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范文
时间:2023-03-15 04:5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检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检验不单只传统的感官检验,纯手工捡测,现在仪器分析方法逐渐成为食品检验的主要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乳成分分析仪,FS120,FIX,原子吸收光谱法。快速检测试纸条,试剂盒个方面的检测。
一、仪器对食品的检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检测灵敏度高,操作比较方便,在室温下即可分析,现在已普遍运用在各个行业,尤其在食品中最为广泛,它能高效快捷的分析出食品中你所需的含量。我们实验室用高效液相分析的原理,检测原料中的,成品中的三聚氰胺,根据标准的峰,来判断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结果受操作人员熟练程度影响小等优点。但是越精密的设备,对设备的安装场地有相应的要求,在我们的实验室,我们室内的温度控制在4-55℃之间,我们用空调控温,温度一般控制在最佳15-30℃。湿度在30%-80%,避免剧烈震动,和阳光直射。在2008年三聚氰胺以后,我们上液相色谱仪这台设备,带出了3名优秀员工专门操作这台设备,他们能特别熟练操作,维护和保养,与各个单位对标,这几年没有因为我们的操作失误而造成数据错误和误判。
我们还引用了优创的乳成分分析仪:这台设备在乳品行业最受青睐,成本低,操作简单,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出所需的8项指标,(脂肪,蛋白质,密度,水分,冰点,总固,非脂,乳糖),每小时能检测100个 样品,尤其检测原料奶,饮料,巴氏奶,UHT奶,速度快,而且准确度高,设备没有特别的要求,在室温下即可使用。既缩短了我们的检测时间,又节省了公司费用,为客户也创造了价值。
2011年我们公司又引进了2台进口设备,中红外和近红外来协助我们更精确的分析数据FT120乳成分仪和FIX。它们专门是用于生产过程控制,更有效,更快捷的分析数据,给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来引导生产,控制成本,控制损耗,在测量原乳和成品乳制品成分方面远远优于其它分析测定方法,在样品分析前,它只需对样品进行一次最小量的处理过程。
《食品安全法》对以往食品标准中的所有污染物限量规定整合修订为铅、铬、汞、砷、苯并芘、亚硝酸盐等13类污染物在食品中限量规定设定了160余个限量指标,基本满足我国食品污染物的控制需求,我们在污染物限量检测也引进了2台设备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这2台设备在分析仪器市场中是一款极具中国特色的产品,PF6系列非色散原子荧光光度计结合了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散光谱两种技术的优势,并克服现有分析技术的不足,是一种优良的痕量分析仪器,它具有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便等特点,能够测定易形成氢化物的元素,易形成气态组分和易还原成原子蒸气的元素的测量仪器,我们主要测量乳品和原料中的铅,砷,汞,铬。由于设备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环境检测,食品卫生检验,城市的排水检验,等领域。我们在保证我们的产品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意外。还特声明我们的产品无毒、无害,符合国家要求 的,应当有的营养要求。无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结块,混有其它异物或者不正常的现象。
二、理化检验
食品理化检验是指应用物理的化学的检测法来检测食品的组成成分及含量。目的是对食品的某些物理常数(密度、折光率等)、食品的一般成分分析(水分、灰分、酸度、乳糖、蛋白质、脂肪,总固,非脂)、进行检验。
蛋白质的检测:我们依据国标GB5009.5-2010的第一法凯氏定氮法,这套方法快捷,简单容易操作,容易理解,我们将这套标准已熟练掌握,我们实验室将这套方法用的得心应手,作为我们衡量设备准确,产品合格的检测方法。
脂肪检测我们用了国标的2种方法做对比,索氏提取法和盖勃氏离心法,这2种方法在我们的实验室每天都能用到,盖勃氏离心法我们用在稀奶油的过程控制上,主要是快,方便,能及时给生产提供参考数据,在精确度上表现不明显,在成品方面我们实验室选择索氏提取法,它虽然耗时,反锁,但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我们将第一法作为我们终产品的合格与否的判定方法,我们实验室将这两种方法都用的得心应手,校准模块,与第三方对标,与企业间的对标差距都不是很大,我们在技术跟进的前提下,首要是找出适合我们产品所需的方法,顾客所需方法。其它的检测方法我们实验室都在用,都是依据国标的方法,做出准确的结果,来引导生产,提供准确的数据,为公司创造价值。
一个准确的数据不单靠检验,各个环节,细节都要注意。如在乳品企业、在生产线上,库房里采样时,应了解产品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现场卫生状况,标签,标示,同时应注意食品的包装容器、规格,净含量,等在检测保存条件等情况。要认真填写采样记录,以及来样登记,无请样单的样品不得接受检验。
如奶油、鲜乳、酸奶或其他饮料,如用大桶或瓶盛装者,应先充分混匀后再采样。如果不能感官上混匀,就用称称,一定是是等量混法。 混匀后检测样品指标,
对于蛋白粉及固体食品应按5点采样法,采完样品后混匀。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样品。
食品应按分析项目要求分别采取不同部位的样品或混合后采样。不同企业要求不同,一般生产过程中如果生产不正常的情况下先是加严检测,在数量上,还是时间上都是比正常情况下加密,液体100ml,粉末,固体100g。我们生产的蛋白粉在生产过程中,先是加严抽样,前10袋每袋取样,然后隔5袋一取,每袋100g,如果生产正常我们可以前5袋一取,然后每20袋一取。然后做混样,每袋取5g样品混匀,混匀以后做检测。
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型性。
三、检验后的样品保存 以及样品的留样
对于我们的企业,生产的是高端产品,稀奶油检测周期11天,一般在样品检测结束之后,我们保留11天,一方面如果有微生物不合格,我们复检样品,粉末状的样品我们放置6天,待复检。对于留样,我们按照产品的性能,保质期液体放置半年,固体18个月。时常进行观察。观察外观,涨包,变色,渗漏等现象发生。
感官不合格产品不必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不合格产品。
四、检验要求
对于我们检验人员,以及生产企业,一定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标准中规定的分析步骤进行检验,对实验中不安全因素(中毒、爆炸、腐蚀、烧伤等)应有防护措施。
理化检验实验室实行分析质量控制理化检验实验室在建立良好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测定方法应有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绘制标准曲线的数据等技术参数。
检验人员应填写好检验原始记录。
最后我们对产品要做感官分析:感官评定现已成为现代企业产品定位的必要工具,是所有研发、品保及行销部门不可或缺的利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业、化妆品业、纺织业及印刷业等民生用品工业。
感官评定的分析方法也分许多种类,如果正确与准确的应用适当的感观方法,对企业产品的开发和定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大家认为感官分析,不就是靠五官分析用鼻子闻,用眼睛看,用嘴巴尝嘛, 其实不然,现在感官它是一项技术,对有经验的员工来讲有了在感官评测中的经验,它能使结果更具客观性;更能创造价值。更快捷方面,不借助外力,就能判断产品的好与不好。
篇2
关键词:加强;食品检验;检测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仍存在不够健全、检测机构数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尽合理、检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一、食品安全现状
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由生产加工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检验机构接受委托检验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构成。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整体素质处于较低水平,中小企业和家庭作坊式企业数量众多,不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必要条件。有相当一批企业不具备发放生产许可证中规定的环境条件、生产设备及检测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食用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加入世贸后面临的新形势,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蔬菜中的农药、泡发食品中的甲醛、猪肉中的瘦肉精、牛肉中的激素、鸡肉中的抗生素、海产品中的重金属和激素等以及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当严重。中国近年来发生了许多食品安全事件,诸如苏丹红事件、啤酒甲醛风波、PVC事件、韩国泡菜寄生虫污染、大头娃娃事件、震惊中外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广大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后十年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发展的黄金时机,必须围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中心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的建设目标。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比接轨程度不够,从而影响到国内标准在国际上的可信度。二是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不高,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检测方法不够完善。三是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重复设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我国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四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中国虽然已经开始受到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在风险评估,尤其是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起步比国外晚,工作开展得不够全面。因此亟待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二、食品安全检测现状
检测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是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就必须对食品安全中的各类样品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监测。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已将食品安全检测列为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发展重点。目前在食品安全检验部门通常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PCR、氨基酸测序仪等大型仪器来完成食品检验中化学源性项目的检测任务。这些食品现代仪器检测技术是食品质量安全重要的检测手段,应该加大力度开展检测方法研究,继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样,传统食品现代仪器检测技术存在仪器价格昂贵、操作技术要求高、样品前处理与分析时间长、对仪器的使用环境要求高,通常都在专业实验室内使用,难以用于需对现场采集的样品进行实时快速监控的场合。食品安全检测具有样品数量大、检测种类多的特点,样品的分析测试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迫切需要一类操作简单、能够对多个样品进行快速检测的技术,以满足大量样品快速分析的需求。
三、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的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各地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仍存在体系不够健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应有效整合食品检验检测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业务重叠,做到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加快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研究,研制检测所需要的消耗品,引进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构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网络,减少重复检验检测,保证检验检测的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加紧构建各部门间检测信息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为有效监管提供有力支持。具体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各地要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可以以地市为中心,秉着“不建则已,一建既全面又先进”的原则,整合各部门检验检测资源,从提高检测水平、增强监管实效出发,理顺检测监管机制。如此,能发挥检验检测效力的模式,建立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对机构建设的投入,改善环境设施,增添检测设备,完善检测项目,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提高食品检验检测率,可以建立起体系健全、布局合理、手段完备、技术水平满足需要的检验检测网络。食品检测机构规章制度是保证食品检测机构管理科学、规范、有序的必要基础,是食品检测机构完成各项工作的保证。食品检测机构或其所在组织必须是一个能够承担法律责任的实体。检测报告和检测活动,除了满足客户要求外,还必须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食品检验检测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人才是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的核心和人员素质原动力,只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减少,提高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形势的不断变化。在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下,通过公开招考,招录优秀人才。要有计划开展业务骨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确保培训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使培训工作有质、有量。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及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努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和专业能手,使检验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逐年提高检测的广度和密度,重视检测结果,逐年提高检测的广度和密度。
3.以食品安全可靠为终极目标,增强检测频率,扩大检测项目、批次和覆盖面,提高抽检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进行食品专项安全评价性抽验,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消费预警和趋势预报工作;针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品种、质量信誉度较差的企业,进行目标明确的监督抽检。食品的检测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引导群众安全消费。同时根据检验数据,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客观、公正分析,形成食品安全状况报告,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魏毅麟;做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8年12期
2.张月麟;进一步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08期
3.郑燕燕;康丽榕;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J];科技风;2010年01期
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验;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141-01
0.前言
近些年发生的食品安全案件,突显出了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种种问题。为此,相关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加大了对食品检验工作的力度,希望能够确保食品卫生的安全。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这给当前的食品卫生的检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那么,如何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问题就成为当前食品检验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只有食品检验才能有效监督食品生产的安全。为此,相关的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要建立科学高效的质量监管体系,不断提高食品卫生安全水平。
1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般来说,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状况,所以,在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方面就必须要引起重视,只有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管理体系,从而有效地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和管理[1]。但是,由于我国食品检验标准和市场运用机制的不健全,这对当前食品卫生的检验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为此,需要加大对国家食品监督检测和市场管理部门的压力,不断完善食品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进而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食品卫生的检验是从食品的加工原料到食品加工制造的全过程,或者是从食品的包装到销售等这一系列的过程都会影响食品的卫生管理。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控制上,我们不但要完善质量检验体系,更要能够不断创新食品卫生监管体系,并对食品卫生进行严格控制。在另外一方面,由于我国对食品卫生监管方面的不健全,从本质上就无法对整个食品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一些食品生产厂商对食品卫生安全质量监管意识相对来说也比较淡薄,从而导致一系列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2 食品卫生检验对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性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从本质上是关系到人们切实利益,如果是出现重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就很有可能会损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的就可能会引发社会的恐慌,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为此,相关的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要能够控制食品卫生安全,就必须要从问题发生的根源上进行清除,也就是要从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方面加强监管力度,不断提高食品卫生的检验水平,制定相关的监督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实现对食品行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从本质上看,食品的加工、生产、销售等方面都是一个严格的系统流程,就必须要对食品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定,加强食品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2]。同样的,食品卫生检验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监督质量的检测,定期检查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不断引进先进的检验仪器,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质量监察部门方面,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程序进行检验。对于不符合卫生要求食品不准生产和销售,从而为食品卫生创造有利的安全环境。从以上的情况上看,加强食品卫生检验部门的执法力度,并且加强对食品卫生的抽查力度,才能确保食品卫生的安全。
2.1 食品检验对公民的重要性
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食品不仅仅是充当着人们营养的主要来源,还是关系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角色。是消费者和全社会所共同认同和关注的问题之一。所以,对食品的卫生监测对个人来说可以有效确保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3]。而如果相关的检测部门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各类食物进行认真检测,就能够从根本上保证食品卫生的安全。例如是前几年所发生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我国食品卫生安全相关的检测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从另外一方面看,也更加突显出食品检测对个人的重要性。
2.2 食品检测对生产厂商和食品行业的重要性分析
从某种程度上看,食品检查在食品卫生质量的安全评价和市场监管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部门的认真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告知生产企业,这样就方便生产企业进行改进生产方法,努力调整生产结构,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从而能够在市场上占据更多的份额。
2.3 食品检验对社会的重要性分析
食品检验部门对食品卫生进行检测,一方面可以确保市场流行食物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维持社会上的稳定。同样的,只有严格把握食品卫生质量,才能更好为国家社会经济提供物质上的保证,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水平奠定基础。
3、如何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测的举措
3.1、加强食品卫生检测部门的内部制度建设
一方面,我们要持续强化食品卫生检验机构的建设,不断创新和改善检测体系的机制,建立更加健全的食品卫生质量监督检测体系。从另外一方面看,相关的部门要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检验检测市场,不断推动非政府资本的介入。从而更好地消除行业之间的壁垒。同时,还需要加强消费者在食品卫生安全的检测方面提供的技术服务,并为生产经营部门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3.2、建立一支具备高素质的检验人才队伍
食品检验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培养出专业化的检验人才。所以我们要不断加强对食品卫生检验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并引进先进的检验理念,促使技术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检验的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对实际检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3.3 树立科学的食品检验机制
现代市场中的食品检验制度是应传统市场影响观念的挑战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是一种对传统食品检验工作管理方面的颠覆性改革创新,同时也是一种面向市场经济的食品检验工作的有效策略,要确立科学有效的食品检验机制,就必须要加强对食品检验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市场经济下的食品卫生检验工作。对此,国家食品检验部门在这种全新的食品检验机制策略下对食品检验工作的相关措施布局进行全新调整和改变,并且在对食品企业的卫生管理中更加注重生产过程中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还要能够不断加强对于食品企业安检人才的管理和制度上的创新。所以在这种全新的食品卫生检验机制的管理观念之下,就必须要努力加强食品检验部门人员的工作机制方面的创新和改革,并严格要求人员重视对食品卫生安全检验的工作认识,从思想层面上不断提升卫生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食品卫生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样的,为了要能够树立科学有效的食品检验机制,还要不断改进食品检验的技术水平,更新食品检验的设备,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更加科学有效的食品检验工作机制。促进我国食品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卫生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更是关系到食品卫生行业的正常发展和社会上的稳定。为此,相关的食品卫生检测部门要加强内部机制的建设,不断引进先进的检验理念,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检验人才队伍,才能更好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PCR技术;食品检验;应用
食品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食品起到了维持我们体内日常所需的养分、维生素、脂肪、热量等物质平衡的作用,因此食品甚至可以说是人体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食品行业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但是因技术有限,食品在其生产、运输、销售的各环节难免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这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就需要有一门相关的技术来检测食品安全问题,为人身的安全保驾护航,所以,在食品安全领域引进了PCR技术,以此作为其监督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1 PCR及其相关技术的简述
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特定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也称无细胞克隆系统。该方法可使极微量的目的基因或特定的DNA序列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扩增至百万倍。PCR技术是通过利用DNA变性与复性原理,针对目的基因设计的一对以特异寡核苷酸为引物的DNA小片段和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然后再将其以目的基因为模板进行的DNA体外精确扩增技术。由于反应进行多次循环,所以在短时间内扩增获得大量目的基因。PCR扩增产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来检验和纯化,进行克隆、转化和测序。此项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在该技术的应用中,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和其他一些真菌上面,也有报道在肉中微生物检测的应用,相信该技术的成熟应用必将为食品学研究带来变革。
2 PCR技术的工作机理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D退火D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第一步,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第二步,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第三步,引物的延伸DNA模板D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这就完成了一个PCR循环,新合成的链都可作为下一次反应的模板,因此扩增产物的量是以指数级方式增加。
3 PCR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3.1 对水产品的检测
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大环境之下,我国以之为发展动力的相关产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其相关的产业结构都完成了一定意义上的重组,并呈继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不断革新与完善。随着内陆城市化以及经济体系建设的不断开发,内陆的各种资源较之前比呈一定的减少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放在了河流和海洋领域,随着这些领域逐渐变为投资热点领域,相关的产业建设也就逐渐兴起。而水产养殖业就因此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近几年来,许多经销商对淡水鱼类的养殖以及海产品的养殖比重不断增大,相关养殖业已变为投资的热点,而经销商对养殖的目的主要是用于自身的经济产业建设,所以很大一部分的海产品和各种鱼类产品被制为食品销往各地,但是海产品和许多鱼类体内寄生着许多不为人觉察的寄生虫等有害物质,将之制成食物在很大程度上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就有必要之施以相关的检验技术,从而保证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合理、健康养殖加工以及食用这些动植物所制食品的人们的身体健康。而PCR技术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检测技术就被应用此领域的食品质量检测,进而保证这些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3.2 对饮用水中致病性因素的检测
饮用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原生动物、蠕虫等4类。大部分为肠源性,由粪便污染环境,再通过消化道进入新的宿主。由于人类以及动物粪便污染是水中病原体侵入机体的主要途径,所以说污水是威胁健康的主要渠道。各项研究表明,PCR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微生物的种群特征,能够迅速、准确水样中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和种群动态分析。
3.3 对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PCR技术具有敏感、专一等特点,不仅可以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特异性识别,而且可以鉴别同一种类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菌株和非致病性菌株,因此应用PCR技术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中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部分常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PCR检测已有相应的商品试剂盒出售。
3.4 对食物中沙门氏菌的检测
沙门氏菌是在不合格的食品中常见的菌种,其致病的毒理较为特殊,有的专易使人致病,有的专易使动物致病,有的即会使人致病也会使动物致病,而这些致病菌种的总称就是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在对人体产生致病效应的具体表现为食物中毒。这种食物中毒是全身性的,即全身的每一个部位都会感染沙门氏菌,同时这种病菌还会在人群中大肆传播,渐渐衍化为流行性传染疾病,因此其危害十分巨大,危害范围十分广泛,必须予以一定的检测技术从而将之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我们开始研究通过PCR技术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而此类方法在近几年来已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化。用PCR技术对各种不同血清型的沙门菌和已知被该菌污染的鱼粉和动物产品的肉汤养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高,且灵敏、快速,可检出0.05pg水平的DNA,并可在1天之内完成。
结束语
总而言之,食品安全是一直为大众群体所密切关注的话题,而食品的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彼此相互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食品的感染几率,因此必须引进相对成熟的食品检测机制来完善食品在各环节的安全监测。这有利于大众群体的人身安全,有利于我国食品流通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相关检测技术的科技含量的提升。因此必须大力开发PCR食品监测技术,并将之全面应用于食品检验领域,进而推动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与革新。■
参考文献
[1]周诺贝.核酸探针和PCR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4.
[2]王华,刘斌.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10.
[3]陈诺,唐善虎,岑璐伽,李雪.多重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0.
[4]吴艳敏.PCR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篇5
食品样品的接收与识别
接收委托单位送来的食品检验样品,仔细审核委托样品的外观、包装、规格、数目以及材料的充分性,确定客户的检验目标、需求以及出具报告的时间限制等等。不满足需求的样品需要进行退回处理,同时进行说明,再次送样;对于那些达到检验需求的样品,需要指引与帮助委托单位准确的编写委托书.委托书一共有三联,第一联由业务室保留,第二联由检验室保留,第三联需要交给委托方,针对样品的形态、材料以及外观等实施充分的描绘与记录。在对样品是否满足要求存在质疑的时候,需要在检验之前咨询委托方,以获得更加深入的说明同时进行登记。委托方对于检验若有独特的需求,需要邀请技术人员的参与。
所接收的样品需要创建起相应的样品管理登记台账,样品经过接收人接收以后粘贴相应的唯一标识,需要标记:样品编号、来样日期、样品名称、来样单位、样品状态(待试、试中、试后),样品处置(损耗、留样、原样退回、残次退回)等信息,以确保不管在什么样的状况之下对于样品的辨别均不会出现混乱。全面落实分类别记录、编号辨别,同时根据备用样品、检验样品以及退样分不同的区域进行保存。样品的制造、流转、检验、保存以及退样等所有的流程,均需维持样品标识的唯一性,保证样品的可追溯性。
样品的流转
进行样品交接的工作者需要对检验样品的流转进行签字确认。样品的流转需要按照以下的步骤来完成:(1)在实施检验以前,检验工作者需至样品室提取样品以及有关的材料,同时需要在样品领样表上进行签字确认。(2)业务室在接收到要求的时候需要立即将《委托检验协议书》、抽样单以及相关标准材料等传递给检验工作者,完成好相关的交接手续。(3)检验室在针对所接收、传送的样品进行交接记录的时候,若发现样品和检验需求不相符合,又或是和委托单、抽样单不一致,需要立即将其退回到业务室,同时进行退样记录,并按照样品的检验现状,在相应的标识卡中需要写明“待试”、“试中”又或是“试后”等。(4)样品管理人员需要对样品室中的样品管理情况实施检视,针对管理的主要要素实施审核,对于那些和管理需求不同的情况需立刻进行完善。
样品的贮存
食品检验的样品具有易发生腐败、变质等特点,为确保检验样品的品质,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准度与代表性,食品检验部门需要具有相应的贮存装置。往往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贮存形式:常温贮存和低温贮存。低温贮存所代表的是使用冰柜又或是低温冷库,温度往往在-29℃~5℃间;常温贮存需要避光、恒温、通风以及恒湿等。正常情况下,冷冻饮品、畜禽制品、水产品以及速冻食品等其它有关样品均需运用低温贮存的形式;瓶装饮料、调味品、糖果、米面制品以及食用油等其它不易发生腐败、变质的样品运用常温贮存的形式。当然,样品如果有什么特殊的需求,便需要按照说明书又或是产品标签所制定的贮存形式实施贮存。样品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增强安全保卫工作观念。切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无任何“麻痹思想”。做好防虫、防鼠、防盗、通风、清洁工作。每日做好冰箱及室内温湿度的记录,每周五除霜一次。每日对样品间样品货架实行巡查,检查样品状态是否出现异常,并做好检查记录。
样品的处理
篇6
关键词:食品检测检验 检测体系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8-0039-02
1 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现状
1.1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手段落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国家在家食品检测检验的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着滞后现象,而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也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暴露无疑。从检测的方法上来看,存在着方法种类少的问题;从多残留检测方法上来看,存在着方法少的问题;在快速筛选检测技术方面,存在着成熟度不足的问题;在高技术检测手段上面,更是存在着严重的欠缺问题。
1.2 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食品检验检测的体系当中,针对于食品而采用一系列检测的方法,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问题。从正规的检验体系工作流程上面来看,食品应该是由农田的生产开始,再到食品的加工,最后到视频的销售等,这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把监管工作贯穿进来。但是,事实上,受到食品安全检测力量的限制,首先体系制度不完善的制约,很多食品的检验检测工作都仅仅只是形式而已,并不能够实现系统化,很多对人有害的食品也大量的流进市场。
1.3 食品检验检测的统一市场准入机制未建立
从对食品金策检验水平高低的影响因素上面来看,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很多的食品检测检验机构来讲,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检验资质不足,实验室制度和管理的不公平现象严重,这些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对食品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同时,对于相关的部门来讲,也并没有把针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审查程度建立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市场进入的门槛逐渐降低,最终不安全食品逐渐流入市场。
2 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对策
2.1 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对于这一点,也就是说要对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以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并在此基础上,把对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网络建设力度予以强化,最终促使整个检验检测体系的机构配置得到完善。那么,对于政府部门来讲,需要做的就是:把开放竞争的规范检验检测市场建立起来。同时快要尽可能的包行业之间的壁垒予以消除,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大力的带动民间中介资本的投入,从而把一个合理性高且规范度强的竞争机制建立起来。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民间中介,通过民间中介检验检测的有效介入,能够帮助政府在具体的食品监督过程中带来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能够帮助消费者,在对食品安全的判断和鉴定上面给予技术服务。
2.2 完善并健全食品检测检验体系制度
在食品检测体系的制度这一方面,我们不能够单单局限在对当地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监管上面,不应该局限在当地从业人员注册管理制度上面。而且还应该针对相关行业机构以及相关行业人员所需要承担的责任等等都加以明确,同时对不负责任需要承担的惩罚加以明确。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的对相关人员以及相关机构作出约束。当然,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针对相关的食品检验与检测制度当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实验室资质管理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等,作出合理的调整、补充与删除处理,尽可能的把那些食品安全监测中存在的重复支出问题加以解决。除此之外,还应该把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社会机构的培育力度予以强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把行业的竞争市场开放出来,从而来把原本的行业垄断问题有效解决。当然,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必然是和法律法规离不开的,所以,要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行业的操作加以规范,来对其中存在的一系列受贿问题,一系列弄虚作假的现象加以惩罚。
2.3 制定统一的食品检测标准
对于这一点,目前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行业中,在不同的管理层次当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食品检测标准上面存在着不统一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一问题,对于相关部门来讲,就需要将其做出统一,通过把统一的检测方法的制定,通过把统一的标准和费用的规定,来促使食品检测检验的准确性得到提升。同时,还应该通过建立动态化的评价机制,来不断地把企业内部的自建体系加以完善和鉴权,尽可能的将食品的安全和行业的信誉直接联系起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机的把检验检测机构,把网络信息系统,把激励惩罚机制,把责任追究机制,把信用评价机制等等进行有机的整合,最终保证食品检测检验的准确性。
2.4 提升食品检测技术
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来进行,在此基础上,有机的和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严格紧跟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的脚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地把我国的食品检测检验技术加以改进和完善,来把我国的食品检测检验方法加以改变,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更深入的研究,找出更适合食品检验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另外,还应该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来把迫切需要的并且是和安全息息相关的标准制定出来。另外,还应该有目的且有选择性的,针对部分具有先进性的方式,把更加精确地仪器设备等等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3 结语
总之,在目前市场流通食品种类日趋繁多的情况之下,在食品安全性检验的这一方面,也更加需要相关人员引起重视。通过对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完善,不仅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够在社会的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把视频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加以健全与完善,通过制度体系,来促进食品安全工作质量的提升,最终对人民群众的安全进行保证。
参考文献
[1]关莉莉.浅谈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2011年25期.
篇7
一、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禽类产品的安全状况堪忧。
第一,农作物中化肥、农药残留量超标现象十分普遍;
第二,抗生素、激素的滥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第三,食品加工过程中病原微生物污染严重;
第四,禽、畜、水产品受重金属污染严重;
第五,制造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害物质的情况屡屡发生:
1.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2.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3.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非法使用和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
4.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条件,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5.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转基因食品潜在危险,同样带来了安全性问题。
二、食品检验机构在食品安全体系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供依据
我国的储多食品安全标准以及标准的检验检测方法已经到了全面清理、修改和完善的阶段。加强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标准化委员会的合作,以统一协调管理,推进我国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进行重新制定或修订,从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角度,统一各类食品强制性标准条款内容,消除现有标准互相矛盾和抵触或者有些食品生产环节根本就无标可依的现象,为检验检测部门提供有强有力的技术依据,从根本上杜绝不法厂商利用国家标准的漏洞牟取不正当的利益,这就需要食品检验机构运用日益发展的科学检验技术为标准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检测数据。
2.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从源头抓食品质量安全的新机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监管,从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国家质检总局经过长时间的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借鉴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关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模式和措施,研究制定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食品为切入点,实施市场准入制度,来保证我国食品安全。目前,在我国实施对米、面、油、酱油、醋等二十八类食品实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坚持事先保证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包括三项内容:第一项就是企业保证条件的审查。要从十个方面对企业保证条件进行审查,包括原材料、产品标准、生产设备、生产环境、人员、检验设备、检验能力、包装、运输、仓储和多年来被监督情况。第二项内容强制检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产品必须检验,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实施强制检验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发证检验,企业符合条件,抽样进行全项目检验都符合规定要求才发给食品生产许可证,允许生产;二是出厂检验,每批出厂的产品必须经过检验,要检验合格。第三项内容就是实施市场准入标志。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使用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有关事项的公告》(总局2010年第34号公告),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以“企业食品生产许可”的拼音“Qiyeshipin Shengchanxuke”的缩写“QS”表示,并标注“生产许可”中文字样。
为了既保证企业产品出厂人合法性,又能保证企业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可行性的办法就是走“集中检验”的道路,就是由法定的食品检验机构代各有关企业行使出厂检验权,这样既发挥了企业出厂把关的功能,又能提高检验装备的利用率,检验工作质量易于保证 ,各企业也乐于接受,减少检测资源的重复购置和浪费。
3.食品检验机构提高自身的检测技术以满足食品安全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更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设置系统的食品检验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提升食品检验检测能力,截止2013年4月,我们作为县级质检机构已经拥有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生物安全柜等仪器设备七十多台套,已经通过计量认证的产品为192个,参数为791个,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市大力开展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对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对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提供了依据
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的网络运行体系是保证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食品检验机构与食品监督管理机构应尽快构建总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要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以保证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5.食品检验机构应对企业提高食品质量有所作为
第一,质量信息的汇总和反馈:食品检验机构可以把生产制造和用户服务过程中对产品的意见进行集中整理和归类,然后把其中对产品质量改进和提高有用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领导。
第二,可以直接提出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方案,食品检验机构直接提出提高产品质量的具体方案往往是改变检验机构形象的主动行为,限于职能规定,食品检验机构往往指出产品的不足之处,并能提出比较完整并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这样既可使产品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又可以让食品安全得到保证。
第三,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安全风险可以做出科学评估。
篇8
[关键词]食品检验标准 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1;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172-01
制约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对现有的食品检验标准进行不断完善,并对有关的标准严格实施落实,从而有效的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保证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食品检验标准及其重要性分析
1.1 食品检验标准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含有的食品检验标准主要是关于理化检验标准的,约有203项,可是仅牵扯到食品理化指标和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并没有关于非法添加食品原料方面的标准。我国质检总局颁布的《食品审查细则》当中,也没有明确非食品原料的必检指标,更没有相关的检验方法说明。《食品卫生检验方法》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其主要的进步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现行的食品检验标准将原来的标准进行了完善,形成了体系,有效的规避了原来较为分散的标准不宜使用的现象;第二,相比较原来的食品检验项目,现行的检验项目更加规范化,新的版本中所涉及的内容及项目较多,基本上将所有的检验方法都包括在内,规范了原有的检验项目,使其更加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1.2 食品检验标准的重要性分析
食品检验标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性当中。从“苏丹红”事件到“毒大米”、地沟油等等,都体现出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不合格的食品被人们摄人,有毒、有害物质便会在体内潜伏,对人体造成长期侵害甚至致命性的伤害;另一方面,不合格的食品流人到市场当中,还会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导致社会公信力的下降,甚至会扰乱市场秩序。
2、食品检验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食品检验标准不够完善
食品检验标准不够完善是当前食品检验标准的突出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食品检测体系涉及到粮食、农业、卫生、质检、进出口等诸多行业及部门,不仅主体多元化,而且较为复杂,这就使得食品检测标准的制定具有一定的难度;其次,我国食品检测标准体系不完善,而且食品检验检测的技术水平较低,检测方法及手段过于传统,无法达到应有的检测效果;再者,食品安全标准不统一,与《食品安全法》中的相关规定有出人,给相关标准及法律的执行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2.2 食品检验方法存在缺陷
目前现有的食品检验方式相对不完善,则是食品检验标准存在的一项严重的问题。现阶段,没有明确完善的检测方式针对保健食品、农药、天然毒素和食品添加剂等;此外,层出不穷的新型产品也给食品检测带去了很大困难度。没有现行的检测标准,导致掺假问题屡禁不止;再者,新的技术应用在食品的生产当中,而没有针对相应技术的检测标准及检测方法,进而为不合格食品在市场中的存在,创造了机会。
2.3 食品检验标准与国际标准差别大
现行的食品标准和国际标准差距大的问题,也是食品检验标准实行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国家标准中采用的国际标准的覆盖率非常低;其次,我国的食品检验标准和国际标准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 完善食品检验标准的建议探讨
3.1 加强对食品检侧工作的重视程度
加强对食品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完善食品检验标准的基础。首先,要增加对食品检测的投人力度,以有效的保障检测工作的贯彻执行,及检测人员的能力水平提高,同时还可以引进高技术人才及完善检测的相关设施,为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其次,整合相关的检测资源,以有效的保障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检测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及重复检测问题,充分保障食品检测标准作用的发挥;再者,食品检测的相关部门要提高对食品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检测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促进检测效率的提升,保障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检侧体系
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是完善食品检验标准的必要措施。首先,应该高度重视食品检测加工企业对自我检验检测的作用,建立标准的食品检验室,并对相关的检测人员进行培训,以保障食品加工中的各个环节不会出现问题;其次,建立完善的食品检测体系及食品检验机制,在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做出反应;再者,鼓励社会资金对食品检测的投人,以辅助食品检测体系的完善,保障食品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促进食品检测标准的不断完善。
3.3 加强对食品检侧人员的培养
对食品检测人员的专业性不断提升能够更有效的推进食品检验的落实。在进行检验工作是要对工作项目明确分工,形成一条有序的工作流程和监督体系;要定期对食品检测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掌握食品检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促进对食品检测标准中相关规定的修正及完善。
3.4 规范食品检侧机构
对食品检测机构严格规范是推进食品检验标准完善进度最重要的前提条件。确保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从而保证以食品安全为要素的各项检验检测标准;对食品检测的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建设,对每个部门的监管职能合理健全;要加强食品检测相关制度的建设,使得食品检测工作的开展具有相关制度的约束;还要建立国家级的检测管理制度,构建食品检测相关的信息化平台,以实现信息及资源的共享;更要加强与国际食品检测标准的接轨,以不断促进食品检测标准的完善及食品检测能力的提升。
4 结论与建议
完善食品检验标准是食品安全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关键,通过本文的分析,对食品检验标准的现状及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分析了如今食品检验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完善食品检验标准给予相关的建议,进一步保障了食品检验标准的合理性、促进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保障食品行业的长效发展,对此都具有重要意义。
篇9
关键词:食品检验 规范性 研究
一、前言
在我国有这样一句俗语:“民以食为天”。这表明食物对人民是多么的重要,然而“食以安为先,安以测为据”这句俗语则这进一步说明了食品检验规则和方法对决定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食品安全的保障首选体现在食品检测技术和方法上面,在相关检测机关的实际操作中由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检测方法,这样就造成了同一检测事项的不同结果的现象,对正确的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检测方法不规范,检测结果表述不准确所引起的。所以在这种检测方法的指导下严重的影响了我国食品的安全评价和管理。针对这种现状,完善食品检测方法的规范性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对我国现有的食品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加强食品检测方法规范性的具体措施。
二、我国食品检验方法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运行的食品检测方法当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种不合理是造成食品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难度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对当前我国运行的食品检测方法进行的调查显示,我国食品检测方法主要问题体现在:食品检验实际操作不规范、对检验结果的表述不规范、具体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不确定等问题。另外,在针对某一对象的多种检测方式方法造成的不同检验结果,也是当前食品检验方法的主要问题之一。以上食品检验不规范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在实际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对食品的抽检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在食品生产地的抽检部门与食品销售地的抽检部门在食品检验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别,造成了抽检结果的差异,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方法,提高食品检验的规范性,已经成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三、加强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的研究
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加强食品检验规的范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食品检测的基础分析工作,为提高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的奠定基础。强化食品检测的基础分析工作是有效提高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的关键因素之一,食品检测的基础分析工作对规范现有食品检验方式方法、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食品检测的基础分析工作主要包括:通过对食品检验所需的基础信息进行分析、对相关检测过程中的文字表述的规范性进行分析,使食品检验人员在检测过程中能够依照规范性的检验方法,对食品检验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实际操作中面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检测方法,食品检测人员要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并划出一定的范围,这样就可以使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需要的检验方式。另外,对检测结果的范围也要进行划定,避免由于两地检测机构的检测方法不同而造成的结果差异,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2、在检验过程中注重文字的规范使用,有效提高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在实际的操作中文字的规范使用对加强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有助于减少食品检测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相关检测方法的理解错误,提高相关人员对食品检验方法的理解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食品检验的过程中文字的规范使用主要表现在:在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流程和文件的制订过程中,要求文字的规范使用。因为正确的检测制度和流程是提高食品检测方法规范性的关键。在制度和流程的制定过程中要求相关语句要符合基本的语法特点,对专业术语的使用也要仔细的分析和斟酌。另外,对在阅读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歧义的语句,要通过注释的形式进行说明,以避免由于理解错误而造成的检测结果偏差,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针对对检验结果的语言表述不规范的现象,食品检测机构自身要加强规范性建设,通过统一规定检测结果的语言表述形式,有效提高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化。
3、加强企业产品标准的规范性分析。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检验人员常常会遇到有的企业产品没有具体的检验标准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需要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检验方法。在方法的制定过程中,常规性的菌检和理化指标的检验方法比较容易确定,它的制定可以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制定并执行。但是面对没有规定的具体项目,就需要企业根据有关资料和文献确定相对应的检测项目。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企业在制定具体的检测方法的过程中,应以遵守国家标准为前提,在语言使用、文件格式的选择、和数据的输入上要准确规范,真实的反映自身产品的质量。
4、加强由于设备技术变化发展的规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很多新型检验设备和理论方法不断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新型检测设备具有检测准确度高、检测时间段、操作简单等一系列的特点,这与传统检测设备有很大的不同。面对这一变化,食品检测方法也必须紧跟科技的发展步伐,在相关内容上要重新编写,这样才能保证食品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为提高食品检测方法的规范性奠定基础。
四、以加强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
面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中,由于检测方法的不规范导致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困难和监管不到位的现象。相关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快食品检验方法规范性的建设,有效完善食品检验的内容。通过文件格式、操作内容、用语标准、注释讲解等各种方式提高我国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这样才有利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通过食品方法的规范促进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完善,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五、 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食品检验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由于食品检验实际操作不规范、对检验结构的表述不准确、具体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不确定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与检测工作的进展,造成了不同的检测方法在检测结果上的差异。这一差异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食品企业的市场信誉和销售量、影响监管部门对食品企业的有效管理。因此加快食品检验方法的规范性是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强化食品检测的基础分析工作、在检验过程中注重文字的规范使用、加强企业产品标准的规范性分析、加强设备技术的发展规范化等措施,全面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障我国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康丽榕,郑燕燕. 浅谈我国食品检验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J]. 科技信息, 2010,(04) .
[2] 李有为. 对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10,(17) .
[3] 杨邦忠. 浅谈食品检验结果及质量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1) .
[4] 邢秀英. 如何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J]. 科技传播, 2011,(04) .
[5] 郑冰,苏淑娴. 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思考[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9) .
篇10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
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的一切技术和质量的管理,其核心和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以食品作为检验检测对象,最终出具检测结果报告(证单)书的全部过程的实验室管理。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凡是为社会提供公正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检测实验室,必须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的资质认定评审,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后,才能正式对外出具检测数据和结果。我国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条款规定,主要是将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分为技术要素管理和质量要素管理。技术要素管理是基础,质量要素管理是保障。技术要素管理,是对实验室现场全部试验技术活动和直接相关联的人、设施、设备、备品备件等的管理和控制,也就是对实验室的人员、仪器设备、试验材料、检测方法、环境条件、量值溯源、样品和抽样等的技术要素管理;质量要素管理,是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方面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一致的活动,最终将质量数据的不稳定性减至最低,甚至剔除。也就是对组织管理、文件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持续改进、监督检查和协调的整体运行和要求等要素的管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就是在实验室质量方针与目标管理的总体要求和原则下建立起的一整套完整质量管理体系。其实质是要用标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来规范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活动。保证实验室的产品数据准确性是唯一的,从而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性和符合性,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为此笔者归纳了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在质量体系建立、体系运行控制、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具体内容。
一、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是建立组织机构体系。这是组织保障和管理的基础。其组织管理形式,一般由检验检测机构法人(或授权人)负责管理全面工作,副职分工负责,再就是各室主任和其他相关岗位管理人员。在此基础上,设立由法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组成的内部质量控制指挥机构,机构中的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要有明确的质量工作职能,负责实施质量管理职能。第二是建立文件控制体系。一般要建立管理手册(主要对各管理要素提出管理要求);程序文件(要素管理实施的过程要求);作业指导书(各项具体工作的具体要求);还有各类质量、技术纪录,表格和报表的四级文件体系。另外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与质量相关的文件等均在体系文件之中。质量体系文件以书面形式介绍实验室的质量方针、目标和公正性承诺,以及质量要素所涉及到的各项活动的目的、范围、控制要点、控制方法与执行纪录。第三是建立监督检查体系。设立以质量负责人为主的质量监督检查体系,由质量负责人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质量监督员)共同组成,明确质量职能和工作范围,由他们负责质量工作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工作。
二、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坚持八项原则实施质量体系在实验室的有效运行,就可以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全覆盖,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有完整接口,全部留痕,全部可溯源,责任全,受控材料全部建档保管。要推动质量体系的有序运转,必须建立质量管理的六大质量工作计划并加以落实,充分发挥监督检查职能。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并不断监督检查改进不足。六大计划中,内审和管审是质量体系自我完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基础;人员培训是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巩固和提高的路径;仪器设备检定是保证其状态符合、数据可信;结果质量控制能够证实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质量体系运行监督检查计划,能够发现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1.内部审核计划。进行内部审核是《评审准则》要求的必须条款,内审每年不少于一次,期间如有特殊情况可实施加强审核(单项)。内部审核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管理体系的自身要求。它主要是内审员依据《内部审核程序》要求,对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组织开展的有计划的、系统的、全面的和独立的检查活动。通过内审发现和解决各类问题,才能不断地改进和发展,使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转。内审报告是管理评审的重要文件,如果实验室的内部审核工作未有效实施,就可以认为该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运行的不全面,缺少规定的要素和要求。2.管理评审计划。就是《评审准则》要求的必须条款,是最高管理者对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符合性,以及对本实验室的实用性,组织进行的综和评价活动。是实验室发现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并进行改进的主要依据和方法。实验室要制定《管理评审程序》,定期的对实验室的质量体系和检测活动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动和改进。一般管理评审,典型周期为十二个月。3.人员培训计划。一个实验室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继续教育尤为关键,人员培训方式可采取内部培训和外部的方法,按照不同岗位和职能,进行培训。为此实验室要制定《人员培训考核程序》,形成制度作为保障。4.检定和溯源计划。每一年度都应列出检定(溯源)计划,计划实施要在上一年度的有效时间提前十五天实施检定,以确保有效期。计划中要涵盖全部在用计量仪器设备,保证计量仪器设备处于有效可控状态。5.结果质量控制计划。该计划中可包括下列内容:一是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和次级标准物质进行内部质量控制;二是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实施外部质量控制;三是利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四是对留存样品进行再检测;五是进行人员之间或相同设备之间的比对(内部质量控制);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质量控制计划必须有比较有结论,确认结果的可靠程度。6.质量体系运行监督检查计划。质量体系运行是一个执行文件,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过程,以便达到控制各项影响结果质量因素的目的,保证结果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所以监督检查计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三、质量保证措施
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过程。为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并防止潜在不合格工作的发生,质量体系运行监督检查工作要有针对性,其监督内容应包括:一是质量工作计划落实情况;二是质量监督员汇报所在部门质量工作落实情况;三是检查质量控制点过程管理控制;四是检查预防、纠正措施实施、确认和改进情况。五是有效落实监督检验计划,就要结合考核,做出评论和结果,列入年度考核评比的考绩之中。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说明影响结果质量的各种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出现质量问题能迅速反馈及时研究,得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四、质量体系的有效性、符合性和持续改进
每个实验室都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质量体系,无论是新建还是改进后,都要对其有效性和符合性进行确认。其方法就是通过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监督检查,不断地进行纠正和改进。评审的依据就是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同时可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条款要求。通过评审和检查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按照程序要求,实施整改,最后监督落实并确认其措施效果。整改如果涉及体系文件条款的改进,按照文件控制程序,再形成新的体系文件内容要求,这是实现改进的完整过程。综合上述,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就是在实验室质量方针与目标管理的总体要求和原则下,建立起的一整套完整质量管理体系,并且不断的进行监督检查、改进和完善,保持其持续有效运。
参考文献
[1].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2].《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2016年6月1日实施.
[3].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程《粮食质量检验员》,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3月第二版.
[4].《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策划与建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