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能力范文
时间:2023-04-04 21:5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核心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管理学研究和企业发展实践一再证明,企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自身的核心能力基础上。企业的核心能力也就是自身真正的强项,它需要企业经过在某一领域长期专注的努力才能够建立。阳光一开始就把媒体产业定义成为其核心产业,通过融资积累了原始资本,走上了一条成为中国文化先锋的道路。然而阳光的核心业务一变再变,并且不是把一个业务搞出名堂以后再扩展其他业务,而是利用投资,拼命扩张。先是高雅性电视媒体,后发展到网站,进而是体育节目、教育节目,直至报业。很多业务后来又被抛弃,甚至最初的高雅文化节目也遭抛弃。无论谁也无法相信这是一种持续的核心能力发展战略,倒更像是一种投机行为。媒体只是一个招牌,在这个招牌下面的真实目的是炒作,以此来实现金融目的。不管怎样,阳光都一直没有全力打造过自己的核心能力。
一位曾就任一家中国大型医药企业总经理的人士在与笔者交流中流露出他对中国企业发展的困惑,那就是中国企业的发展缺乏目标。他痛心地回顾那家企业曾有的发展道路,从很少几家早期就开始从事医药产业的中国企业之一,发展到几十亿的规模,而最后脱离主业而走向很多不必要的兼并,最终导致企业业绩不断下滑,渐渐远离三甲之列。综观近几年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有多少企业肯执着地发展自己,以求在几十年甚至百年的时间里都能在国家乃至世界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呢?大多数企业都是从实业开始,走向金融,最后每一个企业可能都是一个风险投资公司。从实业到股票,甚至房地产,“无所不为”。如果说阳光已经成功地从一家媒体企业转变成为一家媒体风险投资企业,不知道杨澜是否甘心甩掉文化人的光环,而全心全意去做一个商人。
撇开阳光的麻烦不提,其他行业里类似的创造型企业发展典范,也许能够带来一些启示。计算机世界里,开发出第一代窗口系统的苹果电脑,曾经以高档的工业设计和昂贵的机器而闻名。它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而不屑于改变自己以适应其他公司的发展。在失去创新与求变之后,很快被微软和英特尔的系统组合所超越,其几位著名的创始人也都纷纷离开。苹果电脑一度只拥有电脑市场的5%。当苹果重新找回它失去的人才的时候,它又开始了新的创新之路。在其提出的think differently(不一样的想法)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这个曾经类似于“阳春白雪”的产品。苹果被重新定位在时尚领域,成为品位的象征。它同时开发出多种除了电脑以外的产品,例如MP3播放器,并以其领先的设计和可以接受的价格迅速重新占领了市场。
从苹果电脑与阳光卫视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当一个企业处于创造型的行业里,它首先要拥有不断创新的意识。显然,这不是仅通过炒做就能够实现的,而是公司的产品是否得到认可,才是最终的评价。更重要一点,创新型公司应该利用创造能力来提出更多顾客所能接受和理解的产品,一味地走高雅道路不是执着,而是顽固,或者说是一种缺乏创新能力的表现。最后,企业的长期发展离不开自己的核心能力,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投入,企业将失去自己的发展方向。阳光不仅给未来中国的媒体企业以启示,同时值得任何企业深思:什么是我们的核心能力?
篇2
根据核心能力达成的困难度,我们将大学生的核心能力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的大学生核心能力是指“能够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超越、无可替代的核心能力”。它具有唯一性、价值性和延续性特点,但就培养学生的角度而言,在全民教育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获得“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是难以企及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大学生核心能力的狭义定义的更为现实,是学生通过专业知识训练能够获得的、为社会接受的终身学习能力。狭义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涵:具备一定水准的专业能力,具备持续思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相比于广义的核心能力的“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狭义下的核心能力则更接近当前高等教育的现状,可以通过专业训练获得。下文中若不加刻意说明,大学生核心能力均是指狭义概念。
2培养核心能力的探索
根据办学背景、所处地域、办学类型和社会对信息人才的多层次需求,信管专业的核心能力应有所不同,但地方普通高校在培养模式上几乎均是参照知名高校的信管专业,很少有自身的培养特色。另一方面前期调查结果显示信管专业差强人意:学生普遍存在专业信心不足、理论基础差、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等缺点,毕业生没有明确的行业期待、就业前景悲观。出现的问题与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更为深层的原因是培养核心能力的体系存在问题。对此,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信管专业做了实验性的改革和探索。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是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由湖南商学院创办的本科独立学院。按照建设发展规划,学院中长期目标是要建设发展成为一所办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运行机制优势充分发挥、现代大学生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商科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独立学院。在此背景下,信管专业坚定培育学生核心能力的目标,不断更新教育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和教授博士讲坛等三个方面。第一是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根据教育部对信管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信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基础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因多学科交叉增加了课程设置的难度,如需要厘清各学科之间的主辅关系、课时分配比例、授课内容的难度层次、教师知识储备等。在我们设置课程时,根据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计算机相关课程为主,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辅。考虑到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产业和亟需技术人才的电子商务行业,在大三学期开设行业相关的专业限选课和和任选课,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为就业储备知识。第二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考虑到三本学生的就业性质,将动手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在部分课程结束后,实行两个周的封闭式课程设计,设计作品与省级和国家级竞赛挂钩,也是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和多家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安排学生暑假实习,切实感受第一线的信息生产、采集和处理环节。第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改革:开设教授博士讲坛,讲授科技发展动态和预测行业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思考行业发展,并通过校级课题鼓励学生实现创业规划。上述改革明确了信管专业的学习方向,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同时学生也了解信息生产第一线的状况,加深了学习的目的性。
3培养核心能力的建议
3.1依托新兴产业,明确以社会需求为根本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社会需求发生变化的形式下,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图谱的思路需要做部分调整,借鉴、依托与信管专业密切相关的互联网行业,吸收信息产业管理模式,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积极参与新兴行业建设。如互联网产业孕育的大数据、云计算、在线教育等技术手段,必将改进、重塑部分行业,甚至催生新的产业。信息产业升级和新兴信息产业出现,必将带来大量的管理问题,需要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兴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
3.2引入多方资源,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多学科交叉是信管专业的特色,因此教师来自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但来自企业的、具有丰富信息处理经验的人才则很少。
3.3更新课程设置,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知识体系
篇3
但是,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真正的竞争机制的开始导入,“核心竞争能力”将逐步成为经销商能否生存、能否发展的关键点。 一、何谓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能力简称核心能力,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依据。
专利也好,技术也罢,独特的管理能力、经验等等也行,不管什么特殊技能,都可能不是“核心能力”,当然,也可能“是”核心能力。
判断它是否构成核心能力的标准,是它能否成为企业“盈利理由”的关键因子。
我们把可能表现为企业盈利能力的理由的因子,亦即企业核心能力作用于利润能力的途径,归结为5项:成本、性能质量、时间、差异化、客户化。
“成本”,对经销商而言,包括:同等质量性能下更低的采购成本、资金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物流成本等。
“质量性能”对经销商而言,指对客户的同等成本下的服务能力、品牌提升能力等,如药品信息服务、药店售货人员培训等,以及能提高客户威望的提供物。
“时间”对经销商而言,指及时性,既不断货、又不积压;不是“on time”,而是“just in time”。
“差异化”,指经销商的采购结构差异化、服务技能或/和方式差异化、人员形象差异化等。经销商通过市场研究,及时规划自己差异化的采购结构,搭建自己差异化的服务团队。
“客户化”,指进一步细分市场,为重点客户“量身定制”的能力。
企业的任何能力,只有表现为以上五项的一项或多项,才有价值,才是“能力”或“核心能力”;否则就有可能是摆设,甚至是包袱。如你的学历高、你的工作经验丰富,但既没有转化为效率高、也没有转化为“采购结构优化”,也没有转化为对顾客研究的能力,那么,你的“优势”就没有意义。 二、经销商为什么要有核心能力
药品经销,原来是受政府保护的领域,没有竞争,也就没有“打造核心能力”的动力。最近,有以下几个社会演进趋势,正刺激经销商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
1、竞争格局初步形成。民营的药品保健品制造商自建分公司,民营资本介入药品批发市场等,都在原有体制之外形成事实上的“药品经销商”。
2、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觉醒。改革开放调动了医院“以药养医”的积极性,医生不以“治病”为唯一目的,而以“卖药”为主要目的,这就普遍性地侵犯了广大患者的利益;经销商则唯医院马首是瞻,采供高价、高利产品,不去经营质优价廉产品,药品市场逆淘汰,即,最应该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被清场、企业被迫倒闭。这也使得医患关系出现了古今中外罕见的信任危机,医生职业形象普遍地被“妖魔化”。政府部门不得不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消费者(患者)的举措。
随着消费者逐步夺回他们自己的权益,经销商也就必须从“某些高利润的药品的销售”,逐步转变为 “我所服务的区域的消费者所需要的药品的采购”,从而必须在采购、管理等方面形成“竞争能力”。
3、保险公司的介入。中外保险公司将加快介入医疗行业,为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而监督医院用药。
这也将迫使经销商放弃不正当的暴利,而埋头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4、“公雇”的出现。代表患者权益的“受委托人”,如“私人医生”、 “社区医生”,势必在中国出现。
他们不看病、不卖药,但代表病人监督医院的疹治,并指导病人购药,防止“大处方”,防止“以药养医”。就象律师一样,他们的天职是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他们的职业生涯又受医管部门、新闻媒体等的监督。他们没有“后台”,“专业技能、专业威望”是他们的命根子,所以,他们侵犯患者权益的胆量较小,也容易控制。
“公雇”的出现,将进一步迫使经销商以消费者为中心来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 三、怎样构建核心能力
1、研究消费者
依据当地气候、食品用具、污染、疾病历史等等资料,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确定“对你而言最具商业价值的细分市场”。
2、研究竞争对手
研究同行、研究药店、研究医院、研究“公雇”、研究制药厂,找到自己在“企业链”中的 位置,确定你的“竞争面”和“关键性竞争者”。
3、研究行业规律
行业关键竞争点在哪里,在价格?在时间?在服务?等,确立你必须具备的一个或几个的优势点。
4、依据上述分析,匹配自己的资源
自己需要什么风格的组织?是力量型,还是速度型?是推销员为主导,还是企划人员为主导,抑或是采购人员为主导?
自己需要多大规模的组织?是资本密集型还是劳动力密集型,还是技术密集型,管理密集型?等等。
各种组织结构,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与上述分析之间的“匹配”。
5、依据企业战略,确定核心能力的发展方向
依据相对于你的核心能力而言的、你的“最有商业价值的目标消费者集群”(市场细分)。
依据环境,确定你的战略目标与战略使命。
篇4
内容摘要: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是当今管理学、经济学交叉融合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日益受到企业管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本文论述了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历史溯源和主要论点。
引言:核心能力理论的历史溯源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起源于传统的企业能力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早亚当·斯密的企业分工理论,而20世纪20年代马歇尔的企业内部成长论可以说是该理论的雏形,企业内部成长论指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存在着“差异分工”,这种分工与其各自的知识与技能相关,这种知识与技能就可以看作是企业的能力。其后门人艾迪斯·潘罗斯(EdithPenrose)于1959年发表了《企业成长论》,在这本书中她进一步研究企业成长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内在成长理论的思想。她认为被新古典企业理论视作“黑箱”的企业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固基础。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单位,而且是一个具有不同用途、且随时间推移由管理决策决定的生产性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的内部存在通过知识积累以拓展生产领域的机制,而且这种知识的积累是一种内部化的结果,这一过程节约了企业稀缺的决策能力资源,从而新的管理者才能释放出可以用来解决新问题、促进企业成长的能量。马歇尔的另一位传人乔治·理查德森(GeorgeB.Richardson)则在20世纪机60-70年代从企业与市场间的协调制度入手提出了组织经济活动的企业知识基础论,进一步发展了企业成长论。1957年社会学家塞斯内?耍≒hilipSelznick)在《行政管理中的领导行为》一书中首先用独特竞争能力来表示企业同其竞争者相比在某方面做得更好的情况。随后,又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拥有独特竞争能力的组织有望获得更高的经济绩效的结论。另外,飞利浦·萨尔尼科在对领导行为的分析中指出过企业特殊能力的概念。这些理论的不断提出和发展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出现奠定了基石。1982年理查德·尼尔森(RichardNelson)和西蒂尼·温特(SidneyWinter)合作出版了《经济变迁中的演化理论》,该书明确肯定了企业与企业经营战略中能力观的重要意义,书中不再依据规模对企业进行分类,而是赋予拥有不同智力资本的企业不同的类别名称。同样在1982年,尼尔森和温特的著述得到了史蒂芬·里普曼(StephenLippman)和理查德·罗曼尔特(RichardRumelt)的支持和发展,通过“不确定模仿力:竞争条件下企业运行效率的差异分析”一文的分析研究,他们认为,如果企业无法有效模仿或复制出优势企业产生特殊能力的源泉,各企业之间具有的效率差异状态将永远持续下去。这些论述开创了把企业经营战略作为由于企业内在的固有效率差异而积累和保持的、用以产生超额利润的来源来进行精确的经济分析?南群印?984年随着伯格·沃纳菲尔特(BirgerWernerfelt)发表的“企业资源学说”一文,提出了公司内部资源对公司获利并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意义。他的观点对对整个80年代以来的战略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此企业能力理论开始分化为两个相对独立又互为补充的流派,其中一派是资源学派,它以沃纳菲尔特及其发表懂得《企业资源学说》为起始标志,经过里普曼、罗曼尔特温特、巴尼(JayB.Barney)、申德尔(DanE.Schendal)、库尔(KarelCool)、迪瑞克斯(IngemarDierickx)、德姆塞茨(HaroldDemsetz)、库勒(KathleenR.Conner)、皮特瑞夫(MargaretA.Peteraf)、柯利斯(DavidJ.Collies)、蒙哥马利(CynthiaA.Montgomery)等人的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另一派继续称为能力学派,这一派以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Hamel)在1990年5-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划时代文章“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文为标志,经过斯多克(GeorgeStalk)、伊万斯(PhilipEvans)、舒尔曼(LawrenceE.Shulman)、蒂斯(DavidJ.Teece)、匹萨若(G.Pisano)、苏安(A.Shuen)、福斯(N.J.Fosse)、兰柯路易斯(R.N.Langlois)、贺尼(A.Heene)等人的发展,也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Intel、Microsoft、Cisco、DELL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技术型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GE、IBM、SONY等一大批老牌企业不断更新,颇具发展后劲的现实,也愈加清晰地使管理学家捕捉到了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即使是一部分)。在理论上,以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风靡一时。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实际上是建立在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一行为一绩效(SCP)范式的基础上,这一范式认为产业结构决定了产业内的竞争状态,并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及其战略,从而最终决定企业的绩效。因此波特提出的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1)产业结构分析——“五力竞争模型,即产业环境中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新的竞争对手的进入、替代品的威胁、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和行业内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这五种力量决定了一个产业的结构及其赢利能力。(2)识别、评价和选择适合的竞争战略:低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3)实施选定的战略,取得竞争优势,获得经营业绩。但是,波特的理论仍然以产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侧重点是产业的特性、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内外相关企业的相互关系和力量对比,对企业内部重视不够,不能突破把企业视为“黑箱”的局限。这对企业短期战略是适用,对中长期战略则明显存在缺陷。企业中长期发展和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自身构建、培育和拥有的特殊资源和能力,这已是当今各国战略管理专家学者的共识。
同时经济学对企业理论的探讨也不但在发展,以科斯为代表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委托理论等为主流的现代企业理论将最小分析单元扩展到企业中的个人,较好地解释了企业及个人在经济中的相互作用。因此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是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正是其理论来源的交叉性和多样性,各学者研究的角度也千差万别。因此这一理论还不成体系,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必将会对企业实践产生重大影响。
篇5
1、专注核心的能力。专注不是专注当下,而是能够在现在、当下目标和长期目标之间,画一条线,然后坚持其最高优先级。此外,还要有专注在目标可实现的能力。见过很多人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比如,我见过一个号称要颠覆谷歌和百度的小鲜肉,也见过有的团队用两三个门外汉就想超越“今日头条”。
2、坚持正确的能力。坚持有两种:坚持你要的愿景,和坚持你认为是对的事。坚持,不应该是坚持你的经验或教条,而是要坚持 ” 正确 “。而正确,就是以你的愿景为核心,能够用逻辑不断简化和解释的最好路径。这个路径一定是在动态调整的,而这个逻辑也是正确的。
3、清空自己的能力。你能做成一点事情,不是因为你比别人聪明或者伟大,而是因为你比别人更专注、更能坚持和寻找正确的方向。很多人以为自己有空杯心态,其实不过是对成功者或者前辈的敬畏。真正的空杯心态,应该是能听得进最普通的人的告诫。马云说的话你认真听,员工说的话你就不屑一顾,这不是学习能力,这是愚蠢。只有清空自己,学习能力才有价值。产品也是一样。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虽然高中新课改已经进入白热化程度,但是我认为无论教材怎样变化,上课方式怎样改变,无论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教学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高中地理教学也不例外。因为地理新旧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了地理学习的几项核心能力,即对地理空间的敏锐觉察力;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能力;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四项地理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地理课堂的中心环节,也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关键。
一形成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
地理区位是地理教学的首要关节,对地理空间格局的觉察力,它是强调在观察与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展开范围和空间排列状态等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学科能力,是认识空间位置、空间分布格局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地理学是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对,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活动、空间变化规律的学科。高中地理教学应培养学生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它是作为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一项核心内容。例如,我们在进行荒漠化教学时,让学生探究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首先就是从我国西北地区位置入手,从气候条件展开的,引导学生探究荒漠化的自然原因,然后可以让学生从地理空间分析热带荒漠分布其自然原因,强调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在探究荒漠化按照成因分类时,我们也强调风蚀与水蚀作用形成的荒漠化在中国的分布,强调其空间分布及空间排列状态。我们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在风力与流水作用下,形成的几大地貌景观: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东南丘陵的丹霞地貌。让学生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与空间变化,从知识高度上升到能力高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对地理空间觉察力从微观到宏观,这个过程中,教学还应该培养学生宏观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意识,如地理事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相对位置等。培养学生的视觉从局部到整体,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学生的觉察力才更强。
二发展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简单预测的能力
新课改形式下,我们的地理教学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分析与逻辑推理能力。新课改的地理课堂是重视地理过程分析的课堂。地理过程主要包括:①在一定空间领域内,按一定的时间周期周而复始的运动与变化的地理循环过程。②在时间上重复出现的地理节奏性变化过程。③随时间推移而重复出现的新旧更替与盛衰消长的地理演变过程。④地理事物的数量在一定地内持续变化的地理波动性变化过程。⑤地理事物和现象由某一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地理扩散的过程等基本类型。新课改的地理课堂重视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学习,更重视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实际上就是探究现有的课本知识,还要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展开丰富的想象,并且能够假设与预测地理事物变化的方向与规律。并且能够掌握分析地理要素的一般方法。例如,我们在探究地理事物的地域分异规律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非洲大陆的植被变化规律,它们这样变化是依照什么要素变化,又有什么特征。按照这种方法,让学生合作探究我国中纬度地区的植被变化规律,学生得出经度分异规律的特点,然后,学生能够归纳总结经纬度分异的特点与基础。这样的活动课堂实际上重视地理事物过程的分析。
然而由于一些地理现象发生在地理内部,如地质过程,或地理的空间扩大,如水循环、人口迁移等或者经历的时间尺度长,如地壳运动、岩石风化。由于这类地理事物不容易被我们察觉,还因为地理事物的尺度空间比较漫长,我们的生命时间尺度有限。学生对于该类事物的学习需要想象、猜测、对比,学生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猜想,并且进行逻辑推理,才能把握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与特点。因此我们的地理课堂可以以次用来作为训练学生的分析与想象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简单预测能力。
三培养对地理信息的加工能力
在获取地理信息与技能培养上,重视用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如阅读地图和各种图表、访谈、实地调与观测、去图书馆查阅、上网查询等待。
在整理地理信息的技能培养上,重视用多种方式收集信息,从信息中选择最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注意把收集的信息加工整理写成短文、制成表格、绘制地图等,用以发展读写能力、绘制能力、图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上,注意运用统计等方法分析地理信息资料,运用地图等手段进行推理、得出结论,从各种信息资源中选择地理信息进行信息分析、综合、评价、预测等思维能力。
四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7
企业核心能力构建拓展
核心能力的概念界定为“企业在使用资源、形成技能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着企业特有的知识,当这些知识被有效整合后,所形成的能令企业产生竞争优势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
企业核心能力具有主导性、独特性和成长性。它的构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核心能力的构建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独立开发策略的选择:由于独立开发策略的适用条件的满足比较困难,并且它构建成本高,灵活性差,时效性慢,因而现在鲜有公司仅依靠独立开发策略去构建核心能力。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公司在构建核心能力时就不需要独立开发策略了。相反,从长期的角度出发,企业应该坚持以独立开发策略为主,而以战略联盟策略和兼并策略为辅。这是由核心能力的特点所决定的,核心能力具有路径依赖性和累积性。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技术实践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道逐步积累起来的,它的建立一般要5到10年,乃至数十年,是深深扎根于企业文化之中,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因此竞争对手根难模仿。这决定了企业在构建中独立地选择较优的特定方式与特定轨道,而没有任何一种外部力量可以代替企业去选择,也即是要坚持以独立开发为主的策略。
2、对战略联盟策略的选择:诚然战略联盟策略的适用条件较难以满足.控制程度低,易解体,但是由于它构建成本低,越来越受到中小型公司甚至是大型跨国公司的采用。自20世纪8O年代早期以来,商业联盟不断涌现,公司之间的合作也迅猛发展。联盟的具体形式众多,有动态联盟、合资企业、技术许可转让、特许经营等。根据企业之间的链节关系不同,大致将战略联盟归结为两种:一种是基于产品链关系的虚拟组织联盟,一种是基于创新链关系的创新联盟。
虚拟联盟在其成员之间实行专业化分工,为提供优越的顾客价值交付系统而紧密协作,能够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作出迅速的反应,实现灵敏制造,从而能够抓住更多的机会,赢得市场,环境适应能力更强,部的利益冲突较小,因而较为稳定。创新联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目的是为了实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知识创新、资源创新等的目标,通过各种契约而结成的松散型网络组织。由于这种网络组织能够实现优势互补、风险与成本共担、要素双向流动或多向流动,通过相互学习和资源共享等弥补组织成员的某种缺陷,较快地构建核心能力,从而增强竞争优势,因此创新联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对兼并策略的选择:由于兼并策略具有时效快、控制程度高、协调成本低等的优点,往往收到占据统治地位的公司所采用。从2O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国际兼并浪潮发展迅猛。与前几次兼并浪潮相比,此轮并非一般的市场投机行为,而是明显带有企业长期目标的投资行为,紧紧环绕着核心能力的构建,在兼并时进行了大量的重组活动。因而被舆论称之为“理智兼并”。由此可见,公司的兼并越来越是为了迅速地构建核心能力而进行的;为了迅速地构建校心能力,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要通过兼并活动来实现。
企业在具体选择与运用这三种构建策略时,应该具体分析环境状况,权衡对资源和能力需求与对控制需求之间的关系,作出相匹配的构建安排。
二、企业核心能力的拓展
由于技术创新、全球化、战略互动、竞争升级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企业面临的环境呈现出高度的易变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企业为了充分利用环境的优势、尽可能减少环境的威胁,而着手构建与提升自身核心能力以实现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因此核心能力的拓展问题就成为许多企业关注的焦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拓展企业的核心能力。
1、内外环境扫描。对外部环境的扫描是为了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核心能力。由于企业现在或将来会处于不同行业不同价值链的不同位置,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往往是不同的。企业在进行外部扫描时应注意主要竞争对手或行业领先者的核心能力所在,因为这也许正是企业所需要的东西。对内部环境进行扫描是为了确定企业是否具有需要的核心能力。如果有,应主要把精力放在继续保持上;如果没有,则应弄清企业目前的状态究竟是没有核心能力、正在建立核心能力,还是已显露出核心能力的雏形,前两种状态面临的是构建问题,后一种状态面临的是提升问题。
2、优化资源。无论是核心能力的构建还是拓展,必须从其逻辑基础展开工作。企业应准确的把握资源的发展脉搏,强化对资源的认识,合理组合并利用孕育中的资源、发展中的资源、成熟的资源、过时的资源这一资源流,为工作目标配备最有开发潜力和价值的资源。
3、重整能力。能力是由技能的有机整合而成的特有知识。能力若无法带来持续竞争优势,在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应该通过改变整合的方式与方法来寻求改进。重整能力的通常做法是调整组织结构、进行流程再造和开展业务重组。在这一过程中,应关注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匹配问题,引入市场压力来打破内部阻力。另外,企业应该进行持续的创造型学习,因为企业正处于一个定义和再定义活动的集中时期,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充斥着重新构建相互作用的合作、建设性的冲突、决策过程的总体开放和互相矛盾的问题和答案。重整能力是一项长期、反复的任务,其阶段性的逻辑终点处在具备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状态,因为只有此时,企业构建与提升核心能力的工作才能见到成效。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中,企业竞争的主要特征是复杂快变与战略互动。毫无疑问,核心能力正在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和动态竞争的根本驱动因素。因此,企业的战略必须紧扣核心能力这一主题。只有正确把握核心能力的概念和逻辑框架,通过环境扫描掌握竞争各方的力量对比以及核心能力的未来方向,以竞争对手为标杆,以顾客价值系统为导向,不断进行技能的提升和能力的整合,才能持续巩固和扩大企业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黄卫东.企业资源策划.人民邮电出版社.
篇8
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根据具体工作和职业情况选择和应用这些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和创新7个能力单元。职业活动种类繁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多种多样,但在各种职业活动中,职业核心能力是基本的要素,是各种职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可以引导、激发其他职业能力的生成,具有重要的“生产性”价值。
二、现有职业教育的特点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注重学生技能的养成,对职教学生来说大部分的教学时间都用在了对学生动手的培养,专业的建设也重在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填鸭式”的教授技能和大量重复性实践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常常忽略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都是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性人才,所以常常以用人单位所需进行对应的人才需求专业设置,而对于用人单位的发展和对人才规格要求不断变化没有做出相应的应答和改变。
三、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
第一,不喜欢单纯的理论教学,喜欢参与情景模式的教学活动,喜欢非传统的教学新模式。第二,课前不爱预习,课后不懂复习,课堂上注意力没法集中,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第三,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方法匮乏,学习能力不足,自我约束力不强,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不够,文字表达及口头表达欠缺。就职业教育学生的特点而言,现有职业教育对学生来说是有兴趣学的,但重点在于学生学了已有知识的同时对知识的巩固和更新,对知识的提高,对知识的补充和运用就很缺乏,所以对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了。
四、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特点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快,技术周期缩短,所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选择和对人才的期望也随之改变:第一,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迫切要求是聘来就能用,对单位软硬环境的迅速熟悉,对单位文化适应快,希望学校和其能做到无缝对接。第二,用人单位对岗位设置多样,要求学生对岗位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能对新知识的不断学习和对新技能的不断创造,在多变的工作环境中迅速的成长起来。所以现在用人单位对学生的需求不再是以前对工人技能方面的硬性操作,而是对人文环境的尽快适应和职业生涯的快速成长与发展。
五、总结
篇9
关键词:保险公司 立足高起点 社会知名度 风险管理 职业化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天独厚的环境使得我国保险行业逐渐成为我国保险中介市场的主导力量,在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其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兼业、市场结构、专业机构还是保险营销员等方面都有着一些有待改革和完善的问题,制约着保险公司作用的发挥。因此,只有不断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内容,才能提高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及长足发展,以下几点将作出比较具体性的说明。
一、立足高起点,谋求长远发展
保险公司的任务之一就是推销保险产品,负责向保险人提供保险专业服务。保险公司若能在立足高起点的基础上,谋求长远发展,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具体来说,首先,由于保险公司没有属于自己本身的产品,它推销的只是某几家或者某一家的产品,所有公司如果想保证比较稳固的关系,就要尝试着在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的前提下熟悉所企业的各项内容。可以尝试选择某一家保险公司作为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多种方式将该公司的服务特色以及产品品质等了解清楚,从而不断地在实践中改进自己的工作,促使自己的工作更加的连续和具体。其次,公司能否生存取决于是否有大量的客户群,而公司服务的特色就是获取广大客户信赖的直接原因。因此,保险公司要通过提供特色的服务,建立稳固的顾客群,比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在保险期间能够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给客户提供避免损失发生或者降低损失程度的防灾建议;在约定事故发生之时,要立即为顾客妥善处理好索赔和损失的工作;不断地根据客户需求和实际情况修改服务内容,最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要求。再者,立足高起点的另一个表现还在于服务内容的完整,因此保险公司不仅要做好既定的产品销售和推销工作,而且在意外事故现场查勘、保单续期以及各项风险防范建议等方面也要进行不断地补足和完善,尽可能做到全方位的服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名度
相对来说,保险公司属于新兴事物,从被社会公众认识到被他们接受是一个过程,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保险公司的社会知名度和公众知晓度显得尤为重要。详细一点来讲,保险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确立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要充分认识到保险公司和保险公司有着强有力的助手和盟友的关系,双方的共同目标就是为顾客提供越来越优质的服务。通过广告媒体、报纸杂志以及专题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宣传,促使自身的知名度提高,使得广大投保人、被保险人逐渐接受利用保险中介人,赢得更多顾客的信任和青睐。还有,保险公司要充分重视人力资源在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企业领导者以及员工的业务培训等,为重要决策的更加科学合理性、工作细节的更加完善性做好强而有力的铺垫,促使公司在市场中职能作用的真正发挥。与此同时,诚信是当今社会的热议话题,保险公司要想赢得更多公众的注意和关注,获得更多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和信赖度,就要在工作中遵循实事求是、诚信待客的原则,不断地强化自身的诚信品牌建设,尽最大的努力赢得社会、市场和客户的同时支持和认可,从而为保险公司的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平台。总而言之,保险公司要根据发展实际进行合理的宣传和知名度的打造,在汲取市场养分的基础上谋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完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缺位风险管理策略
保险是连接保险公司和广大投保人的纽带和桥梁,是保险业服务于社会的窗口,强化公司内部的治理和缺位风险的管理策略,可以为保险公司的长足发展提供坚实的铺垫。可以考虑从下面几点着手:第一,要不断地完善董事会功能,促进分工的不断具体化和完善化。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可以尝试在董事会下设薪酬与考核、战略、提名以及审计等专业机构,配合董事会做好各项工作,为董事会智能的更好发挥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成效。第二,要不断地提升内部控制层面,将报告性目标、战略性目标、遵从性目标和经营性目标与内部控制制度结合起来,真正地促使战略性考虑和营运的效果纳入到公司的运行进程中去,并且根据最新的市场动态和公司发展需求不断地调整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措施。第三,要全面推行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只管部门是董事会,但是可以尝试邀请外部审计对公司的管理层的经营与管理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审核,及时发现保险公司在管理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且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完善,不断地完善各项工作细节。第四,要加强监视监管的力度。公司内部要高度重视相应的规章制度,在遵循相应的法律规范的前提下,配备有较为丰富的财务、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型人才去从事监事工作,并及时完善监督审核制度,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成效。
四、加强保险公司员工的职业化建设
所谓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是促使人们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努力的一种最佳模式。保险公司强化员工的职业化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增强竞争力,而且为自身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活力源泉。详细一点来讲,从人力资源方面来说,要建立严格的保险机构从业人员的分类、分级考核制度。从业人员通过最初级的资格考试后,要针对不同的险种进行不同的考试,比如传统寿险、健康保险等,使得相应的岗位配备合适的专业性人才。而且,公司内部可以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为内部员工提供不同级别的资格认证考核,使得部分优秀的从业人员能够参与到保险专家或者保险业务顾问的工作中去,在具备为客户提供金融理财、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资格基础上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还有,要重视对员工的综合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培训,尝试通过多种多样的诸如主题性的拓展训练活动、专题讲座以及技能交流大会等形式,增强保险公司整体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与此同时,公司领导者要经常性地深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最新工作动态以及需求,在不断地强化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的进程中,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与使命感,从而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员工的职业化建设形式多样,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式的改进与完善,才能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提供更有利的养分。
五、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保险业逐步振兴的背景下,保险公司也走上了飞速进步的道路。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撑力,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保险公司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通过合理的改进和强化,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增强我国保险业的整体实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钱红.《我国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核心竞争力研究》.产业经济评论.2011(03)
篇10
读者可能会和我一样感慨一下,这种行业竞争优势的荒谬感。就是这么简单,它们只是做了一件最基础的事而已—但可能事实确实如此。曾经与一位很成功的杂志同行聊天,他在说到他初入杂志市场之时的感觉:这一行太弱了。太弱的原因是没有人更用心地去做最基础的服务,比如渠道。同样是这么简单,把一本杂志有效地送到目标读者那里,竟然没有人用心去做。而他的观点和东方驾校的经营者一样,最简单的办法,认真做好这件事,总是会有合理的回报。我们常常提到的企业的经营能力,这其中很核心的一个内容,应该就是服务能力。北京一家著名的书店近来遭遇经营困境,在分析各种大的背景造成整个行业的凋败之外,没有人用心经营这个书店,可能是最直接原因,它最后失败可能也在于它的服务能力出现了问题。你有没有能力服务得更好以争得市场,有没有能力服务更多更广泛的人群,都决定了那个我们最终看到的可以量化的企业经营上的数据。
在快公司这篇文章中提及到东方时尚驾校未来连锁经营发展的可能性—它的服务能力的延伸。除了文中提到的对教练的管控水平,对管理体系的平移,价值体系的传播之外,更关键的可能还在于难以言说的那一部分:如何进入另一个高度本地化的市场,这个本地化除了竞争对手的存在—竞争对手可能并不可怕,甚至不堪一击,但它们更现实的问题是面对另一个陌生城市的管理者的态度和公共管理水平—这可能才是最大的制约它们扩张的问题。这个东西,想起来可能同样荒谬。
如果从服务能力这个角度去看如家,可能会比华尔街要乐观一些。它的亏损来自于扩张成本的急剧提升,也就是说它是为了服务更多的人群而造成的亏损。如家是否能通过服务能力的提升而消化掉这部分成本,是否让投资者相信这会带来未来的收益,这是考验现有管理团队的一个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