面现状分析
1.PPT2013软件技术与以人为本原则存在断裂现象部分“基础”课教师使用PPT2013软件技术容易弱化教师自身的潜能,替代教师承担了大量教学工作,剥夺了教师自身素质提升的机会,削弱了教学潜能的发挥。教师对PPT2013软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旦脱离课件,教师将无法开展教学。“基础”课教师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摆脱对技术的依赖心理,规避“技术至上”的偏激观点,辨证对待技术,充分利用主体智慧设计技术、利用技术。2.PPT2013技术应用于“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使用PPT教学课件导致课程的形式大于内容。首先,在教学设计中,部分教师把重点完全放在如何把多媒体课件制作得更加精美、试听效果更具有冲击力上,导致了在授课过程中学生集中在新颖奇特的光、音、美、色的表现形式上,对精美插图和生动影视资料特别关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课堂知识的本身。其次,部分“基础”课教师使用PPT软件技术与课程内容结合不紧密,导致在教学中人机的交互性较差。最后,由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13年将“基础”课教材重新修订,而部分教师依然沿用旧版本的教材,导致教学知识点在授课过程中的表达效果不理想。3“.基础”课教师重视PPT2013课件而忽视传统载体在大众传媒、信息技术运用广泛的当今社会,仅用传统教学载体则跟不上时展,必须开发、利用现代教学载体。“基础”课教学的传统教学载体主要有语言、文字与活动,这些载体在当代“基础”课教学仍然要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基础”课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说理性较强,有些内容需要教师进行耐心板书和细心讲解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不能做到恰当的引导和启发,就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局限于PPT2013课件,缺乏深度且理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的课程内容需要文字板书支撑教学内容,但大多数“基础”课教师多以播放课件为主,展示板书内容为辅,甚至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书写板书呈现知识点。所以,需要应用多种载体来进行教学,不能忽视传统教学载体在“基础”课发挥的重要积极作用。
三、PPT2013软件技术在“基础”课中有效应用的策略
目前,PPT2013软件技术在“基础”课教学中应用仍存在许多误区,不利于教学实效的提升。为进一步有效地应用PPT2013软件技术,切实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发挥PPT2013软件技术在“基础”课应用的人本价值
PPT2013软件技术在“基础”课应用的人本价值的内涵是指在处理PPT课件应用与人的各种矛盾时,应该将人作为主体,把人视为价值评判的尺度,应该是解放人、发展人,而不应该是异化人、物化人。“基础”课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提升以及人文素养的熏陶有着重要作用。“基础”课教学借助PPT课件要“以学生的生命发展、精神境界提升、生命价值实现为根本旨归,任何偏离这一根本目标的思想和做法都是对教育技术应然价值取向的违背。”[4]“基础”教师应该用PPT2013教学课件引导知识,设计严密的授课过程并给教师自身回旋思考和即兴发挥的余地,去主动发现和思考问题,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摆脱对课件的依赖心理,辨证对待PPT2013软件技术,充分利用主体智慧设计技术、应用技术。PPT2013课件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定位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价值,其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并应该更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本价值。
(二)应用PPT2013软件技术创设“基础”课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情景是创设与“基础”课教学内容相适用的具体环境或氛围,其目的是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以独有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生动性等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其感情体验,达到对教学内容具体深刻的理解。PPT2013软件技术便于教师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将逻辑性、说理性强的“基础”课知识概念形象化,把理论重点难点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声形兼备,科学、形象、生动、逼真地展示教学内容。运用PPT2013软件技术将文本、图形、图表,也可以是音频、视频甚至是三维动画,使原本抽象的原理、概念阐述变得具体,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活跃,打破了学生认知中的时空界限,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增强了教学效果,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创造的能力。
(三)兼顾多种教学载体在“基础”课教学的应用
篇7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实效性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简介
这门课程担当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任务,因而必须引起高校领导与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就当前全国大部分院校的教育实效性而言,情况不容乐观。传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大学生都是为了获得学分而被迫接受相关知识。而网络的出现对人们的工作、生活、认识与学习的方式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大学生是与网络接触较多的群体,全国的思政老师也认识到这一形势,正逐步借助网络来开展本门课程。现阶段开发的少量相关网络课程能够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让学生从多种渠道和角度来理解其中的知识与理念,同时也让学生的学习机会大大增加[1]。虽然近几年,经过高校部分思政老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通过网络课程教育这种方式已取得一定的实效,但距离既定的培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本文正是从探索本门基础网络课程实效性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影响因素,希望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这门网络课程的实效性。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内涵
教学实效性是教育工作者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学资源及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效性是教学的灵魂,是所有教学工作者的追求目标,好的教学应该能让学生与教师实现教学相长。从实质上来说,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作用即为教学实效性。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指的是教师通过一系列的网络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及认识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是否与国家的价值观一致;其次,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最后,学生是否具备足够的法律意识,并且能够做到不违纪违规,有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选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正确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既定的教学实效性目标。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与学生的主观心理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主观心理对这门网络课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网络资源的渗入下,教师虽然开始探索网络课程教学方法,但仍然不能彻底改变教师的主导心理,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问题,达不到理想的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2]。教师的主观心理包括积极与消极的心理,进而对该课程网络教学实效性的影响有积极与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有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丰富自身的视野与知识,能够及时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给学生以实际的指导,更能够使网络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而教师的消极心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第一,教师的传统观念以及角色定位不会轻易改变。尽管教师开始尝试网络课程这种创新型教学方法,但仍然有很多老师坚持其在传统教学中的绝对主导地位。第二,教师缺乏正确适时的引导。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加难以实时注意学生的情感。基础课大多开设在大一学年,学生刚从高中生的角色转变为大学生,可能对大学的生活和观念尚不适应。很多教师仍然以知识灌输为主,难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第三,教师容易对网络产生过度依赖心理。网络资源的大量涌入,使得教师在网络授课过程中有了更多可用的素材。但是部分教师却过度依赖网络资源,没有对其进行整合选用,这对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有非常明显的影响。网络课程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但教师要与时俱进,实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善于利用好这一资源,让学生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心理也经受了较大的冲击,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也表现在积极与消极的两个方面。大量的网络资源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内容,同样的理念借助网络来体现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网络也有大量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新闻和案例能够更好的阐述正确的思想观和道德观。但是也有学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第一,授课过程中无法抵制其他网络信息的诱惑。虽然网络资源的出现让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能更加宽阔,但是相对而言学生对其他网络信息会更加感兴趣,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对基础课程丧失兴趣,进而降低教学实效性。第二,网络课程的出现会加重学生的拖延症。由于学生对基础课程本身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网络课程又能够让学生线下重温教学内容,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不会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吸收消化知识,将学习拖延到课后,最后不了了之[3]。第三,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更少。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间休息时都有一定的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而在网络课程中,教学时间安排过满,线上沟通不畅,使得学生很多时候无法与教师实时交流心得与感想,甚至是一些思想状态,这也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设定
在网络的影响下,若教师能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来选取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对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会有非常积极的影响。现阶段已经有部分基础课程教师在传统授课过程中加入部分网络资源,这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也有一些教师滥用网络教学资源,随意堆积大量网络信息,没有进行资源整合,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方向,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正确的学习内容和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考虑学生的需要,选取有活力的,方向明确的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兼顾学生正处于角色转变的关键时期,合理设定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初期就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指导后期的学习和工作。
(三)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条件
网络最大的特点是实效性、快捷性与资源的丰富性,这是它的主要优势,但也给网络课程教学方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基础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性质明显不同,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道德知识,并且能够让学生将思想转变为外在行为。通过网络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尝试体验式教学,对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使得学习过程更加形象灵活。但是,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的个人素质存在差异,使得部分学校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并不完备,甚至直接采用网络上录好的教学视频,或者是给学生过多的网络权限和资源,使得学生根本无意接受基础教育,转而接触其他网络信息,甚至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因此,学校要重视基础课程教育,为网络课程的开展提供足够适当的教学资源,教师也需要合理选用和整合网络教学资源,以真正提高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
四结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极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为了提高该基础课程的教学实效性,高校与教师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尤其是近年来尝试的网络课程,已有一定的成效。然而,网络课程教学实效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教学实效性的影响因素,以采取真正有效的提升措施,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黄倩.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刍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4(16):337-337.
[2]刘丹.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14(3):127-130.
篇8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现状;教育
Abstract: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age, college students as a new force in society, for all things are full of longing, is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s future and hope. In university period, students in the life, career outlook, values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stage, in the complex background, itself less experience, mental immatur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thoughts and mental state with in the new period. Moreover, the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standards to be improved.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gin from wher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present situation;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33.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迫切性和科学性
正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也肩负着历史和人民的使命。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然而,在这个文化与价值观相互交杂的时代下, 当代的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呈现出了令人担忧的情景。一例例触目惊心的大学生“命案”,例如 “马加爵案”、“药家鑫案”、“上海复旦投毒案”等等,还有一些高校大学生的自杀事件也是屡见不鲜。一些研究学者称为“道德修养滑坡”,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欠缺,各种社会问题出现。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具有极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思想道德修养方面考虑,思想道德修养是每个人特有的品质,是随着我国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不断沉积中形成的。在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和人们的思想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思想道德修养代表着中国人的为人处事和行为准则,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核心群体,其思想道德修养不足就容易产生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在新时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已经成为如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社会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出德才兼备之人;使得每个大学生形成独立的个人品质,并具有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让“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想远离大学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最终,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并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的共同理想中,在党和人民的期盼下,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现状
(一)高校对思想道德修养教育重视不够
一般人看来,思想道德修养好像是小学、初中阶段需要着重教育的内容,其实不然。大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思想行为和价值观的最终形成阶段,没有正确的引导就容易误入歧途。再看如今的高校,依然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在大学生评价体系中,很难看到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科学评价。高校教学上的忽视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生也会同样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不应该在大学,学校也不会看到这方面的突出成绩。因此,高校和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忽视现象较为严重。
(二)高校缺乏完整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每个大学生都深知,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还有有较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在家长和老师的双锤出击中为“分数”奋斗,进入大学后的他们开始放纵。虽然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但是一直在管教下的学生没有较强的自律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又欠缺完整的道德教育体系,不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校园氛围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方式和方法需更新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好比这项工程的设计和技术,设计和技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水平,而教育方式方法是否得当也影响着教育水平和教育成效。如今,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方式和方法较为传统、单一,多以理性说教为主,以宣传政治理念为主,脱离实际生活,仅停留在口号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想通过一周一次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是不科学的。因此,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方式方法需更新。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着手点
(一)以养成教育为方针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一直以来我国都倡导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前提,然而德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较为单一、实效性差、空洞等,更重要的是高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陆相比较台湾,源于同一种文化积淀,台湾的德育教育有很多值得大陆学习的地方,就比如台湾的养成教育思想提高了学校德育水平。所谓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其内容是极其广泛的,而高校大学生也需要养成教育,这是更加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方式,小到学生是否乱扔垃圾,大到学生的爱国意识。注重养成教育,才能使德育具有根基,才能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公民,最终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二)以学生为核心建立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核心,坚持以“以学生为本”,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保持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的引导。高校目前急需建立科学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体系,改变目前单一的思想道德修养学科的教育,将德育渗透于其他学科中,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同时,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说教和政治化、空洞化的教育内容,让思想道德教育更加生活化和人文化;高校还要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中蕴含思想道德修养思想。最终,建立科学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氛围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以网络为纽带推动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在信息时代,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网络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交往范围等等,因此,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推动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一方面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另一方面,教育与网络的结合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和时效性,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学校建立本校的思想道德修养网站,让学生成为维护网站的管理者,这样不仅能够潜移默化的将思想道德修养渗透于学生思想和行为中,还调动了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学校的归属感更强烈。总而言之,以网络为纽带推动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具有极大的潜力。
结束语: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新时期下的大学生背负了许多压力,如何让他们在高校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外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让人生更加有意义,成为教育界的攻坚课题。让大学生在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指引下,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难题。最终,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公民素质水平更上层楼,并将会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永清,刘财富.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定位及实践[J].卷宗.2012(08)
篇9
一、结合医学专业案例的意义
针对中医院校的大学生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应结合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自身专业特点,即是结合其所学医学专业,在课程的讲解中加入医学专业案例,更容易打开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兴趣的大门,更容易因与自身专业和生活息息相关而更加关注和深入学习这门课程的内容。课程中结合医学专业案例,在教学上具有以下意义:
1.激发学生兴趣,拉近学生距离
很多大学生一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课名,从内心第一感觉就是排斥,因为觉得这门课程就是老师讲枯燥、乏味的思想道德理论和离他们遥远的法律知识。如果讲授的第一堂课,就能从他们感兴趣的医学案例入手,往往能激发学生往下听课的兴趣,从而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老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一个能与他们亲近、更能从他们学习角度考虑的好老师。
2.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内容理解
思想道德理论和法律理论是晦涩的,像是一幅黑白画,如果加入适当的法律案例讲解,如同在黑白画上涂上鲜艳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比如我们在讲解思想道德与法律两者关系时,可以引用安乐死这个案例来阐述和引发学生积极讨论和思考:古代,医生就把“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等作为职业的最高追求,体现了医生对生命的关爱、仁爱,对患者的真诚关爱之情,基于此,医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以什么手段都不能结束任何人的生命。但是当面对很多患者遭受炼狱式病痛折磨,求生不能,欲死不得时;当面对患者家属殷切恳求希望家人走得安详,早点脱离痛苦时,在恳求的家属看来医生无动于衷,也是不人道,有悖于医生职业道德的,他们认为现代医生职责不仅在于“挽救生命”,还在于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减轻或免除病人的痛苦。一些国家认为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对安乐死立法对其合法化。与此相反,一些国家法律认为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去决定患者的生与死,即使医生在道义上想帮助患者缩短其疼痛实施安乐死,也认定为故意杀人罪。2015年1月,我国安徽一岁男童严重脑损伤,父母看着勉强维持生命的儿子痛不欲生,含泪请求为孩子实施“安乐死”,但是再大的痛苦,再毅然的绝决,却不能突破我国法律的“”,因为我国刑法对于安乐死的态度是:不支持积极的安乐死,所谓积极的安乐死是指对他人进行注射药物使他人死亡减轻痛苦,即便是已经取得当事人本人及其亲属的同意也是违法,构成故意杀人罪。当道德和法律发生冲突时,道德评价和法律评价应该如何取舍,情与法的天平应该向何处倾斜?对于这个一直都存在巨大争议的问题,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和积极地思考,各抒己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这个课程内容学习地更为透彻。
3.吸引学生关注,提高教学效率
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内容时结合目前中医院校大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医学案例,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能从自身角色出发去思考这个案例问题,如果其是这个医学案例的医生或护士,应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才不引起医疗纠纷,更好地维护医患关系等。更能让学生拥有主动积极去学习了解这门课程内容的主人翁精神,更能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画面,深刻记住该知识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二、讲授医学专业案例的准备要略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一个称职的教师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所学内容,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学习、理解所学知识,真正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不是被动、死板地接受所学内容。所以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前应注意:
1.做到心里有数,统筹帷幄
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理论和法学基本原理时候,应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哪些内容仅达到理解程度;哪些内容结合案例讲解,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哪些案例适合学生讨论,更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等,这些讲授的内容都应在教师头脑中形成一个大体结构框架,做到统筹帷幄,才能更得心应手调动课堂上的学习气氛。
2.精心挑选案例,直击要害
教师应对教材内容了解透彻,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精心挑选不仅要适合中医院校大学生而且要紧扣教学内容的案例,思考该案例要阐述的核心和关键点是不是围绕该教学内容,能不能把该教学内容讲透,更简单明了化,能否起到抽丝拨茧、鞭辟入里的作用。
3.不断更新理念,迎合时代
教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理念和知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更新的知识和理念。所以在备课和制作课件上都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了解时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特别关注医学事件和案例。制作课件上融入让学生感兴趣的动漫画,通过生动的动漫画能形象地展示一个案例,充分调动、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能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更生动透彻地阐明该知识点。
三、讲授医学专业案例应注意问题
1.教材内容为本,医学专业案例为辅
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有步骤、有计划、系统地为学生传授该课程知识,如同在学生头脑里搭建知识的房屋,每一块砖如同是该课程内容的每一节,每一面墙如同是该课程内容的每一章,通过每一节的慢慢累积搭建成具有框架结构的知识房屋。如果脱离教材内容为基础,则只能是在沙中作画,毫无框架,知识零散、杂乱无章。
2.案例分析层层剥丝,由浅入深
需要讲解的案例如同是包裹很紧的蚕茧,如果整个丢给学生,学生根本不了解蚕壳里面装有什么,只有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讲解,层层深入地剖析,才能看见里面最实质的核心,才能更深入、透彻地讲清楚需要讲解的内容。
3.教学内容和案例相互紧扣,相依相伴
篇10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探究性教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73-02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二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如果在整体的角度来看,会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较而言都比较差,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较强的自卑感,在学业上也是比较关注毕业之后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状况,也正是因为如此,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受到了干扰。
一、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就是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能够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一般就是先设置一个疑问,也就是先制定一个探究的出发点,让学生能够去发现问题的所在;再制定一个计划,对其进行试验,目的是看探究得到的答案是不是要正确;探究结束之后,要将实验的信息理顺,得出相应的结论,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商讨;最后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改正。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现状
教师对学生的对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态度没有进行有效分析。一节好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会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包括学生对待这节课程的学习态度,还有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学生当前的学习能力和熟练程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教课的教师,认为学生现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所以认为自己的教学已经不能再对学生带来任何的影响,换句话讲就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动机开始有了怀疑。同时学校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制定为必修的一门课程,进而让学生没有了选择的权利,不管学生是不是喜欢这门课程,他们都必须要来上这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是学习这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际上与学生的专业课联系不大,所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也不是一门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因此导致,这门课程逐渐被学生忽视掉。在一些高职院校,部分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师,一提起学生对待这门课程的态度,立马就会给出自己认为非常确切的答案,学生们都不喜欢这门课程。并且部分教师对于学生没有太高的期望值,觉得学生在学习这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时,不会那么的积极主动,对待自己布置下去的作业,也不会认真的完成,再加上这门课程也不是专业课,所以部分教师对待学生的表现要求的不是特别严格。但是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学生喜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也有很多学生喜欢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一些互动,至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表示也会按照教师的要求,积极完成,也有可能在不会的时候,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完成。
三、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方法,利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知识信息量非常多,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学校要求要在规定的学时里面将其完成,因此对于教师的授课带来了很多的压力,只是教师没有其他心思去安排更多的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还因为一些教师对于学生没有足够的信心,使得改变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动力大大减弱等等,正是因为上述这些原因,导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变得更加需要改进。
首先就是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分析,将对学生的消极观念去掉,对学生的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做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课前安排。还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分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然后在制定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教学的起点,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
其次就是因为课堂上的时间十分有限,但是需要进行教授的知识内容又比较多,因此教师可以找一些材料内容较少的,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里,做完研究的任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和其他同学一起进行探讨,说出自己的理解,实现与其他同学的有效沟通。还有就是因为学校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利用资源有限,所以教师一般都会采用大班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是这种大班教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就是会让很多学生不能受到教师的关注,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少,进而也会使得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优点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将全班的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分组的方式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安排,选出一个组长,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让学生顺利的开展探究活动。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探究程度,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考虑每个年级学生探究能力的不同,制定出不同深度的探究学习活动, 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视频资料,进行课堂探究,让学生进行学习。 也可以安排学生在分组之后,进行小组探究学习。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需要进行教授的内容较多,而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并且教师进行授课的模式一般还是大班教学,因此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十分有助于教师对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因此要加大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探究式教学的分析力度,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玲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探究性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思想动态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